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中学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短歌行》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2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2单元第7课《短歌行》教案
《短歌行》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重难点:1、诗人怎样抒发自己的“忧”。
2、引用诗句、妙用比喻、巧用用典故来表达感情的技巧。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IQ题:这世界上谁的速度最快?(说曹操,曹操就到电影《天下无贼》中,葛优有这样一句经典台词: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的确如此,当今时代是个人才竞争的时代,那么在群雄纷争的三国时期,被称为“治世之能臣”的曹操又是怎样对待人才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短歌行》,体会他求贤若渴的心情!二、解题“短歌”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名称,短歌、长歌,因歌词音节的长短区分。
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行,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三、知人论世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又在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并北征乌桓,统一了北方。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冬天,曹操亲率八十三万大军,饮马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
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在江上设酒置乐,款待文武众将,饮至半夜,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
年过半百的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
(下面,让我们穿越历史的天空,回到三国,与曹操对话。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营造氛围: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曹操吟唱《短歌行》片段。
(鲍国安的吟唱,慷慨悲凉,扣人心弦。
曹操当年是不是也是这么唱的?请大家注意,《短歌行》这首乐曲在东汉时期是怎么个唱法已经失传了,鲍国安演唱的《短歌行》是现代人重新谱曲演唱的。
)(指出版本的区别,见幻灯片。
)2、检查预习:指名学生朗读。
(请其他同学认真听,看有无读错的字音。
)3、教师范读或播放名家诵读。
学生齐读课文。
4、大家已经初步熟悉了课文,本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明确:忧(板书)——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忧从中来5、全诗充满了诗人的“忧思”、“忧愁”、“忧虑”,由此引发读者的思考。
高中语文《第7课短歌行》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第7课短歌行》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体会诗句流露出曹操的思想感情,领会全诗的主旨。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体会本诗的艺术特点,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二、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三、教学难点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2、运用典故及引用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四、教学方法: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语(以俗语引入对作者的介绍):1、“说曹操,曹操就到”,有没有同学知道这句俗语的意思?请谈谈你所了解的曹操。
2、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人。
三国魏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
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二)、合作学习、赏析诗歌:(微观入诗)1、微观入诗,就是从理解诗意开始;而理解诗意,就是从诵读开始。
此诗格调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哪位同学先自告奋勇朗读一下这首诗呢?2、大家再一起来听听录音,听完后我会请同学起来回答朗读带读出的声音给你什么感受?和刚才这位同学读的一样吗?你觉得怎么读这首诗歌会更好?明确:要把那种苍劲雄健,慷慨悲凉的感情表现出来。
节奏多二二式,语速要慢点。
3、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文注释,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诗意。
(三)、合作探究,感受诗句,品味意境:1、你认为本诗的情感着眼点在哪一个字?他忧的是什么,下面我们就来结合诗歌具体分析。
明确:忧;忧人生短暂;人才难求;功业未就。
(交代写作背景:建安十三年,曹操在败吕布、平袁术、灭袁绍的基础上,统一了北方。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7课《短歌行》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短歌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全诗。
2、培养学生穿透诗文把握文章内涵的能力。
3、教育学生自觉珍惜时间,树立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1、体会一个政治家身处动乱时代的人生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情怀。
2、熟背全诗。
教学难点:引句、比兴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俗话说:“乱世出英雄。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并起,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说到三国英雄,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孙权、周瑜、诸葛亮等人。
苏轼推崇周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崇拜孙权,“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唐代大诗人杜甫仰慕诸葛亮,他在《蜀相》中这样赞美诸葛亮的功绩:“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陆游也以诸葛亮自况,“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周瑜等人固然称得上英雄,但人们却忽略了一个重要人物——曹操。
易中天的《精彩品三国》:曹操一生,政治上最得意的一笔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军事上最成功的一仗是官渡之战,后果最为严重的一次疏忽是放走刘备,失败得最惨的一次是在赤壁,最受肯定的是他的才略,最受指责的是他的人品,最有争议的是他的历史功过,最没有争议的是他的文学成就。
那么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二、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但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
当年,汝南名士许劭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陈寿在《三国志》中:“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戏曲舞台上常把曹操塑造成白脸奸臣,成为一个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的人物。
我们应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待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承认他对历史的推动作用,肯定他的贡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短歌行》教学设计.doc
一曲短歌行,慷慨显悲壮——《短歌行》教学设计陕西省宝鸡市金台高级中学朱慧颖【学情文本定位】《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二第二单元的第四课《诗三首》中的第二首诗。
本课教材定位为略读课文。
本单元主要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这一时期,诗人们在许多方面都做了尝试和创新,新诗体、新流派和新的表现手法相继出现。
学习本单元诗歌,要注重反复吟咏,体会情感,注意不同的作品在创作手法上的独创性。
本单元的七首诗歌,既有现实主义作品《诗经》,又有浪漫主义作品《离骚》,既有抒情诗,也有叙事诗,诗体、流派、思想等都具有鲜明的特点。
《短歌行》是曹操的代表作,也是能充分体现“建安诗歌”流派“慷慨悲壮”特点的一首诗,与本课第一首诗《涉江采芙蓉》所代表的《古诗十九首》的风格有明显不同。
《古诗十九首》多写游了思妇或仕途失意的苦闷哀愁,语言哀而不伤,雅致悠远。
但是建安诗歌却是“慷惯以任气,磊落以使才,造怀指事,不求纤密之巧”(《文心雕龙•明诗》),后人把这种风格称Z为“建安风骨” O结合本单元、本课的安排,我把理解诗歌思想感情、了解建安诗歌流派的特点定位为木课的主要教学冃标。
进入高中阶段,学*对诗歌的鉴赏很容易流于对诗歌情感泛泛解读的表面,不能深入其中。
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通过对诗歌朗诵吟咏的精确引导,让学生深入了解诗人曹操内心深处的情感,了解建安诗歌“慷慨悲壮”的风格。
【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牛:学习诗词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性灵。
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学习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感受作品的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
”《短歌行》是赤壁大战前,北方已定吋曹操所作,当吋的曹操已是中年,但有一统天下,君临四海的情怀和气势。
诗中抒情言志慷慨激昂,感情大开大合,体现了建安诗歌“慷慨任气”的特点。
所以,在本诗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自己走进诗歌,让学生与作者和遇,在朗读吟咏中加强对本诗思想情感的把握。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7课《短歌行》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语文教案
《短歌行》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家曹操基本情况;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内容;背诵本诗。
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体会作者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2.运用典故及引用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步骤:〔课前2分钟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
一、导入新课正如歌中所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在历史的大浪淘沙中,有多少英雄能够经得起历史的千淘万漉而流芳百世呢?有这样一个人,在三足鼎立的历史舞台上,他是一个个性张扬的英雄,在中国文学的舞台上,他是个慷慨豪迈的大诗人。
他曾经叱咤风云,他死后功过成败至今还令人评说不尽。
他就是——曹操。
〔说曹操,曹操就到。
〕——过渡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他的一首乐府诗《短歌行》二、知人论世下面我们先走进作者,哪位同学来介绍这一人物?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点评:但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
今天语文课就主要分析作为文学家的一面,他的作品中必然会反映他作为政治家的抱负和情怀。
三、朗读全诗,整体感知1、解题:我们先看下题目,了解些基本知识,这是一首乐府诗,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的名称,乐府诗有“长歌,短歌〞之分。
一般是根据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
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因此我们从题目可以知道这首诗的音节较短。
行,那么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可配乐歌唱。
这些,大家作为常识了解即可。
2、李白边喝酒边唱:“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他在《将进酒》中更是高歌“与尔同销万古愁〞,可谓是豪气酒气冲天。
短歌行课文教案
短歌行课文教案短歌行课文精品教案本文短歌行课文精品教案,有应届毕业生文学网精心为您整理,希望对您有帮助!教材分析:《短歌行》是人教版新课标教科书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第七课《诗三首》中的一首诗歌。
这个单元学习的是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曹操的《短歌行》就是建安时期杰出的名作。
这首诗情调慷慨激昂,内容庄重典雅,艺术手法灵活多样。
学生学习此诗不但在艺术上能得到享受,而且也能从诗中所表现的进取精神得到鼓舞的力量,可为以后学习唐诗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这一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
他们进入高中学习的时间只有三个多月,现在已经完成了必修一的学习。
学习了现代诗歌单元,有了一定的诗歌学习基础,初步掌握了读诗的基本方法,但是还未能形成成熟的稳定的学习方式。
同时,本单元学习是高中第一次接触古代诗歌,诗歌语言上的障碍和时间上的跨度对他们来说都是学习上的困难。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他们设置新的.学习情境,提供合作探究的机会。
教学目标:1.体会曹操忧愁苦闷与豪情壮志相结合的复杂心情;2.理解诗歌用典及比兴的艺术手法;3.借反复诵读课堂背下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作者复杂的心情;2.理解用典及比兴的艺术手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从林俊杰的歌《曹操》导入,请学生谈谈对曹操的印象。
二、诵读1.听读,正音2.对照注释自由朗读3.学生就不懂的字词提问4.老师检查重点字词掌握情况对酒当歌:理解“对”“当”的含义,翻译准确何以解忧:句式,宾语前置去日苦多:理解“去日”含义,整个句子含义忧思难忘:直译与意译的区别呦呦鹿鸣,食野之苹:用典,《诗经小雅鹿鸣》,原指欢宴宾客时唱的诗,这里借用表示诗人对招贤纳士的热情。
心念旧恩:旧恩指往日的情谊。
5.齐读,注意体会情感。
三、探究品味1、读了这首诗,你觉得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忧愁苦闷豪情壮志2、直接表现“忧”的句子是哪几句?“慨当以慷,忧思难忘”“忧从中来,不可断绝”3.(1)这首诗是在什么场合下写的(宴请群臣。
整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2单元第7课短歌行学案 精品
《短歌行》导学案教材分析:本课选自语文版第四册,《短歌行》是魏时曹操以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四言诗,它虽然继承了汉代乐府的传统,但面对人生苦短却一扫两汉时期及时享乐的腐朽诗风,代之以新鲜的现实内容——政治理想的高扬,建功立业的欲望,强烈的个性,都体现了魏晋时代文人的创作风格,学习它对中学生人生价值取向有着正面的教育意义。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曹操基本情况;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内容;背诵本诗。
过程与方法: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体会作者的忧患意识。
学习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学习难点: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2.运用典故及引用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学习方法:诵读和鉴赏学习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为读者刻画出了“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曹操,就如电视剧主题曲所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在历史的大浪淘沙中,有多少英雄能够经得起历史的千淘万漉而流芳百世呢?我想曹操应该是三国时代留下了浓重一笔的人物。
请同学们说说你所了解的曹操?二、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介绍曹操,字孟德,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汉末建安时期的文坛领袖和重要诗人。
曹操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
赤壁大战前夕,在曹军用铁锁连舟之后,曹操看着大军威武的气势,以为不日就可扫平四海,统一中原,不禁喜从中来,于是备齐鼓乐,以歌舞壮军威,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
曹操感此景而持槊歌此《短歌行》。
三、朗读,初步感悟本诗1、齐读2、听示范朗诵带,指导学生注意语速、语调和语气。
指导学生从朗读上体会诗歌的基调(慷慨激昂)3、指名读,教师适时指导学生把握朗读时的情感。
7、《短歌行》(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汇报课教案)-2
7、《短歌行》(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汇报课教案)-2-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7、《短歌行》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诗歌内容,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从而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讨论分析,品味作者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珍惜光阴、树立远大志向,激发学生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斗志。
【教学重点】体会一个政治家身处动乱时代的人生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情怀。
【教学难点】把握诗歌的情感主旨。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设想】初读古诗,引导学生明确诗歌内容;再读古诗,引导学生体会诗歌情感主旨,即情感关键词:忧;三读古诗,引导学生挖掘作者因何而忧;四读古诗,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求贤若渴的忧愁和一统天下的壮志豪情。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身处在动乱的年代,壮志未酬,报负不得的人常常会感叹人生的短暂。
有的便随波逐流,不思进取,有的甚至归隐山林,消极避世。
然而,“时势造英雄”,世上总有一些敢于直面惨淡人生的“真的猛士”。
他们珍惜岁月,发奋努力,拓展出了人生的一片新天地。
身处动乱时代的曹操是怎样奋发图强、拓展人生的,下面让我们一起通过他的名作《短歌行》去了解一下。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下面我们进入文本学习,我们知道曹操当时挥师浩浩荡荡南下,创作此诗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下面我们结合影视片段体验一下朗诵《短歌行》时的情感。
提示:观影完毕,同学点评后,教师发言:当时曹操军队声势浩大,大有荡平南方之势,所以一定要读得壮阔、雄宏、豪迈!要慢一点,要有重读。
2、下面我们集体朗读一遍,要注意读得壮阔、雄宏、豪迈,并且找出直接表达诗人情感的词是哪一个?明确:忧三、合作探究,赏析诗歌。
1、那么曹操为何而忧?带着这个问题,大家再读诗歌,分组讨论,在诗歌中找到依据。
明确:(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2单元第7课《短歌行》教案
《短歌行》教课设计[教课目的 ]1、识记曹操的平生概略,识记“行”这一诗歌体裁的特点。
2、能以本诗为例,初步认识曹诗“于凄凉中多有跌荡大方之气”之风格。
3、初步明确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能够依据这些方法基本读懂本诗,初步培育学生的怀疑意识,为培育对文本的个性化阅读能力做准备。
[教课要点 ]本单元在新教材中是第一个古代诗歌单元,本诗篇幅短小,又编排在单元的最后一课,所以本诗教课自然就肩负了指引学生初步学习鉴赏中国古代诗歌的任务。
引领学生第一要读懂“这一首” ,而后在此基础上概括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与方法;教课中兼备朗读,力求让学生当堂背诵。
[教课难点 ]1、初步理解曹操这首代表作“于凄凉中多有跌荡大方之气”之特点。
2、曹操在历史上和在文艺作品中的形象极其复杂,教课中将防止在人物形象谈论上的争议,而将学生的精力指引研究文本,从而力求合理而多元地阐释文本中的艺术与人物。
[教课方法 ] 解说、点拨、朗读、谈论。
[教课时间 ] 一课时[教具准备 ] 多媒体[教课过程 ]一导入新课。
第一要学生集体背出《龟虽寿》中的名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晚年,壮心不已。
”而后简述故事——《世说新语》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东晋时代重兵掌握的大将军王敦,每酒后辄咏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晚年,壮心不已。
”以如意击打唾壶为节,壶口尽缺。
可是,也有人说曹诗不好。
《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有一段曹操横槊赋诗的描绘。
曹操平定北方后,率百万雄师,饮马长江,与孙权决斗。
当日夜晚,明月洁白,他在大江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
酒酣,取槊立于船头,大方而歌。
歌词就是今日学的《短歌行》。
二初步感知1 、一读诗歌:教师配乐朗读。
而后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
2 、在检查学生对增补说明后,谈论“朝露”、“鼓瑟吹笙” 、“明显如月” 、“乌鹊”四个意象的内涵。
(重申:“乌鹊”在文中解说为“乌鸦”,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可视为祥瑞鸟)教师重申:高中生读诗要学会“鉴赏”。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7诗三首短歌行教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2 教学案
《诗三首》短歌行
【考点要求】1、根据作品相关背景、正解诗歌内容,体悟作者情感和诗歌意境2、从遣词和修辞角度赏析语言,理解诗句含义3、体会诗歌韵律、节奏,理解常用写法作用4、借助联想和想象揣摩诗歌意境,能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其意境或内涵、文言句式
【教学目标】1、了解汉魏晋诗歌的基本特征2、体会曹操诗歌慷慨悲凉的风格
3、感受诗歌政治性与抒情性相交融的艺术特征;
1、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但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
当年,汝南名士许劭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2、《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曲调名。
曹操这首诗中按旧题写新内容。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想一举消灭孙权和刘备的联合实力。
赤壁大战是曹操能否完成统一大业的关键。
当时,曹操年过半百,壮志未酬,故有人生短暂之叹和求贤不得之愁。
赤壁大战的前夕,曹操宴请众文武官员,喝到半夜,忽然听到乌鸦向南飞去的声音,感此景而持长矛吟唱了此诗。
1、诗人为何要感叹人生短暂?2.诗人是如何表达对人才的渴盼的?
3.诗人是如何对待人才的?
4、思考:诗人已拥有许多人才,那他为什么还要“忧”?
基础知识过关重难点过关
5、贤士此时是何种境遇?
6、思考:这话从曹操口中说出,有何弦外之音?。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诗三首——短歌行教案5新人教版必修2
诗三首——短歌行【教学目标】1.了解汉魏晋诗歌的基本特征,体会曹操诗歌慷慨悲凉的风格,感受诗歌政治性与抒情性相交融的艺术特征;2.掌握诵读与背诵古典诗歌的技巧,培养欣赏古典诗歌的能力;3.体会古典诗歌的意境美,提高欣赏文学作品的层次,丰富自己的文化积淀。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2.运用典故及引用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过程】一、简洁导入以前,我们学过曹操的两首诗歌——《观沧海》和《龟虽寿》。
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胸怀天下、壮志凌云的英雄。
我们来学习他的《短歌行》,进一步体会诗人的英雄气慨。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在《三国演义》第48回“宴长江曹操赋诗”中,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和众部将一起狂饮,他四顾空阔,心中大喜,与诸将讲述自己希望收服江南的雄心壮志。
这时候,看到乌鸦向南飞去,他已经喝得大醉,拿起自己的槊豪情满怀地讲述自己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等历史丰绩,一边唱起了《短歌行》并要求将士和之。
他的一位老部下刘馥认为其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栖?”不吉利,他很生气刘馥扫他的兴,于是拿起槊就刺死了他。
也有人认为该诗作于曹操晚年,大败于赤壁之战之后,当时曹操53岁,年时渐高,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
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贤纳士致力于建功立业。
二、知人论世1.作者简介曹操,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作为政治家:曹操二十岁被举为孝廉,参加镇压黄巾起义,起兵讨伐董卓,先“挟天子以令诸侯”,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成为北方势力最强的军阀,并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
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联军击败于赤壁。
曾几次下《求贤令》,打破当时以德行和家世为用人标准的惯例,实行任人唯贤,唯才是举政策,采取抑制豪强,限制兼并,广兴屯田等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措施. 他儿子曹丕称帝后,追尊曹操为魏武帝.作为军事家:实践方面,指挥了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7课诗三首之《短歌行》导学案(无答案)
三、分配任务,立体教学
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形成共识。小组长总结归纳。
四、合作探究,完成任务。
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自学成果。
拓展案
总结巩固
1.总结全文的情感脉络。
2.朗读巩固。
五、配乐,激发学生感情
延伸拓展
历史上,对曹操的评价众说纷纭,他曾讨董卓为汉除奸;他曾挟天子以令诸侯,叱咤风云;他曾广聚贤才,横槊赋诗。他是奸是忠,是善是恶,你是如何看待历史人物曹操的?自己搜集相关材料,请以“曹公,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真情告白,要写得有激情。 (100字左右)
4.读懂诗歌大意
5.初读课文,自己尝试读出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教师提前发放预习提纲,并指导预习方法。
(课前完成预习)
学习方法:
1、借助工具书,参照课文注释,认读生字,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借助手头工具,查找诗人的相关信息。
3.提前做好预习工作,课堂上的环节才能一步步展开。
探究案
合作探究
1.部分小组展示朗诵。
2.探究本诗作者的情感,并思考作者在本诗当中此种情感包含了哪些内容,结合诗句分析。
3.探究诗人在本诗中是如何表现出这种情感的,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
一、导入新课
二、朗诵诗歌,检查预习
掌握预习情况,有感情朗诵以便于初步了解诗人情感。
师生共享
1.小组内部交流个人探究答案,小组代表发言,
2.其他小组提出质疑,共同解决提出的问题。
课题
《短歌行》
教学目标
1.了解曹操的相关知识和诗歌创作的背景。
2.有感情诵读诗歌,掌握歌行体诗歌朗诵方式。
3.感悟诗人在诗歌当中表现的情感和抒发的志向,学会分析作者创作中使用的表达技巧。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短歌行》教学设计
《短歌行》教学设计语文组李群【学习目标】1、理解诗人内心之“忧”。
2、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重点难点】解读诗人内心之“忧”。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视频导入。
(《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
群雄并起,纷争不断。
英雄各显神通,意欲统一天下。
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夜里对月饮酒,吟唱出这首脍炙人口的短歌行。
二、整体感知问题1:首先我们来看,这首诗中哪一个字最能代表曹操的心情?明确:是忧字。
诗中写到“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问题2:忧字是这首诗的诗眼,是我们解读短歌行及曹操内心世界的密码。
那么,曹操为何而忧呢?明确:现在我们就来逐步解答这一问题。
三、深入解读1.一忧:人生苦短短歌行一开篇横空写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操饮酒高歌,发出人生几何的慨叹,并把人生比作朝露,直言人生短暂,时光易逝。
从这里我们看出,曹操内心忧愁的原因之一是人生苦短。
人生苦短,何止是曹操一人之感,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也对此生发感慨,李白感慨“百代者光阴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苏轼于赤壁之下生发感慨道“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元代高明诗文中说“光阴似箭催人老,日月如梭赞少年”。
思考:曹操忧人生苦短,这一忧愁千古难解。
那么,曹操是如何排遣内心的忧愁的呢?明确:曹操说“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我们看到曹操的解忧之法是喝酒。
古人做文章离不开一杯酒,有宴饮之酒如李白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有送别之酒如王维的“劝酒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古人。
”;有思乡之酒如范仲淹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思考:那么曹操饮下的是一杯怎样的酒呢?明确:曹操饮下的是一杯满含忧愁的酒。
2.二忧:求贤不得曹操诗云:“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 诗三首-短歌行》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2
诗三首短歌行【学习目标】1、复习《龟虽寿》、《观沧海》;了解写作背景。
2. 完成课内重点字词的读音与词义的积累。
3.找出诗中用典的诗句,并并用自己的语言分析诗中用典的作用。
4.学会正确看待诗人的“忧”。
【自主学习】1、文学常识用典——是指在诗词中通过各种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
例如:《短歌行》中用了“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就是出自《诗经·郑风·子衿》。
其原意为对心爱之人表达出连绵不断的情思,现表达对贤才的思慕之情。
2、课前预习(一)默写《观沧海》《龟虽寿》。
(二)字词积累1. 给加点字注音:子衿.()呦呦..()..()鹿鸣阡陌何时可掇.()契.()阔谈宴绕树三匝.()2. 解释加点字:对酒当.()歌.();去.()日苦多;但.()为君故;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山不厌.()高;周公吐哺.()【合作探究】(一)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请作分析评价。
1、找出关键词:2、关键句3、用一段话总结诗歌表达的情感:4、归纳分析诗歌情感的方法:(二)鉴赏写作手法:(请以手法+诗句+作用+表达的情感的格式组织答案)1、古人用赋、比、兴来概括《诗经》的表现手法,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随着文学创作的创新发展,理论上对赋、比、兴大三者的研究与概括也出现了许多新成果,又有许多新的表述,提出了铺叙、直抒胸臆、白苗、夸张、对比、复叠、比喻、比拟、借代、暗示、象征、用典、衬托、通感、点染等。
请研读诗歌,鉴赏分析本诗的写作手法?1、手法:用典。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二单元 2.7《短歌行》无答案
《短歌行》学案【诵读解析】1、边诵读,边解析。
对……人……;譬……去……;慨……忧……;何……唯……。
青……悠……;但……沉……;悠……食……;我……鼓……。
明……何……;忧……不……;越……枉……;契……心……。
月……乌……;绕……何……;山……海……;周……天…….2、按照上面的提示背诵、默写全诗。
【论人说艺】1、谈诗论人【对比阅读】生年不满百《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
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庸人忧—-及时行乐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唏.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智者忧——及时努力步出厦门行·观沧海曹操建安十二年(207),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步出厦门行·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巨人忧—-求贤创业。
“莫道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尽解诗"(唐·陈陶)。
刘邦,项羽,曹操,毛泽东,莫不如此。
什么人写什么诗,诗格即人格.2、谈诗说艺政治诗:形象化,抒情化。
【对比阅读】①《颂神州五号》:围绕党中央,飞向红太阳。
紧跟胡锦涛,掀起建设新高潮。
★四句中有三句是政治口号。
②刘邦《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首句象征手法,二三句用赋,直说。
③曹操《短歌行》:五处比喻:“朝露”之比,“明月”之比,“乌鹊”之比,“山、海"之比(兼用典)。
★四处用典:语典:“子衿”之典;“鹿鸣”之典;《管子》之典.事典:周公吐哺。
【自读教材】短歌行二首(其二)曹操建安十三年(208)征讨孙权的前夕。
重庆市萱花中学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第7课《短歌行》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重庆市萱花中学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短歌行》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学习目标】1.了解<短歌行》的写作背景及文学常识。
2.揣摩《短歌行》中一个政治家身处动乱时代的人生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情怀。
(重点)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难点)课前预习一1.走近曹操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作为政治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作为军事家,他指挥了官渡之战,逐步统一了中国北方;作为文学家,他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他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
其文学成就颇高,与其子曹丕、曹植成为建安文坛的领袖,开创了一代文风,其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格调苍凉悲壮,被称誉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他用乐府古题写时事,继承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
他的诗歌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
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
他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招集当时的许多著名文人,集中在邺下,公倡和,形成一个文学集团,促进了建安文学的繁荣。
2.了解标题这是一首乐府诗,“短歌行”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的名称,乐府诗有长歌和短歌之分。
一般是根据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
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因此我们从题目可以知道这首诗的音节较短。
行,则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可配乐歌唱。
3.表现手法典故是诗文中经常引用的、有来历出处且为人们所公认的故事或诗词。
诗中使用典故叫“用典”。
用典的好处在于能用极精简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意思。
具体到诗歌,用典一方面可以丰富诗歌的内容,强化诗歌的内涵;另一方面可以委婉地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耐人寻味。
4.了解背景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中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统一了北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短歌行》导学案 (无答案)
《短歌行》导学案【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并达到背诵的程度。
2.体会曹操对“忧”的超越,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以及体现出来的积极进取的精神;3.体会诗人所流露的人生情感态度,正确地评价历史人物。
【重点难点】体味作者表达的“忧”而奋发、慷慨激昂的思想感情【学习要求】1.吟诵分析法,要求反复吟诵诗歌,体会诗人情感变化。
2.自主预习,自我归纳,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自主学习·整体感知】熟读全诗,梳理诗中的语言基础知识,排除文字障碍,把握诗意。
1.字音衿()呦()掇()陌( )阡( ) 宴( ) 匝( ) 哺( )注释2.字词慨当以..解忧:..:何以..慷:人生几何但.为君故.:何时可掇.:越陌.度阡.:乌鹊南.飞:绕树三匝.:山不厌.高3.句子翻译去日苦多:枉用相存:契阔谈䜩:【思考问题】①研读全诗,体味诗中的情感基调。
找出诗中体现作者情感的诗句,概括作者抒发的情感。
思考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情感变化。
并画出表现诗人情感的曲线图?(把情感曲线图画在纸上并做好情感标注)②拓展延伸。
历史上,对曹操的评价众说纷纭,他曾讨董卓为汉除奸;他曾挟天子以令诸侯,叱咤风云;他曾广聚贤才,横槊赋诗。
他是奸是忠,是善是恶,你是如何看待历史人物曹操的?你对曹操又有什么想说的话呢?【相关链接】《龟虽寿•步出夏门行》《观沧海》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日月之行,若出其中;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歌行》
一、【导学目标】
(1)、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
(2)、学习并掌握诗中运用比兴、典故等表现手法的鉴赏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2、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3、学会运用典故及比兴手法表达感情的技巧。
三、【知识补充】
“歌行体”:“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属乐府诗一类.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如<<大风歌>>、<<燕歌行>>等,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在形式上并无严格的区别。
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行”是乐曲的意思。
明代文学家徐师曾在《诗体明辨》中对“歌”、“行”及“歌行”作了如下解释:“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
”长歌行与短歌行的区别:根据《乐府解题》,其分别在歌声、曲调的长短。
长歌是慷慨激烈的,短歌是微吟低徊的,比较适合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歌行体的代表作:以“歌”命名的:白居易的《长恨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以“行”命名的:白居易的《琵琶行》、杜甫的《兵车行》等;以“歌行”命名的:高适的《燕歌行》。
【自主检测】
1、看课文注解,注意给生字注音:略
譬.如朝露慨.当以慷.青青子衿.呦.呦鹿鸣鼓瑟吹笙.
何时可掇.越陌度阡.契阔谈讌.绕树三匝.周公吐哺.
2解释下列加点字
对酒当.歌对着人生几何
..多少何时可掇.拾取,采取
但.为君故.只是;缘故乌鹊南.飞向南绕树三匝.周,圈
3.翻译下列诗句。
去日苦多苦于过去的日子太多了
何以解忧用什么来排解忧愁呢
契阔谈宴久别重逢,欢饮畅谈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屈驾来问候我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明月当空,星辰稀少,乌雀展翅向南飞去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绕树飞了好几圈,哪里有高枝可以栖息?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山不嫌其高,海不嫌其深,表示希望尽可能多的接纳人才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人心归附。
【引导鉴赏】
赏析“忧思”的内涵
1、这首诗里“忧”字多次出现,上阕中“忧思难忘”中诗人“忧”的是什么?结合诗句具。
人生短暂
2、下阕“忧从中来”诗人“忧”的又是什么?结合诗句具体谈谈。
贤才难得
3、诗末使用典故“周公吐哺”,意在说明什么?
表示自己要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求贤若渴的心情
4、除了“周公吐哺”诗歌还有哪些典故,请从文中找出并分析用典的作用。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补充:用典的作用
(1)使立论有根据。
引前人之言或事,以验证作者之理论。
(2)委婉表意。
诗中有不便直述者,可借典故之暗示,婉转道出作者之心声,即所谓“据事以类义”也。
(3)减少语辞之繁累。
诗句之组成,应力求经济,尤其近体诗有其一定之字数限制,用典可减少语辞之繁累。
(4)充实内容、美化词句。
用典可使文辞妍丽,声调和谐,对仗工整,结构谨严,而增加外形之美,与丰富之内涵。
5、诗歌中哪些语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罗列出来并说说它有何含义。
“譬如朝露”比喻人生短暂,”明明如月”将贤才比作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
“乌鹊南飞”一句,以乌鹊比喻贤士;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则比喻贤士徘徊选择明主之意;
“山不厌高”二句,以山高海深比喻广招人才的博大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