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角类动物生殖生物学研究进展_赵云龙

合集下载

《水产饵料生物培养》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水产饵料生物培养》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水产饵料生物培养复习题(课程代码322070)一、名词解释水产饵料生物:指与增养殖和渔场形成有关的饵料生物。

主要是指在海洋、江河、湖泊等水域中生活的各种可供水产经济动物摄食的水生动植物,包括光合细菌、藻类、高等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以及蚯蚓和陆生昆虫。

生物饵料:指经过筛选的优质的,进行人工培养后投喂给养殖对象食用的活的饵料生物。

冬卵:轮虫、枝角类等某些浮游动物混交雌体在年轻时与雄虫交配,混交卵与精子结合成的受精卵形成的厚壳卵。

可抵抗干燥、低温等不良环境,需经一定的休眠期才能发育,且总是发育为非混交雌体。

夏卵:又称非混交卵。

指轮虫、枝角类等某些浮游动物非混交雌体产出的卵。

卵形,壳薄而光滑。

纯培养:是无菌培养,指排除了包括细菌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条件下进行的培养。

半连续培养:又称间收培养,是在一次性培养的基础上,当培养的藻液达到一定密度后,每天采收一部分,收获量根据需要及藻液的生长情况而定,并加入新的营养液,继续培养。

相对生长下降期:细胞生长繁殖的速度与指数生长期比较,逐步下降,但细胞数目仍在增加。

指数生长期:指单细胞藻类细胞迅速地生长繁殖,细胞数目以几何级数增加。

桡足幼体:桡足类的一个幼体期,身体明显分节。

经第1-5桡足幼体阶段后发育为成体。

无节幼体:节肢动物甲壳纲(包括枝角类和桡足类)的发育绝大多数都要经过变态,初孵化的幼体不分节,具3对附肢。

又称六肢幼体。

赤潮:某些藻类在海水中大量繁殖而使水体呈现色彩,并且分泌毒素的这一现象叫赤潮。

轮虫:轮虫是一群小性的多细胞动物,通常体长只有100-200微米。

轮虫的头部前端扩大成盘状,其上方有一由纤毛组成的轮盘,是运动和摄食的器官。

消化道的咽部特别膨大,形成肌肉很发达的咀嚼囊,内藏咀嚼器。

体腔两旁有一对原肾管,其末端为焰茎球。

接种:就是把含藻种的藻液接入到新配好的培养液中的整个操作过程。

饵料生物:指成为饵料的生物的总称。

是指在海洋、湖泊等水域中自然生活的各种可供水产动物食用的水生生物。

隆线溞等枝角类动物生殖生物学研究进展

隆线溞等枝角类动物生殖生物学研究进展

2 传统形 态学及 遗传 学等方 面的研究
对 隆线 潘 等枝 角类 动 物 的研 究始 于 1 8世纪 初 , 研究 内容 涉及 形 态学 、 种群 生 态学 、 种质 遗 传 学 、 环境
毒 理 学等 方 面 一 这 为后 续 的深入研 究 奠定 了基 础 . , 由于枝 角 类 生殖 方 式 的独 特 性 , 生 殖生 物 学一 直 其 是 众 多学 者关 注 的热点 , 研究 多 集 中在 生殖 系统 结 构 和 生殖 细 胞 发生 的显 微 和亚 显 微 结构 描 述 , 特 别 是各 种生 态 因子 如温 度 、 物 、 照对隆 线潘 、 食 光 微齿 喜 马 拉 雅低 额 潘 (Smoeh lshm lyni 、 i c au i aa es p s) 大型
第3 2卷 第 9期 21 0 2年 9月








V0 . 2 No. 13 9 Se t201 p. 2
J OURNA HA0 NG L 0F S XI 类 动物 生 殖 生 物 学 研 究进 展
罗 文 曾文 涛 郑 大恒 韩 继卫
干重的 4 0% ~ O% ) 6 和水 产 经济 动物 鱼 、 、 等生 长发 育 所 必需 的氨基 酸 、 生 素及 钙 质 , 渔业 生产 虾 蟹 维 是 十分理 想 的活 体饵 料 , 种群 数量 与 渔业生 产 密切相 关 - . 其 4 此外 , J 隆线涵 等枝 角类 动 物 还被 视 为水 质 变化 的一类 指示 生 物 , 有重 要 的生态 价值 . 年来 , 具 近 随着 我 国水产 养 殖业及 苗种生 产发 展 , 隆 线涵等 枝角类 对
次成 熟分 裂 , 一 次分 裂 为“ 内减 数分裂 ”, 第 核 同源染 色体 配对 , 细胞 没 有分 裂 , 未释 放 出第 一 极体 , 但 也 因

枝角类的培养

枝角类的培养

2.双周期(dicyclic)生活史
3.多周期lic)生活史
(三)、发育与生长
• 孤雌生殖的雌溞所产的夏卵未经减数分裂,为双倍体,在母体的 育儿囊中靠母体育儿囊细胞分泌的营养而发育 • 夏卵发育成幼溞(终末幼龄)后从育儿囊离开母体,在水中游泳 并生长 • 夏卵在母溞育儿囊中发育成幼溞的这段时间称孵育期
• 夏卵孵育期的长短与种类和水温有关。春夏两季枝角类的孵育期
一般为1~4天 • 某些种类还会出现幼体生殖现象(即在母体育儿囊中的幼溞的育 儿囊中又有怀卵),如诺氏三角溞
休眠卵的发育:
枝角类休眠卵的发育在适宜的水环境中进行, 并且由卵黄提供受精卵发育的营养
鸟喙尖头溞冬卵的发育(图4-6)分为6个时

梳状细长刺毛 『 滤食性枝角类主要滤食细菌、甲藻、硅藻、
绿藻、原生动物和有机腐屑等,其中细菌占着重 要位置 ,天然水体中,有机腐屑是枝角类的优 良食饵
§捕食性
• 海洋枝角类大多属于捕食性的,如三角溞类和圆囊溞 类 • 共同的特点是具有短小、分节的躯肢,并具小刺,用 以捕捉微小的原生动物和浮游幼虫。三角溞还具有发 达的复眼,能在光照下依靠视觉来捕食
一. 枝角类的生物学
(一)形态分类 (二)繁殖习性 (三)发育与生长 (四)食性
(五)生态条件
1 、分类:
枝角类隶属于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甲壳纲 (Crustacea) 鳃足亚纲(Branchiopoda)
枝角目(Cladocera)
常见培养种类主要属于溞科(Daphniidae)溞属(Daphnia)以 及裸腹溞科(Moinidae)裸腹溞属 (Moina)的一些种类
◇ 温度
水域的温度周期变化表现为季节变化。枝

枝角类培养(生物饵料培养课件)

枝角类培养(生物饵料培养课件)
每蜕皮一次即增加一龄,同时身体也显著地增大。最后一个幼 龄称为终末幼龄。 • 成熟期:是终末幼龄和第一个成龄间单独的一个龄期。 • 成龄期:此时每蜕皮一次即产生一批幼蚤。成龄数也因种类和 环境因子的不同而有较大变化,如蚤状溞18~25个,大型溞6 ~22个,长刺溞10~19个。
二、生殖
1、孤雌生殖
四、观察鉴定方法
枝角类体型较大,行动缓慢,壳瓣和身体较为透明,便于观 察其形态结构。把标本用吸管移放到载玻片上,在低倍镜 下观察整体形态和壳瓣上的花纹。然后,盖上盖玻片使后 腹部压挤出壳瓣之外,观察后腹部各部分结构及其它结构。 枝角类固定后不会剧烈收缩变形,根据分类特征鉴定到属 一般困难不大,要鉴定到种,就不那么容易了,特别是有些 微小的差异,必须用高倍镜仔细观察,并需要有足够的参考 资料。
长刺溞的生活史有年变化现象,一年 是双周期,另一年改为单周期。枝角 类生活史的改变是和环境的年变化和 枝角类的生理变化分不开的。
一、实验目的
实验 枝角类的形态观察
1.通过对枝角类常见种类的观察,掌握形态构造特征。 2.识别枝角类常见种类
二、实验用品
生物显微镜、盖玻片、载玻片、吸管、纱布、擦镜纸、生物网
淡水种类可用曝气自 来水,内陆盐水种类 可在淡水中加入食盐 或海水调节盐度。
3.接种。枝角类接种的密度会影响培养的成败。培养 枝角类时接种密度越大,成功率越高,生长也越快。
4.投饵。枝角类的理想食物是单细胞绿藻、酵母、细 菌以及植物汁液。此外,大豆粉、玉米蛋白粉、蛋黄 等也可作为培养枝角类的补充饵料。
影响枝角类生殖量的高低的因素
• 种类、形体大小、龄期、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 • 食物:各种枝角类要求一定的食物量来保证其生殖量。饥饿的枝
角类雌体则不排卵,即使卵已排入孵育囊,也可能因食物不足而 被吸收。

水生生物学试卷07-08A.B及答案

水生生物学试卷07-08A.B及答案

水生生物学A一、名词解释(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

每小题 分,共 分。

)、水生生物学:水生生物学作为生态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水生生物学的形态、结构及其在分类系统中的地位和它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隔片:硅藻门具间生带的种类,有向细胞腔内伸展成片状的结构,称隔片。

、围口节:环节动物位于口前叶后面的一个环节,是由担轮幼虫的前纤毛轮演化而来的。

、伪足:肉足纲的运动胞器,为细胞质向体表伸出的突起,没有固定形状,可随时形成或消失。

、帽状环纹:鞘藻目种类的营养繁殖是由营养细胞顶端发生环状裂纹,自此逐渐延伸出新生的子细胞,并留下一个帽状环纹。

、水华:有些藻类在小水体和浅水湖泊中常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现色彩,这一现象称为水华。

、拟亲孢子:似不动孢子,当它形成后还在母细胞壁内,有与母细胞相同的形态,而大小不同。

、卵鞍:受精卵外包有一层壳瓣似“马鞍”状,卵鞍的作用是抵抗寒冷与干旱的不良环境。

、植被:在一定范围内覆盖地面的植物及其群落的泛称。

、包囊:某些原生动物为抵御不良环境以求生存而形成的一种结构。

二、写出下列各名词的拉丁学名或汉语名称(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

每空 分,共 分。

) 、 (漂浮生物) 、原生动物( ) 、轮虫( ) 、浮游植物( )、甲藻门( ) 、 (裸藻门)、 (桡足类) 、 (绿藻门)、 (隐藻门)、 (高等植物)三、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

答案错选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

每小题 分,共 分。

) 、 具有伪空泡。

、微囊藻属 、平裂藻属 、空星藻属 、转板藻属 、蓝藻喜欢生长在 环境中。

、有机质丰富的碱性水体 、有机质不丰富的酸性水体 、有机质不丰富的碱性水体 、有机质丰富的酸性水体 、复大孢子生殖是 的特殊生殖方法。

、蓝藻门 、金藻门 、绿藻门 、硅藻门、黄丝藻的细胞壁由 。

、“ ”形的 个节片合成 、“ ”形的 个节片合成、上下两个半壳套合而成 、“ ”形的 个节片合成 、苦草隶属于水生维管束植物的 。

大学课程《水生生物学》专业期末试题B卷及答案

大学课程《水生生物学》专业期末试题B卷及答案

《水生生物学》课程试卷B专业:,日期:时间:120分钟,总分:100,闭卷3分,共12分).复大孢子.水生生物学.底栖动物.有性生殖1分,共18分)色素成分可分为、、和 4大类。

绿藻的同化产物为。

硅藻门分中心硅藻纲和。

甲藻是介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之间的。

红藻门的代表植物为。

水生植物叶的生态类型具有形态结构不尽相同的叶,概括起来有3种基本类型,即挺水叶、和沉水叶。

轮藻门雌性生殖器官为,雄性生殖器官为.根据底栖动物与底质的关系,可将底栖动物分为三种生活类型:、、。

甲藻门分为和两个亚纲。

桡足类有两个幼体期,分别为和。

1分,共10分).小三毛金藻区别于球等鞭金藻的最显著特征是()具有3根近等长的鞭毛;B. 具有3根鞭毛,中间一个较长,外边2个稍短;C.2根鞭毛,但其鞭毛较长;D. 具有3根鞭毛,中间一个较短,外边2个近等没有细胞核的藻类为()蓝藻;B. 甲藻;C. 金藻;D. 裸藻小球藻的繁殖方式()A. 似亲孢子 B. 静孢子 C. 动孢子D. 休眠孢子4. 淡水育珠质量最好的蚌是()A. 三角帆蚌B. 圆顶珠蚌C. 褶纹冠蚌D. 无齿蚌5. 晶囊轮虫的咀嚼器类型为()A. 枝型B. 砧型C. 杖型D. 钳型6. 桡足类有11对附肢,其中()位于头部的两侧,强大,为主要的游泳器官。

A. 第一触角B. 第二触角C. 第一小颚D. 第二小颚7. 枝角类的躯体一般包被于两壳瓣中,体不分节,但以下有一种例外,是()。

A. 象鼻溞B. 诺氏三角溞C. 隆线溞D. 透明薄皮溞8. 能够自行运动的硅藻是()A. 骨条藻B. 舟形藻C. 圆筛藻D. 直链藻9. 固着柄分枝成树枝状,且柄内没有肌丝的缘毛目常见属为A. 钟虫B. 聚缩虫C. 单缩虫D. 累枝虫10. 鲍鱼是()动物。

A. 脊椎B. 腔肠C. 软体D. 被囊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6分)1. 简述蓝藻水华对水产养殖的危害。

2. 简述藻类主要特征。

3. 简述轮虫的主要特征。

《水生生物学》期末考试试卷(B卷)

《水生生物学》期末考试试卷(B卷)

《水生生物学》期末考试试卷(B卷)适用专业: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1、绿藻门种类多,分布十分广泛,是鱼池浮游生物重要的主要组成成分,对渔业生产十分有利。

绿藻门只生活在淡水中,海水中不能生存。

2、藻类中的贮存物质都是淀粉。

3、枝角类的生长是不连续的,中间需要经过脱壳才能生长。

4、绿藻生活史中没有具鞭毛的游动细胞。

5、枝角类同轮虫一样,一般行孤雌生殖来繁殖后代,只有在环境条件不良时才进行两性生殖,所以一般很难见到雄体。

6、甲藻仅具一条顶生鞭毛,因此常被称为单鞭藻。

7、硅藻有坚实的硅质壁,因此难以被鱼类所消化,不能作为鱼类的优质饵料。

8、满江红科和槐叶蘋科的区别之一是有无根,槐叶蘋科有根,满江红科无根。

9、枝角类为雌雄异体动物,一般进行两性生殖来繁殖后代。

10、青苔是指由刚毛藻组成的单一群体。

11、剑水蚤目雌体有一个卵囊。

12、所有微藻均具有细胞壁。

13、藻类中的贮存物质都是淀粉14、副淀粉是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营养物质的同化产物,是一光亮透明的物体。

15、桡足类为雌雄同体,但一般行两性生殖。

16、对水产养殖者而言,所期望的是各种裸藻大量发生。

17、硅藻一年四季都能形成优势种群,以春、秋为盛。

18、裸藻类的出现是水肥的标志。

19、螺旋藻属的种类营养丰富,是人类迄今为止发现蛋白质含量最高的生物。

20、轮虫在环境条件不良时会产生雄体,因为雄体不摄食,所以只能成活2-3天,但其生命力极强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营固着生活的藻类是()A、小球藻属B、小环藻属C、刚毛属D、衣藻属2、部分硅藻具有运动能力,是因为具有()A、鞭毛B、横沟C、壳缝D、纤毛3、水丝蚓属于()A 轮形动物门轮虫纲B 节肢动物门甲壳纲C 环节动物门寡毛纲D 腔肠动物门水螅虫纲4、下列()为单细胞生物。

A、水绵B、枝角类和桡足类C、原生动物D、水草5、草履虫属于()A、浮游植物B、枝角类C、原生动物D、桡足类6、第一触角最短的桡足类是()A、猛水蚤 B 、怪水蚤C、哲水蚤D、剑水蚤7、()能主动地做远距离水平运动。

动物生殖生理学研究新进展

动物生殖生理学研究新进展

动物生殖生理学研究新进展首先是基因调控机制的研究。

随着基因组学的发展,科学家们逐渐揭示了一些重要的基因在动物繁殖过程中的功能。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些与动物生殖相关的关键基因,如转录因子和miRNA(microRNA)。

这些基因通过调控生殖激素合成、分泌和作用过程,对动物的生殖功能起到关键作用。

此外,通过对基因组的比较分析,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一些与生殖相关的保守序列,这些序列在不同物种间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因此被认为是在动物繁殖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的。

其次是环境因素对生殖的影响。

过去,人们认为动物繁殖主要受到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但最近的研究表明,环境因素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环境因素包括温度、光照、营养、压力等,这些因素能够通过改变生殖激素水平、改变雌性的周期性行为和增加胚胎的死亡率等方式影响动物的生殖能力。

此外,一些污染物和化学物质也被发现会干扰动物生殖系统的正常功能。

例如,一些有机氯农药和塑料制品中的酚类化合物会干扰动物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生殖问题。

第三是免疫调节的研究。

动物繁殖过程中,免疫系统在维持生殖健康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最新的研究表明,免疫系统参与调节动物的卵巢功能、睾丸发育和精子产生等过程。

免疫细胞和免疫调节因子能够通过直接作用于生殖细胞或间接作用于内分泌系统,来调节动物的繁殖功能。

此外,免疫系统还参与了着床、胚胎发育和胚胎免疫耐受等重要的生殖过程。

最后是生殖器官再生的研究。

动物的生殖器官再生一直以来都是生殖生理学的一个重要问题。

最近的研究发现,一些动物具有惊人的再生能力,如蝌蚪可以再生尾巴,鸟类可以再生嗉囊。

这些再生过程涉及到干细胞的活化和分化等复杂机制。

对于这些再生能力的研究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动物生殖器官发育和功能的调控机制,还有助于开发人类生殖器官的再生治疗方法。

综上所述,动物生殖生理学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新进展,包括基因调控机制、环境因素的影响、免疫调节和生殖器官再生等方面。

动物生殖研究最新进展

动物生殖研究最新进展

动物生殖研究最新进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动物生殖研究也在不断地取得新的进展。

这些进展在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养殖技术、提高农业生产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一些动物生殖研究的最新进展。

一、人工授精技术人工授精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动物繁殖技术,通过将人为精液注入母体内,来实现人工授精的目的。

近年来,随着人工授精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例如,在畜牧业中,人工授精技术可以使优良种畜的种质得到更好地传承,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

二、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利用基因编辑工具对生物基因进行定向修改的技术。

近年来,这项技术在动物生殖研究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科学家们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制造出无尾羊和无角牛等无痛抗拒的优良畜种,提高了畜牧业的发展水平。

三、胚胎移植技术胚胎移植技术是一种将优生胚胎移植到优良母体内的技术。

该技术主要应用于畜牧行业中,通过选择精品优生的胚胎移植到经济效益较高的母体中,实现畜牧业的升级换代。

这项技术的应用范围相较于人工授精技术更为广泛,同时也具有更大的优势。

四、胚胎培养技术胚胎培养技术是一种利用生物学培养方法,将人工受精卵或移植胚胎在体外培养的技术。

该技术主要应用于医学领域中,在临床辅助生殖技术中,可以使不孕症男女得到更好地治疗;同时在动物研究中,该技术可以将人造生物通过体外培育,达到创造新生物品种的目的。

总之,动物生殖研究在不断地取得新的进展,这些进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也可以促进养殖技术的发展,提高农业生产力。

期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科学家投身于这个领域,为人类和动物的未来做出更大的贡献。

动物生殖生物学研究与技术创新

动物生殖生物学研究与技术创新

动物生殖生物学研究与技术创新动物生殖生物学研究与技术创新是生物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通过对动物生殖系统的解剖、生理、遗传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动物的繁殖过程,并为动物繁殖技术的创新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指导。

本文将从动物生殖生物学的研究内容、技术创新方向以及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动物生殖生物学研究内容动物生殖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动物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动物生殖细胞的发育和成熟、动物的生殖周期调控、动物生殖行为等方面。

其中,动物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研究是构建整个研究体系的基础,通过对不同种类动物的生殖系统进行解剖和显微镜观察,可以揭示不同物种之间的生殖器官形态差异,从而更好地了解动物繁殖的特点。

此外,动物生殖细胞的发育和成熟也是动物生殖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通过对动物生殖细胞的发育过程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揭示动物繁殖的生物学机制,例如卵子和精子的形成以及精子的运动机制等。

同时,对动物生殖细胞的成熟过程进行研究,可以为生殖技术的应用提供基础支持。

动物的生殖周期调控也是动物生殖生物学的研究重点之一。

通过对动物生殖周期的调控因素进行研究,可以探究动物生殖行为和繁殖能力的调节机制,并为动物繁殖技术的创新提供理论指导。

此外,对动物生殖行为的研究也是动物生殖生物学的一个分支领域。

通过观察和分析动物的交配行为、产仔行为等,可以揭示动物繁殖的行为规律和调节机制。

二、动物生殖生物学技术创新方向在动物生殖生物学的研究基础上,人们通过技术手段的创新实现了许多重要的突破。

其中,人工授精技术是动物繁殖技术中的一项重要创新。

通过对动物精液的采集、处理和保存等过程进行优化,可以实现对优良品种的深度利用,提高繁殖效果,进而改善动物品种。

此外,体外受精技术也是动物生殖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技术创新方向。

通过将卵子和精子在体外进行试管受精,可以克服一些生殖障碍,使一些无法自然繁殖的动物得以繁殖,同时也为保护濒临灭绝的物种提供了途径。

水生生物学枝角类

水生生物学枝角类

水生生物学枝角类关键信息项1、枝角类的物种分类及特征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态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活习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枝角类的生态作用对水质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食物链中的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贡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枝角类的养殖与利用养殖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养殖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用领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枝角类的物种分类及特征111 枝角类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鳃足亚纲,枝角目。

常见的枝角类包括溞属、船卵溞属、象鼻溞属等。

112 枝角类的形态特征较为独特。

身体通常分为头部和躯干部。

头部具有复眼和单眼,触角等感觉器官。

躯干部被两片壳瓣所包裹,壳瓣上具有生长线和棘刺。

枝角类的胸肢具有运动和摄食的功能。

113 枝角类的生活习性多样。

它们多数为浮游生物,在水域中自由游动。

有些种类具有昼夜垂直迁移的习性,白天栖息在水体深处,夜晚则上升到表层水域。

枝角类的繁殖方式多样,有孤雌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

12 枝角类的生态作用121 枝角类对水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们通过摄食浮游植物和有机碎屑,能够有效地控制藻类的过度繁殖,从而维持水体的透明度和水质的清洁。

122 在食物链中,枝角类处于中间营养级,是许多鱼类和无脊椎动物的重要食物来源。

其种群数量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食物链中其他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123 枝角类对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贡献。

它们的存在和活动能够促进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增加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稳定性。

核心素养视角下“动物的生殖”一节教学

核心素养视角下“动物的生殖”一节教学

核心素养视角下“动物的生殖”一节教学本文从核心素养视角出发,对初中生物教材中的“动物的生殖”一节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教学建议。

一、核心素养视角核心素养是指对文化、文明和时代的认知和适应能力。

在生物教育中,核心素养包括观察和实验技能、数据分析与解释、科学探究能力、交流和协作。

二、教学内容分析“动物的生殖”是初中生物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繁殖方式和生殖系统结构、功能等基础知识。

这一章节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动物的繁殖方式:通过介绍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特点和优缺点,让学生了解不同繁殖方式的适应环境及过程。

2.生殖系统结构与功能:通过介绍雄性生殖系统和雌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了解生殖细胞的生成、传输、结合和着床过程。

3.控制生殖与保健:通过介绍荷尔蒙、避孕和性病等知识,让学生科学、正确地认识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殖健康问题。

三、教学建议根据核心素养视角和教学内容分析,提出以下教学建议:1.重视观察和实验技能的培养。

学生应该在课堂上进行生殖系统的实物观察和解剖,了解昆虫、鱼类和哺乳动物等不同生物的繁殖方式。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不同环境条件下生物的繁殖方法和优缺点。

2.培养数据分析与解释的能力。

选择一些综合性题目,让学生分析生殖方式、生殖细胞等相关数据,进而推断物种的繁殖模式和生存优势。

3.重视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设计一些探究性实验,让学生探究荷尔蒙对生殖系统的作用,以及一些常见的避孕方法和性病的发生原因,并让学生能够准确、全面地发表研究结果。

4.注重交流和协作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和解决繁殖方式的不同看法和问题,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互相协作的意识。

结语在教学“动物的生殖”这一部分时,我们要树立科学观念,注重探究研究,加强实证分析,提高核心素养的实践能力。

在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念、情感目标等全面发展中,注重培养生物科学素养,使得学生真正地掌握生殖生物学基础知识,为未来的生殖保健和疾病的预防提供支持。

扬州大学2021年《水生生物学》考研真题

扬州大学2021年《水生生物学》考研真题

扬州大学2021年《水生生物学》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每题3分,题共30分。

1、额胃脊
2、内(生)壁弛子
3、间生带
4、原始定形群体
5、次生底栖动物
6、拟主齿
7、卵鞍
8、咀嚼囊
9、稚虫
10、水虿
二、简答题
每题6分,共60分。

1、简述臂尾轮虫和晶囊轮虫主要形态特征。

2、图示并解释两种潘类第二触角刚毛式0-0-1-3/1-1-3>、4-8/0-1-4。

3、如何从形态上区分梯足类中剑水蚤目、哲水蚤目和猛水蚤目?
4、简述枝角类的孤雌生殖。

5、解释螺类贝壳左右旋、脐、内唇、外唇及齿式2•1•1•1•2的含义。

6、请将鸭舌草、菹草、苦草、紫萍、金鱼藻、荇菜按单双子叶归类,并指出各自所属生态类群。

7、腹足类的主要形态特征可以归纳为哪几点?
8、请简要概述十足类的主要形态特征。

9、简述对虾的生殖与发育特点。

10、梭子蟹属中常见的有哪3个种?简述其主要区别。

三、问答题
每题15分,共60分。

1、试述硅藻与人类生产活动的关系。

2、请列出绿藻门中的常见属5个,并简要概括其主要区别特征。

3、水生植物在长期适应水环境的过程中其营养器官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
4、请具体阐述藻类在精养鱼池中主要作用及其控制方法。

3.枝角类

3.枝角类

隆线溞 ;
雌体长1.3-3.7mm。壳刺长可达体长的1/3。壳 面网纹多呈菱形。吻尖长。单眼小。第一触角短, 第二触角刚毛式为0-0-1-3/1-1-3。卵鞍内贮冬卵2个。
是池塘中常见种。
大型溞 : (P193)雌体长2-6mm,壳刺短。壳面 有菱形花纹。卵鞍内冬卵2个,斜卧,长轴与卵鞍 长轴成一定角度。
2、盐度;枝角类广布于淡水水体,真正的海洋枝 角类不过10来种。
一些种类可出现于盐度相当高的内陆盐水中,如蒙 古裸腹溞、圆形盘肠溞、内蒙古秀体溞等,可出现在40 以上的水域中;同时,上述的一些种类也很容易在微盐 水甚至淡水中找到。可见枝角类对盐度的适应范围是十 分广泛的。
三、季节变异 与轮虫一样枝角类的许多种类也存在着季节变异。
②年龄;老年期下降。
③环境;温度、营养状况、溶氧量等。往往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如 蚤状蚤在7℃的产卵量比25℃的产卵量大6 倍。
2、两性生殖; 水温过高、过低,食物缺乏,溶氧下降,密度过大 等都会促使夏卵孵出雄体和雌体。发生两性生殖, 此时雌体所产卵称冬卵,冬卵必需受精才能发育, 名需精卵。冬卵卵膜厚,卵黄含量多,卵大,数量 少,通常仅1~2个。有的卵外 有夹状卵壳,能抵抗不良环 境,环境适宜时发育成♀体。
多刺裸腹溞 ;(P196)雌体长 0.8-1.2mm。刚毛55-65根,列生 于整个腹缘,前长而后短。第一 触角长大,呈棒状。♂更加强大。 卵鞍内储冬卵2个。喜有机质丰 富小型水域。
象鼻溞属 : 自头部背侧至壳瓣后背 角几乎呈圆弧形,第二触 角外肢4节,内肢3节。主 要生活在富营养湖泊中。
基合溞属 :有颈沟。雌体 第一触角末端弯曲,嗅毛生 于触角的末端。第二触角内、 外肢皆3 节.。分布草丛化 的湖泊中,大多生活在沿岸 区。

中华绒螯蟹精荚形成的超微结构研究

中华绒螯蟹精荚形成的超微结构研究

中华绒螯蟹精荚形成的超微结构研究
王群;赵云龙;赖伟;堵南山
【期刊名称】《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0(000)003
【摘要】中华绒螯蟹的精荚形成始于前输精细管处,呈椭球形,由精子、精荚基质、精荚壁组成,其精荚壁由包被精子的外周精荚基质浓缩而成,故与内部精荚基质之间无界限.精荚表面光滑,无上皮细胞分泌物沉积.精子均匀分布于精荚基质中,基质为较低电子密度物质,呈网状,其间具一些小的空泡.输精管上皮细胞分泌物分为四种:高电子密度物质,较低电子密度物质,泡状精液,颗粒状精液.
【总页数】6页(P98-103)
【作者】王群;赵云龙;赖伟;堵南山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生物学系,上海,200062;华东师范大学生物学系,上海,200062;华东师范大学生物学系,上海,200062;华东师范大学生物学系,上
海,20006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54.592
【相关文献】
1.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精荚器的结构及精荚形成研究 [J], 叶德锋;吴常文;吕振明;迟长凤
2.长江华溪蟹输精管的超微结构与精荚形成的研究 [J], 王兰
3.东海三疣梭子蟹精子发生及精荚形成 [J], 管卫兵;宣富君;戴小杰;朱江峰
4.中华绒螯蟹卵黄发生的超微结构研究 [J], 邱高峰;陶铜静
5.中华绒螯蟹精荚分级分离及其蛋白组分分析 [J], 程立均;康现江;穆淑梅;郭明申;赵晓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生生物学试卷07-08A.B及答案

水生生物学试卷07-08A.B及答案

水生生物学A一、名词解释(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

每小题2分,共20分。

)1、水生生物学:水生生物学作为生态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水生生物学的形态、结构及其在分类系统中的地位和它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2、隔片:硅藻门具间生带的种类,有向细胞腔内伸展成片状的结构,称隔片。

3、围口节:环节动物位于口前叶后面的一个环节,是由担轮幼虫的前纤毛轮演化而来的。

4、伪足:肉足纲的运动胞器,为细胞质向体表伸出的突起,没有固定形状,可随时形成或消失.5、帽状环纹:鞘藻目种类的营养繁殖是由营养细胞顶端发生环状裂纹,自此逐渐延伸出新生的子细胞,并留下一个帽状环纹。

6、水华:有些藻类在小水体和浅水湖泊中常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现色彩,这一现象称为水华。

7、拟亲孢子:似不动孢子,当它形成后还在母细胞壁内,有与母细胞相同的形态,而大小不同。

8、卵鞍:受精卵外包有一层壳瓣似“马鞍"状,卵鞍的作用是抵抗寒冷与干旱的不良环境.9、植被:在一定范围内覆盖地面的植物及其群落的泛称。

10、包囊:某些原生动物为抵御不良环境以求生存而形成的一种结构。

二、写出下列各名词的拉丁学名或汉语名称(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

每空1分,共10分.)1、Neuston(漂浮生物)2、原生动物(Protozoa)3、轮虫(Rotifera)4、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5、甲藻门(Pyrrophyta)6、Euglenophyta(裸藻门)7、Copepoda(桡足类)8、Chlorophyta(绿藻门)9、Cyanophyta(隐藻门)10、Higher plants(高等植物)三、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

答案错选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10分。

)1、具有伪空泡. AA、微囊藻属B、平裂藻属C、空星藻属D、转板藻属2、蓝藻喜欢生长在环境中。

AA、有机质丰富的碱性水体B、有机质不丰富的酸性水体C、有机质不丰富的碱性水体D、有机质丰富的酸性水体3、复大孢子生殖是的特殊生殖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 , 凡 腼h f D ,址 o b肠 咖G A . 19 8 .刀 9 、 t击而而 试 〔 c曰but y lt i n . 人代 h i v s e 试 En i v 咖 m .n t l a C 朋 场. ina t i二 nd
然 而 ,对枝角类在 不 同生 殖状态 下生 殖 细胞 发生
,
和成熟分裂过程至今还存在争议 。蒋 燮治 等提 出孤雌
搔卵子 的成熟 只经历一次均等分裂 , 染色体 未 曾减半 ;
枝角类是一类重要 的水生经济动 物 。 它具 有较 高 的蛋 白质含量 ( 占干重 的 4 0 % 一 0 % ) , 还含有水 产 6 经济动物鱼 、 虾 、蟹等生 长发 育所必需 的氨 基酸 、 维生 素及钙质 , 是水产业十分理想 的活体饵料 , 其产量 与渔 业生产关系密切 。随着我 国水产养殖及苗种生产 的不 断发展 , 枝角类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 生产上要求对枝角 类进行大规 模人 工 培 养 , 并 能 在不 同季节保 障供给 。'
生殖方式 即转变为两性生殖 。 枝角类这种生殖方式 随
对 枝角类不 同种类卵子发育过程 中的成熟 分裂方
式引起 争议 的原 因可能是 由于早期研究方 法 和技术的 限制 ,如大多学者 主要从外 部形 态观察 生 殖细 胞 的成 熟分裂 ,而不是通 过连续组 织学 切 片标 本 和染 色体 标 本来进行研究 , 导 致无法 清晰地 观察 到卵 子分 裂过 程 中的染色体变化情况等 ,加 之枝 角类 个体 较小 , 难 以把 握 生殖 细胞发育 分裂 的确 切 时间 , 故 未对 某一 种枝 角 类 的生殖发育规律进行系统 、深人的研究 , 这在一定程
团队在老一辈科学家 的领导下 就开始 了对枝 角类 形态 学、 发育生物学 和种群 生 态学 等方 面 的研 究 。在 了解
枝角类生 长发 育基本 规律 的基 础上 , 近 年来 研究 团 队 对子枝角类生 殖生 物学作 了重 点研 究 , 并 主要 以淡水
枝角类 中个体较 大 、 分 布较广 、易于人工 培养 的隆线 搔
为研究对象 , 较为 系统地 研究 了 3 种 搔体 ( 孤雌 搔 、两 性雌搔和雄搔 )生 殖腺 的形 态结 构及 生殖 细胞发 生 的
为 ,蒙 古裸腹 搔 ( M o i a m n o ngoli ca ) 孤 雌生 殖 的 个体 本 身就存在 着隐性基 因 ,有 向其 中任一性 别转 化 的潜能 , 环境 起着诱 导作用 〔 川 ;王金秋 也提 出枝 角类 的两性生
倍体 [“] 。z ` : g 币 a i 等对意大利湖泊 的蚤 状搔和 及切 n hn记 。记 山耐 。 亦 an a 的研究则 发现 , 蚤 状搔孤 雌 搔 的卵 子的形 成只经历 一次均等分裂 , 释放 出一 个极 体 ;两性 雌搔的卵子的发育则要 经历 两次减 数分 裂 , 释放 出两 个极体 , 染色 体数 目减半 。 而 D a p h n ia 而dde n dor i五 an a 两种卵子的成熟都 只经 历一 次均等 分裂 , 释 放 出一个 极体 ,育成 的卵子最后均为二倍体 , 两性雌 搔 的卵子不 需要受 精就能正 常发育 川 。
一 般 不 超过 1~ 。
低额搔 (S II o ce n Ph a lo h~ 坛 尸 。i s ) 及大 型 搔 ( 刀 即h n 必
m 、 )生殖力 和 生殖量 的影 响 〔 g a 5e ] , , 隆线 搔 、大型 搔 的两性 雌搔 (行 有性生 殖雌体 ) 休 眠 卵显 微 和 亚显 微 结构的观察等 。
枝角类 孤雌生殡 两性 生殖 生殖转化 研 究进 展
代生物学技术在枝角类生殖转化 机理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 。
关键词
枝角类 俗 称水蚤 或红虫 , 是一类 小型 浮游动物 , 隶属节肢 动物 门 (A r t hr o poda ) 、甲壳纲 ( C r u staeea) 、鳃 足亚纲( Branehiopo d a) 、 双 甲 目(D I I,l、 t a ea ) 、 r 枝角亚 目 (C l a do c er a ) 。枝 角类身体左右侧扁 , 略呈长圆形 , 分为 头部和躯干部 , 体 节不 明显 ;除头部 裸露 外 , 身体其 余 部分包被于透 明的介形 壳瓣 内 ;体长约 0 .2 一 2 .1~
因此 , 深入研究枝角类 的生殖生物学 , 弄清其生殖方式
转化 的规律和机 理 , 不仅对 水 生经济 动物鱼 、虾 、 蟹等
的规模化养殖和育 苗 , 推 动渔业 生产 的发展具有 重要
的现实意义 , 而且对研究 动物生殖发育 的模式 、 实现动 物生殖发育的人为调控具有重要的理论 意义 。 枝角类 的生殖方式十分特 殊 ,具 有两种生殖模式 : 孤雌生殖(单 性生 殖 ) 和两性 生殖 (有性 生殖 ) 。通 常 在外界条件比较适 宜 时行 孤雌生 殖 , 雌体 (孤雌 搔) 所 广卯于不经受精 而直 接发 育成 子代 ;而受 温度 改变 、食 物匾乏 、 种群密 度过 大等环 境 因素 胁迫 时 , 雄 体 出现 ,
e 花n t cu ltu re m 司 ia . T u t f k i sh 」 u r o n a l o f Ve t巴 dn创 叮 & 人爪m 目 豁 -
差异点 ,并证 实其 中一个差异点为类酸脱 氢酶 , 与生殖
enc吧 s ,2
(3 ) : 2 3 7 一 242
转化相关[ '5卜w at n 己 a 祀等 于 20 0 5 年构建 了大型搔
也 是进 一步研究枝角类生殖转化机理 的前提 。
2 关于枝角类动物的生殖转化机理 对枝角类生殖转 化机理 的探 讨 , 早 期 的研 究大 多 集 中在外界环境 因子对枝角类 生殖方式转 变的诱导 现 象 , 如研究发现温度 、食物 、 光 照周期 等 非生 物 因子 和 种群密度 、 代谢产物及 捕食 等生物 因子的 改变均会 诱
学等方 面i ' ,“ 了,其 中枝 角类 的生殖 生物 学一直是 关 注 的热点 。这方面的研究 内容包括隆线搔 (刀 哪〕 n 记c h ar in t a a )生殖 系统结构 和生 殖细胞 发生 的描述 〔 34 , 〕, 各种 生态 因子如温度 、 食物 、 光 照对 隆线搔 、 微 齿喜 马拉雅
环境条件 ,维持 种群 的存在 与延续 。 本 文对 枝角类 动
物的生殖生物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1 关于枝角类动物生殖细胞的发生 对枝角类 的研 究 始 于 1 8 世 纪初 , 内容 涉及 形 态 学 、 种群生态学 、 种 质遗 传学 、 环 境毒理 学和 生殖生 物
这方面 的工作恰 恰是研 究枝角 类生 殖生 物学 的基础 ,
[本 文得 到 国 家 自然科 学基 金 项 目的 资助 ( N o . 311720 4 3)]
主要今考文橄
技术研究 了隆线 搔不 同生殖 状 态 下 的蛋 白质表 达 差
异 , 发现隆线搔孤雌 搔和两性搔有 1 8 个 显著 的蛋 白质
[1 ]G u彻 z H , O n a la n SK , 19 9 8 . 仆e 脚 份 山O f 及 叩 彻自 m 马 梦 目i n dj f
生殖转化过程起 主要调 控作用的 1 2 个惟 一序列 , 并正 在对它们展 开相 关的研 究 。 以上这些工作 为深人研 究
变是一个 复杂的过程 , 由于研究极少 , 其发 生 的原 因至
今未 有确切定论 。 近年来 ,许 多学 者对 枝角类 的研究 已由宏 观转 向 微观 , 试图从细胞 、 分子水平上解释枝角类 生殖转 化 的 机理 。对 枝角 类 基 因的研 究 主要 集 中在 核糖 体 D N A 和线 粒体 D N A 等方面 :C r ea s e 等对蚤状 搔o 条 基 因表达 序列 标 签(E S T ) , 序 列 聚类 拼接 后得 到 295 8 条非 冗余 序 列 。
经 同 源 性 比 对 得 到 12 1 8 条 惟 一 序 列 (u n i u e s q e-
〔 2〕 o园 ~
栩曰召 侧沼t o
度上影 响了枝角类生殖方 式转 化原因 的深 人探索 。 但
环境条 件的不 同而相 互交 替进行 , 是对外 界环境 的一 种适应 ,也是其 在漫长 的生 物演化 过程 中形 成的生 态 对策 。孤雌生殖有 助 于枝角类 种群 的迅速 发展 , 有性 生殖形 成的休 眠 卵 ( 受精 卵) 能 确保 枝角类 渡 过恶 劣
殖 , 并非 只在 环境 恶化 时才 出现 , 而是 一种 生 存对 策 ,
显微和超微结 构 〔 3] ,' 、生 殖细胞 发 生 过程 中染色 体 的
行为变化 以及 成熟 分 裂 中染 色体 联 会 复 合 体 的形 态 学〔 '9 〕,并应用 蛋 白质组学方法对隆线搔不 同生殖状态
搔体 (孤雌搔 、 两性 雌搔 ) 的差异 蛋 白进行 序列 测定 和
生 物学 教学 2 0 1 2 年(第3 7 卷)第1 期
枝 角 类 动物 生 殖 生物 学 研 究进 展
赵云龙
摘 要
( 华东 师范 大 学 生 命科 学 学院 上 海 2姗 2 》
本文综述 了枝角类动物孤雌 生殖和两性生拉 方式生殖细胞 发生 、 外 环境 因子诱导两种生殖 方式转化 的研究现状 以及 现
枝角类生殖转化 的机理积累 了较好 的基 础资料 。 可 以 相信 ,随着现代 生物学 技术的应用 日趋 成熟 , 在相 关科 研工作 者的齐心努 力下 , 在不 远 的将 来枝 角类 生殖 的
奥秘一 定会 揭开 。
和线粒体D NA 进行了序列测定和结构分析 〔' 2从E n e r d
等对 搔属 微卫星 D N A 的位 置进行 了描述 [ '3 〕 ;S u l e n d e 则 将一 P r o k e y 片 段插人 2 8 SbrR N A 编码 基 因的位 点 上 , 尝试启动或改变枝角类 的生殖状态 , 但 发现枝 角类 的生殖转化不受 核糖 体基 因改变 的影 响t '4 〕。值 得关 注的是 近年科学 技术 的进 步 , 为深 入研究 枝 角类 生殖 转化机理 提供 了新 的思路 。如张明凤等 用蛋 白质组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