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医疗信息化软件行业分析报告
医疗行业重要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工作评估表
□恶意代码检测、升级记录和分析报告
□备份过程记录
□其他
3.2人员管理
3.2.1重点岗位人员签订安全保密协议
重点岗位人员(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信息安全员等)签订信息安全与保密协议,明确网络安全与保密要求和责任。
1)重点岗位人员安全保密协议:□全部签订□部分签订□均未签订
2)人员离岗离职安全管理规定:□已制定□未制定
核心交换机、服务器接入交换机双机冗余部署
核心交换机:□有双机冗余□无双机冗余
服务器接入交换机:□有双机冗余□无双机冗余
4.1.3安全域划分
应用系统按照Βιβλιοθήκη 同的安全等级部署在不同的安全域,划分网络安全域。
□核心服务器区□普通服务器区□安全运维管理区□开发测试区
□DMZ区□无线网络区□外联接入区□其他
4.1.4容灾备份
系统上线前是否进行安全检测:□全无□部分有□全部有
是否有专业的安全测评报告:□全无□部分有□全部有
3.3.5运维服务方式
原则上不得采用互联网远程在线方式,确需采用时采取书面审批、访问控制、日志审计、VPN加密、运维审计等安全防护措施。
是否有远程在线运维情况:□无□有
若有其管理方式:□书面审批□访问控制□VPN加密□运维审计
4.5.2终端计算机同一防护
采取集中统一管理方式对终端进行防护,统一软件下发、安装系统补丁
管理方式:
□采用终端管理系统集中统一管理(可多选)
□统一软件下发
□安装系统补丁
□分散管理
终端计算机未安装与工作无关的软件:□是□否
4.5.3终端计算机接入控制
采取技术措施(如部署准入控制系统、将IP地址与MAC地址绑定等)对接入单位网络的终端计算机进行控制
XXX医院信息系统项目需求分析报告
密级:保密文档编号:2017DHCC0411LZX03文档名称:XXX医院信息系统项目需求分析报告XXX医院信息系统项目需求分析报告版本:V 1.0 密级:保密最后修改日期:总页数:正文:附录:编制:校改:项目名称:XXX医院信息系统项目承建单位(乙方):东华软件股份公司承建单位审核:项目经理建设单位(甲方):XXX医院业务科室参评人员,见评审记录表信息中心医院主管领导监理单位:监理工程师生效日期:评审记录表评审日期:序号版本部门评审人评审意见123东华项目负责人意见:签字:医院主管领导意见:批批准人:批批准日期:修改记录表序号版本修改日期修改内容描述修改人12目录1. 业务需求理解 (7)1.1. 项目背景 (7)1.2. 国内医院信息化建设状况及发展趋势 (8)1.2.1. 建设现状 (8)1.2.2. 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8)1.2.3. 政策要求 (9)1.2.4. 医院信息化发展趋势 (10)1.3. 项目需求分析 (10)1.3.1. 建设目标 (10)1.3.2. 建设原则 (11)1.3.3. 总体技术要求 (12)1.3.4. 详细技术要求 (15)1.4. 项目重点 (20)1.4.1. 结构化电子病历 (20)1.4.2. 一体化应用集成 (21)1.5. 实施效果 (22)1.5.1. 医院基本业务全部数字化 (22)1.5.2. 医院临床业务数字化 (24)1.5.3. 集成平台建设完成 (25)1.5.4. 结构化的电子病历与病历质控 (26)1.6. 数字化医院建设背景分析 (27)1.7. 数字化医院建设的目的 (28)1.8. 数字化医院建设的特征 (29)1.9. 数字化医院建设的思路 (31)1.9.1. 以医院业务管理目标为核心,以技术为驱动 (31)1.9.2. 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33)1.10. 数字化医院建设的关键考虑因素 (35)1.11. 数字化医院建设的内容 (36)1.11.1. 构建合理的应用架构 (36)1.11.2. 建立完善的应用系统 (38)1.11.3. 建立稳定可靠灵活的IT基础设施 (38)2. 东华数字化医院解决方案总体设计 (39)2.1. 东华数字化医院解决方案的设计宗旨 (39)2.1.1. 全面解决方案(All-in-One) (39)2.1.2. 以病人、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中心 (39)2.1.3. 计划、控制 (40)2.1.4. 最大限度满足客户化需求 (41)2.1.5. 数据分析和利用 (41)2.1.6. 快速获益 (41)2.1.7. 支持基于病人医疗信息共享的医疗协作服务模式 (41)2.1.8. 标准化 (42)2.2. DTHealth的应用架构说明 (43)2.2.1. DTHealth的应用架构模型和说明 (43)2.2.2. DTHealth的医院信息服务 (44)2.3. DTHealth系统的技术架构 (45)2.3.1. 面向服务的SOA架构 (45)2.3.2. 基于WEB的B/S/S架构 (46)2.3.3. DTHealth的系统架构 (47)2.3.4. DTHealth的软件构架 (50)2.3.5. DTHealth的集成架构 (51)2.4. DTHealth采用的主要技术 (53)2.4.1. 基于Rational Rose模型设计 (54)2.4.2. 基于CSP“组件化”开发的组件技术 (56)2.4.3. 工作流技术:界面/列/菜单/平面布局编辑器 (58)2.4.4. Ensemble集成平台 (62)2.4.5. Caché数据库及M技术 (62)2.4.6. HL7引擎技术 (64)2.4.7. XML技术 (70)2.4.8. MVC模式技术 (72)2.4.9. 安全保护技术 (72)2.4.10. 缓存技术 (75)2.4.11. 均衡负载技术 (75)2.4.12. PORTAL技术 (75)2.5. DTHealth的系统特点 (78)2.5.1. 业务模型的高度抽象设计 (78)2.5.2. DTHealth的EPMI设计 (78)2.5.3. 功能强大的系统管理平台和各种管理器 (79)2.5.4. 支持移动设备 (79)2.5.5. 实时的动态翻译的多语种环境 (80)2.5.6. 支持区域医疗管理模式 (81)2.5.7. 支持集团化医院管理模式 (81)2.5.8. 提供医疗质量控制功能 (82)2.5.9. 提供知识管理功能 (83)2.5.10. 支持各种标准技术接口 (83)2.5.11. DTHealth的医嘱系统 (84)2.5.12. 先进的电子病历架构及其集成能力 (84)2.5.13. 灵活的结构化的文本电子病历 (86)2.5.14. 功能强大的临床工作站系统 (86)2.5.15. DTHealth双向临床数据采集系统 (88)2.6. DTHealth的技术特性 (88)2.6.1. 系统可扩展性 (89)2.6.2. 运行成熟性和稳定性 (89)2.6.3. 数据安全性 (90)2.6.4. 应急快捷性 (91)2.6.5. 响应及时性 (92)2.6.6. 功能全面性 (92)2.6.7. 操作方便性 (92)2.6.8. 字典标准性 (93)2.6.9. 系统可集成性 (93)2.6.10. 系统可维护和可升级性 (94)2.6.11. 数据继承与系统切换性 (94)2.6.12. 系统可伸缩性 (94)2.7. 系统特性 (94)3. 东华数字化医院系统功能 (95)3.1. 门诊系统 (95)3.1.1. 门诊卡管理 (95)3.1.2. 门诊挂号 (97)3.1.3. 分诊叫号 (99)3.1.4. 门诊收费 (100)3.1.5. 门诊药房 (103)3.2. 急诊系统 (106)3.2.1. 急诊建卡 (106)3.2.2. 急诊挂号 (107)3.2.3. 急诊分诊 (107)3.2.4. 急诊医生站 (107)3.2.5. 急诊分区 (108)3.2.6. 急诊留观室 (108)3.2.7. 急诊抢救室 (108)3.2.8. 急诊收费处 (108)3.2.9. 急诊药房 (109)3.2.10. 急诊护士站 (109)3.2.11. 急诊留观 (109)3.3. 体检系统 (110)3.3.1. 个人、团体预约 (110)3.3.2. 分诊 (112)3.3.3. 体检采血 (112)3.3.4. 体检医生工作站 (112)3.3.5. 收表 (113)3.3.6. 粘贴 (113)3.3.7. 总检医生工作站 (113)3.3.8. 体检报告管理 (114)3.3.9. 报告完成 (114)3.4. 住院系统 (115)3.4.1. 住院收费业务 (115)3.4.2. 住院医生站 (118)3.4.3. 住院护士站 (118)3.4.4. 住院药房 (120)1.业务需求理解1.1. 项目背景XXX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XXX医院的临床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的临床医学研究所,是卫生部指定的全国疑难重症诊治指导中心之一,也是最早承担干部保健和外宾医疗的医院之一。
医疗大数据分析报告
医疗大数据分析报告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大数据的意义在于提供“大见解”:从不同来源收集信息,然后分析信息,以揭示用其他方法发现不了的趋势。
在利用大数据发掘价值的所有行业中,医疗行业有可能实现最大的回报。
凭借大数据,医疗服务提供商不仅可以知道如何提高盈利水平和经营效率,还能找到直接增进人类福祉的趋势。
以下是大数据在医疗行业的一些常见用途,包括商业运作和健康管理:1.分析电子病历:医生共享电子病历可以收集和分析数据,寻找能够降低医疗成本的方法。
医生和医疗服务提供商之间共享患者数据,能够减少重复检查,改善患者体验。
但目前,大部分的电子病历都无法共享,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安全和合规的考虑,但找到一个安全的方法来挖掘患者数据,这能改善医护质量并降低医疗成本。
关键词:患者数据共享、信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2.分析医院网络系统:不妨想想我们在分析入院治疗的趋势时获得的好处。
例如,对儿科病房医疗设备的统合分析可以更早地识别潜在的婴儿感染趋势。
或者,再想想减少术后葡萄球菌感染的好处。
通过利用大数据,医院可以知道,医生在术后开的抗生素能否有效地防止感染。
关键词:入院治疗趋势分析3.管理数据用于公共健康研究:医务人员会被铺天盖地的数据所淹没。
诊所和医院会提交关于健康状况和免疫接种的数据,但没有大数据的话,这些数据毫无意义。
大数据分析能够对患者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整合,用以充实公共健康记录,而丰富多样的公共健康记录能催生更合理的法规,并提供更好的医疗。
关键词: 公共健康记录、患者数据4.循证医学:大多数医院和急诊室都实行“食谱化医学”,也就是说,医生对收治的病人采用同一套检查项目来确定病因。
而利用循证医学,医生可以将病人的症状与庞大的患者数据库进行比对,从而更快地做出准确诊断。
在这里,大数据扮演的角色是从不同来源采集信息,并对数据实施标准化。
在这种情况下,带有“高血压”的记录就可以映射到另一条带有“血压升高”的记录。
前瞻产业研究院:医疗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市场分析报告
前瞻产业研究院:医疗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市场分析报告自2009年新医改正式启动以来,我国医疗信息化行业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市场规模逐年递增,目前已超过300亿元,且增速维持在20%以上的较高水平。
随着国内三级城市以下的医院进入信息化的快速成长期,医疗信息化市场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未来发展前景向好。
医疗信息化建设现状医疗卫生行业越来越多的业务依赖信息化技术支持,信息化需求呈现加速发展的特征,软件和硬件的升级需求增加。
目前,我国医疗信息化建设进程已进入第三阶段,即“夯实基础、全面推进”。
医疗信息化建设进程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医疗信息化行业分析报告》在此背景下,众多厂商积极成立面向医疗行业的专门部门提供相应解决方案,以期在行业整体增长中捕获市场机会。
数据显示,2008-2014年,我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市场规模逐年递增,且增速保持在20%以上的较高水平。
2014年我国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约为264.62亿元,同比增长21.22%;结合近年来我国医疗信息化发展,预计2015年的市场增速在20%左右,市场规模在318亿元左右。
2009-2015年中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市场规模(单位:亿元,%)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医疗信息化行业分析报告》与医疗信息化整体市场规模变动大体一致,近几年来我国医疗信息化行业硬件市场规模也不断扩大。
数据显示,2008-2014年我国医疗信息化硬件市场规模逐年增长,2014年的市场规模约在190亿元左右,预计2015年我国医疗信息化硬件市场规模接近230亿元。
2009-2015年医疗信息化行业硬件市场规模(单位:亿元)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医疗信息化行业分析报告》我国医疗信息化软件和服务市场规模同样呈现上升趋势,2014年约为73亿元,预计2015年医疗信息化软件市场规模在89亿元左右。
医疗信息化重要性日益凸显推进医疗信息化建设,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作用。
一是挖掘医疗潜能。
医疗信息化可以实现医疗资源的充分利用,解决目前大医院看病难、小医院和社区医院资源闲臵的矛盾。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情况及主要进入壁垒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情况及主要进入壁垒一、发展情况1、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情况(1)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总体发展态势较好近年来,在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背景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速度较快,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根据工信部统计数据, 2018 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总规模达到 63,061 亿元,同比增长 14.2%,全行业实现利润总额 8,079 亿元,同比增长 9.7%,行业规模以上企业 3.78 万家。
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分领域运行情况来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结构继续调整,产业生态链不断完善。
信息技术服务保持领先, 2018 年全行业实现信息技术服务收入 34,756 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增速高出全行业平均水平 3.4 个百分点,占全行业收入比重为 55.1%。
其中,云计算相关的运营服务(包括在线软件运营服务、平台运营服务、基础设施运营服务等在内的信息技术服务)收入 10,419 亿元,同比增长21.4%。
软件产品平稳增长, 2018 年全行业实现软件产品收入 19,353 亿元,比上年增长 12.1%,占全行业收入比重为 30.7%。
嵌入式系统软件已成为产品和装备数字化改造、各领域智能化增值的关键性带动技术,全年实现收入 8,952 亿元,比上年增长 6.8%。
根据工信部 2016 年编制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 2016-2020年)》,“十三五”期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将以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生态体系为主要任务。
预计到 2020 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业务收入突破 8 万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 13%以上,占信息产业比重超过 30%;软件出口超过 680 亿美元,软件从业人员达到 900 万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收入百亿级企业达 20 家以上,产生 5 到 8 家收入千亿级企业;产业收入超千亿元的城市达 20 个以上。
2017年医疗运行质量数据分析报告
关于医疗运行指标分析报告医务科对2016年相关指标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予以及时整改。
现就通报情况分析如下:一、住院患者死亡率死亡率是评价医疗服务质量的指标之一,2016年全年我院的死亡率为0.51%,总死亡人数123人,其中综合科(肿瘤科)占41人、ICU 21人、呼吸科20人,心内一科12人。
(具体分布见下图)根据死亡人数的分布可看出,死亡人数最多的综合科(肿瘤科)主要以恶性肿瘤疾病为主,呼吸科20例死亡人数中6例为COPD急性加重,13例死亡原因为重症肺炎,皆是以慢性病为死亡首要原因,其次重症医学科(ICU)接收病人主要以急危重患者为主,三个科室的死亡人数占据全院总死亡人数的66.7%,是我院2016年死亡率偏高的主要原因。
二、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日是反映医疗资源利用情况和医院总体医疗服务质量的综合指标,2016年全年我院平均住院日为10.3d。
(具体科室分布见下图)1、肾病科平均住院日最高:49.6天,原因为肾病科收治病人大多数需要透析,在需要出院的当天同时办理住院,直接导致住院日连续并明显增高。
同时也是造成我院平均住院日整体偏高的主要原因。
2、神经外科、骨科平均住院日超过15天,存在原因有交通事故、第三方造成的外伤等造成伤害纠纷不能及时达成协议,矛盾难以解决,患者拒绝出院,且这样的病例较多,使科室平均住院日增高。
三、床位使用率床位使用率反应每天使用床位与实有床位比率,单个指标仅能反映病床的工作负荷,一般85%左右为合理值,2016年我院床位使用率为78.8%,其中疼痛科床位使用率最低为10.3%,其次是中医科10.5%,肾病科床位使用率最高227%。
(具体分布见下图)综合上图可看出我院床位使用率整体偏低。
分析其原因疼痛科床位数6张,实际开放总床日数为2196,而收治病人为19人次,实际占用总床日数仅226,故病床使用率低;中医科实际开放总床日数1830;肾病科床位数8张,但血液透析的住院患者多,且平均住院日高,大部分病人为挂床,床位使用率高达227%;其中,床位使用率在80%--100%之间的科室只有7个临床科室,最低的使用率仅有10%左右,床位使用率的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200多个百分点,这样就造成床位使用率差距过大,平均值低于正常标准。
智慧医疗行业分析报告
智慧医疗行业分析报告智慧医疗行业分析报告一、定义智慧医疗,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手段,对医疗产业进行大数据分析、智慧管理、医疗咨询、健康干预、远程医疗等一系列创新和升级,促进加强医疗科技和社会医疗服务的深度融合。
智慧医疗是传统医疗的数字化升级,是医疗科技进步与互联网互通的产物,也是推动医疗产业数字化创新,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路径之一。
二、分类特点智慧医疗包含智慧医疗产品和智慧医疗服务两大类。
智慧医疗产品主要包括医疗器械、医疗设备和医疗软件,智慧医疗服务包括远程会诊、远程诊断、在线医疗、康复护理、健康管理等服务。
在实现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同时,智慧医疗具有以下特点:1、前沿性:智慧医疗借助新兴技术和互联网手段,处于医疗产业数字化升级的前沿地带。
2、韧性:通过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提供个性化的健康预防与干预,减少人体器官损伤风险等使人类身体更具韧性。
3、普惠性:智慧医疗可以穿过空间限制和时间限制为那些远离医疗中心、缺乏医疗人员和资源的地区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4、协同性:智慧医疗通过数据的共享和协作,打破医疗机构之间的孤岛,推进卫生信息化系统建设和数据治理的有效性,最终导致卫生服务的优化。
5、可持续性:智慧医疗利用技术手段,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目的是使医疗资源得到更好地配置和利用,从而在健康服务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产业链智慧医疗产业链包括技术和服务两大系统,技术系统分为感知层、网络层、支撑层、应用层,服务系统主要包括检测、会诊、诊断、治疗、康复、预防、监测、管理等。
四、发展历程智慧医疗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1、初创阶段(2000年以前):主要依靠IT技术实现对医院后勤管理的数字化,实现医院运营效率的提高。
2、互联网升级阶段(2000年至2010年):随着互联网技术与医疗的融合,开始应用在线问诊和预约等互联网技术服务,推进了医疗服务的网络化。
3、移动互联网升级阶段(2010年至今):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慧医疗进入了移动化、便携化的时代,推动了医疗服务的个性化和精益化。
移动医疗APP行业创业分析报告 移动互联网+医疗
移动医疗APP行业创业分析报告移动医疗APP行业发展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移动医疗行业概况 (3)1.1行业基本定义 (3)1.2互联网医疗、信息化医疗、移动APP医疗的融合发展历程 (4)1.3国内外移动医疗App 现状及用户需求,行业属性细分 (4)1.4 移动医疗App 作为首选用户终端将大有作为 (7)1.5软件方案主要包括:信息化系统和个人用户平台 (8)1.6移动医疗APP对建立以患者为中心以及产业链有巨大意义 (9)第二章移动医疗APP行业产业链环节分析 (12)2.1移动医疗是趋势不是主题 (12)2.2行业成长空间广阔老龄化加剧监测市场扩容 (13)2.3 产业链焦点在移动App和可穿戴设备 (14)2.4盈利模式日渐清晰:药企付费市场比个人付费市场空间大 (15)2.5 线上竞争注重用户体验,线下竞争重医疗资源整合 (16)2.6 商业模式为王,细分领域深耕垂直整合模式优势更明显 (17)2.7移动医疗当前存在的问题 (19)第三章从移动医疗App 的角度切入智慧医疗服务链 (20)3.1诊疗前环节移动医疗App 分析 (21)3.2诊疗中环节移动医疗App分析 (22)3.3诊疗后环节移动医疗App分析 (24)第四章移动医疗App公司竞争格局分析 (25)4.1移动App服务需求与供给分析 (25)4.2移动app行业先发优势竞争者分析 (27)4.3移动医疗app估值方法 (28)4.4互联网大佬来势汹汹涌入移动医疗 (29)第五章移动医疗风正劲 (33)5.1移动医疗行业一级市场风投偏好 (33)5.2上市公司移动医疗布局 (39)第六章移动医疗(服务类)企业的3大主要风险及解决方案 (43)6.1关键技术风险 (43)6.2商业模式和产业链风险 (44)6.3医疗纠纷的风险 (44)6.4建立基于患者价值的远程医疗体系,突破在线诊疗空间瓶颈 (47)6.5健康管理与可穿戴设备紧密结合,重度垂直抓牢用户 (48)6.6医院牵头做院墙内的移动医疗,并与政府、药企、信息化公司加强合作 (49)6.7明确监管职责,建立行业标准 (50)第七章app角度看移动医疗市场存在问题 (52)7.1诊疗前环节app多为轻问诊,隔空看病存隐患 (52)7.2健康管理app同质化严重,用户粘度低 (53)7.3涉及诊疗中环节的app欠缺,无法满足专业人士需求 (53)7.4我国移动医疗app监管机制空白,各环节成员责任不明 (54)第一章移动医疗行业概况1.1行业基本定义移动医疗(mHealth,Mobile Health):通过移动设备,例如移动电话、平板电脑、智能手环、无线植入式器械、检测器以及可穿戴医疗设备等和卫星通讯提供医疗或健康信息和服务.移动医疗,就是通过使用移动通信技术——例如掌上电脑、移动电话和卫星通信获取医疗服务和信息,具体到移动互联网领域,则主要是基于安卓和iOS等移动终端系统的医疗健康类APP 应用。
医疗信息化:医疗IT行业长线增长可期 关注供给端变革下的投资机会
硅2023年04月22日证券研究报告/行业研究医疗IT行业长线增长可期关注供给端变革下的投资机会主要观点:◆医疗IT千亿级市场,蕴含长期增长潜力。
原因在于:1)医疗信息化建设短期内受政策强指引。
我国2018年底发布的电子病历评级政策正式开启“以评促建”快节奏发展周期;近期虽无类似电子病历这类的强政策,但我们认为“数字中国”主线叠加《“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等多个要点、时点明确的政策,支持力度较为充足,将开启下一轮景气上升周期。
2)长线发展的底层逻辑为老龄化社会下全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我国医疗存在严重的供需矛盾,医疗信息化是帮助医疗机构实现降本增效提质、提升民众就医体验的必经手段,未来将逐步成为医疗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3)“云数物智移”等前沿技术的发展为医疗信息化带来新的转型机遇,同时医疗信创建设如火如荼,国产化替代需求激增。
4)突发公卫事件暴露行业短板,凸显医疗IT价值。
5)从下游医疗信息化资金投入来看,B端投入有保障、有提升,C端付费意愿加强。
◆供给端形势较差,但仍处于变革之中,为市场所诟病的竞争格局、商业模式、业绩兑现等方面逐步趋好。
1)竞争格局有望趋于优化。
过早先发卡位+地域性导致医疗IT行业高度分散,造成产品标准化差、同质化严重、质量不高,行业整体发展迟滞。
但参考美国经验,我们认为头部大厂具备技术优势(产品化率高,平台化建设能力强,前沿技术储备丰富)和规模优势(客户资源深厚,整体化建设浪潮下承接大额订单的优势显著),将通过内生发展逐步壮大市场份额;同时也可凭借资金优势,收购兼并区域内中小厂商,外延式扩张突破地域限制。
行业竞争格局有望进一步优化。
2)商业模式开始向平台化转型,医疗IT行业仍然以传统的项目制为主,标准化程度普遍不高,毛利率分化严重,但以卫宁健康、创业慧投资评级看好评级变动首次覆盖分析师:分析师XXX分析师:分析师马晨****************执业证书编号:S0200522040001联系电话:************公司地址:厦门市思明区莲前西路2号莲富大厦17楼;康为代表的头部企业上云已成趋势,开启向“解决方案模式→产品模式→平台模式”的转型,积极探索SaaS租赁、平台分润等新盈利模式。
传统互联网,医疗存在问题分析.doc
传统互联网,医疗存在问题分析传统互联网,医疗存在问题分析(一)关于互联网医疗存在的机遇与挑战分析报告关于互联网医疗存在的机遇与挑战分析报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对高质量医疗护理服务的需求日益迫切。
然而我国人口超过十三亿,医疗资源远远供不应求,再加上医疗体制落后,医疗资源分配严重不均。
应该如何对之加以改革才能够使得有限的医疗资源能够公平、公正的分配下去,真正的做到让每个人病有所医?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似乎为其提供了希望和灵感。
1997年我国开始兴起互联网,从而开启了我国的互联网时代。
随着网络速度的提升、新的交流沟通工具的出现以及各种通讯技术和手段的不断创新与突破,互联网正在向着深入、全面而广泛的方向发展。
互联网逐渐成为改变我们生活、观念、健康、习惯、交往、出行等各个方面的重要载体。
互联网医疗,是互联网在医疗行业的新应用,其包括了以互联网为载体和技术手段的健康教育、医疗信息查询、电子健康档案、疾病风险评估、在线疾病咨询、电子处方、远程会诊、及远程治疗和康复等多种形式的健康医疗服务,改变了过去人们只能前往医院就医的传统生活方式,将大众引导入一种更为先进、轻松和便捷的就诊模式中。
目前国内具有代表性的互联网医疗形式有:以健康教育和信息为主的39健康网;以医师评价和挂号为主的好大夫在线;以电子健康档案采集和应用为主的120ehr网;以疾病风险评估为主的宜康网;在电子处方和远程会诊治疗方面还处于局部应用中,没有代表性的互联网应用。
2014年,中国互联网公司三巨头凭借自身技术优势和用户积累,相继掘金互联网医疗。
继年初阿里巴巴入主中信21世纪,并推出支付宝“未来医院”计划后,腾讯也上线微信“全流程就诊平台”,并于9月初投资丁香园,正式跨界互联网医疗。
此外,百度也推出“北京健康云”平台,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为用户提供专业健康服务。
互联网医疗呈现井喷式之势,将对传统医疗健康服务业带来颠覆性的变革。
与几乎所有的新兴事物一样,互联网医疗行业在面对巨大前景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互联网医疗行业市场分析
互联网医疗行业市场分析第一章:行业概述互联网医疗是指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和技术来为医疗卫生事业服务,以增加医疗卫生服务效率、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降低服务成本、实现医疗卫生资源优化配置和利用等为目的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
随着全国经济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互联网医疗行业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成为医疗卫生领域的新蓝海。
第二章:市场规模根据《2017-2022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深度市场调研与前景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02亿元,预计到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710亿元,增长速度将达到26.21%。
第三章:市场特点1. 跨越行业门槛。
通过互联网,医疗信息可以快速地传递,取得互联网医疗服务的渠道不再受到地域、时间、身份等传统压制,为全民健康服务提供了可能。
2. 需求的人性化和多样化。
互联网医疗具有医患双方之间的互动性,让医患双方在更多维度得到充分的沟通和交流,提高诊疗的质量,使得医疗行业的服务更加人性化和多样化。
3. 行业多元化。
涵盖在线医疗咨询、在线医生预约、移动医护管理、大数据健康管理、医学知识普及等多元化的服务类型,打破了传统医疗的单一形式,提供了多样化的医疗服务。
4. 投资人资本青睐。
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前景受到了资本市场的青睐,各种概念个派系的资本力度相继进入该行业,行业获得更大的发展支持。
第四章:市场前景1. 行业成长期。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国内按科技推崇的欲望增强,特别是2018年,互联网医疗政策逐步落实,行业迎来快速发展期,市场前景广阔。
2. 民生需求不断增长。
互联网医疗是一个为公平正义而生的新兴行业,未来的互联网医疗必将受到更多的政策扶持以及人民健康需求的提升,行业未来前景不可限量。
2014年医疗卫生信息化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医疗卫生信息化行业分析报告2014年11月目录一、行业概况 (4)1、医疗卫生信息化行业介绍 (4)2、医疗卫生信息化行业分类 (4)(1)公共卫生管理信息系统(Public Hea1th) (5)(2)区域医疗信息系统(RHIS) (5)(3)移动医疗 (5)二、行业所处的生命周期和行业规模 (6)1、公共卫生管理和区域医疗 (7)2、移动医疗 (8)三、行业上下游的关联性 (9)1、产业链上游发展对本行业的影响 (10)2、产业链下游发展对本行业的影响 (11)2、医疗卫生服务对象对本行业的影响 (12)四、行业壁垒 (12)1、行业经验壁垒 (13)2、技术和人才壁垒 (13)3、客户资源壁垒 (13)五、行业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14)1、行业监管体制 (14)2、行业主要产业政策 (16)六、影响该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18)1、有利因素 (18)(1)医疗卫生服务行业快速发展 (18)(2)具备庞大的市场基础 (18)(3)技术进步带来发展机遇 (19)2、不利因素 (20)(1)行业处于不规范发展初期阶段 (20)(2)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仍待加强 (20)(3)企业投融资能力较弱 (20)七、行业周期性、季节性、区域性特征 (21)1、行业的周期性 (21)2、行业的季节性 (21)3、行业的区域性 (21)八、行业风险 (22)1、行业竞争风险 (22)2、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风险 (22)3、政策和监管风险 (22)九、行业竞争态势 (23)1、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24)2、用友医疗卫生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24)3、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25)4、上海金仕达卫宁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5)5、北京嘉和美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5)一、行业概况1、医疗卫生信息化行业介绍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指通过计算机科学、现代网络通信技术及数据库技术,为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病人信息和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提取和数据交换,并满足所有授权用户的功能需求,重点在于信息化的管理和信息的共亭,是现代医疗发展的新趋势,有助于实现医疗资源整合、流程优化、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等。
2017医疗行业十大关键词
2017医疗行业十大关键词作者:来源:《晚晴》2018年第01期近年来,新医改政策和各类高新技术凭借强大的能力,将中国的医疗信息化产业推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对于2017年的医疗行业来说,有哪些关键词是有重大影响力的呢?NO1.信息科职能转型从1995年到现在,中国医疗信息化产业走过了一个伟大的时代。
《2015-2016年度中国医院信息化调查报告》显示,截止2016年4月,住院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门急诊医生工作站等系统的实施比例均已超过65%。
需求的暴增,必然会给医院信息科带来更为多元化的挑战,面对变化了的宏观环境和市场需求,信息科职能转型迫在眉睫。
NO2.DRGs医疗质量管理与分析系统(DRGs)是当今世界上公认的比较先进的支付方式之一,其通过统一的疾病诊断分类定额支付标准的制定,达到医疗资源利用的标准化。
DRGs进入中国到现在,其应用范围已经从最初的住院患者付费,延伸到了医疗质量管理、医院评价、医生评价等多个方面,受到了行业领导者和医院管理层的高度重视。
NO3.分级诊疗分级诊疗是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最终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从而实现各级医疗机构职能回归的理想就医格局。
2009年,国家级政策首次提出分级诊疗概念,分级诊疗正式进入公众视野。
NO4.医联体医联体建设的初衷是平衡大医院与小医院之间的门诊量,共享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医联体是通过搭建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将同一个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实现数据的跨机构流通和交换,医联体内所有医院统一资源调配,医疗、专研仪器设备实行专营共用;检验结果、资源调阅互用;预约挂号、病人医嘱信息、诊断信息、检验检查数据和社区健康档案信息共享等。
NO5.互联网医疗易观智库最新发布的《中国医院互联网化专题研究报告2017》指出,目前中国医院互联网化处于移动端的启动期。
未来10年,互联网将成为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
智慧医疗行业深度报告
二、智慧医疗的商业模式
2.1智慧医疗产品图谱
• 智慧医疗行业的客户主要是医疗机构、政府以及个体消费者。
• 其中,医疗机构信息化,即2B端的规模最大,产品种类最多,其主要产品有HIS、CIS等。(主要介绍 一下HIS、CIS这两个发展比较成熟的细分市场。)
• HIS系统是医院管理和医疗活动中进行信息管理和联机操作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 医保局成立之后,随着新政以及新管控方式的落地,需 要相关信息系统做配套支持。随着医保局工作的推进, 医保信息系统有望进入全国性更新升级期,医保IT行业 景气度有望持续提升,未来成长空间广阔。
• 医保基金管理系统加速发展,加强医保资金监管
• 现阶段医保基金管理和监管系统较为简单,新型医保基 金管理系统有望加速发展,比如2018年12月份医保局 开始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付费国家试点,探 索建立DRGs付费体系。随着医保局工作不断推进,医 保基金管理系统有望进一步加速建设。
中国医疗行业现状
6
1.1智慧医疗概述
• 与传统医疗服务模式相比,智慧医疗具备多个优势
利用多种传感器设备和适合家庭使用的医疗仪器,自 动或自助采集人 体生命各类体征数据,在减轻医务人员负担的同时,能够获取更丰富 的数据。
采集的数据通过无线网络自动传输至医院数据中心,医务人员利用 数据提供远程医疗服务,能够提高服务效率,缓解排队问题,并减 少交通成本。
组织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省级示范区建设,继续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国家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9年重 平台和省统筹区域平台建设。改造提升远程医疗网络。指导地方有序发展“互联
点工作任务》
网+医疗健康”服务,确保医疗和数据安全。及时总结评估“互联网+护理服务”
医疗信息化医疗信息化建设
医疗信息化医疗信息化建设医疗信息化篇1:医疗信息化最透彻分析!2017,做医疗必看!来源独角兽智库|前瞻产业研究院|HC3i中国数字医疗网特大号综合整理年底专业的研究机构和医疗行业媒体纷纷推出医疗信息化行业盘点各家报告切入角度不同特大妹把这些报告的干货脱水供大家速读1、有几大块的生意可切?三大块1、医院信息化的生意包括医院管理信息化(HMIS)、临床管理信息化(CIS)、医院信息集成。
2、区域卫生信息化的生意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将医院间信息互联互通,以区域医疗资源共享为目标。
3、产业链延伸的生意远程医疗、移动医疗、云医疗、医保信息化、药品流通信息化等。
二、总体市场盘子有多大?这是一个持续增速的市场!1、总体市场规模,每年保持20%左右的增速数据显示(来自:前瞻产业研究院)2008-2014年,增速保持在20%以上的较高水平2014年我国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约为264.62亿元,同比增长21.22%2015年的市场增速在20%左右,市场规模在318亿元左右数据预测(来自:IDC )预计2017年将达336.5亿元,年化增长率为15%。
根据前瞻预测,未来几年,我国医疗信息化规模将持续增长,到2021年,我国医疗信息化规模将超过870亿元。
2、过往几年,卖进去的大部分都是硬件卖进去的产品,硬件占比近70%,服务和软件占30%。
2015年我国医疗信息化硬件市场规模约在230亿元3、有实力的各大厂商喜欢玩“整体解决方案”IDC预计:2016年医疗行业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将达到108.5亿元,年化增长率为16.5%,主要包括HIS、PACS、EMR、区域医疗卫生平台等。
有钱有规模的医院,信息化需求开始转变三级医院基本达到HIS全覆盖,而二级及以下也基本达到80%覆盖大中型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中心已逐步由HIS转至以病人和临床为中心的数字化医院建设,将对PACS系统和电子病历系统、移动医疗的搭建和应用进行重点投资小型医院,基础设施仍是蛋糕中小型医院也将逐渐启动CIS部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医疗信息化软件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9月
目录
一、行业管理 (4)
1、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 (4)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5)
(1)软件行业 (5)
(2)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 (6)
二、行业市场规模 (8)
三、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3)
1、有利因素 (13)
(1)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 (13)
(2)医疗行业无周期性,市场空间巨大 (14)
(3)医疗信息共享普遍化 (15)
(4)物联网与移动技术不断推动行业发展 (15)
2、不利因素 (16)
(1)行业监管和法律法规尚不健全 (16)
(2)行业标准化程度尚待提高 (17)
四、行业主要壁垒 (17)
1、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的复杂性 (17)
2、行业标准要求较高 (18)
五、行业主要企业简况 (18)
1、东软集团 (18)
2、卫宁健康 (19)
3、万达信息 (19)
4、创业软件 (19)
六、行业季节性、周期性或区域性 (20)
1、行业季节性、周期性 (20)
2、行业的域性 (20)
七、行业发展空间 (20)
1、我国智慧医疗需求存在较大缺口 (20)
2、三医联动促进智慧医疗行业的发展 (22)
3、智慧医疗行业服务于健康管理 (23)
4、智慧医疗技术服务于“智慧养老” (23)
一、行业管理
1、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
我国对软件行业实行企业认证制度,对软件产品、软件著作权实行登记制度,我国软件企业认证的业务主管部门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国家税务总局等有关部门制定软件企业认证标准,软件企业的认证和年审由经上级软件产业主管部门授权的地(市)级以上的软件行业协会或相关协会具体负责,先由行业协会初选,报经同级软件产业主管部门审核,并经过同级税务部门批准后正式公布。
同时,工业和信息化部根据行业协会的工作实绩,也授权部分行业协会作为其所在行政区域内的软件企业认定机构。
我国软件产品登记的业务主管部门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
经审查合格的软件产品由省级软件产业主管部门批准,核发国产软件产品登记证书。
我国软件著作权登记的业务主管部门是国家版权局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和中国软件登记中心,由国家版权局授权中国软件登记中心承担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工作。
信息产业部、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印发的《软件企业认定标准及管理办法》(试行)确定了软件企业的认定办法。
信息产业部发布的《软件产品管理办法》确定了软件产品的认证和登记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