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思想品德结合升华了思品教学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师 在历 史课 程教 学 中可 以充 分地 利用 历史教 材
中 的显性德 育信息 , 还应 该深入地挖 掘历史教材 中的隐 性德育 因素 , 然后将德育 目标 的突破 和渗透寄托在 典型 的历史人 物和历史事件 上 , 从而最 大限度地拓展 和延 伸 德育渗透 的效果 。
1 0 典 型 历 史人 物 进 行 渗 透 . 用 开
等。 二 、教师 要善于在历 史课程教学和 课题研
究 中渗 透 思 想 道 德 教 育
点法 看。
一
蓥
五
、
历史教师在 课 堂教学 内外均 要做 到行
为世 范、 以身作则
历史教师除了要有改革创新和扎实的专业
知识 以外 ,还应 具备其他 社会科 学方 面的知识 和 自然科学方 面 的知识 ,并且要 有敏锐 的思 维 能力及 准确 、 丰富的语 言表达能力 。在这个 基础
差, 普遍缺乏 吃苦精 神。 在历史 教学过程 中 , 多教师是用 这样 的语 句来 教 许 育学生 的 :苦不苦 , “ 想想 红军二万 五 ; 累不 累 , 想想革命 老前辈 。” 笔者认 为“ 吃苦” 的形 式是多种多样 的 , 并非 一
捕获课本 中各种德育 资源和信息 的能力和方法 , 以此 并 为突破 口来强化 渗透。
定能达 到很好 的思想 教育效果 。
爱 国主义是 中华 民族 的优 良传统 ,它体 现 了个 人对祖 国的道德关 系 。一个 人如果 不具备
爱 国的品质 和情感 ,那他 就不是 一个 马克思 主 义者 , 也不是一 的感情 , 必须有鲜 明而生 动 的内容 去拨 动他们 的心弦 , 从而触发 他们心 中蕴藏着 的
往, 他们 的道德 判断力往往不强 。 在问及 当今社
浅析初中历史课中的德育教育
浅析初中历史课中的德育教育初中历史课是学生接触历史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场所之一。
通过历史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从中感悟道德情感、人生态度、民族精神等。
那么在初中历史课中,德育教育应该如何进行呢?本文将从历史课对学生的德育作用、如何通过历史课实施德育教育、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德育实践等方面展开浅析。
历史课对学生的德育作用是深远的。
通过历史课,学生可以了解历史人物的品德和行为,学会感受历史人物的忠诚、诚实、勇敢、坚韧、爱国等美德,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道德情感、人生态度和行为观念。
历史课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让学生在学习国家历史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出有担当的民族精神。
如何通过历史课实施德育教育呢?教师可以精心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教学,结合历史事实和人物形象,向学生讲述历史背后的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念。
教师可以通过历史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和教学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人物的品德、行为和思想,引导学生通过历史课的学习,汲取历史人物的精神力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性的活动,如历史文化知识竞赛、实地考察、历史人物模拟演讲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感受和体验历史人物的精神风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德育实践呢?教师要以身作则,注重自身的品行修养和言行举止,做学生的表率和榜样,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和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和人文精神。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历史课的学习,深入了解历史人物的品德和行为,帮助学生感悟历史人物的精神内涵,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引导学生践行历史人物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教师要在学生中树立正确的榜样人物,引导学生向优秀的历史人物学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让学生在德育实践中不断提升自我,成为有担当的新时代国家建设者。
思想品德和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思想品德和历史教学工作总结思想品德和历史教学工作总结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以思想品德和历史教学为重点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工作。
通过对这一段时间的工作进行总结,我可以得出以下几点体会和收获。
首先,我意识到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使他们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各种情感体验、价值选择和行为决策,我尝试将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课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我发现,通过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良好行为习惯,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未来发展潜力。
其次,我在历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通过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察力、分析力和判断力,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通过历史教学,我期望学生能够了解历史的发展趋势和规律,从而拓宽他们的眼界和思维方式。
此外,我注重将思想品德和历史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我鼓励学生通过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历史文化场所,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我还组织了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社会实践,将所学的思想品德和历史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通过实践活动,我发现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所学的知识,并且更能真正体会到知识的实用性和意义。
综上所述,思想品德和历史教学工作对我的成长和教育工作的改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相信,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思想品德和历史教育。
学初三历史思想品德工作总结
学初三历史思想品德工作总结本学期九年级历史、思品备课组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以落实“备、教、批、辅、考、评”等环节的教学常规为基点,以德育工作为基石,以提高学生素质为重点,充分发挥备课组的教研功能,加强毕业班历史、思品教学的管理,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使九年级历史、思品教学质量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常规教学1、认真落实了各项教学常规。
落实了集体备课制度,加强备课组活动。
每周坚持一次集体备课,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师教学基本功与业务素质提高等全方面进行探讨,备课组活动形成了团结协作的好风气,通过集体备课,能及时反馈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集思广益,取长补短。
教学计划、集体备课教案、单元测试卷、作业等能按要求认真完成。
认真抓好课堂教学,45分钟内尽量传授给学生更多的知识。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利用多媒体、网络等先进的电化教学手段为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两方面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作业的布置有明确性和针对性,并及时检查、批改和落实。
积极开展课外辅导活动,面向全体学生。
2、实施分层教学。
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我组在每班中实行了“分层教学”。
具体做法是:在每班中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等非智力因素进行分类编班,每班分成A、B两个层次。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教学。
对于基础较好的A类学生重在指导自学提高能力;对于基础较差的B类学生重在帮助其提高学习信心和兴趣。
通过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发展。
3、做好培优转差工作。
九年级是学生进入初中学习的关键一年,也是学生成绩两极分化的一年。
为了搞好培优转差工作,我们一方面在平时的学习中严格要求并落实检查;另一方面建立优秀生档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对各科优秀生进行个别辅导。
同时发挥教师集体优势利用课余时间对后进生进行帮扶提高。
通过以上工作的落实,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历史教育与道德品质提升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历史教育与道德品质提升历史教育在初中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能帮助学生学习到丰富的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从历史教育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
一、以历史教育为载体,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历史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过去发生的事情,更重要的是通过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初中历史教材中包含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如抗日战争、改革开放等,这些事件都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精神。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挖掘这些历史事件的教育价值,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出发,理解爱国精神的内涵,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例如,在讲解抗日战争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中国人民能够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这其中包含了哪些精神品质?通过这样的思考,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中国人民的团结、勇敢和智慧,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二、以历史人物为榜样,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历史人物在初中历史教材中占据了很大的篇幅,他们身上具有许多优秀的品质,如诚实守信、勤奋好学、助人为乐等。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挖掘这些历史人物的教育价值,引导学生向他们学习,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
例如,在讲解张海迪的故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张海迪为什么能够成为无数青少年的榜样?她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通过这样的思考,学生能够明白张海迪之所以能够成为榜样,是因为她具有坚强不屈、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会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做一个有担当的人。
三、以历史事件为契机,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例如,在讲解工业革命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工业革命带来了哪些便利?但同时又带来了哪些问题?通过这样的思考,学生能够明白工业革命虽然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也导致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注重环保问题,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我们的家园。
2024年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2024年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引言历史,作为人类文明的记忆库,承载了无数的文化瑰宝与智慧结晶。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过去的辉煌与沧桑,更能从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与人生的哲理。
初中历史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传授基本的历史知识外,更担负着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重要使命。
本文将探讨初中历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各个方面,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一些参考与启示。
历史教学中的德育目标历史教学的德育目标,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历史知识的传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具体而言,这包括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等。
这些德育目标的实现,需要历史教师深入挖掘历史素材,将德育目标融入教学内容之中,让学生在感受历史的魅力的同时,受到思想的洗礼和品德的熏陶。
德育内容的具体方面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讲述祖国的悠久历史和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培养他们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民族精神教育:通过介绍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社会责任感教育:通过讲解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和事迹,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人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公民意识教育:通过介绍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学会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德育方法与手段在实现德育目标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以提高德育效果。
这包括: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从而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对德育内容的体验。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作为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从中汲取道德力量和行为指南。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或参与历史事件,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历史人物的品德和行为,从而培养他们的品德素养。
初中历史教学渗透德育教案
初中历史教学渗透德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历史中的道德教育概念及重要性
2. 掌握历史中的一些道德教育案例
3. 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品德素养
二、教学内容:
1. 道德教育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历史中的道德教育案例:如孔子、孟子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引入一些历史中的道德教育案例,引起学生对道德教育的关注和兴趣。
2. 学习:讲解道德教育的概念和重要性,介绍一些历史中的道德教育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道德教育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3. 实践:设置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历史中道德教育的理解和感悟,并讨论现实生活中如何践行道德教育。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道德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将道德修养融入日常生活中。
四、课堂延伸:
1. 组织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如参与志愿活动、关爱他人等。
2. 配合历史课程,让学生深入了解一些历史人物或事件中的道德教育价值。
五、课后反思:
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思考、多实践道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品德修养。
2. 教师及时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六、教学评价:
1. 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检查学生对道德教育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结合学生的道德表现,及时给予评价和帮助,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和发展。
七、教学反馈:
1. 收集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成果,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2. 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在道德修养方面的需求和问题,及时改进教学措施。
初中历史课前思政教育教案
初中历史课前思政教育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历史与社会》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通过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
3. 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内容:1. 回顾我国历史的发展脉络,让学生认识到历史的变迁和国家的繁荣富强。
2. 分析历史人物和事件,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汲取经验教训。
3. 结合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2. 提问:同学们对我国历史了解多少?请大家谈谈自己最感兴趣的历史事件或人物。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历史的发展脉络。
2. 学生分享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事件或人物,并简要介绍其特点和影响。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讲解我国历史的发展脉络,重点介绍历史人物和事件。
2. 分析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正反面经验教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
3. 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认识到历史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与本节课相关的历史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和经验教训。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历史知识和思想感悟。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撰写一篇历史感悟文章。
2. 调查身边的人们对我国历史的了解程度,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思考问题和讨论的情况。
2.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 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认识,以及对国家历史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初中历史、思想品德结合升华了思品教学
政 治 是 骨架 的话 , 那么历史就是血 肉, 历史使思品教学饱满了。
个 人 这 几 年 来 的教 学 经 验 和 农 村 初 中教 学 的 实 际 , 告 诉 我 要 借
用 和发 挥 了 历 史 学科 在 思 品 教 学 中 的 作 用 。那 么历 史 学 科 在 思
要 做 到 历 史 真研究教材 , 挖
品教学 中究竟起 什么作 用 , 如何使 用丰 富的历史 知识 , 通 过 学
科 的结 合 来 达 到 思 品 教学 目的 呢 ?下 面 结 合 一 些 案 例 谈 谈 自 己 的看 法 和做 法 。
1 历 史 学 科 在 思 品 教 学 中 的 作 用
掘 其 中与 历 史 知识 的结 合 点 。 选 择 和 确定 明 确 的 重 点 或 主 题 ; 同 时 对 历 史 知 识 进 行 必 要 的筛 选 、 组织 , 形成一 个有机知识 系统 。 那 么 究竟 如何 运用 已有 的历 史 知 识 呢 ?
1 - 3加 深 了对 知 识 、 道理 、 观点 、 原 理 的 理解 和运 用
农村 初 中由于历史 、 思 品教师 的缺乏 。 一 人 兼 代 的 现 象 比 较 普遍 ,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制 约着 教 学 质 量 的 提 高 和 教 师 的 专 业 发 展 ,但 恰 恰 就 是 这 种 状 况 让 我 在 教 学 中 逐 渐 感 到 其 中 的好 处 , 这就是 丰富的历史知识使 政治教学更 生动有趣 了 , 使 学生难 以 理 解 的原 理 更 浅 显 易 懂 了 , 使 抽 象 的 内容 鲜 活 了 。真 是 有 意 栽
认识规律 : 模 糊 的 概要 的认 识— — 专 门 的 学科 研 究 ? — — 更 高 的
试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试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培育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是我国21世纪教育发展,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必由之路。
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既是知识经济的要求,又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
那么,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我认为:教师应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一、寓思想品德教育于历史教学之中历史教学内容十分丰富,作为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认识到:中学历史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发展学生智能,重要的是思想品德教育,要把教书和育人紧密结合起来。
教师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德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要明确:历史科学知识教育是基础,思想品德教育是历史科学知识的灵魂,发展智能则是历史教学的目的。
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对学好历史知识和发展智能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者是对立统一的,在教学中应把它们处理成相辅相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其次是作好思想品德教育的准备。
即就是:在思想上要以教学内容为主,针对学生思想状况,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例如在讲《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三章人民解放战争”中“第一节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内战的爆发”时,我结合“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阴谋”和“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两目内容,对学生讲道:蒋介石集团依靠美国支持,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而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谈真备战的阴谋,不顾个人安危,于1945年8月在周恩来、王若飞的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这是令人敬佩的,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人民是拥护和支持的。
而蒋介石集团发动内战不得人心,必然激起人民的反抗,因而国民党统治区人民反内战运动迅速高涨起来,国民党特务进行镇压,出现了“一二·一”等四次惨案。
对学生这样进行教育,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敬佩之情和对蒋介石集团的憎恨之情都会油然而生。
教师再经过启发和点拨,学生会认识到:代表了人民的利益,为祖国和民族大业考虑的人,人民必然拥护他们,而与人民为敌,背弃国家、民族,置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人民必然憎恨、唾骂他们。
关于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关于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历史教学在初中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历史是一门学科,可以让学生了解过去的经验,从而促进他们的思想理解、专注力、批判性思维和思想品质的发展。
在初中历史教育中,思想品德教育尤为重要,因为它涉及到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道德和行为。
本文将探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1. 历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初中历史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让他们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宗教、政治和人权的多样性,从而找到自己的价值观。
这将有助于他们成为道德崇高的公民,具有包容、尊重、正义、责任和全球意识。
初中历史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在历史中寻找意义,学习历史事件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并吸取历史的教训。
因此,思想品德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被视为一项必要的任务。
2. 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与策略思想品德教育可以通过提供具有启发、拓展和反思性质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来实现。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一些可能的策略包括:(1)推广学生的道德发展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教师可以用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例子来教育学生道德行为标准。
通过历史事实展示正义、公正、等价、道德判断等方面的奉献、勇敢和慷慨精神,为学生推广道德。
此外,历史课可以通过讨论历史事件和提出观点的练习来帮助学生理解和珍视不同的态度和观点,进而提高学生道德判断能力。
(2)推进学生的反思教师可以通过促进学生思考现代世界中的相似和不同的问题来促进学生反思。
这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批判性思维和思想品质。
例如,将战争的历史事件与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相结合。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思考自己的必要性和道德标准,并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判断力,使他们能够不受外界干扰地自主决策。
(3)开发全球意识教师可以通过历史事件和文化的案例来开发学生全球意识。
例如,用世界各地的文化物件展示历史和文化的多样性,鼓励学生探索世界,并尊重其它文化和思想。
这也将帮助学生提高在国际化环境中处理问题以及与其他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初中历史德育渗透教案
初中历史德育渗透教案
教学内容:历史德育渗透
教学目标:
1. 了解历史对德育的重要性;
2. 掌握历史事件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历史事件对德育的影响
教学难点:如何将历史中的道德观念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好教案、教材和多媒体课件;
2. 学生准备好课堂笔记和参与讨论的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引出历史事件中的德育价值,并激发学生对历史和道德的思考。
二、讲解(15分钟)
教师讲解历史事件对德育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探讨不同历史事件对社会的影响。
三、分组讨论(15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一个历史事件并探讨其对现实生活的影响,以及从中能够得出什么样的道德
观念。
四、展示和交流(10分钟)
每组学生向全班展示他们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得出的结论,并与其他组进行交流讨论。
五、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和讨论总结本堂课的重点,并对历史德育渗透的重要性进行再次强调。
六、课后作业(5分钟)
布置学生对一个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道德观念写一篇文章。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历史与德育之间的联系,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和道德观念,达到教学目标。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作者:李翠华来源:《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2009年第08期德育,简单地说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具体来说就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际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使学生形成爱国、爱社会主义、爱和平、诚实、谦虚、坚强、有毅力、勇敢等良好的思想品质。
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能仅仅依靠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要在学校的一切工作中贯穿并且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
而历史课的课程特点决定了历史课是除思想政治课外最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课程。
下面笔者就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谈谈几点看法。
一、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内外均要做到行为世范、以身作则历史教师除了要有改革创新和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外,还应具备其他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和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并且要有敏锐的思维能力及准确、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这个基础上,历史教师要在课堂内外做到行为世范、以身作则,才能使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学生当中去。
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它体现了个人对祖国的道德关系。
一个人如果不具备爱国的品质和情感,那他就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也不是一个共和国的好公民。
感情是心灵的火花。
要使学生对祖国产生最深厚的感情,必须有鲜明而生动的内容去拨动他们的心弦,从而触发他们心中蕴藏着的激情。
如在讲授《戚继光抗倭》一课时,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楷体字部分,其中有这样一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从这一句中感受到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树立对国家、民族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充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独生子女占很大比重,而这些独生子女普遍是在温室里成长,在长辈们的溺爱中,他们无忧无虑,养尊处优,缺乏进取心和创造性,心理承受力差,普遍缺乏吃苦精神。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是用这样的语句来教育学生的:“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
利用中学历史教学 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利用中学历史教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人类社会的历史也可以说是人民群众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历史,尽管各个社会这两种文明的程度不同、性质各异,然而社会的发展总是反映这两种文明的发展上。
因此讲述中国古代史,继承历史上的精神文明传统,对当代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顺理成章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无数的英雄人物,有为数众多的价值连成的文化典籍,这是我国精神财富的宝库,历史的丰碑,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熠熠生辉。
在我国历史的长河中,兴衰更替,统分变换,那些维系着民族存续、支撑着民族大厦的栋梁人材,是我们国家民族的灵魂。
他们的言行、他们的思想、他们的情操,堪为后世楷模,是应该继承和发扬的。
然而就是这些志士哲人的新有言行中,并非都是精华。
我们在古代遗产进行改造制作的功夫,批判地继承和吸收古代的精神文明,为发展民族新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
既不能采取虚无主义,一概否定,也不能采取国粹主义,敝帚自珍,更不能兼收并蓄,兼容并包。
那么我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哪些可以成为我们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呢?我认为有下列几个方面:一、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它既是重要的政治原则,又是重要的道德规范。
正是这种精神力量激励着后世子孙为中华民族的生存、振兴而英勇斗争,涌现了大批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之士。
张骞两通西域,郑和七下西洋,戚继光荡平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帝抗击沙俄侵略,他们在御外侮、保疆土,维护国家统一,宣扬民族法威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历代的思想家、文学家和仁人志士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以他们的言行铸造了爱国主义的丰碑。
通过这些史实,使学生认识中国是一个英雄辈出,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从而产生对自己祖国的热爱、忠诚,对自己祖国命运的关心,认识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树立对祖国应负的责任感。
源远流长,代代相传的爱国主义传统,是我们民族的生机和凝聚力,这种活力将转化成当代青年献身四化的力量源泉。
初中历史课前思政教育教案
初中历史课前思政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对于人们思想品德的影响
2.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教学内容:
1.历史事件对人们思想品德的影响
2.历史思想的价值和意义
3.历史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1.讲授
2.讨论
3.小组合作
4.思维导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历史是什么?为什么要学历史?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对于我们的意义。
二、讲授(15分钟)
教师讲解历史对人们思想品德的影响,如古代君臣关系、儒家思想等对人们的思想品德产生的影响。
三、讨论(15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历史事件对人们思想品德的影响,并举例说明。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认知和感受展开讨论。
四、小组合作(20分钟)
教师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历史事件,通过合作讨论该事件对人们思想品德的影响,并汇报给全班。
五、思维导图(10分钟)
学生根据今天学习的内容,绘制思维导图,总结历史对人们思想品德的影响,以及历史思想的价值和意义。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撰写一篇关于自己对于历史的认识和看法的文章。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对人们思想品德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同时,通过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历史学习中不仅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自己的思想品格。
思政一体化初中历史教案
思政一体化初中历史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历史知识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事件。
2.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和思辨能力。
3.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提升思政一体化教育质量。
教学内容:《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教学重点:夏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及演变过程。
教学难点:夏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对社会的影响。
教学步骤:
1.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夏商周时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整合:介绍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包括夏朝的王朝制度、商朝的分封制度、周朝的封
建制度等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制度对社会的影响。
3.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夏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的优缺点,以及如何在当代社会中借鉴历
史教训。
4.拓展:引导学生关注当代政治制度的发展,了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5.总结:让学生归纳夏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和影响,体会思政一体化教育的重要性,明确历史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刻体会到思政一体化教育的重要性,只有让学生理解历史知识的
同时,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
在以后的教学
实践中,我将继续探索思政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育质量,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
供更好的培养和磨炼。
初中历史思政课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历史思政课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青少年学生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世界观的使命。
在新时代背景下,初中历史思政课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教学实践的角度,探讨初中历史思政课的教学策略。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通过学习历史,使学生了解我国历史发展的脉络,认识历史规律,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2. 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
3. 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让学生了解我国国家制度、国家利益,增强国家认同感和责任感。
4. 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发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三、教学策略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导入:利用图片、视频、音乐等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2)情境教学:将历史事件融入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历史,理解历史。
2. 突出重点,注重细节(1)梳理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讲解重点难点:针对历史事件、人物、现象等,讲解重点、难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注重细节: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事件的细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3. 多元教学,丰富形式(1)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体验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迹、博物馆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
4. 评价与反馈(1)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总结性评价:通过考试、作业等形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3)反馈与改进:根据评价结果,对教学进行反思和改进。
四、案例分析1. 案例背景:某初中历史思政课教学,主题为“抗日战争”。
2. 教学策略:(1)创设情境:播放《南京大屠杀》纪录片片段,让学生感受战争的残酷。
浅谈思想道德教育与初中历史教育的整合
浅谈思想道德教育与初中历史教育的整合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政策的实施与推广,各学校的教学活动均主要以培养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以及提高其综合素质水平为教学目标。
初中历史教育活动是对学生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最佳课程,不仅使得学生们了解了我国历史重要事件,而且还使得学生们增强了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贡献的决心。
关键词:思想道德初中历史有效整合本文将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融入思想道德教育的必要性以及意义进行简单的概述,并且针对思想道德教育与初中历史教育的有效整合而提出几点建议与对策,从而使得思想道德教育能够有效地融入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全面提高学生们的思想道德品质水平,进而使得学生们将来能够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卓越贡献。
一、概述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的必要性以及意义由于初中历史教学内容中涉及到我国古代史与近代史,并且记载了漫漫五千年内发生的各大事件,学生们从中可以学习到我国为何一直在不断地前进,并且前进的过程中都需要经历哪些重要改革,从而实现如今的社会主义。
另外,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还涉及到了思想道德教育内容,例如爱国主义精神以及礼、仁、信、智等。
加上初中阶段的学生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刻,如果对此阶段的学生们加以思想道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水平。
此外,根据我国素质教育政策的目标得知,培养学生们的思想品德以及提高综合能力是教学活动的重点工作内容,因此,将思想道德教育与初中历史教育加以整合符合素质教育政策的中心思想,故将其二者联合是提高学生思想品德水平的重要策略之一。
二、探讨将思想道德教育与初中历史教育二者有效整合的有关策略以及建议1.历史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以为学生们做好榜样。
由于历史教师是历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而学生们是课堂的主要教育对象,为了使得学生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得到全面提高,则历史教师需要通过各方面的途径而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从而为学生们树立道德的榜样。
以下就教师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水平的具体措施进行分析、介绍:第一,历史教师需要定期接受教育管理部门或者学校内部开展的职业道德培训活动,从而使得历史教师能够从中获得培训内容的熏陶,以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
思想品德和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思想品德和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思想品德和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在过去一年的思想品德和历史教学工作中,我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努力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情感素质。
通过不断学习和反思,我认为自己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首先,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在思想品德和历史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他们发展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我采用了许多开放性问题和案例分析,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互动,引导他们分析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辨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其次,我加强了学生的情感教育。
思想品德和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通过引导他们关注社会现实和历史事件,激发他们对社会问题的敏感性和责任感。
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通过讨论和反思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
第三,我注重了历史教学的多元化。
历史是多元化的学科,我通过广泛的教学资源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历史。
我引导学生关注不同文化、不同社会群体的历史经验,了解和尊重不同的历史观点和文化传统,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总的来说,过去一年的思想品德和历史教学工作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情感素质,引导他们发展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关注社会问题的意识。
同时,我也努力创造多元化的历史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了解和尊重不同的历史观点和文化传统。
我相信,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我会继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历史、思想品德结合升华了思品教学
作者:杨继兵
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4年第05期
摘要: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
这一目的的实现并不仅仅依赖于该学科,同时要充分利用其他学科,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
历史学科由于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是初中思品的孪生姐妹,充分利用历史与思品的结合,对初中思品的教学将产生极大的益处。
关键词:初中思品历史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5-0159-01
农村初中由于历史、思品教师的缺乏,一人兼代的现象比较普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但恰恰就是这种状况让我在教学中逐渐感到其中的好处,这就是丰富的历史知识使政治教学更生动有趣了,使学生难以理解的原理更浅显易懂了,使抽象的内容鲜活了。
真是有意栽花花不开,无意植柳柳成荫。
那么历史知识的渗透为什么能在思品教学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呢?从学科的发展历史来看,学科的专业化是一个历史现象,并不是一开始就是界限分明,条块分割的。
这也符合人类认识规律:模糊的概要的认识——专门的学科研究?——更高的综合认识。
所以从这一角度来看,政治、历史学科原本是一家的。
我国丰富的史学知识滋养、孕育了一代代中国人民,塑造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政史这种内在的天然的联系,正是我们利用历史知识上好思品课的理论依据。
从两学科的联系来看,政治中的基本原理、观点、认识、道理都源于或升华于历史。
如果说政治是骨架的话,那么历史就是血肉,历史使思品教学饱满了。
个人这几年来的教学经验和农村初中教学的实际,告诉我要借用和发挥了历史学科在思品教学中的作用。
那么历史学科在思品教学中究竟起什么作用,如何使用丰富的历史知识,通过学科的结合来达到思品教学目的呢?下面结合一些案例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1 历史学科在思品教学中的作用
1.1丰富的历史知识使抽象的内容具体了
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遇到有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身有百口而不可名。
即使教师富于极大的热情而学生一点儿也不领情。
这样课就像喝了一杯未烧开的水。
那么教师不妨变换思路,虚则实之。
比如灿烂的中华文化这一课,离开历史就没法上。
而通过历史的介入,运用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在学生七嘴八舌的讨论中,教师及时的引导学生总结,学生水到渠成地得出:语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中国哲学,伦理道德,共同
组成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文化显得高深不可触摸的东西似就在身边了。
这样教学既实现了思品教学目的,又使课堂充满活力,又在不经意间复习了历史知识,起到了一箭三雕的效果。
1.2丰富的历史知识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思品教学的目的不仅要做到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简单的说教与说服,其教育效果远远不及通过历史阅读和讨论及学生在学习中的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的效果深远、扎实。
历史上有着栩栩如生的人物和他们的感人事迹,使学生感受到了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趣,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等。
另一方面,历史上的奸臣小人的丑恶嘴脸和罪行也从另一个侧面教育学生,增强了学生的是非辨别能力和道德价值观念。
1.3加深了对知识、道理、观点、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思品教材中有的道理、观点学生理解比较困难。
通过历史的结合,这些道理就跃然纸上,似乎是历史老人在向学生如同涓涓细流般的诉说。
通过清末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的比较,学生就会深感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总之,通过历史知识的回顾,学生就会以历史的眼光,通过历史的比较来加深对道理、观点的理解。
1.4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一节好课,不是看教师教了多少内容,而是看你是如何让学生获得的,获得了多少,这就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就是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也愿意和乐于展示自己,此时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和组织就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思考,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 政治教学中如何运用历史知识
要做到历史知识为政治教学服务,就必须认真研究教材,挖掘其中与历史知识的结合点,选择和确定明确的重点或主题;同时对历史知识进行必要的筛选、组织,形成一个有机知识系统。
那么究竟如何运用已有的历史知识呢?
2.1利用历史中丰富的典故、格言、警句、名人名言
历史上的典故、格言、警句、名人名言都是对人生、社会、自然的最深刻的认识,是经得起时间考验而深入人心的,对于说明道理是最有说服力的。
这种教学对于刚进入七年级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时期小同学来说效果最好。
2.2构建历史专题阐述原理、道理
构建历史专题阐述原理、道理能起到不言自显的作用。
以事实阐述胜于雄辩,给学生以理性的认识。
如通过民族史专题讲座,说明我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通过前苏联的改革和解体与我国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对比,说明改革的重要性和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心。
2.3利用历史上的名人传记
历史人物,他们的高尚人格,光辉事迹都会以榜样的作用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作用。
榜样的力量具体反映在下两个方面:一是激励作用。
仰慕名人的优良思想、品行,从而受到感染,激发向上的热情。
二是矫正作用。
榜样是受教育者的一面镜子,以人为镜,可使人自我对照、反省和引起愧疚,从而自觉地克服自身的不良思想,矫正不良行为。
2.4挖掘乡土史进行乡情、市情教育,增强使命感
政治教育是教育的灵魂,是塑造人的教育,为避免空洞和流于形式,就要求教师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形式。
而历史学科就是进行政治教学的宝贵资源,我们教师要认真研究历史、挖掘历史资源,利用学科结合,优势互补实现政治教学目的,把政治教学工作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