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迁安市第五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足新起点谋求新跨越
努力把“魅力钢城、绿色迁安”建设推向新阶段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迁安市第四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迁安市第五次代表大会,是在迁安市进入加速转型跨越的新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市四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对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作出全面部署,选举产生新一届市委和市纪委,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以“四五”转型攻坚计划为总揽,立足新起点,谋求新跨越,努力把“魅力钢城、绿色迁安”建设推向新阶段。

一、市四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回顾
市四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迁安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

五年中,我们经受了科学发展观的洗礼,经受了金融危机的考验,经受了资源型经济转型的阵痛。

五年来,我们紧紧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锐意探索,积极实践,确立了以“四五”转型攻坚计划为核心的符合市情、人民拥护的科学发展路径,全市科学发展的氛围空前浓厚,合力不断增强,措施更加有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市域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05亿元,是2005年的2.9倍,年均增长23.5%;全部财政收入达到56.9亿元,是2005年的2.1倍,年均增长14.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54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960元,年均分别增长14.1%和17.4%。

五年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10亿元,是“十五”期间的3.9倍。

始终保持了河北首强地位,在全国县域经济百强中上升到第24位。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三大主体功能区的发展定位,完善的规划体系,引领城乡建设进入了更高层次,五年中高标准完成了60余项城乡各类规划。

连续开展的城中村改造攻坚,掀起城市建设一轮又一轮高潮,五年中累计实施了17个村、394万平方米城中村改造任务,建成区面积扩大了16平方公里,达到了33平方公里。

“两轴两带”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品位,三里河生态走廊荣获全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滦河综合开发工程积极推进,体育中心、荣福宫大厦等标志性建筑以及云形绿化带、龙形绿化带加快建设。

时代广场等一批精品购物休闲场所的建设,以城市道路为主的旧城区改造,全国文明城市、中国宜居城市、健康城市“三城”同创工作,促使城市功能形象大幅提升。

五年中我们的城市建设始终走在全省前列,累计投入城市建设资金230多亿元,城市化率达到52%,先后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被评为全省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工作先进县(市),荣获全省宜居城市建设金奖。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谋划实施的总长113公里“一横三纵”四条绿道构筑城乡统筹发展新模式,累计建成新型农村社区10个、省级新民居示范村73个,被评为全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县(市)。

———现代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突出产业转型的引领作用,努力构建“三足鼎立、两翼齐飞”的现代产业格局。

钢铁产业优势日益显现,产业规模和整体装备水平大幅度提高,产品档次实现质的提升,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已经成为迁安谋求新跨越的坚实基础。

装备制造业加速崛起,首钢重型矿山设备制造等项目带动产业向规模化、高端化、系列化迈进。

现代物流业发展迅猛,浙江物产北方钢铁物流基地项目开工建设,中铁联合物流等企业投入运营,增加值占到了经济总量的近六分之一,成为最活跃的经济单元。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协调发展,煤化工、玻璃产业和制药产业异军突起,成为市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旅游业蓬勃发展,休闲生态游、城市景观游、民俗文化游与历史文化游加速融合。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成立了全省首家县(市)级院士工作站,农业产业化率达到68%,被国家农业部和旅游局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市)。

坚持以节能减排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积极淘汰落后产能,全面开展对标达标,顺利通过省“双三十”验收。

大力推广循环经济模式,扎实启动矿山生态恢复治理。

被评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省环境保护目标管理优秀县(市)。

———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创优环境、对接京津、牵手首钢、激活民资”的开放思路,扎实的项目建设年活动,形成了域外资本与民营资本“双轮驱动”效应,经济发展呈现出了内外并举、竞相发展的生动格局。

斯道拉恩索、浙江物产等相继落户迁安,实现了与世界500强企业合作的新突破。

民营企业二次创业深入开展,呈现出主营业务链条化、经营领域多样化、企业发展集团化的新特点,成为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

五年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省外资金117.8亿元、出口创汇14.2亿美元,分别是“十五”期间的2.5倍、1.7倍和6.2倍;累计实施重点项目813个,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36个。

———产业承载能力实现质的提升。

谋划建设了四大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达47亿元。

北方钢铁物流产业聚集区、现代装备制造业产业聚集区和西部工业区跻身省级聚集区行列,成为全省唯一拥有三家省级产业聚集区的县(市),曹妃甸临港产业园即将具备项目落地条件,打造借港出海的新优势。

累计投入60亿元,实施了40余项重点交通工程,祺光路、万太路、三抚公路改建等相继投入使用,燕山大路南延、京秦高速迁安支线等工程进展顺利,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393公里。

顺利通过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审批,探索了“挤、造、拆、集、调”土地利用方式,有效缓解了土地瓶颈制约。

组建了工业投资公司、城乡建设投资管理公司和土地矿产资源开发公司,成功引入BT、BOT模式,累计融资50多亿元用于重点工程建设。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了城乡低保、五保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实现了养老、救助等保障体系全覆盖。

累计安排科技资金8100万元,实施了一批科技成果转化创新项目。

深入推进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建设了第三高中、第三初中、第五实验小学等重点工程,河北联合大学迁安学院的建设实现了高等教育的新突破,实行了十二年免费教育,被评为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县(市)。

完善了市乡村三级文化网络,博物馆、会展中心等工程投入使用,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单位。

实施了人民医院、中医院迁建工程,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大病补偿制度,基层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全省领先,被确定为河北省42个试点县(市)之一。

———和谐社会建设扎实推进。

大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扎实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支持人大、政协履行职能,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加强新形势下人民武装和统战工作,凝聚起社会各界投身发展的强大合力。

高度重视新时期群众工作,畅通诉求渠道,真心实意解决问题,信访矛盾得到积极化解。

深入推进平安迁安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力保障安全生产,保持了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的大好局面。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和学习实践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

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破除了思想束缚,促进了思路创新。

创先争优活动,为广大党员干部践行科学发展观搭建了广阔舞台。

深入开展三级联创,积极推动基层党建创新,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
力明显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涌现出了“百姓不富、我心不安”的史明星等先进典型,被评为全省农村党建工作先进县(市)。

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在项目建设、城中村拆迁改造、信访稳定等急难险重的工作一线锻炼干部、识别干部,树立了“清简务本、行必责实”的导向。

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大力推进教育、制度、监督“三位一体”的惩防体系建设。

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深入开展效率年、作风建设年活动,建立了督查、问责、奖惩为一体的大督查机制,营造了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各位代表、同志们,五年来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人民团结一心、拼搏奋斗的结果,凝聚着社会各界的智慧和汗水。

在此,我代表中国共产党迁安市第四届委员会,向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迁安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五年的艰辛探索,五年的团结拼搏,不仅实现了迁安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积累了在复杂形势下推动科学发展的宝贵经验:
第一,必须把解放思想放在首要位置。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在解放思想中凝聚共识,在与时俱进中丰富发展思路,不断深化对迁安发展阶段、发展定位、发展规律的认识,牢牢把握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工作主线,确立了“四五”转型攻坚的发展战略,保持了科学发展的正确方向,开启了跨越发展的新征程。

第二,必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五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牢牢扭住项目建设不放松,持续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做到了在继承中转型,在发展中转型,实现了转型质量与发展速度的统一。

第三,必须把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

五年来,我们始终自觉践行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坚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起,实施了一大批顺民心、合民意、惠民生的实事工程,让人民更加充分地享受到发展的成果,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第四,必须把维护稳定作为一切工作的前提。

五年来,我们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把维护稳定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作和关键环节,统筹各方利益,妥善化解矛盾,营造了政通人和、心齐气顺的良好环境。

第五,必须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根本保证。

五年来,我们始终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领导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能力,靠实干促发展,靠实干促和谐,靠实干出政绩,为迁安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以上这些宝贵经验和启示,既是五年来基本经验的总结,也是我们今后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原则,要倍加珍惜,大力弘扬。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粗放等深层次问题尚未根本扭转,钢铁产业核心竞争力有待提高,新兴产业处于起步阶段,服务业发展规模、水平相对滞后,调结构、促转型的工作任重道远;城乡一体化进程有待加快,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尤为紧迫,城市建设管理还需加强,品位内涵亟需提升;经济外向度不高,民资优势尚未充分发挥,项目建设和对外开放工作还要进一步加强;土地、资金、环境容量等瓶颈制约依然突出,发展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社会事业与人民群众期盼还有一定差距,普惠民生的措施还需进一步深化、工作力度尚需进一步加大;民主法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个别党员干部素质有待提高,等等。

这些都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
当前,迁安已经站在了又一个新的历史起点。

未来五年,是迁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我们将以“四五”转型攻坚计划为引领,迎来一个科学发展的黄金期、高潮期,在加快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基础上实现新跨越。

这次跨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追求的是发展内涵的新拓展、发展质量的新提升、发展水平的新飞跃。

其基本内涵是,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为要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努力实现由经济大市向经济强市的跨越、产量经济向能量经济的跨越、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跨越、功能城市向文化城市的跨越。

谋求新跨越,我们有坚实的基础。

经过多年的发展,迁安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综合实力,无论是城市格局还是产业支撑,都已跻身全省、全国先进行列,具备了裂变式增长、几何级扩张的条件和基础。

在更高层次找坐标、在更新领域求突破是我们必须完成的历史命题,必须要有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危机感和敢为天下先的雄心壮志,做到视野更宽、境界更高、气魄更大。

谋求新跨越,我们面临着难得的机遇。

"十二五"时期,我国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深入发展,国内市场需求潜力逐步释放。

环渤海加速崛起,京津冀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市地处环渤海中心地带、毗邻京津的区位优势进一步放大,集聚吸纳资本的潜力更加凸显。

省委、省政府已经着手实施省直管县(市)试点,迁安作为首批试点市之一,我们发展的层次将极大提升,发展的环境将更加优化,发展的舞台将更加广阔。

机遇面前,我们必须敢于作为,大胆突破,率先发展。

谋求新跨越,我们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未来五年,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进入变化调整期,经济形势还有很多不确定性,产业政策、土地、环保、资金等约束性制约凸显,节能减排任务更加艰巨。

区域竞争更趋激烈,争先进位的难度越来越大。

人民期盼越来越高,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压力加大。

我们既要扩张经济规模,又要调优经济结构;既要保持较快发展速度,又要更加注重发展质量。

基于以上判断,我们确定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四五”转型攻坚计划为总揽,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全面打造“品质靓城、产业新城、生态绿城、创新智城”,把迁安建成经济发达、幸福宜居、功能完善、辐射周边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努力把“魅力钢城、绿色迁安”建设推向新阶段。

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
———综合实力跨上新台阶。

产业结构更加合理,特色优势更加鲜明,产业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9%以上;全部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尽快跨越百亿大关,向着200亿目标加速前进;继续保持全省首强地位,力争达到省内设区市中等水平,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前20位。

———区域性中心城市基本建成。

中心建成区面积达到55平方公里,人口达到50万,城市功能更加完善、特色更加鲜明、品位大幅提升,城市化率达到65%以上,建成全国文明城市、中国宜居城市和健康城市,成为名副其实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城乡一体化格局初步建立。

统筹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城镇的辐射带动和承载能力显著增强,以城带乡发展机制不断健全,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向农村延伸覆盖,城镇面貌与农村环境同步提升,城乡统筹、全域一体的格局基本形成。

———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均在13%以上。

社会建设管理改善,民主法治建设加强,城乡文明程度、公民道德素质明显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发展的普惠性不断增强。

———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明显。

水土资源有效保护利用,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深入推进。

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2010年降低21%,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率比2010年降低21%,主要污染物排放大幅下降。

城市绿地和森林面积持续扩大,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5%以上,人居质量明显提高。

三、加速“魅力钢城、绿色迁安”建设的主要举措
(一)全力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实现城市功能形象的大提升。

坚定不移地实施大城区战略,实现城市能量等级、形象品位全面提升,努力建成特色鲜明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以“两轴两带”开发建设为龙头,构筑城市发展大格局。

倾力打造现代化标志区。

以标志性建筑为引领,在3-5年内形成现代、时尚、动感、大气的都市化标志区形象。

加快城市综合体建设,把其打造成彰显时代特色、体现城市品牌的“龙头”工程。

加快建设体育中心、王府大酒店等“地标”工程,打造一批百年城市精品。

高标准建设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突出重要节点建设,全面提高城市绿化、亮化、美化水平。

全力构建滦河生态休闲区。

积极启动滦河开发,大力发展休闲养生、文化创意、高端住宅产业,启动城市转型,助推产业调整,打造以山为骨、以河为脉、以绿为景、以文为魂,万顷水面碧波荡漾、生态绿岛星罗棋布、青山绿水交相辉映的滦河生态休闲区。

加快黄台山、龙山、五里山三大文化主题公园建设,适时启动三里河沿岸开发建设,形成三山拱卫、两水环绕的城市景观,彰显山水园林城市特色。

加速右岸新城崛起。

按照总部经济、产业研发、养生养老为一体的绿色城市和城市转型、产业升级智力核心的定位,力争五年内基本完成道路、管网、公园、绿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拉开右岸新城发展框架,努力建成依山面水、山水交融、宜居宜业的滨河典范。

加快旧城区改造步伐。

积极推进城中村改造,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形象提升工程,提高城市品位。

统筹推进河西区建
设。

按照西部工业区生产生活服务区的功能定位,积极推进道路、管网等配套设施建设,加速镇园一体化发展。

以培育区域性功能中心为重点,提升城市能量等级。

按照城市功能与产业发展匹配、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融合的思路,积极培育辐射周边、带动发展的功能中心集群。

以构筑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为主要手段,打开内联外接的大通道,拓展更为广阔的经济腹地,使中心城市成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散中心。

积极吸引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在迁安设立分支机构,支持证券、租赁等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打造金融中心。

依托人民医院、中医院等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健康产业,建设医疗养生中心。

以城市综合体项目为龙头,全面提高餐饮、娱乐、购物服务水平,发展旗舰型商业、引领式购物、休闲式消费、一站式满足的消费购物中心。

依托体育中心、河北联合大学迁安学院、会展中心,积极承办体育赛事、学术研讨等活动,提高迁安知名度,打造文化体育中心。

以城市功能中心的集群效应,带动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等多种城市经济业态,促进“夜经济”发展,增强吸附人口、扩大规模、拉动增长的作用。

以“三城”同创活动为载体,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创新城市管理体制,积极探索数字化、网格化、精细化的城市管理模式。

严格依法管理,实施专项整治,建立长效机制,彻底解决行车难、物业难等市民关心的热点问题,在环境洁净、市容有序、设施完善、实事惠民等方面实现明显提升。

加强教育引导,提高市民素质,动员全民参与,形成全民同创“三城”的浓厚氛围。

(二)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转型发展的大提速。

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坚持内涵提升、创新驱动、集群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形成“三足鼎立、两翼齐飞”的现代产业格局。

放大钢铁产业优势。

坚持把钢铁产业作为发展的最大支撑,在严格控制产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规模优势、扩大规模效应,不断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积极延伸产业链条。

全面完成铁钢材配套改造,大力发展高附加值、高竞争力的产品,推进钢铁由传统生产向材料制造供应延伸,努力形成从原料生产到下游用户的全产业链体系。

着力提升产业内涵。

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不断提高生产工艺、装备技术水平,增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搞好钢铁技术研发,推进钢铁产业由规模扩张向技术创新转变。

增强辐射带动效应。

积极推进地方钢铁企业与大型钢铁集团的整合重组,培育大型
企业集团,发挥钢铁产业复合带动优势,打造从钢铁到制造的垂直产业链和横向产业集群。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钢铁产业所有资源循环利用。

提升装备制造业水平。

坚持把装备制造业作为现代产业体系的主攻方向,围绕冶金装备、工程装备、专用设备和基础产品等领域,加快扩大装备制造业生产规模,全力建设环渤海区域装备制造业基地。

充分发挥上游钢铁原料丰富、下游市场需求旺盛的优势,积极引进大型装备制造业企业,全面提高装备制造业的产业规模、技术水平、产业集中度和产品集成度。

在稳步发展铸件、机械配件、零部件等基础上,大力发展整机制造,加快形成一批整机带动能力强、配套体系较为完整的产业生产体系,打造装备制造强市。

力争到2015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以上。

以物流业带动服务业优化升级。

坚持把物流业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支撑产业,以现代物流业带动服务业整体优化、快速发展。

坚持以北方钢铁物流产业聚集区为平台,依托浙江物产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以钢铁物流为核心的产业基地型物流。

积极推进装备制造、农产品、商贸配送、快递等其它现代物流。

创建物流品牌,扩大服务半径,吸引周边物流向我市聚集。

积极引导制造业主辅分离,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力争培育3-5家年营业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集团。

改造提升商贸流通产业,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商贸企业的联系与合作,推进商贸连锁经营,积极培育家居建材、汽车、小商品批发等区域性专业市场。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金融保险、社区服务、康体健身、休闲娱乐等新兴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实现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协调发展。

坚持培育优势、自主发展的原则,努力形成各类产业竞相发展的格局。

围绕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和环保产业等领域,加快形成一批先导性、支柱性产业,积极培育一批发展势头好、发展前景大、填补我市空白的产业,打造新的战略增长极。

加快建设全国最大的彩印包装基地,稳定发展华北地区重要的煤化工基地,积极建设冀东地区重要的玻璃加工基地,协调推进地毯服装、食品加工、新型建材等产业发展,培育壮大一批生产规模大、品牌信誉好、市场占有率高的行业领军企业,再造传统产业发展新优势。

以聚集区建设打造产业集群发展优势。

建立健全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以市场运作为主体的投融资机制,高标准推进聚集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服务功能,提高承载能力。

健全招商引资奖励、项目准入、税收分成等机制,推进项目向园区投放、产业向园区转移、企业向园区集中、上下游产业关联发展。

力争到2015年,把西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