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第1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1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新人教版
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一、课程标准解读“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并非是要求只熟悉山地的这三个部位,鞍部和陡崖也是等高线地形图中常见的地形部位,尤其是鞍部,尽管容易识别,若不给学生指明,常常被看成山谷。
山峰、鞍部、陡崖比较容易识别,山谷和山脊的区分则相对较难,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做到立体与平面之间的思维转换,是学习难点。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坡的陡缓”,一样需要学生能够做到立体与平面之间的思维转换,能对照地形模型或景观图片自己总结出规律,而不是只让学生记住等高线疏密与坡度陡缓之间关系的具体结论,处置不行也会是学习的难点。
“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重在明白得概念,概念明白得了,具体估算确实是简单的数学加减运算了。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要紧的地形类型”,包括识别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盆地。
既要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也要在素描图上识别。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是“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要紧的地形类型”的基础,是学习的重点。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要紧的地形类型”,是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学习的重要功效展现,又是区域地理研究的基础。
因此,本专题是初中地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术】1.通过阅读讲义资料,明白得海拔与相对高度的概念,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找出某一点的海拔,并准确计算出两地的相对高度。
2.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并判定山峰、山脊、山谷、陡崖等常见的地形部位。
3.综合景观图,能够在地形图上识别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地形类型。
【进程与方式】1.通过比较两个学生的身高,让同窗直观明白得相对高度与海拔的概念。
2.通过观看微课与自画图,着重明白得学习明白得等高线地形图上常见的地形部位。
3.通度日动实践,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地形剖面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等高线地形图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课题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第 4 周第 1 课时(总第6 课时)教学 1. 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内容的详略关系2.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目标 3.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教学 1. 比例尺及其表示方法教 2.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别方向重难 3. 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辨别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地形类型材点分计算机演示——①比例尺的三种表示形式、②经纬先的三种画法、③等高线的画析考点法、④等高线的形状、⑤地形剖面图画法;投影片演示——①有指向标地图、②有经纬网地图、③地形剖面图、④山地不同与部位示意图。
措施设计意图和环节教学内容与师生活动关注的学生(导入)教师提出问题:1、假如我们随旅行团到达了黄山,你需要一张什么地图?(黄山导游图)2 、2001 年9 月11 日美国世贸大厦被炸,此事轰动了世界,我想知道美国在哪,应该选择什么地图?(世界地图)3 、有一个外地人来北京观光,他住在北京站附近,想去颐和园,不知道要乘什么车,怎么办?(买一张北京交通图)(过渡)通过这些小事例,我们可以知道地图的种类很多,不同的地图能够反映不同的信息。
根据使用目的,正确地选择地图才能及时、准确的获取有用的信息。
教(板书)一、地图的种类(学生活动)一学生朗读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第三段学导游图、交通图、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地形图、气候图、等过等教师挂出图幅大小相同的“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让程学生观察:(学生活动)1、每两人一组上前观察着两张地图有什么不同;2、每个小组讲讲自己观察的结果;3、学生试着总结一下规律教师启发学生观察地图比例尺的大小、地图包括范围的大小、地图内容的详略。
地图比例尺的大小不同,所反映出来的信息也不同。
(板书)二、比例尺的大小(讲解)比较两幅地图比例尺的大小,就要将其转换成分数式,这时分子都是1,若分母大比例尺就小,分母小比例尺就大。
世界地图的比例尺小,中国地图的比例尺大。
(学生活动)分析教材提供的“中国地图”“北京地图”,小组讨论这两幅图的比例尺、范围、内容有什么不同,并填写表格。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 4地形图的判读 第一课时 教案
地形图的判读(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等高线地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陡崖和鞍
部等,判断山坡的陡缓,并能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总结判读等高线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件展示、自制模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小
组合作等方式,初步学会等高线地形图的阅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科学严谨的生活态度
和方法,践行地理实践力,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重难点
重:等高线地上山峰、山脊、山谷等的分布特点,陡坡缓坡的判读难:等高线地形图上常见的地形部位的判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目标学习(展示问题)
1.什么是海拔?
2.什么是相对高度?
总结:海拔与相对高度的概念
举例:成都与珠穆朗玛峰。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4.等高线地形图的识别
-等高线:连接等高点的线,表示相同高度的点。
-等高线的特征:闭合、间隔、交叉等。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通过等高线判断地形起伏、坡度、山峰、山谷等。
5.地形图的实践应用
-地形图在户外活动中的应用:徒步、登山、探险等。
-地形图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土地利用、道路设计、基础设施建设等。
-利用虚拟现实(VR)设备,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体验地形图判读,增强学习的沉浸感。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地形图的判读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如“地形图上的比例尺有什么作用?”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地形图判读内容做好准备。
2.丰富实践环节,增加学生对地形图的绘制和判读的练习,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3.优化课堂管理,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小组讨论,提高课堂效率。
4.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地理学习,培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板书设计
1.重点知识点:
-地形图的基本概念
-比例尺的意义与应用
-方向的辨别
-等高线地形图的识别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如地形图样本、比例尺模型等,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等,提高学生学习地形图判读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如“如何从地形图上找到我们学校的位置?”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地形图判读的学习状态。
互动探究: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阅读景观图,在实际情境中识别五种基本地形、常见的山地地形;2.通过动手制作等高线模型,了解山地地形等高线的特点;3.在简单的等高线地图上,读海拔高度、计算相对高度、判断坡度陡缓,进行道路选择、判断河流位置及流向等;4.知道等深线地图,并与实际景观相对应;5.将等高线地图转绘为地形剖面图。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在等高线地图上识别基本地形、常见的山地地形,等高线的应用2.教学难点:山脊、山谷的判断,相对高度的计算,河流流向的判断,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实践活动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C、D中哪张图相似?②如果这里的山体足够高,可以开发何种旅游项目?地点四:东面小山①辨认这里的地形部位。
与草坪小丘相比,这座山有何特点?②上山小路修在哪里?在你手中的图中找出小路的位置。
③辨认小山的山脊和山谷。
如果下雨,水往哪里汇?在你手中学案上找出河流的位置,判断河流的流速快慢。
作业:填充图册P13第4题附:地形图的判读小组工作单1.请你判断下面三幅等高线地图(A、B、C)的地形名称。
A B CD_____________2.校内考察与等高线地图的应用(1)请你在下面地图中标注考察点1──4的位置。
(2)请你判断从考察点1-2-3-4,我们所走的方向。
(3)一般的,在山区中修路,我们会选择进行修建,道路选择尽量与等高线。
(4)容易发育河流。
山体坡度较陡,河流。
(5)如果想在图A的山体的正东方向修一条爬向山顶的小路,应当如何修建?请你在图中进行标注。
(6)请你在图A中判断甲、乙、丙哪个地点更容易发育成河流?两条河流哪一条流速快些?两条河流的流向分别是什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地形图的判读知识点和技能。
d.城市
4.地形图的阅读方法:请简述如何判断地形的坡度和如何确定地形的方向和距离。
重点题型整理
本节课的重点题型主要围绕地形图的判读展开,包括地形图符号的识别、地形的高低起伏判断、地形图的阅读方法等方面。以下是五个具体的题型及答案:
1.地形图符号识别题
-题型:请从以下地形图中识别出山脉、河流、湖泊和城市的符号,并说明它们所表示的地形特征。
-答案:
-坡度判断:通过观察等高线的倾斜角度和密集程度,坡度越大,等高线越密集,倾斜角度越陡峭。
-方向和距离判断:通过观察等高线的方向和间隔,可以判断地形的方向和距离。等高线的方向通常与地形的高低起伏一致,间隔越小,表示距离越近。
4.地形图应用题
-题型:请简述地形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说明如何运用地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地形图的判读,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地形图的判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地形图的判读方法,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首先,地形图是地图的一种,它通过符号和线条来表示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地形图上的比例关系是指地形图上的距离与实际地形的比例关系,它帮助我们了解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地形图的分类包括自然地形图和社会经济地形图等,它们分别展示了不同的地形特征和地理信息。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第1课时教学设计新人教版1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第一课时等高线地形图【知识与能力】初步学会在等高线上识别地形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并能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陡崖等地形部位。
【进程与方式】1、通过亲自参与制作模型,绘制地形图等活动,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
2、启发引导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的阅读、分析,识别山地的地形部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动手制作地形模型和参与实践活动,培育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1、等高线形态与地形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体的各个部位。
【教学难点】一、等高线的绘制原理。
二、等高线地形图上山脊与山谷的区别。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和橡皮泥。
【课堂教学】导入:同窗们,咱们前面学习了地图的阅读,地图是咱们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
请欣赏这一组图片:咱们地球表面既有巍峨挺拔的高山,也有平坦宽广的原野,而地图是平的。
同窗们想过没有,高低起伏的地面如何表示在平的地图上的呢?这确实是咱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板书)等高线地形图师:咱们经常使用等高线地形图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那么,什么叫等高线?什么叫等高线地形图?(展现投影片)——请看大屏幕,这确实是一幅等高线地形图,请同窗们观看图上有些什么?生:一些线条闭合的曲线上面有数字……师:同窗们观看得很认真。
线条和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呢?生:线条表示等高线,数字表示海拔……师:对。
它们是如何得来的呢?咱们先来了解一个地址的高度是如何确信的,就明白这些数字的来历了(展现投影片)——海拔和相对高度示用意师:图中甲点的高度有哪两个数字?生:1000米和1500米。
师:它们的单位是什么?生:米。
这两个数字有什么区别?请同窗们翻到书第24页结合图自学第2 自然段,熟悉海拔和相对高度,同桌讨论再作回答。
……师:预备好了吗?请这位同窗来回答甲点这两个数据有什么区别?生:甲点以海平面为标准量出的高度为1500米,叫海拔。
甲点以乙点为标准量出的高度为1000米,叫相对高度。
七年级地理上册 1.4 地形图的判读(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
1.4地形图的判读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道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区别,能正确辨别和运用海拔和相对高度。
2.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山坡的陡缓,尝试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问题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每当看到同学们穿着这身校服,老师就高兴,因为这身校服是你长大了的最好证明,它证明我们已经是中学生了。
希望在这节课,同学们能积极表现,展示出中学生的个性风采,好不好?大家在订制校服时,怎么知道自己该穿多大的校服呀?(生:量身高)你是怎样量出自己身高的?请演示一下。
嗯,从脚踏的地平面到头顶的高度,就是我们的身高。
那,一座大山,它的高度该从哪里算起呢?高矮不同、形态各异的地形又如何在平面地图中准确的表现出来呢?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变身为地理探险家,一起去探索地形图的奥秘。
二、培养情趣主动参与(一)海拔和相对高度1.【展示目标】首先查看我们的探险目标(展示目标,请生大声读,师评价)有了目标,我们就有了前进的方向,有了目的地。
探险家们,你们准备好了吗?快乐大搜索!GO!2.【快乐大搜索】请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完成自主学习1的相关内容:读课本23页前两个自然段,观察图1.34,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海拔,什么是相对高度,指出二者的区别。
3.同桌交流,学生发言。
明确:先前所说的大山的高度,从海平面算起的叫做海拔高度。
【师生活动】大家都有所收获了吧?那位探险家来展示展示你的收获?学生展示交流,评价4.【慧眼识图】(试金石一):在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山脚下,一位藏族老人对他的孙子说:“这是我见到的最高的山峰,它至少有4000米。
”“不对,爷爷说的不对,书上说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4米。
”爷爷和孙子所说的高度指的是该山的什么?5.【师小结评价】看来,各探险家们独具慧眼,收获不小!希望大家再接再厉!(二)等高线地形图1.【过渡】大家在搜寻时,我也没闲着。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4节 地形图的判读(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会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3、初步学会绘制等高线图的方法。
技能目标:1、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某个地点的高程。
2、学生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等。
情感目标:通过动手制作地形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重点和难点:重点:1、用海拔计算地面高度2、等高线形态和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难点: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教学准备:1、师生课前准备:中国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世界地形图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这些不同的地形对我们生产、生活有着不同的影响。
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形象地在平面的地图上反映出来呢?学生回答教师讲解:我们要通过地形图来反映这些内容。
二、教学新课:板书: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一、等高线地形图师:出示一幅自制的等高线地图,让学生观察,然后教师可以自问自答:“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就是用绘制等高线来表示的。
”那么,等高线是怎么绘制出来的呢?师:多媒体演示:课本P24图1.34“地面高度的计算”师提问:同学们观察图中甲点的高度有哪两个数据?它们的单位是什么?有什么区别?生:甲点以海平面为标准计算为1500米,这叫海拔。
甲点以乙点为标准计算为1000米,这叫相对高度。
导读:没错,大家请看图,以海平面为基准面,乙点的高度为500米,甲点的高度1500米,以乙点为基准面则甲点高度只有1000米,1500米为甲点的绝对高度,也叫海拔;1000米为甲点与乙点之间的相对高度。
板书: 1、海拔(绝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师强调:计算地面高度时,必须用垂直距离;在地图上,必须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单位用米。
1.4地形图的判读 第1课时 教案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1.4地形图的判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区别,能正确辨别和运用海拔和相对高度。
2.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正确判读等高线地形图中的高度、地形坡度、山体的不同部位等;尝试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3.能辨别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的各种地形。
4.了解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教学重点】1.学会运用地图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山体的不同部位(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3.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基本的地形类型。
【教学难点】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教学过程:(一)导入:山区旅游美图欣赏1、教师提问:“同学们喜欢到山区旅游吗?”,展示山区旅游拍摄的精美照片。
(提示:同学们在观看图片的时候注意“蓝色”字体所标注的有哪些山体部位?初步认识山体部位的外貌特点)2、大山的磅礴和壮美总是让人流连忘返,大山深处总是让人无限的向往,现在社会上就有这么一群人,喜欢到大山深处去探险,被人们称为“驴友”,导出“迷路的驴友”的救援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山区旅游的景观照片,初步了解五种山体的部位及外貌特点,通过设计“迷路的驴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爱心。
(二)补全救援图——技能一认识高度、等高线1、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定义及应用。
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叫绝对高度。
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2、观看视频“等高线和等高线地形图”,加深对等高线、等高距、等高线地形图的直观认识。
3、运用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补全救援图。
4、课堂练习:等高线和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5、课堂小结(三)走进搜救山——技能二识别山体部位1、在图片中认识山体的五个部位:山峰、鞍部、山脊、山谷、陡崖2、应用各组事先准备的山体模型,在模型上再次认识山体的五个部位,加深对山体五个部位的直观认识。
3、进山搜救线路1和2的选择,总结坡度陡缓和等高线疏密的关系。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地形图的判读》,属于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地形图的基本特点和判读方法,能够通过地形图判断地形、地貌、地势等信息,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为学习地理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图有一定的认识,但地形图的判读对他们来说还是一个新的领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探究等活动,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地形图的基本特点和判读方法,能够通过地形图判断地形、地貌、地势等信息。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提高观察、操作、思考、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增强地理实践能力,使学生认识地形图在地理学习和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形图的基本特点和判读方法。
2.难点:如何通过地形图判断地形、地貌、地势等信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实际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地形图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地形图案例,使学生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际操作地形图的判读,提高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形图、地图册等。
2.学具:笔记本、笔、地形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际生活中的地形图应用场景,引导学生认识地形图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地形图,使学生对地形图有直观的认识。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图,发现地形图的基本特点,如等高线、陡缓坡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地形图判读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地形图的判读》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的第一章第四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地形图的基本知识,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提高学生对地形图的运用能力。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地形图的构成、地形图的符号、地形图的判读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地形图,提高地理学科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图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地形图的判读方面还比较薄弱,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进一步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提高运用地形图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地形图的基本构成和符号。
2.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3.提高学生对地形图的运用能力。
4.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地形图的基本构成和符号。
2.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2.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加深对地形图的理解。
3.运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形图相关资料,如地形图、地形图符号说明等。
2.准备案例地图,用于分析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4.准备小组合作任务,如地形图判读练习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类型的地形图,引导学生关注地形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地图是什么地图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介绍地形图的基本构成和符号,如等高线、陡缓坡、山顶、山脊等。
通过PPT展示地形图符号的图例,让学生了解各种符号所代表的含义。
3.操练(10分钟)分发地形图和相关资料,让学生独立完成地形图的判读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小组内互相交换练习题,互相检查判读结果。
教师选取部分小组的答案,进行讲解和分析,巩固学生对地形图判读方法的掌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第一章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
备课教师备课日期9.25 共( 1 )课时备课内容地形图的判读章节第一章第四节教学设计复备内容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等。
能力目标:学会制作等高线地形图,学习判读地形图的基本方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培养学生对空间地理事物的认识和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探究地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小组协作精神。
【重点】掌握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及不同地形的关系;【难点】掌握不同地形等高线的形态特点;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地形。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图的阅读,谁记得地图的基本要素包括哪几个?学生:比例尺、图例、方向。
2.这三个基本要素能帮助我们认识不同的地图,这些地图都是绘制在平面上的。
大家都知道地球表面有高山,有低地,是高低起伏不平的,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地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出来呢?学生:(预习)要用等高线地形图来表示!教师:对!这就是本节课讨论的重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二)创设情境、讲授新课1、等高线地形图的原理教师:(展示一幅绘有等高线的地图)想要绘制等高线地形图,首先要了解海拔与相对高度。
(展示图1.34)思考一下问题:什么是海拔?什么是相对高度?图中甲、乙两地的海拔是多少?相对高度是多少?学生: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甲地海拔为1500米,乙地海拔为500米,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1000米。
教师:所以,我们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形成了等高线。
看图1.35,每条等高线上都标有数字,是什么意思?学生:是海拔的数值。
位于同一条等高线上所有点的海拔相等。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制作教师:通过等高线的特征,我们就可以识别山峰、山谷、山脊和陡崖等常见的地形部位。
(展示用花泥的自制的山体模型)学生:指出山峰、山谷、山脊、陡崖、鞍部、陡坡、缓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第一课时等高线地形图【知识与能力】初步学会在等高线上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并能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陡崖等地形部位。
【过程与方法】1、通过亲自参与制作模型,绘制地形图等活动,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
2、启发引导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的阅读、分析,识别山地的地形部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动手制作地形模型和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1、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体的各个部位。
【教学难点】1、等高线的绘制原理。
2、等高线地形图上山脊与山谷的区别。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和橡皮泥。
【课堂教学】导入: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了地图的阅读,地图是我们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
请欣赏这一组图片:我们地球表面既有巍峨挺拔的高山,也有平坦宽广的原野,而地图是平的。
同学们想过没有,高低起伏的地面怎样表示在平的地图上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板书)等高线地形图师:我们常用等高线地形图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那么,什么叫等高线?什么叫等高线地形图?(展示投影片)——请看大屏幕,这就是一幅等高线地形图,请同学们观察图上有些什么?生:一些线条闭合的曲线上面有数字……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
线条和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呢?生:线条表示等高线,数字表示海拔……师:对。
它们是怎样得来的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个地方的高度是怎样确定的,就知道这些数字的来历了(展示投影片)——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师:图中甲点的高度有哪两个数字?生:1000米和1500米。
师:它们的单位是什么?生:米。
这两个数字有什么区别?请同学们翻到书第24页结合图1.34自学第2 自然段,认识海拔和相对高度,同桌讨论再作回答。
……师:准备好了吗?请这位同学来回答甲点这两个数据有什么区别?生:甲点以海平面为标准量出的高度为1500米,叫海拔。
甲点以乙点为标准量出的高度为1000米,叫相对高度。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正确,他对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掌握得非常好。
我们以热烈的掌声鼓励。
海拔和相对高度就是我们地面上同一点的两个高度的确定方法。
(板书)一、海拔与相对高度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师:在我国,统一用青岛的黄海海平面为起算点,这样地面上任何一点的海拔都是不变的,所以海拔又叫绝对高度。
乙的海拔是多少?生:500米。
师:甲点的1000米叫相对高度,实际上就是甲乙两点的海拔差。
参照点不同,相对高度就不同,是有变化的。
我们看丙点,海拔是多少?生:1000米。
师:甲相对丙的高度又是多少?生:500米。
师:对。
记住:我们计算高度时,必须用垂直距离,而且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单位是米。
(展示投影片)——我们来做一次评判。
请第一组的同学们读第一段话,第二组的同学读第二段话,评判一下爷爷和孙子谁对谁错,为什么?生:爷爷和孙子都说得对。
因为爷爷说的4000米是珠穆朗玛峰相对于青藏高原的高度,是相对高度;而孙子在地图上看到的8844.43米是它相对于海平面的高度,是海拔。
师:完全正确。
(鼓掌)(展示投影片)——中国地形图师:(解说)(展示投影片)——等高线示意图(过渡)等高线的“高”就是海拔,地面上各点的海拔我们都可以测量出来,等高线的“线”是怎样绘制出来的?等高线地形图又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呢?(板书)二、等高线和等高线地形图我们现在来学习等高线和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
(展示投影片)——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原理图(展示投影片)——等高线地形图绘制示意图(边讲边演示)师:这儿有座山,我们来详细地了解怎样把它的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出来。
师:我们用一个水平面去横截这个山体,这个水平面与山体相交的线上的各点海拔是相等的,这条线就是一条等高线。
看,这座山的山脚海拔是多少米?生:100米。
师:对。
我们又用不同海拔的水平面地横截山体,就得到不同高度的等高线。
看,它们各自的海拔是多少米?生:200米、300米、400米。
师:对。
我们再把它们绘制到平面图上,就得到了等高线地形图。
请同学们注意,每条等高线上都标有海拔值100米、200米……,左上角的等高距是什么意思?生:(讨论什么是等高距)师:请这位同学来回答。
生:……师:这位同学了解了等高距的含义。
简单的说就是:相邻的两条等高线的海拔差,叫等高距。
它的特点是在同一个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距是相同的。
屏幕上的地图的等高距是多少?生:100米。
师:书上呢?生:10米。
(展示投影片)——师: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等高线和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及它们的绘制原理。
请同学们来说说什么是等高线?什么是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线。
2、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
生:……(过渡)我们现在了解了等高线和等高线地形图的来历。
反过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怎样判读各地的高低呢?(展示投影片)——练习师:请同学们先读图思考再作回答。
生:(讨论回答)……师: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每一条等高线上的海拔都是相同的,只要读出地面上各点的海拔就可以比较各点的高低,数值越大地势越高。
比较M N的高低。
师: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不仅可以判断各点的高低,而且可以根据等高线的分布状况判断坡度的陡缓。
(展示投影片)——等高线示意图和对应的模型山照片。
师:请同学们观察讨论这个问题:等高线疏密分布状况与山体坡度陡缓的关系。
生:(讨论回答)……师:对。
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这些都是等高线的特点。
(展示投影片)——3、等高线的特点(展示投影片)——练习师:很好。
我们可以根据等高线特点判断坡度陡缓。
从图中你们还发现了什么?生:……师:在山体的不同的部位,不仅等高线的疏密有所不同,而且等高线的弯曲程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同,为什么?生:……师:这样,我们才能用等高线清楚地表现出山体不同部位的形态。
4、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及其特征(展示投影片)——山体不同部位图片及对应的示意图师:请看这幅图是山体其中的一个部位,叫什么?生:山峰。
师:对。
也叫山顶。
这是它的等高线示意图。
它的特点是什么?请第一排的同学来回答。
生:等高线的高度值是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的。
师:对。
我们常用三角形符号(▲)表示。
师:我们又看这张图片,这红线所在的山体的部位叫什么?生:山脊。
师:对。
它就象牛马的背脊一样。
山脊通常是一座山的分水岭。
而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山脊部位的等高线特点是什么?第二排的同学说一说。
生:等高线向数值小的地方凸出。
师:不错。
或者说等高线向低处凸出的是山脊。
它是等高线从山顶到山脚弯曲最大的部位。
师:继续观察,这张图片两侧高,中部低,这个部位叫什么?师:对。
山谷通常是集水的地方,往往形成小溪或河流。
这是它的等高线地形图,有什么特点?请第三排的同学来说说。
生: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
师:对。
它是等高线从山脚向山顶弯曲最大的部位。
它和山脊正好相反,我们千万别把这个“高处”理解成课本的上面。
我们说的“高处”是海拔高的地方。
(展示投影片)——山谷和山脊的比较师:继续看这张图片,这个山体部位非常陡峭,我们叫它陡崖。
它的等高线特点又是怎样的呢?第四排的同学你们来说说。
生:等高线重叠的地方,符号是小锯齿。
师:他们观察得更仔细。
不仅说出了地形图陡崖的特点,还发现了它的符号(板图)。
不过,大家要注意,不管有没有这个符号,只要等高线重叠,它就是陡崖。
(展示投影片)——图1.36 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师:(小结)我们把刚才认识的图形综合起来,就是这幅地形图,从图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出山体的不同部位,等高线的形态特征差别很大。
同学们现在可以辨别吗?试一试。
①是②是③是④是(展示投影片)——练习师:同学们对等高线地形图不同部位名称和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来亲自动手做一做,我们四人一组。
看哪一组的同学做得又快又好。
请看屏幕上的要求。
(展示投影片)——动手体验(教师指导)师:请这一组的同学的代表向大家介绍你们做的模型的各部位的名称。
生:……师:很好。
掌声鼓励。
同学们,大家对等高线地形图有了比较深的了解了,相信只要掌握了这几种部位的等高线特点,你在以后的登山及野外活动中,都能自如地利用等高线地形图为你开路。
师:老师请你们思考一个问题:在山区,恶劣的天气有可能引发泥石流,当发生泥石流时,如果你正好位于山谷之中,你怎么办?如果你顺着山谷往下跑,那样可能会怎样?生:泥石流可能会很快追上你并吞噬掉一切……师:图上有几条逃生路线选择哪一条最好呢?生:……师:对。
当泥石流来了,我们应当沿着与泥石流运动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跑,这样生还的机会要大一些。
同学们能学以致用了,真不错。
(过渡)同学们了解了陆地上山地的等高线地形图。
同样多姿多彩的海底形态也可以用等深线来表示。
大家翻到书第26页齐读第一自然段。
生:齐读(板书)三、等深线(展示投影片)——等深线示意图师:等深线的高度值为负值。
利用等深线上的高度值和形态特征,我们也可以了解或深或浅或陡或缓的海底形态。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请同桌之间说说你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生:……(展示投影片)——课堂总结(边讲边演示)【课堂总结】这节课的重点是学会判读简要的等高线地形图,特别要学会区分山脊和山谷。
生活中处处有地理,我们要做一个有心人,才能学好地理。
下面我们一块来做几道题检查一(展示投影片)——能力展示【课后作业】1、将课堂上制作的山地模型的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出来。
简要过程见屏幕。
2、为了加深对等高线地形图的理解,希望同学们能利用周末去爬爬北山,爬山时注意观察山脊、山谷、陡崖等地形。
【板书设计】一、海拔与相对高度二、等高线与等高线地形图三、等深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