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31古诗两首小池_西师大版

合集下载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小池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小池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小池教学内容教材《语文》(三年级下册)西师大版课时安排本教案共包括5个课时,每个课时约为45分钟。

教学目标1.能够阅读课文并理解故事情节,抓住主题,掌握主要人物和事件的关系。

2.能够结合语文朗读知识,朗读课文,理解每个段落意思。

3.继续学习汉字及字词知识,完成生字词和课外阅读。

4.学会用语言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意愿。

教学过程课时一教学内容课文《小池》教学目标1.了解故事情节和感悟,理解文章意图。

2.通过阅读、分组讨论、朗读等方式发展语文运用能力。

3.学会根据词典查询生字。

教学流程1.上课前预习作业:提前阅读课文《小池》,整理出关键词。

2.课堂探究:学生根据提供的生字词例,自行查词和判断字义。

3.集中讲解:老师解释课文中出现的词汇,并每个生字加以解释。

4.写作探究:讨论内容中涉及的情感,带头向班级展示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5.情感互动:小组内同学交流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探讨不同人的想法,提高思考敏感度和策略。

课时二教学内容写作任务教学目标1.利用所学知识,写出简单的写作作品。

2.感知情感,发展语文运用能力。

教学流程1.集中讲解:老师讲解写作的内容,要求学生抓住主题,突出重点。

2.写作训练:以课文《小池》为蓝本,训练写作基础能力,完成句子和小段落的写作。

3.批评与表扬: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写作作品,大家互相批评和鼓励。

课时三教学内容朗读练习和分组讨论教学目标1.继续训练语言的音、韵、调,进一步提高朗读能力。

2.学会根据诗句分组,理解诗歌意义。

教学流程1.集中讲解:老师讲解诗歌基本的阅读和理解方法。

2.组织学生分组:根据分组,分别朗读诗歌,并讲述自己对这些诗歌的理解。

3.组内合作:每个组内学生阅读自己的选读内容,讨论所读诗句的意义,并用古文或现代语言进行恰当的阐述。

课时四教学内容汉字拼音和词汇训练教学目标1.了解国语拼音的规范和字母的位置,掌握笔画和音节对应的方法。

2.继续学习和掌握生字词,激发学生学汉字的兴趣。

三年级下语文说课-31古诗两首小池西师大版(2014)

三年级下语文说课-31古诗两首小池西师大版(2014)

三年级下语文说课-31古诗两首小池西师大版(2014)我们的科研课题是“培养良好语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现在所教的是小学三年级,可以说朗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一蹴而就,为此从一年级开始在每一节语文课中我都注重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与写作的训练,注重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下面我就《小池》一诗说一说我的做法。

一、教材分析《小池》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这首诗通过对涓涓细流、浓密树荫、清澈的水面、初露尖角的小荷、停落的蜻蜓这些景物的描写,形象地勾画出了一幅初夏荷花池的风景画。

特别市“惜、爱、露、立”几个动词的巧妙运用,使优美、宁静的画面充满了生机,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由衷地热爱。

二、学生情况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处于9—10岁之间,活泼好动,求知欲旺盛,具有一定的古诗积累。

处于由形象、直观的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

三、教学目标对于古诗的教学,课标要求是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能朗读好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

新的课程理念也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引导者、组织者,而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认识4个生字,会写“惜”“露”等字。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感受诗中描写的美景,达到熟读成诵,提高学生理解和感悟古诗的能力。

结合诗句以及想象,描写小池的景物,培养学生的想象与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与其它相似古诗的对比学习,感受古诗的不同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受诗中描写的美景,有感情的朗读全诗。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结合诗句以及想象,描写小池的景物,培养学生的想象与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认知习惯和年龄特点,设计了五个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初读古诗、读出韵味;(三)学习古诗悟诗情;(四)回读古诗,进行练笔(五)拓展欣赏、课外延伸;(六)课堂总结。

小学语文《小池》课堂教学实录

小学语文《小池》课堂教学实录

小学语文《小池》课堂教学实录
小学语文《小池》课堂教学实录
现在,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小池》。

一、试读课文
1、纠正发音。

露、捕、
2、圈出二类字,拼读,边拼读,边组词。

教师及时点出好词。

如下:师:我听到吕照华同学的词:爱惜
我听到李亚峰同学说:露水。

捕鱼、逮捕、关闭、
(在此应加一个齐读词语的环节,以便于完成目标)
二、默读全诗,猜诗中景物。

生:写了泉---师:泉水。

是啊,泉眼中流出汩汩泉水,
生:写了树阴,
生:写了荷花
生:写了蜻蜓。

师在板书的诗句中用线标出。

师:这些景美吗?请听老师读读,体会一下它美在哪里?
三、教师范读,引生感悟。

师:到底有多美哪?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讲解。

生:美在泉水,
师:泉水那么清,那么静。

“无声的、细细的”流淌着
同时用符号标记,在黑板上板画泉眼和细流并指导朗读。

生:美在树荫
师:树荫也喜欢这柔柔的溪流,也来到小池边上,来享受着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同上)
生:美在荷叶
师:荷叶多美呀!,有的已经展开,有的.刚刚露出小小的尖角。

尖尖的,小小的,绿绿的。

(标记关键词,同时指导朗读)生:美在蜻蜓
师:连小蜻蜓,也爱上了荷叶。

她一看到这可爱的荷叶就飞了过去,骄傲得立在了上头。

(同上)
师:这小池的景色真美呀!你们想了解它的作者吗?它的作者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加上作者名字,我们再读一遍好吗?
生读。

四、在有感情的诵读基础上背诵。

西师大小学三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小池、泊船瓜洲)》教案

西师大小学三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小池、泊船瓜洲)》教案

古诗两首小池教课目的:1.学会本课 3 个生字。

认识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畅地朗诵课文。

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绘的漂亮风景,加强对自然光景的热爱之情。

4.默写课文。

教课要点:学会本课生字,会朗诵背诵课文。

教课难点:想象诗中描绘的漂亮风景,加强对自然光景的热爱之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准备:挂图。

教课过程:一、创建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看看这大自然吧,万物老是那么和睦的相处,使大自然这样的漂亮。

从古到现在不知道有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来赞叹过大自然的万物。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此中的一首:《小池》(板书:小池)2.介绍作者:这首诗是唐代的杨万里写的。

1、自读课文,看看有没有不懂的字词,做上记号,有不理解的地方看课件,直观感觉。

学生介绍作者,听。

二、指导看图,初读课文1.出示图片,谈谈看到了什么?2.诗人是怎么描绘这么美的小池的呢?大家自己去读读诗吧。

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帮帮忙。

3.学生自由读诗。

4.检查自读状况。

出示生字:惜、洗、柔。

并指名读全诗,老师正音。

5.全班齐读。

(小池塘、泉眼、树阴、几片活力盎然的荷叶、几个小小的错蜒)(板书:泉眼、细流、树阴、小荷、蜻蜓)自由朗诵朗诵,评论,读正确。

三、指导朗诵,领会诗意1.指导一、二句。

(1)指名读诗的一二句。

(2)看课件。

老师配乐说:一道细流慢慢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夕阳的照耀下,将树阴投入水中,忽明忽暗,清楚可见。

(3)这么安静的风景,我们该怎么读呢?(4)学生自由练读。

(5)指名读。

(6)男女竞赛读。

2.指导朗诵三、四句。

(1)看课件。

老师配乐说:荷叶刚才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就立在它上头了。

(2)哪位同学知道,这是描绘什么季节的池塘?为何?(3)多么渺小而风趣的大自然的片断,居然被仔细的诗人察看到了。

假如你是诗人杨万里,此时你会如何来吟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呢?(4)指名频频读。

读出惊喜的语气。

(5)全班朗诵。

《古诗两首——小池》活动设计

《古诗两首——小池》活动设计

《古诗两首——小池》活动设计
科目版本
小学语文西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
章节第六单元
课名古诗两首(小池)
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结合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描写的意
境,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背诵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

具体环节设计
教学环节内容
1. 教师上课
1.1导入新课
复习两首描写春景的古诗。

1.2初读感知播放小池美景,范读诗文。

1.3了解诗人
简介诗人杨万里。

1.4熟读古诗
1.自由读诗。

2.划分节奏读诗。

1.5
引导学
生,借助注释、课件,边
读边想象,了
解诗句的意
思。

1.6拓展延伸
拓展两首描写夏景的古诗。

2. 学生自学
2.1跟我学
1.熟读诗文,借助注释,结合图片,理解“惜”“泉眼”“晴柔”等词
语的意思。

2.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感
情。

3.背诵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

西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31 古诗两首》教案_12

西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31 古诗两首》教案_12

古诗两首教学内容及简析:《小池》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是南宋诗人杨万里。

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荫、几支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表达了诗人对小池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并会默写。

过程与方法:借助注释等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

德育教育:体会诗人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并熟读成诵。

教学方法:讲读、激趣、讨论、合作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导学提纲:1、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2、借助注释、插图和工具书,逐字逐句理解诗意。

3、根据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根据诗情,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教学过程:一、提纲导学1、激趣导入①孩子们,看图画,瞧!万物相处得多么和谐,把大自然装扮得如此美丽。

从古至今,不只有多少文人墨客来赞美她们。

如:我们学过的《咏柳》中“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让我们看到了春风的神力。

《乡村四月》中的“乡村四月闲人少,人了蚕桑对插田”让我们走过了春天又步入了四月。

今天让我带你们一起走进杨万里的《小池》中来欣赏小池的美丽景色。

②板书课题《小池》,读课题,说说《小池》的意思。

③简介诗人杨万里。

(出示课件)④出示课件。

师:大家看这幅画,这幅图上画了些什么呢?(指名说)从这些景物中,我们感受到这是什么季节?是呀,这幅画反映的是夏季小池的景色。

那么哪位小朋友来说说你积累的有关夏季的词语?过渡:同学们积累的真多,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走进《小池》欣赏欣赏小池的美丽景色。

2、出示导纲(出示课件)①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②借助注释、插图和工具书,逐字逐句理解诗意。

③根据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育资料】《小池》教学实录学习专用

【教育资料】《小池》教学实录学习专用

《小池》教学实录一、揭题,了解学生已有基础。

1.出示诗歌于黑板。

学生自由读背。

2.师:这首古诗哪些小朋友会背了?谁来背背?(指名三人背诵。

)3.师:有些同学已经会背了,那么今天我们要进一步把它读好,读出诗的味道,还要把里面的字认一认。

【现在的小学生阅读面是比较广的,许多学生的家庭教育也很好,特别是一些古诗之类的,很多学生都会背的。

所以我们的教学完全没有必要一定要从零开始。

按照学生的的已有基础进行教学,也是我们新课程倡导的。

既然学生会背了,那就先让他们背一背,然后再给他们提出新的要求:要把它读好,读出味道。

这样的设计是比较实在的。

】二、初读,大致了解诗的大意。

1.指名朗读师:那么现在谁愿意将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生:------泉眼无/声/惜(细音)细(惜音)流------(读音和停顿都有问题。

)师:你能把第一句再读一读吗?看清楚拼音。

(该学生还是没有读准确。

)师:你先坐下,我们听一听其他同学的朗读,等一下再请你读一次,相信能读正确了。

(指名另两位学生读后,再请他来读,果然读正确了。

师生共同祝贺他。

)2.揭示作者师:刚才的同学在朗读时,都将诗的作者告诉了我们,他是谁呀?生(齐):杨万里!板书:宋杨万里师:是的,《小池》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写的。

他在诗中写了一个怎样的小池呢?学生自由读后发言。

生1:一个静静的小池。

生2:美丽的小池。

生3:这是一个长着荷叶的小池。

师: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你是怎么知道的?生1:是春天。

生2:不对,应该是夏天。

因为夏天才有荷花的。

生1:可是这儿没有荷花。

生3:这里有荷叶,荷叶刚刚长出来,所以这是早夏。

(前面学过《早春》。

)师:有道理,只是我们不说早夏,是初夏。

板书:初夏【虽然有些学生已经会背诵了,可是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的,有些学生连正确朗读还是有困难。

我们的教学在关注学生已有的基础的时候,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师通过耐心地引导,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自己的基础是也有很大的提高。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小池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小池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小池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池”的类型与特征。

2.培养学生对池的欣赏能力,增强生态观念和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写景的语言表达和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池的类型和特征、对池的欣赏和保护。

2.教学难点:写景的表达和想象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学多媒体课件。

2.学生练习册。

3.课程PPT。

4.教学参考书。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让他们谈论出其中池塘的样子、周围的环境等,渐渐引入本课的重点。

(二)讲解(20分钟)1.介绍“池”分为人工池和自然池两种类型,重点介绍自然池的特征,如水清、环境美丽、鱼虾种类、植被等。

2.介绍池的生态作用,如调节气候、保持水源、改善空气、美化环境等。

3.告诉学生池塘的保护对环境及人类都有很大的好处。

(三)展示(10分钟)利用PPT和多媒体技术,让学生通过图片和音效感受池塘的美丽与生态价值,并了解池的分布区域与生态类型。

(四)讨论(15分钟)1.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论对本课所学的印象,以及自己对池的看法和保护意识是否有所提高。

2.老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保护自然池。

3.激发学生爱护环境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五)练习册(10分钟)让学生完成教材练习册上和“小池”有关的题目,巩固所学内容。

(六)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做一篇有关“池”的作文,文中要包括所学词汇和知识点,并可以加入个人情感色彩。

五、教学亮点1.通过多媒体技术利用动画、音效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池塘的美丽和生态价值。

2.将“爱护水资源、保护环境”转化为学生的思想教育、情感教育,启发学生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爱护环境。

六、教学反思1.在本节课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感受池塘之美,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自然资源的珍贵性和生态价值。

2.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池的不同类型、认识到池的生态价值和人类的重要性,替学生植入正确的环境意识,在知识的同时为学生树立生态保护观念,这样的教学方式更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31古诗两首_西师大版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31古诗两首_西师大版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31古诗两首_西师大版31 古诗两首一、小池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3个生字。

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增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4.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学会本课生字,会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备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美丽的大自然的录像片断,并配上优美的音乐。

)同学们,看看这大自然吧,万物总是那么和谐的相处,使大自然如此的美丽。

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来赞美过大自然的万物。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小池》(板书:2小池)2.介绍作者:这首诗是唐朝的杨万里写的。

看课件,直观感受。

学生介绍作者,听。

(小池塘、泉眼、树阴、几片生机盎然的荷叶、几只小小的错蜒)(板书:泉眼、细流、树阴、小荷、蜻蜓)自由朗读朗读,评议,读准确。

齐读指明读进入情景,感受(声音要轻柔、甜美、速度稍慢)自由练习比赛读(初夏。

夏季才有荷叶和蜻蜓,而荷叶才刚刚露出尖尖角,说明这是刚到夏天的时候)反复朗读朗读整首古诗四、背诵1.全班比赛背。

2.你喜欢这首古诗吗?为比赛背诵古诗,总结全诗什么?(板书:宁静、美丽)3.小池只是大自然中的一个非常非常小的部分,大自然中还有更多美丽的景色呢。

这些美景正等待着小朋友去发现,去观赏,去赞美。

当然,大自然更期待你们去爱护万物,保护环境。

这样,美景才会越来越美,越来越多。

根据自己的理解谈理由五、七、布置作业1默写古诗。

2画画你心中小池的样子。

板书:简笔画教学小结:二、泊船瓜洲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使学生了解诗歌的大意,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真挚感情。

3、使学生能品味诗歌语言文字的精妙。

教学重点:感受意境,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体味“绿”字等的精妙。

教学过程: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备一、激趣导入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中积累了不少。

三年级下语文补充素材31古诗两首小池_西师大版

三年级下语文补充素材31古诗两首小池_西师大版

三年级下语文补充素材-31古诗两首小池西师大版(2021)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

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文学家,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诗人”,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卒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他一生作诗20210多首,只有4200首留传下来,被誉为一代诗宗。

杨万里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称为“诚斋体”。

代表作品有《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池》、《宿新市徐公店》、《闲居初夏午睡起》、《新柳》、《舟过安仁》等。

中兴四大家他的诗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称“中兴四大家”(南宋四大家)。

他起初模仿江西诗派,后来认识到江西诗派追求形式、艰深蹇涩的弊病,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尽焚其力作诗篇千余首,决意跳出江西诗派的窠臼而另辟蹊径。

他在《荆溪集自序》中曾回忆过自己走过的创作道路:“余之诗,始学江西诸君子,既又学后山(陈师道)五字律,既又学半山老人(王安石)七字绝句,晚乃学绝句于唐人。

……戊戌作诗,忽若有悟,于是辞谢唐人及王、陈、江西诸君子皆不敢学,而后欣如也。

”他在诗中也曾明确表白:“传派传宗我替羞,作家各自一风流。

陶(潜)谢(灵运)行前更出头。

”(《跋徐恭仲省干近诗》之三)正因为他不随人脚跟、傍人篱下,敢于别转一路,推陈出新,终于自成一家,形成了他独具的诗风,其诗风格纯朴,语言口语化,构思新巧,号为“诚斋体”。

对当时诗坛风气的转变,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学问渊博杨万里学问渊博,才思健举。

他的作品富有变化,既有“归千军、倒三峡、穿天心、透月窟”雄健富丽的鸿篇巨制;也有状物姿态,写人情意,随手拈来,却能曲尽其妙的写景抒情小诗。

诗风平易自然、构思新巧、幽默风趣、清新活泼,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西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31 古诗两首》教案_4

西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31 古诗两首》教案_4

《小池》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根据图片学生猜古诗2、揭题:孩子们,这三首诗都是描写哪个季节的诗,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一首清新、可爱的小诗《小池》,板书课题。

解释“池”3、出示作者的简介。

4、出示作者的写作背景。

二、出示自学提示(一)请同学们练习朗读这首古诗,注意读准字音,把握好诗的节奏。

(1)学生自学朗读。

(2)提问学生朗读并评价。

(3)出示古诗朗读视频。

学生跟着音乐再读。

(4)出示朗读方法。

三、出示自学提示(二)结合课本内的注释和图画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在旁边批注自己的见解。

(1)师出示图片师:这幅图画与诗中的哪一句相对应?师:这小池中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追问:仔细观察,泉眼的水流出来的样子是什么?这细细的水,有声音吗?师:同学们,注意到这个“惜”字吗?他的意思是什么?追问:是谁怜惜谁呀?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师:谁能描述一下这句诗的画面。

(2)师出示图片:树阴在哪里?这里有一个“爱”字,谁爱谁呢?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谁能读出喜爱的语气。

(3)这幅图画与哪句诗对应,观察图片和古诗,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师:一个“露”字写出了小荷的什么?(4)这幅画让你想起了哪首诗?你看到了什么?师:一个“早”字你能感受到蜻蜓的什么?(5)播放歌曲四、课外链接《采莲曲》1.给古诗划分节奏2.共同欣赏视频五、搜集描写夏天的诗句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高骈《山亭夏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所见》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六、做游戏七、板书泉眼惜树阴爱动静结合小荷露蜻蜓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31古诗两首小池西师大版(2019)课前,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小池》这首诗,并让学生回忆以前学的有关春天的诗句。

一、复习导入,看图口述师:同学们,前段时间,我们刚学习了一些有关春天的古诗。

谁还记得?XXX 生1:《春晓》(生背诗句)师:嗯,背得真好,只不过有一丝小小的错误,春晓的作者不是王之焕,是谁呀?生:孟浩然。

师:不要把作者记错。

还有谁来?生2:《绝句》(生背诗句)师:还有吗?生3:《江南春》(生背诗句)师:嗯,不错。

还有一首。

还有《春日偶成》,大家一起背。

生:《春日偶成》(生齐背)师:不管春夏秋冬,大自然的万物各有各的特色。

从古至今,有很多的诗人,用他们来赞美着大自然的景色。

那么前不久刚刚度过了立夏这个节气,时值初夏,今天,就让我们学一首有关夏天的古诗。

题目叫?生:《小池》师:那么课前,何老师已经让同学们预习了这首,谁来告诉我这首诗的作者是谁?生4:宋代杨万里。

师:是宋代的杨万里,宋代分为北宋和南宋,准确一点说是?生4:南宋。

师:杨万里的诗读起来非常的朗朗上口,他的诗通俗易懂,而且极富生活情趣。

现在我们就来好好的学习这首古诗。

那么在学这首古诗之前呢,有一位画家将这首诗绘成了一幅精美的图画(挂画),同学们,你们能用你们最精彩的语言描述一下这幅画吗?好先请一位同学来,XXX你来。

生5:在青色的小池塘上,在青色背景的小池塘上,我看见了有一些碧绿的,有一些碧绿的荷叶,岸上还长着青翠碧绿的柳树,这样的美景,这样漂亮的美景引来了一只小蜜蜂,小蜜蜂在…(有学生小声提醒说是蜻蜓)呃,一只,一只蜻蜓在荷叶上偏偏起舞。

师:好,你在刚才的描述中注意了运用一定的顺序来描述这幅图画。

生:由远及近(齐答)师:还有谁来描述?XXX生6:在一个清澈见底的小池塘里,有一片片碧绿碧绿的荷叶它们像一把大伞,远处还有几棵柳树,它们的叶子好像在合理洗头。

师:嗯,在梳理它的头发。

生6:这样的美景不时引来了小蜻蜓,小蜻蜓在荷叶上飞来飞去,可爱极了。

(生6说的时候,老师不住地点头)师:那么,同学们来看看这里的荷叶,荷叶有什么不同?是我们所学过的《荷花》这片课文里的荷叶那样又大又圆吗?生:不是(齐)师:有什么不同?生7:这里的荷叶是嫩绿色的。

师:哦,从色彩上观察的,还有吗?XXX生8:这里的荷叶都很长,而且很尖。

师:哦,是尖,这里是尖尖角,这里的荷叶全都很尖,说明它怎么样?生:没伸展(生各自回答)师:还没有完全伸开来,说明它是不是盛夏?生:不是师:是?生:初夏二、初读想象,找出景物师:那么刚才同学们用你们最精彩的语言描述了一下最吸引你的景色,那么在诗人的笔下,初夏的荷塘又是一幅怎样的美景呢?先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翻倒120页,自己读一读书,并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边读诗句边思考,诗人到底描绘了那些景色,用笔圈一圈。

诗人向我们描述了哪些景物?(生自由读约30秒,师巡视教室)师:把句子读通顺了,再来完成第二项任务,圈一圈,诗人到底给我们描述了哪些景物?(生拿出笔圈景物,用时约30秒)师:相同的景物就不要重复圈了。

(师提示学生)师:谁来交流一下?诗人描述了哪些景物?XXX生9:我了解了泉眼。

师:哦,泉眼。

(在黑板上圈出“泉眼”两个字)生9:树荫。

师:嗯。

(在黑板上圈出“树荫”两个字)生9:水。

师:哦,这里的水,就是这里的什么啊?生:细流。

师:嗯,对了。

这里的水呀是细流。

生9:还有小荷师:哦,还有这里的小荷。

为什么是小荷呀?XXX生10:因为它这个荷叶是刚刚才长出来的,还没有完全展开。

师:哦,还没有完全展开。

所以这里才是小荷,对不对?生9:还有一个是蜻蜓。

师:嗯,还有一个是蜻蜓,对吧。

生:对。

师:下面,我请同学们,你们先读诗句,你脑海中会有怎样的情景?(生自由读诗)师:你可以就一个点来说一说。

谁来说一说呢,好,XXX你来试试看。

生11:蜻蜓在荷叶上飞来飞去,飞上了天,就好像在翩翩起舞。

师:嗯,好的。

你主要围绕蜻蜓来说的。

还有谁来?XX。

生12:嗯在边上有,有姿态万千的,姿态万千的碧绿的荷叶在随风摆动,就像在跟我们招手。

师:嗯,用一个姿态万千来形容荷塘里的荷叶。

刚才我们用了一种方法来读诗。

就是什么呢,就是读着读着,脑海中出现一幅画面,这是一种重要的读诗方法。

这就是(贴事先准备好的卡片)生:读诗句,想画面。

三、解词句,指导朗读、想象、表演师:哎,这是我们学习古诗的一个重要方法。

那么诗人究竟向我们描述了一幅怎样的初夏荷塘图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呀,我们首先必须理解诗句中的一些字词的意思。

那么下面就请同学们同桌之间读一读,交流体会,看看你了解哪些字词的意思。

(13’04”)(生自由读约1分钟,约师巡视,给学生提示。

)师:XX你了解了那个字的意思?生13:我知道“泉眼”的意思是泉水的出口。

师:哦,泉水的出口。

那么大家来看一下这个泉眼是大还是小?生:小。

师:那么这里的水流是大还是小?生:小。

师:出口小,流出的水也就不多。

还有谁了解了哪个词的意思?生14:我了解了“晴柔”的意思是晴天柔和的光。

师:哦,“晴”是指什么样的天?生:晴天。

师:“柔”又是指?生:柔和的风光。

师:嗯,好的。

还有没有哪位同学愿意起来说说?XX生15:我了解了荷塘里的“细流”就是形成的漩涡。

师:嗯?形成的漩涡,溪流形成的了漩涡吗?水流怎么样?生15:就是水流很小师:水流很小,流的很?生:慢。

师:对吧,(生点头)哎,对的。

还有谁了解了哪个词的意思?生:我了解了“树荫”就是树的影子师:哦,树的影子。

是大树倒映在水面上的什么啊?生:影子。

师:嗯,还有呢,还有谁能说说?生1:我了解了尖尖角。

尖尖角是指刚生出的紧抱着的嫩角,嫩角就是这里的荷叶尖端。

师:哦,这里那里是尖尖角,你来只给大家看看。

(生1到黑板前挂的画上指)师:哦,这里的尖尖角说明荷叶怎么样?是刚刚长出来的样子。

对不对?嗯,还有没有?噢,XX。

生13:“惜”是爱惜师:“惜”是爱惜的意思。

嗯,不错。

还有没有其他同学。

好,没有了。

那么我们在学习古诗的时候再细细来品味。

好。

那么同学们,刚才我们初学了诗句,读准了字音,也了解了部分字词的意思,那么,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诗句的字里行间,来品味一下诗人站在荷塘边的那种悠闲和惬意。

现在,谁来读一读?边读边想,这是一口怎样的泉眼,泉眼中留出的水怎么样呢?流速怎么样?该怎样的读。

试试看,谁来读?XXX生16: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师:好,你觉得在诗人的笔下,这小池塘中的泉眼怎么样?这是一口怎样的泉眼?生17:这是一口小泉眼师:小泉眼。

那么从这口小泉眼里,水在怎样的流出来呢?我请以我为同学说。

生:细细地流淌。

师:细细地流淌,好。

这边的同学发言比较多,看来你们喜欢这首古诗。

生:缓慢地流淌。

师:缓慢地流淌,好。

那么我们曾学过《泉城》这片课文,对吧。

那么你们说说看,从这口泉眼中流出来的水声是虎啸狮吼般的吗?生:不是。

师:是?生:静悄悄的师:那么从泉眼里流出来的水很?生:少。

师:很?生:慢。

师:由此可见,泉水渐渐地、慢慢地从泉眼里流出来,就像谁舍不得水流出来?(静了5秒钟)好像谁舍不得水流出来?XXX生18:好像泉眼舍不得水从它的洞里流出来。

师:哦,对了。

那么,这里“惜”是什么意思?生:爱惜师:或者怎么说?生:珍惜。

师:这里什么意思?生(一个男生突然插嘴说):舍不得。

师:哦,对了。

这里是?生:舍不得师:所以我们在读第一句诗的时候,要读出怎样的情感来?生:舍不得。

师:嗯,谁来读?这口泉眼它舍不得泉水从它的眼里流出来,不愿意多流一点点,显得它很舍不得,读出什么样的语气来?XXX生19: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师:嗯!再舍不得一点。

谁来?XXX生9: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预备,齐。

生:泉眼无声惜细流师:唔,我想问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读得这么轻?为什么读得这么轻?哪个词告诉你们的?生:“无声”。

师:哪个词告诉你们的?生:“无声”。

师:哦,“无声”,说明声音很?生:小。

师:几乎都?生:听不见。

师:好的,那么作者又是怎样描写树荫的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诗句的第二句。

谁来读一读。

XX生20:树阴照水爱晴柔。

师:好,那么你们来看一看,“树阴照水”你怎么理解的?“树阴照水”,“树阴照水”你怎么理解的?生21:树的影子倒映在水面上。

师:哦,倒映在水面上,那么它为什么会倒映在水面上?XX生22:树荫它很喜爱晴天柔和的光。

师:哦,柔和的光,对不对?所以看出来,这里的“爱”是什么意思呀?生:喜爱师:树荫倒影在水面上,为什么呢?因为它怎么样啊?生:喜爱这晴天柔和的风光。

师:所以在读这一句的时候,我们要读出怎样的语气来啊?生:喜爱师:谁能用喜爱的语气来读好第二句呢?XXX生1:树阴照水爱晴柔。

师:嗯,很喜爱,谁能更喜爱一点?嗯,我看到有些同学,哦,XXX。

生23:树阴照水爱晴柔。

师:我们所有女同学一起来读好不好?(女生齐读)师:特别的喜爱。

好,那么,同学们你们来看一看,这一二两行诗主要写了泉眼、细流、树荫。

作者把泉和和树荫当成了?生:人来写。

师:你怎么知道的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呢?你怎么知道的呢?XX生24:只有人才会“舍不得”和“喜爱”。

师:哦,只有人才会“舍不得”和“喜爱”这种?生:感情。

师:好。

作者把泉和树荫当成人来写,让它们有了人的情感。

其实呀,这是融进了作者的情感在里面。

那么从这一二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这片荷塘非常的?生:喜爱。

师:那么,让我们怀着喜爱的感情来读好一二两句。

生: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生齐读)师:噢,你看,一道细流缓缓地从泉眼中流出来,没有一点声音。

那池边的绿树照映在河面上,仿佛很喜欢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忽暗忽明,若隐若现。

这是一片怎样的荷塘呀?没有声音…生1:这是一片静静的荷塘。

师:这是一片,你说。

生20:这是一片平静的荷塘师:你说。

生25:这是一片安静的荷塘。

师:对了,所以在读这一句的时候,我们能不能把声音读高?生:不能。

师:对了,那轻轻地,再读一遍。

预备,齐。

生: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生齐读)师:多美呀,那么,刚才同学们在学习一二两句诗的时候,我们通过走进诗句的字里行间,理解了诗意,从中体会了诗人的情感,这叫做?(贴文字卡片:解诗意,悟诗情)生:解诗意,悟诗情师:这也是一种方法。

下面,用这一方法来学三、四两句。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三四两句,你是如何理解的?(生自由读,每人阅读两遍诗句。

)师:XXX你起来说说看,你是怎么理解的?生13:荷叶刚刚露出尖尖的小角,但是早有蜻蜓立上了头。

师:能不能说的更美一点呢?我们知道诗句的字数很少,但是背后隐藏的内容很丰富。

对不对。

谁能说的更丰富一点?生16:鲜嫩的小荷在水面才露出尖端,早已有蜻蜓欢快的飞上头上和它交流。

师:哦,它们欢快的交流。

谁再来说说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