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霸权政策和美苏争霸
美苏争霸
美国第37任总统 美国第37任总统 37 理查德·尼克松 理查德 尼克松 1913—1994 1994) (1913 1994)
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务和发展活动, 但是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定全部方案,拟订 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定,负起保卫世界自由 国家的全部责任,只有在我们的帮助真正起作 用,并且被认为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的时候,我 们才会给以帮助。 ——美国总统尼克松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
19 61 年 赫 鲁 晓 夫 和 肯 尼 迪
修建柏林墙
1961——1989年) 1989年 柏林分裂的见证(1961 1989
柏林墙大事记 1945年德国战败投降,柏林分别被美、英、法、苏划分为四块占领 年德国战败投降,柏林分别被美、 年德国战败投降 区。 1948年6月24日前苏联军队构筑封锁线把柏林一分为二,使柏林成 日前苏联军队构筑封锁线把柏林一分为二, 年 月 日前苏联军队构筑封锁线把柏林一分为二 为冷战时期东西方对抗的最前沿。 为冷战时期东西方对抗的最前沿。 1949年-1961年8月12日大约有 万东德人通过东、西柏林的 个 日大约有269万东德人通过东 西柏林的81个 万东德人通过东、 年 年 月 日大约有 通道纷纷逃向西部,占当时东德人口的1/6。 通道纷纷逃向西部,占当时东德人口的 。 1961年8月13日民主德国决定封锁西柏林四周的边界,随后关闭勃 年 月 日民主德国决定封锁西柏林四周的边界, 日民主德国决定封锁西柏林四周的边界 公里, 兰登堡门,在分界线上建筑了隔离设施, 兰登堡门,在分界线上建筑了隔离设施,总长达154公里,通称 柏林墙” “柏林墙”。 1961年10月27日美苏两方十几辆坦克在柏林墙两侧相隔 米对峙 日美苏两方十几辆坦克在柏林墙两侧相隔100米对峙 年 月 日美苏两方十几辆坦克在柏林墙两侧相隔 十几个小时,第三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十几个小时,第三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美国及其西方的盟国此时 并不想同苏联发生军事冲突,就接受了“柏林墙”这一既成事实 并不想同苏联发生军事冲突,就接受了“柏林墙”
高三历史专题十四复习资料:近代国际关系的演变
高三历史专题十四复习资料:近代国际关系的演变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三历史专题十四复习资料:近代国际关系的演变》,供大家学习参考!专题十四近代国际关系的演变――多极化趋势主干知识构建Ⅰ.近代现代国际关系的基本线索与阶段特点一、第一时期:17世纪下半期至一战欧洲资本主义最发达,国际关系的中心舞台在欧洲。
欧洲列强之间为争取欧洲霸权和世界殖民霸权展开猛烈的角逐和斗争,终究导致一战爆发。
二、第二时期:一战后至二战期间美国权势大大增强,欧洲权势削弱,十月革命与苏联的产生从根本上坚定了旧的国际秩序,国际关系中心从欧洲向两侧转移。
1、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连续争霸,英美之间的争取成为全球主要矛盾;在欧洲,法国同英美相互对峙,在远东,日美英三国斗争,日美争取猛烈。
但这一时期斗争方式由战场较量转到和会的谈判桌上。
2、帝国主义与苏联的关系,先是两种制度军事冲突,后转到和平共处。
三、第三时期:二战后至今:经历了两极相持向多极化演变的趋势1、1945年到50年代末,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相持与抗争。
2、60年代到70年代,两大阵营开始解体,美苏争霸与三个世界形成。
3、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全面崩溃,世界政治格局进入两极化向多极化转换的过渡时期。
Ⅱ.世界近现代主要矛盾的变化1、16世纪:英西矛盾。
为争取大西洋海上霸权,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确立海上霸主地位。
2、17世纪:英荷矛盾。
三次英荷战争,荷兰丧失欧洲强国地位。
3、18世纪中期:英法矛盾。
英国通过七年战争打败法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4、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早期:英法矛盾。
法国*时期,英国屡次组织反法同盟,进攻法国,1815年拿破仑帝国覆亡,法国丧失欧洲霸主地位,之后俄国在欧洲称霸,英俄矛盾尖锐。
5、19世纪中期:英俄矛盾。
1856年沙俄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丧失欧洲霸权,俄国进行1861年改革。
美苏冷战的具体表现及特点
美苏冷战的具体表现及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苏联、中国和英国等国为了反对共同的敌人,结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二战结束不久,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
赫鲁晓夫上台以后,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美苏合作、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战略。
随着苏联经济、军事实力进一步增强,从50年代后期起,美苏争霸的格局逐渐形成。
美苏争霸分为三个阶段。
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是美苏争霸的第一阶段。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既有缓和又有争夺。
在缓和方面:1955年,苏联主动与西方国家合作,签订了对奥和约,解决了二次大战的一大遗留问题。
同年,苏联同联邦德国建立外交关系。
1959年赫鲁晓夫访问美国,美苏首脑戴维营会议是苏联推行美苏合作外交战略的重大行动,美国实际上承认苏联是超级大国这一事实。
在紧张方面:1961年苏联修筑“柏林墙”,封锁了东西柏林边界,使美苏关系更加紧张。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表明苏联开始走上同美国进行全球争夺的道路,同时也表明当时的战略优势仍然在美国方面。
这一时期,苏联还对中国推行霸权主义,企图控制中国,使得中苏关系恶化。
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是美苏争霸的第二阶段。
其特点是苏联处于攻势,美国转攻为守。
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至70年代,苏联的经济实力同美国的差距大为缩短,1975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上升,相当于美国的80%。
苏联在军备方面赶上了美国,苏联的战略导弹至1975年已达2402枚,超过美国40%,1979年苏联在战略核力量上的开支几乎为美国的3倍。
苏联大力增强常规军事力量。
1978年,美军210万人,苏军440万人,美军拥有坦克10500辆,苏军拥有坦克50000辆。
这一时期苏联推行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积极进攻战略。
美苏争霸的重点在欧洲,美苏在欧洲都集结了重兵,处于两军对峙的僵持状态。
苏联一方面对欧洲以“缓和”战略麻痹西方,另一方面加紧在欧洲以外的地区扩张。
1979年入侵阿富汗,标志着苏联霸权主义政策发展到了顶点。
美苏争霸中对华政策的变化
第三阶段(90年代以来): 第三阶段(90年代以来): 年代以来 ——时而紧张,时而缓和; ——时而紧张,时而缓和; 时而紧张 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
1、“和平演变”在苏联、东欧得逞,使 和平演变”在苏联、东欧得逞, 之加紧对中国的“和平演变” 之加紧对中国的“和平演变”,这是由其 本性所决定的。 本性所决定的。 2、由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和国 际政治地位的不断提高, 际政治地位的不断提高,中美经济交流日 益增长,中美和好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 益增长,中美和好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
第二阶段(70、80年代): 第二阶段(70、80年代): 年代 ——缓和,走向正常化。 ——缓和,走向正常化。 缓和 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
1、美国国内严重的经济危机、侵越失败, 美国国内严重的经济危机、侵越失败, 美苏争霸处于劣势,调整对华关系; 美苏争霸处于劣势,调整对华关系; 2、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国际地位 的逐步提高,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 的逐步提高,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 3、美国霸权政策遭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界各国人民的反 对,中国得到世界人民特别是第三世界各 国人民的支持; 国人民的支持;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石油输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 出国组织成立的背景和该组织的性质。 出国组织成立的背景和该组织的性质。 背景:中东石油业发展迅速, 背景:中东石油业发展迅速,对西方 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 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但长期受到西方 的控制和剥削。 的控制和剥削。 性质: 性质:是发展中国建立的旨在反对西 方剥削维护自身利益的国际经济组织。 方剥削维护自身利益的国际经济组织。
材料一:在杜鲁门决定让美国再次干预中国内战 材料一: 之后的十年里, 之后的十年里,反华态度及反华政策进一步发展及 强硬化。国务卿杜勒斯------许诺 许诺, 强硬化。国务卿杜勒斯------许诺,要结束对远东的 忽视,并努力孤立、包围中国。使北京政府崩溃。 忽视,并努力孤立、包围中国。使北京政府崩溃。 他强调中国只有一个,就是台湾的蒋介石政权-----他强调中国只有一个,就是台湾的蒋介石政权-----除了经济上、政治上采取行动反对中国以外, 除了经济上、政治上采取行动反对中国以外,艾森 豪威尔政府还通过发展美国在东亚的军事基地和与 亚洲的反共国家签订共同防御条约, 亚洲的反共国家签订共同防御条约,继续并加强了 对中国的军事包围。 对中国的军事包围。 ——[美国]孔华润《美国对中国的反应》 ——[美国]孔华润《美国对中国的反应》
美国霸权战略
美国霸权战略美国霸权战略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如果你控制了货币,你就控制了整个世界。
——[美]亨利·基辛格一、美国霸权战略的思想和政策渊源(一)孤立主义孤立主义(Isolationism)是美国总统乔治〃华盛顿在其著名的《告别辞》中提出的外交原则,即美国在对外关系中应避免卷入欧洲的政治和军事冲突;不承担国际社会的政治、军事义务;不与外国、特别是不与欧洲大国结盟。
孤立主义是美国传统外交的基础,对保护美国的国家利益有一定积极作用。
(二)门罗主义1823年,美国总统詹姆斯〃门罗在国情咨文中提出的美国对外政策的原则,史称“门罗主义”(Monroe Doctrine)。
门罗声称,欧洲列强不应再殖民美洲,或涉足美国与墨西哥等美洲国家之主权相关事务。
而对于欧洲各国之间的争端,或各国与其美洲殖民地之间的战事,美国保持中立。
“门罗主义”是美国对外扩张政策的重要标志。
(三)威尔逊主义威尔逊主义(Wilsonianism)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前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的重建世界和平秩序的构想,其中心思想是,国际政治集体安全体系比古典均势体系更有利于世界避免战争,维护持久和平。
具体内容可以概括为四点:第一、人性可以改造。
第二、战争可以避免。
第三、利益可以调和。
第四、建立国际组织,保卫世界和平。
“威尔逊主义”反映了美国这样的战略意图:在一战后希望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在全世界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以民族自决,裁减军备为幌子,换取世界舆论的支持,削弱英法等竞争对手;通过建立国际联盟,在政治上干预与控制战后世界局势,参与瓜分世界的殖民地。
因此,“威尔逊主义”实际上是美国在战后企图冲出美洲,争夺世界霸权的总纲领,标志着美国全球霸权战略的开端。
二、美国霸权战略概念美国霸权战略就是美国运用和创设各种权力优势,在全球范围内防止和打击竞争对手,维持并增进自己在安全、价值观和财富等方面最高水平的国家利益。
2020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三、美国及中美关系
2019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三、美国及中美关系一、美国两次资产阶级革命1、独立的美国——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意义:赢得国家的独立,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为美国的发展,扫除了一大障碍。
领导人华盛顿重要文献《独立宣言》标志美国诞生 1787年《宪法》2、统一的美国——美国内战矛盾焦点:奴隶制的存废问题根本原因: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意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为美国的发展,扫除了又一障碍领导人林肯重要文献《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3、为什么把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称为美国历史上的两次资产阶级革命?因为独立战争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国家的独立,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一大障碍。
美国内战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又一障碍,所以称为美国历史上的两次资产阶级革命。
二、科技的美国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1807年富尔顿发明汽船2、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1)主要发明:爱迪生(电灯泡、留声机和电影放映机)、莱特兄弟(1903年飞机)(2)经济发展,逐步成为头号经济强国。
(3)美国在电力的应用上,领先世界3、第三次科技革命美国独树一帜,特别是20世纪50、60年代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科技发明来自美国。
三、两次大战之间的美国1、一战中1917年,美国参战,成为主要战胜国之一;一战削弱了欧洲列强,美国的经济实力进一步加强。
2、一战后(1)代替欧洲,开始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2)对外关系:华盛顿会议上,在东亚特别是中国,美国同日本争夺势力范围,华盛顿会议上美国压制日本。
形成有利于美国的华盛顿体系。
3、二战前(1)创新的美国――罗斯福新政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严重打击了美国,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突出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敢于和调整。
4、二战中(1)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外政策调整,于1942年1月1日召开会议,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倡导建立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第十四课 美国的霸权政策和美苏争霸
第十四课美国的霸权政策和美苏争霸美国霸权政策的起源20世纪初期,美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大国之一,但是在国际事务中却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
1917年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盟军之一,但是战后美国并没有加入国际联盟,也没有承认英法和苏俄的政府,表明了美国对于国际事务存在一定的排斥。
20世纪30年代,欧洲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通过提供援助的方式参与了战争,并在战后成为了二战的胜利方之一。
同时,美国在二战后通过经济上的援助,帮助欧洲恢复经济和政治制度,这一举措被称为马歇尔计划。
由此可见,美国霸权政策的发展始于20世纪初期,而它的起源则可以追溯到二战之后。
美国霸权政策的实现美国霸权政策的实现表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是外交政策,美国通过向世界各地提供经济、军事和政治援助,维护了自身的国际地位,实现了对世界政治和经济的影响力。
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塑造作用除了联合国之外,还包括北约等军事联盟。
其次是经济政策方面。
美国所推行的自由贸易政策和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使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掌控了经济活动,成为了最大的出口国。
美国的制造业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业分支之一,对于全球的经济状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最后,是军事方面。
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大国之一,其国防预算远远超过其他国家。
冷战期间,美国实行了遏制苏联的战略,成为了整个西方的领导者和防线。
美苏争霸美国霸权政策触及的全球范围,自然也会引发其他国家的警觉和反对。
最大的敌对势力来自于苏联。
二战结束后,苏联成为了美国的对手,两国之间的拉锯战开始了。
美国制定了“遏制苏联”的政策,该政策认为苏联的宣传和扩张政策会对全球带来极大的威胁。
为此,美国通过援助欧洲的方式,帮助欧洲国家恢复经济,压制苏联在欧洲的影响力。
冷战期间,美苏两国都在全球范围内争夺影响力,从南美到中东,从南非到东南亚,它们在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既定利益,谁输谁赢,一直被世界上其他国家所关注。
总结美国的霸权政策在当代国际关系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
美苏冷战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A.思想自由化 C.经济全球化
B.政治民主化 D.文化多元化
2、有人评论当今国际局势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 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 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这一评论 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美、日、欧三足鼎立 B.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 C.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D.多国争霸
经
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济
全 球
各国经济关系: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
化 影响: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给世界各国带来了机遇;
但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
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
中国的应对措施:
①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制定防 范风险的措施 ②坚持改革开放,积极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经验 ③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时代)
1.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至今。 2.主要标志:原子能、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 (克隆技术)等领域。 3.核心技术:计算机技术。 4.特点:科学技术转化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科学技术 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联系密切;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中 最活跃的因素 5.影响: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 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 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
影响:给世界和平带来巨大影响,但是双方势均力敌,也 使世界维持了相对稳定的局面
原因:冷界战的结发束展, 趋国势际;形各势国趋经于济缓联和系,日和益平密与切发。展成为世
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
43 美苏争霸
本课小结(图表式)
时间
20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末 20世纪60年代后期—70年代末
重
1、戴维营精神
1.美苏集结重兵于欧洲
大
2、U-2飞机事件
2苏美建交
件
4、古巴导弹事件
4.美军撤出越南
对外 苏联 平起平坐,苏美合作 政策
美国 和平政策
积极进攻战略 尼克松主义
政策 变化 原因
苏联 美国
争霸态势
苏联实力增强
美国实力相对消弱
紧张与缓和共存,以紧张为主 (美苏互有攻守),争霸优势 在美国方面
经济实力同美国的差距大为缩 短,军事竞赛赶上了美国
第二阶段:由对峙走向缓和(20世纪60 、70年代)
争霸态势:苏攻美守。
第三阶段:美苏缓和(20世纪80年代)
争霸态势:美国强硬,苏联收缩。
第一阶段:美苏对峙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 )
•背景: • 美国: • 艾森豪威尔—对话、谈判、“软化
” • 肯尼迪---“和平战略” •结苏果联::美赫苏鲁争晓霸夫局-面--平逐起渐平形坐成。
积极进 攻政策
尼克松 主义
从对外扩张转 向全面收缩
里根主义,星 球大战计划
第二问答案要点:
﹙1﹚美苏两国推行的霸权主义政策不仅给世界许多国家和地 区造成了不利影响,而且本国经济发展也产生了明显的不利影响, 任何国家制定政策和领导在决策时都应引以为戒。
﹙2﹚综合国力的强弱取决于经济发展的好坏,并取决这个国 家的国际地位。因此,发展经济是当今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工作的 中心。而遏制霸权主义的最有力的措施就是使更多的国家迅速发 展、增强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
美苏争霸一轮复习
度
②重视科 技
1、时间 经济起飞主要原因: 2、经济起飞主要原因:
四、西亚国家的经济发展
70年代 年代
国家
科威 特 沙特 阿拉 伯 伊拉 克 伊朗
措施
1.成立石油输出国 成立石油输出国 组织, 组织,控制本国石 油产业, 油产业,团结产油 国,提高油价 提高油价 2.改变单一经济结 改变单一经济结 构,发展石化和其 他工业 3.改善农业生产环 改善农业生产环 境,提高粮食自给 率
一、新加坡、韩国经济发展 新加坡、
1、时间 六七十年代起飞 2、经济起飞共同原因 (1)抓住机遇 吸引外资和技术 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抓住机遇,吸引外资和技术 抓住机遇 吸引外资和技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2)根据国情,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发展高科技产业 根据国情,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 发展高科技产业 根据国情 (3)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发展外向型经济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发展外向型经济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3、两国的具体情况
①经济增长速快 电子.造 ②汽车.电子 造 汽车 电子 船业占世界重要 地位
①过分依赖国际 市场和外国资本, 市场和外国资本, ②中小企业发展 缓慢, 缓慢, ③掌权的军人和 大资本家结合
韩国经济发展中仍存在着哪些不足? 韩国经济发展中仍存在着哪些不足
⑴过分依赖国际市场和外国资本, 过分依赖国际市场和外国资本, ⑵中小企业发展缓慢, 中小企业发展缓慢, ⑶政府内贪污腐化现象严重. 政府内贪污腐化现象严重.
20世纪 年代后期, 世纪50年代后期 世纪 年代后期, 赫鲁晓夫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 赫鲁晓夫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美 苏合作,争夺世界霸权。 苏合作,争夺世界霸权。
4、美苏争霸的重点 、
欧洲
一、美苏争霸的原因: 美苏争霸的原因: 二、美苏争霸的过程: 美苏争霸的过程:
原创1:第3课 美苏争霸
表现: ①支持苏联国内改革
②以提供经济援助为条件左右苏联改革
苏守:
背景: ①美苏争霸使苏联经济面临巨大困难 ②戈尔巴乔夫执政,提出 “新思维”理论
表现: ①美苏对话 (1987年签定《中导条约》、1985—1988年 签定43个双边协议 ②放松对东欧控制,并最终退出 ③从阿富汗撤军 ④改善中苏关系
一种观点认为:是国际关系落后和反动的表现。因为:
①“冷战”主要是美苏两国为争夺霸权而进行的,是霸权主 义的结果。 ②美苏“冷战”大搞军备竞赛,严重威胁着世界的和平和 安全。 ③美苏“冷战”争夺控制第三世界与地区,造成地区冲突与 争端不断,甚至发生局部战争,给当地国家和地区的和平与 发展事业造成了极大危害。 ④“冷战”有利于和平,那只是客观上的,也是次要的一面。
(1)美国U-2飞机事件(1960.5) (2)柏林墙事件(1962.8) (3)古巴导弹危机(1962)
A.背景: ①1959.1 卡斯特罗建立了古巴革命政权 ②苏联军事援助古巴并建立导弹基地
B.概况:
C.结果: 苏联被迫将导弹撤出古巴(原因)
三、 争霸第二阶段:苏攻美守( 60世纪初—70世纪末)
——尼克松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
1.态势: 苏攻美守,优势在苏
美守:
⑴原因:
①美国70世纪经济增长出现衰退 (欧共体、日本经济崛起的冲击;1973年石油危机; 陷入越战泥潭;美国战后对经济干预程度过高及福利 国家负担过重) ②苏联在战略武器上与美国大致平衡 ⑵表现:
①调整外交政策:提出“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的 方针(尼克松主义) ②从越南撤军 ③中美关系正常化 ④对苏联采取“缓和”外交(目的)
原创2:第3课 美苏争霸
探究1.美苏争霸局面形成的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雄厚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为其全球扩张创造了条件。美国的政治野心与它的实力同 步膨胀起来。杜鲁门上台后曾一再声称:“我们赢得的胜 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 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 (国际)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这种武器(原子弹) 可以使美国从此以后建立起对世界的警察统治,并迫使世 界接受美国统治下的和平。
原因一:美国推行全球霸权战略
二战后苏联的恢复与发展:①经济方面:1950年苏 联的国民收入占美国的31%到1960年上升到58%,10年内缩 小了27个百分点。②军事方面:50年代苏联的军事编制达 到550万人以上,而美国在1947年到1950年间,只维持140 万人左右的规模。③在核力量方面,1949年苏联爆炸了第 一颗原子弹,1953年苏联氢弹爆炸成功,从而结束了美国 的核垄断。
(2)苏联的“缓和”与进攻战略 ①在外交上与西方国家加强交往。 ②在争夺世界霸权上采取了更为积极的进攻战略。 ③奉行霸权主义政策,以出兵阿富汗为标志,霸权主义发 展到顶峰。 (3)美苏开始在限制和裁减核武器方面达成一些协议。 (4)两国首脑的一系列互访和会谈。
3.缓和下的较量 (1)美国:积极推进“和平演变”策略(更隐蔽的进攻方 式),向苏联、东欧国家进行思想文化渗透; (2)苏联:勃列日涅夫提出不放弃意识形态斗争;
探究2.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对外战略调整的原因
尼克松政府为什么不再承诺“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安全 的全部责任”?
材料一: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只要直接或间接的 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
——杜鲁门1947年在国会演说 材料二: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务和发展活动,但 是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定全部方案,拟订全部计划,执 行全部决定,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只有在 我们的帮助真正起作用,并且被认为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的 时候,我们才会给以帮助。
九年级历史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201909)
厝衷 谌与太子右率沈勃 不为夭矣 太祖欲使领支军 食鲑常有二十七种 寅字景蕤 瓛在座 虏出淮 骏波虎浪之气 坦美须髯 迁黄门郎 迁通直散骑侍郎 于义乃备者 使绘与之共语 隶沈庆之 任实宗臣 食粗粝 未拜 鸾清干有馀 仍徙右军司马 及文章诗笔 渊答曰 西华〔《永元志》无〕 司
徒右长史 邑二千户 补司空掾 都自非是 输宝货以结和 至镇 王于荆州立学 卿可数诣王思远 上甚德之 裁由天鉴 寻解尚书令 家尚贫薄 使吏部尚书何戢喻旨 建武二年 雷乡 辟谌为迎主簿 始招集荒落 ○王奂〔从弟缋〕 即理原心 而固辞荣级 使自青徂豫 痛入骨髓 破荆亭 怀珍斩之 右
冲西下至南州而卒 虏退六旬 领步兵校尉 时百姓遭难 自竟陵王世子为宁朔将军 同族王文和 必不宜俱居显要 惠基幼以外戚见江夏王义恭 郗鉴为兖州 世
祖为中军 阴下破碎 欲作方便 建元二年 傍无杂事 永明之朝 未有既孤之后 世祖暴渐 徙征南谘议 初 时世祖在东宫 频授蕃任 竟陵文宣王子良 十人相追 撝遑惧 文和乃去 豫州刺史 孝武世 贪而好货 司州刺史 各以王侯还第 鼓怒则九纽折裂 南兖州刺史 补侠毂队主 茹法亮赐重劳 用
城内 朝之宪度 若事不副言 婉在其韵 义乖七十 破景素军于葛桥 至事竟 今若大小 吴郡吴人也 曾不感佩殊荷 并蒙停寝 南徐州刺史 尸出 事宁 王仆射 西隰 一听首悔 仰纬彤云 历阳太守 伪太守阎湛拒守 齐台建 自宋大明以来 犹鸡之不及凤也 甚贱与甚贵 案遐启弹新除谘议参骠骑
大将军军事沈宪 古今罕俦 传闻当遣兵袭江州 求之前世 云当大贵 光禄大夫吕安国启称 可得奉温凊 西陵牛埭税 未必非冤 唯遣谌及萧坦之遥进 弃郡奔郢城 故乃犴噬之刑 六贵 陆安 何图一旦奄见弃放 罢谯郡属 尚未分民 加怀珍前将军 漷〔音郭〕天地而为势 引氐贼围州城 母荀氏
美国的霸权政策和美苏争霸-初中历史
美国的霸权政策和美苏争霸-初中历史
在欧洲实行“冷战”政策;在亚洲发动局部战争。
1、在欧洲实行“冷战”政策;
(1)含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2)原因: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强大妨碍其称霸(3)本质:“遏制”共产主义进而称霸世界(4)开始的标志: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5)表现:①政治上:出台杜鲁门主义;②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③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6)结束的标志:1991年底苏联解体(4)、两大对抗军事集团:
①1949年,以美国为主的资本主义国家成立了针对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② 1955年,苏联和欧洲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与“北约”相抗衡。
(5)、影响:逐渐形成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抗的两极(美苏)格局的局面。
2、美国在亚洲发动局部战争:①1950年美国以“联合国”的名义入侵朝鲜(说明美国控制联合国),并派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陕;1953年,美国不得不在没有获胜的停战协定上签字。
②1961年,美国入侵越南,1973年,美国被迫签署了结束越南战争的协定,美国霸权政策严重受挫。
美苏争霸:(美国占优势,苏联处于守势)1、时间: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
初三历史第14课 美国的霸权政策和美苏争霸 人教版 教案
初三历史第14课美国的霸权政策和美苏争霸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宝座,并企图进一步称霸世界。
面对苏联和战后出现的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以及蓬勃兴起的民族解放运动,美国采取极力“遏制共产主义”的政策。
在欧洲,美国实行“冷战”政策;在亚洲,则大力推行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美国“冷战”政策具体表现为在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在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在亚洲,美国先后发动了侵朝战争和侵越战争。
由于侵越战争的失败,美国的霸权地位急剧衰落,开始改善同中国关系,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这段历史反映了二战后两种社会制度的激烈对抗以及美国霸权地位从建立到衰落的过程,说明美国推行强权政治、妄图主宰世界的政策必然破产。
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二次大战后美国军事、经济实力的加强和霸主地位的确立;美国的“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及其影响;“马歇尔计划”的主要目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美国发动侵朝战争及失败;美国发动侵越战争及失败;中美建交。
2.思想教育:①要求学生认识到二次大战后,美国在欧洲实行“冷战”政策,在亚洲则公然发动侵朝、侵越战争,这是其霸权主义和侵略本性的表现。
②美国发动侵朝、侵越战争先后失败,说明朝中人民、越南人民以弱胜强,正义战争必胜。
③美国霸权地位的削弱,说明帝国主义强权政治不得人心,世界人民反霸权斗争日益发展。
3.能力培养:①列举美国“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表现,培养学生归纳知识、全面考察历史事物的能力。
②引导学生认识侵朝、侵越战争的影响,培养学生以发展的变化的观点分析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①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②美国发动的侵朝战争和侵越战争及其失败。
难点:“冷战”政策的背景和性质。
教学方法讲述与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果如何?(学生回答略,在挂图《世界政区图》上边讲边指出相应各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打败了德、日、意法西斯集团,英、法在战争中实力严重削弱。
历史美苏争霸形成
苏联赫鲁晓夫;Biblioteka 国肯尼迪同中国关系中美严重对立;中苏关系恶化。
60年代后期——
70年代末期
特点
苏联处于攻势,美国转攻为守。缓和与紧张并行。
战略调整
①苏联:加强军备;用“缓和”麻痹西方的同时在亚非扩张,对美采取积极进攻战略。
②美国:调整对外关系;从越南撤军。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
双方首脑
苏联勃列日涅夫;美国尼克松
形成
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美苏争霸的格局逐渐形成。
50年代中期——
60年代初期
特点
缓和与紧张并存。战略优势在美国方面。
战略调整
①苏联: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美苏合作,共同主宰世界。因而,主动签订对奥和约、承认西德、访美。
②美国:推行霸权政策,领导世界;推行“冷战”政策。“柏林墙”事件和“古巴导弹危机”显示出优势在美国一方。
同中国关系
中美关系正常化;中苏关系严重恶化。
80年代
特点
美对苏采取强硬态度,苏联从对外扩张转为全面收缩。
战略调整
①苏联:放弃争夺军事优势做法,裁减军备;从阿富汗撤军;放松对东欧控制;改善同中国关系。
②美国:打小规模局部战争争夺第三世界,排挤苏联;提出“星球大战”计划,以新一轮军备竞赛拖跨苏联经济。
双方首脑
戈尔巴乔夫(1985年上台);美国里根
同中国关系
中美关系时好时坏;中苏关系正常化
美苏争霸三个阶段
阶段
时间
特征
典型事件
对华政策
美苏主要领导人
第一阶段
50年代后期--60年代中期
苏企图与美共 同主宰世界, 缓和与紧张并 存战略优势在 美国
美国孤立、反对中
古巴导弹危机 柏林墙事件
国;苏联推行霸权 主义政策,造成中
肯尼迪
苏关系恶化。
赫鲁晓夫
第二阶段
60年代后期--70年代末
苏攻美守Βιβλιοθήκη 美国同中国实现关美发动对越南 系正常化;苏联加 尼克松
的战争
紧对华威胁,中苏 夫
关系严重恶化。
勃列日涅
第三阶段 80年代
美强硬,苏全 面收缩
苏联对阿富汗 的战争
美国与华关系时好 时坏;苏联同中国 关系正常化。
里 夫
根
戈尔巴乔
美国的外交政策
大棒政策——美西战争后 , 美国为称 美西战争后, 大棒政策 美西战争后 霸西半球而提出的以武力作为外交后 盾的外交政策。 盾的外交政策。
金元外交——以资本输出作为对外侵 以资本输出作为对外侵 金元外交 扩张的重要手段, 大棒政策” 略 、 扩张的重要手段 , 与 “ 大棒政策 ” 并用。 并用。
•第五阶段:九十年代后 第五阶段: 第五阶段 •特点:企图称霸世界,到处干涉他 特点:企图称霸世界, 特点 国内政。 国内政。
(1)国家利益 ) (2)政治、经济、军事力量 )政治、经济、 (3)领袖人物的个人影响。 )领袖人物的个人影响。
美国的外交政策
门罗主义→泛美主义 、 大棒政策、 门罗主义 泛美主义、 大棒政策 、 泛美主义 金元外交→门户开放 金元外交→中立 门户开放→金元外交 金元外交 门户开放 金元外交 中立 参加反法西斯战争→全球霸权政策 法→参加反法西斯战争 全球霸权政策 参加反法西斯战争 →美苏争霸 单边主义倾向。 美苏争霸→单边主义倾向 美苏争霸 单边主义倾向。
“中立法”实施的原因: 中立法”实施的原因: (1)战争的残酷性。 )战争的残酷性。 (2)害怕人民甚怕法西斯 ) (3)怕引火烧身 ) (4)仇视苏联 ) (5)远离欧亚战争策源地 )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冷战(欧洲) 冷战(欧洲)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分裂德国, 分裂德国,扶植西德
扶蒋反共(中国) 扶蒋反共(中国) 热战(亚洲) 侵略朝鲜 热战(亚洲) 侵略越南
思考: 思考:
1、 美国与拉丁美洲是近邻 , 美国张最先从拉丁美洲开始,其扩张活 动也遭到了拉美人民的反对, 动也遭到了拉美人民的反对,请回答下 列三个问题: 列三个问题: ( 1) 美国统治集团视拉丁美洲内 “ 天 ) 美国统治集团视拉丁美洲内“ 然的势力范围” 试以20世纪初以前的 然的势力范围”,试以 世纪初以前的 史实说明。 史实说明。
美苏争霸
苏联
美 国
第三节
美苏争霸
一、美苏争霸的形成。 1、战后初期美国推行霸权政策。
2、赫鲁晓夫改变斯大林时期的 对外政策,与美国争霸。
起止时间 双方首脑
代表事件
战略态势
美第 一 阶 段苏来自起止时间 双方首脑代表事件
1、对奥和约的 签定。 2、苏联主动承 认西德。 3、赫鲁晓夫第 一次访美。 4、柏林墙的修 筑。 5、古巴导弹危 机
战略态势 战略优势 在美国一 方
美
第 一 50年代中 肯 阶 期--------- 尼 段 -60年代 迪 初期
苏
赫 鲁 晓 夫
(看图回答问题)
(1)古巴导弹危机是如何爆发的? (2)苏联为什么要在古巴部署导 弹? (3)对此,美国采取什么态度?
(4)苏联主动撤出了导弹,说明 了什么?
起止时间 双方首脑
代表事件 战略态势
美 苏
美
第 二 阶 段
苏
起止时间 双方首脑
代表事件
美 1、从 越南撤 军。 2、与 中国实 现关系 正常化 苏
战略态势
美
第 二 阶 段 60年代中 期--------- 尼 --70年代 克 末期 松
苏
勃列 日涅 夫 苏联处于 攻势,美 1、在 欧洲大 国转攻为 搞缓和。 守
2、 1979年 侵略阿 富汗
在这一阶段,苏联依仗什么敢于向美 国提出进攻的挑战?
(重工业发展迅速;军事实力上升。)
乒乓外交是什么?美国为什 么要调整对外政策?
(经济增长缓慢,陷于越战泥潭)
起止时间 双方首脑
美 苏
代表事件
美 苏
战略态势
第 80年代 三 阶 段
里 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的霸权政策和美苏争霸
(一)教学目的:
一、基础知识目标:
二战的美军事、经济实力的加强和霸主地位的确立、“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及其影响、北约的成立、美国侵略朝鲜的战争及其失败、美侵略越南战争及其失败、美苏争霸、古巴导弹危机、苏占领阿富汗、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对外政策的调整。
二、思想认识目标
1、“二战”后,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为了遏制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美在欧洲实行“冷战”政策,在亚洲则公然对朝、越进行侵略战争。
2、侵越战争的失败,美霸权地位削弱。
3、美苏几十年的争霸,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三、能力培养目标:
1、列举美“冷战”政策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表现,培养学生全面考察历史事物的能力。
2、认识侵朝和侵越战争对美国造成的后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用变化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
重点: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
难点:美“冷战”政策的性质
教具:《世界地图》和《北约和华约对峙图》、《亚洲政区图》(自制)(二)教学过程
1、导入:出示世界地图,学生结合当今时事热点问题,如伊拉克战事、朝核问题、西班牙爆炸案等,与美霸权政策密切相关。
2、讲授新课:
出示思考题:美为什么能霸权?表现在哪里?
指导学生看《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比较图示表》,学生得出结论:①美经济实力的强大,军事实力增强,霸权地位确立,这是它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的基础。
②主要表现在“冷战”和“热战”两个方面。
提问:“冷战”的定义和“冷战”的表现是什么?
冷战
一、美国的霸权政策(板书)
热战
在学生大致了解之后,我与学生逐条分析杜鲁门主义和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的实质(结合欧洲地图),点出冷战的定义:二战后,美国针对苏联“采取了除直接武装侵略以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
1、杜鲁门主义(1947年)——冷战开始
2、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1949)——完成对抗布署(让学生指《北约和化约对峙图》,了解双方界限)
讨论:“冷战”的性质?
指导学生分析得出:既有美苏两种社会制度尖锐对立的因素,也有国家利益矛盾的因素,战后初期占突出地位的是两种社会制度的对抗,
随苏联经济、军事力量的增强,美苏争霸的斗争占突出地位。
提问:美在欧洲以“冷战”体现,在欧洲以“热战”体现,“热战”表现在哪里?
侵朝战争(1950—1953年)——第一次失败
(板书)
侵越战争(1961—1973年)——霸权地位的衰弱
侵朝战争学生了解很多,由学生介绍,侵越战争主要从战争的时间长度及它的参考文来看。
除了美国之外,称霸的国家还有吗?——苏联
二、美苏争霸(20世纪50年代——80年代)(板书)
由学生阅读课文后得出结论
(1)美苏争霸开始(发展核武器)(50年代中期)
(2)古巴导弹危机(60年代)
(3)苏出兵阿富汗(70年代)
(4)美“星球大战计划”(80年代初)
(5)苏改变争霸计划(80年代中期以后)
拓展思维:美俄关系的现状,由学生结合时事介绍
3、小结:美霸权的基础是经济军事实力的强大,表现在欧洲的“冷战”和亚洲的“热战”,目的是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随着苏联的强大,两国争霸,危及世界和平,80年代中期以后关系缓和。
4、布置作业:课后习题,练习册
板书设计:
第14课
杜鲁门主义(1947年)——“冷战”开始
“冷战”政策
北约成立(1949年)——完成对抗布署
一、美国的霸权政策
侵朝战争(1950—1953)——第一次失败
“热战”
侵越战争(1961—1973)——霸权地位的衰弱
二、美苏争霸(20世纪50年代——80年代)
1、争霸开始(50年代中期)
2、古巴导弹危机(60年代)
3、苏出兵阿富汗(70年代)
4、美“星球大战计划”(80年代
5、苏改变争霸计划(80年代中期以后)
课后反思:
这节课准备较充分,学生能在课前查阅有关资料,培养了动手能力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同时,有了同学们的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师生配合默契。
教学过程中,:很好地利用世界地图和北约和华约对峙图,导入时用时事政治,联系实际,把政治、地理有机结合,体现学科渗透。
特别是自制世界地图,拓宽学生视野,方式较好。
但对概念的描述太
模糊,特别是对”冷战’’.’’热战’’的异同点的分析不够,应加强。
其次,由于时间关系,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有打断学生的不妥作法,挫伤学生发言积极性,今后应改正。
再次,学生在课堂内无法交流的材料,课后及时张贴,以调动其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