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
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
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因为任何气体在一点温度和压力下都可以液化,温度越高,液化所需要的压力也越高,但是当温度超过某一数值时,即使在增加多大的压力也不能液化,这个温度叫临界温度,在这一温度下最低的压力就叫做临界压力,例如:水的临界温度为374.15℃,临界压力为225.65kgf/cm2;,氨的临界温度为132.4℃,临界压力为115.2kgf/cm2;。
通常我们所见到的物质常以三种形态存在,即固体、液体和气体。
形态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同物质的形态有所不同,如铁是固体,水是液体,空气是气体等。
一种物质所具有的形态与其所存在的客观条件有关,并非永恒不变。
例如,在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是气体,但在一定的低温和一定压力下也可以是液体或固体(俗称干冰)。
其它物质的形态也同样随着外界条件的变化而改变。
气体变成液体的过程叫做气体的液化。
对气体能否变成液体的问题是有个认识过程的。
早在19世纪以前,曾认为气体本质上就是气体,不能使之改变。
只是在19世纪20年代,人们才成功地用加大压力的办法做氨气、氯气、二氧化碳及其它一些气体变成液体。
但是还有许多其它气体(如组成空气的主要成分——氮气和氧气),虽然作了很大努力,也不能使之液化。
因此,人们曾错误地认为当时还不能液化的这些气体是“永久气体”,这种形而上学的观点,阻碍了人们进一步研究如何使空气液化的工作。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组成物质的分子间都存在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的两种作用力,当分子间相互排斥力>分子间相互吸引力时,物质的气体;当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分子间的相互排斥力或至少等于排斥力的时候,气体才有可能转变为液体。
分子间的相互吸引作用,实际上可以认为不依赖于温度;相反,由分子的相互撞击而引起互相排斥作用则强烈地依赖于温度,所以只有当气体的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才有可能使分子间的吸引作用≥分子间的排斥作用。
即才有可能使气体变为液体。
这种使分子间的吸引作用等于分子间的排斥作用时,所许可存在的最高温度叫做该气体的临界温度。
什么是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
什么是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简单地说,临界温度就是某种气体能压缩成液体地最高温度,高于这个温度,无论多大压力都不能使它液化。
这个温度对应地压力就是临界压力。
1869年Andrews首先发现临界现象.任何一种物质都存在三种相态----气相、液相、固相。
三相呈平衡态共存的点叫三相点。
液、气两相呈平衡状态的点叫临界点。
在临界点时的温度和压力称为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
不同的物质其临界点所要求的压力和温度各不相同。
超临界流体(SCF)是指在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以上的流体。
高于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而接近临界点的状态称为超临界状态。
处于超临界状态时,气液两相性质非常接近,以至于无法分辨,故称之为SCF.自从1869年Andrews首先发现临界现象以来,各种研究工作陆续开展起来,其中包括1879年Hannay和Hogarth测量了固体在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1937年Michels等人准确地测量了CO2近临界点的状态等等。
在纯物质相图上,一般流体的气-液平衡线有一个终点——临界点,此处对应的温度和压力即是临界温度(Tc)和临界压力(Pc)。
当流体的温度和压力处于Tc和Pc之上时,那么流体就处于超临界状态(supercritical状态,简称SC 状态)。
超临界流体的许多物理化学性质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并具有两者的优点,如具有与液体相近的溶解能力和传热系数,具有与气体相近的黏度系数和扩散系数。
同时它也具有区别于气态和液态的明显特点:(1)可以得到处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任一密度;(2)在临界点附近,压力的微小变化可导致密度的巨大变化。
由于黏度、介电常数、扩散系数和溶解能力都与密度有关,因此可以方便地通过调节压力来控制超临界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
与常用的有机溶剂相比,超临界流体特别是SC CO2、SC H2O 还是一种环境友好的溶剂。
正是这些优点,使得超临界流体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超临界流体萃取分离技术已得到了广泛的医药方面应用。
气体知识常识
气体知识常识比容比容是单位重量物质所占有的容积,用符号V表示,气体比容单位用m³/kg,液态比容7/kg表示。
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因为任何气体在一点温度和压力下都可以液化,温度越高,液化所需要的压力也越高,但是当温度超过某一数值时,即使在增加多大的压力也不能液化,这个温度叫临界温度,在这一温度下最低的压力就叫做临界压力,例如:水的临界温度为374.15℃,临界压力为225.65kgf/cm²,氨的临界温度为132.4℃,临界压力为115.2kgf/cm²。
汽化和凝结汽化是指物质由液态变成气体的过程,其包括蒸发和沸腾。
凝结是汽化的逆过程,也即由气体变成液体的过程。
汽化器就是利用汽化原理而设计的,冷凝器是利用冷凝原理设计的。
压力包围在地球表面一层很厚的大气层对地球表面或表面物体所造成的压力称为“大气压”,符号为B;直接作用于容器或物体表面的压力,称为“绝对压力”,绝对压力值以绝对真空作为起点,符号为PABS。
用压力表、真空表、U型管等仪器测出的压力叫“表压力”(又叫相对压力),“表压力”以大气压力为起点,符号为Pg。
三者之间的关系是:PABS==B+Pg压力的法定单位是帕(Pa),大一些的单位是兆帕(Mpa)1Mpa=106,1标准大气压=0.1013Mpa在旧的单位制中,压力用kgf/cm²(公斤/平方厘米)作单位,1kgf/cm²=0.098Mpa。
温度温度是物质分子热运动的统计平均值。
绝对温度:以气体分子停止运动时的最低极限温度为起点的温度,记为T。
单位为“开(开尔文)”,符号为K。
摄氏温度:以冰的溶点为起点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符号为℃。
此外英国科学家还经常用“华氏温度”,符号为º F。
温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T(K)=t(℃)+273.16 t(º F)=1.8t(℃)+32露点露点是指气体中的水份从未饱和水蒸气变成饱和水蒸气的温度,当未饱和水蒸气变成饱和水蒸气时,有极细的露珠出现,出现露珠时的温度叫做“露点”,它表示气体中的含水量,露点越低,表示气体中的含水量约少,气体越干躁。
什么是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
什么是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什么是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简单地说,临界温度就是某种气体能压缩成液体地最高温度,高于这个温度,无论多大压力都不能使它液化。
这个温度对应地压力就是临界压力。
1869年Andrews首先发现临界现象.任何一种物质都存在三种相态----气相、液相、固相。
三相呈平衡态共存的点叫三相点。
液、气两相呈平衡状态的点叫临界点。
在临界点时的温度和压力称为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
不同的物质其临界点所要求的压力和温度各不相同。
超临界流体(SCF)是指在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以上的流体。
高于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而接近临界点的状态称为超临界状态。
处于超临界状态时,气液两相性质非常接近,以至于无法分辨,故称之为SCF.自从1869年Andrews首先发现临界现象以来,各种研究工作陆续开展起来,其中包括1879年Hannay和Hogarth 测量了固体在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1937年Michels等人准确地测量了CO2近临界点的状态等等。
在纯物质相图上,一般流体的气-液平衡线有一个终点——临界点,此处对应的温度和压力即是临界温度(Tc)和临界压力(Pc)。
当流体的温度和压力处于Tc和Pc之上时,那么流体就处于超临界状态(supercritical状态,简称SC 状态)。
超临界流体的许多物理化学性质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并具有两者的优点,如具有与液体相近的溶解能力和传热系数,具有与气体相近的黏度系数和扩散系数。
同时它也具有区别于气态和液态的明显特点:(1)可以得到处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任一密度;(2)在临界点附近,压力的微小变化可导致密度的巨大变化。
由于黏度、介电常数、扩散系数和溶解能力都与密度有关,因此可以方便地通过调节压力来控制超临界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
与常用的有机溶剂相比,超临界流体特别是SC CO2、SC H2O还是一种环境友好的溶剂。
空 分 知 识 问 答
空分知识问答1.空分设备对冷却水水质有什么要求?答:空分设备一般用江河湖泊或地下水作为冷却水.这种水通常为硬水.一般水温在45℃以上就开始形成水垢,附着在冷却器的管壁、氮水预冷器的填料、喷头或筛孔等处, 易堵塞冷却器的通道、过滤网及阀门等,不仅影响换热,降低冷却效果,而且有碍冷却水或空气的流通,严重时会造成设备故障.因此,冷却水最好经过软化处理,冷却水循环使用有利于水质的软化.对压缩机冷却水,温度一般要求不高于28℃,排水温度小于40℃.2.什么叫临界温度、临界压力?答:对同一种物质,在一定温度下,提高压力可以提高液化温度.但对每一种物质,当温度超过某一数值时,无论压力提得多高,也不可能再使它液化,这个温度叫“临界温度”.临界温度是该物质可能被液化的最高温度.与临界温度对应的液化压力叫临界压力.3.进下塔的加工空气状态是如何确定的?答:当进出精馏塔的各股物料的量及状态完全符合整个精馏塔的物料平衡、组分平衡以及能量平衡时,精馏工况才能维持稳定运行.通常,从精馏塔引出的氧气、氮气产品处于干饱和蒸气状态,因而进精馏塔加工空气状态也应是在其压力下的干饱和蒸气状态.但由于精馏塔存在冷损,加之膨胀后的空气为过热气体,为了补偿冷量,导至加工空气进入下塔的状态不仅要达到饱和,而且必须含有少量的液体,即加工空气进下塔的状态应该是气液混合物.在全低压分子筛纯化流程中,入下塔加工空气中的少量液空,由主换热器冷端正流空气被冷却后,部分被液化而产生.4.为什么空分设备在运行时要向保冷箱内充惰性气体?答:在空分装置保冷箱内充填了保冷材料,而保冷材料颗粒之间的空隙中充满空气.空分设备运行后,塔内处于低温状态,保冷材料的温度也随之降低,内部的气体体积缩小,保冷箱内将会形成负压.若保冷箱密封很严,在内外压差作用下箱体容易被吸瘪.若密封不严,则外界湿空气很容易侵入,是保冷材料变潮,冷损失增加.因此充惰性气体,保持冷箱微正压,约为200~500Pa.5.为什么空分塔中最低温度比膨胀机出口温度还要低?答:空分装置在启动阶段出现液体前,最低温度是靠膨胀机产生的,精馏塔内的温度也不能低于膨胀后温度.但当下塔出现液体,饱和液体节过冷流到上塔时,压力降低,部分气化,温度也降到上塔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此外,上塔底部液氧温度为-180℃左右,在气化上升过程中,与塔板上的液体进行热、质交换,氮组分蒸发,气体温度降低,待气体经过数段塔板达到塔顶时气体已达到纯氮,温度也降到与该处的液体温度(-193℃)相等.因此,塔内最低温度的形成是液体节流膨胀和气液热、质交换的结果.6.空分设备内部产生泄漏如何判断?答:空分塔冷箱内产生泄漏时,维持正常生产的制冷量显得不足,因此,主要的标志是主冷液面持续下降.若是大量气体泄漏,可以观察到冷箱内压力升高.若冷箱不严,就会从缝隙中冒出大量冷气.而低温液体泄漏时,观察不到明显的压力升高和气体逸出,常常可以测出基础温度大幅度下降.为了在停机检修前能对泄漏部位和泄漏物有一步初步判断,以缩短停机时间:(1)是化验从冷箱逸出的气体纯度.当氮气或液氮泄漏时,氮的纯度达80%以上;氧气或液氧泄漏时,氧的纯度明显增高(2)观察冷箱壁上“出汗”或“结霜”部位.这时要注意低温液体泄漏时,“结霜”部位偏泄漏点下方;(3)观察逸出气体外冒时有无规律性.以上方法综合使用.7.液空调节阀的液体通过能力不够时,对精馏工况有何影响?答:原因(1)调节阀堵塞;(2)过冷器堵塞;(3)气源压力不足或执行机构故障;(4)调节阀选择不当.影响:为了维持下塔液面稳定,采取开大液氮调节阀减少下塔回流液的方法,但由于液氮取出量过大,液氮纯度下降,氧的提取率降低,氧产量减少.虽然液空纯度有所提高,但在上塔精馏段的液体中由于回流比增大二氧含量降低,使产品氧纯度降低.8.怎样控制液空、液氮纯度?答:下塔液空、液氮是提供给上塔作为精馏的原料液,因此,下塔精馏是上塔精馏的基础.控制好液空、液氮纯度的目的在于保证氧氮产品纯度和产量.液空纯度高时,氧气纯度才可能提高.下塔的操作要点在于控制液氮节流阀的开度,要在液氮的纯度合乎上塔精馏的要求下,尽量加大其导出量.为上塔提供更多的回流液,使出上塔的氮气纯度得到保证.同时下塔回流比减少,液空纯度得到提高.根据氧气、氮气、污氮气、液空纯度对液氮节流阀进行调节.9.如何判断空压机中间冷却器泄漏?答:如果中间冷却器泄漏,则气体通道与液体通道相通,空压机第一级后面的中间冷却器,冷却水压力通常高于气体压力,则冷却水会进入气体侧,气体中夹带有水,冷却器气侧排放阀排出水量明显增加;空压机第二级及以后各级冷却器中,冷却水压力通常低于气体压力,若发生泄漏,则气体进入冷却水中,冷却器水侧排气阀排出大量气体.10.什么叫离心式液氧泵的“气堵”和“气蚀”现象?有何危害?答:在全低压制氧机中,离心式液氧泵有时会发生排不出液氧,出口压力升不上去或发生很大的波动,泵内有液体冲击声,甚至泵体发生振动,使泵无法继续工作,这种现象称为“气堵”.它是由于泵内液氧大量气化而堵塞流道造成的. “气蚀”不同于“气堵”,它是一种对泵的损害过程.离心泵在运转时,叶轮内的压力是不同的,进口处压力较低,出口处压力较高.而液体的气化温度是与压力有关系的.如果液体进入泵里的温度高于进口压力所对应的气化温度,则部分液体会产生气化,形成气泡。
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
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因为任何气体在一点温度和压力下都可以液化,温度越高,液化所需要的压力也越高,但是当温度超过某一数值时,即使在增加多大的压力也不能液化,这个温度叫临界温度,在这一温度下最低的压力就叫做临界压力,例如:水的临界温度为374.15℃,临界压力为225.65kgf/cm2;,氨的临界温度为132.4℃,临界压力为115.2kgf/cm2;。
通常我们所见到的物质常以三种形态存在,即固体、液体和气体。
形态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同物质的形态有所不同,如铁是固体,水是液体,空气是气体等。
一种物质所具有的形态与其所存在的客观条件有关,并非永恒不变。
例如,在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是气体,但在一定的低温和一定压力下也可以是液体或固体(俗称干冰)。
其它物质的形态也同样随着外界条件的变化而改变。
气体变成液体的过程叫做气体的液化。
对气体能否变成液体的问题是有个认识过程的。
早在19世纪以前,曾认为气体本质上就是气体,不能使之改变。
只是在19世纪20年代,人们才成功地用加大压力的办法做氨气、氯气、二氧化碳及其它一些气体变成液体。
但是还有许多其它气体(如组成空气的主要成分——氮气和氧气),虽然作了很大努力,也不能使之液化。
因此,人们曾错误地认为当时还不能液化的这些气体是“永久气体”,这种形而上学的观点,阻碍了人们进一步研究如何使空气液化的工作。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组成物质的分子间都存在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的两种作用力,当分子间相互排斥力>分子间相互吸引力时,物质的气体;当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分子间的相互排斥力或至少等于排斥力的时候,气体才有可能转变为液体。
分子间的相互吸引作用,实际上可以认为不依赖于温度;相反,由分子的相互撞击而引起互相排斥作用则强烈地依赖于温度,所以只有当气体的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才有可能使分子间的吸引作用≥分子间的排斥作用。
即才有可能使气体变为液体。
这种使分子间的吸引作用等于分子间的排斥作用时,所许可存在的最高温度叫做该气体的临界温度。
空分知识问答
空分知识问答空分知识问答1.空分设备对冷却水水质有什么要求?答:空分设备一般用江河湖泊或地下水作为冷却水.这种水通常为硬水.一般水温在45℃以上就开始形成水垢,附着在冷却器的管壁、氮水预冷器的填料、喷头或筛孔等处, 易堵塞冷却器的通道、过滤网及阀门等,不仅影响换热,降低冷却效果,而且有碍冷却水或空气的流通,严重时会造成设备故障.因此,冷却水最好经过软化处理,冷却水循环使用有利于水质的软化.对压缩机冷却水,温度一般要求不高于28℃,排水温度小于40℃.2.什么叫临界温度、临界压力?答:对同一种物质,在一定温度下,提高压力可以提高液化温度.但对每一种物质,当温度超过某一数值时,无论压力提得多高,也不可能再使它液化,这个温度叫“临界温度”.临界温度是该物质可能被液化的最高温度.与临界温度对应的液化压力叫临界压力.3.进下塔的加工空气状态是如何确定的?答:当进出精馏塔的各股物料的量及状态完全符合整个精馏塔的物料平衡、组分平衡以及能量平衡时,精馏工况才能维持稳定运行.通常,从精馏塔引出的氧气、氮气产品处于干饱和蒸气状态,因而进精馏塔加工空气状态也应是在其压力下的干饱和蒸气状态.但由于精馏塔存在冷损,加之膨胀后的空气为过热气体,为了补偿冷量,导至加工空气进入下塔的状态不仅要达到饱和,而且必须含有少量的液体,即加工空气进下塔的状态应该是气液混合物.在全低压分子筛纯化流程中,入下塔加工空气中的少量液空,由主换热器冷端正流空气被冷却后,部分被液化而产生.4.为什么空分设备在运行时要向保冷箱内充惰性气体?答:在空分装置保冷箱内充填了保冷材料,而保冷材料颗粒之间的空隙中充满空气.空分设备运行后,塔内处于低温状态,保冷材料的温度也随之降低,内部的气体体积缩小,保冷箱内将会形成负压.若保冷箱密封很严,在内外压差作用下箱体容易被吸瘪.若密封不严,则外界湿空气很容易侵入,是保冷材料变潮,冷损失增加.因此充惰性气体,保持冷箱微正压,约为200~500Pa.5.为什么空分塔中最低温度比膨胀机出口温度还要低?答:空分装置在启动阶段出现液体前,最低温度是靠膨胀机产生的,精馏塔内的温度也不能低于膨胀后温度.但当下塔出现液体,饱和液体节过冷流到上塔时,压力降低,部分气化,温度也降到上塔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此外,上塔底部液氧温度为-180℃左右,在气化上升过程中,与塔板上的液体进行热、质交换,氮组分蒸发,气体温度降低,待气体经过数段塔板达到塔顶时气体已达到纯氮,温度也降到与该处的液体温度(-193℃)相等.因此,塔内最低温度的形成是液体节流膨胀和气液热、质交换的结果.6.空分设备内部产生泄漏如何判断?答:空分塔冷箱内产生泄漏时,维持正常生产的制冷量显得不足,因此,主要的标志是主冷液面持续下降.若是大量气体泄漏,可以观察到冷箱内压力升高.若冷箱不严,就会从缝隙中冒出大量冷气.而低温液体泄漏时,观察不到明显的压力升高和气体逸出,常常可以测出基础温度大幅度下降.为了在停机检修前能对泄漏部位和泄漏物有一步初步判断,以缩短停机时间:(1)是化验从冷箱逸出的气体纯度.当氮气或液氮泄漏时,氮的纯度达80%以上;氧气或液氧泄漏时,氧的纯度明显增高(2)观察冷箱壁上“出汗”或“结霜”部位.这时要注意低温液体泄漏时,“结霜”部位偏泄漏点下方;(3)观察逸出气体外冒时有无规律性.以上方法综合使用.7.液空调节阀的液体通过能力不够时,对精馏工况有何影响?答:原因(1)调节阀堵塞;(2)过冷器堵塞;(3)气源压力不足或执行机构故障;(4)调节阀选择不当.影响:为了维持下塔液面稳定,采取开大液氮调节阀减少下塔回流液的方法,但由于液氮取出量过大,液氮纯度下降,氧的提取率降低,氧产量减少.虽然液空纯度有所提高,但在上塔精馏段的液体中由于回流比增大二氧含量降低,使产品氧纯度降低.8.怎样控制液空、液氮纯度?答:下塔液空、液氮是提供给上塔作为精馏的原料液,因此,下塔精馏是上塔精馏的基础.控制好液空、液氮纯度的目的在于保证氧氮产品纯度和产量.液空纯度高时,氧气纯度才可能提高.下塔的操作要点在于控制液氮节流阀的开度,要在液氮的纯度合乎上塔精馏的要求下,尽量加大其导出量.为上塔提供更多的回流液,使出上塔的氮气纯度得到保证.同时下塔回流比减少,液空纯度得到提高.根据氧气、氮气、污氮气、液空纯度对液氮节流阀进行调节.9.如何判断空压机中间冷却器泄漏?答:如果中间冷却器泄漏,则气体通道与液体通道相通,空压机第一级后面的中间冷却器,冷却水压力通常高于气体压力,则冷却水会进入气体侧,气体中夹带有水,冷却器气侧排放阀排出水量明显增加;空压机第二级及以后各级冷却器中,冷却水压力通常低于气体压力,若发生泄漏,则气体进入冷却水中,冷却器水侧排气阀排出大量气体.10.什么叫离心式液氧泵的“气堵”和“气蚀”现象?有何危害?答:在全低压制氧机中,离心式液氧泵有时会发生排不出液氧,出口压力升不上去或发生很大的波动,泵内有液体冲击声,甚至泵体发生振动,使泵无法继续工作,这种现象称为“气堵”.它是由于泵内液氧大量气化而堵塞流道造成的. “气蚀”不同于“气堵”,它是一种对泵的损害过程.离心泵在运转时,叶轮内的压力是不同的,进口处压力较低,出口处压力较高.而液体的气化温度是与压力有关系的.如果液体进入泵里的温度高于进口压力所对应的气化温度,则部分液体会产生气化,形成气泡。
什么是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
什么是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什么是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简单地说,临界温度就是某种气体能压缩成液体地最高温度,高于这个温度,无论多大压力都不能使它液化。
这个温度对应地压力就是临界压力。
1869年Andrews首先发现临界现象.任何一种物质都存在三种相态----气相、液相、固相。
三相呈平衡态共存的点叫三相点。
液、气两相呈平衡状态的点叫临界点。
在临界点时的温度和压力称为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
不同的物质其临界点所要求的压力和温度各不相同。
超临界流体(SCF)是指在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以上的流体。
高于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而接近临界点的状态称为超临界状态。
处于超临界状态时,气液两相性质非常接近,以至于无法分辨,故称之为SCF.自从1869年Andrews首先发现临界现象以来,各种研究工作陆续开展起来,其中包括1879年Hannay和Hogarth 测量了固体在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1937年Michels等人准确地测量了CO2近临界点的状态等等。
在纯物质相图上,一般流体的气-液平衡线有一个终点——临界点,此处对应的温度和压力即是临界温度(Tc)和临界压力(Pc)。
当流体的温度和压力处于Tc和Pc之上时,那么流体就处于超临界状态(supercritical状态,简称SC 状态)。
超临界流体的许多物理化学性质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并具有两者的优点,如具有与液体相近的溶解能力和传热系数,具有与气体相近的黏度系数和扩散系数。
同时它也具有区别于气态和液态的明显特点:(1)可以得到处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任一密度;(2)在临界点附近,压力的微小变化可导致密度的巨大变化。
由于黏度、介电常数、扩散系数和溶解能力都与密度有关,因此可以方便地通过调节压力来控制超临界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
与常用的有机溶剂相比,超临界流体特别是SC CO2、SC H2O还是一种环境友好的溶剂。
名词释义 绝压,饱和蒸汽,过热蒸汽,定压比热容,定容比热容,临界压力,临界温度,冲击功,腐蚀
绝压的定义就是绝对压力(工程学称谓,物理学称谓是绝对压强)绝压,指绝对压力:介质(液体、气体或蒸汽)所处空间的所有压力。
绝对压力是相对零压力而言的压力。
相对应的,表压力(相对压力):如果绝对压力和大气压的差值是一个正值,那么这个正值就是表压力,即表压力=绝对压力-大气压>0,如果是负值,就叫真空度。
绝压PaA,表压PaG。
饱和蒸汽的定义当液体在有限的密闭空间中蒸发时,液体分子通过液面进入上面空间,成为蒸汽分子。
由于蒸汽分子处于紊乱的热运动之中,它们相互碰撞,并和容器壁以及液面发生碰撞,在和液面碰撞时,有的分子则被液体分子所吸引,而重新返回液体中成为液体分子。
开始蒸发时,进入空间的分子数目多于返回液体中分子的数目,随着蒸发的继续进行,空间蒸汽分子的密度不断增大,因而返回液体中的分子数目也增多。
当单位时间内进入空间的分子数目与返回液体中的分子数目相等时,则蒸发与凝结处于动平衡状态,这时虽然蒸发和凝结仍在进行,但空间中蒸汽分子的密度不再增大,此时的状态称为饱和状态。
在饱和状态下的液体称为饱和液体,其对应的蒸汽是饱和蒸汽,但最初只是湿饱和蒸汽,待蒸汽中的水分完全蒸发后才是干饱和蒸汽。
蒸汽从不饱和到湿饱和再到干饱和的过程温度是不增加的,干饱和之后继续加热则温度会上升,成为过热蒸汽。
过热蒸汽的定义当湿蒸汽中的水全部汽化即成为饱和蒸汽,此时蒸汽温度仍为沸点温度。
如果对于饱和蒸汽继续加热,使蒸汽温度升高并超过沸点温度,此时得到的蒸汽称为过热蒸汽。
定压比热容的定义在压强不变的情况下,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K所需吸收的热量,叫做该种物质的“定压比热容”,用符号Cp表示,国际制单位是:J/(kg·K)。
因为气体在压强不变的条件下,当温度升高时,气体一定要膨胀而对外作功,除升温所需热量外,还需要一部分热量来补偿气体对外所作的功,因此,气体的定压比热容比定容比热容要大些。
由于固体和液体在没有物态变化的情况下,外界供给的热量是用来改变温度的,其本身体积变化不大,所以固体与液体的定压比热容和定容比热容的差别也不太大。
制冷剂的临界压力和临界温度
制冷剂的临界压力和临界温度
制冷剂的临界压力和临界温度是选择制冷剂的重要参数,不同制冷剂的临界压力和临界温度不同,需要根据使用场合选择合适的制冷剂。
例如氨制冷剂的临界温度是133℃,临界压力是11.417MPa。
氨制冷剂在冷凝器和蒸发器中的压力适中,单位容积制冷量较大,汽化潜热大,制冷和放热系数高,因此在大型冷库、超市食品陈列柜中有广泛应用。
又例如R12制冷剂的临界温度是112.04℃,临界压力是4.115MPa。
当压力为0.74MPa时,R12的饱和温度为30℃。
以上是一般制冷剂的情况,具体选择需要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来定。
临界温度临界压力
临界温度临界压力
【最新版】
目录
1.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的定义
2.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的应用
3.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的测量方法
正文
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是物理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在许多科学领域和工业过程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临界温度是指物质在高压下变为液体的最低温度。
当物质的温度超过临界温度时,它将不再能被压缩成液体,而会变成气体。
例如,水的临界温度是 374.15 摄氏度,这意味着如果水的温度超过这个值,它将不再能被压缩成液体,而会变成水蒸气。
临界压力是指物质在临界温度下所需要的最小压力。
当物质的压力超过临界压力时,它将不再能被压缩成液体,而会变成气体。
例如,水的临界压力是 22.06 兆帕,这意味着如果水的压力超过这个值,它将不再能被压缩成液体,而会变成水蒸气。
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工业过程中,例如制冷和加热系统、蒸汽动力厂和内燃机等。
在这些过程中,了解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对于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的测量方法通常包括实验和理论计算。
实验方法包括使用高温高压设备在一定的压力下加热物质,然后测量物质的温度,从而确定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
理论计算方法则使用物质的状态方程和热力学原理,通过计算得出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
总的来说,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在工业
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
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因为任何气体在一点温度和压力下都可以液化,温度越高,液化所需要的压力也越高,但是当温度超过某一数值时,即使在增加多大的压力也不能液化,这个温度叫临界温度,在这一温度下最低的压力就叫做临界压力,例如:水的临界温度为374.15 ℃,临界压力为225.65kgf/cm 2;, 氨的临界温度为132.4 ℃,临界压力为115.2kgf/cm 2;。
通常我们所见到的物质常以三种形态存在,即固体、液体和气体。
形态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同物质的形态有所不同,如铁是固体,水是液体,空气是气体等。
一种物质所具有的形态与其所存在的客观条件有关,并非永恒不变。
例如,在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是气体,但在一定的低温和一定压力下也可以是液体或固体(俗称干冰)。
其它物质的形态也同样随着外界条件的变化而改变。
气体变成液体的过程叫做气体的液化。
对气体能否变成液体的问题是有个认识过程的。
早在19 世纪以前,曾认为气体本质上就是气体,不能使之改变。
只是在19 世纪20 年代,人们才成功地用加大压力的办法做氨气、氯气、二氧化碳及其它一些气体变成液体。
但是还有许多其它气体(如组成空气的主要成分——氮气和氧气),虽然作了很大努力,也不能使之液化。
因此,人们曾错误地认为当时还不能液化的这些气体是“永久气体”,这种形而上学的观点,阻碍了人们进一步研究如何使空气液化的工作。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组成物质的分子间都存在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的两种作用力,当分子间相互排斥力>分子间相互吸引力时,物质的气体;当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分子间的相互排斥力或至少等于排斥力的时候,气体才有可能转变为液体。
分子间的相互吸引作用,实际上可以认为不依赖于温度;相反,由分子的相互撞击而引起互相排斥作用则强烈地依赖于温度,所以只有当气体的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才有可能使分子间的吸引作用≥分子间的排斥作用。
即才有可能使气体变为液体。
这种使分子间的吸引作用等于分子间的排斥作用时,所许可存在的最高温度叫做该气体的临界温度。
临界温度临界压力
临界温度临界压力
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是物理学和工程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在许多实际应用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临界温度是指物质在加热过程中,继续加热不再使温度升高,而是使物质发生相变的温度。
在这个温度下,物质的内部结构发生剧变,如液态变为气态,或气态变为液态。
这种相变过程中,物质的比热、比容、热导率等热物性参数都会发生显著变化。
因此,研究临界温度对于理解物质的热力学性质及其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与临界温度相对应的是临界压力。
临界压力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物质所能承受的压力极限。
当压力超过临界压力时,物质会发生相变,如气体变为液体,或液体变为气体。
临界压力在工程领域,特别是化工、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如在核反应堆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临界压力对燃料棒的安全性能的影响。
临界温度与临界压力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一般来说,临界压力随着临界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这一关系在实际应用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如在制冷、热力学循环、能源转换等领域,通过控制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可以实现高效的热力学过程。
然而,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例如,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物质的热力学性质变化剧烈,可能导致设备损坏、系统失控等问题。
因此,在设计和运行高温高压设备时,必须充分考虑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的影响。
总之,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是物质热力学性质研究的重要参数,它们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和掌握临界温度与临界压力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这些特性,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推动科技的发展。
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
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
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是热力学理论中极其重要的概念,它们一般是指物体由液态到气态时所必须达到的温度和压力。
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均为指定物质的恒定值,这些值表明在这两个状态之间互相变化的时候没有改变的能量存在。
临界温度是指物质在介质中形成气态状态时所必须达到的温度,一般气体到达临界温度时,物体就会迅速发生液态多晶变态,这就是“液化”,它可以被简单地看做一种物质液化的物理变态过程,也就是临界点之上的物质改变了性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
临界温度的值根据物体构成和之前的状态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常见气体的临界温度低于1000°C。
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是否能够达到关键性状态变化以及它们能够影响物质的行为都非常重要,对热力学理论也有重大的影响。
它们一般用来衡量材料的热效应,还可以用来研究电力系统的高压发动机,液压系统的液压机械,高压燃烧机械的工作原理。
此外,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也可以作为普通热力学的应用的研究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物质的性质和特征。
co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
co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CO2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空气、水、岩石和生物体中的天然气体,它在大气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CO2常被用于化学反应、气体分离和工业控制等领域。
不过,对于这种气体的使用,有一些重要的物理参数必须要了解,比如说co2的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
临界温度是指在一定压力下,物质从气态到液态的变化温度;临界压力则是指物质在临界温度下,从液态到气态的压力。
以CO2为例,其中的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分别为31.1℃和73.8 atm。
co2的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是对于它在实际运用中的控制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的物理参数。
以下是关于获取co2的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的步骤:1. 收集样品。
在获取CO2的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之前,需要收集CO2样品,以确保实验的精度和可靠性。
通常情况下,可以从公司或实验室中获取CO2样品,或者直接从空气中捕捉CO2。
2. 使用物理实验仪器。
收集CO2样品后,可以使用仪器来实验室实验室中进行测试和测量。
例如,可以使用压缩气体高压水平剖面装置(PVT)进行实验。
PVT是一种专门用于测量气体的体积、压力和温度的实验室仪器,而且也可以用来确定CO2的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
3. 进行实验测量。
在PVT装置的帮助下,可以通过逐步增加CO2样品的温度和压力,来测量物质的性质。
当压力和温度达到临界值时,研究人员会注意到从液态到气态的转变,指出此时物质的临界压力和临界温度。
4. 剖析实验数据。
在测量实验结束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剖析和解释。
技术人员可以使用化学工程模拟软件(例如ASPEN)来达到这个特定目的。
在剖析数据的过程中,科学家可以使用实验结果来有效地控制和利用CO2,从而为相关工业应用提供了更准确的物理参数值。
总之,CO2的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是典型的物理参数,具有广泛的工业应用。
了解这些参数是确定相应应用的基本要求,因此,在进行CO2应用的过程中,必须充分掌握这些重要参数,才能充分利用CO2并且充分发挥其作用。
二氧化碳的临界参数
二氧化碳的临界参数二氧化碳(CO2)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它在大气中的存在对于地球的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然而,在近年来的气候变化讨论中,二氧化碳也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了解二氧化碳的临界参数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在自然界中的行为和对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二氧化碳的临界参数,并讨论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一、二氧化碳的临界参数是什么?1. 临界温度:二氧化碳的临界温度是指在一定压力下,气态的二氧化碳转变为液态的临界温度。
根据研究,二氧化碳的临界温度约为31.1摄氏度。
2. 临界压力:临界压力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气态的二氧化碳转变为液态的临界压力。
二氧化碳的临界压力约为73.8大气压。
二、二氧化碳的行为在临界参数附近发生了什么变化?1. 临界点:在临界参数附近,二氧化碳失去了明显的气液两相分离,形成了一个临界点。
在此点上,二氧化碳既具有液态的特性,又具有气态的特性。
这种特殊的状态使得二氧化碳在超临界条件下的行为变得复杂且引人注目。
2. 溶解性变化: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变化,二氧化碳在临界参数附近的溶解性也会发生显著变化。
在超临界条件下,二氧化碳可以溶解在不同的溶剂中,并表现出与溶剂的独特相互作用。
三、二氧化碳的临界参数对气候变化的影响1. 气候调节:二氧化碳的临界参数对其在大气中的行为起到了调节作用。
根据研究,二氧化碳的超临界状态可能导致气候模式中的突变现象,从而对气候系统产生重要影响。
2. 二氧化碳捕获和储存(CCS)技术:了解二氧化碳的临界参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CCS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在超临界条件下,二氧化碳的物理特性发生明显变化,这为二氧化碳的捕获、运输和储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机会。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二氧化碳的临界参数不仅对于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于我们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挑战起到关键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二氧化碳的临界参数,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其在自然界中的行为,也能够开发出更有效的措施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并利用CCS技术将其储存起来。
临界压力和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和临界温度一、引言临界压力和临界温度是研究物质相变和物质性质的重要参数。
在物质达到临界状态时,其物理性质将发生剧烈变化,这对于工业和科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临界压力和临界温度的概念、性质以及应用。
二、临界压力的概念和性质1. 临界压力的定义临界压力是指在一定温度下,物质从液相转变为气相的压力阈值。
当压力超过临界压力时,物质将不再呈现液相而转变为气相。
临界压力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参数,可以用来描述物质的相变特性。
2. 临界压力的测量测量临界压力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方法包括等温膨胀法、等容伸展法和等温压缩法等。
这些方法基于物质在不同压力下的体积变化或密度变化来进行测量,从而确定临界压力的数值。
3. 临界压力的性质临界压力与物质的性质密切相关。
不同物质的临界压力存在较大差异,一般情况下,极性物质的临界压力较高,而非极性物质的临界压力较低。
此外,临界压力还与物质的分子结构、分子量等因素有关。
三、临界温度的概念和性质1. 临界温度的定义临界温度是指在一定压力下,物质从液相转变为气相的温度阈值。
当温度超过临界温度时,物质将不再呈现液相而转变为气相。
临界温度也是物质的一个重要特征,它可以用来描述物质的热力学性质。
2. 临界温度的测量测量临界温度的方法与测量临界压力的方法类似,也有很多种。
常用的方法包括等压膨胀法、等容伸展法和等压压缩法等。
这些方法基于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体积变化或密度变化来进行测量,从而确定临界温度的数值。
3. 临界温度的性质临界温度与物质的性质密切相关。
不同物质的临界温度存在较大差异,一般情况下,极性物质的临界温度较高,而非极性物质的临界温度较低。
此外,临界温度还与物质的分子结构、分子量等因素有关。
四、临界压力和临界温度的应用1. 工业应用临界压力和临界温度在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石油化工中,临界压力和临界温度可以用来预测和控制化工过程中的相变现象,从而优化生产效率。
二氧化碳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
二氧化碳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好吧,今天咱们聊聊二氧化碳的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
这可是个有趣的话题,像个科学小秘密,感觉像是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门。
二氧化碳,大家都知道吧,那个我们呼出来的气体,喝汽水的时候也会见到,泡泡那会儿,它可真是个小明星。
可是你知道它在特定条件下会发生什么吗?嘿嘿,真是有点神奇呢。
临界温度呢,简单来说,就是当气体的温度达到这个值时,无论你施加多大的压力,它都无法被液化。
就好像你在夏天的沙滩上,太阳晒得你浑身冒汗,尽管喝了很多水,依旧觉得热得冒烟。
二氧化碳的临界温度大约在31.1摄氏度,听上去是不是有点高?想象一下,夏天的炎热天气,反正这个时候你即使把二氧化碳放进冰箱里,也没法让它变成液体。
真是个倔脾气的家伙,对吧?再来说说临界压力。
这个就像是给二氧化碳加压,看看它到底能承受多少。
二氧化碳的临界压力大约是73.8个大气压。
这个数值可不是随便来的,想象一下,把一个气球充得满满的,你越充,气球就越紧,到了极限,啪,气球就炸了。
临界压力就是告诉你,别再给二氧化碳施加压力了,太多了它可就受不了,变得难以控制。
像个脾气暴躁的朋友,真让人捉摸不透。
你可能会想,这些临界值有什么用呢?别小看它们,咱们生活中可少不了这些知识。
在工业上,二氧化碳被广泛用于制造饮料,液化气体的过程中就会碰到这些临界条件。
如果没有这些知识,嘿,搞不好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麻烦。
比如你正打算给朋友们调制一杯美味的汽水,结果不小心搞错了,那就尴尬了,大家都只能喝“二氧化碳水”,好吧,虽然听起来也不错,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二氧化碳在气候变化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想象一下,二氧化碳像个无形的怪兽,在大气中游荡。
它的浓度提高会让地球变得越来越热,就像穿上了过厚的外套,闷得你透不过气。
了解临界温度和压力有助于我们在科学上更好地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做个环保的小卫士。
生活中的小细节就像二氧化碳一样重要。
想想你每天的饮食,如何选择那些可持续的食物,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给地球减压。
临界压力值
临界压力值
临界压力值是指物质处于临界状态时的压力(压强),就是在临界温度时使气体液化所需要的最小压力,也就是液体在临界温度时的饱和蒸气压。
在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下,物质的摩尔体积称为临界摩尔体积,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下的状态称为临界状态。
既然是临界值,就是使气态转为液态所需压强的最小值,在特定条件下是确定值。
气体是物质的一个态。
气体与液体一样是流体:它可以流动,可变形。
与液体不同的是气体可以被压缩。
假如没有限制(容器或力场)的话,气体可以扩散,其体积不受限制,没有固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
简单地说,临界温度就是某种气体能压缩成液体地最高温度,高于这个温度,无论多大压力都不能使它液化。
这个温度对应地压力就是临界压力。
1869年Andrews首先发现临界现象.任何一种物质都存在三种相态----气相、液相、固相。
三相呈平衡态共存的点叫三相点。
液、气两相呈平衡状态的点叫临界点。
在临界点时的温度和压力称为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
不同的物质其临界点所要求的压力和温度各不相同。
超临界流体(SCF)是指在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以上的流体。
高于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而接近临界点的状态称为超临界状态。
处于超临界状态时,气液两相性质非常接近,以至于无法分辨,故称之为SCF.自从1869年Andrews首先发现临界现象以来,各种研究工作陆续开展起来,其中包括1879年Hannay和Hogarth测量了固体在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1937年Michels等人准确地测量了CO2近临界点的状态等等。
在纯物质相图上,一般流体的气-液平衡线有一个终点——临界点,此处对应的温度和压力即是临界温度(Tc)和临界压力(Pc)。
当流体的温度和压力处于Tc和Pc之上时,那么流体就处于超临界状态(supercritical状态,简称SC 状态)。
超临界流体的许多物理化学性质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并具有两者的优点,如具有与液体相近的溶解能力和传热系数,具有与气体相近的黏度系数和扩散系数。
同时它也具有区别于气态和液态的明显特点:
(1)可以得到处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任一密度;
(2)在临界点附近,压力的微小变化可导致密度的巨大变化。
由于黏度、介电常数、扩散系数和溶解能力都与密度有关,因此可以方便地通过调节压力来控制超临界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
与常用的有机溶剂相比,超临界流体特别是SC CO2、SC H2O 还是一种环境友好的溶剂。
正是这些优点,使得超临界流体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超临界流体萃取分离技术已得到了广泛的医药方面应用。
超临界流体萃取(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ion,SPE)是一项新型提取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就是利用超临界条件下的气体作萃取剂,从液体或固体中萃取出某些成分并进行分离的技术。
超临界条件下的气体,也称为超临界流体(SF),是处于临界温度(Tc)和临界压力(Pc)以上,以流体形式存在的物质。
通常有二氧化碳(CO2)、氮气(N2)、氧化二氮(N2O)、乙烯(C2H4、三氟甲烷(CHF3)等。
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基本原理:当气体处于超临界状态时,成为性质介于液体和气体之间的单一相态,具有和液体相近的密度,粘度虽高于气体但明显低于液体,扩散系数为液体的10~100倍,因此对物料有较好的渗透性和较强的溶解能力,能够将物料中某些成分提取出来。
并且超临界流体的密度和介电常数随着密闭体系压力的增加而增加,极性增大,利用程序升压可将不同极性的成分进行分部提取。
提取完成后,改变体系温度或压力,使超临界流体变成普通气体逸散出去,物料中已提取的成分就可以完全或基本上完全析出,达到提取和分离的目的。
物质的四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和超临界状态)随着它的温度和压力而改变。
以CO2为例,CO2在三相点(T)上,固、液、气三相共存的温度T(tr)为-56.4℃(217K),压力P(tr)为5.2×105Pa。
CO2的蒸气压线终止于临界点C(Tc=31.3℃,Pc=73.8×105Pa,ρc=0.47 g/cm3)。
超过临界点以上,液气两相的界面消失,成为超临界流体(SF)[2]。
SF的扩散系数(~10-4cm2/s)比一般液体的扩散系数(~10-5cm2/s)高一个数量级,而它的粘度(~10-4N s/m2)要低于一般液体(~10-3Ns/m2)一个数量级。
与液-液萃取系统相比,SF系统具有较快的质量传递和萃取速度。
因此能有效地穿入固体样品的空隙中进行萃取分离。
SF的密度随着温度和压力改变,导致它的溶解度参数(solubility parameter)的改变。
在较低的密度下,SF-CO2的溶解度参数接近己烷;在较高的密度下,它可接近氯仿。
因此控制SF的密度(温度和压力),可获得所需要的溶剂强度。
这种能力使得SF可任意改变溶剂强度而适合于不同的溶质。
一般而论,SF能有效地溶解非极性固体,它亦能按溶质的极性做选择性的萃取,这在分离和分析化学的领域用途很广。
CO2具有较低的临界温度和压力,且价格便宜,无毒,具有较低的活性,因此SF-CO2常被用来萃取非极性和略有极性的物质。
在超临界状态下,流体兼有气液两相的双重特点,既具有与气体相当的高扩散系数和低粘度,又具有与液体相近的密度和对物质良好的溶解能力。
其密度对温度和压力变化十分敏感,且与溶解能力在一定压力范围内出成比例,故可通过控制温度和压力改变物质的溶解度。
超临界流体已用于药物的提取合成分析及加工
中文名称:临界温度
英文名称:critical temperature
定义:临界点的温度。
水的临界温度为374.15℃。
定义或解释
①物质处于临界状态时的温度。
②物质以液态形式出现的最高温度。
③温度不超过某一数值,对气体进行加压,可以使气体液化,而在该温度以上,无论加多大压力都不能使气体液化,这个温度叫该气体的临界温度。
在临界温度下,使气体液化所必须的最小压力叫临界压力。
简单定义
使物质由气相变为液相的最高温度叫临界温度。
说明
①每种物质都有一个特定的温度,在这个温度以上,无论怎样增大压强,气态物质不会液化,这个温度就是临界温度。
降温加压,是使气体液化的条件。
但只加压,不一定能使气体液化,应视当时气体是否在临界温度以下。
因此要使物质液化;首先要设法达到它自身的临界温度。
水的临界温度为374℃,远比常温度要高,因此,平常水蒸汽极易冷却成水,有些物质如氨、二氧化碳等,它们的临界温度高于或接近室温,对这样的物质在常温下很容易压缩成液体。
有些物质如氧、氮、氢、氦等的临界温度很低,其中氦气的临界温度为一268℃。
要使这些气体液化,必须相应的要有一定的低温技术,以使能达到它们各自的临界温度,然后再用增大压强的方法使它液化。
②通常把在临界温度以上的气态物质叫做气体,把在临界温度以下的气态物质叫做汽体。
导体由普通状态向超导态转变时的温度称为为超导体的转变温度,或临界温度,用Tc 表示
答:对同一种物质来说,较高的饱和压力对应较高的饱和温度。
提高压力则可以提高液化温
度,使气体变得容易液化。
即在一定温度下,可以通过提高压力来使它液化。
但是,对每一种物
质来说,当温度超过某一数值时,无论压力提得多高,也不可能再使它液化。
这个温度叫“临界
在临界温度及临界压力下,气态与液态已无明显差别;超过临界压力时,温度降至临界温度
以下就全部变为液体,没有相变阶段和相变潜热。
反之的气化过程也相同。
对内压缩流程,液氧在装置内压缩到所需的压力后再在高压热交换器中复热气化。
如果液氧
的压缩压力低于临界压力(例如炼钢用氧压力3.0MPa),则在热交换器的气化过程中,有一段吸
收热量、温度不变的气化阶段,然后才是气体温度升高的过热阶段;如果液氧的压缩压力高于临
界压力(例如化学工业用氧压力6.0MPa或更高),则在热交换器的气化过程中,没有一个温度不
变的气化阶段。
这将影响高压热交换器的传热性能,在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