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教案模板
马原课实践案例教学(3篇)
第1篇一、引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下简称“马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传统的马原教学模式往往以理论讲授为主,缺乏实践性和互动性。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近年来,马原课实践案例教学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本文将以某高校马原课实践案例教学为例,分析其具体实施过程和效果。
二、案例背景某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原课共有60名学生,分为两个班级。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决定采用实践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
三、案例实施过程1. 案例选择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选择了以下案例:(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案例: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2)我国扶贫攻坚案例:介绍我国扶贫攻坚的政策措施和取得的成果,引导学生关注民生问题。
(3)中美贸易战案例:分析中美贸易战的起因、过程和影响,引导学生关注国际形势。
2. 案例分析(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个案例进行分析。
要求学生结合教材知识和自身实际,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原因和解决方法。
(2)小组汇报: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进行点评。
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和总结。
3. 案例辩论针对所选案例,组织学生进行辩论。
辩论过程中,要求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论证自己的观点。
4. 案例总结教师对整个案例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强调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和意义,并布置课后作业。
四、案例效果1. 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案例教学形式生动活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参与度。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和辩论,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通过分析案例,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五、案例反思1. 案例选择应贴近学生实际案例选择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以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
山东大学马原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认识的本质,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2. 掌握认识的发展规律,认识过程的反复性与无限性。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认识的本质2. 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3. 认识的发展规律教学难点:1. 认识的本质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关系2. 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的理解与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什么是认识?认识在人类社会中有什么作用?2. 引导学生思考,总结认识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二、认识的本质1. 讲解认识的本质:认识是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 分析认识的本质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关系,强调认识的本质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石。
三、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1. 讲解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实践是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
2. 分析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和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四、认识的发展规律1. 讲解认识的发展规律: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与无限性。
2. 分析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
五、案例分析1. 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认识的本质、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以及认识的发展规律。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指导实践。
六、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认识的本质、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以及认识的发展规律。
2. 强调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指导实践中的重要性。
七、课后作业1. 撰写一篇关于认识的本质、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以及认识的发展规律的文章。
2. 结合自身实际,思考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指导实践。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认识的本质、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以及认识的发展规律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能否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指导实践。
3. 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能否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大学思政课马原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对象:大学本科生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和基本战略,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信仰,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教学重点:1.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和基本战略。
2. 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
教学难点:1.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当代中国的应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出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提出问题: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有哪些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和基本战略?二、讲授新课1.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1)阐述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
(2)介绍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如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建设等。
2.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纲领和基本战略(1)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介绍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战略,如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等。
三、课堂讨论1.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科学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2. 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和基本战略。
2. 提出问题:如何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二、讲授新课1.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1)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2)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当代中国的应用,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当代中国的应用(1)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我国的地位和作用。
(2)介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过程和主要内容。
三、课堂讨论1.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当代中国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1 马克思主义的起源1.2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3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2.1 辩证唯物主义2.2 历史唯物主义2.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价值第三章:剩余价值理论3.1 剩余价值的发现3.2 剩余价值的实现3.3 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第四章:阶级斗争与社会主义革命4.1 阶级斗争的作用4.2 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和任务4.3 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和策略第五章:马克思主义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5.1 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传播和运用5.2 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和经验5.3 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未来发展第六章: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6.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6.2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分析6.3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构建第七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7.1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7.2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完善7.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第八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8.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特点8.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8.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指导地位第九章:全球化和马克思主义9.1 全球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9.2 全球化背景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9.3 马克思主义在全球化时代的价值第十章: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的意义10.1 当代世界的主要矛盾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10.2 马克思主义在解决全球问题中的指导地位10.3 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未来的启示第十一章: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科技革命11.1 科技革命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挑战与机遇11.2 信息化时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11.3 科技创新与社会主义事业的互动关系第十二章: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建设12.1 生态文明建设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2.2 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生态环境保护12.3 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与实践第十三章: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文化发展13.1 当代文化发展的趋势与挑战13.2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在当代的运用与发展13.3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路径与策略第十四章: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14.1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政治格局变化14.2 马克思主义对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分析14.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影响力与责任担当第十五章:马克思主义的未来发展15.1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与发展15.2 马克思主义在未来的指导作用15.3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全球化前景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理论体系;2. 剩余价值理论和阶级斗争的作用;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成果;4. 马克思主义在全球化和当代世界中的指导作用;5.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案
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案一、教学目的本教学计划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掌握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加深对辩证法和物质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其思想理论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概念及历史渊源2.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基本内涵3. 唯物史观的概念及主要内容4. 辩证法的概念及其基本原理5. 物质的概念及其本质属性6.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实践意义和历史地位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讲授、讨论、案例分析、文献阅读、思维导图等,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加强思想建设和实践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进程第一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概念及历史渊源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概念及基本内容2.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过程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哲学思潮的比较第二课 唯物史观的概念及主要内容1. 唯物史观的概念及其理论要素2.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区别与联系3. 世界历史发展规律及其意义4. 中国革命的历史规律性分析第三课 辩证法的概念及其基本原理1. 辩证法的概念、特征和分类2.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3. 矛盾的主要类型和解决原则4.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和联系第四课 物质的概念及其本质属性1. 物质的概念、本质属性和分类2. 物质世界的客观性和普遍规律性3. 生命和意识的物质基础和本质属性4. 物质向能量和信息的转化及其意义第五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实践意义和历史地位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基础和历史背景2.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和解决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4.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当代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启示和挑战五、教学评价本课程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包括课堂发言、作业、小组讨论、课程论文等,注重学生的全面评价和激励,评价标准以理论联系实际、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为主要依据,全面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和人才培养水平。
大学生马原微课教案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
教学难点:1. 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
2. 如何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背景和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学习马克思主义?二、讲授新课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论。
2.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 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
3.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 历史唯物主义。
- 辩证唯物主义。
- 群众路线。
三、案例分析1. 教师选择一个与马克思主义相关的案例,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原理和方法。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撰写一篇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短文,阐述其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2.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微课的形式,让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
课后作业的设计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反馈,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马原实践教学设计方案[合集5篇]
马原实践教学设计方案[合集5篇]第一篇:马原实践教学设计方案“精读好书一本,影响自己一生”和“精彩十分钟”PPT课件制作——《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实践教学设计方案一、实践目的通过本学期教学实践活动,在学生动脑、动手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口头、文字表达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使他们既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内容有更深的理解,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又能锻炼其作为师范类院校学生应具备的能力。
二、实践内容鉴于本学期本课程进行了2+1的教学改革方式和立足于本校作为师范类院校的特点,以及本课程以往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活动积累,本学期本课程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拟采用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进行“精读好书一本,影响自己一生”的读书笔记撰写和各小组的“精彩十分钟”PPT制作的课堂汇报形式(视教学情况而定)。
三、教师在实践中的指导要求任课教师在学生进行“精读好书一本,影响自己一生”的读书笔记撰写和各小组的“精彩十分钟”PPT制作的课堂汇报中,要及时跟进,督促学生进行此教学实践活动的实行。
在进行读书活动中,对其阅读书目的选择和实施的细则等方面,以及组织过程能够认真关注和指导,严格要求。
对学生既有宏观的指导,又要有微观的把握,力促使本学期的教学实践活动能够取得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四、学生在实践中的学习要求学生在本学期教学实践活动中按照任课教师的相关布置和要求,认真研读教材的内容和查阅相关的文献,务必在每个阶段能够完成进行读书心得体会的撰写和“精彩十分钟”PPT制作(须和读书内容有关系)的课堂汇报的准备工作。
五、实践成果形式1.每位学生必须上交一份读书心得体会(须是手写纸质文稿1500字以上)2.每组学生必须上交至少一份“精彩十分钟”PPT课件(可将做的精良的课件统一刻成光盘,以便保存)3.参与小组实践活动的考核表六、实践环节考评实践环节考评拟分为两个层面:1.每位学生的读书心得体会为10分2.“精彩十分钟”PPT课件制作,这个内容和整个小组的每位小组成员的分数挂钩3.参与小组实践活动情况为10分实践环节考评方法:(1)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成活动小组,每组5—15人;(2)每位学生必须上交一份读书心得体会(须是手写纸质文稿)和小组代表的有关的“精彩十分钟”的PPT课件;(3)每组推选一位正副两个小组长,由他们对每位组员的上交材料进行考核,每份材料各10分,原则不超过9.5分;并将各项成果没交和没参与活动的同学名单提交给老师;(4)正副组长互相考核;(5)并看时间的安排决定是否每小组抽出各选派一名进行“精彩十分钟”课堂汇报。
马克思原理教案模板(多篇)
马克思原理教案模板(多篇)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马克思主义自1848年产生至今164年来,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及其影响最为深刻和最为广泛的理论;是100多年来哲学社会科学中真理性最突出的社会历史理论;是引起并造成东西方长期分离,对抗和严重危机的理论;是敲响资本主义丧钟,塑造社会主义制度并引起这两种制度激烈竟争的理论;是震撼不同阶级、不同民族心灵围绕利益追求因而无法保持宁静的理论。
因为是这样一种理论,所以,它成了这个时代不可超越的理论,不管人们是否意识到它,也不管人们是否喜欢它,这种理论已经成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参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任何人企图绕开它而孤立的行走是绝对不可能的。
不致力于掌握这种理论的基本精神,不仅是心灵的消极颓废,而且肯定是一种重大的损失,无论这种损失是个人的还是整个社会的。
1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主义的内涵:主义是对客观世界、社会生活和学术问题等所持有的系统的理论和主张。
如唯心主义、唯物主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民族主义、女权主义等等。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1)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准,刑罚不准,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则必言之,言之则必行之”。
——定性分析是任何科学的开端和起点。
(2)西方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表述: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实践一元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社会理论”,“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持征是批判”,“马克思主义是历史哲学”,“马克思主义就是哲学”,“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经验科学”等等,都是从定性角度来看待马克思主义。
(3)中国人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表述(见教材第2页)第一、从它的创立者、继承者看,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 第二、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看,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并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发展的普通规律的学说。
实践教学手册马原(3篇)
第1篇一、前言实践教学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其实践教学对于学生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本手册旨在指导学生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二、实践教学目标1. 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和方法论。
2.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三、实践教学内容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历程(2)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成果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当代的应用(1)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应用(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的应用(3)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的应用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渊源(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社会热点问题(1)全球化与马克思主义(2)经济危机与马克思主义(3)意识形态与马克思主义四、实践教学方式1. 课堂讲授与讨论(1)教师讲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2)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观点2. 专题讲座与报告(1)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拓展学生视野(2)组织学生进行学术报告,提高学生研究能力3. 实地考察与社会实践(1)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感受革命精神(2)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活动,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4. 课题研究与实践(1)引导学生选择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关的课题进行研究(2)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五、实践教学评价1. 评价标准(1)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程度(2)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3)团队协作和实践创新能力(4)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2. 评价方法(1)课堂表现:包括课堂发言、讨论、提问等(2)专题讲座与报告:包括讲座内容、报告质量等(3)实地考察与社会实践:包括考察报告、实践成果等(4)课题研究与实践:包括研究论文、实践报告等六、实践教学总结1. 总结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实践教学提供借鉴2. 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质量3. 加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4. 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向纵深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本手册旨在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指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高实践能力。
马原教案设计模板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热爱,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
教学难点:1. 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教材、教学参考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相关内容,准备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能成为世界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指导思想?二、讲授新课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
2.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剩余价值理论。
- 科学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论。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和实践性?2. 教师总结讨论结果,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意义。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强调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提问: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二、讲授新课1. 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 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分析事物的矛盾和发展规律。
- 以剩余价值理论为基础,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行规律。
- 以共产主义理论为目标,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指导。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的具体运用和发展。
大学生马原思政教案
授课对象:大学生课时: 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主要内容,理解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教学内容:一、认识论概述1. 认识论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认识论的历史发展3.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二、实践与认识的关系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 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3.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三、认识的过程1. 认识的起点:感性认识2. 认识的发展:理性认识3. 认识的深化:实践与认识的统一四、认识的本质1. 认识的客观性2. 认识的主观性3. 认识的辩证性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内容。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认识的过程、认识的本质等主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认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出问题:什么是认识?认识与实践活动有何关系?2. 引导学生思考:认识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二、讲授新知1. 认识论概述2.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3. 认识的过程4. 认识的本质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分析实际问题?2. 各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四、案例分析1. 分析实际案例,如科技创新、社会发展等,引导学生运用认识论分析问题。
2. 学生总结案例中的认识论要素,提出自己的见解。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 鼓励学生将认识论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讨论积极性等。
马原课程实践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课程背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下简称“马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具有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素质人才。
马原课程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素养,提高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实践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高理论素养。
2.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共产主义信仰。
4.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实践教学内容1.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组织学生研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全集》等经典著作,通过阅读、讨论和交流,使学生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2. 马克思主义理论讲座邀请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帮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脉络和最新研究成果。
3. 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会调查、实地考察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
4. 小组讨论与辩论以小组为单位,围绕特定主题进行讨论和辩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5.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理论运用能力。
四、实践教学方法1. 讲座法: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使学生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特定主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理论运用能力。
4. 实践法: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 比赛法:举办辩论赛、知识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实践教学实施步骤1. 前期准备(1)制定实践教学计划,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实施步骤。
大学马原的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本质特征,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
2. 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
3. 使学生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教学重点: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本质特征。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本质特征。
3.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本质特征。
教学难点:1.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之间的内在联系。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对我们有什么意义?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二、讲授新课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本质特征a.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本质特征a.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和规律。
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本质特征是阶级性和科学性。
3.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本质特征a.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的理论和行动指南。
b.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阶级性和实践性。
三、课堂讨论1. 问题: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之间的内在联系?2.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讨论结果。
四、案例分析1. 问题: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2. 教师给出一个现实案例,学生分组讨论并给出自己的分析。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本质特征。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马原策划书格式模板3篇
马原策划书格式模板3篇篇一《马原策划书格式模板》一、活动主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二、活动背景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
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 19 世纪 40 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三、活动目的1. 帮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2.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的信心和信念,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活动时间[具体时间]五、活动地点[具体地点]六、活动对象[具体对象]七、活动准备1. 确定活动主题和内容,制定活动计划和方案。
2. 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制作活动宣传海报和资料。
3. 联系活动场地和设备,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4. 组织活动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进行培训和分工。
5. 准备活动礼品和奖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八、活动宣传1. 在学校官网、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发布活动通知和宣传海报。
2. 在学校宣传栏、教学楼、宿舍楼等地方张贴活动宣传海报。
3. 组织班级宣传委员进行班级宣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九、活动流程1. 活动开场:主持人介绍活动背景和目的。
介绍活动嘉宾和评委。
2. 主题演讲:邀请专家学者或学生代表进行主题演讲,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演讲内容可以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
3. 知识竞赛: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竞赛,竞赛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历史等方面。
竞赛形式可以采用笔试、抢答等方式。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主题可以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社会的应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大学马原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授课对象:大学本科生授课学时:16学时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
2. 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
3.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内容:一、绪论(2学时)1. 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和产生背景2.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3.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意义二、马克思主义哲学(4学时)1.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2.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3.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4.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4学时)1.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和发展2.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3. 剩余价值理论4.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和表现四、科学社会主义(4学时)1. 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生和发展2.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3.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4. 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帮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绪论(2学时)1. 引导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定义、产生背景和基本特征。
2. 讲解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4学时)1. 讲解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使学生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2. 讲解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使学生掌握认识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3. 讲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4学时)1. 讲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使学生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
2. 讲解剩余价值理论,使学生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和表现。
四、科学社会主义(4学时)1. 讲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2. 讲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
马原实践教学活动过程(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下简称“马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为了使学生对马原理论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其实践能力,我校特开展马原实践教学活动。
本次活动以“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为宗旨,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增强“四个自信”。
二、活动目标1. 帮助学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高理论素养。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心和决心。
三、活动内容1. 马原理论讲座: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学生进行马原理论讲座,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革命遗址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实践历程。
3. 主题研讨:围绕马原理论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研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区调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5. 创新创业:鼓励学生结合所学马原理论,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四、活动过程1. 准备阶段(1)成立活动筹备小组,明确活动目标、内容、时间、地点等。
(2)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包括理论讲座、实地考察、主题研讨、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环节。
(3)邀请专家学者、实践基地、志愿者等参与活动。
2. 实施阶段(1)理论讲座:邀请专家学者为学生进行马原理论讲座,帮助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革命遗址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实践历程。
(3)主题研讨:围绕马原理论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研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区调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马原策划书格式模板3篇
马原策划书格式模板3篇篇一马原策划书格式模板一、策划书名称尽可能具体的写出策划名称,如“×年×月××活动策划书”,置于页面中央。
二、活动背景1. 活动开展原因。
2. 相关情况分析。
三、活动目的、意义和目标活动的目的、意义应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将目的要点表述清楚;在陈述目的要点时,该活动的核心构成或策划的独到之处及由此产生的意义(经济效益、社会利益、媒体效应等)都应该明确写出。
活动目标要具体化,并需要满足重要性、可行性、时效性等。
四、资源需要列出所需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包括使用的地方、可以获得的资源等。
可以列为已有资源和需要资源两部分。
五、活动开展作为策划的部分,表现方式要简洁明了,使人容易理解,但表述方面要力求详尽,写出每一点能设想到的东西,没有遗漏。
在此部分中,不仅仅局限于用文字表述,也可适当加入统计图表等;对策划的各工作项目,应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绘制实施时间表有助于方案核查。
人员的组织配置、活动对象、相应权责及时间地点也应在这部分加以说明,执行的应变程序也应该在这部分加以考虑。
六、经费预算活动的各项费用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周密的计算后,用清晰明了的形式列出。
七、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及细节内外环境的变化,不可避免的会给方案的执行带来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因此,当环境变化时,是否有应变措施,损失的概率是多少,造成的损失多大等也应在策划中加以说明。
八、活动负责人及主要参与者注明组织者、参与者姓名、单位(如果是小组策划应注明小组名称、负责人)。
信息如为多页,应注明页码并装订好。
注意:本模板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篇二马原策划书格式模板一、策划书名称尽可能具体的写出策划名称,如“×年×月××活动策划书”,置于页面中央。
二、活动背景1. 活动开展原因。
2. 相关情况分析。
三、活动目的、意义和目标活动的目的、意义应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将目的要点表述清楚;在陈述目的要点时,该活动的核心构成或策划的独到之处及由此产生的意义(经济效益、社会利益、媒体效应等)都应该明确写出。
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案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 教学目标: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它的阶级基础、科学性和革命性。
2. 教学内容:a.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b. 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为研究对象,揭示普遍规律。
c. 革命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推动社会变革,指导实践。
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b.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
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背景。
2) 讲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基础。
3) 通过案例分析,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
4) 通过案例分析,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
5) 总结课程内容,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意义。
二、《物质和意识的关系》1. 教学目标:理解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包括它们的辩证统一和斗争。
2. 教学内容:a. 物质:客观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b. 意识:主观反映,依赖于物质存在。
c.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统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d. 物质和意识的斗争:历史发展中的矛盾和冲突。
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b.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物质和意识的辩证统一和斗争。
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讲解物质的定义和特征。
2) 讲解意识的定义和特征。
3) 阐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统一。
4) 阐述物质和意识的斗争。
5) 小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6) 总结课程内容,强调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的重要性。
三、《实践和认识的关系》1. 教学目标:理解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包括它们的辩证统一和相互作用。
2. 教学内容:a. 实践:人们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
b. 认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理解。
c.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统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d. 实践和认识的相互作用:实践影响认识,认识指导实践。
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马原策划书格式模板3篇
马原策划书格式模板3篇篇一一、引言1. 背景介绍2. 研究目的二、研究内容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2. 相关理论与概念3. 研究问题与假设三、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2. 实证研究方法3. 数据分析方法四、研究计划1. 研究进度安排2. 预期成果五、参考文献1.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2. 相关学术研究文献六、附录1. 调查问卷2. 访谈提纲篇二一、活动主题[具体的活动主题]二、活动背景[简要介绍活动的背景和目的]三、活动对象[明确活动的参与对象]四、活动时间和地点1. 时间:[具体日期和时间]2. 地点:[详细的活动地点]五、活动内容及形式1. 活动内容:[详细描述活动的主要内容和环节][可以分点列出,使内容更加清晰]2. 活动形式:[说明活动的组织形式,如讲座、讨论、实践等][可以根据活动内容选择合适的形式]六、活动流程1. 开场致辞:[介绍活动的背景和目的,欢迎参与者]2. 主题演讲/讲解:[由相关专家或老师进行主题演讲或讲解]3. 互动环节:[组织参与者进行讨论、提问、交流等互动活动]5. 结束活动:[宣布活动结束,感谢参与者的支持]七、活动宣传1. 宣传渠道:[列出活动宣传的主要渠道,如海报、传单、社交媒体等][可以根据活动的目标受众选择合适的宣传渠道]2. 宣传内容:[设计吸引人的宣传内容,包括活动主题、时间、地点、亮点等][可以制作宣传海报、视频等,提高宣传效果]八、活动预算1. 预算明细:[列出活动的各项费用,如场地租赁、设备租赁、嘉宾费用、宣传费用等][可以分项目列出,使预算更加清晰]2. 预算总额:[计算活动的总预算]九、活动效果评估1. 评估指标:[确定评估活动效果的主要指标,如参与人数、参与者满意度、活动影响力等] [可以根据活动的目的和内容选择合适的评估指标]2. 评估方法:[说明评估活动效果的具体方法,如问卷调查、现场观察、数据分析等] [可以根据评估指标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十、注意事项1. 安全保障:[确保活动场地和设备的安全,制定应急预案]2. 活动秩序:[维护活动现场的秩序,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3. 人员安排:[明确活动的工作人员和职责,确保活动的组织和实施]4. 时间管理:[合理安排活动时间,确保各项活动环节的顺利进行]5. 其他事项:[根据活动的实际情况,列出其他需要注意的事项]篇三马原策划书格式模板一、活动主题[具体主题名称]二、活动背景[简要介绍活动的背景和意义]三、活动目的[明确活动的目的和预期效果]四、活动时间和地点1. 时间:[具体日期和时间]2. 地点:[详细地址]五、活动对象[明确活动的参与对象]六、活动内容和形式1. 活动内容:[详细描述活动的具体内容和流程]2. 活动形式:[说明活动的形式,如讲座、讨论、实践等]七、活动流程1. 开场致辞:[介绍活动的背景和目的]2. 主题演讲:[邀请专家或学者进行主题演讲]3. 互动环节:[组织参与者进行互动讨论或实践活动]5. 结束活动:[宣布活动结束,感谢参与者的支持和参与]八、活动宣传1. 宣传渠道:[列举活动宣传的渠道,如社交媒体、海报、传单等]2. 宣传内容:[制作吸引人的宣传内容,包括活动主题、时间、地点、嘉宾等信息]3. 宣传时间:[确定宣传的时间节点,提前进行宣传推广]九、活动预算1. 预算明细:[列出活动的各项费用,如场地租赁、设备租赁、嘉宾费用、宣传费用等]2. 预算总额:[计算活动的总预算]十、活动注意事项1. 安全保障:[确保活动场地和设备的安全性,制定应急预案]2. 人员安排:[明确活动的工作人员和职责分工]3. 时间管理:[严格按照活动流程进行,合理安排时间]4. 现场管理:[保持活动现场的秩序和卫生,及时处理突发情况]十一、活动评估1. 评估指标:[确定活动评估的指标,如参与人数、参与者满意度等]2. 评估方法:[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如问卷调查、现场观察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是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跨国公司年生产总值占 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 25% 工业国家总产值的 40% 跨国公司之间和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占
全世界贸易总额的 60%
跨国公 司的全 球化战 略
在资本过剩的国家筹集资本
在原材料和劳动力低廉的国家加工产品
在物质短缺的国家销售产品
跨国公司的作用是什么? 跨国公司通过遍布全球的经营网络,实现 人员自由流动、新技术和新观念同步应用,促 进了技术和管理的空间扩散。
• 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基本形式有三种: 第一种是借贷资本输出。 第二种是生产资本输出。 第三种是商品资本输出。 从输出资本的来源看,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私人资本输出。 一类是国家资本输出。
• 当代国际垄断同盟的形式 以跨国公司和国家垄断资 本主义的国际联盟为主。
• 国际经济协调的具体形式: 各种国际经济组织、国际 经济协议以及地区性的经 济组织和集团等。
• 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在销售或购买商品时,凭 借其垄断地位规定的、旨在保证获取最大限度 利润的市场价格。 • 垄断价格包括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两种形式。 • 垄断高价是指垄断组织出售商品时规定的高于 生产价格的价格。 • 垄断低价是指垄断组织在购买非垄断企业所生 产的原材料等生产资料时规定的低于生产价格 的价格。 • 垄断价格=成本价格+垄断利润 • 垄断价格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
垄断资本家控制下的美国参议院
垄断条件下的竞争同自由竞争的比较 垄断竞争 自由竞争 竞争目的 获得高额垄 获得更多的利 断利润 润或超额利润 经济手段 经济手段、 非经济手段 国际市场 国内市场
竞争的手段
竞争范围
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 剧烈。这是因为:
(三)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
2
不稳定发 展的时期
3
广泛而深入 发展的时期
(一)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作用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 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国 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垄断资本主义 生产关系在自身范围内的部分质变,标志 着资本主义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的原因:
• 首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资本主义 生产资料在更大范围内被支配,从而促进 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 其次,经济波动和经济危机的深化,要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 最后,缓和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关系,要 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 金融资本是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 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 • 金融寡头是指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 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 本家集团。他们支配了大量的社会财富,控 制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和上层建筑,是垄 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统治者。
(四)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 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社会生产和流通中 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 垄断利润的来源: • 第一,来自对本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剥削的 加强; • 第二,由于垄断资本可以通过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 来控制市场,使得它能获得一些其他企业特别是非 垄断企业的利润; • 第三,通过加强对其他国家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 获取的国外利润; • 第四,通过资本主义国家政权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 的再分配,从而将劳动人民创造的国民收入的一部 分变成垄断资本的收人。
童工
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 (一) 生产集中与垄断的形成
(1)垄断代替竞争并在资本主义经济生活 中占据统治地位,其最初表现形式是私人垄 断资本的形成和发展,其关键环节是生产和 资本的集中 (2)自由竟争必然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 (3)当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就 必然产生垄断
垄断是通过一定的垄断组织形式实现的。
加强国际经济联系,进入世界大市场,已 经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自身经济的重要手 段,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既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经济全球 化的客观要求。我国申请加入WTO,目的就是 为了进入世界大市场,加快经济发展 。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利大于弊
• 首先,有利于扩大中国的出口。 • 其次,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参与规则的制 定,有利于使中国的合法权益得到反映;同 时,可把国际贸易争端交到世贸组织的仲裁 机关处理,免受不公正处罚。 • 第三,加入世贸组织,世贸组织成员中的主 要贸易大国将不得不减少、取消对中国的纺 织品等商品实行的不同程度的贸易歧视措施。 第四,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的进口关税将 降低,有利于人民提高生活水平。
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 (一)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作用 • (二) 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 • (三)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垄断资本主义生产 关系在自身范围内的部分质变,标志着资本主义发展 进入新的阶段。 1929—1933年的资本 主义世界发生的经济危机, 是有史以来资本主义世界 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这场 危机深刻动摇了资本主义 经济体制的根基,危及资 本主义的生存。
英国 德国 法国 中国
跨国公司的全球经营战略形 成了空前巨大的网络
日 本 美国
跨 国 公 司 分 布
6.5万家母公司和85万家子公司或分公司
2/3的跨国公司母公司设在发达国家
设在发展中国家的子公司占总数2/5
英国 德国 法国 中国
日 本
美国
跨 国 公 司 概 况
2001年,雇员达5400万人 销售额达19万亿美元
消极影响
• 第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 • 第二,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 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发生。 • 第三,各国特别是相对落后国家原有的体制、 政府领导能力、社会设施、政策体系、价值观 念和文化都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国家内部和 国际社会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 • 第四,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变成 一种全球行为,它既为一国经济竞争力的提高 提供了条件,同时也存在着对别国形成依赖的 危险。
垄断组织 垄断组织是指在一个经济部门或几个经济部门中,占据垄断地 位的大企业联合。
常见的垄断组织有:
卡特尔 托拉斯 辛迪加 康采恩等
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变得更加复 杂和剧烈。这是因为:
第一,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
第二,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
第三,社会生产是复杂多样的,任 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 社会生产都包下来。
全球GDP的1/10,全球出口量的1/3
(三)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列宁:1916年《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 段》 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 (1)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 (2)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 (3)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4)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 (5)最大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上的领土分割完 毕。
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
资本主义 产生
产业革命 爆发
垄断组织占 据统治地位
16世纪
18世纪 后半期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自由竞 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
19世纪70年代以前,资本主义处于自由竞 争阶段;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逐步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并 占据统治地位,垄断资本主义得以形成。
(二)经济全球化的动因
• • • 首先,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其次,跨国公司的发展。 最后,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
(三)经济全球化的后果
• 积极影响:经济全球化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 的流动,促进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和国际贸 易的发展; • 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的优化 配置效率,和各国生产力发展,为各国经济提 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并没有根本改变 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国 家力量同垄断组织力量结合在一起的垄断 资本主义。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生产力发 展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 掠夺,更好地保证垄断资产阶级获得高额 垄断利润,更有利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二) 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
二战后,美国洛克菲 勒、摩根、第一花旗银行、 杜邦、波士顿、梅隆、克 利夫兰、芝加哥、加利福 尼亚、得克萨斯等十大财 团控制了全国的经济、政 治和外交。
约翰· D· 洛克菲勒
据美国《幸福》杂志的统计,1954— 1969年美国500家最大的工矿企业的产品销 售额,在产品的总销售额中所占的份额,从 46%增加到65%;雇用人数在全国雇员总数 中所占份额,从46%增加到71%。全国工矿 产品销售总额的2/3集中在只占企业总数的 0.1%的大企业手里。这500家最大的工矿企 业约有86%属于十大财团。
二是贸易的全球化
三是金融的全球化
一是生产的全球化
四是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
(一)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 一是生产的全球化
资本
装配
设计
二 是贸易的全球化
• 2006年中国贸易额达到1万7600亿美元, 成为仅次于美、德的第三大贸易大国。
三是金融的全球化
• 当今每天有2000—5000亿美元的资本在世 界游荡,一年累计达560000亿美元,相当于美 国一年国民生产总值的6倍。 • 2003年起我国实际引进的外资首次超过美 国,成为全球跨国公司公认最值得投资的国家。 2005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724.06亿美元。(来 源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
• 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主要经济动因是: • 首先,将国内过剩的资本输出,以便在国外谋 求高额利润。 • 其次,将部分非要害的技术转移到国外,以取 得在别国的垄断优势,攫取高额垄断利润。再 次,争夺商品销售市场。 • 最后,确保原材料和能源的可靠来源。 • 这些经济上的动因与垄断资本主义政治上、文 化上、外交上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交织发 挥作用,共同促进了垄断资本主义向世界范围 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