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数学教材分析认识图形_青岛版
牧童:《认识图形》(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牧童:《认识图形》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了解它们的特征。
2.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
2.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
3.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运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了解它们的特征。
2. 教学难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区分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图形的名称。
(2)引出课题:认识图形。
2.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
3.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区分(1)展示各种图形,让学生区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区分方法。
4.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运用(1)让学生举例说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运用。
5. 总结与拓展(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布置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有哪些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记录下来。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说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名称和特征。
2. 学生能区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3. 学生能举例说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应用。
4. 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合作交流。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了解了它们的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同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数学教案可以根据教学情境的需要和教育对象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采纳科学合理有效的方法展开教学。
今天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青岛版一班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青岛版一班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
教学重点: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教法学法: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进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育,融观察、操作、沟通、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今天可爱的小狗贝贝给大家请来了几个图形朋友,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图形朋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演示课件)2、认识这几个图形朋友吗?谁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呢?(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三棱柱)谁知道第四个图形朋友叫什么名字呢?(三角形)还有不同的看法吗?(三角体)其实这个图形朋友叫三棱柱,谁能把老师的话重复一遍?谁还能再说说?3、这几个图形朋友真淘气,一个个跳到了地上,地上湿湿的,弄得到处都是脚印。
你能猜猜他们会留下什么形状的脚印吗?先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谁来说说这些图形朋友会留下什么形状的脚印呢?圆柱体会留下……?为什么?正方体会留下……?长方体会留下……?三棱柱会留下……?这些物体留下的脚印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一些有趣的图形朋友。
板书:有趣的图形二、玩中认图形认识我手中的图形朋友吗?(正方体)你能不能找出正方体呢?举高,看看都拿对了吗?从正方体的面上你能找到什么图形呢?(正方形)板书:正方形。
(完整版)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20以内的退位减法,认识钟表,100 以内数的认识,认识图形,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人民币的认识,厘米、米的认识,统计,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与20以内的进位加减法同等重要,都是最基础的知识。
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需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的程度,切实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学会计算并运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对理解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作用,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为此,计算和应用要结合编排。
“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是认数范围的进一步扩展。
它不仅是学习100以数的计算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万以内数以及亿以内数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数感有着重要的意义。
“认识钟表”是时间教学的起始单元,不仅可以使学生结合实际初步学会看钟表,体会钟表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打下基础。
“认识图形”是有关方向知识的起始单元,让学生初步感知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为进一步学习给定一个方向分辨其他方向打好基础。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为进一步认识这些图形及其特征打下基础。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掌握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口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及多位数加减法的重要基础。
“人民币的认识”是在学生已有了一些认和使用人民币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小学数学是关于人民币教学的唯一单元。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部分内容既是学习笔算的开始,又是以后学习万以内数加减计算的基础,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认识图形》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制)
《认识图形》教案 -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制)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认识图形》2. 教学年级和班级: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制)3. 授课时间:第2课时4. 教学时数:45分钟课程内容:1. 图形的分类:介绍常见的平面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2. 图形的特征: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各种图形的边和角的特点。
3. 图形的组合:通过拼图游戏,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图形之间的组合关系。
4. 实际应用: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举例说明各种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各种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 运用问答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巩固所学知识。
3. 设计动手操作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图形的特点。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趣味故事或谜语,引起学生对图形的兴趣。
2. 新课内容:a. 展示各种图形,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类。
b. 讲解各种图形的特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c. 设计拼图游戏,让学生动手操作,体会图形的组合关系。
3. 实践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见到的各种图形。
4.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巩固知识点。
作业布置:1. 课后练习:完成课本相关练习题。
2. 家庭作业:观察生活中见到的图形,与家长分享所学知识。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核心素养目标1.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图形的分类和特征的认识,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学思维发现生活中的图形,提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想象力,通过动手操作和图形组合,使学生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在小组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和分享,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通过趣味教学活动和实际应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数学学科的热情。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认识图形| 青岛版(五四学制)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认识图形|青岛版(五四学制)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并命名常见的图形,包括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2.能够辨别各种图形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3.能够在各种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并描述相关图形。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准确地辨别和认识不同形状的图形;2.学生能够掌握常见图形的名称和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2.不同形状的三角形的区别。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识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图形,引导他们说出每个图形的名称,并描述其形状、颜色等特征。
二、认识图形1.向学生讲解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常见的图形的名称和基本特征,注意讲解明确、简洁。
2.通过投影仪或黑板,让学生看到实物或图片,引导他们分辨和命名各种图形,并描述其不同的特征。
三、操练练习1.循序渐进地向学生介绍各种形状的图形,逐渐提高难度,针对难点进行针对性练习。
2.给学生分配小组,让他们从课外环境中寻找各种图形,记录下来并向班级汇报。
四、教学总结结合学生的表现,概括今天教学的内容,强调学生需要时刻关注和发现环境中的图形,并尝试描述它们的不同特征。
扩展练习1.学生可在家中寻找各种图形,并记录下名称及其特征,交给老师评阅。
2.开展图形之旅的活动,到周边有许多各种形状的景点,引导学生认知,扩大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
归纳总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常见图形的名称和基本特征,通过实物、图片和环境中的例子,让学生认清各类图形,并对其进行归类。
学生应当在日常环境中时刻关注周围事物,并以图形的视角去观察,以增加自己的认知能力,并继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认识图形_青岛版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认识图形_青岛版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谈话:前面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大家还记得吗?试着背给大家听。
(雪地里的小画家) 月牙是谁印出来的?(马)枫叶指的是什么?今天小猪出去寻找食物了,有很多好朋友给它送来了吃的。
它请来了黑猫警长侦探,帮助她找出好朋友。
细心的警长发现地上有很多脚印,你看到了吗?快来找一找吧。
(指生说)。
问题1:聪明的孩子,你知道他们最少是来了几个朋友吗?初步感知平面图形。
问题2:你认为这些脚印是谁留下的呢?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验证警长的想法。
(1)把立体图形上的脚印取下来,你有办法吗?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笔、纸、印泥。
A、同桌讨论取下脚印的方法。
B、同桌合作共同取下一个脚印。
2、全班交流展示。
A、用印泥印到纸上。
B、在纸上描下来。
我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验证了警长的判断是正确的,帮我们找到了这些善良的宝宝。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图形王国,去探讨他们的秘密。
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认识图形。
(板书课题)。
三、探究图形的特点。
1、课件出示:杂乱无章的图形。
这些图形宝宝挤在一起很不舒服,怎么办呢?指生说。
(孩子会发现把它们进行分类)提问:怎么分呢?同桌交流,然后展示。
2、学习它们的名称。
拿出图形,贴到黑板上。
3、你有什么好的办法能一下子就记住它们呢?试着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四、找生活中的平面图形。
指生说。
小结:生活中的图形是找不完的,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这些图形,更要借助这些图形。
五、巩固练习。
1、连一连。
再次感知平面图形,从而提问:这些图形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再次区别形和体。
2、数图形。
四、课堂总结,反思提升。
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种图形?择你喜欢的图形,拼成一幅美丽的画。
五、板书设计认识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
三 牧童《认识图形》(教学设计)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三牧童《认识图形》(教学设计)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简述《认识图形》是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一篇文章,由三牧童所写。
本文旨在通过对于“图形”这个概念的介绍和图形的分类方式的解释,让学生初步认识常见图形。
教学目标•理解图形的概念,通过实物、图形等观察各种常见的图形对学生形象化、直观化的介绍和学习。
•认识常见绘制图形所使用的工具。
•理解常见的图形分类方式。
教学重点通过实物、图形等观察各种常见的图形,让学生初步认识常见图形,并能够理解常见绘制图形所使用的工具。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常见的图形分类方式。
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步:引入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引出本课教学内容。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常见的图形有哪些?•你们会用什么东西来画图形呢?回答:在生活中常见的图形有:圆、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等。
画图形时会使用圆规、直尺、笔等工具。
第二步:学习1.图形的概念首先,让学生大声朗读本篇文章第一段。
然后,通过一些实物如水杯、球等对学生描述一个图形。
这些实物都是某些图形的具体化表现,通过这些实物的介绍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图形的概念。
2.绘制图形所使用的工具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或一些现成的图形进行分析,了解绘制图形时需要使用的工具,如圆规、直尺等。
通过展示这些工具的使用方式,让学生知道这些工具的作用,掌握这些工具的使用方法。
3.图形的分类方式让学生通过观察不同的图形,了解图形的分类方式。
首先,介绍了图形的内部角的概念。
然后,通过一些示例图形的介绍,如三角形、正方形等,让学生理解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
最后,让学生自己提出一些属于同一类图形的关系,进行知识的巩固和推进。
第三步:巩固1.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通过提供一些图形模板和工具,让学生自主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并在黑板上进行展示。
2.分类比赛让学生自由分组,通过抽取不同的图形,进行图形分类的比赛,加强学生对于图形分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兴趣。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观察和对学生画出的图形进行排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牧童:《认识图形》(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牧童:《认识图形》(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我今天要给大家上课的内容是《认识图形》,这是小学一年级下册的数学课程,我们使用的教材是青岛版。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四种基本几何图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
同时,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这些图形的特征,并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区分它们。
在教具和学具准备方面,我会准备一些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模型,以及一些练习题和游戏材料。
在板书设计方面,我会将四种基本图形的名称和特征写在上黑板上,以便学生们能够随时查看和复习。
在作业设计方面,我会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能够通过操作和实践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例如,我会让学生们观察和识别一些图形,并写出它们的名称和特征。
课后,我会进行反思和拓展延伸。
我会思考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同时,我也会寻找一些额外的教学资源和材料,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这就是我今天的教学计划和想法,希望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图形。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教学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我们特别关注。
学生们对于图形的识别和命名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可能对于这些几何图形的名称和特征还不够熟悉。
因此,我会在课堂上通过实物和模型的展示,让学生们能够直观地观察和识别这些图形。
同时,我也会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们能够理解这些图形的特征,并能够正确地命名它们。
学生们对于图形的特征的理解和掌握也是一个重点。
我会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们能够理解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特征,例如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长方形有两条长边和两条短边,圆形的边缘是曲线形的,三角形的三个角和三条边都有一定的关系等。
同时,我也会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能够通过操作和实践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学生们对于图形的操作和实践也是一个重点。
通过观察和操作,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图形的特征和命名规则。
小学数学_认识图形(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8-19页,认识图形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形四边形和圆。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增强学生合作意识。
3、通过几何图形的学习,体会数学美。
教学要点分析:4、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和了解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形四边形和圆。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彩色卡纸,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等立体图形,剪刀等。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过程设计:谈话导入。
请同学们看屏幕。
(课件依次出现太阳、小鸟、小草、大树,接着出示牧童骑着牛缓缓走来,背景音乐是悠扬的笛声。
你们看到了什么?这幅图真漂亮,你知道这幅画是怎么做成的吗?对,就是由好多图形拼起来的。
找找都有哪些图形呢?【设计意图:通过欣赏“牧童与牛”图,让学生感受数学美,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活动一:认识“面在体上”1、你认识上面的哪些图形?上来指一指、说一说。
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在课件及黑板上呈现相应的图形,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水平,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教学】2、刚才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我们桌子上有好多物体,你能从上面找到这些图形吗?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找到了什么图形。
(学生可能的回答:在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在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在圆柱上找到了圆形等等。
)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上演示立体图形上的平面图形。
3、你们能想办法把它们从立体图形上搬出来,单独留在纸上吗?请小组讨论一下有什么办法。
分小组在彩纸上印一印或描一描,再用剪刀把图形剪下来,每种图形可以多剪几个(可以剪出不同的颜色、不同大小的)。
学生分组动手做出这几种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观察、课件演示和动手操作,更加直观地明确“面在体上”。
同时利用多种方法制作图形,让学生感知方法的多样化。
】活动二:认识图形1、每个小组都剪了这么多图形,你们能把这些图形分一下类吗?每个小组里交流一下,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分。
三牧童《认识图形》(教案)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三牧童《认识图形》(教案)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中的《认识图形》一课。
我们将学习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梯形这五种基本的平面图形。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五种基本图形的特征,能够识别和命名这些图形,并能够用它们来组成不同的图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同学们掌握五种基本图形的特征和命名,难点是让同学们能够用这些图形来组成不同的图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了一些图形卡片和一些彩色笔,同学们需要准备一张白纸和一支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向同学们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物品,如圆形的水果、正方形的桌子、长方形的书本等,让同学们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形状。
2. 讲解:我会向同学们讲解五种基本图形的特征和命名,并举例说明。
3. 练习:我会给同学们发放图形卡片,让他们分组进行识别和命名练习。
4. 组成图案:我会引导同学们用彩色笔在白纸上绘制不同的图案,可以使用一种或多种图形组合。
5. 展示和评价:我会让同学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评价,我会给出点评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板书上会写上五种基本图形的名称和特征,以及一些示例图案。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同学们用彩色笔在纸上绘制一个由五种基本图形组成的图案,并写上每个图形的名称。
答案:由于同学们的创意和绘图能力不同,所以答案不唯一。
但要求每个图案都必须包含五种基本图形,并且名称要写清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同学们对五种基本图形的掌握情况良好,但在组成图案时,有些同学可能会遇到困难。
在下一节课中,我可以进一步引导同学们进行图案创作,并给予更多的提示和帮助。
拓展延伸:同学们可以在家中找一些物品,如玩具、餐具等,观察它们的形状,并尝试用五种基本图形来命名。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对于教学内容的把握,我选择了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中的《认识图形》一课。
小学数学_认识图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认识和了解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形四边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2、在拼一拼、摸一摸、找一找等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增强空间观念。
3、在观察和操作活动中,能主动与同伴进行交流,发展学生合作意识。
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体会数学美。
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和了解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形四边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等立体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形四边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等立体图形。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现大树、太阳、房子)师: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生1:有红红的太阳、小鸟。
师:还看到什么?生1:小树、房子。
生2:这幅图里有好多图形。
师:你真了不起,发现了这幅图中有好多图形。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生1:这幅美丽的图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师: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你真是爱动脑思考、积极回答问题的孩子。
师:你们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生1:太阳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树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生2:这幅画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师:看到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我觉得你们都是一些爱动脑筋的孩子。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师课件出示已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立体图形,问生你认识它们吗?上来指一指,说一说(同学都能说出这些图形)师:课下我让同学们带的物体,你们带来了吗?(生:带来了)师:拿出你带来的物体,你能从他们的身上找到上面的图形吗?(小组交流一下,互相说一说你找到了哪些图形)生1:我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单元认识图形
单元备课达标检测题一、连一连三角形长方形圆平行四边形正方形二、用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请圈出来。
达标检测题1. 像这样先折后剪会得到一个()图形。
A、正方形B、长方形C、平行四边形D、圆形2.下图是小男孩用手中的长方体和笔,最多可以画出()个不同的长方形。
A、6个B、4个C、3个课题我学会了吗课型复习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4页备课教师李勇教学时间共1课时第1课时单位道朗中心小学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及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正确认识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观察及操作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及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正确认识各种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及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正确认识各种图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复备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图形的认识,你还记得我们学过的那几种图形吗学生:记得。
课件出示组合图形图。
教师:你能说说上面的图形都有哪些吗学生畅所欲言。
二、合作探究,认识平面图形。
教师先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将图中的图形标记下进行分类。
然后小组长组织好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几种图形的特征。
教师:谁能说说我们认识的几种图形的特征学生回答。
三、巩固拓展1.填序号教学过程复备有()有()2.给长方形涂上颜色:3.给△涂上颜色:4.、给○涂上颜色: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识这几种图形了吗板书设计认识图形三角形圆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教学反思达标检测题一、按要求涂颜色二、把图形编号填入相应的()里。
()是三角形,()是圆。
达标检测题一、我会填。
1.正方形有()条边;长方形有()条边;三角形有()条边。
2.黑板的面是()形,地板砖的面是()形,红领巾的面是()形,硬币的面是()形。
3.七巧板是由()种图形组成,其中有()个□,有()个△。
4.要拼一个大正方形最少需要()个小正方形,或()个小三角形。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3.1 认识图形| 青岛版(五四学制)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3.1 认识图形|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1.认识具有形状的物体,了解基本几何图形的名称和性质。
2.利用周长相等的性质,判断几何图形是否相等。
3.用简单的实物和图形的形状比较大小。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让学生认知几何图形的名称和性质。
2.让学生学会判断几何图形是否相等。
难点1.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
2.让学生学会用周长相等的性质判断几何图形是否相等。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1. 认识几何图形教学目标让学生认知几何图形的名称和性质。
教学过程1.让学生观察教室中的物品,对每个物品形状的相同和不同进行描述。
2.教师向学生展示各类几何图形的图片,让学生尝试描述其名称和形状。
3.教师可以辅助学生认知一些较为复杂的几何图形,例如五边形、梯形等。
4.教师可以利用各类几何图形的特性,引导学生发现其性质,例如正方形的四条边长相等,直角三角形有一个直角等。
2. 判断几何图形是否相等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判断几何图形是否相等。
教学过程1.教师向学生展示两张平面图,让学生比较并讨论其是否相等。
2.让学生回忆上节课学过的周长概念,并向学生提出相等周长的两个几何图形一定相等。
3.让学生分别测量两个几何图形的周长,判断其是否相等。
4.通过上述过程让学生学会如何判断几何图形是否相等。
3. 比较图形的大小教学目标用简单的实物和图形的形状比较大小。
教学过程1.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各类普通物品,讨论它们的大小。
2.把这些物品的形状进行简化,例如球为圆形,饼干为长方形等。
3.让学生比较各类物品形状大小。
4.教师可以通过画图,展示一些几何图形的大小比较,引导学生发现有规律可循。
四、课堂练习及评估1.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他们通过判断几何图形是否相等,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能否正确判断几何图形是否相等,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让学生自己动手创造一些几何图形,然后用周长判断它们是否相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形的认识》教材分析
本单元在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一)》的基础上编排。
那时,学生直观认识四个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现在要直观认识四个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直观认识是对图形的整体性认识,是以感知(尤其是观察与操作)为主的认识。
直观认识的结果是在头脑里形成图形的表象,以此作为记忆图形、识别图形、区别图形的主要依据。
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学生整体感知每种平面图形的形状,形成初步的表象;能依据表象识别各种图形,在常用的物品表面找到这些形状的面,并说出它们的名称;能用简单的方法做(画)出这些图形,能对这些图形进行拼、折等变换活动。
把这四种图形作为教学内容,主要原因有三点。
一是这些图形比较常见、比较简单,适合儿童认识。
二是这些图形是几何里的基本图形,后面还有很多这些图形的学习内容要安排,提前作些铺垫或准备有好处。
三是有些学具就是这些形状的,学生初步认识图形,也方便了操作活动的进行。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在于“体”与“形”的联系和区别。
“形”作为“体”的某个面的形状,既离不开“体”,又不同于“体”。
儿童要感受到这些关系和区别,确实很难,他们把长方形说成长方体,不只是一般的口误,深层次的原因是“形”与“体”的混淆。
教学既不能淡化“形”与“体”的联系和区别,也不能对儿童提出过高的认识要求,实事求是地把握住教学的“程度”十分重要。
1. 儿童建立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表象,教材设计的过程是:选择积木画图形→在积木的其他面上寻找同样的图形→出示标准的几何图形并给出图形名称→在身边的物体上找出图形的实例。
这个过程从具体到抽象,再回归
具体,符合儿童形成图形表象的一般规律,其中前三步安排在例题里进行,最后一步在“想想做做”里进行。
(1)选择积木画图形。
例题从玩积木开始,让学生仿照着教科书的图示,每人选择一块积木,摁在纸上,沿着底面的边,画出一个图形,把积木某个面的形状留在纸上,并把学习兴趣集中到画出的图形上。
设计这种方式呈现平面图形有两个好处:一是能够得到比较标准的图形。
积木是比较规则的形体,借助积木画出的图形也比较规范。
让学生接触规范的图形十分重要,标准的形体才能形成正确的表象。
二是操作方便,内含的数学内容丰富。
学生只要把积木摁在纸上,沿着底面的边就能画出图形。
在画图活动中不仅能产生兴趣,而且初步感受了“面”与“体”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时,应要求学生认真地画图形,沿着积木的边把图形的边画直,图形的顶点处不要断开。
还应要求学生看看积木的那个面,看看纸上画出的图形,体会图形是从积木上“分离”出来的,表示积木的那个面的形状。
如果要求儿童用语言表述“形”与“体”的关系和区别,是很难做到的。
让他们看看、比比,体会这些联系和区别是能够的。
(2)在积木的其他面上寻找同样的图形。
图形的表象是许许多多同类图形形状的概括,需要在丰富的感性认识基础上形成。
学生每人用积木只画出一个图形,对图形的感受还不够充分。
上面进行的画图形活动,只是利用了积木的一个面。
在长方体积木上还有其他长方形的面,正方体积木上的每一个面都是正方形,三棱柱的两个底面都是三角形,圆柱的两个底面都是圆形。
所以,在积木上还能找到与所画图形相同的图形。
例题要求学生“在积木上找到这样的图形”有两个目的,一是丰富感知材料,充实对图形的感性认识;二是体会每一个图形都是积
木的一个面的形状,感受“形”与“体”的联系。
如果让学生把找到的图形都画在纸上,就能同时看到两个或几个同类的图形。
如果让学生交流各人所画的图形,就能看到许多个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图形。
他们对图形的直观感知就比较充分了。
(3)讲述图形的知识。
这一步教学要概括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几何图形,还要给出各种图形的名称。
例题在长方体的长方形面的下面画出长方形图形并写出“长方形”,在正方体的正方形面的下面画出正方形图形并写出“正方形”……指出了教学图形知识的方法和线索。
让学生意义接受这些知识,可以组织他们先把所画的图形按形状分类,然后把同一类图形概括成一个标准的几何图形,同时指出这种图形的名称。
如把学生画的所有长方形图形都陈列在黑板上,体会这些图形的形状有明显的共同点;教师因势利导给出(或画出)一个规范的长方形图形,指出“它”叫“长方形”,代表画出的所有长方形。
这个图形进入学生头脑,就是他们关于长方形的表象。
学生把积木分类的难点,在于长方形和正方形分在同一类还是分在不同类。
确实,正方形具有长方形的所有特点,是特殊的长方形,这些都是以后的教学内容,现在要把它们视为两种不同的图形。
如果学生把图形分成四边形、三角形和圆三类,应该组织他们继续观察四边形,想想“还能分一分吗?”直至把长方形和正方形分成两类。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四边形,其形状有相似之处,其名称仅是一字之差。
为此,要把长方形图形和正方形图形并列呈现,让学生体会它们在差别,防止混淆。
关于这两种图形的不同,只要求学生“看在眼里”,能够直观识别,不要求学生“说在口里”,不对两种图形的差别进行细致的描述。
当然,部分学生说出长方
形的边“有长有短”,正方形的边“一样长”是很好的,这些感觉能帮助他们识别长方形和正方形。
(4)在常用物品上找到图形的实例,是头脑里的图形表象的具体化。
学生先由若干个具体的同类图形形成图形表象,再凭借表象识别现实图形,是他们直观认识图形所需要经历的两个阶段。
在常见物品上寻找图形,一方面能反馈出初步形成的图形表象是否正确,另方面继续对有关图形的感知,能进一步加强表象。
2. 安排学生“做图形”是为了加强图形的表象,主要有:在钉子板上围图形,在方格纸上画图形,用长方体或正方体画图形,通过摆、折、拼等活动做出图形等。
(1)在钉子板上围图形,让学生把头脑里的图形表象表现出来。
钉子板与橡皮筋为学生做出图形提供了方便,还能激发学生做图形的兴趣。
在钉子板上只能围出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不能围成圆。
因为前三种图形是“直边”图形,圆是曲线图形。
教材通过“能围成一个圆吗”引导学生感受圆和另外三个图形有明显的不同,体会圆的边是“弯”的,另三个图形的边是“直”的。
(2)在纸上画图形,让学生体验图形的特点。
教材两次安排画图形的练习,一次在“想想做做”里,用一个长方体画出不同的长方形,用一个正方体画出相同的正方形。
另一次是练习四第5题,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例题时,学生曾经用积木画出图形。
练习里继续用长方体画长方形,用正方体画正方形,可以再一次体会“面”与“体”、“形”与“体”的联系和区别。
可以发现用同一个正方体的各个面画出的都是正方形,而且大小一样。
发现用同一个长方体的各个面画出的图形一般都是长方形,有些长方形完全相同,有些不完全相同。
这些画与比,能让学生初步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
对此,
教学必须把握住画图形的主要目的。
本单元是直观认识平面图形,用立体的面画出平面图形并看出图形的相同与不同,是教学活动的内容与要求。
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仅是可以有的初步感受,不要在这里加深、加宽教学内容。
在方格纸上画图形稍难些,因为学生还不会使用画图工具。
教材只要求学生沿着方格纸的横线和竖线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暂时不要求画三角形。
教学时,应该就使用直尺以及利用方格纸的横线与竖线画图,给学生必要的指导,做到图形的边画在方格纸的线上,图形的顶点画在方格纸横线和竖线的交点上。
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图形,在方格纸上画图形,基本过程一般是:根据画图的要求提取记忆中有关图形的表象(想一想要围或画的是什么图形,是什么形状)→动手围或画(把头脑里想的形状表达出来)→验证做出来的图形(观察围成或画出的图形是否符合要求)→确认或修改图形(图形符合要求就确认,不符合要求就修改或重做)。
在动手做图形时,这几步是连贯且融合在一起的,既有知识技能因素,也有态度习惯的成分。
教学要重视验证图形这个环节,让学生联系已有的图形表象,检验做出的图形是不是长方形、正方形或三角形,达到通过做图形加强图形表象的目的。
3. 编排“动手做”,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体现数学的图形美。
本单元的最后,编排了“动手做”,是一次创造性拼图案活动。
教科书的附页里有四个黄色的圆、四个蓝色的正方形、四个绿色的长方形和八个红色的三角形,把这些图形剪下来,就能进行拼图案的活动。
拼图案活动可以分两次进行。
第一次仿照着教材给出的图案拼,体会拼成的图案像某种动物或某样东西,如一只小船、一辆汽车、一座房屋,感受拼图也能表达某些意思,从而产生拼图案的兴趣。
第二次是创造性地拼,拼出自己喜欢的
图案,和同学交流。
体会拼图案能表达自己的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交流的内容可以是:图案像什么,用了哪几种图形,各用了几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