诫子家训

合集下载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及译文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及译文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及译文[作者简介]诸葛亮,字孔明,琅琊人。

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官至丞相。

这篇《诫子书》是写给儿子诸葛乔的。

[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韬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品行,以安静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以节俭努力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淡寡欲就不能显现出自己的志向,不宁静安稳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必须学习才能增长。

不学习就不能有广博的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成就学业。

怠慢便不能振奋精神,冒险急噪便不能治理品性。

年华随时间流逝,意志随岁月消磨,于是枝枯叶落,大多不能对社会有所作为。

等到悲凉地守着贫穷的小屋时,后悔又怎么来的及呢?最近在看三国,感觉还是学到不少东西,三国人物的志向远大,才华横溢,智谋过人等特性,真让我叹服啊!中国的历史真是博大啊,应该好好学学!《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其子诸葛瞻的,全文短短八十六字,虽阐述的是敬业奉献、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诸葛亮》【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品德,靠静来修身,靠俭来养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学习必须安静焉,才能来源于学习,不学习无法扩展才能,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有甩成就。

享乐过度就不能挂历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和时光一同逝去了,意志和时间一同消失了,象枯枝败叶一样凋落,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晚年守着破房子痛惜过去,还怎能来得及呢?【阅读训练】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静以修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俭以养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非澹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答: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答:4.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及译文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及译文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及译文[作者简介]诸葛亮,字孔明,琅琊人。

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官至丞相。

这篇《诫子书》是写给儿子诸葛乔的。

[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韬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品行,以安静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以节俭努力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淡寡欲就不能显现出自己的志向,不宁静安稳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必须学习才能增长。

不学习就不能有广博的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成就学业。

怠慢便不能振奋精神,冒险急噪便不能治理品性。

年华随时间流逝,意志随岁月消磨,于是枝枯叶落,大多不能对社会有所作为。

等到悲凉地守着贫穷的小屋时,后悔又怎么来的及呢?最近在看三国,感觉还是学到不少东西,三国人物的志向远大,才华横溢,智谋过人等特性,真让我叹服啊!中国的历史真是博大啊,应该好好学学!《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其子诸葛瞻的,全文短短八十六字,虽阐述的是敬业奉献、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诸葛亮》【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品德,靠静来修身,靠俭来养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学习必须安静焉,才能来源于学习,不学习无法扩展才能,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有甩成就。

享乐过度就不能挂历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和时光一同逝去了,意志和时间一同消失了,象枯枝败叶一样凋落,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晚年守着破房子痛惜过去,还怎能来得及呢?【阅读训练】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静以修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俭以养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非澹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答: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答:4.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中国六大经典家训家书

中国六大经典家训家书

中国六大经典家训家书诸葛亮《诫子书》《诫外甥书》诸葛亮(181-234)的《诫子书》和《诫外甥书》是古代家训中的名篇,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诫子书》译文:以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

——《诫外甥书》译文:一个人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慕先贤节制情欲,去掉郁结在胸中的俗念,使几乎接近圣贤的那种高尚志向,在你身.上明白地体现出来,使你内心震动、心领神会。

要能够适应顺利、曲折等不同境遇的考验,摆脱琐碎事务和感情的纠缠,广泛地向人请教,根除自己怨天尤人的情绪。

《颜氏家训》作者颜之推(531-591),祖籍琅琊临沂,先世随东晋渡江。

他经历南北两朝,洞悉南学北学的短长。

历代对《颜氏家训》非常推崇,甚至认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反复刊刻,虽历经千余年而不佚。

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山中人不信有鱼大如木,海上人不信有木大如鱼。

颜之推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思想学识,写成《颜氏家训》一书训诫子孙。

全书共有七卷计二十篇,各篇内容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但主要是以传统儒家思想教育子弟,讲如何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等。

他提倡学习,反对不学无术;认为学习应以读书为主,又要注意工农商贾等方面的知识;主张“学贵能行”,反对空谈高论,不务实际等。

《钱氏家训》无锡鸿山钱氏(原籍浙水),先祖吴越王钱繆。

钱其琛、钱正英、钱学森、钱伟长、钱玄同、钱三强、钱基博、钱钟书、钱复、钱穆、钱逊....包括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华裔科学家钱永健,都是钱王后裔。

三十多世,仅遍布海内外的科学院院士就有100多人。

有评论称钱氏家族干年兴盛,近代俊彦接踵的原因出自家族重视传统教育的家庭教育模式,而《钱氏家训》所起的作用尤为重要。

诫子书原文以及翻译优秀4篇

诫子书原文以及翻译优秀4篇

诫子书原文以及翻译优秀4篇《诫子书》原文及翻译篇一[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韬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品行,以安静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以节俭努力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淡寡欲就不能显现出自己的志向,不宁静安稳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必须学习才能增长。

不学习就不能有广博的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成就学业。

怠慢便不能振奋精神,冒险急噪便不能治理品性。

年华随时间流逝,意志随岁月消磨,于是枝枯叶落,大多不能对社会有所作为。

等到悲凉地守着贫穷的小屋时,后悔又怎么来的及呢?最近在看三国,感觉还是学到不少东西,三国人物的志向远大,才华横溢,智谋过人等特性,真让我叹服啊!中国的历史真是博大啊,应该好好学学!《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其子诸葛瞻的,全文短短八十六字,虽阐述的是敬业奉献、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诫子书原文、翻译及赏析篇二诫子书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澹泊一作:淡泊;淫慢一作:慆慢)翻译: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注释⑴诫:警告,劝人警惕。

⑵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让孩子记住这些治家教子的古训,终生受益

让孩子记住这些治家教子的古训,终生受益

1.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子家训》释义:对于一碗粥或一顿饭,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2.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

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

——《颜氏家训》释义:父子之间要严肃,而不可以轻忽;骨肉之间要有爱,但不可以简慢。

简慢了慈孝就做不好,轻忽了怠慢就会产生。

3.勤读圣贤书,尊师如重亲;礼义勿疏狂,逊让敦睦邻。

——《范文正公家训百字铭》释义:告诫后代们要勤于读书,尊师重道,要讲求礼仪,懂得谦让,和朋友邻居要和睦相处。

4.后生才锐者,最易坏。

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

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之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

如此十许年,志趣自成。

——《陆游家训》释义:才思敏锐的年轻人,最容易学坏。

倘若有这样的情况,做长辈的应当把它认为是忧虑的事,不能把它认为是可喜的事。

切记要经常加以约束和管教,让他们熟读儒家经典,训导他们做人必须宽容、厚道、恭敬、谨慎,不要让他们与轻浮浅薄之人来往。

这样十多年后,他们的志向和情趣会自然养成。

5.幼儿曹,听教诲:勤读书,要孝悌;学谦恭,循礼仪;节饮食,戒游戏;毋说谎,毋贪利;毋任情,毋斗气;毋责人,但自治。

能下人,是有志;能容人,是大器。

——《王阳明家训》释义:告诫孩子们要听话,勤于读书,孝顺友爱,谦恭有礼,有节制。

不要说谎贪利,不要任性斗气,不要苛责别人,但要自律。

不能盛气凌人,要有容人之量。

6.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

——《曾国藩诫子书》释义:修身养性做人做学问的道路,最难的就是养心,养心中最难的,就是做到在一个人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及译文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及译文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及译文[作者简介]诸葛亮,字孔明,琅琊人。

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官至丞相。

这篇《诫子书》是写给儿子诸葛乔的。

[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韬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品行,以安静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以节俭努力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淡寡欲就不能显现出自己的志向,不宁静安稳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必须学习才能增长。

不学习就不能有广博的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成就学业。

怠慢便不能振奋精神,冒险急噪便不能治理品性。

年华随时间流逝,意志随岁月消磨,于是枝枯叶落,大多不能对社会有所作为。

等到悲凉地守着贫穷的小屋时,后悔又怎么来的及呢?最近在看三国,感觉还是学到不少东西,三国人物的志向远大,才华横溢,智谋过人等特性,真让我叹服啊!中国的历史真是博大啊,应该好好学学!《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其子诸葛瞻的,全文短短八十六字,虽阐述的是敬业奉献、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诸葛亮》【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品德,靠静来修身,靠俭来养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学习必须安静焉,才能来源于学习,不学习无法扩展才能,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有甩成就。

享乐过度就不能挂历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和时光一同逝去了,意志和时间一同消失了,象枯枝败叶一样凋落,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晚年守着破房子痛惜过去,还怎能来得及呢?【阅读训练】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静以修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俭以养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非澹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答: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答:4.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各类诫子书

各类诫子书

各类诫子书
诫子书是指父母或长辈对子女或晚辈进行劝勉、告诫的一种书信。

在古代,诫子书是一种常见的家庭教育形式,旨在教育子女如何做人、如何行事、如何立身处世。

下面列举几个著名的诫子书:
1. 周公的《诫子伯禽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家训,是周公写给儿子伯禽的信。

周公在这封信中告诫儿子要戒骄戒躁,谦恭自律,并且提出了“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

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走如马,不与马争走;智如士,不与士争智”等警句。

2. 马援的《诫兄子严敦书》:这是东汉开国元勋马援写给侄儿马严、马敦的信。

马援在这封信中劝诫侄儿要谦虚谨慎,不可妄议他人长短,并且提出了“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等豪言壮语。

3. 诸葛亮的《诫子书》:这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信。

诸葛亮在这封信中告诫儿子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同时强调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4. 孔臧的《诫子书》:这是孔子的第11代孙孔臧写给儿子的信。

孔臧在这封信
中告诫儿子要进退有度,惟问其志,并且提出了“人之进退,惟问其志”的警句。

5. 曾国藩的临别赠言:这是晚清名臣曾国藩在离开家乡去京城做官时,写给弟弟和儿子的信。

曾国藩在这封信中强调了读书、修身、立业、和睦四方面的告诫,并且提出了“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等名言。

这些诫子书都充满了长辈对子女的关爱和期望,同时也都充满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通过这些书信,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先贤们是如何教育子女如何做人、如何行事、如何立身处世的。

曾国藩诫子书译文及注释

曾国藩诫子书译文及注释

曾国藩诫子书译文及注释曾国藩(1811年-1872年)是清朝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将自己的人生经验与智慧写成《曾国藩家书》,以教育他的子女。

这本书被广泛传播,成为了中国家训的重要篇章之一。

本文将为您翻译《曾国藩诫子书》的部分内容,并附上注释,让我们一同领悟曾国藩对于家庭和个人修养的重要教诲。

诫子书杂说寸语曰:人生在世,知己知彼千战不殆之道为先。

……居家修身须以诚实为本,人之所以为人也。

……努力吧,人之所以为人,不在知识多少,而在于知识有用无用,能否顺利地应用于实际生活。

……故自己先学问以示子孙,后人可学知识也。

……从六诀看来,可则力求之,全力以赴,尽最大努力,不留遗憾。

注释:1. 知己知彼千战不殆:这句话出自《孙子兵法》,意思是只有深入了解自己和敌人,才能在千变万化的战场上取得胜利。

曾国藩引用此语,表达了对于人生和家庭的管理同样需要深入了解的观点。

2. 修身:指修养自身品德和积极性格,塑造良好的形象和道德观念。

3. 诚实为本:强调诚实是一种重要的美德,作为人应该以诚实为基础来面对自己和他人。

4. 知识有用无用:知识并不仅仅是以获取和储存信息为主,而是要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价值。

5. 自己先学问以示子孙:父母必须率先学习,以身作则,为子孙后代树立榜样。

6. 从六诀看来:指的是六个方面的规则或原则。

曾国藩的这封诫子书不仅是对自己子女的忠告,更成为了中国家喻户晓的名篇之一。

他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他对于人生和家庭管理的深刻理解和宝贵经验。

通过这些教诲,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指导我们的人生道路和家庭教育。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到曾国藩对于个人修养和家庭管理的重视。

他认为,只有通过对自己的持续修炼和塑造,才能养成良好的品德和积极的心态。

同时,他也强调了知识的实用性,认为知识只有在能够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时,才能发挥真正的价值。

他以身作则,要求自己先去学问,以示给子孙后代,这展现了他对于家庭教育的看重和重视。

诸葛亮诫子书家训

诸葛亮诫子书家训

诸葛亮诫子书家训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语译】
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追求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狭小天地里,悲伤叹息,还有什么用呢?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人。

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官至丞相。

这篇《诫子书》是写给儿子诸葛乔(一说诸葛瞻)的。

诸葛亮--《戒子篇》

诸葛亮--《戒子篇》

诫子书原文及翻译作者:诸葛亮诫子书介绍:《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此文曾入选中学语文教材。

诫子书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夫(fú)君(jūn)子(zǐ)之(zhī)行(xínɡ),静(jìnɡ)以(yǐ)修(xiū)身(shēn),俭(jiǎn)以(yǐ)养(yǎnɡ)德(dé)。

非(fēi)淡(dàn)泊(bó)无(wú)以(yǐ)明(mínɡ)志(zhì),非(fēi)宁(nínɡ)静(jìnɡ)无(wú)以(yǐ)致(zhì)远(yuǎn)。

夫(fú)学(xué)须(xū)静(jìnɡ)也(yě),才(cái)须(xū)学(xué)也(yě),非(fēi)学(xué)无(wú)以(yǐ)广(ɡuǎnɡ)才(cái),非(fēi)志(zhì)无(wú)以(yǐ)成(chénɡ)学(xué)。

淫(yín)慢(màn)则(zé)不(bù)能(nénɡ)励(lì)精(jīnɡ),险(xiǎn)躁(zào)则(zé)不(bù)能(nénɡ)治(zhì)性(xìnɡ)。

诫子书的家风家训

诫子书的家风家训

诫子书的家风家训
诫子书的家风家训有:
1. 尊敬父母:强调子女应该尊敬父母,孝顺他们,顺从他们的话语和决策。

2. 诚实守信:教导子女要讲信用、讲诚实,不撒谎、不欺骗他人,坚守诺言和责任。

3. 学习勤奋:鼓励子女要努力学习,勤奋钻研,不贪玩、不懒惰,以追求知识和才能的提升。

4. 亲如手足:强调兄弟姐妹之间应该亲如手足,相互关爱、相互帮助,共同维护家族的团结和和谐。

5. 仁爱待人:教导子女要待人温和、宽容和善良,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并且不轻易冷漠和刻薄对待他人。

6. 谦虚谨慎:告诫子女不要自负,要保持谦虚的态度,不傲慢自大,同时要谨慎言行,慎重作出决策和行动。

7. 节约克己:教导子女要珍惜资源,克制消费欲望,不乱花钱,同时要节约时间,努力克制停滞不前的习惯。

8. 爱护家族荣誉:强调家族的荣誉感和尊严,教导子女要维护好家族的名誉,做出有益于家族和社会的行为。

这些家风和家训代表了诫子书的精髓,旨在教导子女如何成为品德优秀的人,并且以其作为家族传承和家庭价值观的基石。

诫子书的家风家训

诫子书的家风家训

诫子书的家风家训摘要:一、引言二、诫子书的作者及背景介绍三、诫子书的家风家训内容概括四、家风家训在现代社会的意义五、如何践行诫子书的家风家训六、结论正文:【引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训是一部极具特色的文献,用以教育子孙后代,树立良好的家风。

其中,诸葛亮先生的《诫子书》被誉为家训名篇,至今仍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对《诫子书》的家风家训进行解读,以期在现代社会找到其践行之道。

【诫子书的作者及背景介绍】《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其晚年时写给自己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诸葛亮以严谨治学、忠诚为国、勤政爱民著称于世,他的家教思想在《诫子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诫子书的家风家训内容概括】《诫子书》全文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性;第二部分论述为政之道,要求子孙忠诚为国、勤政爱民。

全文围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主线,倡导忠诚、谦逊、节俭、勤奋等品质。

【家风家训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尽管《诫子书》出自三国时期,但其家风家训在现代社会仍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人们更加注重精神文明的传承,家风家训便是其中之一。

它有助于培养子孙后代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家庭和谐,提高社会道德水平。

【如何践行诫子书的家风家训】要践行《诫子书》的家风家训,首先要深入理解其内涵,将家教思想融入日常生活。

其次,家长要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家训,为子女树立榜样。

最后,家庭成员要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向上的家庭氛围。

【结论】《诫子书》作为一部家教经典,其家风家训在现代社会仍具有极高的指导价值。

我们应该深入挖掘家教文化,传承优良家风,为子孙后代的成长提供精神支撑。

《诫子书》教学心得

《诫子书》教学心得

《诫子书》教学心得引言概述:《诫子书》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家训之一,它以深刻的教诲和智慧的言辞,为后代子孙提供了珍贵的教育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运用《诫子书》中的教诲呢?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培养孝顺之心1.1 孝顺父母:《诫子书》中强调孝顺父母的重要性,我们应该教育学生要恭敬父母,关心照应他们的生活,匡助他们解决难点。

1.2 孝顺长辈:除了父母,我们还应该教育学生孝顺长辈,尊重他们的意见,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学会与长辈和睦相处。

1.3 孝顺师长:在学校中,我们应该教育学生要恭敬师长,听从他们的教导,感恩他们的辛勤付出,树立正确的师生关系。

二、培养勤劳之德2.1 勤奋学习:《诫子书》中强调勤奋学习的重要性,我们应该教育学生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勤劳工作:除了学习,我们还应该教育学生要勤劳工作,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

2.3 勤俭节约:《诫子书》中提到节俭的重要性,我们应该教育学生要珍惜资源,养成节俭的生活习惯,培养良好的财务管理能力。

三、培养诚实守信之风3.1 诚实守信:《诫子书》中强调诚实守信的重要性,我们应该教育学生要讲信用,遵守承诺,不说谎言,不做欺骗行为,树立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

3.2 朴重为人:除了诚实守信,我们还应该教育学生要朴重为人,不做不义之事,坚守道德底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3 尊重他人:在与他人交往中,我们应该教育学生要尊重他人,不侵犯他人权益,积极与他人和睦相处,树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培养自律自强之志4.1 自律:《诫子书》中提到要自律,我们应该教育学生要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培养自律的品质。

4.2 自强不息:除了自律,我们还应该教育学生要自强不息,勇于面对难点和挑战,不轻易抛却,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4.3 培养毅力: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该教育学生要培养毅力,坚持不懈地追求目标,克服难点,战胜挫折,取得成功。

诫子书的家风家训

诫子书的家风家训

诫子书的家风家训引言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家风家训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

通过诫子书的形式,父辈们将自己多年积累的智慧和经验传授给子女,以引导他们正确的道路。

本文将探讨诫子书的家风家训,包括其重要性、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

重要性1.建立正确价值观:家风家训是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基石。

通过教育子女遵循正确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可以帮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培养良好习惯:良好的习惯对个人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制定明确的规则和标准,可以培养孩子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工作习惯。

3.传承文化传统: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

通过诫子书,可以将这些传统代代相传,保持家族独特性,并加强亲情纽带。

4.培养责任感:诫子书可以教育子女承担责任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这有助于培养他们成为负责任的公民和家庭成员。

家风家训的内容1.尊重长辈:尊重长辈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

诫子书应教导子女尊重父母、祖父母和其他长辈,包括言行举止、礼仪规范等方面。

2.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通过诫子书,父辈们应当教导子女要言必信、行必果,保持诚实和守信的品质。

3.勤俭节约: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

父辈们应教导孩子珍惜物资、勤劳工作,并避免浪费资源。

4.孝顺父母:孝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首。

诫子书应强调孝道,并教育孩子们要关心父母、尽力照顾他们,并在需要时提供帮助和支持。

5.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社会交往的基本原则。

父辈们应教导子女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感受,避免欺凌、歧视和恶意对待他人。

6.培养独立能力:诫子书应鼓励孩子们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生活的能力。

7.培养勇气与坚韧: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父辈们应教导孩子们要有勇气面对困难,并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实施方法1.以身作则:父辈们应以身作则,做出正确的行为示范。

孩子们往往通过模仿学习,所以父母自己要做到家风家训所倡导的行为准则。

20则经典家训

20则经典家训

20则经典家训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全文短短八十六字,阐述的是敬业奉献、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时至今日,世人读来依旧发人深省。

20则经典家训周公的《诫伯禽书》周公旦(约公元前1100年),姓姬,名旦,氏号为周,爵位为公。

因采邑在周,称为周公,因谥号为文,又称为周文公。

周成王之叔,因成王即位时年少,便辅政成王。

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是孔子最崇敬的古代圣人。

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

他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可不慎欤!”这就是周公的《诫伯禽书》。

他告诫儿子伯禽:“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

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

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唯恐因怠慢而失去人才。

我听说,德行宽裕却恭敬待人,就会得到荣耀;土地广大却克勤克俭,就没有危险;禄位尊盛却谦卑自守,就能常保富贵;人众兵强却心怀敬畏,就能常胜不败;聪明睿智却总认为自己愚钝无知,就是明哲之士;博闻强记却自觉浅陋,那是真正的聪明。

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

《诫子书》的原文及翻译

《诫子书》的原文及翻译

《诫子书》的原文及翻译《诫子书》的原文及翻译《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诫子书》原文及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诫子书》原文夫(fú)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f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翻译/译文一、君子的操守,(应该)恬静以修善自身,俭朴以淳养品德。

不把名利看得轻淡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能平静己心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才识需要学习,不学习无从拓广才识,不立志不能学习成功。

沉迷滞迟就不能励精求进,偏狭躁进就不能冶炼性情。

年年岁岁时日飞驰,意志也随光阴一日日逝去,于是渐渐枯零凋落,大多不能融入社会,可悲地守着贫寒的居舍,那时(后悔)哪来得及!二、高尚君子的行为,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三、德才兼备的人的品行,要从宁静中修养身心,用简朴的行动来培养品德。

不节俭,无从确立自己的志向;不宁静,难以达到远大的目标。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努力学习;没有刻苦的学习,就不能得到广博的才智;没有明确的志向,就不能学到要学的知识。

沉溺散漫,就不能激励精神;轻佻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诫子书原文及译文

诫子书原文及译文

诫子书原文及译文诫子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家训文化,认为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要。

这种文化传统已经延续了几千年,而到现在仍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一起探究一下《诫子书》的原文及译文,并深入认识这个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一、《诫子书》的历史背景《诫子书》是一部由汉代家训著述家董仲舒所著的家训书。

《诫子书》最早是作为古代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的一部分而出现的,而其主要内容就是教育家长如何理解和指导孩子,如何培养孩子的品行和性格。

从文化角度来看,《诫子书》也是中国古代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家庭中儿女,也是非常必要的传统。

从《诫子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家长们希望孩子们能够成为有品行,有知识和有文化内涵的人。

这是中国家庭教育一直秉持的理念。

二、《诫子书》的原文及译文《诫子书》作为中国古代家训文化的一部分,其内容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而内容也非常丰富。

但是,作为一篇长文,这里只会列出部分原文及其译文,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认识这个古代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1、文中第一句:“凡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风雨所至,无不与子同。

”这句话的意思是:“你所感受到的天地风雨日月,在世界上所有的人中都是公平与公正的。

”2、文中第二句:“故当作矫而严,作风而畏,作肃而敬,作诚而恭。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应该在自身的品行上,要有纠正、自律的态度,在待人接物上,应该有谨慎并且敬畏地态度,在言行举止中,要有肃静和恭敬的态度。

”3、文中第三句:“勉强为不可取,强制难行。

”这句话的意思是:“你不能通过勉强和强迫孩子去做某件事情,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相反,你需要通过沟通和理解,以及合理的安排,来达到教育的目的。

”4、文中第四句:“让孩子明白,做事有好的方法,也有不好的方法。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需要在教育中,让孩子了解做事有好的方法和不好的方法,同时鼓励他们学习更好的方法,而不是强迫他们去做某些事情。

诸葛亮诫子格言,颜氏家训,朱子家训

诸葛亮诫子格言,颜氏家训,朱子家训

诸葛亮诫子格言,颜氏家训,朱子家训
世间充盈着许多精辟的语句,这些句子深尽人们心中,这些话语中包含着许多有趣的元素,其中诸葛亮的“诫子格言”、颜氏家训、朱子家训不失为理想中的典范,具有深远的话语意义。

“诸葛亮诫子格言”主要讲求应勤尽经、忠恕礼义,充盈着智慧的光华。

他曾说过,“一物不当,其荣枯落,一人不检,百忠败乱”。

他注重廉洁,严惩腐败,号召子弟节俭勤奋,将他强调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施与当世正义。

颜氏家训崇尚礼、廉、义,是个人生活实践的概念,强调了道德修养和表现,并且把人的品格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颜氏家训中常传播的“宁贫勿恃,宁贱勿私”,以及“忠以承恩,智以自用”等语言,勉励人们每天都能以祸福自己,以智慧面对困难。

朱子家训让子女在责任苦乐之中,对生活有深刻的理解。

朱子言,“家好可以理乱,家乱可也理好”,旨在指示安静安闲的处世思想,避开争斗与叱咤,善待自己和他人,家庭中和谐安然,世道和乐融融。

总而言之,“诸葛亮诫子格言”、“颜氏家训”、“朱子家训”不仅是当代人把握价值观对导航生活的重要辅助,更是人们把握责任,理解礼德,安抚伤痛的灵药。

古人的格言,用智慧的定义出未来的世界,满心鼓舞时,便是生活中最有趣的乐章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十大诫子经典家训周公《诫伯禽》发的弟弟,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

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

【原文】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

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走如马,不与马争走;智如士,不与士争智。

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土地博裕而守以险者,安;禄位尊盛而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而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博文多记而守以浅者,广。

去矣,其毋以鲁国骄士矣!【译文】有德行的人不怠慢他的亲戚,不让大臣抱怨没被任用。

老臣故人没有发生严重过失,就不要抛弃他。

不要对某一人求全责备。

有德行的人即使力大如牛,也不会与牛竞争力的大小;即使飞跑如马,也不会与马竞争速度的快慢;即使智慧如士,也不会与士竞争智力高下。

德行广大者以谦恭的态度自处,便会得到荣耀。

土地广阔富饶,用节俭的方式生活,便会永远平安;官高位尊而用卑微的方式自律,你便更显尊贵;兵多人众而用畏怯的心理坚守,你就必然胜利;聪明睿智而用愚陋的态度处世,你将获益良多;博闻强记而用肤浅自谦,你将见识更广。

上任去吧,不要因为鲁国的条件优越而对士骄傲啊!司马谈《命子迁》司马谈(?~前110年),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

父司马喜,子司马迁。

汉武帝时任太史令。

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东巡至泰山,并在山上举行祭祀天地的典礼,史称“封禅大典”。

司马谈当时因病留在洛阳,未能从行,深感遗憾,于是抑郁愤恨而死。

【故事】司马谈学富五车,所以他后来做了汉武帝的太史令,通称太史公,掌管天时星历,还职掌记录,搜集并保存典籍文献。

这个职位是武帝新设的官职,可以说是武帝为司马谈“量身定制”的。

因此,司马谈对武帝感恩戴德又尽职尽责。

由于责任心极强,司马谈在临死的时候,拉着儿子司马迁的手,边哭边嘱咐说:“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并认为,“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这就是司马谈的《命子迁》。

司马谈希望自己死后,司马迁能继承他的事业,更不要忘记撰写史书,并认为这是“大孝”。

他感到自孔子死后的四百多年间,诸侯兼并,史记断绝,当今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义士等的事迹,作为一名太史而不能尽到写作的职责,内心十分惶惧不安。

所以他热切希望司马迁能完成他未竟的大业。

司马迁不负父亲之命训,最终写出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名垂青史。

【圈点】有人说,没有司马谈的《命子迁》,就没有司马迁的《史记》。

此话信然。

诸葛亮《诫子书》诸葛亮(181—234),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

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

早年避乱于荆州,隐居陇亩,时称“卧龙”。

刘备三顾茅庐,他提出联合孙权抗击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

此后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

刘备称帝后,任为丞相。

刘禅继位,被封为武乡候,领益州牧,主持朝政。

后期志在北伐,频年出征,与曹魏交战,最后因病卒于五丈原。

有《诸葛亮集》。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白话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创作背景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作品鉴赏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

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

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它也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后来更成为修身立志的名篇。

《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澹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

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意思是说,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

《诸葛亮教育儿子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

在书信的后半部分,他则以慈父的口吻谆谆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这话看起来不过是老生常谈罢了,但它是慈父教诲儿子的,字字句句是心中真话,是他人生的总结,因而格外令人珍惜。

这篇《诫子书》,不但讲明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

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则方面对其子严格要求,循循善诱,甚至在一些具体事情上也体现出对子女的细微关怀。

在这篇《诫子书》中,有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有节俭的力量:“俭以养德”;有超脱的力量:“非澹泊无以明志”;有好学的力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有励志的力量:“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有速度的力量:“淫慢则不能励精”;有性格的力量:“险躁则不能治性”;有惜时的力量:“年与时驰,意与岁去”;有想象的力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有简约的力量。

这篇文章短短几十字,传递出的讯息,比起长篇大论,诫子效果好得多。

东方朔《诫子书》【原文】明者处事,莫尚于中,优哉游哉,与道相从。

首阳为拙;柳惠为工。

饱食安步,在仕代农。

依隐玩世,诡时不逢。

是故才尽者身危,好名者得华;有群者累生,孤贵者失和;遗余者不匮,自尽者无多。

圣人之道,一龙一蛇,形见神藏,与物变化,随时之宜,无有常家。

【译文】明智的人,他的处世态度,没有比合乎中道更可贵的了。

看来从容自在,就自然合于中道。

所以,像伯夷、叔齐这样的君子虽然清高,却显得固执,拙于处世;而柳下惠正直敬事,不论治世乱世都不改常态,是最高明巧妙的人。

衣食饱足,安然自得,以做官治事代替隐退耕作。

身在朝廷而恬淡谦退,过隐者般悠然的生活,虽不迎合时势,却也不会遭到祸害。

道理何在呢?锋芒毕露,会有危险;有好的名声,便能得到华彩。

得到众望的,忙碌一生;自命清高的,失去人和。

凡事留有余地的,不会匮乏;凡事穷尽的,立见衰竭。

因此圣人处世的道理,行、藏、动、静因时制宜,有时华彩四射,神明奥妙;有时缄默蛰伏,莫测高深。

他能随着万物、时机的变化,用最合宜的处世之道,而不是固定不变,也绝不会拘泥不通。

姚信《诫子》字德佑。

”阮孝绪《七录》称:“字元直,吴兴人,吴【原文】古人行善者:非名之务,非人之为;心自甘之,以为己度;阨易不亏,始终如一;进合神契,退同人道。

故神明佑之,众人尊之,而声名自显,荣禄自至,其势然也。

又有内折外同,吐实怀诈;见贤而暂自新,退居则纵所欲;闻誉则惊自饰,见尤则弃善端。

凡失名位,恒多怨而害善。

怨一人则众人疾之,害一害则众人怨之。

虽欲陷入而进,已不可得也,衹所以自毁耳。

顾真伪不可掩,褒贬不可妄─舍伪从善,遗己察人,可以通矣;舍己就人,去否适泰可以弘矣。

贵贱无常,唯人所速。

苟善,则匹夫之子可至王公;苟不善,则王公之子反为凡庶。

可不勉哉!【译文】古代的人之所以行善,并不是为了谋求好的名声,也不是为了迎合别人,而是发自内心的意愿,认为这是自己做人的本分。

因此,无论处境困阨或通达,都不会减损自己的德行,自始至终都是一样。

向前合乎神意,退后合乎人道。

所以神明保佑他,众人尊敬他,他的名声自然显扬,光荣利禄自然来到,这是情势必然会如此的啊!又有一些人外表迎合世俗,却内藏心机;谈吐听似忠厚,其实心怀诡诈。

听到人家对他的赞美,就十分惊喜而且更加自我矫饰;一旦被人怨责了,就立即丧失行善的心。

一旦失去好名声或地位时,就往往多有所怨恨而陷害好人。

但是他责怪一个人,众人就厌恶他;他陷害一个善人,众人就怨恨他。

这时,即使他想陷害别人而求取晋升,也不可能,只不过败坏自己罢了。

而真与假是无法掩饰的,褒扬及贬斥也是不能任意扭曲的。

若能舍弃虚饰做作,遵循善道,抛却主观专断,多观察别人的长处,就可以通达,无所蒙蔽;若能够去除专断及私心,多方为他人设想,远离滞碍凶邪,通往安泰吉祥,就可以恢弘广大了。

人地位高低,不是固定不变的,都是自己招致的。

如果行善,那么平民的儿子,也可以做到王公的地位;如果不行善,即使是王公的儿子,也会成为平民。

能不勉励自己行善吗?王阳明《示宪儿》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

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幼儿曹,听教诲:勤读书,要孝悌;学谦恭,循礼仪;节饮食,戒游戏;毋说谎,毋贪利;毋任情,毋斗气;毋责人,但自治。

能下人,是有志;能容人,是大器。

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

譬树果,心是蒂;蒂若坏,果必坠。

吾教汝,全在是。

汝谛听,勿轻弃。

【赏析】“幼儿曹”意为:孩子们。

这是王阳明写给儿子宪儿的。

王阳明的家训采用的是简短的三字句的形式,虽然简短,但是却包含了这位心学大师为人处世、以及建功立业的法门。

每一个字都需要细细品读。

十七,高攀龙《高氏家训》吾人生于天地之间,只思量做得一个人,是第一义,余事都没要紧。

做好人,眼前觉得不便宜,总算来是大便宜。

做不好人,眼前觉得便宜,总算来是大不便宜。

千古以来,成败昭然,如何迷人尚不觉悟?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

善须是积,今日积,明日积,积小便大。

一念之差,一言之差,一事之差,有因而丧身亡家者,岂不可畏也!薛瑄《戒子》薛瑄(1389年8月20日-1464年7月19日 ),字德温,号敬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