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以其
苏教版(2024新教材)一年上数学教学计划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新教材)_数学_学科教学计划一、教材主要内容二、教学总目标1、学习目标:(1)能够准确认识和书写0~19以内的自然数,包括理解数的基数和序数意义,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以及数的组成。
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包括和是10的加减法及其相应的实际问题解决,以及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形成初步的运算能力。
(2)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了解其基本特征,并能进行分类和简单描述。
掌握空间方位词(上、下、前、后、左、右),能用这些方位词准确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多样化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逻辑推理和抽象概括,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强调“做中学”,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形成直观感知和抽象思维的结合。
3、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其主动探索、勇于挑战的学习态度。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坚持不懈的精神,鼓励他们在面对困难时不轻易放弃。
(2)强调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其学习数学的动力。
三、教学重点1、0~19各数的认识和读写,特别是理解“十”作为计数单位的意义,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10以内的加减法和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及其算理,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灵活运用不同计算方法的能力。
2、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了解其基本特征,积累观察和操作的经验,为后续的图形与几何学习奠定基础。
3、掌握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词,理解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并能运用这些方位词描述和解决实际问题。
4、合生活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
新苏教版小学4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设计(完整)
新苏教版小学4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设计(完整)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改版后最新苏教版教材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第四单元用计算器计算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六单元运算律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八单元确定位置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教学计划一、基本情况分析(1)学情分析本学期我任教四年级5班,共有学生47人。
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并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少数学生学习习惯不好,上课发言不积极。
我本学期需要较多地关注同学们业已形成的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2)教材分析这册教材包括下面的内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认识多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用计算器计算;解决问题的策略;运算律;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确定位置;整理与复习等。
本册教材主要特点:本册教材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与生活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灵活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教材努力体现新的教学观念和学习观念,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
本教材既注意体现教育新理念,又注意继承传统的数学教育内涵,使我们的实验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1)使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历从具体问题中抽象数量关系,并探索算法和运算律的过程,掌握有关的计算方法和运算顺序,发现并初步理解一些简单的运算规律;初步认识自然数的一些特征。
(2)使学生经历探索一些常见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简单变换的过程,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及特征,了解图形的对称和图形位置关系的简单变换。
2.数学思考方面(1)在探索计算方法、发现运算规律的过程中,开展类比、猜想、归纳、验证等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2)在探索自然数的一些特征,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
新苏教版小学3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设计【表格式】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新教材)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苏教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第二单元千克和克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是多少第四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间隔排列第六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一)多彩的“分数条”第八单元期末复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倍的认识倍的认识练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5的3倍是多少?6的8倍是多少?10的2倍是多少?9的5倍是多少?15的4倍是多少?(三)比较练习。
1.第8页的第2题。
先让学生在图中填出条件和问题,再列式解答2.第8页的第3题。
3.第8页的第4、5题。
(四)创编练习。
根据以上信息提出一个用乘法解答的问题,并解答。
四、课作。
(8分钟左右)完成《补充习题》第4页。
『提高题』连线拼题:体育组的器械室里球类数量需要整理统计,下面各组将收到为你们准备的9张小条信息(散乱放置),→快速列式的方法:用乘法计算→提示:搞清楚谁是1倍数,谁是5倍数。
→提示:梅花鹿是1倍数,大象是4倍数。
→点拨:提出求倍数的问题。
→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例,讲评时所用。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
全对的做“提高题”练习一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乘法练习二(1)练习二(2)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练习三(1)学生独立完成。
【整体练习】1.完成练习单探究本上完成如下练习(一)创编题改错(二)活用题(1)完成书本P19第3题。
(2)完成书本P19第4题。
(2)完成书本P19第5题。
2.交流展示(1)小组交流说说每题是怎样思考的。
(2).集体交流三、课作(25分钟左右)1.完成《补充习题》第16、17页。
2.提高题四、家作1.《课课练》第12页。
2.阅读小数报第版什么内容,或其余的阅读材料。
点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教学设计反思1. 背景介绍《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是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这一章节中,学生将学习如何进行整数的加、减、乘、除计算,以及这些运算的混合运用。
在本次教学中,我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负责讲解这一章节的重点内容,设计教案,并进行教学实施。
2. 教学目标本次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整数的基本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整数的加、减、乘、除计算,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这些计算技能。
具体而言,本次教学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整数的概念,掌握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和相反数的概念。
•掌握整数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法则,能够在计算中灵活运用。
•能够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将适当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3. 教学过程3.1 教学准备在进行教学前,我先准备了一些与整数有关的教具和课件,包括整数棒、数字卡片、PPT等,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整数的概念和操作方法。
3.2 教学导入首先我进行教学导入,从生活中简单的情境出发,引入整数的概念和基本操作方法。
比如,我可以与学生一起讨论一些与负数有关的生活场景,比如温度计的正负数值、海拔上升和下降的正负表示等,让学生了解到负数是在实际生活中有实际意义的概念。
之后,我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实际计数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用整数解决这些问题。
3.3 教学重点在教学重点部分,我主要介绍整数的基本计算方法以及加减乘除的优先级问题。
我可以通过演示具体的计算过程、出示数字卡片和整数棒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整数的概念和计算规则。
在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方法之后,我会设计一些小组活动和交互练习,加强学生对于整数加减乘除计算的掌握,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3.4 教学延伸在教学延伸环节,我会利用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一些实际的计算和探究。
比如,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小组设计一个小问题,然后分别交给其他小组进行计算、比较和讨论,以便于加深学生对于整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苏教版小学数学课本目录完整版
苏教版小学数学课本目录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目录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第二单元《比一比》第三单元《分一分》第四单元《认位置》第五单元《认数(一)》第六单元《认识物体》第七单元《分与合》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第九单元《统计》第十单元《认数(二)》第十一单元《认识钟表》第十二单元《加法》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减法》第二单元《认识图形》第三单元《认数》第四单元《加法和减法(一)》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第六单元《加法和减法(二)》第七单元《统计》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除乘法》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一)》第三单元《认识图形》第四单元《认识除法》第五单元《口诀求商(一)》第六单元《厘米和米》第七单元《位置和方向》第八单元《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二)》第九单元《时、分、秒》第十单元《观察物体》第十一单元《统计和可能性》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二单元《认数》第三单元《分米和毫米》第四单元《加法》第五单元《认识方向》第六单元《减法》第七单元《认识角》第八单元《乘法》第九单元《统计》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除法》第二单元《认数》第三单元《千克和克》第四单元《加和减》第五单元《24时记时法》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第七单元《乘法》第八单元《观察物体》第九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第十单元《认识分数》第十一单元《整理与复习》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除法》第二单元《年、月、日》第三单元《平移和旋转》第四单元《乘法》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第六单元《千米和吨》第七单元《轴对称图形》第八单元《认识分数》第九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第十单元《统计》第十一单元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除法》第二单元《角》第三单元《混合运算》第四单元《平行和相交》第五单元《找规律》第六单元《观察物体》第七单元《运算律》第八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九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第十单元《认数》第十一单元《用计算器计算》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乘法》第二单元《升和毫升》第三单元《三角形》第四单元《混合运算》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六单元《找规律》第七单元《运算律》第八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第九单元《倍数和因数》第十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第十一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十二单元《统计》第十三单元《用字母表示数》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负数》第二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第三单元《认识小数》第四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第五单元《找规律》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七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一)》第八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第九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二)》第十单元《统计》第十一单元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方程》第二单元《确定位置》第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第四单元《认识分数》第五单元《找规律》第六单元《分数的基本性质》第七单元《统计》第八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第九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十单元《圆》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方程》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三单元《分数乘法》第四单元《分数除法》第五单元《认识比》第六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八单元《可能性》第九单元《认识百分数》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百分数的应用》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第三单元《比例》第四单元《确定位置》第五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七单元《统计》第八单元《总复习》。
苏教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
苏教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引言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具体的学科,它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小学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阶段。
苏教版作为小学数学教材的一种出版体系,以其理念新颖、内容丰富的特点,深受教师和学生的喜爱。
本文将从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出发,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并探讨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运用这些策略解决问题。
一、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1. 注重生活联系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以生活为背景,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材中的问题多以生活中的情境为背景,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赋予问题更强的感染力和实践性。
2. 强调问题解决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突出问题解决的重要性。
教材内容设计精心,题型多样,既有基础的计算题,也有启发性强的综合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3. 引导学生思考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强调数学的探究性和启发式教学。
教材中提出的问题常常涉及实际情境,要求学生通过思考、推理和探究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1. 理清问题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理清问题的意义和要求。
学生在遇到问题时,首先要仔细读题,理解问题的背景和要求,确保自己对问题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2. 寻找规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出问题的规律和特点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需要从问题中寻找出现的规律,例如找出数列中的规律、计算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规律等,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解决问题。
3. 运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种多样,学生需要根据问题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法。
有些问题可以通过直接计算得到答案,有些问题需要进行逻辑推理,有些问题则需要进行图形判断和分析。
学生需要根据问题的情境和要求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解答。
4. 检查和验证在得出答案之后,学生需要对答案进行检查和验证。
检查答案是保证问题解决正确的重要一步,学生可以通过重新计算、类推检验等方法对自己的答案进行验证,确保答案的正确性。
苏教版新教材一上数学《第四单元10的认识和加减法》大单元整体分析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2024)学科素养大单元整体分析单元教学课题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10的认识和加减法版本苏教版2024 年级一年级单元自然单元教师Xxx2024新课标要求本单元主要教学10的认识、和是10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加减法实际问题,以及求加法算式中的未知加数。
十进制计数法有两个基本原则,一是仅使用0~9这10个数字符号表示数,而不使用其他符号;二是通过把这十个数字记在不同的数位或位置上,表示出所有能数出的数。
可见,位值制是十进制计数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原理和规则。
而某个数位上数的数值又是由计数单位决定的,所以计数单位是学生认数活动中的核心概念。
同时,“十”是学生在认数过程中接触的第一个比“一”大的计数单位,也是第一个具有十进位值制特点的数。
虽然在这个阶段学生还不能从结构上去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特点,但在教学中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活动,引导学生理解“10个一”与“1个十”的等价关系,感受计数单位“十”的形成过程是十分必要的。
一方面,这是学生以后学习和理解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的经验基础。
另一方面,计数与运算是两个关系紧密的活动,加法运算法则的形成过程可以看作计数或数数过程不断简化的结果。
因此,在教学中加强认数与运算之间的内在关联,是学生感受数与运算本质联系的有效途径。
基于上述分析,本版教材改变了传统教材的编排思路,设置专门的单元教学“10的认识和加减法”,帮助学生深度理解计数单位“十”的含义感受数与运算之间的内在关联,感悟数学知识的本质。
新旧教材对比本单元的教学旨在使学生结合真实的问题情境,认识计数单位“十”,知道“10个一是1个十”,能正确熟练地数出10并能正确地读写;能正确计算10的加法与相应减法,初步感受加减法的关系;能用10描述或解释一些生活现象,会解决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在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10、探索10的加减法计算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计数单位“十”的形成过程,感悟按群计数的思想,初步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培养初步的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初步的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推理意识和应用意识。
2023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新课标)
2023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新课标)简介该教案是根据新课标要求编写的,主要内容包括数字0-100的认识、简单加减法、时间、长度、重量、容积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各种趣味的研究方式和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认识数字0-1002. 掌握0-20的加减法运算3. 了解时间、长度、重量、容积等计量单位4.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1. 数字的认识- 十以内数的认识- 二十以内数的认识- 以十为界限的数的认识- 数的顺序排列2. 加法- 0-10的加法- 10-20的加法3. 减法- 0-10的减法- 10-20的减法4. 时间- 整点的认识- 半点的认识- 一刻钟的认识- 时间练5. 长度- 厘米的认识- 分米的认识- 米的认识- 长度练6. 重量- 千克的认识- 克的认识- 重量练7. 容积- 升的认识- 毫升的认识- 容积练教学方法1. 游戏方法:比如快乐连连看、数学课堂老师说等2. 操作方法:让学生通过做实际的操作来研究3. 情景方法: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教学重点和难点1. 认识数字0-100,包括数字的大小、顺序排列等2. 0-20的加减法运算3. 时间、长度、重量、容积等计量单位的认识和应用4.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如用游戏形式让学生认识数字0-100并掌握数字大小、顺序排列等基本知识。
2. 告诉学生0-20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并用具体例子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进行练。
3. 让学生通过操作测量器材的方式了解时间、长度、重量、容积等计量单位。
4. 针对每个计量单位,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应用练。
5. 让学生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如自己画几个长方体并计算出它们的表面积等。
教学评估1. 考试评估:进行小测验,测试学生对学过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听从指导的程度等。
小学数学教材的版本对比与选择
小学数学教材的版本对比与选择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小学数学教材的版本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不同版本的教材在内容、教学方法、学习资源等方面存在差异。
面对众多的选择,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在挑选适合的数学教材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本文将对小学数学教材的版本进行对比,并给出选购数学教材的建议。
一、教材版本的对比小学数学教材多种多样,有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等。
它们都是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新课程标准》编写的。
虽然教学目标相同,但教材版本之间存在一定差异。
1.人教版人教版的特点是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练习,适用于学生学习数学基础知识的阶段。
同时,人教版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它的教材内容系统完整,理论结合实际,注重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然而,人教版教材相对较难,对学生的要求较高,不太适合一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
2.北师大版北师大版教材强调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和思维的灵活应用。
它的教学思路清晰,问题设置有针对性,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进行数学思考与解决。
北师大版的教材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然而,北师大版教材的题量比较大,练习题的难度较高,对于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可能会带来困扰。
3.苏教版苏教版教材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的教学内容生动丰富,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苏教版教材题型多样,灵活多变,适用于不同层次的学生。
然而,苏教版教材的难度相对较低,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可能不够挑战。
二、选择合适的教材版本在选择小学数学教材版本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选择内容相对简单、注重基础知识讲解和练习的教材版本,如人教版或苏教版。
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选择注重思维能力培养、问题解决的教材版本,如北师大版。
2.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不同教材版本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也不同。
家长或教育工作者需要根据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和认同选择适合的教材版本。
新苏教版小学1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完整】
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新教材)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苏教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数一数第二单元比一比第三单元分一分第四单元认位置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一)有趣的拼搭第七单元分与合第八单元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丰收的果园第九单元认识11~20各数第十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第十一单元期末复习第一单元数一数课题:数一数第 1 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看和数了解画面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看和数是认识生活中的事物,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
2.引导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初步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在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观察、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数数。
教学难点:有序地数数,不重复、不错漏。
能从实物数数到抽象程度的数数之间转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
(2分钟左右)1.学生观察图片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儿童乐园去看一看(出示挂图)。
2.让学生明确本课的练习内容及目标。
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索。
(15分钟左右)1.引导数数(给1分钟时间)学生可能会不按顺序数。
数的方法也可能不一样。
这么美的景色你看到了什么?先不着急说,把你喜欢的东西数一数,记在心里! 2.学生根据数量从小到大地再数一次刚才大家把图上的人和物都数好了,能不能把这些物体和人按数量多少在再从小到大分类数一数。
3.学生依次说三幅图和点子的意思。
个别说、集体说。
仔细观察前三幅小图和小图下的点子,说说每幅小图画和下面的点子是什么意思。
4.学生根据小图里的物体在场景中找一找,依次数一数,说一说。
并画出空缺的“点子”。
观察第四、五、六、九幅小图,再根据小图里的物体在场景中找一找,依次数一数,说一说,并画出空缺的“点子”。
5、说出与点子对应的空白小图中画的应该是什么,有多少个。
【教育资料】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数学新教材中美育因素的挖掘和提炼
【教育资料】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数学新教材中美育因素的挖掘和提炼1、挖掘数学中的美育因素,引导学生感知数学的本质美。
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纵观现行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各章节,都具有美育的因素,但由于数学的笔跃众于它的准确性、抽象性。
这种本质的美不象艺术美那样外显和鲜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又带有较大的具体形象性。
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美育,必须注意从数学知识中挖掘美育因素,为学生创设美的意境,捕捉美的视点,从而使学生领略到数学中千变万化的美。
如在《混合运算》一节课中,因为学生已经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脱式过程、脱式方法,可以说有了知识迁移的基础,因此可以设计这样两组口算题。
第一组:⑴16+18 ⑵48-36 ⑶20-11第二组:⑴28+18 ⑵48-94 ⑶402-9口算之后,让学生观察这两组题目有什么联系?学生找到第一组题中的每题的其中一个数用一个乘法或除法算式来代替,就变成第二组题,老师继续让学生把每题中的第2个数也用一个乘法或除法算式来代替,算式会变成什么样的呢?这些算式又有什么共同点呢?这时学生纷纷举手编题,如:28+92、28+362......等,学生既找到了一步题与多步题联系,也发现了多步题的计算方法。
在课后的练习中则可以设计安排这样两道题□□+□□、□□-□□,说出题目的运算顺序,并试在□中填上数字并考考小组内的其他同学。
再如教学循环小数时,可先让学生利用竖式计算103= 7033= ,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余数和商中有关数字闪动或用彩色粉笔突显出来,让学生观察。
这样,既可以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又可在这些无限循环的数字中感受到数字的有序美。
简写循环小数的教学,则可使学生感受到数字的简洁美。
2、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呈现数学的形象美实践证明:凭借直观教学,是在数学教学中进行美育的有效手段,也是丰富学生感知认识和情感体验的有效途径。
因此,高度抽象的数学知识,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享受到喜悦,产生美感,教师就应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尽可能的选择一些直观教学手段,尤其是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使数学中的美看得见、摸得着,从而触动学生的情趣,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新教材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新教材)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苏教版教材(2015~2016年)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涂色的正方体第二单元分数乘法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树叶中的比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五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第六单元百分数互联网的普及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拟写人:何东学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1)第 1 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渗透事物间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2分钟左右)1.导入:回忆我们已经学习的平面图形。
(出示课题:长方体的正方体的认识)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学过的平面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2.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二、自学例1(15分左右)1.明确例1中的自学要求提纲。
每人准备一个长方体纸盒,仔细观察,自学书本第1~2页例1。
2.自学导学单(1)长方体有()面。
从不同角度看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面。
(2)长方体的各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相对的两个面有什么特点?(3)长方体有()条棱。
相对的棱长度( ).(4)长方体有( )个顶点.(5)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量一量你准备的长方体,长、宽、高各是多长?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导学单上)导学要点:什么叫棱?什么叫顶点?什么叫长方形的长、宽、高?长方体的棱有几组?上来指一指。
每组4条棱长度一样吗?4.全班交流。
分析黑板上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的点评。
新教材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集体备课教案.doc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第一课时:(认识容量和升)教材简析:本课内容包括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容量单位经常用来度量容器里容纳液体的体积。
本册教材在教学体积之前先教学容量和容量单位,是因为这一内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几乎随时随地都可能接触到。
尽量早点教学容量以及容量单位,既方便学生生活,又为以后教学体积积累了感性材料。
由于在体积之前教学,因此采取了直观认识、直觉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
第一道例题通过三个活动使学生从不同的层次认识容量这一新的概念,同时产生认识容量单位的心里需求,由此过渡到第二道例题容量单位“升”的教学,感受升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并通过实验认识1升容量的大小,从感性上认识1升有多少。
“想想做做”培养学生以不同的方法比较容器的容量,认识容量单位“升”。
学情分析:学生的已有生活知识经验是:1.容器越大,能盛的水就越多;2.对正方体容器的感性经验。
第一个已有知识经验对学生正确建立“容量”概念的表象至关重要,并为深层次理解“容量”的含义打下基础,学生建立概念的线索是“感性材料→数学含义→概念的具体化”。
第二个已有知识经验对学生正确理解、体会“1升到底有多少”也是很重要的;虽然通过一个标有“1L”烧杯似乎也能让学生体会这“1升到底有多少”,但这样无法让学生将“升”的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衔接起来,学生的认知也是“无本之木”,是表面化的,很难进行深层次的理解。
教学目标: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通过实验操作体会1升有多少。
2、学生学会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的含义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容量单位1升的观念的建立。
教具、学具准备:电子课件,量杯,每组一把同样大小的水壶,每组不一样大小的杯子,体积是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小组自带大小不一的容器。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对比新旧教材目录,主要调整变化有以下几点:首先,将小数乘、除法整合为一个单元,便于教学。
同时,减少机械重复练,给探索性的数学研究留出更大空间;进一步丰富对小数运算的理解提高应用小数计算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乘除法单元还专门安排例题教学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适当要求列综合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其次,更加重视组合图形和不规则图形面积的计算。
与实验教材比整合了土地面积单位的认识,更重视组合图形与不规则图形面积计算,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更加透彻理解面积及计算方法,并学会合理选择面积测量和计算方法。
第三,降低用列举策略解决问题的难度,突出有序思考的意义和价值。
一方面更突出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选择过程与具体操作方法,突出从策略的角度反思曾经经历的数学研究活动和解决问题过程,帮助学生在更加丰富的问题背景中体验有序列举的意义和价值;另一方面适当降低需要学生解决的实际问题的难度,以日常生活问题为主,删除了一些难度较大的实际问题。
最后,把“用字母表示数”由四年级下册移至本册。
一是因为内容抽象,涉及思维方式的重要转变,后移更好的理解与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也是与五下的简易方程衔接,提高教学效果。
针对各单元的修订情况,第一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只涉及负整数,不给负数下定义,不进行有关负数的计算。
教学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了解负数的含义,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数量。
具体来说,通过例1和例2,联系低于零度的温度和低于海平面的高度教学负数的知识,包括负数的具体含义,表示负数的符号以及负数的读写方法等内容。
例3和例4则教学负数的一些实际应用,用正数与负数区分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含义的数量。
此外,通过在直线上表示正、负数,学生可以明确正数负数的关系,培养数感,初步感知整数有理数的序列。
最后,适当渗透正、负数的大小和简单计算。
在教学正负数时,教材并未给出正负数的定义,而是通过实例列举来让学生理解正负数的概念。
2022秋学期,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变化
2022秋学期,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变化2022秋学期,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将进行调整。
让我们来看看新教材都有哪些变化吧!1。
学习目标增加了“用尺规作出不同的图形”“探索并发现简单事物间的简单关系”等内容,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应用。
五年级数学教材第一章第二节“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从这节课起,每个数学单元都包括一个例题和练习题。
它在整个小学阶段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学生们刚刚接触到三视图的概念,他们的头脑中有很多困惑。
在这节课里,我先给孩子们讲了一个生动的故事,然后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这节课,大部分学生的参与度都很高,效果也不错。
2。
教材的改变不仅仅在知识的衔接上,还体现在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引导上。
六年级教材有7个专题。
在本书的指导下,单元教学主题更加突出,每个教学主题又有具体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我们的练习题大部分是以任务型活动为主,我们的设计就像编者想表达的意思:通过做游戏,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3。
实践与综合运用方面的变化。
5。
解决问题。
从六年级开始,我们将进入初中学习阶段,所以要适当地做一些中考真题。
我想,如果教师不认真研究近年来的中考试卷,他就不会发现初中和小学数学有什么区别。
初中数学相对于小学数学来说,难度更大,题量更大。
除了知识点的加深,增加外,还增加了许多应用性问题。
6。
综合应用主要体现在六年级下册的“方程与不等式”中。
首先,新课标理念强调让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再根据数学知识或技能解决问题;其次,教材中增加了几个综合性的问题,学生需要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结合已有的知识,去探索并找出答案;最后,以不等式的综合应用为例,明确了不等式的各种特征、综合应用和问题求解。
这是数学在整个小学阶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训练。
8。
评价的变化。
新教材更注重评价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以及评价的多元化和灵活性。
例如,在试卷中的“想想做做”、“活动”中,增加了层次性测试,以便使学生适应不同层次的数学学习。
新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
---------------------------------------------------------------最新资料推荐------------------------------------------------------ 新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新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一、教材编写体例说明这个学年我任教二年级数学,也算是对本册教材尝了鲜,今天我结合自己使用教材时的体会,和大家一起对二年级上数学教材进行梳理分析。
一、教学内容的调整与变化(一)教学单元的调整一、教学内容的调整与变化(一)教学单元的调整 1、新增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教学单元。
由于原二年级上册教材只涉及表内乘、除法运算,学生一个学期不接触加、减法运算,容易生疏和遗忘,不利于二年级下册万以内加减法的学习,为此,在二年级上册增设了这一教学单元。
2、合理整合表内乘、除法的教学单元。
表内乘、除法是本册教材教学内容的重中之重。
为了突出这一重点,原实验教材中这部分内容是分 5个单元编排的,但由于单元划分过细,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不便。
本册教材把这部分内容整合为 3 个单元,以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方法形成结构性的理解。
(1)把原来认识乘法和乘法口诀(一)单元合并为一个单元,单元名称改为表内乘法(一),主要教学乘法的意义和 1~6 的乘法口诀;(2)把原来认识除法和口诀求商(一)单元合并为一个单元,单元名称改为表内除法(一),主要教学除法的意义和用 1~6 的乘1 / 2法口诀求商;(3)把原来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二)的单元名称改为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主要教学 7~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 3、适当后移位置与方向时、分、秒统计与可能性等教学单元。
把原二年级上册方向与位置与二年级下册认识方向合并为一个单元,安排在二年级下册,删去用第几排第几个描述位置的内容,在第一学段不再安排用第几排第几个描述位置的教学内容。
苏教版新教材一上数学《第一单元0-5的认识和加减法》大单元整体分析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2024)学科素养大单元整体分析单元教学课题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0-5的认识和加减法》版本苏教版2024 年级一年级单元自然单元教师Xxx2024新课标要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在“学段目标”中提出第一学段的要求(1~2年级):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万以内的数及大小关系,描述四则运算的含义,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运算,形成初步的数感、运算能力和符号意识,培养和发展计算能力。
本单元教学0~5各数的认识及相应的加减法,主要包括数数、认数、读数、与数、数的大小比较,以及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掌握相应的计算。
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一方面经历从具体情境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0~5各数的含义,初步建立数的概念,体会数来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另一方面,从数的意义出发,初步认识加减运算的含义,能熟练掌握5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为形成初步的运算能力奠定基础。
0~5各数的认识,重在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悟并理解0~5各数的意义,会读、写0~5各数;在数数、认数的过程中,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区分几和第几,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理解“同样多”和“多”“少”的实际意义,会用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了解符号=、>和<的含义,会使用这些符号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通过数的大小比较,感悟相等和不等关系,形成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意识。
加减法含义的初步认识,重在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况,初步感悟加法数量关系;借助数数、认数的经验,探索5以内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进行计算;学会选择合适的算式表示简单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并能简单说明自己思考的过程,形成初步的符号意识和运算能力。
新旧教材对比与旧版教材相比,新教材在内容编排上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变化:一是丰富了由实际情境抽象出数的过程,增加了用手势、方块表示数的活动,然后再过渡到用算珠表示数以及学习数字的书写,这样的顺序安排,既便于学生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激发认数的兴趣,又有利于学生理解数的具体含义,形成初步的数的概念;二是将加减法含义的认识与数的认识整合到一个单元,充分利用认数过程中获得的经验,直观认识加减法的含义沟通了数与运算的联系,学生在基于数的意义认识运算的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对数的意义的认识;三是在认识加减法含义的过程中引进数轴,通过激活学生数数的经验,探索运算的本质,掌握基本的运算方法;四是重视从真实鲜活的情境中理解加减运算与相应的数量关系,一方面从情境中数量的变化情况抽象出加减法的含义,另一方面注重以“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根据加减法算式,具体描述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让学生体会数学既源于生活,又能回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的抽象概况能力,让学生学会用学到的数学知识交流信息、交流思考、表达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以英”新、实、活、精"的特点而著称,在教学的目标、内容、呈现的方式、编排的顺序、渗透的数学思想等诸多方而,都有许多新的特色。
这些变化适应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顺应了新时代素质教育的改革方向。
它重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为我们提供了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创设了充分地进行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突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探索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及其初步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而发展。
使用本书时,在全而贯彻数学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根据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结合本地区、本班级的实际情况,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探索适合于新时期课程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并用自己的教学实践检验了教材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小学数学教材作为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媒介,使得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得以展开,因此,它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很多教师对教材的使用往往并不是很到位,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还是对教材的认识不够全而,所以我们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对教材的分析以及使用教材的一些实践经验和想法,所叙述的观点未必全而,希望能抛砖引玉,引起教师的关注。
1、分析教材,挖掘有利的教学资源
2、用好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注重”图文”并茂,有效利用"主题图”进行教学
4、挖掘”开放性"资源,让学生学有兴趣
5、重视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尽可能把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6、教材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7、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