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历览前贤国与家披文入情悟精华3文言基础突破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课件2

合集下载

_历览前贤国与家披文入情悟精华2文言基础突破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课件2

_历览前贤国与家披文入情悟精华2文言基础突破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课件2

(一)多义实词:溯源辨流,紧扣语境 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很多文言词具有两个或者两个以 上的义项,即一个词具有多种含义。这就是一词多义现象。一 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 词的本义、引申义等。以“引”为例:
意 义 本义 拉开弓 牵、拉 拉长 引申义 抽、拔出 伸着 拿
⑤表示“掌管”的有:典、当、知、守、掌、职、执、序、司。 ⑥表示“去、到、往”的有:之、适、如、造、诣、徂、至、 趋。 ⑦表示“轻视、看不起”的有:小、易、轻、少、鄙。 ⑧表示“代理”的有:假、行、权、摄、署。 ⑨表示“等到”的有:及、至、逮、迨、洎。
[即时小练]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有相同意思的一组是( . ①单于使卫律召武(苏武)受辞 ②臣以供养无主,辞 不赴命 . A. 帝京 ③我从去年辞 . 令 ④明于治乱,娴于辞 . 还家门 . ①贫贱有此女,始适 ②处分适 兄意,那得自任专 . B. ③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也 ④彼且奚适 . )
对常见常用的多义词,要了解多义词的意义衍变分化的规 律和特点,它往往以其本义为基础引申出其他义项,众多义项 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识记多义词,一定要找出其本义或 基本义项,寻求众多义项之间的关联。 例如,从:会意字,像两个人相随行走在路上。 本义:跟随、随从。如“吾从而师之” 。 引申义:①听从、服从,如“从善如流” ;②次要的,如“从 犯” ;③同一宗族次于至亲者叫从(có nɡ),如“从弟”。
例 句 君子引 而不发,跃如也《孟子》 . 左右或欲引 相如去《廉颇蔺相如列传》 . 引 吭高歌(成语) . 引 佩刀刺马杀之《宋史· 太祖本纪》 . 狼奄至,引 首顾曰《中山狼传》 . 引 绳而束缚之《中山狼传》 .
意 义 带领 承担 举荐、 提拔 引申义 延请 援引 引导 掉转

语文一轮复习(第10周)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一)(含解析)

语文一轮复习(第10周)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一)(含解析)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一)高考频度:★★★☆☆┇难易程度:★★★☆☆1.【2017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安九世孙也.。

父蔺,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

贞幼聪敏,有至性.祖母阮氏先苦风眩,每发便一二日不能饮食.贞时年七岁,祖母不食,贞亦不食,亲族莫不奇之.母王氏,授贞《论语》《孝经》,读讫便诵.八岁,尝为《春日闲居》五言诗,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谓所亲曰:“此儿方可大成,至如‘风定花犹落’,乃追步惠连【注】矣。

”年十三,略通《五经》大旨,尤善《左氏传》,工草隶虫篆.十四,丁父艰,号顿于地,绝而复苏者数矣。

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

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乃谓贞曰:“孝子既无兄弟,极须自爱,若.忧毁灭性,谁养母邪?”自后少进粥。

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暠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及高祖受禅,暠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

太建五年,贞乃.还朝。

及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辟贞为主簿。

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

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与卓独不坐。

后主乃诏贞入掌中宫管记,迁南平王友。

府长史汝南周确新除都官尚书,请贞为让表,后主览而奇之。

尝因宴席问确曰:“卿表自制邪?”确对曰:“臣表谢贞所作。

”后主因.敕舍人施文庆曰:“谢贞在王处,未有禄秩,可赐米百石。

”至德三年,以母忧去职。

顷之,敕起还府。

贞累启固辞。

敕报曰:“虽知哀茕在疚,而官俟得才,可便力疾还府也.”贞哀毁羸瘠,终不能之官舍。

时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客卿俱来候贞,见其形体骨立,祚等怆然叹息。

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

贞曰:“弱儿年甫六岁,情累所不能忘,敢以为托耳。

”是夜卒.后主问察曰:“谢贞有何亲属?”察因启曰:“贞有一子年六岁.”即有敕长给衣粮。

2021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历览前贤国与家披文入情悟精华4文言基础

2021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历览前贤国与家披文入情悟精华4文言基础

文言根底打破三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一、词类活用指出1~20题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1.手.注善药________________2.旦夕..自哺农者,然后食________________3.晞一营大噪,尽甲.________________4.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疮________________5.太尉大泣曰:“乃我困.汝。

〞________________6.奈何欲以乱败.郭氏________________7.又以刃刺酒翁、坏.酿器________________8.贱卖市谷入汝,汝又取不耻.________________9.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________________11.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________________12.那么或咎.其欲出者________________13.问其深.,那么其好游者不能穷.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________________15.今京不度.,非制也________________16.假设阙地及泉,隧.而相见________________17.多行不义.必自毙________________18.庄公寤生,惊.姜氏________________19.爱共叔段,欲立.之________________20.那么请除之,无生.民心________________答案:1.手:名词作状语,亲手 2.旦夕: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3.甲:名词作动词,披上铠甲 4.衣:名词作动词,包扎 5.困: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处于困境险地6.败: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败、败坏7.坏: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破、打坏8.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9.谬:形容词作动词,弄错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10.极:名词作动词,尽情享受11.明:形容词作动词,照明12.咎:形容词作动词,指责13.深:形容词作名词,深度穷:形容词作动词,到尽头14.险、远:形容词作名词,险、远的地方15.度:名词作动词,符合规定16.隧:名词作动词,挖隧道 17.义:名词作动词,符合道义 18.惊: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惊 19.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立 20.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产生21.以下各句中都有词类活用的现象,请找出来,然后在句后括号内用序号注明活用类别。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部分:文言文阅读1高考体验练习[浙江专用苏教版]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部分:文言文阅读1高考体验练习[浙江专用苏教版]

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历览前贤国与家,披文入情悟精华本专题在熟悉考情的基础上,根据高考试题的结构,先从“实词和虚词”这两个考点入手,这两个考点既是浙江高考的热点,也是文言文翻译题评分时的采分点,是阅读文言文的基础。

然后,重点突破“概括分析”和“翻译”两大考点,这两个考点是热点,也是难点,所以重点突破。

最后,再突破“断句”,这个考点考查的是考生的句读技巧和积累,因是主观型断句,故难度较大。

为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特地开设“阅读技法”,了解“传记”阅读的相关知识,还增加了“文化常识”的储备,以弥补考生文言阅读的短板。

这样安排,应该会让文言文这一考点成为高考成绩的增分点。

一、(2019·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20分)《宗子相①集》序[明]王世贞呜呼!此广陵宗臣子相之诗若文。

武昌吴国伦传之,而吴郡王世贞为之序,曰:昔在建安,二曹龙奋,公幹角立。

爰至潘陆衍藻,太冲修质,沈宋丽尔,必简岳岳,李杜并驱,龙标脱衔。

古之豪杰于辞者,往往志有所相合而不相下,气有所不相入而.相为用,则岂尽人力哉?盖亦有造物微旨矣。

日,余与李攀龙于鳞燕中游也,子相挟吴生暨天目徐生来。

子相才高而气雄,自喜甚,尝从吴一再论诗,不胜,覆酒盂,啮之裂,归而淫思竟日夕,至喀喀呕血也。

当其所极意,神与才傅,天窍自发,叩之泠然中.五声,而诵之爽然风露袭于腋而投于咽,然当其所极意而尤不已,则理不必天地有,而语不必千古道者,亦间离得之。

夫以于鳞之.材,然不敢尽斥矩镬②而创其好,即何论世贞哉?子相独时时不屑也,曰宁瑕无碔③。

余则无以难.子相也。

诸善子相者,谓子相超津筏而上之;少年间是非子相者,谓子相欲逾津而弃其筏。

然雅非子相指也。

充吾结撰之思,际吾才之界,以.与物境会。

境合则吾收其全瑜,不合则吾姑取其瑜而任瑕。

字不得累.句,句不得累篇,吾时时上驷,以次驰天下之中下者,有一不胜,而无再不胜,如是耳。

今其篇章具在,即使公幹、太冲、必简、龙标小自贬损,而附于诸贤之骥,子相甘之哉。

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

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
1、地方,处所 2、(拜访)的人 3、处所 4、(听到)的事 5、表原因 6、用来……的 7、表原因
(1)介词用法 (2)助词用法
(1)介词。 ①替、给。② 对、向。③为了、为着。④因为、由于。(wèi) ⑤当,在,到了 ⑥被(wéi)。(2)语气助词: (wéi) 呢。用在疑问句末,表反问或感叹。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
第二人称代词,你
副词,只有
副词,竟然
副词,才
副词,就是
第二人称代词,你的
副词,竟然
牛刀小试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杳不知其所之也。
1.作助词
01
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信陵君窃符救赵》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与动词组成名词性短语,表示与动作行为有关的人、事、物,译为:…的(人、事、地方、情况) 【所以1】表动作行为的方法、凭借或依据等,相当于“用来……的(方法、东西)”。
①(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 ②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 ①以八月十三斩于市。(《五人墓碑记》) ②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③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祭妹文》)
⑶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用法与“与”相同。 可译为:与、跟、同、对、和(带领、率领)
1、动词,充当 2、动词,是 3、动词,演奏 4、动词,写 5、动词,治理 6、动词,成为 7、介词,替;动词,制定 8、动词,修筑 9、动词,是 10、动词,认为
1、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2、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3、臣请为王言乐 4、不足为外人道也 5、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 6、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7、为仲卿母所遣 8、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9、匈奴未灭,臣何以家为?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PPT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PPT

兵者,诡道也,须戮力同心。蟹六跪而①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也,而况②战乎?故冯婉贞曰: “诸君而③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婉贞,而④翁豪 杰者,然青取之于蓝而⑤青于蓝。婉贞博学而⑥日参 省乎己,非特效书生终日而⑦思也。众应之。既而⑧, 婉贞率诸少年结束而⑨出,果大捷。众皆叹:婉贞, 小女子而已⑩;其行,乃巾帼英杰而⑾。
1.连词。 ①表并列,“和”“并且”; ②表递进,“而且”; ③表承接(顺承),“来”“就”; ④表转折,“却”; ⑤表假设,“如果”; ⑥表因果,“因而”; ⑦表修饰,“地”。
2、代词。 ⑧ 通“尔”,你,你的。
3、词组。
⑨ “而已”,相当于“罢了”。 ⑩“既而”,相当于“不久”“一会儿”。 ⑾“而况”,何况。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 的意义和用法
宋代韩琦因身体原因申请回家乡任职,后在衙署后花园 里修建一“昼锦堂”,嘱欧阳修写一篇《相州昼锦堂记》。 文章写完送出后,欧阳修忽然发现原稿开头“仕宦至将相, 富贵归故乡”两句欠妥,就修改了一下,重新抄写一遍,派 人飞马再送。修改后的两句,变成了“仕宦而至将相,富贵 而归故乡”,就这么两个虚词,加与不加有什么关系呢?
①表推测语气,大概。
②表假设,如果。
③其中的。
④自己的。
⑤反问语气,怎么。
⑥它的。
⑦⑧连词,表选择,是……还是……。
⑨第三人称代词,它们。 ⑪祈使语气, 一定 。
⑩指示代词,那。 ⑫表反问语气,难道。
⒀音节助词,不译。
1、连词。 ①表并列:并且;②表递进:况且,而且;③尚且;
④表转折,却;(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
尝闻放翁(陆游)志节,毕现《示儿》,乃①读 之。至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②翁”一 句,大为感佩,乃③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 乃④曰:“此徒沽名耳。”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 乃⑤不得已而谢。原其言,炒作乃尔⑥,无乃⑦自 高耳。

18个文言虚词用法及意义总结

18个文言虚词用法及意义总结

一、【之】1.代词⑴人称代词①第三人称——可代人、事、物,译为:“他(们)”、“它(们)”。

例:A 臣请入,与之同命。

(《鸿门宴》)B 子孙视之不甚惜。

(《六国论》)C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谏太宗十思疏》)②第一人称(较少见),译为:“我”。

例:A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B 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

(《信陵君窃符救赵》)⑵指示代词——表近指,译为:“这(种)、这样、这些”。

例:A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廉颇蔺相如列传》)B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C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师说》)D 之二虫又何知。

(《逍遥游》)2.助词⑴用于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译为:“的”。

例:A 是寡人之过也。

(《烛之武退秦师》)B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谏太宗十思疏》)⑵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例:A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寡人之于国也》)B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逍遥游》)C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⑶宾语前置标志,不译。

例:A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师说》)B 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⑷表明定语后置,不译。

例:A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B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⑸音节助词,不译。

例:A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寡人之于国也》)B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师说》)3.动词作谓语(该义项为实词用法),译为:“到、往”。

例:A 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五人墓碑记》)B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兰亭集序》)C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二、【为】1.动词作谓语(该义项为实词用法),翻译比较灵活,如:⑴做、作例:A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过秦论》)B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劝学》)⑵治、治理例: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⑶担任、充当例: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常用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常用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陆游〈示儿〉》)
你的
5.其 作用
例 句
解释或翻 译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第三人称
(《师说》)
他(们)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
夫游之乐也。
(《游
代词
第一人称 褒禅山记》)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 林。 (《始得西山宴游记》)
我,自己
则或咎其欲出者。 (《游褒
远指代词
那,那个
禅山记》)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 指示代词
结构
(《狼》)
助词
何陋之有? (《陋室
宾语前置的标 铭》)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师说》)
不译 不译
形容词、副词 顷之,执一象笏至。(《项
音节

脊轩志》)
助词
调整音节
月出于东山之上。 (《赤 壁赋》)
不译 无义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 代人、代物、
惑。 代事
他(们)、 它(们)
代词
(《师说》)
指示代词
不译
表肯 定、 感叹语 气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过秦论》)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 忌讽齐王纳谏》)
啊、呢
续表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
表疑问或 加多,何也?
反诘,句
(《寡人之于国也》)

句末 中有疑问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谁得而
你的、你、 你们的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 限止语气,罢
攻,如是而已。 了
(《师说》)
2.何 作用
作宾语
疑问 代词
作定语
作谓语
疑问
句首、 动词前

初中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初中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初中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之】(一)代词:1、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代人多是第三人称。

译为“他”(他们)、“它”(它们)、“这件事”。

例: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陈涉世家》)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④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狼》)⑤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满井游记》)⑥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愚公移山》)2、复指代词,表示前后是同一事物,可译为“这”“这样的”。

例: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桃花源记》)②其言兹若人之.俦乎?(《五柳先生传》)③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送东阳马生序》)④公输般为楚造云梯之.械,将以攻宋。

(《公输》)⑤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愚公移山》)(二)助词:1、结构助词,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例:①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桃花源记》)②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③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④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⑤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2、结构助词。

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翻译句子时省略不译。

例: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铭》)③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翁亭记》)④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隆中对》)⑤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3、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例:①宋何罪之.有?(《公输》)②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4、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例: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5、音节助词。

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

文言文阅读_历览前贤国与家披文入情悟精华3文言基础突破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教师用书

文言文阅读_历览前贤国与家披文入情悟精华3文言基础突破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教师用书

文言基础突破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主要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课标全国卷不直接命题考查,但放在翻译题中间接考查。

“常见文言虚词”,即《考试说明》明确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文言虚词的考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要求考生在阅读文言文时,应根据上下文,正确理解某个虚词的具体意义和用法;其二,主要指虚词在句中的意义与语法功能,如词性、语法作用等。

文言虚词主要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文言代词也归入文言虚词之中。

在高考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连词、介词、副词、助词、代词的用法。

一、回顾教材,掌握《考试说明》十八个文言虚词因高考试题对虚词的考查一般采用拿阅读文本中的虚词与教材中的虚词对照的形式,所以我们结合教材及一些课外篇目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做如下整理:(一)而[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4)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5)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7)剑阁峥嵘而.崔嵬(《蜀道难》)( )(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荀子·劝学》)( )(9)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答案:(1)②(2)⑤(3)⑦(4)⑨(5)⑧(6)④(7)①(8)③(9)⑥(二)何[即时小练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何”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是诚何.心哉(《齐桓晋文之事》)(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3)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 )(4)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5)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蜀道难》)( )答案:(1)③(2)①(3)④(4)②(5)⑤(三)乎[3.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乎”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4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1 文言文阅读-历览前贤国与家 披文入情悟精华 考点3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4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1 文言文阅读-历览前贤国与家 披文入情悟精华 考点3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4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1 文言文阅读-历览前贤国与家披文入情悟精华考点3 分析综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4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1 文言文阅读-历览前贤国与家披文入情悟精华考点3 分析综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4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1 文言文阅读-历览前贤国与家披文入情悟精华考点3 分析综合的全部内容。

考点三分析综合文言文阅读的分析综合包括如下考点:①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分析综合是在对文意理解的基础上,对所叙述的事件或所主张的观点归纳概括,理解分析。

近年来,高考试卷均把对文意总体把握的考查作为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头戏。

文言文分析综合题呈现在高考试题中,可分为两种题型:一是筛选信息题,二是概括分析题(“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往往与“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并考查)。

全国卷考查概括分析题.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三项很多时候是结合在一起的,很难截然区分开来。

三项内容是一个层层深入的分析和综合的过程。

在试卷中,表现为一个综合分析判断题。

这是考查考生全面把握文言阅读材料内容与主旨的“压轴题”,每年必考。

这类题常常以选出错误选项的形式来设置,因而探究命题人错项陷阱设置的类型,进而掌握应对方法,对提高考生的辨别能力,快速而准确地判断出文意理解的正误,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这类陷阱设置就是命题人在选项中故意编造一些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的情节,以此来干扰考生思维.阅读相关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文言虚词的作用和意义

文言虚词的作用和意义

文言虚词的作用和意义
虚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词类,它在句子中起到连接、修饰、补充等作用。

虚词的使用丰富了句子的结构,使其更加严谨、精确,同时也增加了句子的层次感和韵律美。

虚词可以起到连接句子成分的作用。

例如,“之”、“者”、“乎”等虚词可以连接名词和动词,使句子更加完整。

比如,“吾之志也,乃天下之治也。

”这句话中的“之”起到连接“吾”和“志”的作用,使句子的意思更加明确。

虚词可以起到修饰句子成分的作用。

例如,“皆”、“尽”、“甚”等虚词可以修饰形容词或动词,增强句子的表达力。

比如,“皆大欢喜”、“尽快完成”、“甚善良”等,这些修饰词使句子的意思更加丰富。

虚词还可以起到补充句子信息的作用。

例如,“若”、“如”、“虽”等虚词可以引出条件、比喻、让步等句子结构,使句子更加复杂多样。

比如,“若有所思”、“如此美好”、“虽然如此”等,这些补充词让句子更加充实。

虚词的使用给文言文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和美感。

它们通过连接、修饰、补充等作用,使句子更加丰富、精确,表达更加准确。

因此,学习和理解虚词的作用和意义对于掌握文言文的阅读和写作都是非常重要的。

语文一轮专题一文言文阅读_历览前贤国与家,披文入情悟精华4文言基础突破三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教师用书

语文一轮专题一文言文阅读_历览前贤国与家,披文入情悟精华4文言基础突破三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教师用书

文言基础突破三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高考对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不单独命制考题,往往将其隐含在翻译题目中考查。

这种隐性的考查方式,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各种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准确解答题目。

本部分我们将细致讲解《考试说明》规定的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的表现形式,各种词类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方法与技巧,并借助课文中的熟悉例句帮助考生理解和掌握,为解答翻译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词类活用六大类型词类活用就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

判断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去推断。

(一)名词活用作动词在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在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活用以后,名词变成了相应的动词。

在翻译时应把活用的名词翻译为相应的动词。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国虽小,其食足以食天下之贤者,其车足以乘天下之贤者,其财足以礼天下之贤者。

与天下之贤者为徒,此文王之所以王也。

今虽未能王,其以为安也,不亦易乎!此赵宣孟之所以免也,孟尝君之所以却荆兵也。

古之大立功名与安国免身者,其道无他,其必此之由也。

贤士不可以骄恣屈也。

昔赵宣孟之绛,见骫[注]桑之下有饿人卧不能起者,宣孟止车,为之下食,再咽而后能视。

宣孟问之曰:“女何为而饿若是?”对曰:“臣宦于绛,归而粮绝,羞行乞而憎自取,故至于此。

”宣孟与脯二,拜受而弗敢食也。

问其故,对曰:“臣有老母,将以遗之。

”宣孟曰:“斯食之,吾更与女。

”乃复赐之脯二束,与钱百,而遂去之。

【注】骫(wěi):弯曲。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注意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1)国虽小,其食足以食.天下之贤者,其车足以乘天下之贤者,其财足以礼天下之贤者。

译文:解析:句中的第二个“食”为名词活用作动词,“供养”。

注意“乘”“礼”等词的翻译。

答案:国家即使小,它的粮食也足以供养天下的贤士,它的车辆也足以乘载天下的贤士,它的钱财也足以礼遇天下的贤士。

(浙江专用)高考语文复习第2部分专题一文言文阅读1高考体验练习苏教版

(浙江专用)高考语文复习第2部分专题一文言文阅读1高考体验练习苏教版

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历览前贤国与家,披文入情悟精华本专题在熟悉考情的基础上,根据高考试题的结构,先从“实词和虚词”这两个考点入手,这两个考点既是浙江高考的热点,也是文言文翻译题评分时的采分点,是阅读文言文的基础。

然后,重点突破“概括分析”和“翻译”两大考点,这两个考点是热点,也是难点,所以重点突破。

最后,再突破“断句”,这个考点考查的是考生的句读技巧和积累,因是主观型断句,故难度较大。

为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特地开设“阅读技法”,了解“传记”阅读的相关知识,还增加了“文化常识”的储备,以弥补考生文言阅读的短板。

这样安排,应该会让文言文这一考点成为高考成绩的增分点。

一、(2019·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20分)《宗子相①集》序[明]王世贞呜呼!此广陵宗臣子相之诗若文。

武昌吴国伦传之,而吴郡王世贞为之序,曰:昔在建安,二曹龙奋,公幹角立。

爰至潘陆衍藻,太冲修质,沈宋丽尔,必简岳岳,李杜并驱,龙标脱衔。

古之豪杰于辞者,往往志有所相合而不相下,气有所不相入而.相为用,则岂尽人力哉?盖亦有造物微旨矣。

日,余与李攀龙于鳞燕中游也,子相挟吴生暨天目徐生来。

子相才高而气雄,自喜甚,尝从吴一再论诗,不胜,覆酒盂,啮之裂,归而淫思竟日夕,至喀喀呕血也。

当其所极意,神与才傅,天窍自发,叩之泠然中.五声,而诵之爽然风露袭于腋而投于咽,然当其所极意而尤不已,则理不必天地有,而语不必千古道者,亦间离得之。

夫以于鳞之.材,然不敢尽斥矩镬②而创其好,即何论世贞哉?子相独时时不屑也,曰宁瑕无碔③。

余则无以难.子相也。

诸善子相者,谓子相超津筏而上之;少年间是非子相者,谓子相欲逾津而弃其筏。

然雅非子相指也。

充吾结撰之思,际吾才之界,以.与物境会。

境合则吾收其全瑜,不合则吾姑取其瑜而任瑕。

字不得累.句,句不得累篇,吾时时上驷,以次驰天下之中下者,有一不胜,而无再不胜,如是耳。

今其篇章具在,即使公幹、太冲、必简、龙标小自贬损,而附于诸贤之骥,子相甘之哉。

常用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常用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附录
常用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1.而
河水清且涟漪。

(《伐檀》) 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递进关系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烛之武退秦师》)
而且、况且
让步关系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
门宴》)
尚且
转折关系固不如也,且如之奈何?(《鸿
门宴》)
然而、可
副词
不出,火且尽。

(《游褒禅山记》)
斥笑之曰:“彼且奚适也?”(《逍遥游》)
将、将要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孔雀东南飞》) 暂且、姑且
作用例句解释或翻译
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舒缓语气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师说》)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送东阳马生序》)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说》)
不译
句末语气助词
表判断
语气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鸿门宴》)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出师表》)
不译
表陈述
或解释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狼》)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阿房宫赋》)
不译
表肯定、
感叹语气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过秦论》)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
啊、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即时小练]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何”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 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是诚何 心哉(《齐桓晋文之事》)( . ) )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或异二者之为, 何 哉( 《岳阳楼记》 )( . (3)吾何 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 . (4)大王来何 操(《鸿门宴》)( . ) ) )
(5)天之苍苍,其 正色邪?其 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 . .
)
(6)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 许寡人(《唐雎不辱使 . 命》)( ) )
(4)今其智乃 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 (5)蒙冲斗舰乃 以千数(《赤壁之战》)( . (6)尔其无忘乃 父之志(《伶官传序》)( . ) )
)
(7)所谓华山洞者, 以其乃 华山之阳名之也《 ( 游褒禅山记》 )( .
)
答案:(1)②
(2)①
(3)⑦
(4)③
(5)⑤
(6)⑥
(7)④
连词
词性
用 法 ③表示承接关系 ④表示转折关系
释 义 就,接着,或不译 但是,却 假如,如果 地,着,或不译 因而 来 通“尔”,你,你的
连词
⑤表示假设关系 ⑥表示修饰关系 ⑦表示因果关系 ⑧表示目的关系
代词 ⑨表示第二人称
[即时小练]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 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君子博学而 日参省乎己(《荀子· 劝学》)( . (2)人而 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 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 (4)而 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 )
(5)籍吏民,封府库,而 待将军(《鸿门宴》)( . (6)青,取之于蓝,而 青于蓝(《荀子·劝学》)( . (7)剑阁峥嵘而 崔嵬(《蜀道难》)( . ) )
) )
(8)锲而 舍之,朽木不折(《荀子· 劝学》)( .
第四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基础突破二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
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主要考查常见文言虚词 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课标全国卷不直接命题考查,但放在翻 译题中间接考查。
“常见文言虚词”,即《考试说明》明确规定的 18 个文言 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 因、于、与、则、者、之。文言虚词的考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其一,要求考生在阅读文言文时,应根据上下文,正确理解某 个虚词的具体意义和用法;其二,主要指虚词在句中的意义与 语法功能,如词性、语法作用等。 文言虚词主要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文 言代词也归入文言虚词之中。 在高考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连词、 介词、副词、助词、代词的用法。
[即时小练] 3.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乎”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 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壮士!能复饮乎 (《鸿门宴》)( . (2)郁乎 苍苍(《赤壁赋》)( . ) ) )
(3)嗟乎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阿房宫赋》)( . (4)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鸿门宴》)( . )
[即时小练] 4.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乃”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 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 项 王 乃 复 引 兵 而 东 , 至 东 城 , 乃 .有 二 十 八 骑 ( 《 项 羽 本 纪》)( ) ) )
(2)公子于是乃 置酒大会宾客(《信陵君窃符救赵》)( .
(3)夫我乃 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 .
(五)其 词 性 用 法 ①表示第三人称 ②活用为第一人称 ③表示第二人称 ④远指代词 ⑤指示代词(后面多为数词) 释 义 他(她),他(们)的; 它,它(们)的 我的,我(自己) 你,你的 那,那些 其中的
代词
词 性
用 法 ⑥表示推测语气
释 义 大概,或许,恐怕 岂,难道 还是 可要,一定,应当 假如,如果 是……还是…… 不译
副词
⑦表示反问语气 ⑧表示商量语气 ⑨表示祈使语气
连词 助词
⑩表示假设关系 ⑪表示选择关系 ⑫用在句中,无实义
[即时小练] 5.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 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秦王恐其 破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 ) )
(2)佩缤纷其 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离骚》)( . (3)其 若是,孰能御之(《齐桓晋文之事》)( . (4)失其 所与,不知(《左传· 烛之武退秦师》)( . ) )
(9)项王按剑而 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
)
答案:(1)② (9)⑥
(2)⑤
(3)⑦
(4)⑨
(5)⑧
(6)④
(7)①
(8)③
(二)何 词性 用 法 ①单独作谓语,问原因 代词 ②作宾语,代处所,事物 ③作定语 副词 ④表示提问(动词前) ⑤表示程度(形容词前) 释 义 为什么,什么原因 什么,哪里 什么,哪 为什么 多么,怎么,怎么这么
(5)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师说》) . ( ) ) (6)相与枕藉乎 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 . (7)胡为乎 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 并序》)( )
答案:(1)①
(2)⑥
(3)④
(4)②
(5)③
(6)⑦
(7)⑤
(四)乃 词 性 用 法 ①表示承接 ②表示范围的限制 副词 ③表示出乎意料 ④表示肯定 ⑤表示递进 ⑥表示第二人称 代词 ⑦指示代词 释 义 就,于是 仅仅,只 竟,竟然,却 就是,原来是 甚至 你,你的 这,这样
(5)青泥何 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蜀道难》)( .
答案:(1)③
(2)①
(3)④
(4)②
(5)⑤
(三)乎 词性 用 法 ①表示疑问语气 ②表示反问语气 助词 ③表示推测语气 ④表示感叹语气 ⑤表示句中停顿 ⑥形容词、副词词尾 介词 ⑦相当于“于” 释 义 吗,呢 呢 吧 啊,呀 不译 ……的样子,……地,或不译 在,或不译
一、回顾教材,掌握《考试说明》十八个文言虚词 因高考试题对虚词的考查一般采用拿阅读文本中的虚词与 教材中的虚词对照的形式,所以我们结合教材及一些课外篇目对 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做如下整理: (一)而 词性 用 法 ①表示并列关系 ②表示递进关系 释 义 一般不译,有时译为“和”“又” “与” 并且,而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