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消耗(新)
最新-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内部与外部环境 精品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内部与外部环境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内部与外部环境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发展的演进轨迹从经济周期看,1953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一直处于周期波动中。
如图1所示,从1953年至2019年,中国经济发展共经历10次周期性波动,其中改革前1953-1976年形成了5次完整的经济周期;改革开放后1982-2019年经历了3轮完整的经济周期,基本围绕10左右的平均增长水平上下波动,而且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政府宏观调控政策体系和工具不断完善,经济波动的幅度趋向收敛,"一管就死、一放就乱"、大起大落的现象逐步消失。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从2019年开始的第10轮经济周期。
2019年至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增长77、77和74,我国经济正逐步由过去30多年年均接近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向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转换,经济发展已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即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从新时期的社会存在出发,立足于客观实际变化和新的发展要求,进一步确立了"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明确了"五位一体"事业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要实现这些目标,必须进一步认清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风险挑战,历史地、辩证地分析新的趋势性变化,更好地把握新的阶段性特征。
二、我国经济发展的内部条件变化一劳动力供给下降、成本逐步上升我国正在同时经历人口结构快速变迁和经济结构逐步调整的过程,劳动力供求关系出现阶段性和趋势性的变化,人口红利正在逐步消减。
我国生育率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显着下降,总和生育率在1969-1971年期间的平均水平为57,1979-1981年期间为26,1992年以后急剧降至20以下水平,近年来已降到12左右,进入了超低生育率时代。
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不断降低,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加速呈现"老龄化"趋势,新增劳动力减少,生产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减。
我国经济发展困境及对策
THANKS
感谢观看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强科技创新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 用。
培育新动能
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转 型升级。
引进和培养高端人才
加强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提高人才素质和竞争力,为创新发展 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加快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推进能源结构调整
经济增速放缓:随着人口红利逐 渐消失,传统产业增长乏力,我 国经济增速逐渐放缓,需要寻找
新的增长点。
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国产业结构 以制造业为主,服务业和高科技 产业发展相对滞后,需要加快推
进产业结构调整。
总结经济发展困境及对策
资源环境压力:随着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需要 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影响
经济增长放缓带来了诸多挑战,如就业压力增大、财政收入减少、社会矛盾加 剧等。
产业结构不合理
现状
我国的产业结构依然以重化工和传统制造业为主,而这些行业往往面临资源消耗 大、环境污染重等问题。同时,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相对发展滞后。
后果
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了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环境压力日益加大,并影响了我国经 济的可持续增长。
增加研发经费
政府和企业应联合加大对 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投 入,确保科技创新的持续 推进。
完善科技创新政策
制定更加优惠的科技创新 政策,如税收优惠、知识 产权保护等,激发企业和 个人的创新活力。
培养科技人才
重视科技人才培养,通过 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渠 道,为科技创新提供充足 的人力资源。
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资源环境约来自趋紧资源短缺与环境压力
浅析我国经济发展如何由资源消耗型向环境友好型的转变
浅析我国经济发展如何由资源消耗型向环境友好型的转变近几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的成就,然而在我们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也付出了巨大代价。
为了取得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必须由以前的高投入、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率向坏境友好型转变,这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资源相对紧缺,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已经保持了近30年的持续快速增长,以往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如果我们不改变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不在全社会进行强化节约资源,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经济的发展必然会越来越多地受到资源限制,将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持续向前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里,“节约资源,高效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贯穿于整个社会的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和领域,渗透到社会的各基本要素中去,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到上层建筑,整个社会都表现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特征。
因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需是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要求。
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奋斗才能实现。
如何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式的转型,成为十分关键的问题,这关系着国计民生,关系着国家经济的能否得以持续快速发展。
(一)、提高全国人民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人们的坏境保护意识不强,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坏境造成了极大破坏,甚至很多个人和企业认为保护环境是政府的责任,跟自己无关。
有关环保方面的法律不够健全,存在很多漏洞,没有给普通大众普与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意识,导致人们的环保意识普遍薄弱。
另外环保法实施过于宽松。
例如:环保法规定“对于新建工业企业和现有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应当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设备和工艺,采用经济合理的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和污染物处理技术”①。
资源环境与我国经济发展的经济学分析
资源环境与我国经济发展的经济学分析摘要:传统的经济系统模型是以环境资源和自然资源的无限供给为假设前提的,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同时也给全球的经济和生活带来了许多的障碍。
日益恶化的资源环境,已经影响到了我的经济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关键词:环境资源经济学国际资源利用近些年来,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都对全球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同时环境的污染对城市的经济影响相当大。
人们将面对的难题是:不管是环境的污染与破坏还是资源的慢慢消耗,都是有限的。
过度的滥用和破坏,会严重影响到社会的经济发展,也会成为破坏人类生存的条件。
快速增长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已经对原本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中国在工业发展中对环境和资源的约束和开发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更为显著。
一、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资源、环境、污染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人口数量也高于亚洲其它国家,从而也使得我国资源各要素的人均拥有量不足。
中国人口数量约占世界的21%,其中国土面积和海洋面积就占了世界的2·7%,耕地面积占世界总面积的7%其中草地就占世界总面积的12·4%、森林占世界总面积的16·55%,水资源占世界总面积的6·6%,煤炭占世界总量的12%,石油占世界的5·4%等。
中国的资源丰富不等,在现阶段在世界上能超过一亿人口的十个国家里,除了矿产和耕地资源外,我国在矿产、森林、水、大气环境方面的破坏和污染是尤为突出。
到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乡镇企业也得到更快发展,以及农业不合理的开发等等,导致了环境污染加剧的问题。
这严重的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同时经济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也遭到遭到了一定的破坏。
2002年第一次发部环境质量指数时,中国位居129位,在球142个国家中中国排名倒数14,在2005年1月27日,在瑞士达沃斯对外正式发布该评估世界环境质量“环境可持续指数”中国位居133位,仍然排在全球倒数第14位。
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300字集合
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300字集合【篇1】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300字一、未来中国经济增长趋势研究其次,中国经济会持续增长的态势是不会改变的。
由于国家政府不再一味的追求“纯GDP”,而是转向了“绿色GDP”等新兴概念。
而相关绿色、低碳产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是不可估量的,而且随着相关科学技术的不断支持,以劳动力密集型为主的企业正在逐渐转型,以流水线代替工人的科技密集型企业正在逐渐崛起,正逐渐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
最后,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全球化”趋势将会不断增强。
这是由于全球经济化引起的。
随着全球经济“一超多强”的局面逐渐形成,全球经济已经不是由一个国家或是一个组织所能够主导的了。
新型经济体,例如金砖四国、欧盟、东盟等都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发挥着极其强大的影响力,而我国前领导人曾经有过这样的论断“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正是对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的精准预测。
二、中国当前经济发展遇到的问题与挑战(一)劳动力过剩根据最新的人口显示,中国人口共计13.68亿,其中农村人口占到了53%,而适龄劳动力人口占到了总人口比重的45%。
尽管我国企业众多,但是仍然不能够消化如此的劳动力。
也正因此,造成了当前劳动力过剩的局面。
其中最突出的地区便是珠三角以及西部等地区。
作为我国开放的前沿地区,珠三角一直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代名词,其中尤以深圳、珠海为代表,而随着企业的不断升级转型,现代科技逐渐取代了大量的人工劳动,流水线形式的工序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而西部地区虽然人口少,但是由于经济尚未完全开发,大量的劳动力找不到市场,形成了尖锐而又深刻的矛盾。
(二)科技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过低从总体上来说,我国仍然属于以劳动力为主要推动力的经济发展国家。
而从一些外国的发展经验来看,只有将科技作为第一推动力,社会经济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但是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科技型企业多而不精,站在顶点的多位国有企业,而一些民营企业例如华为,为经济增长所作的贡献只能说是“杯水车薪”、“九牛一毛”。
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看法
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要点一
生态环境问题
伴随着经济发展,我国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如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人民的生 活质量,也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要点二
绿色低碳发展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应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加强生态 环境保护和治理,推动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和可再 生能源的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同 时也要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提升国际竞争力
国际竞争压力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我国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国际 竞争压力。如何在全球化的大潮中立足并取得更好的 发展成果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提升国际竞争力
为应对这一问题,我国应加强自主创新和核心技术研 发,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产业集群,提高产 品质量和技术含量。同时也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和规则制定,提高我国的国际话语 权和影响力。此外还应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外资和 技术进入中国市场从而推动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
总结词
持续优化,但仍需改进
详细描述
我国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另一方面, 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发展迅速,但尚未完全成熟。同时,就业结构也需进一步调整,以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生活 水平。
地区经济发展差异
总结词
差异明显,需加强协调
VS
国际投资
国际投资可以带来资金和技术支持,促进 企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然而,国际投资 也可能导致资本外流和产业转移等问题。
03
我国经济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面临的挑战
全球经济不确定性
资源环境压力
全球经济形势的波动和不确定性,如贸易战 、地缘政治风险等,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 一定的挑战。
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
答:突出问题:(1)发展方式粗放落后,经济结构不合理。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必须清醒地看到,这种发展是粗放的,缺少内涵、质量和效益,是不可持续的。
我国的经济增长是主要停留在粗放经营方式上,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传统发展模式。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环境发展不协调,导致资源严重缺乏。
(2)贫富差距过大。
根据联合国有关组织分析,基尼系数在0.3―0.4之间表示收入差距相对合理。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基尼系数达0.474,远远超过0.4的警戒线,是世界上贫富差距较大的国家之一。
高低收入群体差距悬殊,使社会财富过多地集中在少数高收入阶层手中。
同时,城乡差距、行业差距、地区差距也都在扩大,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
(3)经济发展面临下行压力。
内需乏力仍是我国长期经济发展的顽疾。
(4)区域发展不平衡。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梯度发展”政策,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
在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指导下,经过30多年的发展,迅速拉大了沿海与内地的经济发展差距。
(5)市场和资源环境有待改善。
市场环境的好坏关乎经济的发展,也会影响社会稳定。
解决措施:(1)转变发展观念。
要实现真正的国富民强,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转变发展方式、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生活观念,正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使经济社会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抛弃高消耗、重污染、低效益的传统发展模式,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2)扩大内需。
扩大内需是我国当前经济转型的战略基点和根本出路。
要努力保持消费与投资的动态平衡,实现消费和投资的双重拉动,从而增强我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3)以调整经济结构为重点。
要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
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支持企业在竞争中淘汰落后产能,积极落实支持小微型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切实改善小微型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
2
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通过价 格、供求和竞争等机制调节经济活动,激发市场 主体活力和创造力。
3
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既体现国家战略又 发挥市场活力,是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 保障。
渐进式改革与可持续发展
渐进式改革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实施的 重要改革方式,通过逐步放开和调整经 济政策,逐步推进市场化改革,逐步完 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的意义
释放经济活力
改革开放通过打破计划经济体制 的束缚,释放了经济活力,激发 了市场主体的创新和创业精神,
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改革推动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提 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使广大人民群 众共享到了经济发展的成果。
增强国际竞争力
改革开放使中国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提高 了国际竞争力。
详细描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 加速,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已经 成为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之一,与世界 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同时,服 务贸易、跨境电商等新兴贸易方式也得到 了快速发展。
03
经济发展模式与经验
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
1
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发挥规划、引导和监管作用, 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优化资源配置,促进 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国际环境的变化
20世纪70年代末,国际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全球经济逐步向市场化 、全球化转型,这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03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物质文
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这促使国家必须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以满足人
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近年来,我国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这一快速变化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和呈现出一些明显的趋势。
本文将探讨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一、特点1. 高速增长: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超过8%,为世界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2. 结构优化:我国经济的结构在不断优化升级,从过去以农业为主导的经济模式转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导的新经济模式。
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速,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3. 内外资并重:我国经济发展既注重本国资本的发展,也积极吸引外国资本投资。
外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突出,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受外国直接投资欢迎的国家之一。
4. 创新驱动:创新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国家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5. 生态环保:随着环境污染形势的加剧,我国政府始终将生态环保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加大生态环保投入,推动可持续发展。
二、趋势1. 转型升级:我国经济正朝着转型升级的方向发展。
随着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我国正从以数量为导向的经济增长,向以质量为导向的发展模式转变。
2. 扩大内需:我国经济正在从出口和投资驱动转向内需驱动。
政府加大消费扶持政策和增加居民收入的措施,旨在提升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3. 开放合作:我国将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
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合作,提升我国在国际经济中的话语权和竞争力。
4. 服务业发展:服务业将成为我国经济的新增长点。
随着城镇化程度的提高和居民消费水平的增加,服务业对经济的贡献将日益上升。
5. 环保可持续:我国经济发展将持续注重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推动绿色经济转型,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
总结起来,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包括高速增长、结构优化、内外资并重、创新驱动和生态环保。
政治必修2二我国的经济发展
二、我国的经济发展(一)坚持新发展理念1.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确立了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
点化:以人民为中心是发展思想,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发展方法,两者在根本上一致。
经济增长≠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还包括经济结构优化、经济效益提高、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
2.贯彻新发展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新时代需要新发展理念。
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解决好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促进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点化: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家庭消费总支出×100%,是反映人民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
恩格尔系数越小,一般表明家庭生活水平越高,消费结构改善。
因为系数减少,意味着除食品之外的生存资料、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消费支出增加,或者增加幅度高于食品支出的增加幅度。
增加除食品之外的生存资料、发展资料、享受资料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增加收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履行经济职能,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增加公共服务,完善社会保障。
3.新发展格局: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点化:生产决定分配、流通、消费,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分配、流通、消费反作用于生产,要促进分配公平、畅通流通、适度消费。
(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1.原因: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
浅谈我国经济发展在新常态下的发展
随着经济转型升级的推进,我国产业结构将由以制造业为主,向以服务业为主转变。同时 ,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高端产业将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消费升级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消费市场将逐渐扩大,消费结构将不断升级,对经济增长 的拉动作用将不断增强。
创新驱动发展的前景展望
01
科技创新
THANKS
感谢观看
低碳生活
新常态下,低碳生活将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未来 ,政府将鼓励居民节约能源、减少浪费、绿色出行等低 碳生活方式,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前景展望
深度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新常态下,我国将深度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全球经济合作和贸易投资自 由化便利化。未来,我国将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为世界 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投资回报率低
02
传统产业和部分新兴产业投资回报率不高,民间投资意愿减弱
,企业融资成本上升,影响经济增长。
发展模式不可持续
03
依赖资源消耗和要素投入的发展模式难以持续,需要加快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
财政金融风险
地方债务风险
地方融资平台债务规模过大,地方政府债务负担 较重,财政风险不容忽视。
金融风险
房地产市场波动、不良贷款率上升、企业债务违 约等风险因素增加,可能引发金融风险。
详细描述
产业结构调整的典型案例包括推进农业现代化、工业 转型升级、服务业发展等。在农业现代化方面,加强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建设,提高 农业质量和效益;在工业转型升级方面,发展智能制 造、绿色制造和高端制造,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和国 际竞争力;在服务业发展方面,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 ,提高现代服务业比重和质量。
中国经济新发展阶段的重大挑战
中国经济新发展阶段的重⼤挑战2019-08-30从1949年新中国成⽴以来,到2009年建国60年,中国初步完成了从⼀个农业⼤国向中等收⼊国家和⼩康社会的转变。
按现有增长趋势,中国未来10年只要不出现⼤的意外,⼈均GDP可达到8000―10000美元,接近⾼收⼊国家的下限(2008年世⾏标准)。
随着中国向中⾼收⼊阶段奋进,在⼈⼝红利与资本积累、⼯业化与国际化等因素交互作⽤下,以东部沿海为重⼼的外延式扩张的空间规模收益递增将逐年衰减;发展中的诸多⽼问题、新⽭盾将挑战中国的发展模式和宏观管理能⼒,影响社会经济的不稳定性因素增加;在全球⾦融危机的“创造性破坏”下,全球经济处于⼤调整之中,外部需求和全球增长的不稳定性、新能源⾰命和低碳经济都对中国经济构成了重⼤影响。
从现在起到2020年的10年,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期和结构调整的敏感期。
在经济增长惯性及政府⼲预下,中国仍能维持⼀定时期的较⾼增长态势,但如果在此期间仍是“有量⽆质”的简单重复,经济发展⽅式不能转型,经济社会结构并未实现成功调整,将不断加剧⽭盾和风险的累积,最终使得经济增长难以维系,不仅可持续性出现困难,甚⾄会受到“停滞”性的挑战。
因此,必须从国际视野和国家战略的⾓度看待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机制和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2012年中国迈向中⾼收⼊阶段世界银⾏从1987年开始进⾏国家分类标准的计算,依据动态的⼈均国民总收⼊,将全球各国或地区划分为低收⼊、中等收⼊(⼜可细分为中低收⼊和中⾼收⼊)和⾼收⼊经济体。
按2009年的最新标准,2008年⼈均国民收⼊≤975美元为低收⼊,⼈均国民收⼊在976―3855美元区间为中低收⼊,⼈均国民收⼊在3856―11905美元区间为中⾼收⼊,⼈均国民收⼊>11906美元为⾼收⼊经济体。
我国在1998年⼈均国民收⼊为790美元,⾸次超过了世界银⾏低收⼊国家761美元的标准,进⼊了中等收⼊国家的下限。
10年来,我国经济增速较快,根据世界银⾏计算,我国2008年⼈均国民总收⼊为2940美元,接近了中⾼收⼊国家的下限(见表1)。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现状(通用7篇)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现状(通用7篇)【篇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现状一、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和面临的挑战(一)我国经济正处在向“自主稳定增长”转换的重要时期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实施一揽子计划后的“强劲反弹”转向“自主稳定增长”的重要时期。
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央实施了应对危机的一揽子计划,我国经济在2023年一季度进入谷底后强劲反弹,当前正处于向自主稳定增长的转换过程中。
2023年下半年是一个转换期,经济增速从一季度11.9%和二季度10.6%逐步放缓至略高于9.5%的增长平台,2023年三季度和四季度分别增长9.6%和9.8%,今年一季度和二季度分别增长9.7%和9.5%。
从一些先行指标看,经济增速还有放缓的迹象。
这种向下的调整总体上符合宏观调控预期目标,是主动调控的结果。
随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我国刺激政策逐步退出和由此带来的需求因素的变化,经济增速适度放缓有其内在合理性。
我们不能将政策刺激下两位数增长率作为一种常态。
经济增速适度放缓,有利于改善市场供求关系,减缓物价上涨压力,也有利于缓解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
从全年看,我国经济增速不会出现大幅下滑。
虽然一些经济指标出现一定程度的放缓,但经济的基本面仍处于正常状态。
当前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是遏制物价过快上涨。
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如果没有政策的适度收紧,物价形势会更加严峻。
(二)世界经济复苏势头减弱,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去年以来,世界经济在经历了危机的剧烈动荡后进入缓慢复苏的轨道,但今年上半年以来,复苏势头有所减弱,主要经济体增速均低于年初的预测。
第一,美国经济复苏内生动力仍显不足,失业率小幅攀升。
受政策刺激效应减弱、私人需求疲弱,房地产市场低迷,以及大宗商品价格攀升等因素影响,经济增速明显放慢,一季度环比折年率仅增长1.8%,明显低于去年四季度3.1%的增长率,失业率从4月份开始重新回升,6月份升至9.2%。
第二,欧元区经济出现明显分化,整体经济形势依然比较严峻。
经济发展模式与资源消耗
经济发展模式与资源消耗经济的发展模式与资源消耗密切相关,因为经济的增长通常需要大量的资源供给和消耗。
然而,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不断扩张,资源的有限性逐渐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挑战。
过去几十年来,发达国家主导着一种资源消耗型经济模式。
这种模式以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和高能耗、高污染的生产方式为特征。
为了满足经济增长的需求,这些国家不惜动用各种资源,如石油、煤炭、天然气等,来推动经济的发展。
然而,这种经济模式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如水土流失、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等。
随着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他们采取了一种类似的经济模式,以追赶发达国家的发展速度。
这种模式在短期内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比如,中国在工业化过程中广泛使用了化石燃料,导致了空气质量恶化、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然而,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已经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并开始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
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的核心理念是,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要保护和维护未来世代的资源。
这意味着,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要充分考虑环境和社会的因素,以避免资源消耗过快和环境破坏。
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的实施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企业的行为,例如强制实施环境保护标准和限制过度消耗资源的行为。
其次,企业需要积极响应,转变传统的生产方式,采用更加环保和节约资源的技术和工艺。
同时,公众也需要加强环境教育,提高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中来。
在实施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的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差异。
发展中国家可能因为经济基础薄弱而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协助,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同时,发达国家也需要改变过去的不合理发展方式,减少对资源的过度消耗。
总的来说,经济的发展模式与资源消耗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问题。
通过推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可以在满足经济增长的同时保护环境和维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看法
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看法摘要:一、引言二、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三、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四、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五、结论正文:一、引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这个基础上,本文将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发展的对策和建议进行简要分析,以期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二、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1.经济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大幅提升,GDP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结构优化:我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比重上升,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农业现代化取得显著成效。
3.减贫成就:我国成功实现了数亿人口的脱贫,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4.基础设施改善:我国基础设施水平大幅提高,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机场、港口等建设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
5.对外经济合作:我国对外经济合作不断扩大,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日益密切,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三、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1.资源和环境约束: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过度依赖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严重。
2.产能过剩: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导致资源浪费和市场恶性竞争。
3.科技创新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技水平仍有较大差距,科技创新能力亟待提升。
4.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对养老、医疗、就业等方面带来压力。
5.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收入分配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四、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1.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2.加强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提升国际竞争力。
3.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加大环保投入,促进可持续发展。
4.深化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激发市场活力。
5.强化民生保障,推进城乡一体化,缩小发展差距。
五、结论总体来看,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新时期共青团员的责任与义务
团员的义务
(二)宣传、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积极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完成团组织 交给的任务,在学习、劳动、工作及其他社会活动中起模范作用。
积极完成团组织交办的任务,是对团员最起码的要求,是衡量团员政治觉悟和组织观念的重要标志。对组 织分配的工作讨价还价,拈轻怕重,敷衍了事,消极应付的态度都是组织观念不强的表现,必须注意防止和克 服。
团员的权利
团员的权利,就是在团内当家做主的民主权利,指团员在团 内的地位。每个团员通过行使自己的权利,增强主人翁的责任 感,培养组织观念,在团内形成朝气蓬勃、团结一致的局面。
团员的权利
(一)参加团的有关会议和团组织开展的各类活动,接受团组织的教育和培训 团员最基本的权利:参加团的有关会议和团组织开展的各类活动。团的会议是团内生活的一个重要 内容。团员只有参加了团组织的各类活动,才能在活动中受到教育,提高觉悟,增强组织战斗力, 才能使团员奉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才能更好地发挥模范作用。
团员的权利
(二)在团内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1、选举权:就是指每个团员 ( 除了受留团察看处分的团员 ) 都有选举出席团员代表大会代表和选举团组织领导人 的权利。在团内,从团的支部委员到团的中央委员,从基层团员大会代表到团的全国代表大会代表,都必须经过 团员大会或团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2、被选举权:是指每个团员(除受留团察看处分的团员)只要他得到大多数人的信任,都有当选为团的代表大 会代表各被选举到团的基层和领导机关担任领导职务的权利。 3、表决权:是指每个团员(除受留团察看处分的团员 )在通过组织决议、决定和接收新团员,处分犯错误团员 时,都有表示赞同或反对的权利。
团员的义务
(六)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改正缺点和错误,自觉维护团结。 1、首先做到敢于坚持真理。 (1)对重大原则问题,要态度鲜明,仗义执言,不因屈从压力而放弃自己正确的观点。 (2)对错误现象不姑息迁就,不做“老好人”。 2、敢于修正错误 (1)对缺点和错误在实践中加以修正。 (2)工作出现差错,首先检查自己,主动承担责任,不可将错误和过失推给别人。
青年大学习第十二季第九期答案最新
青年⼤学习第⼗⼆季第九期答案最新青年⼤学习第⼗⼆季第九期主题是关于⽣态⽂明建设的内容,学完这⼀期的题⽬,相信你对此会有很多的了解。
那青年⼤学习最新答案是什么呢?今天⼩编整理了青年⼤学习第⼗⼆季第九期答案最新供⼤家参考,⼀起来看看吧!青年⼤学习第⼗⼆季第九期答案最新⼀、视频答案课间⼩问卷,没有固定答案,根据个⼈情况选择即可⼆、课后习题1、党的⼗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在⽣态⽂明建设上,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度抓⽣态⽂明建设,全党全国推动绿⾊发展的⾃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步伐,我国⽣态环境保护发⽣____变化。
(多选)A.历史性B.转折线C.根本性D.全局性答案:ABD第2题答案:B第3题答案(多选):ACD第4题答案:C第5题答案:A第6题答案:A第7题答案(多选):ABC第8题答案:D⽣态⽂明建设简介⾯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尊重⾃然、顺应⾃然、保护⾃然的⽣态⽂明理念,⾛可持续发展道路。
⽣态⽂明建设的意义1、促进“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构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的“和谐理念”在内政上的重要体现。
它不仅包括⼈与⼈、⼈与社会的和谐,也包括⼈与⾃然的和谐。
“⼈与⾃然和谐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
2、进⼀步丰富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内涵强调要坚持⽣产发展、⽣活富裕、⽣态良好的⽂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相统⼀、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使⼈民在良好⽣态环境中⽣产⽣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建设⽣态⽂明为实现⼈与⾃然和谐、均衡发展指明了路径。
3、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推进⽣态⽂明建设,是全⾯建设⼩康社会的迫切需要。
党的⼗七⼤对全⾯建设⼩康社会的⽬标任务,从五个⽅⾯提出了新的更⾼要求。
“建设⽣态⽂明”既是⽬标任务之⼀,也是实现“更⾼要求”的保障。
进⾏⽣态⽂明建设的原因:我国是⼀个⼈⼝⼤国,⼈均资源占有率在世界各国中处于低位;同时,我国的资源和⼈⼝分布呈逆相关,许多资源分布在⼈⼝稀疏、环境恶劣且难以开发的中西部地区,⽽⼈⼝集中的东部地区资源却较为稀缺,⼈均可利⽤资源相对匮乏。
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在过去的三十年中,中国经济引擎一直轰鸣,保持了9%的持续增长势头。
然而,在经济飞速增长的过程中,资源的逐渐消耗,环境的不断恶化,人口数量的急剧膨胀,以及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和世界局部地区的战争,这些无疑会对中国经济在未来的发展势头产生影响。
本文主要阐述这些因素给中国经济造成哪些不利的影响,并且探讨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轻甚至消除这些不利影响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从而保证在将来的若干年中中国经济能像过去三十年那样又好又快发展。
1978年11月,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在三十年来以9%的速度持续增长,经济的高速发展让全世界瞩目。
中国在经济领域先后超过了俄罗斯、加拿大、意大利、法国、英国,近期有可能超过德国。
中国如今持有的外汇储备达到了两万多亿美元,世界第一大贸易国的头衔已经非中国莫属,还有到目前为止从来没有抛锚过的中国经济快车,历经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前后的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在很多国家包括美国、日本、意大利被金融海啸波及的悲惨境遇下,中国经济却冲破了各种金融的惊涛骇浪,没有收到严重的冲击。
”中国模式”已经成为了世界的话题,它不仅成为了发达国家经济讨论和研究的焦点,同时也给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剂,使他们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有了另一种选择,即中国模式。
然而,笼罩在中国经济上面的这些光鲜的外表就是中国经济的本来面目吗?中国经济的真正状况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本文将从经济发展的各种要素和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出发,探讨中国经济的现状以及将来的发展道路。
一、中国经济的发展现状虽然一再强调中国经济在过去三十年中平均以9%的速度增长,但这是一个平均的数字,是过去三十年的平均水平,抛开这个平均研究中国经济,发现其在短时间也曾经出现过波动,这种波动呈现周期性的发展趋势,近几年来中国经济波动呈现振幅缩小、趋于稳定的态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银行曾测算,我国每增加单位GDP的废水排 放比发达国家高 4倍,单位工业产值产出的固体 废弃物比发达国家高10多倍。而中国每年空气和 水污染造成的损失占当年GDP的 8%左右,环境污 染使中国发展成本比世界平均水平高7%。 •每一件在中国生产出口到英国的物品,其废气 排放量比在英国生产要多出1/3;14%的中国废气 是由生产后出口到美国的货品造成的。
经济增长方式的特点
粗放型增长方式强调多投入、 增加数量来实现经济增长。 集约型增长方式强调精耕细作,
改善投入产出,通过效率和效益来
实现经济增长。
问题:
1、为什么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刻不容缓? 2、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转 变经济发展方式应该主要做哪些?
2、我国经济增长的代价
中国正在走一条赶超型或压缩型的工 业化道路,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取得了令 人瞩目的经济成绩,但也付出了沉重的资 源和环境代价。面对环境污染、资源和能 源短缺等硬约束,中国必须寻求新的发展 道路,才有可能突破经济增长的“瓶颈”。
பைடு நூலகம்
材料4:
以能耗强度衡量,1981—2003年中国的能 耗强度分别是美国和日本的5倍和13倍,处于相 当落后的水平。从行业上看,中国电力、钢铁、 石化、轻型纺织、化工、有色金属等8个行业主 要产品平均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钢、水 泥、纸和纸板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比国际先进水 平分别高21%、45%和120%;机动车油耗水平 比欧洲高25%以上,比日本高20%。这些指标反 映了目前中国能源使用浪费、能源利用效率低的 事实。
一、转变经济发展模 式,实行低碳经济,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 境友好型社会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粗放型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 所谓经济增长方式,指的是实现经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指从主要 生产要素的数量扩张而实现经济增长 济增长的方法和途径。 依靠增加投入、铺新摊子、追求数量 内容:两种经济增长方式,即粗 的方式。 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改善管 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集约型经济增长 集约型增长方式:是指依靠生产 方式。 理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 要素的科学合理配置、科技进步和提 核心和实质:为提高经济效益即 高劳动者素质,通过提高生产效率而 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 中央讲的提高经济效益的中心轨道上 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 3-2 道上来 3-3 来。 3-1
材料2:
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从1978年至2008 年,我国年均GDP增长达9.7%,大大高于同期世界 经济年均3%的速度。与日本经济起飞阶段GDP 年均增长9.2%和韩国经济起飞阶段年均8.5%不相 上下。成为目前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最高增长纪录的 创造者和保持者。另据有关资料显示,近50年来, 我国GDP增长了10倍,矿产资源的消耗亦增长了40 多倍。目前,我国已成为煤炭、钢铁、铜等重要资 源的世界第一消费大国,石油和电力的世界第二消 费大国(仅次于美国)。
•
•材料1:我国耕地数据
•根据最新的土地变更调查 ,截至 2008 年 12 月 31 日 , 2574亿亩。我们的人均耕地 中国耕地总面积为18· 39亩 ,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 40%。可耕 更是只有 1· 地只有美国的1/125,欧洲的1/30。 •世界耕地后备资源为现在已利用量的 120% 。我 国仅为6%,并集中分布在西北地区和青藏的干旱、 半干旱地带。北方地区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 已超过149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5.5%。
•以 2004 年为例,我国消耗的种类国内 资源和进口资源约 50 亿吨,原油、铁 矿石、钢材、氧化铝和水泥的消耗量 分别 为世界 消耗量 的 7.4% 、 31% 、 30% 、 37% 、 25% 和 40% ,而创造的 GDP却只相当于世界总量的4%!
材料3: 目前中国的能源利用率为33%,每创 造1美元国民生产总值,消耗的煤、电等能 源是世界平均消耗的3-4倍。按单位国民收 入能耗比较,中国是日本的10.6倍、是德 国的8.3倍、美国的4.6倍。美国、印度、 俄罗斯三国的资源消耗量远低于我国,但 创造的GDP总量却是我国的8倍。中国万 元GDP的用水量是全球平均水平的4倍。
中国的 GDP 增长大多是外延式增长,是人口与投资 扩张的结果,农业时代是农耕区的扩张与精耕细作, 而在工业时代是投资与产出扩张的结果。如今投资的 边际效率越来越低,拉动一个GDP需要的投资增量数倍 于改革之初。 • 中国GDP增长是数量型经济体主导的结果,在转向质 量型经济体的过程中,必须有代表经济质量的数据, 提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所付出的代价 • 有的代价是不可逆的,比如环境污染、长江源头的 沙漠化、黄河源头的水枯竭,还有越来越极端的气候、 遭到严重破坏的古迹 …… 所有这些都在提醒我们,中 国的GDP增长,以强有力的行政权力为先导,以资源枯 竭、环境污染与贫富差距为代价,支付了高昂的成本。 某些地方两位数以上的GDP增长,扣除环境成本、人员 安置的成本、毁坏的财富,则经济增长将下降一半以 上。
•一首流传在淮河流域的民谣:
•
• •
“50年代淘米洗菜,
60年代洗衣灌溉, 70年代水质变坏,
•
80年代鱼虾绝代。”
•《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我国城 市空气质量污染状况十分严重,全国空 气质量达标城市曾一度不到全国城市的 1/3。严重的大气污染使我国人口的呼 吸道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并成为现代 中国人最主要的疾病致死原因,甚至比 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还高出2倍多。
在改革开放初期和工业化的初始阶段,由于经济 规模比较小、人均GDP和居民消费水平比较低,对 自然资源的消耗也就比较少,粗放型增长格局的缺 陷容易被弥补和掩盖。但是,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 变化,经济总体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均GDP和居民 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污 染的影响就会相应增加,粗放增长的弊端日益显露。 可以说,资源和环境构成了我国今后长期发展的强 制性约束。在这种条件下,任何只顾近期增长的短 浅看法和做法,无疑会进一步恶化长期发展的基础。 即使勉强达到全面小康,那么由于“本金”耗损过 重,以后的前景就可能暗淡无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