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物质的密度 说课稿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科学43物质的密度第一课时密度教案.docx
新课知识点总结
2)密度既然表示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物质有不同的密度。(可利用这一点来区别物质)
3)物质的密度值跟物质的质量、体积、形状、位置无关。
4)一般情况下,一种物质密度是一定的。但温度的变化会引起密度的改变。
板书
1、不同的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并不相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把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铜块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盘
上,可以测得:铜块的质量比铁块o
当铜块、铁块和铝块的体积相同时,它们的质量都
不相同,其质量排序大小为:铜〈铁〈铝
大量实验表明:
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并不相等。
事先通过天平测量出铜块、铁块和铝块的质量和体积。请求出单位体积(1立方厘米)铜、铁、铝的质量。
教师当堂做实验,个别同学上去辅助教师做实验,回答左边问题
学生学习新知识
事先测出表中所示质量和体积,让学生一起计算单位体积的质量
从以上的实验中,教师和学生应该归纳总结出密度的定量表达式
教师提醒学生特别注意的问
探究物质体积相同,质量是否也会一致。
引入新知识:不同的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并不相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不同的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并不相等。
通过体验铜块、铁块和铝块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我们得到铜块、铁块和铝块的体积虽然相同,但它们的质量是不相同的,下边明确的给出密度的定量表示。
二、密度的定义、单位及换算
【定义式】质量/体积=密度(m/v=p)
【单位】千克/立方米或是克/立方厘米
为了比较哪个单位的大小,得到如下单位换算。
统一。
密度是物质的一
种特性的理解
课堂小结
初中物理密度说课稿范文
初中物理密度说课稿范文初中物理《密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大家好!我今天要说的是初中物理课程中《密度》这一节的内容。
在这堂课中,我们将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密度的概念、单位和计算方法。
一、课程背景与目标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之一,表示单位体积的质量。
对于初中生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因为它是理解物质性质和进行相关计算的基础。
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密度的概念、单位和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们还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让他们通过实验来探索和理解密度的概念。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我们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教学: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物品,如金属、木材和塑料等,让学生观察它们的质量和体积,并引导他们思考这些物品的共同特点。
这将激发学生对密度的兴趣,并导入新课。
2.概念讲解:通过展示一些物质样本,如金属块、玻璃珠和木块等,让学生亲手测量它们的质量和体积,并计算出它们的密度。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密度的概念。
3.单位与计算方法:讲解密度的国际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kg/m³),以及如何进行密度的计算。
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和单位转换。
4.实验探究:让学生设计简单的实验来探究不同物质样本的密度,包括收集样本、测量质量和体积、计算密度等环节。
这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5.总结与反馈: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教师将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反馈,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实物展示:通过展示真实的物品和物质样本,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密度的概念和单位。
2.动手实验:让学生亲手测量物质样本的质量和体积,并计算出密度,从而加深对密度的理解。
3.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2024《密度》说课稿范文
2024《密度》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要给大家说的课程内容是《密度》,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密度》是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概念以及密度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物理学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而且密度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
②能力目标: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密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③情感目标:在学习密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密度的知识,我采用了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情景教学法、示例教学法学法:启发式学习法、实践操作法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准备一些实验器材和实物样品,以便进行实际操作和观察,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强调了学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活动,因此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情境引入,导入新课课堂开始时,我会给学生们展示一本书和一个小铁块,然后问他们哪个比较重?很多学生会说书比较重,但当我称量两者的质量后,他们会发现小铁块比书重。
然后我会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两者的质量不同但体积却相同?通过引导,学生们可能会想到密度这个概念。
由此,我引入今天的课题:密度。
环节二、检验课前自学成果在课前,我会让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并回答一些问题,例如:什么是密度?如何计算密度?这样做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前自学的成果。
然后我会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自己的答案,并进行讲解和总结。
通过这个环节,我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环节三、实验探究,突破难点为了更好地理解密度的概念,我会为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
首先,我会让学生用天平称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并用卷尺测量它们的体积。
《密度》说课稿范文模板10篇 密度说课稿范文模板教学重难点
《密度》说课稿范文模板10篇密度说课稿范文模板教学重难点下面是整理的《密度》说课稿10篇密度说课稿教学重难点,以供借鉴。
《密度》说课稿1各位老师好:我是阳光中学的一名物理教师宁二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物质的密度》。
说的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这一章的重点,一是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应用,是将来学习浮力和液体压强的基础;二是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
实验探究是本节的重要内容,通过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加深对密度知识的理解。
密度公式是学生在初中接触到的第一个物理公式,应注意强调公式在计算过程中的应用和变形。
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密度知识有着广泛的应用,应注意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知道可以根据密度鉴别物质,计算质量和体积。
二、说教学目标本节课教学内容难度较大,确定的教学目标不宜过高,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尝试用密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2)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3)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实验,归纳出物体的质量、体积和密度三个物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初步体验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
(2)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七个基本环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密度知识的探究与测量,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2)通过密度知识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应用物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良好品质。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重点:(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水的密度和物理含义。
(2)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会公式变形和单位换算。
难点:(1)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2)灵活运用密度计算公式,将密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四、说教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充分地动手、动脑,并更好地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我采纳了科学探究的方法来形成科学概念。
初中物理密度说课稿子
初中物理密度说课稿子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初中物理的一个基本概念——密度。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密度的定义、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并能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密度的概念。
首先,我们来导入新课。
通过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为什么冰块会在水中漂浮起来?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实际上涉及到物质的一个基本性质——密度。
接下来,我将分几个部分来展开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一、密度的概念我们将通过实验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密度。
首先,通过比较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漂浮或沉没状态,引出密度的定义:密度是指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
接着,通过实验测量几种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让学生亲手计算出这些物质的密度,并比较它们的密度大小。
二、密度的计算在这一部分,我们将重点讲解如何计算密度。
密度的计算公式非常简单,即密度等于质量除以体积,用符号表示为ρ= \frac {m}{V}。
我们将通过几个例题来巩固这个公式的应用,同时,也会讲解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准确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三、密度的应用密度不仅在物理学中有广泛的应用,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我们将通过讨论冰块漂浮的原因,来说明密度在物体浮沉中的应用。
此外,我们还会介绍密度在工业生产、科学研究等领域的重要性,如金属的锻造、宝石的鉴定等。
四、密度与社会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讨论密度知识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实例,如航空材料的选择、船舶设计等。
通过这些例子,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五、课堂小结最后,我们会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一个小结。
回顾密度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应用,同时,也会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其他领域。
六、作业布置为了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我们会布置一些与密度相关的习题,包括计算题和应用题。
这些作业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密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相信学生们能够很好地理解密度这一物理概念,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密度说课稿
密度说课稿密度说课稿(通用3篇)密度说课稿1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八年级上册物理新教材第六章第二节。
本次说课我将分为五个部分。
一、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既是质量的深化和延伸,又是对物质世界认识的进一步探索,同时也为压强、浮力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材三个内容,即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密度的公式和单位、密度公式的计算和应用。
2、学情分析学生已初步掌握测量固体、液体质量的方法,也具备了一定实验、观察和思考能力,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不成熟,根据这些具体情况,我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确立为:知识与技能能理解密度的概念。
知道密度的公式单位,会查密度表。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找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领会比值定义这一科学思维方法。
通过自学了解密度的公式单位和密度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团结合作精神。
3、重点难点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理解密度的概念;难点是:密度概念的建立。
二、教法学法根据教材和学情特点,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讨论法,问题发现法等,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三、教学过程本节课将从以下五个环节展开教学1、情境导入(2分钟)可以从一些影片的情境中,比如《唐山大地震》,提问“房屋倒塌,演员受伤了吗?”“如果你是导演,该如何设计墙砖?”从而引入新课。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
2、互动交流实验探究形成概念(15分钟)根据教材的安排,教师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今天所要掌握的内容,做出具体的安排。
根据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来设计比较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先了解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为更深入的探究这一问题做好铺垫。
让问题简单化。
设计实验:选择研究对象时,我准备了铝、铁、铜三种物质,每个小组选择一种物质,可依据教材进行实验,难度小。
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学生动手,老师巡视引导,提示:不要随意篡改数据,应该尊重实验数据,培养实事求是的作风。
物质的密度简要的说课稿
物质的密度简要的说课稿物质的密度简要的说课稿范文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密度是初二物理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密度是一个应用十分广泛的物理概念,也是今后学习液体内部压强、大气压强、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的必要基础.通过本节教学应使学生掌握密度的概念;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让学生掌握密度的概念是本节教学的重点.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是本节的教学难点.现行教材一般都是通过实验引入密度的概念,再介绍密度的公式和单位.因此,做好实验是本节教学的关键.2、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知道密度的公式,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经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学习建立科学概念的思维方法。
熟悉量筒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通过量筒、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3、教学重点本节的重点是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知道密度的公式,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4、教学难点本节的难点是学生对“密度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的认识,以及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二、学情分析1、学生的前期知识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质。
密度本身有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一下子“蒙”的感觉,教师引导从学生对生活常识的感性认识,用实验、分析的方法建立密度概念,认识用比值定义密度的方法。
2、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二学生的学习兴趣表现的有些狭隘—仅限于一般的、直接的水平上。
他们只满足于新奇的实验现象,希望看到鲜明、生动、不平常的实验现象,并未产生探索这些实验原因的需要,有的学生只对实验的操作感兴趣,却忽略了对现象本质的认识,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三、教法和学法确定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形成科学的概念,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强调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活动性。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3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3物质的密度说课稿《物质的密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生师111的学生,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浙教版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科学第四章第三节《密度的测量》。
本节课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
密度在初中物理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在教材中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本节内容既是对前一节物质的质量等内容的延伸与深化,同时本节内容的学习,也为接下去要学习的浮力等内容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体现了教材编排的连续性与逻辑性,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同时学生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学习,学生对物质的属性—质量也有了初步认识,但是,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还没有完整的建立起有关密度的知识体系。
同时,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具有求知欲强、思维活跃、容易产生焦躁厌学情绪等特点,因此,在教学工作中需要教师及时做好引导工作。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并结合新课程标准,我制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物理属性,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密度概念的得出过程,体会比值定义的得到物理概念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训练分析概念等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密度概念的探索,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科学的态度,以及通过实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素质。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四、教学重难点针对以上的教学目标,并结合初中科学教学指导意见,由于通过比值定义的方法得到密度概念,既是本节课最主要的知识内容,也是学生需掌握的初中科学非常重要的概念与定义方法,所以我将通过比值定义获得密度的概念与定义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将让学生理解密度是物质自身的物理属性确定为教学难点。
《密度》说课稿
《密度》说课稿密度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1 教材背景本节课的教材内容涉及到物质的密度概念和计算方法。
密度是描述物质的重量和体积之间关系的物理量,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1.2 教材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应该能够:- 理解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掌握计算密度的基本步骤-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3 教材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在于学生对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设计2.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1. 密度概念的介绍2. 密度计算公式的讲解3. 密度计算实例的演示和练2.2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 讲解法:通过讲解介绍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演示法:通过实例演示密度的计算过程- 练法:通过练巩固学生对密度计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3 教学步骤本节课的教学步骤如下:1. 导入:通过提问或引入实例,激发学生对密度的兴趣,并了解他们对密度的认识程度。
2. 讲解密度概念:以简洁清晰的语言讲解密度的概念和意义。
3. 讲解密度计算公式:通过示意图和具体公式的讲解,介绍如何计算密度。
4. 演示密度计算实例:通过示范性的实例演示,引导学生掌握计算密度的思路和方法。
5. 练:提供一些练题,让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6. 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7. 作业:布置相应的作业,巩固学生对密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教学评价3.1 教学评价方法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口头回答问题: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密度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 练成果评价:对学生完成的练题进行评价,检查他们对密度计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2 教学评价标准本节课的教学评价标准主要包括:- 对密度概念的理解程度- 对密度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教学资源本节课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 教材: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材- 课件:准备相关实例和图表的课件- 练题:准备一些练题用于课堂练和作业布置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应该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要。
探究: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生活中所说的铁比木头重实际上是指铁的密度 比木头的密度大,而不是质量。
内容四:密度的应用
应用一、物质鉴别 应用二、间接测量质量 应用三、间接测量体积 应用四、其他应用 交通工具、航空器材中,生活建材常采用高 强度、低密度的合金材料、玻璃钢等复合材 料 发现新物质:阅读氩气的发现。
返回
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本节在教师指 导下让学生自主实验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 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找出规律,学习科学 方法,培养能力。主要教法有:提问法、谈 话法、实验法、分组讨论法、归纳法等。 •教具学具准备 : 天平、量筒、铁钉、铁块、 20m³ 、30m³ 的正方体铜块、细线、烧杯、水。
返回
⑴密度概念的建立。 ⑵密度概念的理解,知道密度的公式,并 会进行简单计算。 ⑶通过组织好实验探究建立密度的概念是 本节的关键点。 难点是学生对密度概念的建立与理解。
返回
学生虽然从生活经验上对知识有一定的 感知,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对密度的相关知识非常的陌生。八年级 学生认识能力仍以感性认识为主,因此学 习过程需要以感受体验作为依托,逐步从 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所以更应当引 导学生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经历基本的 科学探究,在锻炼能力的同时更好的掌握 知识与技能。
返回
学以致用:
① 有一枚北京奥运会纪念币,它的质量是16.1g, 体积为1.8cm3,请判断这枚纪念币是不是金制 成的?
返回
② 一桶金龙鱼的油5l,油的密度是0.92g/cm3 求这桶油的质量? ③已知ρ 铝=2.7g/cm3,v=30cm3,m=54g,中间 是空心的,求v空=?
回放反思:
单位体积
内容二:实验探究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说教学过程
• ㈠引入新课
• 列举同种物质的物体之间质量大小的比较, 如一根铁钉和一个铁块,比较其质量大小, 依据是什么?列举不同种物质的物体之间 的质量比较,取一个大木块和一个小铁块, 比较其质量大小,如何比?通过教师引导, 学生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相同体积的不 同物质,质量一般是不相等的。从而导入 新课课题“探究物质的密度”。
3、教学重点与难点
• ⑴密度概念的理解。 • ⑵密度概念的建立。 • ⑶通过组织好实验探究建立密度的概念是
本节的关键点。
学情
• 初二学生现阶段能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形 象思维能力较强,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水平 不高,学生已有“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 大”生活经验,已初步掌握了测量固体、 液体质量的方法,同时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和欲望比较强,乐于参与实验,但是学生 语言表达能力还有欠缺,在本课密度概念 教学时,将通过实验、讨论、辨析和训练, 强化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 ”。㈡新课教学:1、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⑴提出问题提出问题: 同种物质,它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不同种物质,它的质量 与体积之间又有什么关系?⑵猜想与假设:鼓励学生对上面的讨论进 行大胆的猜想与假设,学生的猜想是多种多样的,千奇百怪的,有些 甚至是离谱的,教师要充分给予肯定,并进行适当引导,得出有用的 结论。⑶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为了研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实验设计的思路如下:⑴选择研究对象:取木块、铁块作为研究对象; ⑵选择器材:实验中应该选择哪些测量工具;⑶实验过程安排:实验 的步骤有哪些?要收集哪些证据?怎样收集?⑷实验设计过程中要考 虑到:物质的种类、质量多少、体积大小三个因素。⑷进行实验与收 集证据: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用不同大小的木块、铁块进 织学生围绕实验测得的数据进行分组讨论,看看能得出什么规律?通 过讨论,引导学生得出:木块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木块体 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就增大几倍,即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 体积成正比;铁块也存在同样的结果 。
《物质的密度》 说课稿
《物质的密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物质的密度》。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物质的密度》是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的重要内容。
密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
学生在学习了质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之后,进一步学习密度的概念、单位以及测量方法,为后续学习力学和热学等知识奠定基础。
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的编排,遵循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通过实验探究和分析,引导学生逐步建立密度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还相对较弱。
在学习质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时,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对于物质的特性还缺乏深入的理解。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不同物质的轻重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物质的密度这一较为抽象的概念,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实验和实例,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密度的概念。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掌握密度的公式和单位,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3)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经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学习用比值定义法来定义物理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密度知识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密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
(2)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教学难点(1)密度概念的建立。
(2)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经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探究精神。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4.3 物质的密度(1)教案
《物质的密度》(第一课时)教案
时 间
月 日
执教人
集体研讨
辅备人
课 题
物质的密度(1)
教学目标
1.理解密度的意义,知道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密度。
2.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13.6g/cm3=_________kg/m3,
8.9×103kg/m3=________g/cm3。
三、了解不同物体的密度及其含义
阅读:P135表4-4 常见物质的密度。
回答下列问题:
⑴气体、固体、液体的密度大小有何差别?表中哪种物质密度最大,哪种最小?
⑵铁、水、水银的密度为多少?
⑶有没有密度相同的不同物质?
如果把三个物质都遮住,看不到颜色呢?
二、通过活动和数据比较,引入密度概念
活动:比较相同体积的三种金属的质量。
发现:体积相同的这三种物质,质量是铜>铁>铝
比较铜、铁、铝三种金属10cm3的质量,进一步过渡到1cm3的三种金属的质量大小,从而引出“单位体积某物质的质量”这一概念。
推测:单位体积(即1立方米、1立方分米或1立方厘米)的不同物质,质量并不相同。
⑷比较冰与水的密度大小,有何发现?
一般的说,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大小相差不大,而气体的密度约是固体和液体的1/1000。
因此,当固体和液体变成气体时,体积将增大1000倍左右。(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比固体和液体的大得多。)
注意:在自然界中,金不是密度最大的物质,氢气也不是密度最小的物质。
四、归纳与应用:
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密题目
初中物理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初中物理物质的密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一节关于初中物理中“物质的密度”这一主题的说课。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详细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过程,并结合具体的实例来阐述如何有效地进行本节课的教学。
首先,我们来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根据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学生在完成本节课后应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 理解密度的概念,并能够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 掌握不同物质的密度特性,了解密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4.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接下来,我将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密度的定义:通过实验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基本属性,即单位体积内物质的质量。
2. 密度的计算:学习并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即ρ= \frac{m}{V},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3. 密度的应用:通过实例讲解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鉴别物质、计算物体的浮沉等。
4. 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操作测量物体的密度,加深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在教学方法上,我将采用以下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2. 实验教学: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密度的测量过程,增强实践能力。
3.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精神。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密度知识的实际意义和价值。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本节课的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首先,我会通过展示不同物质的图片,如铁块、木头、塑料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差异,从而引入密度的概念。
2. 讲解概念:接着,我会详细讲解密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计算不同物质的密度。
3. 实验操作:在讲解完理论部分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其密度,并与标准值进行比较。
2019年最新初三物理说课稿《密度》
2019年最新初三物理说课稿《密度》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xxxx年最新初三物理说课稿《密度》一、教材内容分析密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学习液体压强、浮力和物体浮沉条件的基础,它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虽然修订后的大纲将其要求由掌握调至理解,但这并没有削弱这一知识点的重要性。
此外,密度是初中生首次学习表示物质特征的物理概念,研究这一概念的过程和方法,对今后学习其他物理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和启迪作用。
因此,本节的关键是要在让学生明确密度这个物理量表征的是物质的什么特性,以及为什么要用单位体积的质量来表征物质的这种特性。
二、教学重难点和教学目标的确立根据以上分析知道必须在体积相同的条件下才能用质量来区别不同物质以及密度概念的获得是教学的难点,而密度概念的建立和物理意义的理解、创新意识的培养则是本节的重点。
知识目标:理解密度的定义、公式、单位、物理意义,会用密度表。
能力目标: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问题的能力。
思想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学生特征分析学生在数学中虽然学过比例知识,但是用到物理中来,理解同种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的含义仍有一定的难度。
尤其是我们一般校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差,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方法,让学生融入到课堂中,充分体会学习物理的乐趣。
并且学生在学密度前已具有速度概念和在生活中已具备应用物质的质地、颜色等特征来区别不同物质的知识和技能基础。
这些又是当前学习中较有利的因素。
四、教学方法分析人教版教材《密度》一节是这样安排的:先用天平称出两个体积不同的长方形铁块的质量,接着测出它们的体积,然后求出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进而分析得出同一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
后面改用松木块重复验证,也得到同样结论。
我对本节教材的处理如下:首先从物质的气味和颜色特征来区别不同物质的原有经验出发,分析是否还有其它特征来区别不同物质,同时设置生活情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仅用质量可以区分不同物质吗?怎样用质量和体积一起来区分不同物质呢?然后通过猜想假设、制订计划、实验验证等科学探究的方式获得密度概念。
密度说课稿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一、教材分析密度是表现物质特征的一个重要物理量,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以后学习液体压强、浮力和物体浮沉条件的知识基础,更是学业水平测试的必考内容。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已具备应用物质的气味、颜色等特征来区别不同物质,但对于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以及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没有涉及。
三、教学目标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密度的计算公式和单位的由来及其意义,认识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2、初步培养学生猜想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3、初步培养学生对探究结果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养成良好的的科学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科学探究中交流与合作的意义、方法,以及让学生知道密度的定义、物理意义、公式以及单位。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知道科学探究中交流与合作的意义、方法。
五、教法、学法启发引导、点拨设疑、学案导学、自主合作、分组实验等。
六、教学过程环节一:情境引人以“破铁块换血汗钱”的一个小故事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环节二:实验探究1.提出问题:拿出一杯水、一杯酒精、一块铜、一块铝,让学生鉴别并获得成功体验后,引导学生小结:通常我们可以用气味、软硬度和外观的颜色等来区分常见物质。
然后出示体积不等的两个铝块,比较质量的多少;出示体积相同的一块铝、一块铜,比较质量的大小。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单凭质量或体积来鉴别物质是不行的。
提出问题:该怎样利用体积和质量来鉴别物质呢?2.猜想与假设学生猜想:可以比较相同体积物体的质量。
(猜想的过程是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环节,要放慢节奏让学生有充分的讨论时间,如果部分学生有困难教师可利用速度知识进行类比))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组织学生制定探究计划并讨论得出:分别选取2个大小不同的的铜块和铝块,用天平分别测出它们的质量;用量筒测出它们各自的体积;算出每个铜块和铝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然后加以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的学生,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浙教版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科学第四章第三节《密度的测量》。
本节课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
密度在初中物理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在教材中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本节内容既是对前一节物质的质量等内容的延伸与深化,同时本节内容的学习,也为接下去要学习的浮力等内容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体现了教材编排的连续性与逻辑性,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同时学生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学习,学生对物质的属性—质量也有了初步认识,但是,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还没有完整的建立起有关密度的知识体系。
同时,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具有求知欲强、思维活跃、容易产生焦躁厌学情绪等特点,因此,在教学工作中需要教师及时做好引导工作。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并结合新课程标准,我制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物理属性,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密度概念的得出过程,体会比值定义的得到物理概念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训练分析概念等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密度概念的探索,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科学的态度,以及通过实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素质。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四、教学重难点
针对以上的教学目标,并结合初中科学教学指导意见,由于通过比值定义的方法得到密度概念,既是本节课最主要的知识内容,也是学生需掌握的初中科学非常重要的概念与定义方法,所以我将通过比值定义获得密度的概念与定义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将让学生理解密度是物质自身的物理属性确定为教学难点。
五、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我主要通过实验探究法,让学生通过实验去发现知识、探究知识;多媒体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设备直观的呈现知识,以利于学生的学习;以及集体谈论法,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并且在课堂中我会通过适时地提问来启发诱导学生,以此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方面,为了使所学知识能更好的纳入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使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任,我主要通过动手操作与总结反思的方法,让学生自主、主动的进行学习。
六、教学过程
针对以上分析,为了有序、有效的进行教学,我主要安排了以下这几个教学环节。
1、辨别物质、导入新课
在上课后,我会分别取出3个体积相同的金属块:铜块、铁块以及铝块,同时还有一块
磁铁。
然后让学生将铜块、铁块以及铝块鉴别出来。
那么,学生一般会通过颜色先将铜块鉴别出来,然后用磁铁将铁块与铝块鉴别出来。
在学生鉴定完毕后,我会马上提出问题:除了这种方法之外,还能用什么方法来鉴
别?然后,我就会启发学生我们在前一节刚学过质量的测量,这三个金属块虽然体积都相同,但它们的质量是否相同呢?
这样通过一个小实验来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同时后面的那个问题,也使他们集中注意力进入后面内容的学习。
2、测一测、体验物质的密度
在课堂导入之后,我会拿出托盘天平,请学生上来亲自动手完成书本第134页的活动比较不同金属的质量。
学生经过自己亲自动手操作,会发现体积相同的铜块的质量大于铁块的质量,而铁块的质量则大于铝块的质量。
由此,我会引导他们得出第一个结论: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并不相等
在得到上述结论的基础上,我会继续引导学生,如果将相同的体积变为单位体积,即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等不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否会相等?此时,不论学生的回答是相等还是不相等,我都不予评论,而是让学生完成书本134页的表格,单位体积的质量计算。
通过完成书本134页的表格,学生可以归纳出第二个重要结论:不同的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并不相等
在学生得到第二个结论的基础上,我会继续提问:不同的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并不相等,那么,相同的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否相等?这时,我会取出体积分别是1 cm3,2 cm3 ,3cm3的小铁块,然后让学生测量这三个小铁块的质量,并计算密度。
学生通过测量与计算得出这3个铁块的密度都是7.9g/ cm3,由此我会引导学生得出第三个重要结论:相同的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相等。
在得到了这三个结论后,我就会一旁引导学生:“不同的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不相等,而相同的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相等,所以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可以成为鉴别某种物质的依据,也就是说这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我们把它称为密度。
”同时,在ppt上呈现密度的定义: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称之为这种物质的密度。
在得到密度的定义后,我会继续提出问题: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密度的定义,那么如果用公式表示密度的话,该如何表示呢?
这个时候,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个问题,我会创设出一生活中情境:我们在买苹果时,假设买了5斤苹果,花了10元钱,那么,一斤苹果的价钱是多少,该如何计算。
学生经过思考,很快就可以答出:单价=总价/斤数。
同样的,这时,我在将刚刚的问题迁移到密度中,学生经过思考可以得出:密度=质量/体积。
然后,我再通过ppt展示有关密度的知识内容:
定义式:密度 =质量/体积
公式:ρ=m/v
单位:kg/ m3 或g/ cm3
1 克/立方厘米 = 1000 千克/立方米
并对这些内容进行逐一讲解。
3、问题启发,巩固新知
在结束上一环节的教学任务后,就进入了第三个环节:问题启发,巩固新知。
这一环节中,我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习题,巩固学生本节课所学知识。
首先,我会让学生讨论一个问题:“密度 =质量/体积,那么2kg的铁块与1kg的铁块相比,哪个密度大?”让学生积极讨论,大胆说出心中所想。
这里,学生一般持两种观点:一种是两个铁块的密度一样大;另一种就是2kg的铁块密度比较大。
在学生讨论完毕之后,我会请学生说出他们的观点,以及他们所持这种观点的理由,然后我会让学生再回过头来看密度的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称之为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属性之一,所以相同的物质尽管质量不同,或者是体积不同,但密度始终是相同的。
比如2kg的铁块与1kg的铁块相比,虽然质量是它的2倍,但是体积也变为2倍。
所以单位体积的质量就还是相同的。
在把上述这个问题讲清楚之后,我会让学生进行习题演练,精选难易程度不同的几道习题,比如密度的单位换算:0.9 x 103 kg/ m3 = 0.9 g/ c m3,
密度的意义:水的密度是1000千克/米3, 它所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密度公式的应用:有一铜块,质量为2225千克,体积是0.25米 3,铜块的密度是多大等这几道习题。
4、知识回顾,课堂小结
在学生完成我所布置的习题后,就到了最后一个环节。
这一环节中,我主要是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知识内容进行回顾与总结,同时在ppt 上予以呈现,并鼓励他们提出他们还感到困惑的地方,由我或者其他同学来进行解答。
以上这几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体现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在教师的整体调控下,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层层递进,对知识的理解逐步深入,使课堂效益达到最佳状态。
七、板书设计
4.3密度的测量
1、密度: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
2.定义式:密度 =质量/体积
公式:ρ=m/v 单位:kg/ m3 或g/ cm3
1 克/立方厘米 = 1000 千克/立方米3.密度是物体的属性,与质量和体积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