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杜拉斯的情爱世界
杜拉斯-与情人-我-与-他者-从形象学出发浅谈杜拉斯的三部小说
东方殖民地是玛格丽特·杜拉斯终生难忘的地方,《杜拉斯传》写道,“印度支那殖民地,这已经成了她生命的底片”[1]。
然而,杜拉斯看待这一“底片”的眼光却是复杂而暧昧的,这根源于作者双重社会身份之间的矛盾。
“她的家庭既不属于法国资产阶级,也不属于那些确实难以想象真能与之混杂在一处的越南人。
”[2]她是穷人,有机会接触到那些在生死线上顽强挣扎的越南底层人民,并对他们的苦难极为同情;但她又是白人殖民者,可以用居高临下的眼光注视那些挣扎在第三世界里的人们,并有意无意地赋予被殖民者特定的本质。
杜拉斯既处于西方权力分配的弱势地位,又在东方场域占有白种女性的优越位置。
“这种双重性,展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即在殖民的背景下,欧洲女人身陷种族、性别、阶级的模式中。
作为女人,……她们在社会、政治地位上从属于男性,男性是她们理所当然依赖的人。
作为白人妇女,……她们是殖民地世界的一部分,她们从这个世界获得了相当的特权。
”在和东方交往的漫长历史中,欧洲人“有一种认识几乎始终没有改变,那就是世界上泾渭分明地存在着一个‘我们’和‘他们’,每一方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容置疑地摆在那里。
”[3] 杜拉斯的文本也不可避免存在着一个西方注视下的东方。
在她的作品中,东方、东方人和西方、西方人有本质的区别,形成一个二元对立结构。
她的许多作品均以东方为背景,构建了一个西方游子经验中的东方镜像。
杜拉斯文本中存在着“中介型”的异国(东方)男人形象。
“男人在这种探险中完全是些异乡人……欲望是男人的本性,然而它总是被女人们那碰伤和险恶的被动状态所包围。
男人们感情丰富,同时又深奥莫测,被一种害怕侵蚀着,而他们的激情又永远不能驾驭这种害怕。
”[4]和白种男人比,东方男人更被动,更软弱,更体贴,也更依恋白种女人。
他们被塑造人为有着自卑情结的人,他们都坠入爱的深渊但却没有反叛的灵魂。
而且那些被西方女看上的东方男人都依照西方标准加以再塑造。
然而,被殖民者只能是仿照品,永远不会得到西方的认同。
杜拉斯《情人》读后感
杜拉斯《情人》读后感
《情人》是法国作家杜拉斯的代表作品,通过女主角和年轻中国情人的禁忌爱情,展
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和深刻的情感。
小说以简洁的文字和独特的叙述方式,揭
示了人性的脆弱和复杂性。
读完《情人》,我深受其情感的震撼。
小说中描述的爱情充满痛苦和无法逾越的障碍,让人感受到了爱情的强烈、深刻和无法抗拒的力量。
女主角与情人之间的感情,既纯
粹又禁忌,让人不由得为他们的命运感到心痛。
同时,小说还通过主人公的内心独白,揭示了人的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和深度。
小说虽
然简短,却不乏深刻的哲理和情感,让人在阅读中不断思考和反思自己对爱情、忠诚
和生活的理解。
总的来说,杜拉斯的《情人》是一部充满深情和悲伤的小说,通过其细腻的描写和深
刻的内心独白,让人深受感动和思考。
阅读完《情人》,使我对爱情和人生有了更深
刻的认识和体验。
情人杜拉斯读后感范文
情人杜拉斯读后感范文
情人杜拉斯读后感
杜拉斯的《情人》是一部充满诗意的小说,故事情节简单,但却打动了我的心。
小说讲述了一个法国人与一个中国女人之间的爱情故事,揭示出了种族、文化、性别等方面的不同,引发了我对人类关系的思考。
首先,情人之间的爱情并不是简单的爱,而是一种极具奉献精神的爱情。
在小说中,男主角和女主角年龄差距悬殊,他们之间的感情充满了挑战和困难,但又充满了彼此之间的理解和包容。
男主角对女主角的爱犹如一种信仰,他们之间的爱情不仅是肉体的,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契合。
其次,小说中的情节设计巧妙,让人不禁深思。
比如,女主角出现在男主角生活中的时候,她穿着一袭红衣,犹如鲜花一般,给男主角带来了新的生活。
同时,这也象征着女主角来自中国的文化背景,以及她与男主角之间的种族差异。
这些细节都反映出了作者对人类关系的深刻洞察和思考。
最后,小说的语言也十分优美。
杜拉斯的笔法简洁而深刻,字里行间
透露出一种深情厚谊。
读着读着,我仿佛能听到作者在我的耳边低语,让我陶醉于故事情节中。
总之,杜拉斯的《情人》是一部值得深思的小说。
它教会了我如何理解爱情,如何面对文化差异和种族隔阂,更是让我学会了如何去欣赏一部真正的文学作品。
我相信,这部小说会在我的生命中留下深深的印记,让我不断思考人类之间的关系。
杜拉斯作品的情爱叙述研究
杜拉斯作品的情爱叙述研究玛格丽特杜拉斯是法国当代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和电影艺术家,1984年以小说《情人》获得法国龚古尔文学奖。
杜拉斯近五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作品大多被拍摄成电影。
爱情是杜拉斯作品中最重要的主题,缘于此情爱叙述也成为杜拉斯作品的独具的鲜明特色。
杜拉斯的情爱叙述不仅丰富地体现于作品中人物的精神层面,而且透过具体的情爱的境遇,将爱情中男女两性的曲折心理和思想矛盾给予了深入的揭示。
本论文主要从情爱叙述的角度探讨杜拉斯作品中的男女两性之间的情爱表达及其价值内涵,借此折射当代人的生存困难及对情爱的生命探索与抉择。
文章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组成。
绪论概述杜拉斯的创作及杜拉斯作品研究的现状,提出论题研究的意图和意义。
第一章阐述杜拉斯本人的情爱生活与作品中情爱叙述的内在关联,通过其自身的情爱体验显示其作品中的情爱体验的深度与独特性。
第二章讨论杜拉斯对情爱主体的叙述,揭示杜拉斯作品中两性之间的情爱冲突与融合。
通过对情爱主体叙述的分析,阐释杜拉斯如何展示男女两性的情爱冲突与价值融合的复杂性。
杜拉斯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她以女性的视角强化了女性在情爱中的困境与挣扎。
第三章对其作品中的情爱境遇的叙述给予阐述和分析,认为开放和封闭的情爱境遇,导致杜拉斯作品生成不同的情爱内涵。
男女两性在不同的境遇中的对话、沟通与追寻,既是两性各自处境与情爱努力的表达,同时也是杜拉斯情爱叙述富有独特魅力的一种展示。
总之,杜拉斯作品的情爱叙述具有丰富的阐释价值。
文章力图通过对杜拉斯作品情爱叙述的解读,揭示杜拉斯作品情爱叙述的独特价值和意义,以推动杜拉斯作品的深入研究,对更准确、完整地理解杜拉斯的作品有所裨益。
绝望的爱情,生命的终结——浅析杜拉斯作品的主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加尔各答里 吼叫。副领事发疯 了 , 因过 于聪明而发 疯 , 他在拉合 尔每夜都杀人 。 心灵 内部 的火 山不断蓄 积能 量 , 怒在 心 中 ” 愤
油然而生 , 然后从怒 火走 向 了行 动。他 “ 穷人 开火 , 朝 朝数百 万 在几 个月内饿死 的孩 子开火 。他朝灾 难 、 苦 以及 罪 行开 火 ” 痛 ,
局。
《 琴声如诉 》 是根 据发生 在 巴黎的一 桩谋 杀案而 作 , 杜拉 斯 在 15 年 至 15 年合 刊号 《 兰西观 察家》 发表 了《 瓦齐 97 98 法 上 舒 勒鲁瓦 的悲剧》, 她认为这 是一 出爱极 生 悲的 爱情 悲剧 , 这 她
・
() 1 癫狂而绝望 的爱 杜拉斯 的小说 中始终展 现着类似 的主题 : 迷狂岁 月中执著 于 爱 的追求 , 在激情 的引导下超 越世俗 , 摈弃一 切。杜拉斯 以女性 细腻 的观察力注视着人 的内心世界 , 并将 自己的情感经历转化成
作 品的原 型。但她 的爱情却是矛盾 的、 给她带来 了精神上 的苦 并
与埃 韦努关系 的公开只给她 留下一条路 : 占据他妻 子的地位 以便 能永远地爱埃韦努 , 因此 , 悲剧便 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 她对死亡的描述 , 让读 者感受 到除 了惨 烈 以外 的情感 , 还有 解脱和重生。主人公也 大多是不 被世俗社 会认 可 , 却都执著 于心 中的理想 、 不愿意和外在大 环境妥协 , 最终 只能用 死亡来 寻求真
个纯洁的人 , 还没 有恋 爱过 。但 是他 从未 停止 过对情 爱 的追 他 求 。遇上安娜玛丽 ・ 斯特雷泰尔夫人后 , 他便被她的美貌深深吸
这种没有着落的爱情 , 这种 因为爱 而撕 裂 , 而痛苦 的感情 渐渐地 化为一种 沉醉。他喜欢 自己呆 在住所 , 自己沉浸 在孤独 中 , 让 而 “ 疯狂 总是伴 随着 孤独 ” 。他在 家 里对 着 镜子——对 着 自己开 枪, 夜里他朝萨里 玛花 园 的麻 风 病人 开枪 , 然后 发疯 似 的吼 叫。 “ 副领事每天都在吼叫……就像 人们 每天祈祷 那样 , 他每 天开枪 杀人 。他杀任 何人 , 为杀人 而杀人 。他 在寓所 里吼 叫, 在荒 凉 的
浅析杜拉斯 《情人》的艺术成就 毕业论文
摘要《情人》是杜拉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可以说是杜拉斯在创作生涯上的转折点,它的艺术成就是相当高的。
要分析它的艺术成就,可以从多方面进行研究。
一是它独特的语言,那看似胡言乱语的话语中夹含着一种特殊的感情。
二是作品中所塑造的场景,不仅唯美,还很逼真,结合独特的语言把故事描述得淋漓尽致。
三是小说中的基调,有着一种悲壮美。
四是小说的自传性色彩,它不仅使读者更接近杜拉斯,还使读者更容易理解作品,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读者会有一种亲切感和被征服感。
关键词:杜拉斯;《情人》;艺术成就Abstract"Lover" is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works DuLaSi DuLaSi, can say is the turning point in career, its artistic achievement is quite high. Must analyze its artistic achievements, can from several research. A is it unique language, that seemingly nonsense words clip with a special kind of affection. 2 it is portrayed in the scene works, not only beautiful, but also very lifelike, unique combination of language story incisively and vividly. The third is novel and stirring, had a tone of beauty. Four is novel autobiographic colour, it not only can make readers more close to DuLaSi, also make it easier for the reader to understand the work, in the appreciation of works while the reader will have a kindness and conquered feeling.Keywords: DuLaSi; "Lover"; Artistic achievements目录摘要 (I)Abstract (I)前言 (1)一、语言的魅力 (1)(一)随意而高超的语言 (1)(二)直剖心灵的语言 (2)二、场情的唯美 (3)(一)以画面为中心的叙事方式 (3)(二)新颖,独特的结构方式 (3)三、绝望的基调 (4)(一)苏醒的绝望 (5)(二)绝望的爱情世界 (5)四、浓烈的自传性 (6)(一)完美的自我形象 (6)(二)鲜明的自传色彩 (7)结语 (8)参考文献 (9)谢辞.......................................................................................... 错误!未定义书签。
杜拉斯小说中的“绝望爱情”观
杜拉斯小说中的“绝望爱情”观浅析杜拉斯小说中的“绝望爱情”观摘要:杜拉斯是那个时代特立独行的代表,她出生在殖民地,是殖民地里地道的穷人,父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留给她的是父爱缺失的人生。
特殊的境遇让它的文章字里行间都流动着不可忘却的忧伤,她笔下的主人公都渴望爱和被爱,却又不完全相信爱情。
爱情在杜拉斯的手中总是充满了绝望,没有未来的,她的这种绝望基调几乎充斥于她所有的爱情小说。
她在越南长大,却是法国人,她被夹在东西文化的中间,文化寻根的过程痛苦而无助,她将她的这种痛苦都宣泄在创作上,创造出了独特的杜式风格。
关键词:绝望基调,境遇,绝望,爱情玛格丽特·杜拉斯是法国当代著名小说家、剧作家、电影艺术家,出生于20世纪初作为法国殖民地的越南,在那里度过了她的童年和少年,她很早就开始写作,但是直到她的小说《情人》出版后,她才广为人知。
与其他西方作家相比,杜拉斯被中国民众所认识的时间也并不算长,是到1911年电影《情人》上映后,才在中国掀起一股“杜拉斯热”。
杜拉斯的创作风格也如她本人一样,别具一格,语言文字中无处不透露出她的任性,不受世俗拘束,她的作品中表现出的是一种隐忍的,得不到也弃不了的刻骨之殇,连在别人笔下的美丽爱情,在她那里也成了有着浓浓的绝望意味的,支离破碎的,向现实屈服的牺牲品。
杜拉斯的作品里的那种杜式的绝望爱情观,我更愿意从三个方面来解读:从她的生活背景、经历来解读她作品中的绝望爱情观;从她身上表现出来的文化冲突角度来分析其作品中的爱情观以及从她的小说的道德角度来解读她的绝望爱情观。
一从她的出身背景及经历解读她作品中的绝望爱情观玛格丽特·杜拉斯,20世纪初出生在当时法国的殖民地越南,7岁时父亲去世。
童年就失去父爱这件事,对杜拉斯的影响极其深远。
“爱情的隐藏和模棱两可是杜拉斯自我情感中脆弱的体验,自小缺失坚毅地父式关爱,让其喜欢夺取吸引男人的爱。
在《副领事》和《情人》中,她以一种自我毁灭的方式宣称自己父爱的缺失。
情人杜拉斯
情人杜拉斯杜拉斯是一位法国著名的小说家,被广泛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女性作家之一。
她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诗意的叙述和对人类情感的深入探索而闻名于世。
她的作品《情人》是她最广为人知的作品之一,也是她迷人而又令人难忘的文学遗产之一。
《情人》是一部讲述爱情和性欲的小说,情节发生在殖民地背景下的法属印度支那。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青少年女孩,她与一位年长的中国富商展开了一段纯真而又禁忌的恋情。
这段关系改变了女孩的一生,对她的身份、爱情和性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拉斯以她独特的叙述方式,以一种没有冗长解释的方式,深入探索了情感与欲望之间的复杂关系。
她的文字中充满了诗意,给人以强烈的感觉。
她通过精细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感性而又情感纠缠的世界。
小说中的女主角是一个富有情感和渴望的年轻女孩。
她刚刚进入青春期,充满了对爱情和性的好奇心。
而她与那位中国富商的相遇改变了她的生活轨迹。
他们之间的关系充满了戏剧性和激情,被饱含着禁忌和欲望。
杜拉斯巧妙地使用了象征和隐喻,将小说的情节和主题与殖民主义和性别角色扭曲相结合。
她通过描写殖民地的环境和背景,展示了权力和自由的对比。
女主角的身份也反映了被男性统治的社会中女性所面临的压力和束缚。
小说中的情节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法属印度支那。
这个时期正值社会变革的时期,女性开始追求平等和自由。
杜拉斯通过女主角的经历,揭示了当时社会对于女性情感和欲望的约束和压抑。
《情人》的叙述语言简洁而又富有感染力。
杜拉斯的文字流畅优美,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力量和意义。
她的描写细腻而真实,读者能够真实地感受到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这部小说在出版后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
有些人认为小说过于刺激和露骨,有些人则称赞她对情感和性欲的真实描写。
无论如何,这部小说被广泛认为是法国文学中一部重要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在全球范围内销售。
杜拉斯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考而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浅析杜拉斯_情人_里的浓厚的自传色彩
文学评论一、杜拉斯生平简介玛格利特・杜拉斯法国女作家于1914年出生在越南南部当时被称为交趾的地方,一直到18岁,才离开殖民地回到法国。
那段殖民地的生活,造就了后来的杜拉斯。
1943年开始创作,五十多年的创作有了许多的优秀的作品与电影剧本,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多面手。
杜拉斯其实一直都是一个孤独的探索者,她五十年代的“心理小说”,六、七十年代的“新小说”,都代表了西方最激进的先锋创作。
八十年代后,杜拉斯的创作走向平易,她放下了“先锋”的架子,在“平易”当中打开一条通向纯艺术的路。
杜拉斯放弃的只是艰深与晦涩,没有放弃的则是那种对新鲜、卓绝与独创性的要求。
杜拉斯是个复杂多变的作家,她经历了从现实主义到心理小说再到现实主义的几番变化。
《情人》正是出现在她从“新小说”向传统现实主义后退的八十年代,因此,《情人》一问世,在很多读者眼里,它就被认为是一部通俗的现实主义小说,即认为它仅仅真实,朴素地记录了生活,没有经过艺术形式的整理与装饰,在艺术探索方面“乏善可陈”,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解。
与很多文学史上的伟大的作品一样《情人》具有真实深刻恰当地反映了人类生存的某种体验和艺术形式的新颖,独创,合适与恰当的优点。
杜拉斯对《情人》的设计,最大的追求就是找到一种恰当的艺术形式,去表现积压在记忆只的陈年旧事,把积存在意识深处的记忆、体验最大限度的艺术化地表现出来。
二、自传色彩浓厚“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
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
那时侯,你还年轻,人人都说你很美,现在,我是特地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的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情人》就是这样开头的。
这时候的杜拉斯已经七十多岁高龄,她的面容被深深的干枯的皱纹撕得四分五裂,肌肤也支离破碎,娟秀纤细的原有轮廓虽尚能辨认,但实质已被摧毁。
然而女作家自信心犹存,风度气质也犹在,因为她的心灵深处,还珍藏着少女的容颜和亭亭玉立的身姿——那青春的形象,把明媚的笑颜隐蔽于岁月刻蚀在额头的深沉裂痕后,也把流光溢彩的顾盼埋藏在呆滞眼神的浑浊屏障里。
杜拉斯笔下的两极世界
杜拉斯笔下的两极世界
法国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1914——1996)是二十世纪最有魅力和个性的女作家之一。
“爱情”是她作品的主要题材,由于作者的个人经历,她的文本常常聚焦以异国为背景的“异国情缘”。
笔者从三对相对的范畴出发对杜拉斯的作品进行分析:男人、女人;爱、性;东方、西方。
杜拉斯通过雌化的男性,否定了男子汉的神话,并着力描写了能动的女性对现存规范的抵制,对自己身体的把握,彰显了女性的主体力量。
杜拉斯的文本还强调了两性间无法用言语沟通的隔阂状态,爱和性的分离。
这导致了传统浪漫性性话语让位给现代随意性性话语。
通过对“异国情缘”的分析,可以看到异国和异国男性和女性在“爱情故事”里的边缘地位,他们都是作为“他者”、西方的参照系存在的。
杜拉斯情人读后感
杜拉斯情人读后感《情人》是法国作家杜拉斯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刻的情感描写而著称。
小说以一个女人的回忆为线索,讲述了她与一个中国富商的禁忌爱情故事,充满了激情、欲望和痛苦。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感动,对其中的情感和主题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小说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主人公通过回忆的方式,将自己与富商的爱情故事展现在读者面前。
她用简洁的语言,深沉的情感,将那段禁忌的爱情描绘得淋漓尽致。
她对富商的爱情充满了激情和渴望,但又充满了痛苦和绝望。
在这段感情中,她经历了无尽的煎熬和痛苦,最终走向了自我毁灭。
这种对爱情的执着和痴迷,让人深感心痛和感慨。
小说中的情感描写非常细腻和深刻,让人不禁为主人公的遭遇而感到心痛。
她对富商的爱情是那样的强烈和执着,然而却又是那样的无法实现。
她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挣扎,对爱情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在这种痛苦的抉择中,她最终选择了放弃,选择了自我毁灭。
这种对爱情的执着和痴迷,让人深感心痛和感慨。
除了情感描写,小说中的叙事方式也非常独特和引人入胜。
作者通过回忆的方式,将主人公与富商的爱情故事娓娓道来,让人仿佛置身于那段禁忌的爱情之中。
同时,作者还巧妙地运用了时间的跳跃和叙事的断片,使整个故事更加扣人心弦,让人难以忘怀。
这种叙事方式不仅增加了小说的悬念和神秘感,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总的来说,杜拉斯的《情人》是一部充满了激情和痛苦的小说,通过对禁忌爱情的描写,深刻地探讨了人性、欲望和痛苦。
读完这部小说,我对爱情和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也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
这部小说不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对杜拉斯的文学才华和情感表达能力充满了敬佩。
希望能够读到更多这样的好书,让自己的内心得到滋养和升华。
情人读后感:杜拉斯和她的情人
情人读后感:杜拉斯和她的情人玛格丽特.杜拉斯是法国当代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记者和电影艺术家。
七十岁那年,她的自传体小说《情人》最终获得1984年的龚古尔文学奖---法国最高文学奖项。
第一次知道杜拉斯是在安妮宝贝的文章里,后来在一部《情人》的书里,我走进了杜拉斯的世界。
鬓飞霜雪的杜拉斯用饱含深情的文字,挖掘出半个多世纪前一段尘封往事。
自此,杜拉斯声名鹊起,赢得了全世界的读者。
在法国和世界范围内引发了“杜拉斯现象”,她小说有诗的韵律优美:“湄公河上升起旭日,照着河岸的稻谷,照着笔直的白色大路,大路横贯一望无尽的稻田,稻谷随风起伏。
公路上,孩子和照看孩子的狗,在阳蓬下睡着。
长街尽头,昏黄的防风灯的灯光,欢腾,歌唱,嬉笑。
湄公河。
这是个帆影点点的渔村,这是三角洲的头,大河的尾”这样身临其境的充满异国情调文字书里比比皆是。
她的书是需要反复阅读的,晦涩难懂的文字,现实和回忆交织的架构,澎湃的情感,会让你无所适从,但只要你慢慢捋顺文字的脉络,你会有柳暗花明的欣喜。
虽然我读的《情人》是译著,但文字水平上可谓炉火纯青。
在书里我看见一双睿智、沧桑的眼眸划破岁月的雾霭。
一个从未被击垮的坚强女性,童年时的伤害,让她用自残的方式延续苦难的生命。
她以她高品位的文字魅力,最终征服了法国乃至世界的读者,在文学史上确立了一个崇高而令众生高山仰止的地位。
她的笔触深达人性中某些最根本、最隐秘的深谷,有无穷的魔力,深刻,催人深思。
她有卢梭《忏悔录》的坦诚,有勃朗宁夫人的深情,还有毕加索的抽象独特。
小说中自始至终涌动的情感力量甚至超越了高超的写作技巧,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让我的心仿佛飞去了那一个永远只是夏天的国度。
在安妮的《蔷薇岛屿》里,提到她以一种朝圣者的虔诚去了越南,河内,西贡,去寻访杜拉斯的足迹。
说到她的坦诚,她的确有着卢梭《忏悔录》的无所避讳,不由得让我肃然起敬,也许这是为什么众多读者如此深爱这个女作家的原因吧!阅读的过程几乎是痛苦的,真实而独特。
杜拉斯《情人》赏析杜拉斯情人
杜拉斯《情人》赏析杜拉斯情人杜拉斯《情人》赏析-文学评论如果我不,我会屠杀全世界。
——杜拉斯这句话是我在看杜拉斯《情人》时摘抄下来的,还有其余两句,我记得她写:当我越写,我就越不存在。
我不能走出来,我迷失在文里。
以及:我写女人是为了写我,写那个贯穿在多少世纪中的我自己。
今天,我不谈《情人》,不谈那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恋,不谈那个故事里的白人姑娘,更不谈你那个中国男子。
我只想谈谈,她的直率而尖锐的一句:如果我不写作,我会屠杀全世界。
很年早的时候,我听有人说写字的孩子会一辈子孤独。
我吓着了。
而孤独的人是的,可是我不要。
疼痛带给我真实感,但如果可以选,我希望开心就好。
就像我妈问当年的我:“宣兰,你要糖果,还是珍珠?”我说我要糖果。
只不过那时我是六岁。
快乐,并没有随着时间而消减过我对它的钟爱。
而今我已经二十有余,如果我妈再次问我那样的问题,我想我的回答依然是糖果。
但我会加多一句:我仍然要写字。
我想写字,即便会孤独。
当我看到杜拉斯这一句:我不写作,我会屠杀全世界的。
其实我一下子生出毁灭性的感动来。
文学更似一种伤口,是那些疼痛着的心灵独白。
我身边就总有这么一群孩子。
他们可是毫无遮拦地袒露自己:我经常欺骗自己。
我得承认。
同时,我有很多的遗憾。
我非常矛盾。
而且我容易嫉妒,而且坦白说,我充满欲望。
诸如此类的表述并非异数。
我也曾试写过近乎绝望的句子,尤其是在夜里,失眠的夜里,人不可能不会想到死,或者毁灭。
多么可怕。
显然,我是抵触这样的情绪的,抵触这种竭斯底里的忧伤。
最终,我得出结论,我喜欢快乐的用语。
于是,最后我还是以光明的一面来卷席了前面的暗涌。
我有个文友,可以说是一个对文字有着极强的驾驭力的女孩,我欣赏她,似一种孤绝的清美,同时,我敬畏。
很多个夜晚,她都是失眠的,很多个夜晚,她都想写作,写着写着,她就哭了。
躺在床上睁着眼睛,她确信自己又失眠了。
然后深呼吸,告诉自己不要慌不要慌。
有的时候,或许除了写作,她真的别无选择。
浅谈杜拉斯作品的爱情观与“东方情结
浅谈杜拉斯作品的爱情观与“东方情结摘要: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情感之一,爱情一直是许多文学作品创作的重要内容和主题。
由于受到情感价值以及文化差异的影响,爱情在东西方的文学作品中所展现出来的内涵有着较大区别,本文将在此基础之上对于杜拉斯文学作品中的爱情观念进行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杜拉斯作品;爱情观;东方情结作为著名的法国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在世界具有强烈的文学影响力,其文学作品所展现出来的写作风格和情感价值也是独一无二的,杜拉斯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展现了西方社会对于情感价值以及社会生活的感受和经历。
爱情是杜拉斯文学作品的主要风格,其笔下的爱情故事大多都是以悲惨结局为主,实际上也展现了杜拉斯本人对于当时爱情观念的痛苦和绝望,这与当时西方社会中许多爱情小说有着较大的差别。
一、杜拉斯的爱情观杜拉斯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大多的写作主题都是以女性爱情故事为主,其在文学作品中所展现的爱情观念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内容:1.女性的独立杜拉斯的文学作品中关于女性的独立以及在情感生活中的独立性有着明显的展现和描述,无论是在经济生活还是情感生活都有着鲜明的形象特色。
也正是如此,杜拉斯鼓励女性在情感生活以及社会活动中勇敢真实的展现自我,提高独立性。
女性的独立在推动女性社会地位上升以及生活变化的过程中,同样也给许多女性生活带来了强大的情感负担以及舆论压力。
因此,杜拉斯曾经提到过其文学作品中的女人形象大多都是其想展现的自我形象,从另一个层次上看,杜拉斯也是完全意义上的女权主义者,其对女性独立所展现的执着和坚毅是难以想象的。
1.对于自由的追求自由是杜拉斯在文学作品中展现的爱情观念中较为重要的一点,其认为女性在选择情感和婚姻对象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自己内心的需求。
抛弃以往的传统的婚嫁观念以及选择观念,而真正的做到从自己的内心出发,以爱情为婚姻的基础来选择结婚对象。
因此,杜拉斯许多的文学作品中大多体现了对于自由的追求和向往。
1.爱情的本质在杜拉斯的文学作品中,爱情的本质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婚姻关系建立的基础,更重要的强调双方之间在情感价值与内心世界以及社会活动方面的配合和一致。
论杜拉斯笔下的女性爱情心理
第10卷第6期 吕梁学院学报2020年12月Vol.10No.6 Journal of Lüliang University Dec.2020·文学研究·收稿日期:2020⁃05⁃26作者简介:刘彩云(1984-),女,山西大同人,助教,研究方向为法语语言文学。
论杜拉斯笔下的女性爱情心理刘彩云(山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山西临汾041004)摘 要:爱情是杜拉斯作品的关键主题。
杜拉斯多部作品中的女性主角都爱上了“脆弱的情人”。
这种脆弱既是身体与性格上的表现,更体现在人物不幸的命运之上。
这种特别的爱欲是女性人物对自我认同的表达,也是她们母性本能的表现,同时还意味着对自由的追求意志。
这一爱情形态也构成了对当时的社会文化、新思潮及西方传统精神需求的重要体现。
关键词:杜拉斯;女性;爱情心理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85X(2020)06-0013-03 玛格丽特·杜拉斯(1914~1996)是20世纪最重要的女性作家之一。
其作品常带有作者自身的烙印,尤其擅长表现女性的生命境遇与情感经历,在很多作品中都少不了爱情主题。
本文拟通过对其最具代表性的三部作品《情人》《广岛之恋》和《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中不同的爱情故事的分析,展现女主人公所爱上的情人具有的一种类似特质:他们都在某个方面有着特别的“脆弱”表现。
或者说,杜拉斯作品中的女性往往爱上的不是一般女性所向往的强大、成功或“优秀”的男人,而往往是看起来失败、不幸或性格懦弱的人。
情人的“脆弱性”以不同的方式被呈现出来,显示出女主人公特有的一种爱情心理。
这一特有的爱情心态既与杜拉斯本人有关,也隐藏着深层的社会文化因由。
一、“情人”的脆弱表现杜拉斯笔下各色的女主人公所爱上的情人包括各种身份与个性,但在她最重要的几部有关爱情的作品中,其情人都有着某种“脆弱”的表现。
这种“脆弱”是广义上的,并不局限于性格,而是在不同作品中有着不同的面相。
杜拉斯,到死都是爱情动物
杜拉斯,到死都是爱情动物1996年3月3日,法国女作家杜拉斯逝世图为1930年,杜拉斯在越南西贡原载:《环球人物》2014年第20期作者:江远都说女人是天生的爱情动物,玛格丽特·杜拉斯(下文称杜拉斯)则是爱情动物中的极品。
她最畅销的作品是《情人》,而她的一生也从来不缺情人。
2014年是杜拉斯诞辰一百周年,正当世界各地都在张罗她的纪念活动之际,7月10日,她的最后一个情人在巴黎去世,享年61岁。
杜拉斯曾说:“爱之于我,不是肌肤之亲,不是一蔬一饭,它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
”如今人皆逝去,唯有爱情让人感叹。
殖民地的初恋在杜拉斯身上,有种专属的阴郁。
这种气质从她小时候就形成了。
杜拉斯的父母是一对再婚的鳏夫和寡妇,因响应法国政府号召而在印度支那任教。
1921年,父亲去世,家境一落千丈。
杜拉斯的大哥皮埃尔好吃懒做,偷盗成性,但受到母亲的宠爱。
二哥保尔比杜拉斯大3岁,和她感情还算好一点。
母亲尽管很努力地赚钱养家,但也总感到绝望。
在一次投资失败后,这个家更是雪上加霜。
“她已经无力给我们梳洗,给我们买衣穿衣,有时甚至无法让我们吃饱了。
她没有勇气活下去,每天都挣扎在灰心失望之中。
”杜拉斯幼时的贫困跟中国作家萧红有点像。
萧红从家叛逃之后,就经常为吃饭发愁。
生活艰难,也许都给她们的情感经历埋下了伏笔——萧红和杜拉斯的第一个男人都跟其生存有关。
并且因为生活在错综复杂的殖民地,杜拉斯更是从小看穿了人生,“我在15岁时就有了一副耽于逸乐的面目,尽管我还不懂什么叫逸乐。
”16岁那年,杜拉斯遇见了一个中国男人胡陶乐(音译)。
在《情人》中杜拉斯是如此描述那时的自己:体形纤弱,胸部平得和小孩的前胸一样,搽着浅红色脂粉,涂着口红。
就这样一副样子,吸引了一个在当地生活的中国阔少。
一天,她从家里回寄宿中学,过湄公河时,这位大她12岁的阔少主动找她搭话,并用私家车把她送到学校。
在杜拉斯笔下,阔少是一个瘦弱、孤独,十分胆怯的人。
杜拉斯作品的情爱叙述研究
杜拉斯作品的情爱表达研究玛格丽特杜拉斯是法国今世有名的小说家、剧作家和电影艺术家,1984 年以小说《情人》获取法国龚古尔文学奖。
杜拉斯近五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创作了大批作品,其作品大多被拍摄成电影。
爱情是杜拉斯作品中最重要的主题,缘于此情爱表达也成为杜拉斯作品的独具的鲜亮特点。
杜拉斯的情爱表达不单丰富地表现于作品中人物的精神层面,并且透过详细的情爱的境遇,将爱情中男女两性的波折心理和思想矛盾赐予了深入的揭露。
本论文主要从情爱表达的角度商讨杜拉斯作品中的男女两性之间的情爱表达及其价值内涵,借此折射今世人的生计困难及对情爱的生命探究与决断。
文章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构成。
绪论概括杜拉斯的创作及杜拉斯作品研究的现状,提出论题研究的企图和意义。
第一章论述杜拉斯自己的情爱生活与作品中情爱表达的内在关系,经过其自己的情爱体验显示其作品中的情爱体验的深度与独到性。
第二章议论杜拉斯对情爱主体的表达,揭露杜拉斯作品中两性之间的情爱矛盾与交融。
经过对情爱主体表达的剖析,阐释杜拉斯怎样展现男女两性的情爱矛盾与价值交融的复杂性。
杜拉斯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她以女性的视角加强了女性在情爱中的窘境与挣扎。
第三章对其作品中的情爱境遇的表达赐予论述和剖析,以为开放和关闭的情爱境遇,致使杜拉斯作品生成不一样的情爱内涵。
男女两性在不一样的境遇中的对话、交流与找寻,既是两性各自处境与情爱努力的表达,同时也是杜拉斯情爱表达富裕独到魅力的一种展现。
总之,杜拉斯作品的情爱表达拥有丰富的阐释价值。
文章力争经过对杜拉斯作品情爱表达的解读,揭露杜拉斯作品情爱表达的独到价值和意义,以推进杜拉斯作品的深入研究,对更正确、完好地理解杜拉斯的作品有所裨益。
杜拉斯《情人》
情人,如此多娇【内容摘要】杜拉斯的《情人》是作者自己少年时代经历的叙述,小说深刻的展示了一个被生活所迫的而变得破碎不堪的家庭和他们破碎不堪的感情。
在扭曲的家庭关系下,每个人的情感也备受折磨。
无论是亲情还是爱情,杜拉斯都给我们迎头痛击。
小说到处都充斥着冷漠,可是怀着冷漠的心去写故事的杜拉斯内心其实不平静,我们可以感受到她内心的矛盾。
【关键字】亲情爱情现实杜拉斯的《情人》,是一篇让人读起来绝望的小说,为什么少女美好的初恋,温情的亲情在她的笔下变得肮脏,不可靠,充满着暴力,但是也是这种轻描淡写的暴力却震撼着人的内心。
这种暴力有着吞噬人心灵的力量,在读了之后对爱情、生活都有了阴影。
我想只有充满故事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有震撼力的文章,而这本来也是杜拉斯本人少年时一段经历的自传。
正因为写于故事发生的几十年之后,所以情节是在现在与过去之间转换,而情感或多或少会受当下情绪的影响,这是“一部粘贴在一起的来自不停时间与空间的文字段落”①。
我觉得《情人》有意味的地方不在于它写的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女情欲萌发进而发泄的故事,它的意味在于一位饱经沧桑的的中年女人,用几十年的人生经历再去审视这段恋情,并且把它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爱与恨的挣扎,情与欲的纠葛,在湄公河的堤岸上上演着。
在扭曲的殖民社会下,使得小姑娘的家庭备受折磨。
在扭曲的家庭关系下,每个人的情感也备受折磨。
在和情感扭曲的女孩的恋爱中,情人也备受折磨。
就这样大家相互折磨彼此也相互发泄情感。
女孩的母亲和父亲远去他乡,却在越南过着穷困的日子。
母亲渴望过上富裕的生活,却遭遇丈夫的去世。
她满怀希望的买了一块土地,却被贪官所欺骗,几经抗争却毫无结果。
于是她把心里的怨气发泄在了小姑娘和小哥哥的身上。
其实小姑娘的母亲不是不爱她和小哥哥,而是生活已经将她心中的爱消磨的所剩无几,她只能把无能为力的母爱给与大哥。
对于小妹和小哥哥,她已经无力再去付出她可怜的母爱。
可是她也没想到,她这样的偏心给小妹的心理带来了不可磨灭的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杜拉斯的情爱世界
作者:崔凤玲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21期
摘要:爱情对杜拉斯而言,就像生活中的空气一样不可缺少。
肉体可以衰老,但灵魂却可以永远年轻。
她一生都在渴望爱情,在追求爱情,无论是红颜还是枯骨,灵魂始终未改少女时代的本色与天性。
关键词:杜拉斯;情人;情爱
作者简介:崔凤玲,女,四川德昌人,本科,助教,成都师范学院传媒艺术系,研究方向:大学语文教学和文学评论。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21-00-01
杜拉斯的《情人》是一部自传性质的小说,上个世纪三十年代,16岁的杜拉斯在越南湄公河的轮渡上认识了一个中国富家子弟,叫李云泰,是中国抚顺人。
他们在一起相处了两年,成就了一段超越国界的恋情。
两年以后,杜拉斯回到法国,二人从此天各一方,再也没有见过面。
但他们的爱情并未结束,他们彼此怀念终生。
一、未成年的爱
那时的杜拉斯:形体纤弱修长,胸部平得像孩子的前胸一样,头戴一顶男帽,脚穿一双廉价高跟鞋。
奇特而又略带一点成熟。
此刻,她一只脚踏在舷栏上,目光望着远方,就这样伫立成一道风景——一个许多年后一直叠印在无数人心中永不褪色的镜头。
日复一日,直到她终将也成为“他”眼中的风景。
一个家道中落的白人少女,一个来自中国北方的富家公子。
从她坐上他的那辆黑色汽车,从他哆嗦着牵她的手的时候起,就注定了他们之间必将有故事发生。
十五岁半的法国少女就这样走进了她中国情人的住所。
一个生活在冷酷和沉闷家庭的小女孩,哪里知道什么是爱?她只是幻想着想爱一个陌生人,而那个在故乡已经许下了亲事的男人知道他离开了父亲的金钱他什么也不是。
他们都知道长相厮守无异于痴人说梦。
所以他们对未来都轻描淡写,没有期望和承诺。
所能把握的只剩下在嘈杂的唐人街中那间小屋子里的短暂的欢娱了!他们一次次地激情相拥,除了做爱,还是做爱,什么都不多想。
等青春的激情从他们身上涌过,一切又回到了现实,忧戚悲伤弥漫在情人之间,她哭,他也哭。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迥异的爱情过程。
不再是那种一见钟情,那种先是心心相印尔后再肌肤相亲,先有精神或情趣上的渴念、默契或沟通,尔后才有肉体的拥吻和结合的模式。
二、畸形的爱
从一开始,少女就对中国情人说:“我宁可让你不要爱我。
”她根本不想听,也不相信对方“你是我唯一的爱”的呓语,她高兴他把她当做妓女、下流货。
而他,也绝不是第一次有女人,无论在巴黎,还是在西贡。
一年半的时间,她充当了他的秘密情妇,经常从寄宿的学校逃学,或夜不归宿。
他的黑色轿车,载着她从家里到学校,从大饭店到堤岸的密室。
一个是白人普通少女,一个是中国年轻富豪,双方似乎只是一笔“交易”。
但这只是两人关系的表面,也是少女观念的误区。
在更真实的背后,影响她和他一道进入爱的世界的障碍是:种族的差异、家庭的陈规、年龄的差距以及社会的歧视。
她无法袒露出口,说她也爱他,至少在理念上她不承认自己已陷入了情网。
她和他在一起,只可能有一个解释,即为了他的钱,除此以外不会再有别的原因。
而他无法离开家族和父亲的金钱,独立和她生活,因此,他们终将被持久的爱所抛弃。
三.背叛的爱
杜拉斯自己又把《情人》称为“关于渡河的故事”。
渡河时刻,和中国情人相遇,在少女是跨出沉闷、冷酷而又破败的家庭的决定性的一步。
她身体的性状其实尚未完全成熟,早熟的意识借助服饰做了夸张——她在渴求爱,母亲无法给予的爱。
通过中国富商的儿子,她得到了她所要的。
但那其实不完全是她所企求的,而是另一种性质的爱。
通过这个情人,少女唤醒了自己的身体,触发了欲念的爆发,也导致了情感的超越,变成了全面成熟的真正女性。
可以看到,爱欲的郁积,是少女现实生活中不满情绪日积月累的一种转化。
而她无视一切的纵情纵欲,显然是冲破家庭羁绊的一种排遣,是心理焦灼的一种释放。
她试图让紧张的心理状态在肉体的狂放不羁中得到舒解,用性爱的忘情摆脱四周令人厌恶、令人压抑的事物。
在她的家庭中,长期为冷漠所统辖,母亲、两个哥哥和她本人,他们缄默不言,保持独立和所谓的自尊,孤立地承担着生活的艰辛和痛苦,他们个个桀骜不驯,有如顽石,互相仇视。
深入骨髓的经济上的窘困,和骨肉血亲之间的憎恨,就是让少女无法活下去的毁灭性力量。
因此她在中国情人身上寻求爱欲的宣泄,正是对现实中死亡阴影的回避。
她渴望从中获得生命的新形式,找到活下去的新理由。
杜拉斯通过身体对爱欲的渴求,让我们看到了少女内在的无助、惶恐、空虚、苦闷。
在眼泪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少女的成长,而这种成长总伴随着流泪和心碎。
四、宿命的爱
小说中没有出现名字的男人,除了用“他”字来指代他以外,好几处都称他为“堤岸那个情人”。
“堤岸”,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更是一个意味深长的象征。
“堤岸”既是一种阻隔,又
是一种依赖。
河水和堤岸一起延伸,悠长而曲折。
河水既偎依在堤岸的怀里,又常常冲溃堤岸。
堤岸既亲热地拥抱着河水,有竭力来束缚着河水。
我们都是“堤岸的那个情人”,我们常常在汹涌不羁的爱情面前暴露出男人的畏怯。
我们不配享有强烈而永恒的爱,然而我们毕竟渴望——
《情人》中有点宿命味道的爱是那么的弥足珍贵又支离破碎,让我们欲看不忍,欲罢不能。
宿命的阴影,笼罩着一生,绝望的性爱,无言的别离。
读《情人》仿佛能看见她伴随一条河走去的身影,那背影很快使人想到:像河水一样流去的示范。
杜拉斯写尽了爱情的本质。
深爱一个人,到了尽头,突然发现自己如此孤独。
参考文献:
[1] 戴晓燕.“杜拉斯热”的反思[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1,(2).
[2] 戴明沛译.情人.北京:北京出版社,1985.
[3] 戴明沛译.情人.附录一:答法国《新观察家》杂志记者问:北京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