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译文及赏析
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译文及赏析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译文及赏析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的原文是什么?怎么翻译?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译文及赏析1《念奴娇·登多景楼》宋代:陈亮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
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
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
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
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
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强对一作:疆场)《念奴娇·登多景楼》译文登楼极目四望,不觉百感交集,可叹自己的这番心意,古往今来,又有几人能够理解呢?镇江一带的山川形势极其险要,简直是鬼斧神工,非人力所能致。
然而这样险要的江山却不被当作进取的凭藉,而是都看成了天设的南疆北界。
镇江北面横贯着波涛汹涌的长江,东、西、南三面都连接着起伏的山岗。
这样的地理形势,正是进可以攻,退可以守,足以与北方强敌争雄的形胜之地。
六朝的旧事,原来全不过是为少数私家大族的狭隘利益打算!于是笑王谢等人,他们空洒英雄之泪,却无克服神州的实际行动。
他们依仗着长江天险,自以为可以长保偏安,哪里管得到广大的中原地区,长久为异族势力所盘踞,广大人民呻吟辗转于铁蹄之下呢?凭借这样有利的江山形势,正可长驱北伐,无须前怕狼,后怕虎,应该象当年的祖逖那样,中流击水,收复中原。
南方并不乏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统帅,也不乏披坚执锐、冲锋陷阵的猛将,完全应该象往日的谢安一样,对打败北方强敌具有充分信心,一旦有利之形势已成,便当长驱千里,扫清河洛,收复国土,何须顾虑对方的强大呢?《念奴娇·登多景楼》注释①多景楼:在江苏镇江市北固山上甘露寺内,北面长江。
②王谢诸人:泛指当时有声望地位的士大夫。
③小儿破贼:《通鉴》记淝水之战、谢安得驿书,知秦兵已破,时方与客围棋,摄书置床上,围棋如故。
陈亮《念奴娇 登多景楼》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念奴娇登多景楼》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
②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
③一水横陈,连冈三面,做出争雄势。
④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
⑤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
⑥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
⑦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⑧【注释】①多景楼:在今江苏镇江北固山甘露寺内,其地北面长江,登之可以极目远望。
②危楼:高楼。
还:通“环”。
③鬼设神施:比喻天然地势的险要,非人工之所能为。
④一水:指长江。
⑤王谢:原指六朝时南京门阀士族王、谢二氏。
这里泛指南宋士大夫。
⑥河洛:黄河,洛水,指沦陷的中原地区。
腥膻:牛羊身上的腥膻气味。
因金人喜食牛羊肉,故借此代指女真贵族统治集团对中原地区的占领和统治。
⑦中流誓:用晋时祖逖北伐,在长江中击楫为誓的典故。
⑧小儿破贼:指率晋军与前秦苻坚作战获胜的谢安之弟谢石与侄儿谢玄。
强对:对,敌。
即对抗之强敌,指金统治者。
【译文】在高耸的多景楼上,我极目向四周眺望,可叹苍天白白设下长江天险,古往今来,却寥无几人能识赏。
鬼斧神工,形势雄奇,却直被认作分裂南北的天然界网。
眼前大江在京口之北横卧,东南西三面山冈连环似屏障。
正是北上争雄杀敌的好战场。
恨六代王朝凭借天险只成偏安,图谋私利的腐败者哪还顾国家的存亡。
可笑王、谢之流,也曾到此登高远望,竟冒充英雄故做姿态,扮出英雄流涕的爱国模样。
依仗这险要山川却把沃土中原双手拱让,只落得,黄河、洛水两岸腥膻之气四处弥漾。
凭如此地势,正好长驱北伐,不必再犹豫,勇往直前别彷徨。
要效法祖逖,中流击楫发誓过长江。
学谢安闻胜色如常,形势既然手我有利,何须再问强敌是否强悍和猖狂。
【集评】清·冯煦:“龙川痛心北虏,亦屡见于辞,……《念奴娇》云:‘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
……忠愤之气,随笔涌出,并足以唤醒当时聋聩,正不必论词之工拙也。
”(《蒿庵论词》)清·张祥龄:“《念奴娇》云:‘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与翻译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与翻译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与翻译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文阅读: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翻译译文或注释:弃我逝去的昨日,已不可挽留。
乱我心绪的今日,多叫人烦忧。
长风万里吹送秋雁南来时候,对此情景正可开怀酣饮高楼。
你校书蓬莱宫,文有建安风骨,我好比谢脁,诗歌亦清发隽秀。
我俩都怀逸兴豪情,壮志凌云,想攀登九天,把明月摘揽在手。
抽刀吹断江水,江水更猛奔流,想要举杯消愁,却是愁上加愁。
人生在世,不能活得称心如意,不如明朝散发,驾舟江湖漂流。
简介《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唐代诗人李白在宣城(今属安徽)与其叔李云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创作的送别诗。
此诗并不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发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激烈愤懑,灌注了慷慨豪迈的情怀,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光明世界的执着追求。
诗虽极写烦忧苦闷,却并不阴郁低沉。
全诗共九十二字,语言明朗朴素,音调激越高昂,如歌如诉,强烈的思想情感起伏涨落,一波三折,如奔腾的江河瞬息万变,波澜迭起,和腾挪跌宕、跳跃发展的艺术结构完美结合,韵味深长,断续无迹,达到了豪放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
明人评此诗“如天马行空,神龙出海”。
创作背景这首诗约作于安史之乱前不久的天宝十二载(753)秋,时作者在宣城。
李白于天宝元年(742)怀着远大的政治理想来到长安,任职于翰林院。
天宝三载(744年),因被谗言击中而离开朝廷,内心十分愤慨地重新开始了漫游生活。
大约在天宝十二载(753)的秋天,李白来到宣州,客居宣州不久,他的一位故人李云至此,很快又要离开,李白陪他登谢朓楼,设宴送行。
西江月·遣兴翻译及赏析
西江月·遣兴翻译及赏析西江月·遣兴翻译及赏析《西江月·遣兴》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辛弃疾。
其全文如下: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前言】《西江月·遣兴》粗看,正如标题所示,是一时即兴之作。
但如果再往里仔细一看,那么会发现作者是在借诙谐幽默之笔达发泄内心的不平。
如再深入研究,我们还可洞察到作者是由于社会现实的黑暗而忧心忡忡,满腹牢骚和委屈,不便明说而又不能不说,所以,只好借用这种方式,来畅快淋漓地渲泄他的真情实感。
【注释】1、“近来”二句:语本《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2、“以手”句:套用《汉书·龚胜传》:“胜以手推(夏侯)常曰:‘去!’”【翻译】喝醉了酒后恣意欢笑,我哪里有那闲工夫发愁呢。
最近才明白古书上的话,的的确确是没有半点可信的!昨儿晚上我在松边喝醉了,醉眼迷蒙,把松树看成了人,就问他:“我醉得怎么样啊?”恍惚中看见松树活动起来,疑是要来扶我,于是我用手不耐烦的推推松树说:“走开走开!”。
【鉴赏】有两种角度的赏析,其中赏析一更为生动形象:欣赏这首词,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说:品读辛弃疾的词,可从词中品出更有韵味的戏剧来,虽然在写词中,恰如其分地引入戏剧性场景并非辛弃疾发明,但是在他手上得到了发扬光大,在他的词中,这种情况十分常见。
这是值得肯定的。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通篇“醉”字出现了三次。
难道词人真成了沉湎醉乡的“高阳酒徒”么?否。
盖因其力主抗金而不为南宋统治者所用,只好借酒消愁,免得老是犯愁。
说没工夫发愁,是反话,骨子里是说愁太多了,要愁也愁不完。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才叙饮酒,又说读书,并非醉后说话无条理。
这两句是“醉话”。
“醉话”不等于胡言乱语。
它是词人的愤激之言。
《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和鉴赏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和鉴赏《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唐代宏大诗人李白在753年(天宝十二年)的秋天来到宣州,与一位官职为校书郎的族叔李云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创作的一首送别诗。
我这里为大家整理了这首作品的原文和鉴赏,盼望大家喜爱。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唐)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行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译文】弃我而去的昨天已不行挽留,扰乱我心绪的今日使我极为苦恼忧愁。
万里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面对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楼开怀畅饮。
你的文章就像汉代文学作品一般清爽,而我的诗风,也像谢朓那样秀丽。
我们都满怀豪情逸致,飞跃的神思像要飞到天上,想要去摘取青天上那皎洁的明月。
似乎抽出宝刀去砍流水一样,水不但没有被斩断,反而流得更湍急了,我举起酒杯痛饮,本想借酒销去烦忧,结果反倒愁上加愁。
啊!人生在世竟然如此不满意如意,还不如明天就披散了头发,乘一只小舟在江湖之上自由地漂流好啊。
【鉴赏】:此诗发端既不写楼,更不叙别,而是陡起壁立,直抒郁结。
昨日之日与今日之日,是指许很多多个弃我而去的昨日和接踵而至的今日。
也就是说,每一天都深感日月不居,时间难驻,不安,忧愤郁悒。
这里既蕴含了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的精神苦闷,也融铸着诗人对污浊的政治现实的感受。
他的烦忧既不自今日始,他所烦忧者也非止一端。
不妨说,这是对他长期以来政治遭受和政治感受的一个艺术概括。
忧愤之深广、剧烈,正反映出天宝以来朝政的愈趋腐败和李白个人遭受的愈趋窘况。
志向与现实的锋利冲突所引起的剧烈精神苦闷,在这里找到了适合的表现形式。
破空而来的发端,重叠复沓的语言(既说弃我去,又说不行留;既言乱我心,又称多烦忧),以及一气鼓荡、长达十一字的句式,都极生动形象地显示出诗人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以及不堪一击、发那么不行抑止的感情状态。
王实甫《杂剧·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崔莺莺夜听琴(第二本)》原文及翻译赏析
王实甫《杂剧·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崔莺莺夜听琴(第二本)》原文及翻译赏析杂剧·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崔莺莺夜听琴(第二本)原文:第一折(孙飞虎上,开)自家姓孙,名彪,字飞虎。
方今天下扰攘。
因主将丁文雅失政,俺分统五千人马,镇守河桥,劫掳良民财物。
近知先相国崔钰之女莺莺,眉黛青颦,莲脸生春,有倾国倾城之容,西子太真之颜,现在河中府普救寺借居。
我心中想来:当今用武之际,主将尚然不正,我独廉何为!大小三军,听吾号令:人尽衔枚,马皆勒口,连夜进兵河中府!掳莺为妻,是我平生愿足。
(下)(法本慌上)谁想孙飞虎将半万贼兵围住寺门,鸣锣击鼓,呐喊摇旗,欲掳莺莺小姐为妻,我今不敢违误,即索报知夫人走一遭。
(下)(夫人慌上,云)如此却怎了!俺同到小姐卧房里商量去。
(下)(旦引红上,云)自见了张生,神魂荡漾,情思不快,茶饭少进。
早是离人伤感,况值暮春天道,好烦恼人也呵!好句有情怜夜月,落花无语怨东风。
【仙吕】【八声甘州】恹恹瘦损,早是伤神,那值残春。
罗衣宽褪,能消几度黄昏?风袅篆烟不卷帘,雨打梨花深闭门;无语凭栏干,目断行云。
【混江龙】落红成阵,风飘万点正愁人。
池塘梦晓,阑槛辞春;蝶粉轻沾飞絮雪,燕泥香惹落花尘。
系春心情短柳丝长,隔花阴人远天涯近。
香消了六朝金粉,清减了三楚精神。
(红云)姐姐情思不快,我将被儿薰得香香的,睡些儿。
(旦唱)【油葫芦】翠被生寒压绣裀,休将兰膺薰;便将兰曙薰尽,则索自温存。
昨宵个锦囊佳制明勾引,今日个玉堂人物难亲近,这些时坐又不安,睡又不稳,我欲待登临又不快,闲行又闷。
每日价情思睡昏昏。
【天下乐】红娘呵!我则索搭伏定鲛绡枕头儿盹。
但出闺门,影儿般不离身。
(红云)不干红娘事,老夫人着我跟着姐姐来。
(旦云)俺娘也好没意思!这些时直恁般堤防着人;小梅香伏侍的勤,老夫人拘系的紧,则怕俺女孩儿折了气分。
(红云)姐姐往常不曾如此无情无绪;自见了那生,便觉心事不宁,却是如何?(旦唱)【那咤令】往常但见个外人,氲的早嗔;但见个客人,厌的倒褪;从见了那人,兜的便亲。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辛弃疾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辛弃疾宋词注释翻译赏析《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辛弃疾宋词注释翻译赏析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
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辛弃疾宋词注释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作品简介《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此词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
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作品原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作品注释⑴西江月: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
调名取自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西江是长江的别称,调咏吴王西施的故事。
又名“白蘋香”“步虚词”“晚香时候”“玉炉三涧雪”“江月令”。
双调五十字,平仄两协。
后阕字句作法与前阕相同。
⑵黄沙道:指的是从江西省上饶县黄沙岭乡黄沙村的茅店到大屋村的黄沙岭之间约20公里的乡村道路,南宋时是一条直通上饶古城的比较繁华的官道,东到上饶,西通江西省铅山县。
⑶“明月”句:意思是明亮的月光惊醒了睡在树枝上的喜鹊。
语出苏轼《次韵蒋颖叔》诗:“明月惊鹊未安枝”。
别枝,斜枝。
⑷鸣蝉:蝉叫声。
⑸旧时:往日。
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社,土地神庙。
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⑹忽见:忽然出现。
见,同“现”,显现,出现。
作品译文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魏书·古弼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魏书·古弼传》原文及翻译译文《《魏书·古弼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魏书·古弼传》原文及翻译译文《魏书·古弼传》原文及翻译魏书原文:古弼,代人也。
少忠谨,好读书,又善骑射。
初为猎郎,使长安,称旨,转门下奏事,以敏正著称。
太宗嘉之,赐名曰笔,取其直而有用;后改名弼,言其辅佐材也。
令弼典西部,与刘洁等分绾机要,敷奏百揆。
世祖即位,以功拜立节将军,赐爵灵寿侯。
征并州叛胡。
还,进为侍中、吏部尚书,典南部奏事。
恭宗总摄万几,微为东宫四辅,与宜都王穆寿等并參政事。
诏以弼保傅东宫,有老成之勤,赐币千匹、绵千斤,迁尚书令,弼虽事务殷凑,而读书不辍,端谨慎密,口不言禁中之事,功名等于张黎而廉不及也。
世祖大闻,将校猎于河西。
弼留守,诏以肥马给骑人,弼命给弱者。
世祖大怒曰尖头奴敢裁量朕也朕还台先斩此奴弼头尖世祖常名之曰笔头是以时人呼为笔公弼属官惶怖惧课。
弼告之曰:“吾以为事君使畋猎不适盘游,其罪小也。
不备不虞,使戎寇恣逸,其罪大也。
今北狄扎炽,南虏未灭,狡焉之志,窥伺边境,是吾忧也。
故选肥马备军实,为不虞之远虑。
苟使国家有利,吾何避死乎!明主可以理干,此自喜罪,非卿等之咎。
”世祖闻而叹曰:“有臣如此,国之宝也!”后车驾畋于山北,大获麋鹿数千头,诏尚书发车牛五百乘以运之。
世祖寻谓从者曰:“笔公必不与我,汝辈不如马运之速。
”遂还。
行百余里而弼表至,曰:“今秋谷悬黄,麻菽布野,猪鹿窃食,鸟雁侵费,风波所耗,朝夕参倍。
乞赐矜缓,使得收载。
”世祖谓左右曰:“笔公果如朕所卜,可谓社稷之臣。
”世祖崩,吴王立,以弼为司徒,高宗即位,与张黎并坐议不合旨,俱免,有怨谤之言。
其家人告巫蛊,俱伏法。
时人冤之。
(节选自《魏书·古弼传》)译文:古弼,代地人,从小就忠实、谨慎,喜爱读书,又擅长骑马、射箭。
起初,他当猎郎,出使长安,符合皇帝心意转任门下省奏事,以机敏正直得到称誉。
辛弃疾《西江月 遣兴》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辛弃疾《西江月遣兴》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西江月遣兴》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①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②【注释】①“近来”二句:语本《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②“以手”句:套用《汉书·龚胜传》:“胜以手推(夏侯)常曰:‘去!’”【译文】酒醉之时我暂且贪图欢笑,哪有工夫再去发愁受苦?我近来才感觉到那些古人的书,如果都信了它们,就完全没有用处。
昨晚我在松树边醉倒,笑问松树:“我醉得怎么样呀?”我怀疑松树走过来要将我搀扶,赶快用手推它说:“去你的吧!”【集评】现代·夏承焘:“全词写醉酒心情:欢之可贪,因为它暂得之不易;古书之不可信,因为当时南宋的社会现实已经不似古书里所说的。
下片写出自己倔强性格,就是他的《贺新郎》词所谓‘北夏门高从拉攞,何事须人料理’(用《世说》和峤说任恺语》的意思。
这样写闲适,和朱敦儒一班人的‘拖条筇仗家家竹,上个篮舆处处山’,显然是另一种心情。
”(《月轮山词论集·辛词论纲》)【赏析】此词从表面上看写的是闲适饮酒,但却掩不住作者倔强的性格和战斗者的锋芒。
借酒浇愁本是稼轩词中屡见不鲜的一个内容,但这一篇写酒醉之态别有风味,表现手法非常新颖生动。
松边醉倒,与松问答,疑松来扶,举手相拒,此老的狂态、醉态,多么活泼可爱!然而透过这倔强癫狂的形象,我们又窥见了作者憎恨世俗、力抗黑暗社会的内心活动的波涛。
尤可注意的是上片后二句。
历来注家皆注明它源出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一语,这固然不错。
但结合稼轩思想特征与坎坷经历来看,这两句决绝之语的含义已超出了孟子原话的一般认识论的水平,而具有一点反思传统与历史的叛逆意味了。
浣溪沙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通用5篇)
浣溪沙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浣溪沙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通用5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
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浣溪沙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浣溪沙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篇1浣溪沙·庚申除夜纳兰性德〔清代〕收取闲心冷处浓,舞裙犹忆柘枝红。
谁家刻烛待春风。
竹叶樽空翻采燕,九枝灯灺颤金虫。
风流端合倚天公。
译文及注释译文:在寒冷的除夕夜里把心里浓烈的思念收起,且看眼前那柘枝舞女的红裙,还像往年一样绚烂吗?想起自家当年在除夕夜里在蜡烛上刻出痕迹采等待新春的到来。
竹叶酒已经喝尽了,大家都在头上戴着彩绸做成的燕子来欢庆新年的到来。
灯烛已经熄灭了,剩下的灯花仿佛一条条金虫在微微颤抖,如此风流快乐,全仗着天公的庇护啊。
注释:浣溪沙:词牌名,小令,又名《满院春》《小庭花》等,因西施浣纱的故事而得名。
双调,四十二字,前段三句,三平韵,后三句,两平韵。
庚申(gēng shēn)除夜:即康熙十九年(1680年)除夜。
“收取”句:明王次回《寒词》:“个人真与梅花似,一片幽香冷处浓。
”这句说收拾起一切闲心,冷静下来,而思念之情却更浓烈了。
柘(zhè)枝:即柘枝舞。
此舞唐代由西域传入内地,初为独舞,后演化为双人舞,宋时发展为多人舞。
谁家:哪一家,此处指自家。
刻烛:在蜡烛上刻度数,点燃时以计时间。
竹叶:指竹叶酒。
采燕:旧俗于立春时剪彩绸为燕子形,饰于头上。
九枝灯:一干九枝的烛灯。
灺(xiè),熄灭。
金虫:比喻灯花。
端:真。
合:应该,应当。
赏析:上片写年末岁尾,各家皆翘首以待新春第一一黎明的到来。
“收取闲心冷处浓”,开篇第一句话就奠定了迹词的感情基调:在寒冷的除夕夜里迹应该抛开所有,放下一切,静心等待,但浓郁的闲情却是冷处偏浓。
在一片迹应该繁花着锦的情境中,纳兰却似有一种无言的忧伤。
苏轼《答毕仲举书》原文及翻译译文
苏轼《答毕仲举书》原文及翻译译文《苏轼《答毕仲举书》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苏轼《答毕仲举书》原文及翻译译文苏轼《答毕仲举书》原文及翻译苏轼原文:奉别忽十余年,愚瞽顿仆,不复自比于朋友,不谓故人尚尔记录,远枉手教,存问甚厚,且审比来起居佳胜,感慰不可言。
罗山素号善地,不应有瘴疠,岂岁时适尔。
既无所失亡,而有得于齐宠辱、忘得丧者,是天相子也。
仆以任意直前,不用长者所教以触罪罟。
然祸福要不可推避,初不论巧拙也。
黄州滨江带山,既适耳目之好,而生事百须,亦不难致,早寝晚起,又不知所谓祸福果安在哉?偶读《战国策》,见处士颜蠋之语“晚食以当肉”,欣然而笑。
若蠋者,可谓巧于居贫者也。
菜羹菽黍,差饥而食,其味与八珍等;而既饱之余,刍豢满前,惟恐其不持去也。
美恶在我,何与于物。
所云读佛书及合药救人二事,以为闲居之赐甚厚。
佛书旧亦尝看,但暗塞不能通其妙,独时取其粗浅假说以自洗濯,若农夫之去草,旋去旋生,虽若无益,然终愈于不去也。
若世之君子,所谓超然玄悟者,仆不识也。
往时陈述古好论禅,自以为至矣,而鄙仆所言。
仆尝语述古,公之所谈,譬之饮食龙肉也,而仆之所学,猪肉也,猪之与龙,则有间矣,然公终日说龙肉,不如仆之食猪肉实美而真饱也。
不知君所得于佛书者果何耶?为出生死、超三乘,遂作佛乎?抑尚与仆辈俯仰也?学佛老者,本期于静而达。
静似懒,达似放。
学者或未至所期,而先得所似,不为无害。
仆常以此自疑,故亦以为献。
来书云处世得安稳无病,粗衣饱饭,不造冤业,乃为至足。
三复斯言,感叹无穷。
无缘面论,以当一笑而已。
(选自《苏轼文集》,有删改)译文:转眼间分别已十多年了,我愚钝缺乏识别能力而遭遇坎坷,因而不再能够自列为朋友,没想到老朋友尚能如此记怀,录我在朋友之列。
委屈你从远方亲手写信教导我,问候得很殷切,并且让我详知你近来日常起居生活安好,感激欣慰得说不出话。
罗山向来被称为好地方,不会有瘴疠之毒气,也许是四季舒适吧。
于谦《观书》鉴赏《观书》译文及赏析
于谦《观书》鉴赏《观书》译文及赏析《观书》是由于谦所创作的,这首诗写诗人自我亲身体会,抒发喜爱读书之情,意趣高雅,风格率直,说理形象,颇有感染力。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观书》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观书》明代:于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观书》译文书卷就好像是我的多年老友,无论清晨傍晚还是忧愁快乐总有它的陪伴。
眼前浏览过无数的文字后,心中再无半点尘世间的世俗杂念。
坚持经常读书,新鲜的想法源源不断的涌来用之不竭。
勤奋攻读,像东风里花柳争换得形色簇新。
漫跨着金鞍,权贵们犹叹芳踪难寻,不相信我这书斋里别有春景。
《观书》注释故人:老朋友。
此用拟人手法,将书卷比拟作“故人”。
“相亲”句:晨昏:即早晚,一天到晚.晨:早上。
昏:黄昏。
忧:愁。
每:时常。
亲:近。
三千字。
此为泛指,并非确数。
此句说明作者读书多且快,同时也写出他那种如饥似渴的情态。
胸次:胸中,心里。
尘:杂念。
这句说作者专心读书,胸无杂念,“活水”句:化用朱熹《观书有感》(其一)诗中:“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
”逐:挨着次序。
金鞍:饰金的马鞍。
玉勒:饰玉的马笼头。
此泛指马鞍、笼头的贵美。
庐:本指乡村一户人家所占的房地,引申为村房或小屋的通称。
这里指书房。
《观书》赏析该诗盛赞书之好处,极写读书之趣,作者于谦,是明代著名民族英雄、诗人。
他生性刚直,博学多闻。
他的勤学苦练精神与他的高风亮节一样名传后世。
这首诗写诗人自我亲身体会,抒发喜爱读书之情,意趣高雅,风格率直,说理形象,颇有感染力。
诗的首联用拟人手法,将书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
颔联用夸张、比喻手法写诗人读书的情态。
一眼扫过三千字,非确数,而是极言读书之多之快,更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
胸无一点尘,是比喻他胸无杂念。
下第日书情寄叔父诗翻译
下第日书情寄叔父诗翻译《情寄叔父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是一首短小精悍且充满深情的诗歌。
作品以情感真挚,辞藻精练,音韵优美著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以下是该诗歌的翻译及相关参考内容。
翻译:未能忘却前情事,便来书访故人。
今夜星辰最可爱,希望你也能看见。
参考内容:《情寄叔父诗》是王之涣被人遗弃所创作的,这首诗词是他表达内心情感的方式,这种真挚和纯粹的情感令人感动。
整首诗的情感起伏和表达的效果都极为出色。
这首诗是王之涣对故人的思念和感叹,表达了他对故人的惦怀,对过去的回忆和不舍之情。
整首诗以情感为主线,以情感的发展为脉络,融入了王之涣对天文现象的看法及其心理感受,这也表现了他对生命的热爱与思考。
在第一句中,王之涣表达了自己一直忘不了的过去情事,他向故人表达了自己的思念之情。
第二句中,王之涣提到夜晚的星辰,这里是诗人引出自己对自然美的感受,表现了他对世界的感怀。
第三句则是诗人向故人表达对自己一直未能与故人共同欣赏这一美景的遗憾之情。
整首诗作品抒发了王之涣的思乡情感和对过去不再重来的留恋之情。
底下的参考内容将讲述《情寄叔父诗》的理解和方法。
首先因为这首诗篇的短小精悍,它的诗意内涵和表达方式相对较直接清晰,并不需要过多阅读时间和阅读技巧,因此可以在初学者的诗歌学习中作为入手好诗。
其次因为它表达的情感及语言表达十分简洁直白,表达出王之涣深深的感伤之意和对故人思念之情,因此它也具备了很高的艺术价值。
再次从创作的角度看,作品故我情深,内夕取势,内容质朴,表达直接,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感受。
诗歌的凝练和简练,语言的简明与明快,使得它具备十分强烈的感染力和表达力。
总之,《情寄叔父诗》是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唐代诗歌中一件珍品。
它以纤细而富于内涵的诗意,表达出人们对明天的愿望和对过去的回忆。
这首诗凭借情感真挚,辞藻精练,音韵优美的特点成为了经久不衰的经典。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鉴赏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鉴赏《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鉴赏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
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鉴赏,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诗文解释弃我而去的昨天已不可挽留,扰乱我心绪的今天使我极为烦忧。
万里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面对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楼开怀畅饮。
你的文章就像蓬莱宫中储藏的仙文一样高深渊博,同时还兼具建安文学的风骨。
而我的诗风,也像谢朓那样清新秀丽、飘逸豪放。
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
然而每当想起人生的际遇,就忧从中来。
好像抽出宝刀去砍流水一样,水不但没有被斩断,反而流得更猛了。
我举起酒杯痛饮,本想借酒排遣烦忧,结果反倒愁上加愁。
啊!人生在世竟然如此不称心如意,还不如明天就披散了头发,乘一只小舟在江湖之上自在地漂流。
词语解释高楼:即题“谢朓楼”,南齐诗人谢朓官宣城(即宣州,今属安徽)太守时所建。
蓬莱:指秘书省。
李白族叔李云官秘书校书郎。
清发:清新秀丽。
逸兴:超逸的意兴。
散发:不戴冠簪子。
指散漫无拘束。
扁舟:小船。
弄扁舟,指归隐江湖。
诗文赏析身在浊世,烦恼剪不断理还乱。
当诗人的理想与黑暗的`现实产生矛盾之时却又无法发泄。
可贵的是作者虽然精神上承受着苦闷的重压,但却并未因此放弃对理想的追求。
全诗灌注了慷慨豪迈的情怀,正如在悲怆的乐曲中奏出了高昂乐观的音调。
诗中蕴含了强烈的思想感情,如奔腾的江河瞬息万变,波澜迭起,和艺术结构的腾挪跌宕、跳跃发展完美结合。
病起书怀陆游原文及翻译
病起书怀陆游原文及翻译《病起书怀》通过诗人被免官时的描写,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之情。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病起书怀陆游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病起书怀原文: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翻译:病体虚弱消瘦,以致纱帽帽沿都已宽松,不受重用只好客居在与之相隔万里的成都江边。
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即使事情已经商定,也要等到有了结果才能完全下结论。
希望天地神灵保佑国家社稷,北方百姓都在日夜企盼着君主御驾亲征收复失落的河山。
诸葛孔明的传世之作《出师表》忠义之气万古流芳,深夜难眠,还是挑灯细细品读吧。
注释:病起:病愈。
病骨:指多病瘦损的身躯。
支离:憔悴;衰疲。
孤臣:孤立无助或不受重用的远臣。
江干:江边;江岸。
忘忧:忘却忧虑。
阖(hé)棺:指死亡,诗中意指:盖棺定论。
庙社:宗庙和社稷,以喻国家。
京华:京城之美称。
因京城是文物、人才汇集之地,故称。
和銮(luán):同“和鸾”。
古代车上的铃铛。
挂在车前横木上称“和”,挂在轭首或车架上称“銮”。
诗中代指“君主御驾亲征,收复祖国河山”的美好景象。
出师一表:指三国时期诸葛亮所作《出师表》。
挑灯:拨动灯火,点灯。
亦指在灯下。
赏析:这首诗从衰病起笔,以挑灯夜读《出师表》结束,所表现的是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永不磨灭的意志。
其中“位卑”句不但使诗歌思想生辉,而且令这首七律警策精粹、灵光独具,艺术境界拔人一筹。
全诗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以及忧国忧民之心。
起句两句“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叙事、点题,是诗人诗文自身的写照“纱帽宽”,一语双关,既言其病后瘦损,故感帽沿宽松。
也暗含被贬官之意,写出了现实,纵使有满腔报国之志,也只能身处江湖之远,客居江边,无力回天,心中的痛苦与烦恼可见一斑。
三四句“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为全篇的主旨所在,其中“位卑未敢忘忧国”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思相近,它的主旨就是热爱祖国。
【诗歌鉴赏】李白《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徵君蕤》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李白《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徵君蕤》原文翻译及赏析李白《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徵君蕤》原文吴会一浮云,飘如远行客。
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
良图俄弃捐,衰疾乃绵剧。
古琴藏虚匣,长剑挂空壁。
楚冠怀锺仪,越吟比庄舄。
国门遥天外,乡路远山隔。
朝忆相如台,夜梦子云宅。
旅情初结缉,秋气方寂历。
风入松下清,露出草间白。
故人不可见,幽梦谁与适。
寄书西飞鸿,赠尔慰离析。
李白《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徵君蕤》注释、淮南:指今江苏扬州一带。
唐在扬州设淮南道,故这里淮南即指扬州。
赵征君蕤(ruí):即赵蕤,字太宾,梓州盐亭(今四川盐亭县)人。
2、征君,朝廷征召不赴之人;赵蕤,字太宾,梓州人,是李白居蜀中时结识的友人。
3、吴会:即吴、会二郡,相当于今江苏省东南部、浙江省西部一带地方。
浮云。
用浮游之云以喻自己到处漫游。
4、岁光:岁月光阴。
5、奔迫:急迫,形容光阴的匆匆而逝。
6、良图:良好的打算,即远大的政治抱负。
7、俄:俄而,很快。
8、绵剧:形容疾病缠绵、严重。
9、楚怀:言自己象当年的钟仪、庄舄一样,强烈地怀念故乡。
0、楚王曰:舄,故越之鄙细人也。
今仕楚执圭,贵富矣,亦思越不?中谢对曰:凡人之思,故在其病也。
彼思越则越声,不思越则楚声。
使人往听之,犹尚越声也。
”、国门:国都之门。
2、相如台:汉代蜀人司马相如琴台,在成都。
子云宅:汉代蜀人扬雄故宅,在成都。
二者都是蜀人,诗人“朝忆”“夜梦"这些地方,都是表达对故乡的怀念。
3、寂历:凋落疏离。
4、“故人”二句:一本作“故人不在此,而我谁与适”。
适,适意,愉悦。
5、飞鸿:即鸿雁。
古人有鸿雁传书的传说,所以此处以飞鸿比喻所寄赠的这首诗。
6、离析:不得会聚。
李白《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徵君蕤》翻译我是吴会之地的一片浮云,飘然无可依据如同远行之客。
功业无处可以成就,岁月时光奔促急迫。
雄心壮志即刻放弃消失,衰老疾病日甚一日加剧。
古琴放入空匣无人弹奏,长剑挂在空壁无所可用。
陶庵梦忆序原文及翻译
陶庵梦忆序原文及翻译品读陶庵梦忆序,体会作者复杂的心情,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是陶庵梦忆序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陶庵梦忆序原文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
披发入山,駴駴为野人。
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望不敢与接。
作《自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
然瓶粟屡罄,不能举火。
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不食周粟,还是后人粧点语也。
因思昔人生长王谢,颇事豪华,今日罹此果报:以笠报顱,以蒉报踵,仇簪履也;以衲报裘,以苎报絺,仇轻暖也;以藿报肉,以粝报粻,仇甘旨也;以荐报牀,以石报枕,仇温柔也;以绳报枢,以瓮报牖,仇爽垲也;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仇香艳也;以途报足,以囊报肩,仇舆从也。
种种罪案,从种种果报中见之。
鸡鸣枕上,夜气方回。
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今当黍熟黄粱,车旋蚁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问佛前,一一忏悔。
不次岁月,异年谱也;不分门类,别《志林》也。
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
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
昔有西陵脚夫,为人担酒,失足破其瓮。
念无以偿,痴坐伫想曰:“得是梦便好!”一寒士乡试中式,方赴鹿鸣宴,恍然犹意未真,自啮其臂曰:“莫是梦否?”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
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
因叹慧业文人,名心难化,政如邯郸梦断,漏尽钟鸣,卢生遗表,犹思摹榻二王,以流传后世。
则其名根一点,坚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犹烧之不失也。
陶庵梦忆序翻译陶庵国破家亡,无可归宿之处。
披头散发进入山中,形状可怕地变成了野人。
亲戚朋友一看到我,就象看到了毒药猛兽,愕然地望着,不敢与我接触。
我写了《自挽诗》,屡次想自杀,但因《石匮书》未写完,所以还在人间生活。
然而瓮中经常无米,不能煮饭疗饥。
我这才懂得首阳山的伯夷、叔齐二老实在是饿死的,说他们不愿吃周粟,还是后人夸张、粉饰的话。
由此而想到以前生长于王、谢之家,很享用过豪华的生活,今日遭到这样的果报:以竹笠作为头的报应,以草鞋作为足跟的报应,用来跟以前享用过的华美冠履相对;以衲衣作为穿皮裘的报应,以麻布作为服用细葛布的报应,用来跟以前又轻又暖的衣服相对;以豆叶作为食肉的报应,以粗粮作为精米的报应,用来跟以前的美好食品相对;以草荐作为温暖床褥的报应,以石块作为柔软枕头的报应,用来跟温柔之物相对;以绳枢作为优良的户枢的报应,以瓮牖作为明亮的窗的报应,用来跟干燥高爽的居室相对;以烟熏作为眼睛的报应,以粪臭作为鼻子的报应,用来跟以前的享受香艳相对;以跋涉路途作为脚的报应,以背负行囊作为肩膀的报应,用来跟以前的轿马仆役相对。
《苏轼与王定国书》(苏轼)诗句译文赏析
《苏轼与王定国书》(苏轼)诗句译文赏析苏轼与王定国书苏轼系列:唐宋八大家文选苏轼与王定国书【原文】某启:罪大责轻,得此甚幸,未尝戚戚。
但知识数十人,缘我得罪,而定国为某所累尤深,流落荒服1,亲爱隔阔。
每念及此,觉心肺间便有汤火芒刺。
今得来教,既不见弃绝,而能以道自遣,无丝发蒂芥2,然后知定国为可人,而不肖他日犹得以衰颜白发厕宾客之末也。
甚幸!甚幸!恐从者不由此过,故专遣人致区区。
惟愿定国深自爱重,仍以戒我者自戒而已。
临书悒悒3,不知此人到江,犹及见仙舟否4?匆匆,不宣。
【注释】1荒服:远离皇城的偏远地区。
2蒂芥:草芥,比喻胸中郁积。
司马相如《子虚赋》中说:「吞若云梦者八九于其胸中,曾不蒂芥。
」3悒悒:郁闷惆怅的样子。
4仙舟:装饰华丽的游船,此处指王定国乘坐的船。
【译文】我写信相告:罪责重大惩罚却很轻微,能得到这种处分已经是很幸运了,不曾觉得悲伤。
但是几十位好友,因为我的缘故都受到了处罚,而王定国被我连累得最深,被发配到远离皇城的偏远地区,与亲人朋友相隔遥远。
每每想到此处,我便觉得心肺都像被热汤浇,被芒刺扎那样难受。
今日得到了你的来信,不但没有责怪我,反倒安慰我,心中丝毫没有郁积的情绪,看见你的为人,不以得势失势摒弃朋友,真是太难得了!我惟恐路过的人不能将这封信送到,因此专门派人送去,表达我一点诚恳的心意。
我希望你多多保重身体,用告诫我的那些话自诫吧。
写到此处心情郁闷,不知送信的人走到江边,还能不能赶上你的游船呢?信写得匆忙,无法尽述我的心意。
【评析】王定国,名巩,大名莘县(今山东莘县)人,工于诗,与苏轼交谊甚厚。
因苏轼乌台诗案受到株连,被谪宾州(今广西宾阳)监酒税。
苏轼被贬黄州后,对王定国的远放深感不安,但王定国在赴贬所途中却致书安慰苏轼。
本文是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苏轼写给王定国的回信,倾吐了因自己获罪而连累朋友的负疚之情。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张耒《投知己书》原文及翻译
张耒《投知己书》原文及翻译张耒原文:五月日,某谨因仆夫百拜献书某官:某闻古之致精竭思以事一艺,而其志不分者,其心之所思,意之所感,必能自达于其技,使人观其动作变态,而逆得其悲欢好恶之微情。
某自丱角②而读书,十有三岁而好为文。
方是时,虽不能尽通古人之意,然自三代以来;圣贤骚人之述作,与夫秦汉而降,文章词辩,诗赋谣颂,靡不毕观,时时有所感发,已能见之于文字。
所习益久,所亲益众,所嗜益深。
故自十有三岁而至今三十有二年,身之所历,耳目之所闻见,著于当世而可知,与夫考于前古而有得者,无一不发之于文字。
不幸少苦贫贱,十有七岁而亲病,又二年而亲丧。
既仕而困于州县者,十有二年矣。
其煎熬逼迫之情,郁塞愤懑之气,盈心满怀。
而又饥寒困穷,就食以活其妻孥者,往来奔走率常数千里。
大夏炎暑,流金裂石,积阴大寒,烈风霰雪,皆已习见而安行。
计其安居饱燠,脱忧危而解逼仄,扬眉开口无事一笑者,百分之中不占其一。
又观一世之情,其所矜尚可以自振于贫贱厄穷者,某素于其身无有其一。
故虽出仕四方,修身治官,庶几于有闻,而门单族薄,执版③趋拜以见大吏,大则骂辱诟责,小则诘问陵侮。
其穷愁困塞有不可胜言者,又岂独此哉!古之能为文章者,大率穷人之词十居其九,盖其心之所激者,既已沮遏④壅塞而不得肆,独发于言语文章,无掩其口而窒之者,庶几可以舒其情,以自慰于寂寞之滨耳。
如某之穷者,亦可以谓之极矣。
其平生之区区,既尝自致其工于此,而又遭会穷厄,投其所便。
故朝夕所接,事物百态,沛然于文,若有所得。
某之于文,虽不可谓之工,然其用心,亦已专矣。
某之区区,盖已尽布于此,则世之高明博达之君子俯而听之,盖有不待夫疑而问,问而后知其心也。
伏惟某官以文章学术暴著天下,方为朝廷训词⑤之臣,而不腆之文尝欲奖与。
人谁不欲自达于世之显人,而某自顾所藏,无一而可,敢书其平日之文与诗几六十卷,以辱左右,伏惟闲暇而赐观焉,则某之精诚,虽欲毫发自伏,而不可得矣,公亦念之耶?(选自《宋文选》,有删改)注释:①张耒(1054—1114):“苏门四学士”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全诗翻译赏析及
作者出处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
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出自唐代李白的《赤壁歌送别》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1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赏析从此题目可以看出,诗人的创作
意图在于把歌咏赤壁和送别友人这两个内容艺术地统一起来,并突出前者。
全诗八句,前四句讲的是赤壁之战的事迹,后四句则是送别时的有感而发,形式上组成两个相对独立的段落。
使人惊异的是,李白在前半短短四句中,
就成功地完成了咏史的任务。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赤壁之战,曹操用大量军队,深入东吴国土,一心要同周瑜“决”战,“争”雌雄。
周瑜虽处于劣势,但能化不利为有利,以火攻取胜,曹操只落得全军溃败的下场。
上述内容在这两句诗里艺术
地得到表现。
上句化用《周易》里“龙战于野”的典故。
“二龙争战”是魏吴相持
的象征。
下句以突如其来之笔,直接写出了赤壁之战曹操水师以失败告终的
结局。
“楼船扫地空”五字颇见妙思。
曹军楼船云集江面,构成庞大的水上阵地,自谓坚如金城。
不料这阵“地”顷刻间就被横“扫”一“空”。
诗人不说楼船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