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阅读教学论文

合集下载

新课标下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新课标下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标下的语文阅读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尝试阅读教学的创新。

一、鼓励学生“动”起来课堂40分钟是个常数,如果教师讲得多,分析得多,留给学生的读书时间就少了,甚至会出现学生学完课文还读不懂课文的现象。

因此,教师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摒弃过去那种从头到尾的串问,把尽可能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阅读、去思考,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读书状态,加深理解和体验。

这样学生便从被动地接受中解脱出来,回到应有的主体地位,真正“动”起来。

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时,针对“同一首诗,为什么父母会有截然相反的评价”这一问题,同学们展开了积极的探究性阅读。

发表个人理解和感受时,有的人说,“巴迪年仅七八岁就能写诗,母亲看到儿子这么小就有佳作,当然兴奋不己,因此称赞‘精彩极了’;有的说,“从巴迪迫不及待的神情中,可以看出巴迪焦急地等待父亲回来,是多么希望得到父亲的表扬,为下文父亲的评价作铺垫,形成反差,同时可以看出巴迪是一个十分上进的孩子”;有的说,“父亲的评价不切实际,对于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有些苛刻,甚至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还有的说,“父亲十分民主,他说‘哪条法律规定巴迪一定要成为诗人’是希望孩子自然发展,我就希望爸爸、妈妈能这样对待我”……学生们的思路打开了,思维“动”了起来。

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发展求异思维。

这样,学生与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就会敞开心扉。

正是在这一系列阅读实践中,使得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实践了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语文新课标下创新教学实践研究论文:“阅读链接”教学策略探究

语文新课标下创新教学实践研究论文:“阅读链接”教学策略探究

语文新课标下创新教学实践研究论文:“阅读链接”教学策略探究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设置了“阅读链接"板块,它是教材内容的有效延伸,对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等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存在时机不当、方式不对、运用不足等困境,为此笔者从三方面探索“阅读链接”的统整教学,尝试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一、时机巧"链";统整学习,深化理解在教学中结合单元要素、主题以及文本学习需要,适时地进行“阅读链接”统整教学。

一)课前预“链”,形成阅读期待1.前置预学,搭建理解桥梁有些课文写作时间距离学生较远,学生很难理解其背后的深意。

如鲁迅的《好的故事》,为提高学习效率,笔者结合课文后的“阅读链接”,布置了与此相关的预习作业:完成课文内容的填空,搜集有关《野草》的写作背景等资料。

前置预习,搭建了理解文本的桥梁,形成了阅读期待,降低了课堂学习难度。

2.导入情境,引发情感共鸣在学习一些课文时,学生需了解一定的历更背景,否则较难产生情感共鸣。

如《圆明园的毁灭》,笔者将这篇课文的“阅读链接”作为课前导入,并播放歌曲《七子之歌》,让学生在音乐中体会澳门受尽欺凌,渴望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营造一种与课文学习相关的氛围,奠定了情感基调,也点燃了学生的爱国之情。

二)课中嵌“链”,突破重点难点1.辅助文本,聚焦重点有些课文的课后习题也是教学重点,如《为人民服务》的课后习题:联系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说说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这样学习:先思考文本中送行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情,再结合送行场景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通过“阅读链接”辅助教学,促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提供支架,化解难点教师也可借助“阅读链接”突破教学难点。

如在教授《丁香结》一课的难点"为什么丁香会成为古人愁怨的象征?"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阅读链接”中关于丁香结的诗句,理解意思。

新课标下如何教好初中语文阅读课论文

新课标下如何教好初中语文阅读课论文

新课标下如何教好初中语文阅读课[摘要]依据新课标要求,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以学生的阅读体验作为立足点,让学生的情感体验成为阅读教学不竭的源泉。

同时,教师要鼓励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品味优美语言,提高语文素养;在阅读方法上,教师也要加以指导。

[关键词]新课标教好初中语文阅读课在初中语文阅读课教学中必须以学生的阅读体验作为立足点,《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回答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关注学生的生命历程。

依据新课标要求,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想达到对课文的真切理解和感悟,就必须以学生的阅读体验作为立足点,让学生的情感体验成为阅读教学不竭的源泉。

同时,要想在阅读教学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更离不开语文教师的精心设计和灵活地阅读指导。

一、创设情景导人,激活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兴趣,在阅读过程中就会处于高度的自觉状态,会以惊人的毅力去学习。

因此,阅读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学生阅读过程应伴随着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选人新课标语文教材的文章大多是文质佳美的经典作品。

每篇文章中都流淌着真善美,闪烁着人性的光芒。

教师在备课时,要善于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从而与学生产生心灵的碰撞。

如《亲爱的爸爸妈妈》让学生严肃地思考法西斯强盗的灭绝人性的暴行,希望这个世界早日铸剑为犁。

《背影》质朴的言语中表现出真挚、深沉的父爱。

在阅读教学中只要发动学生用心感悟,就可以领悟到课文中豁达洒脱的情怀,坦荡高洁的君子之风和博大深沉的情感。

教师在学生学习每一篇课文前都要设计一段精美的导语,创设一种意境,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求知欲望。

为此,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如激励的语言、图片、形体语言、多媒体等手段。

高中语文新课标下阅读教学[论文]

高中语文新课标下阅读教学[论文]

高中语文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语文“新课标”的“阅读教学建议”第四条中扼要阐述了如何“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新课题,其目标主要是想通过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来“拓展思维空间”和“提高阅读质量”。

但目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较多误区,举其要有四:一是目的偏离,即忽视、轻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削弱甚至不尊重这种主体性;二是过程简化,即教师以程序式分析代替学生的富于个体独特品格的认知过程;三是教法单一,即老师往往拘守课文、局限课堂、偏重考试;四是开拓乏术。

阅读教学的整体性失误直接导致学生阅读主体地位的动摇和削弱,影响着语文教育的全局,因此不可小视。

鉴于以上误区,再结合对“探究性阅读教学法”的探索,笔者就来谈一谈我校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些比较实用且比较成功的具体方法和操作程序,权当抛砖引玉之用。

就整个高中三年的阅读教学内容来说,我认为要整体考虑、分段安排。

具体说来可分三个阶段:一、个性爱好探究性阅读阶段这一阶段适用于高一学年,主要讲阅读个性。

也就是说要从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对学生的阅读范围、角度和思路等方面少干涉,甚至不干涉,即由着学生“性子”选择阅读对象。

这种个性兴趣探究性阅读,目的是锤炼学生的自主探究性阅读习惯和方法,为其日后深入地自觉地学习语文锤炼基本功。

在这一阶段,特别需要教师有一定的魄力,即要敢于“放手”,敢于放开。

2012年高考我校的内蒙古文科状元杨令霞同学曾说,优异的语文成绩主要得益于自觉广泛的阅读。

当然,说是由着学生“性子”阅读,并不等于放任自流。

阅读进度,专题选定,材料收集等等都要由教师精心策划,最终要求学生形成阅读专题论文或总结(字数大约为2500字)。

否则,阅读会成为“放羊式”阅读,高兴而起,无果而终。

二、教师指导探究性阅读高中生面对的是高考,所以其阅读就不免带有有很强的功利性。

学生要实现高考的理想,光靠个性阅读是不够的,还必须建立阅读层次序列。

所以,高二学年教师的指示范围阅读是非常必要的。

《新课标》阅读教学更应重视强化朗读感悟论文

《新课标》阅读教学更应重视强化朗读感悟论文

《新课标》阅读教学更应重视强化朗读感悟一、培养学生良好语感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强化朗读感悟所谓朗读感悟,就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对文本的语言文字及其描述的事、事理有所感触和体验,从而达到领悟理解的目的。

朗读感悟的基本特征有三点:一是通过清晰响亮的读来刺激语言的直觉;二是有读者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体验;三是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展开想像和联想。

阅读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综合性的语文素养,要培养学生综合性的语文素养,就必须让学生具备良好的语感。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朱作仁先生也指出:“抓住语感的培养,语文课的特点才能充分体现出来。

”那么什么是语感呢?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符号刺激所发生的一种直觉。

既然如此,我们培养学生的语感就应该从语言文字符号的刺激入手,而朗读是最积极、最有效的“刺激”。

张志公先生曾经告诫我们:“我们在研究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时,就要首先研究语文教学的规律,而语文教学的规律源于语言的规律,教学的规律,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

”只有强化朗读感悟,才能抓住我们的母语语言规律,抓住阅读教学的规律,抓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

从母语语言规律看,我国的语言文字是代表一定意义的符号,阅读文本是“符号”和“代码”式的外部言语,需要通过读,尤其是朗读,才能进行有效的转换。

从教学规律看,阅读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实践能力,新课标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

”而学生直接接触语文材料的方式当然是朗读感悟。

从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看,小学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朗读能够更为有效地刺激他们的语言直觉。

因此,朗读感悟是培养学生良好语感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二、构建以“朗读感悟”作为主线推进的阅读教学新模式1、以读为主,纵向推进将“朗读感悟”作为一篇课文或一堂课的主线来推进阅读教学的进程。

无论是全篇课文还是某一个段落,均从读入手,以读为主来组织教学。

教师以导读代讲代问,学生以读书代听代答,以读书促思促悟,通过准确到位的朗读来感悟语言文字,感悟课文内容,感悟人物情感,感悟事物事理。

新课标下高中教师如何调整阅读教学策略论文

新课标下高中教师如何调整阅读教学策略论文

新课标下高中教师如何调整阅读教学策略摘要:新课标的实施对高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从教老师的阅读课教学方法及策略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面对新形势,老师们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须从学情出发,勇于调整阅读课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循序渐进地进行系统的阅读训练,采用多样灵活的教学活动,并且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用客观的评价和激励措施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技能。

关键词:新课标;系统训练;有效活动;情感因素【中图分类号】g633.4一、新课标的实施给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带来新的要求与挑战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教学改革的深入,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早已不是传统的教师简单地讲授词汇和语法知识的教学模式,而是教师采用多种教学辅助工具和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过程。

教育部最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高中毕业生阅读能力的要求是:①能理解阅读材料中不同的观点和态度;②能识别不同文体的特征;③能通过分析句子结构理解难句和长句;④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欣赏浅显的文学作品;⑤能根据学习任务的需要从电子读物或网络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⑥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36万词以上。

它指出高中阶段阅读课教学的目的是“培养阅读策略;培养语感;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高考试题总分150分中,阅读理解题型占到了40-50分,足见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考察是测试学生整体语言综合能力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项内容。

但令人尴尬的是在日常教学中学生们却经常抱怨阅读能力提高太慢,考试中失分严重。

因而,如何转变旧的教学观念,不断改进阅读课教学方法,进而快速提高高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找到科学有效的阅读课教学策略成为眼下从事英语教学的老师们急待探索的教学课题。

二、面对新形势,从事阅读课教学的老师们应做怎样的教学策略调整1、着眼高考,从起始年级起,进行符合学生实际的系统性阅读教学训练。

王笃勤在其《英语教学策略论》中指出:“阅读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的策略性。

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究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其中整本书阅读得到广大师生的高度认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阅读一本书与阅读一篇文章的意义完全不同,在阅读整本书中,学生会制定长期的阅读规划,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整本书阅读教学优势明显,有助于快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本文首先阐述了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意义,其次分析了整本书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

教育改革的推进对小学生整本书阅读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不仅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提升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关注度,而且要在日常教学中科学指导学生。

整本书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有着突出地位,为提升整本书阅读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学生整本书阅读能力,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整本书阅读热情,让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积累更多知识,努力提升学生阅读的广泛性。

一、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意义(一)培养学生阅读习惯阅读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有规律的阅读习惯是一种对学生终身发展有好处的习惯。

整本书阅读过程是学生不断积累知识的过程,小学语文教师积极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方式,使学生进行有规律的阅读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素养,使学生深刻理解文学作品中包含的人文内涵,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拓宽学生阅读范围小学语文教师积极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

为了增强整本书阅读教学效果,教师会在教学中结合多种教学模式,在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的同时,增强学生审美能力。

同时,教师也会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详细、全面地了解文本知识,进而拓宽学生阅读范围,提升学生写作素材和阅读资源的积累量。

(三)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教师的专业能力是影响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为高效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小学语文教师会全面了解该教学模式,并使用先进信息技术搜集大量的教学案例,总结教学经验,掌握高效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论文:新课标精神下,对小学阅读教学的几点认识

语文教学论文:新课标精神下,对小学阅读教学的几点认识

新课标精神下,对小学阅读教学的几点认识新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性质是这样描述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沟通交流,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新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更强调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强调语文修养是在语文实践中逐渐培养起来和不断提高的,强调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增强语言意识。

新的课标精神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内容、实施建议等也做了相应调整。

新课标更加强调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抓住学生终生阅读习惯、阅读兴趣的培养;强调在大的语文观下再去研究具体的阅读方法、阅读能力的培养;强调语文教学思维的原点和终点只有一个,那就是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如何提高阅读的实效性呢?我认为语文教师应了解阅读教学的本质,才能更好的实施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的本质就是对话。

对话是人格对等基础上的心灵相约;对话是教学相长情境下的切磋探讨;对话也是相互依赖氛围中的精神交融。

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重视以下几种对话:1. 学生与教师的对话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与教师的平等对话至关重要。

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住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阅读心理过程,或启发兴趣、或引导点拨,给学生打造平等的自由的对话空间。

2. 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也是与文本为媒介进行的。

在对话过程中,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交流自己的见解,学生处于一个学习共同体中,互相帮助、共享成果,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与合作。

3 、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多重对话中的核心。

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敞开自己的心扉,将自己的体验和理解,溶入到对文本的表达当中,进入到文本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和融通。

学生可以采用听说读写等方式实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生命存在的价值,感受到精神相遇的愉悦,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幸福。

语文新课标下的教学论文:读写共栖,读写结合的深度迭代

语文新课标下的教学论文:读写共栖,读写结合的深度迭代

语文新课标下的教学论文:读写共栖,读写结合的深度迭代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对于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率和发展学生的读写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2022年4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颁布,提出了“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加强课程内容整合”“促进学习方式变革”等课程理念。

在这些课程理念的观照下,读写结合的理论与实践亟须更新和发展。

笔者认为,“读写共栖”是读写结合的深度迭代,是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

一、读写结合与读写共栖1. 读写结合的发展与主要问题读写关系的研究历来是语文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我国古代就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等对读写关系的朴素认识。

20世纪20年代,国内便开始了对“读写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1924年,现代著名语言文字学家、语文教育家黎锦熙先生在其第一部语文教学法专著《新著国语教学法》中提出“缀法与读法的联络教学法”,这被认为是“读写结合”概念的开端。

之后,许多语文教育家都对“读写结合”有过论述。

石民镛在《小学课外作文指导法》中写道:“我以为看书同作文应当打成一片。

看书有了感想和意见,就作文;作文要取材料,就看书。

如此看书,看书有了目的;如此作文,作文不至枯燥。

”叶圣陶在《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一文中,分析了阅读对写作的意义:“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

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

”“阅读任何文章,主要在得到启发,受到教育,获得间接经验,等等,而在真正地理解的同时,咱们对文章的写作技巧必然有所领会,可以作为练习写作的借鉴。

”张志公在论及写作教学原则时,提出:“主要的原则应该是密切地结合阅读教学,因为只有把语言的运用(写作)建筑在语言的吸收(阅读)的基础上,才能收到最大的效果。

”20世纪70年代以来,读写结合的教学实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如徐开质“‘三步十二式’读写结合”教学法,王运遂“读、写、改整体”教学法,许祖云“多读多写,读写结合”实验,阳仁杰、曾齐圣“初中语文读写结合系列训练”实验等。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精选8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精选8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精选8篇)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小学阶段是儿童学习的启蒙阶段,小学阶段养成的阅读习惯和学习方式对于学生之后整个人生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语文教学作为我们的母语学科不仅承担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读书识字的重要责任,更承担着传承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任。

下面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8篇,供大家参考阅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第一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摘要:在新课改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背景下,也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此,教师必须要创新和优化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以加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本论文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研究切入点,对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核心素养;培养;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概述在新课标下,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具体来说,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阅读理解能力。

在核心素养要求下,小学生语文教学中,必须要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即:理解能力、感知能力、鉴赏能力和阅读能力、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情感等;2.思维发展能力。

在核心素养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要借助阅读和交流等途径,全力加强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3.文化感受能力。

鉴于语文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学习过程中,应引导学生逐渐形成理解社会、完善人格、丰富人生的目的,通常还应充分发挥其审美教育功能,引导学生感受文化,提升审美情趣;4.语言表达能力。

在核心素养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要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指导学生应用准确的语言、意思和情感进行表达,与他人进行交流等。

二、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1. 明确阅读教学目标在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教学目标存在较大的偏差,甚至部分教师为了完成阅读教学任务,常常忽视了阅读教学目标这一环节。

新课标下如何进行小学五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新课标下如何进行小学五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新课标下如何进行小学五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摘要:阅读,是师生获取信息,增长见识,开发思维的重要手段。

在阅读的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是平等民主的关系,教师不仅仅只是学生管理者和授业解惑者,同时也是激发学生产生阅读兴趣的引导者。

随着课程的改革,如何锻炼小学五六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小学五六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已经成为了广大师生追逐的目标。

关键字:新课标小学五六年级语文阅读一、小学五六年级语文阅读存在的问题影响小学五六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的因素主要来自两方面,即教学中阅读的两大主体,教师和学生。

(一)学生方面1、阅读方法不当阅读方法不当会导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彻底。

学生阅读方法不当主要表现为,部分学生只是对文章进行草草的阅读,对文章的深层次含义不求甚解;很多学生对于应该略读的文章却长时间的不肯放手,造成精力和精力的大量浪费;大部分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候没有计划性和目的性,对阅读也只是敷衍了事,不做读书笔记,读后也不深入思考。

2、阅读兴趣低下很多学生没有认识到阅读的巨大作用和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对于阅读没有兴趣。

这种想法在小学五六年级学生极为普遍。

他们许多时候都是在等待老师为其分析文章内容和要义,而懒于自己动脑,这种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感,严重的破坏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3、阅读时间稀少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在思想不够成熟,自控能力弱,很容易被周边环境影响。

同时,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学习负担很重,有的学生不只是要在学校学习,回家还要应付父母为其安排的艺术教育等。

所以,平常的上课学习或者是培训时间,已经占据了一天中的大半,这使得学生很少有时间去阅读课堂内外的书籍。

此外,电视、游戏、网络等现代的娱乐工具,对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吸引力非常巨大,很多学生宁愿将多余的一点时间消耗游戏上,也不愿意去阅读。

(二)教师方面1、阅读教学盲目目前教学中,很多教师指导学生阅读都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对课本上的文章解释的很随意,导致学生也只是一知半解,掌握不透。

新课程下阅读教学论文

新课程下阅读教学论文

新课程下的阅读教学摘要:新时期下,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原有的课程标准已不能满足当今“教”与“学”的需要。

新课程标准下,应该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改革。

文章以初中语文新课程为例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了新课程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此《纲要》为新课程改革指明了基本的教学方向。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是教学相长的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在分享彼此之间的思维、知识和经验,交流彼此之问的情感、体验和感悟,从而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

新课标强调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培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

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质是教师将语言文化的独特魅力借助某种有效的方式传递给学生的一个过程,而这一过程中的目的就是使学生们能够自主的感受、欣赏以至热爱上语言文化的魅力。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学习的引路者。

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寻求一种既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就成为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值得探讨的一个话题。

下面对新课程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谈一点我个人粗浅的看法:一、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阅读的界定是:“阅读是人们从书面语言中提取信息的一种最基本的学习活动。

”课程标准对阅读的理解是:“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从两者的比较中不难看出,新语文课程标准阅读目标的新理念突出表现在“对话”上。

“对话”这一理念,是以交流为基础的。

语文阅读教学实质上就是在学生、教师、文章之间的交流。

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的实践中,首先应该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章、领悟文章作者感情的能力。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略谈新课改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一、初中阅读教学现状1、语文教师对阅读教学不够重视作为阅读教学开展的指导者,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针从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

当前,许多语文教师仍没有认识到阅读教学开展对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往往忽视阅读教学的重要作用。

这是因为阅读教学开展占用的课时最多,耗费精力最大,而且其效果往往在短期内难以收获,因此造成许多语文教师以为阅读教学开展与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关系不大的误解。

这是阅读教学开展受到制约的主要因素。

2、阅读教学开展深度和广度欠缺开展阅读教学不仅仅是对课本教材的阅读,学生要获得较多的人文知识就必须开阔视野,除了对课本的阅读外,还应当猎奇课外阅读,加强对古今中外名著的阅读。

许多优秀的中外名著,不但具有文学性,并且涵盖天文、地理、历史、科技等诸多方面的知识。

初中生正处理吸纳知识的关键时期,让他们放开视野,充分感悟名著中所蕴含的知识道理,丰富了他们的见识,对他们自身知识能力增长有较好的帮助,同时,获取知识加以消化是对他们自身理解能力、创新能力的历练。

因此,语文教师开展阅读教学,不应当仅仅局限于课本,在阅读中适当加强深度和广度更能体现阅读精神。

3、阅读评价体系不够完善阅读评价体系的建立既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察、检测的重要依据。

通过评价体系的建立,一方面让教师认识到阅读教学开展的情况,对今后的阅读教学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解之后可以及时地发现问题。

使得阅读教学开展具有有效性。

而另外一方面。

学生通过评价测试。

将自己的见解、认识、感悟写下来。

不但是对他们写作能力的锻炼,同时还增强了他们对阅读资料的理解,加深了印象,在今后的作文中可以灵活运用,也是对他们表达能力的锻炼与提升。

但是在当前。

许多教师并没有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认为阅读与评价是不相干的事情,这导致阅读教学欠缺考察与检测,使得阅读教学开展低能化和无目的化。

新课标下语文课阅读指导论文

新课标下语文课阅读指导论文

浅谈新课标下的语文课阅读指导阅读指导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古人早已说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可见阅读的重要,而行之有效的阅读指导,则对学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1、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2、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然而,在笔者调查了解过的许多农村中小学,其进行的阅读指导课现状堪忧,普遍存在以下几种现象:一、学生阅读兴趣不浓主要表现为:有的一个词一个词、一句话一句话地反复读,形成机械重复,把一篇原本优美生动、引人入胜的文章肢解得面目全非、七零八落;有的从课本第一页一直念到最后一页,漫无目的,走马观花;有的犹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有的既不动口也不动脑动手,开卷茫然,闭卷也茫然;有的死记硬背,不求甚解,等等。

二、阅读形式呆板,内容单一许多学校学生阅读文的形式仍然滞留在“排排坐,各读个”的原始状态。

阅读内容仅限于语文课本和课堂笔记,考试考什么就读什么,众口一词。

三、阅读方法的指导严重欠缺在读文的整个过程中,许多教师只扮演了“治安警察”的角色。

自始至终,没有指导,没有提示,没有具体要求,没有检查,没有反馈,由学生一读到底,没有圈点勾画,没有动笔批注,兴之所至,随心所欲。

以上种种现象充分说明:很多小学口头上喊的是“素质教育”,而一旦评比,看的依然是分数和升学率,仍然在走应试教育的老路;教学表现在语文科上,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不进行思维训练,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化学习方式,尤其忽视了创新思维的训练;阅读方法的指导严重欠缺,导致了学生读文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这样的阅读,其效果可想而知。

歌德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凡是你未理解的均不属于你所有。

”由此可见,学习任何知识,只有理解后,才能掌握。

只有加强阅读指导,才能真正提高阅读质量。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阅读的任务要明确、具体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制订出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

新课标下语文阅读教学文论文

新课标下语文阅读教学文论文

浅谈新课标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摘要:新课标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打破了传统阅读教学的模式,以学生为主体,还课堂给学生,以激发阅读兴趣、师生共同探讨,交给阅读的方法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来完成阅读教学,并不断扩大课外阅读量,巩固学生的阅读最终形成语文阅读的能力,从而提高新课标下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能力能力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重头戏,阅读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积累语言”,感知丰富的感性语言材料,增加语感积淀,提高语文能力。

传统语文教学往往是:课堂上,教师“字词句段篇”条分缕析,学生埋头苦记笔记,课后熟记于心,考试时若遇到原题,则欣喜若狂,如果题目灵活点或考课外阅读文段则愁眉苦脸,笔下茫然。

这充分显露出了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缺陷。

是“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

”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老师的引导和培养,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形成语文能力,最终在即使没有教师引导、离开了语文课本的情况下,也能自主地获取新知识、发现新问题并解决问题。

那么,如何在新课标下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呢?我认为关键在从学生主体出发,激发阅读兴趣、教会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巧妙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全过程中来,通过自己动脑、动口和动手获得知识。

在教学中,我注意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教学情境。

例如,在教学《乡愁》时,设计从古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朗读导入,使学生很快融入乡愁的意境中,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再如在《星星变奏曲》这篇文章时,我首先让学生描述春夏秋冬四季夜晚所看到的星星,通过学生的不同描述来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摘要:新课标对阅读教学有着明确的新理念,特别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课外阅读的引导,本文结合近几年的实践经验,阐述对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结合近几年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些体悟,笔者谈谈在新课标下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培养学生自觉投入阅读的兴趣是搞好阅读教学的首要条件。

王富仁先生说:“我认为在语文的教学任务中,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学生常常对自己所感兴趣的事能自觉地投入,并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阅读教学来讲,阅读兴趣大多可以在语文实践中培养,故而我们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材的实际,应拿出灵活多变的办法,不管是精彩的导语引入,或是多媒体教育技术手段的充分运用,还是亲切精练幽默的语言,还是稍带点难度且伴着愉快的提问,都是为了给课堂中的学生创设一种趣味横生的教学情境,使之进入一种“乐读爱读”的境地,轻松、自觉地投入到阅读中去,让学生真正把阅读学习当作一种快乐的事,一件值得自己开开心心去做的事。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教师还需要采用多种手段让学生始终保持激昂的情绪。

如教师需要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力求语言亲切、简练、幽默,富有感染力,并适当辅之略带夸张的形体语言;对于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困难,教师要多鼓励、多肯定,甚至适当奖励学生,让学生树立自信,并且感受到阅读学习中的快乐;教师要能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学辅助手段(如多媒体)要灵活多变等。

这样,一堂课都充满了生机活力,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

二、阅读教学中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重视指导学生自己读书。

一堂课全由老师包办代替的阅读教学这种片面现象我们要克服,老师该讲的讲了,不该讲的也讲了,看起来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没想到,学生却成了旁观者,成了听众,一点主动性也没有调动,与今天的新课改理念完全相悖。

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论文13篇

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论文13篇

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论文13篇语文阅读教学论文怎么写呢?今天本文库给带啊大家带来了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论文13篇,有需要的小伙伴赶紧来参考一下吧,相信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如何指导学生有效阅读------如何优化阅读评价书籍承载的是世界文明和与之相应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

让学生浸染书香,更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共识,新课标也对课外阅读总量提出明确的要求。

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既可以获得各种知识,还能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

怎样指导低年级学生有效课外阅读,我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林语堂先生在谈读书时曾说,"一个人读书必然出其自然,才能够彻底享受读书的乐趣。

"这里的"自然"应该就是喜爱读书的习惯。

因此,我们老师从孩子入学开始,就应该培养培养孩子读课外书的习惯。

而习惯的培养,要从阅读学生喜爱的童书的习惯开始。

1、选择合适的书籍。

课外阅读是学生自主的、有选择的获取大量的信息的学习活动,在未经指引的情况下,很多更入学的孩子只喜爱诸如《奥特曼》、《喜羊羊和灰太狼》等卡通图书。

他们看书都是有什么看什么,很少有目的选择书目,因此不能盲目让他们读书。

指导他们选择合适的书,极其重要。

一般来说低年级学生应以拼音读物为主。

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内容健康,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类型多样的读物,包括古诗、儿歌、童话、历史故事、科普知识都要涉及。

初入学的孩子,可以让他们阅读一些图文并茂的绘本,通过教师和家长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借助图猜一猜等方式读懂内容;学完拼音后,开始让学生借助拼音逐步阅读浅显的注音读物;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可以引进经典的童话,寓言故事等童书。

2、培养听读习惯。

早期阅读中,儿童听读及其伴随的思维、智利的发展,对阅读过程中形音译的结合,儿童的语言意识培养以及由口头词汇的过渡,从听,到读,到写的自然过程是儿童阅读能力培养的奥秘所在。

低年级学生的阅读习惯培养应从最基本的听、读童书开始。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实践论文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实践论文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探索与实践前苏联教育家霍尔姆林斯基有句名言:“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帮助他们补习功课,也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指导学生阅读、阅读、再阅读。

”阅读是一种有利终身发展的基本技能,但每天45分钟的课堂容量必然有限,作为一线语文教师,要将视野拓展到课外,积极进行探索与实践,不断革新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一)激活驱动,诱发学生阅读的内驱力。

1、课堂灵动,课外牵引,营造学生阅读磁场。

课堂是教学的主战场,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个主战场,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教师首先应将一本教材上的每篇课文上好、讲活,让学生进入作者的世界,让学生对一些特定作家的作品,一些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作品,一些特定文学样式的作品产生浓烈的兴趣后,再牵引学生遨游于课外的文学长河。

当然,这个扩展也应该注意方法,力争以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如学了朱自清的《春》,引导学生品味朱自清美文细腻幽约的笔触、情景交融的意境、炉火纯青的手法,在学生喜欢上朱自清以后,可以推荐学生阅读《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威尼斯》等作品,这样学生阅读的内驱力被诱发,阅读效果不言而喻。

2、因材施教,分类引导,满足学生阅读需求。

一个班的学生层次不一,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指导课外阅读。

对于自主阅读还很吃力的学生,教师要引导他们读一些形象鲜明,内容生动,容易理解的童话、寓言或其他情节性较强的,蕴含不深的小说。

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指导他们阅读故事性强的历史故事、民间故事,或者具有想象力的科幻小说及其他有趣的文学作品,如《水浒》、《西游记》等。

针对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看一些鸿篇巨制以及一些外国文学作品,同时可以阅读文学性非常强的散文、随笔等美文。

这样分类指导,有效引领,学生在阅读中,既丰富了课外生活,也扩大知识视野,形成良好的语感,最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但也给学生感悟到“阅读并快乐着”的真谛。

3、关注发展,动态引领,切合学生阅读实际。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浅议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最为基本。

”于漪老师的这句话概括了新闻记者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但长期以来,在大多数语文教师的课堂实践中,阅读多流于形式,它仅仅是老师“讲解”课文的引子,是课堂的一个程序,一篇课文被分析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

怎样改变这种现状,真正的让阅读教学抢占课堂主阵地,是许多语文教育工作者孜孜追求的目标。

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给我们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可供参考的实施方案。

近年来,我在教学实际中作了大量尝试,在课堂上充分发挥阅读教学的作用,增强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加强朗读训练,增强学生阅读兴趣新课标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

”教科书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生机交盈的有机体,这样文质兼美的文章不让学生朗读真是教材的一大浪费,只有加强朗读训练,才会使学生感受语言文学的魅力,形成良好的语感。

1、朗读的目的性要明确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要循序渐进,明确训练目标,不同阶段提出不同的要求,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一篇课文,初读课文要求学生把音读准,扫清文字障碍,把课文读通顺;再讲课文。

则要求学生读流利并能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大意,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这样有层次、有计划的指导学生朗读,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学生的朗读水平提高很快。

2、朗读指导具体得当加强朗读训练,并不是机械地、盲目的多读,而是要根据朗读的课文对学生进行朗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读有所思、读有所悟,进而更好的理解文本,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在教学《紫藤萝瀑布》一文时,我先指导学生正确的朗读方法,注意轻重缓急,注意长短句的停顿,注意读出感情。

接着,让学生放声朗读课文,然后学生谈朗读感受。

最后明确:描写紫藤罗的语句读的轻快此,读出作者的喜悦、喜爱之情;而回忆十多年前的藤萝及对人生思考的语句应该舒服缓些、深沉些……。

在对课文反复的朗读中,学生眼前仿佛出现了一树明丽的、盛开的、育满生机的藤罗,那一朵朵紫色的、帆状的小花像在向我们不停地招手,是这样的让人喜爱,至于作者立于树前顿悟到了生命的永恒与可贵,学生理解起来,也应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如何进行新课改理念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如何进行新课改理念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如何进行新课改理念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阅读教学课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它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

高效活跃的阅读教学课堂,一定会对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产生极大的影响,若恒久坚持,学生综合语文素养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很大提高。

新课程改革的许多新理念给语文阅读课堂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阅读课堂开始走向自主、人文、活跃、开放。

坚冰打破,千帆竞发,这无疑是语文教学的一大进步。

但热闹语文课堂的背后我们也不容忽视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否则阅读课就会偏离正确的轨道,发挥不了它在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作用。

笔者认为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阅读课教学有以下几个问题特别值得关注,现提出来供大家参考,欢迎批评指正或补充。

一、重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开启心灵之门,打开智慧之窗,让学生进行自觉地认真学习。

因此说,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要充实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经验,始终将学生的学习必要、学习动机与兴趣放在首要地位。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最佳动力。

在教学整个过程中,咱们要充实应用新教材(教材是由三个基本要素,即信息、符号、媒介构成,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思想的材料)中的名篇佳作,应用多媒体技术引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假设在进行《乡愁》一课的教学时,咱们可以应用多媒体,把婉转的音乐跟抑扬顿挫的朗诵联合起来,再加上夕阳西下的大海作为背景,学生就会不自觉地被这种气氛所感染,进而深刻体会到作者表达的那种思国、思乡的情怀。

这种集图片、文字、音乐为一体的教学方式可以给学生多种感官刺激,刺激引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进而变更他们进行语文阅读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另外,要刺激引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关键一点是让语文回归生活,让语文教学贴近生活,让语文阅读教学融入真实生活,真正让学生体会到自由、自觉的学习状态,这就必要老师在某种程度上淡化学生的学习意识、被动接受意识,强化其主体意识、阅读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探索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存在着忽视阅读教学的现象,不少教师一味的追求“读是为了写”,认为“阅读只是手段,写作才是目的,”“阅读是过程,写作才是结果和标准,”导致相当一部分教师将阅读课上成了写作辅导课。

无疑,阅读是学习写作的重要途径。

但阅读教学有着相对的独立性,我们必须让阅读教学独立起来。

新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经验的重要途径。

为此,我们必须大力提倡重视阅读教学,研究阅读教学。

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应如何去把握阅读教学呢?下面谈谈本人的几点看法。

一、注重个性化阅读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这句话针对“讲读”模式的流弊,提醒我们:阅读教学虽然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群体阅读,但是群体阅读必须以个性阅读为基础,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归宿,把阅读还给阅读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独立发挥,读出个性来。

由于学生的个人经历,认知水平、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学生阅读同一文本感受也会出现差异。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这种差异性区别对待,个别处理。

当然,阅读教学的个性化,不能简单理解为使学生的阅读水平整齐划一,让所有的学生都变为优等生,而是使优等生与后进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大的提高和发展,提倡自由选择。

在实践中让不同水平、不同爱好的学
生都能发挥特长。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以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二、注重生活阅读
文学源于生活,它是对生活的真实再现,但是,它又高于生活,它不只是生活的简单反映,这是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而成的。

是对生活的集中的、概括的反映。

因此,阅读教学中很多的阅读文本就富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以及作者对所处时代的独特感受。

另外,学生这一群体也是有其特殊性,他们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课堂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

他们不可能像作家一样长期投身于生活的海洋中去,他们还不可能与社会生活有密切的接触。

因此,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体验就会停留于表面,甚至发生偏差。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注意联系生活,进行拓展,总的来说,生活体验与阅读体验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在学生阅读文本的同时,也应该阅读作者在创作上的成就,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了解作者人生的各种境遇,理解他们身上所浸润的文化底蕴,挖掘自身的生活体验,把自身的经历与文本结合,体验文本学习的现实意义,最终走向生活的阅读。

三、注重情感阅读
古人说“诗言志,词言情”。

其实,不管是古诗词,还是现代文,绝大部分的文学作品都是作者感情的载体。

学生要品味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和凝练生动的文学语言,就必须注重情感因素的激发。

阅读
情感是读者的主观感情和作者渗透在作品中的感情的双向交流。

彼此碰撞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它是阅读的驱动力,有了情感的参与,阅读劳作的艰辛才会化作愉悦,阅读过程就会变得津津有味,读者才会进入读物的情境,与作者的情感交融。

此外,朗读也是激发情感的重要途径。

如分角色读、集体读、自由读、范读、熏陶朗读等,让学生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增强语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心的情感,进而更好地步入作者的内心世界。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也为语文的阅读教学注入了新的内容。

我们应该趁着这股新课程改革的东风,认真领会新课程标准的实质内容及要求,从阅读教学的人文性出发,注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理解,钻研阅读教学的新方法,努力开创阅读教学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阎立钦,语文教育学引论第八章,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1996
[2]吕剑康,浅谈新课标下的阁读教学,2005-6-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