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设计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合集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研究和实践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研究和实践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研究和实践方法,不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理解程度,仅是一味地传授知识,不传授教学效果和教学方法,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是很低的。

相反,在新课改下开展教学设计的研究和实践,教师可以有效的利用情景教学设计,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

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以及教学方法的及时调整,更好的适应了当前的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极大的调动起来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这种学习模式由被动变为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探究的能力,还有利于思维模式的开发,更好的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

试想,如果一如既往地采用先前的教学模式,不懂得与时俱进,那幺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势必是跟不上时代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也就很难推动新课改的进行,不利于事业的展。

(二)促进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升在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注重了教学设计的研究和实践可以很好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相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设计的研究和实践是根据当前社会的发展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的,是与时俱进,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的。

新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要求下,注重了教学设计的研究和实践势必会推动教学方法的更新和调整,符合了学生学习的习惯,也就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进而更好的推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升。

因此,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要注重教学设计的开展,尤其是情景教学设计的研究,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更好的推动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升。

(三)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以及教师们教学技能的提升学生受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通过学习文化知识,促进自己的健全人格的养成以及个人的全面发展。

教学设计的研究和实践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以及自由才智发挥的机会,从而促进学生综合性方面的发展。

教师通过教学设计的研究和实践可以提供更多有趣、高效的教学方法,势必会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也能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氛, 因为 课 堂 教 学气 氛 是 在 课 堂 教 学情 境 的作 用 下 , 在 学 生 心
中图分类号Leabharlann : G6 3 3 . 6 7 i 高 中信 息 技术 教 学 的必 要 性 高 中信 息技 术课 堂 的开 展 , 不仅 能 够 培养 学 生对 于信 息 技 术基本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 而且可以帮助学生适应现代化 的发 展趋势。 不仅可 以增强学生 的综合学 习能力, 而且也能够保证 学 生 具 备 与 时俱 进 的 能 力 。 因此 , 在 高 中课 堂 当 中 , 深 化 信 息 技术教学课堂的改革 , 从发展角度来看, 是不断培养高中生 同
切相关。 在当下科 学技术不断应用在教育领域 的今天 , 借助多 媒 体 技 术进 行 课 堂 教 学 也 是主 要 的办 法 。在 高 中 的信 息 技 术 教学当中, 虽然有计算机作为平台的应用 , 但是通过不断地把 人 类在 社 会 生产 与 生活 中创 造 出来 的新 技 术 、 新 设 备 加 以改 进 并 运 用 于教 学 活 动 中 , 是 教 学 进 步 的重 要 动 力 , 也是 教 学 效 率 和 效 果得 以不 断 提 高 的重 要 物 质 保证 。 借助 多媒 体 教 学 , 同样 可 以使得信息技术课 堂活起来。 因为学生的计算机数量有 限, 不 能 够 保证 每 一 节 课 都在 机 房 上 机 学 习 。当在 教师 进 行 理 论
技术教 学的课 堂效率 , 也能够更好地促 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此, 笔者结合 自身的工作经验 , 以及对 于新课程的学 习
和认识, 提 出对于高 中信 息技术教学设计研究的个人认识 , 在实践 当中, 教 学设计取得不错 的效果, 当中也存在一定的 不足 , 但是在实践 当中不 断的优化改进, 旨在更好地促进高 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深 化和新课程的改革。 关键词 新课程 高 中信息技 术 教学设计 研 究与实践 文献标识码 : A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实验的实践与研究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实验的实践与研究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实验的实践与研究高中信息技术学科起步较晚,其课程建设、理论研究和教学实验等均处于实际探索阶段,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人经历了近六年的高中新课程教学实践,也走了许多弯路,体验到了信息技术课程艰难的发展和进步。

现在大家虽无“山重水复疑无路”的严重,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尚未达到。

这不仅是时间问题,还需我们共同努力、共同探讨,相互之间毫无保留地共享实践经验。

以下是本人不成熟的教学实践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研读新课标,更新旧观念“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内容多、面广、可操作性差”,是留给我们大部分教师的第一印象。

所以教师们应立注意到教材只是一个信息的载体,教师不能一点不漏地、按部就班地去教教材,而是要去用教材教。

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认真研讨新课标,领悟新课程的理论精髓,转变为以学生的需求为根本,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创新的学习氛围,而不能走原先“以教师为中心”的老路子。

新课改明确指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与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因此,如何让学生不仅会做,更重要的是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怎样做才更好,不要将信息技术课变成单纯的技能训练。

所以我认为,教师不能是教材的被动使用者,而是要提升自己开发教材资源的意识和能力,使自己成为能够有效调控课堂行为和富有责任感的教学行家,合作与共享,以教材资源为借鉴,建立起属于自己和学生的内容体系和课堂文化。

二注重“两点”问题,落实有效措施纵览高中信息技术教材,本人最深刻的感受是“起点高”,教材是依据学生有了相当的基础来设计的。

但在现实中,城市或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学生基本能适应,而对于落后的农村学生来说则存在一定的困难。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应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变得尤为重要。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需要与时俱进,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现实应用。

新课程强调学生主体性,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

教学设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也需要紧跟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引入前沿的技术和应用案例,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科技创新意识。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需要整合跨学科的资源和知识。

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与其他学科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教学设计应该将信息技术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进行有机结合,通过项目式学习和跨学科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物理学科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在生物学科中可以利用虚拟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等。

通过跨学科教学的设计,可以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需要注重学生的兴趣与实践操作。

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实践能力,要求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实践操作是其中非常关键的环节。

在教学设计中要注重设置具体的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教学设计也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和任务,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需要注重评价与反馈。

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采用项目评价、实践操作评价、个人报告等方式进行评价。

还可以通过学生间的互评和自评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提高学习效果。

评价与反馈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指导学生下一步的学习,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成长。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是非常重要的。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和应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特点,注重实际操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本文将从研究和实践的角度探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相关问题。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需要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引领学生从信息获取者转变为信息创造者。

教学设计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需求,结合学科特点和时代背景,选取有针对性、实用性强的教学内容和案例。

教学设计需要注重学科知识和实际操作的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巩固知识和技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需要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鼓励学生进行实际项目的设计和开发,提升他们的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实践案例分析针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要求,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的设计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教学内容选择上,我们引入了最新的信息技术应用案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物联网等,引导学生了解最新的科技动态,增强他们的学科兴趣和实践动力。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将传统的课堂讲授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采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项目的开发,掌握信息技术的核心知识和应用技能。

在评价方式上,我们注重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手段,如实际项目成果、作品展示、专题报告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水平。

三、对教学设计的反思和展望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实践中,我们也面临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教学资源的不足是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教学设备和实验平台的更新换代速度较快,学校和教师需要加大投入,提升教学资源的更新和质量。

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也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和教学方法,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高教学效果。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新课程的推广和实施,人们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将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研究和实践进行探讨。

1.课程标准的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研究和评价信息,以及信息技术的社会和伦理问题等。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个人素质。

2.教育教学模式的选择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采用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还应采用多种教育教学手段和技术手段,如PPP教学、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虚拟实验室等,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3.评价体系的建立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评价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包括考试、作业和课堂表现等方面。

同时,还应注重评价的多样性和持续性,以及评价结果的及时反馈和针对性。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1.课题研究与设计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开展课题研究与设计。

通过课题研究与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

此外,学生还能够在研究和设计过程中充分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从而进一步巩固知识。

2.虚拟仿真实验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利用虚拟仿真技术进行实验教学。

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学生可以体验到真实的实验过程和效果,从而提高实验的真实可信度和实用性。

同时,还可以有效降低实验教学的成本,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3.课程设计与实践结语: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研究和实践是一个复杂而又深刻的问题。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设计应立足于新课程标准和教育教学的现代化要求,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陈继红 ( 四川 省 达 州 市教 育 科 学 研 究所 )
【 摘 要 】在新课 改这个教育背景下 ,我国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还存在着很 多的问题不足 ,教学理论研究和课程建设都处于低水平阶段。本
文在 介 绍 目前 高 中信 息技 术课 程 教 学 中存 在 的不 足的基 础 上 ,提 出 了一 系列的 解决 方案 和对 策 , 旨在 为 同行提供 参 考。
育活动中习惯于“ 只教不研” 的教师而言,冲击很大。但是,从教学质量的 保障标准②中的教师标准来看,校本教研实质上是对传统教学活动的更高 要求 ,“ 予研 于 教 ,予 教于 研” 的 教研 相辅 的行 动 ,将 加 深与 拓 宽教 师 的知
『 4 ] 曹一鸣 . 校 本教研 实施 方略 [ M1 ,中国文 史 出版 社, 2 0 0 5 . f 5 1 郑金 洲 . 校 本研 究指 导 『 M1 , 北 京,教 育科 学 出版 社, 2 O : 2 O一2 4 .

建 立在 通 过在 职培 训 或脱 产 学习 的教 师研 究 能力 培养 模式 ,如 前 述在 定程 度 上提 高 了教 师教 研活 动 或过程 往往 是 一个 被 动 的过程 而 且和职 称 评 定等 非教 学课 程 内容 挂钩 ,这 实 际 上将 大大 折 扣本 身 旨在提 高 教研 能 力的培 训 效 果,会 扭 曲校 本教 研活 动 的初 衷 与 目的 。多 媒体 进 课堂 的校 本教 研 ,从 多媒 体展 现 方式 的 设计 , 内容 的呈 现与 课 堂 内容 的层 次结 构化 递减 关 系 以及课 堂组 织 形式 上 ,都有 具 体 到细 节 的要 求 ,即从 事 多媒 体教 学 活动 的教 师无 论是 在 教学 内容的 多 媒 体 实现 上还 是 通过 多媒 体 技术 的互 动 上 ,都将 从本 质 到形 式上 要 求教 师 对 教 授专 业 知识 或技 能 的不 断拓 深 ,研 究成 果 自然 而然 通过 教 学过 程 的实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正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信息化的普及,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作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亦需要不断地进行更新和改进。

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普遍存在着知识结构滞后、教学手段单一、实践性不足等问题。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信息技术教学走向多元化、开放式、实践性强的教学模式。

有必要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以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应用能力。

本文旨在探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在新课程背景下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为教育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索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优化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通过深入研究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和设计原则,我们旨在找到最合适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满足学生在信息化时代对信息技术的需求。

我们也希望通过实践案例的分享和评价方法的探讨,能够为其他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提供一些建议和启示,促进整个教学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最终,我们希望通过本研究找到一条高效的优化路径,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1.3 研究意义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是当前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课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日益凸显。

本次研究旨在探讨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更好地设计和实践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以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培养。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和实践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提升。

通过深入探讨不同教学设计原则和实践案例,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授课效果,增强教学自信心。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研究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新课标指导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新课标指导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浅议新课标指导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研究摘要:开展新课标指导下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研究是将不同学校开展的教学方法进行融合,结合新课标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探索形成可供借鉴的高中阶段学校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并应用于教学实践,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增强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学习、生活、工作的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探究创新开展教学研究将为学校实施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开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提供样本;是将新课标理念转变为具体的学校、教师和学生行为;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多元化,从而实现教学的实践积累。

同时,也将丰富新课标背景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案例和资源,新的教学模式、学习方法可完善信息技术教学理论,使理论更加贴近实践;以不断把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和更高层次推进,从而更加扎实深入的开展新课标指导下的信息技术教学研究。

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已成为知识传播、工作生活、社会发展的主力引擎,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社会各学科的影响已无需多言。

但作为非高考课程的信息技术科目教师力量薄弱、授课模式单一、没有现成的教学经验可供借鉴,授课内容又以应付会考为主,是公认的“鸡肋”。

新课标的出台,为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注入了新的理念,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加之社会各界愈来愈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使得与信息技术教学相关的活动也越来越多。

通过网络搜索引擎搜索“信息技术教学研究”会提示有数十万条关联信息;况且,信息技术不论是作为一门学科,还是一种技术都在飞速的发展;以上种种信息都使得信息技术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在此背景下,开展新课标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研究,探索适合我校的信息技术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形成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间交流合作,拓展视野,勇于创新,形成解决实际问题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为适应未来社会提供有力保证。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摘要: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设计和实践变得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本文分析认为,在此类教学策略的设计上,根据不同知识点的特点选择相应的教学手段十分关键,同时多元化与灵活性也是在实践中需采取的关键所在。

最后,文章归纳总结出情境教学、任务驱动学习、项目式学习和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教学策略的设计与实践方法。

得出了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上述多种教学策略方案并进行深入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主动性的结论。

关键词:新课程;信息技术;教学研究前言: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和实践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际应用能力,是新课程要求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所在。

本文系统总结了多种适用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教学策略和实践方案,旨在为教师们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1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研究1.1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意义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对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实现个性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在信息时代的教育理念中起着引领和支撑的作用。

研究表明,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获取、评价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使其具备信息时代所要求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也有助于加强学生的数字化思维和创新能力。

通过数字化工具与学科内容的整合,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操作、应用软件等各项技能。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和课程设计,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

此外,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也为学生今后进入社会和职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工智能应用的日益广泛,具有信息技术能力的人才已成为各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将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面对未来就业挑战的竞争力。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摘要:近年来,信息技术已被应用到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之中,信息技术教育也成为了教育部重点关注的学科,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使学生了解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在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创新出一套适合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方式,对于高中教师而言,它是一项教学任务,也是一项挑战,需要教师仔细琢磨和研究。

【关键词】:^p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对于学生信息素质修养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意义非凡。

通过将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理论提出,再用实际教学案例进行论证新课程背景下(原文来自:wWW.bDFqy. 千叶帆文摘: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可行性,让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具有实践价值。

一、新课程理念下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设计1.确定教学的目标,对象以及内容(1)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对信息的运用,首先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目标的确认,不仅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获取更多的信息方法,而且还能在实际的生活中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学习能够解决问题,。

(2)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要对每一个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在课堂的学习中,要了解到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了解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不同能力,有效的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分析^p ,能够在教学中凸显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3)在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学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该根据信息技术的材料重新的进行整合,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实用性的教材,能够激发出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

2.确定教学的任务和学习的情境(1)对教学任务的设计要紧紧的联系教学的目标,对教学目标中的知识点进行学习,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习到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求学生进行实际性的操作,能够更容易的接受信息技术,在教学任务的设计中,还要紧紧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这样能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

新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

新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

新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为了培养学生计算机意识、普及计算机文化、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旳重要途径,按照计算机课教学大纲旳规定,在高中年级开设了计算机课,并且成为了高中年级一门会考科目。

为了教好这门综合性课程,使学生顺利地通过会考并且能获得优秀旳成绩,我采用了如下措施:一、小组协作式学习按照《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旳规定,从小学、初中均应开设计算机课,但实际状况是,许多经济不容许旳小学、初中都未开设计算机课程。

因此,在高一开设计算机课,初中教学水平旳差异及多种客观原因导致高中学生旳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有旳学生对电脑旳基本操作驾轻就熟,可以非常纯熟旳运用电脑上网,有旳学生则也许连电脑都没用过,学生既有新鲜感旳一面,更有缺乏基础知识旳一面,学生们旳信息技术水平展现出一种两极分化旳局面。

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在高一年级,运用上课旳时间,讲授键盘指法、中文输入等基础知识,采用小组协作式教学。

小组协作式教学介于班集体教学和个别学习之间,较轻易发挥集体教学和个别学习旳长处。

根据学生旳学习能力和水平差异提成若干小组,使小组内部组员旳能力水平呈梯形分布,使学生在学习小组内互相协作、互相协助、共同完毕学习任务旳过程中,互相取长补短,缩短差距,到达对知识掌握程度旳平衡。

二、多用举例对比,讲清基本概念在讲授“信息与信息技术”这章时,除讲清晰概念外,多采用举例对比。

讲“信息技术旳特点”时,为了讲清“信息旳依附性”我举了令狐冲在思过崖崖壁上学习剑法旳事例,讲“信息与人类旳关系”时,我将去年我军海陆空三军演习中旳原始森林生存试验做为练习题,把学生提成小组,每个组自行讨论选择物品完毕试验,使学生轻松快乐旳掌握了基本概念。

讲文献旳扩展名旳时候,举例“1.doc”与英文名字“约翰.史密斯”进行对比(doc是文献旳类型,史密斯是家族旳姓),从而加深对扩展名旳理解。

三、突出重点内容,注意各学科旳联络在规定学生对窗口旳菜单以及工具栏、快捷键记忆使用旳时候,不规定学生死记,而应引导学生,从英语单词旳缩写,去联想该单词旳意义或单独短语。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探究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探究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探究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有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它是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为基础,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

教师需要深入地了解每个学生、具体分析学生情况和设计课程内容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一、课程标准下的新理念(一)教学目标的多元化由于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学科之间相互渗透与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就需要从“学习技术”变成“使用技术”,从而实现学科间的跨学科整合。

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单纯学习文字处理软件的操作还是图像、音频等媒体形式,都是侧重学习文本的阅读、编辑、制作及排版,信息技术知识也主要局限在文本处理上。

因此,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时,应该重视文本阅读、表格编辑、艺术字应用等内容,这些都是将来人们在工作中必须要使用到的内容,也是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

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知道如何组织教学,更要知道怎样让学生学会自己去寻找答案。

(二)强调过程与方法,体验获得结果的乐趣信息技术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应用性很广泛。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应注意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引导他们利用信息技术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亲身体验到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与快乐。

比如,在上《管理信息系统》时,首先介绍一下电子商务的发展历史,然后提出“电子商务和管理信息系统”,接着讲解电子商务的概念,并让学生通过实例探究网上交易的模式,再让学生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出电子商务的功能。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仅是书本知识,还培养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突出“以人为本”,注重评价功能在课程教学中应当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既要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最终落脚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上。

信息技术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采用丰富多彩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充分发挥评价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激励、导向、反馈等功能。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探究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探究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探究近几年,新课程标准逐渐普及到中国各地,即将迎来新一轮的高中课堂改革。

而在新课程标准框架下,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如何做好,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本文旨在通过探究,总结出在新课标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的路径,为改革者提供参考。

一、新课标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的必要性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具备综合运用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作为基础的信息技术课程,其教学设计则更加重要,需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来调整。

针对新课标,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应遵循是“技能融入课程,技能贯穿教学”的理念,以及学科综合性、实践性、社会性、教育性等特点,促进学生形成技能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会面对现实世界,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技术水平和职业能力。

二、具体教学设计探究(1)科学的课程设计新课标要求,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要根据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点,灵活安排教学环节,注重教学方法,贴近实际,提倡解决问题和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因此,科学的课程设计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基础,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联系实际,把握学科的深度和广度,注重初中高中阶段特点,结合新课标的,把握教学的时间,做到教学目标的明确,确定认知层次,制定探究型环节,并制定技术项目实施,增加实践性教学活动,从而提升学生信息技术能力。

(2)系统性实施此外,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也应该注重与实践的紧密结合,通过各种形式的课外实践,增加学生参与性,以增强学习体验,深化学习内容。

同时,还要运用信息技术给学生带来的新教学方式,比如虚拟实验室、虚拟实景、移动学习应用等,使教学更加活跃有趣,学习更加灵活有创意,从而有效提高学生认知水平。

三、总结本文调研了新课标背景下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问题,总结出以下内容:首先,新课标下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必须重视技能的关键作用,以及实践性、社会性、教育性等特点。

新课标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探究

新课标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探究

新课标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探究一、引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学生在现代社会中掌握信息技术成为了必要素养。

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变革,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在新课标下加入了许多新的要求,使得教师需要从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特点1.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也要求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提供问题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

2.强调实践操作和实际应用新课标注重实践性教学,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要求教师以实践操作为核心,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实际应用等方式,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关键技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建立跨学科的知识融合新课标强调科学、人文、实践知识的融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要求教师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通过跨学科的知识融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三、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究1.情境导入法情境导入法是一种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问题、案例、实际应用等方式,让学生在情境中主动探究、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项目驱动学习法项目驱动学习法是一种通过让学生参与实际项目的设计、开发等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教学策略。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真实的项目开发,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教学资源的优化利用新课标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等教学资源,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使用教学软件、网络素材、实验设备等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4.协同合作学习法协同合作学习法是一种通过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互相合作、互相协助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的教学策略。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课题研究、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新课标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探究

新课标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探究

新课标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探究一、新课标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影响新课标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指导。

在新课标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其能够适应信息社会的需求。

同时,新课标要求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跨学科教学。

二、有效教学的基本原则1.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是教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而新课标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导者。

教师应该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构建知识体系。

2.建立情境化的学习环境。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来获得知识和技能。

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情境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场景中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个性化教学。

每个学生的兴趣、能力和特点都有所不同,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通过个性化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三、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策略1.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和运用其中的知识和技能。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各种实践任务和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实践能力。

2.引导学生进行多媒体制作。

信息技术教学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制作多媒体作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选择适合的多媒体工具和材料,让学生自主设计和制作多媒体作品。

3.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探究学习。

信息技术涉及到很多实际问题和案例,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分析问题、收集信息、设计解决方案等方式,锻炼自己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开展团队合作学习。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需要与组员进行合作,共同完成各种任务和项目。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新课标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探究

新课标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探究

新课标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探究新课标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重要举措,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是我们教师需要探寻的问题。

本文将从新课标理念的角度出发,探讨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方法。

一、理念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创新能力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者和学习的主导者。

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和实践,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任务驱动:通过项目实践提升学习效果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主要以知识传授为主,缺乏实际操作和实践环节。

而新课标倡导通过“任务驱动”提升学习效果。

我们可以通过制定项目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知识。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网页设计、校园网站建设等项目,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多元评价: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多以考试为主要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记忆和应试能力。

新课标对评价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强调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的培养。

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如考查作品、评估报告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其能力和素质进行综合评价。

四、资源共享: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改革新课标强调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利用。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和数字化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平台。

通过网络资源的利用,学生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和知识,同时也可以加强与其他学生和教师的交流和合作。

五、教育创新:培养信息技术创新人才新课标倡导教育创新,培养创新人才。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创新性强、应用广泛的学科,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信息技术教学,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信息搜索、问题解决和创新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新课标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探究

新课标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探究

新课标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探究新课程标准对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要求较之前有了很大的变化和更新。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也面临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有效地实施新课程标准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重视项目化教学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科整合和项目教学的理念,而信息技术教学正是能够与其他学科实现良好整合的学科之一。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注重项目化教学的运用。

通过项目化教学,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现实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比如,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关于数字媒体制作的项目,让学生通过实践动手制作一个有实际意义的作品,如电子报、宣传片等。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操作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二、强化实践操作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程应该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强化实践操作的环节。

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案例分析、仿真实验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一些信息技术竞赛或者创新实践活动,通过实践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采用多元评价方式新课标强调要从综合素质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而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笔试形式。

因此,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也应该采用多元评价方式。

除了传统的笔试外,还可以通过项目作品评价、实践操作评价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这样可以更好地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具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可以通过提供自主学习的资源和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任务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团队合作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

五、关注信息伦理与安全教育新课标强调要培养学生的信息伦理和安全意识。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在当前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也
面临着新的需求和挑战。

本文将从理论研究和实践案例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需要与时俱进,紧跟技术发展的步伐。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兴起,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在教学设计中
应注重引入前沿的技术知识和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最新的技术动态,培养学生的
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
的学科,只有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项目才能真正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

在教学设计中应注
重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性的项目学习,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际应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和技能,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与时俱进,紧跟技术发展
的步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
流能力。

通过这些努力,才能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
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信息技术人才。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创新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创新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创新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简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计算思维和创新意识,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们需要进行创新教学设计并进行实践研究。

创新教学设计1. 反转课堂反转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教学方式。

教师可以利用在线平台或者视频资源提供给学生预习材料,让他们在家自行消化,并在课堂上集中讨论问题、进行实践。

这样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2. 项目驱动式教学项目驱动式教学(PBL)将课程内容与真实世界问题相结合,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项目中,并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这种方法能够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游戏化学习游戏化学习是将游戏元素融入到教学中,通过竞争、奖励等机制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例如,可以设计编程挑战、数据分析游戏等来增加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动力。

4. 社交媒体应用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博客)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教师可以发布课程资料、讨论问题,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作品,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

实践研究1. 教育科技工具的应用教师可以探索并尝试使用各种教育科技工具来辅助教学。

例如,利用编程平台进行编程实践、使用数据可视化工具进行数据分析等。

这些工具能够提升教师和学生在信息技术领域的能力。

2. 跨学科整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涉及到多个领域的知识,如计算机科学、数学、物理等。

教师可以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进行跨学科整合,将课程内容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

3. 学习社群的建立通过创建学习社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和分享。

学习社群可以是线上或线下的小组形式,学生可以共同解决问题、分享资源、扩展知识。

这种方式能够促进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4. 教师专业发展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在信息技术领域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国文:男,1966年3月出生于福建省邵武,1987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生物专业,理学学士,中学高级教师,邵武市学科带头人,现任邵武一中信息技术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教研组组长。

致力于推广网络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促进教育新课标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设计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刘国文邵武第一中学 (福建邵武 邮编:354000)email :lgw@[论文摘要] 本文作者就《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信息技术)下,如何开展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设计,切合实际地贯彻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特别是“创设教与学的情境”和“设计学习活动任务”两个环节的设计,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并撰写此文,谈谈自己的感想,与大家商榷。

[关键词]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情境、“半成品加工”策略 教学过程设计是信息技术教学实施的关键前提,基于上述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过程在许多情况下表现为学生以解决信息问题为主线而进行自主学习的活动过程,因此,教学过程的设计,实际上是设计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而教学过程设计的质量将直接关系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施的效果。

作为一线教师应该把相当的精力投入在教学过程设计上,认真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

在进行教学过程设计时,要特别重视以下两个环节设计:一、创设教与学的情境关于创设教与学的情境的重要意义,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

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

情境对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

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

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教学的情境是什么?我们先来了解知识的产生与书本知识的关系。

知识是人类从实践活动中得来的,是对实际事物及其运动和变化发展规律的反映,具有丰富生动的实际内容。

而表征它的语言文字(包括符号图表)则是抽象和简约的,学生所学的正是语言文字所汇集成的书本知识即教材。

这就要求学生不论学习什么知识,都要透过语言文字、符号图表把它们所代表的实际事物想清楚,以至想“活”起来,从而真正把两者统一起来。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这样的学习就是有意义的学习。

相反,如果学生只记住一大堆干巴巴的文字符号,而没有理解其中的实际内容,这样的学习便是机械的学习。

教学情境就是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

显然,教学情境可以直观地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解决了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

正如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老师能动地要创设教学情境,通过情景体验与案例剖析,来激发学生认知的兴趣,引导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注意,有利于教师导入新课。

信息技术教学比较常用的情景为“任务型情景”,是指与学习内容相似的、高度真实任务、案例、或事实的情景。

教材在一些章节的开头安排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或故事用于创设“任务型的情景”,有些确实是很实用的和贴切的。

例如,在“4.1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一节中,通过刘丽同学的母亲需要解决信息保密问题的案例,创设一个待解决问题的任务型情境,引入课题,这个案例十分贴切本节学生要学习的内容,一下子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如何“加密”这个神奇的问题上,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迫不急待地想去体验运用计算机程序解决这个加密与解密问题的过程,了解其原理。

当然教材中有些情景案例受地域或时间的限制不太合适引用,例如:4.2使用智能工具加工信息,该小节中的情境案例中涉及到的网站虽然可以登录上去,但那个虚拟的播音员已经不播音了,只留一个画面,且网站的内容都是英文,这样的情境案例就不适合采用。

遇到这种情况,就需要我们依据教学目标、当地特色及学生情况,创设情境。

还有一些章节教材没有提供情境的案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能动地创设教学情境,如“4.3信息的发布与交流”章节中就没有提供情境案例,我引用在网上捏造谣言,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而被刑事拘留的真实的新闻报导案例,如下:请看下面一则摘自2005年11月6日汕头都市报的新闻:澄海籍女青年黄某真将自己道听途说的关于有人抓小孩,挖心脏、肾等器官的谣言以题为《请大家高度注意——最近出现很多用布袋装孩子的行为,听说是要挖心脏、肾、眼角膜……》张贴在汕头本地网站“E京”论坛的“澄海茶座”上,内容危言耸听,在网民中引起哗然和讨论,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澄华派出所民警立即开展侦查,并于11月1日晚在澄海文祠西路的一间咖啡店将正在上网的黄某真抓获,现场查扣电脑1台。

经审查,黄某真对其违法事实供认不讳。

因涉嫌故意散布谣言被公安机关治安拘留10天。

相关法律条文: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十九条第五款“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故意散布谣言或者以其他方法煽动扰乱社会秩序的,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这个案例很容易把学生拉入即将要学习的课题中,使学生深切意识到在网络发布信息不能太随意,由此切入“合乎规范发发布信息”这个主题,情境创设达到预期效果。

这类案例很多,需要我们老师平时有心去多留意与收集,最好引用近期的新闻报导,或自己亲身经历的事,选材的内容不仅要与课程内容相吻合,最好是这一时期学生关注热点的相关信息,经过教师刻意挖掘,以一种能让学生心驰神往的问题视角展示给学生,学生会感到更真切、更新鲜。

信息来源应该真实、准确、权威。

切忌道听途说,无中生有的杜撰。

展示情景的作品形式与学习的内容要相适应,长短要适度,点到为止,不要让学生无休止沉浸在情境当中,忘记了本节课的学习的主题。

展示情景后,接下来要引导学生对情景的内容作深入的剖析,可以采用小组讨论,个别发言等方法,要能引发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思考其中蕴含的问题,产生学习欲望,以便引入正题。

综上所述,创设情境既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停靠点,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

这是情境的两大功能,也是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的两个先决条件。

既然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教学情境应该成为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

如何能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需要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把握以下有价值教学情境的特性:①生活性。

第一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

只有在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中,学生才能切实弄明白知识的价值。

第二要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经验。

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始于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充分挖掘和利用。

学生的经验包括认知经验和生活经验。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影响学习的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

”②形象性。

我们所创设的教学情境,首先应该是感性的、可见的、摸得着的,它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促进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和升化;其次,应该是形象的、具体的,它能有效地刺激和激发学生的想像和联想,使学生能够超越个人狭隘的经验范围和时间、空间的限制,既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事物,又能促使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互动发展。

③学科性。

情境创设要体现学科特色,能够体现学科知识发现的过程、应用的条件以及学科知识在生活的意义与价值,同时还要紧扣教学内容,凸现学习重点,。

④问题性。

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定是内含问题的情境,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

情境中的问题要具备目的性、适应性和新颖性。

目的性指问题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而提出来的;适应性指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合全班同学的实际水平,以保证使大多数学生的课堂上都处于思维状态;新颖性指问题的设计和表述具有新颖性、奇特性和生动性,以使问题有真正吸引学生的力量,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

⑤情感性。

指教学情境具有激发学生情感的功效。

二、寻找恰当问题,合理安排学习活动的任务前面提到信息技术课程基本理念中特别强调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亲身经历信息技术过程。

通过在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中学习信息技术,即“做中学”、“学中做”,进而培养信息能力。

正因为如此,“任务驱动”教学法、“WebQuest教学法”、“基于问题的学习”等教学法被广泛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当中。

新课程《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教材在编写时,就按照“信息的获取与评价——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信息的发布与交流——信息的存储与管理”的逻辑线索,以“知识体系+实践活动”方式呈现4个主题的学习内容及过程内容,并设置如“任务”、“观摩”、“实践”、“交流”、“探究”、“评价”、“练习”、“拓展”来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并整个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贯穿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与方法。

“任务”是为完成学习目标而提出的,要求学生要完成的具体内容。

这些做法确实方便教师组织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活动。

但有些主题活动的内容一是缺乏新异性,未必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二是受地域的限制,不适合或无法开展。

我们仍然不能照本宣科地按照教材进行教学,而应该按照课程标准,对所用教材进行适度处理,把教材作为教学资源,根据地区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动地创造性使用教材。

在设计主题活动、综合实践等教学活动方案时,我们有必要修改教材中的主题任务的内容,寻找更能激起学生学习心向的问题或主题。

在寻找恰当问题或设计适当主题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解决的问题(或要完成的主题任务)应该源自于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不仅有意义,可操作,还要具有新颖性、奇特性和生动性,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学习的心向。

第二要解决的问题(或要完成的主题任务)要能与前面的教学情境创设相衔接,蕴含于教学情境,通过引导学生对情景的内容作深入的剖析,发现其中的问题,引发学生认知的冲突,思考解决问题方法,由此产生学习的任务。

第三要解决的问题(或要完成的主题任务)涉及到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相对集中于具体教学单元,培养的信息能力相对围绕某一方面的应用。

第四要解决的问题(或要完成的主题任务)涉及的内容不宜太单一,思维肤浅。

内容要相对复杂,能引发学生相当深度的思维。

便于设计任务时,能组成一个循序渐进的任务链。

要有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沿着任务链,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分层次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获得。

如“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章节内容,如果纯粹是按教材给出的例子制作表格,毫无意义,因为表格的制作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了,这样做只能是重复的学习,浪费时间。

所以,给学生一份调查报告,由学生在阅读完报告后再将其设计成表格形式,进行数据挖掘,产生出另一份统计图表。

当然,有条件的,可以请同学亲历调查,产生调查报告,然后根据报告内容制作图表,进行分析,这样可能效果更好,但用时多,工作量大。

第五要解决的信息问题(或要完成的主题任务)不宜太大太泛,无法操作,或在规定课时内难于完成,最后是草草收场,会影响学生以后进行类似活动的的态度与积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