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衰指南更要点解读课件
合集下载
《急性心力衰竭中国急诊管理指南(2022)》解读PPT课件
。
非药物治疗
如机械通气、血液净化等,根 据患者病情和医院条件进行选
择。
救治优先级
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和紧急程度 ,制定救治优先级顺序。
转诊与随访机制Βιβλιοθήκη 转诊标准患者病情稳定后,根据医 院条件和患者需求,进行 转诊。
转诊流程
确保转诊过程中患者信息 准确无误传递,保障患者 安全。
随访机制
建立定期随访制度,对患 者病情进行跟踪观察,及 时调整治疗方案。
电解质紊乱监测及纠正方法
01
密切监测电解质水平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应定期检测血清电解质水平,包括钾、钠、钙、镁等
离子浓度。
02
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
一旦发现电解质紊乱,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如补充
电解质、调整药物剂量等。
03
预防电解质紊乱
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维持患者水、电解质平衡,避免过度利尿、大量
剂量调整依据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血流动力学指标等,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长期治疗中的剂量调整
在长期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适 时调整药物剂量。
05
非药物治疗方案解读
机械通气辅助呼吸治疗
机械通气原理
通过呼吸机辅助患者呼吸,减轻心脏负担,改善氧合和通气功能 。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用于呼吸衰竭、严重低氧血症等患者,但需排除气胸、大量胸 腔积液等禁忌症。
低感染风险。
07
质量安全与持续改进计划
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立
制定规范
建立急性心力衰竭急诊管理的相关规范、标准和 流程。
组建团队
成立专门负责急性心力衰竭急诊管理的医疗团队 。
培训与教育
对医疗团队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其对急性心力衰 竭的诊疗能力。
非药物治疗
如机械通气、血液净化等,根 据患者病情和医院条件进行选
择。
救治优先级
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和紧急程度 ,制定救治优先级顺序。
转诊与随访机制Βιβλιοθήκη 转诊标准患者病情稳定后,根据医 院条件和患者需求,进行 转诊。
转诊流程
确保转诊过程中患者信息 准确无误传递,保障患者 安全。
随访机制
建立定期随访制度,对患 者病情进行跟踪观察,及 时调整治疗方案。
电解质紊乱监测及纠正方法
01
密切监测电解质水平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应定期检测血清电解质水平,包括钾、钠、钙、镁等
离子浓度。
02
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
一旦发现电解质紊乱,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如补充
电解质、调整药物剂量等。
03
预防电解质紊乱
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维持患者水、电解质平衡,避免过度利尿、大量
剂量调整依据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血流动力学指标等,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长期治疗中的剂量调整
在长期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适 时调整药物剂量。
05
非药物治疗方案解读
机械通气辅助呼吸治疗
机械通气原理
通过呼吸机辅助患者呼吸,减轻心脏负担,改善氧合和通气功能 。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用于呼吸衰竭、严重低氧血症等患者,但需排除气胸、大量胸 腔积液等禁忌症。
低感染风险。
07
质量安全与持续改进计划
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立
制定规范
建立急性心力衰竭急诊管理的相关规范、标准和 流程。
组建团队
成立专门负责急性心力衰竭急诊管理的医疗团队 。
培训与教育
对医疗团队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其对急性心力衰 竭的诊疗能力。
中国急性心力衰竭诊疗指南解读解读ppt课件
下垂,有效的减少静脉回心血量,以减轻心脏负荷。
b.吸氧 以高流量吸氧 ( 6-8L/min) ,导管或面罩吸氧,
必要时采用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以增加肺 泡内压力,减少液体向肺泡毛细血管的渗出,改善通 气/血流比值。
c.出入量管理 肺淤血、体循环淤血及水肿明显者应
严格限制饮水量及静脉输液速度。无明显低血容量因 素(大出血、严重脱水、大汗淋漓)者,每天摄入液 体量一般宜在1500ml以内,不要超过2000ml。保持每 天出入量负平衡约500ml,严重肺水肿者负平衡可达 1000-2000ml/d,甚至可达3000-5000ml/d,以减少水 钠储溜,缓解症状。3~5天后,如肺淤血、水肿明显消 退,应减少水负平衡量,逐渐过渡到出入量大体平衡。
AHF已成为年龄>65岁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 其中约15%~20%为新发心衰,大部分则为原有 慢性心衰的急性加重,即急性失代偿性心衰。 AHF预后很差,住院病死率为3%,6个月的再住 院率约50%,5年的病死率高达60%。
完整版ppt课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8
AHF的病因和诱因
AHF常见病因:
1、慢性心衰急性加重; 2、急性心肌坏死和(或)损伤,如广
完整版ppt课件
4
定义与术语
• 依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衰可分为 LVEF降低的心衰(HF-REF)和LVEF保留的心 衰(HF-PEF)。一般来说,HF-REF指传统概 念上的收缩性心衰,而HF-PEF指舒张性心衰。 LVEF保留或正常的情况下收缩功能仍可能是异 常的,部分心衰患者收缩功能异常和舒张功能 异常可以共存。LVEF是心衰患者分类的重要指 标,也与预后及治疗反应相关。
完整版ppt课件
3
定义与术语
b.吸氧 以高流量吸氧 ( 6-8L/min) ,导管或面罩吸氧,
必要时采用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以增加肺 泡内压力,减少液体向肺泡毛细血管的渗出,改善通 气/血流比值。
c.出入量管理 肺淤血、体循环淤血及水肿明显者应
严格限制饮水量及静脉输液速度。无明显低血容量因 素(大出血、严重脱水、大汗淋漓)者,每天摄入液 体量一般宜在1500ml以内,不要超过2000ml。保持每 天出入量负平衡约500ml,严重肺水肿者负平衡可达 1000-2000ml/d,甚至可达3000-5000ml/d,以减少水 钠储溜,缓解症状。3~5天后,如肺淤血、水肿明显消 退,应减少水负平衡量,逐渐过渡到出入量大体平衡。
AHF已成为年龄>65岁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 其中约15%~20%为新发心衰,大部分则为原有 慢性心衰的急性加重,即急性失代偿性心衰。 AHF预后很差,住院病死率为3%,6个月的再住 院率约50%,5年的病死率高达60%。
完整版ppt课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8
AHF的病因和诱因
AHF常见病因:
1、慢性心衰急性加重; 2、急性心肌坏死和(或)损伤,如广
完整版ppt课件
4
定义与术语
• 依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衰可分为 LVEF降低的心衰(HF-REF)和LVEF保留的心 衰(HF-PEF)。一般来说,HF-REF指传统概 念上的收缩性心衰,而HF-PEF指舒张性心衰。 LVEF保留或正常的情况下收缩功能仍可能是异 常的,部分心衰患者收缩功能异常和舒张功能 异常可以共存。LVEF是心衰患者分类的重要指 标,也与预后及治疗反应相关。
完整版ppt课件
3
定义与术语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十大要点解读PPT课件
4 末期肾病患者
需评估透析方式,合理调整用药。关注营养状况,预防并发症, 提高生活质量。
心力衰竭患者随访和转归评估
定期随访
1
根据病情定期随访,密切监测症状和体征变化。
评估治疗效果 2
检查各项检查指标,评估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预防并发症 3
关注并预防心力衰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调整治疗措施 4
根据随访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疗效。
AI辅助诊治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更精准地预测 心力衰竭的发展趋势,并为个体化治疗方案 提供依据。
新型治疗技术
包括植入式心脏支持装置、神经调节疗法 等在内的创新治疗手段,可有效改善心力衰 竭患者的预后。
心力衰竭诊治的多学科协作
跨学科团队
由心内科医生、心血管外科医生、心 衰护理专家等组成的多学科团队,共 同制定诊疗方案。
2 公平性与正义性
确保诊疗资源的公平分配,避免 歧视性决策。
3 生命质量
在治疗决策中权衡患者的生命 质量,以实现最大化获益。
4 善行与无害
从事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同时最 小化风险和伤害。
心力衰竭诊治的健康经济学分析
$10B
$5K
2.1%
年医疗费
心力衰竭治疗者平均每人每年需承担5000元以上 的医疗费用
GDP占比
心力衰竭相关医疗费用约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 的2.1%
心力衰竭作为一种严重的慢性疾病,其诊治所带来的巨大经济负担不容忽视。从患者个人、医疗保障体系以及国家宏观经济层面来看,开展心力衰竭 诊治的健康经济学分析十分必要。只有深入了解心力衰竭治疗的经济影响,才能制定出更加合理有效的诊治策略和支付政策,为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生 活质量和控制医疗费用支出做出应有贡献。
心衰指南解读-课件PPT课件
举例:心肌梗死病史;左心室收综功能 不全;无症状性心瓣膜病
A级所采用的所有措施;适当的患者使 用ACEI;适当的患者使用β受体阻断剂.
C级
C级:器质性心脏病并且既往或目前有心衰症状;
举例:如已知器质性心脏病呼吸短促和 乏力,运动耐量减少
治疗:A级所采用的所有措施常规使用 药物;ACEI; β受体阻断剂;洋地黄;限 制食盐.
D级
D级:终末期心衰,需要特殊的治疗措施的难治 性心衰,包括多数须住院治疗,某些患者需心 脏移植.
举例:如尽管接受了最大剂量的药物治疗,患 者仍有典型的心衰症状,(如反复住院或没有 特殊干预不能安全出院的患者.) 治疗:A,B,C级所采用的所有措施;机械辅助设 备;心脏移植;持续(非间断)IV类正性肌力药输 注以缓解症状;收容关怀
**如二狭,劳动力明显减退,检查见二尖瓣口呈中 等狭窄则判为III级C.
ACC/AHA最新指南将心衰新分级
▪ A级: 心衰高顾但是没有器质性心脏病或心衰 症状;
▪ B级:器质性心脏病但是没有心衰症状; ▪ C级:器质性心脏病并且既往或目前有心衰症
状; ▪ D级:终末期心衰,需要特殊的治疗措施的难治
性心衰,包括多数须住院治疗,某些患者需心脏 移植.
A级
分级:心衰高危但没器质性心脏病或心 衰症状.
举例: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或患者服 用心脏毒性药物.
治疗:治疗高血压;鼓励戒烟;治疗体液 紊乱;鼓励有规律的运动;禁止吸烟和 使用违禁药品;适当的患者使用ACEI
B级
B级:器质性心脏病但是没有心衰症状;
舒张功能不全的诊断
① 有充血性心衰的症状和体征; ② 收缩功能正常或仅轻度损害; ③ 左室舒张受限或僵硬度异常 临床特点:心肌显著肥厚,心腔大小正常,EF
A级所采用的所有措施;适当的患者使 用ACEI;适当的患者使用β受体阻断剂.
C级
C级:器质性心脏病并且既往或目前有心衰症状;
举例:如已知器质性心脏病呼吸短促和 乏力,运动耐量减少
治疗:A级所采用的所有措施常规使用 药物;ACEI; β受体阻断剂;洋地黄;限 制食盐.
D级
D级:终末期心衰,需要特殊的治疗措施的难治 性心衰,包括多数须住院治疗,某些患者需心 脏移植.
举例:如尽管接受了最大剂量的药物治疗,患 者仍有典型的心衰症状,(如反复住院或没有 特殊干预不能安全出院的患者.) 治疗:A,B,C级所采用的所有措施;机械辅助设 备;心脏移植;持续(非间断)IV类正性肌力药输 注以缓解症状;收容关怀
**如二狭,劳动力明显减退,检查见二尖瓣口呈中 等狭窄则判为III级C.
ACC/AHA最新指南将心衰新分级
▪ A级: 心衰高顾但是没有器质性心脏病或心衰 症状;
▪ B级:器质性心脏病但是没有心衰症状; ▪ C级:器质性心脏病并且既往或目前有心衰症
状; ▪ D级:终末期心衰,需要特殊的治疗措施的难治
性心衰,包括多数须住院治疗,某些患者需心脏 移植.
A级
分级:心衰高危但没器质性心脏病或心 衰症状.
举例: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或患者服 用心脏毒性药物.
治疗:治疗高血压;鼓励戒烟;治疗体液 紊乱;鼓励有规律的运动;禁止吸烟和 使用违禁药品;适当的患者使用ACEI
B级
B级:器质性心脏病但是没有心衰症状;
舒张功能不全的诊断
① 有充血性心衰的症状和体征; ② 收缩功能正常或仅轻度损害; ③ 左室舒张受限或僵硬度异常 临床特点:心肌显著肥厚,心腔大小正常,EF
国家心力衰竭指南(2023版)解读PPT课件
强调多学科团队协作在心力衰竭诊疗中的重要性 ,鼓励心血管内科、外科、康复科等科室共同参 与。
综合性评估
指南提倡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综合性评估,包括 病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等多方面信息。
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并重
在药物治疗方面,新版指南根据最新临床证据对 药物选择和剂量进行了调整;同时,重视非药物 治疗手段如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脏移植等在心 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05
患者管理与康复教育
心理干预和认知行为疗法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心理干预的重要性
心力衰竭患者常常伴有焦虑、抑 郁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 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加重 病情。因此,心理干预是心力衰 竭患者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认知行为疗法的应用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通过改变患 者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来减轻心理 问题的治疗方法。在心力衰竭患 者中,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患 者调整对疾病的认知,减少焦虑 和恐惧,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提高心力衰竭防治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01 加强心力衰竭的宣传和教育
通过加强心力衰竭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心 力衰竭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促进早期发现和治疗 。
02 推进心力衰竭的规范化诊疗
推广和实施心力衰竭的规范化诊疗流程,提高医 生的诊疗水平和患者的治疗效果。
03 加强患者管理和康复指导
加强对心力衰竭患者的管理和康复指导,帮助患 者改善生活方式、调整饮食、合理运动等,提高 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ACEI/ARB类药物 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或阻 断血管紧张素受体,降低血压, 减轻心脏后负荷,同时抑制心肌 重构,延缓心衰进展。
β受体阻滞剂 通过阻断心脏β受体,减慢心率, 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脏功能 。
综合性评估
指南提倡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综合性评估,包括 病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等多方面信息。
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并重
在药物治疗方面,新版指南根据最新临床证据对 药物选择和剂量进行了调整;同时,重视非药物 治疗手段如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脏移植等在心 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05
患者管理与康复教育
心理干预和认知行为疗法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心理干预的重要性
心力衰竭患者常常伴有焦虑、抑 郁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 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加重 病情。因此,心理干预是心力衰 竭患者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认知行为疗法的应用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通过改变患 者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来减轻心理 问题的治疗方法。在心力衰竭患 者中,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患 者调整对疾病的认知,减少焦虑 和恐惧,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提高心力衰竭防治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01 加强心力衰竭的宣传和教育
通过加强心力衰竭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心 力衰竭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促进早期发现和治疗 。
02 推进心力衰竭的规范化诊疗
推广和实施心力衰竭的规范化诊疗流程,提高医 生的诊疗水平和患者的治疗效果。
03 加强患者管理和康复指导
加强对心力衰竭患者的管理和康复指导,帮助患 者改善生活方式、调整饮食、合理运动等,提高 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ACEI/ARB类药物 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或阻 断血管紧张素受体,降低血压, 减轻心脏后负荷,同时抑制心肌 重构,延缓心衰进展。
β受体阻滞剂 通过阻断心脏β受体,减慢心率, 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脏功能 。
中国心衰指南更新要点解读ppt课件
20世纪90年代至今
认识到心衰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特别是RAS系统的作用认识到心衰的本质是心室重塑、神经内分泌的过度代偿和持续存在将成为预后的不利因素治疗的核心以ACEI、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神经内分泌拮抗剂为主
解剖学阶段
血液动力学阶段
神经内分泌阶段
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
2002年
我国针对心衰发布的第一个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的纲领性指导文件1
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
2007年
引入了慢性心衰链式发展的概念(A、B、C、D四期),同时补充了舒张性心衰、慢性心衰急性发作、难治性终末期心衰、心衰伴随其他疾病的诊治、心衰的非药物治疗等内容,完善了我国心衰的流行病学概况2
2010年
填补了我国急性心衰方面诊治指导规范的空缺3
16
研究证实在使用 ACEI/ARB、 β受体阻滞剂的基础上加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可使NYHA心功能Il~N级的HFrEF患者获益,降低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猝死和心住院风险LVEF≤35%、使用 ACEI/ARB/ARNI和β受体阻滞剂治疗后仍有症状的 HFrEF患者(I,A);急性心肌梗死后且LVEF≤40%,有心衰症状或合并糖尿病者(I,B)
心衰的预防
9
对心衰危险因素的干预:长期有效控制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和糖代谢异常,戒烟和限酒,将有助于预防和延缓心衰的发生;心衰高危人群(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经利钠肽筛查(BNP>50ng/L),然后接受专业团队的管理和干预,可预防心衰发生(Ⅱa,B)对无症状性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的干预:推荐使用ACEI和β受体阻滞剂,以预放和延缓心衰的发生,改善预后。
2016ESC心衰指南对洋地黄类药物降为Ⅱb类推荐考虑我国地区间医疗资源差异和地高辛使用现状,2018新指南仍维持对其Ⅱa类推荐
认识到心衰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特别是RAS系统的作用认识到心衰的本质是心室重塑、神经内分泌的过度代偿和持续存在将成为预后的不利因素治疗的核心以ACEI、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神经内分泌拮抗剂为主
解剖学阶段
血液动力学阶段
神经内分泌阶段
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
2002年
我国针对心衰发布的第一个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的纲领性指导文件1
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
2007年
引入了慢性心衰链式发展的概念(A、B、C、D四期),同时补充了舒张性心衰、慢性心衰急性发作、难治性终末期心衰、心衰伴随其他疾病的诊治、心衰的非药物治疗等内容,完善了我国心衰的流行病学概况2
2010年
填补了我国急性心衰方面诊治指导规范的空缺3
16
研究证实在使用 ACEI/ARB、 β受体阻滞剂的基础上加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可使NYHA心功能Il~N级的HFrEF患者获益,降低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猝死和心住院风险LVEF≤35%、使用 ACEI/ARB/ARNI和β受体阻滞剂治疗后仍有症状的 HFrEF患者(I,A);急性心肌梗死后且LVEF≤40%,有心衰症状或合并糖尿病者(I,B)
心衰的预防
9
对心衰危险因素的干预:长期有效控制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和糖代谢异常,戒烟和限酒,将有助于预防和延缓心衰的发生;心衰高危人群(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经利钠肽筛查(BNP>50ng/L),然后接受专业团队的管理和干预,可预防心衰发生(Ⅱa,B)对无症状性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的干预:推荐使用ACEI和β受体阻滞剂,以预放和延缓心衰的发生,改善预后。
2016ESC心衰指南对洋地黄类药物降为Ⅱb类推荐考虑我国地区间医疗资源差异和地高辛使用现状,2018新指南仍维持对其Ⅱa类推荐
急性心力衰竭中国急诊管理指南2022解读PPT课件
治疗
心源性休克的救治
正性肌力药与血管收缩药 ➢ 除外低血容量的心源性休克、心排量降低和组织器官低灌注,应用静脉正性肌力药治疗,一旦
临床状况改善或是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则应停用。一项系统综述提示,心源性休克使用正性肌力 药(左西孟旦)可获得短期生存率改善的益处,但同时也强调了研究的低质量证据,而且这种获 益在长期随访中消失不在。 ➢ 应用正性肌力药后仍存在低血压的心源性休克患者,可给予血管收缩药提升平均动脉压和增加 重要器官灌注,然而这多可增加左心室后负荷,因此正性肌力药联合使用血管收缩药可能更为 合理。AMI相关心源性休克的AHA科学声明推荐去甲肾上腺素为一线血管收缩药。有研究提 示,与多巴胺相比,去甲肾上腺素具有不增加心室率、不增加心肌氧耗的优势,副作用较少且 病死率较低。多巴胺可用于心动过缓或快速心律失常如房颤风险较低的患者。目前仍缺乏足够 的证据表明AMI相关的心源性休克使用血管收缩药和正性肌力药能降低病死率。
2
疾病概述
➢ 心衰的常见病因包括心肌损伤(如心肌梗 死、心肌炎、心肌病等)、心瓣膜病变[ 狭窄和(或)关闭不全]等,其中新发急性 左心衰竭最常见的病因包括由急性心肌 缺血、机体严重感染和急性中毒等导致 的急性心肌细胞损伤或坏死,以及急性 心瓣膜功能不全和急性心包压塞;
➢ ADHF大多是由一个或多个诱因所致, 例如感染、严重心律失常、心衰患者不 恰当地调整或停用药物及静脉输入液体( 尤其是含钠液体)过多过快等。
推荐类别: Ⅰ类为已证实和(或)一致认为有益和有效; Ⅱ类为疗效的证据尚不一致或存在争议,其中相关证据倾向于有效的为 Ⅱa类,尚不充分的为Ⅱb类; Ⅲ类为已证实或者一致认为无用或者无效,甚至可能有害。
证据水平: 证据来自多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或多项荟萃分析为A级; 证据来自单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或非随机研究为B级; 证据来自小型研究或专家共识为C级。
心衰指南解读ppt课件
急性心衰的临床评估及检测
评估时应尽快明确:
(1) 容量状态; (2) 循环灌注是否不足; (3) 是否存在急性心衰的诱因和(或)合并症。
• 无创性监测 • 有创血液动力学监测:右心导管;外周动脉插管 ;肺动脉插管。
生物学标志物检测
I IIa IIb III 测定BNP或NT-proBNP对于映证心衰急性失代偿的诊断的临床判断是非 常有用的,特别是在诊断尚不明确的情况下。
急性心衰的治疗
出入量管理
• 肺淤血、体循环淤血及水肿明显者应严格限制饮水 量和静脉输液速度。 • 无明显低血容量因素者,每天摄入液体量一般宜在 1500 ml以内,不要超过2000 ml。保持每天出入量负 平衡约500 ml,严重肺水肿者水负平衡为1000~ 2000 ml/d,甚至可达3000~5000 ml/d,以减少水钠 潴留,缓解症状。 • 在负平衡下应注意防止发生低血容量、低血钾和低 血钠等。同时限制钠摄入<2 g/d。
急性心衰病情评估—临床分级
急性心衰病情评估—AMI的Killip法分级
急性心衰病情评估—Forrester法分级
急性心衰的治疗
一般处理
• 体位:静息时明显呼吸困难者应半卧位或端坐位, 双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降低心脏前负荷。 • 吸氧
指征:适用于低氧血症和呼吸困难明显,尤其指端血氧 饱和度<90%的患者。如需吸氧,应尽早采用,使患者 SaO2≥95%(伴COPD者SaO2>90%)。 方式: ①鼻导管吸氧; ②面罩吸氧; ③无创/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
生物学标志物检测
I IIa IIb III 对于HF急性失代偿性的诊断和疾病严重程度的判定,测定BNP或NTproBNP及/或肌钙蛋白是非常有用的。
>5000 ng/L提示心衰患者短期死亡风险较高; >1000 ng/L提示长期死亡风险较高。
国家心力衰竭指南(2023版)解读PPT课件
康复训练计划制定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 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包 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柔韧性 练习等。
康复训练效果评估
定期评估患者康复训练效果,调 整训练计划,确保训练的科学性 和有效性。同时关注患者心理状 况,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05
患者管理与教育支持
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升途径
健康教育
治疗方案。同时,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Nhomakorabea04
非药物治疗手段探讨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
1 2 3
CRT原理及适应症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通过改善心室间或心室内的不 同步收缩,提高心脏泵血效率。适用于心室收缩 不同步的心力衰竭患者。
CRT手术方式及效果
CRT手术主要包括起搏器植入和电极导线放置两 个步骤。手术后,多数患者心脏功能得到显著改 善,生活质量提高。
诊断与治疗挑战
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涉及多个学科,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目前 ,国内外在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早期诊断困难、治疗手段有限等。
指南更新内容及特点
更新内容
相较于前一版指南,2023版国家心力衰竭指南在诊断、治疗、预防及康复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更新。具体包括:新 增了生物标志物在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强调了多学科协作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心力衰竭患者 全面管理的理念等。
家属参与和角色定位
家属教育
对家属进行心力衰竭相关知识的教育,使其了解疾病的危害和治疗 的重要性,提高家属的参与度和支持度。
家属协助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自我管理过程,协助患者进行日常护理、 心理支持等,减轻患者的负担和压力。
中国心衰指南更新项目解读培训课件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5. ACEI 类药物慎用指征
• 2018 年指南 ACEI 类药物慎用包括: • 血肌酐>221μmol/L(2.5 mg/dl)或 eGFR<30
ml·min-1·1.73 m-2; • 血钾>5.0 mmol/L、双侧肾动脉狭窄为禁忌
• 2014 年指南心衰的诊疗大多数是从心衰阶段 C 开始, 没有提及阶段 A 及 B 的干预治疗等方面。
慢性心衰的治疗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1. 一般治疗方面 • 2018 年指南明确提出限钠(<3 g/d)有助于
控制 NYHA 心功能Ⅲ~Ⅳ级心衰患者的淤血 症状和体征(Ⅱa,C)。 • 2014 年指南只提出限钠对控制 NYHA 11I~ IV 级心衰患者的充血症状和体征有帮助, 没有给予明确的剂量。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14. CRT 治疗 • 2018 心衰指南 QRS 波时限 ≥ 130 ms。此外
还提出左心室多部位起搏(常规双心室起 搏治疗无效或效果不佳)和希氏束起搏 (左室导线植入失败等)在心衰治疗中的 作用。 • 2014 心衰指南 QRS 波时限 ≥ 120 ms。
诊断过程,特别设计了新的诊断流程图 (图 1),2014 年指南没有此方面的描述。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图 1 慢性心衰诊断流程图
2. 胸片的推荐等级上升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中国心衰指南总思路&特色
总思路 特色
• 在《2014中国心衰诊断和治疗指南》的基础上 - 结合国内有代表性临床询证医学证据
• 主要参照 - 《2016 ESC 急性及慢性心衰诊断及治疗指南》 - 《 2017年ACC/AHA/HFSA 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
• 强调 - 心衰综合管理 - 以预防为主 - 心衰的随访
我国针对心衰发 布的第一个遵循 循证医学原则的 纲领性指导文件1
2007年
急性心力衰 竭诊断和 治疗指南
填补了我国急性心 衰方面诊治指导规 范的空缺3
2012年
全面和精确地更新了
心衰诊疗的内容,涵
中国心力衰 竭诊断和治
盖了慢性与急性心衰、 HFrEF与HFpEF5
疗指南 2018年
2002年
引入了慢性心衰链式发展的概念 (A、B、C、D四期),同时补充了 舒张性心衰、慢性心衰急性发作、 难治性终末期心衰、心衰伴随其 他疾病的诊治、心衰的非药物治 疗等内容,完善了我国心衰的流 行病学概况2
1 采用心衰新的分类和诊断标准 2 强调心衰要早筛早诊,加强预防 3 明确提出慢性心衰的诊断治疗流程 4 更新了急性心衰的治疗流程
5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心衰新的分类和诊断标准
HFrEF
症状和/或体征 LVEF<40%
HFpEF
症状和/或体征 LVEF≥50% 利钠肽升高,并符合
• 治疗的核心为洋地黄强 心药及利尿剂
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 血液动力学阶段
• 显示心衰时心脏前后负荷压 力、容量及阻力的变化
• 治疗核心增加为血管扩张剂 及非洋地黄正性肌力药物
20世纪90年代至今 神经内分泌阶段
• 认识到心衰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 经特别是RAS系统的作用
• 认识到心衰的本质是心室重塑、神 经内分泌的过度代偿和持续存在将 成为预后的不利因素
• 治疗的核心以ACEI、β受体阻滞剂、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神经内分泌拮 抗剂为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 慢性心衰的治疗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有重大的转变:从旨在改善短期血液动力学状态转变为长期的 修复性策略,以改变衰竭心脏的生物学性质;从采用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转变为神经内分泌抑制剂
1. 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新视野. 薛松维. 大会论文集: 154-156. 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等.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4,42(2): 98-122.
我国心衰诊断与治疗指南演变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慢性收缩性 心力衰竭 治疗建议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心衰新的分类和诊断标准
特点
占心衰患者的10%-20% 在病因学、临床特点、影像
学表现、合并症、治疗及预 后等方面介于HFrEF与HFpEF 之间 部分HFmrEF可转变为HFrEF 或者HFpEF
HFmrEF
治疗
治疗和预后临床证据不足 ACEI/ARB、β受体阻滞剂、
3.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等.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3):195-221. 4.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等.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40(6):449-69. 5.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等.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2):98-122.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困难、疲乏)和液体潴留
I-IV
阶段D
患者器质性心脏病不断进展,虽经 因心力衰竭反复住院,且不能安全出院
(难治性终末期心 积极的内科治疗,休息时仍有症状, 者;需要长期静脉用药着;等待心脏移
IV
力衰竭)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可能改 善HFmrEF患者的预后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心衰的预防
心力衰竭的阶段
定义
患病人群
NYHA心 功能分级
阶段A (前心力衰竭阶段)
患者为心力衰竭的高危险人群,无 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肥胖、代谢
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无心力衰竭 综合征、使用心脏毒性药物史、酗酒史、
以下至少1条:(1) 左心室肥厚和/或左心 房扩大,(2)心脏舒 张功能异常
HFmrEF
症状和/或体征 LVEF 40%~49% 利钠肽升高,并符合
以下至少1条:(1) 左心室肥厚和/或左 心房扩大,(2)心 脏舒张功能异常
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衰(LVEF在40-49%之间),此类患者临床特征、病理生理、治疗和预后尚不清楚, 故单列此组有利于对其开展相关研究。
慢性心力 衰竭诊断 治疗指南
2010年
右心衰竭 诊断和治 疗中国专 家共识
专门针对右心衰 竭发布的共识4
2014年
中国心力衰 竭诊断和治
疗指南
NEW !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等.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1):7-102.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等.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2):1076-1195.
• 中国证据: – 中国的心衰相关研究证据,引用中国专家的文章35篇 ,占总文献的21%
• 洋地黄类药物的推荐 – 符合中国特点
• 中药治疗心衰 • 高原心脏病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8年10月第46卷第10期;760-789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2018中国心衰指南更新要点
的症状和(或)体征
风湿热史,心肌病家族史等
无
阶段B (前临床心力衰竭
阶段)
患者已发展成器质性心脏病,但从 左心室肥厚、陈旧性心肌梗死、无症状
无心力衰竭症状和(或)体征
的心脏瓣膜病等
I
阶段C (临床心力衰竭阶
段)
患者有器质性心脏病,既往或目前 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伴运动耐量下降(呼吸
有心衰的症状和(或)体征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2018.10.26 指南正式在线发布!
心力衰竭治疗历史变迁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从洋地黄到神经内分泌抑制剂
20世纪70年代以前 解剖学阶段
• 认为心衰是心肌收缩力 减弱的结果
总思路 特色
• 在《2014中国心衰诊断和治疗指南》的基础上 - 结合国内有代表性临床询证医学证据
• 主要参照 - 《2016 ESC 急性及慢性心衰诊断及治疗指南》 - 《 2017年ACC/AHA/HFSA 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
• 强调 - 心衰综合管理 - 以预防为主 - 心衰的随访
我国针对心衰发 布的第一个遵循 循证医学原则的 纲领性指导文件1
2007年
急性心力衰 竭诊断和 治疗指南
填补了我国急性心 衰方面诊治指导规 范的空缺3
2012年
全面和精确地更新了
心衰诊疗的内容,涵
中国心力衰 竭诊断和治
盖了慢性与急性心衰、 HFrEF与HFpEF5
疗指南 2018年
2002年
引入了慢性心衰链式发展的概念 (A、B、C、D四期),同时补充了 舒张性心衰、慢性心衰急性发作、 难治性终末期心衰、心衰伴随其 他疾病的诊治、心衰的非药物治 疗等内容,完善了我国心衰的流 行病学概况2
1 采用心衰新的分类和诊断标准 2 强调心衰要早筛早诊,加强预防 3 明确提出慢性心衰的诊断治疗流程 4 更新了急性心衰的治疗流程
5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心衰新的分类和诊断标准
HFrEF
症状和/或体征 LVEF<40%
HFpEF
症状和/或体征 LVEF≥50% 利钠肽升高,并符合
• 治疗的核心为洋地黄强 心药及利尿剂
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 血液动力学阶段
• 显示心衰时心脏前后负荷压 力、容量及阻力的变化
• 治疗核心增加为血管扩张剂 及非洋地黄正性肌力药物
20世纪90年代至今 神经内分泌阶段
• 认识到心衰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 经特别是RAS系统的作用
• 认识到心衰的本质是心室重塑、神 经内分泌的过度代偿和持续存在将 成为预后的不利因素
• 治疗的核心以ACEI、β受体阻滞剂、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神经内分泌拮 抗剂为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 慢性心衰的治疗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有重大的转变:从旨在改善短期血液动力学状态转变为长期的 修复性策略,以改变衰竭心脏的生物学性质;从采用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转变为神经内分泌抑制剂
1. 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新视野. 薛松维. 大会论文集: 154-156. 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等.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4,42(2): 98-122.
我国心衰诊断与治疗指南演变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慢性收缩性 心力衰竭 治疗建议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心衰新的分类和诊断标准
特点
占心衰患者的10%-20% 在病因学、临床特点、影像
学表现、合并症、治疗及预 后等方面介于HFrEF与HFpEF 之间 部分HFmrEF可转变为HFrEF 或者HFpEF
HFmrEF
治疗
治疗和预后临床证据不足 ACEI/ARB、β受体阻滞剂、
3.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等.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3):195-221. 4.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等.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40(6):449-69. 5.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等.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2):98-122.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困难、疲乏)和液体潴留
I-IV
阶段D
患者器质性心脏病不断进展,虽经 因心力衰竭反复住院,且不能安全出院
(难治性终末期心 积极的内科治疗,休息时仍有症状, 者;需要长期静脉用药着;等待心脏移
IV
力衰竭)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可能改 善HFmrEF患者的预后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心衰的预防
心力衰竭的阶段
定义
患病人群
NYHA心 功能分级
阶段A (前心力衰竭阶段)
患者为心力衰竭的高危险人群,无 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肥胖、代谢
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无心力衰竭 综合征、使用心脏毒性药物史、酗酒史、
以下至少1条:(1) 左心室肥厚和/或左心 房扩大,(2)心脏舒 张功能异常
HFmrEF
症状和/或体征 LVEF 40%~49% 利钠肽升高,并符合
以下至少1条:(1) 左心室肥厚和/或左 心房扩大,(2)心 脏舒张功能异常
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衰(LVEF在40-49%之间),此类患者临床特征、病理生理、治疗和预后尚不清楚, 故单列此组有利于对其开展相关研究。
慢性心力 衰竭诊断 治疗指南
2010年
右心衰竭 诊断和治 疗中国专 家共识
专门针对右心衰 竭发布的共识4
2014年
中国心力衰 竭诊断和治
疗指南
NEW !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等.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1):7-102.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等.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2):1076-1195.
• 中国证据: – 中国的心衰相关研究证据,引用中国专家的文章35篇 ,占总文献的21%
• 洋地黄类药物的推荐 – 符合中国特点
• 中药治疗心衰 • 高原心脏病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8年10月第46卷第10期;760-789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2018中国心衰指南更新要点
的症状和(或)体征
风湿热史,心肌病家族史等
无
阶段B (前临床心力衰竭
阶段)
患者已发展成器质性心脏病,但从 左心室肥厚、陈旧性心肌梗死、无症状
无心力衰竭症状和(或)体征
的心脏瓣膜病等
I
阶段C (临床心力衰竭阶
段)
患者有器质性心脏病,既往或目前 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伴运动耐量下降(呼吸
有心衰的症状和(或)体征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2018.10.26 指南正式在线发布!
心力衰竭治疗历史变迁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从洋地黄到神经内分泌抑制剂
20世纪70年代以前 解剖学阶段
• 认为心衰是心肌收缩力 减弱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