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质量评价第二章
第二章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规范和建设阶段(1979~198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198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8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1987年)
都有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第十三条: “建设污染环境的项目,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 目环境管理的规定。”
三、环境法律法规体系
(1)法律 (2)环境保护行政法规 (3)环境保护部门规章 (4)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规章 (5)环境标准 (6)环境保护国际公约
(一)法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源自1.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2004年修正案第9条第2 款规定:“国家保障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 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对建设项目可能 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作出评价,规定防治的 措施,经项目主管部门预审,并依照规定的程序报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环境影响报告书经批 准后,计划部门方可批准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
强化和完善阶段(1990~2002年)
在此阶段,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管理得到了不断改革和强化;加强了国际 合作与交流,把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向世界介绍,汲取国外有益经验, 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1992 年 : 颁 发 《 关 于 加 强 外 商 投 资 建 设 项 目 环 境 保 护 管 理 的 通 知 》 (环保局、外经贸部)、《关于加强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建设项目环境影响 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环保局、计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原国 家环保局成立“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作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技术 支持单位,随后,许多省市也成立了“环境评估中心”。
重庆市环境保护条例
重庆市环境保护条例重庆市环境保护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重庆市环境保护工作,改善环境质量,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存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重庆市环境保护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第三条重庆市人民应当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并加强对环境保护的组织领导。
第四条重庆市人民应当加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提高环境保护技术和设施的发展水平。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维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的义务。
第二章环境质量第六条重庆市人民应当建立和完善环境质量监测网和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定期对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价。
第七条重庆市人民应当加强对重点污染源的监督管理,特别是对无组织排放和非法排放行为进行查处和处理。
第八条重庆市人民应当制定相应的控制和减排措施,防治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等环境问题。
第九条重庆市人民应当加强环境保护技术和设施的推广应用,提高环境质量监管和治理的能力。
第三章环境影响评价第十条任何涉及重庆市环境保护的工程建设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按照国家和重庆市的有关规定进行审核和批准。
第十一条重庆市人民应当建立健全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制度,加强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监督和检查。
第四章环境监督与执法第十二条环境监察机构应当加强对环境保护行政执法的监督和检查,发现违法行为应当及时立案查处。
第十三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的,由环境监察机构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并处罚款等行政处罚。
第五章附则第十四条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十五条本条例所称的环境质量是指环境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效益。
第十六条本条例所涉及的其他问题,由重庆市人民确定实施办法。
附件:1. 环境质量监测报告表格2.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模板3. 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决定书范本【注释】: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中国的一部环境保护法律,于1989年颁布实施。
它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权益和义务、环境管理和监督等内容。
第二章-环境评价学的理论基础
三、环境评价的环境经济学理论
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1. 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 2. 如何利用经济手段管理环境。
1. 有用性 2. 稀缺性
价值
价格 (货币)
环境资源受到 污染和破坏
“环境质量”成 为稀缺的商品
环境有价值
环境的总 经济价值
使用价值
非使用价值
直接使用 价值
间接使用 价值
选择价值 遗传价值 存在价值
❖浓度控制标准规定企业或设备排放口污染物浓度允许值, 简单易行。缺点在于不能防止稀释降低浓度,且大小污染源 一视同仁。
❖总量控制标准在污染源密集地区只对单独污染源规定排放 浓度不能保证整个地区达到环境质量标准,应以环境质量标 准为基础考虑自然特征计算污染物允许排放总量,然后综合 分析区域内污染源,建立数学模型计算各源合理分担率和相 应允许排放量。
二、环境标准体系
环境标准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并随着一定时期的经济技术水平和人类社会对环境质量的需 求不断发展完善,从而形成了环境标准体系——按照环境标 准的性质、功能和内在联系进行分类,构成一个统一的有 机整体。
目前我国执行的是“六类两级”标准, 六类是: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 准和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物质标准和环保仪器设备标准; (下页PPT分述) 两级是:国家标准、地方或行业标准;P56 两种执行规定是:强制性和推荐性。
环境标准制定依据
❖ 以环境基准值作为制定环境标准的科学依据; ❖ 以国家环境保护法和政策法规为法律依据; ❖ 以当前污染物监测治理技术水平为技术依据; ❖ 以环境质量现状、背景值和规划目标为适时性依据; ❖ 以国家财力水平和社会承受能力为经济合理性和社会适
应性依据;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新版)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行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合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管理活动。
第三条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应当坚持“预防为主、污染控制、综合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应当依法、科学管理,强化责任追究,落实环境保护措施,确保建设项目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第二章环境影响评价第五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施。
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机构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按照公示程序公示评价结果。
第六条环境影响评价应当包括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情况、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实施效果等内容,评价结果应当做为建设项目批准或者审批的重要依据。
第三章环境保护措施第七条建设单位应当制定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建设方案,明确环境保护目标和环境保护措施。
第八条建设单位应当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采取适当的环境保护措施,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第九条建设单位应当选取具有环保资质的公司来管理建设垃圾,合理分类、转运和处置建设垃圾。
第十条建设单位应当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并确定相应的配套经费,用于环境保护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
第四章监督管理第十一条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环境问题和环境违法行为,保障环境质量。
第十二条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监测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进行,监测结果应当向公众公开。
第十三条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应当依法对违反环境保护管理的建设项目赋予行政处罚,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十四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或者通过虚假环境影响评价骗取批准或者审批文件的,应当撤销批准或者审批文件,并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十五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污染环境或者破坏生态环境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并接受行政处罚。
环境评价教程(徐新阳版)课后题答案
环境评价教程(徐新阳版)课后题答案环境评价教程(徐新阳版) 课后题答案第⼀章环境评价概述1、什么是环境、环境要素?环境有哪些功能?A环境:环境是以⼈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是影响⼈类⽣命和发展的各种⾃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和。
B环境要素:构成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的、性质不向⽽⼜服从总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称为环境要素。
构成环境的基本要素包括:光、热、⽔、⼟、⽓、动植物以及这些⾃然要素与⼈类长期共处所产⽣的各种依存关系。
C环境功能有:⼀⽅⾯,它是⼈类⽣存和发展的最终物质来源;另⼀⽅⾯,它承受着⼈类活动产⽣的废弃物和各种作⽤的结果2、什么是环境质量?环境质量有哪些价值?A环境质量:有⼈认为:环境质量就是环境的优劣程度.是对⼈类的⽣存和繁衍以及社会发展的适宜程度。
也有⼈认为:环境质量是外境系统客观存在的—种本质属性,是能够⽤定性和定量的⽅法加以描述的环境系统所处的状态。
B环境质量的价值:a⼈类健康⽣存的需要b⼈类⽣活条件改善和提⾼的需要c⼈类⽣产发展的需要d维持⾃然⽣态系统良性循环的需要3、什么是环境评价?开展环境评价⼯作有什么意义?A环境评价:环境评价就是按照⼀定的标准和⽅法对环境质量给予定性或定量的说明和描述。
B开展环境评价⼯作的意义:环境评价是⼀个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实⽤性强的学科,它为环境管理、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环境标准的制定、⽣态环境制定、⽣态环境建设及环境规划提供技术依据,为国家环境保护政策提供信息,是环境保护的⼀项基础⼯作,是贯彻“预防为主、预防结合、综合治理“环境管理原则的具体体现。
同时,环境评价⼯作中,尤其是对⼀些以前没有遇到过的建设项⽬进⾏环境影响评价时,必然要开展⼀些基础研究或专项研究,从⽽促进了环境科学的发展。
4、环境评价的主要⽅法有哪些?指数评价法专家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经济学评价法运筹学评价法5、简述环境评价的基本⼯作程序第⼀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作为研究有关⽂件,进⾏初步的⼯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等级,编制评价⼤纲;第⼆阶段为正式⼯作阶段,其主要⼯作为详细的⼯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其主要⼯作为汇总,分析第⼆阶段⼯作所得各种资料数据,给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6、什么是环境标准?中国的环境标准体系包括哪些内容?A环境标准:环境标准是政府为保护⼈体健康、改善环境质量、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从⽽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制定的环境保护技术法规。
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流程
环境影响评价的确立与委托 环境影响评价的确立:项目建议书的审批 确定环境影响评价的类别 环境影响评价的类别。 评价单位的选择:考虑资质(国家管理的建设项目,总负责单位须持有《甲级评价证书》,省级管理的建设项目,可选择持有《乙级评价证书》的单位为总负责单位)、对建设项目性质的熟悉程度、技术力量、评价费用等。 评价单位的资格审查:由环境保护管理部门进行。 环境影响评价的委托:评价单位经审查通过后,建设单位正式向评价单位递交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
特别说明 下列任意一种情况下应编写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作为大纲的必要补充:第一,由于必需的资料暂时缺乏,所编大纲不够具体,对评价工作的指导作用不足;第二,建设项目特别重要或环境问题特别严重,如规模较大、工艺复杂、污染严重等;第三,环境状况十分敏感。
2.2.3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和评价 环境现状调查的一般原则 确定调查范围、筛选应调查参数:根据地区的环境特点,结合评价的工作等级;调查范围原则上大于评价区域。 先搜集现有资料,若不能满足需要,再进行现场调查或监测。 对与评价项目有密切关系的部分,应全面、详细,定量化并做出分析或评价;对一般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调查,根据实际情况,内容可适当调整。
预测的方法 对比法与类比法 (1)对比法:通过对工程兴建前后,对某些环境因子影响机制及变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其变化的可能性、趋势并确定其变化的程度,从而作出环境影响预测。 (2)类比法:通过一个已知的相似工程兴建前后对环境的影响订正来进行环境影响预测。 专业判断法:如召开专家会议的咨询法、 特尔斐(Delphi)专家咨询法(步骤:确定咨询内容 选择专家 设计咨询表 专家征询和轮间信息反馈)等。
2.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
2.2.1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含义:环境影响评价的各专题的工作深度的划分,分为三个等级(环境风险评价划分为两级),一级评价最详细,二级次之,三级较简略。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 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 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 国家或地方政府所颁布的有关法规、标准及规划
环境质量评价—环境标准与环境目标
(1)环境质量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是在保障人体健康,维持生态良性 循环和保障社会物质财产的基础上,并考虑技术经济 条件,对环境中有害物质或因素所做的限制性规定。
2、环境规划指标体系
环境规划指标体系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相 互独立、相互补充的环境规划指标所构成的有机 体。根据环境规划的目的、要求、范围、内容等 的不同,所建立的环境规划指标体系也不相同。
我国现阶段的环境规划指标体系从内容上划 分有数量方面指标、质量方面指标和管理方面指 标;从控制指标划分有总量控制指标和浓度控制 指标;从层次和结构上分有综合性指标和单项指 标;从范围上分有宏观指标和微观指标;从作用 和地位上分有决策指标、评价指标和考核指标。
ⅱ、加权叠加
Wi---第i类分指标的权值; Ii--第i类分指标的分级评分值;n-
--分类指标的类别数;
I综-
--综合指标数值。
②、综合指标的分级: 三级:舒适、基本舒适、不舒适; 五级:很舒适、舒适、基本舒适、不舒适、很不舒适。
第三节 环境目标
一、环境目标的定义与确定原则 1、环境目标的定义
环境目标是在一定条件下,决策者对环境质量 所想达到的水平和标准。
思考题
1 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规划常选用哪些环境标准? 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为几类几级?有哪些污染物? 3 何谓环境质量标准?何谓污染源排放标准?
排放标准 Z60-71
名词术语、 采样、布 推荐性标 综合排放 原则导则、 点、保存、 准、强制 标准、行 量纲单位、 测试、统 性标准、 业排放标 图式标志 计、评价 现行标准、 准、地方
环卫环境卫生作业质量考核制度
第一章总则一、为加强中心城区环境卫生管理,提高环境卫生质量,满足泛博市民日益增长的环境卫生质量需求,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卫事业协调发展,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合用于本处各作业单位.三、本制度的质量标准依据国家、省作业标准要求,参考兄弟单位作业标准,结合目前中心城区作业环境而确立。
四、各作业单位应以本制度为纲,细化单位作业要求,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和环境卫生作业质量.第二章检验规程监督管理科行使质量监管职责,组织质量监督考核、评价及质量奖罚的实施,催促指导各作业单位提高作业水平。
(一)道路(街巷)类质量考核采取抽样检查、巡视检查、集中考核、市民及领导评价等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对道路作业质量进行考核监管.1、质量抽样检查监督管理科组织对作业单位采取抽样检查的方式进行质量检查与评定。
考核方式:监督管理科组织每半月排出抽检计划,包括路段、人员及时间安排,由督查人员按计划检查。
抽检人员实行定期轮岗制。
考核内容:抽检路段范围内的清扫保洁、垃圾收运、果皮箱清掏、各种垃圾采集车辆车容车貌。
考核依据:《环境卫生作业质量考核制度》考核扣款标准: 2—10 元/分2、质量巡视检查在抽样检查的同时, 督查人员应依据实际作业情况对作业单位进行质量巡视检查,以便掌握总体质量情况,并及时通知作业单位处理巡查过程中发现的突发污染.质量巡视检查时,对发现的质量问题由督查人员详细记录并在《作业质量考核表》中向作业单位反馈,巡查结果不作为质量得分的计算依据,对所发现的普通质量问题也不扣罚,对较严重的质量问题仍按标准扣罚。
3、集中考核由监督管理科组织,相关部门派员参加考核,对作业单位进行系统抽样检查。
集中考核分明查和暗查两种,普通每季 2-3 次。
4、市民及领导评价对市、区、环卫处领导指出的质量问题,以及环卫处接到属实的市民投诉,将依据《环境卫生作业质量考核制度》标准扣分扣款,扣分计入领导评价项目。
(二)其他类只采取质量抽样检查的方式进行考核内容:清运大队:每月抽检 5 个清运点。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知识点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知识点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概述1.基本概念:A.自然因素的总体称为自然环境,社会因素的总体称为社会环境B.环境的基本特征:整体性与区域性、变动性与稳定性、资源性和价值性C.环境影响:人类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环境影响的概念包括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两个层次。
D.环境影响评价: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按评价对象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按环境要素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客观、公开、公正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功能:预测、选择、导向(核心)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法律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制度A.第一个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1969年)B.在进行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时,必须提出对环境影响的报告书,经环境保护部门和其他部门审查批准后才能进行设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1979年) C.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确立环评制度D.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并于从2003年9月1日正式实施,环境影响评价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进入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E.2004年,人事部、国家环保总局在全国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
F.环境保护法律:环境保护综合法、环境保护单行法、环境保护相关法G.《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它是指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极为重要和可操作性强的行政法规。
3.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具有法律强制性、纳入基本建设程序(针对建设项目环评)、分类管理(针对建设项目环评)、分级审批、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必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环境影响较小的可编写环境影响报告表,对环境影响很小的可只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企业环评质量管理制度
企业环评质量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企业环评工作质量管理,提高环评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环评)的质量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环评质量管理,是指企业对环评工作进行的规范、评价、监督、控制和改进工作。
第四条企业环评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是科学、规范、可操作、持续改进,保证环评工作的可靠性和客观性。
第五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贯彻执行本制度的组织体系,明确各环评工作的职责、权限和程序。
第六条企业应当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建立健全环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环评工作的质量水平和管理效益。
第七条本制度应当与企业的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等相关管理制度相衔接,相互支持,形成统一的管理体系。
第二章环评质量管理体系第八条企业环评质量管理体系应当包括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政策、质量责任机构、质量保证体系、质量评价体系、质量监督体系、质量改进体系等要素。
第九条企业环评质量方针应当体现科学、规范、客观、可靠的要求,具有指导性和操作性,并由企业领导批准和发布。
第十条企业环评质量目标应当与企业的环境保护目标相衔接,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验性,由质量责任机构负责制定和执行。
第十一条企业环评质量政策应当包括环评管理的基本原则、要求和规定,具有指导性和约束性,贯彻执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
第十二条企业环评质量责任机构应当设立环评质量管理部门,明确其职责、权力和义务,并建立环评质量管理工作协调机制。
第十三条企业环评质量保证体系应当包括管理程序、作业流程、记录和档案等,规范化地设计、实施、检查和改进。
第十四条企业环评质量评价体系应当包括质量评价标准、质量评价方法、质量评价程序和质量评价结果等要素,保证环评工作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第十五条企业环评质量监督体系应当包括内部监督、外部监督和自我监督,通过监测和检查,发现和纠正环评质量问题。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工作,确保建设项目竣工后的环境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所有建设项目的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
第三条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应遵循科学、公正、公平、便捷的原则,维护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内容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工程、环境监测等项目。
第二章环境影响评价第五条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前,应提交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经有资质的环境评价机构评估后,才能进行竣工验收。
第六条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包括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措施和控制指标、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环境管理措施等内容。
第七条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制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环境保护标准和规定。
第八条由建设单位委托的环境评价机构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第三章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工程第九条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应对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工程进行检查,确保其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第十条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工程的验收应按照相关的技术标准和验收标准进行,确保其安全、有效、稳定运行。
第十一条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工程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第四章环境监测第十二条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应对环境监测进行评估,以确定建设项目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
第十三条建设单位应聘请有资质的环境监测机构进行环境监测工作。
第十四条环境监测应按照相关的监测方法和标准进行,确保监测结果准确、可靠。
第十五条监测结果应及时向社会公众公开,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第五章环境保护验收第十六条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应由环保主管部门组织验收工作,建设单位应配合完成相关工作。
第十七条环境保护验收应以核实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工程的效果为重点,同时对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等项目进行审查。
环境保护法重点内容
环境保护法重点内容环境保护法,是我国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安全,推动可持续发展而制定和实施的一部重要法律。
通过明确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加强环境污染防治、实施环境监测与评估、加强环境管理与规划等方面,环境保护法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保证了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权益。
本文将就环境保护法的重点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第一章总则第一章总则部分主要包括了环境保护法的立法宗旨、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和适用范围等内容。
其中,立法宗旨是确定法律的指导思想和宗旨,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法律依据;基本原则包括了环境保护的预防、综合、全面、协调原则,以及污染者负有责任、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公众参与等原则;基本要求则明确了环境保护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强调了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维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的工作要求。
第二章环境质量标准第二章环境质量标准部分主要围绕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和适用进行规定。
环境质量标准是衡量环境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不同的环境质量标准适用于不同的环境介质(大气、水、土壤等)。
根据环境质量标准,可以对环境质量进行监测、评估,并采取有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措施。
第三章环境影响评价第三章环境影响评价部分重点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内容、程序和报告的编制等方面。
环境影响评价是在开展建设项目等活动前,对其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评估和控制的过程。
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施能够有效避免环境破坏和生态失衡,促进可持续发展。
第四章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第四章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部分主要规定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等要求。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合理规划、科学设计、严格施工和有效管理,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保护生态环境。
第五章大气污染防治第五章大气污染防治部分重点规定了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和控制要求,以及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等。
大气污染是当前环境保护的重点问题之一,通过加强大气污染的防治,可以改善空气质量,保护人民健康。
环境质量评价课件PPT课件
• 课程任务: • 应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基本理
论、有关的法规、标准,以及环境影响评 价的程序和方法,了解大气、水、土壤、 噪声等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评价,为以后 从事环境保护、管理和规划和科学研究等 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课程内容
• 第一章: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 • 第二章:环境影响评价程序 • 第三章: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技术 • 第四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 第五章: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 第六章:环境噪声影响评价 • 第七章: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 第八章:环境影响评价案例
3、环境影响评价
(3)制定出预防环境污染的多项措施 选用适当的数学模式进行预测后,如果预测结果和实
际要求的环境标准不符,预测结果中大气环境、水环境、 土壤环境中一种或多种污染物超过规定的环境标准,那么 就要采用多种预防措施,这一点我国和国外是有区别的, 下面看一下所采取的几种预防措施:
(四)按照评价时间分类
• 3、环境影响评价 • 定义:根据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或一个项目的建设规
模,对某一区域未来的环境质量进行预测和评价,或对某 一个建设项目对所在区域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称 为环境影响评价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的定义:指对规划 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 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 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二、环境评价的分类
• (一)按照环境要素分类 •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水环境质量评价、声环境质
量评价、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等 • 单要素评价 • 多要素评价(联合评价):对两个或两个以上要
素同时进行评价 • 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如果在单要素评价的基础上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环境保护条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环境保护条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质环境保护工作,保护和合理利用地质资源,预防和减缓地质环境污染,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包括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地质环境监测、地质环境保护措施等。
第三条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应遵守以下原则:(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二)污染者负责,治理者负责。
(三)公众参与,社会共治。
第二章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第四条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是指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环境状况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价,确定地质环境质量等级和实施控制措施的工作。
第五条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一)地质环境背景调查和评价。
(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
(三)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报告。
第六条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应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评价结果应及时向社会公布。
第三章地质环境监测第七条地质环境监测是指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环境因素的监测和预警工作。
第八条地质环境监测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地下水、土壤、地表水、地质灾害等。
第九条地质环境监测应建立监测点位和监测网络,确保监测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
第十条地质环境监测结果应及时报送地质环境保护部门,对于发现的地质环境问题,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第四章地质环境保护措施第十一条地质环境保护措施包括预防控制、修复治理以及应急措施等手段。
第十二条对于地下水、土壤污染和地质灾害等问题,应制定相应的监管措施,加强防治和治理。
第十三条鼓励开展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等创新,促进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科学化和高效化。
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十四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取得相应许可证的,由地质环境保护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以罚款,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擅自拆除或损坏地质环境监测设备、设施的,由地质环境保护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原状,并可以处以罚款。
环境分析与监测第二章环境分析与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
本章重点和难点
本章重点 1、误差、偏差 2、准确度、精密度 3、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4、直线回归方程、相关系数 5、质量控制图 6、环境标准物质
本章难点 1、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2、直线回归方程、相关系数
本章教学目录
2.1 2.2 2.3 2.4 2.5 2.6 2.7
质量保证的意义和内容 环境分析与监测实验室技术要求 监测数据统计处理 实验室质量控制 标准分析方法和分析方法标准化 环境标准物质 环境分析与监测管理
2.1 质量保证的意义和内容
质量保证的意义
1. 环境分析与监测质量保证是对整个监测过程的全面质量 管理
2. 环境分析与监测质量保证是环境分析与监测中十分重要 的技 术工作和管理工作。
3.环境分析与监测质量保证的一个核心环节是实验室的质 量控制工作
质量保证的内容 (一)
⑴网络的总体设计 ⑵具体采样点选择 ⑶子站的结构设计 ⑷采样系统选择 ⑸分析方法 ⑹监测仪器选择 ⑺设备装置的安装和布局 ⑻标准的可追踪性
2、样本和样本容量 总体中的一部分叫样本,样本中含有个体的数目叫此样本的容量,记作n。
3、平均数 平均数代表一组变量的平均水平或集中趋势,样本观测中大多数测量值靠近 平均数。 (l)算术均数 (2)几何均数 (3)中位数 (4)众数
正态分布
相同条件下对同一样品测定中的随机误差, 均遵从正态分布
数据的处理和结果表述
(2)精密仪器的安装、调试、使用和保养维修均应严格遵照仪器 说明书的要求。上机人员应该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上机操作。
(3)使用仪器前应先检查仪器是否正常。仪器发生故障时,应立 即查清原因,排除故障后方可继续使用,严禁仪器带病运转。
(4)仪器用完之后,应将各部件恢复到所要求的位置,及时做好 清理工作,盖好防尘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环境评价信息的获取●教学重点:污染源的调查方法、污染源评价、环境监测方案的制定、●教学难点:污染源评价方法、环境背景调查、定性信息的获取●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污染源和污染物的概念、调查程序和方法,重点掌握污染源的评价方法。
掌握环境背景调查的内容,环境现状调查的内容。
环境监测方案的制定,环境质量的预测方法。
第一节污染源调查与评价污染物调查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
其基本方法为社会调查,调查中应做到¡°了解一般,抓住重点¡±。
污染源调查获得的各种污染物数据是以浓度或总量的形式表示的。
为了比较不同污染源的危害程度,确定主要污染源或主要污染物,必须有一个比较各类污染源对环境潜在污染能力的共同指标,即对污染物和污染源进行标化计算,这就是污染源评价。
一、污染源与污染物1、污染源的概念污染源指污染物的发生源,即凡产生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有害物质的设备、装置和场所。
2、污染源的分类1)据污染物产生的主要来源●自然污染源生物污染源非生物污染源●人为污染源生产性污染源生活性污染源2)按其危害所影响的主要对象分为●大气污染源(高架源、面源、线源、点源)人工源、自然源●水体污染源(地面水、地下水、海洋水)、●土壤污染源(表面土壤、深层土壤)、●生物污染源(农作物、动物污染源)等。
3)按其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空间分布方式可分为●点污染源、●面污染源、●线污染源。
4)按污染源的运动特性分为●固定源●移动源。
5)按其产生的人类社会活动分为●工业污染源冶金、化工、轻工业、电力、纺织、机械制造、建材、石油●农业污染源农药污染、化肥污染、水土流失及农业废弃物的污染、乡镇企业污染●交通污染源噪声污染、汽车尾气的污染●生活污染源燃烧污染、生活污水、生活垃圾3、污染物的概念任何物质(能量),以不适当的浓度、数量、速率、形态和途径进入环境系统,并对环境系统产生污染或破坏的物质(能量),称为环境污染物(污染物、污染物因子)。
4、污染物的分类。
1)按其物理化学特性●物理污染●化学污染●生物污染●油类●综合污染2)按其存在形态可分为●阳离子态●阴离子态●简单有机物●复杂有机物●颗粒物3)按其控制标准可分为●水环境污染物●大气环境污染物4)按其污染范围的广度分为●局部污染物●区域污染物●全球污染物5、主要污染物1)工业污染物冶金工业污染物化学工业污染物轻工业污染物电力工业污染物纺织工业污染物机械制造工业污染物建材工业污染物石油工业污染物2)农业污染物高残留农药、化肥、农业废弃物3)交通运输污染物噪声、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铅化合物、二氧化硫、苯并芘等。
4)生活污染物二氧化硫、废水、城市垃圾等。
二、污染源调查1、污染源调查的意义与原则1)污染源调查的意义掌握污染源的类型、数量和分布情况;了解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的种类、数量;确定区域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提出污染治理和控制措施。
2)污染源调查的原则目的性(目的不同、方法步骤不同)、系统性(把源、环境和生物整体考虑)、联系性(源与环境的关系)、同一性(同样的标准)。
3)污染源调查的目的污染源调查的任务因目的而异。
为了制订某一区域的综合防治规划或环境质量管理规划,调查的任务就是全面了解区域内的污染源情况,以便确定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为了治理一个区域内某一类污染源,调查的任务就是弄清区域内该污染源的分布情况,污染源的生产状况、排污情况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为了给日常的污染源管理提供资料,调查的任务就是查明各类污染源的情况及其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等。
上述各种调查可以结合进行。
2、污染源调查的程序普查(查清区域内的污染源和污染物的一般情况,并将调查材料进行分类整理)→根据区域内环境问题的特点,确定进一步调查的对象,进行深入调查→整理调查资料,写出调查报告和建立污染源档案。
进一步调查的内容因污染源而异。
1)污染源普查①污染源普查的程序准备→调查阶段→总结阶段②污染源普查内容污染源的名称、位置、污染物名称、排放量、排放强度、排放方式、排污去向(排向大气、水体等)和排放规律③数据整理的步骤搜集资料→资料整理→选用统计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08号现公布《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总理温家宝二○○七年十月九日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污染源普查的对象、范围、内容和方法●第三章污染源普查的组织实施●第四章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第五章数据发布、资料管理和开发应用●第六章表彰和处罚●第七章附则2)污染源详查①污染源详查的目的总结出行业的排污系数对重点污染源进行调查②污染源详查的程序组成联合调查组,确定调查目的和制订调查计划→举办布点、采样、分析、统计等内容的培训班→进行污染源详查→排污系数、污染源经济效益分析,调查数据整理分析、污染源评价→建立污染源档案。
②污染源详查要求●A 详查污染源的数目应控制其等标污染负荷占评价区总等标污染负荷的80%以上,或控制重点污染源污染物的排放量占评价区总排放量的60%以上。
●B 要求工作人员深入到污染源现场,进行污染状况的实地调查,污染源的实际采样监测,并配合必要的理论计算。
3、主要污染源的调查内容1)工业污染源调查内容生产管理¡°三废¡±排放、危害及治理调查生产发展调查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背景调查2)农业污染源的调查内容农药的使用情况化肥的使用情况农业废弃物的调查3)生活污染源调查内容城市居民人口调查城市居民用水和排水调查城市垃圾量调查民用燃料调查城市垃圾、污水处理方法调查4)交通污染源调查内容噪声调查尾气调查5)水体污染源调查的内容企业的种类、性质、规模及分布情况。
原料的利用率、生产规模和产生废水的工艺流程等。
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总量、水源、水质。
废水排放方法、排放点的位置和流向。
企业对废水回收处理和综合利用情况。
工厂污水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危害及居民的反映和对健康的影响。
4、污染源调查方法1)实测法通过实际测定某污染源排出的废水废气中污染物浓度和废气废水流量,计算其中的污染物的绝对排放量。
计算公式为:W i=C i Q i*10-6(废水吨/天或吨/年)或W i=C i Q i*10-9(废气吨/天或吨/年)式中W i为某污染物的排放量(吨/天或吨年),C i为某污染物实测平均浓度(废水mg/L、废气mg/m3),Qi为废水、废气排放量(m3/天、m3/年)。
2)物料衡算法物料衡算法是用于计算污染物排放量的常规和最基本的方法。
在具体建设项目产品方案、工艺路线、生产规模、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及治理措施确定的情况下,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核算污染物排放量,即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系统的物料总量必须等于产品数量和物料流失量之和。
根据物质不灭定律,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物料等于产品产量和物料流失量总和。
其计算通式如下:当投入的物料在生产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时,可按下列总量法公式进行衡算:总物料衡算公式3)经验系数法①排污系数法根据排污系数(在一定的原料路线和工艺流程及设备条件下生产某些产品时,其单位产品所排出的污染物的量往往有一大致固定的数值,称为经验排污系数)计算污染物排放量的方法。
计算公式为:G i=K i*W/1000式中G i为某污染物的排放量(吨),K i为单位产品的排放系数(公斤/吨),W为某产品的年产量(吨)。
②单产平均减污法使用单产平均减污法预测污染物排放量与使用排污系数法计算排放量具有相似的模型结构。
计算公式为: M = m G式中 G 是预计的产量;m 是目标年的单产产生的排污量;预测目标年单产产生的排污量m,可以用以下模型计算:式中 t 为预测目标年或参照年,t0 是预测基准年。
m是作为基准年的已知单产排污量,k 是单产排污量的年削减率,是本模型中预测排污量的关键。
通常有0< k <1。
③弹性系数法本方法假设在预测基准年与预测参照年之间,污染物的逐年排放量和工农业生产的总产值各自以一个平均的增长速度在增长;在预测基准年与预测目标年之间,污染物的逐年排放量和工农业生产的总产值 G 各自也以一个平均的增长速度在增长,即:式中t 为预测目标年或参照年,M 是目标年或参照年的排污量;t0是预测基准年。
M0 是基准年的已知排污量,α是排污量的年增长速率,α可以是负数,G0 是基准年的工农业生产的总产值;G 是目标年或参照年的工农业生产的总产值;β是产值的年增长速率。
虽然在预测基准年前后α和β的数值可以不同,弹性系数法认为预测基准年前后的弹性系数ξ保持不变。
4)燃料燃烧过程中主要污染物的计算方法①二氧化硫排放量的计算烧煤产生的二氧化硫可用下式计算:G SO2=B*S%*80%*2,式中G SO2为二氧化硫的产生量,B为耗煤量,S%为煤的含硫量;油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可用下式计算:G SO2=B*S%*2。
②燃煤时烟尘量的计算燃煤烟尘包括黑烟和飞灰两部分。
A 根据煤耗量、煤的灰飞含量、除尘器效率等参数计算:G烟尘=B*A*d飞灰*(1-ξ),式中G烟尘为烟尘排放量,B为耗煤量,A为煤的灰分含量(%),d飞灰为烟气中烟尘占灰分量的百分数(%),ξ为除尘器的总效率。
B 根据锅炉的烟气量、烟尘排放浓度和除尘器效率计算:G=Q*C0(1-ξ),式中G为烟尘排放量(公斤/小时),Q为标气量(标米3/小时),C0为除尘器进口的烟尘浓度(毫克/标米3),ξ为除尘器的效率。
三、污染源评价1、污染源评价目的、原则、类型和程序1)目的了解污染源的潜在危害;确定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
2)原则要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要把污染源、周围环境和防治作为一个系统进行评价;评价标准要统一;评价结果的分析,只能反映潜在污染能力,不能反映对环境影响后的变化和在环境中实际可能造成的影响。
3)类型①以潜在污染能力为指标的污染源评价体系类别评价综合评价②以经济技术指标为评价依据的污染源评价体系4)程序●制定评价程序●确定评价参数●选择评价标准●选用评价数学模式●计算评价结果2、污染源评价方法1)类别评价对单一污染物进行评价,采用污染物的相对含量(浓度)、绝对含量(体积和质量)、统计指标(超标率、超标倍数、检出率、标准差、概率加权值)等来评价污染物和污染源的污染程度。
S=概率加权值是指某污染物的浓度小于、等于和大于排放标准的概率,计算公式为Wi =(si-ci)/S。
2)综合评价●分级法根据污染源的类型、污染物的性质、污染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等,可把污染源分为严重、较重、一般、较轻或无污染等。
简单直观但带有主观性,很粗糙,半定量。
●函数法通过函数关系把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或污染物浓度转化为反映污染轻重的污染损失值。
污染损失可以用经济损失或具有确切环境意义的其它指标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