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和宏观部分)讲义和笔记

合集下载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 (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宏观
经济
复习
习题
经济学
真题
宏观经济
第版
经济学
名校 名校
模型

笔记
凯恩斯主义
内容摘要
21.1复习笔记
21.3名校考研真题 详解
作者介绍
读书笔记
这是《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的读书笔记模板, 可以替换为自己的心得。
谢谢观看
精彩摘录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则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 (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①不能反映社会成本。②不能反映经济增长方式付出的代价。③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效率和效益。④不能反 映人们的生活质量。⑤不能反映社会收入和财富分配状况。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相同之处就在于它们有着相同的供求曲线形状,它们的交点决定着价格和产 量。
国民总收入=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统计误差
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投资等于储蓄,是指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与前面的储蓄-投 资恒等式是两回事。
目录分析
12.2课后习题详解
12.1复习笔记
12.3名校考研真题 详解
13.2课后习题详解
13.1复习笔记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国民收入的决定:AD-AS模型)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国民收入的决定:AD-AS模型)

⾼鸿业《西⽅经济学(宏观部分)》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国民收⼊的决定:AD-AS模型)第15章国民收⼊的决定:AD-AS模型15.1 复习笔记⼀、总需求1.总需求概述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平来表⽰。

总需求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构成。

在不考虑国外需求的情况下,经济社会的总需求是指价格、收⼊和其他经济变量在既定条件下,家庭部门、企业部门和政府将要⽀出的总数量。

总需求函数被定义为以产量(国民收⼊)所表⽰的需求总量和价格⽔平之间的关系。

它表⽰在某个特定的价格⽔平下,经济社会需要多⾼⽔平的产量。

在价格⽔平为纵坐标,产出⽔平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总需求函数的⼏何表⽰被称为AD曲线或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曲线描述了与每⼀价格⽔平相对应的私⼈和政府的⽀出,因此,总需求曲线可以从IS-LM模型中推导出来。

2.总需求函数的推导在两部门的经济中,IS曲线的⽅程为:y=c(y-t)+i(r)+g。

LM曲线的⽅程为:M/P=L1(y)+L2(r)。

在上⾯两个⽅程中,如果把y和r当作未知数,⽽把其他变量,特别是P当作参数来对这两个⽅程联⽴求解,则所求得的y的解式⼀般包含P这⼀变量。

该解式表⽰了不同价格(P)与不同的总需求量(y)之间的函数关系,即总需求函数。

3.总需求曲线的推导总需求曲线可以由IS-LM图推导。

如图15-1所⽰,上图是IS-LM图形,下图是总需求曲线的图形。

当价格⽔平从P1下降到P2时,减少了货币需求,⼜由于名义货币供给未变,因⽽LM曲线向右下⽅移动,即从LM(P1)移动到LM(P2)。

这使得利率下降,即从r1下降到r2。

利率下降使投资增加,国民收⼊⽔平上升,即从y1增加到y2。

总之,较低的价格通过增加实际货币供给⽽使GDP增加。

这样,不同的价格⽔平和不同的收⼊⽔平的组合点相连,便构成了总需求曲线AD。

图15-1 总需求曲线的推导4.总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的原因从总需求函数和总需求曲线可知,总需求曲线表⽰国民收⼊与价格⽔平之间反向变动的关系,其斜率为负,曲线向右下⽅倾斜。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讲义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讲义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讲稿目录第一章引论第一节什么是西方经济学第二节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第三节西方经济学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第四节对西方经济学应持有的态度第五节为什么学习西方经济学第六节本教材的特点第二章需求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第一节微观经济学的特点第二节需求曲线第三节供给曲线第四节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第五节经济模型、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第六节弹性的概念第七节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第八节* 蛛网模型(动态模型的一个例子)第九节结束语第三章效用论第一节效用论概述第二节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第三节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第四节消费者的预算曲线第五节消费者的均衡第六节消费者的需求曲线第七节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第八节低档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第九节从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到市场需求曲线第十节* 不确定性第十一节结束语第四章生产论第二节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第三节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第四节成本方程第五节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第六节利润最大化可以得到最优生产要素的组合第七节扩展线第八节规模报酬第九节结束语第五章成本论第一节成本的概念第二节短期总产量曲线与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关系第三节短期总成本曲线和扩展线的图形第四节根据短期总成本曲线可得各种短期成本曲线第五节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第六节长期总成本曲线第七节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长期边际成本曲线第八节结束语第六章完全竞争的市场第一节市场的类型第二节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第三节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第四节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第五节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第六节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第七节消费者统治说法的理论基础第八节结束语第七章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第一节垄断第二节垄断竞争第三节寡头第四节不同市场的经济效率的比较第五节结束语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第一节分配论概述第三节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第四节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第五节从厂商的需求曲线到市场的需求曲线第六节* 卖方垄断对生产要素的使用原则第七节* 卖方垄断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第八节* 买方垄断情况下生产要素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第九节结束语第九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第一节第一节对供给方面的概述第二节第二节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的决定第三节第三节土地的供给曲线和地租的决定第四节第四节资本的供给曲线和利息的决定第五节* 欧拉定理第六节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第七节结束语第十章一般均衡论与福利经济学第一节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第二节判断经济效率的标准第三节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第四节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第五节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第六节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优状态第七节社会福利函数第八节市场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第九节结束语第十一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第一节垄断第二节外部影响第三节公共物品第四节不完全信息第五节结束语第六节微观经济学结束语第一章引论第一节什么是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是一个内容相当广泛而松散的名词。

《西方经济学》(微观和宏观部分)

《西方经济学》(微观和宏观部分)

《西方经济学》(微观和宏观部分)人大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笔记讲义(精装版)第十章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宏观经济学的含义: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系统整体运行的经济理论。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一:作为消费者的家庭部门和作为生产者的厂商部门如何做出选择,以决定消费和投资数量,从而决定整个经济的总需求。

第二:家庭和厂商部门如何选择供给投入以决定整个经济的总供给。

第三:经济中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决定资源总量和价格总水平。

第四:资源总量和价格总水平的长期变动趋势。

第二节国民收入核算(一)宏观经济运行的特点两部门经济的宏观经济运行:两部门经济是指一个经济体系中只存在厂商与居民户两主体的经济。

在这种经济中,居民户向厂商提供各种生产要素,并得到各种收入;厂商用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并向居民户提供产量与劳务,居民户用收入购买产量与劳务。

此时,经济循环的基本模型如下:图中:⑴表示:居民向厂商提供生产要素;⑵厂商向居民提供产量和劳务;⑶厂商向居民户支付生产要素的报酬;⑷居民户向厂商购买产量和劳务。

三部门经济的宏观经济运行:三部门经济包括了厂商,居民户和政府,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主要通过政府支出与税收表现出来,政府支出分为对产品和劳务的购买,与转移支付两部分,政府购买是指政府为了满足政府活动的需要而进行的对产品与劳务的购买,转移支付是政府不以换取产品与劳务为目的支出。

如各种补助金,救济金等。

政府的税收包括直接和间接税,前者是对财产和收入征收的税,其特点是税由纳税人承担无法转嫁,后者是对商品和劳务所征的税,它的特点是税可以转嫁,可以向前转嫁给消费者,或者向后转嫁给要素的所有者。

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循环模型:①工资利息地租利润②消费支出③税收④转移支付⑤税收⑥政府购买(二)国民收入核算方法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GDP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西方经济学笔记讲义

西方经济学笔记讲义

人大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和宏观部分)笔记讲义(精装版)这份资料是2年前上过人大专业课考研辅导班的一个朋友的笔记。

历经千心万苦才整理出电子版来,基础不太好的同学希望好好利用一下这些资料!更希望版主别删掉!!!西方经济学笔记第一二章第一节稀缺性与选择(一)稀缺性和经济问题稀缺性的含义生产资源的相对有限性资源的稀缺性与经济问题由于资源稀缺性的存在,使得人们必须考虑如何使用有限的相对稀缺的生产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化的需要。

这就是所谓的" 经济问题".生产资源或生产要素主要包括的成分经济社会中的生产资源也叫生产要素,主要包括:资本(其价格为利息)、土地(其价格为地租)、劳动(其价格为工资)。

西方经济学研究的问题西方经济学研究人与社会如何作出最终抉择,在使用或者不使用货币的情况下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生产性资源,来现在或者将来生产产品,并把产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以供消费之用。

它分析改进资源配置形式可能付出的代价和可能产生的收益。

(二)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含义在既定的资源之下所能生产商品的最大产量的组合,就是生产可能性线生产可能性曲线与资源稀缺性之间的关系生产可能性曲线反映了资源稀缺性的特征。

(三)选择和机会成本选择产生的原因资源的稀缺性使得社会不得不作出选择机会成本的概念当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资源使经济主体需要选择时,选择会带来成本,选择的成本我们称为机会成本,当把一定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各产品的数量就是机会成本,它是作出一次决策时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用途。

经济问题的解决与机会成本的关系经济问题的解决被归结为如何使得选择的机会成本达到最低。

第二节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研究人与社会如何使用稀缺的生产性资源,生产出有价值的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

西方经济学包含的最基本的思想资源是稀缺的社会必须以有效率的方式使用它(二)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西方经济学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生产什么以及生产多少。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第13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13.1 复习笔记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人凯恩斯的学说的中心内容就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凯恩斯主义的全部理论涉及四个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和国际市场。

仅包括产品市场的理论称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一、均衡产出社会产出水平究竟由社会总需求还是由社会总供给能力决定,这实际上是从凯恩斯开始的现代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以前的古典和新古典传统经济学的分水岭。

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下(编者注:建议读者结合大萧条的背景来理解凯恩斯学说的理论体系),凯恩斯在名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提出了生产和收入取决于总需求的理论。

1.短期分析假设前提(1)经济中存在着生产能力的闲置生产能力的闲置包括两层含义:①劳动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即存在着失业;②厂房、机器等资本品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即存在着开工率不足。

(2)价格水平固定不变凯恩斯认为,在短期内,价格机制是一种僵化的、不易变动的机制,即存在价格刚性。

价格刚性表现为两个方面:①在劳动力市场,即使存在失业,工资也不会下降;②在产品市场,即使存在生产过剩,物价也不会下降。

(3)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上,总供给是无限的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上,总供给是无限的。

反映在图表上,体现为总供给曲线平行于横轴。

其经济含义为:由于存在资源闲置,在固定的价格水平下,要什么有什么,要多少有多少。

(4)由于总供给无限,所以均衡的国民收入由总需求单方面决定(总需求分析)在短期中,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这是凯恩斯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原理。

产量由总需求决定,是就非充分就业状态而言的,而非充分就业是一种通常的状态。

2.均衡产出与非计划存货投资均衡产出是指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

在两部门经济中,即经济中只有居民户和厂商(暂时不考虑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在后面的章节会引入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总需求由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构成,于是均衡产出可用公式表示为:y=c+i。

c、i分别代表计划消费、计划投资,而不是国民收入构成公式中实际发生的消费和投资。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笔记总结(宏观+微观)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笔记总结(宏观+微观)

微观部分1.经济学:是指关于选择的科学,是对稀缺性资源合理配置进行选择的科学。

2。

微观经济学:是指研究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3.宏观经济学:是指从国民经济角度研究和分析市场经济整体经济活动的行为4。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亚当•斯密著,1776年出版。

批判了重商主义的错误观点,提出了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明确了劳动价值和利润来自于剩余劳动的观点;强调经济自由的思想,主张自由放任和充分发挥市场自由竟争的调节作用;强调国家不干预经济。

《国富论》第一次创立了比较完备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剩余价值理论的提出,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是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5。

《就业、利息和货币统论》:简称《通论》,凯恩斯著,1936年出版。

在理论上批判了萨伊的“供给能自动创造需求”和资本主义不存在非自愿失业的错误观点,提出了供给是需求的函数和资本主义不可能充分就业的理论;在方法上开创了以总量指标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在政策上反对自由放任,强调国家干预经济,并提出财政赤字政策、收入政策、货币政策等三项重要的经济政策。

《通论》创建了宏观经济学,并使凯恩斯经济学开始成为正统经济学,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为资本主义各国所采用,被经济学界称为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三次革命.6。

规范分析:是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和制定政策的依据。

7。

实证分析:是指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

8。

均衡分析:又称为瓦尔拉斯均衡。

包括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局部均衡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价格的作用,对个别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形成过程的分析,即分析商品的需要量和供给量相等时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

一般均衡与局部均衡相对应,是指在市场上所有商品的供给、需求和价格相互影响的条件下,对所有商品的供求均衡状态的分析,后来发展为用数量关系来描述或反映一般均衡状态。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笔记总结(宏观+微观)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笔记总结(宏观+微观)

微观部分1.经济学:是指关于选择的科学,是对稀缺性资源合理配置进行选择的科学。

2.微观经济学:是指研究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3.宏观经济学:是指从国民经济角度研究和分析市场经济整体经济活动的行为4.《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亚当•斯密著,1776年出版。

批判了重商主义的错误观点,提出了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明确了劳动价值和利润来自于剩余劳动的观点;强调经济自由的思想,主张自由放任和充分发挥市场自由竟争的调节作用;强调国家不干预经济。

《国富论》第一次创立了比较完备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剩余价值理论的提出,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是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5.《就业、利息和货币统论》:简称《通论》,凯恩斯著,1936年出版。

在理论上批判了萨伊的“供给能自动创造需求”和资本主义不存在非自愿失业的错误观点,提出了供给是需求的函数和资本主义不可能充分就业的理论;在方法上开创了以总量指标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在政策上反对自由放任,强调国家干预经济,并提出财政赤字政策、收入政策、货币政策等三项重要的经济政策。

《通论》创建了宏观经济学,并使凯恩斯经济学开始成为正统经济学,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为资本主义各国所采用,被经济学界称为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三次革命。

6.规范分析:是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和制定政策的依据。

7.实证分析:是指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

8.均衡分析:又称为瓦尔拉斯均衡。

包括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局部均衡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价格的作用,对个别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形成过程的分析,即分析商品的需要量和供给量相等时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

一般均衡与局部均衡相对应,是指在市场上所有商品的供给、需求和价格相互影响的条件下,对所有商品的供求均衡状态的分析,后来发展为用数量关系来描述或反映一般均衡状态。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目录第12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4)12.1复习笔记 (4)12.2课后习题详解 (9)12.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13)第13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19)13.1复习笔记 (19)13.2课后习题详解 (24)13.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29)第14章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 (35)14.1复习笔记 (35)14.2课后习题详解 (42)14.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49)第15章国民收入的决定:AD-AS模型 (56)15.1复习笔记 (56)15.2课后习题详解 (65)15.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70)第16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78)16.1复习笔记 (78)16.2课后习题详解 (85)16.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91)第17章宏观经济政策 (103)17.1复习笔记 (103)17.2课后习题详解 (110)17.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117)第18章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127)18.1复习笔记 (127)18.2课后习题详解 (133)18.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137)第19章经济增长 (144)19.1复习笔记 (144)19.2课后习题详解 (150)19.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156)第20章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167)20.1复习笔记 (167)20.2课后习题详解 (172)20.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181)第21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187)21.1复习笔记 (187)21.2课后习题详解 (191)21.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200)第22章西方经济学与中国 (207)第12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12.1复习笔记一、宏观经济学的特点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对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整个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进行分析。

测量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最重要指标有国民收入及其增长率、失业率、物价水平及其变动即通货膨胀率。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笔记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笔记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笔记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笔记西方经济学笔记第一二章第一章、第一节稀缺性与选择(一)稀缺性和经济问题稀缺性的含义生产资源的相对有限性资源的稀缺性与经济问题由于资源稀缺性的存在,使得人们必须考虑如何使用有限的相对稀缺的生产资源來满足无限多样化的需要。

这就是所谓的\经济问题\生产资源或生产要素主要包括的成分经济社会中的生产资源也叫生产要素,主要包括:资本(其价格为利息)、土地(其价格为地租)、劳动(其价格为工资)°西方经济学研究的问题西方经济学研究人与社会如何作出最终抉择,在使用或者不使用货币的情况下來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生产性资源,來现在或者将來生产产品,并把产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以供消费之用。

它分析改进资源配置形式可能付出的代价和可能产生的收益。

(二)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含义在既定的资源之下所能生产商品的最大产量的组合,就是生产可能性线生产可能性曲线与资源稀缺性之间的关系生产可能性曲线反映了资源稀缺性的特征。

(三)选择和机会成本选择产生的原因资源的稀缺性使得社会不得不作出选择机会成本的概念当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资源使经济主体需要选择时,选择会带來成本,选择的成本我们称为机会成本,当把一定资源用丁•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各产品的数量就是机会成本,它是作出一次决策时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用途。

经济问题的解决与机会成本的关系经济问题的解决被归结为如何使得选择的机会成本达到最低。

第一章、第二节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研究人与社会如何使用稀缺的生产性资源,生产出有价值的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

西方经济学包含的最基本的思想资源是稀缺的社会必须以有效率的方式使用它(二)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西方经济学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生产什么以及生产多少。

生产电视还是生产电脑、生产大炮还是生产黄油(希特勒的选择是:宁要大炮不要黄油);生产多少台电视机、多少台电脑,用多少资源生产大炮,用多少资源生产黄油。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第21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21.1 复习笔记一、货币主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的货币主义(学派),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

1.货币主义的理论基础(1)新货币数量论弗里德曼提出的货币需求函数为:1d ,,,,,,d b e P M f P r r w Y u P t ⎛⎫=⋅ ⎪⎝⎭式中,M 为财富持有者手中保存的名义货币量;P 为一般价格水平;r b 为市场债券利息率;r e 为预期的股票收益率;1d d P P t ⋅为预期的物质资产的收益率,即价格的预期变动率;w 为非人力财富与人力财富之间的比例;Y 为名义收入;u 为其他影响货币需求的变量。

弗里德曼强调,新货币数量论与传统货币数量论的差别在于,传统货币数量论把货币流通速度V (或者1/k )当作一个由制度决定的常数,而新货币数量论认为稳定的不是V ,而是决定V 值的函数,V 只不过是稳定的外在表现而已。

V 在长期是一个不变的量,在短期可以轻微地波动。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数量说首先是一种货币需求理论,其次才是产出、货币收入或物价水平的理论。

因此,货币数量说所要研究的主要是影响人们货币需求的各种因素。

在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中,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主要有:①总财富。

弗里德曼认为,总财富是决定货币需求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总财富可以用永久性收入y来衡量。

②非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的比例。

弗里德曼把总财富分为非人力财富和人力财富两部分,这两种财富的形式是可以互相转换的,但人力财富转为非人力财富比较困难,因而,当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比例越大,或非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比例越小,则对货币的需求也越大,反之亦然。

③各种非人力财富的预期报酬率。

弗里德曼认为,人们选择保存资产的形式除了各种有价证券外,还包括资本品、不动产、耐用消费品等有形资产。

一般地说,各种有形资产预期的报酬率愈高,愿意持有的货币就越少。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笔记总结(宏观+微观)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笔记总结(宏观+微观)

微观部分1.经济学:是指关于选择的科学,是对稀缺性资源合理配置进行选择的科学。

2.微观经济学:是指研究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3.宏观经济学:是指从国民经济角度研究和分析市场经济整体经济活动的行为4.《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亚当斯密着,1776年出版。

批判了重商主义的错误观点,提出了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明确了劳动价值和利润来自于剩余劳动的观点;强调经济自由的思想,主张自由放任和充分发挥市场自由竟争的调节作用;强调国家不干预经济。

《国富论》第一次创立了比较完备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剩余价值理论的提出,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是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5.《就业、利息和货币统论》:简称《通论》,凯恩斯着,1936年出版。

在理论上批判了萨伊的“供给能自动创造需求”和资本主义不存在非自愿失业的错误观点,提出了供给是需求的函数和资本主义不可能充分就业的理论;在方法上开创了以总量指标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在政策上反对自由放任,强调国家干预经济,并提出财政赤字政策、收入政策、货币政策等三项重要的经济政策。

《通论》创建了宏观经济学,并使凯恩斯经济学开始成为正统经济学,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为资本主义各国所采用,被经济学界称为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三次革命。

6.规范分析:是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和制定政策的依据。

7.实证分析:是指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

8.均衡分析:又称为瓦尔拉斯均衡。

包括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局部均衡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价格的作用,对个别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形成过程的分析,即分析商品的需要量和供给量相等时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

一般均衡与局部均衡相对应,是指在市场上所有商品的供给、需求和价格相互影响的条件下,对所有商品的供求均衡状态的分析,后来发展为用数量关系来描述或反映一般均衡状态。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引论)【圣才出品】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引论)【圣才出品】

第1章引论1.1 复习笔记一、什么是经济学1.经济学的定义关于经济学,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定义。

经济学大师萨缪尔森在其著作《经济学》中给出的定义是: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个人。

(1)稀缺经济学所说的稀缺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欲望)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

一方面,人类对经济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另一方面,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是有限的。

因此,现实生活中便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2)资源的有效配置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任何一个经济社会都必须采用一定的方式对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以实现资源的最优利用。

从资源稀缺性的角度出发,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或者说研究任务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选择来使稀缺的或有限的资源生产各种商品和服务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提供消费。

2.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为了有效率地使用稀缺资源,以满足人们的各种欲望和需求,任何社会或国家都必须解决以下四个基本经济问题:(1)生产什么产品,各生产多少?面对稀缺的经济资源,人类需要权衡各种需求的轻重缓急,确定生产什么产品,生产多少,以满足比较强烈的需求。

(2)用什么方法去生产?由于各种生产要素一般都有很多用途,各种生产要素之间也大多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所以同一种产品的生产往往可以采用很多方法,但它们的生产效率却不尽相同。

经济社会必须在各种可供选择的资源组合中,确定哪一种组合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生产方法。

(3)生产出来的产品如何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分配?因为资源存在稀缺性,没有人能获得他想要的一切,因此每个社会都必须建立某种机制来分配产品。

(4)何时生产?何时生产是指资源利用的时间配置,即发展计划。

正因为资源的稀缺性,所以必须做好动态规划,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这四个问题被称为资源配置问题。

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解决这四个基本经济问题的方式是不同的。

au-bmrkk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和宏观)笔记讲义(精装版)

au-bmrkk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和宏观)笔记讲义(精装版)

人大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笔记讲义(精装版)第十章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宏观经济学的含义: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系统整体运行的经济理论。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一:作为消费者的家庭部门和作为生产者的厂商部门如何做出选择,以决定消费和投资数量,从而决定整个经济的总需求。

第二:家庭和厂商部门如何选择供给投入以决定整个经济的总供给。

第三:经济中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决定资源总量和价格总水平。

第四:资源总量和价格总水平的长期变动趋势。

第二节国民收入核算(一)宏观经济运行的特点两部门经济的宏观经济运行:两部门经济是指一个经济体系中只存在厂商与居民户两主体的经济。

在这种经济中,居民户向厂商提供各种生产要素,并得到各种收入;厂商用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并向居民户提供产量与劳务,居民户用收入购买产量与劳务。

此时,经济循环的基本模型如下:图中:⑴表示:居民向厂商提供生产要素;⑵厂商向居民提供产量和劳务;⑶厂商向居民户支付生产要素的报酬;⑷居民户向厂商购买产量和劳务。

三部门经济的宏观经济运行:三部门经济包括了厂商,居民户和政府,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主要通过政府支出与税收表现出来,政府支出分为对产品和劳务的购买,与转移支付两部分,政府购买是指政府为了满足政府活动的需要而进行的对产品与劳务的购买,转移支付是政府不以换取产品与劳务为目的支出。

如各种补助金,救济金等。

政府的税收包括直接和间接税,前者是对财产和收入征收的税,其特点是税由纳税人承担无法转嫁,后者是对商品和劳务所征的税,它的特点是税可以转嫁,可以向前转嫁给消费者,或者向后转嫁给要素的所有者。

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循环模型:①工资利息地租利润②消费支出③税收④转移支付⑤税收⑥政府购买(二)国民收入核算方法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GDP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表明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活动的总规模。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笔记总结(宏观+微观)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笔记总结(宏观+微观)

微观部分1.经济学:是指关于选择的科学,是对稀缺性资源合理配置进行选择的科学。

2.微观经济学:是指研究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3。

宏观经济学:是指从国民经济角度研究和分析市场经济整体经济活动的行为4.《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亚当•斯密著,1776年出版。

批判了重商主义的错误观点,提出了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明确了劳动价值和利润来自于剩余劳动的观点;强调经济自由的思想,主张自由放任和充分发挥市场自由竟争的调节作用;强调国家不干预经济。

《国富论》第一次创立了比较完备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剩余价值理论的提出,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是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5。

《就业、利息和货币统论》:简称《通论》,凯恩斯著,1936年出版。

在理论上批判了萨伊的“供给能自动创造需求”和资本主义不存在非自愿失业的错误观点,提出了供给是需求的函数和资本主义不可能充分就业的理论;在方法上开创了以总量指标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在政策上反对自由放任,强调国家干预经济,并提出财政赤字政策、收入政策、货币政策等三项重要的经济政策。

《通论》创建了宏观经济学,并使凯恩斯经济学开始成为正统经济学,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为资本主义各国所采用,被经济学界称为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三次革命.6.规范分析:是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和制定政策的依据.7.实证分析:是指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8.均衡分析:又称为瓦尔拉斯均衡。

包括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局部均衡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价格的作用,对个别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形成过程的分析,即分析商品的需要量和供给量相等时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

一般均衡与局部均衡相对应,是指在市场上所有商品的供给、需求和价格相互影响的条件下,对所有商品的供求均衡状态的分析,后来发展为用数量关系来描述或反映一般均衡状态.9。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笔记总结(宏观+微观)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笔记总结(宏观+微观)

微观部分1。

经济学:是指关于选择的科学,是对稀缺性资源合理配置进行选择的科学.2。

微观经济学:是指研究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3.宏观经济学:是指从国民经济角度研究和分析市场经济整体经济活动的行为4.《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亚当•斯密著,1776年出版.批判了重商主义的错误观点,提出了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明确了劳动价值和利润来自于剩余劳动的观点;强调经济自由的思想,主张自由放任和充分发挥市场自由竟争的调节作用;强调国家不干预经济.《国富论》第一次创立了比较完备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剩余价值理论的提出,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是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5。

《就业、利息和货币统论》:简称《通论》,凯恩斯著,1936年出版.在理论上批判了萨伊的“供给能自动创造需求”和资本主义不存在非自愿失业的错误观点,提出了供给是需求的函数和资本主义不可能充分就业的理论;在方法上开创了以总量指标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在政策上反对自由放任,强调国家干预经济,并提出财政赤字政策、收入政策、货币政策等三项重要的经济政策。

《通论》创建了宏观经济学,并使凯恩斯经济学开始成为正统经济学,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为资本主义各国所采用,被经济学界称为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三次革命。

6。

规范分析:是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和制定政策的依据。

7。

实证分析:是指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

8.均衡分析:又称为瓦尔拉斯均衡。

包括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局部均衡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价格的作用,对个别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形成过程的分析,即分析商品的需要量和供给量相等时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

一般均衡与局部均衡相对应,是指在市场上所有商品的供给、需求和价格相互影响的条件下,对所有商品的供求均衡状态的分析,后来发展为用数量关系来描述或反映一般均衡状态.9.非均衡分析:是指由于价格的作用,经济运行中不能形成供求相等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即不能形成瓦尔拉斯均衡,而只能使供求双方在偏离瓦尔拉斯均衡的适当位置上的均衡.10.流量分析:是指对流量总量指标的投入产出变化及对其他总量指标的影响等进行分析。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 微观部分笔记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  微观部分笔记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笔记西方经济学笔记第一二章第一章、第一节稀缺性与选择(一)稀缺性和经济问题稀缺性的含义生产资源的相对有限性资源的稀缺性与经济问题由于资源稀缺性的存在,使得人们必须考虑如何使用有限的相对稀缺的生产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化的需要.这就是所谓的” 经济问题”。

生产资源或生产要素主要包括的成分经济社会中的生产资源也叫生产要素,主要包括:资本(其价格为利息)、土地(其价格为地租)、劳动(其价格为工资)。

西方经济学研究的问题西方经济学研究人与社会如何作出最终抉择,在使用或者不使用货币的情况下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生产性资源,来现在或者将来生产产品,并把产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以供消费之用.它分析改进资源配置形式可能付出的代价和可能产生的收益。

(二)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含义在既定的资源之下所能生产商品的最大产量的组合,就是生产可能性线生产可能性曲线与资源稀缺性之间的关系生产可能性曲线反映了资源稀缺性的特征。

(三)选择和机会成本选择产生的原因资源的稀缺性使得社会不得不作出选择机会成本的概念当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资源使经济主体需要选择时,选择会带来成本,选择的成本我们称为机会成本,当把一定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各产品的数量就是机会成本,它是作出一次决策时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用途。

经济问题的解决与机会成本的关系经济问题的解决被归结为如何使得选择的机会成本达到最低。

第一章、第二节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研究人与社会如何使用稀缺的生产性资源,生产出有价值的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

西方经济学包含的最基本的思想资源是稀缺的社会必须以有效率的方式使用它(二)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西方经济学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生产什么以及生产多少。

生产电视还是生产电脑、生产大炮还是生产黄油(希特勒的选择是:宁要大炮不要黄油);生产多少台电视机、多少台电脑,用多少资源生产大炮,用多少资源生产黄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鸿业第四版《西方经济学》(微观、宏观)讲义第四版得主要修改与增删之处可分为微观、宏观与总论这三个部分加以说明:第一,微观部分得变动有六点:(1)对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以小注得形式作了进一步得补充说明;(2)删去过多得或具有重复性得习题(3)对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添增课较多得说明(4)对产量得利润最大化与要素需求得利润最大化得关系做了补充(5)扩充了社会福利函数方面得内容,添加了“惯性与均衡得多样性"一小节,并完善了对目前为福利经济学所关注得“效率与公平"得表述,以便使教材更能反映这些微观经济学较新得发展。

(6)对第十章社会福利函数一节得内容做了比较详尽得补充,以便使学员较全面得理解该节内容得较新发展对宏观得变动,主要有以下五点:(1)对国民收入核算一章得部分内容进行了改写,以避免阅读时可能存在得误解之处(2)在第十七章中,对总供给曲线添增了一些微观方面得解释(3)删去第二十章第六节“调整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得政策”。

因为,各国经济交往日益频繁,特别就是经济全球化使得调整得政策越来越为复杂,其内容已超过一本普通教材得范围。

(4)对第二十二章中得新凯恩斯主义得总供给理论做了一些补充说明,以使读者能够更好得理解该部分得内容(5)更新了宏观部分得一些数据第三,在总体方面,第四版得第二十三章中,添增了西方学者“忽视道德得必要性”一节,以便使读者一方面知悉西方经济学得一个缺点,另一方面又能瞧到西方经济学得一些较新得发展。

第一章西方经济学基本问题第一节稀缺性与选择(一)稀缺性与经济问题稀缺性得含义:生产资源得相对有限性、资源得稀缺性与经济问题,由于资源稀缺性得存在,使得人们必须考虑如何使用有限得相对稀缺得生产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化得需要。

这就就是所谓得"经济问题"、生产资源或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得成分:经济社会中得生产资源也叫生产要素,主要包括:资本(其价格为利息)、土地(其价格为地租)、劳动(其价格为工资)。

西方经济学研究得问题:西方经济学研究人与社会如何作出最终抉择,在使用或者不使用货币得情况下,来使用可以有其她用途得稀缺得生产性资源,为现在或者将来生产产品,并把产品分配给社会得各个成员以供消费之用。

它分析改进资源配置形式可能付出得代价与可能产生得收益。

(二)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得含义:在既定得资源之下,所能生产商品得最大产量得组合,就就是生产可能性线。

生产可能性曲线与资源稀缺性之间得关系:生产可能性曲线反映了资源稀缺性得特征.(二)选择与机会成本选择产生得原因:资源得稀缺性使得社会不得不作出选择机会成本得概念:当具有多种用途得稀缺资源使经济主体需要选择时,选择会带来成本,选择得成本我们称为机会成本,当把一定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得用此资源生产得其她所有产品中得最高价值就就是机会成本,它就是作出一次决策时所放弃得其她可供选择得最好用途。

经济问题得解决与机会成本得关系:经济问题得解决被归结为如何使得选择得机会成本达到最低。

第二节西方经济学得研究对象(一)经济学得定义西方经济学得定义:西方经济学研究人与社会如何使用稀缺得生产性资源,生产出有价值得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社会得各个成员.西方经济学包含得最基本得思想:资源就是稀缺得,社会必须以有效率得方式使用它。

(二)经济学研究得基本问题西方经济学研究得三个基本问题:生产什么(What)。

生产电视还就是生产电脑、生产大炮还就是生产黄油(希特勒得选择就是:宁要大炮不要黄油);生产多少台电视机、多少台电脑,用多少资源生产大炮,用多少资源生产黄油。

如何生产(How)。

用什么样得方法来生产这么多得产量与劳务,与生产方式,技术水平直接有关.为谁生产(Who)。

生产出来得产量与劳务用什么样方式分配到社会得各个成员中,即怎样分配。

(三)资源得使用效率及其变动西方经济学除了上述得三个基本问题外,还研究以下三方面得内容:社会稀缺得资源就是否得到充分使用。

社会资源总量得变动.货币得稳定性。

第三节资源配置与经济制度(一)自由放任得市场经济制度自由放任得市场经济制度得含义:自由放任就是指完全没有政府干预,而由个人自主行动,市场经济就是指资源配置由市场供求所决定得经济。

这一制度得特征:首先,从决策结构上瞧,自由放任得市场经济制度就是分散决策。

其次,在自由放任得市场经济中,每个人或者经济单位被赋予追逐个人利益得动机。

再次,自由放任得市场经济中得信息就是通过价格涨落而传递得。

自由放任得市场经济制度如何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在自由放任得市场经济中,家庭或个人以自身得满足为动机,以市场价格为信息,自主决定每种产品得购买量;生产者以利润为动机,根据市场价格决定生产得方式以及购买投入得数量;家庭与生产者得相互作用决定商品得价格与生产数量。

(二)中央集权得计划经济制度中央集权得计划经济制度得含义:指中央当局或机构决定生产什么得计划,确定生产目标与生产方式,并指定分配规则。

特征:决策集中化,集中决策建立在公共产权基础上。

如何解决资源配置问题?通过计划调节,中央集权得计划经济决定了社会资源得配置。

(三)混合经济制度混合经济制度含义:指政府与私人部门按照一定得原则制定决策得经济制度。

混合经济得特征:分散决策与集中决策相结合,决策单位得动力既可以就是自身得经济利益,也可以就是社会目标信息传递,既有价格自发得波动,又有计划指令得反馈.(四)混合经济中得资源配置混合经济制度如何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在混合经济中,通过市场机制得自发作用,经济社会解决生产什么与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与为谁生产得基本问题,在市场机制出现错误时,则通过政府干预以促进资源使用得效率、增进社会平等与维持经济稳定与增长。

混合经济条件下西方经济学得研究对象:在既定经济制度下,个人、厂商、政府与其它经济组织如何作出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决定社会资源得利用.第四节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一)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得含义:微观经济学通过对单个经济主体得经济行为得研究来说明现代经济中市场机制得运行与作用以及改善这种运行途径,其中心理论为” 瞧不见得手" 价格机制.微观经济学研究得主要内容:第一层次,分析单个消费者如何作出最优得生产决策以取得最大效用,单个生产者如何以最优得经济决策取得最大利润。

第二层次,局部均衡分析:分析单个市场得价格与产量得决定,这就是作为某一市场中消费者与生产者(需求与供给双方)在追求自身得经济利益得条件下,共同作用得结果。

第三层次,一般均衡分析:分析所有单个市场得价格与产量得决定,这又要取决于所有单个市场(如产品市场、劳动市场、资本市场)得共同作用。

(二)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得含义:宏观经济学以整个经济得总体行为为研究对象,考察作为总体得市场表现,说明社会得资源总量就是如何决定得.宏观经济学研究得主要内容:消费者与厂商如何选择,以决定消费与投资数量,从而决定总需求.消费者与厂商如何选择供给、投入以决定整个经济得总供给。

经济中得总需求与总供给如何决定资源总量与价格总水平。

资源总量与价格总水平得长期变动趋势。

(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得联系首先,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就是互为补充得其次,微观经济学就是宏观经济学得基础再次,宏观经济学并不就是微观经济学得简单加总或重复最后,两者共同构成了西方经济学得整体。

第二章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得基本概念第一节微观经济学概览(一)经济系统得构成以市场为资源配置基本方式得经济系统得构成要素:家庭或者消费者与厂商或者生产者之间得联系产品市场与生产要素市场把家庭或者消费者与厂商或者生产者联系起来,共同构成一个有机得经济系统。

供给需求脉络图: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供需需求与需求量得区别个人供给与市场供给供给与供给量得区别需求法则与供给法则Ed ,Es (注意:转嫁与E d ,E s 得关系)Ed与总收益应用题Ed〉1 P与TR成反比(TR)得关系E d=1P与TR无关<Ed1 P与TR成正比完全无弹性:|E|=0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相当缺乏弹性:|E|<0弹性常弹性单位弹性:|E|=1相当富有弹性:|E|〉1完全有弹性:|E|→∞替代品:Exy>0交叉弹性互补品:E xy〈0独立品:E xy=0E M>1 奢侈品收入弹性正常商品:E M>00<EM〈1必需品劣质品:E M<0 (如吉芬商品)均衡Q d = Qs(蛛网理论)第二节需求(一)需求1、需求得定义:需求就是在一定得时期,在一既定得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得商品数量. (有效需求)2、需求得表示:需求表、需求曲线与需求函数。

需求表:它就是一张某种商品得各种价格与与各种价格相对应得该商品得需求量之间关系得数字序列表.需求曲线:需求曲线就是根据需求表中得商品得不同得价格与需求量得组合,在平面上拟合得一条曲线。

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得需求数量与影响该商品需求数量得各种因素之间得关系.模型简单化,假定商品得价格与需求量得变化具有无限得分割性,把商品价格视为自变量,把需求量作为因变量,则:()。

即表示一种商品需求量与该商品得价格之间存在这一一对应得关系。

3、需求规律得含义:当影响商品需求量得其她因素不变时,商品得需求量随着商品价格得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价格下降而增加。

因此,需求曲线在一般情况下(正常商品)向右下方,即斜率为负,表示商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得反向关系。

(替代效应、收入效应)(问题:需求曲线为什么一般就是向右下方倾斜?)需求曲线得特例(吉芬商品)(二)影响需求量得因素:1、商品本身价格:一般而言,商品得价格与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动,即价格越高,需求越少,反之则反。

2、相关商品得价格:当一种商品本身价格不变,而其她相关商品价格发生变化时,这种商品得需求量也会发生变化。

(互补品与替代品)3、消费者得收入水平:当消费者得收入提高时,会增加商品得需求量,反之则反就是,劣等品除外。

(吉芬商品)4、消费者得偏好: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得偏好程度增强时,该商品得需求量就会增加,相反偏好程度减弱,需求量就会减少。

5、消费者对未来商品得价格预期: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得价格即将上升时,社会增加对该商品得现期需求量,因为理性得人会在价格上升以前购买产品。

反之,就会减少对该商品得预期需求量。

(跨期选择)需求求函数得扩展形式在公式中,P代表商品得价格,m 代表消费者得收入,P1代表其它商品得价格(二)需求量得变动与需求变动需求量就是在某一时期内,在某一价格水平上,居民户(消费者)购买得商品数量,商品价格得变动引起购买量得变动,我们称之为需求量得变动.它表现为该曲线上得点得变动。

需求就是在一系列价格水平时得一组购买量,在商品价格不变得条件下,非价格因素得变动所引起了购买量变动(如收入变动等)称之为需求得变动.它表现为需求曲线得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