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清贫》教案1 长春版

合集下载

《清贫》经典教案

《清贫》经典教案

《清贫》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的主要人物和事件,了解方志敏的清贫生活和崇高精神。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佩和赞扬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的主要人物和事件,感受方志敏的清贫生活和崇高精神。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方志敏的内心世界,体会他的高尚品质和革命情怀,以及他在艰苦环境中保持清贫自守的坚定信念。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相关背景资料等。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及背景,收集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方志敏的纪录片片段,展示他的革命历程和清贫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方志敏是谁吗?他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他的生活是怎样的?”引出课题《清贫》。

(二)初步感知1.教师介绍作者及课文背景,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创作环境和历史背景。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3.教师范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诵读。

4.学生齐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三)深入解读1.分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重点讲解方志敏的清贫生活和崇高精神,引导学生感受他的高尚品质和革命情怀。

2.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分享的方式,深入探究方志敏的内心世界和高尚品质。

引导学生思考:方志敏为什么能够在艰苦的环境中保持清贫自守?他的清贫生活和崇高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启示?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难点句子和词语,如“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

(完整版《清贫》教案

(完整版《清贫》教案

(完整版《清贫》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清贫》这一章节,这是来自于《语文》教材第七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本章详细内容主要讲述了方志敏烈士的生平事迹,通过对方志敏清贫生活的描述,展现了他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高尚的品德。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方志敏的生平事迹,理解清贫的内涵,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2. 通过学习本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珍惜生活,追求精神富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方志敏清贫生活的意义,体会他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

重点:学习本文的描写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课文朗读录音、课文原文、学习资料、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方志敏事迹的短片,让学生初步了解方志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停顿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 精读课文: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分析文章结构,了解方志敏清贫生活的具体表现。

4. 例题讲解:讲解课文中重要词语、句子、段落的意义和作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 随堂练习:针对课文内容设计问题,让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6.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方志敏清贫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六、板书设计1. 方志敏简介2. 清贫生活的具体表现3. 清贫精神的内涵4. 课文结构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方志敏清贫生活的感悟。

答案示例:方志敏清贫生活让我明白了,一个人的价值并不在于他拥有多少物质财富,而在于他是否拥有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质。

我们要学习方志敏的清贫精神,珍惜生活,追求精神富足。

2. 课后阅读:阅读方志敏的其他作品,了解他的革命事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清贫》,让学生了解到了方志敏的英勇事迹,培养了他们的爱国情怀。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有助于学生理解清贫精神。

《清贫》 教学设计

《清贫》 教学设计

《清贫》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作者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方志敏同志甘于清贫、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高尚品质。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艰苦奋斗、廉洁自律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方志敏同志的清贫精神。

分析文中的语言、动作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

2、教学难点理解方志敏“清贫”的真正含义,并在生活中践行这种精神。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问题引导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些关于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的图片或故事,引发学生对“清贫”这一主题的兴趣。

提问学生对“清贫”的理解,引导学生思考“清贫”在当今社会的意义。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理解,如“矜持不苟”“筹饷”“奢侈”等。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方志敏同志在被捕时的经历和他对待金钱财物的态度。

3、精读课文,深入理解分小组讨论以下问题:方志敏是怎样对待“清贫”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方志敏的“清贫”?敌人对方志敏的“清贫”持什么态度?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中的语言、动作描写,如“我微笑着,淡淡地说”“哪知道从我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

”等,体会方志敏的从容和坚定。

4、拓展延伸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清贫”的新认识和感受。

引导学生思考在当今社会,如何保持“清贫”的品质,不被物质所迷惑。

5、总结全文回顾课文内容,总结方志敏同志的“清贫”精神。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以方志敏为榜样,坚守廉洁自律的原则。

6、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清贫”的读后感。

收集其他关于廉洁奉公的人物故事,下节课分享。

初中语文《清贫》教案

初中语文《清贫》教案

初中语文《清贫》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对散文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欣赏散文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作者对清贫的赞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对清贫的态度。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散文作品,让学生对散文有一定的了解。

2. 提问:你们对清贫有什么看法?
二、自主学习(10分钟)
1. 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 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自主学习生字词。

三、课堂讲解(20分钟)
1. 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词义。

2. 分析课文内容,讲解作者对清贫的态度。

3.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

四、课堂讨论(10分钟)
1. 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一个代表进行发言,谈谈对课文的理解。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五、课后作业(5分钟)
1. 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清贫的作文。

2.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课文内容,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对清贫的态度。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不够积极,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同时,对于学生的课后作业,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清贫》教学设计

《清贫》教学设计

《清贫》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认识“筹、矜”等 9 个生字。

2. 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方志敏的清贫精神和坚定的革命信念。

3. 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方志敏的清贫精神和坚定的革命信念。

(2)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方志敏所说的“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法、默读批注法、问题引导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关于革命烈士方志敏的图片或简介,引出课题《清贫》。

(2)提问学生对“清贫”一词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重点指导“矜、俘、镯”等字的读音和写法。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 精读课文(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2 自然段)①指名读第一部分,思考:方志敏为什么说自己是“穷人”?②引导学生从方志敏的生活状况和对物质财富的态度等方面进行分析。

③体会方志敏的清贫精神和坚定的革命信念。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3-8 自然段)①默读第二部分,画出描写方志敏和国民党士兵的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

②分角色朗读方志敏与国民党士兵的对话,体会双方的不同心态。

③分析方志敏在面对国民党士兵搜身时的表现,感受他的从容镇定和坚定信念。

④讨论:国民党士兵在搜身过程中的表现反映了他们怎样的本质?(3)学习课文第三部分(9-10 自然段)①齐读第三部分,思考:方志敏是如何解释“清贫”的含义的?②引导学生理解“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③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对“清贫”的理解和感悟。

4. 总结升华(1)总结课文内容,回顾方志敏在《清贫》中所展现的高尚品质。

《清贫》教案

《清贫》教案

《清贫》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清贫、朴素、矜持、坚贞不屈”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方志敏清贫朴素、坚贞不屈的崇高精神。

3.学习方志敏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方志敏的品质和精神。

2.学习方志敏清贫朴素、坚贞不屈的崇高精神。

三、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方志敏的品质和精神,感受其高尚品质的内涵。

2.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感受方志敏的崇高精神,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活实践中。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方志敏的相关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方志敏的背景和事迹。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出示方志敏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他的名字和事迹。

2.教师介绍方志敏的背景和事迹,引出课题《清贫》。

3.学生齐读课题,质疑:清贫是什么意思?方志敏为什么能保持清贫?(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和语调。

3.学生交流初步感知: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教师随即板书:方志敏、清贫、坚贞不屈等关键词。

(三)细读课文,品读词句1.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研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方志敏为什么能保持清贫?他的品质和精神是如何体现的?2.学生小组交流讨论,互相学习。

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从重点词句入手,深入体会人物的品质和精神。

以下是一个示例:(1)方志敏的清贫生活:引导学生抓住“破旧”、“简单”、“朴素”等词语体会方志敏的清贫生活。

教师随即板书:清贫朴素。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内容,感受方志敏的朴素生活。

(2)方志敏的坚贞不屈:引导学生抓住“坚决”、“毫不畏惧”、“宁死不屈”等词语体会方志敏的坚贞不屈。

教师随即板书:坚贞不屈。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内容,感受方志敏的坚定信念和不屈精神。

3.学生集体交流讨论: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即板书:清贫朴素、坚贞不屈、爱国爱民等品质和精神。

《清贫》 教学设计

《清贫》 教学设计

《清贫》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学生能够理解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要事件。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与默读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分析人物形象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方志敏同志甘于清贫、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高尚品质。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金钱观,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方志敏同志的清贫精神。

学习作者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2、教学难点领悟方志敏同志“清贫”的真正内涵,理解“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这句话的含义。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感受作者的情感。

2、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一些关于艰苦生活和廉洁奉公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清贫,然后引入课题《清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重点讲解易错字词。

3、让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再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方志敏同志“清贫”的语句,画出来并读一读。

2、小组讨论:方志敏同志是如何对待“清贫”的?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3、引导学生分析文中方志敏与“国方兵士”的对话和动作描写,体会方志敏的从容镇定和坚定信念。

4、重点研读“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这句话,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1、让学生分享自己所知道的关于廉洁奉公、艰苦奋斗的故事。

2、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发扬“清贫”精神。

清贫的教案6篇

清贫的教案6篇

清贫的教案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总结报告、企划书、演讲致辞、策划方案、条据文书、党团资料、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ummary reports, business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policy documen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essay compilations,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pay attention!清贫的教案6篇只有认真思考自己的教学目标,我们才能写出高质量的教案,我们在写完一篇教案的时候要反复琢磨里面的内容,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清贫的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清贫教案一等奖公开课

清贫教案一等奖公开课

清贫教案一等奖公开课12*清贫[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吓”。

2.默读课文,体会方志敏的品质,能说出自己对“清贫”的理解。

3.进一步体会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刻画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语文要素】[教学重难点]能结合课文内容体会方志敏的品质,说出自己对“清贫”的理解。

[教学课时]1课时一、介绍作者,揭示课题(一)回顾旧知,导入课题1.回顾旧知,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本单元课文中的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来概括人物的品质。

2.揭示课题——《清贫》,走近方志敏。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教师补充介绍方志敏生平。

3.引导学生关注课文脚注和文末“一九三五年五月二十六日写于囚室”,初步感受方志敏视死如归、舍己奉公的形象。

(二)联系课文,正确解题在字典中,“清”“贫”都有多种解释,请结合各个义项,说说“清贫”是什么意思。

出示:清:(1)纯净没有混杂的东西;(2)干净、纯洁;(3)寂静;(4)公正廉洁;(5)清楚;(6)单纯,不配别的东西;(7)一点儿不留;(8)清除不纯的成分;(9)还清、结清、清理;(10)点验;(11)朝代。

贫:(1)穷,和“富”相对;(2)缺乏;(3)絮叨可厌。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来理解题目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引导学生自主交流识记生字、理解生词的方法。

教师相机点拨。

(2)教师点拨易错字。

如出示“恐吓”“惊吓”两个词语,指名辨析多音字“吓”的读音。

2.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预设:主要写了方志敏被俘后被两个国民党兵士搜身、逼问的经历。

3.小组合作学习,说说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教师相机指导。

预设: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方志敏表明矜持不苟,舍己为公是共产党员的美德;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写方志敏被搜身的过程;第三部分(第9自然段)写方志敏唯一的财产是什么;第四部分(第10自然段)点明清贫、朴素是革命者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

(完整版《清贫》教案

(完整版《清贫》教案

(完整版《清贫》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清贫》,该课文是朱自清先生所写的一篇散文,主要记叙了作者童年时的一次被误解为偷窃的事件,深刻反映了旧社会势利眼人们的丑恶嘴脸,教育我们要保持清白,不受世俗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3.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学具:课本、练习册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清贫”为话题,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清贫的理解,引出课文。

2. 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讲解课文:分析课文结构,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4.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5. 朗读练习:分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6. 写作练习:让学生以“清贫”为主题,写一篇短文,运用课文中学到的写作方法。

六、板书设计清贫事件:被误解为偷窃人物:作者、父亲、老师品质:清白、坚韧、正直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完成练习册的相关练习。

3. 写一篇读后感,不少于3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拓展延伸: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自己对清贫的理解,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和详细补充说明。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于指导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在上述教案中,教学目标的设定包括三个方面: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其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教学的重点。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事例,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清贫》教案教学设计

《清贫》教案教学设计

《清贫》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第九册《清贫》,围绕“了解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这一主题,重点学习课文第一至第四段。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课文生词,学习课文句式,感受方志敏同志的清贫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认读、理解生词,掌握课文句式,流利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分析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方志敏同志的清贫精神,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学习课文第一至第四段,感受方志敏同志的清贫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式,体会方志敏同志的崇高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PPT展示方志敏同志的图片,简要介绍方志敏的事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生词,标记不懂的地方,教师巡回指导。

3. 合作探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课文内容,分析方志敏同志的清贫精神。

4.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典型例句,讲解课文句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5. 随堂练习:学生仿写课文句式,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清贫》2. 主要内容:方志敏同志的清贫精神3. 重点句式:……的……,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我心中的英雄——方志敏”的作文。

2. 答案:无固定答案,要求内容充实,表达对方志敏同志的崇敬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方志敏传》,深入了解方志敏同志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6. 作业设计的深度与广度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教学内容应紧扣教学目标,本节课选取《清贫》一文中最具代表性的部分,即第一至第四段,围绕方志敏同志的清贫精神进行深入剖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7清贫教案1长春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7清贫教案1长春版

清贫(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学习方志敏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2.理解“清贫”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清贫”意识。

教学重点1.把握人物形象,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清贫”在新时期的特殊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介绍方志敏的生平事迹,重点介绍被捕的经过。

二、默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三、整体感知,讨论分析1.文章开篇说“我可以告诉你一桩趣事”。

从下文看,这个“趣事”“趣”在哪里?设计此题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学会抓住关键,细读文章。

从文章中可把握:两个士兵想从“我”身上发点“意外之财”。

(1)“趣”在两个士兵的动作上。

“搜”“摸”“捏”“抢”,生动地刻画了两个富有经验的贪婪的士兵形象。

(2)“趣”在语言上。

“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把你炸死去”,极尽威胁、恐吓之嘴脸,野蛮至极,丑陋之至,狡黠中掩饰不住无尽的贪婪。

“决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哪里,我是老出门的,骗不得我。

”老奸巨猾的嘴脸跃然纸上。

分析两个士兵的语言时,重点要落在对语言的揣摩上,在反复朗读时读准重音,读出语气,注意模拟语调加以体会人物的个性。

(3)“趣”在两个士兵的心理上。

两个士兵的心理先是“热望”,继而“激怒”“企望”,最后是“失望”。

这里既是对两个士兵的心理变化的刻画,又是对方志敏“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形象的赞美。

2.在这件事的讲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方志敏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方志敏的语言、神态中,我们可以看出方志敏的泰然自若、坚定持重。

3.文章第九自然段,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语气?你是怎样理解的?作者运用了讽刺的语气,既讽刺了两个国民党兵无耻的企图,也对国民党高官及当时的一些富豪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与批判。

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4.文章题目是《清贫》,读过全文,你对清贫思想有了怎样的认识?清贫,即清白、贫穷。

与本文最末的“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相呼应。

在本文中,清贫是以方志敏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

长春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清贫》教案指导

长春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清贫》教案指导

长春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清贫》教案指导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语句。

(2)学会欣赏课文的美,培养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清贫生活的热爱和坚守。

(2)培养自己独立、坚强、自立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

2.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语句。

(2)如何将课文中的美传递给学生。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清贫》,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清贫”是什么意思吗?2.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提问:课文讲述了哪些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分析课文(1)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第一段,理解作者对清贫生活的认识。

(2)提问:作者为什么说“清贫是一种美德”?4.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作者在课文中是如何表达对清贫生活的热爱的?5.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熟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些语句表达了作者对清贫生活的热爱。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作者在课文中是如何表达对清贫生活的热爱的?2.分析课文(1)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第二段,理解作者对清贫生活的坚守。

(2)提问:作者为什么说“我愿永远守着这份清贫”?3.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作者对清贫生活的热爱?4.写作训练(1)让学生以“清贫”为话题,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清贫生活的看法。

(2)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写作中的问题。

5.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课时1.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清贫 教学设计(长春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

清贫 教学设计(长春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

清贫教学设计(长春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清贫教学设计(长春版七年级上册)1清贫教学设计(长春版七年级上册)教学背景:清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和道德准则。

在七年级上册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将通过“清贫”这一主题,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德,培养学生节俭,不浪费的良好品德。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清贫的概念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2、学生能够通过文本探究,领会清贫的精神内涵,并有所感悟;3、学生能够阅读相关的古诗文,进行鉴赏和分析,同时发展阅读能力;4、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认识到物质并非生活的全部,提高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意识。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通过导入,让学生对清贫有初步的了解,为后续探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可以选择一些清贫相关的图片、视频或故事进行呈现,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

第二步:文本探究选取一些与清贫相关的课文或文本,让学生进行深入的阅读和探究。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或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清贫的概念、内涵和价值。

第三步:鉴赏古诗文以清贫为主题,选取一些与清贫相关的古诗文进行鉴赏和分析。

通过阅读,让学生感受到古人对清贫的推崇和崇高。

同时,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与欣赏的结合,提高阅读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第四步:文化传承在清贫教学中,文化传承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演示等多种手段,向学生传授中国传统文化中清贫的重要性和卓越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心。

第五步:情感体验通过教学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入体验到清贫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例如,让学生分组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清贫的生活;让学生制作清贫标语,宣传节俭理念等。

第六步:总结通过教学总结,让学生更全面地总结和认识清贫教学的意义。

同时,让学生反思自身贪欲和浪费的行为,提高自我调节和自我提升的意识。

教学方式: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

例如,在文本探究中,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读书笔记、文本分析等方式;在鉴赏古诗文中,可以采用课堂鉴赏、导读、诗歌背诵等方式;在情感体验中,可以采用游戏、手工制作、小剧场表演等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入体验清贫的价值和精神内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清贫》教学设计 长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清贫》教学设计 长版

《清贫》【教学目标】1、了解方志敏生平及革命事迹,体会其乐于清贫的高尚情操。

2、理解“清贫”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清贫”意识3.学习方志敏甘于清贫的革命精神,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的关系。

【学情分析】1.学生对于革命烈士了解不够。

2.学生的价值观与文章有所不同。

【重点难点】:1、学习方志敏甘于清贫的革命精神。

2、学习文中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的关系。

【教学过程】第一学时一、导入(由歌曲《清贫颂》导入)二、介绍方志敏及写作背景(多媒体展示:方志敏(1899-1935),江西弋阳县人,我国早期革命领导人之一,中国共产党江西省组织创始人之一,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的创造者。

1935年1月24日,北上抗日途中,由于叛徒的出卖,方志敏同志被捕,坚贞不屈,拒不投降。

在敌人的监狱里,方志敏用敌人让他写“供词”的纸笔,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写下了传世之作《清贫》和《可爱的中国》等,成为教育后代的生动教材。

)三、课本剧(学生表演“趣事”片段,并对扮演者及其他同学作现场采访,初步体会人物性格)四、理解清贫的内涵和本质“清贫”一语的来历。

汉语中的“清贫”,是“清寒贫苦”的意思。

语出唐代姚崇《五诫篇》:“与其浊富,宁死清贫。

”这里,清贫即是贫困而有节操的意思。

(师生讨论,探讨清贫的内涵和本质)明确:清贫的内涵和本质:洁白朴素的生活、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精神五、品析课文,探究下列问题:1、本文主要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情?方志敏为何将文中之事称为“趣事”?(国方士兵一心想从我身上搜到值钱东西,最后却大为失望,毫无所得,通过描写两个国方兵士的动作、语言、神态体现“趣”上,进一步体会方志敏对敌人的蔑视和对自己所献身事业的自豪之情。

)设计意图:使学生学会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作者是如何刻画人物的?(通过细腻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来展现人物特点)从中看出方志敏是个怎样的人?国方士兵呢?(心胸坦荡、乐于无私奉献、生活清廉、甘于清贫的共产党人)(贪得无厌、恐吓利诱、追求功名利禄)设计意图: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描写手法来展现人物品质。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长春初中语文七上《清贫》PPT课件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长春初中语文七上《清贫》PPT课件

方志敏以“清贫” 生活为乐,无论革 命事业处于何等困 境,始终坚持信念, 不彷徨、不动摇、 不退缩的崇高气节。
“清贫”的 生活对于 革命者到 底有什么 意义?
清贫,洁白朴素 的生活,正是我们 革命者能够战胜许 多困难的地方!
”清贫“是 共产党员 自觉的生 活态度, 是植根于 革命者心 底的勇往 直前的精 神力量。
有人说方志敏烈 士“清”而不 “贫”,你同意吗? 请谈谈你的理解。
1、朗读感悟:方志 敏的一首狱中诗和片 选《可爱的中国》
2、思辩:在提倡全 面小康的时代,清贫 还需要吗?请完成一 篇300字短文。
方志敏同志诗一首
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 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 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 乃是宇宙的真理! 为着共产主义牺牲, 为着苏维埃流血, 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
陈尧咨(善射)
神态 忿然 笑而遣之
卖油翁(善酌)
睨之
汝亦知射乎 语言 吾射不亦精乎
尔安敢轻吾射
动作 笑而遣之
无他,但手熟尔 以我酌油知之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释担而立 但微颔之
性格: 自矜(骄傲)
取置覆酌沥
对比
谦虚
道理: 熟能生巧,即使有什么长处也不必骄傲自满。
课外延伸
1、联系生活、学习,说说熟能生巧 的事例。
学习目标
1、复述故事,深入理解文章内 容,初步把握人物形象。
2、学会利用文中关键词句分 析人物形象。 3、体会文章所揭示的深刻道 理。
自学指导(一)
看图复述课文内容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要复述 清楚。
自学指导(二)
1、作者运用哪几种方法去刻画人物的形象?从文 中找出具体句子进行分析。并说说你是如何看待这 两个人物的。 2、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最新精选】长春初中语文七上《7清贫》word教案 (5).doc

【最新精选】长春初中语文七上《7清贫》word教案 (5).doc

《清贫》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清贫》第二课时,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教学设计特色五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清贫》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同志于1935年在狱中写下的。

文章用简洁朴实的语言,叙述了自己被俘后国民党士兵搜身时的情景,表现了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高尚革命情操。

2、教材简析《清贫》是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3课。

本单元的文化主题是“感受生活中智慧的灵光”,文中没有任何铺陈描写,只是当时情景的真实再现,学生通过学习这种朴实的语言来感受方志敏奉献于革命事业的共产党人形象。

3、编写思路、结构特点本课用“清贫”这个词作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表明了共产党员以恪守清贫为美。

课文安排在《卜算子·咏梅》、《跳水》之后,后面还有《儿子的采访》、《挑柴》两篇略读课文。

“智慧的灵光”贯穿于本单元的几篇课文中。

《清贫》位于本单元的中间位置,要求进一步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为后边两篇略读课文的教学奠定基础,是这一单元的桥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本单元的特色,努力促使学生达成这样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方志敏廉洁自律,不怕贫苦和艰苦奋斗的美德。

懂得“清贫”的伟大意义。

过程与方法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用对话、动作、神态刻画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的性格品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摒弃奢华的物质生活,养成不怕贫苦,追求清贫的生活境界。

5、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联系重点句子,体会方志敏甘于清贫的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清贫”在革命中的伟大意义。

二、说学情学前调查:本课体会方志敏同志恪守清贫这一美德并不困难。

但是学生的生活远离了贫穷,在理解“清贫”对于革命的意义还会有些空洞化,概念化,所以这将成为学生学习课文的难点。

三、教法学法1、教法针对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互助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最新精选】长春初中语文七上《7清贫》word教案 (1).doc

【最新精选】长春初中语文七上《7清贫》word教案 (1).doc

第7课清贫教学目标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方志敏同志的生平及革命事迹,体会一个共产党员为革命事业乐于清贫的高尚情操。

3.学习围绕中心选材剪裁的方法。

4.结合古今实例理解“清贫”的意义,并结合实际情况正确认识新时期“清贫”的新内涵,将廉洁奉公的正义感纳入到生活的实处。

教学重点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学习方志敏同志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能想象堂堂的苏维埃政府主席在严冬腊月穿着一件露着棉花的破棉袄度日吗?你们能想象他所有的家当只不过是几套旧衣褂裤、几双旧线袜吗?也许你不相信,但他就是凛然对敌的方志敏,一位我党我军的优秀的领导人。

今天我们就一起欣赏他在狱中写下的文章——《清贫》。

二、通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除阅读中的字词障碍奢(sh )侈(ch )矜(j n)苟(g u)镯(zhu€螅? 掷(zh€欤∑模╬)坞(w€?三、整体感知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事?用简洁而准确的语言概括出来。

提示:本文主要写了方志敏身为我军领导人却一生清贫,被捕时身无分文的故事。

2.读罢本文,方志敏在你的心中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提示:本文着重向我们展示了作者廉洁奉公、正义凛然的一面。

(补充其逸事:有一次,方志敏到下面检查工作半个月,在返回省会葛源途经家乡漆工镇时,顺便回家看望母亲。

方志敏刚到家,那些受苦受难的婶婶们听说了就来看望他。

“唷!正鹄(方志敏的乳名)当大官了,难得转来!如今兴苏维埃了,大家都奔好日子,可我们家还常缺钱买盐吃。

你在外面又照顾不到我们,唉……”方志敏早领会婶婶们的来意,是向他讨买盐钱,便笑着答话:“哈哈,我什么时候成了财主老板,回来就可以照顾你们,帮你开销买盐钱了!”婶婶们涨红着脸,辩解说:“都说你掌管着苏维埃几十万、几百万呢!你们公家饭碗里撒掉下两个饭粒也够我们开销一年半载,还在乎这两角子盐钱!”方志敏解释说:“我管的花边(银元)是不少,几十万几百万也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清贫文本解读一、整体感知1934年11月初,方志敏奉命率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任红10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

至皖南遭国民党军重兵围追堵截,艰苦奋战两月余,被7倍于己的敌军围困。

他带领先头部队奋战脱险,但为接应后续部队,复入重围,终因寡不敌众,于1935年1月27日在江西玉山陇首村被俘。

在狱中他坚持斗争,写下了著名的《清贫》一文。

这篇总共一千余字的简洁文章,以其诚挚的革命情怀与高尚的志士节操,成为影响深远的文本之一;也与《可爱的中国》《死!——共产主义殉道者的记述》等方志敏的其他文字一起,共同汇成了流芳久远的方志敏精神。

方志敏在狱中所写的《清贫》一文,述说了自己被俘时的经过。

两个国民党兵无意中在柴窝中发现了他,并猜到了他正是那位共产党的省主席。

他们从方志敏身上只搜到工作所用的一块怀表和一支钢笔,此外分文没有。

一个自称是“老出门的”国民党兵马上在他的裤脚、衣缝仔细地捏了起来,认为肯定有金戒指之类;另一个兵则挥动手榴弹叫道:“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把你炸死去”“你骗谁!像你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结果,这两个家伙直到搜累也无收获,只好商定将怀表和钢笔卖得的钱均分。

方志敏从事革命斗争十余年来,经手的钱财数以百万计,却是一点一滴都用之于革命事业。

通过学习方志敏的《清贫》,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到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共产党人,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在艰苦的环境里经受着种种考验,却始终矢志不移,固守清贫,艰苦奋斗,终于迎来了革命的胜利和人民的解放。

教育学生更要牢记清贫的本色,这是教学本课的重点所在。

然而教学本文又要有别于政治课教学,应以品读语言文字为主,尤其要加强学生绘声绘色朗读文章的能力进而深入地揣度不同角色的不同心理,整体感知清晰的文章结构,学习作者立场坚定,骨力非凡的文章语言风貌。

二、问题探究1.“清贫”一语的来历。

汉语中的“清贫”,是“清寒贫苦”的意思。

语出唐代姚崇《冰壶诫》:“与其浊富,宁死清贫。

”这里,清贫即是贫困而有节操的意思。

2.方志敏的“清贫观”。

方志敏的“清贫观”,既有物质上的贫困贫穷之意,更有精神上的清高淡泊之意。

方志敏谈清贫,丝毫没有赞成贫困、固守贫穷的内涵。

社会学意义上,贫穷,是指没有钱,缺乏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是从物质方面说的,一般不带有人文精神的含义。

3.《清贫》的语言特色及其影响。

方志敏这篇散文情真意切、朴实无华,是生命的绝唱,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正气歌,广为世人传诵,雅俗共赏,被誉为20世纪中国散文的优秀杰作之一,多次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对千百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弘扬清贫的优良传统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思考与讨论一、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下的《清贫》一文,堪称是革命的正气歌,祖国和人民始终把他作为中华民族的“清贫”之子、骄傲之子。

“清贫”就是清苦、贫寒的意思,在物质丰富的今天,方志敏的“清贫”还有价值吗?为什么?设置此题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体会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贫”之可贵,真正领会烈士精神,最终明确:我们现今所说的“清贫”并非方志敏时代的清贫;更非提倡摒拒基本物质需要的苦行主义,但其间所蕴含的不以物欲为尚的清贫精神,则是永远无法丢弃的时代给养与食粮。

引导学生结合新时期的社会发展实际,发展性地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使其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

二、本文多处使用对比的手法,请你在课文中找出来。

体会对比手法在表现主题上的作用。

设置此题旨在引导学生体会对比手法在文中的使用,进而能够实现以读带写,尝试在习作中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

文中对比手法的使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民党士兵认为方志敏是个大官理应有许多钱财可以抢掠,他们的这种心理与贪婪的个性和方志敏同志形成鲜明对比。

借助两个国民党士兵的行动及语言侧面烘托方志敏的廉洁;二是将方志敏的“清贫”与国民党大官对比,以突出表现主题。

教学建议一、本文文面内容浅显,学生在阅读理解中没有障碍。

但真正领会烈士精神,并结合新时期的社会发展实际,发展性地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使其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是学生理解的重点和难点。

所以本文的教学设计,先是要对当时的写作背景作好铺垫,让学生能够切身理解当时的处境,为理解文本打下基础。

二、在课文的学习讨论中要设计几个小问题,既了解了文章的情节,更把思考的方向直指主题,围绕着“清贫”而谈。

三、引导学生体会“清贫”对现实生活的意义,也应该是循序渐进。

首先可以与学生回忆历史上的“安贫乐道”;然后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贫”的认识,与学生共议其产生的原因及造成的危害,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贫”之可贵;最终明确:我们所说的“清贫”并非方志敏时代的清贫,更非提倡摒弃基本物质需要的苦行主义,但其间所蕴含的不以物欲为尚的清贫精神,则是永远无法丢弃的时代给养与食粮。

由于学生对写作背景不了解,可以在课前布置一些小预习提示:如,找一找方志敏的生平资料,了解烈士事迹;在你的周围展开一次对“贫”的调查,了解你身边的人是怎样看待“贫”的,其产生的根源是什么?有了这样的课前准备,我想这一堂课更能驾驭自如,学生也能够更轻松地对其有一个新的认识。

相关资料一、关于作者方志敏,江西省弋阳县人,1900年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

8岁上私塾,1919年考入江西省立甲种工业学校。

1921年因领导学生闹学潮,被迫离校。

后在上海结识了张太雷、恽代英、向警予、瞿秋白等,受到马列主义思想的影响。

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1926~1927年,任江西省农民协会秘书长。

1928年起,历任中共弋阳县委书记、中共江西省执行委员、赣东北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红十军政委、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闽浙赣省委书记、苏维埃政府主席等。

创建了包括闽浙赣皖四省的几十个县、人口100万、红军3万多的革命根据地。

1935年1月间,方志敏率领北上抗日先遣队转战皖南失利。

在返回赣东北根据地作短暂休整的途中,遭到7倍于抗日先遣队的国民党军包围,七次突围都未获成功。

1月29日上午,由于叛徒出卖,方志敏不幸被俘入狱。

在狱中,他坚贞不屈,视死如归,迫使敌人的审讯、诱降均告失败。

他秘密给狱中同志传递条子,要他们“要准备坐牢,在监狱里要学习列宁同志的榜样,为党工作,坚持斗争,就是死也是光荣的。

”8月6日,方志敏在南昌市下沙窝慷慨就义,时年36岁。

方志敏在十几年的革命生涯中,表现出了对党和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诚,也表现出了他卓越的领导才能。

对此,党和政府给予了他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1931年11月8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专门致信方志敏,授予他红旗勋章一枚。

1934年1月22日,中华苏维埃第三次全国工农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同志在《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中,高度评价方志敏等领导制定的闽浙赣苏区的财政经济政策。

还在大会报告结论中赞扬说“赣东北的同志们也有很好的创造,他们同样是模范工作者”,“他们是革命战争的良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们又是群众生活的良好组织者和领导者。

”方志敏入狱后,上海地下党组织曾密派人员潜来南昌营救,未果。

方志敏生前写下了许多光辉的篇章。

1983年3月,中共江西省委决定,由中共江西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辑《方志敏文集》。

文集共收入方志敏44篇著作。

其中,他仅在狱中所著文稿就达16篇之多。

他在狱中撰写的一篇自传性质的《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手稿,在传送中被散失达5年之久,后于1940年由我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用重金买回。

当时,叶剑英同志读了手稿,曾作《读方志敏同志狱中手书有感》七言绝句一首:“血染东南半壁红,忍将奇绩作奇功;文山去后南朝月,又照秦淮一叶枫。

”此外,他的《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记实》《死!——共产主义殉道者的记述》等,都是在狱中所作。

1984年6月15日,邓小平同志为《方志敏文集》题写了书名。

二、写作背景方志敏同志被俘入狱后,在生与死的抉择关头,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宁死不屈。

他坚定地表示:“我能丢弃一切,惟革命事业,却耿耿在怀,不能丢却。

”“我已认定苏维埃可以救中国,革命必能得最后的胜利。

我愿意牺牲一切,贡献于苏维埃和革命。

”这情真意切、正气浩然的朴素语言,表明了他誓以年轻的生命实践自己诺言的决心,充分显示出一个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和高尚品格。

方志敏同志认为:“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努力到死,奋斗到死!”在狱中,他同敌人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斗争。

当国民党反动派通过官僚政客、军阀党棍以及方志敏同志的同学、同乡和亲朋故旧充当说客,以高官厚禄为诱饵,以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来“规劝”,甚至抬出蒋介石委以要职,妄图使方志敏同志“归降”时,方志敏同志郑重宣告:“我不爱爵位,也不爱金钱”,“我们共产党员都是深刻信仰共产主义的”。

这充分体现了方志敏同志乐于清贫、视死如归的伟大革命气节,体现了中华民族那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传统美德。

在狱中,方志敏同志不仅同敌人的威胁引诱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而且以顽强的革命毅力,以笔作枪。

他在半年的时间内,抱病写下了《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清贫》《狱中记实》等16篇文稿,共20余万字。

这部分文稿,曾影响了许许多多志士仁人,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不惜牺牲一切,前仆后继,英勇奋战,也为我们党留下了一笔极其珍贵的革命遗产,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

三、方志敏的信稿飞出牢笼的经过杭州姑娘程全昭与邻居青年(绸缎店伙计)高家骏相恋,由于门第不合,程父不允这门婚事,高家骏一气之下,外出谋生。

1935年夏,程全昭忽然收到高家骏让她火速前往南昌晤面的信,程全昭至南昌,高家骏告诉她:“我认识了一位好人——共产党的大官方志敏。

现被关在狱中,正好由我看守。

”高家骏要求程全昭将方志敏的一些密件送到上海。

第三天晚上,高家骏拿来一个纸包(内含《可爱的中国》《清贫》等十几篇方志敏狱中著述)和三封信郑重地交给程全昭,并说:“方志敏替你起了个化名叫李贞,他自己化名为李祥松,这样,你们便是一家人了。

”次日清晨,程全昭装扮成时髦小姐,拎着装有信稿的小皮箱上了开往上海的火车。

在上海,她将两封信送到了宋庆龄、李公朴手中,将另一封信与纸包转到了鲁迅先生手里,同时还告知了显影阅信的方法。

程全昭赴上海送信稿之事不知怎地被敌人知道了,宋庆龄派人通知她迅即离开了上海。

解放后,缪敏得知了程全昭冒着生命危险传递信稿之事,特地赶到杭州,看望了程全昭。

嗣后,缪敏自己又更名为李祥贞。

如此更名,使我想到方志敏自己在狱中化名李祥松,为程全昭化名李贞,这样“便是一家人了”。

为永远纪念方志敏,也永远不忘西子湖畔那一对在险恶环境中为革命传递火种的情侣,缪敏才更名为李祥贞的。

也可以说,李祥松和李贞的结合体李祥贞这个名字,正是缪敏对方志敏及他的狱中书稿最好的纪念!四、方志敏和《清贫》(徐焰)方志敏,原名远镇,1900年生于江西省弋阳县一个世代务农之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