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鸣县壮族丧葬习俗民间调查
三月三(壮族三月三)
对歌择偶习俗是壮族三月三节日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壮族婚姻文化的历史缩影。 对歌择偶习俗分为四个阶段:相见对唱“初恋歌”,唱到爱慕时转为“赠礼歌”,之后再唱“别情歌”,分 手时唱“约会歌”。 “初恋歌”有六个进程: 1.游歌(又称沿路歌),为引起对方注意而即兴唱的一些与赶歌圩有关的山歌。 2.见面歌(初会歌),一般是互相问候,互通姓名、住地,并互相谦恭赞许。 3.求歌,即请求与对方正式对歌。 4.和歌(又称接歌),被邀请的一方,与“求歌”者唱答。 5.盘歌,即一般的对歌,双方互相盘问唱答,考察对方的聪明才智,以增进相互了解和初结情谊。 6.相交歌(又称甜歌),这是男女之间彼此倾心、相互爱慕,为抒发情怀、披露心声而唱的甜蜜之歌,是双 方交结情谊的一种标志,有初交歌、深交歌之分。
文化特征
文化特征
壮族三月三具有历史性、传承性、群众性、广泛性、丰富性、系统性、包容性以及创新性等特征。武鸣区壮 族三月三是壮族一种传统的文化形态,在一定的政治、经济、地缘、宗教、审美等诸因素和条件,所形成的文化 现象(包括婚姻文化)下,成为连接这一人们共同体的一种精神纽带。壮族三月三体现了壮族人民的信仰观念、 文化心理、审美理念和生活追求,从各个方面反映了壮族的传统文化特征和历史生活风貌。
文化轶事
文化轶事
民间传说
壮族三月三与神话意识有着密切的关系。武鸣区民间传说中,骆越祖神“娅浦”曾豢养过一条叫“特掘”的 秃尾蛇,这条蛇后来变成珠江的守护神秃尾龙神。传说“娅浦”在农历三月初三逝世,后来秃尾龙把她葬在大明 山上,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秃尾龙都要回到大明山为“娅浦”扫墓,所以骆越后裔都在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为 “娅浦”举行祭祀典礼并祭扫各家的祖坟。现武鸣区壮族三月三时歌圩开台歌都是先唱龙母的故事。现武鸣地区 流行一句俗语:“三月三,龙拜山”。
壮族葬礼:壮族人的葬礼有什么样的特殊仪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壮族葬礼:壮族人的葬礼有什么样的特殊仪式导语:人死后,停尸于正厅。
以柚叶、桃叶或姜煎水浴尸换装。
入殓时孝男孝女放声号哭,也有唱《丧歌》的习惯,表示诀别。
一般停尸三日。
亲戚故旧来人死后,停尸于正厅。
以柚叶、桃叶或姜煎水浴尸换装。
入殓时孝男孝女放声号哭,也有唱《丧歌》的习惯,表示诀别。
一般停尸三日。
亲戚故旧来吊,洒酒供祭。
将死者生前喜爱的器物置于尸旁,用铜钱遮眼、塞口,或填以糯米饭、茶叶,意为使死者在往阴间的路上有赶路饭和买路钱。
有的以朱砂点五官,叫做“开光”。
尸体遮盖白布。
擂鼓或燃放鞭炮志哀。
如死者为妇女,还必须向外家报丧,俟外家来人“见面”后方能入殓。
有些地区,子女为父母办丧事,要请两位歌师分扮舅甥,通宵达旦以问答形式唱“哭丧歌”,赞颂死者生前美德,并劝喻世人应尊敬长辈,不忘祖恩。
死后的第二十一天的时把死者生前用过的东西拿到坟前烧,这个叫做过三七。
壮族有“二次葬”的传统。
一般葬后三年揭棺,捡取骸骨放入陶缸内(此环节叫“捡金”,装尸骨的罐子叫“金罐”)置于岩洞或土洞中,选择“吉壤”再行安葬,称“二次葬”。
至此,死者才成为祖先神灵而受供奉。
对非正常死亡的,被认为将变成恶鬼,因此必须火葬。
请道公诵经打斋,骨灰随道公跳过火坑,才承认其阴魂与祖先神灵有同等地位。
巫师分巫和师两类,被认为能交通鬼神的人神中介。
巫又称小巫,多指巫婆。
作法时穿常服。
无师授,无经典。
以瓢为乐器,名之为“鼎”,也有摇着铃铛。
巫以巫术活动为主,自称能代人“神游”阴间,寻找死去的亲人,代为传言;或替人问神问鬼,以告吉凶祸福。
师又称师公。
由师徒传承,但无组织。
不吃素,可婚娶。
主要为人“驱鬼”、“祈鬼”、“择吉”、“求生活常识分享。
广西农村传统的丧葬习俗,大多数年轻人都不懂,你还记得多少呢
广西农村传统的丧葬习俗,大多数年轻人都不懂,你还记得多少呢丧葬习俗流传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丧葬习俗,在农村对于红白喜事最为重视,因此有着诸多的禁忌与讲究,前段时间回寨子里参加了一场白事,感觉好多规矩啊,我们这些年轻人都不懂了,今天说一下我们这边的丧葬习俗。
1、在我们这边如果有老人去世,那么孝子会在门口放两包鞭炮,注意不能放长鞭炮,意思是家里有人去世升天了,然后通知理事会的成员来家里开会,我们这边有老人去世是每户去一个人帮忙的,我们寨子有70多户人,等寨子里的人到齐后就开始抓阄,我们这边会把工作内容写在纸上,你抓到什么就是什么,不能说我抓到不想干的就不干,然后就各自去做各自的工作。
2、从老人咽气后,就要点上香了,点上长明灯,要注意的是,香不能断掉,就是要一直有香烧着,长明灯也是不能灭的,要一直亮着。
3、让人去亲戚家报丧,我们这边不用自己去的,寨子里的人谁抓到报丧的工作,谁就去报丧,主家只要告诉他亲戚家地址是哪里的就可以了,现在报丧不比以前了,以前没有电话,都是全靠人去的,现在有电话了,一般的表亲都是直接电话通知,只有娘家这些是必须人去报丧的。
4、等采买的人回来后,孝子贤孙就要披麻戴孝了,但是现在也简化了,都是头上戴白布就可以了,女士要把头发放下来披着,腰系麻绳,一般看见白布很长差不多拖地的就是逝者的儿子,亲戚只有一小节,都是扎在手臂上的。
5、我们这边要砍“哀杖”,有的地方用的是柳树,我们这边用的芦苇杆,这个是不可以乱丢的,要随着逝者一起下葬的,会铺在逝者的棺材旁边,人家看这“哀杖”就知道墓主人的儿孙数量。
6、孝子贤孙要跪在路边迎客,不能一直呆在灵堂里,亲戚来的时候吹唢呐的师傅会提醒的,你只要听见唢呐声音就是有亲戚朋友来吊丧了,亲戚没有让你起来,你不能自己战起来,有的亲戚是很会哭丧的,你得陪着他们一起哭。
7、我们这边是在晚上进行入殓仪式,以前古代人入殓的时候会在逝者嘴里放玉石,现在都是放硬币,道公会在棺材里面放上铜钱,然后进行入殓仪式,在这时候孝子贤孙一定要大声哭出来,盖棺之后会用一块新的被子盖在棺材上,我们这边都是用红色的被子居多。
展示壮族风情,演绎壮族民俗——武鸣壮族节日习俗初探
展示壮族风情,演绎壮族民俗——武鸣壮族节日习俗初探摘要:民俗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生活内容,生活方式和自然条件,自然而然地创造出来的,世代相传。
我们壮族有着古越人的独特文化,但受汉族文化影响较大,初到壮族地区的人,容易认为壮族无民族特点的印象,例如,几乎所有的汉族节日都排上了壮族节日的日程。
但岭西的自然环境,绵延不断的峰峦,一定程度上挡住了中央王朝的辐射,我们壮族也保留了自己的个性。
例如,每年三月三,特能彰显地方特色。
研究民俗,是为了将民俗放在某种特殊效力的溶液里,分析有效的成分,汲取文化营养,赋予新意,推动社会的发展。
(壮族民俗志)关键词:月月有节节日习俗时代新意前言:壮族在它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许多节日,我们武鸣县域内的节庆,按农历计算基本上月月有,有全国性的节庆,有全县统一的节庆,又有各村落自己的节庆。
每个节日都有不同的习俗,有着不同的寓意,在合适的日子祭拜各种神,教育后代,敬仰祖先。
如今,过节不仅保留热闹过节的着传统,还赋予新意,我们武鸣壮乡以这些节日为契机,各种商业交流会也热闹非凡,展示壮乡儿女紧跟时代的潮流,努力创造社会财富,让更多的壮乡儿女留恋这块热土。
一、月月有节,村村有节我们武鸣在农历的每个月份里都有节日。
正月有春节,二月初二土地节,三月有清明节、三月三,四月四年王节,五月有端午节,六月初六祭田节,七月有中元节,八月有中秋节,九月有重阳节,十月初十丰收节,十一月冬至节,十二月有送灶节。
其中,除了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全国性的节庆外,其它的都是壮乡特有的节日。
二、汉风壮俗相融壮族风俗受汉族风俗很大的影响,几乎所有的汉族节日都排上了壮族节日的日程,下面就以春节为例,我们壮乡明显受到汉族风俗影响,同时也有自己的特色。
不管汉族,还是壮族,春节都是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从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拉开序幕,主要是以除旧布新为活动主题,扫尘是年节除旧布新习俗之一。
在春节前扫尘,是中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广西壮族丧葬风俗中的道公、师公信仰
在广西壮民族的眼里,葬礼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礼仪,“事死如事生”。
壮民族信仰道(公)教、师(公)教,由道公、师公主持、完成的各种人生礼仪,贯穿了壮民族每个人的一生。
道公、师公信仰是壮民族最基本的传统的民间的信仰。
一、壮族的道公、师公信仰(一)道公的性质、职能、组织形式和教义内容广西壮族的道公不像中原传统的道教徒,在广西壮民族中,从事道公这个行业的多半是半职业性的农民,他们平时下地干活,只有在日常需要超度亡灵、禁压恶鬼和举办丧礼的时候,才作为神职人员出现,举办道场,他们也可以婚娶成家,荤素不忌,只忌狗肉。
他们并不是社会宗教的领袖,也没有在意识形态上脱离社会,他们是普通的社会人,区别于其他的人为宗教的教徒,他们是壮族民间宗教的鬼神代言人。
壮族人民尊敬道公、师公,并信仰他们通天地晓鬼神的能力,但人民并不是教徒。
道公没有成型的宗教组织,没有固定的专门的宗教活动场所,但是他们有临时的宗教活动场所,它的神职人员一般都是专门的,相对固定的,除了师父和徒弟,他们没有更多的级别分类。
法师是通过严格的学习、仪式和考核才具有资格的,他们都是通过后天学习而成为道公的,没有人天生下来就是道公的,一个人在成为道公前,他们要拜师受戒、背诵经文,并用毛笔抄写所有的经文、随师父练习设道场做法事,只有经过了这些过程,他们才能顺利出师。
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并没有年龄限制,有些人是老了之后才开始学,有些人是少年时候开始学,终身以此为生。
道公、师公出师后,要在主持过很多场道场、学过很多经文并在地方上有声望之后,才能带徒弟做师父,他的资格取决于他从事本行业的时间长短,而不取决于年龄。
道公有大量的成文经书,有统一的教义,那些经书教义中虽然有伦理的成份,却并不是主要用来指导人们自身行为的,它们更重要的是能超度亡灵,安抚死者。
(二)师公的性质、职能、组织形式和教义内容师公跟道公差不多,其神职人员也是半职业性的农民,也要经过严格的学习和考核,只是师公在出师前还要学会舞蹈、杂技等“师公”的看家本领。
农村丧葬习俗调查报告
农村丧葬习俗调查报告农村丧葬习俗是几千年来一代代流传的民间习俗。
如果哪家老人病故,故者晚辈一是要用硬币含入老人口中,叫含口钱。
老人含了含口钱,以示到了阴间,有吃有穿。
二是要烧落气钱,落气钱的数量是3.6斤、6.6斤,老人一落气,孝男、孝女要跪着烧,一边烧一边喊(爹)(妈),我们烧钱给你了,你要好好管理。
烧完后用草纸包成三份,两分到入棺时放于故人头两边,让他以后用,一包放在他手边,以便于他到阴间过关时,用于开支关卡费。
殡葬程序大致有以下几项:一、入棺入棺前孝家先要把老人洗净,穿好衣服,然后停于正堂屋中,下垫白布,上盖红布,然后派人去瞧日子,还要派男孝去请族宗自亲长辈到场(男老人先请叔叔、大伯,女老人要先请舅舅等长老),自亲长老到场后,在他们的监督下,开始入棺,入棺时,将棺材用条凳放于正堂屋中,选好吉时,请个经验丰富之人,扫材,扫材时打开棺盖,用一只雄鸡,提鸡面向大门、念:“此鸡不是非房鸡,玉母娘娘刺下扫棺鸡,从里往外挥动,一扫孝堂生魂出,二扫孝家人等生魂出,三扫六牧牲口生魂出,四扫五谷杂粮生魂出,五扫亡人死魂入、生魂出、死魂入”,将鸡从里向往丢出。
扫完棺材后,在棺内垫纸,用草纸叠成三角形,铺在棺底,铺纸要算亡人有几岁,就铺几份,另加三份。
左右和底数量一- 1 -样,纸铺好后,开始入棺,入棺时,亡人头顶要放瓦,脚边要放砖(叫头顶铜瓦脚采金砖)。
老人入棺材前要把身上的铁器、扣子全部剪掉,老人的腰带要用棉线,一岁数一根,另加三根合拼系在老人腰上。
二、领地领地要根据老人的属相、来配山向,按照阴阳先生的指点,葬在哪方亡命八字合葬哪方,还有哪方山向利葬哪方。
山向以亡命是两回事,山向不利,今年不利,明年利,可不开向,到利年开向,如果亡命人八字不合,就永远不合不能葬。
三、编扎编扎就是打钱、织马,一般都是由先生做,按照孝家的要求,有的织狮、马、鹿、像,有的织三人三马,打两束钱。
四、做法事做法事前要扎好孝房,孝房扎好后,按孝家的要求,有的做三晚法事,有的还要念经,也是三晚上,如两样都做就是六晚上,有的要搭架子、点天灯,点天灯也要按老人的岁数,有一岁点一盏,另加三盏。
壮族丧葬习俗
壮族丧葬习俗作者:周礼来源:《青春期健康·人口文化》2010年第11期死亡对于人们来说是没有办法避免的,茫茫宇宙。
大千世界,人们在这里诞生,成长,直到最后的死亡。
几千年来人们形成的丧葬礼仪,是既要让死去的人满意。
也要让活着的人安宁,在整个丧葬的过程中,是生者与死者的对话。
两者2间存在着一个坚韧的结——念祖怀亲。
这个结,表现在生者和死者之间的实体联系中。
也表现在两者之间的精神联系之中,而这就揭示了中国人生死观的深层内涵,各个民族又有不同的丧葬习俗。
壮族作为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经过不同时期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丧葬文化。
壮族的丧事依照传统的葬礼习俗操办,其流程大致是报丧壮家有人死后,家人立即燃放大炮竹三响,以示家里有了死人,向村人,亲朋们报丧。
同时主家派人到外家及至亲者报丧,请道公来做道场,着手办理丧事。
洗礼死者主家报丧后,族内的男女就自动地到主家里,帮忙各种丧事。
孝男孝女及族人,披发带孝,戴竹笠,携竹筒或小水桶,到河(塘。
泉)边号哭,掷几枚钱于水中,汲水回来浴尸。
孝男孝女及最亲者给死者擦洗完毕,俗日洗礼。
死者是男的给他剃头发,是女的给她梳理头发。
男的戴上新帽,女的包好头巾。
接着给死者穿新衣服、新鞋,还给死者口里放一枚银元,俗日含金。
男性死者给他手中拿一把扇子,女性死者给她手里握一块手巾。
目的是让死者干净体面地去到另一个世界生活。
入殓道公来后,儿女到齐,由道公择定吉时,便举行人殓仪式。
其仪式是:由族人在棺材内放一屋草木灰,后铺上一屋白布,将死者尸体抬八棺里,再用一幅白布盖上,作为新被,又用白布缝成蚊帐式罩上,使布角露出棺外。
诸事齐备,就将棺盖盖上,用大铁钉钉牢,此时孝男孝女及族人便放声大哭。
边哭边歌,以示与死者诀别。
死者入殓后,棺材放在厅堂中央,用一幅布遮住祖宗神位,以免冲犯祖宗在天之灵,棺材头垂下一张布幔,设一张方桌,桌上设死者灵位,点灯燃香烛,地面铺着席子,孝男孝女日夜坐席守灵。
停丧停丧日期,视其家贫富而定,一般为三五日。
壮族丧葬习俗
文 /周 礼
死亡列 于人们 来说是 没有 办法避免 的 .茫茫宇宙 大千世界 人们在这里诞 生.成长 直到最
后的死t o几千年 来人们 形成的丧葬礼仪 是既要让死去的人满意 .也要让活着的人安宁 。在整个
丧葬 的过程 中 .是生者 与死者 的对话 .两者之 间存在着一个坚韧的结——念祖怀亲 。这个结 .
孝 男孝 女 及 最 亲 者 给 死 者 擦 洗 完 毕 .俗 日 洗礼 。死 者 是 男 的
给他 剃 头 发 .是 女 的给 她 梳理 头 发 。 男 的戴
上新 帽 ,女 的包好 头 巾。 接 着给 死 者 穿新 衣
服 新鞋 .还 给 死者 口里 放一 枚 银 元 俗 日
含 金 。男 性死 者给 他 手 中拿一 把 扇 子 女 性
的队伍 在后 面 。行 进途 中 ,灵 柩 绝对 不能 着 地 .直 至墓 地 。到 要 阐述 一 番宗 旨 .宣 布 申请入 会 名单 .用协 商 办法 选下 一 任正 达 墓地 后 下 葬前 .道 公 将一 只 带去 的公 鸡 捧在 手 中 .转 了几 副会 长 。会 务 办完 .即共 饮 团结 酒 。谁 家老 人 去世 .会 长便 召
死者 给她 手 里 握一 块 手 巾。 目的是让 死 者 干
净体面地 去 到另一 个世 界生 活 。
入 殓
道 公 来 后 .儿 女 到 齐 . 由道 公 择 定 吉 时 ,便 举 行 人殓 仪 式 。 其仪 式 是 :由族 人在 棺 材 内放 一屋 草 木 灰 .后 铺 上 一屋 白布 .将 死 者尸 体 抬入 棺 里 ,再 用一 幅 白布 盖 上 .作 为 新被 .又 用 白布 缝 成蚊 帐 式 罩上 ,使 布 角 露 出棺 外 。诸 事 齐 备 ,就 将 棺 盖盖 上 .用大
壮族的丧葬风俗
壮族的丧葬风俗一、壮族的丧葬风俗概况A. 壮族的丧事殡仪程序:①报丧:壮家有人死后,家人立即燃放大炮竹三响,以示家里有了死人,向村人、亲朋们报丧。
同时主家派人到外家及至亲者报丧,请道公来做道场,着手办理丧事。
②洗礼:死者主家报丧后,族内的男女就自动地到主家里,帮忙各种丧事。
孝男孝女及族人,披发带孝,戴竹笠,携竹筒或小水桶,到河(塘、泉)边号哭,掷几枚钱于水中,汲水回来浴尸。
孝男孝女及最亲者给死者擦洗完毕,俗曰洗礼。
死者是男的给他剃头发,是女的给她梳理头发。
男的戴上新帽,女的包好头巾。
接着给死者穿新衣服、新鞋,还给死者口里放一枚银元,俗曰含金。
男性死者给他手中拿一把扇子,女性死者给她手里握一块手巾。
目的是让死者干净体面地去到另一个世界生活。
③入殓:道公来后,儿女到齐,由道公择定吉时,便举行入殓仪式。
其仪式是:由族人在棺材内放一屋草木灰,后铺上一屋白布,将死者尸体抬入棺里,再用一幅白布盖上,作为新被,又用白布缝成蚊帐式罩上,使布角露出棺外。
诸事齐备,就将棺盖盖上,用大铁钉钉牢,此时孝男孝女及族人便放声大哭。
边哭边歌,以示与死者诀别。
死者入殓后,棺材放在厅堂中央,用一幅布遮住祖宗神位,以免冲犯祖宗在天之灵,棺材头垂下一张布幔,设一张方桌,桌上设死者灵位,点灯燃香烛,地面铺着席子,孝男孝女日夜坐席守灵。
④停丧:停丧日期,视其家贫富而定,一般为三五日。
孝男穿白衣服,头戴竹纸帽,腰束麻带,脚穿草鞋;孝女亦穿白衣服,腰束白带,头扎孝巾,脚亦穿草鞋,日夜守候在棺边痛哭,以示忠孝。
前来吊丧的亲朋,均戴麻巾。
男的束于左臂上,女的扎于头上,以示哀悼。
道公日夜念经文,给死者超度亡灵。
⑤出殡:出殡日子时辰由道公定,多在白天,且定在下午后。
出殡时,先由亲属一人提着装有鞭炮、纸钱的篮子走在前面,一路燃炮撒纸钱。
道公一路敲锣打鼓,持利剑在前开路。
灵柩紧跟道公之后,披麻带孝的孝男孝女扶着灵柩前面,亲友送葬的队伍在后面。
行进途中,灵柩绝对不能着地,直至墓地。
壮族的丧葬礼仪结婚必看
壮族的丧葬礼仪结婚必看壮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及一些邻近的省市。
壮族的丧葬礼仪和婚礼仪式是他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他们的宗教信仰、家族观念和社会风俗。
壮族的丧葬礼仪非常庄重而严谨,在他们的宗教信仰中,死者是需要家人和社会共同依依惜别和祭祀的。
丧葬仪式通常分为几个环节,包括告别、火化、安葬和祭祀。
在告别环节中,家人和亲友会聚集在丧家,进行哭丧和吊唁。
同时,壮族还有一种特殊的表达哀思的方式,那就是通过“柳条舞”,女性们手持柳条团团转动,以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安抚逝者的灵魂。
火化是壮族丧葬仪式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壮族文化中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
他们认为通过火化,可以使逝者的灵魂得到解脱和超渡,进入来世。
在火化仪式中,家人和亲友会与逝者一起祷告、献花和告别,然后将逝者的遗体送入火中。
火化过程中,家人和亲友会心诵祷词,诵读壮族特有的祈祷文,祈求逝者的灵魂得到超度和安息。
安葬环节是丧葬仪式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后一次与逝者告别的机会。
壮族人认为逝者的身体是由五脏六腑构成的,所以需要将逝者的遗体埋葬,以使其得到永久的安息。
在安葬仪式中,家人和亲友会将逝者的骨灰装入棺木并进行祷告,然后将其安放在墓地或骨灰堂内,最后覆盖上石碑或墓碑,以示纪念。
与丧葬礼仪相比,壮族的结婚仪式显得更加喜庆和热闹。
结婚仪式中有着深厚的宗教色彩,同时也反映了壮族人对家庭和婚姻的重视。
在婚礼前,新娘需要傣着壮族传统的盛装,穿着鲜艳的红色嫁衣,戴着金银首饰和花冠,以示庄重和喜庆。
婚宴是壮族婚礼仪式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通常在晚上进行。
婚宴上,新婚夫妇会坐在主桌上,由长辈敬酒,祝福他们新婚快乐、百年好合。
同时,还会有丰盛的宴席、歌舞表演,为新婚夫妇送上祝福和喜庆。
武鸣县壮族丧葬习俗民间调查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班级:汉本107新闻班姓名:潘芳荣民俗学民间调查报告:武鸣县壮族丧葬习俗武鸣县是一个壮族同胞聚居的地区,而居住在农村地区中仍然保留着独特的丧葬习俗。
武鸣壮族家中有白事时,那一年的丧事会在不同的时间陆续进行,总共分为死者去世当天及第二天、当年的端午节、农历七月初七这主要的四天,而死者去世第二天天是最主要最隆重仪式最繁杂的一天。
死者去世的第二天,丧事的重要仪式就正式开始。
首先是要在这一天提前请道公,一般道公队由四个人组成,另外还有吹奏丧乐的一批人,道公主要是农村里年长的具有一定道教经验的人组成。
祭祀的灵台经道公布置好后,道公便吩咐让四个不同姓氏的人找四种不同的草放到装了谁的容器中浸泡,用这些水洒在灵台前给去世的人洗魂,洗掉死者生前的霉运和疾病,用竹枝将水洒到戴孝的人身上保平安,葬礼的堂内若有与死者同生辰生辰的人不能在场。
另外,道公还设有一个天神台,神台上方南面挂有三位天神,道公先用桃木剑画符咒到地上,让妖魔鬼怪不敢靠近,然后用竹子做成一个架子,架子的顶上是一个圈,圈着贴上各种符咒,竹子圈外面四面各自点有三根香,子女和亲属跪在符咒圈前,道公念悼词,随着道公的指挥,亲属们一起围着符咒圈转圈,是让死者家属怀念失去的亲人,并祝愿死去的亲人能很好的升天,到更好的世界去,没有病痛苦难。
从夜幕降临到白天,亲属好友都要在灵位前守夜,道公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念经文,几个道公一起,手中敲着竹子做的乐器配合孝经的反复诵读,死者家中有未婚的女孩子的,道公会准备八个莲花灯,每个莲花灯里面点上一根蜡烛,摆成一个八卦方阵,四个道公围着莲花八卦阵跳起方阵舞,莲花灯主要是为了给姑娘保留福气,以保佑姑娘将来嫁个好人家,生活能更好。
方阵舞跳完后,道公将糯米与朱砂混合与36枚硬币混合一起放在手中,道公会安排死者家属里面的子女辈的男男女女各自拿一个莲花灯绕着死者的灵位转圈,每走一步,停一步,道公作领头,一边走一边念悼词,转满七圈后,道公停下,将手中的36枚硬币发放到转圈的人手中,并说这些硬币可以放在身上辟邪,用来做生意可以保佑那个人生意兴隆,有钱可赚,用在出行路上可以保平安等等。
广西农村葬礼流程
广西农村葬礼流程在广西农村,葬礼可是一件大事呀!那场面,那氛围,真的是很特别呢!当有人离世后,家里就会开始忙起来啦。
首先得找村里有经验的老人来帮忙操持,他们可是这方面的行家呢!然后就开始布置灵堂,把逝者安放在那里。
灵堂周围会摆上许多花圈,那可是对逝者的一种敬意和怀念呀。
接下来,通知亲朋好友那是必不可少的。
大家听到消息后,都会纷纷赶来。
远的近的,认识的不认识的,一下子都聚集到了一起,真有点像一场大聚会呢,只不过这场聚会的氛围有些悲伤和凝重罢了。
到了晚上,那可热闹啦!会有道士来做法事呢,各种仪式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他们穿着特别的服装,嘴里念念有词,手里还拿着各种道具,就好像在演一场神秘的戏剧一样。
这时候,家里人就得一直守在旁边,不能离开。
这是对逝者的尊重呀,你说是不是?出殡的那天,那场面更是壮观!村里的人几乎都会来帮忙,抬棺的抬棺,送葬的送葬。
一路上,鞭炮声不断,哭声也不断。
大家的心情都很沉重,毕竟是失去了一位亲人呀。
那长长的送葬队伍,就像一条缓缓移动的巨龙,带着逝者走向最后的安息之地。
到了墓地,还有一系列的仪式要做呢。
把棺材安放好,填上土,立上墓碑,这才算完成了整个葬礼的过程。
然后大家会在墓前烧纸、上香,再磕几个头,表达对逝者的最后敬意。
你说,这葬礼是不是很有仪式感呀?虽然过程有些繁琐,但这也是对逝者的一种尊重和怀念呀。
这是广西农村的传统,是一代又一代传下来的。
就像我们的生活一样,有欢笑也有泪水,有相聚也有离别。
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珍惜身边的人,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呀!广西农村葬礼流程虽然有些复杂,但它蕴含着深深的情感和对生命的敬畏。
这不仅仅是一场送别,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它让我们明白,生命虽然短暂,但爱和怀念可以永远存在。
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仪式,都有着它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这就是我们的传统,这就是我们的根呀!我们不能忘记它,要一直传承下去,让后人也能感受到这份浓浓的情感和文化的魅力。
难道不是吗?。
武鸣清明扫墓
武鸣清明扫墓
《武鸣清明扫墓》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扫祖先的节日,武鸣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个县城,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清明扫墓习俗。
每年的清明节,武鸣县的人们都会提前一天开始准备扫墓的事务。
他们会清理墓地周围的杂草和垃圾,清洗墓碑,祭祀祖先。
在清明的这一天,人们会提前将家里准备好的食品、饭菜、鲜花和烧纸带到墓地,精心地摆放在祖先的坟墓前。
每个家庭都会尽力向祖先们表达自己的敬意和思念。
他们向祖先烧香、献花、敬酒,表达对祖先的感激和尊敬之情。
在祭拜祖先完毕后,家人们会团聚在一起,一起分享着清明团圆的喜悦。
在武鸣,清明扫墓不仅是对祖先的一种敬仰和纪念,更是对亲情的表达和传承。
人们通过清明扫墓这一传统习俗,强化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让弘扬传统文化成为家庭的共同责任。
在清明扫墓的过程中,人们也会不断的强调尊重祖先、顺应自然,倡导绿色环保、文明祭祀的理念,鼓励大家在扫墓祭拜的同时,保护好周围的环境和自然资源。
清明扫墓不仅是祭奠祖先亲人的节日,也是弘扬传统文化和传承家族情感的重要方式。
在武鸣县,这一传统习俗代代相传,成为了一种文化精神的传承和延续。
壮族的丧葬礼仪习俗
壮族的丧葬礼仪习俗推荐文章关于壮族要注意的礼仪禁忌热度:闽南人丧葬礼仪热度:壮族过年有什么风俗礼仪热度:壮族节日饮食礼仪研究热度:壮族传统节日礼仪热度:壮民族的丧葬礼俗复杂多样,既有社会礼仪的特点,又有人类处理死者的信仰行为。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准备的壮族的丧葬礼仪习俗,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壮族的丧葬礼仪习俗人老临终,家人尽集身旁,以示告别。
有的地方,人死后由孝男、孝女到河边或井边投钱币、烧香焚纸钱以“买水”浴尸,然后鸣枪、放炮、敲锣打鼓或嚎啕痛哭以向村邻报丧。
Deuz bae 终别壮族老人病危时,儿女、媳妇们必须昼夜轮流守候身旁照料,当老人脸上泛起红晕、眼睛特别明亮时,有经验的人便知道,此乃临终前的“回光返照”,于是召集全部儿女、媳妇至床前,恭听老人的临终嘱托。
老人断气后,立即用白布将尸体盖好。
Naeuz fangz 报丧采取两种方式:(1)放炮、鸣枪、敲锣打鼓或嚎啕大哭,告知邻居和亲友。
房族兄弟和近邻闻之,即主动前来帮助料理后事。
(2)由丧家晚辈或请邻居到亲族、好友,特别是舅家报丧。
报丧人到死者亲友家门不能直接入门,而必须叫人用火灰撒在门口和门槛后,方可进门报丧。
Swiq ndang 浴尸浴尸之水必须由孝男持瓮到河边或井边投钱币后汲回来。
若死者没有生育儿子,则以族内兄弟的一个儿子来代替,此人因此便成为死者的继承人,有权继承死者的遗产。
孝男去买水时必须头戴竹制白布丧帽,身着白布孝服,脚穿草鞋,陪同的亲友也要头戴白布孝巾;将水汲回来后,加入柚子树叶或柑橘树叶、桃树叶、黄皮树叶等烧至温热,俗称“解秽水”,由孝男、孝女用此水亲自为死者浴尸。
浴尸后开始为死者剃发须(男性)和梳头(女性)。
剃下的发须必须丢至人迹罕至的岩洞里面,以免被他人踩着。
在剃发梳头后,还要给男性死者戴帽,女性包头巾,然后换上新的衣服和鞋袜,俗称“寿衣”或“冥服”、“寿鞋”。
一般人家给死者穿三、五套新衣,至少也要一套。
更衣后,有的地方还要在死者的口中放银币或硬币,俗称“含金”。
壮族历史 壮族独特的岩葬是怎样的
壮族历史壮族独特的岩葬是怎样的
>岩葬是壮族的一种丧葬方式。
岩葬,就是人死之后,不埋入士,而是敛尸入棺,在悬崖峭壁土凿孔插桩置放棺木;或是在悬崖上凿洞,纳棺其中;或就岩石的裂隙和天然岩洞,将棺木抬进去,凌空悬置。
广西西部地区石山耸立,岩洞遍布,所以,当地壮族多选在下临江河的悬崖峭壁上的天然岩洞入葬逝者。
岩葬棺木多为圆木,剖开为二,然后挖空而成,也有用六块木板镶成长方体的。
壮族岩葬的起止年代大约在东汉时期,直到民国年期还在部分壮族地区流行,大部分的壮族岩葬主要是明、清时期的。
古代壮族为什么要耗费这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将棺木悬于峭壁上的岩洞中呢?这是由壮族经济生活与宗教信仰所决定的。
考古资料证明,在远古时期,由于生产力低,壮族先民多是居住在岩洞里,在他们的思想意识中。
人死之后仍与活着的人一样进行生产与生活,同样要衣、食、住、行。
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岩葬就和人类居住的岩洞联系在一起了。
壮族丧葬习俗的教育人类学分析
壮族丧葬习俗的教育人类学分析
郑雪松
【期刊名称】《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9(045)004
【摘要】长期以来,人们对流传在民族民间的传统丧葬习俗,一概视为"封建迷信".其实,从教育人类学的视觉来看,丧葬习俗的传承有利于保护民族文化,发展个体和保护生态.云南省马洒村壮族的丧葬习俗证实了这一切.
【总页数】4页(P73-76)
【作者】郑雪松
【作者单位】新乡学院,河南,新乡,453000;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50
【相关文献】
1.广西壮族丧葬习俗蕴涵的道德教化思想探析 [J], 言秀华
2.云南壮族民间传统丧葬祭祀习俗 [J], 龙符
3.黔中丧葬习俗的审美意蕴--以黔中苗族丧葬习俗为例 [J], 石恪
4.陕西长武县丧葬习俗透视及与渭南比较——兼与陕西渭南地区丧葬习俗比较 [J], 方科平
5.广西壮族的丧葬习俗 [J], 覃圣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壮族土葬风俗
壮族土葬风俗壮族土葬风俗是中国壮族人民一种独特的葬礼方式,是他们对死者的一种特殊纪念和表达敬意的方式。
土葬是指将逝者的遗体直接埋葬在地下,而不进行火葬或其他形式的处理。
这种风俗在壮族的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反映了壮族人民对生死和祖先的敬仰之情。
土葬在壮族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在壮族人民的观念中,土地被视为生命的来源和归宿,土葬是将逝者回归大地、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方式。
壮族人民相信,通过土葬将逝者与大地连接起来,可以让他们的灵魂得到安宁和永恒的安息。
土葬的过程一般分为几个步骤。
首先是挖掘坟墓的工作,壮族人民会选择一个风水宜人的地方,挖掘出一个坟墓。
然后将逝者的遗体放入坟墓中,通常会有亲朋好友在旁边送别和祭奠。
在埋葬的过程中,壮族人民会进行一系列的仪式和祭祀,以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敬意。
最后,坟墓会被填平,上面会种上树木或植物,以保护坟墓并使其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壮族土葬风俗的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首先,土葬反映了壮族人民对土地的崇敬和依赖。
在壮族文化中,土地被视为祖先的象征,是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根基。
土葬不仅是对逝者的尊重,更是对土地和祖先的敬意。
土葬也反映了壮族人民对生命和死亡的态度。
壮族人民相信生死是一个循环的过程,通过土葬将逝者与大地连接起来,让他们的灵魂得到永恒的安息。
土葬是一种信仰的表达,也是对生命和死亡的一种理解和接受。
壮族土葬还体现了壮族人民的家族观念和血缘关系的重要性。
在壮族传统文化中,家族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单位,土葬是家族纪念和祭奠的方式之一。
通过土葬,家族成员可以在同一个地方安葬,共同祭奠祖先,增强家族凝聚力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变化,壮族土葬风俗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变革。
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日益紧张,传统的土葬方式受到了限制。
另一方面,现代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在发生变化,火葬和其他形式的葬礼方式逐渐取代了土葬。
然而,壮族人民对土葬风俗的热爱和坚持并没有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班级:汉本107新闻班姓名:潘芳荣
民俗学民间调查报告:
武鸣县壮族丧葬习俗
武鸣县是一个壮族同胞聚居的地区,而居住在农村地区中仍然保留着独特的丧葬习俗。
武鸣壮族家中有白事时,那一年的丧事会在不同的时间陆续进行,总共分为死者去世当天及第二天、当年的端午节、农历七月初七这主要的四天,而死者去世第二天天是最主要最隆重仪式最繁杂的一天。
死者去世的第二天,丧事的重要仪式就正式开始。
首先是要在这一天提前请道公,一般道公队由四个人组成,另外还有吹奏丧乐的一批人,道公主要是农村里年长的具有一定道教经验的人组成。
祭祀的灵台经道公布置好后,道公便吩咐让四个不同姓氏的人找四种不同的草放到装了谁的容器中浸泡,用这些水洒在灵台前给去世的人洗魂,洗掉死者生前的霉运和疾病,用竹枝将水洒到戴孝的人身上保平安,葬礼的堂内若有与死者同生辰生辰的人不能在场。
另外,道公还设有一个天神台,神台上方南面挂有三位天神,道公先用桃木剑画符咒到地上,让妖魔鬼怪不敢靠近,然后用竹子做成一个架子,架子的顶上是一个圈,圈着贴上各种符咒,竹子圈外面四面各自点有三根香,子女和亲属跪在符咒圈前,道公念悼词,随着道公的指挥,亲属们一起围着符咒圈转圈,是让死者家属怀念失去的亲人,并祝愿死去的亲人能很好的升天,到更好的世界去,没有病痛苦难。
从夜幕降临到白天,亲属好友都要在灵位前守夜,道公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念经文,几个道公一起,手中敲着竹子做的乐器配合孝经的反复诵读,
死者家中有未婚的女孩子的,道公会准备八个莲花灯,每个莲花灯里面点上一根蜡烛,摆成一个八卦方阵,四个道公围着莲花八卦阵跳起方阵舞,莲花灯主要是为了给姑娘保留福气,以保佑姑娘将来嫁个好人家,生活能更好。
方阵舞跳完后,道公将糯米与朱砂混合与36枚硬币混合一起放在手中,道公会安排死者家属里面的子女辈的男男女女各自拿一个莲花灯绕着死者的灵位转圈,每走一步,停一步,道公作领头,一边走一边念悼词,转满七圈后,道公停下,将手中的36枚硬币发放到转圈的人手中,并说这些硬币可以放在身上辟邪,用来做生意可以保佑那个人生意兴隆,有钱可赚,用在出行路上可以保平安等等。
入夜至凌晨这段时间,道公们每隔两个时辰念一次悼文,唱壮族悼歌,歌文内容页大多是歌颂死者生平及其贡献作为等等,表达死者家属心中的哀伤不舍之情等。
道公们举行的每一项仪式的开始前都要算好时辰,道公根据死者的生辰和死亡时辰推算黄道日,以及适合举行的吉利的时辰。
道公会给出禁忌,除了灵堂内与死者生辰相同的人不能出现以免有晦运跟上以外,若是死者死亡的当天是凶日,则死者家中不能有哭声,参加葬礼的人不能哭泣,以免招来恶灵,只有过了当日显凶的时辰才可放出声来哭。
第二天,道公会推算出送死者的骨灰或尸体上山的好时辰,由几个死者生前的好友或年轻力壮的中年人将骨灰或尸体扛上山上的安葬处,安葬出一般条在方位坐北朝南干燥的前方视野开阔的高处,此时放的骨灰盒或尸体都是暂时放置,埋葬尸体的羊角坟过了四年或七年等尸体全部腐烂后才请村里的年长的人开坟捡骨,上山捡骨时,妇女和儿童以及生辰犯冲的
人不能在现场看,不能跟随拣骨人上山。
捡好尸骨后装到骨罐里放到合适的高处,等找到合适的坟地后将骨罐葬入。
是骨灰盒的放置在高处也是需要找到合适的坟地才葬入。
将棺材或骨灰抬上山时,道公走在前头指路,死者的儿女或死者兄弟的儿女戴孝走在前头,亲生的儿女用白绫捆住镰刀背在背上,死者兄弟的儿女则各手托一碗满满的用白纸包住的米饭走在第二位置,后边是拿着大捆香的死者女方的人,抬着的棺材和骨灰紧跟在后,旁边有一个人是撒纸钱的,后边跟着的是死者的亲戚及朋友一行人。
前往上山的路上需要注意的是,遇到坡的时候,所有人都要回过头来面对棺材或骨灰盒的位置磕三个头才能继续往前行进,同时,拿着香的人不能让香给熄灭,因为香是指引死者魂魄上山的方向。
到放置骨灰盒或棺材的坟地后,死者的亲生儿女不能回头看,要立即离开,离开之前在坟地上抓一把土,离开的路线不能往原路折回。
回到自己家中,死者的儿女将抓的泥土撒到饲养牲畜的圈中可保六畜兴旺。
当下葬仪式结束回到死者家中后,死者的儿女及亲戚要戴孝戴草帽到街上去“卖丧”,意思是把霉运都卖出去,同时也带死者逛街,死者的儿女拿着香走在前边,其余人跟在后面排成一列,“卖丧”的人一定要在街上买点东西,不管花大钱还是小钱,一般是要买点糖果和饼干,逛街结束后“卖丧”的人在十字路口分食一点糖果,剩下的就放在十字路口给死者吃,手中带去的香也要插在十字路口。
“卖丧”结束后就是前来吊唁的人吃午饭的时间了,饭席间,死者的家属要到死者娘家人面前下跪叫吃好喝好,娘家人则会起身加以安慰。
临
走前亲戚朋友有些会给死者家属一点钱表达安慰及帮助的心。
等到死者去世当年端午节那天,是送粽子的日子,死者的姐妹会在这天包上上两个四斤重的大粽子,在端午节这天送到死者家中去,死者的兄弟及娘家人则每人送一袋三斤的米,在端午这天还要聚在死者家中一起吃午餐。
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七夕情人节,但是在壮族的丧葬习俗里却还有另外的含义。
死者去世当年的农历七月初七是壮语里说的“烧纸”的日子,“烧纸”的含义就是给死者烧纸钱、衣服雨伞房子电视等物品的日子,为了给死者在另一个世界获得更好,有钱花,有好的生活。
七月初七这天死者所有的亲戚姐妹都要到死者家中一起举行“烧纸”仪式,嫁出去的姐妹要拿香烛、纸衣之前等祭祀用品和一袋米、一只活的黑鸭子到死者家中参加对死者的祭祀。
祭祀仪式中重要的“烧纸”仪式也有特别的讲究。
当地壮族老人们说:“烧给死人的钱和物品没有记上死者的名字的话会被鬼节里出现的许许多多的鬼魂抢走,因为没有名字记号,死者是收不到这些东西的。
按风俗来讲,烧给死者的祭祀物品都要写上一份死者的信笺,一般只有年长的道公或算命先生才懂得这些信件的格式。
格式是这样的:在一张白色砂纸上右起第一列写上“中元节气”,另起一列写上“今有阳居***送给***物品**件,钱***亿,***鉴收”,写好后用浆糊贴在这些捎给死者的祭祀品上,一齐烧给死者。
送给人与死者的名字前面最好写上两者之前的亲戚等关系。
“烧纸”祭祀仪式结束后,用一张大彩纸将祭祀品烧后留下的灰烬收集好包起来,插上两根香烛和三根香一齐带到外面空旷处的石头上放好,这个仪式叫做送死者的魂出门。
等将死者的魂送走后客人们可以
开始吃午饭了。
午饭中死者家属要蒸好一笼黄色的糯米饭以及别的饭类招待客人,菜类主要是鸡鸭鱼肉,最缺不了的是当地出名的八宝鱼生,不论客人的多少,这道菜一般都要有,鱼生显示出饭菜的丰富和对客人招待的周到程度。
以上是对武鸣县丧葬习俗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