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急诊科情况说明及规划精选课件
急诊科的设置与管理课件PPT课件
《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急诊科定位及任务: 急诊科是医院急症诊疗的首诊场所,也是社会医 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急诊科实行24小时开放,承担来院急诊患者的紧 急诊疗服务,为患者及时获得后续的专科诊疗服 务提供支持和保障。
监 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
.
急诊科设置与布局的原则
.
布局与设置(分诊室)
检查床、候诊椅
电话、对讲机、呼叫器、信号灯
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安装监控装置
急诊登记本、各种登记表格、常用检验单
检查仪器及用物,如监护仪、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 压舌板、手电筒等
.
布局与设置(抢救室)
尽量靠近分诊室,备有急救仪器、常用的急救用物及各类 急救药品
.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急诊=院前急救+急诊科处理
.
急诊医学的发展
加
促
强
进
急诊科的建设和管理
.
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2009年5月2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 布
制定目的:指导和加强医疗机构急诊科的规 范化建设和管理,促进急诊医学的发展 。
.
《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内容 共六章 +2附件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设置与运行 第三章 人员配备 第四章 科室管理 第五章 检查评估 第六章 附则 附件1 急诊科仪器设备及药品配置基本标准 附件2 急诊医师、护士技术和技能要求
便携式超声仪和床旁X线机 血液净化设备和快速床旁检验设备
.
.
快速电解质分析仪
心脏标志物检测仪
.
急救器械
搬动、转运器械 手术器械 急救包、穿刺包
急诊ppt课件
保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必要时进行气 管插管或机械通气。
建立静脉通道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以便给予急救药 物和补液治疗。
药物治疗选择与应用
合理选择药物
根据患者病情和药物适应症,合理选择急救 药物。
观察药物反应
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及时调整治疗 方案。
注意药物剂量与用法
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和医生建议使用,避免 过量或不足。
急诊特点
突发性、紧急性、危重性、复杂 性、多学科性。
急诊科室设置与功能
急诊科室设置
包括分诊台、抢救室、诊室、留观室、输液室、手术室等。
急诊科室功能
快速接诊、准确分诊、及时救治、有效转运、完善信息记录 与报告等。
急诊患者类型及特点
急诊患者类型
创伤患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呼吸 系统疾病患者、消化系统疾病患者、 中毒患者等。
急诊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急诊概述 • 急诊常见疾病与诊断 • 急诊治疗原则与方法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 康复期管理与教育指导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急诊概述
CHAPTER
急诊定义与特点
急诊定义
急诊医学是研究和处理各种急性 疾病、急性创伤和急性中毒等突 发性问题的专业学科。
风险评估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 症和不良事件进行评估, 如跌倒、压疮等。
康复期管理计划制定
目标设定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设 定短期和长期的康复目标 。
计划制定
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包括康复训练、药物治疗 、营养支持等。
团队协作
康复团队应密切协作,包 括医生、护士、康复师等 ,共同制定和执行康复计 划。
急诊ppt课件
转运途中安全保障措施
转运前评估
对患者病情、转运距离、途中风险等进行全面评 估,制定转运方案。
转运途中监护
持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其病情变化,及时 处理突发情况。
安全交接
与接收科室进行详细交接,确保患者信息、病情 、护理措施等得到准确传递。
05 急诊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定义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由于各种肺内和肺外致病因素所导致的急性弥漫性肺损伤 和进而发展的急性呼吸衰竭。
诊断
临床表现为呼吸窘迫、顽固性低氧血症和呼吸衰竭,肺部影像学表现为双肺渗出 性病变。治疗原则为积极控制原发病,改善通气和氧合功能,防止并发症。
消化道大出血
定义
消化道大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食 管、胃、十二指肠和屈氏韧带以下的 空肠、回肠及结肠的出血,是急诊科 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
脑卒中
定义
脑卒中俗称“中风”,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 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
诊断
主要表现为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偏身感觉障 碍、失语、共济失调等。治疗原则为尽快改善脑缺血区的血 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防止并发症和减少后遗症。
04
分诊与接诊流程优化
分诊准确性
根据患者病情和紧急程度 ,准确判断并分流至相应 科室。
接诊效率
优化接诊流程,缩短患者 等待时间,提高救治效率 。
有效沟通
与患者及家属保持良好沟 通,了解其需求和病情, 提供必要帮助。
抢救室管理及护理配合
抢救设备准备
定期检查抢救设备性能,确保其 处于良好状态,随时可用。
急诊PPT课件
26
二,急诊医生护士与患者的沟通技 巧
10,距离沟通
人际距离实际是情感活动的一个重要变 量,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一个微笑,一句 和蔼的话,一次小小的幽默,常能使彼此 之间的感情渠道得以沟通,消除患者疑虑、 恐惧,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编辑版ppt
27
二,急诊医生护士与患者的沟通技 巧
11,对于所受到的无理对待也要去 合理的理解和对待;我们没有错,
31
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以及迅速分诊 和处置的能力,充分利用短暂有限 的时间,合理安排与多个危重患者 的沟通,使急救工作迅速、准确、 有序的展开,使患者采取主动配合 的态度。
编辑版ppt
32
总之,医患间良好的关系和交流是 医疗护理效果的基础;因此医生护 士应多学习一些沟通交流的技巧, 并灵活应用,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达到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目的。
编辑版ppt
45
分析
本例患者提醒我们,对急诊患者必须给予 必要的检查。不要急诊科工作忙,就直问 病史,不做详细的查体。对重点患者一定 要高度关注,防止主观臆断,经验治疗。
编辑版ppt
46
病例五
患者 男性 50岁,上午11时因为车祸
致胸、腹部外伤来院,步行入科,血压110
/60mmHg,给予心电监护,腹穿未见异常,
编辑版ppt
37
分析
本例患者,要求急诊医生时 刻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尽可能 的了解患者的病史,阳性体征和 重要的阴性体征,发现可疑点, 尽快行相应的检查,否则出现漏 诊和误诊。
编辑版ppt
38
•病例 二
患者,男性,45岁左右,因为头 晕来院就诊,生命体征平稳,颈 软,无抵抗,生理反射存在,病 理反射未引出。头颅CT检查未见 明显异常。给予输液治疗后,患 者症状消失,离院回家,次日未 继续治疗,第三天患者出现偏瘫, 再次急诊来院诊断为脑梗塞.
急诊科情况说明及规划
2016急诊科情况说明及规划-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急诊科情况汇报及发展规划一、人员情况急诊科现有工作人员15人。
其中执业医师3人、司机3人、护师2人、护士7人。
二、现阶段主要负责工作院前急救,急危重症接诊、处置、分诊,向上级医院转运病人,转运病人回家,行政、刑事拘留体格检查,各种门诊输液,创伤处置,中午、夜间及节假日门诊化验采血,各种行政、社会公益性医疗保障等。
三、现阶段急诊科存在的问题1、人员的缺少及能力的缺失急诊科建科当时仅配备3名医师承担急诊急救工作,几年来陆陆续续多名人员来到急诊科,然后或转科或调离,现如今仍只有3名医师承担院内与院外的医疗任务,无法做到院内和院外两项医疗任务的全面覆盖。
急诊科建科时就未曾按急诊科人员常规配置来配备中级与高级技术职称人员,而且当时配备的3名医师都还未取得医师资格,虽然随后全部取得了医师资格,但是毕竟经验浅薄,未进修提高水平,也无经验丰富的医师监督指导,很多医疗工作或不能独立进行或不敢独立进行,尤其作为高风险的急诊科更是以谨慎小心为第一要务。
护士都未进行过急诊、急救专业培训,对急救知识、技能以及急救器材的应用缺少足够的能力。
2、规章制度的缺失急诊科是一个高危、高风险、高纠纷,同时也是一个高责任的科室。
要减少纠纷、规避风险、明确责任就必须有一个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可行的诊疗流程及行之有效的应急预案来确保将纠纷、风险、责任消灭于萌芽状态。
如产生纠纷、风险也要明确责任进行奖惩,预防下一次的纠纷风险产生。
急诊科承担的门诊输液室,建立两年多都未明确医疗责任的归属,以及发生医疗意外后的应急预案,接诊医师都在住院部,发生意外时无法及时处置。
绿色通道实行的比较好,但是“三无”病人绿色通道的开通范围太窄,住院部无法开通绿色通道,使住院医师不愿意接收没有家属陪同的病人,而且开通绿色通道后的后续手续,如单据的补充、费用的催缴等比较繁琐,绿色通道开通后医疗费用先由开通科室欠当班收费人员,当班收费人员再欠医院,手续比较繁杂,值班医生和值班收费人员对开通绿色通道有抵触心理。
急诊科培训PPT课件急诊科的病例规范与分析
提供更详细的组织结构信息,对 颅脑外伤、腹部脏器损伤等有较
高诊断价值。
MRI检查
对软组织分辨率高,适用于脊柱 、关节等部位的病变诊断。
超声检查
无创、无辐射,适用于腹部、血 管、心脏等部位的实时于心律失常、心肌缺 血等心脏疾病的诊断与
监测。
动脉血气分析
高血压急症
表现为血压急剧升高,伴有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 。治疗原则包括迅速降压、保护靶器官等。
呼吸系统急症处理
急性呼吸衰竭
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精神神经症状等。治疗原则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氧疗、机械通气等。
急性肺栓塞
表现为突发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症状。治疗原则包括溶栓、抗凝、呼吸循环支持等。
多学科协作
未来急诊科将更加注重多学科之间的协作,如与影像科、 检验科等的紧密合作,以便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准确的 诊断和治疗。
患者安全和风险管理
急诊科将更加注重患者安全和风险管理,通过建立完善的 安全管理制度和风险评估体系,确保患者在急诊科得到安 全、有效的治疗。
提高自身能力,适应未来发展
1 2 3
病例分析技巧
通过讲解和实际案例分析,培训了学员如何对急诊科病例进行深入 分析,从而准确诊断和治疗患者。
团队协作与沟通
强调了急诊科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急诊科发展趋势预测
信息化和智能化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急诊科将更加注重信息化和智 能化的应用,如电子病历、智能辅助诊断等,以提高工作 效率和准确性。
治疗原则和方法选择
治疗原则
根据疾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对症治疗、病因治疗、支持 治疗等。
急诊科建设规模及情况说明
安徽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建设情况说明急诊医学是医学领域中一门新兴的、独立的临床学科。
急诊科目前为我国综合性医院必备科室。
急诊科的主要功能定位为:生命和脏器功能急症的紧急抢救;急症的鉴别诊断,并向相关专科输送病人;一般急症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危重症患者的监护治疗;灾难及紧急事件处理等。
因此,急诊科的工作可以说是医院总体工作的缩影,直接反映了医院的急救医疗、护理工作质量和人员素质水平。
在院领导的支持下,我院急诊科正逐步建立。
现将急诊科设置、人员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初步拟定解决方案逐一呈现如下:一、初步拟定急诊科设置:1.抢救室及急诊重症监护室(红区、紧急区):满足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及诊疗。
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的设立为急危重症的诊疗提供更好的平台,能促进急诊科医师诊疗技术水平快速提升,为稳定医疗队伍、留住人才提供保障,使其面对急危重症患者无心理胆怯及技术上限制。
并能极大的降低医疗风险。
2.清创室(黄区、急区):满足外伤清创缝合。
3.诊疗室(绿区、非紧急区):满足一般患者诊疗。
4.医生值班室:满足急诊医生临时休息。
5.急诊科病房:急诊科是独立的临床学科,有其独立病种,如食物中毒、药物中毒、发热待查、电解质紊乱、一过性晕厥、部分外伤、中暑、电击伤、动物咬伤等。
为满足急诊科专科病患住院诊疗,需设置急诊病房。
二、急诊科拟定人员配备:急诊科医师(5人,限男性,有医师资格。
满足急诊科正常值班工作。
)及护士(12人,在急诊及重症监护室工作或实习经验)。
三、急诊科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1.急诊科未设置病房:急诊科为独立科室,有其专科病种,因此需要独立病房。
设立病房目的为解决急诊科专科病房住院治疗问题,同时可全面、系统培养医护人员,提高临床专业素质。
拟解决方案:为急诊科配置病房,考虑前期病源不足,早期可与其他科室合办病房。
2.人员配置问题:因急诊科病情复杂,医疗环境稍差,风险较高。
对医护人员体力、心理有一定的要求。
因此需要能独立值班的男性医师及有急诊工作经验的护理人员。
急诊医学发展及医院急诊科建设与管理PPT课件
▪ 院内急救的专业运转模式各地混乱不统一,不能很好的应对突发公共卫 生事件群体群伤的急救需要
▪ 医院主管领导决定急诊科发展的命运 ▪ 急救专业医护队伍不专不稳
▪ 大医院急诊科患者众多,疾病谱广,涉及各个系统脏器
▪ 急诊医护人员工作量非常大
▪ 真正的危急重患者所占比例不高 ▪ 需要住院的急诊患者入院困难,滞留在急诊
18
第18页,共52页。
急诊医学体系的完善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
EMSS
院前急救
医院急诊
EICU
19
第19页,共52页。
发展的急诊医学
▪ 急诊医学发展与急诊科建设
➢ 是全部医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 “安危”和“生 死”
➢ 医院窗口--反映管理水平和综合实力
16
第16页,共52页。
急诊医学的发展--第三阶段
▪ 1997年急诊医学分会下设 8个专业学组
➢ 复苏 ➢ 院前急救
➢ 危重病 ➢ 创伤 ➢ 中毒
➢ 儿科急诊
➢ 灾难医学
➢ 继续教育
17
第17页,共52页。
急诊医学的发展--第三阶段
▪ 装备现代化
▪ “功能多元化”
▪ 人员专业化 ▪ 技术规范化 ▪ 管理科学化
急诊医学发展及医院急诊科建设 与管理
1
第1页,共52页。
急诊医学的发展
▪ 战伤
➢ 一战伤死率高达8.4%
➢ 二战伤死率4.5% ➢ 朝鲜战争伤死率2.5%
▪ 交通意外伤害
▪ 心源性猝死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社会需要而生
2
第2页,共52页。
急诊科 PPT课件
病例分析
男性,68岁,原发性阻塞 性肺病,病史8年,半小 时前因提拉重物后,自感 胸闷、胸痛不适,继之出 现气促、呼吸困难,来急 诊科时病人大汗淋漓、呼 吸困难、紫绀、脉搏细数, 不能平卧,请问
你是今天的预检护士,你 如何分诊?
急救 观察病情
科研、培训
17
第二节 急诊科的任务与管理
三、急诊科护理工作的管理
任务
预诊分诊 急救 观察病情 科研、培训
迅速、准确
18
第二节 急诊科的任务与管理
三、急诊科护理工作的管理
任务
预诊分诊 急救 观察病情 科研、培训
严格查对制度 消毒隔离 记录完整
19
急诊科护理工作的管理
院 长、业务院长
48
(一) 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和急诊科各项 工作制度和要求,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履行急 诊护士职责。
1、因失责而导致的侵犯病人权益与犯罪问题。 2、执行医嘱过程中的问题
随意签改医嘱、无故不执行医嘱是违法行为。 口头医嘱在急诊科是很常见的医嘱形式。护
士一定要注意“三清一复核”,即听清、问 清、看清,与医生核对药物名称、剂量、浓 度,谨防忙中出错。
2、有关分诊的要求,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急诊预检分诊护士必须由熟悉业务、责任心强的 护士来担任
B、如有分诊错误应听医生吩咐,重新安排就诊
C、遇急危重症病人应立即让其进入绿色通道
D、遇成批伤员时进行快速检伤、分类、分流处理, 并立即报告
E、遇患有或疑患传染病病人来院急诊,应将其安排
内科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12咯血肺炎哮喘急性上呼吸道阻塞呼吸困难内科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13急性心梗心力衰竭心理失常高bp危象内科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14头痛头晕抽搐偏瘫意识障碍内科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15消化道大出血腹痛腹泻呕吐外科急腹症创伤急性泌尿系统急性感染妇科儿科1617急救观察病情科研培训18急救观察病情科研培训迅速准确19急救观察病情科研培训严格查对制度消毒隔离记录完整院长业务院长21第三节第三节急诊科的设置急诊科的设置第三节第三节急诊科的设置急诊科的设置1自成一区建设布局及人物流向合理室内采光及色彩设计符合卫生要求
急诊科的设置与管理PPT课件
目录
• 急诊科概述 • 急诊科的设置 • 急诊科的管理 • 急诊科的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 • 急诊科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01
急诊科概述
急诊科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急诊科是医院中专门处理紧急病 情和伤情的科室,提供24小时的 紧急医疗服务。
特点
紧急、快速、高效、全面,需要 快速准确地诊断和治疗,以抢救 患者的生命和减少伤残。
信息化管理系统应包括患者电子病历、 抢救记录、药品使用记录等功能。
03
急诊科的管理
急诊科的服务流程管理
建立高效的服务流程
确保患者能够快速、准确地得到救治,减少等待时间。
优化流程
定期评估和改进服务流程,以提高救治效率。
培训员工
确保员工熟悉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
急诊科的质量安全管理
01
02
03
制定质量安全标准
急诊科应配备必要的设 施,如抢救室、观察室、 治疗室、手术室等。
04
急诊科应有良好的通风 和采光,为患者提供舒 适的环境。
急诊科的人员配置
急诊科应配备足够数量的医生和 护士,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急诊科医护人员应具备丰富的临 床经验和专业技能,能够应对各
种紧急情况。
急诊科应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 提高医护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急诊科的重要性
为患者提供及时的医 疗救治,挽救生命, 减轻病痛。
承担着应对突发公共 卫生事件的职责,是 社会应急救援的重要 组成部分。
作为医院的一线科室, 体现医院的服务水平 和医疗质量。
急诊科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急诊科作为医院的独立科室,起源于二战时期的美国,中国急诊科的发展起步 较晚,但发展迅速。
急诊科上半年工作总结及计划PPT
设备配置不完善
部分设备老化,影响抢救 效果,需及时更新。
就诊流程待优化
部分患者反映等待时间较 长,需优化就诊流程,提 高患者满意度。
03
下半年工作计划
工作目标和重点
目标
提高急诊救治成功率,降低患者 死亡率,缩短患者等待时间。
重点
加强急诊科室内部管理,完善急 诊救治流程,提高患者就诊体验 。
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汇报范围
急诊科上半年的工作情况
包括急诊科的接诊量、救治成功率、患者满意度等方面。
急诊科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分析急诊科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如医疗设施、医 护人员的技能和素质等方面。
下半年急诊科的工作计划
根据上半年的工作总结和急诊科的实际情况,制定下半年 急诊科的工作计划和目标,包括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患 者满意度、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等方面。
信息化建设
推进电子病历、移动医疗等技 术应用,提高医疗工作效率,
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创新举措实施
多学科协作模式
建立急诊科与其他科室的紧密 合作关系,实现跨学科联合会 诊,提高复杂病例的救治成功
率。
患者教育平台
开发患者教育平台,提供疾病 预防、急救知识等信息,增强 患者自我健康管理意识。
远程医疗服务
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远程会 诊、远程监控等项目,为偏远 地区患者提供及时、高效的医 疗服务。
02
上半年工作总结
总体运营情况
运营数据
工作效率
急诊科上半年共接诊患者XX万人次, 同比增长XX%。
患者平均等待时间XX分钟,同比缩短 XX%。
医疗资源利用
医生日均接诊量XX人次,护士日均护 理量XX人次。
病人收治情况
急诊科发展规划
急诊科发展规划一、引言急诊科作为医院的重要部门之一,承担着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和急诊医疗服务的责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急诊科的发展规划显得特别重要。
本文将从人员配置、设备投入、科研创新和服务质量等方面,对急诊科的发展规划进行详细阐述。
二、人员配置1. 医生配备:急诊科应配备一支专业的医生团队,包括急诊医学专家、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
医生的数量应根据每日就诊量和急诊病情的复杂程度来确定。
2. 护士配备:急诊科应配备一支专业的护士团队,包括急诊护士长、护士长、主管护士和护士。
护士的数量应根据每日就诊量和患者病情的需求来确定。
3. 其他人员配备:急诊科还需要配备行政人员、药剂师、放射技师、实验室技师等,以保证科室的正常运转。
三、设备投入1. 急救设备:急诊科应配备先进的急救设备,包括监护仪、除颤器、呼吸机、输液泵等,以应对各种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需求。
2. 检查设备:急诊科应配备常用的检查设备,如X光机、CT扫描仪、超声波仪等,以便及时进行影像学检查和辅助诊断。
3. 实验室设备:急诊科应配备常用的实验室设备,如血液分析仪、生化分析仪等,以便进行快速的实验室检查和化验。
4. 药品和耗材:急诊科应储备常用的急救药品和医疗耗材,以保证急诊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及时性。
四、科研创新1. 建立科研团队:急诊科应建立科研团队,吸引优秀的医生和护士参预科研工作,开展临床研究和科研项目,提高科室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
2. 积极参预学术交流:急诊科应积极参预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组织医生和护士参加学术会议和研讨会,增加科室的学术影响力和交流合作机会。
3. 推动技术创新:急诊科应积极引进和应用新技术,如远程会诊、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等,提高急诊医疗服务的效率和准确性。
五、服务质量1. 提高医疗效率:急诊科应优化医疗流程,采用分诊制度和预约就诊制度,减少患者等待时间,提高就诊效率。
2. 加强患者安全:急诊科应建立完善的患者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的报告和分析,提高患者的安全保障水平。
急诊科的任务与设置PPT课件
急诊医学概述—边缘学科、交叉学科
• 急诊患者是有多种疾病共同存在,并以某种疾病作为矛盾的重点而突出表现。 • 病人涉及多专业的问题。仅凭一个专业的知识或一个专科是不能解决该病人问题的。 • 急救医学面临多专业交织的问题,既边缘学科的问题,在临床实践中,许多专科疾病往往不是死于本专业
第7页/共54页
急诊医学以“时间维度”为标准
• 分为“急”和“缓”的概念,理解急诊医学应多从 时间维度去探讨。
• 强调“急”的特性:具备“急”特征的医学现象就 是急诊医学的范畴。
• 认识到“急”不一定与病情相平行,“急”可以是 轻病或者无病,只要病人有紧急看医生的需求,就 是急诊范畴。
• 多数约95%以上为一般急症,需急救或组织专业人 员急救的属少数,但有一部分急症病人可能演变成 重症危重症,不能忽视或轻视。
电话一个彩色标记 红色:紧急,立即派出救护车和能够进行ALS(高级生命支持)的卫生专
业人员 黄色:紧急,立即派出救护车 绿色:能缓办的急事 白色:情况不急,不需要118帮助。如果该呼救电话应予受理,则立即通
第18页/共54页
日本急救体系
• 急救事业发展迅速,建立急救中心、固定的医院、医疗单位形成急救网络,还建立了其他各种类型的急救 网络:如夜间急救网,脑神经外科急救网,冠心病急救网,精神科急救网等特殊急救网。
国外急救医学进展
• 意大利的急救系统 • 急救电话是118:分为大区实施中心,省实施中心和地方站点 • 急诊体系组成:市民、全科医师、医疗看护 • 医院体系组成:急救点、急诊科、第一和第二级急诊 • 118大区急诊服务的组成:管理中心、地方站点、医护人员、急救车、
通讯工具 • 运做方式:管理中心接呼叫电话,分析与对方提问的回答,最后给呼叫
急诊科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幻灯片
个人优秀奖
社会任职
1.河南省医院协会急救中心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常务 委员1人〔冯东兴〕;
2. 郑州市医院协会第三届急诊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 任委员1人〔冯东兴〕,委员2人〔马红旗、杨伟 霞〕;
杨李选
2013.5
第 28 卷 第 180 期
46 例肺栓塞临床诊治分析 中国保健营养(核心) 张洪
2013.3
第 23 卷 第3期
三级医院评审完成工程
1.建立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绿色通道〞有 效衔接的工作流程〔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 有效衔接的工作流程、急诊科与病房、手 术室、ICU交接流程等〕
2. 制定严重创伤、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脑 血管意外等特殊病种的抢救流程
• 2.院前病历24小时未完成扣5分、96小时未 完成扣50分。
院前急救工作
• 三、院前急救车管理 • 1.因管理不当,造成急救通道不畅,影响出
诊,扣5分〔例如—大门口堵车〕; • 2.急救车出诊途中发生交通事故,根据责任
划分,急救车负主要责任,扣10分。
完善改进急救流程、路径
〔一〕加强绿色通道建立,标准危急重患者 的急诊—临床科室之间的无缝隙衔接
2021年 科室成立了质控小组: 职责: 全面管理本组医疗、护理质量 人员组成:分为四个小组,组长及成员由高
级 职称或临床经历丰富的同志组成。
效果:通过成立质控组管理,全年医疗纠纷 事 故发生明显降低, 医疗质量明显提高
日常检查
优质效劳
业务培训
1.每月组织理论学习两次,邀请专家进展授 课,培训业务知识〔周宏建院长、孟凡超 主任、张建军主任、寇建芳主任、蒋素玲 主任、李继玲主任等来我科讲课〕。
急诊科的任务与设置PPT课件
(一)基础设施与布局
• 3.急诊抢救室
应设在靠近急诊科人口处,危重患
者可由分诊室接诊后直接送入抢救室。抢救室内应
有足够空间,门应高大,以便搬运患者。抢救室内
一般设抢救床1-3张,最好为多功能抢救床,屋顶设
环形输液架,并备有各种急救药品和抢救设备。
15
16
17
(一)基础设施与布局
• 3.急诊抢救室 常用的急救药品有:血管活性药 物、抗心律失常药物、强心药、中枢兴奋药、镇 静止痛药、止血药、解毒药、利尿药、降压药等。 这些药品应按照一定顺序存放于急救车内,便于 随时推至床旁抢救。 • 备用的物品有:心电图机、除颤器,心电监护仪、 气管插管包、简易呼吸器、呼吸机、洗胃机、导 尿包、气管切开包、静脉切开包、各种穿刺包、 输液泵、微量注射泵、输液输血器、注射器、无 菌手套、多头插座等。
奉和常用的化验单等。
10
11
12
13
(一)基础设施与布局
• 2.急诊各专科诊室 综合性医院急诊科 应分别设内科、外科、妇产科、眼科、耳 鼻喉科、口腔科等专科诊室。室内除诊查 床、桌椅外,还应备有各科常用检查器材, 做到定期清洁消毒、定期检查其功能是否 完好。儿科急诊要与成人急诊科分开设置, 应有单独的出人口,避免交叉感染。
19
20
21
• 6.留观室
留观对象为暂时不能确诊、病
情尚不稳定,或虽经抢救治疗病情暂时稳
定但尚需进一步住院治疗的患者。一般设
观察床20-30张,留观室患者一般留观24h,
原则上3-5d内离院、转院或收住院。
22
23
• (二)辅助设施与布局
• 辅助设施包括急诊挂号室、收费处、
药房、化验室、放射科等。这些辅助科室
急诊科的设置与管理PPT课件
应以半年至1年轮换为宜。要注意新老搭配,保护急诊科医师 专业结构的合理性及工作的连续性,保证急诊工作质量。
31
第31页,共39页。
4.护理人员实行单独建制。急诊护士应具有一定的临
床经验,且专业知识扎实、技术熟练、责任心强、服务 态度好。
5.急诊科(室)的医护人员应分别掌握主要危急重症 和生命支持治疗的基本功,包括心血管危重症、张力
10
第10页,共39页。
三、急救绿色通道
概念: 急救绿色通道即急救绿色生命安全通道,是指
对危急重病人一律实行优先抢救、优先检查和优先住
院的原则,医疗相关手续按情补办。
11
第11页,共39页。
急救绿色通道
(一)进入急救绿色通道的病人范围
原则上所有生命体征不稳定和预见可能危及生命的各种类 型急危重病人均应纳入急救绿色通道。
急诊科的设施与管理
第一节 急诊科的任务与设置
第二节 急诊护理工作程序 第三节 急诊科的工作管理
1
第1页,共39页。
教学目标
1、简述首诊负责制、接诊、分诊的概念。 2、了解急诊工作与护理管理的任务。 3、掌握护士的基本职责。 4、掌握常用的分诊观察技巧。 5、熟悉急诊病人心理护理措施。
2
第2页,共39页。
Ⅰ级:危急症 Ⅱ级:急重症
一般急诊急性症 状不能缓解的病人
Ⅲ级:亚紧急症
可等候
Ⅳ级:非紧急症
25
第25页,共39页。
(三)、急诊处理
处理
1.一般急诊病人处理 3.成批伤病员处理 5.特殊病人处理 7.清洁、消毒处理
2.急危重病人处理
4.病人转运处理 6.传染病病人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诊科情况汇报及发展规划
一、人员情况
急诊科现有工作人员15人。
其中执业医师3人、司机3人、护师2人、护士7人。
二、现阶段主要负责工作
院前急救,急危重症接诊、处置、分诊,向上级医院转运病人,转运病人回家,行政、刑事拘留体格检查,各种门诊输液,创伤处置,中午、夜间及节假日门诊化验采血,各种行政、社会公益性医疗保障等。
三、现阶段急诊科存在的问题
1、人员的缺少及能力的缺失
急诊科建科当时仅配备3名医师承担急诊急救工作,几年来陆陆续续多名人员来到急诊科,然后或转科或调离,现如今仍只有3名医师承担院内与院外的医疗任务,无法做到院内和院外两项医疗任务的全面覆盖。
急诊科建科时就未曾按急诊科人员常规配置来配备中级与高级技术职称人员,而且当时配备的3名医师都还未取得医师资格,虽然随后全部取得了医师资格,但是毕竟经验浅薄,未进修提高水平,也无经验丰富的医师监督指导,很多医疗工作或不能独立进行或不敢独立进行,尤其作为高风险的急诊科更是以谨慎小心为第一要务。
护士都未进行过急诊、急救专业培训,对急救知识、技能以及急救器材的应用缺少足够的能力。
2、规章制度的缺失
急诊科是一个高危、高风险、高纠纷,同时也是一个高责任的科室。
要减少纠纷、规避风险、明确责任就必须有一个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可行的诊疗流程及行之有效的应急预案来确保将纠纷、风险、责任消灭于萌芽状态。
如产生纠纷、风险也要明确责任进行奖惩,预防下一次的纠纷风险产生。
急诊科承担的门诊输液室,建立两年多都未明确医疗责任的归属,以及发生医疗意外后的应急预案,接诊医师都在住院部,发生意外时无法及时处置。
绿色通道实行的比较好,但是“三无”病人绿色通道的开通范围太窄,住院部无法开通绿色通道,使住院医师不愿意接收没有家属陪同的病人,而且开通绿色通道后的后续手续,如单据的补充、费用的催缴等比较繁琐,绿色通道开通后医疗费用先由开通科室欠当班收费人员,当班收费人员再欠医院,手续比较繁杂,值班医生和值班收费人员对开通绿色通道有抵触心理。
四、急诊医疗活动的变化
随着社会安全意识的提高,安全措施的完备,以及社会对医疗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急诊科的诊疗活动也在不断地变化。
车祸、建筑意外、工农业意外事件逐渐下降,急诊科院前急救量与院内处置量也在不段地下降,由去年402人次到307人次,相对应
的却是突发的急性症状发作和恶意性电话骚扰对120的呼叫量的变多,但是这样的症状来的快,去的也快,经常到达现场后无法找到病人,对120的资源浪费极大,去年的全年空跑次数136次(约2000多公里)。
行政性、保障性医疗服务的不断增多,像政府会议、运动会、学校考试、大型社会活动如商业交流活动、文艺演出等医疗保障任务量也在急剧增加。
同时社会安全意识的不断加强,在群众性事件处置、强制性执行性任务以及可能产生群体或个人情绪变化的事件处置中需要提供的医疗保障也越来越多。
各单位在执行任务中也趋向于呼叫120提供医疗保障,像交警、火警、特警、派出所、法院都要求过医疗保障服务。
由于急诊承担的社会医疗保障活动越来越多,在每次任务期间就是一个小型的义诊、健康普及、突发卫生事件处置演练,对医生能力的全面性、广博性要求越来越高。
总体来说,急诊科服务性质的医疗活动越来越多,而过去传统能创收的项目越来越少,盈利性越来越弱,公益性越来越强。
五、急诊科科室规划
1、配合医院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梳理可能产生意外的诊疗活动的同时建立应急预案,明确医疗责任,建立疾病评估体系。
2、在未来2-3年,利用2到3轮进修使急诊医生和护士急救技能得到极大的提升,掌握所有急救重症抢救技能,利用院内及科室内轮讲学习制度,使急诊医生及护士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处置能力,将急诊科建设成为服务型、支援型、保障型科室。
(1)服务型: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医疗卫生服务活动的种类的要求更多,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要求更高。
急诊科承担的社会职责越来越多,相应的急诊科医护人员需要的全科知识越来越多。
急诊科要熟悉掌握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症状体征,能够提供基本的诊疗意见和建议,掌握危重急病前驱症状以及危重急症病例的处置,与各科门诊共同承担无需住院的门急诊病人的诊断、治疗。
(2)支援型:
急诊科应该是急危重症处理能力最强的科室,而且也应该以急危重症的处置为核心专长能力的科室,应该熟练的掌握各种急危重症的诊断、评估、处理,以及熟练掌握各种急救抢救技能及急救器械的应用。
成为医院院外、院内抢救的主力,同时为其他科室抢救提供咨询和帮助,提高院内、外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3)保障型科室:
因为急诊科本身能力就偏重急危重症,如果再承担重症监护职责,不仅可以提高急诊科自身能力,同时能够尽量的节省人力成本的同时保证术业有专攻。
为院内各科室危重病人监护和治疗提供更全面专业安全的医疗服务,减少急危重症病人并发症的出现,减少急危重症病人恶化可能,提高住院病人病情好转率及治愈率,减少医患矛盾的产生。
六、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
合理的分配制度能够体现一个人的贡献,能够反应人的工作能力,
能够增强人的荣誉感和归属感,同时能够增强人的主官能动性。
希望能够结合急诊科高危、琐碎、高紧张性、公益性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以工作量、工作内容、公益服务性部分结合科室效益来确立分配原则。
急诊科主任:徐志强
急诊科护士长:李向萍
2016年06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