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boss力荐公司高层看的一篇文章,很长很经典
华为的极限生存
华为的极限生存作者:孙冰来源:《中国经济周刊》2019年第10期2000年底,华为创始人兼总裁任正非在《华为人》报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华为的冬天》的署名长文。
彼时,正是华为发展的高光时刻。
不仅以220亿元的销售收入和29亿元的利润(2000财年)位居中国电子百强首位,还呈现出远远超越国外巨头的超高增长速度。
但任正非却亲自执笔,写下了这篇后来轰动业界,被称为企业管理者必读经典的文章。
任正非说,做企业要“向死而生”,他希望华为人能够把危机意识融入血液和基因。
而且他也并非说说而已,他甚至将当时华为最赚钱的电源部门(安圣电气)以7.5亿美元(约65亿元人民币)卖给了美国艾默生(Emerson)公司,提前准备出了一件“过冬小棉袄”。
当凛冬将至,“谁有棉衣,谁就活下来了。
”任正非写道。
冬天确实来了。
全球经济危机、中美南海撞机事件、互联网泡沫破灭、宽带网络带来传统IT转型……内外部因素交错之下,华为的发展遭遇了巨大的困难和压力,业绩利润大幅下滑、裁员、降低投入、收缩业务、架构调整、业务转型……但后来的故事大家已经知道了,华为不仅度过了那个寒冬,还最终破茧成蝶。
华为的财报显示,2018年,其全球销售收入首次突破了1000亿美元,达到了7212亿元人民币(1070亿美元),同比增长19.5%;净利润59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1%。
如今,华为服务着全球超過40%的人口,业务遍布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
然而,就在这一年,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不断升级和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日渐盛行,华为的业务发展在许多国家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阻碍和困难,华为再次感受到寒意。
尤其是中兴事件的爆发,对于整个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即信息和通信技术)产业来说,都是一记震耳的警钟。
而“孟晚舟事件”更是传达出非常明确的信号:美国的枪口正指向华为。
一向对外极其低调的任正非和华为高管们,开始频繁露面,接受媒体采访,向外传达华为的善意和可信任。
2023年《以奋斗者为本》读后感2篇
2023年《以奋斗者为本》读后感2篇《以奋斗者为本》读后感1《以奋斗者为本》这本书是华为公司的内训教材,取材于任正非及高管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精髓。
华为创办于1987年,在30多年的时间里,成长为世界通信设备产业的领先企业,去年没有因为与美国的芯片战争受挫,反而越战越勇,走在了5G这个高科技术的世界前列。
“华为”这个名字,不仅已是家喻户晓,是我们实体企业的脊梁,更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那么,作为一个只有30多年创办时间的年轻企业,华为到底凭借什么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后来居上?他是靠什么成长起来的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选择了这本书来探索事实真相。
本书分为两大部分,价值篇、干部篇,价值篇分为全力创造价值、正确评价价值与合理分配价值三个章节,正确评价价值是合理分配价值的基础,而二者的目的都是为了全力创造价值;第二部分干部篇重点对干部的使命与责任、干部的行为与作风提出要求,阐述了在干部的选拔与配备、干部的使用与管理以及干部队伍建设方面的思想和做法。
一、价值创造(一)全力创造价值本书在第一部分中,首先阐明一个观点,华为公司的最低纲领是活下去,最终目标只有一个:商业成功。
只有客户成功,才有华为的成功,从这里延伸出华为对企业的价值观,就是企业能不能长期有效增长。
在价值创造问题上,有一个悖论:越是从利已动机出发,越是达不到利己的目的;相反,越是从利他动机出发,反而越使自己活得更好。
华为公司任正非总裁显然深谙此道,所以他说的更彻底: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
那么企业价值是靠什么创造的呢?在任正非看来,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会生生不息。
一切工业产品都是人类智慧创造的,华为没有可以依存的自然资源,唯有在人的头脑中挖掘出大油田、大森林、大煤矿……企业真正具有巨大潜在价值的,能够创造价值的资源是人力资源。
这个道理是如此朴素,不免使人们对其熟视无睹、浅尝辄止。
殊不知,恰恰是朴素的思想造就了伟大的企业。
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是华为文化的真实体现。
企业内刊励志文章6篇
企业内刊励志文章6篇管理是就要淘汰人渣,激活人员,培养人手,重用人才!身在企业就是需要一些这样的励志建议文字伴随我们,一起来看看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企业内刊励志文章6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企业内刊励志文章:华为的最可怕之处:均衡!最近一段时间,华为再次引起中国业界的关注,诸多企业把华为作为学习的标杆,有的提出要成为某某领域的华为。
华为作为一个中国的、非上市的、民营的、高科技的企业,只是一种“现象”,对于中国企业,其模仿与借鉴价值并不太大,但是隐含于华为现象成功背后的经营与管理哲学与理念,则值得中国企业和企业家思考。
把握住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底线企业是什么?最简单的答案:企业是功利组织。
什么是功利?最通俗的定义是:利益。
如果上述两点成立,就可以界定:企业是追求组织利益的特定组织。
对于所有企业来讲,持续地对利益的追求,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是企业创立、成长和发展的内在基因。
在这个世界上,最无耻的企业是持续亏损的企业,最失败的企业家是长期为企业带来赤字的企业家,因为他们违背了企业和企业家最根本的本质。
不能赚钱的企业是被异化了的企业。
每一个企业都想赚钱,但愿望永远代替不了现实,市场经济永远不相信眼泪,也不相信愿望,它永远垂青于那些拥有实力和功力的企业。
企业靠什么来实现自身对利益的追求?靠企业自身的“功”,即依靠企业自身所拥有的资源、能力、功力、实力和业绩,来实现对利益的追求,即以企业内部之“功力”,求外部市场之“利益”。
这决定了企业不得不作出理性的选择:保持内部“功”与外部“利”的均衡。
企业内部的“功”,即企业的内部能力又可以区分为经营能力和管理能力。
经营与管理是企业两个永恒的课题,也是人们最熟悉的常用语,但常常被人将其等同或者混同;在实际中,我们很多的迷惑,起源于对这些基本概念及常识的错误理解。
把握经营与管理的本质,也是正确把握公司政策的重要前提。
经营,对于任何组织来讲,都是组织目的的最大化。
以奋斗者为本读书笔记华为公司人力资源纲要
华为公司人力资源纲要序言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上篇:价值创造、评价与分配企业的价值评价、分配体系必须合理,企业的价值观系统,文化系统必须是积极的,蓬勃向上的。
价值评价解决的是公正问题,价值分配解决的是公平问题。
狼的三大特性:1、敏锐的嗅觉。
2、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
3、群体奋斗。
第一章全力创造价值越是从利己的动机出发,越是达不到利己的目的。
相反,越是从利他的动机出发,反而越使自己活得更好。
为客户服务时企业存在的唯一理由。
顾客的利益所在就是我们生存和发展最根本的利益所在。
使客户满意是生存基础;使股东满意是投资目的;使贡献者满意,不让雷锋吃亏是持续发展的动力。
活下去的基础是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必然结果是企业的发展壮大。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只能通过劳动创造,唯有艰苦奋斗才可能让我们的未来有希望,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要是奋斗可以持续发展,必须使奋斗者得到合理的回报,并长期保持健康。
劳动、知识、企业家和资本共同创造了企业的全部价值。
以奋斗者为本不只是讲劳动者,也包含投资者,投资者也在奋斗,他把自己的钱拿出来参与到里面,要承担风险和责任。
思想上的艰苦奋斗时勤于动脑,身体上的艰苦奋斗只是手脚勤快。
效率低下的加班是不提倡的,钱都是客户出的,却没有为客户创造价值。
每周只工作40个小时,只能产生普通劳动者,不能产生音乐家、科学家、商人。
8小时之内求生存,8小时之外求发展。
企业家要有大无畏的精神和冒险精神,要有越挫越勇的勇气和信心。
领袖不需要太懂技术但要懂方向、要看清商业目标,要有战略思维能力,要跳出技术思维圈子。
领袖不要停留在管理方法上,而要上升到管理哲学层面,要规划未来战略格局。
信任的力量是无穷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领导者最重要的事情是创造管理文化,领导者最重要的才能就是影响文化的能力。
资源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会生生不息。
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
氛围是一种宝贵资源。
任正非最经典的五篇文章之五《华为的冬天》
任正非最经典的五篇文章之五《华为的冬天》【阅读提示】这是一篇在IT业界流传的文章,许多公司的老总都向下属推荐阅读,联想集团总裁杨元庆就是该文的积极推荐者。
有人认为这是任正非为IT业敲响的警钟,也有人说任正非是“作秀”,还有人猜测是华为在为人事变动制造舆论。
由于华为的老总任正非很少和媒体打交道,因此我们无从知晓这篇文章的真实背景,但是,在华为2000财年销售额达220亿元,利润以29亿元人民币位居全国电子百强首位的时候,任正非大谈危机和失败,确实发人深省。
【原文《华为的冬天》】公司所有员工是否考虑过,如果有一天,公司销售额下滑、利润下滑甚至会破产,我们怎么办?我们公司的太平时间太长了,在和平时期升的官太多了,这也许就是我们的灾难。
泰坦尼克号也是在一片欢呼声中出的海。
而且我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面对这样的未来,我们怎样来处理,我们是不是思考过。
我们好多员工盲目自豪,盲目乐观,如果想过的人太少,也许就快来临了。
居安思危,不是危言耸听。
我到德国考察时,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恢复得这么快,当时很感动。
他们当时的工人团结起来,提出要降工资,不增工资,从而加快经济建设,所以战后德国经济增长很快。
如果华为公司真的危机到来了,是不是员工工资减一半,大家靠一点白菜、南瓜过日子,就能行?或者我们就裁掉一半人是否就能救公司。
如果是这样就行的话,危险就不危险了。
因为,危险一过去,我们可以逐步将工资补回来,或者销售增长,将被迫裁掉的人请回来。
这算不了什么危机。
如果两者同时都进行,都不能挽救公司,想过没有。
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
也许是这样才存活了十年。
我们大家要一起来想,怎样才能活下去,也许才能存活得久一些。
失败这一天是一定会到来,大家要准备迎接,这是我从不动摇的看法,这是历史规律。
华为公司老喊狼来了,喊多了,大家有些不信了。
但狼真的会来了。
今年我们要广泛展开对危机的讨论,讨论华为有什么危机,你的部门有什么危机,你的科室有什么危机,你的流程的那一点有什么危机。
华为人才管理饿狼逼饱狼(推荐阅读)
华为人才管理饿狼逼饱狼(推荐阅读)第一篇:华为人才管理饿狼逼饱狼“饿狼逼饱狼”:华为人才如何脱颖而出?稻盛和夫两年将日航扭亏为盈,没有别的招数,就两招:一是敬天爱人,尊重员工,让员工由被动工作变主动工作;二是阿米巴,用一套会计核算体系植入人力资源管理,去量化组织中每个团队、每个人操作多少价值。
我经常说小企业做大,大企业做小,华为和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经营是一样的,实际上就是拿一套量化的会计核算体系来看每个人的价值。
华为人力资源分三个系统进行,一是企业职业通道,华为最早在中国企业中打破官本位,我不当部门经理,不当副总裁,就按专家这条线走下去,做到足够专业,也能拿到副总裁的待遇,而且不光拿到待遇,还有权调动资源,叫“有职、有权、有责”。
二是建立一套严格的任职标准;三是一套严格的以行为和事实为依据的任职资格认证。
华为最初建立了管理和技术两大通道,现在是管理、技术和项目管理三大通道,每一个通道又划分为若干等级,比如你想当人事经理,就必须达到这一专业通道层次的几级任职资格,任职资格跟绩效又有关系,只有连续三年绩效达到12分,你才有资格申请更高一级,都是环环相扣。
有人问为什么在华为,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华为的岗位晋升线和能力晋升线是两条。
竞争上岗的基本条件是任职资格,这就导致了任何一个岗位都会有3到4个达到任职资格的人等在这个地方,这就是老任提出的“饿狼逼饱狼”,你在这个岗位上必须好好干,否则马上就有接替者。
民营企业最大的问题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老板总觉得自己没有后续人才,其实是人才储备体系出了问题。
又有人提出,说我天天参加任职资格,我业绩不行,行不行?这就是现在很多民营企业做得,这个人很闲就去培训,越忙越抽不出时间培训。
华为不然,要想参加任职资格培训,有一个前提条件,绩效考核一共15分,必须达到12分以上,这就避免有的人一味的参加能力晋升,但是业绩做不出来。
就把绩效、能力、岗位这几条打通了。
我们现在很多企业考核任职资格、绩效、培训都各干各的不配套,华为是责、权、利、能四位一体。
华为以奋斗者为本读书心得体会(27篇)
华为以奋斗者为本读书心得体会(27篇)华为以奋斗者为本读书心得体会(精选27篇)华为以奋斗者为本读书心得体会篇1一是以“奋斗者”为目标,加快人才培养和使用力度。
任正非强调在高绩效中去寻找有使命感的人,如果他确实有能力就让他小步快跑。
由此可见,华为对奋斗者的界定是建立在高绩效的基础上的。
差距就是潜力,压力就是动力,让积极进取、拼搏向上的人带头,才能保持整体队伍的旺盛斗志。
从这点看,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更应该始终以“奋斗者”的标准要求自己,带好自己的团队,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是加强团队合作,发挥团队合力。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奋斗者要取得成功还必须敢于承担责任,善于融入团队,否则永远是单兵作战。
华为的“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表现出的团队合作,不仅是跨文化的群体协作精神,也是打破部门墙壁、提升流程效率的有力保障。
可以说华为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是领导层的运筹帷幄、员工的团结一致和持续的艰苦奋斗造就了今天的辉煌。
因此,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对照华为奋斗者标准进行一次深刻的自我审视,查找不足,制定改进目标,在思维、能力和方法上进行一次系统化重组,争做一名“奋斗者”。
华为以奋斗者为本读书心得体会篇2《以奋斗者为本》一书,详细了解读华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方法,阐述了华为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
华为公司将企业文化与先进的管理理念相融合,形成了卓有成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华为今天的辉煌与其坚守辩证管理哲学、居安思危、狼性文化和以“奋斗者为本”的核心价值观密不可分。
在华为,“奋斗”就是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任何微小活动,以及在劳动的准备过程中,为充实提高自己而做的努力。
以奋斗者为本,是通过建立企业文化体系、内部经营机制、人才培养制度等,培育企业核心文化及核心价值观,带动全体人员奋斗拼搏,最终表现出卓越的企业竞争力。
通过阅读《以奋斗者为本》这本书,个人认为对我们企业也很强的借鉴意义。
华为boss力荐公司高层看的一篇文章
今天是22 岁的最后一天。
几个月前,我从沃顿商学院毕业,用文凭上“最高荣誉毕业”的标签安抚了已经年过半百的老妈,然后转头辞去了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跟一家很受尊敬的公司、还有150 万的年薪道了别,回到了上海,加入了“刚毕业就失业”俱乐部,开始了一天三顿盒饭的新生活,中间许多精彩剧情暂时略过。
我肯定不是第一个做过这样事的人,也肯定不会是最后一个。
所以在说自己的一些有趣故事前,我想借用大家(包括30 岁甚至40 岁以上的朋友)的一点时间和一点平和的心态,和大家分享过去一年以来一直没说的一些话。
所以前两部说的是对于一些一直困扰着我们的关键词的理解和体会。
他们是:欲望、外界、标签、天才、时间、经历、人生目标、后悔、和现实。
这可能会是一篇科普文,也可能会是一篇长篇小说,但我不想这篇文章变成一篇励志文,大家都审美疲劳了。
所以我想忽略阳春白雪,尽管信息量很大,但是至少说一些实实在在的经验和故事,说一些效果立竿见影的观点,再说说活捉林志玲什么的,总之让大家多看一点就多获得一点实际的价值。
第一部:那些最容易被理解错误的事关于欲望这些是我们内心里和人生理想一样真实的东西:学历、工作、房、车、财富、以及爱。
我们每个人都愿意为了这些欲望去付出,无论付出的是汗水、鲜血、还是身体健康、又或是其它你懂的。
尽管我们付出的方式可能不被社会主流认同、可能没那么具有有戏剧性,但你和我、北大图书馆里的学生和网吧中奋斗的少年、职场杜拉拉和夜场里跳舞的小姐、韩寒和芙蓉凤姐(韩少躺着也中枪-_-),我们谁没有为了一个目标连续熬夜奋斗过呢?我们谁没有为了得到一样东西而撕心裂肺地付出过呢?谁没有过那种拼命得快受不了的感觉呢?所以我们最不缺励志的故事,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付出领域的专家。
真正的问题是,当我们跑得越快,越是无法考虑我们是否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奔跑。
北野武讲过一个很有趣的故事。
他说他没出名之前想有一天有了钱,一定要开跑车,吃高档餐厅,跟女人们睡觉。
任正非《活下去是企业的硬道理》
任正非《活下去是企业的硬道理》华为任正非《活下去是企业的硬道理》企业要一直活下去,不要死掉。
作为一个自然人,受自然规律制约,有其自然生命终结的时间;作为一个法人,虽然不受自然规律的约束,但同样受到社会逻辑的约束。
一个人再没本事也可以活60岁,但企业如果没能力,可能连6天也活不下去。
如果一个企业的发展能够顺应自然法则和社会法则,其生命可以达到600岁,甚至更长时间。
中国古人所讲的"道法自然"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现在讲的实事求是也是这个道理。
企业的经营管理必须求"法"(遵循)自然法则和社会法则,必须不断地求"是"(规律)。
对华为公司来讲,长期要研究的是如何活下去,寻找我们活下去的理由和活下去的价值。
活下去的基础是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必然结果是利润的获得,以及企业的发展壮大。
这是一个闭合循环。
对于个人来讲,我没有远大的理想,我思考的是这两、三年要干什么,如何干,才能活下去。
我非常重视近期的管理进步,而不是远期的战略目标。
活下去,永远是硬道理。
近期的管理进步,必须有一个长远的目标方向,这就是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公司长远的发展方向是网络设备供应商,这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有了这个导向,我们抓近期的管理就不会迷失方向。
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我们的近期发展和远期发展就不会产生矛盾,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就会得到升华,我们也就有生存的理由和生存的价值。
在管理上,我不是一个激进主义者,而是一个改良主义者,主张不断地管理进步。
我们引入美国Hay公司的薪酬和绩效管理的目的,就是因为我们看到沿用过去的办法,尽管眼前还活着,但是不能保证我们今后继续活下去。
现在我们需要脱下草鞋,换上一双美国的鞋,但穿新鞋走老路照样不行。
换鞋以后,我们要走的是世界上领先企业走过的路。
这些企业已经活了很长时间,他们走过的路被证明是一条企业生存之路,这就是我们先僵化和机械引入Hay系统的唯一理由,换句话讲,因为我们要活下去。
《华为极致方法论:任正非经典讲话中的管理精髓》读书笔记模板
系要下沉,融 入项目与业务
1
第30章加强企 业监督与问责
2
第31章内部审 计要懂规懂法
3 第32章人才晋
升建立在做贡 献的基础上
4 第33章始终坚
持以客户为中 心
5
第34章重视展 厅工作
第36章同质化时代 更要找准产品定位
第35章会议室要走 全球化标准
第37章利用优势资 源实现产品高质量
第19章统治与分治并 重
第20章人事服务要增 强服务和主动管理
第21章提高商业竞争 力不仅仅靠技术
第23章管理要层层 放权
第22章学习“蓝血 十杰”,提升企业
管理
第24章持续精简优 化流程
1
第25章新员工 要开放心态
第26章加强企 2
业员工定位, 完善管理
3
第27章优化企 业分配机制
4
第28章促进企 业道德自律
读书笔记
成功不是没有捷径,学习成功者的经验,模仿成功者的姿态,也许,就已经在成功的路上了。
பைடு நூலகம்录分析
1
第1章前言
2
第2章战略自信, 拥抱挑战
3
第3章把握战略 机遇
4
第4章提升信息 管道能力
5
第5章在5G上 做到战略领先
第6章聚焦在万物互 联的优势领域
第7章摆正心态,扎 实练好内功
第8章敢于领导世界, 与人合作
作者介绍
这是《华为极致方法论:任正非经典讲话中的管理精髓》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感谢观看
第9章吸收人才,推 进人工智慧
第10章推动教育,瞄 准未来
第11章出去喝咖啡, 不能死守碉堡
第12章喇叭口对外, 宽容纯粹的研究
《华为的冬天》读书心得范文(精选10篇)
《华为的冬天》读书心得范文(精选10篇)《华为的冬天》读书心得范文《华为的冬天》读书心得范文(精选10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这时候,最关键的读书心得怎么能落下!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书心得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华为的冬天》读书心得范文(精选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华为的冬天》读书心得1《华为的冬天》是任正非先生在企业内刊上发表的一篇文章。
当年,华为的销售额达到220亿元,利润达到29亿元。
旁人都认为华为应该庆祝成功之时,任先生却说华为的冬天一定会来,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因为这是历史规律,他十年一直在思考失败,如何才能活下去。
他强调每个华为人都要时刻有忧患意识,并且要不断总结管理要点,一点点的进步,这样才有活下去的可能。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我们能做些什么可以让公司活下去,走得更远些呢?活下去就要有利润,而利润只能来自于客户。
那客户凭什么会选择我们呢?我们只有真正了解客户的需求,解决他们的痛才有可能让客户选择我们。
在思想上,我们对所有的客户一视同仁,不轻视订单量小的客户,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机会都要去把握。
在行动上,我们要强化内功,在技术、质量、服务方面找到差异化,争取市场。
同时,我们还要和客户、供应商、合作者,甚至于友商加强合作,在利益供应链上找到我们的位置,这样我们才能活得更久。
活下去就要打造积极、上进、高效运作的组织。
组织架构要扁平化,减少流程复杂化带来的浪费。
坚持推行任职资格管理制,明确岗位要求及胜任资格,推行价值评估体系,对于不能胜任工作的员工可以做调岗、降职或离职处理。
管理层要有榜样意识,要有敬业精神、献身精神、责任心、使命感,还要有自我批判的能力。
对于没有奉献精神或不能接受自我批评的高管要降职或离职处理。
具有奉献精神和接受自我批评也是评价中层干部是否可以提升为高管的衡量依据。
活下去就要做管理改进。
抓短板,实现均衡发展。
公司、各部门都存在短板,我们资源有限,必须集中火力,解决最弱的一块。
华为任正非内部文章全集(67篇)
华为任正非内部文章全集(67篇)
任正非最有名的文章之一,要属2000年写的《华为的冬天》。
这篇文章中,任正非很重要的一个观点是——安安静静地应对外界议论,希望全体员工对待媒体保持低调。
华为又不是上市公司,只要对政府负责,遵纪守法好好缴税,对企业有效运行负责就行了。
早在19年前,任正非就说了——媒体有他们自己的运作规律,我们不要去参与。
我们有的员工到网上辩论,是帮公司的倒忙。
国家的事儿由国家管,政府的事儿由政府管,社会的事儿由社会管。
员工应该干什么?把精力用到本职工作上,不该说的话不要乱说,特别是干部要管好自己的家属。
本文集合了67篇华为任正非内部文章全集,告诉你“华为之刚”背后的逻辑。
小度写范文初生牛犊不怕虎【华为:让初生牛犊去战虎】模板
初生牛犊不怕虎【华为:让初生牛犊去战虎】让员工发出心声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在企业界流转:员工不上心工作了。
再多的物质奖励与绩效考核,也唤不回员工从事创造性工作的激情。
每个人生下来都是原创,可是大多数人却渐渐成了复制品。
经济高速发展,本来是激情奔放的结果,却酿成了集体梦游的苦果。
中国企业人在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反思。
最引人瞩目的反思却出自一位华为一线项目小组组长。
《华为,你将被谁抛弃?——华为的十大内耗》,是一位在华为工作了8年的员工写的。
作者是一位“80后”,做了8年的项目组组长,在牛哄哄的官僚气和相互推诿的氛围中,渐渐失却了动力,于是写出了《华为的十大内耗》。
看看十个小标题就让人心动:一、无比厚重的部门墙,二、肛泰式(膏药式)管控体系,三、不尊重员工的以自我为中心,四、“视上为爹”的官僚主义,五、令人作呕的马屁文化,六、权利和责任割裂的业务设计,七、集权而低效的组织设计,八、挂在墙上的核心价值观,九、言必称马列的教条主义,十、夜郎自大的阿Q精神。
在中国最具冲锋性的华为公司,出了这样一篇反思文章,一时成了一道风景。
联系到今年一季度华为公司也创纪录地出现亏损,这篇文章就重新被人们关注起来。
这是一线中国企业人,对当今中国最强势企业的反思。
这篇文章所列举的十大内耗,放在任何一个组织都有影子。
但是细品以后,会发现有许多概念的东西,放在任何一个地方也说得通。
但是,这一点不妨碍它的价值。
尤其是第一条:厚重的部门墙,正是把许多企业难住的一个顽症。
8年来,把公司当作命,让这个小伙子有了不一样的痛彻心扉的感受。
你没有感受到刻骨铭心的痛,可能你的生命状态已经被既定框框和知见驯服了,你已经没有了挑战的勇气。
或许正是他的生命张力,正是他那种一往无前的生命状态,吸引了任正非,他打开了天日,让这篇文章得以在华为刊发。
不认同结论,但认同精神没有人比任正非更了解华为,没有人比他更了解他自己。
20年的打拼,为了保证资源的整体使用,他不得不集权。
任正非的三篇经典文章
任正非的三篇经典文章
1.《创新决定未来》:这篇文章是任正非在2016年给华为员工写的一封信,着重强调了创新对企业未来的重要性。
任正非认为,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才能保证企业的长期发展,而创新的基础在于对市场和客户需求的深刻理解。
2. 《华为成长的三种因素》:这篇文章是任正非在2018年接受
采访时的一份讲话稿,主要探讨了华为能够快速成长的三个关键因素:客户至上、团队协作和自我革新。
任正非认为,只有不断关注客户需求,加强内部团队合作,同时不断自我改进和创新,企业才能实现快速成长。
3. 《领导者应该具备的素质》:这篇文章是任正非在2019年给
华为员工写的一封信,主要探讨了领导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任正非认为,领导者应该具备坚定的信念、勇气、责任感、开放的思维、敬业的精神和心态平衡等素质,同时还应该注重自身的学习和成长,才能够成为优秀的领导者。
- 1 -。
一位高管写给淘汰员工的信的读后感
一位高管写给淘汰员工的信的读后感一位高管写给淘汰员工的信,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他说:有时候把一些战略看成神圣而美好,但事实上做起来并不容易,也要讲究技巧,还必须用心地去体会、琢磨它,直到找出其中的奥秘,否则只能像盲人摸象般越走越远。
——题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从古至今都被无数名人所推崇和赞颂过。
因此如何让自己的团队永远保持着斗志昂扬?又该怎样将一支即使拥有世界最顶尖技术却依然失败了的团队拯救回来呢?对于华为高层的回答是很清晰明确的:请接受挑战!在他们眼里没有什么不可能完成的目标,更没有那种等待解决方案或者坐以待毙的懒惰情绪。
当华为的团队总裁任正非第一次提出要将华为的研发投入进行到全球第一的时候,所有人都惊呆了。
其中包括公司元老、甚至已经退休在家享受天伦之乐的张国宝先生。
因为张老爷子作为多年参与华为早期研发项目的功臣,同样也参加过中国网通开创初期的网络建设。
他太知道这种耗资巨大的国际竞争如果没有强劲的后备力量是根本不可想象的。
先看下面这封来自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的亲笔信:“华为不相信眼泪,我们更需要的是不断的冲锋陷阵。
”每个企业都应具备狼性文化,就算你现在处境艰难,别忘了你身边还有你的伙伴们,大家团结一致共度难关。
所谓物极必反,盛极则衰,一旦局势扭转你要学会随机应变,特别是逆境中求胜才是取得长久发展的重要法门。
坚定信念,忍耐孤独,沉默寡言是这段时间必修课。
即便前途迷茫,路程遥远,脚踏实地,从不轻言放弃,向前奋进。
或许我们的未来就掌握在这几十人的手中,谁也猜测不透会发生什么意外,但是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少犯错误,减少损失,对工作精益求精。
我们一直处在奔跑状态,所以要警惕随时可能袭击你的黑暗。
为了避免我们再遇到此类危险,我们就必须小心谨慎步步为营,小心翼翼。
若希望在绝望中寻觅光明,那你的眼睛恐怕只盯着眼前那点火苗了吧。
时刻准备战斗!“身体虽疲惫,心灵仍在路上”是这次面试对话对华为员工印象的真实描述。
华为内刊专稿天道酬勤
华为内刊专稿:天道酬勤编者按:2006年7月21日,华为公司内部刊物“华为人”报(第178期)头版头条上刊登了题为《天道酬勤》的专稿,文章由华为公司党委和人力资源委员会联合撰写,以下为该文章全文:华为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发展时期,我们已经连续数年大量招收新员工,壮大队伍。
新员工进入华为,第一眼看到的、处处感受到的就是华为的艰苦奋斗。
一些人对此感到不理解。
他们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华为为什么要艰苦奋斗?回答这个问题涉及到另一个根本的问题,那就是:华为为什么能活到今天?华为将来靠什么活下去?我们今天就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1、不奋斗,华为就没有出路世间管理比较复杂困难的是工业,而工业中最难管理的是电子工业。
电子工业有别于传统产业的发展规律,它技术更替、产业变化迅速,同时,没有太多可以制约它的自然因素。
例如:汽车产业的发展,受钢铁、石油资源以及道路建设的制约。
而用于电子工业的生产原料是取之不尽的河沙、软件代码、数学逻辑。
正是这一规律,使得信息产业的竞争要比传统产业更激烈,淘汰更无情,后退就意味着消亡。
要在这个产业中生存,只有不断创新和艰苦奋斗。
而创新也需要奋斗,是思想上的艰苦奋斗。
华为由于幼稚不幸地进入了信息产业,我们又不幸学习了电子工程,随着潮流的波逐,被逼上了不归路。
创业者和继承者都在消蚀着自己,为企业生存与发展顽强奋斗,丝毫不敢懈怠!一天不进步,就可能出局;三天不学习,就赶不上业界巨头,这是严酷的事实。
华为在IT泡沫破灭后侥幸活下来,其实是我们当时的落后救了我们,落后让我们没能力盲目地追赶技术驱动的潮流。
而现在西方公司已经调整过来,不再盲目地追求技术创新,而是转变为基于客户需求导向的创新,我们再落后就死无葬身之地。
信息产业正逐步转变为低毛利率、规模化的传统产业。
电信设备厂商已进行和将进行的兼并、整合正是为了应对这种挑战。
华为相对还很弱小,面临更艰难的困境。
要生存和发展,没有灵丹妙药,只能用在别人看来很“傻”的办法,就是艰苦奋斗。
华为的成功之道_为人处世
华为的成功之道华为的产品主要涉及通信网络中的交换网络、传输网络、无线及有线固定接入网络和数据通信网络及无线终端产品,为世界各地通信运营商及专业网络拥有者提供硬件设备、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华为的之道,欢迎阅读!探索华为的成功之道:在这些年中,许多制造类企业几经沉浮,惟独华为真正成为了中国少有的大型国际化高科技企业。
这一年,华为销售额为233亿美元,其中海外市场占75%,收入约170亿美元。
与金融危机下其他企业的形势大有不同,华为要比20xx年更好。
华为究竟缘何可以成功?她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提供了哪些有益的借鉴?本文不妨将做一探索性的回答。
差异化战略选择企业的成功首先是战略的成功。
华为战略的成功体现为集中、差异化、注重服务和适当竞合。
“凡是战略,都是专注”。
《华为基本法》第一条规定:“为了使华为成为世界一流的设备供应商,我们将永不进入信息服务业。
通过无依赖的市场压力传递,使内部机制永远处于激活状态。
”许多公司垮下去,不是因为机会少,而是因为机会太多、选择太多。
太多伪装成机会的陷阱,使许多公司步入误区而不能自拔。
此外,华为理性地采同差异化的竞争战略。
最初电信业在国内还是较小的行业,通信质量仍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其价格高和使用不方便,大多数单位和私人的通信需求被大大压抑。
因此华为在进入电信行业之初,便倾全力投入到程控交换机的开发上。
产品开发成功,使华为与国内竞争对手拉开差距,在电信行业站稳脚跟。
国际巨头主要集中在城市市场,华为程控交换机等产品开发成功后,开始选择农村“新市场进入”,走“农村包围城市”路线。
走向海外后华为依然沿用国内成功的路线图——即从第二、第三世界国家出发,逐步登陆西欧等发达国家的市场。
目前有些产业已经出现了国内市场日益饱和的情况,许多制造型企业开始面临战略策略问题,如何开辟更大的市场无疑各大企业的当务之急。
于是,在战略化选择中一定要注重“差异化”。
危机与生机的话题作文华为
危机与生机的话题作文华为
在危机中生存,这就是华为。
华为总裁任正非的文章“华为的冬天。
”文章讲到华为永远都可能在三个月后倒闭。
让员工面对这种假设开展讨论与思考。
敬畏市场,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置之死地而后生。
这是经营企业的一种态度,做为先天不足的民营企业,华为能有今天的成功,年销售上千亿,与当初就能树立此种精神不无关系。
而当人们看到更多的企业赚钱时,骄傲,放纵,一掷千金;不赚钱时,心灰意凉,一蹶不振,怨天尤人。
大喜大悲,心态无常,注定了其寿命的短暂。
有统计说中国的企业平均生命为3.5年,集团性公司也仅7.5年。
总结这种短命的现象,与其说是经营上的破产,还不如说是思想上,精神上的破产。
一支没有文化和信仰的军队,是不可能常打胜仗的军队。
如何决断一个企业有没有潜力?值不值得看好?有位风投高手曾讲过一个案例,他考查企业要在周六周日实地到企业看看。
看看这个企业有没有人在加班,看看卫生间里的纸没了,有没有人放……如果这是一家上五休二的公司,如果这是一家管理混乱的公司,很难想象它能创造出什么奇迹,将钱投入这样的公司很危险。
任何奇迹都是人们靠牺牲自己正常生存秩序为代价的。
因此,世界上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
没有不经历磨难的自信。
达尔文断言“任何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必须跟环境作斗争,跟同种或不同种的物种作斗争,其中以同种之间的斗争最为剧烈。
”现代营销的进化,其实也在演绎着达尔文的断言。
市场竞争,就是跟环境斗,跟他人斗,跟自己斗,其中最关键的是战胜自己的惯性,惰性,软弱和畏难。
不畏惧危机,始终努力生存,这就是华为!。
华为读后感
华为读后感范文(精选 10 篇)华为读后感 1华为是一家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民营通信科技公司,虽然处于竞争最为激烈的通信领域,却在短期内成长为全球率先的巨人,在公司组织的这次学习华为的潮流中,有幸拜读了《下一个倒下的会是华为吗》这本书,在羡慕他的成功之余,也不禁感叹他的“以客户为中心”的真诚以及不断进取拼搏的狼性文化。
通信行业绝对是适者生存的写照,华为一出生就已经和国际顶尖的跨国公司同台竞争,但华为公司作为民营企业,没有国企央企的种种优厚待遇,却能够历经磨难而后生,直至雄踞全球,其中存在着偶然,更充满了必然。
华为公司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客户的要求就是华为的要求,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惟一理由,客户需求是华为发展的原动力,就是这样不断满足客户的种种需求,进而不断扩宽发展市场;华为始终有一种危机意识,长期“坚持艰难奋斗”,能够在荣誉面前不骄不傲,充分认清形势。
这些是值得国有企业学习和借鉴的真理。
华为能够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也是由于华为始终坚持狼性文化。
华为的狼性文化是华为凝结力的源泉,也是华为二次创业的内在支撑。
这种文化使全体华为人认同公司的目标,并把自己的人生追求与公司的目标相结合。
但华为的“狼文化”,并非强调残忍,而是狼的其他一些品质和秉性,比如敏锐、团结、不屈不挠的精神。
华为文化要求的就是敏锐的嗅觉,指的是危机感、远见与设计感。
华为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面对危机、解决危机的过程。
如果华为领导者缺少对内外环境强烈的危机感和忧患意识,华为也许早垮掉了;华为文化要求的还是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奋斗精神。
不论遇到什么艰难,始终要坚持,始终如一的完成任务,坚决不退缩。
华为公司以奋斗者为本,在企业发展的道路上,华为公司十分尊重客观,与员工求得观念统一,让员工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同步富足,实现利益共享。
我们作为国有企业体制管理框架下的企业,也要以奋斗者为本。
一方面要通过多种手段,为员工提供良好的个人发展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至于比较(Social Comparison),我们可以选择努力向那个绩点4.0的同学看齐,努力向那个年薪几十万的旧识看齐,努力向那个不断得到提拔的同事看齐。或者,我们也可以选择看看外面更大的世界,那些和我们一样年轻的人们。看上去像是有 30 岁阅历的阿呆 Adele,19岁时出了张白金专辑《19》,21岁时出了全销量 1200 万张的专辑《21》,拿了两座格莱美。她出生于 1988 年。眼神和心态似乎已经像中年人那样淡定的杜兰特和德里克罗斯,两个毫无疑问的超级球星,他们也出生于 1988 年。如果你喜欢实用一点的,那么 iPhone 上用户量最大的个人开发第三方浏览器猛犸浏览器的开发者,是一个 1992 年出生的北京少年。如果你的视线中有一个世界舞台,那么你会看到上面的人物已经越来越接近你的年龄。
我想说,过去几年里我认识的、深交的、共事过的所有人,包括身边一批又一批二十出头收入一百多万的金融朋友、三十岁左右收入几百万的前辈朋友、以及简历金碧辉煌得已经不在乎收入的大 BOSS、以及我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两件事:
一,顶级学校的文凭、顶级公司的工作、顶级的收入、顶级的房、顶级的车、顶级的声望,这些都无法满足人类。
总之,把标签用在正确的地方,创造一些价值,虽然不是大到改变世界,也至少带来一些存在的意义。就不展开来说了。
关于天才
不要去考虑什么天赋异禀,一切都来自经历和渴望。特别是这些年,当我认识了一些全中国、甚至全美国最“天才”的年轻人以后,才发现哪有什么天才,如果把他们的经历一个个说出来,大家肯定觉得完全就是一群苦逼啊。但这些苦逼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究竟需要什么,并且很嗨地追求着。
如果你曾经或者将来获得了任何标签,不管是高盛中金麦肯锡,还是北大清华常春藤,又或是 Gucci Prada Armani,有两件事值得思考一下。
第一件事用来提醒自己:撕去这些标签,我们或许还未能为 500 强的客户们创造等同于我们年薪的价值,我们或许还未能用知识改变世界,我们或许还未能把那件衣服穿出五位数价格的范儿。
第二部:那些最重要的事
关于时间
时间是唯一的货币。你所拥有的财富很重要,因为你可以用它用来换很多东西。你所拥有的时间远远更重要,因为你可以用时间来换这世界上的任何东西,包括财富,包括成就感,包括幸福感,包括其他那些我们都清楚的、比财富更让我们的生命有价值的东西。是的,每个人拿时间换每样东西的汇率都不同,有些人可以用很少的时间换到很多的财富,有些人需要用很多的时间换到很少的幸福。但是事实是,只要你愿意花时间,你可以换到任何东西。所以你要想清楚,你到底要用时间来换取这世上无限可能中的哪些。打开你的视野,你会发现有太多经历和体验可以让你去换取。但你的时间银行里每天只存了 24 个小时。你可能以为你还有一辈子的时间去做一些你想做的事,但事实是,没有人可以保证明天上帝是否会往你的银行里存另一个 24 小时。所以,你要想清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牛”和“帅哥”“美女”一样,是一种打招呼的方式,二、“牛”的从来都是那些标签,那些改变了金融产业的企业,那些通过培养人才改变了世界的学校,那些定义了时尚的品牌。虽然我无意改变大家打招呼的方式,但对于还没奔到三的人类来说,“高档”“精英”“牛逼”其实不如“做得不错”或者“挺有意思的”来得更实在。当然,等奔到了三,我们就更不想用这些词了。
第二件事用来看清自己:这的确是一个人人都用标签来识别对方的社会,但是我们要记住我们的价值和我们身上的标签没有半毛钱关系。成功不是你有什么标签,而是你用这些标签做了什么。(是的,文章开头的“沃顿商学院”“150万”“最高荣誉毕业”这些个标签让一部分人把这篇文章看到了现在,但无论如何, 对于心理上被冒犯到了的人,在此致以诚恳的歉意)。
人类的需求是很奇特的。我们吃第一个面包的时候的幸福感,和我们吃第一千个面包的时候的幸福感,是差不多的,前者甚至比后者还多一些。同样的感觉适用于我们赚到的第一笔一万元和第一笔一千万元,第一辆十万的车和第一辆一千万的车,第一个女孩和第十个女人,第一个男生和第十个男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在著名的马斯洛五大需求中,你从任意一个细分需求里获得的幸福感只能有那么多。
我们要做的是试着不去嫉妒,不去比较,更不要批判,但要试着去观察、去倾听,然后去思考、去沉淀、去让所有外界的信息在你大脑里经历一个长时间的处理过程。在你的大脑还没有沉淀出你自己对一件事的观点前,不要发表观点,不要给出你的定论。我们可以不断在大脑中质疑我们所看到的、听到的,我们可以不断挑战自己的想法、挑战任何理所当然的存在,只要我们保证我们的大脑一直在思考,独立地思考。要记得,你和世界上所有人都不一样。
华为boss力荐公司高层看的一篇文章,很长很经典
今天是 22 岁的最后一天。几个月前,我从沃顿商学院毕业,用文凭上“最高荣誉毕业”的标签安抚了已经年过半百的老妈,然后转头辞去了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跟一家很受尊敬的公司、还有 150 万的年薪道了别,回到了上海,加入了“刚毕业就失业”俱乐部,开始了一天三顿盒饭的新生活,中间许多精彩剧情暂时略过。 我肯定不是第一个做过这样事的人,也肯定不会是最后一个。所以在说自己的一些有趣故事前,我想借用大家(包括 30 岁甚至 40 岁以上的朋友)的一点时间和一点平和的心态,和大家分享过去一年以来一直没说的一些话。所以前两部说的是对于一些一直困扰着我们的关键词的理解和体会。他们是:欲望、外界、标签、天才、时间、经历、人生目标、后悔、和现实。
我们不需要去看齐,我们只需要去“看”。去看到这个世界除了你现在正处在的那个若干平米的封闭空间以外,还有许多许多精彩的事正在发生。当你发现这个世界的深度和广度,你就会发现你跟你身边的那些“同类人”根本没什么好比的。这个世界太大了。你不是你自己的标杆,别人也不是。谁都不是你的标杆,这是一个没有标杆的时代。
真正的问题是,当我们跑得越快,越是无法考虑我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否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奔跑。
北野武讲过一个很有趣的故事。他说他没出名之前想有一天有了钱,一定要开跑车,吃高档餐厅,跟女人们睡觉。而真正功成名就的时候,他发现开保时捷的感觉并没有那么好,因为“看不到自己开保时捷的样子”。结果他就让朋友开,自己打个出租车,在后面跟着,还对出租司机说:看,那是我的车。
关于经历
如果你今天能从这篇文章中带走任何一样东西,我希望会是接下来关于经历的这一段。
经历的英文叫什么?如果你曾经玩过角色扮演类游戏(RPG),你会知道有一个概念叫 EXP,全称叫 Experience,这就是经历的英文。人生就是一场巨大的 RPG,你扮演你自己。你唯一升级的方法,就是不断地积累 EXP。
关于标签
“牛逼”是过去几年里笔者听到的比较多的一个形容词。当我们喜欢的人称赞我们的时候,我们总是P颠P颠的。在这里为自己开脱一下,觉得这挺好,说明活得挺真实。
但笔者想用一个很好的朋友(自己来认领)去年当着我面描述我听的原话,来翻译一下这个已经被用得和“帅哥”“美女”一样烂俗的词。她说,“你想太多了(这是她一贯的开场白)。你只是有很多很牛的标签-上海中学、沃顿商学院、最高荣誉、黑石的全职 Offer、百万年薪。至于你本身么,牛不牛就说不清楚了。”
关于欲望
这些是我们内心里和人生理想一样真实的东西:学历、工作、房、车、财富、以及爱。我们每个人都愿意为了这些欲望去付出,无论付出的是汗水、鲜血、还是身体健康、又或是其它你懂的。尽管我们付出的方式可能不被社会主流认同、可能没那么具有有戏剧性,但你和我、北大图书馆里的学生和网吧中奋斗的少年、职场杜拉拉和夜场里跳舞的小姐、韩寒和芙蓉凤姐(韩少躺着也中枪-_-),我们谁没有为了一个目标连续熬夜奋斗过呢?我们谁没有为了得到一样东西而撕心裂肺地付出过呢?谁没有过那种拼命得快受不了的感觉呢?所以我们最不缺励志的故事,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付出领域的专家。
关于外界
外界带给我们生活最大的影响是嫉妒和比较。
我们一直高估了嫉妒。举个例子,没有人嫉妒雷帝 Gaga。雷帝 Gaga 应该要比我们都更有名、更有钱、坐更好的车、住更大的房子,比我们更随心所欲,而且也比我们更有才华。但你不嫉妒她,对么?我们没有人嫉妒雷帝 Gaga-因为她实在是太雷了。她奇怪得让我们完全不能把我们自己跟她联系在一起,所以我们在名利和才华面前没有自卑,也没有嫉妒,更没有仇恨。反而,我们会去思考,觉得她挺有趣的,挺发人深省的,不是么?
二,无论是通过爸妈,通过运气,还是通过奋斗得到这些顶级的东西,人类都不会得到更多的幸福感。
接着北野武的故事说下去。想象一下:你今天骑在一辆助动车上,一个小山村来的年轻人经过,说你的车好帅,你不会有任何的满足感。十几年的奋斗后,你坐在一辆你今天都叫不出型号的保时捷的驾驶位上,一个路人经过,说你的车好帅,相信我,你也不会有任何的满足感。你不在乎他,就像你今天不在说你助动车帅的人。你的视角在变。每当我们考虑许多年后能够取得的成就,我们总是习惯站在今天的角度去衡量幸福感和满足感。你今天的视角只是错觉,却让你相信自己的目标是正确的。这是我们最容易跑错方向的时候。
我们都了解那些故事,我们都懂那些道理,看了那么多励志贴,我们甚至都快知道为什么乔布斯会成为乔布斯。但只有经历才能让我们真正把那些道理变成意识。那些改变我们一生的道理,都是不是别人教会的。
所以即使你有最完美的理论,你都没有把握说服那些还没有开上保时捷的人们,让他们懂得保时捷不是他们想要的,也没有把握去说服那些还没有在投行工作过的孩子,让他们懂得去放弃投行(更何况,对于那些热爱金融的孩子来说,你的劝诫极有可能是错的)。所以哪怕这篇文章非常努力地想要往实用的方向靠拢,可能你看完以后还是没有任何领悟。这一切就像你无法说服还没有吃过很多很多面包的人们,让他们懂得吃一千个面包是要反胃的。
这可能会是一篇科普文,也可能会是一篇长篇小说,但我不想这篇文章变成一篇励志文,大家都审美疲劳了。所以我想忽略阳春白雪,尽管信息量很大,但是至少说一些实实在在的经验和故事,说一些效果立竿见影的观点,再说说活捉林志玲什么的,总之让大家多看一点就多获得一点实际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