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三二三节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生物高中必修3第二章第三节教学设计4

生物高中必修3第二章第三节教学设计4

一:课标解读:本模块的内容包括植物的激素调节、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生态环境的保护六部分。

本模块选取有关生命活动的调节与稳态的知识、生物与环境的知识,有助于学生认识发生在生物体内部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理解生命系统的稳态,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有助于学生理解生命活动的本质。

同时通过本模块的学习,还有利于学生了解系统分析的思想和方法,领悟系统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形成生态学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这个体水平上,课标与原大纲内容相比有四个方面的变化:第一:突破了稳态的生理学范畴稳态的概念突破了生理学范畴,延伸至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成为整个生命科学的一大基本概念。

不仅人体的内环境存在稳态,各个层次的生命系统都存在稳态。

所以稳态的范畴要比过去广阔的多。

“稳态”作为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是生命系统在与外界环境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调节机制而维持的相对稳定状态。

第二:个体水平的稳态调节在过去强调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的基础上,现在又增加了免疫调节。

人们对稳态的调控机制的认识是逐渐渗入的,从贝尔纳:主要通过神经调节。

坎农: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

控制论:探测器、控制中心和受控部分。

控制中心和受控部分间有反馈调节作用。

到现代观点:神经免疫内分泌调节网络。

基于认识上的不断深入,所以课标将现代观点融入进来。

不仅强调了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还强调了免疫调节。

是通过这三方面的调节实现稳态。

这三个方面的调节既各有其结构基础,作用方式,又相互联系。

二:教材分析:本部分内容主要包括生物体维持稳态的生理意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以及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过程中的作用等。

重点内容是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内环境的媒介作用、内环境的稳态及生理意义、血糖平衡的调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了解体内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学习稳态生理意义的基础,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仅凭教师讲述,学生很难真正理解。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全集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能力方面:1.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内环境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教学方法: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四、教学用具:幻灯片五、课前准备:六、课时安排:2课时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细胞作为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也是如此。

〖问〗单细胞生物是怎样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呢?多细胞生物呢?阅读思考回答〔板书〕一、体细胞生在细胞外液〖问〗什么是体液?〖引导提示〗体液——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1.体液的成分和组成呢?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1.体液血浆细胞外液组织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等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阅读思考回答〔思考与讨论1〕〖师提示〗1.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

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血浆组织液淋巴同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学生讨论后回答〔板书〕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异存在的部位血管内组织细胞之间淋巴管中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各种血细胞体内各组织细胞淋巴细胞等所含的化学成分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蛋白质很少3.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

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免费

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免费

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免费
教学目标:
1. 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和过程;
2. 掌握光合作用的方程式;
3. 理解光合作用在植物和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光合作用的定义和方程式;
难点:理解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 相关实验视频和图片资料;
3. 课堂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植物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是如何获取能量的,引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二、讲解光合作用(15分钟)
1. 介绍光合作用的定义和过程;
2. 讲解光合作用的方程式: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
3. 解释光合作用中光能的转化过程和物质的产生。

三、探究光合作用的重要性(15分钟)
1. 分组讨论:光合作用在植物和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学生展示讨论结果,并与全班分享。

四、课堂练习(10分钟)
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答题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五、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复习光合作用的定义和方程式。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生态系统中的植物,激发学生学习光合作用的兴趣,增强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探究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和思考能力。

高中生物教案全册必修三

高中生物教案全册必修三

高中生物教案全册必修三课时安排:共计20节课第一课: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目标:了解生物学中最基本的单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认识细胞在人体中的重要性。

内容: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器的功能和作用。

教学活动:观察细胞的图片,讨论细胞的特点和功能。

作业:整理一份细胞的结构图示和相关说明。

第二课:细胞的代谢活动目标:了解细胞的代谢活动是维持生命的基本过程,认识代谢活动的重要性。

内容:细胞的新陈代谢、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

教学活动:观察实验,分析细胞代谢活动过程。

作业:写一篇关于细胞代谢活动的文章。

第三课:细胞分裂与生长目标:了解细胞的分裂和生长是细胞生命周期的重要过程,认识分裂和生长对人体的影响。

内容:有丝分裂、无丝分裂等细胞分裂方式。

教学活动:观察细胞分裂的视频,分析分裂的过程。

作业:整理一份关于细胞分裂与生长的报告。

第四课:人体的组织目标:了解人体的组织结构是人体器官和系统的基础,认识不同组织的功能和作用。

内容:人体的组织结构、组织类型和功能。

教学活动:观察组织的结构,讨论不同组织的功能。

作业:整理一份关于人体组织结构的PPT演示稿。

第五课:消化系统目标:了解消化系统是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重要器官,认识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内容:口腔、食道、胃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活动:观察消化系统的模型,讨论各器官的作用。

作业:整理一份有关消化系统的思维导图。

第六课:呼吸系统目标:了解呼吸系统是人体的气体交换器官,认识呼吸作用的重要性。

内容: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气体交换和呼吸过程。

教学活动:观察呼吸系统的模型,讨论气体交换的过程。

作业:整理一份有关呼吸系统的短文。

第七课:循环系统目标:了解循环系统是人体输送氧气和养分的重要系统,认识心脏和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内容:心脏、血管、血液等循环系统的组成。

教学活动:观察心脏和血管的图片,讨论循环系统的功能。

作业:写一篇关于循环系统的文章。

第八课:泌尿系统目标:了解泌尿系统是人体排泄废物和调节体内平衡的重要器官,认识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全册〗精品教案汇总 (2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全册〗精品教案汇总 (2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

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12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

包含本课对应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您解决问题,这是我们的宗旨,欢迎您下载使用!(共20套)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全册)精品教案汇总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1 细胞生活的环境一、教材分析《细胞生活的环境》一节包括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等内容. 这些内容,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的基础. 本节内容的重要任务是构建内环境这一核心概念,而教材并没有一开始就阐述什么是“人体内环境”,而先放眼生命世界中“细胞生活的环境”这样的广阔视角. 这样,既可以和《分子与细胞》衔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内环境这一概念,包括本节主要内容以及后续学习内容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等. 该核心概念的构建有助于学生理解生命活动的本质,了解系统分析的思想和方法,提高对生命系统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从个体层次看,本章内容与第2章的内容联系紧密. 本章内容是理解第2章所阐述的通过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来维持稳态的基础. 内环境稳态究竟是如何维持的,本章仅仅作简要交代,有关内容将在第2章作深入探讨. 本章内容又不仅与第2章有联系:稳态是包括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各层次生命系统的共同特征,因此,本章是学习本书其他章节的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起着统领全书的作用.二、教学目标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⑴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⑵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解决方法]⑴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图片搭建学习新知识的桥梁,帮助学生对细胞外液(内环境)的感性认识.⑵通过资料分析讲解内环境理化性质.⑶将学生分组讨论“思考与讨论”中的问题.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难点]⑴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⑵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解决方法]⑴同上. ⑵结合图解讲解.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问题探究法. 教具准备:挂图、多媒体课件、模型教具六、学生活动1、启发学生观察相关图片,帮助理解和掌握新知识.2、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思考与讨论,资料分析等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环境及其理化性质的知识.七、教学程序(一)明确目标(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导入:利用教材提供的“问题探讨”来完成.我们知道生活在水中的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可以直接从水里获取生存必需的养料,并把废物直接排入水中. 那么人体的体内细胞,是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呢?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学生阅读教材P2—3相关内容,教师设问:1、什么叫体液?2、血液全是体液吗?3、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什么?4、什么叫细胞内液?5、什么叫细胞外液?6、内环境是指什么?“内”的含义是什么?(“内”与“外”是相对的,从细胞来看,细胞外液属于其生活的外界环境,其内环境为细胞内液;而从人体来看,细胞外液是内环境)7、组织液、血浆、淋巴液之间的关系如何?8、血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什么?9、体内绝大多数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什么?10、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什么?11、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什么?12、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什么?13、人体注射胰岛素可看作进入内环境吗?14、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有什么异同?15、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输卵管、输尿管和膀胱等内的液体属于内环境吗?教师结合教科书中的图讲清讲透上述问题.内环境与外界环境有哪些差别呢?二、细胞外液的成份[资料分析]血浆的化学组成. 引导学生分析教材P4资料.讨论:1、如何将表中物质按化学性质进行归类?2、除表中所列成分外,血浆中还可能含有哪些物质?血浆中约90%为水;其余10%分别是:无机盐,蛋白质,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包括各种营养物质、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 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学生阅读教材P5相关内容,并结合P4表,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主要指哪些性质?2、什么叫溶液渗透压?3、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由什么决定?4、正常人血浆的PH是多少?5、人为什么能保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6、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多少度?7、在组成血浆的离子中,哪些离子的含量较多?它们可能起什么作用?8、HCO3-、HPO42-可能起什么作用?人在剧烈运动时,肌肉组织中会产生大量的乳酸,碳酸等物质;人的食物中往往含有一些碱性物质,如碳酸钠. 这些酸性和碱性的物质进入血液后,血液的PH将发生什么变化?血液中含有许多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缓冲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当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产生大量的乳酸、碳酸等物质,并且进入血液. 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碳酸是一种弱酸,而且又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对血液的PH影响不大. 血液中增多的二氧化碳会刺激控制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促使呼吸运动增强,增加通气量,从而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当碳酸钠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而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 这样,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可以使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思考与讨论]将学生分组讨论教材P5问题. 教师结合下图归纳总结.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体内的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三)总结内环境的概念、组成、理化性质及物质交换.(四)作业布置1、教材P6练习.2、教材P7“体温变化规律”的调查.(五)板书设计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内液1、体液血浆细胞外液组织液淋巴2、内环境的概念3、内环境成分中三者的关系:二、细胞外液成分水:90%左右1、血浆的主要成分无机盐:1%左右蛋白质:7%——9%左右其它物质2、组织液、淋巴的成分3、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渗透压1、细胞外液的主要理化性质酸碱度温度2、正常人血浆的PH值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1.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教材分析本节第1课时包括了“内环境的动态变化”、“对稳态机制的认识”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三个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第一节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学好这一课时,有利于学生对细胞内环境、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等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同时又是学生理解和学习第二章所阐述的通过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来维持稳态的基础.本节第2课时内容是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是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以实验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内环境的稳态,是对上一节课内容的巩固. 在实验过程中进一步阐明内环境维持稳态的机制. 本课内容同时也是学生理解和学习第二章所阐述的通过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来维持稳态的基础.二、教学目标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2、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3、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护PH稳定的机制.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解决方法]⑴利用“化验单分析”、“体温的日变化规律”、“血浆PH稳定的实验”、“输生理盐水”等感性认识,促进学生稳态概念的建构.⑵通过稳态失调导致健康问题的实例,启发学生认识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难点] 同教学重点.[解决方法] 同教学重点.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方法实验法、讲解法. 教具准备:实验材料,图片或课件.六、学生活动1、学生汇报调查结果,观察实验现象,回答问题.2、学生举例、思考、讨论.3、完成实验.七、教学程序(一)明确目标(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第1课时上次课结束前布置作业:按照课本上的要求完成“体温日变化规律”的调查.请同学汇报体温调查的结果,并根据调查结果回答下面的问题:1、同一个人在一日内的体温变化有何特点?2、不同的人(年龄、性别不同)体温变化有何异同?3、人体温的日变化与当地气温的日变化有何差异?总结: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处于动态平衡中.讲述:像体温的变化情况一样,健康人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平衡之中,这种动态平衡称之为稳态,内环境的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体温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一个方面,调查结果证明体温处于动态平衡中. 那么有哪些事实可以证明内环境的PH和渗透压也处于动态平衡中呢?下面我们首先来观察一个演示实验. 教师演示实验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取甲乙两个洁净试管,向甲内加入血浆,乙内加入等量蒸馏水,用PH试纸检测. 然后,向甲、乙内各滴入等量的几滴HCl或NaOH,摇匀后,再用PH试纸检测.教师展示实验结果,提问:甲、乙两支试管在加入酸或碱后的PH变化有何不同?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内环境的理化性质除温度、酸碱度外,还有渗透压,内环境的渗透压是否也处于动态平衡中呢?请同学们举例说明.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是如何变化的呢?出示课本“问题探讨”中的血液生化六项检查化验单. 先说明各检查项目与健康状况的关系,然后提问:1、每种成分的参考值(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了什么?2、从化验单上看,每种成分的指标是否正常?根据以上内容,引导学生总结稳态概念.教师强调:⑴稳态不是恒定不变,而是相对恒定的一种动态变化;⑵这种动态变化保持在一定范围内.简要介绍稳态概念的提出和发展,并说明稳态概念已成为生命科学的一大基本概念(详细内容可参考教材中的“科学史话”)内环境稳态是怎样实现的呢?下面以内环境中的营养物质、代谢废物、O2、CO2等化学成分为例来分析.请学生利用自己制作的课件或图解,回顾内环境中的营养物质、代谢废物、O2、CO2等化学成分的来源与去路.说明这些成分要保持相对稳定,首先与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等系统的功能及细胞代谢功能的实现有直接关系. 其次与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有关.机体内各个器官、系统,为什么能保持一致?简要介绍人类对机体维持稳态机制的认识过程,指出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是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机体对稳态进行调节的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内环境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内环境稳态遭破坏后会出现什么现象呢?请同学们列举几个稳态失调的病例,说明症状和危害. 在同学充分列举的基础上,教师给予适度的补充和修正.为什么内环境稳态失调后,会对机体造成危害?引导学生从细胞代谢需要的物质和条件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出: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如何预防内环境稳态失调、保持机体健康?引导学生从外界环境和机体自身调节能力两方面去思考. 即通过加强自我保健,减少外界环境变化对机体的不良影响,同时增强机体的调节能力以适应多变的外环境.具体如何做?学生讨论,总结.1、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防治环境污染.2、加强自我保健,为机体保持健康创造有利条件. 尤其是处于比较恶劣的工作环境中的人,更应注意自身保健,如边防战士注意保暖、炼钢工人降温、抗洪战士注意补充水盐等. 了解这些知识后才能懂得如何关爱自身和他人.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本质,提高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三)总结内环境稳态是生命系统的特征,也是机体存活的条件. 它让每一个细胞分享,又靠所有细胞共建.(四)作业布置教材P11练习.(五)板书设计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体温1、内环境动态变化的实例血浆PH血浆渗透压概念2、稳态内环境稳态不是绝对稳定而是动态的相对稳定说明内环境实质指内环境理化性质保持动态的稳定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呼吸系统1、直接与物质交换有关的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2、参与调节稳态的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1、是机体进行正常活动的必要条件血液中Ca、P含量低→骨软化(成人)、佝偻病(少儿)、抽搐2、稳态破坏后的危害血液中Ca过高→肌无力血浆蛋白低→组织水肿温度、PH偏高、偏低→代谢紊乱第2课时导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人体维持内环境PH稳定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具体实验来验证一下.一、原理解读生物材料中含有缓冲对如NaH2PO4/Na2HPO4、H2CO3/NaHCO3等,它们能够对酸碱度的变化起缓冲作用. 此外,机体还可以通过对生理活动进行调节来维持PH稳定.二、实验目的通过比较自来水、缓冲液和生物材料在加入酸或碱后PH的变化,推测生物是如何维持PH稳定的.三、实验材料的准备实验试剂的配制方法①0.1mol/L NaOH:将4gNaOH放在1L的烧杯内,缓缓加入500mL蒸馏水,不停地搅拌直至溶解. 然后定容至1000mL.②0.1mol/L HCL:将8mL浓盐酸加于500mL蒸馏水中,再定容至1000mL.③PH=7的磷酸缓冲溶液:先配制0.1mol/L Na2HPO4和0.1mol/L NaH2PO4两种溶液. 具体配制方法如下:将26.8g NaHPO4·7H2O在容量瓶中溶解再定容至1000mL;将13.8gNaH2PO4·H2O在容量瓶内溶解再定容至1000mL. 然后将这两种溶液混合,可通过调整两种溶液的比例将混合液调至所需的PH.④肝匀浆:将10g新鲜的或冷冻的肝放入100mL蒸馏水中,用匀浆机或研钵捣碎(肝的用量会影响匀浆的缓冲能力).⑤马铃薯匀浆:将10g马铃薯块茎放入100mL蒸馏水中,用匀浆机或研钵捣碎(材料的用量会影响匀浆的缓冲能力).⑥黄瓜匀浆:配制方法同上.⑦鸡蛋清:用水5:1稀释鸡蛋清,搅拌均匀.四、教学策略1、重视组织教学,提高实验效率. 本实验的组织形式以小组活动为主,教师应对小组活动给予指导. 进行实验操作时,小组成员应进行合理分工,以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 绘制PH变化曲线图适宜以个人为单位进行,这样能使每个同学都得到锻炼的机会. 进行讨论时,应以小组为单位,以利相互启发、集思广益. 实验结束后的总结,则应当面向全体学生.2、加强讨论和总结,落实教学目标. 由于时间紧张,实验课草草收场是常有的事情. 这样做的结果是,课上做得热热闹闹,课下忘得干干净净,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落实教学目标. 因此,教师在课前要精心安排好实验课的各个环节,在课堂上要有效地进行调控,保证最后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讨论和总结. 为便于开展实验后的讨论,应倡导学生带着问题做实验,在动手操作的同时,积极动脑思考,这样才能使讨论深入而有效. 本实验中的讨论题2和3涉及缓冲作用的机理,需要利用化学知识才能解释清楚,教师在课前应查阅相关的化学教材或请教化学老师,既给自己补充相关知识,也可了解学生的化学基础.五、实验步骤按教材P10相关内容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六、实验结论七、讨论指导学生完成教材P10讨论题.(三)总结生物体是如何维持PH稳定的.(四)作业布置1、完成实验报告.2、教材P13自我检测.(五)板书设计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实验结论↓讨论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教材分析《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是高中生物必修3第二章中的一大重要内容.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与神经调节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尤其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几乎是每年高考必考,所以在教材中本节内容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节知识还可与多个有关的知识如“细胞膜、细胞器、内环境的稳态”等联系紧密. 学好本节知识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其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第2课时内容与动物的激素调节相辅相成,共同协调生命活动,同时它也是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 人脑的高级功能很复杂,教材选取了语言文字、学习和记忆两方面内容给予简单的介绍.二、教学目标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⑴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⑵人脑的高级功能.[解决方法]⑴引导学生分析神经纤维表面电位差的实验,从实验现象得出相关结论,利用多媒体手段,演示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与传导的动态过程.⑵先让学生弄清楚突触的结构,设置相关问题讲解.⑶让学生自己分析讨论人脑的高级功能.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难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解决方法] 利用多媒体演示神经冲动产生和传导的动态过程.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讲解法、谈话法. 教具准备:图片、课件.六、学生活动1、学生讨论、思考、回答相关问题.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需了解的知识点.七、教学程序(一)明确目标(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第1课时导入:利用教材P16[问题探讨]导入新课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教师设置下列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⑴人和动物各器官系统的协调,以及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主要是通过神经系统来完成的,那么神经调节的方式是什么呢?⑵什么是反射?你能举出几个反射活动的实例吗?草履虫能够趋利避害,含羞草叶被触碰后会下垂,这属于反射吗?如果有人用针刺了你一下,你感到了疼痛,这属于反射吗?用针刺激离体蛙的腓肠肌,肌肉会收缩,这属于反射吗?⑶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什么?反射弧包括哪些基本环节?初中我们学习过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你能回顾一下这两个反射的反射弧吗?(示图或投影让学生分析)⑷如果某人缩手反射的传入神经受到了损伤,那么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人还会有感觉吗?会产生缩手反射吗?如果损伤的是由传出神经或者是脊髓相应的中枢呢?⑸如果有一只脊蛙,从脊髓的一侧剥离出了一根神经,你如何通过实验来判断它是传入神经还是传出神经?⑹反射弧各部分的结构分别是由什么组成的?神经元的结构包括哪几个部分?神经元与神经纤维、神经间有什么样的关系?⑺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多少个神经元?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怎样联结的?教师归纳和总结之.反射活动中,在反射弧上传导的是兴奋. 什么是兴奋呢?(学生阅读教材P16内容回答之)兴奋的本质是什么呢?如何产生?又是如何传导的呢?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神经纤维表面电位差的实验”过程和现象. 电表指针的变化反映了神经表面电流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是由于刺激神经引起的,由此说明刺激会引起神经兴奋.教师设置下列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教材P18内容.1、刺激为什么会引起生物电的产生呢?2、要形成电流必须要有电位差的形成,刺激引起电流的产生,那么必定引起了电位差的变化. 在静止的时候神经纤维的电位是怎样的?3、接受刺激时会引起什么样的电位变化?4、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呢?学生讨论交流回答之,教师再利用多媒体,演示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与传导的动态过程.完成一个反射活动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那么一个神经元产生的兴奋是如何向下一个神经元传递的呢?要了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原理,首先得了解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方式.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学生阅读教材P19相关内容,教师设问:1、什么叫突触小体?2、什么叫突触?3、突触前膜是神经元的哪部分结构?4、突触后膜是神经元的哪部分结构?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还能以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传递吗?6、神经递质以什么方式进入突触间隙?7、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什么结构(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8、神经递质一定是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吗?9、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类递质立即被分解. 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什么?10、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为什么?11、在一个反射活动中,兴奋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为什么?12、突触小体、突触后膜、突触完成的信号转换模式各是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回答之.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突触传递信息的动态过程,并进行归纳和整理.(三)总结反射弧的组成,神经冲动产生和传导的过程.。

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人教版

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人教版

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人教版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细胞的分裂的过程和意义。

2. 掌握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区别。

3. 理解细胞生长的重要性及调控机制。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细胞生长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1. 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区别及各自的特点。

2. 细胞生长的过程和调控机制。

3. 细胞生长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细胞的分裂与生长的意义。

2. 理论讲解:介绍细胞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过程、特点及重要性。

3. 实验探究:进行模拟细胞分裂及生长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细胞的变化和生长。

4.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细胞生长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5. 概念澄清:师生互动,澄清学生对细胞分裂与生长的理解和认识。

6. 总结提高: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提高对细胞的认识和理解。

四、作业布置
1. 阅读相关文献,进一步了解细胞的分裂与生长。

2. 讨论细胞生长与疾病发生的关系,并写下个人见解。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对细胞的分裂和生长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相关现象和问题。

同时,教师也应注意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拓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

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优秀5篇

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优秀5篇

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优秀5篇高二生物必修3教案篇一本学期,我担任x班的生物教学工作,为适应新课程改革下教学工作的要求,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所教班级的学生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

并注重学科渗透,课堂教学能够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氛围,体现自己幽默、诙谐的教学风格,使学生乐学、善学。

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业批改及时,并做好复批工作。

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首先,我常常利用网络资源、各类相关专业的书报杂志了解现代生物科学的动向,搜集一些新的生物学成果介绍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开拓自己的教学视野和思维。

在公开课的课件里,我就采用了《侏罗纪公园》的短片教学,提起学生上课的兴趣,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实验操作能力。

我在教学中,同时也鼓励学生收集身边有关生物的问题,在课堂上开辟一片互相交流、互相讨论关注问题的天地。

通过这样的资料互动形式把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体现生物学科的社会性一面。

同时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其次,为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

课堂上,我习惯通过媒体影片、实物观察、实验操作、挂图演示、事例说明、角色扮演等手段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处理后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学得更轻松也让学生能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之中得到更多的操作技巧。

例如在校科技艺术文化节上,我要求每个同学制作DNA模型,通过模型制作,使学生对生物的兴趣提高。

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5篇)

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5篇)

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5篇)篇1:高中生物教案必修三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2能力方面: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阅读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的资料,认同科学是在不断地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酶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2、教学难点:⑴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

⑵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教学过程【导入】问题探讨介绍教材P78斯帕兰扎尼的实验,讨论下列问题:⑴这个实验要解决什么问题?⑵是什么物质使肉块消失了?对细胞来说,能量的获得和利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

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细胞中代谢过程离不开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学生回忆:⑴化学反应中无机催化剂的概念?⑵无机催化剂的作用、特点和条件是什么?学生思考:细胞内的环境是一个常温常压下的状态,在这种环境下化学反应却能高效有序地发生,应该有适合的生物催化剂——酶。

【讲授】一、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1、实验原理:2H2O22H2O+O22H2O22H2O+O22、实验步骤及现象3、讨论⑴——⑷见教材P79。

⑸这个实验为什么要选用新鲜的肝脏?为什么要将肝脏制成研磨液?⑹滴入肝脏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时,可否共用一个吸管?为什么?4、实验结论5、实验过程的理论分析⑴在做该实验时让学生感悟酶作为催化剂的突出特点——高效。

⑵控制变量:讲解教材P79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实验设计的原则。

⑶进行实验:[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

用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如H2O2的分解,20℃无催化剂时需活化能75kJ;用铂作催化剂时,只需活化能54kJ;用H2O2酶时,活化能下降到29kJ以下。

(结合教材P80图讲解)正是由于酶的催化作用,细胞代谢才能在温和条件下快速进行。

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模版

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模版

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模版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理解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细胞器的作用;3. 能够描述细胞的代谢活动和物质运输过程;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难点:1.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 细胞器的作用;3. 细胞的代谢活动和物质运输过程。

教学准备:1. 教材:《生物必修三》课本;2. 实验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细胞片、染色液等;3. 教具:教学PPT、视频资料等;4. 实验设计:观察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实验。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细胞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2. 结合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对细胞的兴趣。

二、讲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5分钟)1. 讲解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2. 通过教具和实验视频等形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细胞的组成和作用。

三、实验观察细胞的结构(20分钟)1. 带领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细胞在显微镜下的结构;2. 引导学生观察细胞的形态、细胞器和功能等。

四、讨论细胞的代谢活动和物质运输过程(15分钟)1. 讲解细胞的代谢活动包括新陈代谢、生物合成、分解等;2. 探讨细胞如何进行物质的运输和转运。

五、总结复习(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理解;2. 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或相关资料加深对细胞的认识。

教学反思:1. 本节课设计了丰富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深入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 合理组织课堂活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其实验和思考能力;3. 下节课可以继续延伸学生对细胞的认识,引导他们探索更深入的生物学知识。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第二节生长素的作用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第二节生长素的作用教案

生长素的作用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生长素的生理作用,顶端优势的原理。

(2)了解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3)探讨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2.过程与方法(1)分析图表,和学生共同总结出生长素发挥作用时所具备的特点。

(2)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事例的分析,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生长素在农业中的应用。

(3)共同探究扦插枝条生根时所需的最适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训练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2)通过顶端优势原理,对学生进行量变引起质变的唯物辩证法的教育。

教法导引1.图形引导,问题入手。

2.利用多种资料,交流生长素类似物应用的实例,理清应用原理。

3.组织好探究活动的教学。

学法建议阅读生物学方面的资料时,要能读懂模式图、示意图和图解。

探讨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分析图表,总结出生长素发挥作用时所具备的特点。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事例的分析,更加深刻的理解生长素在农业中的应用。

名师课堂(一)名师说课生长素作为信息分子起作用这一特点,详细说明生长素的作用与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器官的种类等有关,最后再简要介绍有关科学道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尝试运用生长素促进插条生根的内容,主要是“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探究活动。

该探究活动侧重于科学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技术问题,即解决究竟是“多少”的量的问题。

要解决本探究活动中的问题,需要先做预实验。

通过预实验,可以缩小探究的范围、节省时间、节约经费。

(二)精品教案导入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了解了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并且知道了生长素起着调节细胞生长的作用,但是生长素的作用是不是仅仅这么简单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幅图。

多媒体课件播放图片:植物某一器官对不同浓度生长素反应图;根、茎、芽三个器官对不同浓度生长素反应图师: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从这张图中,我们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学生1:任何一条曲线分析都可以得到: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对器官的促进作用逐渐加强,达到最适浓度后,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对器官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之后,生长素浓度再增加,对器官的抑制作用逐渐加强。

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全套

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全套

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全套第一课时:细胞的分裂与遗传一、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的分裂过程及其意义2. 掌握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特点和区别3. 了解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4. 了解遗传的基本概念及遗传规律二、教学内容:1. 细胞的分裂过程及其意义2. 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特点和区别3. 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4. 遗传的基本概念及遗传规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掌握细胞的分裂过程2. 理解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特点和区别3. 了解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四、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观察幻灯片展示细胞的分裂过程,引发学生兴趣2. 讲解:讲解细胞的分裂过程及其意义,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特点和区别3. 演示:通过实验展示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4. 练习:让学生做练习题,巩固知识点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遗传的基本概念及遗传规律五、作业布置:完成课后习题,预习下节课内容六、板书设计:细胞的分裂与遗传七、教学反馈:根据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第二课时:基因的分离规律一、教学目标:1. 了解孟德尔遗传实验的基本内容和结果2. 掌握孟德尔的基因分离规律及其推论3. 了解基因的显性和隐性遗传规律4. 掌握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二、教学内容:1. 孟德尔遗传实验的基本内容和结果2. 孟德尔的基因分离规律及其推论3.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遗传规律4. 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掌握孟德尔的基因分离规律及其推论2. 理解基因的显性和隐性遗传规律3. 准确把握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四、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孟德尔的遗传实验引发学生思考2. 讲解:讲解孟德尔的基因分离规律及其推论,基因的显性和隐性遗传规律3. 演示: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展示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4. 练习:让学生做练习题,巩固知识点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基因的分离规律五、作业布置:完成课后习题,预习下节课内容六、板书设计:基因的分离规律七、教学反馈:根据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第三课时:基因的互补和自由组合规律一、教学目标:1. 了解基因的互补和自由组合规律2. 掌握互补和自由组合的概念和特点3. 了解基因和基因座的关系4. 掌握杂交和自交的实验方法及结果二、教学内容:1. 基因的互补和自由组合规律2. 互补和自由组合的概念和特点3. 基因和基因座的关系4. 杂交和自交的实验方法及结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掌握基因的互补和自由组合规律2. 理解互补和自由组合的概念和特点3. 掌握基因和基因座的关系四、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案例引发学生思考基因的互补和自由组合规律2. 讲解:讲解互补和自由组合的概念和特点,基因和基因座的关系3. 演示:通过实验展示杂交和自交的实验方法及结果4. 练习:让学生做练习题,巩固知识点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基因的互补和自由组合规律五、作业布置:完成课后习题,预习下节课内容六、板书设计:基因的互补和自由组合规律七、教学反馈:根据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上是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全套范本的示例,根据实际情况可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改。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案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案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案
课题: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2. 掌握细胞的组成要素及其功能;
3. 理解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重点难点:
1.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2. 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内容:
1. 细胞的基本结构;
2. 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3. 细胞的生物膜结构。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引入课题:“什么是细胞?细胞在生物体中的作用是什么?”
二、讲解与展示(15分钟)
1. 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介绍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等组成部分;
2. 展示细胞结构的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细胞结构。

三、组织讨论(10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分享彼此的见解。

四、实验操作(20分钟)
学生进行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观察细胞膜、细胞核等结构,让学生亲自体验细胞结构。

五、总结与展望(10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梳理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展望下节课将学习的内容。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整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写一篇50字以上的作文。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实验操作也让学生学以致用,加深了对细胞的认识。

下节课将继续深入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细胞的神秘世界。

高中生物教资教案必修三

高中生物教资教案必修三

高中生物教资教案必修三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及影响因素。

2. 掌握植物的生长规律。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实验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及影响因素。

难点:植物生长的调节机制。

教学准备:1. 教材《生物必修三》。

2. 实验器材和材料:水培培养袋、水培培养液、水培植物样本等。

3. 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讨论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兴趣。

二、植物生长的基本特征(10分钟)介绍植物的主要生长部位、生长方式和生长周期,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特征。

三、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15分钟)讲解光照、温度、水分等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引导学生探讨不同因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四、植物生长的调节机制(15分钟)介绍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引导学生理解植物生长的调节机制,并进行相关实验验证。

五、实验操作(20分钟)让学生在实验室中使用水培器材观察植物生长过程,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

六、总结与评价(10分钟)让学生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并提出问题和建议。

七、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分组进行植物生长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影响因素,培养他们观察、思考和实验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实践。

在后续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植物生长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第二、三节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第二、三节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第二、三节精品教案知识链接: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从细胞水平上看,生长素可以影响细胞的伸长、分裂和分化。

从器官水平上看,生长素可以影响器官的生长、成熟和衰老,具体表现如下:生长素可以促进雌花的形成、单性结实、子房壁的生长;维管束的分化、形成层活性;叶片的扩大;不定根、侧根的形成;种子的生长、果实的生长、座果;伤口的愈合;顶端优势。

同时可以抑制花、果实、幼叶的脱落;侧枝的生长;块根的形成等。

生长素发挥的生理作用,会因浓度、植物的种类、器官、细胞的年龄不同而有差异。

一般情况下,生长素在低浓度时促进生长,浓度较高时则抑制生长,浓度过高甚至会杀死细胞。

对于同一植物不同器官来说,一般营养器官比生殖器官敏感;根比芽敏感,芽比茎敏感,幼嫩细胞敏感,衰老细胞迟钝。

双子叶植物一般比单子叶植物敏感2、顶端优势:⑴概念: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

⑵原因: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地积累在侧芽部位,使侧芽和生长受到抑制⑶解除:摘除顶芽⑷应用:①利用和保持顶端优势的例子:如麻类、向日葵、烟草、玉米、高粱等作物以及用材树木,需控制侧枝生长,促使主茎强壮、挺直。

②消除顶端优势,以促进人分枝生长的例子:如棉花打顶和整枝、瓜类摘蔓、果树修剪等。

3、生长素类似物:⑴概念:具有与IAA相似生理效应的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

⑵举例:α-萘乙酸(NAA)、2,4-D等。

⑶生理作用:防止果实和叶片的脱落、促进结实、获得无子果实(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受精的子房)、促进扦插枝条的生根(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浸泡枝条下端)等5、无籽果实小结:(1)无籽西瓜: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四倍体植株♂×二倍体植株♀→四倍体植株结出三倍体种子→三倍体植株————————→无籽西瓜 (2)无籽蕃茄: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未受粉的蕃茄花蕾 (3)无籽葡萄:用赤霉素处理植株,可诱导单性结实。

(4)香蕉:减数分裂时不能形成正常的精子和卵细胞。

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优秀3篇)

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优秀3篇)

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优秀3篇)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描述染色质(染色体)的化学组成。

(3)说明细胞质与细胞核之间相互关联和协调一致。

(4)概述细胞是一个有机统一整体。

2、技能目标:(1)尝试构建细胞核的结构模型。

(2)进行资料分析,提高思维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1)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

(2)体验科学研究工作的方法和过程。

(3)逐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理解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构建细胞核的结构模型。

三、教学方法本节根据建构学习理论,采用问题探究教学法。

以问题引发兴趣,让新知识与旧知识融为一体。

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展示细胞图片。

出示细胞核结构示意图的投影片,新闻中常播:那么在细胞这个国度中,谁是核心呢?是什么控制着细胞的生命活动呢?比如:科学家们思考生物的生命活动必定有某个蓝图,这个蓝图在哪里呢?很自然,人们的目光集中在了细胞中的细胞核。

在本章的学习中,我们都是以真核细胞为例的,不考虑原核细胞。

那是不是所有的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呢?(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 那么,细胞核是如何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也就是细胞核的功能是什么呢?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资料分析部分,并展示在屏幕上。

1、黑白美西螈的核移植实验(参考多利羊)核移植后长大的美西螈是什么颜色?可看出,美西螈的皮肤颜色由什么决定?2、蝾螈受精卵的横缢实验用头发将蝾螈的受精卵横缢为有核和无核的两半,中间只有很少的细胞质相连。

结果?当分裂到16到32个细胞时,如果有一个细胞核挤到无核的一半,结果?结论?3、变形虫的切割实验4、伞藻嫁接实验和伞藻核移植实验实验过程。

实验结论?通过这4个实验我们可以总结出,细胞核有什么功能?细胞核有这样重要的功能,必定会有与其相适应的结构。

高中生物必修3全套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3全套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3全套教案主题:细胞的多样性与功能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细胞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3. 深入了解细胞的内部结构和功能。

4. 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 不同类型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细胞器的组成和功能。

3. 细胞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细胞的内部结构和功能。

2. 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 等教学辅助工具。

2. 实验器材和材料。

3. 课堂活动和案例分析。

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节:不同类型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 介绍不同类型细胞的种类及其结构和功能。

2. 图示并讨论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3. 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类型细胞的生理作用。

第二节:细胞器的组成和功能1. 介绍细胞器的组成和功能。

2. 讨论细胞器在细胞内协同工作的重要性。

3. 分析细胞器的功能与生物体内的作用。

第三节:细胞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和相互关系1. 探讨细胞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2. 解析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调控机制。

3. 分析细胞在生物体内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课堂活动:1. 观察和讨论不同类型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分组实验探究细胞器的组成和功能。

3. 分析细胞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课堂作业:1. 收集和整理不同类型细胞的相关资料。

2. 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细胞器的功能。

3. 撰写一篇文章描述细胞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教学反馈:1. 回顾和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和建议。

3. 设计小测验来检测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教学延伸:1. 组织实地考察细胞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2. 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研究和实验。

3. 推荐相关书籍和资源进行深入学习。

这是一个简单的高中生物必修课程范本,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祝你顺利教学!。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册教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册教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册教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 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意义;- 掌握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原则;- 了解生物进化的基本理论和证据;- 理解物种形成的机制和过程;-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1. 生物多样性的定义和意义;2. 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原则;3. 生物进化的基本理论和证据;4. 物种形成的机制和过程;5. 相关实验操作和观察。

三、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意义;- 掌握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原则;- 了解生物进化的基本理论和证据。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 课堂讲授:通过讲解生物多样性、生物分类和生物进化的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建立相关知识框架;-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的方式展示生物分类和进化的实际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方式包括:- 课堂练:通过课堂练,检验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生物分类和进化的理解程度;-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相关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写作能力;-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六、教学资源本节课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 生物教材: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册教材;- 实验器材:根据实验需要准备相关实验器材。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案,希望能够对教师的教学提供一定的指导。

祝教学顺利!。

最新(高中生物精品教案集)人教新课标生物必修三全套教案名师优秀教案

最新(高中生物精品教案集)人教新课标生物必修三全套教案名师优秀教案

(高中生物精品教案集)人教新课标生物必修三全套教案《新课标》高三生物(人教版)2009届第一轮复习教案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本章的作用和地位:【教材分析】从个体层次看,本章内容与第2章的内容联系紧密。

本章内容是理解第2章所阐述的通过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来维持稳态的基础。

内环境稳态究竟是如何维持的,本章仅仅作简要交代,有关内容将在第2章作深入探讨。

本章内容又不仅与第2章有联系:稳态是包括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各层次生命系统的共同特征,因此,本章是学习本书其他章节的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起着统领全书的作用。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3.能力:1(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2(进行关于相关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

情感 :1.评价自己的方案和别组同学的方案,2.参与交流,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维护或修改自己的方案和意见。

教学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教学难点:(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教学过程:基础知识及应用(一)细胞生活的环境1、单细胞生物可以直接从水里获取生存所必需的养料和氧,并把废物直接排入水中。

2、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细胞内液(2/3)体液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体液之间关系: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1《新课标》高三生物(人教版)2009届第一轮复习教案命题方向一:理解体液内环境等概念1((高考试题:2006上海)哺乳动物肌肉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环境是A(血液 B(体液C(组织液 D(细胞内液【答案】C2((07模拟:北京东城一模)3(右图为哺乳动物某组织示意图,其中?是毛细血管壁,?是成熟红细胞,?是血浆,?是细胞内液,?是组织液。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精品教学案[整套]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精品教学案[整套]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2.为什么红细胞放在清水或者浓度较高的以及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过低的情况都无法正常生存?3.为什么细胞外液适宜于细胞的生存?何为渗透压?为什么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能够维持在比较稳定的水平?4.正常人血浆的pH为多少?为什么血浆的pH能够保持稳定?5.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多少度?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中__________。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稳定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源于_________和_________。

正常人的血浆pH为__________,其稳定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__________左右。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通过观察课本P5图1-3思考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是如何进行的?而结合课本中的思考与讨论思考内环境与外界环境之间是如何进行物质交换的?细胞与内环境之间__________进行物质交换。

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__________的参与,同时,细胞与内环境之间也是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的。

2、例题精析〖例1〗酷暑季节,室外工作的工人应多喝()A、盐汽水B、核酸型饮料C、蛋白型饮料D、纯净水解析:酷暑季节,由于天气炎热,室外作业的人出汗较多。

人在排出汗液的同时,也排出了一部分无机盐,使体内无机盐的含量降低,为了维持体内盐代谢的平衡,故室外作业的人应该多饮淡盐水,以补充丧失的盐分。

答案: A〖例2〗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后,常造成人体下肢肿胀,这是由于()A.细胞将不能接受氨基酸B.组织间隙积聚液体C.不能消化脂肪D.组织内葡萄糖浓度升高解析:班氏丝虫是我国常见的丝虫病病原体,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淋巴,早期主要表现为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晚期则出现淋巴管阻塞所引起的病症,如下肢肿胀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在正式实验前做一个预实验有什么好处?这个实验有没有必要做预实验?为什么?
(3)在实验过程中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列表比较植物主要激素的合成部位及主要作用。
(1)生长素的两重性表现为:既能也能____ ________,既能也能_______________;既能____ ___________也能______ ___________。生长素的作用,
因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
一般情况下,生长素在浓度低时______生长,在浓度过高时会______生长,甚至________。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老细胞则比较。
植物
激素
主要合成部位
分布
主要作用
赤霉素
细胞分裂素
脱落酸
乙烯
五.植物生长调节剂
1.概念: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____________作用的_________。
2.优点:容易合成、原料广泛、________________。
3.应用实例
用GA打破莴苣、马铃薯、人参种子的休眠;促进芹菜等的营养生长,增加产量;用NAA促进甘薯、黄杨、葡萄的生根;对苹果、鸭梨进行疏花疏果,促进脱落;对棉花进行保花保果,防止脱落;用乙烯利促进黄瓜、南瓜的雌花分化;促进香蕉,柿、番茄的果实成熟。施用矮壮素(生长延缓剂)防止棉花徒长、促进结实。
4、除生长素以外,植物体内还有哪些植物激素?
5、各种植物激素是孤立地发挥作用的吗?为什么?
6、什么是植物生长调节剂?有什么优点?
7、植物生长调节剂有哪些应用?
8、我们该如何正确的使用植物生长调师利用给予指导点拨
20




第十五学案:1、2、4、5、6、7、9、14
第十六学案:1、2、3、4、5、8、9、13、16、19
第十七学案:1、3、7、8、9
学生课前预习后自行检测,作为教师检查预习效果的依据
课下完成
课堂达标
第十五学案:3、8、10、11、12、13、15、拓
第十六学案:6、7、10、11、12、14、15、17、18、20、21、22、拓
第十七学案:2、4、5、6、拓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第二、三节精品教案
高二生物教案系列:第2、3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他植物激素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备课人:
审核人
一、学习目标:
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2、尝试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3、列举其他植物激素。
4、评述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5、尝试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并分析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资料。
学生课上分小组合作讨论完成,以检测当堂学习效果
15
知识链接:
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从细胞水平上看,生长素可以影响细胞的伸长、分裂和分化。从器官水平上看,生长素可以影响器官的生长、成熟和衰老,具体表现如下:
生长素可以促进雌花的形成、单性结实、子房壁的生长;维管束的分化、形成层活性;叶片的扩大;不定根、侧根的形成;种子的生长、果实的生长、座果;伤口的愈合;顶端优势。同时可以抑制花、果实、幼叶的脱落;侧枝的生长;块根的形成等。
生长素发挥的生理作用,会因浓度、植物的种类、器官、细胞的年龄不同而有差异。一般情况下,生长素在低浓度时促进生长,浓度较高时则抑制生长,浓度过高甚至会杀死细胞。对于同一植物不同器官来说,一般营养器官比生殖器官敏感;根比芽敏感,芽比茎敏感,幼嫩细胞敏感,衰老细胞迟钝。双子叶植物一般比单子叶植物敏感
2、顶端优势:
二、学习重点、难点:
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2、探究活动: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3、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4、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学习内容
师生
活动
时间安排
知识梳理
1、课本[问题探讨]曲线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有:
(1)生长素对根、芽、茎作用的最适浓度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对生长素的浓度最敏感的器官是______。
学生通过阅读课本P50-52及P53-56,独立完成以下内容并在书上作出标记,加以记忆
课下独立完成
10
思考讨论
1、对于不同的器官来说,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最是浓度相同吗?对于同一器官来说,生长素的作用与浓度有什么关系?分别举例说明。
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是什么?在植物体内发挥作用时有什么特点?
3、什么是顶端优势?顶端优势的原理
⑴概念: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
⑵原因: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地积累在侧芽部位,使侧芽和生长受到抑制
(2)两重性举例
顶端优势
A.现象:顶芽优先生长,__ __ ___受到抑制。
B.原因:顶芽产生的生长素________运输,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_______,发育受到抑制。
C.解除方法。
根的向地生长及茎的背地生长
分析:①据图分析比较A和B、C和D生长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快慢)
②分析生长素含量情况:A_____B;C_____ D。(提示,考虑重力对生长素的影响)
③分析ABCD四点生长素的作用A_______ B______ C______D____(填促进或抑制)
④试分析出现根向地生长的原因是。
茎背地生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考虑根和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
(2)同一浓度下,生长素对不同器官的作用________。如分析生长素浓度为10-6mol/L时对根、芽、茎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同一器官来说,生长素的作用与浓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3)生长素类似物及其应用
概念:具有的生理效应的化学物质。如____________________。
应用:防止果实和叶片的_________、促进_______________,获得__________________,促进扦插枝条的________等。
3、探究实验
(1)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的方法比较简便的是_______法和________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