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风俗
广西特色民俗文化内容
![广西特色民俗文化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eef67e00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64.png)
广西特色民俗文化内容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拥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
这些民俗文化反映了广西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信仰体系。
下面将介绍一些广西特色民俗文化。
1. 壮族三月三:壮族是广西最大的少数民族,而壮族三月三是壮族人民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壮族人民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包括舞狮、舞龙、打夯、跳广西锦歌等传统表演。
此外,人们还会穿上传统的壮族服装,品尝特色美食,如酸汤鱼、糍粑等。
2. 侗族歌楼:侗族是广西的另一大少数民族,侗族歌楼是侗族人民的重要文化场所。
侗族歌楼是一座结合娱乐、表演和宗教活动的建筑物,通常有三层。
在歌楼里,人们会举行各种歌舞表演、杂技、戏曲等文艺活动,展示侗族独特的音乐和舞蹈。
3. 瑶族芦笙节:瑶族是广西的另一重要少数民族,瑶族芦笙节是瑶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芦笙是瑶族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乐器,芦笙节是人们欢庆丰收、祈福的重要场合。
节日期间,人们会穿上传统的瑶族服装,载歌载舞,演奏芦笙,参加各种竞技比赛和游行活动。
4. 壮族苗族歌仔戏:壮族和苗族是广西的两个重要民族,壮族苗族歌仔戏是他们的传统戏剧形式。
这种戏剧以歌唱为主,结合音乐、舞蹈和表演,讲述了丰富的故事情节。
歌仔戏的演员们会化妆、穿上华丽的戏服,通过唱腔、动作和表情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意义。
5. 岜沙舞:岜沙舞是广西壮族的传统舞蹈,以其独特的舞姿和动感的音乐而闻名。
这种舞蹈通常由壮族女子表演,她们穿着鲜艳的壮族服装,手持彩绸,跳着优美的舞蹈动作。
岜沙舞的舞姿优雅、舞步翩翩起舞,展现了壮族人民的热情和活力。
6. 青年节龙舟赛:龙舟赛是广西壮族青年节的传统活动之一。
每年五月五日,青年们会组成龙舟队,划着龙舟在江河湖海上竞渡。
这项传统的体育竞技活动不仅考验参赛者的力量和技术,也加强了青年们之间的友谊和团结。
7. 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是广西著名的旅游城市,以其壮丽的山水景色而闻名。
桂林山水的特点是奇峰、怪石和清水,被誉为“山水甲天下”。
广西壮族的风俗习惯及礼仪
![广西壮族的风俗习惯及礼仪](https://img.taocdn.com/s3/m/ab0668be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4c.png)
广西壮族的风俗习惯及礼仪广西壮族的风俗习惯及礼仪在生活习俗上,,壮族一直保留着古代越人断发文身的习惯,还有哪些有趣的风俗习惯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广西壮族的风俗习惯,希望大家喜欢!广西壮族的风俗习惯壮族喜爱猎食烹调野味、昆虫,对三七的食疗颇有研究,利用三七花、叶、根、须做菜很有特色。
壮族还擅长烤、炸、炖、腌、卤成熟法,嗜酒,口味辣麻偏酸,喜食酥香菜品。
多数地区的壮族习惯于日食三餐,有少数地区的壮族也吃四餐,即在中、晚餐之间加一小餐。
早、中餐比较简单,一般吃稀饭,晚餐为正餐,多吃干饭,菜肴也较为丰富。
大米、玉米是壮族地区盛产的粮食,自然成为他们的主食。
日常蔬菜有青菜、瓜苗、瓜叶、京白菜(大白菜)、小白菜、油菜、芥菜、生菜、芹菜、菠菜、芥蓝、蕹菜、萝卜、苦麻菜,甚至豆叶、红薯叶、南瓜苗、南瓜花、豌豆苗也可以为菜。
以水煮最为常见,也有腌菜的习惯,腌成酸菜、酸笋、咸萝卜、大头菜等。
快出锅时加入猪油、食盐、葱花。
壮族对任何禽畜肉都不禁吃,如猪肉、牛肉、羊肉、鸡、鸭、鹅等,有些地区还酷爱吃狗肉。
猪肉也是整块先煮,后切成一手见方肉块,回锅加调料即成。
壮族人习惯将新鲜的鸡、鸭、鱼和蔬菜制成七八成熟,菜在热锅中稍煸炒后即出锅,可以保持菜的鲜味。
壮族自家还酿制米酒、红薯酒和木薯酒,度数都不太高,其中米酒是过节和待客的主要饮料,有的在米酒中配以鸡胆称为鸡胆酒,配以鸡杂称为鸡杂酒,配以猪肝称为猪肝酒。
饮鸡杂酒和猪肝酒时要一饮而尽,留在嘴里的鸡杂、猪肝则慢慢咀嚼,既可解酒,又可当菜。
壮族有许多著名的菜肴和小吃,主要有:马脚杆、鱼生、烤乳猪、花糯米饭、宁明壮粽、状元柴粑、白切狗肉、壮家酥鸡、清炖破脸狗、龙泵三夹、辣血旺、火把肉、壮家烧鸭、盐风肝、脆熘蜂儿、五香豆虫、油炸沙虫、皮肝糁、子姜野兔肉、白炒三七花田鸡、岜夯鸡等。
广西壮族婚俗“炮火”入洞房壮族的一种婚俗。
迎亲那天新娘要经过“炮火”的洗礼后才能进门入房。
这个婚俗,在广西田阳县玉风等壮村流行。
详述:壮族的风俗
![详述:壮族的风俗](https://img.taocdn.com/s3/m/02196ad9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6d.png)
详述:壮族的风俗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之一,拥有丰富多彩的风俗文化。
壮族的风俗习惯与他们的传统生活方式紧密相连,凝结着他们世代相传的智慧和价值观。
壮族的婚俗是他们最重要的风俗之一。
在壮族社会中,婚姻是人生最重要的大事之一,婚礼被认为是一种祭祀仪式。
婚礼通常在农历五月或农历十月举行,整个过程持续三天。
壮族婚礼以唱歌、舞蹈和饮酒为主要表演形式。
新娘通常身穿华丽的壮族传统服装,新郎则穿着壮族男子的传统服饰。
婚礼上,亲友们将亲自动手为新人穿戴红绸子,以祝福他们新婚快乐,婚后美满。
壮族的饮食文化也是其独特的风俗之一。
壮族人以米饭为主食,尤其是糯米饭。
他们擅长制作各种米饭制品,如酸辣粉、米粉和蒸米饼等。
此外,壮族人也喜欢食用野生动物和山珍海味。
在传统节日和重要场合,壮族人还会准备丰盛的宴席,招待亲友和客人,以展示他们的好客和热情。
壮族的音乐舞蹈文化也是其独特的风俗之一。
壮族人善于歌唱和舞蹈,他们的歌曲通常表达着他们对自然、生活和爱情的热爱。
壮族舞蹈以优美、热情和奔放著称,常常伴随着壮族的传统乐器如马头琴、唢呐等。
壮族舞蹈通常以庆祝丰收、祈福和婚礼为主题,在节日和庆典上表演。
此外,壮族还有许多其他独特的风俗习惯,如壮族的传统服饰、传统建筑、传统技艺等。
壮族的传统服饰以绣花和彩色布料为特色,色彩鲜艳,花纹繁复。
壮族的传统建筑以木材和石头为主要材料,结构稳固,独具特色。
壮族的传统技艺包括壮锦织造、瓦屋顶制作、银饰制作等,这些技艺代代相传,成为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体而言,壮族的风俗文化丰富多样,充满了独特的艺术和智慧。
这些风俗习惯不仅体现了壮族人民的传统价值观,也成为了世代传承的财富。
壮族的风俗丰富多彩,展示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独特的文化特点。
壮族的传统风俗
![壮族的传统风俗](https://img.taocdn.com/s3/m/8c5ec637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12.png)
壮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风俗。
以下是壮族传统风俗的一些特点:
芦笙舞蹈:芦笙是壮族传统的乐器,壮族人民善于演奏芦笙,以芦笙音乐伴随的舞蹈形式展示他们的民族特色和文化。
壮族芦笙舞蹈以优美的舞姿、独特的音乐节奏和多彩的服饰装束为特点。
壮锦服饰:壮族人民以壮锦为传统服饰的主要元素。
壮锦是一种织锦工艺品,以其色彩鲜艳、图案精美而闻名。
壮族男女在传统节日和婚礼等重要场合穿着壮锦服饰,体现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壮族歌舞:壮族歌舞是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壮族人民喜爱歌唱和跳舞,壮族的山歌、竹竿舞、龙船舞等形式的传统歌舞活动,展示了他们对自然、生活和爱情的热情表达。
婚俗习惯:壮族的婚礼仪式庄重而隆重,通常有一系列的仪式和习俗。
例如,临门一脚、买亲礼、过门礼等,寓意着幸福和团结。
婚礼中的花轿和礼车装饰也是壮族传统风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祭祀活动:壮族人民信仰多神,每年都有一系列的祭祀活动。
壮族的祭祀以庙会为主,人们穿着盛装前往神庙献祭,祈求丰收和平安。
同时,在一些重要的节日和纪念日,人们也会进行祭祀仪式,表达对祖先和英雄的敬意。
木鼓舞:木鼓舞是壮族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传统表演形式。
演员手持木鼓,用手指或棍子敲击木鼓,同时伴随着歌唱和舞蹈。
木鼓舞既是一种娱乐形式,也是壮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
这些传统风俗不仅丰富了壮族人民的生活,也为外界展示了壮族独特的文化魅力。
壮族的饮食服饰建筑风俗习惯特点传统节日介绍课件PPT
![壮族的饮食服饰建筑风俗习惯特点传统节日介绍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25c35ada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1a.png)
铜鼓节:农历正月初一、十五、三十
各村的人组成铜鼓队,把铜鼓抬到村附近的高山顶上, 悬于木架,首先击鼓祭祖,然后进行击铜鼓比赛。
其法是大鼓对大鼓,小鼓对小鼓,以四面为1组,每鼓3 人,轮换着打,不能中断。以打得响亮动听、节奏明快、 耐力持久为胜。
壮族传统节日
壮族是多节日的民族,几乎每个月都有节日。
其中,
是壮族最重要
的节日,另外有陀螺节、铜鼓节、六月初六、农具节、
中秋节、吃立节、娅拜节等节日。
各家各户把自家加工制作的各种农业生产工具,挑到圩 上,人们纷纷选购以备春耕。
三月初三是备耕时间,歌圩就是为春耕农忙做物质的和精神的准备。吃 五色饭、五色蛋,是预祝五谷丰登的意思,内容有请歌、求歌、激歌、 对歌、客气歌、推歌、盘歌、点更歌、离别歌、情歌、送歌等。
喜 爱美酒
壮族男子喜欢饮酒,并以酒招待客人。热情好客,是壮族 人民的良好品质。 其中米酒、白薯酒、木薯酒、甜酒米酒 是过节及待客的主要酒水,客人先到先敬甜酒,以示尊重。
其他蛤蚧酒、三蛇酒则属于药酒
• 壮族人忌讳年初一这天杀牲
• 吃饭时忌用嘴把饭吹凉,更忌有筷子插到碗里
• 杀鸡时,鸡头、鸡翘必须敬给老人
以棉、麻线作地经、地纬平纹交织,用粗而无拈的真丝 作彩纬织入起花,在织物正反面形成对称花纹,并将地 组织完全覆盖,增加织物厚度。其色彩对比强烈,纹样 多为菱形几何图案,结构严谨而富于变化,具有浓艳粗 犷的艺术风格。
居住在坝区和城镇附近 的壮族,其房屋多为砖 木结构,外墙粉刷白灰, 屋檐绘有装饰图案。
居住在边远山区的壮族, 其村落房舍则多数是土 木结构的瓦房或草房, 建筑式样一般有半干栏 式和全地居式两种。
壮、侗、瑶、苗、汉都有。多为两层。上 层一般为3开间或5开间,住人。下层为木 楼柱脚,多用竹片、木板镶拼为墙,可作 畜厩,或堆放农具、柴禾、杂物。有的还 有阁楼及附属建筑。
壮族的传统风俗
![壮族的传统风俗](https://img.taocdn.com/s3/m/c1335d2d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4e.png)
壮族的传统风俗
壮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也是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之一。
壮族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包括传统风俗。
壮族的传统风俗体现在各个方面,如婚礼、葬礼、节日等。
在婚礼上,壮族人民注重婚姻的庄重和神圣性。
结婚前,男方要先向女方家中赠送婚礼彩礼。
婚礼当天,新娘要穿上华丽的壮族传统服饰,与新郎在婚礼现场举行盛大的婚礼仪式。
而在葬礼上,壮族人民相信死后有来生,因此葬礼上会举行一系列的仪式,如送葬、安葬和祭拜等,以表示对逝者的尊重和思念。
壮族的传统节日也是他们传统风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壮族的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壮族三月三,也被称为壮族的“小年”。
这一天,壮族人民会穿上盛装,举行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如舞龙、舞狮、击鼓等,以及传统体育竞技活动,如摔跤、赛龙舟等。
这是壮族人民展示自己传统文化的重要时刻。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壮族人民还有一些独特的传统风俗习惯。
例如,壮族人喜欢在结婚和生子时给孩子取名,以寓意吉祥和美好的寓意。
此外,壮族人还有一种独特的婚介形式,即“花上门”。
女方会在几个月时间内选择一个适合的时间,邀请男方的亲友到女方家中,男方的亲友再以同样的方式回请女方的亲友。
这种形式的婚介有助于加深
双方家庭的交往,并使双方更加了解对方。
总体而言,壮族的传统风俗丰富多样,充满了浓厚的地方特色。
这些传统风俗不仅体现了壮族人民对祖先的尊重和对生活的热爱,也是他们守护和传承自己文化的重要方式。
广西壮族三的风俗有哪些
![广西壮族三的风俗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dbe477c3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08.png)
广西壮族三的风俗有哪些广西壮族三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日,壮族人民会举行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以纪念这个重要的日子。
广西壮族三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许多独特的传统习俗,本文将会介绍一些广西壮族三的风俗。
一、划龙舟在广西壮族三节期间,壮族人会在当地的河流或者湖泊中划龙舟。
这个习俗源于古代的民间传说,据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只凶恶的巨龙出没在壮族人生活的地方,而壮族人为了保护自己和居住的地方,就创造了龙舟来打败巨龙。
现在,划龙舟已经成为了广西壮族三节的传统习俗,每年都会有数百支龙舟在广西水域比赛。
二、排涌排涌是壮族三节时的另一项传统习俗。
排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时期,是壮族人们迎来春天的一种意味深长的仪式。
排涌时,壮族各村的人们会聚集到当地的湖泊、河流或井里,争先恐后地往水中扔各种东西,比如鸡蛋、石头、苞谷、芦苇、菜叶等等。
据传,排涌可以带来好运和收获丰收的好兆头。
三、舞龙舞狮除了划龙舟和排涌之外,舞龙舞狮也是广西壮族三节的一个传统表演项目。
在过去,龙和狮子象征着神武之力和吉祥之意,因此在广西壮族三节期间,壮族黎族和侗族等多个民族都会表演这两个表演项目。
表演的过程中,龙和狮子会扭动、跳跃、舞蹈和击鼓,热闹非凡。
四、穿戴传统服饰在广西壮族三节期间,壮族人会穿上传统的节日服饰来展示自己的仪容。
女性穿上传统的壮族服装,裙子颜色以红色、绿色、黄色、粉色等色彩鲜艳的为主,头戴银饰和亮片装饰的头巾;男性则穿上白色蓝花布、红色蓝花布、黑色蓝花布、紫色蓝花布等传统服装,搭配上头戴红、黑、白等颜色的毡帽,身上佩戴象征帅气的银饰,显得非常的气派。
五、食用传统美食在广西壮族三节期间,壮族人们会食用各种传统美食。
除了酒和水果之外,传统的汉族花糕、龙眼酒、壮族梯仔回和寿桃都非常受到壮族人民的喜爱。
总之,在广西壮族三节期间,各种独特的风俗和习俗都可以见到。
这些风俗和习俗不仅代表了壮族人民对这个传统节日的重视,也展示了壮族民族的丰富文化和历史遗产。
壮族不同的礼仪
![壮族不同的礼仪](https://img.taocdn.com/s3/m/81e0efa5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f8.png)
壮族不同的礼仪56个民族56支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拥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人们把广西壮族自治区誉为“铜鼓之乡”,铜鼓是壮族人的传统文化遗产,更是壮族图腾崇拜的标志。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准备的壮族不同的礼仪,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壮族不同的礼仪壮族的语言壮族有自己的语言,中国学者将之归类为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主要分南北两大方言。
部分外国学者根据壮语同源词的情况,将壮语划入澳泰语系。
壮族传统文字是在汉字基础上创造的“土俗字”。
从中国的唐代(7世纪)“土俗字”开始在民间使用,汉人称为古壮字,壮族人自称为“sawndip”,就是生字的意思,因为这种字是用汉字部首组合而成的。
但是这种壮字由于使用面不广,没有能在全民推行,一直为壮族巫师、艺人多用于书写经书、编山歌、记事、记录壮语地名等,大量的壮族《布洛陀经书》就是古壮字手抄本。
1950年代,中国政府专家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壮文,并于1982年又作了部分修订。
壮族的礼仪壮族是个好客的民族,过去到壮族村寨任何一家做客的客人都被认为是全寨的客人,往往几家轮流请吃饭,有时一餐饭吃五、六家。
平时即有相互做客的习惯,比如一家杀猪,必定请全村各户每家来一人,共吃一餐。
招待客人的餐桌上务必备酒,方显隆重。
敬酒的习俗为“喝交杯”,其实并不用杯,而是用白瓷汤匙。
客人到家,必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客人以最好的食宿,对客人中的长者和新客尤其热情。
用餐时须等最年长的老人入席后才能开饭;长辈未动的菜,晚辈不得先吃;给长辈和客人端茶、盛饭,必须双手捧给,而且不能从客人面前递,也不能从背后递给长辈;先吃完的要逐个对长辈、客人说“慢吃”再离席;晚辈不能落在全桌人之后吃饭。
尊老爱幼是壮族的传统美德。
路遇老人要主动打招呼、让路,在老人面前不跷二郎腿,不说污言秽语,不从老人面前跨来跨去。
杀鸡时,鸡头、鸡翘必须敬给老人。
路遇老人,男的要称“公公”,女的则称“阿婆”或“婆婆”;遇客人或负重者,要主动让路,若遇负重的长者同行,要主动帮助并送到分手处。
广西壮族民族的家乡风俗
![广西壮族民族的家乡风俗](https://img.taocdn.com/s3/m/72bb7869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98.png)
广西壮族民族的家乡风俗广西壮族民族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少数民族,他们生活在美丽的广西壮族自治区,这个地方不仅风景如画,而且还保留着浓厚的民族文化。
壮族民族的家乡风俗是他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了丰富的民俗活动和传统习俗。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广西壮族民族的家乡风俗吧。
广西壮族民族的家乡风俗以节日庆典为主要形式。
每年的三月三是壮族传统节日“三月三”节,这一天被视为壮族人民的节日,人们会穿上节日盛装,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赛龙船”比赛,龙舟比赛是壮族人民传统的体育项目,也是他们展示团结和力量的重要方式。
除了“三月三”节外,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也是壮族人民重要的节日,“七夕节”被称为“壮族情人节”,当晚人们聚在一起观赏烟花表演,共同庆祝这个浪漫的节日。
除了节日庆典,广西壮族民族的家乡风俗中还有许多有趣的传统习俗。
比如婚礼上的“接新娘”仪式,新郎需要骑马前往新娘家中接新娘,途中还有很多有趣的关卡等待着他。
婚礼现场的“对歌”也是壮族婚俗中的重要环节,男女双方通过对歌表达对彼此的爱意和祝福。
另外,壮族人民还保留着丰富多彩的民间歌舞表演,比如“拉丝芦笙”和“舞旗袍”等,这些歌舞表演反映了壮族人民喜庆、热情的性格。
此外,广西壮族民族的家乡风俗中还有一些独特的饮食习俗。
壮族人民以米饭为主食,他们会用特制的竹篾叠在一起的“竹筒饭”煮米饭,再搭配当地的美味佳肴,如辣椒炒肉、螺蛳粉等。
在壮家人的餐桌上,酒也是必不可少的,他们会用“瓦罐酒”款待来宾,瓦罐酒是壮族人民传统的酿酒工艺,有着独特的风味和浓郁的文化底蕴。
总的来说,广西壮族民族的家乡风俗是一份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融合了庆典、习俗和饮食等多个方面。
这些家乡风俗不仅反映了壮族人民的传统生活方式,更彰显了他们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广西壮族民族的家乡风俗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为中华民族的多样文化贡献更多精彩。
壮族家乡风俗作文
![壮族家乡风俗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93fdd13f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d9.png)
壮族家乡风俗作文
壮族的习俗很多,例如:“三月三”、“六月六”、“壮族情人节”、“三月三”等等。
这些节日都有其特殊的习俗,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说说我家乡的一种特殊的风俗吧!
三月三,也叫“歌节”。
歌节的时候,人们会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
首先是唱山歌,一群人围成一圈坐在一起,主唱者会向大家唱一首山歌,然后大家就开始围着主唱者唱。
这时候主唱者就会拿出一些食物来给大家吃,有米花糖、花生糖、糍粑等等,也有人会把一些零食摆在桌上。
这些零食都是主唱者准备好的,大家吃完零食后就开始唱山歌了。
我就经常看到有些人在大声地唱山歌,还有些人在小声地和着。
有时大家还会用一些好玩的东西来做游戏,比如:抓人游戏、踩气球游戏、斗牛游戏等等。
所以这是一个十分欢乐的节日。
六月六,壮族的传统节日之一,又称“祭龙节”。
相传六月
六是天上的龙王回到人间来看望他的儿子。
那天人们会进行“祭龙”仪式,他们会杀一头牛或者猪,然后把肉放在大锅里煮熟,再拿出来分给大家吃。
—— 1 —1 —。
壮族 风俗文化
![壮族 风俗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f46273a69b6648d7c0c74671.png)
1 民族简介 2 壮族的衣食住行 3 节日风俗
4 旅游资源及开发
一、民族简介
壮族,中国少数民族中 人口最多,主要分布在广 西、广东、云南和贵州等 地
二、壮族的衣食住行 壮族男装 分为右襟和对襟
右襟衫反膊无领,衣纽从右腋下开至腰部 又转向正中,再开出三四寸而止,衣襟镶嵌一 寸多宽的色布边,用铜扣纽,再束上长腰带。
房屋建筑
广西西南和西 北部分地区的壮族 村寨,还保持着古 老的传统住房形式 “干栏”,又称“麻栏”
三、节日风俗
歌圩节(三月三歌节)
壮族最隆重的传统歌节、 有对歌谈情、碰彩蛋、抢花 炮、抛绣球等传统习俗
歌圩节
对歌谈情 放花炮
碰彩蛋 抛绣球
中元节
农历7月14,重要程度仅次 于春节,祭祀祖先、全家聚餐。 所以也被称为壮族团圆节。
中国古代一种打击乐 器,迄今已有二千七百多 年历史,以广西数量最多, 分布量最广。
壮锦
壮锦,与云锦、 蜀锦、宋锦并称中 国四大名锦,利用 棉线或丝线编织而 成的精美工艺品, 图案生动,结构严 谨,色彩斑斓,充 满热烈、开朗的民 族格调。
绣球
绣球乃广西壮家人 之定情物和吉祥物,是 广西极具特色的旅游工 艺品之一,原为壮族青 年男女之间的爱情信物, 先多为人们当作馈赠亲 友之礼品,家庭中的装 饰品
商品类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1、以传统工艺为主,缺乏时代特色 2、缺乏品牌意识 3、市场秩序有待进一步整顿 4、宣传力度差 5、旅游商品销售手段落后
商品类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1、政府支持旅游商品开发 2、旅游商品要不断创新 3、销售方式要改革 4、注重游客参与度
感谢观看
祭祀祖先
牛魂节
人放锄、牛脱轭,酿制甜酒、 蒸五色糯饭,并给牛吃甜酒和五色 糯饭。这一天,绝对不能打牛。因 为倘若打牛,把牛魂掠走,就会影 响农事。
壮族的八大风俗习惯
![壮族的八大风俗习惯](https://img.taocdn.com/s3/m/3ec77a16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82.png)
壮族的八大风俗习惯关于壮族的八大风俗习惯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也是中国第二大民族,人口1700万以上。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壮族的八大风俗习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壮族的八大风俗习惯篇1壮族的八大风俗习惯一、建筑居住壮族喜欢依山傍水而居(因为我们的周围不是山就是水,所以不喜欢都难)。
在青山绿水之间,点缀着一栋栋木楼,这就是壮族人的传统民居。
其房屋多为砖木结构,外墙粉刷白灰,屋檐绘有装饰图案。
居住在山区的壮族,其村落房舍多数是土木结构的瓦房或草房,建筑式样一般有半干栏式和全地居式两种。
干栏,也叫木楼、吊脚楼。
壮、侗、瑶、苗、都有。
多为两层。
上层一般为3开间或5开间,住人。
下层为木楼柱脚,多用竹片、木板镶拼为墙,可作畜厩,或堆放农具、柴禾、杂物。
有的还有阁楼及附属建筑。
一般干栏都依山傍水,面向田野。
一个寨子一个群落,既雄伟又壮观。
有些村寨,家家相通,连成一体,就像一个大家庭。
居室格局,各处自有特点。
龙胜县龙脊乡壮族干栏,以神龛为中心,神龛后面,居中是家公住房(以女主人为中心),左角是家婆住房,有小门与家公房相通。
主妇房在右角。
丈夫房在厅堂右侧外。
客房在前庭左角,姑娘房在右角楼梯旁,便于她们与小伙子们交往。
这种布局的最大特点,是夫妻异室,沿袭了古俗。
干栏,内部结构略有变化,但基本格局不变。
二、服饰男装有右襟与对襟两种,右襟衫反膊无领,衣纽从右腋下开至腰部又转向正中,再开出三四寸而止,衣襟镶嵌一寸多宽的色布边,用铜扣纽,再束上长腰带;对襟开胸,长仅及脐的紧身衫,这是在劳作时穿着的。
而女装为无领右襟,只是衣袖比男装大些,宽大近尺,长至膝盖,镶嵌绲边,边条有宽细,一般在二三道以上。
肩内贴布反衬在外,起缝三线,名叫“反膊衫”。
男女衫的扣钮均铜纽或布纽。
男女裤子式样基本相同,裤脚有绲边,俗称“牛头裤”。
已婚妇女有绲花边的肚兜,腰裤左边悬挂一个穗形筒,与锁匙连在一起,走动时发出“沙啦沙啦”的响声。
男子礼服惯穿长袍,外面套上一件短褂,通称“长衫配马褂”,起先是头戴顶圆帽,后来改戴礼帽。
壮族的传统习俗与社会礼仪
![壮族的传统习俗与社会礼仪](https://img.taocdn.com/s3/m/9c6e8a47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c2.png)
壮族的传统习俗与社会礼仪壮族是中国民族中人口较多的一个民族,他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遗产。
壮族人民世代传承着丰富多样的传统习俗和社会礼仪,这不仅是他们民族特色的体现,也是对先辈智慧的传承和对生活的热爱表达。
本文将详细介绍壮族的传统习俗和社会礼仪,以展现壮族文化的魅力和独特性。
一、壮族婚俗与婚姻制度壮族人民非常注重婚姻制度和婚俗仪式,在婚姻中保留了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
婚礼准备工作通常需要提前几个月进行。
在壮族的婚姻制度中,一夫多妻并不罕见,但如今已经较少见于现代社会。
壮族的婚礼通常以盖房子为开始,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仪式。
男方需要亲手修建一座新房,以示对婚姻的承诺和负责。
婚礼当天,男方要身着盛装前往女方家中迎亲,这个过程被称为“拉花轿”,由一群年轻壮汉抬着豪华的花轿,场面热闹非凡。
婚礼现场,壮族人民会举行各种各样的仪式,如敬茶仪式、糖茶儿仪式等。
新娘会以壮族传统服饰为婚礼着装,华丽的服饰和精致的发饰充分展现出壮族妇女的魅力和优雅。
二、壮族传统节日与节庆习俗壮族传统节日众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壮族三月三节。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壮族人民会隆重庆祝这一节日。
在节日当天,人们身着传统服饰,载歌载舞,共同参与各种庆祝活动。
主要的庆祝活动包括舞狮、划龙船、踩高跷等。
此外,人们还会举行射箭、摔跤等传统体育比赛,以展示壮族人民勇敢、坚韧的精神风貌。
除了三月三节,壮族还盛大庆祝年节、米节、麦节等传统节日。
在这些节日里,人们会进行丰富多样的活动,如祭拜祖先、舞狮、唱山歌、吃特色美食等。
这些节日不仅丰富了壮族人民的文化生活,也对壮族文化的传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壮族社交礼仪与风俗习惯壮族人民非常重视社交礼仪,注重尊重和友好。
在壮族社交场合中,人们常常会相互问候并握手,这是表达友善和尊重的方式。
此外,让座、邻里互助等行为也是壮族社交中的常见礼仪。
饮食文化也是壮族社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壮族饮食中,人们一般采用共食制,一家人或一群朋友聚在一起共享饭菜。
壮族习俗——精选推荐
![壮族习俗——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4a63addd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7e.png)
壮族习俗 每个少数民族都和我们⼤汉族⼀样有他们和传统节⽇,那么壮族的传统节⽇有呢?下⾯是店铺为你搜集到的相关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壮族的传统节⽇ 1、壮族的春节 壮族的春节从⼤年三⼗⾄正⽉初⼀、初⼆,共3天,但初四⾄初五仍算春节期。
它是⼀年中最隆重的节⽇。
⼀般从腊⽉⼆⼗三起就开始做准备,家家户户搞卫⽣、缝制⾐裤、购买年货、张贴对联、制做糕点、杀猪、包粽⼦。
春节⼜是个团圆的⽇⼦,凡是在外⾯⼯作的⼈,⼀般都赶在年三⼗之前回家团聚,吃团圆饭。
春节期间,除了⾛亲访友,男⼥青年多去参加对歌、打陀螺、跳舞、赛球、演戏等⽂娱体育活动。
除⼣家家杀鸡杀鸭,蒸制扣⾁、粉精⾁,制做叉烧⾁等等。
晚饭的⼋道菜中少不了”⽩斩鸡“,有⽼⼈的家庭,会炖猪脚、炖整鸡。
⽶饭要做得很多,剩到第⼆天吃,象征着富裕。
年三⼗晚家家都要守岁,直到半夜鸡叫,燃放鞭炮,除旧迎新。
过去,有的地⽅把放鞭炮谓之”招⽜魂“(壮语叫”欧魂怀“),意思是⽼黄⽜的魂魄尚散落在⽥野,把⽜魂招回来,新的⼀年开始,⽼黄⽜⼜该⾟⾟苦苦地为主⼈家效⼒了。
”招⽜魂“开始,有的⼈家敲锣打⿎,吹萧吹笛,整个村寨洋溢着⼀⽚欢天喜地的⽓氛。
2、正⽉初⼀、初⼆ 凡来客必吃粽⼦。
壮家的粽⼦是较⾼贵的⾷物。
粽有⼤有⼩,⼤的⼀⼆⽄重,⼩的⼆三两,还有⼀种叫”风莫“(特⼤粽⼦)的,重达⼀⼆⼗⽄。
粽⼦主要原料是糯⽶,但要有馅⼉。
馅⼉是由去⽪的绿⾖、半肥不瘦的猪⽪拌上⾯酱制成,挟在粽⼼⾥,煮熟后,其味之⾹堪称⼀绝。
3、陀螺节 在⼴西壮族聚居的地⽅,每年都举⾏⼀次有名的体育盛会——陀螺节。
时间是由旧历年除⼣前两三天⾄新年正⽉⼗六⽇,历时半个多⽉。
陀螺,壮语叫”勒江“,它有⼤有⼩,有轻有重。
有⼤如河⽥柚的,重⼀⽄左右,有⼩如鹅蛋的,也有⼆三两。
制作陀螺⼀定要选⽤质地优良的坚⽊。
它的”头“要圆滑。
”打“的时候,⽤两三尺长的⿇绳⼀圈⼀圈往上缠,⼀直缠到⾃⼰认为适当的地⽅,再⽤右⼿的⽆名指和⼩指挟住⿇绳的尾端,迅速往地⾯⼀旋,陀螺就”呼呼“地转动起来。
壮族的传统节日风俗
![壮族的传统节日风俗](https://img.taocdn.com/s3/m/2a055124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20.png)
壮族的传统节日风俗
壮族是一个富有特色的民族,他们世世代代在这块土地上辛勤耕耘,创造了自己灿烂的民族文化。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节日有“三月三”、“花山节”、“歌圩节”、“斗牛节”等。
1.“三月三”
三月三是壮族传统节日,是壮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
节日这天,人们都穿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到山上去祭祖先、拜神树、唱山歌。
姑娘们也在这天戴上五色丝做成的各种发夹、耳坠和项链等饰品到山上去采摘山花和野花,并采摘各种野菜回家包饺子吃。
晚上还举行唱歌跳舞比赛和斗牛比赛。
2.“花山节”
花山节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正月初二至初八举行。
相传是为了纪念“花母”而设立的。
这天清晨,人们穿上盛装,带上各种祭品到山上去祭拜花母。
在山上,人们把事先准备好的鲜花和纸钱点燃,然后绕着“花母树”唱起了赞美的山歌,祝福她安息地下。
活动结束后,人们把祭品抬到山下的广场上分吃,然后把剩余的纸钱点燃,用火烧掉纸钱。
—— 1 —1 —。
壮族有哪些风俗习惯
![壮族有哪些风俗习惯](https://img.taocdn.com/s3/m/0ec122b9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99.png)
壮族有哪些风俗习惯壮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省的一些地方。
壮族有着丰富的民俗风格,这些风俗习惯凝聚着他们的历史和文化。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壮族的主要风俗习惯。
壮族的传统节日非常丰富多彩,其中最重要的节日是壮年节。
壮年节是壮族群众拜祖神和祖先的节日,通常在农历六月廿二至廿四之间举办。
过节期间,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祭祀仪式,包括敬奉祖先牌位、祭祖、上香、焚香等。
此外,还有丰富多样的文艺表演,如歌舞、击鼓、大刀舞等,热闹非凡。
壮族人对待婚姻有着独特的风俗和习惯。
壮族民间素有“大红大绿娶媳妇”之说,婚姻仪式上的主要色彩就是红色和绿色。
新娘在结婚当天会穿戴精美的壮族传统婚服,头戴花冠,身穿色彩艳丽的缀满银饰的红色上衣和中式圆裙。
新郎也要穿上鲜艳的壮族传统礼服,大红的上衣和蓝色或黑色的裤子。
在婚礼中,新娘需要向新郎家人献茶,以表达她对新家庭的尊敬和敬意。
在壮族社会中,尊老敬老是一种重要的传统习俗。
壮族人非常尊敬老人,认为老人是家族的根基。
当年年纪大的壮族人进入高寿之后,他们可以通过举行隆重的“祝寿”仪式来庆祝他们的生日。
祝寿仪式通常包括祭拜祖先、宴请亲朋好友、表演歌舞等。
同时,孝敬老人也是壮族的一种传统,壮族人认为孝敬父母是一种美德,尊重长辈是家庭的基石。
壮族人有着独特的葬礼习俗,尤其是在祭扫方面。
传统的壮族葬礼通常会进行三次,分别是初祭、半祭和封祭。
初祭一般在去世后的第一天进行,目的是为了与亲友告别。
半祭是在去世后的第七天举行,人们会对逝者进行一系列的祭祀活动。
封祭是葬礼的最后一个环节,通常在去世后的第三年举行,人们会再次进行祭拜,以示对逝者的永远怀念。
此外,壮族人还有许多其他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如唱山歌、歌仔戏、击鼓舞、踩高跷等。
这些传统习俗不仅展示了壮族人民的风采,也体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总之,壮族是我国的一个重要少数民族,他们有着丰富多样的风俗习惯。
无论是壮年节、传统婚礼还是尊老敬老等,这些独特的风俗习俗都体现了壮族人民的深厚历史底蕴和文化传统。
壮族有哪些风俗习惯禁忌有哪些
![壮族有哪些风俗习惯禁忌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fb15787d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89.png)
饮食和服饰中的禁忌
饮食禁忌:壮族人忌吃牛肉,有些地方还禁食狗肉,主要是为了表达对祖先的尊重。
服饰禁忌:壮族人的服饰也有一些禁忌,比如女性不能穿短裙,男性不能穿短裤,因为这被 认为是不吉利的。
颜色禁忌:在壮族文化中,黑色和白色是禁忌的颜色,因为它们与死亡和丧事有关。
图案禁忌:壮族人的服饰上不能出现龙和老虎等猛兽的图案,因为这些图案被认为会带来厄 运。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X
清明节期间不能穿得过于华丽, 以避免引起祖先的嫉妒。
婚嫁和生育中的禁忌
婚嫁禁忌:壮族婚嫁中有很多禁忌,包括结婚日不能遇到不祥之物、新娘不能穿黑色衣服等。 生育禁忌:壮族生育中有许多禁忌,孕妇不能参加葬礼、不能进入产房等。 产后禁忌:产妇在产后一个月内不能出门、不能洗澡等。 婴儿禁忌:婴儿在出生后一段时间内不能见生人、不能剪头发等。
壮族的禁忌
日常生活中的禁忌
不能随意进入别人的卧室,尤其是已婚夫妇的卧室 不能吹口哨,尤其是在夜间 不能用手指指向神像或长辈 不能踩踏炊具和灶台
节日和祭祀活动中的禁忌
春节期间不能倒污水、扫地、 倒垃圾等,以避免财运流失。
中秋节期间不能砍伐树木,以 避免破坏自然和谐。
端午节期间不能穿戴红色衣物, 以避免带来厄运。
壮族的饮食文化
特色食物:五色糯米饭、糍粑、螺蛳粉等 饮食习俗:注重礼仪,尊重长辈,先请长辈用餐 酒文化:热情好客,敬酒表达尊重和友谊 茶文化:喜欢饮茶,注重茶道,以茶待客
壮族的建筑风格
干栏式建筑:以木、竹为主要材料,适应壮族地区湿润多雨的气候
土楼:壮族的代表性建筑,具有防御和居住的双重功能
鼓楼:壮族村寨的标志性建筑,用于集会、议事和娱乐 风雨桥:具有交通、贸易和休闲功能的桥梁建筑,也是壮族文化的象征之 一
壮族民俗
![壮族民俗](https://img.taocdn.com/s3/m/f4eb311655270722192ef7f5.png)
4、做道场。壮族的道场看似汉族,但其实 是师公的“傩”而不是“道”,在过程中, 师公需要十几个小时不停地赞颂死者生前 的为人和怎样继承死者的遗志等等。其间 孝男、孝女跟着道公绕圈并不时自行跪拜 或按道公示意跪拜。
5、出殡。也叫“出山”。时间一般在上午进 行,具体时间由风水先生择吉辰而定。壮族人 认为,人一旦死后就登上逍遥路,路途遥远, 只有在上午出殡,才能在天黑之前赶到超凡世 界,因为只有白天才路途通达,天黑之后则会 迷失方向,很难到另一世界去了。行走途中, 灵柩由八个人抬着,绝对不能碰地,也不能停 下,众孝及送丧的人员不能回头看。若有人回 头看,就意味着丧家又有一个即将死亡,非常 不吉利。
1、拾骨(捡金)。壮族人“拾骨”前要做三 件事:一是请本家族长者亲自到死者的坟墓, 注意观察能否“拾骨”,因为长者一般都有辨 别死者肉化筋消的观察经验;二是请风水先生 择最佳坟地;三是请风水先生“化命”,也就 是看死者的生辰八字(阴命)和家族里所有人 的生辰八字(阳命)是否相冲相克,如有冲克 则避让。以上三件事妥当后,主家还要置备专 盛骨骸的陶瓷翁,俗称“金坛”(金,五行之 首,最为珍贵,以示悬棺葬、火 葬、土葬,自清明以来,土葬逐渐流行。到了现 代,以土葬为主。尽管现在政府大力倡导火葬, 以节约耕地,减少浪费,但当地壮族仍然延续传 统的土葬习俗。 土葬习俗 1、报丧。一俟人死后,死者的儿子或女儿便找 一同伴拿鸡或猪肉到舅家去报丧。报丧者到舅家 门外便燃放鞭炮以示报丧(绝不能径直走进去), 表示家里有人去世。
2、请水。即买水回家给死者洗涤尸体(投硬币或铜 钱于水中,以示向河神买水)。桂中地区壮族认为, 人死后,一定要用水清洗干净,才能进入阴间。所 以,凡人死后都要立刻买水回来给死者清洗干净。 准备入殓的傍晚由死者的长女点着一把火带路,孝 男、孝女、孝孙及亲属随同到河边取水。孝男或孝 女投放几枚硬币于水中,然后挑着水回家,水中放 入柚子叶(人们相信柚子叶有避邪的作用),稍加 热后用毛巾沾水为死者浴身。擦洗完身体后,男的 还要洗头、剃头戴帽;女的则梳妆头发包好头巾, 目的是让死者干干净净、体面地到另一个世界去生 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壮族服饰
壮族服饰色彩以青、黑色为主基调,妇女服色在此基础上配以少量五彩色,是壮族人民典型的服饰用色和配色方式。
根据壮族服色用色的特点,将其服饰色彩分成两个不同的色组,来阐述不同色组及其配合的语义和功能。
服饰
壮族多用自织的土布做衣料,款式多种多样。
壮族女子的服装一般为一身蓝黑,裤角稍宽,头上包提花毛巾,腰间系精致的围裙,而且壮族女子喜戴银饰;男子多穿对襟上衣,腰间系一条腰带,穿阔边大脚裤。
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壮族服饰,在此基础上结合不同的领襟开口方式,裙型(筒裙、褶裙),色彩,服饰品,发式等可变元素,形成了既具有我国南方少数民族服饰共性,又有民族特性的壮族服饰。
黑衣壮服饰讲究实用,款式大方而朴素。
黑色既是黑衣社的象征,也是其族群标志。
众所周知,壮锦为我国四大名锦之一,然而它就出自于壮族妇女之手,她们织的壮锦色彩斑斓,五彩缤纷,耀人眼目。
有个这样的传说:很久以前,壮家姑娘达尼妹织布时,太阳升上,这时屋檐下挂有露水的蜘蛛网五光十色,非常美丽。
达尼妹以蜘蛛网为样,织成壮锦。
其他壮族姑娘竞相模仿,壮锦就流行起来了。
白族尚白,而白族姑娘却戴红、绿、白、黄彩色凤凰帽。
传说为凤凰所赠,后人仿制而来。
♦壮族的主食是大米和玉米。
喜吃腌制的酸食。
农业民族,种植水稻、玉米、豆类、薯类、瓜类、果类,饲养猪、牛、羊畜类和鸡、鸭、鹅禽类,在生产和生活的长期实践中,接触和认识了各种可食用的野生植物和动物,故美食风味甚多。
他们居住在亚热带,气候炎热多雨,烟瘴重,各种疾病易于发生,因此各种美食风味又与气候相关。
他们历史悠久,有丰富的食俗文化,其饮食又与他们的历史文化有关。
下面且将壮族的风味美食,择要予以介绍。
♦壮族特色菜。
乳猪需用糯米或大米味养, 使其肉细皮嫩为上。
然后以独特工艺、熟练的火工精心烤制, 使其皮丝黄透亮, 然后切块上盘, 拌以葱酱、白糖食之, 其味香甜松脆、肉质细嫩甘香, 具有滋心润肺、养颜养容功效。
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拥有2000多万人口,同时,它也拥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尤其是壮族古居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壮族儿女的珍贵宝藏。
壮族喜欢依山傍水而居(因为壮族村子的周围不是山就是水,所以不喜欢都难,)。
在青山绿水之间,点缀着一栋栋木楼,这就是壮族人的传统民居。
木楼上面住人,下面圈牲畜(现在好多了,因为社会的发展。
无论是什么房子,都要把神龛放在整个房子的中轴线上。
前厅用来举行庆典和社交活动,两边厢房住人,后厅为生活区。
屋内的生活以火塘为中心,每日三餐都在火塘边进行(这个有一部份居民还保持着)。
梯田也是壮族古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以龙脊梯田为代表。
平安梯田是龙脊梯田的核心地带。
平安梯田最高海拔880米,最低海拔380米,垂直高差500米,占地4平方公里。
在这浩瀚如海的梯田世界里,共有大小个异的梯田15862块,最大的梯田有0.62亩,最小的梯田只能插3株禾苗,有“青蛙一跳三块田”和“一床蓑衣盖过田”之说。
壮族的婚姻,过去是父母包办,但婚前恋爱是自由的。
实行一夫一妻制,早婚较多,婚恋较为开放。
盛行“不落夫家”或“坐家”的习俗。
青年男女结婚后,新娘便返回娘家居住,遇重大节日和农忙时节才到丈夫家短暂居住,直到怀孕之后才长住婆家。
壮族地区都为热带、亚热带,炎热多雨、潮湿,同时壮族地区也多山,"干栏"住宅具有通风干爽,有节约土地的作用。
所以山区的壮族民居多为全"干栏"住宅。
壮族的民居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和气候、地理环境有密切的关系,也是壮族人自古来尊重自然,与大自然和
谐相处的传统。
壮族传统建筑
干栏,也叫木楼、吊脚楼,多为两层。
上层一般为3开间或5开间,住人。
下层为木楼柱脚,多用竹片、木板镶拼为墙,可作畜厩,或堆放农具、柴禾、杂物。
有的还有阁楼及附属建筑。
一般干栏都依山傍水,面向田野。
一个寨子一个群落,既雄伟又壮观。
壮族的丧葬形式,在历史上有岩葬、悬棺葬、火葬、土葬,自清明以来,土葬逐渐流行。
到了现代,以土葬为主。
壮族人忌食青蛙、牛肉和死于笼中的鸡;忌将筷子插入饭碗中,忌筷子落地,认为不吉利;壮族将‘猪肝‘称为‘猪湿’,‘猪舌’称为‘猪利’,因为当地的方言’‘干’‘与’‘舌’‘即亏本之意;忌用脚踩踏锅灶;忌讳农历正月初一杀牲;妇女生孩子的头三天(有的是头七天)忌讳外人入内;忌讳生孩子尚未满月的妇女到别人家里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