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使用信息技术,让“配角

合集下载

五、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五、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课题五: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完美的。

面对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既不要过度崇拜,也不要盲目排斥,要客观认识,合理使用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首先,对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与每个人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水平分不的,是与每个人的“是非、善恶、美丑”观念密切相关的。

其次,还要树立与信息和信息技术应用有关的社会责任感,包括在为自己使用信息和信息技术的行为负责,在利用信息技术为自己带来便利时要注意保护他人和社会的利益,学会与人分享和交流信息,在使用信息技术时,要注意保护本民及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不受损害等。

再有,各个国家、地区甚至学校和班级都制定或形成了与信息和信息技术应用有关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时,必须认真学习并理解这些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自觉遵守,养成负责任地、合法地、合乎道德地使用信息和信息技术的行为。

如何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如何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如何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如何合理使用信息技术一、引言在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成为了一项关键的能力。

不仅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便捷性,还能够推动社会进步。

然而,过度、不当地使用信息技术也会引发一系列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合理使用信息技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二、合理使用办公软件1-熟悉常用办公软件的功能和操作方法1-1 文字处理软件1-2 电子表格软件1-3 幻灯片软件1-4 日历和时间管理软件2-制定高效的工作流程2-1 设定明确的工作目标和时间期限2-2 合理安排工作优先级2-3 避免多任务处理,专注于一项任务2-4 合理分配工作时间,避免长时间疲劳3-学习使用办公软件的高级功能3-1 利用宏自动化常用操作3-2 学习使用公式和函数提高电子表格的计算效率 3-3 掌握幻灯片的设计技巧,提高演示效果4-保护个人信息安全4-1 设置强密码,并定期更改4-2 注意防范网络钓鱼和恶意软件4-3 不随意泄露个人敏感信息4-4 定期备份重要数据,避免数据丢失三、合理使用互联网1-确认信息的可信度和有效性1-1 确认来源的可靠性1-2 对信息进行交叉验证1-3 注意辨别虚假信息和谣言2-遵守网络道德规范2-1 不传播违法、有害和不实信息2-2 尊重他人的隐私权和知识产权2-3 遵守网上公共秩序3-定期维护和更新电脑和网络设备3-1 安装有效的杀毒软件和防火墙3-2 及时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3-3 定期清理和垃圾文件四、合理使用移动设备1-控制使用时间与场景1-1 不长时间连续使用移动设备1-2 避免在重要会议、面试等场合使用1-3 睡前避免使用移动设备以保证良好睡眠2-设置合理的应用使用权限2-1 仅允许必要的应用访问个人信息2-2 定期检查和审查应用的隐私权限3-保护眼睛健康3-1 尽量避免长时间盯着屏幕3-2 调整屏幕亮度和对比度,保护视力3-3 定期进行眼部休息和锻炼五、总结合理使用信息技术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但也需要注意避免过度使用和滥用。

如何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如何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如何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如何合理使用信息技术一、引言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已经成为各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如何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旨在帮助个人和企业在信息化时代获得更多的优势和便利。

二、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⒈信息技术的定义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和通信设备等工具对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和处理的技术手段。

⒉信息技术的分类⑴硬件技术:包括计算机、服务器、网络设备等硬件设备。

⑵软件技术: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编程语言等软件工具。

⑶网络技术:包括互联网、局域网、无线网络等网络通信技术。

⑷数据库技术:包括数据管理、数据分析等数据处理技术。

三、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⒈信息技术与个人生活⑴互联网使用:合理使用互联网,防范网络安全风险。

⑵移动设备管理:合理管理移动设备,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⑶社交媒体使用:注意个人隐私保护,避免信息泄露风险。

⑷数字娱乐消费:适度参与数字娱乐活动,保持身心健康。

⒉信息技术与企业发展⑴网络建设:合理规划和建设企业内部局域网,提高信息传输效率。

⑵数据管理:建立合理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可靠性。

⑶信息安全管理:加强信息安全意识,采取相应措施防范网络攻击。

⑷信息化培训:为员工提供必要的信息技术培训,提升工作效率。

⒊信息技术与教育环境⑴教育资源分享:利用信息技术共享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⑵远程教育:通过信息技术实现远程教育,满足灵活学习需求。

⑶学术研究: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学术研究,促进学术交流合作。

⑷学生管理: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管理效率,优化学生学习环境。

四、本文档涉及附件本文档的附件包括:⒈信息技术使用指南:详细介绍信息技术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⒉安全保护措施列表:列出了信息技术使用过程中需要采取的安全措施。

五、法律名词及注释⒈数据保护法:指保护个人信息和数据安全的法律法规。

⒉《网络安全法》:中国的一部关于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于2017年6月1日施行。

合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

合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

合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
时代在进步,初中数学的教学也因为信息技术的运用也有了突破性的改变。

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为我们的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增加课堂容量,变抽象为直观,变静态为动态,变复杂为简单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可是,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完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已有许不足的地方。

学生容易视觉疲劳,教师教学时,思路容易受可课件的影响,阻碍了教师课堂教学流畅性的发挥,,比较难发挥自如。

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少了,很多时候课堂教学感觉比较急促等缺点,而在传统的教学中,大多数情况下使用粉笔板书教学会比较好。

尤其是需要推理论证的讲授,传统教学就尤显重要。

但是在讲授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时,几何图形需要直观演示时,或是板书量较大时使用多媒体教学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现代信息技术它是传统教学的辅助工具,因此,传统的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就不能孤立使用,应有机地结合使用,两者应取长补短,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

不能一味地追求高科技,只有从教学的实际出发,把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科技结合起来,力求做到优化组合,这样课堂才会收到最佳效果。

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五、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措施
1. 隔离来源 控制外来磁盘,避免交错使用移 控制外来磁盘, 动盘。 动盘。有硬盘的计算机不要用软盘启动系统。 对于外来磁盘,一定要经过杀毒软件检测,确 实无毒或杀毒后才能使用。对连网计算机,如 果发现某台计算机有病毒,应该立刻从网上切 断,以防止病毒蔓延。 2. 静态检查 定期用几种不同的杀毒软件对磁 盘进行检测,以便发现病毒并能及时清除。 3. 动态检查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种种异 常现象,发现情况要立即检查,以判别是否 有病毒。
二、计算机病毒
指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 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 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 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 者程序代码 ,是一些特殊的程 它们能通过软盘、光盘、 序,它们能通过软盘、光盘、 U盘或网络传入计算机系统, 盘或网络传入计算机系统, 盘或网络传入计算机系统 破坏计算机中的信息, 破坏计算机中的信息,使计算 机不能正常运行。 机不能正常运行。
六、常用的杀毒软件
1、360杀毒 2、瑞星杀毒2010 、瑞星杀毒 3、金山毒霸2010 、金山毒霸 4、江民KV系列杀毒软件 、江民 系列杀毒软件
帮助保护您的计算机不受大多 数病毒、蠕虫、特洛伊木马和 其他有害入侵程序的危害。
七、防火墙是一个分离器,一个限制器, 防火墙是一个分离器,一个限制器, 也是一个分析器, 也是一个分析器,有效地监控了内部网 之间的任何活动, 和Internet之间的任何活动, 保证了内 之间的任何活动 部网络的安全。 部网络的安全。 八、网络安全的措施主要有: 网络安全的措施主要有: 1“防”(杀毒软件、防火墙软件、密 杀毒软件、防火墙软件、 防 码安全设置、定期为操作系统打补丁、 码安全设置、定期为操作系统打补丁、 信息安全法规等) 信息安全法规等) 2“清” 清

浅谈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合理有效的运用信息技术

浅谈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合理有效的运用信息技术

浅谈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合理有效的运用信息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它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合理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为教育教学带来诸多好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浅谈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合理有效的运用信息技术。

首先,信息技术可以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被动接受,缺乏互动和参与。

而信息技术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教育资源和知识。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具、视频课件等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教学,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

比如教师可以制作一套多媒体课件,配合图文并茂的解释,来讲解抽象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其次,信息技术还可以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资源。

利用互联网和电子资源,我们可以获得大量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料和学习资源。

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引擎和在线课程平台查找并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

学生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图书馆数据库等方式积极主动地获取学习材料。

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打破学习资源的受限性,丰富学习内容,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学习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再次,信息技术可以提供更多实践和互动的机会。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层面,学生缺乏实际运用的机会。

而信息技术可以提供更多互动、实践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比如利用模拟软件进行实践操作,观察和探究现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同时,通过网络视频会议等工具,学生可以与远在他处的教育者、同学进行互动交流,拓宽视野,培养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最后,信息技术还可以提高教学反馈与评估的效率和准确性。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快速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和表现情况,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利用学习管理系统、在线测验等工具进行学习跟踪和评估,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

同时,信息技术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反馈,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改进学习。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科学课堂教学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科学课堂教学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即所谓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现代技术的基础与核心,是现代信息社会的主要技术之一,它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对人类文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正在并将继续改变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等方式,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知识经济的日益崛起,世界上几乎每个国家都在积极探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革新教育,信息技术已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手段在基础教育中被广泛的利用和开发,为当今教育开辟了新的天地。

它冲击了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推动了教学手段和方式的变革。

在教学改革的大潮推动下,信息技术逐步走入了小学英语课堂,它让学生目观其行,耳闻其声,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想象力,使教学直观形象化,多元立体化,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展现情境,激发情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形成学习动机。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主体保持浓厚的兴趣,使之在最佳的状态下自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去,从而能在自己的起点上得到充分发展。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过去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是“一统式”教学通常在课堂中进行,课堂教学显得单凋枯燥,教师面对的是全班学生,学生被动接受,缺少双向的沟通,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

而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能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化静为动,使图像、动画、声音、视频有机融合,创设出丰富多彩,活泼融洽的教学情境,把生活的实景搬上课堂,让学生更快地进入角色,产生情感体验,使小学英语教学更为形象、生动、逼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形成乐学、爱学、会学,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

如在教学动物单词时,如果按照传统教学带领学生拼读就难免枯燥,而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制作动画课件,在学生面前展示出动物园的画面,给学生创设了一个鲜活的动物园场景,变学生的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并加入不同声音,让学生先听声音猜动物,继而呈现动物,再打出单词,最后让学生亲自操作电脑画几只小动物,边画边念。

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小学科学XIAOXUE KEXUE9202020215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纸上谈兵似的模式往往制约着活动的实施。

把信息技术作为重要的实施媒介,可以构建更加开放、更加生动的活动情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真正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中。

利用模拟的“真实”情境,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体验感,获取更多的直接经验,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效率。

本文基于信息技术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运用,从激发探究欲望、改变学习方式、提升活动体验三个维度进行探索。

一、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众所周知,传统的活动模式无非就是老师口述加之手执粉笔在黑板上书写。

传统的活动模式枯燥乏味,难以让学生感受到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力和魅力,自然无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然而,信息技术的出现就可以从视觉、听觉、感觉等多个方面给学生提供外部刺激,如,图片、声音、视频等,它们具有形象生动、动静结合、兼容并包等特点。

老师在活动开始时,应该根据学生的直接经验、活动主题以及活动需求,恰如其分地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活动的情境,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在情境中深度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获得更加真实全面的活动体验。

可触摸可感知的情境往往可以把学生潜在的探究欲望激发出来,随之,学生的直接经验也会同步积累和丰富。

如,在“我对火灾说不”这一主题活动中,简单地给学生罗列火灾有哪些危害,纯粹地给学生介绍火灾现场是什么样的,显然是枯燥乏味的,学生很难想象当时的画面,也就不会有太多的感触。

鉴于此,我通过网络收集了有关火灾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课上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播放出来,将真实的火灾场景展现在学生面前。

面对惨烈的火灾场景,学生瞬间被震撼了,探究的欲望一下子被激发起来。

我因势利导请学生思考:面对如此惨烈的火灾,我们该怎样应对呢?学生个个踊跃发言:有的提出如何灭火;有的提出如何逃生;有的提出如何预防;等。

很快便确定了研究的主题。

信息技术以其功能的直观性,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和限制,在视、听、触等多感官角度创设了活动的情境,激活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合理使用信息技术第一点: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影响在全球范围内,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其影响力也日益显著。

从互联网的普及,到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兴起,信息技术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模式乃至整个社会结构。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广泛,人们可以通过各种平台获取到海量的知识和信息,学习、工作、娱乐等活动也越来越多地转移到线上进行。

同时,大数据技术使得企业和组织能够更加精准地分析市场趋势、用户需求等,提高决策效率和效果。

云计算技术则为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使得各种应用和服务得以快速发展。

人工智能技术的崛起则预示着一场新的产业革命即将到来。

AI技术在医疗、教育、金融、交通等各个领域的应用,都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行业效率、降低成本,并为人们带来更加便捷、智能的生活体验。

此外,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诸多挑战,如信息安全问题、隐私保护问题、数字鸿沟问题等,需要全社会共同面对和解决。

第二点: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创新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行业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利用这些技术进行应用和创新,以提高自身竞争力。

以教育领域为例,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在线教育、远程教育等模式得以快速发展,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地域、时间限制,为广大学习者提供了更加灵活、便捷的学习方式。

同时,信息技术也为教育内容的创新提供了可能,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可以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直观,提高学习效果。

在医疗领域,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远程医疗、智慧医疗等模式得以实现,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此外,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医疗数据进行深入挖掘,为医学研究、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在产业领域,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概念的提出和推进,标志着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减少资源浪费,并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新机遇。

总的来说,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创新正在深刻地改变着各个领域的发展态势,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诸多便利。

如何合理有效发挥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辅助作用

如何合理有效发挥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辅助作用

如何合理有效发挥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辅助作用信息技术应用于现代教育教学中,与学科整合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但在信息技术的使用实践中,我们发现课堂上的使用并非多多益善,而要高效合理的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育教学中,需要教师本身有很好的信息技术基础,更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在学生缺乏兴趣、困惑不解、无法感知、主动参与等过程中,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是实现学生知识建构的重要因素。

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便会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无疑是给学校教育插上了一双有力的翅膀,成为教师进行教学模式变革的手段,使教育教学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也使学校变成充满活力和创意的学习场所,更是为学生提供开放性的自主学习环境和资源,更好的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和积极探索创新的能力。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是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

但是如何合理有效的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从而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的思考,培养学生的不断创新的能力?一、提高的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现代化的教育手段给老师提出一个新的要求,那就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师的素质也在随之提高,要与时代同步,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要。

计算机网络教学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促使教师必须掌握和运用电脑技术,一方面提高本身素质,另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和知识面。

我在学校培训教师信息技术课程的过程中,发觉很多有经验的教师都是第一次接触计算机,所以还需从最简单的入门,最主要是教师自己多操作,多练习,在操作中掌握要领,在操作中掌握技能技巧。

有老师问电脑好学吗?我的回答是:只要你会汉语拼音、会汉字就能操作。

所以,我愿意为大家学会电脑操作尽心尽力,为教育教学现代化努力奋斗。

二、充分发挥计算机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其作用是辅助教学,起主导作用的还是教师。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促
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下面列举几个具体的例子:
1. 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如PPT、电子课件等,将教学内容通
过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出来,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
增强记忆效果。

2. 使用互联网资源,如电子书、电子期刊、在线词典等,可以
帮助学生扩展知识领域、丰富语言表达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利用社交媒体、微信公众号等工具与家长进行互动,及时发
布学习内容和作业,方便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

4. 利用语音输入和文字输入工具,可以让学生更方便地输入文
字和语音,提高写作和朗读能力。

5. 利用语言学习软件,如“剪辑英语”等,可以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全面提升语言能力。

引导学生科学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引导学生科学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引导学生科学合理使用信息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学生们越来越多地接触和使用各种数字设备和互联网服务。

然而,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例如信息泛滥、虚假信息的存在以及对个人隐私的侵犯等。

因此,引导学生科学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成为当务之急。

一、了解信息技术的优势和劣势在引导学生科学合理使用信息技术之前,首先需要让学生们了解信息技术的优势和劣势。

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我们获取知识、加快学习进程以及拓宽眼界,但同时也存在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难以保证的问题。

学生们应该明白信息技术的优势和劣势,以便能够更好地利用和应对信息技术带来的挑战。

二、培养信息筛选能力引导学生科学合理使用信息技术的关键是培养他们的信息筛选能力。

学生们应该学会辨别真假信息,通过多渠道的对比和验证来判断信息的可信度。

此外,还要教育学生们了解不同类型的信息来源,选择权威可信的信息渠道,以避免受到虚假信息的误导。

三、培养自律意识在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学会自律地控制和管理自己的使用行为。

他们要明确使用信息技术的目的和时间,合理规划自己的上网时间,避免陷入无目的的网络浏览和游戏中。

同时,学生们也要学会拒绝不良信息和不良网络行为,积极维护网络环境的健康和友好。

四、保护隐私和个人信息安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个人信息的安全也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学生们应该了解个人信息的重要性,并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

例如,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不随便添加陌生人为好友,定期更新密码等。

学校和家长也应加强对学生个人信息安全的监管和教育,共同维护学生个人信息的安全。

五、培养合作与分享意识信息技术不仅仅是个人使用,也是一个社会化的工具。

学生们应该培养合作和分享的意识,通过互联网和数字设备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学习和进步。

同时,学生们也要遵守版权和知识产权的原则,不侵犯他人的权益。

总结:在信息技术的时代,引导学生科学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努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他们能够正确应对信息技术带来的挑战,用信息技术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便利和帮助,并且在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注重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建立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

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提升个人和社会的生产力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中使用信息技术的频率也越来越高。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日常生活中,信息技术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提升个人和社会的生产力,是我们所需要思考的问题。

提升个人生产力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信息技术首先被用来提升个人生产力。

例如,在工作中,人们经常需要使用电脑来处理文档、发送邮件、制作PPT等。

此时,熟练掌握各种办公软件,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更快更准确地完成工作任务。

在学习上,信息技术同样也能够起到提高个人生产力的作用。

比如,通过各种在线平台,我们可以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随时随地都能够进行学习。

同时,信息技术还催生了在线教育行业,这为更多人提供了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同时,信息技术还使得人们更容易获取和管理信息。

通过各种搜索引擎和社交媒体,我们可以轻松地获取各种信息,了解最新动态。

同时,各种记事和笔记软件,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信息和知识,提高个人生产力。

提升社会生产力除了提升个人生产力外,信息技术还能够对整个社会的生产力进行提升。

信息技术能够打破地域限制,使得人们能够更加便捷地进行交流和合作。

通过互联网,很多企业和组织都已经实现了“云办公”,员工可以在家中使用电脑进行工作,不再需要每天上班。

信息技术还能够对传统产业进行数字化改造,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比如,工业4.0的概念就是建立数字化工厂,通过智能化设备、物流系统以及实时监控等方式,实现高效产能和灵活生产。

在服务行业中,信息技术同样也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随着线上购物和线上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智能客服、虚拟导购、自助点餐等应用也越来越普遍。

通过这些应用,服务效率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也得到了保证。

思考与反思信息技术给我们带来了便利和效率,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信息泄露、个人隐私保护、信息安全等等。

因此,在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了解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以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主角”和“配角”的课堂角色转化

“主角”和“配角”的课堂角色转化
的心情 , 习兴 趣十分 浓厚 。 学 但随着 信
息技术学科 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入 , 有的
生特点和层次, 以便小组之问形成同层
次的竞 争氖围, 而且我特别 强调组 长的 作 用, 给小 组 安排 一 个好 的领 导 也是
很重要的。
成败的关键。 1 计任务。 . 设 任务的设计要求教师 在课 前认 真分 析 教材 , 把握 教学 总 在
思维过 于发散 , 东说 西就 是说不到点 说 上。 因此我让他 们以小组为单位进 行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算人均排放量作为参考。 中国人E l 基数
太大 , 果只计算总量对中国是 不公 平 如 的。 下面 的学 习中, 生学 会 了求 平 在 学
均分 、 算总分 、 选不 同等次的学生 成 筛
学 生形成 系统的知识和解 决问题能 力 的提 高。 ③要有 重点。 教师 可以故 意给
2分析 任务。 . 一般来 说, 师任务 教 分 析 的工 作包 括 两个 方 面, 方 面是 一 进行任务分解, 另一方面则是找出解决 问题 的突破 口。 师通 过分 析, 教 引导 学 生带着真实的 “ 任务” 突破 口 进入 课堂,
使知识 直观 化和形象化。 生动直观的 形象 能 有效 地激 发学 生联 想 , 唤起 学
求解决问 题的方法。
鳓 任 务驱 动
他 们自 己去发现 , 把错了的地 方改正过 来 , 师要 强调知识 点, 学 生加深 对 教 让
重点知识的理解。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1/ 0 1 7 02 1 3
任务驱动教学法存在一些实际的
经验交流 ja e cntun c r ha dc t h@ ii e e
参与并能给学生 以更多的创 造空间。 因

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技术

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技术

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技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作者:刘小红时代的发展,计算机等现代化信息技术走进小学生的课堂已成为时代发展的需要,现在几乎每所学校每个教室内都安有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

信息技术参与到课堂教学已经不再是一件新鲜时髦的事。

作为一名教师,无论是从事哪种学科的教学工作,今天置身于这个“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也同样能够感受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重要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促信息技术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应用的越来越普遍。

可是近一段时期,我在听课时,发现所有的做课老师都充分地应用了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场景一:学生回答完问题后,老师对其他同学说:“他回答的对不对呢,让我们看看电脑博士是怎么说的?”然后教师用课件演示,在大屏幕上可能会出来一个小动物或其他的卡通人物竖起大拇指说:“你答对了真棒。

”课件演示完了,老师对学生接着说:“我们看下一道题。

”……整堂课几乎看不到老师与学生的交流。

场景二:“同学们这个圆的面积该怎么计算呢,下面我们看看电脑是怎么演示的?”接着教师用课件演示,同学们坐在下面认认真真的看。

“你们看明白了吗?谁来说说圆面积的公式?”……整堂课几乎都看不到学生的动手操作,学生只是静静地看课件的演示。

场景三:一堂课下来,看看黑板上老师的板书,有的只是写上了本课的课题,有的甚至没有一个字,所有的内容都被老师搬进了计算机制成了相应的课件。

还有很多类似这样的场景在一些老师的数学课上经常能看到,在这些课上看起来都很好的利用了信息技术,但是仔细分析一下,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学生的学习有帮助吗?我想恐怕没有帮助而且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都有不利的影响。

总结起来在使用信息技术方面我认为存在着以下几个误区。

1、没有摆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

信息技术参与到课堂教学,它只起辅助教学的作用,既不能代替老师的讲,也不能代替学生的学。

我们不能不顾教学内容,为了使用而使用;本来使用别的手段能很容易解决的问题非要花大力气搬到计算机上;或者把整堂课的教学内容都搬到计算机上,教师不再是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反而成了信息技术的操作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理使用信息技术,让“配角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等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学习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合理运用于历史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有效整合的过程。

在整合过程中的一切行为,都应围绕课程目标和改善学习这个中心,整合的灵魂就是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就是在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先进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设置情景,设置问题,让学生发现和掌握规律,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一、“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在导入新课环节选择使用信息技术。

可以创设历史氛围,激发学生对学习新知的好奇心和积极探究的心理。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尽快融入教学情境中去。

教育家赞克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的求知欲和兴趣而学来的东西,都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媒体技术,通过大量的地图、图片、表格以及声音、影视资料等素材,运用其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的特点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历史情景,通过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自觉地接受熏陶。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这课时,我截取了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片头录像和主题曲,由此导人新课。

学生看后心潮起伏,他们的学习激情已经被唤醒,他们议论纷纷或眉飞色舞地跟着唱,自觉融入了教师精心
设计的教学情境之中。

再如对八年级上册《难忘九一八》一课的导入,我以音乐电视片《松花江上》作为开场,唱出了东北人民对美丽富饶的家乡的热爱,更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惨。

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消除了和这段历史的时空距离,为本课内容的顺利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也就顺利过渡到这课的第一个知识板块:九一八事变。

二、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唤醒学生主动体验、探究的欲望,从而达到让学生在体验中生成历史的知识,在探究中发展历史知识的目的。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中进行学习。

古希腊生物学家、散文家普罗塔戈说:“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因此,教师的职责应当是引导和唤醒,帮助学生建构一个积极学习的心理。

在学习8年级上册《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这一课时,我利用电影《火烧圆明园》的一组镜头:从辉煌壮观的“万园之园”到“大水法”遗迹。

人类文明的结晶在大火中化为残垣断壁……这是怎么了?又是为什么?于是,在短短的时间里,生动的历史氛围,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毁灭圆明园就是在毁灭世界文明!但其背后的原因呢?因为“落后就要挨打!”此时无声胜有声。

这样
的教学设计,就是在润物细无声中达到教学目标,优化了学生的自主体验。

三、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适时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

用巧妙的动态演示代替抽象的说教。

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

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使学生易学,乐学。

历史学习是以掌握历史概念,探求历史发展动因和规律为目的。

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比较抽象或复杂,年代久远或地域空间概念强,学生感到陌生,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些难点。

死记硬背一定也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

不能够理解历史知识生成的过程,没有理解的记忆是不会形成长久记忆的,而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或帮助其建立起地域空间想象能力。

例如,在学习“三国鼎立的形成”这一内容时,对于赤壁之战交战双方及路线,学生较难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我在课堂上使用动态地图进行演示,这一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又如在学习8年级上册《战略大决战》一课时,学生对解放军战略反攻目标和主攻方向及三大战役的进程往往难以理解。

在教学中我同样利用几幅动态地图,通过流动的箭头把敌我双方的攻防路线及战略态势进行演示,再配上有关三大战役的影视录像片的有关资料,学生在一幅幅鲜明生动的图像刺激下,清楚地了解到战争进程,理解了我军作战方针和意图,也激起了学习历史知识的热情。

四、古人言:善教者,必善问。

对同一内容设计不同的问题、
对同一问题实行不同的教学安排。

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晌。

一堂课的效率高低,往往取决于师生之间的互动。

互动的源头是课堂提问。

问题的有效性决定了历史课堂效率的高低。

问题设计的情境化,是优化问题设计,实施有效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

一个有效的问题,还应该是能激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的问题。

问题的情境化,符合了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

教师通过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来利用和强化学生的这种学习心理特征,就可以达到开发学生能力,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

我在公开课《难忘九一八》一课中,以问题探究法贯穿课堂,利用视频和图片资料,依据教学目标,创设一个个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强化学生的自主探究。

在“九一八事变”这一主题中,我将学习目标化解为3个小问题:即“九一八事变”的制造者是谁?地点在哪里?造成怎样的后果?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这段视频资料,这样就使信息技术不再是点缀,而是教学过程中不能缺少的环节了。

这样的步步设问,逐层深入,既落实了基本知识点,也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升华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信息技术的合理使用,为学生搭建了又一种获取知识掌握知识的平台。

所以,运用信息技术组织教学只是多种教学模式之一。

并非所有的课堂教学都要用信息技术组织,也不是说信息技术非得整堂课都得使用。

信息技术运用于历史课堂教学,首先要符合教学的实际需要,针对学生学习能力上的差异,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源,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

让信息技术这个教学环节中的“配角”,能够
为优化课堂效率增光添彩,为映衬高效历史课堂这个“主角”,展现出“配角”最精彩的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