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教案模板
大学马原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兴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
1.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及其历史地位
2. 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
3.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
4.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2. 教学难点: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原理。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教师简要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背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能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
2.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授新课
1.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及其历史地位
-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指导思想,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基石。
2. 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
-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剩余价值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等。
- 科学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的理论指导。
3.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
-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
4.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
(三)课堂讨论
1. 教师提出问题: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和实践性?
2.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案
教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教学目标:
1. 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思想和原理;
2. 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和解释方法;
3. 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
教学重点: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社会现象的理论分析。
教学难点:
1. 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关键要点;
2.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利用图片或课件展示马克思的肖像,引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兴趣;
2. 向学生提问:你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什么了解?
二、知识讲解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a. 唯物史观:世界是物质存在的,物质决定意识;
b. 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和发展规律;
c. 历史唯物主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d. 唯物主义认识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e. 实践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社会现象的理论分析:
a. 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b. 商品经济和剩余价值理论;
c. 阶级斗争和阶级分析;
d. 社会发展和历史规律。
三、案例分析
1. 选择一个实际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扩大;
2.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
四、讨论与总结
1. 学生交流自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和理解;
2. 教师进行总结,概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和理论。
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了解程度和理解能力,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知水平。尤其在案例分析环节,引导学生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运用到具体问题中,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学思政课马原教案
课时:2课时
教学对象:大学本科生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和基本战略,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信仰,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教学重点:
1.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和基本战略。
2. 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
教学难点:
1.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当代中国的应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 引导学生回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出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提出问题: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有哪些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和基本战略?
二、讲授新课
1.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
(1)阐述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
(2)介绍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如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建设等。
2.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纲领和基本战略
(1)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介绍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战略,如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社会主
义现代化国家等。
三、课堂讨论
1.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科学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2. 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复习上一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和基本战略。
2. 提出问题:如何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讲授新课
1.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大学马原教学设计
大学马原教学设计
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原)是中国高等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思维方式。根据课程教学大纲,我设计了一种针对大学马原课程的教学方案,旨在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
1. 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2. 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3.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对时代问题的理性思考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
1.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起源、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包括唯物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等。
2.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包括实践观念、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等。
3.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的认识: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的本质、意识和自由的理解,包括人的社会性、创造性等。
4.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社会的认识: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社会历史发展和社会问题的认识,包括阶级斗争、社会变革等。
5.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与实践: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
的应用和发展,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等。
教学方法:
1. 经典文献阅读:鼓励学生阅读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著作,通过阅读和解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文原意。
2. 学生演讲:安排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演讲,要求他们在演讲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框架,对一些当代社会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方案的提出。
3. 讨论和辩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和辩论,提出一些具有争议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思维,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
第一章 马原教案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教案)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讲义)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1、哲学的高度抽象性
①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第一,什么是世界观
第二,怎样理解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第三,为什么说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一词,在古希腊文中,是由“爱”和“智慧”这两个词组成;在汉语中“哲”这个词是聪明、智慧的意思,中国古代把聪明而有智慧的人称为哲人,所以,中国近代以来,就把关于智慧的学问称作哲学。
概括: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或者说,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人们普遍具有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而不系统的,没有上升到理论形态。哲学以理论的形态对世界观问题做出系统的回答和必要的论证。
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哲学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最一般的规律;自觉按照这种最一般的规律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这就是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世界观贯彻和体现在人生领域,就是人生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意义和最终目的的看法和根本态度,它包括对人生的意义、价值、目的、理想、信念、生死、苦乐、荣辱等问题的观点和态度。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②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第一,这一问题为什么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二,哲学基本问题的内涵及其意义是什么
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1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
《马原》教案
《马原》教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中国大陆高等教育中普遍开设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俗称“马原”。它是一门重要的思政课程,在中国高等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
是一份《马原》教案,供大家参考。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本内容,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和思想体系;
2.掌握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内涵和发展方向;
3.了解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趋势,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
理论和实践。
二、教学方法:
1. 理论讲授与互动探讨相结合;
2. 授课思路清晰、条理分明,注意陈述和引导学生思考的过程;
3. 常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4. 在教案中注重涉及学生实践和现实问题的内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内容:
第一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本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的生成
第二讲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和思想体系
二、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主要阶段和理论内容
三、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特点和贡献
一、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目标
二、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理念和路径
第四讲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趋势
一、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途径和主要任务
五、教学资源:
1.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辅导材料:各种习题、例题、辅导书等
3.多媒体教学课件:PPT等
六、教学评价:
教学期末考试成绩与平时表现,包括课堂表现、课后作业、论文等。其评价标准:理
论掌握情况、实践能力、学习态度等。
七、教学安排:
本课程根据学期,每周上课一至两次,每次课为两学时。教学内容和习题要安排得当,让学生能够理解课程的总体脉络和核心思想。
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案
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案
一、教学目的
本教学计划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掌握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加深对辩证法和物质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其思想理论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概念及历史渊源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基本内涵
3. 唯物史观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4. 辩证法的概念及其基本原理
5. 物质的概念及其本质属性
6.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实践意义和历史地位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讲授、讨论、案例分析、文献阅读、思维导图等,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加强思想建设和实践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进程
第一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概念及历史渊源
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概念及基本内容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过程
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哲学思潮的比较
第二课 唯物史观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1. 唯物史观的概念及其理论要素
2.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区别与联系
3. 世界历史发展规律及其意义
4. 中国革命的历史规律性分析
第三课 辩证法的概念及其基本原理
1. 辩证法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2.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3. 矛盾的主要类型和解决原则
4.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和联系
第四课 物质的概念及其本质属性
1. 物质的概念、本质属性和分类
2. 物质世界的客观性和普遍规律性
3. 生命和意识的物质基础和本质属性
4. 物质向能量和信息的转化及其意义
第五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实践意义和历史地位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基础和历史背景
大学生马原微课教案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
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
教学难点:
1. 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
2. 如何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教师简要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背景和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学习马克思主义?
二、讲授新课
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
-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论。
2.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 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
3.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
- 历史唯物主义。
- 辩证唯物主义。
- 群众路线。
三、案例分析
1. 教师选择一个与马克思主义相关的案例,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原理和方法。
四、课堂小结
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
1. 撰写一篇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短文,阐述其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2.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微课的形式,让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课后作业的设计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反馈,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马原实践教学设计方案[合集5篇]
马原实践教学设计方案[合集5篇]
第一篇:马原实践教学设计方案
“精读好书一本,影响自己一生”和“精彩十分钟”PPT课件制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实践教学设计方案
一、实践目的
通过本学期教学实践活动,在学生动脑、动手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口头、文字表达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使他们既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内容有更深的理解,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又能锻炼其作为师范类院校学生应具备的能力。
二、实践内容
鉴于本学期本课程进行了2+1的教学改革方式和立足于本校作为师范类院校的特点,以及本课程以往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活动积累,本学期本课程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拟采用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进行“精读好书一本,影响自己一生”的读书笔记撰写和各小组的“精彩十分钟”PPT制作的课堂汇报形式(视教学情况而定)。
三、教师在实践中的指导要求
任课教师在学生进行“精读好书一本,影响自己一生”的读书笔记撰写和各小组的“精彩十分钟”PPT制作的课堂汇报中,要及时跟进,督促学生进行此教学实践活动的实行。在进行读书活动中,对其阅读书目的选择和实施的细则等方面,以及组织过程能够认真关注和指导,严格要求。对学生既有宏观的指导,又要有微观的把握,力促使本学期的教学实践活动能够取得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四、学生在实践中的学习要求
学生在本学期教学实践活动中按照任课教师的相关布置和要求,认真研读教材的内容和查阅相关的文献,务必在每个阶段能够完成进行读书心得体会的撰写和“精彩十分钟”PPT制作(须和读书内容有关系)的课堂汇报的准备工作。
五、实践成果形式
大学生讲思政课教案马原
授课班级:XX级XX班
授课时间:XX年XX月XX日
授课教师:XX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和发展历程。
2.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政治觉悟,坚定共产主义信仰。
教学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定义和特点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
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发展历程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
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观
三、政治经济学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背景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的发展
四、科学社会主义
1.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2. 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
3. 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的实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多少了解?
2. 回答后,简要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定义和特点。
二、讲授新课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
- 讲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定义和特点
- 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和发展历程
2. 马克思主义哲学
- 讲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 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和历史观
3. 政治经济学
- 介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背景和基本原理
- 分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的发展
4. 科学社会主义
- 讲解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历程
- 探讨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的实践
三、课堂互动
1.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马原的授课教案
马原的授课教案
教案标题:《马原的授课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和核心思想;
2. 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和核心思想;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
教学难点: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的理解和运用;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入把握。
教学准备:
1. 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
2. 多媒体设备;
3.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兴趣;
2. 提出问题:你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什么了解?
二、知识讲解(15分钟)
1. 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起源和基本概念;
2. 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包括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等;
3. 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
三、案例分析与讨论(20分钟)
1. 提供相关案例,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分析案例;
2. 分组讨论案例,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3.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和讨论。
四、概念梳理与总结(10分钟)
1. 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概念梳理,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进行知识总结,提出问题和疑惑。
五、课堂练习(15分钟)
1. 提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答题;
2. 教师对答题情况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马克思原理教案模板(多篇)
马克思原理教案模板(多篇)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自1848年产生至今164年来,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及其影响最为深刻和最为广泛的理论;是100多年来哲学社会科学中真理性最突出的社会历史理论;是引起并造成东西方长期分离,对抗和严重危机的理论;是敲响资本主义丧钟,塑造社会主义制度并引起这两种制度激烈竟争的理论;是震撼不同阶级、不同民族心灵围绕利益追求因而无法保持宁静的理论。因为是这样一种理论,所以,它成了这个时代不可超越的理论,不管人们是否意识到它,也不管人们是否喜欢它,这种理论已经成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参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任何人企图绕开它而孤立的行走是绝对不可能的。不致力于掌握这种理论的基本精神,不仅是心灵的消极颓废,而且肯定是一种重大的损失,无论这种损失是个人的还是整个社会的。
1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1、主义的内涵:
主义是对客观世界、社会生活和学术问题等所持有的系统的理论和主张。如唯心主义、唯物主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民族主义、女权主义等等。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1)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准,刑罚不准,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则必言之,言之则必行之”。
——定性分析是任何科学的开端和起点。
(2)西方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表述:
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实践一元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
社会理论”,“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持征是批判”,“马克思主义是历史哲学”,“马克思主义就是哲学”,“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经验科学”等等,都是从定性角度来看待马克思主义。
大学生马原思政教案
授课对象:大学生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主要内容,理解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教学内容:
一、认识论概述
1. 认识论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认识论的历史发展
3.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
二、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 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3.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三、认识的过程
1. 认识的起点:感性认识
2. 认识的发展:理性认识
3. 认识的深化:实践与认识的统一
四、认识的本质
1. 认识的客观性
2. 认识的主观性
3. 认识的辩证性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系统讲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内容。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认识的过程、认识的本质等主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认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提出问题:什么是认识?认识与实践活动有何关系?
2. 引导学生思考:认识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二、讲授新知
1. 认识论概述
2.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3. 认识的过程
4. 认识的本质
三、课堂讨论
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分析实际问题?
2. 各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马原大学生讲思政课教案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形成背景、基本内容和历史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形成背景;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
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深刻内涵;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实际问题的结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马克思主义是什么吗?
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政治、经济、哲学等领域的理论体系,它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二、讲授新课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形成背景
a.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逐渐显现,工人阶级的觉醒和斗争日益激烈;
b. 马克思、恩格斯等人在研究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
a. 唯物史观:认为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社会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的;
b. 唯物辩证法:强调事物内部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斗争实现的;
c.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和必然灭亡的趋势;
d. 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形成了自己的哲学体系。
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历史意义
a. 马克思主义为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大学马原的教案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本质特征,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
2. 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
3. 使学生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教学重点: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本质特征。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本质特征。
3.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本质特征。
教学难点:
1.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之间的内在联系。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提问:同学们,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二、讲授新课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本质特征
a.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本质特征
a.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和规律。
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本质特征是阶级性和科学性。
3.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本质特征
a.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的理论和行动指南。
b.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阶级性和实践性。
三、课堂讨论
1. 问题: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之间的内在联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背景
19世纪欧洲的社会变革
德国古典哲学的影响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启示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唯物史观的提出
阶级斗争理论
剩余价值学说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历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苏联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世界的应用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2.1 唯物论与唯心论
唯物论的基本观点
唯心论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基础
2.2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形而上学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思想
2.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其他重要观点
实践观
人民主体观
发展观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应用
3.1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马克思主义历史学
3.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自然科学领域的应用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生物学、物理学等领域的应用
3.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与应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教育、文化等领域的推广与应用第四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社会问题
4.1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当代社会问题的理论指导
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与危机
发展中国家的问题与挑战
全球性问题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4.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解决当代社会问题中的实践探索
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实践
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
4.3 当代社会问题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挑战与启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应对现代性挑战中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是贸易的全球化
三是金融的全球化
一是生产的全球化
四是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
(一)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 一是生产的全球化
资本
装配
设计
二 是贸易的全球化
• 2006年中国贸易额达到1万7600亿美元, 成为仅次于美、德的第三大贸易大国。
三是金融的全球化
• 当今每天有2000—5000亿美元的资本在世 界游荡,一年累计达560000亿美元,相当于美 国一年国民生产总值的6倍。 • 2003年起我国实际引进的外资首次超过美 国,成为全球跨国公司公认最值得投资的国家。 2005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724.06亿美元。(来 源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
童工
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 (一) 生产集中与垄断的形成
(1)垄断代替竞争并在资本主义经济生活 中占据统治地位,其最初表现形式是私人垄 断资本的形成和发展,其关键环节是生产和 资本的集中 (2)自由竟争必然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 (3)当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就 必然产生垄断
垄断是通过一定的垄断组织形式实现的。
三、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
• (一)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 (二)经济全球化的动因 • (三)经济全球化的后果
• 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 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 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 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 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 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一体 化过程。
二战后,美国洛克菲 勒、摩根、第一花旗银行、 杜邦、波士顿、梅隆、克 利夫兰、芝加哥、加利福 尼亚、得克萨斯等十大财 团控制了全国的经济、政 治和外交。
约翰· D· 洛克菲勒
据美国《幸福》杂志的统计,1954— 1969年美国500家最大的工矿企业的产品销 售额,在产品的总销售额中所占的份额,从 46%增加到65%;雇用人数在全国雇员总数 中所占份额,从46%增加到71%。全国工矿 产品销售总额的2/3集中在只占企业总数的 0.1%的大企业手里。这500家最大的工矿企 业约有86%属于十大财团。
消极影响
• 第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 • 第二,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 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发生。 • 第三,各国特别是相对落后国家原有的体制、 政府领导能力、社会设施、政策体系、价值观 念和文化都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国家内部和 国际社会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 • 第四,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变成 一种全球行为,它既为一国经济竞争力的提高 提供了条件,同时也存在着对别国形成依赖的 危险。
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 (一)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作用 • (二) 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 • (三)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垄断资本主义生产 关系在自身范围内的部分质变,标志着资本主义发展 进入新的阶段。 1929—1933年的资本 主义世界发生的经济危机, 是有史以来资本主义世界 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这场 危机深刻动摇了资本主义 经济体制的根基,危及资 本主义的生存。
•四是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跨国公司年生产总值占 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 25% 工业国家总产值的 40% 跨国公司之间和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占
全世界贸易总额的 60%
跨国公 司的全 球化战 略
在资本过剩的国家筹集资本
在原材料和劳动力低廉的国家加工产品
在物质短缺的国家销售产品
跨国公司的作用是什么? 跨国公司通过遍布全球的经营网络,实现 人员自由流动、新技术和新观念同步应用,促 进了技术和管理的空间扩散。
罗斯福
经济危机
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 义各国都建立了战时经济管理体制,国家对整个国 民经济和社会生活实行全面统制,国家垄断资本主 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第二次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作为一种 新的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体系最终得以形成。
1914年一战爆发 二战结束初期
1
开始形成 的时期
(二)经济全球化的动因
• • • 首先,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其次,跨国公司的发展。 最后,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
(三)经济全球化的后果
• 积极影响:经济全球化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 的流动,促进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和国际贸 易的发展; • 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的优化 配置效率,和各国生产力发展,为各国经济提 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 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主要经济动因是: • 首先,将国内过剩的资本输出,以便在国外谋 求高额利润。 • 其次,将部分非要害的技术转移到国外,以取 得在别国的垄断优势,攫取高额垄断利润。再 次,争夺商品销售市场。 • 最后,确保原材料和能源的可靠来源。 • 这些经济上的动因与垄断资本主义政治上、文 化上、外交上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交织发 挥作用,共同促进了垄断资本主义向世界范围 的扩展。
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掌握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 垄断的进程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科 学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经济全球化的本 质,正确理解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特点及 其实质;深刻理解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 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资本主义必然灭 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
• 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在销售或购买商品时,凭 借其垄断地位规定的、旨在保证获取最大限度 利润的市场价格。 • 垄断价格包括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两种形式。 • 垄断高价是指垄断组织出售商品时规定的高于 生产价格的价格。 • 垄断低价是指垄断组织在购买非垄断企业所生 产的原材料等生产资料时规定的低于生产价格 的价格。 • 垄断价格=成本价格+垄断利润 • 垄断价格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四种:
• 第一种是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 • 第二种是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 • 第三种是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 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 • 第四种是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积极作用
• 首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 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 其次,资产阶级国家凌驾于私人垄断资本之上,代 表整个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调节经济过程和经济 活动,这在一定范围内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的狭隘 界限。 • 再次,通过国家的收入再分配手段,使劳动人民生 活水平有所改善和提高。 • 最后,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参与和干预下,各主 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工业、商业、通讯及交通 运输业的现代化水平迅速提高,社会生产和社会生 活的面貌改观,加快了这些国家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进程。
• 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基本形式有三种: 第一种是借贷资本输出。 第二种是生产资本输出。 第三种是商品资本输出。 从输出资本的来源看,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私人资本输出。 一类是国家资本输出。
• 当代国际垄断同盟的形式 以跨国公司和国家垄断资 本主义的国际联盟为主。
• 国际经济协调的具体形式: 各种国际经济组织、国际 经济协议以及地区性的经 济组织和集团等。
英国 德国 法国 中国
跨国公司的全球经营战略形 成了空前巨大的网络
日 本 美国
跨 国 公 司 分 布
6.5万家母公司和85万家子公司或分公司
2/3的跨国公司母公司设在发达国家
设在发展中国家的子公司占总数2/5
英国 德国 法国 中国
日 本
美国
跨 国 公 司 概 况
2001年,雇员达5400万人 销售额达19万亿美元
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
资本主义 产生
产业革命 爆发
垄断组织占 据统治地位
16世纪
18世纪 后半期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自由竞 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
19世纪70年代以前,资本主义处于自由竞 争阶段;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逐步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并 占据统治地位,垄断资本主义得以形成。
加强国际经济联系,进入世界大市场,已 经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自身经济的重要手 段,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既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经济全球 化的客观要求。我国申请加入WTO,目的就是 为了进入世界大市场,加快经济发展 。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利大于弊
• 首先,有利于扩大中国的出口。 • 其次,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参与规则的制 定,有利于使中国的合法权益得到反映;同 时,可把国际贸易争端交到世贸组织的仲裁 机关处理,免受不公正处罚。 • 第三,加入世贸组织,世贸组织成员中的主 要贸易大国将不得不减少、取消对中国的纺 织品等商品实行的不同程度的贸易歧视措施。 第四,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的进口关税将 降低,有利于人民提高生活水平。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并没有根本改变 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国 家力量同垄断组织力量结合在一起的垄断 资本主义。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生产力发 展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 掠夺,更好地保证垄断资产阶级获得高额 垄断利润,更有利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二) 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
• 金融资本是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 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 • 金融寡头是指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 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 本家集团。他们支配了大量的社会财富,控 制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和上层建筑,是垄 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统治者。
(四)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 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社会生产和流通中 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 垄断利润的来源: • 第一,来自对本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剥削的 加强; • 第二,由于垄断资本可以通过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 来控制市场,使得它能获得一些其他企业特别是非 垄断企业的利润; • 第三,通过加强对其他国家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 获取的国外利润; • 第四,通过资本主义国家政权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 的再分配,从而将劳动人民创造的国民收入的一部 分变成垄断资本的收人。
教学要点: •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特点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和实质 • 资本输出与垄断资本的国际扩张 •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其后果 •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 •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为社会主义所 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第一节 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一、 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全球GDP的1/பைடு நூலகம்0,全球出口量的1/3
(三)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列宁:1916年《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 段》 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 (1)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 (2)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 (3)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4)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 (5)最大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上的领土分割完 毕。
2
不稳定发 展的时期
3
广泛而深入 发展的时期
(一)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作用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 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国 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垄断资本主义 生产关系在自身范围内的部分质变,标志 着资本主义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的原因:
• 首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资本主义 生产资料在更大范围内被支配,从而促进 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 其次,经济波动和经济危机的深化,要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 最后,缓和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关系,要 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垄断组织 垄断组织是指在一个经济部门或几个经济部门中,占据垄断地 位的大企业联合。
常见的垄断组织有:
卡特尔 托拉斯 辛迪加 康采恩等
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变得更加复 杂和剧烈。这是因为:
第一,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
第二,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
第三,社会生产是复杂多样的,任 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 社会生产都包下来。
垄断资本家控制下的美国参议院
垄断条件下的竞争同自由竞争的比较 垄断竞争 自由竞争 竞争目的 获得高额垄 获得更多的利 断利润 润或超额利润 经济手段 经济手段、 非经济手段 国际市场 国内市场
竞争的手段
竞争范围
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 剧烈。这是因为:
(三)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