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学习《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的体会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解读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解读在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迅猛,社会不断发生改变,教育改革也应运而生。
2016年,中国教育部发布了《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2”)》,并于2017年12月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此次标准的出台,使得中国基础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得到更新:从传统教育,走向强调习得,从几百年繁杂科目,向学科融合转换,从单一专业和理论体系,走向多学科的跨学科教学,从重视储备知识记忆,向重视创新能力发展看齐。
首先,标准2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为基础,把学生的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重点,重视学生的知识与能力习得,不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沟通表达能力。
标准2以“历史社会学习”为基本思路,把涵盖历史、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思想政治教育和地理学等多学科的内容融入日常的课程设置当中,把学生的学习经历和社会实践经历融为一体,把课程内容以历史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加以理解。
其次,标准2强调课程关联性,即历史社会学科之间有着相互关联的内容。
引进相关历史、社会学科的内容,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历史社会发展的规律及趋势,打开历史社会学习的视角,拓宽学生视野,把学习范围扩宽到某种全面的方面,从而使学生能够全面、深刻、系统的研究各素以及其发展的联系。
此外,标准2还强调加强核心素养和价值观教育,把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和坚定的价值观形成的重要课题纳入任务,并在教育活动中加以实施。
学生需要研究和体验社会不同领域的实例,通过对比分析,学习不同的价值观,从而认识和恪守社会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建立科学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最后,标准2强调建立社会参与的课程标准,加强历史社会学习的实践性,使学生在接受历史社会学习时,能够与现实社会有着深入的联系。
社会参与的课程内容,可以通过历史发展讲解,或借助课堂游戏、历史社会模拟等实践锻炼,让学生学习发展历史社会的规律,懂得和把握历史机遇,认识历史遵循的因果关系,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勤奋学习、创新思维等良好的习惯与习性。
解读《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
课程设计思路
01
整体规划
按照学生发展规律和学科特点 ,整体规划课程结构和内容体 系。
02
突出重点
选择对学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的核心知识,注重知识的内在 联系和逻辑关系。
03
强化实践
结合实际生活和社会问题,设 计具有探究性和实践性的学习 活动。
04
课程内容组织原则
综合性原则
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进行整 合,注重跨学科的融合与 联系。
实践性原则
强调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 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 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时代性原则
关注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 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反映 最新研究成果和趋势。
课程内容结构
基础模块
综合实践活动
涵盖学科基础知识,满足全体学生共 同发展需求。
解读《历史与社会》课程 标准
目录
• 课程简介 • 课程目标 • 课程内容 • 实施建议 •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01
课程简介
课程性质与定位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该课程将历史、地理、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 融合,帮助学生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和 现实问题。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促进评价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注重过程 评价和学生自评,发挥评价的 激励和发展功能。
02
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
帮助学生掌握历史与社会的基本 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分析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01
培养学生对社会和历史的探究精 神,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公民 素质。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解读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解读历史与社会是历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和社会学科发展的过程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发挥着重要作用。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HSST2)是美国国家历史标准的核心部分,它由美国历史学会和社会学会制定,旨在提供一个完整、系统的历史与社会学科内容研究和学习框架。
本文就HSST2进行解读,以期加深读者对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的认识。
首先,HSST2包括四个主要的部分,即历史研究、社会研究、史料研究和历史与社会分析。
历史研究部分内容包括对世界史的了解、文化史的了解、民族史的了解和分析,为学生提供了古今中外的历史研究范围。
社会研究部分内容包括对社会分层结构、政治体系、社会文化、社会状况、社会问题、社会变迁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发展变化。
史料研究部分内容包括对现存史料的收集、整理、分析等,为学生提供了收集、整理、记录和评估历史史料的能力。
最后是历史与社会分析,它学习如何将历史和社会的概念、事实和观念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了以历史分析的视角解读社会的能力。
同时,HSST2还介绍了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深度学习方法。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和社会,HSST2强调采用“大规模或复杂事件”分析方法,即考虑多个因素,从多种角度思考或分析一个问题,以更好地理解这一问题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
此外,HSST2还强调采用“史实与历史框架”结合的方法,将历史事件从史实角度出发,并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以更好地分析和解释历史事件。
最后,HSST2还为学生提供了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深入研究和学习方法,以帮助他们理解现实社会的变革与发展。
该课程标准将历史史料与社会分析结合起来,以更好地理解历史和社会,把握历史变迁中的基本规律,为学生分析社会问题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思路。
通过对HSST2的解读,可以看出,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是一个完整、系统的历史与社会学科内容研究和学习框架,它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全面、深入地理解历史和社会的能力,为学生分析社会问题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思路。
学习《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的体会
过程与方法
• 过程与方法是指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学 会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学习,形 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它倡导以活动带知识 和技能的方法,把知识和能力紧密结合起来。 • 过程与方法目标要求“尝试用历史的、辩证的眼 光观察、评价现实问题,提高判断重大是非的能 力;思考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创造 过程,培养当代青年应有的创新能力;体会在社 会生活中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学会恰当展示自己、 关爱他人、与人合作;尝试从不同角度、综合多 种知识探究社会问题,提高参与社会实践和自主 学习的能力”。
• “纲要”
• 1、以教师教学工作为重点 • 2、侧重知识技能的获得
的“规范”
• 3、是少数学生能达到的“预 期目标”(精英教育) • 4、是对教学内容及其顺序的 具体规定和教学工作的提示 • 5、暗含“教教科书” • 6、直• 1、在课程性质上,两者都是综合文科课程,《社会》 是“拼盘式”综合,属相关课程,《历史与社会》是 “整合式”综合,属融合课程。后者的综合性大大增 强了,同时还突出了人文性、开放性的特点。
四、怎样把握《历史与社会》课程内容?
• 1、设计思路:以时间为经,以空间为纬,以人类社 会特别是中国社会发展为主轴,以综合认识现代社 会基本问题为立足点,整体设计目标的递进关系和 内容的逻辑顺序。 • 2、三级结构:第一级包括3个主题,第二级主题下 设专项目标,第三级专项目标下设内容目标。其中, 专项目标不是课程目标的分解形态呈现的,所以在 每项目标之后都有序号标明其与“课程目标”的对 应关系。而内容目标作为专项目标的分解,则采取 列表方式表达,包括“目标”和“活动”两栏。 • 3、工形框架: 3个主题呈“工字形”框架(见下)
三、如何理解《历史与社会》课程目标?
教师应与新课程同行——读、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有感
代 教 育 的转 折 : 育 对 象 从 关 注 少 数 人 到 面 向全 体 ; 教 教 育 目标从 单 一追 求 知识 到 培 养 完 整 的人 ; 育 内容 教
从 较 为 明 确 完 整 的 知识 走 向 开放 的 深 层 知 识 ; 育 手 教 段 从 教 师 单 向 转 变 为 师 生 互 动 、 同成 长 及 网络 化 ; 共
( u No 5 ) S m . 1
V o . 6 No 3 11 .
教 师 应 与 新 课 程 同行
读 、 《 史 与 社 会 》 程 标 准 有 感 讲 历 课
徐 燕 兰
( 林师 范高 等专科 学校 政社 系 , 西 桂 广 桂林 51 0) 4 0 1
[ 摘
要 ] 教 育部 新颁布 的《 历史 与社 会 》 程标 准 , 别 强调 从 学生 的经 验发 展 需要 出发 , 多 学科 课 特 对
觉 和 对 未 来 生 活 的 憧 憬 , 生 的道 德 生 活 、 美 生 活 学 审
教 育 的 基 本 任 务 从 把 已有 的 东 西 给 学 生 转 为 提 供 条
件 、 持 人 的 自主 成 长 , 学 生 终 身 发 展 奠 定 基 础 ; 支 为 教
乃 至 整 个 精 神 生 活 的需 要 无 法 得 到 满 足 , 去 了学 习 失
进 行 综 合 , 力 倡 垦在 教 学 中 面 向 全 体 学 生 , 展 多 样 化 的 探 究 武 学 习 , 就 要 求 任 课 教 师 在 教 学 中 , 大 开 这
能 改 变教 学观念 和 课 堂教 学行 为 , 由传 授 者 变为 参 与 者 , 励 学 生 在 探 究 中发 现 问题 和 得 出 结 论 ; 鼓 同
2024年历史与社会教学心得总结(2篇)
2024年历史与社会教学心得总结____年的历史与社会教学可以说是充满了挑战与机遇。
在这一年里,我作为一名教师,积极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力求让学生不仅仅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
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以下几点心得体会:一、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基础。
我通过问卷调查、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历史与社会的兴趣和关注点,根据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和优化。
我发现,当学生发现自己所学的知识与他们的兴趣和实际生活有关联时,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二、引导学生思辨与批判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与批判思维能力是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我也通过案例分析、文献阅读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观点和立场,并引导他们对历史事件和社会问题进行批判性思考。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实践和体验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注重实践和体验是非常重要的。
我通过组织实地考察和参观,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底蕴和社会的多样性。
例如,我组织学生参观了历史博物馆、纪念馆等地,让他们近距离接触历史文物和文化遗产,加深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我还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通过虚拟实境技术参观名胜古迹和重要历史事件,使他们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与社会的魅力。
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在当今社会,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和项目研究,让他们通过讨论、合作和分享经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我鼓励学生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尊重他们的不同观点和观念。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五、关注社会问题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历史与社会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更要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通用6篇)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通用6篇)【篇一】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历史新课程标准及教材实施已有好年多的时间了。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相信“课改”这一名词在我们的脑海里以不再陌生,他悄悄地走进我们的课堂,走进千万师生的真实生活.为完成这一光辉而艰巨的任务,不让自己被历史潮流淘汰,我们教师必须转变旧的教育教学观念,改变陈旧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断学习,永远做个新老师。
经过对新课改的学习,以及在教学中的运用,我对新的教学改革有了更高层次认识。
一.教育理念的不同。
在课程标准中,明确讲到其总体思路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要求”。
反映到教材的编写上,则抛弃了过去的“难、繁、偏、旧”的内容和专业化、成人化的内容,真正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特点。
在新课标的课程目标设置上,更加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培养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等等。
要求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理解、宽容和尊重”、“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
“把握时代的脉搏”是这次历史课改的一大特色。
改革要求将知识的构建和学生的个体世界紧密相连,将历史知识和社会实际相连,提倡生活即课程、自我即课程。
改变过去那种“一考定终生”的单一评价模式,转而关注对学生的综合的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不再是老师出题学生做,而是将教师的评价、小组的评价、学生的自评和家长的评价结合起来。
在评价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但更关注的是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不仅要重结果,但更注重过程,要看到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努力和提高,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建立自信。
让他们觉得自己“真伟大”、“很了不起”。
二.教学方法和观念的改变1.有“传授型”向“导向型”的转换以前课堂上的情况是:40分钟老师一个人讲完,滔滔不绝、一气呵成,还生怕学生没听够,生怕知识点没讲透,生怕考点没讲到。
《历史与社会》学科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实践与体会
定计划——实施计划—— 结题报告——总结评价” 的过程 。 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 勇于创新 的精神 , 为他们 的终身学 习和终身发展奠定 良好 的基础 。 七年级第一学期《 历史与社会》 的教学 内容以人文 地理为主, 教材侧重于中国的人文地理知识与技能, 对其他 国家人文地理的介绍则比较简略。 而学生对外 国——尤其 是 自己感兴趣 的国家的人文地理知识有一种强烈的渴求 。 为了满足学生的这种求知欲 , 让学生在学习了中国的人文 地理的基础上, 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去了解别 国的人文地 理, 我组织 了专 门的研 究性学习活动 。我要求学生 以小组 为单位 , 开展分工合作 、 自主探究活动, 运用多种方式方法
学生 也许 不 可 能像 父母 那样 准 时准 点 坐在 电视 机 前长 时 间看 新 闻 , 却 可 以随 时随 处 看报 纸 快 速 浏 览新 闻 。许 多
版和美工, 要符合小报制作 的规范, 总之不仅要 内容好, 而
且要形式美。 小报编排好之后, 教师要安排展示、 评 比的时 间。 在展示成果的同时, 要让学生讲解 小报制作 的过程 , 通 过展示 , 开展横 向交流, 促进学生相互学 习。通过评 比, 肯 定成绩 , 指 出不足 , 以利于学生不断进步 。在评 比过程 中, 教师要肯定每一个学生课外的辛勤劳动, 要善于发现每一 个 学生的长处, 使之在以后 的活动 中做得更好 。 三、 开展研 究性学习活动 当学生能够 比较熟练地运用 电脑搜集 资料后, 教师应 不失时机地开展研究性学 习活动 。 研究性学 习是指学生在 教师 的指导下, 从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择研究课题 , 用类似
中图分 类号: G6 3 3 . 6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2 — 7 6 6 1 ( 2 0 1 3 ) 2 3 - 0 0 2 1 — 0 2 之路。数学教育要 “ 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 面 向未来” , 必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读后感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读后感《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这本书分为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四个部分内容,其中前言部分,对《历史与社会》这门课的性质进行定义:它是在义务教育阶段七~九年级以历史、人文、地理和相关学科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的综合文科课程,具有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三个特征。
另外,其阐述的课程基本理念有四个,具体为(1)贴近社会生活,促进自主发展;(2)提倡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养;(3)关注事物联系,体现综合价值;(4)坚持唯物史观,揭示发展规律。
此外前言还讲述了这门课的课程思路为从公民教育的需要和学生认知的特点出发,基于人类活动的地理环境,以人类文明的演进特别是中华文明为主线,以当代社会的发展为主题,整合“历史”与“地理”两个相互关联的学科领域,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地整体规划内容目标的设置与实施。
依据这一设计思路,将本课程的内容目标分设三个主题:主题一,生活的时空;主题二,社会变迁与文明演进;主题三,发展的选择。
以进入20世纪后中国和世界发展道路的选择为框架,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为主线。
第二部分讲述了课程目标,课程目标的制定应要包括(一)知识和技能(二)过程和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即三维目标,要给学生留出空间,使之体验“过程”获得经历,以期达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环境中的各种问题,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
,第三部分为课程内容,其内容采取行为目标的陈述方法。
其中,“内容目标”表达规定性要求,行为主体是学生,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
“提示与建议”表达指导性要求,为实现内容目标提供内容要点和教学活动建议,行为主体是教师。
本课程的内容如前言所述,分为三个主题,每个主题又分为若干专题,专题下又分课时,就这样课程内容形成一个体系,方便我们学习。
《历史与社会》学习心得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面对一些没有学习兴趣、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以及由于各种原因在学习中产生挫败感甚至出现厌学的学生。
尤其作为新教师的我,在实践教学中就遇到了这方面的问题。
《历史与社会》上一个男生十分的调皮,经常故意破坏课堂纪律,而且问些乱七八糟的问题为难我。
起初,我认为他是成绩差的学生,后来经历了解,才发现他成绩不错。
于是,我决定找他私下谈话。
面对我的坦诚,男生说出了实话,原来我上课太无聊,他为了不睡觉,才故意违法课堂纪律。
这深深地伤害了我的自尊心,但也成为我提升自己的动力。
此次网络培训,我毫不犹豫地选择学习这门通识课的原因也在于此。
教师掌握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加乐于学习,更加享受学习。
通过学习,我知道学习动机的理论主要的有强化理论、需要层次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归因理论、成功与失败的三维归因。
通过这些理论对学习动机的研究,我们可以对激发学习动机有了大致的认识。
基本上,影响学习动机的方面有以下几个方面:1、强化学习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如果学生的学习得到教师、家长、同学的正面强化,如优秀的成绩,他人的表扬和肯定,那么就会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反之,则较弱。
2、学生的学习动机只有在充满安全、信任和支持的环境下,才会被激发出来。
这就要求教师、家长需要给予学生安全和平的学习环境、充分的尊重和信任。
学生得到了作为人最基本的需要后,才能激发出高层次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才会产生持久的学习动机。
3、人都有寻求事情发生的结果的动机。
学生如果对于学习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如能力),则会产生自豪和满意,;如果归于自身的努力,则会保持继续努力;归于稳定因素如,则会产生对未来期望和结果一样的想法。
明白了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我们就可以找到相对应的激发动机的方法。
(一)、教学方法的吸引1、利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现代教学技术的进步为我们提供了有利条件。
课堂上多媒体的运用,小组合作探究形式,课外参观实践学习等等。
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与
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比较研究台州市玉环县楚门二中潘仁云莫敏青内容提要本文从“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五个层面对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进行比较研究,分别得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从改进、完善历史与社会课标二的角度,谈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比较一、问题缘起1、当前,对课堂教学相关领域的研究课题层出不穷,极大地促进了教学的深度、广度和效度。
但却忽视了对课堂教学起着导向性、规范性的课程标准本身的研究,尤其是对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则更是微乎其微。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
基础教育的三个阶段是一脉相承的,课程标准的设计当然也是统一的。
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的编写专家们本身一定程度上考虑到了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衔接,在内容目标的递进层次等方面,两个课标之间有内在的联系和承继关系。
因而具有可比性。
3、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的制订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必然存在不足的地方,因而作持续的比较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4、目前中小学各学科在衔接教学方面多进行了不同层次的实践和探索,通过两个课程标准的比较,有利于确定课标衔接点,为我们进行中小学社会课衔接教学提供可靠的保证。
二、比较意义1、有利于整体熟悉和把握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和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注:为叙述流畅与行文简约,下文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一律简称品社课标,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一律简称史社课标),特别是这两个课程标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对于我们整体把握基础教育社会课程的教育目标,完整地体味到社会课程教育的时代精神与价值追求,优化课堂设计都是十分重要的。
历史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5篇范例)
历史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5篇范例)第一篇:历史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历史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在暑假期间,我又一次认真的学习了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我静心阅读,潜心思索,体会至深,收获至丰。
下面我谈几点肤浅的体会:一、对新课标全面而深入的理解,是历史教育的有利依托。
不学习课程标准,不潜心钻研教材,就如瞎子摸象,教学就会产生偏差。
在我看来,历史课程体现了几个显著的变化:①新课程改革注重德育和学科渗透,体现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我们的课堂要关注学生心理特点、生活实际情况和认知规律要求,多方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和综合素质能力。
比如,历史学习中着眼于适应社会所需要的学习兴趣的引导,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责任心的栽培,意志力的锤炼,种种非智力因素的熏陶,心理健康的教育和疏导等等,都属于德育范畴。
坚持实践“成才应该首先成人”的道理,如何在重视健全学生人格的前提下,充分系统地发展学生的能力,这是教育中的大学问,这不仅仅是德育处或是某位班主任的事情,而是每位历史老师共同思考的问题。
②新课程改革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围绕学生的生活和需要,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生活化、综合化和信息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教材不能只是单纯的学科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组织,而是渗透着学生日常经验和需要的学科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有机组织。
二、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是历史教育的主线。
新课标中多次提出:学生的历史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
今天的历史课堂真正意义上还给学生,为他们提供自主探索、自我创造、自我成功、自我快乐的亲身体验。
全面、个性、和谐发展是本次课改的“关键词”,它是科学发展观在新课改中的具体体现,是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根本要求。
因此,历史学科建设,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主线,真正体现新课程提倡的在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
如今的教材设计遵循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教材组织上体现学生的积极的学习过程,很清晰地看到,就是教学内容的组织阶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使学生感觉到自己不断的处于一种探究、前进和发展的状态。
读《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有感
读《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有感《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暂且读了两遍,小谈下自己的一些感触。
当今社会,学历史进入一个误区,总以为历史与社会这种学科无关紧要,虽说现实是残酷的,但是我们的眼光不能如此狭隘,放眼看去,历史是整个世界发展必不可少的,所以《历史与社会》这门学科也是很重要的。
回忆当年自己上初中那会的课程标准与现在的课程标准相比较,个人觉得最大的区别是现在的历史与社会教育更注重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
本人觉得这点是改变最成功的一点。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关系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
而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师生交谈、互动。
第二,我们教师这个群体要严格按照课标为学生创造环境与空间,让学生质疑。
鼓励学生敢疑。
要创设一个民主、平等、愉悦、宽松的氛围,让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情感,提出不同的观点,发表不同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勇敢地进行思考、质疑。
教学生会疑,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有意识设置学习障碍干扰学生,让学生回味思考,造成一种布白效应,从而激发学生的认知体验,形成困惑、联想、注意的心理状态,调动一种潜在能力去自主分析、校正思考中的失误,养成对学习活动多角度、多层次反思的习惯。
如在讲“丝路明珠”时,在介绍了新疆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后,教师可以出示沙漠中的绿洲图片引发学生质疑:新疆的气候干旱,为什么会有这样大面积的绿洲?绿洲所需的水是从哪里来的?人们是怎么利用有限的水资源的?绿洲会不会被沙漠吞噬?绿洲怎样避免被沙漠吞噬?这样,可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并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创造意识。
此外,还要引导学生擅长疑问。
要引导学生在更高层次上发现更多的新问题,在学习历史与社会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最后还有一点,我觉得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要注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所以,在教师的日常教学生活中,我们千万不能脱离了生活这个大课堂。
历史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历史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历史作为一门学科,承载着人类的记忆和智慧。
历史课程标准的学习不仅拓宽了我的知识面,还培养了我的思考能力和历史意识。
通过学习历史课程标准,我对历史的认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且对历史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
以下是我个人对历史课程标准学习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历史课程标准的学习拓宽了我的历史知识面。
以往,我对于历史的了解仅限于教科书中的一些知识点,对于历史的大背景和重要事件的联系并不清晰。
通过学习历史课程标准,我了解到历史的发展是相互关联的,每一时期都有其特殊的背景和影响因素。
我学会了将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梳理和整合,形成了更完整、更立体的历史知识体系。
从远古文明的形成到现代社会的变迁,历史课程标准让我明白了历史是一个渊源流长的过程,丰富了我的历史知识量,也拓宽了我对世界的认识。
其次,历史课程标准的学习培养了我的思辨和批判思维。
历史并非简单地记忆一些事件和年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通过学习历史课程标准,我学会了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
我学会了辨别历史事件中的因果关系,了解事件的背后原因和影响。
同时,历史课程标准激发了我对历史事件的批判思维能力。
它教会了我对历史中的种种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明白了历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历史观点和解读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历史背景。
通过历史课程标准的学习,我学会了用批判性的眼光看待历史,更加客观地理解历史的真实面貌。
最后,历史课程标准的学习使我养成了历史意识。
作为一个现代人,对历史的重要性往往容易被忽视。
然而,通过学习历史课程标准,我明白了历史对于个体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历史是人类经验的积累,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通过对历史的学习,我不仅能够看到历史的发展脉络,还能够从中汲取经验和智慧,并且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历史课程标准的学习使我明白了历史对于个人和社会的价值,激发了我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同时也以更加负责任的态度去对待历史。
总而言之,历史课程标准的学习为我带来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培养了我的思辨和批判思维能力,并且养成了我对历史的热爱和关注。
历史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历史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历史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研究历史,我们能够了解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从而更好地面对未来。
在研究历史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首先,历史课程标准涵盖了广泛的内容。
在研究中,我发现历史课程标准包括了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
通过研究这些内容,我能够全面了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从而更好地理解当今社会和国家的背景和现状。
其次,历史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历史不仅仅是简单地记住一些历史事件和日期,而是要通过思考和分析理解历史的本质。
在研究历史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我被要求思考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以及从历史中得到的启示和教训。
这种培养思维的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辨能力非常重要。
第三,历史课程标准强调历史观念的培养。
通过研究历史,我们能够了解不同的历史观念和思潮,从而形成和发展自己的历史观。
在研究中,我发现历史课程标准会引导我们多角度地看待历史事件,不仅仅是站在一个固定的立场上思考问题。
这种培养历史观念的方式有助于我们形成独立、全面的观点,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的历史观。
最后,历史课程标准注重实践和应用。
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仅是被 passively 接受历史知识,而是要通过实践和应用来巩固和拓展所学内容。
历史课程标准鼓励我们进行实地考察、实地调研和实地实践,从而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历史知识。
总的来说,学习历史课程标准让我收获了很多。
通过学习历史,我不仅仅掌握了历史的知识,还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思考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这些能力将会对我产生积极的影响。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学习心得2篇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2)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2)精选2篇(一)学习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我收获了很多历史知识和思维方法,同时也对历史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我学习了很多关于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的知识。
通过学习历史,我了解了不同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了解了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和人物。
我知道了千百年来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变迁,明白了历史是人类前进道路上的一面镜子,它不仅记录了过去,更为我们展示了未来。
其次,学习历史也培养了我的思维方法和综合能力。
历史是一个复杂而综合的学科,需要我们从各个角度去理解和解释。
学习历史可以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让我们能够更加客观地看待问题,并做出正确的决策。
学习历史还需要我们进行大量的阅读和研究,提高了我们获取信息、整理资料和表达思想的能力。
最后,学习历史使我明白了历史的重要性。
历史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珍惜我们的文化传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世界,更好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同时,历史也提醒我们不要犯同样的错误,引以为戒,为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
总的来说,学习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给我带来了很多收获。
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历史知识,也培养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
同时,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我相信,通过持续学习和探索,我会在历史这个广阔的领域里获得更多的成长和进步。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2)精选2篇(二)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学习心得历史课程标准是对初中历史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的规范,通过学习历史课程标准,我对初中历史的学习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和方法。
首先,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发现历史无处不在,我们身边的事物、文化都与历史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了解历史,我可以更好地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渐渐对历史感到兴趣,感受到历史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