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教案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1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背景1.2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1.3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及其重要著作1.4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实践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2.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总体特征2.2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2.3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2.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观第三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3.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3.2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和规律3.3 剩余价值理论3.4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的发展第四章: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4.1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基础4.2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历程4.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和宝贵经验4.4 实现共产主义的展望和任务第五章: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和价值意义5.1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5.2 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5.3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5.4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六章: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世界6.1 当代世界的主要矛盾和问题6.2 马克思主义对当代世界问题的分析6.3 马克思主义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6.4 马克思主义在解决当代世界问题中的指导作用第七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7.1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背景7.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运用7.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指导作用7.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和宝贵经验第八章: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科学发展8.1 当代社会科学的发展趋势8.2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科学的关系8.3 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社会科学发展的贡献8.4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第九章: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文化艺术9.1 当代文化艺术的现状与发展9.2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文化艺术的关联9.3 马克思主义对当代文化艺术的影响与启示9.4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文化艺术创作与批评中的应用第十章:马克思主义的传承与发展10.1 马克思主义的传承使命10.2 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的新要求10.3 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现状与挑战10.4 面向未来的马克思主义:机遇与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背景:需要重点关注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包括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阶级的形成以及社会主义思想的兴起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案

一、引言1.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

(2)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当代的意义。

2. 教学内容(1)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及其历史发展。

(2)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4. 教学时间45分钟二、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及其历史发展1.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定义。

(2)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

2. 教学内容(1)马克思主义的定义。

(2)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历史案例,引导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过程。

4. 教学时间45分钟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1.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2)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意义。

2. 教学内容(1)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2)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意义。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现实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4. 教学时间45分钟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1.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2)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意义。

2. 教学内容(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2)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意义。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现实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4. 教学时间45分钟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2)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的意义。

2. 教学内容(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的意义。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现实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4. 教学时间45分钟六、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1.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2)让学生了解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的意义。

2. 教学内容(1)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2)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的意义。

马原课实践案例教学(3篇)

马原课实践案例教学(3篇)

第1篇一、引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下简称“马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传统的马原教学模式往往以理论讲授为主,缺乏实践性和互动性。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近年来,马原课实践案例教学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本文将以某高校马原课实践案例教学为例,分析其具体实施过程和效果。

二、案例背景某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原课共有60名学生,分为两个班级。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决定采用实践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

三、案例实施过程1. 案例选择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选择了以下案例:(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案例: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2)我国扶贫攻坚案例:介绍我国扶贫攻坚的政策措施和取得的成果,引导学生关注民生问题。

(3)中美贸易战案例:分析中美贸易战的起因、过程和影响,引导学生关注国际形势。

2. 案例分析(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个案例进行分析。

要求学生结合教材知识和自身实际,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原因和解决方法。

(2)小组汇报: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进行点评。

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和总结。

3. 案例辩论针对所选案例,组织学生进行辩论。

辩论过程中,要求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论证自己的观点。

4. 案例总结教师对整个案例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强调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和意义,并布置课后作业。

四、案例效果1. 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案例教学形式生动活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参与度。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和辩论,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通过分析案例,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五、案例反思1. 案例选择应贴近学生实际案例选择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以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发展1.1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与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实践与理论研究1.2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历史唯物主义与阶级斗争理论剩余价值理论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理论1.3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传播马克思主义在欧洲的传播与发展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与实践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2.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与方法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2.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世界观与方法论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意义与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世界的价值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个人成长与实践中的应用第三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3.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剩余价值社会生产关系与社会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3.2 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与危机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资本主义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3.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的意义与应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中国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世界的价值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个人成长与实践中的应用第四章: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4.1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与历史背景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与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9世纪欧洲的社会变革与社会主义思想的兴起4.2 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观点与体系无产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建设与共产主义理想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4.3 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的意义与应用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的价值科学社会主义在个人成长与实践中的应用第五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与建设5.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入与传播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背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5.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与建设中的应用中国革命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改革开放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5.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与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前景第六章: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世界经济政治6.1 当代世界经济的特征与挑战全球化的影响与局限性新自由主义与资本主义发展的矛盾经济发展不平衡与贫富差距问题6.2 当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超级大国的竞争与多极化趋势民族主义与民粹主义的兴起国际关系民主化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6.3 马克思主义在分析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中的作用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法与当代世界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国际视角与时代价值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七章: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文化与社会7.1 当代文化的多元化与冲突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的挑战文化产业的崛起与意识形态斗争网络文化与数字时代的社会变迁7.2 当代社会的问题与挑战社会不平等与社会公正问题人口老龄化与城乡差距问题环境污染与可持续发展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与社会实践马克思主义在解决当代社会问题中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第八章: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科技发展8.1 当代科技发展的趋势与影响信息技术的革命与的应用生物科技的发展与伦理挑战能源科技与气候变化问题8.2 科技革命与社会生产力的提升数字经济的兴起与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智能制造与产业结构的升级科技创新与经济全球化8.3 马克思主义在科技发展中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与科技革命的理论联系马克思主义在科技政策与科技伦理中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与科技发展的未来展望第九章: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思想理论斗争9.1 当代思想理论的多元与斗争意识形态对立与思想观念的碰撞马克思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等理论的对抗当代思想理论斗争的实质与特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优势与时代价值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与创新精神马克思主义在当代思想理论斗争中的指导地位9.3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与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加强与创新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斗争能力与水平第十章: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方法与要求10.1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与个人的世界观塑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方法与途径1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方法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结合实践与时代特点学习马克思主义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讨论10.3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要求与评价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态度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评价马克思主义学习成果的标准与方法重点和难点解析六、当代世界经济的特征与挑战:在这一章节中,理解全球化的影响与局限性、新自由主义与资本主义发展的矛盾以及经济发展不平衡与贫富差距问题是重点。

马原实践教学设计方案[合集5篇]

马原实践教学设计方案[合集5篇]

马原实践教学设计方案[合集5篇]第一篇:马原实践教学设计方案“精读好书一本,影响自己一生”和“精彩十分钟”PPT课件制作——《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实践教学设计方案一、实践目的通过本学期教学实践活动,在学生动脑、动手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口头、文字表达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使他们既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内容有更深的理解,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又能锻炼其作为师范类院校学生应具备的能力。

二、实践内容鉴于本学期本课程进行了2+1的教学改革方式和立足于本校作为师范类院校的特点,以及本课程以往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活动积累,本学期本课程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拟采用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进行“精读好书一本,影响自己一生”的读书笔记撰写和各小组的“精彩十分钟”PPT制作的课堂汇报形式(视教学情况而定)。

三、教师在实践中的指导要求任课教师在学生进行“精读好书一本,影响自己一生”的读书笔记撰写和各小组的“精彩十分钟”PPT制作的课堂汇报中,要及时跟进,督促学生进行此教学实践活动的实行。

在进行读书活动中,对其阅读书目的选择和实施的细则等方面,以及组织过程能够认真关注和指导,严格要求。

对学生既有宏观的指导,又要有微观的把握,力促使本学期的教学实践活动能够取得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四、学生在实践中的学习要求学生在本学期教学实践活动中按照任课教师的相关布置和要求,认真研读教材的内容和查阅相关的文献,务必在每个阶段能够完成进行读书心得体会的撰写和“精彩十分钟”PPT制作(须和读书内容有关系)的课堂汇报的准备工作。

五、实践成果形式1.每位学生必须上交一份读书心得体会(须是手写纸质文稿1500字以上)2.每组学生必须上交至少一份“精彩十分钟”PPT课件(可将做的精良的课件统一刻成光盘,以便保存)3.参与小组实践活动的考核表六、实践环节考评实践环节考评拟分为两个层面:1.每位学生的读书心得体会为10分2.“精彩十分钟”PPT课件制作,这个内容和整个小组的每位小组成员的分数挂钩3.参与小组实践活动情况为10分实践环节考评方法:(1)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成活动小组,每组5—15人;(2)每位学生必须上交一份读书心得体会(须是手写纸质文稿)和小组代表的有关的“精彩十分钟”的PPT课件;(3)每组推选一位正副两个小组长,由他们对每位组员的上交材料进行考核,每份材料各10分,原则不超过9.5分;并将各项成果没交和没参与活动的同学名单提交给老师;(4)正副组长互相考核;(5)并看时间的安排决定是否每小组抽出各选派一名进行“精彩十分钟”课堂汇报。

马原课实践教学(3篇)

马原课实践教学(3篇)

第1篇一、实践背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下简称“马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我校开设了马原课程,并开展了实践教学活动。

本报告将对我校马原课实践教学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实践内容1. 课堂实践教学(1)案例教学:教师选取与马原理论相关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探讨问题,提高学生的理论运用能力。

(2)辩论赛: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赛,让学生在辩论过程中学习马原理论,锻炼思维能力。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围绕某一马原理论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 课外实践教学(1)参观革命纪念地: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地,了解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传承红色基因。

(2)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将马原理论应用于实践,培养社会责任感。

(3)社会调查:引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了解社会现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实践效果1. 提高了学生的理论素养:通过课堂和课外实践教学,学生掌握了马原基本理论,提高了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

2. 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际,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3. 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参观革命纪念地、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等,学生深刻认识到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4. 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实践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参与,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四、实践反思1.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避免单纯的理论灌输。

2. 注重实践教学方法的创新: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使他们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4. 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实践成果。

马克思主义原理教案

马克思主义原理教案

马克思主义原理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核心观点。

2. 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3. 掌握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变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作用。

教学重点: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核心观点。

2.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变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作用。

教学难点:1. 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2. 分析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变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作用。

教学准备:1. 课本《马克思主义原理》。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回顾之前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忆起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和起源。

并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讲解(25分钟)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核心观点。

a.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和阶级斗争理论。

c.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a. 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

b. 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国家的传播和发展。

c.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入和接受。

三、讨论与实践(20分钟)1.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变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作用。

2. 分享讨论结果:请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3. 实践活动:请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一个社会问题或实际情境,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进行分析和解决方案提出。

四、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

五、课后拓展鼓励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参与社会实践等方式进一步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核心观点有了系统和全面的了解。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的设置,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升他们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加强学生的课后拓展,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和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深入了解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案

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案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 教学目标: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它的阶级基础、科学性和革命性。

2. 教学内容:a.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b. 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为研究对象,揭示普遍规律。

c. 革命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推动社会变革,指导实践。

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b.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

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背景。

2) 讲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基础。

3) 通过案例分析,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

4) 通过案例分析,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

5) 总结课程内容,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意义。

二、《物质和意识的关系》1. 教学目标:理解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包括它们的辩证统一和斗争。

2. 教学内容:a. 物质:客观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b. 意识:主观反映,依赖于物质存在。

c.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统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d. 物质和意识的斗争:历史发展中的矛盾和冲突。

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b.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物质和意识的辩证统一和斗争。

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讲解物质的定义和特征。

2) 讲解意识的定义和特征。

3) 阐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统一。

4) 阐述物质和意识的斗争。

5) 小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6) 总结课程内容,强调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的重要性。

三、《实践和认识的关系》1. 教学目标:理解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包括它们的辩证统一和相互作用。

2. 教学内容:a. 实践:人们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

b. 认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理解。

c.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统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d. 实践和认识的相互作用:实践影响认识,认识指导实践。

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设计马原的实践教学环节(3篇)

设计马原的实践教学环节(3篇)

第1篇一、背景及意义马克思主义原理(以下简称“马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了提高马原教学效果,我们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设计一系列实践教学环节。

本文将针对马原课程,设计一套实践教学环节,旨在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实践教学环节设计1. 实践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高理论素养;(2)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爱国情怀;(4)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 实践教学环节(1)课堂实践教学1)案例教学: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辩论赛:围绕某一热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辩论,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小组讨论:针对某一理论问题,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视频教学:播放与马克思主义相关的纪录片、电影等,让学生在视觉冲击中感受马克思主义的魅力。

(2)课外实践教学1)参观学习: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历史博物馆等,让学生亲身感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2)志愿服务: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支教、环保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3)社会实践调查:引导学生围绕某一社会问题进行实地调查,撰写调查报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写作能力。

4)网络实践活动: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讨论、知识竞赛等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网络素养。

(3)实践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辩论等表现进行评价;2)课外实践成果:根据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调查报告、论文等,进行评价;3)实践心得体会:要求学生在实践结束后,撰写心得体会,总结实践经验,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

大二马原课实践教学手册(3篇)

大二马原课实践教学手册(3篇)

第1篇一、前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下简称“马原”)是大二学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本手册旨在为同学们提供马原课实践教学的具体指导,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高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实践教学目标1. 深化理论认识:通过实践教学,使同学们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2. 提高实践能力: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同学们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社会责任感: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实践教学内容1. 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内容:结合教材内容,选择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部分进行深入学习。

- 方法:组织专题讲座、小组讨论、读书会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深入思考。

2. 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 内容: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活动,了解社会现实,体验社会生活。

- 方法:联系社会资源,安排学生深入社区、农村、企业等,开展实地调研和志愿服务。

3. 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 内容: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历史博物馆等红色教育基地,了解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 方法:安排讲解员进行现场讲解,组织学生撰写心得体会,交流学习感悟。

4. 主题实践活动- 内容:根据当前社会热点和时事政治,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如环保行动、文明出行、关爱弱势群体等。

- 方法:制定活动方案,组织学生分组实施,总结活动成果。

四、实践教学流程1. 前期准备- 确定实践教学主题和内容。

- 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时间、地点、参与人员、活动安排等。

- 准备必要的教学资料和设备。

2. 实施阶段- 组织学生进行理论学习,包括课堂讲授、小组讨论、读书会等。

- 安排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

- 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进行现场教学。

3. 总结阶段- 组织学生撰写实践活动总结报告,交流学习心得。

马原课程实践教学设计(3篇)

马原课程实践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课程背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下简称“马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具有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素质人才。

马原课程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素养,提高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实践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高理论素养。

2.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共产主义信仰。

4.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实践教学内容1.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组织学生研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全集》等经典著作,通过阅读、讨论和交流,使学生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2. 马克思主义理论讲座邀请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帮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脉络和最新研究成果。

3. 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会调查、实地考察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

4. 小组讨论与辩论以小组为单位,围绕特定主题进行讨论和辩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5.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理论运用能力。

四、实践教学方法1. 讲座法: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使学生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特定主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理论运用能力。

4. 实践法: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 比赛法:举办辩论赛、知识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实践教学实施步骤1. 前期准备(1)制定实践教学计划,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实施步骤。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背景19世纪欧洲的社会变革德国古典哲学的影响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启示1.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唯物史观的提出阶级斗争理论剩余价值学说1.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苏联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世界的应用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2.1 唯物论与唯心论唯物论的基本观点唯心论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基础2.2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形而上学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思想2.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其他重要观点实践观人民主体观发展观第三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应用3.1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马克思主义历史学3.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自然科学领域的应用科学技术的发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生物学、物理学等领域的应用3.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与应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教育、文化等领域的推广与应用第四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社会问题4.1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当代社会问题的理论指导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与危机发展中国家的问题与挑战全球性问题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4.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解决当代社会问题中的实践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实践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4.3 当代社会问题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挑战与启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应对现代性挑战中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解决生态问题中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未来发展中的定位与价值第五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育与普及5.1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意义与任务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素养的人才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觉悟传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5.2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方法与途径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学术研究与普及教育相结合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相结合5.3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现状与展望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发展现状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在国际范围内的传播与影响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与挑战第六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科学技术发展6.1 科学技术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挑战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主体性和客体性问题科学技术进步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6.2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技术伦理问题上的指导作用6.3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考生物科技、信息科技等前沿科技领域的哲学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应对科技风险和危机中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推动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中的责任第七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文化发展7.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文化价值的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文化发展中的理论指导作用当代文化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文化创新中的价值引领7.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文化冲突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主流文化的对话与互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处理文化多样性问题上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文化全球化进程中的定位7.3 当代文化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使命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素养的文化人才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八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政治发展8.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政治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政治理论构建中的作用当代政治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政治体制改革中的指导意义8.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政治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政治决策中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政治治理中的实践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政治发展中的价值取向8.3 当代政治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使命为实现政治公平正义提供理论支撑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第九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经济体制改革9.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经济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经济理论发展中的地位当代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经济科学发展中的指导作用9.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经济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实践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推动经济创新发展中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中的指导意义9.3 当代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使命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路径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第十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未来展望10.1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1世纪的理论创新全球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当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1世纪的新使命10.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全球性问题中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全球意识形态斗争中的地位10.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未来发展前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未来发展中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中的责任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世界社会主义复兴中的使命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背景、基本观点和发展历程是理解整个课程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原理电子教案(政治经济学部分)

马克思主义原理电子教案(政治经济学部分)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一是社会分工的出现;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1、商品的含义2、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价值使用价值是指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一切商品都包含着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

3、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它们不是两次劳动,更不是两种劳动。

生产商品的劳动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统一,不存在只有具体劳动没有抽象劳动的劳动,也不存在只有抽象劳动没有具体劳动的劳动。

(三)价值量的决定1、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量。

劳动量是由劳动时间来计量的,所以,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的多少。

生产某种商品花费的劳动时间越多,它的价值量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商品的价值量不能由个别生产者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即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而应该由生产该商品所必需的平均必要劳动时间,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3、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所谓简单劳动是指不需要专门的学习和训练,一般具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能从事的劳动。

复杂劳动是指需要专门的学习和训练、掌握一定知识和技术才能从事的劳动。

少量的复杂劳动可以折合为多倍的简单劳动,因而复杂劳动是自乘的或倍加的简单劳动。

同样,少量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可以等于多倍简单劳动创造的价值。

马原实践教学活动过程(3篇)

马原实践教学活动过程(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下简称“马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为了使学生对马原理论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其实践能力,我校特开展马原实践教学活动。

本次活动以“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为宗旨,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增强“四个自信”。

二、活动目标1. 帮助学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高理论素养。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心和决心。

三、活动内容1. 马原理论讲座: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学生进行马原理论讲座,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革命遗址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实践历程。

3. 主题研讨:围绕马原理论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研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区调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5. 创新创业:鼓励学生结合所学马原理论,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四、活动过程1. 准备阶段(1)成立活动筹备小组,明确活动目标、内容、时间、地点等。

(2)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包括理论讲座、实地考察、主题研讨、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环节。

(3)邀请专家学者、实践基地、志愿者等参与活动。

2. 实施阶段(1)理论讲座:邀请专家学者为学生进行马原理论讲座,帮助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革命遗址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实践历程。

(3)主题研讨:围绕马原理论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研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区调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马原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教案.

马原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教案.

才成为哲学。

这样就产生了这种不同的哲学思想和哲学派别。

形成对周围世界的相对系统的看法和观点。

世界观表现为一种理论,当人用这种理论去认识和处理问题时,理论就转化成方法了。

即“化理论为方法”。

因而,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的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世界观主要解决世界“是什么”问题。

方法论主要解决人在现实生活中面对事物和问题须“怎么办”这个问题,“是什么”和“怎么办”、世界观和方法论又是统一的。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

当我们用世界观理论去观察和解决问题时,它会转化、体现为方法论。

同一个哲学原理、理论,如果从理论的静态的角度看,它是一种认识成果,是世界观,如果从应用的动态的角度看,它又是一种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方法论。

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当你认识到本质要通过现象来表现这一原理时,那么你在认识事物时就会采取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

当你认识到事物的本质是由事物内部的特殊矛盾决定的这一原理时,你在认识事物时就会采用矛盾分析方法。

世界观是方法论的根据,人们总是根据世界观来确定自己的方法论。

反之,一个人在生活实践中所实际采用的方法论也能反映出他的世界观。

我们通常是根据一个人做事的方式方法来判断这个人的内心世界,即世界观的。

既然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那么我们在学习理解每一个哲学概念、原理和理论时都既要将其看作世界观,又要将其看作方法论,学会化理论为方法的本领。

这样我们在哲学中就既能得到境界的提升,又能得到实用工具的掌握。

哲学是智慧之学,但学了哲学并没有变得智慧起来。

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把世界观转化成方法论,即没有化理论为方法。

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也就是哲学中的最高问题或最根本问题。

恩格斯总结和概括了哲学发展史,特别是近代发展的历史事实,同时吸收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合理思想,第一次明确的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案

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案

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及其意义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背景探讨19世纪中叶的社会历史条件,包括资本主义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人阶级的壮大等。

分析黑格尔、费尔巴哈等哲学家的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理论、剩余价值学说等核心观点。

解释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自然、社会和思维领域的理论阐述。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理论创新、实践指导、思想解放等方面的意义。

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章:物质与意识的关系2.1 物质的概念与属性解释物质的基本概念,探讨物质的存在形式和基本属性。

分析物质与能量的关系,探讨物质的转化和运动。

2.2 意识的概念与属性阐述意识的基本概念,探讨意识的起源、本质和功能。

分析意识与物质的关系,探讨意识的物质基础和能动作用。

2.3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解释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包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等方面。

分析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原理。

第三章: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3.1 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观点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思想,包括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等原理。

分析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基本区别。

3.2 对立统一规律解释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内容,探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分析矛盾的斗争和统一、矛盾的转化和解决。

3.3 否定之否定规律阐述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内容,探讨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分析事物发展的周期性、阶段性和规律性。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社会4.1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社会的意义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当代社会发展的理论指导作用。

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解决当代社会问题中的指导意义。

4.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实践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应用。

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教案导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一节哲学何谓课时:2学时教学目的:通过对什么是哲学的几种典型观念的介绍与分析,引导学生逐步进入到哲学特有的语境中来,激发学生对问题本身和作为问题之学的哲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张世英《新哲学讲演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马捷莎:《关于“哲学是什么”的断想》《黑龙江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

教学内容:一、关于哲学,哲学家们都说了些什么1、哲学是智能之学或爱智之学,拉丁文philein 和sophia。

古希腊哲学家的观念,汉语中的哲即智慧,《尔雅》,哲,智也。

2、哲学是形而上学,《周易.系辞》有“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所谓形而上学即研究超经验、超感官的对象的学说。

3、哲学是本体论:ontology,研究存在的学说,即存在、世界、宇宙的本质是物质、精神、灵魂还是上帝?本体论概念出现于欧洲中世纪,但是在17世纪才被沃尔夫所详细论述和使用4、哲学是认识论,epistemology,希腊文为episteme知识和logos理论,自笛卡尔始,西方近代哲学发生了认识论转向,认为哲学的任务就是研究人的认识,哲学就是认识论。

5、哲学是科学方法论(科学主义理路),现代西方哲学中科学主义流派反对哲学是形而上学和本体论的观点,认为所谓超验世界的本质是人的感觉无法达到的、人的经验无法论证的,哲学的目的就是为科学提供精确的方法和符合逻辑的命题,因此,哲学就是科学方法论。

6、哲学是人本学,人道主义humanitariamism,人本主义、人文主义或人本学humanism,人学、人生境界说,现代西方哲学中人本主义流派认为哲学是以人为本的,人的生存中的各种问题是哲学研究的唯一使命。

7、哲学是语言学(语言学转向):现代西方哲学中语言学派认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明的水库,哲学应该透过语言来发现文化和文明的底蕴。

8、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世界最一般规律的学说,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的观点。

9、哲学的本性无定论:我国有些学者认为哲学的定义是无定论的,关于哲学是否能够有公认的定论也是无定论的,哲学讨论的许多问题也是无定论的,只有无定论的问题才是哲学问题。

二、什么是哲学:哲学家的困惑1、困惑的本质:哲学的学科性质与定位(元哲学问题)2、困惑的缘由:问题的转换与方法的革新1)近代以来,具体科学从哲学的分离、独立以及细化,使得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和学科性质凸显出来。

2)哲学存在的合法性的追问,也就是哲学的功能和价值的追问,它既不再是总揽一切的包罗万象的体系,也不是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那它究竟是什么,3)哲学的发展史证明,在不同的哲学家那里,由于世界和人自身的体悟的差别对于哲学的认识也就存在着分歧,使得哲学的元问题成了问题。

3、哲学的终结及其启示1)现代西方哲学讨论哲学的终结,有两种基本态度,其一是质疑哲学存在的根据(合法性),其二是在拒斥形而上学和本体论(传统哲学的根基)的大背景下,试图重建合理形态的新哲学。

2)马克思也曾经谈到哲学的终结,其意是近代哲学尤其是黑格尔的精神哲学和青年黑格尔派的自我意识哲学对历史的反动,因此马克思同时也谈到了哲学的实现,并实际地构建了一个实践唯物主义的新哲学。

三、反思哲学的基本思路1、哲学起源于惊讶惊奇:对世界充满惊奇,是哲学产生的根本前提,这种惊奇是与人的生存直接相关的,是一种生命的感怀;怀疑:惊奇引发兴趣,兴趣引发怀疑,即对感官经验的怀疑,对认知理性的怀疑,对世界之为世界,并且是我的世界的怀疑探求:有怀疑就会有观察、思考、探询、研究,哲学就诞生于探究、诞生于对生活的执着和对真理的渴望2、哲学活于问题之中提出问题:从常识中发现问题、进而提出问题,是哲学的使命;解决问题:思考问题,企图解决问题,哲学的历史就这样延续,但是哲学的魅力却主要不是哲学家给我们提供了什么样的结论,而在于哲学家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以什么样的方式提出问题以及提出了什么样的问题。

3、哲学自身的悖论1)公共性与私人性:哲学家思考的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但这种思考却是以个人的身份进行的,体现着哲学家个人的生命感悟。

2)理性与非理性:哲学发展史是一部理性发展史,理性意味着文明,另一方面,非理性长期被遮蔽,使得人类精神生活以及生命的总体性被割裂和分解3)有限性与无限性:理性追逐的是无限,而无限又总是在有限之中4)理想性与现实性:人之为人,就在于他对自己生活的策划,就在于他的有理想,而现实既是理想的发源地,又是实现理想的限制性条件,哲学的活力就是不断地提出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以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个人特征的方式)就是超越,并在这种超越中提升人的人生境界。

分析思考:如何理解哲学的歧异性?由什么是哲学我们能想到什么?第二节:哲学何为教学目的:了解哲学家的工作以及这种工作的性质和特点,使学生对哲学的功能和价值有一个初步的思考与参考文献:朱德生:《形上之思》,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罗伯特.罗兰.沃尔夫《哲学概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一、关于哲学:哲学家都做了些什么1、研究人和人性苏格拉底: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的兴趣由自然转移到人,智者派的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则明确宣告哲学的任务就是认识你自己,从而开辟了哲学的人学路径(从政治和伦理的角度)。

孔子,中国哲学从一开始就取了政治伦理的路向,墨学如此,道学如此,儒学更是如此,由孔子建构的仁实质上就是一种人学,仁者,爱人也。

康德:康德是德国的启蒙思想家,受卢梭等人自由思想的影响,他创构了自己的哲学人类学,确认个人的尊严和价值,主张道德高于知识,为维护人的精神的独立自由,维护人的主体性,他有意把自由从必然性中分离出来,把自由、主体性看成是超越于经验之外的东西,是超验的东西,从而将德国古典哲学引入主体性哲学的话语之中。

朱熹:程朱理学自诩为“继往圣之绝学”,引佛入儒,使得儒、释、道三者内在地融合在一起,与陆王心学共同把中国哲学的人学传统发挥到极致,而对心性问题的研究则是其贯穿始终的一条思想线索。

(3)海德格尔:存在之思(哲学即是人们本质上无所取用而婢女必予取消的那样一种思)——存在(为什么存在者存在而无却不存在)——存在者(哲学就存在者的存在求索什么是存在者。

哲学通往存在者的存在之途)。

2、研究宇宙(1)古希腊自然哲学:早期的自然哲学家主要探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万物的本原,一是宇宙的生成,他们拓展了对自然的本质及其秩序的思辨性理论,同时诉诸自然力量来理解自然事件,而非诉诸神灵或非自然力量的介入。

(2)近代科学之科学:部分保留了对自然和宇宙的兴趣,但随着具体科学从哲学中分离和独立出来,哲学除对世界整体仍可发表意见外,在具体的领域已经失去了话语优先权,转而研究认识,即研究科学之成为科学的条件和方法,如培根、笛卡尔和黑格尔等。

(3)现当代科学哲学:分析哲学、逻辑实证主义等皆属此列,形成现代西方哲学之科学主义思潮;另一方面,产生特定意义的科学哲学,如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认为科学的进展是不断的革命、新的范式或图像不断取代旧有的范式或图像的过程,从而对科学的建制问题进行专门的研究,强调科学的社会及其制度层面的结构,重视科学研究的价值判断。

3、研究社会(1)社会批判:对社会整体以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政治、经济、文化、心理等)进行批判性考察,如法兰克福学派就以社会批判理论见长。

(2)社会建构:批判本身不是目的,批判为了建构,柏拉图的《理想国》以及它提出的“哲学王”即典型;马克思主义哲学也被认为是一种社会理论,有关其对资本主义及整个人类社会的分析,最终都是为了揭示社会历史的矛盾运动和本质、规律,以建构一个标志着人的自由而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

(3)社会理想:每个哲学家都会有自己的社会理想,应然和实然、应有和现有、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是哲学始终保持其生命活力的内在源泉,如《太阳城》、《乌托邦》、《大同社会》等皆如此。

二、哲学的特点:1、抽象性:哲学研究的世界一般,追求的是普遍性和必然性;在语言的表述和理论的建构方面,哲学对本质问题的特殊爱好使它摆脱直接性和具体性,采取抽象思辨的方式,黑格尔称哲学就是反思;2、超越性:哲学以观念的方式内在地把握世界,它源于生活、源于现实,立足此岸世界,但却并不满足于对现象的分析,而是试图在此岸世界和彼岸世界之间架起一座由此及彼的桥梁,从这个意义上讲,哲学是人的一种精神性的超越。

3、批判性:包括对社会的批判,对历史的批判,对自然的批判,对人的批判,对批判的批判,批判就是一种考察,以及在考察的基础上依据理性原则所进行的判断;4、非知识性:哲学离不开知识,包含知识的成分,但它本质上却并非知识,而是一种体验,一种人生的智慧,是从有限中把握无限。

三哲学的功能与价值1、哲学作为一种价值理性(1)价值理性的人性旨归:哲学崇尚理性,归根结底是理性的产物,但这种理性本质上是价值理性,它关注人、人性、人的发展并以人的发展尺度衡量世界,因此,它主要不是描述性的,而死评价性的。

(2)价值哲学:尽管价值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现代才产生出来,但从哲学的根上讲,所有的哲学都是价值哲学2、哲学作为一种社会理性(1)社会的良心与知识分子的使命:哲学是哲学家的工作,是哲学家诉诸心灵的工作,是哲学家代表人类从事的工作,哲学家不向个人负责,不向权威负责,而是向社会负责,向历史负责。

(2)启蒙与净化:哲学本身是一种文化(时代精神的精华),却是特殊的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根,是一个民族的生命支撑,肩负着对社会进行启蒙的历史重任,同时肩负着对社会进行文化净化的历史使命:哲学史表明,人类的每一个进步,斗鱼哲学的积极介入密切相关,如作为资本主义生存之基的自由、平等、博爱就是法国启蒙主义注额加对时代精神真实状况的提炼。

3、哲学作为一种实践理性(1)哲学的实践指向: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的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哲学家们知识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2)生活与生活世界:表面上,哲学以其玄奥远离人们的生活,而实际上哲学离人们的生活最近,哲学就是生活本身,是现实生活在人们心灵中的映现:更为重要的是,哲学的最根本的功能,就是提升人们的人生境界,即讲人对世界的态度,讲人怎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人生在世),追求的是人的安身立命之本,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如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分析思考:1、哲学:精英文化还是大众文化?2、分析,哲学万能论,哲学无用论,功利哲学论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理论和方法教学要求:了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革命意义中,着重领会以实践为核心和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点;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现时代的思想智慧,通过独有的方法而体现出多方面的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