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综合改造路径初探——以武汉市江汉区为例

合集下载

城中村综合改造规划思路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城中村综合改造规划思路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防 等各种 安 全 隐患。⑧ 由于外 来人 口数量 增 多且 文 化素
p o e l a de te v ro su b n a d r r ld v l p n r p ry h n l h a iu r a n u a e eo me t
i tr t,a d ui e c r nae v l pm e fu ba nd ne ess n g det oo di t d de e o h nto r n a
Co p e e i e o m ft epln ngi e s m e o , u m a y m r h nsver f r o a ni d a , t ds s m h h r
瘤 ” 、 “ 缝 地 ” 、 “ 市 里 的 村 庄 ” 。 其 主 要 特 征 夹 都
为:①缺乏整体规划,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现象严重,
村 民采用 “ 自给 自足 ”的 建设 方式 自建住 房 ,用地 布局
混乱 ,环境卫生条件差 ,严重影Ⅱ城市景观。②市政配 向
套 设施 建设 匮 乏 ,公 共服 务 设施 建设 薄弱 ,过 量 的居 住 人 口导 致基 础 配套设 施 不足 ,居住 环境 质 量差 ,存 在消
作者 简介
12 武汉市城 中村 的基本情 况 . 武汉市 作 为华 中地 区 中心城市 ,是 国家 实施 中部 崛 起 的重要 战略 支点 ,随着人 口、经 济 、城 市 规模 等持 续 快速 增 长 和 产 业结 构 的调 整 ,城 市 化 水 平 已 由2 0 年 01
张剑 龙 ,武 汉市土 地利 用和城 市 空间规 划研 究 中心正 高职 高级
Ci A c nCt C s A c CtP 0e to h a ni t i } a—o . . t i r tci: n e y I f ni e . e y s n

武汉市城中村改造启示

武汉市城中村改造启示

武汉市城中村改造启示引言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低品质、低效益的城镇化形态。

这些城中村通常由老旧、简陋的住宅楼和杂乱无章的临时建筑组成,存在高密度住房、缺乏配套设施、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了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和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各地纷纷开始对城中村进行改造。

本文将以武汉市城中村改造为例,探讨城中村改造的启示和经验,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 强化城中村改造的顶层设计城中村改造是一个综合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谋划、统一指挥、整体推进。

武汉市城中村改造的成功经验表明,强化城中村改造的顶层设计至关重要。

顶层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制定城中村改造总体规划,明确改造目标和路径。

•设立专门的城中村改造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各方合作、解决问题和推动改造进程。

•统筹整合各类资源,包括资金、土地、人力等,确保改造顺利进行。

•完善改造政策和法规体系,为改造提供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

2.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市场机制的作用不可忽视。

武汉市城中村改造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市场机制应发挥以下作用:•引入社会资本,提供改造资金和技术支持。

•推动住宅供应和商业配套设施建设,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

•建立健全的物业管理体系,提升城中村的综合管理水平。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改造质量和效益。

3. 保障居民合法权益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居民的合法权益应得到充分保障。

武汉市城中村改造注重保障居民的合法权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保障居民合法权益的措施包括:•开展居民参与式规划,听取居民意见和建议。

•提供公开、透明的信息,确保居民了解改造过程和政策。

•提供合理的补偿和安置方案,确保居民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加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4. 推动城中村改造与城市发展的协调城中村改造不仅是改善居民居住条件的问题,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武汉市城中村改造注重推动城中村改造与城市发展的协调。

武汉市江汉区城中村改造规划研究

武汉市江汉区城中村改造规划研究
特定 聚居 区。
通过以上分 析可 以反 映各 地块用地 条件 , 作为下一步规划 改
江汉 区位于武 汉三镇汉 口一 方 , 是武汉市最 繁华的商业 区域
造 的参考依据 。各地块用地条 件主要分为 以下 四类 : 类用地 : 可以保 留。现状建 筑质量 良好 , 政设施 齐全 , 市 所
江汉 区“ 中村 ” 城 改造的总体思 路是“ 改制先行 , 改造 跟进 , 科
有序推进” 。 各村基本 没有 农业 用 地 , 住 用地 、 居 工业 用 地 、 业 用地 相互 交 学规划 , 商
2 1 开发模 式分析 .
1 自主开发 。有条件 的街 、 可以 自筹 资金 , ) 村 自主开 发改 造。 行量化 , 在 A C S中分别建 立数 据层 , 并 R GI 然后 将各 数据层 叠加 优点 : 、 自主改造 , 、 街 村 街 村集体利 益与村 民个人利益兼 顾 , 改造 进行综合分析 与计 算 , 将得 出的各 个 指 标及 综 合 评价 指 标制 的积极性高 , 于改造工作 的顺 利进行 ; 、 自主独立 承担开发 并 利 街 村
城 用地 调整 规 划 “ 中村 ” 城 用地分散 , 五个村一共 有 5 9片 自然 村湾 , 大部 分村 2 江汉 区“ 中村 ”
湾都 处于插花状 态 , 为城 市所包 围 , 大部分地块 用地规模较小 。 且 织, 宅基地 、 集体用地管 理与建设混乱 。
选取与“ 中村” 城 改造 紧密相关 的六个 因子 , 然后对各指 标进

之一 , 具有 区位适 中、 交通便捷 、 贸发 达 、 商 人流物 流信息集 中、 土 处区位 不重要 , 发条 件不 成熟 。二 类用 地 : 开 改造 条件 不佳 。现 地级差 效应 显著 的区域 特征 , 现辖 航侧 、 子湖 、 家墩 、 家墩 状建筑质量较好 , 鲩 贺 唐 市政 设施条件一般 , 地规模集 中 , 用 所处 区位不

例谈城中村改造中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例谈城中村改造中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例谈城中村改造中的问题及解决思路城中村的改造工作极其复杂艰巨,不仅包括了村落建筑的改造,同时还涉及到村民的安置与赔偿,因此极大的提升了城中村改造的经济成本。

虽然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各项政策来完善对村民的补偿工作,但是考察实际情况,大部分的改造成本还是需要从改造后的土地收益中来支出,所以必须将改造前后的经济进一步的协调与平衡。

武汉市作为城中村改造的典型城市,在规划编制以及政策制定上有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但是由于城中村改造的特殊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冲突与矛盾。

所以本文对武汉的38个城中村改造的案例进行了分析,并归纳总结,进而提出了相关的改造建议。

一、武汉城中村改造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剖析(一)改造规划用地的面积不足武汉城中村现状几乎已经没有耕地,村属用地主要由村民的宅基地构成,但村民建设一直游离于城市管理之外,乱搭、乱建行为严重,导致住宅建筑密度与建筑量非常大。

在当前城中村改造提倡原地拆迁、原址还建的背景下,住宅还建资金与用地显得十分紧张,加之改造后的城中村用地还需要承担多种功用,如控制用地用于改善城市整体功能、还建用地满足村民改建回迁的居住需求、产业用地用于解决村民就业需求、开发用地用于支付改造中的资金费用,城中村改造规划用地更是捉襟见肘。

从武汉市38个城中村总用地实际情况看,城市控制用地有1856平方米,所占村属用地的比例为68%。

相比之下,用以城中村改造内部平衡的还建用地、开发用地和产业用地只占建设用地的32%,占村庄总用地约1/30。

(二)规划控制指标不够科学在改造规划可利用地而积较原村庄用地少的现实条件下,为达到改造前后还建住宅建筑量的平衡,需要提高规划用地的容积率。

更为重要的是,对于大部分城中村改造而言,由于改造的经济成本存在缺口,规划需要增加引入而向市场的开发项目来弥补改造资金的不足,更加剧了对建筑量的需求。

因此,从武汉市的实际经验看,城中村改造规划用地的建设强度明显高于周边地块,常常有突破相关规划用地强度指标的现象发生。

城中村改造规划的创新思维——以武汉新区为例

城中村改造规划的创新思维——以武汉新区为例

Creative Thought of the Reform Planning of City Villages——A Case Study on Wuhan New District XU Hao,LU0 Yon
Abstract:The author takes Wuhan new district as all example to analyze the re。 form policy of the city villages in Wuhan,and goes de印ly into some problems, such弱low standard,small scale and long duration.By considering the policy of reforming villages in the city,the feature of the new district development,the pre—
徐昊 罗燕 城中村改造规划的创新思维——以武汉新区为例
城中村改造规划的创新思维
——以武汉新区为例
徐昊 罗燕
提要 以武汉新区为例。割析了武汉 市城中村改造政策.针对武汉新区城中 村改造所面ll盏的水平低、规模小、改造 周期长等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地研究。 结合城中村改造政策。新区开发建设特 点,城中村现状情况以及规划案例.提 出在新区大规模成片开发背景下。城中 村改造不宜以行政村为单位分散改造. 应遵循“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建 设”的原则.在大规模开发区域内以乡 为单位统一进行改造。 关键词 城中村;新区;改造;新思 路:武汉
1.1 武汉新区城中村改造现状
262
万方数据
2009年第7期总第185期囊鼬靶勾∽目学剐
不佳,影响了新区整体功能的发挥,破 坏了新区整体景观效果。 1.2.3土地产权制约新区建设步伐

武汉市城中村改造模式研究

武汉市城中村改造模式研究

标 准和 安全 系数 , 并且 进行 相关 的道 路和 绿化 配套 , 提 高 人们 的 变 为居 民 村 民身份 由农 民变 为居 民之后 , 享 受城 市居 民待 遇 , 居 住质 量 。于是 , 在2 0 0 5 年 武汉 市委 、 市 政府 做 出了 “ 加快 城 中 参加 城镇 社会保 障 ( 养老、 医疗 、 事业 以及 最低 生活保 障等 ) , 完成
成为 全 国城 中村 改造典 范 的原 因之一 。
1 . 在 硬件 的 改造上 , 主要 是 以项 目开发 实施 改造 。 城 中村 村 他 们 以后 生活 也就 没有 保 障 了。 由农 民变 为股 民 , 人 民可 以股 息 民通 过 民主 协商 、集 体讨 论 的形式 决定 有 关本 村改 造 的所有 方 分 红 ( 据 了解 , 股 民现 在 每年 的股息 分红 大概 在 2万左 右 ) , 给 人
改造方 案、 拆迁 补偿 方案与 安置方 案的设 计 、 组 织与实 施 , 是村民

江堤街 的城 中村 改 造
自治制度 践行 的结 果; 第二 、 在地 方政府 改造政 策 的指 引下 , 城中
村 利用 市场选 择合作 对象 , 跨 越 了改造 资金不足 的障 碍 ; 第三 、 合
( 一) 改造 背景
建设 管 理 、 土地 的集 约利 用 、 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的精 神 文 明等带 来严 重 的负面
影响 。 我 们应 该及 时采 取措 施改 造城 中村 , 努 力避 免城 乡矛盾 的 进 一 步激 化 。

其 优 点是 : 第一 、 坚持 了村 民 、 村集 体 经济 组织 的主 体地位 。 即村 民和村集 体经济 组织 是本村 改造任 务的承 担者 , 负责城 中村

浅论武汉市城中村改造

浅论武汉市城中村改造

浅论武汉市城中村改造1. 简介城中村作为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殊群体,一直以来被视为城市发展的障碍。

作为武汉市的一个典型例子,城中村改造一直以来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城中村的定义、问题、改造目标和实施策略等方面,浅论武汉市城中村改造的相关问题。

2. 城中村定义及问题城中村是指在城市化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形成的一类特殊社区。

这些社区通常由简易住房、限制经济条件和不完善的基础设施组成。

武汉市的城中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低质量的居住环境由于城中村的住房大多数是简易建筑,缺乏基本的设施设备,如供水、供电和通风等。

居民居住条件恶劣,对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2.2 基础设施不完善城中村通常缺乏完善的基础设施,如公共交通、道路和垃圾处理设施等。

这导致了城中村居民生活的不便利和城市功能的低效。

2.3 社会治安问题由于城中村居民之间的社会联系较弱,缺乏有效的社区管理,城中村存在一些社会治安问题,如盗窃、抢劫和人身伤害等。

3. 城中村改造目标城中村改造的目标是改善城中村居民的居住环境,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和改善社会治安。

具体目标包括:•提供安全、合乎人居环境的住房;•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社区环境和居住条件;•提升社区管理和社会治安水平。

4. 城中村改造策略为了实现城中村改造的目标,武汉市采取了一系列策略和措施:4.1 住房改造和重建对于住房条件较为恶劣的城中村,武汉市制定了住房改造和重建计划。

通过推动建设新的住房项目,提供符合居民需求的住房,并逐步淘汰简易建筑。

4.2 基础设施建设为了弥补城中村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武汉市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例如,在城中村增加公共交通线路和车站,改善道路状况,建设更多的公园和绿地。

4.3 社区环境整治为了改善城中村居民的生活环境,武汉市采取了社区环境整治措施。

通过加强垃圾处理、绿化和清洁等工作,提升了城中村的整体环境质量。

4.4 社区管理和安全保障为了提升社区管理水平和改善社会治安问题,武汉市加强了社区组织和管理力量。

浅析武汉市城中村改造

浅析武汉市城中村改造
综上所述 ,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处于全国的领先位置 , 究 其原因 ,一是浙江民营有进入市场的创业动力与创业环境 , 二 是政府 的大 力扶持为发展民营经济采取了适当的技术手段。 其 核心在于民营经济为适应市场需求而积极改 变发 展方 向, 产生 了较高的生产效率与极强的竞争优势 , 从而促进了浙江经济的
蒜 巍
【 摘要 】 随着城 市化进程的加快 , 中村 已经成为我 国 城
城 市质 量 提 高过 程 中急待 解 决 的 关键 问题 之 一 . 改 造 难 度 其 越 来越 大 , 造 成 本 也 越 来 越 高 , 经 成 为 专 家 学者 关 注 的 改 已
度和 区域分工水平高 、 市场竞争力强 。活跃的块状经济进一步 促进 了浙江民营企业的发 展。 浙江 的“ 块状经济” 具有独特的动 力机 制 , 了不易为其他地区所模仿 的核心竞争力。 形成
l| 鼍
区 域 经
■■● c o
“ 块状经 济”是指在一定地 域范 围内聚集形成特色产业优势十
分明显的专业化产销基地 , 并由其带动 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 的 种区域经济组织形式 。这种经济发展形式在浙江 2 0年的快

速发展中始终起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 乡一品 , 一 一县一业 ” 的

是有效竞争效 应。 企业在 同一产业领域和 同一地理空间
热 点 问题 之 一 。 章从 经 济视 角 阐述 了城 中村 拆 迁改 造 中存 文
在 的 问题 , 以武 汉 市城 中村 拆 迁 改 造 为 例 提 出相 应 的 对 策 并
措施 。
高度集 中, 使得市场竞争更加激 烈。 有效竞争的结果 , 促进企 业 建 立市场快速 反映机制和营销 策略 ,推动技 术进步和管理进 步。 二是互动式学 习效应。 同类企业和相关产业高度集聚 , 有利 于相 互学 习和激励创新 , 形成知识溢 出 、 技术扩 散和整合优 势 的内在机制 , 进而形成竞争优势并向增值环节的上端攀升 。三 是生产专业化效应。中小企业 是浙江块状经济 的主体 , 以数 十 万之 众集聚于“ 状经济” 块 的中小 民营企业 虽然 没有进入大 工 业体 系, 但形成了 自身的特色产品与特色服 务。比如 宁波 电气 机械 、 宁波金属制品 、 宁波塑料制品 、 宁波通 用设备 、 宁波服装 、 温州鞋革 、 绍兴织造 、 宁波纺织 、 宁波 工艺 品 、 温州服装 、 f 乐 温J J 、 1 清 电器 、 嘉兴纺织 、 绍兴 印染 业等 区域 已具备“ 无形大工厂 ” 式 的区域规模优势。 他们采用弹性专精( 指专业化加灵活性 ) 的生 产方式 , 形成基于 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地方 网络 , 产生较强 的 集体效益 , 比垂直 一体化 的大企业更具灵活性 , 明显降低了制 造成本和交易成本 , 高了运营效 率和竞争能 力。其 中不少民 提 营企业做深 专化 , 为“ 成 专精特新” 小型巨人” 的“ 企业 。四是外 部经济效应。镶嵌于产业集群 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 , 可以通 过地方 网络 , 获得单个 企业不易获取的生产经 营条件 , 并可组 合成区域产业规模 , 受与大企 业同样 的规模经济 。块状经济 享

“城中村”改革浪潮中的巨帆

“城中村”改革浪潮中的巨帆

“城中村”改革浪潮中的巨帆“扬帆三江竞发展”,地处武汉市北大门的江汉正姑嫂树村的改革如同她极富个性的名字一样,不拘一格,令人惊叹。

在改革洪流的涌动下,这个处在交通要道的村落逐渐找到了和武汉市经济发展的共振点。

由于地理环境优越、配套设施完善,加上以该村委会主任、村党总书记、集团董事长林学建等为首的领导班子善于抢抓机遇,敢于大胆改革,精心策划了该村的发展规划,经济目标逐年增长,村经济实力也得到显著增强,成为乡镇企业兴起的模范,也吸引了众多投资商的目光。

近年来,经济发展一直处于武汉市村级单位的前列,曾被省、市、区评为“五百强”“十佳村”“文明单位”等。

2006年3月19日,姑嫂树村正式成立为武汉丰正商贸集团有限公司。

开业典礼当天气氛相当红火,来自市、区各有关部门领导和不同行业代表的发言充分肯定了集团成长良好的开端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

深化改革推进股份制改造中国农村经济竞争力的概念由“姑嫂树村所创”,之所以有这种说法还得从姑嫂树村股份制改造说起。

2004年,姑嫂树村按照武汉市政府和江汉区政府“城中村”综合改造的文件,及时调整发展思路,积极稳妥地推进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造。

全村986名村民转变为股民的就有383人,每股民人均股份达8万元。

2005年11月15日,姑嫂树村集团配合现代化企业运作,选举产生了党委班子成员,标志着该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造宣告结束。

姑嫂树村人以股份制经济为引擎,外资力量为加速器,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在经贸“一体化”的产业转移和生产资本流动中,抓住机遇,奠定了股份制合作的基础。

以林学建为首的姑嫂树村人,按照“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原则,组成了武汉丰正集团有限公司,成为股份制改造的典型。

此外,合理规划,提高资产的利用率和效益,把着力改善投资环境与盘活资产结合起来,也是该村发展经济的一大特色。

例如杨汊湖工业园道路,绿化改善后房屋出售率达95%,姑嫂树集贸市场整体搬迁后出租率达100%。

武汉市城中村改造调查报告

武汉市城中村改造调查报告

武汉市城中村改造调查报告摘要:本文旨在对武汉市城中村改造进行调查分析,探究改造的现状、背景和推动力,并对未来改造发展提出建议。

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城中村改造在推进城市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资金短缺、土地征收和居民迁移等。

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政府、社会组织和居民应该共同努力,以确保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引言城中村改造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工作,旨在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城市环境。

武汉市作为一个重要的中心城市,近年来城市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城中村老旧、脏乱差的问题。

因此,进行城中村改造势在必行。

二、改造现状目前,武汉市城中村改造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下,一些城中村已经进行了改造工作,改造后的小区环境得到明显提升。

例如,房屋质量得到改善,小区内设施完善,环境更加整洁和舒适。

此外,一些城中村还引进了商业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满足了居民的生活需求。

然而,城中村改造还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资金问题。

由于改造工作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城中村居民多为低收入人群,很难自筹资金。

其次是土地征收问题。

由于城中村的土地权属复杂,土地征收工作难度较大。

此外,居民的迁移问题也需要妥善解决,以确保他们的利益不受损害。

三、改造背景和推动力城中村改造的背景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城市面临着庞大的住房需求。

乡村振兴战略也要求通过改造城中村,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这些背景为城中村改造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推动城中村改造的力量主要来自政府、社会组织和居民。

政府在城中村改造中扮演着引导和推动的角色,通过出台政策和提供资金支持,推动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

社会组织在改造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组织志愿者参与改造活动,增加了改造工作的力量和影响力。

居民作为城中村改造的受益者,应积极参与改造工作,通过合作和沟通,促进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

武汉市城中村改造调查报告

武汉市城中村改造调查报告

武汉市城中村改造调查报告武汉市城中村改造调查报告
⒈前言
⑴研究背景
⑵研究目的
⑶研究方法
⒉城中村基本情况调查
⑴城中村地理位置分布
⑵城中村规模和人口数量统计
⑶城中村建筑结构和用途调查
⑷城中村居民民生状况调查
⒊城中村改造政策分析
⑴国家城中村改造政策概述
⑵武汉市城中村改造政策解读
⒋城中村改造可行性研究
⑴社会经济发展背景分析
⑵城中村改造项目可行性分析
⑶改造方案可行性评估
⒌城中村改造方案设计与实施
⑴城中村改造规划设计
⑵建筑结构改造方案设计
⑶公共设施改善方案设计
⑷居民安置方案设计
⑸实施计划和时间节点
⒍城中村改造成效评估
⑴城中村改造前后对比数据分析
⑵居民满意度调查结果分析
⒎结论与建议
⑴改造成效总结
⑵问题与改进建议
附件:
附件1:城中村改造前后照片对比
附件2:改造方案设计图纸
附件3:居民满意度调查问卷
法律名词及注释:
⒈城中村:指位于城市中心或者城市边缘,基础设施落后,居民生活环境较差的地区。

⒉城中村改造政策:针对城中村进行改造的一系列政策,旨在提升城中村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

⒊可行性分析:对城中村改造方案进行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可行性评估,以确定改造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⒋改造方案设计:根据城中村改造政策和可行性分析的结果,对建筑、设施、住户安置等方面进行具体的设计方案制定。

⒌成效评估:对城中村改造完成后的成效进行评估,主要包括居住环境改善、居民满意度提升等方面的评估。

浅析武汉市城中村改造

浅析武汉市城中村改造

浅析武汉市城中村改造作者:曹敏来源:《金田》2013年第10期摘要: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发展进程中的特殊产物,具有复杂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经济根源。

随着武汉市的城市变迁,城中村现已成为困扰城市发展的顽症。

随着政府加大整治城中村的力度,这其中也出现了许多矛盾和冲突,究其原因,主要是价值观念、传统理念、受教育程度等一些因素的影响。

在这些影响因素下我们该如何去调节这些已知的和未知的矛盾,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究和发现。

本文将从城中村的问题着手,探究和理解出现的弊端,进而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城中村;改造;现状;对策城中村原本是城市发展边缘的农村,后因城市发展的需要征用农民的土地进行城市建设而保留下来的农村居民点成为城中村。

近几年武汉市经济迅猛发展,但是作为一个特大城市,它的发展受到了各种因素的阻碍,其中的一个大的问题就是城中村的泛滥。

城中村问题已经成为困扰武汉市发展的顽症问题,亟待政府的有效解决。

一、武汉城中村改造的现状武汉城中村作为武汉市一个名副其实的“问题村”已经引起多方关注,其居住人员复杂、治安问题、脏乱差、超生等问题不断滋生,安全事故频频发生。

政府在权衡中经过多角度思考,决定要将这种状况整治到位。

政府在治理过程中加大治理力度,对城中村进行统一的规划,进行硬性改造,加强政府调控的能力。

这些充分体现了政府在处理这一问题上的态度,充分彰显了政府在维护城市形象,保障人民人身安全方面的积极作用。

政府在进行拆迁之前也会给与适当的时间进行搬迁,充分体现了政府的人性化管理。

政府的行为决定着整体工作的实施方向和结果,如果没有政府作为强大的后盾,这些城市弊病将很难去除。

二、武汉城中村改造存在的问题1.改造难度大武汉城中村的改造触动了城市发展的多处敏感地带,工程量浩大,任务艰巨,是短期之内无法完成的目标。

(1)方位分散。

武汉市的城中村分散在武汉市的各个角落,在整治的过程当中会因为地域的分散使得力量难以集中,这样会使得整治的力度出现地域的不均衡,工程的进行也会随之出现阻碍。

武汉市“城中村”的形成过程及改造对策分析

武汉市“城中村”的形成过程及改造对策分析

武汉市“城中村”的形成过程及改造对策分析[摘要]城中村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相互割裂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而城市化进程则是其产生的直接原因。

试图从城市化进程这一背景下来探讨武汉市城中村形成的过程,并针对武汉市目前“城中村”的现实状况和改造中存在的问题来有针对性地提出改造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城市化城中村改造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武汉市的人口、经济、规模等要素加速发展,从而导致该市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化水平明显提高:2001年已达到59.2%,到2007年据规划将会达到68%。

但在这一过程中,武汉市和国内大多数城市一样采取了绕农民居住点而走的城市扩张道路:首先征用最易处理的农田、鱼塘和果园,从而使得越来越多原本在城市外围的村庄随着城市用地的不断扩展而被纳入到城市之中,但并未被消化吸收。

现在,随着城市各项事业进一步迅猛发展,在周围片区迅速崛起、呈现一片繁荣景象时,隐藏在背后的往往是令人头痛的环境脏乱差、黄赌毒现象大量存在的“城中村”,与几步之隔的城市景观形成鲜明对比,影响极差。

二、武汉市“城中村”形成的轨迹分析武汉市“城中村”产生的根源在于城乡二元相互割裂的管理体制,而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建成区的迅猛发展和扩张直接促成了“城中村”的形成。

(一)近年来,武汉市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以及人类产生、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过程。

一般来说,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大致有三个:(1)城市人口增加;(2)耕地不断减少,城市规模不断扩大;(3)户籍非农业人口占户籍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即城市非农业人口不断增加,农业人口比重不断下降。

其中第三个标志最为重要。

通过以上数据可知,武汉市的城市人口逐年增加,其中非农业人口比重不断上升,农业人口比重不断下降,其耕地也在逐年减少。

另外,武汉市的市域面积也由1950年3月的302.7平方公里扩展到现在的8494.41平方公里,这无疑地表明了武汉市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武汉市江汉区唐家墩村稳步推进“城中村”改制纪实

武汉市江汉区唐家墩村稳步推进“城中村”改制纪实

武汉市江汉区唐家墩村稳步推进“城中村”改制纪实
黄亚东
【期刊名称】《行政法制》
【年(卷),期】2005(000)003
【摘要】武汉市江汉区唐家墩村位于汉口火车站。

这个村根据武汉市政府关于积极推进“城中村”改制的布署,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从2004年初开始,进行“城中村”改制,到2005年8月底,“城中村”改制工作已基本完成。

全村2000多村民实现了从村民到市民,从农民到股民的身份转换,实现了从农村经济向城市经济的转变。

【总页数】2页(P46-47)
【作者】黄亚东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99.21
【相关文献】
1.对改制公司"办"社区的思考广州城中村撤村改制个案研究 [J], 蓝宇蕴
2.从理性选择视角探析"城中村"改造——以武汉市江汉区H村为例 [J], 柏玉红
3.广州市石牌村:“城中村”改制探索——村企业取代村委会 [J], 杜青耘;陈丽科;常菁
4.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从J村改制看城中村股改的关键点[J], 潘修汪
5.我们会做得更好——记“城中村”改制过渡期间的白云区东平村 [J], 家辉;丽科;丹琳;立芸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武汉市城中村改造调查报告

武汉市城中村改造调查报告

武汉市城中村改造调查报告武汉市城中村改造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和背景1.1 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武汉市城中村的现状,为城中村改造提供数据支持,以促进城市更新和社会发展。

1.2 调查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武汉市城中村成为亟需改造的区域。

城中村存在的问题包括老旧住房、缺乏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等,亟需改善。

本次调查将全面了解城中村的现状,为改造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查范围和方法2.1 调查范围本次调查以武汉市内的城中村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区、区和区等。

2.2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居民进行,包括居民对现状的认知、对改造的期望和意见等方面。

实地考察主要对城中村的基础设施、环境状况、居民生活水平等进行观察和记录。

三、调查结果分析3.1 城中村基础设施调查结果根据实地考察和调查结果,城中村的基础设施状况如下:(详细基础设施情况,包括道路、供水、供电、照明、垃圾处理等方面)3.2 城中村居民情况调查结果根据居民问卷调查结果,城中村居民的情况如下:(详细居民情况,包括人口结构、居住条件、收入水平等方面)3.3 城中村环境状况调查结果根据实地考察和调查结果,城中村的环境状况如下:(详细环境状况,包括空气质量、噪音污染、水质状况等方面)四、城中村改造方案根据调查结果,制定了以下城中村改造方案:(详细改造方案,包括基础设施改善、居民住房改造、环境治理等方面)五、结论与建议5.1 结论通过本次调查结果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根据调查结果结论)5.2 建议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以下建议:(根据调查结果建议)六、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1、调查问卷:包括调查问题和统计结果。

2、实地考察记录:包括对城中村基础设施、居民情况和环境状况的观察和记录。

七、法律名词及注释1、法律名词1:注释说明1:2、法律名词2:注释说明2:(根据具体文档内容相关法律名词及注释)。

关于旧城改造拆迁维稳工作的调查与思考——以武汉市江汉区花楼南二片拆迁维稳工作为例

关于旧城改造拆迁维稳工作的调查与思考——以武汉市江汉区花楼南二片拆迁维稳工作为例

关于旧城改造拆迁维稳工作的调查与思考——以武汉市江汉
区花楼南二片拆迁维稳工作为例
武汉市江汉区委党校课题组
【期刊名称】《党政干部论坛》
【年(卷),期】2010(000)006
【摘要】@@ 旧城改造,是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伴随着大规模的城市扩张和旧城改造,拆迁工作应运而生.如何合情、合理、合法地做好拆迁工作,既维护拆迁人的合法权益,又保持社会稳定,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总页数】2页(P44-45)
【作者】武汉市江汉区委党校课题组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从“1210”案看拆迁、上访与维稳
2.新形势下做好征地拆迁维稳工作的对策建议
3.做好征地拆迁工作是减少信访维稳问题的关键
4.农村征地拆迁维稳异化思考
5.转型时期库区农村社会维稳工作的探索与实践——以广西大化县岩滩库区维稳工作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第3期总第33期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ubei Ad m inistrati on Institute
No .3,2007Genera l No .33
 收稿日期社会学研究
城中村综合改造路径初探
———以武汉市江汉区为例
黄 鞭1,张 辉
2
(11中共武汉市江汉区委党校,湖北 武汉 430023;21武汉市江汉区政府研究室,湖北 武汉 430023)
[作者简介]黄鞭(1952-),男,中共武汉市江汉区委党校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管
理;张辉(1965—),男,武汉市江汉区政府研究室副主任。

[摘 要]改造城中村是城市化进程中必须破解的一道难题。

武汉市江汉区在城中村改造中,坚持发展,创新理念,落实人本精神,实行“一村一策”,统筹兼顾,综合改造,盘活存量,拓展发展空间。

[关键词]城中村综合改造;路径
城中村是我国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产物。

城中村的存在带来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严重制约着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阻碍了城市化进程。

改造城中村是城市化进程中必须破解的一道难题。

武汉市江汉区在认真分析研究现状问题基础上,探索出一条城中村综合改造的新路径。

 
一、江汉区城中村基本状况
江汉区共有五个城中村,在改制前分别由唐家墩街管辖唐家墩村、鲩子湖村;常青街管辖航侧村;汉兴街管辖贺家墩村、姑嫂树村。

全区城中村共有16574户,其中涉农户(含农转非)9657户,总人口57650人,其中涉农人口(含农转非)30222人。

全区没有农用地,村民以房屋出租为主要经济来源,集体经济主要依靠部分物业管理的租赁收入支撑,全区五个城中村分为39个旧村湾,散落入26个社区之中,呈插花状被城市包围。

这些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中村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突出。

土地资源的粗放利用,乱搭乱建、违法违章用地十分普遍,公共设施缺乏,环境卫生问题严重,影响城市的形象和发展;各种人员混居带来社会治安形势日益严峻;村民素质较低,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就业问题严峻。

所以,改造城中村是推进城市现代化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江汉区城中村综合改造的路径
江汉区经过一年多对五个村综合改造的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城中村综合改造的新路径。

11坚持发展、创新理念,才能使政府工作有所作为。

城中村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实际是城市发展中多重原因造成政府职能缺失的历史欠账。

进行城中村综合改造,促使都市“洼地”早日崛起,不仅是城市政府责任感、使命感之使然,更是坚持城市科学、持续、协调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和城市政府战略眼光及驾驭能力的彰显。

2004年8月,江汉区人民政府成立了城中村综合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启动城中村综合改造。

2005年全面完成三个试点村和两个非试点村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改制任务,2006年五个村改造规划方案顺利编制完成并获得市规划部门正式批文,一批城中村改造项目进入筹划启动阶段,全区城中村综合改造取得实质性进展。

21坚持“一村一策”是落实人本精神,保证改造工作稳妥推进的重要平台。

由于各个城中村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程度、人口构成、资源状况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区政府不可能以统一的模式、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各个村进行综合改造。

因此,整个改造工作的原则只能是:政府政策引导,街道主导,村(两委)为主体,村民为主人。

也就是政府在法律法规允许的前提下,制定更为优惠的改造政策;在坚持公平、公开、公
:2007-04-20
正的原则下,制定规范具体的工作程序,充分发挥村民会议民主决策的作用。

31坚持综合改造,才能获取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城中村问题是涉及经济、社会多方面的综合性问题,只有通过综合治理才能解决。

城中村改造本身设计的就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既考虑了集体经济的生存发展,努力使其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成长为规范的现代企业。

又考虑了户籍变更和撤村建居,使村民从身份和社会管理形态上尽快融入城市。

特别是建立保障制度,消除村民的后顾之忧,让其与城镇职工一样及时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高起点、高标准的改造,使村民在居住环境和条件上得到根本改善。

41加强具体指导,保证综合改造顺利推进。

江汉区坚持“一村一策,一村一色”,不断加强区、街以及村专班的作用,按照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区的要求,策划改造项目,对各村的规划方案编审、项目申报分类指导。

力求旧村湾改造不单一搞住宅开发、不搞一锤子买卖。

要求在城中村申报项目前,先进行可行性分析,召开项目论证会,请专家学者充分论证会诊。

例如在规划航侧村青年路改造项目时要求与中央商务区以及轨道交通2号线建设相衔接,高起点、高标准。

在规划黄家大湾项目时,要求确保商务面积在50%以上,充分提高土地的使用价值。

51盘活存量,拓展空间,才能促进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

城中村集体经济组织改制工作完成后,各村的集体经济组织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保护村民利益,保证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力促改制企业稳步发展,江汉区采取了有效措施:一是在制定规划方案时给各村留足产业用地,用地不足的在新开发项目中严格控制足量的商业用房,发展第三产业;二是帮助和支持各村尽快启动改造项目,获取发展集体经济的资金和资产;三是引导各村盘活存量资产,理顺发展思路,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开拓新的发展领域。

如航侧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借项目启动的契机,集中有限的土地变现资金,收资产,办企业,开拓新的发展项目,短期内取得明显成效。

2006年共投资3100万元,在江岸区与万国集团开发新万国摩托车市场;在东西湖高桥建设物流基地;在硚口开发区建设产业基地。

三个项目均实现当年投入当年见成效。

三、关于城中村综合改造的几点建议
城中村改造涉及的相关因素众多,各类矛盾交织,尚无现成经验供借鉴,特别是通过前段试点工作的积极探索和对重点难点问题的思考,我们认为要进一步加快改造速度,提高改造的综合效益,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及时完善政策,强化措施。

11明确对改制企业的扶持过渡期
改制以后,一部分改制企业还相当脆弱,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面临很大困难,政策层面应给予一定的扶持和优惠,以促进其在市场经济中更好地发展。

一是城中村改制都付出了巨额成本,补偿农转非人员,为劳动力补缴10年的社保、医保基金,为退休人员交纳10年的养老保障和医保基金等,一个村平均都得筹集两三千万元,而90%以上的村都是靠借贷。

二是改制企业仍然承担着新建社区的社会管理、基础设施维护等这些企业不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虽然相关部门正在积极做好衔接工作,尽可能缩短过渡期,但估计这个过渡期也得两年左右。

三是改制企业税收负担明显加重。

一般而言,城中村的产业主要是物业。

改制前,村集体的物业租赁享受了很多涉农税收优惠政策,改制后一律按城市企业对待,物业税达到收入的17%以上,使改制企业(各村)的实际收入大幅减少。

四是改制企业承受着分红的压力。

村集体经济改制后,村集体企业分红的底线是至少能达到人月均生活费300至400元。

因此,改制企业现在正处在最困难、最重要的转换时期,必须在政策层面上明确一个过渡扶持期,这不仅仅是企业发展问题,也是一个维护社会稳定的大问题。

21打破属村地域界限,追求城中村改造的整体效益和板块效益
目前规划要求一般以村为单位安排还建地、开发地、储备地,这样做虽然操作上相对简单一点,但不利于土地综合开发利用,也不利于各村与周边环境协调开发建设,容易形成新一轮的城中村现象,因此,对于地处城中、区位相邻、地块零碎的村,可考虑以两三个甚至更多的村为单位,依据统一区域的改造规划,实现区域内土地资源的最佳组合,使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益最大化,最大限度地体现城市规划的完整性、统一性、长远性,最大限度的发挥它的规模效益、区域效益和板块效益。

31探索货币安置方式,降低城市中心区开发强度
从改造规划方案编制来看,由于土地资源太少,往往是靠提高还建房和开发商品房地容积率来达到平衡,这样不仅影响了环境的改善,加大了中心城区的开发强度,而且给城市运营和管理带来了很大压力。

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在保证广大村民合法利益的前提下,可采取实物还建、货币安置、部分实物部分货币多种安置方式,尤其应鼓励采取货币安置补偿的办法,这样更有利于城市的布局和功能分区建设,同时,也更有利于加快原村民与城市居民的融合。

41合理调整利益,确保村及村民土地市场化的合法权益
随着城中村的土地逐步挂牌,竞争可能会日趋激烈。

为了调动各村对合理竞争的支持和参与的积极性,并保护村与合作伙伴的合法利益,保证改造工作的平稳推进,可考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拿出一定比例实行“以奖促改”,或明确一定的比例用于城中村改造公共设施建设,增强其推动改造的主动权和调控能力。

(责任编辑 龚建国)
291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