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堂的探究性学习
浅谈探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浅谈探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实践探究等方式,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学习模式。
在语文教学中,探究性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探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十分重要。
本文将从多种角度探讨探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探究性学习可以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或情景,让学生通过讨论、观察、实验等方式主动获取知识。
在学习古诗词时,老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诗词的语言特点、意境、情感等,从而让学生主动获取古诗词的知识。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探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用不同的视角去思考问题。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设计一些让学生思考和质疑的问题,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在学习文章赏析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文中的隐喻和比喻等,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探究性学习可以加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常常会感到语文学习枯燥乏味。
而通过探究性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使他们能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在学习文学作品时,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任务,让学生主动参与分析、评论、创作等,从而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探究性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合作性探究任务,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探究问题、交流想法和分享成果。
老师还可以给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权,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学习探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探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既多样又灵活,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进行合理设计。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语文课是我们学生学生最为关注的课程之一,也是我们学习基础教育的必修课程,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以讲授为主,学生以听为主,这种模式增加了学生负担,促使学生流于形式。
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探究性学习也逐渐进入语文课堂。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习者在进行自我探究、自觉研究的过程中,通过自己主动思考、讨论、研究等方式发现问题,提出疑问,解决问题。
在语文学科中,可以通过探究性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语文课堂中如何实现探究性学习:一、问题式教学问题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提问的方式去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增长能力。
“提问是最好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可以让学生合理地分析问题,发现问题的所在,并以自主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作文时,可以提出如下问题:什么是好的作文?怎样写一篇好的作文?等等,引导学生从自己所得的经验和知识出发,尝试回答这些问题,思考作文的重要性、规律、技巧及其实现方式,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在写作中的探究兴趣。
二、活动式教学活动式教学是以活动为核心,通过运用各种情境、活动、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例如,在语文课上进行互动游戏,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课堂合作学习课堂合作学习指的是学生之间进行的、相互交流的学习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组成小组,在小组内进行互动、讨论,有助于互相帮助、共同学习。
例如,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小组内的学生同步学习,相互交流观点和理解,探究问题,进行讨论和思考,以达到多方位、多角度、全面性的学习。
四、情境复原学习情境复原学习是指将学生放入一个具有情境性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通过亲身参与,真实体验,加深印象,从而提高学习质量,让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探究性学习则不同,它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提出问题、寻找答案、进行实验、进行讨论等活动,逐渐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他们在学习中更加积极向上。
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需要独立思考和探索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需要进行实验和尝试,不断寻求新的解决方法,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这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探究性学习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独立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需要和同学进行合作,分享信息、讨论问题、共同解决难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
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需要进行问题的提出、调研、实验、总结等一系列活动,这既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也提升了他们的信息素养和协作能力。
这些素质和能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探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多地运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知识的魅力,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000字】。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的教学模式,其核心理念是通过引导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以知识的灌输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讲解和指导。
而探究性学习则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和发现,通过提出问题、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探究性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出色的观察力、分析力、判断力和推理能力。
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是以问题为导向,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获取知识,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学生在探究中需要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促进学生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的教学模式,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应该通过设计启发性问题、开展实践活动、组织讨论等方式,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探究式学习在各个学科的课堂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语文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探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一、理论基础语文探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联想学习理论聯想學習理論,即联想心理学指出:任何事物要为人所理解和掌握,都必须与人的已有知识及其它事物联系起来。
联想学习理论认为,人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是将新的知识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以便更好地掌握新的知识。
在语文探究性学习中,学生通过探究,主动地将所学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联系在一起,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2. 学习导向的教学理念学习导向的教学理念是指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导向的教学理念。
它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关注孩子的感受和需求,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
在语文探究性学习中,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和发现知识,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
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的学习过程是一种知识结构的建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人通过与周围环境和物质的交互作用和对话,不断地扩大和重构自身的认知结构和知识结构。
4. 情境教学理论情境教学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面对各种情境,通过与这些情境的交互作用,建立和迁移知识。
情境教学强调在具体情境下的学习,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语文探究性学习中,以问题为情境,让学生通过探究和解决问题,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二、实践探究语文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究主要分为三个层面:问题-探究-成果。
1. 问题语文探究性学习的开端是问题。
问题可以是文本中的疑问、学生自己的疑问、教师设计的问题等。
通过问题的引导,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探究欲望。
2. 探究探究是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核心环节。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环节,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应试技巧的训练,强调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重复记忆。
随着教育理念的变革和学生培养目标的转变,探究性学习逐渐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向。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掌握知识,培养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入探究性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度,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角色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问题、提供资源和指导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当学生在自主探索中遇到问题时,教师可以及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精心组织学习活动和设计探究任务,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的角色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积极参与者。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来选择探究的方向,通过合作学习和交流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可以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在探究性学习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学生通过参与探究性学习,可以学会提问、归纳和总结,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阅读和写作,通过阅读文献和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提高文献综合利用的能力;通过写作报告和总结,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辨能力,为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奠定基础。
探究性学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文素养。
教师在探究性学习中应扮演引导者的角色,通过合理的组织和设计,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语文课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课程,其中探究性学习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方式。
探究性学习是指通过问题引导、探索实践等手段,让学生参与主动探索,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
探究性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他们可以自己提出问题,积极参与讨论,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文学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模仿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让他们从中获得乐趣。
探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文课程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可以自己提出问题,寻找答案,思考问题的不同角度和解决方法,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在语法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句子的结构,分析对错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思考语法规则,并运用到写作中去。
探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往往需要进行小组或团队合作。
他们需要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这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成文学作品的分析和鉴赏,通过相互交流和讨论,共同完成任务。
探究性学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探究性学习的运用,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方法,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一、探究性学习在语文课堂中的作用和意义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思考、探索和实践,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和培养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究性学习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语文课堂中,探究性学习有着深远的意义和作用。
探究性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以传授知识为主,学生容易产生学习疲劳和焦虑,对语文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而探究性学习则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通过亲身实践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更加主动地融入到学习之中。
探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思维能力的培养。
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需要主动思考、质疑和探索问题,从而培养出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教师的指导和灌输,缺乏自主学习的机会和动力。
而探究性学习则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他们主动获取信息、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探究性学习可以促进语文教学的创新发展。
语文学科是一个充满生命力和变化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和教育教学的发展需求。
而探究性学习能够引导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使语文教学更加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更加符合教育教学的需求。
二、实践中推动探究性学习的发展在实际教学中,要想真正实现探究性学习,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质量。
以下是一些推动探究性学习的具体做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课堂布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选择等,营造积极、活跃、富有创造性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语文课堂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而探究性学习则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教育教学模式。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入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了每个语文教师所面临的问题。
本文将就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进行探讨,旨在为语文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一、探究性学习概述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通过自主学习、尝试、探索、发现、总结,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和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这种学习方式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去建构知识,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自主性和主动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法。
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地钻研、实践、总结、反思,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素质。
二、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入探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入探究性学习还可以更好地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认知特点。
探究性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形成真正的学习体验。
探究性学习注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使得学习过程更加贴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实现探究性学习的目标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和促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实施策略,供语文教师参考:1. 设计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教学情景或者设置一些情境让学生进入探究的状态。
通过引入一个问题前导,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探究,通过实践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的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来进行探究性学习,比如阅读文字、观察事物、调查研究、实验操作等。
通过多元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获取更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大学教案中的探究式学习活动
大学教案中的探究式学习活动大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阶段,而探究式学习活动成为了大学教案中的一种重要教学策略。
探究式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大学教案中探究式学习活动的重要性、实施方法以及效果评估等方面。
一、探究式学习活动的重要性探究式学习活动是一种基于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
与传统的直接教学相比,探究式学习活动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使学习更有意义。
此外,探究式学习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二、探究式学习活动的实施方法1. 设计合理的课程目标:在设计教案时,教师应明确探究式学习活动的目标,确保它们与课程的目标相一致。
目标要具体明确,有助于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
2. 提供探究问题:教师可以提供一系列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问题的选择应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
3. 提供适当的资源: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源,如图书、实验设备、网络资料等。
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探究式学习活动,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4.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应创造一个积极、和谐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自由表达、积极思考并相互合作。
教师在课堂中充当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三、探究式学习活动的效果评估探究式学习活动的效果评估是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估:1. 学习成果展示:学生可以通过口头演讲、展示作品等形式,向全班同学展示他们在探究过程中的成果。
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够提高他们的表达和展示能力。
2. 小组合作评估: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探究任务,并对小组合作进行评估。
评估可以包括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情况、任务完成情况以及探究过程中的问题解决能力等。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摘要】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在语文教学中广泛应用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文从探究性学习的定义出发,探讨了探究性学习在语文课堂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施。
提出了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方法和探究性学习对学生成绩的积极影响。
同时分享了探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并展望了探究性学习的未来发展。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深入了解探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启示和帮助。
探究性学习的实施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学习能力,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语文课堂、教学、学习方法、学生成绩、参与度、实践、未来发展。
1. 引言1.1 探究性学习的定义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基于问题和探索的学习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它强调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和发现来构建知识,而不是简单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
探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扮演的是引导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通过提出挑战性问题、组织学习任务和引导讨论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
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不仅仅是接受知识,更是参与其中、理解其中、应用并最终掌握实践性的能力。
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2. 正文2.1 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探究性学习在语文课堂中具有重要性,这种学习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可以在实际问题中感知、提问、发现、探索和解决问题,这样的学习过程更具有深度和广度。
探究性学习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他们的分析和综合能力,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和运用,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效。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言和文化、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平台。
然而,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常以知识灌输、应试教育为主,让学生过度依赖教师的讲解和分析,忽略了学生自主思考、实践、创新的重要性。
因此,开展探究性学习是推进语文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出问题、引导研究、实验探究、讨论交流等基本方法,让学生在既定现象或问题的基础上,探究规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
在语文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可以以多种形式出现:可以是基于未知古文或虚构故事提问和推理探究;可以是基于阅读材料,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创作技法;还可以是让学生通过模拟现实情境,写作应用语文知识等等。
探究性学习可以促进学生深度思考、自主学习、创新能力的发展。
首先,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需要自主思考、发现问题、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再进行反思,这种自主性的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其次,探究性学习可以建立学生与语言、文化的良好关系,让语文学科真正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然而,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
首先,教师需要拥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灵活使用探究性学习教学方法。
教师需要注重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设置应该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自己发现问题和规律。
其次,教师需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知识的乐趣和实践的意义。
同时,学生也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探究学习,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
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实行探究性学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实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水平的培养,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
一、在看中培养观察水平利用学科活动,带学生去亲近大自然,亲自看课文中描绘的事物,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因为小学生以感性理解为主,直接置于视觉的形象对于他们是最真实、最感兴趣、最易于接受的。
如《红绿灯》一课,为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强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组织学生上街头观察,看警察和红绿灯如何指挥交通。
通过看,学生有了进一步理解,更加明确了绿灯表示能够通行,红灯表示禁止通行,黄灯表示稍等一等的实际意义。
教《春天》一文,把他们带出去找春天,学生敏锐地发现了很多与春天相关联的现象:冰雪融化,小草发芽,花儿开放,树木抽枝,候鸟飞回北方等,这样既理解了课文,也增长了知识,在看中培养了观察水平。
二、在做中培养动手水平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蕴含了事物的变化过程,有些课文显示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这类课文,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不易理解。
学科活动中采用“做一做”的方法,可协助学生获取感性知识,突破难点。
《乌鸦喝水》一课,石子与水的关系很不好理解,假如找来石子与一个瓶子,让学生自己拿着小石子扔进装有水的瓶子里,看着水逐步升高时,就会恍然大悟,明白小石子占了水的空间,从而使水上升了这个道理。
《蔬菜》一课,光凭清新优美的文字和形象逼真的插图,学生还难以理解蔬菜的根、茎、叶、花、果实等局部,让学生把这些蔬菜带来,实行辨别,就容易做到这个点。
这不但拓展和深化了语文课所学的知识,知道了五种蔬菜的实用局部,而且对文中的字、词都有了更深的理解。
通过“做一做”,学生手脑并用,抽象变具体,培养了动手操作水平。
三、在演中培养表达水平讲台当舞台,学生自己表演,是学生极感兴趣的乐事,小学生有较强的表演欲,如喜欢幻想把物品拟人化,只要注意引导,学生很容易进入角色。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语文课程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
而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将探究性学习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对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探究性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起到接受知识的角色。
而探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可以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讲解古诗文的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他们对文学的兴趣。
通过自主探究,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教材内容,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探究性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
语文学科是一门注重思维和逻辑推理的学科,探究性学习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在学习古代文学作品时,可以设计一些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问题,如“《红楼梦》中的贾母对贾宝玉的教育方式与现代家庭的教育方式有何异同?”这种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思考,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等。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摘要】这篇文章将围绕着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展开讨论。
首先从探究性学习的定义入手,探讨其内涵和特点。
接着探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然后深入探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等。
在实施方面,还会涉及到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
最后探讨探究性学习的效果,分析其在语文教学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语文教师提供一些实用的教学方法和思路,促进学生的更好学习。
【关键词】浅谈、语文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定义、重要性、方法、实施、效果、结论1. 引言1.1 引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探究性学习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语文课堂中,探究性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探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本文将对探究性学习的定义、重要性、方法、实施和效果进行探讨,以期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2. 正文2.1 探究性学习的定义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基于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
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通过提出问题、收集信息、分析数据、进行实验等一系列活动,来积极地构建和发展自己的知识体系。
探究性学习的核心理念是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动手实践和思考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探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帮助他们构建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
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和支持,同时保持适度的干预和指导,使学生在探究中不断成长和发展。
探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语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教学重点之一,它不仅仅是教授学生语言、阅读和写作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近年来教育界开始倡导探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探究性学习的概念、原理以及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探究性学习的概念和原理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
它通过提供问题、情境和资源,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探究性学习的核心原理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
探究性学习的特点有:1. 学生主导。
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主动参与,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和辅助,而非灌输和告诉答案。
2. 真实性。
探究性学习注重构建真实情境,提供真实的问题和资源,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3. 合作性。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促进他们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4. 培养能力。
探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探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1.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探究性学习可以通过提供有趣的问题和话题,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开放式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文本探究和解读,让学生深入思考文本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阅读过程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探究性学习倡导学生主动思考、质疑和分析问题。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对文本中的观点、情节和人物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
学生通过自主提问和思考,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还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探究性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造力。
通过提供有趣的写作话题和问题,学生可以进行自主的写作探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进行写作,如自主收集素材、构思文章结构和提炼关键信息。
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浅谈探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浅谈探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一、探究性学习的概念和特点1. 概念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实践、探索和发现,主动地掌握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学习方式。
它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2. 特点(1)学生为主体。
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扮演者是知识的建构者。
(2)实践为主。
探究性学习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来获取知识,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和应用性。
(3)合作为辅。
探究性学习提倡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通过合作探究和交流分享来增进学习效果。
(4)问题导向。
探究性学习强调学习者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探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1. 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语文教学中采用探究性学习的方式,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一些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根据一篇课文内容,设计一些问题或情境,让学生通过探究和实践去解决问题,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3. 引导学生自主积累语言积累探究性学习注重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启发式的问题引导学生去积极地探索语言现象,自主积累语言,提升语言能力。
4. 设计探究性学习任务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探究和实践,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
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材料,自主分析文章,自主提出问题等,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5. 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还提倡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设置一些合作学习的环节,让学生通过交流和合作,共同探索和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6.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批判性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加强探究性学习,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加强探究性学习,构建高效语文课堂语文课堂作为学生接受语言文字教育的主要场所,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而加强探究性学习,构建高效语文课堂,已经成为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成为了语文教师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加强探究性学习的意义、方法和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语文教师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提供一些参考。
一、加强探究性学习的意义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核心的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帮助学生形成对知识的深层理解。
在语文课堂上,通过开展探究性学习,可以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增强他们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自主选择研究方向、采集资料、进行分析和思考等。
这种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他们形成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3. 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学科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而探究性学习正是实现这些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感知语言的美感、体会阅读的乐趣、提升文字表达的能力,从而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方法和策略1. 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和引导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解答;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研究,探究某一文学作品的主题、人物、情节等;可以设计一些任务型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知识和技能。
2. 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语文学习需要大量的阅读和写作,而阅读和写作的材料来源于多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和精神交流。
加强探究性学习,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加强探究性学习,构建高效语文课堂语文课堂教学一直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学科,也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学科之一。
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加强探究性学习,是当前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就加强探究性学习,构建高效语文课堂做一些探讨。
一、加强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加强探究性学习,就是要促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发展出自己的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自觉地进行学习活动。
由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探究性学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加强探究性学习,是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基础。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的问题和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和理解,来探究语文知识和语言运用的规律。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化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实践,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创设丰富的语文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通过讲故事、朗诵诗歌、研讨名著等形式,构建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情感表达,通过朗诵诗歌的方式,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通过研讨名著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习,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语文修养。
三、注重语文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文化等的认识、理解和应用能力,是学生运用语言进行思维和交流的综合能力。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需要从语言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等多方面入手,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培养。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
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流的工具,而语文学习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做好口语训练、朗读训练、讨论训练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使学生能够用准确、得体、生动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语文课堂教学具有很强的探究性学习特点,它是以启发式教学法为主要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通过自主思考和实践探索,主动完成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积累和提高。
本文将针对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进行浅谈。
首先,语文课堂教学的探究性学习是充分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必要手段。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学生不仅可以仔细地观察事物,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且可以提升自身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学习兴趣。
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思考、尝试、实践、反思,充分学习语文知识和技能,掌握语文思考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其次,语文课堂教学的探究性学习应该以学生为主、以实践为基础。
在课堂中,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借鉴、比较、分析和评价,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开展各项语文探究和探索活动。
例如,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中了解彼此的意见和看法,共同解决难题,达到共同成长的目标。
通过实践探索,促使学生从课本中感受到语言的生动性和魅力性,为日后的掌握语文学问和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最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坚持提高教学质量,不断实现教学效果与提升。
通过教学研究,深入理解语文教学的特点和难点。
教师需要借助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和媒介,选择合适的教学形式和手段,让教学变得丰富多彩,让学生获得体验式、问答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同时,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课堂教学分配,增加课堂交流时间和讨论时间,从而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以实践为基础”的语文课堂探究性学习。
总之,语文课堂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方面、综合性的学习方法,一方面注重学生自主思考和实践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重视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促进学生学习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达到提高语文水平的目的。
我们要认识到语文课堂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丰富、多样的语文学习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语文课堂的探究性学习
[摘要]在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中,应尝试对学生进行多种学习方法的培养,特别是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探究性学习能促进学生发挥善于质疑、乐于尝试的优势与天性,更好地领略文学的趣味,养成博学、慎思的品性,获取学习主体的地位。
[关键词]探究学习开放有序师生合力发散思维
长期以来,教师的本位意识使大学语文课堂沉闷、压抑,师生缺少对话平台,学生没有独立的思维空间。
教师将串讲剖析强加给学生,抑制了学生的自由学习,交流探究,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这是背离语文课程本质的现象。
作为母语的语文,因其连贯性、丰富性、知识性、趣味性,应在各学科教育中起到引人徜徉于花海一般流连忘返的作用与功能,但目前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满堂灌”的旧有模式仍然普遍存在,师生互助的教学关系还未能很好地建立,课堂上的互动仍旧欠缺。
那么,怎样才能使之有所改变,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对中文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运用常规的教学技能行为方式从事工作,还要把思考权、阅读权、说话权归还学生,为语文课堂营造一个开放有序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愿学、爱学、学有所成,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学习是人的一种天性,心理学解释为人类生而有之的生物学本能。
自呱呱落地后的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到进入学龄后迈入课堂,逐步接受阶段性教育,可以说都是在从事自觉不自觉的学习。
而探究性学习更是古往今来一切有成就的人物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它对塑造人的品格,拓展人的知识层面,塑造人的良好习惯有很多益处。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在教学的诸多环节中,如能着力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精神,将会使其受益终身。
它对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的实施有一定帮助,对应试教育的稳固地位也将有撼动的作用。
当然,正如朱熹所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要真正做到探究性学习,就要详尽、勤勉、踏实、笃厚。
一个人的生活阅历、知识储备、学习习惯、行为品质等都有着动力作用。
若能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成功地将学生引入探究性学习的境界,将会使其深深领略其中的乐趣。
一、探究性学习需要师生合力进行
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方面考虑,他们彼此间有教与学的配合和交流。
教师作为教育的实施者、组织者、引导者,在探究性学习中的作用自然不可低估。
首
先,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授内容,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创设问题情境、疑难情境,实施启发,充分把握好引导学生探索的切入点,选择好探究的课题,组织好探究的活动,将传统与现实紧密结合,正误优劣形成对比,确保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完成对知识层面的探究,并且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沐浴品德的滋养,潜移默化中既探索知识奥秘又修身养性。
其次,要设计好具体方法,激发受教者的学习动机,利用一定的教学情境以及相应的诱因,即教学条件,使学生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在探究性学习中从传统的被动地位转入主动,从被迫学习到乐意接受,让探索性学习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展学生的思路,调动其兴趣,使研究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既有过程又有结果。
学生作为学习中的合作者,在教师合理的启发诱导下,更应充分发挥自己善于质疑、乐于尝试的优势与天性,改变以往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将自己变成知识的探求者,学习的主动者,在学习的广阔天地里,彰显自己的价值、观念以及创造潜能,变被动接受、等待记忆为大胆质疑、主动探究,逐步稳固自己学习的主体地位。
二、探究性学习方法是多样的
1.整合同类。
同一单元的课文自然有其编排相对独立的特点,对待同一单元的课文应设计整合统一的方法。
如诗歌单元,就要以鉴赏背景、思想感情、意象群、节奏等方面为突破口,将主题近似、方法同类的作品进行比较、鉴赏、深入研究。
比如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卞之琳的《断章》,主题含蓄,耐人寻味,源于生活,富有哲理;《再别康桥》《死水》《雨巷》以意象见长,体现出作者温婉中蕴含的激情。
学生认真学习、反复吟咏后总结出创作者的艺术技巧,探究了多种方法对准确地表情达意,贴切地反映生活内容的作用,对作品有了更高的鉴赏对比能力,愉悦了精神,提高了兴趣,强化了感知生活的能力。
2.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指能从多种设想出发,不按常规地寻求变异,使信息朝着各种可能的方向辐射,从多方面寻求答案,从而引出更多的信息。
可以说它是创造性的核心,有利于形成学生个体的敏锐感知能力、良好的协同能力、自信、自重、胸襟开阔、独立判断等人格。
大学语文课所选内容都可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在深度、广度上予以拓展延伸,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其兴趣。
教师若能在备课上下功夫,教学中力求做到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教授《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常规的句段篇章串解分析,虽奠定了相当的基础,但同时也有其局限性。
可以课内与课外结合,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推荐相关链接作品—比如班固的《张骞传》、张溥的《五人墓碑记》、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海明威的《老人与海》、雪莱的《论生活》、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使学生从对一篇课文的理解,延伸到认识作品对后世所产生的影响、对培养人的思想修养的作用。
3.点面结合。
讲习思想性、感染性强的作品,学生也极易有所触动,受到教育。
如《我有一个梦想》《我的呼吁》等文章,都能引发学生对人生、对社会重大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设计这类课文的教学,就不能只局限于单篇的讲授,而应由点入面,引导学生进行专项阅读,让课堂学习作为探索的导引,带动课外阅读及查阅资料,进而开展研究性探讨,培养他们对社会的观察能力、思辨能力,使其融入社会,培养学生建设人类和谐家园的美好情感与综合素质。
4.深究典型。
语文教材为兼顾到学生的阅读面,课文设置往往有精读与选读之别,无论哪种教学法,都应有学生的深究成分融入其中。
教师的精讲起到了引导、点播的作用,学生的深究更能使自己受益匪浅。
在阅读选文、熟悉教材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和认知能力,学生可从中发现、挖掘出许多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带着问题疑惑或自己已较为成熟的思考来与老师、同学进行教学上的探讨,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就会逐步养成,独立探寻的效果也会显而易见。
教师的讲读如果能多设计一些激发学生兴趣和参与意识的问题,同时进行相关教学内容的链接,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语言能力、分析能力的训练,就能使学生自觉走入作品进行深层探究。
比如学习鲁迅作品不可拘泥于那些传统的教学内容,还应引导学生往深处发掘鲁迅洋务图变、学医维新、弃医从文的思想历程,走进鲁迅的内心世界,体味他在那个时代背景中要拯救国民精神的强烈爱国思想,对更好地理解他的作品精髓,理解作品中的阿Q、祥林嫂、“狂人”等系列人物形象会有很大的帮助。
5.运筹时间。
在课堂学习中的相对时间内,最大限度追求学习效率,就要统筹安排时间。
对此,王力先生在谈到治学经验时就强调了要具备的两个条件:时间加科学头脑。
唯有如此,才能用最短的时间取得最佳效果。
所谓统筹,就是要统一筹划,有条不紊地安排探究学习中复杂的思维过程,专心致志,心无旁骛;而不是松松垮垮,无所用心。
前者正是能否取得成就的关键所在,而后者便是老师引导学生应予以摒弃的坏习惯。
重视时间,科学使用,合理分布学习精力,辩证融合矛盾统一体,将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广博与专一统一起来,更能促进探究性学习的实施,能使学生在探究学问时,能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从以上分析可知,教师是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把握好探究的尺度和方法,既能使学生的独立性增强,合作意识得到发展,为以后很好地融入社会奠定基础,又能使语文教学步入正轨,富有新意,充满生机,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郑东辉.教师课程领导的角色与任务探析[J].课程·教材·教法,2007(4).
[2]彭晖.接受美学视点中的探究性阅读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
(5).
[3]何国伟.谈素质教育中的教学创新[J].教书育人,2007(2).
[4]谌安荣.语文知识教学与个体精神自由[J].语文学习,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