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管理基本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管理基本知识点
一、社会管理的概念:
社会管理,是指党委和政府以及其他社会主体,运用法律、法规、政策、道德、价值等社会规范体系,直接或间接地对社会不同领域和各个环节进行服务、协调、组织、监控的过程和活动,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密切相关,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
二、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
1、协调社会关系。
2、规范社会行为。
3、解决社会问题。
4、化解社会矛盾。
5、促进社会公正。
6、应对社会风险。
7、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
三、创新社会管理的概念:
简言之,创新社会管理,就是对社会管理的创新;创新社会管理既是活动,也是活动的过程。
创新社会管理是指在现有社会管理条件下,
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必要性:
1、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还不少。
2、社会管理如果搞不好,社会发展将受到制约和影响;过去取得的社会发展成果,也将受到侵蚀。
3、没有社会管理,就没有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
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义:
1、只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发挥人民首创精神,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
2、只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更好地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增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之间的协调性,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只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地区发展,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才能落实科学发展的统筹兼顾的要求。
4、只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才能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六、“加强”和“创新”之间的关系:
(一)“加强”:
1、过去一些好的做法和传统优势,还能适应当今和未来社会的,要继续保持和发挥。
2、过去是正确的,还能适应,但是,被忽视和弱化了的,要重视并强化。
(二)“创新”:
1、过去有一些好的做法,有提升和改良需求和空间的,需要进一步创新。
2、因为时代的发展和变化,过去没有的社会管理,要创新,要尽快形成新的社会管理方法和机制。
(三)“加强”和“创新”之间的关系:
1、“加强”为“创新”奠定了基础。
2、“创新”是过程,是方法,“加强”是目的。
3、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过程中,创新是核心,没有“创新”,就没有“加强”。
七、创新社会管理的六大方面:
(一)管理观念的创新:
要准确把握当前我国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坚决改变那些片面地认为社会管理就是单纯“管控”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模式,借鉴和吸收中国行政法研究所所长莫于川教授讲的八种新观念:
1、树立以人为本、保障人权、尊重人格的观念;
2、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政府权力有限的观念;
3、树立行政民主、公众参与、共同治理的观念;
4、树立多元化、多样化、多依据的治理的观念;
5、树立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公共服务的观念;
6、树立政府诚信、社会诚信、官民互信的观念;
7、树立接受监督、责任到位、权利救济的观念;
8、树立辩证唯物、历史唯物的法治发展的观念。
(二)管理主体的创新:
要从单纯重视政府作用向社会共同治理转变,从传统的社会管理向现代社会“治理”转变。
(三)管理方式的创新:
要从偏重管制控制向更加重视服务、重视协商协调转变,更多地运用群众路线的方式、民主的方式、服务的方式,教育、协商、疏导的方式,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
(四)管理环节的创新:
要从偏重事后处置向更加重视源头治理转变,把工作重心从治标转向治本、从事后救急转向源头治理,使社会管理关口前移。
(五)管理手段的创新:
要从偏重行政手段向多种手段综合运用转变,更多地运用法制规范、经济调节、道德约束、心理疏导、舆论引导等手段。
(六)管理制度的创新:
要坚持加强源头治理体系建设、强化动态协调机制建设、推进应急管理制度建设,构建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的规范、机制和制度体系。
八、创新社会管理的八大内容:
1、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强化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责,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社会能力,支持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
2、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3、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建立覆盖全国人口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建立健全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完善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政策。
4、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层,努力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
5、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应急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