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合集下载

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路径规划

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路径规划

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路径规划现代化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必经之路,在中国这样一个农业人口多、农村面积广的国家,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城乡一体化为基础、绿色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路径规划。

在实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路径规划时,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下面就逐一展开谈一谈。

第一、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力。

现代农业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持,要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同时,加强农业科技研究,培育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第二、推进农村一体化发展,实现城乡统筹。

农村发展与城市发展是密不可分的,要实施优先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均等化。

同时,加强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村产业升级,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第三、建立健全农业保障体系,确保农民权益。

农业是国家的基础产业,要建立健全农业保障体系,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财产权益和生活权益,让农民有稳定的土地承包权,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有保障的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

第四、推动绿色发展,构建生态宜居农村。

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以绿色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要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农业绿色种植、有机种植,提倡绿色食品消费,建设美丽乡村,让农民享受优美的生态环境。

第五、促进农村人才培养,提升农业综合素质。

现代农业需要有高素质的农业人才支持,要加强农村教育培训,提升农民科技水平和管理能力,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民的农业专业人才,推动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流动。

第六、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治理体系。

要深化乡村治理体制改革,推进村级自治、法治建设、民主监督,建立健全农村治理制度,实现村民自治、自治好、自治长。

同时,要探索农村土地制度、宅基地制度、集体经济制度等改革,推动乡村产权制度改革。

第七、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村公共服务。

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包括农村道路、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方便农民生产生活。

现代农业发展规划(范本)

现代农业发展规划(范本)

现代农业发展规划(范本)第一篇范文: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22年-2022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22年―2022年)的通知国发?2022年?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22年―2022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二○一二年一月十三日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22年―2022年)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指导全国“十二五”现代农业建设和发展,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形势“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机遇期。

(一)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更加坚实。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大幅增加农业投入,有力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粮食连续八年增产、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5亿吨以上,棉、油、糖生产稳步发展,“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农业结构不断优化,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初步形成。

物质装备条件显著改善,科技支撑能力稳步提高。

经营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幅提高。

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农业“走出去”取得新进展。

农民收入大幅提高,连续八年增幅超过6%。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为满足国内需求、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发展现代农业的条件更加有利。

现代农业发展的规划与实践

现代农业发展的规划与实践

现代农业发展的规划与实践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业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现代农业作为一种科技含量较高、效益显著的产业,已经成为了各国政府制定经济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实现现代农业的发展早已成为了国家五年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了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划和实践。

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现代农业的核心在于提高生产效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是当前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

各级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机的财政投入力度,引导农民购置更加现代化、智能化的农机设备,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农业品质。

2. 农业科技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农业科技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我们需要加速推广使用各种高科技技术,如无人机、精准施肥、农业物联网、病虫害识别系统等,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和生产效率。

3. 农业人才农业人才也是现代农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领域的人才培训、奖励力度,鼓励更多的知识型人才加入农业生产和科技创新领域。

二、优化农业结构优化农业结构包括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等。

这是现代农业的一项重要任务。

1. 农业产业布局农业产业布局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应该根据各地资源禀赋情况和市场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业产业布局,促进农业产业优化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2. 农产品品牌建设农产品品牌建设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政府应该鼓励农业企业进行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从而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和农业产业发展。

三、建立农业保障体系建立农业保障体系是现代农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这包括农业保险、农业信贷、农产品物流等。

1. 农业保险农业保险是农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应该加强农业保险的宣传和推广,为农民提供更加全面、细致、优质的保险服务。

2. 农业信贷农业信贷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现代农业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在我国经济发展快速的背景下,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已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的关键措施。

下面将提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旨在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首先,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是科技创新,要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关键技术和瓶颈问题。

加大对农业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鼓励技术人员开展农业科研工作,提供创新项目的扶持资金。

同时,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提升农民的农业生产水平,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

其次,优化农产品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

现代农业发展要注重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牌建设,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

加大对农产品加工和质量检测的投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同时,加强农产品的品牌推广和宣传,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第三,推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现代农业发展不仅仅局限于农产品生产,还需要推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在农村发展特色产业和农民就业的同时,发展农村旅游、农业观光等服务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通过发展农村产业,吸引更多的城市人口迁入农村,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最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生活质量。

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依托良好的农村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交通、供水、电力等。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覆盖率和质量,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

同时,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乡村,提升农村的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

总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通过加强科技创新、优化农产品结构、推动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益和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同时,现代农业发展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推动农村全面建设的重要途径。

农业现代化建设规划

农业现代化建设规划

农业现代化建设规划1. 引言农业现代化建设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旨在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农民收入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本文档旨在制定农业现代化建设规划,为农业现代化的全面推进提供指导和支持。

2. 目标与任务2.1 目标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在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2.2 任务- 制定完善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明确发展思路和方向。

-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力和质量。

- 健全农村经济体制机制,促进农产品加工和流通。

-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生产环境和效率。

- 支持农民技能培训和产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 推动乡村旅游和农民合作社发展,增加农村经济转型的活力。

-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障食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

3. 实施步骤3.1 制定规划- 成立农业现代化建设规划专家组,制定详细的发展规划。

- 研究国内外农业现代化成功经验,借鉴适合我国实际的做法。

- 听取专家、农民和相关部门的意见,形成座谈会和调研报告。

3.2 推进科技创新- 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和先进技术引进。

- 建立农业科研院所和企业合作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 加强农技推广和示范,提升农民的科技水平和技术应用能力。

3.3 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机制-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

- 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化流通体系,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 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提高农业产业链水平。

3.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资,提高农田灌溉和排水能力。

- 完善农业机械化设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 加强农村电力和通信网络建设,提升农村信息化水平。

3.5 促进农民技能培训和产业发展- 设立农民培训基地,加强农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工作。

- 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

3.6 推动乡村旅游和农民合作社发展- 发展乡村旅游业,提供农民就业和增收的机会。

打造现代农业的新农村建设方案

打造现代农业的新农村建设方案

打造现代农业的新农村建设方案近年来,我国农村面临着空心化、人口流失、农业产能低下等问题,为了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升农民收入,必须制定一套针对性强、可行性高的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方案。

本文将从土地利用、农业技术、农产品加工、农民就业、生态保护和农村文化等方面,提出以下具体建议。

一、合理规划土地利用要打造现代农业,首先要合理规划土地利用。

通过科学合理的土地规划,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减少农村土地的浪费。

一方面,可以将土地资源转化为农业生产资本,增加产能;另一方面,通过合理的城乡建设规划,发挥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乡经济融合发展。

二、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在新农村建设中,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是关键。

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和农业机械化设备,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同时,加强农业科研力量的培养和支持,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产业的科技含量,使其更具竞争力。

三、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打造现代农业,必须注重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

通过加工农产品,可以延长产品的保鲜期,增加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农民的收入。

此外,还可以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

四、创造农民就业机会农民就业问题一直是农村面临的一大难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发展农村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利用农村的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农村旅游、农村电商、农村文化创意产业等,吸引农民就业,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

五、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现代农业发展不可忽视的方面。

要打造现代农业,必须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开展农村生态修复工程等,可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六、弘扬农村文化农村文化是农村发展的重要支撑。

要打造现代农业,必须注重弘扬农村文化,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

通过开展农村文化节庆活动、设立农村图书馆和文化活动中心,增加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农村文化的软实力。

农业十三五规划

农业十三五规划

农业十三五规划农业十三五规划是指2016年至2020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制定的农业发展规划,旨在加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竞争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十三五规划的首要目标是实现农业现代化。

这是我国发展农业的根本要求,也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基础。

通过加快科技创新,提高农业技术水平,优化农业发展结构,推动农业向现代化方向转变。

农业十三五规划的重点领域包括: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等。

在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方面,农业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加强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布局,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品牌效应,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产业集群。

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农业十三五规划要求加强农业核心技术研发与应用,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农业从依靠资源投入和要素驱动向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发展的转变。

在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方面,农业十三五规划要求加大农田基本建设力度,提高灌溉设施建设水平,保障农田灌溉和农作物生长的水资源供应。

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方面,农业十三五规划要求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相互促进。

在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方面,农业十三五规划要求加快农村产业发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业生产与农村旅游、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综合效益和可持续性。

总体来说,农业十三五规划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实施路径。

通过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产业升级,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质量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将有效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并为我国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

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

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现代化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议题。

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是指制定一系列措施和政策,以促进农业技术、农业产业以及农民的素质水平的全面提升,实现农业生产效益的最大化。

本文将论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关键性的规划建议。

一、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农业现代化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业产品的高质量和大规模生产。

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农业现代化能够增加农业生产的供给能力,满足人民对食品和农产品的需求。

其次,农业现代化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减少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福利待遇。

此外,农业现代化还能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村地区的城乡一体化进程。

二、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的内容1. 提升农业科技研发水平。

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鼓励科研机构与农业企业合作开展农业技术研发,并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将先进的农业技术快速推广到农田实践中。

2.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通过对不同地区和气候条件的分析,合理调整和配置农业产业布局,推动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培育有竞争力的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 加强农民素质提升。

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科学种植、养殖、经营和管理能力,增强农民的创新意识和市场意识,促进农民就业创业,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

4. 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

采取措施保护耕地,防治农药和化肥滥用,推广可持续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的生态效益,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5. 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农村供水、供电、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三、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的实施策略1. 政策支持。

加大政府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资金投入,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2. 培育农业龙头企业。

现代农业项目计划书

现代农业项目计划书

现代农业项目计划书一、项目背景与目标现代化农业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

本项目旨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产品质量,促进农民增收。

通过引入先进的种植技术、农业机械和信息化管理系统,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进程,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

二、项目内容与计划1. 土地规划与利用本项目拟选择优质土地,合理规划种植区域,确保农产品的生长环境和产量。

根据市场需求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农作物进行种植,如小麦、蔬菜、水果等。

2. 种植技术与管理引进现代化农业种植技术,包括合理施肥、灌溉技术、植物保护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通过科学管理,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3. 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采用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设备,如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农民体力劳动,降低生产成本。

4. 农产品加工与销售建立农产品加工基地,通过加工农产品,提高附加值。

与农产品销售商合作,开拓市场渠道,推广现代农产品,提高销售额和农民收益。

5. 农村信息化建设建立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包括农产品生产、价格、市场需求等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共享。

为农民提供科学种植指导和农产品市场信息,提高农业生产决策水平。

三、项目投资与收益本项目总投资XXX万元,其中包括土地开发、农业设备购置、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费用。

预计项目执行期为X年,预计年均收益XXX万元。

四、项目实施与风险控制1. 项目实施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确保项目实施的顺利进行。

成立专业团队负责项目的具体执行和管理,落实各项措施,保证项目按计划进行。

2. 风险控制制定完善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病虫害防治、自然灾害抗风险、市场风险等。

建立灵活的农产品销售渠道,降低价格波动对项目收益的影响。

五、项目影响与可持续发展本项目的实施将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村经济状况。

同时,通过优质、安全的农产品,满足市场需求,提升消费者健康水平。

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全文(原文).doc

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全文(原文).doc

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全文(原文)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 2020年)全文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部署,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特编制本规划。

第一章认清形势准确把握发展新特征一、农业现代化建设成效显著十二五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凝心聚力、奋发进取,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

综合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

粮食连年增产,产量连续三年超过12000亿斤。

肉蛋奶、水产品等菜篮子产品丰产丰收、供应充足,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现代农业标准体系不断完善。

物质技术装备达到新水平。

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比、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52%、56%和63%,良种覆盖率超过96%,现代设施装备、先进科学技术支撑农业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

适度规模经营呈现新局面。

以土地制度、经营制度、产权制度、支持保护制度为重点的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家庭经营、合作经营、集体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比重明显上升。

产业格局呈现新变化。

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2∶1,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蓬勃兴起,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逐步成为社会共识。

农民收入实现新跨越。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422元,增幅连续六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增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2.73∶1。

典型探索取得新突破。

东部沿海、大城市郊区、大型垦区的部分县市已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已成为引领全国农业现代化的先行区。

农业现代化已进入全面推进、重点突破、梯次实现的新时期。

二、农业现代化发展挑战加大十三五时期,农业现代化的内外部环境更加错综复杂。

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背景下,部分农产品供求结构性失衡的问题日益凸显。

优质化、多样化、专用化农产品发展相对滞后,大豆供需缺口进一步扩大,玉米增产超过了需求增长,部分农产品库存过多,确保供给总量与结构平衡的难度加大。

现代农业项目规划方案

现代农业项目规划方案

现代农业项目规划方案一、项目概述。

现代农业项目规划方案是为了推动农业产业的现代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

本规划方案旨在通过科技创新、产业升级、资源整合等手段,打造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体系,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项目目标。

1.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作物和畜禽养殖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品质。

2. 保障粮食安全,加大粮食生产力提升力度,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增长,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保障粮食安全。

3. 促进农民增收,通过产业升级和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

4.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科技创新、资源整合等手段,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生产结构和生产关系的变革,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项目内容。

1. 科技创新,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培育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作物和畜禽养殖的产量和质量。

2. 产业升级,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设备和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品质。

3. 资源整合,整合农业生产要素,优化农业生产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4. 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的农业服务体系,提供农业生产技术咨询、市场信息服务、金融支持等服务,支持农民发展现代农业。

5. 农业产业化,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打造农业产业集群,提高农业产业集约化水平。

6. 农田水利建设,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改善农田灌溉条件,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利用率,增加农田灌溉面积。

四、项目实施。

1. 制定详细的项目实施计划,明确项目实施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2.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项目实施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明确各项工作任务和责任。

3. 加大对项目实施的投入,争取政府支持和社会资金,确保项目实施的资金需求。

4. 加强项目实施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项目实施中的问题和困难,确保项目实施取得预期效果。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一、总体目标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24-2024年)的总体目标是: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推动农业增产、增效、增收,实现农/农产品"三农"问题的全面发展。

二、发展理念1.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市场调控,推动农业生产向市场需求导向转变。

优化农产品结构,提高供给能力,提高农产品自给率和市场竞争力。

2.以科技为支撑: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推动农业科技与现代农业生产相衔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以农户为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农民参与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企业化水平,增加农民收入。

4.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注重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推动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发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重点1.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加强耕地保护,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灌溉设施、农机化水平。

完善农业生产要素供给体系,加强农产品贮藏、加工和物流等环节建设,提高农产品的储存、加工和流通能力。

2.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科学研究,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培育一批优秀的农业科技人才。

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的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

3.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特色农产品,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优化农产品结构,促进农产品优势地区特色产业发展。

推动农产品企业集团化、龙头企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企业的规模和竞争力。

4.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农村组织化、企业化水平。

支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一批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农民合作组织。

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高农民收入。

四、政策措施1.加大农业财政支持力度,增加农业投入。

加强农业市场调控,推动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

加强农业金融支持,提供优惠贷款和信贷服务,解决农民融资难问题。

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战略规划

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战略规划

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战略规划一、前言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它涉及到农业基础设施、生产力水平、农业模式和农业产业结构等方面。

为了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战略规划,以实现农业现代化与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现状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水平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农业现代化基础设施的不足。

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石,它包括耕地、灌溉设施、肥料、种子、农业机械等一系列设施。

我国的农业基础设施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在西部贫困地区和山区。

2.农业生产效益的待提高。

农业的生产效益是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

但目前我国的农业生产效益仍然比较低,主要原因是我国的农业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

尤其是在新型施肥、病虫害防治、机械化种植等方面,我们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3.农业现代化的产业结构尚未形成。

我国农业的发展还比较单一,缺乏现代农业产业的形成。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高品质、高档次农产品和绿色有机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应该有一些现代化的农业产业来满足市场需求。

三、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战略规划为了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战略规划。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

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石,需要加强对耕地、灌溉设施、农业机械等的投入。

特别是在西部贫困地区和山区,需要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2.推进农业技术的创新。

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和创新,需要重点支持新型施肥、病虫害防治、机械化种植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同时,应该加大对新型的高效、低耗生产力的培育和推广。

3.实现现代农业产业的形成。

要保持农业现代化的可持续性,必须有现代化的农业产业来满足市场需求。

为此,应该大力推进农产品生产标准化、规模化和精细化,在农业的产业链上落实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推动农产品品牌化和营销网络的建立。

农业现代化背景下的农业现代农村环境整治发展规划

农业现代化背景下的农业现代农村环境整治发展规划

农业现代化背景下的农业现代农村环境整治发展规划在当今社会,随着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环境整治也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下面将介绍在农业现代化背景下的农村环境整治发展规划。

一、农村现状农村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基础。

然而,由于长期的资源损耗和环境污染,农村环境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水源污染、土壤退化、空气污染等,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二、现代农业发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加快了农业现代化的步伐,提倡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

现代农业在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都得到了大幅提升,为农村环境整治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农业现代化背景农业现代化不仅仅是生产方式的变革,更是对资源环境的保护和利用的调整。

在这种背景下,对农村环境整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制定合理的规划,为农村环境整治提供有效的保障。

四、环境整治的意义农村环境整治是为了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通过整治,才能实现农村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五、整治目标和任务针对农村环境出现的问题,制定并实施农村环境整治发展规划。

明确整治的目标和任务,确定整治的重点和措施。

通过多方合作,完善政策措施,推动农村环境整治取得明显成效。

六、整治方针和原则农村环境整治应坚持科学规划、综合治理,注重生态保护、资源利用。

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推进绿色发展,营造良好的农村环境。

七、整治重点和重点任务农村环境整治涉及水源保护、土壤修复、空气净化等方面。

针对不同问题确定相应的整治重点和任务,加大投入力度,推进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八、整治措施和技术支持在农村环境整治中,政府应引导农民采用环保措施,推广绿色种植、有机农业等新模式。

同时,加强技术研究和支持,提高整治工作的技术水平和效率。

九、资源保护和循环利用农村环境整治要注重资源的保护和循环利用,提倡绿色、可持续的生产方式。

通过资源节约和再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战略规划

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战略规划

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战略规划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为了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规划。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展开讨论,以期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规划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一、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础。

当前,我国农业科技水平相对滞后,不少农民仍在传统劳动方式下耕作。

因此,我们需要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推动农业生产从传统农耕转向现代农业。

鼓励农民学习现代农业生产知识,引导他们使用先进的农业机械和技术,提高农业效率。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应该鼓励农民组织起来,建立农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济组织,改善农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状况。

同时,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其在农业产业链各环节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农产品加工、储运、销售等环节的现代化。

三、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对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至关重要。

首先,需要解决农田灌溉设施不完善的问题,提高灌溉水利设备的效率和灵活性。

其次,要加强农田排水工程建设,预防农田水浸涝和咸化等问题。

最后,加强对农田水土保持工作的研究和实践,加强水土流失治理,提高农田生产力。

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是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我们要加大对农村道路、桥梁等交通设施的修建和改造力度,提高农村交通的便利性。

同时,加强对农村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

此外,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提升农村居民的素质和福利水平。

五、优化农村土地利用农村土地是农民的生产资料,合理利用农村土地资源对农村现代化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要加强农村土地管理和整治,推进土地确权和流转。

鼓励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合作、土地托管等方式优化农村土地利用,推动土地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

其次,要保护好农村土地的生态环境,加大生态修复力度,提高农村生态环境的质量和稳定性。

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

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

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农业作为国家的基础产业,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农业现代化已成为当今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高效生产,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一、农业现代化的现状与问题当前,我国农业在现代化进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农业生产方面,部分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田水利设施老化,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限。

农业机械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在一些山区和丘陵地带,农业机械的应用受到地形等因素的限制。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也是一个突出问题。

虽然我国在农业科研方面投入不断加大,但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的效率还不高,许多先进的农业技术未能真正惠及广大农民。

此外,农业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农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缺乏大型龙头企业的带动,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目标与原则(一)发展目标1、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2、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3、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附加值和农民收入。

4、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原则1、坚持创新驱动,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现代化。

2、坚持质量兴农,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3、坚持绿色发展,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

4、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让农民共享农业现代化发展成果。

三、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点任务(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田水利、高标准农田、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推进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

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

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

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农业农村现代化是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民生活水平、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各级政府制定了一系列规划和政策。

第一章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背景与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民收入不高、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等都制约了农村的发展。

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将有力地推动农村的发展,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

第二章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目标与原则1. 目标:实现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的双向互动发展,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村的综合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活质量。

2. 原则: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农民主体地位、市场导向、科技创新等原则,保障农村居民权益,推动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第三章农业资源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1. 农业资源开发:加强土地整治和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灌溉水利设施的覆盖率,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

2.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公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的交通条件和基础设施水平,为农业发展提供保障。

第四章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1. 科技创新: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品质,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推动农业全产业链的现代化发展。

2. 人才培养:加强对农村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参与职业培训和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和创业能力,增加农村人才储备。

第五章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1. 生态环境建设:加强农业绿色发展,推动农业生产模式向生态友好型转变,加强耕地保护、水域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实施农村环境治理。

2. 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农业面源污染和农村非点源污染治理,推广农田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提高农业生态效益。

第六章农业农村发展的支持政策与措施1. 资金支持:加大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资金支持,支持农业产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发展规划实施,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农村发展。

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现代农业发展规划随着全球人口数量的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粮食供应和安全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现代化的农业发展规划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本文将探讨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意义、目标,以及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策略和举措。

一、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意义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是指通过现代化手段和技术手段,优化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规划。

其意义在于:1.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通过引进高端农业技术和设备,改进农业生产管理方式,促进机械化和科技化水平的提升,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2.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随着人口增加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粮食需求量不断增长,而在有限的耕地和资源条件下提高粮食产量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

3. 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可以使农业产量增加,农产品价格提高,从而带动农民收入增加,促进农民生活水平提高。

4. 推动农村发展。

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可以带动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

二、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目标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目标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通过提高农业技术、管理和服务水平,实现高产、高效、高质、高效的农业现代化,以建设现代农业生态化、智能化、品牌化、服务化、产业化为目标。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1.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质量。

通过引入新技术、新品种,优化配套服务和管理措施,争取在有限的土地上取得更高的农产品产量,并提高产品的质量。

2.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依托现代农业,推动以种植、养殖、农业服务等为主体的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建立与城市产业密切关联的“城乡结合部”。

3. 建立农业信息和管理体系。

实现农业信息全面覆盖,建立起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信息管理体系,实现供应链条全程控制和追溯,开展大数据分析,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供依据和支撑。

4. 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

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规划

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规划

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规划农业是国家的基础产业,农村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议话题。

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规划和政策,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规划。

一、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通过提高农业生产力和产品质量,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因此,国家需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引导农民科学种植、科学养殖。

二、农业品牌建设农产品品牌建设是现代农业的重要一环。

打造农产品品牌,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有利于拓展销售渠道,提升产品附加值。

因此,国家需要加强对农产品品牌认证和推广工作,推动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

要实现农业产业多元化发展,促进农业产品加工和流通,推动农业产业链延伸,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

因此,国家需要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农民发展现代农业产业。

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要加快农村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同时,还要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提高农民科技水平和信息获取渠道。

五、农村生态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要加强草原、森林、湿地等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因此,国家需要出台生态补偿政策,激励农民积极参与生态保护。

六、农民素质提升农民素质提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基础。

要加强对农民教育、文化、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科学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同时,还要关注农民身心健康,促进农村全面发展。

七、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关键。

要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政府、村民、社会组织之间协调发展。

因此,国家需要加强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提高农村自治水平。

八、农村产业扶贫农村产业扶贫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江市“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根据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要求,市委农工办,市农委、水利局、规划局、国土局等部门在调研分析论证基础上,制订了吴江市“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总结分析了全市现代农业的发展基础和现状,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发展现代农业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对策措施。

一、吴江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基础近年来,吴江市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城乡统筹发展理念,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项目为载体,按照稳量、提质、增效的思路,优化区域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做大规模,做强特色,有力促进了全市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主导产业呈现区域化布局,绿色优质产品形成集群。

我市按照“区域布局,产业集聚”发展思路,积极引导精品粮油、特色水产、高效园艺、生态林果、优质畜禽、特色种苗等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了西南部的苗木花卉种植、蚕桑生产,太湖沿线的蔬果种植、太湖蟹养殖,东北部的优质粮油、“三虾”和畜禽养殖的区域生产布局。

全市水稻生产面积21.5万亩,水产养殖面积33万亩,苗木种植面积6.7万亩,桑园面积保持在5万亩,蔬菜常年种植稳定在3万亩,粮经面积比优化为3:7。

依托布局区域化、产业基地化,优质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呈现集群化、规模化发展态势。

全市被认定为省无公害农产品整体推进示范县(市),已通过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69个,面积54.49万亩,拥有无公害农产品97只、绿色食品76只、有机食品12只,全市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的22%,拥有国家级农产品名牌、驰名商标6只,省级农产品名牌、著名商标19只,苏州市农产品名牌、知名商标31只。

(二)高效农业规模化初见成效,园区农业建设凸现亮点。

目前,全市已经形成了桃源万亩苗木种植,七都与横扇等地万亩太湖生态蟹养殖,汾湖、同里等地万亩“三虾”养殖,震泽千万只龟鳖生产,松陵亿枚禽蛋加工及桃源亿羽苗禽孵化等多个大型农业生产基地,全市农业规模经营面积比例近71%,规模型农业生产基地39个,年产值占全市农业年生产总值的70%以上。

高效农业规模化步伐加快,园区农业方兴未艾。

至2009年底,全市亩均效益3000元以上的高效农业面积达到21.3万亩,设施农业面积4万亩。

种源农业规模进一步扩大。

已建成苏州市级以上农业工程技术中心4个,其中省级以上农业工程技术中心2个,国家级良种场1个。

各类水产苗种年销售近300亿尾,销售总额超2亿元。

同里科技农业示范园、横扇太湖绿洲生态农业示范园、平望高效农业示范园等成为全市农业园区建设亮点。

(三)农业功能得到有效拓展,生态观光农业快速发展。

注重农业功能的拓展和延伸,充分挖掘和加强休闲观光、绿化环保、文化传承等生态、生活功能,着力打造现代农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农村绿化建设取得新成效。

截至2009年,吴江全市森林覆盖总面积达28.92万亩,建成苏州市级绿化示范村庄31个,绿化合格村庄236个,陆地森林覆盖率达到24.73%,有效提升全市生态环境质量。

充分依托我市地处长三角都市群中心、农业林业资源丰富、休闲观光客源较多的优势,积极打造吴江生态观光农业品牌,逐步构建和形成“生态观光型、乡土风味型、休闲度假型”三位一体的生态观光休闲农业发展体系。

现有规模型生态农庄20多家,三星级以上“农家乐”11家,其中同里肖甸湖森林公园、震泽新申农庄、绿乐农业生态科技示范园、苏州玫瑰园鲜切花生产基地等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4家,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

(四)农业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农民组织化程度日益提高。

我市紧紧围绕全市优势主导产业,进一步拓展延伸产业链,积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已形成粮油生产加工、种桑养蚕缫丝纺织、林果种植绿化养护、禽苗孵化饲养加工、水产生产加工等5条年产值超10亿元的产业链。

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壮大。

目前,全市拥有各类农业龙头企业26家,其中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7家、苏州市级7家、吴江市级11家。

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不断完善,拥有各类农产品专业市场43个、年交易额近43亿元,金杨油厂、欧福蛋业、华鑫集团等被认定为全国中型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

农民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创新。

拥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78家,入社农户9830户,带动农户4万多户,遍布蚕桑茧丝、特种水产、精品粮油、优质苗禽、花卉林果等各类特色产业。

“公司+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经营体系和运行机制得到快速成长和发展。

(五)农业科技水平持续提升,农业装备现代化步伐加快。

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机械化、信息化建设。

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2006年以来,争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21个,完成土地治理项目基础设施投入3459万元,引进“三资”农业项目296个,资金17.78亿元。

完成农水工程投资43272.57万元,新建水闸185座、排涝站109座、直立式和组合式护坡220公里、衬砌渠道80公里。

农业标准化体系日益完善。

先后制订农业生产标准120多项,其中国家标准1项,江苏省地方标准4项,苏州市地方标准18项。

建立了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水生动物防疫中心和粮油质量检测中心,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成为省内首家农业部授权分中心,水生动物防疫中心挂牌江苏省水产品质量检测分中心。

农业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

全市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9.5%。

2009年完成机插面积17.35万亩,机插率81.1%,顺利通过了江苏省“率先基本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县(市、区)”的考核验收。

农业信息化进程加快。

积极实施农业部“三电合一”和省级“四电一站”、“农业一线通”等农业信息服务工程,开通手机农业短信群发服务和免费农业资讯热线,构建视频会议系统和远程监控系统,农业信息系统实现全覆盖。

二、吴江现代农业发展的优势及制约因素“十二五”期间,我市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着十分有利的内外部环境,并具有自身独特优势,从宏观背景及总体环境来看。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我国农业市场化和农业体制改革的步伐明显加快,农业日益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的深层次发展。

借助WTO平台,能够更有效地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保障和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中央、省市高度重视发展现代农业,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都有重要的论述,江苏省、苏州市也对发展现代农业作出了重要部署,为现代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

从我市发展现代农业具备的优势来看。

一是区位优势明显。

吴江地处苏浙沪两省一市交汇的长三角洲腹地,东临中国最具实力的上海,南接中国最具活力的浙江,西濒中国最美的淡水湖太湖,北依中国最适宜居住的城市苏州。

两小时经济圈内城市人口总量近2000万,无论是农产品供应还是观光休闲,都存在巨大的市场需求。

二是资源优势独特。

吴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物产富饶。

水资源丰富,全市水面面积2.67万公顷,占总面积的22.7%。

境内河道纵横,湖荡棋布,水质优良,大小湖泊近300个,非常适宜各类水生动植物的生长。

三是基础优势扎实。

“十一五”期间,全市区域经济实力和综合效益逐年提高,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0.2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205.1亿元,地方一般财政预算收入70.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1%、33%和16.7%,连续多年进入全国十强县行列,外商资本、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发达。

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指引下,政府公共财政加大对农业的投入。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市城市化率已达57%,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承包土地流转入股,为农业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前提条件。

四是产业优势突出。

拥有粮油、水产、蚕桑、畜禽、苗木、蔬菜等六大主导产业,产业规模较大,产业集中度较高。

2009年实现农业总产值42.44亿元。

种质资源丰富,拥有较多的地方特色品种,有的已经具有相当大的知名度。

农业科技人才充沛,现拥有国家农业科技人员431人,其中县(市)级217人,在学历方面有博士2人,研究生32人,本科95人,在职称方面有研究员1人,高级职称56人,中级95人;乡镇214人,拥有高级职称18人,中级109人。

同时,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客观上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一是农业布局相对分散,农田基础设施相对滞后。

田块布局零星分散,小规模经营状况尚未完全改变,现代农业空间布局没有真正确定,农田、水利建设投入还需加强,田容田貌有待整治。

二是现代设施农业规模偏小,园区农业刚刚起步。

设施农业所占比重不高,智能化温控大棚、基质栽培设施等高端设施农业偏少,建设规模较大、种养水平较高的设施农业示范区明显缺少。

农业园区建设与周边先进县市相比还有差距。

三是农业产业化发展不平衡,产加销一体化程度有待提高。

虽然我市龙头企业的数量在苏州市居前列,也实现了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零的突破,但实现产业整体素质提升难度较大,农业产业链有待进一步延伸,龙头带动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龙头企业、合作社与农户之间平等、规范的利益分配机制尚未完全建立。

四是品牌效应不突出,组织化功能有待增强。

虽然我市“三品”数量众多,但知名的、有较大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还不够多。

品牌的整合力度、规模效应不够强,“一品多牌”现象仍然存在,品牌效应没有充分发挥。

三、发展现代农业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及对策措施(一)指导思想。

按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苏州市委关于加强现代农业发展的部署要求,坚持以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为指导,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为路径,不断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组织管理和经营水平,加快实现农民组织化、管理企业化、服务社会化、经营规模化,为城乡一体化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夯实产业基础。

(二)总体目标。

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推动现代农业向园区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和拓展蚕桑茧丝、特种水产、精品粮油、优质苗禽、花卉林果5个年销售超10亿元的产业链;加快土地规模流转,农业规模经营比例到2015年达到90%以上;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扩大设施农业规模,设施农业面积总量超过6万亩,至“十二五”期末,亩均效益3000元以上的高效农业生产面积达到35万亩以上;新增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2家,省重点龙头企业1-2家,全市各级农业龙头企业总数超过30家。

(三)主要任务。

1、扩大规模。

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扩大现代农业在整个农业产业体系中的总量规模,新形成8-10个集中连片、万亩以上、设施先进、经营高效的现代农业园区。

大力推进农业基地建设,到2015年,农业生产基地化率达到85 %以上;扩大优质农产品在同类农产品中的生产规模,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各类规模型种植基地全面实现绿色化、品牌化,其中苏州市级以上优质品牌覆盖率达到90%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