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新型润滑油降凝剂的合成本科生毕业设计

合集下载

本科毕业设计-合成基础油全套资料

本科毕业设计-合成基础油全套资料

第三章合成润滑油的制备➢知识目标1. 了解合成润滑油的分类和性能特点。

2. 掌握酯类合成润滑油的生产过程、性能和应用。

3. 掌握聚醚类润滑油的生产过程、性能和应用。

4. 掌握合成烃类润滑油的生产过程、性能和应用。

5. 了解硅酸酯、磷酸酯等合成润滑油➢能力目标1. 能从外观上认识合成润滑油。

2. 能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和润滑油的特性分析并选用适合的合成类润滑油。

3. 能识别和理解各种合成润滑油工艺流程。

4. 能应用所学技能和知识工业生产和制备酯类、合成烃类以及聚醚类润滑油。

第一节概述一般润滑油由基础油和添加剂组成。

基础油主要有三类,第一类动植物油,例如菜子油、葵花子油、大豆油等,由于植物油极易氧化,使用寿命很短。

第二类矿物油,目前绝大部分润滑油产品都是以矿物油为基础油的。

第三类为合成基础油,采用有机合成方法,由低分子经过化学合成制备成的较高分子的物质,具有一定化学结构和特殊性能。

制备合成油的原料可以是动植物油脂,也可以用石油或其它化工产品。

在化学组成上,合成基础油的每一个品种都是单一的纯物质或同系物的混合物。

构成合成基础油的元素除碳、氢之外,还包括氧、硅、磷和卤素等。

合成润滑油与矿物润滑油相比,在性能上具有一系列优点,可以解决矿物润滑油不能解决的问题,因此日益得到重视,合成润滑油不但是许多军工产品的重要润滑材料,而且在民用方面也有很大的潜力。

合成润滑油虽然比矿物润滑油价格高,但由于性能优良、使用寿命长、机械磨损小,因此合成润滑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一、合成润滑油的分类根据合成润滑油基础油的化学结构,美国材料试验学会(ASTM)特设委员会制定了合成润滑油基础油的试行分类法。

合成润滑油基础油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合成烃润滑油,主要包括聚α-烯烃油、烷基苯、合成环烷烃、聚丁烯等;第二类有机酯,主要包括双酯、多元醇酯和聚酯;第三类其它合成油,主要有聚醚、磷酸酯、硅油、硅酸酯、卤代烃、聚苯醚等。

二、合成润滑油的性能特点矿物润滑油是目前最常用的润滑油,但矿物油产品有明显的不足:首先矿物油的低温性能差,尤其是高黏度润滑油的倾点一般都在-10℃以下,在寒区冬季野外操作很难启动。

一种润滑油降凝剂的合成与应用

一种润滑油降凝剂的合成与应用
1 0 N u r a tb s i a ei to u e .Th o rp itd p e s n y t e i d b s g r aeca h d d ,se r mi e iy c tt 5 S l b i n a eo l r n r d c d c . e p u on e r s a t s s n h s e y u i n li n y r e ta a n ,vn l ea e i z n i a a a ma eil ,dmeh l e z n n s s le t _o u n s l n c a i s c tl s h o g mia in a d p l me z t n An h sr w tr s i t yb n e e a d a ov n ,p t l e e uf i cd a a ay t t r u h a n t n y r a i . a 0 o o i o d te

种 润 滑 油 降 凝 剂 的 合 成 与 应 用
张 杰 家 , 刘 刚 。 杨 海 军 。 ,
( . 庆华 凯 石 油 化 工 设 计 工 程 有 限 公 司 , 龙 江 大庆 1 3 1 ; 1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671 2 大庆 油 田建 设 集 团有 限 责 任 公 司 , 龙 江 . 黑 大庆 1 3 5 ; 619 8 4 8 4 400) 3 中 国石 油 塔 里 木 油 田塔 西南 化 肥 厂 , 疆 喀 什 . 新
第 3 1卷 第 5期 21 0 0年 1 O月
化 学 工 业 与 工 程 技 术 J u n l f Ch mia n u ty 8 g n ei g o r a e c lI d sr LEn ie rn o

新型油品降凝剂的合成与性能

新型油品降凝剂的合成与性能
领 先水平 。
2 1 单体 配 比对 共聚 物降 凝效 果的影 响 .
苯 乙烯 一马来酸 二异辛 酯 一丙烯 酸十八 酯三 元共 聚降凝 剂 对 10 5 基础 油 的加 量 为 04 质 . %( 量分 数 ) 反应 时 间为 7h 反 应 温 度 为8 I, 聚 , , 0c 共 = 物 单体摩 尔 比对 降凝剂效 果 的影响 如表 1 。 表 1 共聚物 单体摩 尔 比对 降凝剂 效果的 影响
的重视 并得 到广 泛 的应用 。 国外应 用降 凝 剂 技术 已有 几 十 年 的历 史 , 研
降凝 剂 的降凝 效 果 可 以 用不 同的 方 法测 定 , 常用的 是凝 固点 下 降值 法 和 一 定 温度 、 定 剪切 一 速率下 表 观粘度 下降值 法 l 。根据 G 50— 7的 4 】 B1 7 规定 , 自制 了 简易 的 倾 点测 试 仪 。用 透 明玻 璃 制 成双层 圆筒 状平 底 套 管 , 中间 加一 根 校 正 过 的温 度计 ( 程 一5 ~5 I , 已加 降凝剂 的 10 量 0 0c ) 将 = 5 基 础 油加热 到7 = 倒 入 管 中逐 渐 冷 却 , 却 速 度 0c , I 冷 为每3rn i降低 1c , 斜 试 管 时试 样不 再 流 动 时 a I 倾 =
n 苯 乙 烯 ( 辛 醋 ) : n 丙 烯 酸 十 八醋 ) (
l 3: : 6 l 4: : 6
笔者 合成 了苯 乙烯 一马来 酸二 异辛 酯 一丙 烯 酸 十八酯 三元 共聚 物用 于 10 5 基础 油 降凝 , 得 取
了较好 的效 果 。
1 实验
降 凝 幅 度/ ℃
殷 树 梅 等 . 型 油 品 降凝 剂 的合 成 与 性 能 新

PMMVA润滑油降凝剂的合成及其降凝效果

PMMVA润滑油降凝剂的合成及其降凝效果
析表 征 了所 得化 合物 的官 能 团结 构 。
加具有 一定 功 能 的合 成 高 分子 聚合 物 降凝 剂 , 是
比较 简便 、 有效 的方法 之一 l 2 ] 。
1 实 验 部 分
1 . 1 药 品与仪器 马来 酸酐 、 十八胺 、 对 甲苯磺 酸 、 醋酸 乙烯 酯 、
十八 胺及 甲苯 加入 到三 口烧瓶 中加 热进 行胺 解反
学教授 , 研究生导师 , 从 事石油产 品添加剂及 功能 材料方
为原料 , 采用“ 先缩合 , 后聚合 ” 的方法 , 制备具 有降 低 润滑油凝点 的 P MMV A 降凝剂 。
收稿 日期 : 2 0 1 2 — 0 9 — 2 5 作者简介 : 龙小柱 ( 1 9 6 5 一) , 男, 湖南 株洲人 , 沈 阳 化 工 大
然后 提纯 得 到醇解 产物 ; 再将 一定量 的马来酸 酐 ,
( C _ ~ 。 ) 一O . 3: 0 . 6: 0 . 1 ] 、 十八 胺 、 醋酸 乙 烯酯
将一 定量 马来 酸 酐 、 混 合 高 碳 醇及 适 量 的 甲 苯 加入 到装有 搅拌 器 、 冷 凝器 、 温度 计 的三 口烧瓶 中, 加热搅 拌 至反应 物完 全溶解 后 , 加入 对 甲苯磺 酸, 升至 一定温 度后 恒 温反 应 ( 聚合 单体 ) 一1 . 5 、 m( 溶剂): m( 聚合单体 ) 一3 O 、 聚合温度 7 5 ℃、 聚合 时间 4 h 。I R结果表
明: 所 制 备 产物 的 官 能 团 结构 与设 计 的 目标 产 物 相 符 。将 最 佳 条 件 下 合 成 的 产 物 以 硼( 降 凝 剂 润 滑 油) 一0 . 8 5 加入 到 1 5 0 S N 润 滑油 基 础 油 中 , 凝 点 可 降低 1 7℃ 。 关键词 : 马来酸酐; 混合高碳醇 ; 十八胺 ; 缩合 ; 聚合 ; 降凝 剂 ; 润 滑 油 基 础 油 中图分类号 : TQ 3 1 4 . 2 6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8 — 0 5 1 1 ( 2 0 1 3 ) 0 1 — 0 0 1 6 — 0 4

润滑油降凝剂T818C的合成及其降凝作用

润滑油降凝剂T818C的合成及其降凝作用

MO I B L石 油 公 司 所 掌 握 . 已经 大 规 模 应 用 而 国 内 润 滑 油 降 凝 剂 主 要 还 是 几 十 年 前 的 技 术 如 T 0 62 ( 甲基 丙 烯 酸 酯 ) T 0 ( 仪烯 烃 )等 , 关 于 聚 ,83 聚 T1 8 8系 列 降 凝 剂 的 合 成 方 法 国 内 和 降 凝 机 理 还
乙 烯 , 收 。 在 四 口烧 瓶 中 得 到 浅 黄 色 、 稠 的 液 回 粘
未 见 报 道 【。本 文 主要 介 绍 T 1 C润 滑 油 降 凝 剂 88
本文 将采用 C ~ 2 8 C 6醇 和 富 马 酸 酯 化 的 方 法 制 备 了 高 碳 醇 富 马 酸 酯 .再 进 一 氧 化 钠 溶 液 洗 涤 三 遍 . 后 用 水 然
洗 涤 两 遍 . 最 终 洗 出 液 p 值 降 到 8 9之 间 , 使 H ~ 干 燥 得 到 纯 度 约 为 9 % 的 腊 状 高 碳 数 双 醇 富 马 酸 5
酯。
列 降 凝 剂 技 术 主 要 为 美 国 E X N 石 油 公 司 和 X O
摘 要 : 文 研 究 了 润 滑 油 降 凝 剂 T 1C( 酸 乙 烯 一富 马 酸 酯 高 聚 物 ) 合 成 , 察 了 该 降 凝 剂 对 国 内 几 种 主 要 基 础 油 本 88 醋 的 考 的 降 凝 效 果 . 探 讨 了 其 降 凝 机 理 。结 果 表 明 当 加 剂 量 为 3 /g 5 /g时 , 88 降 凝 剂 对 环 烷 基 基 础 油 和 石 蜡 基 基 础 油 均 并 gk ~ gk T 1C 具 有很 好 的 降凝 作用 。 关键 词 : 滑 油 润 降凝 剂 醋 酸 乙烯 一 马 酸酯 高 聚 物 合 成 应 用 富 机 理

化学工程与工艺方向

化学工程与工艺方向

化学工程与工艺方向——石油北京1108毕业论文批次具体题目1、“新型液体燃料”——二甲醚在国内外的开发概况2、1-丁烯共聚的研究进展3、21世纪生物化工发展及对策4、21世纪涂料工业发展趋势及对策5、21世纪以煤和天然气为原料的C1化学6、ABS树脂技术发展趋势7、CO_2驱油提高采收率技术8、PMMA超细粉体的发展与应用9、TiO_2光催化反应体系中几个问题的探讨10、ZSM-5分子筛用于汽油催化裂解制低碳烯烃性能研究11、半导体光催化剂及其改性技术进展12、铋系光催化剂研究进展13、表面活性剂驱的驱油机理与应用14、表面活性剂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与展望15、表面活性剂在油田开采中的应用16、柴油超深度脱硫技术研究17、柴油低温流动改进剂综述18、柴油机燃油添加剂的研究进展19、柴油加氢脱硫催化剂研究进展20、柴油降凝剂的发展现状及其研究热点21、柴油降凝剂的合成方法及影响因素22、柴油降凝剂的研究进展23、柴油蜡晶分散剂的合成24、柴油十六烷值改进剂研究综述25、柴油添加剂的现状及发展趋势26、柴油稳定剂的现状与开发动向27、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复合材料的发展28、超临界萃取技术的应用29、超临界技术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30、超临界技术在石油中的应用研究31、超临界流体技术的开发及应用32、超细粉体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现状33、超细粉体分级技术现状及进展34、超硬材料薄膜涂层研究进展及应用35、稠油化学降粘技术的研究进展36、稠油乳化机的合成及应用37、磁性催化剂的研究进展38、从重油加氢脱硫废催化剂中回收钼和钒的研究39、催化裂化汽油降烯烃技术的研究40、电化学脱硫技术研究综述41、丁香油—海藻酸钠可食性抗菌膜的研制42、酚醛树脂应用研究综述43、复合材料的发展和应用44、甘油的生产应用现状及技术开发新进展45、高触变性环氧树脂胶粘剂的研究46、高含蜡原油降凝机理研究47、高蜡原油复配降凝剂的研究进展48、高蜡原油降凝剂的发展概况49、高凝原油降凝剂的制备50、高酸原油催化脱酸工艺研究51、高吸水性树脂的性能及应用52、高性能环氧型建筑结构胶粘剂的研制53、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研究综述54、工艺条件对汽油催化裂化反应的影响55、功能化聚炔的合成及其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56、功能性纳米复合材料的开发与应用57、国内外催化裂化催化剂技术新进展58、国内外聚苯乙烯的现状及发展动向59、国内外生物柴油的应用60、国内原油降凝剂的研究概况61、国内原油降凝剂的研究进展62、国内原油降凝剂研究概况63、海藻纤维的制备及结构与性能研究64、含蜡原油的降凝剂研究进展65、含蜡原油结构抑制机理研究66、几种增粘剂的性能比较67、加成型硅橡胶增粘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68、加氢脱硫催化剂的研究69、甲醇汽油的技术进展及应用70、降凝剂对柴油中蜡晶形态的影响71、降凝剂对原油蜡相变的影响72、降凝剂与蜡晶作用研究方法综述73、胶黏剂的合成及研究进展74、焦炉煤气转换天然气方案的探讨75、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综述76、金属氢化物贮氢技术研究与发展77、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在污染物处理及环境分析中的应用研究78、聚丙烯催化剂技术进展及发展趋势79、聚丙烯酸钠絮凝剂生产现状综述80、聚丙烯酸酯类降凝剂的应用研究81、聚合物缓蚀剂的研究进展82、聚合物空心微球制备技术综述83、聚合物类型降凝剂及其应用84、聚合物驱后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85、聚合物驱油技术研究86、聚合物驱油技术研究综述87、聚合物驱油提高采收率的技术研究88、聚碳酸酯发泡剂的制备89、抗氧剂合成技术进展90、可分解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91、可再生氢能应用前景-- 氢的制取92、沥青加氢研究进展93、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及应用现状94、硫化氢治理技术研究进展95、硫磺微胶囊的制备96、绿色表面活性剂现状及研究进展97、绿色化学的研究进展及前景98、绿色阻垢剂的研究进展99、论环氧树脂产品结构调整的必要100、煤制油技术研究进展101、纳米材料改性塑料的研究进展102、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103、纳米材料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104、泡沫铝制备过程中增粘剂的选择105、破乳剂的合成及应用106、汽油脱硫方法概论107、氢能利用与高表面活性炭吸附储氢技术108、清洁柴油生产技术研究109、燃料电池的新进展110、燃料电池的研究进展与应用背景111、燃料油脱硫技术研究综述112、乳化汽油的制备工艺研究113、润滑油降凝剂的合成与应用效果研究114、润滑油降凝剂的合成与应用研究115、润滑油降凝剂及降凝机理的研究116、润滑油降凝剂研究进展117、润滑油抗氧化剂的制备与机理研究118、润滑油倾点稳定性的研究119、润滑油脱蜡技术及工艺研究120、润滑油增稠剂研究综述121、润滑油粘度指数改进剂的研究进展122、生物柴油的现状与发展前景123、生物柴油的制备方法及研究进展124、生物柴油合成技术的研究综述125、生物柴油化学制备方法研究126、生物柴油降凝方法的研究127、生物柴油降凝剂的研究进展128、生物柴油制备方法研究进展129、生物脱硫技术研究进展130、生物质废弃物催化气化制取富氢燃料气131、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132、生物质燃料的开发与应用研究133、石油产品中碱性氮测定方法研究134、石油开采中乳化剂的研究135、世界1,4丁二醇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影响136、双子表面活性剂的研究现状137、水处理阻垢剂的发展及展望138、碳纳米管的电化学性质及应用研究139、碳纳米管的应用研究进展140、提高柴油安定性的研究进展141、提高原油采收率研究142、天然高分子海藻酸盐成膜研究143、天然气处理技术研究进展144、天然气化工应用技术研究综述145、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与开发146、天然气水合物调查和研究现状147、甜菜碱型硅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和应用149、微波作用下天然气水合物分解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150、微生物驱油技术研究151、我国甘油工业和市场综述152、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153、吸水性凝胶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154、新型纳米电子材料的发展及应用155、新型润滑油降凝剂的合成156、新型透明疏水硅丙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157、新型增粘剂的研制158、新型增粘剂——酰胺酯159、阳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及应用研究160、阳离子可聚合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161、液化石油气低NOx燃烧技术进展162、液化石油气汽车的前景、市场及其对策163、液氢的生产及应用164、一种新型环氧树脂室温固化体系研究165、乙丙橡胶生产工艺及其技术经济分析166、乙烯三元共聚合研究现状及展望167、影响降凝剂效果的因素探讨168、影响汽油辛烷值的因素研究169、影响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因素研究170、油品脱蜡方法综述171、油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172、油田污水处理工艺进展173、油田污水处理技术研究综述174、油页岩干酪根热降解的动力学性质及其地球化学意义175、油质对重油制气生产的影响176、有机固废厌氧消化技术研究进展177、有机硼酸酯润滑油抗磨剂的制备179、原油及燃料油品生物腐蚀的研究180、原油降凝剂的种类及应用181、原油降凝剂的作用机理与影响因素182、原油降凝剂作用机理的研究183、原油流变学研究184、原油破乳剂的研究进展185、原油脱硫技术研究186、原油脱硫技术研究进展187、增粘剂的合成及研究进展188、增粘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189、粘合剂的合成及研究进展190、直接发泡法制备碳纤维增强泡沫铝191、中国发展天然气汽车的潜力和问题192、中空型聚合物微球的应用进展193、重油催化加氢脱氮催化剂的研究进展194、重油催化裂化柴油加氢改质的研究195、重油催化裂化柴油加氢精制催化剂的选择196、重油催化裂化催化剂研究进展197、重油催化裂化原料变重的措施与对策198、重油催化裂化装置加工加氢精制蜡油的技术分析199、重油高压加氢裂化技术的特点及发展趋势200、重油加工技术研究综述201、重油加氢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202、重油加氢脱硫化学的发展203、重油生物脱硫研究综述204、重油脱硫催化剂的研究进展205、重油悬浮床加氢技术进展206、重油制气污水处理系统(A/O)技术改造备注: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工作背景自拟题目,所拟题目须经指导老师同意后方可选用。

150SN润滑油降凝剂的合成及其降凝效果研究

150SN润滑油降凝剂的合成及其降凝效果研究

1 . 1 药 品 与 仪 器
甲基 丙烯 酸 、 苯 乙烯 , AR, 天津 市大 茂化 பைடு நூலகம்试
收 稿 日期 : 2 0 l 3一O 8 —0 3 ; 修 改 稿 收 到 日期 : 2 0 1 3—1 2—2 3 。
作 者 简介 : 龙 小柱 ( 1 9 6 5一 ) , 副教授 , 研 究生 导师 , 从 事 石 油
Wa n g J i a n,L i Hu i p e n g,Z h a o Hu a ,L i a o Ke j i a n
( S c h o o l o f P e t r o c h e mi c a l En g i n e e r i n g, L i a o n i n g S h i h u a U n i v e r s i t y,

6 0





S PECI ALI TY PETROCH EM I CALS
第 3 1卷 第 1期 2 0 1 4年 1月
1 5 0 S N 润 滑 油 降凝 剂 的合 成 及 其 降凝 效 果 研 究
龙 小柱 , 刘 杰, 张广明 , 孙 威, 徐 磊, 李 昱 霖
( 沈阳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 辽宁 沈 阳 1 1 0 1 4 2 )
报道。
1 实 验 部 分
烷基 链 『 2 ] 。低 温 时 , 油 中所 加 降凝 剂 可 以有 效 的
改变 蜡 晶 的形 状 和大 小 , 阻 止 蜡 晶 形 成 三维 网状
结构, 从 而 提高 润滑 油 的低温 流动性 , 使 其在 低温
下 能够 使用 。 目前 国 内的润 滑油 降凝剂 种类 主要 有 T6 0 2 ( 聚 甲基 丙 烯 酸 酯 ) 、 T6 0 3 ( 聚异 丁烯 ) 、 T8 0 1 ( 烷基 萘 类 ) 、 T 8 O3 ( 聚 0 : 烯烃) 、 T 8 1 8 ( 聚醋

新型富马酸酯共聚物润滑油降凝剂的制备及应用

新型富马酸酯共聚物润滑油降凝剂的制备及应用

新型富马酸酯共聚物润滑油降凝剂的制备及应用关兴华;李洋;黄河;张文铎;张丽;聂赫然;周光远【摘要】以富马酸酯、醋酸乙烯酯和苯乙烯为原料,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制备了一系列新型三元共聚物(PFVS).利用第三单体苯乙烯的刚性结构对聚合物侧基碳链的支撑以及对蜡的吸附作用,在二元聚合基础上,提高添加剂的降凝性能;同时通过改变富马酸酯中高级醇的碳数、共聚单体比例和分子量的调节,实现了高性能润滑油降凝剂(PPD)的制备.研究发现,PFVS在中国石油新疆油田的多种石蜡基基础油中降凝性能优异,其整体性能明显优于进口降凝剂A和B.【期刊名称】《润滑油》【年(卷),期】2017(032)002【总页数】5页(P46-49,64)【关键词】润滑油降凝剂;三元共聚物;低温性能【作者】关兴华;李洋;黄河;张文铎;张丽;聂赫然;周光远【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生态环境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130022;深圳海润德添加剂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52;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生态环境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130022;深圳海润德添加剂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52;深圳海润德添加剂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52;深圳海润德添加剂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52;深圳海润德添加剂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52;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生态环境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130022;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生态环境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1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624.82节能和环保是本世纪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能源过多的消耗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

使用合适的润滑油对于减少汽车尾气排放、节省燃油是一个重要且有效的方法。

随着机械工业的不断发展,对润滑油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作为一种改善油品倾点的助剂,降凝剂对于润滑油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自人类第一次申请了降凝剂专利(商品名Paraflow)至今近百年的历史中,相继出现了氯化石蜡与酚的缩合物、聚甲基丙烯酸酯、聚丙烯酰胺、烷基聚苯乙烯、聚丙烯酸酯、马来酸酯-甲基丙烯酸长链烷基酯、烯烃聚合物等降凝剂[1-5]。

新型润滑油降凝剂的合成及应用的开题报告

新型润滑油降凝剂的合成及应用的开题报告

新型润滑油降凝剂的合成及应用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润滑油作为机械设备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之一,其性能对机械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和寿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润滑油在低温环境下易于结晶、凝固,从而导致机械设备的损坏和运行不稳定。

因此,开发低温环境下适用的润滑油降凝剂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广泛采用的润滑油降凝剂主要是多聚甲醛、羟基乙酸酯等有机化合物,存在着合成工艺繁琐、效果不佳、环保性差等缺点。

因此,研究一种简单高效、环保无毒的新型润滑油降凝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二、研究目的本次研究旨在合成一种新型润滑油降凝剂,并探索其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和应用价值。

具体任务包括:1. 合成一种简单高效、环保无毒的新型润滑油降凝剂;2. 对合成的润滑油降凝剂进行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表征分析;3. 通过实验测试探究该润滑油降凝剂在低温条件下的性能、降凝效果和稳定性;4. 研究该润滑油降凝剂在润滑油中的应用效果和机理。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 合成方法:采用反相高压液相色谱法合成新型润滑油降凝剂;2. 表征方法: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技术对润滑油降凝剂进行表征分析;3. 性能测试方法:采用溶解温度测试法、扫描电镜等技术探究润滑油降凝剂的性能、降凝效果和稳定性;4. 应用效果研究方法:通过添加润滑油降凝剂和不同润滑油混合后,进行低温流动性和黏度等方面测试评估其应用效果和机理。

四、预期成果和意义本次研究预期可以合成一种简单高效、环保无毒的新型润滑油降凝剂,并开展性能、机理等研究,可以推动润滑油降凝剂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发展。

预期成果包括:1. 合成新型润滑油降凝剂,并进行表征分析;2. 研究该润滑油降凝剂的性能、降凝效果和稳定性,并探究影响因素;3. 探究该润滑油降凝剂在润滑油中的应用效果和机理,为润滑油降凝剂领域的技术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以上是新型润滑油降凝剂的合成及应用的开题报告,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新型润滑油降凝剂的合成目录摘要 (Ⅰ)ABSTRACT (Ⅱ)第一章引言 (1)1.1润滑油 (1)1.1.1润滑油简介 (1)1.1.2润滑油添加剂 (1)1.1.3国内外润滑油添加剂的发展进程 (3)1.2降凝剂 (4)1.2.1综述 (4)1.2.2国内外降凝剂的发展进程 (4)1.2.3降凝剂的主要类型 (5)1.2.4润滑油降凝剂的机理 (7)1.3影响降凝效果的因素 (9)1.3.1基础油性质的影响 (9)1.3.2降凝剂结构性质对降凝效果的影响 (10)1.3.3降凝剂在原油中形态的影响 (11)第二章实验部分 (11)2.1引言 (11)2.1.1实验试剂及实验设备 (12)2.2酯化反应-甲基丙烯酸十四酯的制备 (12)2.2.1实验原理 (12)2.2.2实验步骤及装置 (13)2.2.3酯化产率的计算 (13)2.2.4酯化产物的表征 (14)2.3酯化反应条件分析 (14)2.3.1酸醇摩尔比对产率的影响 (14)2.3.2催化剂用量对产率的影响 (15)2.3.3阻聚剂用量对产率的影响 (15)2.3.4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 (16)2.4聚合反应—AMV三元共聚物的合成 (16)2.4.1实验原理 (16)2.4.2 聚合方法的选择 (16)2.4.3实验步骤及实验装置 (17)2.4.4聚合物的表征 (17)2.4.5 降凝效果实验 (18)2.4.6聚合条件的选择 (18)2.5聚合反应条件对AMV三元共聚物效果的影响 (18)2.5.1单体配比对降凝效果的影响 (18)2.5.2聚合温度对降凝效果的影响 (19)2.5.3聚合时间对降凝效果的影响 (19)2.5.4引发剂用量对降凝效果的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2.6AMV降凝剂的加入量和加入温度对降凝效果的影响错误!未定义书签。

2.6.1加剂量对降凝效果的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2.6.2加剂温度对降凝效果的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实验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致谢.. (21)摘要润滑油是由基础油和各种石油添加剂调和而成,添加剂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润滑油的使用性能,降凝剂是改变润滑油低温流动性能的最主要添加剂之一。

开发研究高效润滑油降凝剂不但可提高润滑油的使用性能,有效降低润滑油的凝点,提高润滑油的低温流动性,同时也可增加润滑油产量。

降凝剂对油品的使用、储运和生产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甲基丙烯酸、十四醇为原料,通过直接酯化法合成了甲基丙烯酸十四酯,以酯化产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出甲基丙烯酸十四酯的最佳合成工艺:n(甲基丙烯酸):n(十四醇)=1.2:1,对甲苯磺酸质量分数(以酸醇总质量计)为1.4%,反应温度为125℃,反应时间4h,对苯二酚质量分数(以酸醇总质量计)为0.9%,在此条件下合成甲基丙烯酸十四酯的产率可以达到95%以上。

通过纯化处理后,对所合成的酯进行红外表征,结果表明产物为甲基丙烯酸十四酯。

再以甲基丙烯酸十四酯、马来酸酐与醋酸乙烯酯为原料聚合生成甲基丙烯酸十四酯-马来酸酐-醋酸乙烯酯三元共聚物(AMV)降凝剂,以降凝效果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出AMV的最佳合成工艺:n(甲基丙烯酸十四酯):n(马来酸酐):n(醋酸乙烯酯)=4.0:2.0:1.0,聚合温度80 ℃,聚合时间5 . Pour point depressa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on oil use, storage, transportation and production.This paper mainly studied the synthesis of methyl acrylate and application of pour point depressant. Tetradecyl methacylate was synthesized by direct esterification.The best synthesis process was gained by a single factor with esterfication yield as indicators.The optimal experiment conditions were as follows:when the molar ratio of methylacrylic acid and tetradecyl alcohol was 1.2:1 ;the amount of catalyst was 1.4%,inhibitor was 0.9%;reaction temperature was 125 ℃and time was 4h,toluene as the solvent.The yield of tetradecyl methacrylate was over 95% under these conditiongs.The product was tested by IR specteroscopy after the purification treatment.FTIR results shows that the product is methyl tetradecyl methacrylate.Methacrylate ester (A)-maleic anhydride-vinylacetate(V)(AMV) terpolymers used as pour point depressants were synthesized.The terpolymers were charactered by means of IR. The best synthesis process was gained by a single factor with △SP as indicator.The optimal experiment conditions were as follows:when the molar ratio of tetradecyl methacrylate, maleic anhydride and vinyl acetate was 4.0:2.0:1.0 ; the amout of initiator was 5.0 gmol ; reaction temperature was 80 ℃ and time was 5h.To examine their depressive effect, these PPDs were used in paraffin base oil.when the pour point depressant dosage is 0.4% and is 10℃.Keywords: tetradecyl methacrylate; maleic anhydride; vinyl acetate; pour point depressant; lubricating oil第一章引言1.1润滑油1.1.1润滑油简介在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工业进程中,润滑剂已经成为了减少工件损耗,降低成本的有力武器。

润滑剂按其物理状态可分为润滑脂(固态)和润滑油(液态),而在其中润滑油占全部润滑材料的85%。

润滑油是在各类机械生产中用以减少摩擦,保护机械及加工件的液体润滑剂。

具有减少摩擦,防止磨损,冷却机械,防锈防腐,增加缓冲,清洁密封等作用。

随着石油能源的减少与枯竭,新开采石油的凝固点(Solidification PointSP)越来越高,从而导致了从石油中炼制的润滑油基础油的低温流动性越来越差,这给润滑油的使用,储存,运输和贮藏带来诸多不便。

如何提高润滑油的低温流动性成为了全世界范围内对润滑油性能研究的主要课题。

润滑油由基础油和添加剂调和组成,典型润滑油通常由75%-85%的基础油和15%-25%的添加剂组成[1]。

虽然润滑油的品种很多,但都是一基础油为主体并加入适宜的各种添加剂而制成的。

基础油又可分为矿物油和合成油两大类,矿物油就是以原油减压馏分或减压渣油为原料,根据需要经过脱沥青质、脱蜡和精制等过程而制得的润滑油基础油;矿物油是目前生产各种润滑油的主要原料,但因其性质受限,还不具备航空航天与国防等特殊场合所需要的耐高温、耐低温、高真空、抗燃、抗辐射等性能。

因此仍需通过合成的方法制取一些具有特殊性能的合成润滑油。

1.1.2润滑油添加剂润滑油添加剂是润滑油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对润滑油性能的要求增加,继续再发展新的组分添加剂以及适应新油品的复合添加剂已经成为润滑油研究领域的主要课题。

添加剂的种类主要有清洁剂、分散剂、抗氧抗腐剂、粘度指数改进剂、摸彩改进剂、降凝剂、抗泡剂、倾点下降剂、摩擦缓和剂、乳化剂、油性剂、金属钝化剂等。

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常用添加剂。

(1)清洁剂清洁剂是主要添加剂之一[2],占油品总量的46.7%。

基本结构是由亲油基、极性剂和亲水基组成,具有酸中和、洗涤、分散和增溶的作用。

清洁剂和分散剂还可统称为清洁分散剂,将还有金属的称为有灰清洁分散剂,把不含金属的称为无灰清洁分散剂[3]。

常用的品种有磺酸盐、烷基酚盐、硫化烷基酚盐、烷基水杨酸盐、硫磷化聚异丁烯盐、环烷酸。

(2)分散剂分散剂是由亲油基、极性基和连接部分组成,在润滑油中极易形成胶团,保证了他对液态的初期氧化产物具有极强的增溶作用,并对积炭烟灰等固态微粒具有很好的胶溶分散作用。

分散剂在油品中其主要作用是分散和增溶作用。

常用的分散剂有丁二酰亚胺、丁二酸酯、无灰磷酸酯等,其中以多胺为基础的丁二酰亚胺是分散剂的主流产品,其实用量占分散剂总量的80%以上[4]。

(3)摩擦改进剂摩擦改进剂[5]又称油性剂。

主要作用是可在摩擦表面形成物理吸附膜或化学吸附膜,从而降低摩擦系数,起到润滑作用。

用作油性剂的是某些表面活性物质,如动植物油脂、脂肪酸、脂、胺等。

主要包括硫化烯烃植物油、磷酸酯、有机硼摩擦改进剂、复合型摩擦改进剂。

(4)抗氧抗腐剂油品的氧化是造成其质量变化和消耗增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氧化过程可产生过氧化物、醛、酮、有机酸,这些化合物进一步缩合成为不溶于油品的大分子化合物,产生油泥和漆膜附着于机械上。

抗氧抗腐剂能抑制油品氧化及保护润滑表面不受水或其它污染物的化学侵蚀[6]。

提高了油品的氧化安全性,防止金属氧化、催化,延缓油品氧化速度,隔绝酸性物与金属接触生成保护膜并具有抗磨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