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14 驿路梨花 (2)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2课件(共26张PPT) (共26张PPT)

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2课件(共26张PPT) (共26张PPT)
——先写花,后写人,把花和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虚写)
P90:“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 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驿路梨花”一语双关既指梨花美又指叫梨花的 小姑年的美,实际上赞颂的是世代相传的雷锋精神。
合作探究
8.作者是如何在叙事的过程中体现“处处”的?
课后作业
1、运用本文设置悬念、误会的手法写一件事。 2、课外背诵有关梨花的诗句。
中。”此处环境的描写有何作用:
(D)
A、写景抒情
B、渲染气氛
C、写景喻人
D、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3.“驿路梨花处处开”中的“梨花”一词的含义是: (C)
A、梨树上的花
B、哈尼族小姑娘
C、双关,既指梨树上的花,又指梨花姑娘身上所体现的雷锋 精神。
D、姑娘身上体现的雷锋精神
4.对本文写作目的分析得正确的是: (B)
A、赞梨花,因为标题叫“驿路梨花”,又多次写梨花。 B、赞文中写到的所有的人,他们都做了好事。 C、赞解放军,因为他们学雷锋修了小茅屋 D、赞梨花妹妹,因为她至今还时常来照料小茅屋。
5.用“驿路梨花处处开”结束全文,用意是: (D)
A、驿路上到处都有像梨花姑娘一样美丽的姑娘 B、哈尼族小姑娘们心灵象驿路上四处开放的梨花 C、边疆的山区,梨花盛开,到处是生机勃勃新象。 D、人人学雷锋见行动,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如梨花遍地开放。
明“处处”都是这样美如梨花、助人为乐的小姑娘,学习雷锋之 花开遍了神州大地,大大开拓了作品的境界,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拓展延伸
1.总有一天,梨花妹妹也远嫁了;瑶族老人也老了;我 与老余也没机会回来了。岁月流转,时代变迁,小茅 屋会变成怎样呢?
概括主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教案
d.体会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2.教学内容:
a.词语学习:梨花、驿站、马蹄、清香等;
b.课文解析:分析作者如何通过对梨花的描绘,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赞美;
c.修辞手法: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d.情感教育: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事物的情感。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和鉴赏能力,通过对《驿路梨花》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古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及人生哲理的思考。
2.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让学生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技巧,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3.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如从梨花中体会到美好事物的象征意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写作练习的表现让我感到欣慰。他们积极思考,相互交流,展示出了较高的学习热情。但在小组讨论中,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较为内向,不太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了鼓励这些学生,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多设置一些小组合作的活动,并适时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鼓励。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各小组的成果分享让我看到了学生们对课程内容的深入思考。但同时,我也发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对于比喻和拟人在写作中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后续的教学中,引入更多实际案例,让学生们了解到这些修辞手法在不同场景和文体中的运用,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教案:
1.章节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
a.阅读课文,理解文章主题和情感表达;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 (2)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  (2)

驿路梨花太平中学朱志伟设计理念:这是一篇反映西南少数民族学习雷锋、乐于助人的感人故事,题材不新,但文章写得巧妙。

理解直接写人和间接写人相结合的方法,理解记叙文中的抒情是学习本文的重点。

教学中要训练学生速读的能力,通过速读课文把握全文的叙事线索及主要内容,抓住“小茅屋的主人是谁”这一悬念,顺藤摸瓜,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析理解。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字词。

2.整体感知,梳理文章内容。

3.本文的写作特点。

学习重点: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理解记叙的顺序。

一、导人新课:我国西南边睡是块神奇而美丽的地方。

那里的山美水美人更美。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驿路梨花》,讲述的就是西南少数民族学习雷锋,助人为乐的故事,读完它,你会被那里的山水、人物所感染,你一定会深深地爱上它。

二、预习检测:1.给加点字注音:太阳寨()露宿()竹蔑()喷( )香撵()走麂子()恍惚()修葺()香气四溢()菌()子陡峭()()三、快速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围绕“小茅屋”,文中有哪些人物出现?“我”和老余、瑶族老人、一群哈尼小姑娘、解放军战士、梨花2、圈画出文中七处表示时间的词语。

(1)暮色(6)一弯新月(27)这天夜里(28)第二天早上(22)上个月(33)十多年前 (35)前几年3、文中的人物在这些时间为小茅屋做了什么事? 为什么要做这些事?(1)暮色 (6)一弯新月 (27)这天夜里 (28)第二天早上“我”和老余 投宿修葺小屋(22)上个月 瑶族老人借住、照看小茅屋(33)十多年前 解放军建造小茅屋、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35)前几年 哈尼小姑娘照料小茅屋目的:方便过路人,方便后来人四、略读课文,找梨花1、用笔画出三处描写梨花的句子。

第一处:4~6自然段 第二处:27自然段 第三处:37自然段五、精读课文 ,析梨花1、朗读文章中有关梨花部分,联系上下文思考:“驿路梨花处处开”的仅是现实梨花吗?①自然界中的梨花 ②梨花姑娘 ③梨花精神(雷锋精神)六、讨论1、由小姑娘的了讲述出了房子的来历,那么,究竟谁是房子的主人呢? 解放军叔叔(建造)小茅屋,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哈呢小姑娘(照管)小茅屋,瑶族老人受益之后,送来同样也算(照管)了小茅屋,“我”和老余(修茸)小茅屋,我们都为小茅屋做出了贡献,因此,我们都是小茅屋的主人。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驿路梨花》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驿路梨花》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导语】《驿路梨花》作者彭荆风,⽂章选⾃1977年11⽉27⽇《光明⽇报》,⽂体为⼩说。

⽂章共37个⾃然段,称呼为第⼀⼈称。

从整体上看是按“我们”的所见所闻的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

现本⽂⼊选⼈教社新版七年级下册语⽂教材第14课。

下⾯是整理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帮助!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第14课《驿路梨花》课⽂原⽂ ⼭,好⼤的⼭啊!起伏的青⼭⼀座挨⼀座,延伸到远⽅,消失在迷茫的暮⾊中。

这是哀牢⼭南段的处。

这么陡峭的⼭,这么茂密的树林,⾛上⼀天,路上也难得遇见⼏个⼈。

⼣阳西下,我们有点着急了,今夜要是赶不到⼭那边的太阳寨,只有在这深⼭中露宿了。

同⾏⽼余是在边境地区⽣活过多年的⼈。

正⾛着,他突然指着前⾯叫了起来:“看,梨花!” ⽩⾊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梨树林啊! ⽼余说:“这⾥有梨树,前边就会有⼈家。

” ⼀弯新⽉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着。

⼭间的夜风吹得⼈脸上凉凉的,梨花的⽩⾊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上。

“快看,有⼈家了。

” ⼀座草顶、⽵篾泥墙的⼩屋出现在梨树林边。

屋⾥漆⿊,没有灯也没有⼈声。

这是什么⼈的房⼦呢? ⽼余打着电筒⾛过去,发现门是从外扣着的。

⽩⽔门板上⽤⿊炭写着两个字:“请进!” 我们推开门进去。

⽕塘⾥的灰是冷的,显然,好多天没⼈住过了。

⼀张简陋的⼤⽵床铺着厚厚的稻草。

倚在墙边的⼤⽵筒⾥装满了⽔,我尝了⼀⼝,⽔清凉可⼝。

我们⾛累了,决定在这⾥过夜。

⽼余⽤电筒在屋⾥上上下下扫射了⼀圈,⼜发现墙上写着⼏⾏粗⼤的字:“屋后边有⼲柴,梁上⽵筒⾥有⽶,有盐巴,有辣⼦。

” 我们开始烧⽕做饭。

温暖的⽕、喷⾹的⽶饭和滚热的洗脚⽔,把我们⾝上的疲劳、饥饿都撵⾛了。

我们躺在软软的⼲草铺上,对⼩茅屋的主⼈有说不尽的感激。

我问⽼余:“你猜这家主⼈是⼲什么的?”⽼余说:“可能是⼀位守⼭护林的⽼⼈。

” 正说着,门被推开了。

⼀个须眉花⽩的瑶族⽼⼈站在门前,⼿⾥提着⼀杆明⽕枪,肩上打着⼀袋⽶。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4课驿路梨花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4课驿路梨花

14 驿路梨花雷池中学倪韬【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在记叙中通过叙述和描写来进行抒情的方法。

2.学习直接写人和间接写人的方法。

3.初步掌握快速阅读文章的方法,培养良好的速读习惯。

4.学习雷锋精神,争做“四有新人”。

【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小说,在初一教学中应按记叙文处理。

由于本文用的是第一人称,教学时要向学生交代清楚,文中的“我”并不是作者本人,而是一个虚构的人物。

【教学重点】记叙中的抒情以及直接写人和间接写人的方法。

【教学难点】文章结构颇具匠心,新颖别致,要帮助学生理清记叙的顺序。

【教学方法】要求充分预习,启发学生多读多思,讲练结合。

【课前预习】1.阅读课文注释,查字典,给生字新词注音、释义。

2.阅读课文。

标记小节序号,试答课文后思考探究第一题。

3.思考下列问题:(1)这篇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2)谁是深山中小茅屋的主人?(3)文中哪些内容是用插叙手法写的?(4)课文写了哪些人物?直接写的是谁?间接写的是谁?【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通读全文,熟悉字词。

2.培养速读能力。

3.理清课文内容层次与思路,分析记叙中的抒情。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以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和雷锋精神在新时期不断发扬光大的典型事例导入课文。

二、释题,简介作者1.释题。

“驿路”在文中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驿路梨花是驿路上的梨花。

大家见过梨花吗?梨花白色,春天盛开。

成片的梨树林中,梨花盛开时一片纯净洁白,惹人喜爱。

唐代著名诗人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里写雪时曾有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于此可见梨花之洁白纯净了,本文以“驿路梨花”为题,也可想见梨花姐妹纯洁美好的心灵。

2.作者简介。

三、检查预习,指定学生注音、解词。

(利用小黑板)教师纠正,并补充。

驿站(yì)花瓣(bàn)竹篾(miè)撵(niǎn)麂子(jǐ)简陋(lòu)修葺(qì)菌子(jùn)陡峭:(山势等)坡度很大,直上直下。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第14课 驿路梨花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第14课     驿路梨花

14,驿路梨花彭荆风丰县首羡镇和集中学赵冬梅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词,整体把握文章的线索。

2、找出文中写梨树林和梨树花的语句,指认实写和虚写的句子,说明其作用。

3、理解作者对雷锋精神的赞美。

教学重点:把握故事梗概,理清篇章结构,找出五件好事。

教学难点:找出文中写梨树林和梨树花的语句,指认实写和虚写的句子,说明其作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同学们,咱们丰县的梨花节去过吗?是啊,那洁白胜雪的梨花就能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思,让人流连忘返。

在我国西南边陲那漫山遍野的梨花,能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当代著名作家彭荆风的《驿路梨花》,来感受梨花的别样的美。

二,自主先学1,生字驿路()竹篾()撵走()修葺()恍惚()陡峭()露宿()漆黑()麂子()晶莹()2,走近作者彭荆风,当代作家。

他只读过两年初中,1949 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年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作品。

“文化革命”中,受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坐了七年监狱。

打例“四人帮”后重新提笔写作,《驿路梨花》是重新提笔后的第一篇。

著有长篇小说《鹿衔草》、《断肠草》、《师长在向士兵敬礼》、《绿月亮》等。

3,背景探寻《驿路梨花》写于1977年5月。

当时,我经历了“文革”7年牢狱之灾后,出狱已近两年。

那是5月间的一个下午,我午睡刚醒,慵倦地躺在床上读《宋诗选》,当读到陆游“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句时,那美丽的意境使我联想起了过去在滇西南边地大山深处见过的大片梨花林,以及与梨花有关的许多特异人事,那都是我长久难以忘怀的美好生活。

这时候,一种想用文笔描述那和谐过去的创作愿望也油然而生,我忙披衣起床抓过纸笔来写作。

三,整体感知同学们速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课文中写了哪些人?他们出场的顺序是怎样的?“我”和老余、瑶族老人、一群哈尼小姑娘、(解放军)、(梨花)2,以上那些人所做的事以及做这些事的目的?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4,本文题目叫《驿路梨花》,也就是说课文要以梨花作为线索,找找看,文中关于梨花的景物描写到底有几处?各在文章的哪一部分?分别起着什么作用?一写梨花(在文章开头。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第4单元第14课《驿路梨花》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第4单元第14课《驿路梨花》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第4单元第14课《驿路梨花》教案一. 教材分析《驿路梨花》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第4单元的第14课,本课主要内容是一个描绘梨花盛开在驿路上的美景,通过描绘梨花的美,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文章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对学生有很好的熏陶作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描写自然美景的文章,对这类文章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本文的语言较为优美,含蓄,学生可能对一些词语和句子的含义理解有困难。

同时,学生对梨花这种植物可能了解不多,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补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课文的语言,学生能够理解作者对梨花的描写,感受梨花的美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对自然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作者对梨花的描写,感受梨花的美丽,以及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描绘的场景,通过分析课文的语言,让学生感受梨花的美丽,理解作者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2.梨花的图片和视频3.生字词卡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课文录音带,让学生跟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

2.呈现(10分钟)展示梨花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对梨花有直观的认识。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要写梨花盛开在驿路上,这样写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调的把握,体会作者的情感。

然后,教师提问,让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学生用生字词卡片进行组词、造句,巩固生字词的学习。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自己心中最美的梨花景象,可以是用文字,也可以是用画笔。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梨花的美丽和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 《驿路梨花》知识总结和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 《驿路梨花》知识总结和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知识总结和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彭荆风,1929年生,江西萍乡人,作家。

1955年出版短篇小说集《边寨亲人》。

与人合写电影文学剧本《边寨烽火》与《芦笙恋歌》,“文革”后出版作品有长篇小说《鹿衔草》,中篇小说《蛮帅部落的后代》《爱与恨的边界》,短篇小说集《驿路梨花》等。

二、背景资料《驿路梨花》是彭荆风于1977年秋写的,当时,党中央重新提出要学习雷锋精神,作者记忆的闸门也被叩开了,他想起了许许多多边疆地区的朴实的人和事,想起了那深山大岭里供旅人方便的小茅屋,想起了默默为茅屋打柴、背水的哈尼族人,以及为了后来的旅客,临行前都要给小茅屋做点事的先行者。

想起这些,一股无形的力量迫使彭荆风拿起笔来,写就了《驿路梨花》。

三、理解词义1.修葺:修理房屋。

葺,用茅草覆盖房顶。

2.折损:因过分尊重使人承受不起,客套话。

3.驿路:这里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

4.迷茫:广阔而看不清楚。

5.恍惚:不真切,不清楚。

6.简陋:简单粗陋不完备。

7.延伸:延长伸展。

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1—9):写“我”和老余在焦急地赶路之时发现了小茅屋。

第二部分(10—12):“我们”投宿小茅屋,猜测小茅屋的主人是谁。

第三部分(13—27):写瑶族老人述说小茅屋的主人是梨花。

第四部分(28—37):写梨花妹妹讲述小茅屋的来历,引用诗句点题。

五、问题归纳1.开篇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本题运用自然环境描写作用分析法。

“挨”“延伸”“消失”由近及远,描写出了山峦的层叠和一望无际;“迷茫的暮色”又表明“我们”行进山中已经到了傍晚时候。

这样描写山峦,表明时间,衬托出“我们”的焦急心情,为下文“小屋”的出现作铺垫。

2.“我们”首先看到了小屋的什么情况?产生了什么疑问?这起着什么作用?“我们”首先看到小屋“没有灯也没有人声”,不禁产生了“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的疑问,设置出了第一个悬念。

3.小茅屋的主人为过路人准备了哪些必需品?从中可以看出主人具有怎样的品质?本题运用人物形象五分析法。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驿路梨花》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驿路梨花》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驿路梨花》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这是哀牢山南段的处。

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走上一天,路上也难得遇见几个人。

夕阳西下,我们有点着急了,今夜要是赶不到山那边的太阳寨,只有在这深山中露宿了。

同行老余是在边境地区生活过多年的人。

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老余说:“这里有梨树,前边就会有人家。

”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

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快看,有人家了。

”一座草顶、竹篾泥墙的小屋出现在梨树林边。

屋里漆黑,没有灯也没有人声。

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老余打着电筒走过去,发现门是从外扣着的。

白水门板上用黑炭写着两个字:“请进!”我们推开门进去。

火塘里的灰是冷的,显然,好多天没人住过了。

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

倚在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我尝了一口,水清凉可口。

我们走累了,决定在这里过夜。

老余用电筒在屋里上上下下扫射了一圈,又发现墙上写着几行粗大的字:“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

”我们开始烧火做饭。

温暖的火、喷香的米饭和滚热的洗脚水,把我们身上的疲劳、饥饿都撵走了。

我们躺在软软的干草铺上,对小茅屋的主人有说不尽的感激。

我问老余:“你猜这家主人是干什么的?”老余说:“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

”正说着,门被推开了。

一个须眉花白的瑶族老人站在门前,手里提着一杆明火枪,肩上打着一袋米。

“主人”回来了。

我和老余同时抓住老人的手,抢着说感谢的话;老人眼睛瞪得大大的,几次想说话插不上嘴。

直到我们不作声了,老人才笑道:“我不是主人,也是过路人呢!”我们把老人请到火塘前坐下,看他也是又累又饿,赶紧给他端来了热水、热饭。

老人笑了笑:“多谢,多谢,说了半天还得多谢你们。

(完整word)(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14驿路梨花

(完整word)(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14驿路梨花

14驿路梨花【学习目标】1.仔细体会记叙中的抒情。

2.掌握基本的快速阅读法。

3.认真体会并掌握直接写人和间接写人的技法。

4.感悟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弘扬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学习重难点】1、文章的记叙顺序和写人技法。

2、对小屋主人和文章中心的理解。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学一学】作者简介:作者彭荆风,江西萍乡人。

1946年开始发表作品。

著有长篇小说《鹿衔草》《断肠草》《绿月亮》等,长篇传记文学《秦基伟将军》,长篇纪实文学《滇缅铁路祭》《挥戈落日》,短篇小说集《当芦笙吹响的时候》《佧佤部落的火把》《绿色的网》《红指甲》等,中篇小说集《蛮帅部落的后代》《爱与恨的边界》《雾茫茫》等,散文集《泸沽湖水色》《九月衣裳》,文学评论集《彭荆风谈文学》,电影文学剧本《边寨烽火》(合作)、《芦笙恋歌》(合作)、《绿色的网》等。

本文发表于1977年,是一篇短篇小说,写的是发生在哀牢山中的一个助人为乐的故事。

1.注音简陋.(lòu)驿.路梨花(yì)竹篾.(miè)撵.走(niǎn)麂.子(jǐ) 修葺.(qì) 蕈(xùn)2.解释词义陡峭:形容山势直上直下。

修葺:修理房屋。

葺,用苇草覆盖房顶。

修长:长。

修,也是长的意思。

恍惚:精神不集中,神志不清。

折损:指损伤,损失。

简陋:形容简单而鄙陋。

悠闲:从容闲适而无所牵挂。

晶莹:形容光亮而透明,多数是指露珠等球型物体。

3..本文以“梨花”为线索。

4..划出文章中描写梨花的句子。

第一处:4—6自然段(文章的开头)第二处:27自然段(文章的中间)第三处:37自然段(文章结尾)5..这几处的描写哪些是实写的,哪些是虚写的?第一处:实写;第二处:虚写;第三处:望梨花(实写),想梨花诗句(虚写)。

【议一议】一、一写梨花。

1.小说是怎样开头的?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写山:好大、起伏、一座挨一座、延伸、消失等几个动词描写山势,由近及远,突出了山的高、大、多,衬托出我们的焦急心情,为下面小屋的出现给我们带来的惊喜作铺垫。

最新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第2课时)》优质教学课件

最新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第2课时)》优质教学课件

拓展探究
会堂的甘肃厅。就是毛泽东一到西部,其诗也有“长空雁叫霜晨月” 式的悲凉。
④西北我去过多次,西北月给我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20世纪 80年代初,石河子是一片刚开发的绿洲,全市人口平均年龄才20多 岁,充满朝气,我在那里采访并过中秋,月光中的农垦新城像一位 熟睡的少女。20世纪90年代访伊犁,夜色中庄严的林则徐纪念馆就 是一座沐浴着月光的历史丰碑。前几年还去过一次帕米尔高原,群 山起伏,明月朗照,我已分不清这是地上的山还是月亮中的山。
拓展探究
(3)品味语言。 ①赏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夜色中庄严的林则徐纪念馆就是一座沐. 浴. 着月光的历史丰碑。 “沐浴”一词,形象地表现出林则徐纪念馆在月光的映
衬下,更加的醒目、耀眼,暗示林则徐不屈精神给后人的启 示,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敬佩与赞美。
拓展探究
②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不管走到哪里,当我抬头望月时,总会想起西北那雄
写作特色
❷直接、间接描写相结合,突出人物形象。 课文先后写了“我”、老余、瑶族老人、梨花姑娘、梨
花姑娘的妹妹、解放军,其中人物有“我”、老余、瑶族老 人、梨花妹妹。而间接描写的人物是梨花姑娘和解放军。梨 花姑娘是小说的中心人物,她虽然未出场,但作者对小茅屋 的设备,门上、墙上的字,瑶族老人和梨花妹妹等人物的介 绍,已把她写得光彩照人,从而讴歌了雷锋精神就像洁白的 梨花一样处处开放,很好地表现了梨花姑娘学习雷锋、全心 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课堂小结
学后感悟
感悟一:雷锋是我们中国军人的杰出代表。雷锋助人为 乐的精神,早已成为我们社会的一种美德,像鲜花一样开遍 祖国的大地。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要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
感悟二:本文以洁白美丽的梨花喻写梨花姑娘的鲜明形 象和纯美心灵,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我们在具体写作过程 中要注意借鉴这种写法。

《驿路梨花》(部编新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驿路梨花》(部编新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思考
复述课文,思考本文的记叙顺序
按课文记叙的顺序复述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插叙
5
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
4 插叙
十几年前 解放军路过
妹妹接着 照料小茅屋
“我们”路过
1
住宿,修屋
瑶族老人
借住 照看小茅屋
2
思考
按照小茅屋修盖,维护的 顺序复述
按照小屋修盖,维护的先后顺序
2
解放军为什么修建房子?
拓展延伸
看一看
早上7点10分,小顾像往常一 样走进教室。他看见一个人伏在课 桌上认真地看书。走近一看,却发 现是小明。他感到非常惊奇。
拓展延伸
想一想
怎样设置悬念?
拓展延伸
纪晓岚祝寿:
这个女人不是人 先 九天仙女下凡尘 抑
后 儿子个个都是贼 扬 偷得蟠桃祝寿辰 法
拓展延伸
部编新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14 驿路梨花
课文解析
自读课文,按人物出场顺序完成下面的表格
人物 “我” 和老余 瑶族老人
一群姑娘
解放军 梨花
所做好事
做好事时间
十年后的一 给房顶加草,挖排水沟 天早晨
专门运粮食
同上、前天 晚上
照管小屋
前几天,姐姐出 嫁后
砍树割草盖小屋 十多年前路过时
照料小屋
解她放出军 嫁盖 前 小屋后,
标题法
拓展延伸
练一练
你能写出一段波澜起伏,引人入 胜的小段落吗?快动手试一试吧
谢谢观赏
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
1
十几年前 解放军路过 建小茅屋
3
梨花姑娘 出嫁后
妹妹接着 照料小茅屋
“我们”路过
5
住宿,修屋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pdf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pdf
《驿路梨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明确一、二、三、四、五所代表的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文章中写“梨花”之处,理解各处“梨花”的含义 及作用; 3、弄明白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 4、学习人物的优秀品质,传承雷锋精神。 5、学习以花喻人、象征等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1、理解各处“梨花”的含义及作用; 2、弄清小茅屋的主任是谁。 教学难点: 1、学习人物的优秀品质,传承雷锋精神; 2、学习以花喻人、象征等写作手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盘龙大观园相关的鲜花照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答不出来?让我们再次读课文,找出文中写四处梨花的段落吧! ( 1)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一弯新月升起了,我 们借助淡淡的月光, 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 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 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A.他们在什么样的情境下遇到梨花的? B.这是什么描写?
清明节放假第一天,碰上了难得的好天气,于是老师就去盘龙大观园的兰草 园和杜鹃园赏花了, 还拍了很多照片, 同学们想不想看?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吧!(播放照片)
怎么样?美好的事物,美丽的花儿总是让人赏心悦目。自古以来,很多文人 墨客皆爱以花为题材, 甚至以花作喻、 托物言志, 来表现美好的品德或高尚的情 操,如周敦颐就在《爱莲说》中借莲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 志向。那么,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与花有关的文章, 看看这篇文章是否也有其 他的寓意呢?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第 14 课《驿路梨花》。(板书课题) 二、研读课文: (一)过渡: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生字词,了解了作家作品、背景资料,并整 体感知了课文内容, 理清了文章脉络, 这节课就让我们深入课文, 来挖掘其中的 秘密吧! 1、老师将这篇课文分别用一、二、三、四、五来进行了归纳,同学们试试将它 们连一连、填一填吧。 (出示连线题) 2、很不错,看来同学们对文章内容还比较了解,本文主要是围绕(生:一座小 茅屋)展开的故事(师在黑板上画小茅屋简图) ,那你能不能从文中找出其他相 应的内容,将它们具体化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驿路梨花》·同步练习
【语言基础知识】
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横线上。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陆游
2、给下列划线词注音。

荆棘()陡峭()竹篾()简陋()恍惚()()讴歌()3、补充完整下列词语。

人迹____至香气四____ ____思巧妙充满____气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
陡峭:
②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

修葺:
③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

修长:
5、依次填人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永远的丰碑”记录着革命先烈凭着――的信念,坚持斗争不动摇的光辉事迹。

②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完全――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

③今年在上海举行的第48届世乒赛上,我国运动健儿――,一举囊括五项冠军。

A、顽强迎合所向无敌
B、坚定符合所向无敌
C、顽强符合不可一世
D、坚定迎合不可一世
【语言表达训练】
6、本文中的解放军和梨花姑娘并未直接出场,而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语言写出他们的行动。

这运用了什么写人方法?本篇运用这种写人方法收到了什么样的效果?
7、作者说:我“是怀着抒发自己对一代新人的崇敬心情来写作的”。

看下列句子中,倾注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①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②一弯新月升起来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

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③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④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8、无私奉献受到人们的称赞,市场意识也正在增强。

假如哈尼小姑娘在这里开起了旅店,勤劳致富,你怎么看?
9、根据文章的中心思想,请你试着给“驿路梨花处处开”对个下联?
上联:驿路梨花处处开
下联:
10、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①在一片反对旅游景区门票涨价声中,门票率先涨价的景区遭遇了人们预想中的尴尬:游客“用脚投票”“到此不游”,结果是门票涨价,收益减少。

②相反,贵州等明确表示不“跟风”涨价的省区,游客大增。

据贵州省统计,“五一黄金周”期间全省共计接待海内外游客306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近40%。

仅前四天,贵阳火车站每天就至少迎来80个旅游团,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形成了贵州旅游的“井喷”现象。

(1)用简明的话概括第②段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个字。

(2)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用脚投票:
【课内同步阅读】
阅读《驿路梨花》选段,完成11-13题。

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

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

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

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

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

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抬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

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

”她姐姐很受感动。

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原来她还不是梨花。

我问:“梨花呢?”
“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11、那群哈尼小姑娘中为首的一个有什么特点?
12、选段插叙了一件什么事?(从原因、经过、结果三个方面简要概括)插叙的作用是什么?
13、揣摩下列语句,分析加点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1)“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
(2)“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

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

”她姐姐很受感动。

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