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优质课《给予是快乐的》评课稿

合集下载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纪实与评析(精选15篇)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纪实与评析(精选15篇)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纪实与评析(精选15篇)《给予是快乐的》教学纪实与评析篇1一、教学目标:1.能流利正确地朗读课文。

2.能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教育学生给予比被给予更快乐。

二、重点难点;1.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会对比这种修辞方法。

2.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在品读中学习语言。

三、教学流程:1.激趣导入。

师:看你们刚才的表情就知道你们很快乐。

(板书:快乐)在生活中,当我们认识一个新朋友的时候是快乐的,得到一件礼物时是快乐的,受到表扬时也是快乐的……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作者也感受到了快乐。

(板书完成课题:给予是快乐的)请大家齐读课题。

师:谁知道“给予”是什么意思吗?生:就是给别人什么。

生:是“付出”的意思。

师:理解得很好。

我们都知道得到什么东西,往往是快乐的,可为别人付出又怎么会是快乐的呢?你们想不想知道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下面我们就来读这篇课文。

[评析:从学生理解、感悟的共鸣出发,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课文变得不再遥远。

这样做,关注了学生的心理体验,产生了良好的阅读期待。

]2.初读理线。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向我们讲述了怎样一个故事?[学生认真阅读课文,互相讨论后,纷纷举手。

]生:开始,小男孩问保罗:“这车是您的吗?”当得知车是保罗的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时,小男孩说:“希望……”保罗以为他是希望自己也有这样的哥哥,而他却说是希望自己也能像他哥哥一样,这让保罗十分惊讶。

后来,保罗开车带着他在大街上兜风的时候,小男孩请求保罗将车开到他的家门口,保罗以为小男孩是想炫耀,可这回保罗又想错了。

哪知道小男孩是想让他的弟弟也出来看看保罗的圣诞礼物,并承诺以后也要送弟弟一辆车当圣诞礼物。

保罗感动了,把小弟弟也抱进了车里,他们在一起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夜晚。

从那天起,保罗真正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

[评析: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练说文章的主要内容,既对文章整体有了印象,同时又为下面品读课文做好了准备。

《给予是快乐的》教案、说课稿和反思(通用10篇)

《给予是快乐的》教案、说课稿和反思(通用10篇)

《给予是快乐的》教案、说课稿和反思(通用10篇)《给予是快乐的》教案、和反思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重点段落;简要概述故事内容。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的意思,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文中人物对“给予”一词的诠释。

3.触发学生的真情,让“给予”内化为己有。

【教学重点、难点】从男孩的言行,从保罗的“两次”误解中,让学生领悟“给予是快乐的”。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礼物,想看看吗?(出示)漂亮吗?看得这么入迷,心里在想什么呢?老师今天不但带来了这么多礼物,还带来了一个跟礼物有关的动人故事,题目是“给予是快乐的”。

(同时板书:给予是快乐的)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1、同学们,让我们暂时抛开世俗的纷扰,用心聆听这个感人的故事!(出示)2、谁来说你此时的心情?3、过渡:带着你们的感动,打开课本到142页,轻声地读课文,找出让你感动的内容。

4、学生自学5、全班讨论● 故事中出现了几个人物?哪两个是主要人物?● 哪些内容让你感动?(学生自由说)三、精读课文1、a、(出示):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白白送给你的?天哪!我希望……”指名读。

评价指导。

(读出“羡慕”)女生齐读。

男生齐读。

b、同学们认为小男孩会希望什么?过渡:保罗是怎么想的呢?小男孩又究竟希望什么呢?我们来看:(出示)(1)保罗:保罗当然知道他希望什么,他会希望他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2)小男孩:“我希望我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这里有两个省略号,都是蒋老师加的,你能分别说出省略号里的内容吗?先自己读读,再告诉我。

c、小男孩的回答出乎你们的意料吗?对于保罗呢?你们怎么知道的?d、试着读读这几句话,把这种强烈的反差读出来?分角色读。

2、过渡:出人意料的回答让保罗开始觉得眼前的这个小男孩有点不同寻常,于是便邀请他乘车兜一圏。

我们来看这几句话?a、(出示第二次对比):● 指名读● 再次将保罗的想法和小男孩所说的话对比,你们能得到什么结论?● 错在哪儿?b、这几句话中出现了一个节日是什么?谁知道这个节日?(出示“圣诞节”)c、师:圣诞节,一个多么令人期待的节日,每个孩子本应无忧无虑地等待着它的到来,然而小男孩却一心想着他那脚有残疾的弟弟。

《给予是快乐的》评析

《给予是快乐的》评析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评析邓原能该篇课文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课程目标中指出: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指导略读课文的学习,重点应着眼于让学生运用学过的学习方法粗知文章大意,在词句的学习上不必多做要求。

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应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及引导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教者(徐雪花)抓住语文教学特点,落实语文实践活动纵观这节课的教学,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贯穿教学始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综合运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自读自悟;在读书过程中学生能提出不懂的问题,通过组内的交流、梳理达到会提有价值的问题并通过讨论解决这些问题;能够在充分读书、思考的基础上把握文章大意;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在“讨论保罗的哥哥、保罗、小男孩之所以感到快乐”等环节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认识;通过分角色读文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内心体验等等。

学生在种种语文实践活动当中学习语文,积累语言,积淀语感,提高语文能力,实现了语文课的要务。

教学中,教者准确地把握住了语文学习实践性与学生反应多元性的特点,既注重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又注重引导学生对课文重点部分进行深入研读;既关注了个体的读书、思考,又关注了群体的讨论交流;在讨论交流中既有生生思维的交锋,也有师生认识的碰撞,是一节充分落实语文实践活动的课堂教学。

二、充分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材选编该篇课文意在引导学生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这种真切的感受,激发学生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教学中,在教师恰当的引导之下,学生走进了文本,理解了文本,较好地完成了本课作为略读课文的教学任务。

与此同时,学生内心受到震撼,深刻地体会到给予的崇高与快乐,这是学生心底的共鸣,这种共鸣来源于学生课上多次深入扎实的读书,来源于对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与品析,来源于对课文语言及语言形式的感知和体味,正所谓“水到渠成”,不牵强,不空洞,既达到了人文教育的目的,又没有旁落语文教学的目标,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教研活动《给予是快乐的》听课评课稿(2020)

教研活动《给予是快乐的》听课评课稿(2020)

教研活动《给予是快乐的》听课评课稿(2020)今天有幸聆听了刘丹老师的《给予是快乐的》,感受颇深,获益不少。

在她的教学中有以下几点让我印象颇深。

下面还有我一点点浅薄的意见:《给予是快乐的》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述了圣诞节前夜,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小男孩,在短暂的相处中,小男孩的言行强烈地震撼了保罗的心,使他深深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

一、从学生的疑问之处入手,简简单单教语文。

这篇课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故事性强,很感人,重在让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的美好心灵,并从中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一情感体验。

再加上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文章内容浅显易懂,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

课前让学生自主预习课文,提出不明白的问题,根据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在读中悟。

尤老师没有以“几个出乎意料”来组织教学,只是以这一问题为契机,从这一问题入手,教给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了,再细读文本,解决问题“保罗的眼睛为什么湿润了?为什么说他们三个人在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为什么说给予是快乐的?”等问题。

在解决问题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从小男孩的语言、神态、动作,还有保罗的内心变化感悟小男孩那不是索取而是给予,不是炫耀而是关爱的美好心灵。

这样的流程既体现了教学过程的简洁与整体性,又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较好地落实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同时,这样简简单单地教语文,引导学生立足文本,超越文本,读到文字里去,也能读出浓浓的语文味的。

二、读、说、写结合,体现语文教学的特点。

文中还有很多引人深思的地方,于是尤老师带学生进入情境,感悟人物心灵,设计了这样几个让学生想的机会,如:圣诞节就要到了,当别的孩子在大街上奔跑、欢呼,在橱窗前挑选自己喜欢的礼物时,男孩的弟弟只能—————,以此来体现保罗对弟弟的关爱,从而更深刻地体会给予的快乐。

在交流“为什么说他们三个人在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设计了这样的说话练习:保罗、男孩、弟弟在这个夜晚难忘的是什么呢?文中还有谁也在享受着给予的快乐呢?我们来找一下他们快乐的原因吧。

《给予是快乐的》说课稿(精选5篇)

《给予是快乐的》说课稿(精选5篇)

《给予是快乐的》说课稿(精选5篇)《给予是快乐的》篇1一、说教材:《给予是快乐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人间真情”专题栏的一篇阅读课文。

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保罗在圣诞节之夜与一个小男孩在短暂的接触中,由误解到理解的变化过程,揭示了"给予是快乐的"人生哲理。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

二、说教法和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点拨法。

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在生活中什么样的事情能够让你感到快乐呢?2、揭题《给予是快乐的》(正音:给予jǐyǔ 理解词义)。

3、解释题意设计意图:此导语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本设计着眼与对文本含蕴的充分挖掘,以“在生活中什么事让你感到快乐?”这个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为学习起点和重组学习内容的主线,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思维。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同学们老师读完课文深受感动,故事的情节一波三折。

现在我们赶紧来看看这个故事吧!出示要求:1.认真读读课文,读准字音。

设计意图:首先,教师请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这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2.找一找:文中出现了那些人物。

3.在故事的发展过程当中,有很多情节都十分出人意料,让人感动聪明的你都发现了吗?找一处,读一处。

并说一说为什么让你感动?设计意图:经历“学生与文本初步的对话”,通过对全文人物的链接,达到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的目的。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设计:课题名称:《给予是快乐的》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给予的意义和价值;2.能够理解给予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3.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对这些图片有什么感受?2.引导学生思考:给予是什么意思?给予对自己和他人有什么影响?二、呈现(15分钟)1.给学生播放一段关于给予的视频,引导学生一起观看并讨论。

2.给学生分发《给予是快乐的》的文章,让学生独立阅读,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你们觉得这篇文章想要告诉我们什么?三、讨论与分享(15分钟)1.让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例如:你们平时有哪些给予他人的行为?通过这些行为,你们有什么收获?四、角色扮演(20分钟)1.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情景任务,例如:在公共场合帮助一个摔倒的老人;在家庭环境中关心照顾弟弟或妹妹等。

2.让学生模拟角色,进行情景表演,并展示给全班观看。

3.其他学生观赏表演后,给予表演者正面的反馈和鼓励。

五、反思与总结(10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这节课的学习内容:给予的意义和价值,给予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

2.让学生思考:下一步,我们应该用给予带给我们的快乐去做什么?教学反思:这节课通过讨论、角色扮演和分享等方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给予的意义和价值,并引导他们思考给予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

整个课堂氛围轻松活跃,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在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时,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下一次教学时,我会加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例如可以组织一些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练习自己的表达。

此外,在角色扮演环节,部分羞涩的学生可能会对表演感到不自在。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我可以提供一些具体的表演指导,例如给予老人帮助的方式和表情等。

《给予是快乐的》评课稿(1)

《给予是快乐的》评课稿(1)

《给予是快乐的》评课稿孙老师执教《给予是快乐的》一课,课前准备比较充分,老师的教学语言清晰,从一些教学环节的处理(如出示描写保罗、男孩眼神的句子,让学生读一读,悟一悟)中,可以看出老师比较用心地进行了教学设计。

听完课后,想从以下三个方面和大家交流一下个人的想法:一、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凸显语言,融于过程。

”进行教学设计,首要的是确定教学目标,一节课不能“没有航标乱行船。

”目标定位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对一篇课文要做深入理解,了解语言特点和人文内涵,弄清要理解、感悟什么,学习、领悟什么,掌握、运用什么;二是课标要求,学生水平,特别是课标规定的年段目标,不可越位,也不可不到位,同时还要考虑学生已有知识,认识和学习能力。

《给予是快乐的》是四年级上册第六组课文中的一篇略读文,这篇课文的故事性强,内容容易理解,行文线索清晰,语言表达上的特点是通过人物的神态、言行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

因此,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就要紧扣这一语言特色,引导学生自读自悟,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人物纯洁、无私的内心。

定位比较准确,但遗憾的是整节课,没有看到教学目标很好地落实到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共同探讨的过程中分析不够透彻。

上课伊始,孙老师出示阅读提示,同学们根据阅读提示提问题,这一环节设计得很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但是,同学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没有进行反复的朗读,导致部分同学理解问题不到位。

二、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给予是快乐的》这篇课文线索清晰,教学时可以从题目入手,探究文本内容,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以“这个故事有哪些地方让你意想不到?或“在与男孩的短暂相处中,保罗的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这样的问题串起全文的教学,通过自主阅读,研讨交流,紧扣具体的描写男孩、保罗动作、语言的语句,如:“男孩的眼里闪着喜悦的光”,“保罗的眼睛湿润了”等等,体会男孩对弟弟深深的关爱,以及保罗内心的感动以及给予陌生兄弟俩的无私的爱,并从这样的字里行间体会“给予是快乐的”深刻含义。

2024《给予是快乐的》说课稿范文

2024《给予是快乐的》说课稿范文

2024《给予是快乐的》说课稿范文《给予是快乐的》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人际交往、友情互助等相关主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本课是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课程。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给予的意义和快乐,并能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细心程度,能够从细微之处发现他人的需要并主动帮助。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合作活动感受到给予和被给予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给予的意义和快乐,并能通过课文表达出来。

难点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细心程度,能主动发现他人的需要并给予帮助。

教法学法:教法上将采用情感教育法、案例教学法等,通过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体会给予的快乐。

学法上将采用合作学习法、体验学习法等,通过集体活动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体验给予的快乐。

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图像、视频等形式展示相关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度。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素材,让学生感受到给予和被给予所带来的快乐。

引导学生回忆曾经自己给予他人或被他人给予的经历,让他们感受到这种情感的美好。

二、讲授课文通过教师导读和学生跟读,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主旨。

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所描述的情感,理解给予的意义和快乐。

三、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团队任务,如清扫教室、整理书籍等。

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到合作和互助的快乐,并通过反思讨论分享给予的感受。

四、个人写作要求学生针对班级或校园中的一位老师、同学或工作人员,写一篇感谢信,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和给予。

五、课堂分享让学生自愿分享自己写的感谢信,让其他同学的受益,并鼓励大家互相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课堂总结通过课堂讨论和总结,巩固学生对给予的理解和快乐的认识。

帮助学生认识到给予并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快乐和美德。

板书设计:标题:《给予是快乐的》重点词汇:给予、快乐核心句子:给予是一种快乐的享受。

《给予是快乐的》教案、说课稿和反思

《给予是快乐的》教案、说课稿和反思

给予是快乐的教案教学目标•了解给予的重要性,并理解给予的乐趣;•培养学生的给予意识和乐于助人的品质;•提高学生的情感交流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给予的概念和意义;•给予的方式和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给予的乐趣,并能从中感受到快乐。

教学准备•照片、图片或实物,用以引起学生对给予的讨论。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发学生对给予的思考和讨论,根据照片、图片或实物,提问:我们经常对他人进行哪些给予?你们有没有收到过别人的给予?给予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讲解给予的概念(10分钟)–定义给予:把自己的东西、知识、时间等分享或传递给他人,让他人受益。

–从学生的回答中归纳出关键词,构建给予的概念图。

3.讨论给予的快乐(15分钟)–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给予的快乐,从自身经验中找出例子,并就以下问题交流:你们为什么喜欢给予?给予给你们带来了哪些快乐?–汇报讨论结果:请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并共同完善给予的快乐的关键词。

4.介绍给予的方式和方法(15分钟)–列举不同的给予方式和方法,如:分享物品、分享知识、帮助他人等,并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图片或实物。

–引导学生思考:给予的方式和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和需求来选择,如何选择适当的方式和方法进行给予?5.示范给予的情景(15分钟)–指定学生角色扮演不同的情景:如帮助同学、传递知识、分担事务等,鼓励学生展示给予的行动,并引导其他同学感受到给予的乐趣。

–回顾角色扮演,让学生讨论在给予的过程中有哪些困难,如何克服困难。

6.总结给予的重要性和乐趣(10分钟)–结合前面的讨论和活动,总结给予的重要性和乐趣,并让学生体会到给予的乐趣。

巩固与拓展•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一周内记录自己的给予行为,并写下相关的感受和乐趣。

•下节课时,学生可分享自己的给予经验,并进一步讨论给予对他人和自己的影响。

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一节关于给予的课程。

本节课的标题是《给予是快乐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旨在让学生认识到给予的重要性,并理解给予的乐趣。

2024年《给予是快乐的》语文说课稿

2024年《给予是快乐的》语文说课稿

2024年《给予是快乐的》语文说课稿一、说教材《给予是快乐的》是2024年新出版的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给予是快乐的”,通过讲述了牛郎织女的故事,以及给予他人的快乐能够带来自己的快乐这一道理,引导学生从孝敬父母、关爱他人的角度去思考和认识到给予他人是一种快乐的体验。

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为:朗读教材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情感;运用适当的朗读语音、语调、节奏读课文;参与课堂小组活动,合理表达自己对课文故事的理解和体会。

二、说教学目标1.认识到给予他人的快乐能够带来自己的快乐,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2.通过朗读教材课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3.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4.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向上的心态,愿意给予他人,共享快乐。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情感,通过朗读课文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课文中认识到给予他人的快乐能够带来自己的快乐。

四、说教学过程【导入】1.呈现课题:“给予是快乐的”,请同学们谈谈你们对这个词组的理解。

2.导入课文: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先呈现课文中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并提出问题:“你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故事发生了吗?”引导学生共同探究牛郎织女的故事。

【呈现】1.读课文:教师大声读课文,然后组织学生跟读。

重点引导学生注意每个表达的语气、语音、节奏,使他们能够准确地理解每一个词句的意思。

2.课文解读:a.理解课文:采用“师生互动、小组合作”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

教师可以提问:“牛郎、织女分别是谁?他们住在哪里?牛郎、织女在牛群和织布机的帮助下做了什么?”有同学回答后可以请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b.感受课文情感:通过描述牛郎织女的故事,引导学生从牛郎织女待人接物的角度去思考和理解给予他人的快乐能够带来自己的快乐。

【学习】1.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集中注意力,模仿教师正确朗读课文,并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节奏。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反思 和评课发言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反思 和评课发言

(给予是愉快的)(教学反思)和评课致辞今天上午我执教的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4课(给予是愉快的),整堂课根本能表达新的教学理念,能把时间和空间都还给学生,思路也很清楚。

在开课时能抓住阅读提示,让学生自己寻觅学习目标并针对两个目标进行教学。

讲解课文时,我首先从整体感知课文入手,先对整篇课文有个大致了解,然后围绕“这个故事中有哪些是你意想不到的事情〞而展开的。

并进行了引读,在想象“这个夜晚,他们三个人在一起做了什么〞这里,让学生先同桌说说再全班交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性,最后是一个拓展延伸,在学生充分阅读后,使学生体会到作者的爱心,并产生关爱他人的心愿,从而体会给予是令人愉快的。

同时,这节课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首先,在导入时没有抓准切入点,过多的强调愉快,而忽略了“给予〞的含义,以至于学生在后面谈自己在一般生活中类似的经历时都只说到自己愉快的事情而没有说到给予的愉快。

有些偏离文本主题。

其次,课堂上的交流很多,没有通过人物的言语和动作来表达其感情的变化,而在课文的内容方面花的时间太多,本课的言语训练重点没有表到达位。

第三、对保罗的内心感受抓得不实,学生虽然有读,但读的时间还是太少了。

而且,学生读的感情不是很到位,没有很好的体会人物的感情,比方说,小男孩的那种艳羡与惊叹没有表达出来。

老师也没有进行进一步的的了解。

最后,我思索,一节课是否称得上好或者差,不在于用了哪些先进的教学手段,也不在于搞了多少新颖的形式,而在于看它能否抓住文章的主线,抓住文章的重点来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

实实在在的课才是最好的课。

(课后评议)辜淑华:曹老师作为新老师表达了教学创新的精神,教授本课时好的方面贯穿了以学生为主的精神,坚持把课堂交给学生,文中的几个局部设计让学生自渎自悟,也是比拟好的,同时,曹老师教学态度自然,教学层次也比拟清楚,但是在最后把握阅读链接的局部,却因为时间过短,没有进行深刻,只是带过,可能比拟仓促。

王莉华:课文中心是“给予是愉快的〞,但是在听完课后连局部老师都没有感受到这样的感情,我想学生更难以把握,这也说明教学中感情没有到位。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给予是快乐的》评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给予是快乐的》评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给予是快乐的》评课稿1. 引言《给予是快乐的》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给予他人帮助和关爱是一种快乐的行为。

本评课稿将从课文内容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对该课进行评析。

2. 课文内容分析《给予是快乐的》这篇课文主要通过讲述全班同学为小狗找回主人的故事,引导学生明白给予他人帮助和关爱的重要性和快乐。

课文情节简单有趣,富有教育意义,并通过描写小狗、小朋友和老人之间的互动,增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3.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给予他人帮助和关爱的快乐。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如“找主人”、“眼泪止住了”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通过课文情节推测故事发展。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能够用简单的句子描述课文内容。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和乐于助人的意识,理解给予他人帮助是一种快乐的行为。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和集体表演等活动,增进班级的团结和友谊。

4.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包括故事情节和人物特点。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如“找主人”、“眼泪止住了”等。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通过课文情节推测故事发展。

5. 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提高课堂效果。

•情景导入:通过展示一张小狗图片,让学生猜测课文的内容和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合作学习:分小组让学生自由讨论小狗找主人的故事可能发生的情节,并进行展示。

•师生互动: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课文内容,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观察推理:通过对课文进行分析,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推测故事的发展情节,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反思讨论: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课文,并引导学生思考给予他人帮助和关爱的意义,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6. 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6.1 情景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张小狗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并猜测图片所描绘的内容和主题。

小学语文《给予是快乐的》说课稿精选三篇 附教学反思1篇

小学语文《给予是快乐的》说课稿精选三篇 附教学反思1篇

《给予是快乐的》说课稿(一)(一)教材简析《给予是快乐的》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记叙文主要写了保罗在圣诞节之夜与一个小男孩在短暂的接触中,由误解到理解的变化过程,揭示了"给予是快乐的"人生哲理。

全文共13自然段,第一段(1-5)写保罗以为小男孩想得到新车,结果错了。

第二段(6-11)写保罗以为小男孩想坐车炫耀自己,又错了。

第三段(十二-十三)写保罗与小男孩度过难忘的夜晚,并懂得"给予是快乐的"道理。

(二)说教学重点、难点“获得”与“给予”矛盾化解、升华人物品质是教学重点。

(三)说教法学法“对话”教学法;基于文本,感悟课文;超越文本,实践语言;超越自我,提升精神。

(四)设计理念突出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基本特点,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由浅入深地引领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从而走向精神的极高境界,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

(五)说教学目标鉴于《语文课程标准》,按照三维立体的设计理念以及认知水平目标设定如下:1、知识和能力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组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1)会用"炫耀"懂得造句;(2)理解感悟课文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凭借课文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的真切体验,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

(六)、说教学思路。

重点谈"第二课时教学"。

一、复习导入。

一个小男孩看保罗的新车,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令保罗十分惊讶。

(复习为理解、感悟文本,提升品质奠基。

)二、品读课文1、读文本,宝罗为什么要让小男孩坐他的车兜风?在组内阅读交流、大组汇报。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要重视策划、组织、协调、实施能力的培养。

)2、再读文本,填空。

当小男孩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宝罗知道自己错了。

评课稿(给予是快乐的)

评课稿(给予是快乐的)

《给予是快乐的》评课稿《给予是快乐的》是四年级教材当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的选编意图非常明显,是引导学生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激发助人为乐的情感。

课上,罗老师从题目入手,探究文本内容,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经历“与文本的对话”,通过对全文人物的链接,以“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为切入点,并以填空的形式出现,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达到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的目的。

将“难忘”与“快乐”联系起来,学生各抒己见,进一步感受到保罗、男孩、男孩的弟弟三人的难忘,体会他们因给予而得到的快乐,学生的情感同时升温。

可以看出,老师课前准备十分充分,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设计遵循了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的教学规律。

首先,罗老师在课前先展示了一个“爸爸去哪儿”的视频,引发了关于“快乐”这个话题的讨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从而带领着学生一起走进快乐,走进课文。

接着老师出示阅读提示,同学们根据阅读提示提问题,这一环节设计得很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其次,因为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课前预习课文的能力,“谁来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根据学生的预习来感知课文的整体内容。

出示自学提示,让学生有章可循,自主去学习课文。

并指导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如:读书应该有自己的思考;某某同学留下了读书的痕迹等等。

再者,罗老师找出了本篇文章最中心的语句。

如“我希望……”“这是一个怎样的哥哥?”等来引领学生学习课文。

通过保罗的两次错觉来感受哥哥对弟弟的爱。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老师着重指导了孩子们的朗读,通过孩子们自己的朗读来感悟这种兄弟之情。

最后,播放一组由“快乐”到“爱”的引伸的图片,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我们也可以去给予,我们也可以很快乐,从而引发学生助人为乐的情感。

整堂课设计缜密,过程流畅,老师通过极具感染力的语言,带领学生进入了一个爱的领域。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语文优质课《给予是快乐的》评课稿

语文优质课《给予是快乐的》评课稿

语文优质课《给予是快乐的》评课稿导语:语文课堂应该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优质的环境和支持,创造一种具有“情境”性的学习环境——创设真实或虚拟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发现,探究问题。

情境创设怎样才会有效?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语文优质课《给予是快乐的》评课稿,一起来看看吧。

获取——给予,一对截然相反的的词语,却都会给人带来快乐。

只不过,前者是一种单纯的快感,物欲的满足,后者则体现了高尚的人格,精神的满足,是一种有着更高境界、有着更强生命体验的深度快乐。

然而现代社会,忙碌的人们只往往只重视眼前的获取的快乐,而忽视了能给人带来更大满足的给予的快乐。

《给予是快乐的》这篇略读课文讲述了圣诞节前夜,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男孩,在短暂的相处中,小男孩的言行强烈地震撼了保罗的心灵,使他深深地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

课文的选编意图非常明显,是引导学生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激发助人为乐的情感。

可以看出,执教的老师课前准备比较充分,教学语言基本清晰,教学设计遵循了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的教学规律。

如:在让学生了解课文时,设计了两个问题:“课文讲了他们之间的什么事?”这就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内容。

然后再从重点句子入手,通过反复评读,在读中感知人物的心理上。

听完课后,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和大家交流一下个人的思考:进行教学设计,首要的是确定教学目标,一节课不能“没有航标乱行船。

”目标定位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对一篇课文要做深入理解,了解语言特点和人文内涵,弄清要理解,感悟什么,学习领悟什么,掌握运用什么;二是课标要求,学生水平,特别是课标规定的年段目标,不可越位,也不可不到位,同时还要考虑学生已有知识,认识和学习能力。

在导入时教师因没有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导致没有抓准切入点,过多的强调快乐,而忽略了“给予”的含义,以至于学生在后面谈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类似的经历时都只说到自己快乐的事情而没有说到给予的快乐,有些偏离文本主题。

小学交流课《给予是快乐的》语文听课心得体会评课稿笔记教案

小学交流课《给予是快乐的》语文听课心得体会评课稿笔记教案

小学交流课《给予是快乐的》语文听课心得体会评课稿笔记教案观摩课《给予是快乐的》听课小结黄老师的导题形式很新颖,我很喜欢,记得上回参加优质课比赛导题也是她给的建议,看来这个女人比较有创新意识。

就整堂课来说,教学是很扎实的,但是离我预期的效果有点距离,可能我对黄老师的期待值太高了吧。

《给予是快乐的》课堂教学简录第一环节1.黑板上这两个字(给,拿)我们都认识,一起读。

你发现了什么?你怎么理解这两个字?2.也许有人会因为获得别人的东西感到高兴,有人却说“给,永远比拿快乐。

”(补足板书)你同意吗?为什么?3.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并不简单,相信学了这篇课文,你对这句话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4.板书课题,指名读,齐读。

第二环节1.自由读课文,出示阅读提示A、自由读课文,努力把课文读准确、通顺,碰到难读的、不会读的字词请教同桌或老师。

B、边读边标上小节号。

C、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交流碰到的难读字词。

课件出示:饶有兴趣衣着学生指出“兜一圈”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一生很详细地把课文内容复述了一遍。

师:从你的话中我听出故事主要讲了三个人,板书:保罗男孩弟弟谁能说得更清楚(主要内容)?谁能用两三句话把课文主要内容概括一下?第三环节1.老师发现保罗的想法与男孩的想法不同,保罗的想法错在哪?用括号标出句子,和同桌交流保罗错在哪?2.错了几次?第一次错在哪?课件出示:我希望也有这样的哥哥。

我希望也能当这样的哥哥。

这样的哥哥是怎样的哥哥?品读这两句话,看看两句话有什么不同?(男孩选择了给)练读这句话,读出当好哥哥的决心。

3.第二次保罗的想法错在哪?第四环节1.自由读8。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纪实与评析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纪实与评析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纪实与评析引言教师作为一名传道授业解惑的引路人,其所付出的给予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

本文将通过教学纪实,探讨给予的快乐究竟从何而来,并对教学中的给予进行评析。

教学纪实在过去的一次英语课上,我给学生们分析了一篇短文,并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以促进他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思考。

其中,有一个问题是关于短文中主要人物的感受和思想的,请学生们通过短文中所暗示的线索来进行分析和推测。

在学生们的解答之中,有一个同学的回答引起了我的注意。

他认为主人公内心的孤独感是导致他行为偏执的主要原因。

看着这份认真而深入的回答,我感到一股温暖和欣慰的情绪涌上心头。

我迅速写下了该学生的回答,并对他进行了肯定和表扬。

我告诉他,他的回答非常出色,他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让我惊讶和钦佩。

这个简短的时刻,不仅增强了学生对自己的信心,也让我充分感受到给予他人的快乐。

通过这次教学纪实,我深刻体会到了给予他人帮助和肯定所带来的快乐。

在这样的互动中,不仅让学生们受益良多,也让我对自己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快乐的来源为什么给予他人会带来快乐?首先,给予是一种奉献和无私的行为,它强调的是对他人的利益和福祉的关心。

当我们看到他人获益、成长和进步时,我们会感到由衷的快乐和满足感。

其次,给予也是一种回报和回馈。

在教育领域,教师付出了辛勤的努力去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能力。

而当我们看到学生通过自己的教导取得进步和成功时,我们会感受到一种由衷的满足感,这也是一种对自己工作的肯定和回报。

最后,给予也是一种构建人际关系和增强情感联系的方式。

通过给予,我们能够触达他人的内心,建立起真挚的情感纽带。

这种情感的交流和联系,无疑是一种快乐和幸福的源泉。

教学给予的评析在教学中,给予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和手段。

然而,给予并非一味地给予,“施比受更为有福”这句箴言的适用范围也包括教育领域。

教师在给予的过程中,应谨慎把握给予的尺度和方式。

首先,给予应该是有针对性和有效果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优质课《给予是快乐的》评课稿导语:语文课堂应该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优质的环境和支持,创造一种具有“情境”性的学习环境——创设真实或虚拟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发现,探究问题。

情境创设怎样才会有效?下面由本人为您整理出的语文优质课《给予是快乐的》评课稿,一起来看看吧。

获取——给予,一对截然相反的的词语,却都会给人带来快乐。

只不过,前者是一种单纯的快感,物欲的满足,后者则体现了高尚的人格,精神的满足,是一种有着更高境界、有着更强生命体验的深度快乐。

然而现代社会,忙碌的人们只往往只重视眼前的获取的快乐,而忽视了能给人带来更大满足的给予的快乐。

《给予是快乐的》这篇略读课文讲述了圣诞节前夜,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男孩,在短暂的相处中,小男孩的言行强烈地震撼了保罗的心灵,使他深深地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

课文的选编意图非常明显,是引导学生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激发助人为乐的情感。

可以看出,执教的老师课前准备比较充分,教学语言基本清晰,教学设计遵循了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的教学规律。

如:在让学生了解课文时,设计了两个问题:“课文讲了他们之间的什么事?”这就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内容。

然后再从重点句子入手,通过反复评读,在读中感
知人物的心理上。

听完课后,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和大家交流一下个人的思考:
进行教学设计,首要的是确定教学目标,一节课不能“没有航标乱行船。

”目标定位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对一篇课文要做深入理解,了解语言特点和人文内涵,弄清要理解,感悟什么,学习领悟什么,掌握运用什么;二是课标要求,学生水平,特别是课标规定的年段目标,不可越位,也不可不到位,同时还要考虑学生已有知识,认识和学习能力。

在导入时教师因没有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导致没有抓准切入点,过多的强调快乐,而忽略了“给予”的含义,以至于学生在后面谈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类似的经历时都只说到自己快乐的事情而没有说到给予的快乐,有些偏离文本主题。

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大胆地引导学生自主提问探究,没有留充足的时间给学生自读自悟,特别是在引导学生感知“还有哪些行为,想法”让保罗觉得出乎意料时,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这些都是因目标不明确造成的。

本课的重点词不是“快乐”,应该是“给予”,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感受给予的精神之乐。

我们知道略读课文的编排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让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迁移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

因此在略读文的教学中,我们要明确
这样的教学要求,大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着力于阅读能力的培养。

本堂课执教教师在课堂上完全可以更放手一些。

其实人教版教材在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有一段流畅的文字,它既自然地把学生的学习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又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情冶趣的功能。

这篇课文的提示语既提示了学生阅读本文的方法,(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都体现了大家的爱),也明确了阅读本文的要求(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你在日常生活中有过这样的体会吗 )。

教学时,我们如果能根据这样的提示引导学生读中思考,读中解决问题,老师只是在重点处引导点拨,这样的课堂就是简约的课堂,就会充盈着大气度,大智慧。

语文课堂应该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优质的环境和支持,创造一种具有“情境”性的学习环境——创设真实或虚拟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发现,探究问题。

情境创设怎样才会有效?我认为,所创设的情境着力体现出问题性、挑战性、开放性、浸润性等,就会是有效的。

换言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融入到情境中,参与到相应的学习活动之中,那么情境诱人度就高。

本堂课的老师问得太多、太细,老是拉着学生往自己的教学思路上走。

其实,可以重点抓住保罗的两次误解进
行板块教学。

板块一:当保罗告诉小男孩新车是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时,小男孩吃惊得瞪大了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白白送给你的?天哪!我希望……”
希望什么呢?保罗是这样揣度小男孩的心理的:希望他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可以白白送给他一辆新车。

保罗错了!小男孩希望的是将来也能像保罗的哥哥那样,能送给自己的弟弟一辆新车。

小男孩的话语让保罗吃惊,也让读者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在物欲横流、利益当先的今天,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自己获取了什么,并不是给予了什么。

而且还常常会因为获取的多少而忿忿不平,抱怨不停,以至于人与人之间情感冷漠,唯利是图。

小男孩用他不是期待获取而是准备给予的言行教育着我们,也触动着我们人性中最柔软、最美好的一部分,让我们由衷地感觉到给予也能给人带来快乐,而且这快乐是那样的至真至纯、至善至美。

板块二:小男孩请求保罗把车开到他家门口,保罗以为小男孩想炫耀一下。

然而,小男孩只是背出腿有残疾的小弟弟,告诉他:“弟弟,看那新车……你等着,有一天我也会送你一辆新车。

到那时候……”
保罗又一次错了!小男孩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关爱。

小男孩的弟弟看起来是不幸的,因为他腿有残疾。

但,他却比谁都幸福,他有一个时时想着他,时时给予他关爱的哥哥。

残缺的生命因为爱而倍感完美。

这个富有爱心的小男孩一次又一次地让我们和保罗一样感到震惊、感到意外、感到惭愧,他的一言一行中所散发出来的人性的芬芳,飘逸在我们心中,荡涤着我们因尘世的忙碌而积满浮尘的爱心。

面对小男孩对亲情的给予,我们体会到的难道不是久离我们的,让生命产生奇妙感觉的深层次的快乐吗?
教师的课前设计是对教学显示的预见、构想,具有很强的主观性,而显示的课堂必然会出现预想之外的事件、问题、情境。

教师必须以开放的观念来看待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之间的落差,以生成的观念来组织教学。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尽力捕捉、判断课堂生成的信息,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学生间的差异、课堂上学生的状态和行为,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实现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目标、任务、内容由于精心预设而生成如期达成,是一种“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生成。

同时,那“不曾预约的精彩”,是生命课堂的灵性之花,更要学会敏锐捕捉。

本课中有很多的细节,教师都没有理会学生的生成,因是实习老师,也情有可原。

但有一处,年轻的老师注意到了。

那就是一个学生因朗读第一次不成功,教师一次又一次地进行鼓励,然后抓住这个鲜活的课堂细节,问学生你给予了别人什么?你收获了什么?相信,此细节的处理,无论对哪个学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既实现了语文与生活的对接,又实现人文与工具的统一。

课如茉莉,看起来平淡无奇,品起来幽香缕缕,回味起来则是清香袅袅。

每一名教师在上课前,肯定都带着自己现成的东西,教学思想,文本理解,教学的设计……学生呢,同样带着自己的东西,原来的生活经验,原来的学习经验,甚至课下发生的事情带给他的情绪体验……一个看似平静的课堂,其实存在太多的思想。

怎么让这些思想经验统一在一起,共同去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有用的信息传递给学生?虽然粗粗地总结了以上的几点,但总觉得还不能说明什么,留待以后慢慢思考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