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骨骼肌细胞机械刺激后肌纤维的改变

合集下载

盆底康复治疗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介绍

盆底康复治疗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介绍

盆底康复治疗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介绍盆底康复治疗是一种针对盆底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法,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和措施,帮助患者改善盆底肌肉力量、协调性和耐力,从而恢复盆底功能的正常水平。

本文将从盆底康复治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盆底康复治疗的基本原理盆底康复治疗的基本原理包括盆底肌肉的重建、神经肌肉协调的调节以及行为习惯的改变。

1. 盆底肌肉的重建盆底肌肉是维持盆腔器官位置和功能的关键肌肉群,其功能障碍常导致尿失禁、便秘和性功能障碍等问题。

通过采用针对性的肌力训练,患者可以增强盆底肌肉的收缩力,并提高其耐力。

常见的肌力训练方法包括Kegel运动、电刺激以及生物反馈等。

2. 神经肌肉协调的调节盆底肌肉的运动需要神经系统的调控,而神经肌肉协调失衡常会导致盆底功能异常。

盆底康复治疗通过神经调控技术,可以帮助患者提高盆底肌肉的协调性和控制能力。

例如,通过指导患者进行盆底肌群按压、放松和协调运动,以增强盆底肌肉受神经调节的能力。

3. 行为习惯的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也是引起盆底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

盆底康复治疗通过纠正患者的不良行为习惯,如长时间憋尿、用力排尿或排便等,以及改善饮食结构、保持规律的排便习惯等,来改善盆底功能障碍。

二、盆底康复治疗的方法介绍盆底康复治疗的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物理疗法、药物治疗以及手术干预等。

1. 物理疗法物理疗法是盆底康复治疗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通过改善盆底肌肉状态和血液循环来提高盆底功能。

常用的物理疗法包括电刺激、超声波治疗、热疗、冷疗等。

电刺激可以刺激盆底肌肉的收缩和放松,从而增强其力量和协调性;超声波治疗可以促进盆底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用于调节盆底神经和肌肉的功能,以帮助恢复正常的盆底活动。

例如,抗抑郁药物和抗焦虑药物可以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从而减轻盆底肌肉的过度紧张,促进盆底康复治疗的效果。

3. 手术治疗对于一些严重的盆底功能障碍,如盆腔脱垂等,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选择。

解读盆底肌肉评估报告

解读盆底肌肉评估报告

解读盆底肌肉评估报告盆底肌肉评估报告是一种评估盆底肌肉功能的方法,用于检测盆底肌肉的力量、耐力和协调性等方面的指标。

通过解读盆底肌肉评估报告,可以了解盆底肌肉的健康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康复和治疗。

首先,盆底肌肉评估报告中可能会包括盆底肌肉力量的检测结果。

通过使用力量计等设备,可以测量盆底肌肉的最大收缩力。

盆底肌肉的强度对于支持膀胱、子宫和直肠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如果盆底肌肉力量过低,可能会导致尿失禁、腹股沟疝气等问题。

因此,解读盆底肌肉力量的检测结果可以帮助判断盆底肌肉是否存在力量不足的问题,并决定是否需要进行盆底肌肉锻炼。

其次,盆底肌肉评估报告还可能包括盆底肌肉耐力的检测结果。

盆底肌肉的耐力指的是盆底肌肉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收缩状态的能力。

耐力差的盆底肌肉可能会导致尿失禁、肛门下垂等问题。

通过评估盆底肌肉的耐力,可以判断盆底肌肉是否存在耐力不足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包括定期进行盆底肌肉锻炼和逐渐增加锻炼时间等。

此外,盆底肌肉评估报告中可能还涉及盆底肌肉协调性的评估。

盆底肌肉协调性指的是盆底肌肉的收缩和放松的协调性。

协调性差的盆底肌肉可能会导致尿失禁、便秘等问题。

通过评估盆底肌肉的协调性,可以判断盆底肌肉是否存在协调性不佳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包括盆底肌肉训练和放松等。

在解读盆底肌肉评估报告时,需要结合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例如,有的人可能存在因为肌肉松弛、手术后或者孕产过程中导致的盆底肌肉功能障碍,而有的人则是因为长期久坐和不良姿势等原因导致的。

因此,在制定康复和治疗计划时,需要根据具体问题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综上所述,盆底肌肉评估报告是评估盆底肌肉功能的重要工具,通过解读盆底肌肉评估报告,可以了解盆底肌肉的力量、耐力和协调性等指标,进一步对盆底肌肉进行康复和治疗。

生理学实验报告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生理学实验报告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生理学实验报告实验一: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实验目的】本实验用机械-电换能器将肌肉收缩的机械变化转变为点变化,在计算机实时分析系统描记肌肉收缩与动作电位,观察刺激强度和频率对骨骼肌的收缩的影响,掌握骨骼肌动作电位与机械收缩同步记录的方法及其基本波形的判断。

【实验材料及药品】青蛙、蛙类手术器械一套、平板肌槽、引导电极、机械-电换能器、电子刺激器、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计算机实时分析系统、任氏液等【实验步骤及结果】1.准备好实验所用的青蛙的大腿肌肉,在任氏液中浸泡稳定10分钟。

2.按实验所需连接好装置3.观察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骨骼肌的收缩强度也随着增加。

当刺激的频率很慢时,肌肉的每一次收缩是独立的,彼此分开的,即单收缩。

随着刺激频率的加快,前次刺激引起的收缩还未完全舒张时,新的刺激已到达肌肉,于是肌肉在自身尚处于一定程度的缩短和张力的基础上产生新的收缩,曲线呈锯齿形即为不完全强直性收缩。

当阈上刺激频率进一步加快时,前一次刺激引起的收缩还未到达顶点时,新的刺激已到达肌肉,于是肌肉在此基础上产生新的收缩,形成收缩力的叠加,曲线的锯齿形消失,即为完全强直性收缩。

实验二:离体蛙心灌流【实验目的】学习蛙离体心脏灌流方法。

观察Na+、K+、Ca2+、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等因素对心脏收缩活动的影响。

【实验材料】青蛙、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张力换能器、蛙类常用手术器械一套、玻璃分针、蛙板、蛙钉、蛙心插管、蛙心夹、试管夹、滴管(2支)、试剂瓶、烧杯、双凹夹、万能支架、细线。

【实验方法及结果】1.记录心脏在只有任氏液时的收缩曲线,观察心率及收缩幅度,并将其作为正常对照。

如下图2.用吸管吸出插管中的任氏液后,换以等量的0.65%氯化钠溶液,记录并观察心跳的变化。

3.将1~2滴2%的氯化钾溶液加入灌流液中,记录并观察心跳变化。

4.将1~2滴2%的氯化钙溶液加入灌流液中,记录并观察心跳变化。

盆底肌修复仪工作原理

盆底肌修复仪工作原理

盆底肌修复仪工作原理
盆底肌修复仪是一种专门用于修复盆底肌的设备,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电刺激的方式来刺激盆底肌肉,从而达到修复的效果。

盆底肌是人体内非常重要的一组肌肉,它们位于骨盆底部,支撑着膀胱、子宫和直肠等器官。

如果盆底肌肉松弛或者受损,就会导致尿失禁、性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

因此,盆底肌的修复非常重要。

盆底肌修复仪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电刺激来刺激盆底肌肉,从而促进肌肉的收缩和放松,达到修复的效果。

具体来说,盆底肌修复仪会通过电极将电流传递到盆底肌肉中,从而刺激肌肉的神经和肌肉纤维,促进肌肉的收缩和放松。

盆底肌修复仪的使用非常简单,只需要将电极贴在盆底肌肉附近的皮肤上,然后打开设备,就可以开始使用了。

在使用过程中,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调节电流的强度和频率,以达到最佳的修复效果。

盆底肌修复仪的优点是非常明显的。

首先,它可以帮助用户快速有效地修复盆底肌肉,从而改善尿失禁、性生活质量等问题。

其次,盆底肌修复仪使用方便,可以在家中随时使用,不需要去医院或者诊所进行治疗。

最后,盆底肌修复仪的安全性非常高,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伤害。

盆底肌修复仪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盆底肌修复设备,它的工作原理是
通过电刺激来刺激盆底肌肉,从而达到修复的效果。

如果您有盆底肌肉松弛或者受损的问题,可以考虑使用盆底肌修复仪来进行修复。

不同时期生物反馈电刺激及盆底肌锻炼对产后女性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

不同时期生物反馈电刺激及盆底肌锻炼对产后女性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

不同时期生物反馈电刺激及盆底肌锻炼对产后女性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目的研究不同時期生物反馈电刺激锻炼盆底肌对产后女性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足月分娩产妇600例进行研究,根据开始进行治疗时间将其分为A、B、C三组,每组各200例。

三组在产后6、10、12周开始生物反馈、电刺激和盆底肌锻炼治疗。

比较三组尿失禁发生率、阴道肌张力、盆底肌肌力。

结果治疗前,三组产妇的盆底肌张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和B组的盆底肌张力均得到了明显恢复,且A组恢复效果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 组产妇的盆底肌张力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三组产妇的尿失禁发生率和阴道肌电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和B组的尿失禁率明显降低,阴道肌电压明显提高,且A组的尿失禁率明显低于B组,阴道肌电压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尿失禁率和阴道肌电压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产妇及时接受生物反馈电刺激和盆底肌锻炼,能明显增加盆底肌肌力,降低尿失禁发生,并且有效促进产妇阴道肌电压恢复。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effect of biofeedback electrical stimulation combined pelvic floor muscle exercise at different periods on pelvic floor function recovery of postpartum women. Methods A total of 600 cases of full-term parturient women receiving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6 to December 2017 wer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time of treatment,it was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A,B and C group. Biological feedback electrical stimulation and 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were initiated at 6 weeks after delivery,10 weeks after delivery and 12 weeks after delivery,respectively. The incidence of urinary incontinence,vaginal muscle tension and pelvic floor muscle strength were compared in three groups. Result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elvic floor muscle tension between three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P>0.05). After treatment,group A and group B maternal pelvic floor muscle tension were recovered,and maternal effect of pelvic floor muscle tone recovery of group A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group B puerperal,differenc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pelvic floor muscle tension in group C (P>0.05). Before treatment,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incidence of urinary incontinence and vaginal muscle voltage in three groups (P<0.05). After treatment,the rate of group A and group B maternal urinary incontinence decreased obviously,vaginal muscles voltage obviously improved,and maternal urinary incontinence rate of group A was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B,vaginal muscles voltag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group B,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maternal rate of urinary incontinence and vaginal muscle group C voltage had no obvious change,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Conclusion Timely receiving biofeedback electrical stimulation and maternal pelvicfloor muscle exercise c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pelvic floor muscle,reduce occurrence of urinary incontinence,and effectively enhance recovery of maternal vaginal muscles voltage.[Key words] Biofeedback;Electrical stimulation;Pelvic floor muscle exercise;Restoration of pelvic floor muscle function在妊娠和分娩的过程中,通常会使女性的盆底功能产生障碍[1]。

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产后盆底康复训练对提高盆底肌收缩力的观察

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产后盆底康复训练对提高盆底肌收缩力的观察

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产后盆底康复训练对提高盆底肌收缩力的观察目的:观察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进行产后盆底康复训练提高盆底肌收缩力的效果。

方法:选择产后42 d来笔者所在医院复查的产妇,行盆底肌力筛查,对小于3级的产妇进行一疗程的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康复训练,以增强盆底肌收缩力;使用法国生产的PHENIX USB4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进行盆底肌电检测,分别测定治疗前及治疗一疗程后盆底Ⅰ类、Ⅱ类肌的肌力。

结果:产后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进行盆底肌训练一疗程后,盆底Ⅰ类肌纤维和Ⅱ类肌纤维肌力均与训练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Ⅰ类肌纤维和Ⅱ类肌纤维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6%(43/50)和92%(46/50)。

结论:产后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进行盆底康复训练能够显著提高盆底肌收缩力,促进产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产后;电刺激;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女性的盆底由多层肌肉和筋膜组成,当女性的盆底肌肉组织受到损伤出现病理变化时,盆腔脏器乃至相应器官的生理状态及功能会发生改变,如盆腔器官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尿失禁、粪失禁、性功能障碍等,该类疾病称之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

据文献[1]报道,妊娠和分娩是导致盆底肌肉及神经损伤的重要原因,即使选择剖宫产也无法完全避免盆底肌损伤。

吴梓瑛等[2]对3500例产妇调查发现,产后粪失禁和尿失禁的发生率可达到3.06%;产后尽早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可有效预防此类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3]。

目前盆底康复训练的方法主要有Kegel盆底肌训练、功能性电刺激、阴道哑铃、生物反馈等。

本研究运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进行产后盆底康复训练,对女性产后盆底肌收缩力的提高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经产妇知情同意并根据自愿的原则,选择2013年1月-2013年9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产科住院经阴道自然分娩且产后42 d来院复查的、常规妇科检查无异常、手测盆底肌力3级以下的产后女性50例进行盆底康复训练治疗(手测盆底肌力筛查分级见表1)。

解析盆底肌肉评估报告

解析盆底肌肉评估报告

解析盆底肌肉评估报告盆底肌肉评估报告是一种评估盆底肌肉功能的工具,通过对盆底肌肉的力量、协调性和耐力等方面进行评估,可以评估盆底肌肉的健康状况和功能缺陷。

以下是对盆底肌肉评估报告的解析。

盆底肌肉评估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力量评估:力量评估是评估盆底肌肉的最基本指标之一。

通过测量盆底肌肉收缩的力量,可以了解盆底肌肉的强度和紧张程度。

力量评估通常使用肌电图等设备来进行,可以通过测量盆底肌肉收缩的电信号来评估其力量。

2. 协调性评估:协调性评估是评估盆底肌肉是否能够在适当的时间和力量下收缩和放松的指标。

通过观察盆底肌肉的收缩和放松过程,评估其协调性能。

一个健康的盆底肌肉应该能够在需要时迅速收缩,并在不需要时能够放松。

3. 耐力评估:耐力评估是评估盆底肌肉持续收缩的能力。

通过测试盆底肌肉连续收缩的时间和次数,可以了解盆底肌肉的耐力水平。

耐力评估通常使用肌电图等设备进行,通过监测盆底肌肉收缩的时间和次数来评估其耐力。

在解析盆底肌肉评估报告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几个方面的评估结果,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一般来说,盆底肌肉功能良好的评估结果应该是力量适中,收缩协调,耐力较好。

而如果评估结果显示盆底肌肉力量过弱,收缩不协调或者耐力较差,可能存在盆底肌肉功能缺陷的问题。

针对不同的盆底肌肉功能缺陷,需要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和治疗方案。

对于力量不足的患者,可以通过盆底肌肉锻炼来增强其力量。

对于协调性不佳的患者,可以通过盆底肌肉训练和物理治疗来提高其协调性。

对于耐力较差的患者,可以通过盆底肌肉锻炼和有氧运动来增强其耐力。

综上所述,盆底肌肉评估报告是评估盆底肌肉功能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盆底肌肉力量、协调性和耐力等方面进行评估,可以了解盆底肌肉的健康状况和功能缺陷。

在制定康复计划和治疗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评估结果,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研究分析产后盆底肌肉训练对盆底肌肉张力的影响及对盆底功能的临床功效

研究分析产后盆底肌肉训练对盆底肌肉张力的影响及对盆底功能的临床功效
62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Electronic Version)20 1 8 Vo 1.1 8 No.2 1
· 临床 研 究 ·
研 究 分 析 产 后 盆 底肌 肉训练 对 盆 底肌 肉张 力 的影 响 及对 盆
底功能的临床功效
翟洁
摘要 :目的 研究与分析产后盆底肌肉训练对盆底肌肉张力的影响及对盆底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本院2015年 6月至 2017年 l0 月接收 的产妇 中,随机抽取 9O名产妇 ,将其分为观察组 与对 照组 ,均 45例。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健康教 育,观 察组产 妇在对 照组的
O 弓l言 盆 底 肌 肉是指 封 闭 骨 盆底 的肌 肉群 ,尿 道 、膀胱 、阴道 、
子 宫 等器 官功 能都 会受 到盆 底肌 肉 的影响 ,以维 持正 常位 置 从 而行 使其功 能 I1Io_ 符盆底 肌 肉弹性变 差时 ,会 导致尿 道 、膀 胱 、阴道 、子宫 等器 官无 法维 持 在正 常位置 ,从而 出现 功能 障 碍 ,常见 的如大小 便失 禁 、盆底 脏器脱垂 等 】。妊娠 和分娩 会 导 致 产 妇盆 底 组织 过 度 扩 张 ,肌 纤维 断 裂 ,从 而 使得 盆 底 支 持 结构 变 薄弱 、盆 腔脏 器位 置 移动 等 ,引发 盆底 功能 障碍 ,对 产 妇产 后 的生 活质 量 等造 成严 重 的影 响 【3】。基 于此 ,本 研 究 主 要选取 本 院 2Ol5年 6月至 2017年 10月接 收的 90名产 妇 , 进 行 回顾性 分 析 ,探讨 产后 盆 底肌 肉训 练对 盆底 肌 肉张力 的 影 响 及对盆 底 功能 的临 床功 效 ,并 为深 入 的研 究 提供 相关 依 据 。 研 究 报 道 如 下 。

盆底肌肉功能锻炼配合生物电刺激对产后盆底肌功能康复的作用

盆底肌肉功能锻炼配合生物电刺激对产后盆底肌功能康复的作用
【关键词 】 盆底肌 肉功能锻炼 ;生物 电刺激 ;产后 盆底 肌功 能 ;康 复作用 DOI:10.14163 ̄.cnki.1 1-5547/r.2018.20.107
产后盆底 肌功能障碍是 临床 产后常见并发症 ,女性妊娠 电流为 0—25 mA,频 率设 定为 5-100 Hz;患 者取仰 卧位 ,并
计 学 意 义 >O.05),具有 可 比性 。
行统计分 析。计量 资料 以均数 ± 标 准差 (x4-s)表示 ,采用
1.2 纳 入及排 除标 准 纳入 标准 :所有 患者均符 合产后盆 t检 验 ;计数资料 以率 (%)表示 ,采用 检验 ;等级计数资
底 功 能障 碍相关 诊断 标准 ;患者 均知 情且 同意参 与本 次研 料采用秩 和检 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I.I 一 般 资 料 选 择 2017年 1~12月 本 院收 治 的 产 后 盆 尿失禁等 临床 症状部分 消失 ,盆底肌力有 改善但仍未恢复正
底 肌 功能进 行康 复治疗 的患者 84例作 为研究 对象 ,按 照随 常 ,判定为有 效 ;患者 经治疗后 ,临床症状无 改善 ,盆底肌
机分 配原则 分成 观察组 和对 照组 ,每组 42例。观察 组年 龄 力无明显改善 ,判定 为无 效川。总有效率 =显效率 +有效率 。
注 :治疗后两组 比较 ,P<0.05 作者单位 :524300 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妇幼保健 院
的恢复关 注较差 ,近几年随着对 分娩以及对产妇产 后恢 复情 rain/次 ,间隔 1 d治疗 1次 ;生物反馈根据患者 的反馈信号 ,
况的重视 程度 ,采用生物 电刺激联合 常规功能锻炼进 行康复 调整盆底肌 肉的收缩和力度 。

刺激频率对骨骼肌实验报告

刺激频率对骨骼肌实验报告

刺激频率对骨骼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特性的影响,深入理解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机制以及肌肉收缩的力学表现。

二、实验原理骨骼肌是由大量的肌纤维组成,在受到刺激时会发生收缩反应。

当刺激频率较低时,肌肉产生单收缩,即一次刺激引起一次短暂的收缩和舒张。

随着刺激频率逐渐增加,肌肉会出现不完全强直收缩,即后一次收缩在前一次收缩的舒张期内发生,使得收缩曲线呈现锯齿状。

当刺激频率继续增加达到足够高时,肌肉会出现完全强直收缩,即后一次收缩在前一次收缩的收缩期内发生,肌肉处于持续的收缩状态,收缩力达到最大值。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一)实验材料1、实验动物:健康成年蛙。

2、实验仪器:肌动描记器、刺激器、张力换能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手术器械等。

(二)实验方法1、制备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破坏蛙的脑和脊髓,将其仰卧固定在蛙板上。

沿蛙的股后正中纵行切开皮肤,分离出坐骨神经和腓肠肌,保留一段约 1 厘米的神经干。

在腓肠肌的跟腱处结扎,并剪断跟腱,游离腓肠肌。

将标本固定在肌动描记器上,神经干搭在刺激电极上,张力换能器连接肌肉。

2、连接实验仪器将张力换能器与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相连,设置好相关参数。

3、刺激并观察肌肉收缩给予单个刺激,观察肌肉的单收缩曲线。

逐渐增加刺激频率,观察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的曲线变化。

四、实验结果(一)单收缩当给予单个刺激时,肌肉产生一次短暂的收缩和舒张。

收缩期持续时间较短,舒张期相对较长。

收缩的幅度较小,张力较低。

(二)不完全强直收缩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肌肉出现不完全强直收缩。

收缩曲线呈现锯齿状,收缩幅度逐渐增大,张力也有所增加,但仍存在舒张不完全的时期。

(三)完全强直收缩当刺激频率进一步增加,达到一定程度时,肌肉出现完全强直收缩。

此时肌肉处于持续的收缩状态,收缩幅度和张力达到最大值,不再有明显的舒张期。

五、结果分析与讨论(一)刺激频率与收缩力的关系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肌肉的收缩力逐渐增大。

盆底康复治疗盆底肌肉群的解剖与功能

盆底康复治疗盆底肌肉群的解剖与功能

盆底康复治疗盆底肌肉群的解剖与功能盆底肌肉是人体骨盆下方的一组肌肉,对于保持盆腔器官的正常位置和功能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不良生活习惯、妊娠与分娩、年龄等原因,盆底肌肉往往会出现松弛、虚弱甚至功能障碍的问题。

为了帮助患者恢复盆底肌肉的健康与功能,盆底康复治疗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

一、盆底肌肉的解剖盆底肌肉是由多个肌肉组成的群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骶腰肌、会阴肌、尿道括约肌、肛门括约肌、膀胱括约肌等。

这些肌肉通过纤维组织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支撑结构,起到支持盆腔器官并维持正常功能的作用。

二、盆底肌肉的功能盆底肌肉具有以下重要功能:1. 支撑作用:盆底肌肉与骨盆骨架紧密结合,能够支撑盆腔器官,包括膀胱、子宫和直肠等,使其保持在正常的位置,防止器官下垂和脱垂。

2. 管道调控:盆底肌肉的收缩和松弛能够调节尿液和粪便的排出,维持排尿和排便的正常节奏和力度,避免尿失禁或便秘等问题的发生。

3. 性功能支持:盆底肌肉也参与到性生活中的正常功能,能够增强性爱的感受和快感,维持性器官的正常功能。

4. 姿势维持:盆底肌肉的紧张和放松能够帮助保持身体的姿势平衡,特别是在站立和行走时,起到支撑和平衡的作用。

三、盆底康复治疗盆底康复治疗旨在通过锻炼和功能训练来加强盆底肌肉的力量和功能。

常见的盆底康复治疗方法包括:1. 盆底肌肉锻炼:通过一系列的盆底肌肉锻炼动作,如Kegel运动,以帮助增强盆底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这些锻炼方法可以配合指导治疗师进行,以确保正确的动作和姿势。

2. 电刺激疗法:通过电刺激盆底肌肉,促进肌肉的收缩,增强肌肉的力量。

这种治疗方法由专业医师或治疗师进行操作,能够帮助患者快速恢复盆底肌肉的功能。

3. 生物反馈疗法:通过使用生物反馈仪器,帮助患者感知盆底肌肉的收缩和松弛,从而加强对盆底肌肉的控制。

这种疗法可以在家中进行,但需要有专业人员的指导和监督。

4. 水疗:盆底康复治疗中的水疗可以在水中进行,通过水的浮力减轻盆底肌肉的压力,从而帮助患者进行盆底肌肉的锻炼。

生理学必考问答题题

生理学必考问答题题

生理学问答题40题1.试述钠泵的本质、作用和生理意义;钠泵是镶嵌在膜的脂质双分子层中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分子,它本身具有ATP酶的活性,其本质是Na+-K+依赖式ATP酶的蛋白质;作用是能分解ATP使之释放能量,在消耗代谢能的情况下逆着浓度差把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同时把细胞外的K+移入膜内,因而形成和保持膜内高K+和膜外高Na+的不均衡离子分布;其生理意义主要是:①钠泵活动造成的细胞内高K+是许多代谢反应进行的必要条件;②钠泵活动能维持胞质渗透压和细胞容积的相对稳定;③建立起一种势能贮备,即Na+、K+在细胞内外的浓度势能;其是细胞生物电活动产生的前提条件;也可供细胞的其它耗能过程利用,是其它许多物质继发性主动转运的动力;④钠泵活动对维持细胞内pH值和Ca++浓度的稳定有重要意义;⑤影响静息电位的数值;2.什么是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它们是怎样形成的1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动作电位是膜受到一个适当的刺激后在原有的静息电位基础上迅速发生的膜电位的一过性波动;2静息电位的形成原因是在安静状态下,细胞内外离子的分布不均匀,其中细胞外液中的Na+、Cl-浓度比细胞内液要高;细胞内液中K+、磷酸盐离子比细胞外液多;此外,安静时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而对其它离子的通透性极低;故K+能以易化扩散的形式,顺浓度梯度移向膜外,而磷酸盐离子不能随之移出细胞,且其它离子也不易由细胞外流入细胞内;于是随着K+的移出,就会出现膜内变负而膜外变正的状态,即静息电位;可见,静息电位主要是由K+外流形成的,接近于K+外流的平衡电位;动作电位包括峰电位和后电位,后电位又分为负后电位和正后电位;①峰电位的形成原因:细胞受刺激时,膜对Na+通透性突然增大,由于细胞膜外高Na+,且膜内静息电位时原已维持着的负电位也对Na+内流起吸引作用→Na+迅速内流→先是造成膜内负电位的迅速消失,但由于膜外Na+的较高浓度势能,Na+继续内移,出现超射;故峰电位的上升支是Na+快速内流造成的,接近于Na+的平衡电位;由于Na+通道激活后迅速失活,Na+电导减少;同时膜结构中电压门控性K+通道开放,K+电导增大;在膜内电-化学梯度的作用下→K+迅速外流;故峰电位的下降支是K+外流所致;②后电位的形成原因:负后电位一般认为是在复极时迅速外流的K+蓄积在膜外侧附近,暂时阻碍了K+外流所致;正后电位一般认为是生电性钠泵作用的结果;3.电刺激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引起的骨骼肌收缩经历了哪些生理反应过程1坐骨神经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在原有的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一次膜两侧电位的快速的倒转和复原,是可兴奋细胞兴奋的标志;2兴奋沿坐骨神经的传导;实质上是动作电位向周围的传播;动作电位以局部电流的方式传导,在有髓神经纤维是以跳跃式传导,因而比无髓纤维传导快且“节能”;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是“全或无”式的,动作电位的幅度不因传导距离增加而减小;3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实际上是“电—化学—电”的过程,神经末梢电变化引起化学物质释放的关键是Ca2+内流,而化学物质ACh引起终板电位的关键是ACh和Ach门控通道上的两个α-亚单位结合后结构改变导致Na+内流增加;4骨骼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过程;是指在以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纤维机械变化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的某种中介性过程,关键部位为三联管结构;有三个主要步骤: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深处;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纵管系统对Ca2+的贮存、释放和再聚积;其中,Ca2+在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5骨骼肌的收缩;肌细胞膜兴奋传导到终池→终池Ca2+释放→胞质内Ca2+浓度增高→Ca2+与肌钙蛋白结合→原肌球蛋白变构,暴露出肌动蛋白上的活化位点→处于高势能状态的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横桥头部发生变构并摆动→细肌丝向粗肌丝滑行→肌节缩短;肌肉舒张过程与收缩过程相反;由于舒张时肌浆内钙的回收需要钙泵作用,因此肌肉舒张和收缩一样是耗能的主动过程;4.动脉血压是如何形成的试述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1动脉血压的形成有赖于以下几个方面:①充足的循环血量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和心脏射血每搏输出量,心率是形成动脉血压的两个基本条件;②另一个决定动脉血压的因素是外周阻力主要受小动脉、微动脉口径和血液粘滞度的影响;③同时,大动脉壁的弹性对动脉血压起缓冲作用;动脉血压的形成过程:在心室射血期,心室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推动血液流动,大部分用于对大动脉壁的扩张,即以势能形式暂时贮存;在心舒期,大动脉弹性回缩,又将一部分势能转变为动能,使血液在心舒期继续向前流动,从而使动脉血压在心舒期仍维持在一定水平;故大动脉管壁的弹性贮器作用第二心脏作用对血压具有缓冲作用,使收缩压不致过高,舒张压不致过低,并将心室的间断射血变为持续的血液流动;同时,如果仅有心室射血,而不存在外周阻力,则心室收缩释放的能量将全部表现为动能,射出的血液将全部流至外周,因而不能使动脉压升高;在机体内,外周阻力来源于血液向前流动时血流与血管壁的摩擦和血液内部的摩擦;由于小动脉、微动脉对血流有较高的阻力,因此在心缩期内仅1/3血液流至外周,约2/3被暂时贮存于主动脉和大动脉内,主动脉压也随着升高;心室舒张时,被扩张的大动脉弹性回缩,把贮存的那部分血液继续向外周方向推动,并使主动脉压在舒张期仍能维持在较高的水平;(2)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每搏输出量:在外周阻力和心率的变化不大时,搏出量增加,收缩压升高大于舒张压升高,脉压增大;反之,每搏输出量减少,主要使收缩压降低,脉压减小;收缩压主要反映搏出量的大小;②心率:心率增加时,舒张压升高大于收缩压升高,脉压减小;反之,心率减慢时,舒张压降低大于收缩压降低,脉压增大;③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加大时,舒张压升高大于收缩压升高,脉压减小;反之,外周阻力减小时,舒张压的降低大于收缩压降低,脉压加大;舒张压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④大动脉弹性贮器:它主要起缓冲血压作用,当大动脉硬化时,弹性贮器作用减弱,收缩压升高而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⑤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如失血、循环血量减少,而血管容量改变不能相应改变时,则体循环平均充盈压下降,动脉血压下降;5.电刺激家兔完整的减压神经时动脉血压有何变化若再分别刺激减压神经向中端中枢端及向心端外周端又会引起什么结果为什么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的传入纤维一般均在迷走神经中上传入中枢,但家兔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的传入纤维却自成一束,在颈部与迷走神经及颈交感神经伴行,称之为减压神经相当于主动脉神经;所以,电刺激完整的减压神经或切断后的向中端,其传入冲动相当于压力感受器的传入兴奋,传入延髓心血管中枢将引起减压反射的加强,使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动脉血压下降;由于减压神经是单纯的传入神经,故刺激其外周端对动脉血压无影响;6..电刺激家兔迷走神经向心端外周端引起动脉血压变化的机制是什么为什么一般选择右侧迷走神经进行此项实验刺激心迷走神经外周端即刺激支配心脏的迷走神经,其末梢释放的递质是乙酰胆碱ACh,ACh 与心肌细胞膜上的M胆碱受体结合,可导致心率减慢,心房肌收缩能力减弱,心房肌不应期缩短,房室传导速度减慢,甚至出现房室传导阻滞,即负性变时、变力和变传导效应;两侧心迷走神经对心脏不同部位的支配有所侧重;一般说,右侧迷走神经主要分布到窦房结、右心房的大部,因而对心率的影响较大;而左侧迷走神经则主要分布到房室传导系统房室结、房室束、小部分心房肌及心底部的心室肌,对心脏兴奋传导的影响大;在实验中,刺激右侧迷走神经外周端,其末梢释放的ACh一方面使窦房结细胞在复极过程中K+外流增加,结果使最大复极电位绝对值增大;另一方面,其4期K+通透性的增加使IK衰减过程减弱,自动去极速度减慢;这两种因素均使窦房结自律性降低,心率因而减慢;刺激强度加大时,可出现窦性停搏,使血压迅速下降;刺激去除后,血压回升;刺激左侧迷走神经外周端也可使血压下降,但主要是由于ACh抑制房室交界区细胞膜上的Ca2+通道,减少Ca2+内流,使其动作电位幅度减小,兴奋传导速度减慢,出现房室传导阻滞而减慢心率,进而使血压下降;故刺激左侧迷走神经出现的心率减慢及血压下降的程度均不如刺激右侧时明显,因而实验时多选用右侧迷走神经;7.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对动脉血压有何影响为什么静脉注射肾上腺素,血压先升高后降低,然后逐渐恢复;肾上腺素对心脏的作用是心率加快,兴奋传导加速,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对血管的作用则主要取决于血管平滑肌上受体的分布情况:对α受体占优势的皮肤、肾脏、胃肠道等内脏的血管,肾上腺素使之收缩;而对β受体占优势的骨骼肌、肝脏和心脏冠脉等血管,小剂量的肾上腺素常使其舒张,大剂量时才出现缩血管反应;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后,开始血液中浓度较高,对心脏和α受体占优势的血管发生作用,使心跳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强,心输出量增多,皮肤、肾和胃肠等内脏血管收缩,所以血压升高;随着血中肾上腺素的代谢,其浓度逐渐降低,对α受体占优势的血管作用减弱,而对β受体占优势的骨骼肌、肝脏、冠脉血管发生作用,使之扩张,引起血压下降;最后肾上腺素逐渐消失,血压也逐渐恢复正常;8.试述肺泡表面张力和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概念及其生理作用肺泡表面张力存在于肺泡气-液界面,能使其表面积尽量缩小的力量;作用:1是构成肺弹性阻力的重要来源;2根据Laplace定律,使大小不一的肺泡容量不易稳定;3具有促进肺毛细血管内的水渗透至肺泡的作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由肺泡Ⅱ型细胞分泌的复杂的脂蛋白混合物,主要成分为二软脂酰卵磷脂,能降低肺泡的表面张力;作用:1降低吸气阻力,减少吸气做功;2能维持大小不一的肺泡容量的稳定性;3减少肺间质和肺泡内的组织液生成,防止肺水肿的发生;9.什么是氧解离曲线试分析曲线的特点和生理意义氧解离曲线是表示PO2与Hb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曲线近似“S”形,可分为上、中、下三段;氧解离曲线上段:PO27.98~13.3kPa60~100mmHg,可以认为是Hb与O2结合的部分;曲线较平坦,PO2的变化对Hb氧饱和度影响不大,只要PO2不低于7.98kPa60mmHg,氧饱和度仍能保持在90%以上,血液仍可携带足够量的O2,不致发生明显的低氧血症;氧解离曲线中段:曲线较陡,是释放O2的部分;表示PO2在5.32~7.98kPa40~60mmHg范围内稍有下降,Hb氧饱和度下降较大,因而释放出大量的O2,以满足机体的需要;氧解离曲线下段:相当于PO22.0~5.32kPa15~40mmHg,曲线最陡;表示PO2稍有下降,Hb氧饱和度就大大下降,使O2大量释放出来,以满足组织活动增强的需要;因此该曲线代表了O2的贮备;10.切断家兔双侧迷走神经后对呼吸有何影响为什么切断家兔双侧迷走神经后,家兔呼吸变深变慢,这是因为肺扩张反射对吸气抑制所致;肺扩张反射的感受器位于气管到支气管的平滑肌内,传入神经为迷走神经;吸气时肺扩张牵拉呼吸道,兴奋肺牵张感受器,冲动沿迷走神经的传入纤维到达延髓,在延髓内通过一定的神经联系使吸气切断机制兴奋,切断吸气,转入呼气,使呼吸保持一定深度和频率;当切断家兔双侧迷走神经后,使家兔吸气不能及时转入呼气,出现吸气延长和加深,变为深而慢的呼吸;11麻醉家兔双侧颈动脉体前、后,分别吸入CO2和N2时,呼吸运动的变化有何不同为什么麻醉家兔双侧颈动脉体前、后,分别吸入CO2,均能使呼吸运动加深加快;因为CO2兴奋呼吸是通过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和外周化学感受器两条途径而起作用的,并且以兴奋中枢化学感受器的作用为主;麻醉家兔双侧颈动脉体取消了CO2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作用后,CO2仍能通过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而兴奋呼吸运动;吸入N2缺O2或低O2只能通过兴奋外周化学感受器而使呼吸运动增强;因此在麻醉家兔双侧颈动脉体前吸入N2时可使呼吸运动增强,而麻醉家兔双侧颈动脉体后再吸入N2增强呼吸运动的作用则不明显;12.消化道平滑肌有哪些生理特性消化道平滑肌具有以下生理特性:⑴和骨骼肌相比,消化道平滑肌兴奋性较低,收缩速度较慢;⑵具有较大的伸展性;⑶有自发性节律运动,但频率慢且不稳定;⑷具有紧张性,即平滑肌经常保持在一种微弱的持续收缩状态;⑸对电刺激、切割、烧灼不敏感,对机械牵张、温度变化和化学刺激敏感;13.胃肠激素的生理作用主要由哪几方面胃肠激素的作用⑴调节消化腺分泌和消化道运动;有的胃肠激素起促进作用,也有的激素起抑制作用;⑵调节其他激素的释放;有些胃肠激素可刺激其他激素的释放,如抑胃肽可刺激胰岛素的释放;有些激素可抑制其他激素的释放,如生长抑素可抑制促胃液素、胰岛素的释放;⑶营养作用:一些胃肠激素具有促进消化道组织的代谢和生长的作用,称为营养作用; 14.胃液的主要成分有哪些各有何生理作用⑴盐酸:盐酸具有多种生理作用,包括:①激活胃蛋白酶原,使之转变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并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②分解食物中的结缔组织和肌纤维,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易于被消化;③杀死随食物入胃的细菌;④与铁和钙结合,形成可溶性盐,促进它们的吸收;⑤胃酸进入小肠可促进胰液和胆汁的分泌;⑵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本身也可激活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的生物学活性是水解苯丙氨酸或酪氨酸所形成的肽链,使蛋白质水解成眎和胨;⑶粘液:粘液的作用是保护胃粘膜;一方面,它可润滑食物,防止食物中粗糙成分的机械性损伤;更重要的方面是,覆盖于粘膜表面的粘液凝胶层,与表面上皮细胞分泌的HCO3-一起,共同构成了所谓“粘液—HCO3-屏障”;⑷内因子:它可与维生素B12结合成复合物,以防止小肠内水解酶对维生素B12的破坏;到达回肠末端时,内因子与粘膜细胞上的特殊受体结合,促进结合在内因子上的维生素B12的吸收,但内因子不被吸收;如果内因子分泌不足,将引起B12的吸收障碍,结果影响红细胞的生成而出现恶性贫血;15简述胰液的成分和它们的生理作用胰液中主要成分是HCO3-和酶类⑴HCO3-:由胰腺内的小导管管壁细胞分泌,HCO3-的作用包括:①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盐酸,防止盐酸对肠粘膜的侵蚀;②为小肠内的多种消化酶提供最适的pH环境PH7-8;⑵消化酶:由胰腺的腺泡细胞分泌,①胰蛋白酶原和糜蛋白酶原:二者均无活性;但进入十二指肠后,被肠致活酶激活为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它们的作用相似,将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和多肽;②胰淀粉酶:可将淀粉水解为麦芽糖;它的作用较唾液淀粉酶强;③胰脂肪酶:可将甘油三脂水解为脂肪酸、甘油和甘油一脂;④核酸酶:可水解DNA和RNA 16.为什么说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⑴小肠长,约4m;⑵面积大,达200m2,粘膜具有环形皱褶,并有大量绒毛,上面又有微绒毛;⑶食物在小肠内停留时间较长3-8h,食物在小肠内已被消化到适于吸收的小分子物质;⑷绒毛内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丰富;17.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⑴肌肉活动:劳动或运动时,骨骼肌活动加强,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最为显著;即使轻微的劳动或运动,都将提高代谢率,剧烈运动时期耗氧量可增加10~20倍;⑵精神活动:当精神活动处于紧张状态烦恼、愤怒、恐惧或强烈情绪激动时热量可显著增加,这可能是由于不随意肌张力增加,以及某些内分泌激素肾上腺素等释放增加引起;⑶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specific dynamic effect:人在进食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从进食后1h左右开始虽然同样处于安静状态,但所产生的热量要比进食前有所增加,各种食物中蛋白质的特殊动力作用最大;⑷环境温度:人处于安静时的能量代谢在20℃~30℃的环境中最稳定,温度高于30℃或低于20℃代谢率都将增加,体温每升高1℃,代谢率将增加13%左右;18.简述近端小管重吸收Na+的机制;.近端小管重吸收Na+的机制可因部位不同而不同:1近端小管前半段Na+的重吸收是①与葡萄糖、氨基酸的重吸收相耦联;②与H+的分泌相耦联;由Na+主动吸收建立起电化学梯度,小管液中Na+与葡萄糖、氨基酸等经同向转运体耦联转运进入上皮细胞而被重吸收,或由管腔膜上的Na+-H+交换体进行逆向转运;2近端小管后半段Na+的重吸收通过①跨上皮细胞途径:过程同前半段,经Na+-H+交换转运入细胞;②细胞旁路:由于近端小管HCO3﹣和水的重吸收多于Cl﹣的重吸收,使后半段小管液中Cl﹣高于管周组织间液,Cl﹣顺浓度梯度经细胞旁路通过紧密连接进入细胞间隙被重吸收回血;由此造成电位梯度,Na+便顺电位差而被动重吸收;19.大量饮清水后,尿量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尿量明显增加;因为大量饮清水后,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对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减弱,引起血管升压素的释放减少,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降低,水的重吸收减少,因此尿量增多;20.循环血量减少时,醛固酮的分泌有何变化其生理意义如何醛固酮的分泌增加;①循环血量减少引起入球小动脉血压下降,对小动脉壁的牵张感受器的刺激减弱,使肾素释放增加;②入球小动脉血压下降,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滤过和流经致密斑的Na+量减少,刺激致密斑感受器,引起肾素释放增多;③循环血量减少,肾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均可直接引起肾素的释放;肾素激活血浆中血管紧张素原,使之转变为血管紧张素Ⅰ,血管紧张素Ⅰ进一步转变为血管紧张素Ⅱ和血管紧张素Ⅲ,后二者均可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使醛固酮分泌增加;醛固酮可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水的重吸收,有利于血压和血容量的恢复;21.给家兔体重2.5kg静脉注射20%的葡萄糖溶液5ml后,尿量有何变化为什么尿量增加;12.5kg家兔血量约为200ml;2静脉注射20%的葡萄糖溶液5ml,即进入血液1g葡萄糖,血糖浓度增加500mg/100ml;由此可知,家兔的血糖浓度大大超过肾糖阈;原尿中的葡萄糖不能被近端小管完全吸收,小管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增加,造成小管液的渗透压升高,妨碍水的重吸收,产生渗透性利尿,尿量增加;22.静脉快速注射大量生理盐水后和口服等量生理盐水后,尿量各有何变化为什么1静脉快速注射大量生理盐水后,尿量增加,口服等量生理盐水后,尿量一般无明显变化;静脉快速注入大量生理盐水后,血液被稀释,血浆蛋白浓度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升高,肾小球滤过率随之增加,尿量增多;另外,大量注射生理盐水,使血容量增加,肾血浆流量增加,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上升速度减慢,滤过平衡靠近出球小动脉端,肾小球滤过率随之增加,也使尿量增多;2口服生理盐水后,通过消化道吸收入血,过程较为缓慢,不会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和血容量快速、明显的变化;因此,尿量变化不明显;23.大量失血后,尿量有何变化为什么尿量显著减少;因为1大量失血造成动脉血压降低,当动脉血压降到80mmHg以下时,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将相应下降,使有效滤过压降低,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尿量减少;2失血后,循环血量减少,对左心房容量感受器的刺激减弱,反射性引起血管升压素释放增多,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3循环血量减少,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使醛固酮分泌增多;醛固酮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和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24.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有哪些1完整性: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首先要求神经纤维在结构和功能上是完整的;如果神经纤维被切断或被麻醉药作用,均可使兴奋传导受阻;2绝缘性:一条神经干内有许多条神经纤维,但每条纤维传导兴奋一般互不干扰,表现为传导的绝缘性;3双向性:神经纤维上任何一点产生的动作电位可同时向两端传导,表现为传导的双向性;4相对不疲劳性:连续电刺激神经数小时至十几小时,神经纤维仍能保持其传导兴奋的能力,相对突触传递而言,神经纤维的传导不容易发生疲劳;25.叙述特异投射系统与非特异投射系统的概念、特点及功能;特异投射系统与非特异投射系统都是感觉由丘脑向大脑皮层投射的传入系统;特异投射系统是指丘脑特异感觉接替核及其投射至大脑皮层的神经通路;它具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投射纤维主要终止于皮层的第四层;其功能是引起特定感觉,并激发大脑皮层发出传出冲动;非特异投射系统是指丘脑非特异投射核及其投射至大脑皮层的神经通路;其特点是经多次换元,弥散性投射,与大脑皮层无点对点的关系,冲动无特异性;其功能为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26.简述脊休克及其产生机制;脊休克的产生和恢复说明了什么人和动物在脊髓与高位中枢之间离断后反射活动能力暂时丧失而进入无反应状态的现象称为脊休克;脊休克的主要表现为:横断面以下的脊髓所支配的躯体和内脏反射活动减退以至消失,如骨骼肌紧张性降低或消失,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发汗反射消失,粪尿潴留;以后以脊髓为基本中枢的反射活动可以逐渐恢复,比较简单、原始的反射先恢复,较复杂的反射恢复较迟;内脏反射也能部分恢复;离断水平以下的知觉和随意运动能力将永久丧失;脊休克产生的原因是由于离断的脊髓突然失去高级中枢的调节,主要是失去从大脑皮层到低位脑干的下行纤维对脊髓的控制作用;脊休克的产生和恢复,说明脊髓能完成某些简单的反射活动,但平时它们是在高位中枢的控制下不易表现出来;高位中枢对脊髓反射的控制既有易化作用,也有抑制作用;27.试述牵张反射的概念、产生机制及类型;牵张反射是指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时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产生机制:牵张反射的感受器是肌梭,当肌肉受外力牵拉时,肌梭内螺旋形末梢变形导致Ⅰa类纤维传入冲动增加,引起支配同一肌肉的α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梭外肌收缩;γ运动神经元兴奋不能引起。

女性盆底细胞机械应力损伤时雌激素受体的变化

女性盆底细胞机械应力损伤时雌激素受体的变化

基础研究㊀㊀D O I :10.3969/j.i s s n .0253G9926.2018.13.013基金项目: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2011038G11)作者单位:030001太原,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妇科女性盆底细胞机械应力损伤时雌激素受体的变化赵㊀烨㊀郭婷婷㊀李苗苗㊀㊀女性盆底由肌肉㊁筋膜构成复合体承载盆腔器官并调节其生理功能,盆底结构的损伤缺失会导致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 e l v i cd ys f u n c t i o nd i s e a s e ,P F D ).P F D 是中老年女性常见病,包括盆腔器官脱垂㊁压力性尿失禁,出现活动或腹压增加相关的阴道肿物突出㊁排尿排便异常㊁慢性盆腔痛等症状,虽不危及生命,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妊娠㊁经阴分娩是发生盆底肌损伤最常见的原因,而绝经是促成盆腔器官脱垂的重要因素,所以雌激素与疾病发生关系受到关注.本文采用细胞柔性基底拉伸系统构成盆底骨骼肌细胞及肌间成纤维细胞的机械性损伤,通过观察雌激素受体(E R )的变化,初步探讨雌激素与盆底肌损伤的相关性.1㊀材料与方法1.1㊀标本取材及原代细胞培养:取自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育龄期患者和绝经期患者的盆底肌约5m m .显微镜下鉴定为骨骼肌组织.标本取材后反复冲洗㊁剪碎㊁消化㊁离心,差速贴壁1h 内获取成纤维细胞,2h 后贴壁获取成肌细胞.计数后按1ˑ104/m L 的密度接种,37ħ,5%C O 2孵箱中培养.用结蛋白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成肌细胞鉴定;用波形蛋白免疫染色鉴定成纤维细胞.1.2㊀主要试剂与实验设备:D M E M 高糖培养基(H Y C L O N E ),胎牛血清(杭州四季青),0.25%胰蛋白酶(G i b c o 公司),胶原酶(S i g m a 公司),结蛋白单克隆抗体(博奥森).F l e x e r c e l l 4000柔性基底拉伸系统(太原理工大学).1.3㊀细胞加载力实验:选择体外培养的第2~5代稳定传代的细胞,按照105/孔的密度接种于6孔B i o GF l e x 柔性基底加载板,利用F l e x c e l l G4000柔性基拉伸系统持续加载机械力,加载力频率3H z ,加力强度6%持续6h .1.4㊀E R 定量测定: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G过氧化物连接法(S P )检测成肌细胞与成纤维细胞E R α㊁E R β的含量,设置阴性对照,以已知E R α/E R β阳性表达的乳腺癌组织为阳性对照.采用组织化学评分法(H Gs c o r e )进行结果判定.每张切片观察5个视野,以之代表阳性棕黄色颗粒染色深浅,共0~3分,代表细胞所占比例,求和.1.5㊀统计学处理:采用S P S S17.0软件,实验数据以 x ʃs 表示,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㊀结㊀㊀果2.1㊀成肌细胞与成纤维细胞镜下特征:成纤维细胞多于1h 内贴壁,分离传代,倒置显微镜下见呈梭形㊁不规则三角形㊁多角形,免疫组织化学波形蛋白阳性,角蛋白染色阴性,细胞纯度90%以上.成肌细胞4h 开始贴壁,48h 完全贴壁,逐渐延展,呈纺锤形,规律延一个方向排列,继而融合,形成多核的肌管.免疫组织化学结蛋白阳性.2.2㊀细胞加力后形态学变化:加载3%6h 的机械力,成肌细胞与成纤维细胞均表现为细胞拉伸呈长梭形,沿应力方向取向.绝经期加力组成肌细胞出现了少数细胞破碎.2.3㊀成肌细胞与成纤维细胞E R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成肌细胞E R 免疫组织化学呈阴性,成纤维细胞E R 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细胞核及细胞质中均表现棕黄色颗粒.见表1.表1㊀成纤维细胞中E R αE R β表达的比较(%)( x ʃs )组别例数E R αE R β育龄期加载力组120.21ʃ0.181)0.68ʃ0.061)未加力组120.34ʃ0.09㊀0.71ʃ0.21㊀绝经期加载力组120.08ʃ0.122)0.19ʃ0.112)未加力组120.16ʃ0.08㊀0.27ʃ0.03㊀㊀㊀1)与育龄期未加力组比较P <0.05.㊀㊀2)与绝经期未加力组比较P <0.05.3㊀讨㊀㊀论盆底功能障碍的损伤源于盆底肌还是盆腔筋膜的争论持续了百年,近年来伴随盆底学㊁盆底重建完科学的建立与发展,新理论的提出㊁新技术的应用,人们普遍认可并接受盆腔整理理论.其中肛提肌的肌力正常保证了盆底支撑的张力,同时调控排尿㊁排便.肛提肌的损伤包括附着点的断裂㊁肌纤维的变性坏死㊁肌肉神经营养缺乏等.而雌激素与肛提肌损伤修复间的关系并没有更为清晰的认识.3.1㊀机械力对盆底肌损伤:妊娠㊁分娩是盆底肌损伤的直接原因[1],肛提肌由于局部肌肉的过度负荷或反复性用力导致损伤,表现出肌力下降㊁肌电活动异常㊁组织形态结构的变化.临床观察证实P F D 患者普遍存在肛提肌收缩力量减弱,肌电图提示肛提肌运动单元缺失和中枢激活障碍.P F D患者肛提肌纤维直径密度减小,排列紊乱,被大量的结缔组织填充.单个肌纤维既有核中心移位㊁纤维劈裂㊁外周吞噬及空泡变性等肌源性改变,也有肌纤维萎缩㊁角型变㊁同型纤维聚集等神经源性改变.多数学者认为分娩是肛提肌损伤的主要原因[2],20%初产妇产后发生部分肛提肌组织损伤,表现为肌肉变细甚至断裂,产钳㊁巨大胎儿㊁第二产程延长均是分娩中导致肛提肌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基于磁共振成像(M R I)构建的肛提肌三维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证实第二产程末遭受最强拉伸的部位是耻尾肌中段,提示该区域最易发生机械性损伤.我们在之前的研究中观察不同应力强度㊁应力时间对成肌细胞的损伤[3],成为实现后续研究的基础.3.2㊀绝经相关的盆底肌的变化:肛提肌功能下降与衰老的关系,8%~32%的未曾生育过的妇女亦会出现肛提肌收缩功能的下降[4].P F D患者往往是损伤发生后多年以后,症状渐严重遂就诊,说明雌激素和P F D发病有密切关系.有学者认为P F D 是一种源于盆底支持组织生物力学性质进行性减退导致的疾病.所以伴随着绝经的雌激素变化与P F D的关系,P F D患者性激素替代是否有助于治疗引发了一些学者的思考.更多的学者会在治疗中考虑局部使用雌激素作为辅助.盆底组织E R 的表达差异存在于P O P患者中[5],而且绝经前与绝经后P F D患者E R的表达是有差异的[6].3.3㊀雌激素与盆底肌的应力变化:随着近年来产后盆底康复技术的广泛应用,证实了产后及早开展康复治疗有助于盆底肌的部分功能恢复,而对于围绝经期女性的反馈治疗却效果不满意[7].源于美国激素替代人群的数据显示,激素替代对于盆腔器官脱垂的治疗没有作用,甚至可能加重压力性尿失禁的症状[8].有学者认为可能是由于绝经期盆底组织中E R表达下降有关.然而骨骼肌不表达E R,所以肛提肌对雌激素调节的反应可能是由于肛提肌肌膜的间接作用.近年来,激素替代出现了 窗口期 理论,是否也适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循证医学证据.P F D的发生与雌激素下降有关,却与E R的差异表达没有关系[9,10],应该更多的是源于机械性损伤.然而盆底肌的修复,雌激素介导了积极的作用.我们认为E R表达在女性不同生命周期中的不可避免变化可能影响生殖道脱垂的风险,可能有助于进一步寻找合适的选择性E R调节剂作为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妇女.参考文献[1]F r i e d m a nT,E s l i c kG D,D i e t zH P.R i s k f a c t o r s f o r p r o l a p s e r e c u r r e n c e:s y s t e m a t i cr e v i e wa n d m e t aGa n a l y s i s[J].I n t e r nU r o g y n e c o l J,2018,29(1):13G21.[2]C a u d w e l lGH a l l J,A t a n I K,B r o w nC,e t a l.C a n p e l v i c f l o o r t r a u m ab e p r e d i c t e da n t e n a t a l l y?[J].A c t aO b s t e tG y n e c o l S c a n d,2018,97(6):751G757.[3]李苗苗.盆底骨骼肌细胞受力前后的超微结构变化[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13.[4]孙智晶,朱兰,郎景和,等.盆底肌肉训练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防治中的作用[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7,52(2):138G140.[5]陈远群,任慕兰.盆腔器官脱垂盆底组织的雌激素受体变化研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0,21(1):24G25.[6]Z b u c k a k r e t o w s k a M,M a r c u s b r a u nN,E b o u eC,e t a l.E xGp r e s s i o no f e s t r o g e nr e c e p t o r s i nt h e p e l v i cf l o o ro f p r eGa n dp o s tGm e n o p a u s a l w o m e n p r e s e n t i n gp e l v i c o r g a n p r o l a p s e[J].F o l i aH i s t o c h e m C y t o b i o l,2011,49(3):521G527.[7]孙智晶,朱兰,郎景和,等.初产妇产后6周盆底电生理指标及盆腔器官脱垂分度状况全国多中心横断面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5,31(5):433G439.[8]赵琦.雌激素替代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J].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2008,4(5):410G413.[9]艾比布汗 阿布来孜.新疆维㊁汉女性盆腔器官脱垂患者雌激素受体S N P位点差异性分析[D].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2016.[10]N a k a dB,F a r e sF,A z z a m N,e ta l.E s t r o g e nr e c e p t o ra n d l a m i n i n g e n e t i c p o l y m o r p h i s ma m o n g w o m e n w i t h p e l v i co rGg a n p r o l a p s e[J].I n t e r nU r o g y n e c o l J,2017,26(6):S148.(收稿日期:2018G04G08)。

产后盆底肌肉训练对盆底肌肉张力的影响及对盆底功能的作用分析

产后盆底肌肉训练对盆底肌肉张力的影响及对盆底功能的作用分析

产后盆底肌肉训练对盆底肌肉张力的影响及对盆底功能的作用分析李云飞;谷骏【摘要】目的分析产后盆底肌肉训练对盆底肌肉张力和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146例正常分娩6周后产妇,将其按照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73例和观察组7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产后教育,观察组需在此基础上实施盆底肌肉训练,比较两组阴道收缩时间和POP-Q分度.结果观察组阴道收缩持续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的POP-Q1度脱垂发生率和尿失禁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所有差异经比较后显示均显著(P<0.05).结论产后盆底肌肉训练可明显提升产后盆底肌肉张力,改善盆底功能,有较高应用价值.【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8(016)022【总页数】1页(P87)【关键词】产后盆底肌肉训练;盆底肌肉张力;盆底功能;作用分析【作者】李云飞;谷骏【作者单位】辽宁省葫芦岛市第二人民医院,辽宁葫芦岛125000;辽宁省葫芦岛市第二人民医院,辽宁葫芦岛12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1在分娩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是一类较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包括性功能障碍、盆腔器官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等[1]。

由于这些症状的出现,会严重影响产妇的产后生活质量,也会对其身体健康造成巨大危害。

因此,如何在产后对盆底肌肉张力进行恢复,并改善其盆底功能非常重要。

本文分析了盆底肌肉训练对盆底肌肉张力的影响以及对盆底功能的作用,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在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内收治的正常分娩产妇,数量为146例。

其年龄为21~39岁,平均(29.65±9.45)岁。

所有产妇均正常分娩。

将其使用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数量均为73例。

对照组中产妇年龄21~38岁,平均(29.13±8.87)岁。

观察组中产妇年龄22~39岁,平均(29.89±9.11)岁。

对两组产妇一般资料分析后显示,其差异均不显著(P>0.05)。

产后盆底肌肉训练对盆底肌肉张力和盆底功能的影响

产后盆底肌肉训练对盆底肌肉张力和盆底功能的影响

产后盆底肌肉训练对盆底肌肉张力和盆底功能的影响孟红娟;贺漪;高雪梅;周萍;朱一麟【摘要】目的:总结分析产后盆底肌肉训练对盆底肌肉张力、盆底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11月期间在我院产科顺利分娩的12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产妇产后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产妇产后早期进行盆底肌肉训练6周,观察比较两组产妇产后6周、2个月时的盆底肌肉张力及盆底功能恢复情况、尿失禁等不良情况发生率等。

结果产后2月时,观察组 I 类纤维和 II 类纤维的4级肌张力比例、5级肌张力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观察组产后2月 SUI 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1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产后盆底肌肉训练有助于促进盆底肌肉张力及盆底功能恢复,可有效预防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发生。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clinical effect of postpartum 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for pelvic floor muscle tone and function. Methods:120 cases of maternal smooth delivery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2 to November 2014 were selected as study and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60),treated by routine health educa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60),treated by early postpartum 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for six weeks. The pelvic floor muscle tone,recovery of pel﹣vic floor function urinary incontinence and other adverse happening rate of two groupswere observed after postpartum 6 weeks and 2 months .Results:Postpartum 2 months,4 and 5 levels muscle tone ratio of I and II fiber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proportion of muscle tone,(P < 0. 05). The postpartum SUI incidence of observationgroup (3. 33%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15. 00% )(P < 0. 05 ). Conclusion:Postpartum 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contribute to pelvic floor muscle tone and pelvic floor function recovery,which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postpartum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disease.【期刊名称】《泰山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37)006【总页数】2页(P605-606)【关键词】盆底肌肉训练;盆底肌张力;盆底功能【作者】孟红娟;贺漪;高雪梅;周萍;朱一麟【作者单位】武汉市第一医院产科,湖北武汉 430022;武汉市第一医院产科,湖北武汉 430022;武汉市第一医院产科,湖北武汉 430022;武汉市第一医院产科,湖北武汉 430022;武汉市第一医院产科,湖北武汉 4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4妊娠、分娩是盆底功能障碍的诱发因素之一,妊娠或分娩等引起盆底支持结构薄弱、盆腔脏器移位等,一旦出现盆底功能障碍则严重影响产妇产后生活质量,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子宫脱垂、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等[1]。

盆底电刺激的原理

盆底电刺激的原理

盆底电刺激的原理盆底电刺激是一种治疗盆底功能障碍的方法,它通过电流刺激盆底肌肉,从而达到增强盆底肌肉力量和改善盆底功能的目的。

盆底电刺激的原理主要包括电生理、生理学和神经调控等方面。

盆底电刺激的原理与电生理有关。

人体的盆底肌肉组织是由多种肌肉纤维组成的,而这些肌肉纤维对电流有较好的传导性。

当电流通过盆底肌肉时,会引发肌肉纤维的收缩和放松,从而增强盆底肌肉力量。

盆底电刺激的电流参数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刺激强度适中,既能达到治疗效果,又不会引起不适或损伤。

盆底电刺激的原理与生理学有关。

盆底肌肉的收缩和放松是通过神经系统的调控来实现的。

盆底电刺激可以刺激盆底神经,从而改善盆底肌肉的收缩和放松功能。

具体来说,盆底电刺激可以通过刺激盆底神经末梢,使神经传导速度得到提高,促进神经肌肉的协调运动,进而增强盆底肌肉力量。

盆底电刺激的原理还与神经调控有关。

盆底肌肉的功能与神经系统的调控密切相关。

盆底电刺激可以通过改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抑制性,调节盆底肌肉的张力和活动,从而改善盆底功能障碍。

盆底电刺激主要通过刺激盆底肌肉和神经的反射作用,引发神经调节的反应,最终达到治疗效果。

盆底电刺激是一种非侵入性、无创伤的治疗方法,适用于多种盆底功能障碍,如尿失禁、便秘、盆腔疼痛等。

它具有刺激效果可控、治疗过程无痛、安全性高等优点。

在临床应用中,盆底电刺激通常与其他治疗方法结合使用,如盆底肌肉训练、行为治疗等,以加强治疗效果。

盆底电刺激是一种通过电流刺激盆底肌肉,以增强盆底肌肉力量和改善盆底功能的治疗方法。

其原理涉及电生理、生理学和神经调控等方面,通过电流的刺激作用,调节盆底肌肉的收缩和放松,最终达到治疗效果。

盆底电刺激具有多种优点,临床应用广泛,但在使用过程中仍需注意刺激参数的调整和个体差异的考虑,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产后盆底肌力的改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的开题报告

产后盆底肌力的改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的开题报告

产后盆底肌力的改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现代医疗技术和生育观念的改变,妇女越来越重视产后身体恢复,尤其是盆底肌肉的恢复保健。

产后盆底肌肉的损伤和恢复是影响女性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因此,本研究旨在分析产后盆底肌力的改变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更加科学的产后恢复措施提供参考。

2. 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对于产后盆底肌力的研究较为广泛,主要研究手段包括盆底肌电图、盆底肌力测量和超声等。

研究发现,盆底肌损伤与分娩方式、胎儿体重、分娩方式、胎位、分娩时长、产钳等多种因素有关。

此外,盆底肌肉的内在生物力学特性和遗传因素也可能影响产后盆底肌力。

3. 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选择研究对象的产后12周进行盆底肌力测量,采用手动收缩评分法和肛门捏压力法进行测量。

同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研究对象的个人资料,如年龄、BMI、分娩方式、胎儿体重、分娩时间和产钳等信息,并对这些因素与产后盆底肌力的关系进行分析。

4. 预期结果:我们预期通过本研究可以了解各种因素对于产后盆底肌力的影响程度,并确定哪些因素最具有影响力。

同时,本研究还可以为产后恢复措施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并为进一步研究盆底肌肉损伤和恢复提供理论支持。

5. 参考文献:Culligan PJ, Blackwell L, Goldsmith LJ, et al.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comparing fascia lata and synthetic mesh for sacral colpopexy. Obstet Gynecol. 2005;106(1):29-37.Rogers RG, Leeman LM, Borders N. Symptomatic pelvic organ prolapse and possible risk factors in a community-based screening. Am J Obstet Gynecol. 2008;198(5):518.e1-518.e5.Bump RC.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erminology of female pelvic organ prolapse and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Am J Obstet Gynecol. 1996;175(1):10-1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 MHC I, MHC I I a , MHCⅡb a n d MHCⅡx 】o f t h e p e l v i c l f o o r s k e l e t a l mu s c l e c e l l s f o l l o wi n g me c h a n i c l a s t r e t c h
v e r s t i  ̄ ,T a i 3 q t a n 0 3 O 0 01 . Ch i n a
【 Ab s t r a c t 】Ob j e c i f v e T o s t u d y t h e c h a n g e s i n t y p e I a n d I I m u s c l e i f b e r s a n d m y o s i n h e a v y c h a i n s u b t y p e s
提肌组织 , 显微镜下大体组织标本鉴定为肛提肌组织 , 且无肿瘤浸润。 采用两步消化法及差速贴壁法进行细胞培 养; 采用 F l e x c e l l - 4 0 0 0细胞柔性基底拉 伸系统进行对细胞进行正 弦波 的拉伸应变加载实验 ( 频率为 3 H z , 加力 强度分别为 3 %、 6 %) , 以未加载力 的静态细胞作为对照组 。用 A , I ’ P酶染色法鉴定 I 型和 Ⅱ型肌纤维并 比较对照 组及受力 6 、 2 4 h I型及 Ⅱ型肌纤 维含量的改变 ; 用十二烷基硫 酸钠. 聚丙烯 酰胺凝胶 电泳 ( S D S — P A G E) 凝胶 电 泳观察肌球蛋白重链亚型在不同受力 时间的改变 。 结果 ①加力强度为 3 %, 加力时间为 6 h使 I型肌纤维 的面 密度增h i ] ( P < O . 0 1 ) , I I 型肌纤维的面密度减少 ( P < 0 . 0 5 ) 。 ②加力强度 为 3 %, 加力时间为 2 4 h ; 加力强度 为 6 %, 加
【 摘Biblioteka 要】 目的 研究盆底骨骼肌细胞 在受 到机械力刺激情况下 I 型及 Ⅱ 型肌纤维含量的改变及肌球蛋
选取 2 0 1 2 年 3 月行直肠癌根 治术患者 的肛
白重链亚型( MH C I、 MH C I I a 、 MH C I I b和 MH C I I x ) 的改变 。方法
Ch a n g e s i n mu s c l e i f b e r s o f p e l v i c lo f o r s k e l e t a l mu s c l e c e l s f o l l o wi n g me c h a n i c a l s t i mu l a t i o n GA O L i . h o n g ,

5 5 2 ・
中国药物与临床 2 0 1 3 年5 月第 1 3 卷第 5 期C h i n e s e R e m e d i e s &C l i n i c sMa v 2 01 3 . Vo 1 . 1 3 . N0 . 5

盆底 骨骼肌细胞 机械 刺激后肌纤维的改变
高丽红 李 莉 赵 烨 李苗苗
度 3 % ̄ J I 力 时间 2 4 h 、 加力强度 6 %J J l 力 时间 6 h和加力强度 6 %加力时间 2 4 h 机械力刺激引起 MHC I、 MHC I I
b 向 MH CI I x 、 MH CⅡa 变化。
【 关键词 】 肌 , 骨骼 ;肌纤维 ;肌球蛋 白 重链 ;机械拉伸力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
L l n Z HA o Y e L I Mi a o . mi a o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O b s t e t r i c s a n d G y n e c o l o g y , t h e F s t H o s p i t a l o fS h a n x i Me d i c o l U n i .
力 时间为 6 h 使I 型肌纤维 的面密度减少 , Ⅱ 型肌纤维的面密度增加( P < O . 0 5 ) 。③ 加力 强度 为 3 %, 加力时 间为
6 h使肌纤维 MH C I%升高 ,M HC I 1 b %降低 ( P < 0 . 0 1 ) ; 加力强度为 3 %, 加力 时间为 2 4 h ; 加力强度为 6 %, 加力 时间为 6 h 使肌纤维 MHC I %和 MH C I I b %降低 , M HC I I a %升高 ( P < 0 . O 1 ) 。 结论 不 同受力情况 M HC亚型之间 发 生变化 , 加力强度 3 %] J I 力时 间 6 h机械力刺激 引起 MH C I 1 b向 MH C I I x 、 MH C I I a 、 MHC I 方 向变化 ; 加力强
Ma r c h 2 01 2 . T h e l e v a t o r a n i t i s s u e f r e e o f t u mo r i n f i l t r a t i o n w a s i d e n t i i f e d u n d e r mi c r o s c o p e . A t w o . s t e p d i g e s t i o n me t h o d wa s e mp l o y e d t o c o n d u c t d i f e r e n t i l a a d h e r e n t c e l l c u l t u e. r h e T F l e x c e l l - 4 O 0 0 c e l l l f e x i b l e s u b s t r a t e s t r e t c h i n g
s t i mu l a t i o n . Me t h o d s We e x a mi n e d he t l e v a t o r a n i t i s s u e s o f p a l i e n t s r e c e i v e d r e c t a l c a n c e r r a d i c l a r e s e c t i o n i 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