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考试大纲:思想政治理论[1]
与2011年考研政治大纲对比.doc
马原变化详情2012年大纲2011年大纲第二章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1. 实践的本质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1.删掉考点:联系与发展。
2.考点:事物发展过程中肯定和否定3.删掉考点: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原说法:1.考点:实践的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第二节:考点原说法1.考点:联系与发展2考点:事物发展过程中肯定和否定及否定之否定3.考点: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第三章第一节认识的本质及规律考点:1. 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主体、客体与中介考点原说法:1.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客体与中介第四章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考点: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含义。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4.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内涵及其作用5.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内容及其意义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1.删掉考点: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2. 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两重性。
第一节考点原说法:1.经济基础的含义。
上层建筑的含义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规律4.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统一。
5.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理论意义。
第二节考点原说法:1.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2.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二重性第五章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考点:1.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及其特点2.删掉考点: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3合并考点:资本积累的本质与后果4.资本循环5.资本循环与周转规律发挥作用的制约因素第二节考点原说法: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2.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3. 资本积累的含义。
资本积累的本质。
4.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
产业资本实现循环运动的基本条件5. 影响资本周转快慢的关键因素第三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考点:1. 考点合并为: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和本质第三节考点原说法:1. 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内和对外职能和本质。
2011年考研政治大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部分(之二:命题分析篇)
万学海文名师第一时刻剖析2011年考研政治大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部分(之二:命题分析篇)万学教育海文考研公共课教研中心政治教研室王斌2011年考研政治大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部分与2010年相比内容上总体上变化不大,所占分值比例保持不变,这对于备考2011年的考生来说是个好消息,可以在2010年试题的基础上做好考试分析,以增强复习的针对性。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地位比较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包括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知识两部分的内容,是高等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首次列入考研政治必考课,考查分值1 8分,分值量排在第三位,仅次于“马克思主义原理”和“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而且教育部考试中心将“政治理论”更名为“思想政治”的起因在于本学科的增设,因此本学科的地位相当高。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题型结构分析2010年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部分单选题4道、多选题2道、分析题1道,据此我们预测2011年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部分,题型结构基本上也是这样分布的,单选题4道、多选题2道、分析题1道,或者单选题2道、多选题3道、分析题1道。
考生要加强练习,具体强化练习题,可参考《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配套强化指导》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部分命题特点1.注重对基本概念的考查注重对基本概念的考查,是也是对其他政治科目的命题要求,思想道德修养部分今年第一次进入考试,更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考核。
在2010年考研政治真题选择题共34道,思修部分占了4道,其中有3道考的是基本概念,第12题考的是中华民族精神(具体内容详见《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配套强化指导》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部分第二章知识点二)。
,第13题考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具体内容详见《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配套强化指导》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部分第四章知识点四),第30题考的是爱国主义(具体内容详见《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配套强化指导》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部分第二章知识点二)。
万学海文名师第一时间解读2011年考研政治大纲(近代史)
万学海文名师第一时间解读2011年考研政治大纲系列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部分“稳中有变”万学教育海文考研公共课教研中心政治教研室王瑞领2011年考试大纲于今天正式颁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稳中有变。
“稳”是指“纲要”在所有学科中的占分比例仍然是14%。
“变”是指今年“纲要”有四处变化,其中增加一个知识点,调整三个知识点。
具体如下:第一章内容无变化,考生复习时主要以选择题的方式掌握。
本章重要知识点有: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民族意识的觉醒。
详见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配套强化指导》。
另外还需要注意:2010年是鸦片战争爆发100周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迫对外开放,这个问题考生复习时需要同20世纪80年代中国对外开放对比,特别注意两次对外开放的区别,防止出现分析题。
考生需要知道:近代的开放是中国在列强的坚船利炮的侵略下被迫开放的,损害了国家主权;今天的对外开放是中国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主动融入世界经济潮流,推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二章内容有一处调整,即第三节第一个知识点由“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调整为“戊戌维新运动”。
“戊戌维新运动”不仅包括兴起、而且包括戊戌维新运动的整个过程,调整后表述更加全面。
此外,本章是重点章节,需要重点从宏观上把握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阶级对国家出路探索的过程、结果以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
首先,需要掌握的是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
对于太平天国运动,重点复习太平天国时期颁布的两个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和局限以及失败原因。
其次,需要掌握的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
对于洋务运动,重点复习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再次,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的维新变法运动。
万学海文名师第一时间解读2011年考研政治大纲(毛中特)
万学海文名师第一时间解读2011年考研政治大纲系列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变化综述篇万学教育•海文考研公共课教研中心政治教研室王海燕喻秋香2011年考研政治大纲终于在广大考生的殷切期盼下在金色9月露出庐山真面目,与大家见面了。
为了使考生在2011年政治考试中取得高分,下面我给大家深度解析2011年考研政治大纲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给大家掌握学习这门课程的科学实用的复习方法,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在今年高等教育出版社最新出版发行的《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配套强化指导》一书中,各重、难知识点的典型命题的分析,对同学提升应试能力有极好效果。
一、2011年考研政治的分值和题型结构今年是考研政治大变的第二年,沿袭了2010年的分值结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约2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约3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约1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约18%;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约16%。
可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约占30分,确立了它在考研政治中分数第一的王者地位。
再来看一下2011年考研政治的题型结构,仍与2010年一样,包括三种题型:单项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多项选择题共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分析题50分。
我个人认为分析题题数与考查特点会与2010年保持一致。
2010年的分析题特点是五门课五道大题,每门课一道大题的格局,没有跨课程的“组合式”命题,也没有“当代”任选题的出题方式,每题10分,共50分。
以上是对2011年考研政治的分值和题型结构的总体概述,下面我就给大家专门谈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的大纲变化、命题特点和学习方法。
二、2011年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变化2011年考试政治大纲,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只有一处变化:把“提高开放型经济的水平”改为“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变化表现为增加了“不断”二字,去掉了“的”。
全2010年与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大纲变化详解
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大纲变化详解——知己知彼百战不怠万学教育•海文考研公共课教研中心政治教研室一、2011年考研政治新大纲中关于考试说明的变化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下发后,我们做的第一件事情是要尽快地熟悉新大纲,正如大纲中所表述的考试性质,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应对这样一场作为高学历的选拨考试,对考试的范围与考查方向的把握以及具备相应的应试能力至关重要。
具体的知识点的考查重点与命题难点在《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配套强化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一书中进行了归类划分与详尽解析。
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在考试性质中新增了“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的字样。
这是第一次正式将“科学、公平、有效”在考纲中明文确定为思想政治理论考试的考试性质,这表明了测试的方向会突显其客观性,我们由此判断在试卷中主观性较强,较为偏隙的知识点或考查类型的的题的比重会继续减少。
考查目标中的6条变为5条,将原第六条考查目标中的“层次清楚、有论有据、合乎逻辑地表述”删去,这种变化说明:第一,对分析题评判的主观性下降,尽管作为主观性试题,但作为思想政治理论测试,其有明确的理论是非标准,而通常意义上的“层次清楚、有论有据、合乎逻辑”之类的主观性试题的评判标准会降对政治理论标准的严谨性。
第二,这种客观性的提升,从难度上讲是略为降低了分析题的答案组织的难度。
二、2011年考研政治新大纲中关于考查知识范围的变化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在知识点考查范围方面变化的特点是,在去年大纲的巨大调整之后,今年的大纲相对去年相当稳定,无任何大的变化,不再有任何科目、章节的调整,而20处的变化主要是文字表述上更加精准的表述上的调整,以及个别细节知识点的删减与增加,涉及学科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章节的知识点等常考点均无变动。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基础性学科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基础性学科,是所有考研政治学科中灵活性做强的一门,因此,在命题规律上,往往非常注重考生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2011年考研政治大纲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与2010年相比,更改之处有两处,分别在唯物论和认识论部分。
下面我们结合《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配套强化指导》,按照2011考研政治新大纲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体系的变化作出分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章是马原理的绪论部分,此章跟2010年大纲相比没有变化。
此章内容是马原理部分的系统介绍,所涉及考点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考生复习过程中注意用复习选择题方法进行复习,认真总结,提纲挈领,针对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的特性以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部分进行识记性复习。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章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及其规律,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和辩证法结合的一个章节,也是我们要着重复习的重要章节。
此章跟2010年大纲相比没有明显变化,只是将唯物论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在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改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通过变化我们可以看到,2010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这一表述侧重从逻辑体系上阐述问题,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之所以是哲学史上伟大变革的原因,即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
2011年变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在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简单的一个字的变化,将“是”变成了“在”,在命题上应该侧重于变革过程和阶段,侧重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实践过程和时间阶段。
唯物论部分考生必须掌握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唯物主义的历史发展形态、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以及实践的含义、特征和基本形式。
命题形式以单项和多项选择题为主。
具体的命题角度可以是将以往哲学家的典型观点设置为分析材料,将不同性质的哲学派别作为选项等等,形式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2011年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MJC)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考试性质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良好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掌握新闻与传播的理论知识,具有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与传播领域人才。
本考试力求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试考生的基础知识、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利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
考生如获得新闻传播方面的全国、省、行业奖励,可适当加分。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侧重考察考生新闻传播的基本素质和业务能力。
题型以简答、材料分析、写作为主。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侧重考察基础知识,以新闻与传播史论基础知识为主,兼顾相关的人文社科知识。
题型以选择、简答、论述题为主。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内容:第一章媒介与社会第一节理解传播媒介一、传播的含义与类型二、传播的过程与要素1. 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2. 传播的五个关键要素三、传播媒介的界定与分类1. 传播媒介的界定2. 传播媒介的类型第二节媒介的社会功能一、守望与预警的功能二、协调与商讨的功能三、传承与教化的功能四、娱乐与商业的功能第三节媒介的社会影响一、媒介与政治舆论二、媒介与经济发展三、媒介与社会文化四、媒介与国际关系五、媒介的效果与效果理论1. 效果与效果研究2. 媒介与说服3. 媒介与议程4. 媒介与教养第四节社会中的媒介一、社会制度与媒介环境二、科学技术与媒介发展第二章媒介的形态与发展第一节媒介形态的历史沿革一、口语传播二、书写传播三、印刷传播三、电子传播四、数字多媒体传播五、媒介形态沿革的规律与特征第二节传统媒介及其传播特征一、报纸及其传播特点二、广播及其传播特点三、电视及其传播特点第三节互联网及其传播特征一、数字技术与新媒体二、网络传播的媒介特征三、网络传播的主要类型1. 网络中的人际传播2. 网络中的群体传播3. 网络中的组织传播4. 网络中的大众传播第三章媒介内容生产第一节媒介内容生产的外部环境一、媒介制度1. 媒介制度及其功能2. 媒介制度的类型二、媒介产业1. 作为产业的媒介业2. 媒介产业的特点3. 媒介产业的全球化三、媒介组织1. 媒介组织的类型2. 媒介组织的结构3. 媒介组织的管理第二节媒介内容生产的流程一、报纸的生产1. 报纸的选题与策划2. 报纸的采访与编辑3. 报纸的版面设计4. 报纸的出版发行二、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1.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2.广播电视节目的采制和播出3. 广播电视节目的栏目化与频道化三、网络媒体的内容生产1.网络媒体平台的设计与维护2.网络媒体内容的采制和编辑第三节媒介融合时代的内容生产一、媒介融合与全媒体传播二、媒介融合对媒介内容生产的影响三、媒介组织结构的调整与生产流程的改造第四章媒介伦理与法规第一节媒介伦理知识一、媒介伦理概述1. 媒介伦理的理论渊源2. 媒介伦理的一般原则二、媒介伦理的失范1. 有偿新闻与新闻敲诈2. 媒介管理中的寻租腐败3. 媒介内容中的歧视与偏见4. 媒介内容中的文化与道德问题第二节媒介法规与政策一、媒介与公共生活的法规控制1. 媒介与国家安全:煽动、泄密、危害统一3. 媒介与社会秩序:谣言、暴力、色情二、媒介与权利1. 媒介与人格权利:名誉、隐私、肖像2. 媒介与著作权利:侵权、赔偿3. 媒介与言论权利:表达自由、隐性采访、信息公开三、媒介产业的政策与法规1. 报刊业管理规制2. 广播电视业管理规制3. 互联网行业管理规制四、媒介行业的自律与他律《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内容:《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测试中新闻与传播史论基础知识部分参照《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内容;相关人文社科基础知识考察常识性基础,不指定范围。
2011版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解析精读版新修改
【备注】,这里新增加的内容,作为考试,主要从选择题方面准备即可。
【备注】这里关于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特点的论述,是考试的重点,考生务必牢记。
第八章
第一专题
p382 二。6。(3)(最后一句) “五反”运动打退了不法资本家向社会主义的猖狂进攻,在工商业中进行了一次普遍的守法教育,开始建立了工人阶级对资本家的监督。
改为:这一运动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的重组,初步改变了私营企业的性质,为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和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
法治理念是对法治的性质、功能、目标方向、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等重大问题的系统化认识和反映,它根植于一国法制实践之中,反映法制现实,对法制实践起着指导和推动作用。在法治国家建设过程中,法制理念是法治发展的内在动力。没有法制理念,法制建设将就缺乏理论基础和主导价值观,难以把握正确的方向、遵循科学的道路,难以向广度深度推进,法治的终极目的也就无法实现。法治的实现过程,就是不断实践、落实并进一步丰富、发展与完善法制理念的过程。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理念,它反映和指引着社会主义法制的性质、功能、目标方向、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是社会主义法制的精髓和灵魂,也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指导思想,包含 “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基本内涵。这五个方面,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构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完整理论体系。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的必然反映,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党和国家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我国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2011考研政治
2011考研政治2011年考研政治备考指南导语:2011年考研政治是中国考研制度改革的重要年份,考试内容和形式都有较大调整。
对于考生来说,全面了解考试内容和备考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2011年考研政治的重点内容、备考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一、考试内容概述1. 考试形式2011年考研政治采用闭卷考试形式,分为两个部分:基础知识和综合应用。
基础知识部分占60%,综合应用部分占40%。
2. 考试内容(1) 基础知识部分考查考生对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相关概念的了解。
(2) 综合应用部分考查考生对综合能力的掌握和运用,包括对政治事件和政治现象的分析和判断,对政治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提出等。
二、备考重点1. 基础知识部分备考重点(1) 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包括国家的定义与特征、政治权力与政府、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等内容。
(2) 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包括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全球化等内容。
(3) 法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包括法律的定义与特征、法律的分类与功能、法治与法律文化等内容。
2. 综合应用部分备考重点(1) 政治事件和政治现象的分析和判断要求考生关注国内外热点政治事件,理性思考并加以分析和判断。
(2) 政治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提出要求考生对于一些重要的政治问题能够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并分析其可行性和可实施性。
三、备考方法1. 制定合理的备考计划根据自身情况和所需备考的内容,制定一个合理的备考计划,明确每天要学习的知识点和复习内容,合理分配时间。
2. 打牢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是考研政治备考的关键,要重点掌握政治学、经济学和法学的基础理论和概念。
可以通过大量阅读参考书籍、刷题等方式巩固基础知识。
3. 关注时事政治时事政治是考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要时刻关注国内外的重要政治事件和政治现象,通过阅读新闻和政治类书籍来提升自己的政治视野和分析能力。
4. 多做模拟题和真题通过做模拟题和真题,考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考试的题型和考点,并且可以提前熟悉考试环境和时间限制。
111万学海文名师11第一时间解读2011年考研政治大纲(思修与法基)
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部分的内容总体较为稳定,个别变化均属于概念阐述中加强了表述的精确化的变化。
一、总体变化不大及其原因2011年考研政治大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部分与2010年相比新增考点一处,拆分考点一处,个别词句表述上细微改动四处,总体变化不大,这是我们万学海文政治教研室教师意料之中的。
之所以总体变化不大,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考研政治大纲在2010年进行了一次巨大调整,而且《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首次进入考试,不做大的调整是保持考试内容稳定性和连续性的需要;二是全国高校统编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0年修订版与2009年修订版内容上总体没有变化。
二、各部分变动情况及考试分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共有八部分内容,下面我们就各部分调整变动情况做一个梳理并对每一部分内容进行考试分析。
更为详尽的分析以及重点知识的典型命题请同学们参见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配套强化指导》。
第一部分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本部分没有任何变化,2010年考研政治中这一部分没有考题,鉴于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尤其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极端重要性,所以2011年这一部分命制考题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第二部分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本部分只有一处变化,即考点“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调整为“促进民族团结。
维护祖国统一”。
把一个考点拆分为两个考点,命题的范围会更广,题目的多样性会更强。
希望考生高度关注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问题,这些是党中央极为重视的问题,是近年来的高频考点。
2010年考研政治有2道题涉及民族问题,单选15题,2009年3月28日西藏自治区各族各界万余人身着节日盛装在拉萨布达拉宫广场隆重集会。
热烈庆祝首个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还有多选24题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多民族共同繁荣。
贵州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书目66
《生物化学》R.H.Garrett高等教育出版社;《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罗纪盛等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
721生态学
《普通生物学》陈阅增高等教育出版社;《基础生态学》孙儒泳等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
722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运动生理学》邓树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体育概论》杨文轩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学校体育学》周登嵩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环境保护概论》(修订版)林肇信、刘天齐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051植物学
《植物学》(上册)陆时万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植物学》(下册)吴国芳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植物生物学》周云龙高等教育出版社
052动物学
《普通动物学》刘凌云高等教育出版社
053中学生物学教学论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刘恩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第一版)
814中外文学史
A:《外国文学史》(欧美部分)郑克鲁高教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钱理群等北大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城北大出版社;B:《中国文学史》(一、二、三、四)袁行霈高教出版社;C:《古代汉语》(一、二)王力中华书局《现代汉语》黄伯荣高等教育出版社
815英语专业基础
《语言学教程》(2001版)胡壮麟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英国文学教程》(1998版)孙汉云河海大学出版社;《美国文学教程》胡荫桐等南开大学出版社;《英汉翻译教程》张培基等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036外国语言学、英美文学基础(含口试)
不指定
037高等数学
《高等数学》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高等教育出版社
038程序设计与计算机网络
《C++程序设计》谭浩强清华大学出版社;《计算机网络》(第二版)吴功宜清华大学出版社;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解析版)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解析版)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解析版)注:蓝色为年大纲变化;红色为年大纲内容;紫色为年大纲变化;橙色为年大纲内容。
第一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
其中,政治理论科实行全国统一考试。
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学校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二、考试的学科范围考试的学科范围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或有关基本理论在这一领域中的运用)。
考查的知识范围详见本大纲第二部分;基本题型示例参见第三部分。
三、评价目标政治理论考试在考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年的为:注重考查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删减了“基本”二字。
)考生应能:.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年的为:准确地再认或再现有关的哲学、历史、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知识。
).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年的为:正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中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结合特定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生活的背景,综合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文字通顺,层次清楚,有论有据,合乎逻辑地表述。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的答案答在答题纸上。
(二)答题时间分钟。
(三)各部分内容的考查比例试卷满分为分。
其中,必答题为分,考查范围和内容比例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约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约分毛泽东思想概论约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约分形势与政策约分选做题为分,考生应在两道试题中选取其中一道作答。
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教育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教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教育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察目标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科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考试 和试卷结构一、试卷 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 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80分钟。
二、答题方答题方 为 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一)必答题为0分,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教育学原理约100分中外教育史约100分教育心理学约40分教育研究方法约30分(二)必选题为分,考生必须在两道试题中选取一道作答。
第1道题考查教育心理学的内容,第Ⅱ道题考查教育研究方法的内容。
考生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1道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辨析题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分析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Ⅳ.考查内容教育学原理[考查目标]1.准确识记教育学的基础知识。
2.正确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3.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2.独立 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3.20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二、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1.“教育”定义的类型2.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二)教育的结构与功能1.教育的结构教育活动的结构;教育系统的结构。
2011年考研政治大纲分析(北京).ppt
命题特点
• 1、以考试大纲为范围; • 2、以教材为基准; • 3、以党中央精神为指导; • 4、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心;
(重点是“科学发展观” ) • 5、以社会热点为话题; • 6、以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重点、运用
知识为考察重点。
复习建议
• 1、消除误区: “没把它当回事”; “大量做题”;
思修法基
• 思想:理想与信念;爱国主义;人生价值; • 道德:道德;传统道德;社会主义道德;公民基
本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 法律:法律意识;法治精神;法律制度。
• 新增: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社会主义法治四 对范畴: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权利义 务】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 • 大国关系;联合国; • 南北关系; • 中国和平发展;构建和谐世界等。
• 2)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 势力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 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 分析:革命对象之二。
• 3)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 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 广大地区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 的严重障碍。
分析:革命的中心问题。
• 2、正确态度:
慎重对待,不要轻敌; 重在理解:准确、深刻 强化记忆:准确、清晰(框架﹢知识点)
• 重在理解:准确、深刻。如:中国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 1)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断逐步操纵中 国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 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分析:革命的对象之一。
复习建议
• 22、1952年,党中央在酝酿过渡时期总路线时, 毛泽东把实现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由建国之 初的“先搞工业化,再一举过渡”改变为“建设 和改造同时并举,逐步过渡”。这一转变的原因 和条件是( ) A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因素的不断增长和队资本主 义经济的限制 B 为了确定我国工业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C 我国工业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D 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已经完成
2011年考研政治大纲已公布(5)
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墓础 (⼀)追求远⼤理想,坚定崇⾼信念 1、树⽴科学的理想信念 确⽴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学习和践⾏社会主义核⼼价值体系的重⼤意义。
树⽴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当代⼤学⽣的历史使命。
2、理想信念的实现 ⽴志⾼远与始于⾜下。
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爱国主义的科学内俑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2、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义和拥护祖国的统⼀。
爱国主义与经挤全球化⼆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3、做忠诚的爱国者 ⾃觉维护国家利益。
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增强国防观念。
以振兴中华为⼰任。
(三)领悟⼈⽣真谛、创造⼈⽣价值 1、树⽴正确的⼈⽣观 世界观与⼈⽣观。
追求⾼尚的⼈⽣⽬的。
确⽴积极进取的⼈⽣态度。
⽤科学⾼尚的⼈⽣观指引⼈⽣。
2、创造有价值的⼈⽣ 价值观与⼈⽣价值。
⼈⽣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价值实现的条件、,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
3、科学对待⼈⽣环境 促进⾃我⾝⼼的和谐。
促进个⽕与他⼈的和谐。
促进个⼈与社会的和谐。
促进⼈与⾃然的和谐。
(四)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1、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道德的功能与作⽤。
道德的历史发展。
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意义。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3、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和原则。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树⽴社会主义荣辱观。
4、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加强诚信道德建设。
锤炼个⼈品德。
(五)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1、公共⽣活与公共轶序 公共⽣活的含义及特征。
公共⽣活需要公共秩序。
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段。
2、公共⽣活中的道德规范 社会公德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试题及答案
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 我国农学家华罗庚在一次报告中以“一支粉笔多长为好”为例来讲解他所倡导的优选法。
对此,他解释道:“每只粉笔都要丢掉一段一定短的粉笔头,但就这一点来说,愈短愈好。
但太短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折断。
每断一次,必然浪费一个粉笔头,反而不合适。
因而就出现了粉笔多长合适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优选问题。
”所谓优选问题,从辩证法的角度看。
就是要A.注重量的积累B.保持单物质的稳定性C.坚持适度原则D.全面考虑单抖属性的多样性2.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它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A.社会形态B.地理环境C.人口因素D.生产方式3. 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的占有者。
这是因为只有商品变为货币A.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B.价值才能转化为使用价值C.抽象劳动才能转化为具体劳动D.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4.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高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新经济政策关于社会主义的思维之所以“比较好”是因为A.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社会主义建设纲领B.根据俄国的实际情况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C.为俄国找到了一种比较成熟的社会发展模式D.按照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设想来建设社会主义5.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
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在中国长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理是。
A.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B.良好的群众基础和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C.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D.党的领导及正确的政策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既包括公有制经济,也包括非公有制经济。
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考试大纲
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考试大纲科目名称:财务管理科目代码:812适用专业:企业管理参考书目:参考书《财务管理学》(第二版)郭复初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考试时间:3小时考试方式:笔试总分:50分考试范围:第一章财务管理总论本章分七小节,系统地阐述了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职能、目标、原则、环节和体制,并在第三小节中论述了企业资金运动的规律。
在了解财务管理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本章应重点把握企业资金运动包括的五项经济内容及在此过程中与五个有关方面发生的经济关系。
理解这些内容,是把握企业财务本质的关键。
财务管理的三个基本职能都是服务于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的,学习中应重点理解各种财务管理目标的优缺点及其发展演变过程。
另外,各种财务管理原则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也是本章的重点。
(一)企业财务活动及其内容企业财务活动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经济内容。
1.资金筹集。
企业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首先必须从各种渠道筹集资金。
2.资金投放。
企业筹集来的资金,要投放于经营资产上,主要是通过购买、建造等过程,形成各种生产资料。
3.资金耗费。
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者使用劳动手段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生产出新产品,与此同时耗费各种材料,损耗固定资产,支付职工工资和其他费用。
4.资金收人。
在销售过程中,企业将生产出来的产品发送给有关单位,并且按照产品的价格取得销售收人。
5.资金分配。
企业所取得的产品销售收人要用以弥补生产耗费,按规定缴纳流转税,其余部分企业的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和投资收益、其他净收人构成企业的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首先要按国家规定缴纳所得税,税后利润要提取公积金和公益金,其余利润作为投资收益分配给投资者。
企业从经营中收回的货币资金,还要按计划向债权人还本付息。
上述财务活动中,筹集资金是资金运动的起点,是经营的必要前提;资金投放是资金运动的中心环节,它不仅对资金筹集提出要求,而且是决定未来经济效益的先天性条件;资金耗费是资金运动的基础环节,资金耗费水平是企业利润水平高低的决定性因素;资金收人是资金运动的关键环节,它不仅关系着资金耗费的补偿,更关系着经营效益的实现,收人的取得是进行资金分配的前提;资金分配是一次资金运动过程的终点,又是下一次资金运动过程开始的前奏。
2010年考研辅导201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思想政治理论大纲解析
▲实践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极其矛盾运动,无产 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工人运动,都是……实践基础。
马克思积极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的革命实践活动,他们对人 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则是……
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 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 科学,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马克思主义者的社会理想:
综上所述的四个方面,说明我们学习和坚持马克思主 义到底坚持什么?为什么学习,即我们学习要努力 达到怎样的目的?
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试题 1.1984年1月3日,意大利人卡内帕给恩格斯写信,请求他为即
▲单项选择题 约16 % ▲多项选择题 约34 % ▲分析题 约50 %
学习第一章,解决三个问题九个字: 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学?
把握第一章的体系: 一含义、二产生、三发展、四特征、五态度、
六方法。
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 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 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是行动的指南; 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 从狭义上: 从广义上:不管从哪方面下定义总有三个组成部分:
(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 键。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 性(最根本的)、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三 者相统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考试大纲:思想政治理论目录第一部分考试说明1、考试性质2、考试学科范围3、评价目标4、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第二部分考查的知识范围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上义理论体系概论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五、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一部分考试说明1、考试性质全国硕士研究生人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
其中,思想政治理论科实行全国统一考试。
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学校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2、考试的学科范围考试的字科范围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3、评价目标思想政治理论科考试在考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考生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生应能:(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2)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沦是非。
(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6)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层次清楚、有论有据、合乎逻辑地表述。
4、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二)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约2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约3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约1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约18%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约16%(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约16%多项选择题约34%分析题约50%第二部分考查的知识范围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
2、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以及社会理想。
(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物质世界和实践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物质运动与时间、空向。
社会的物质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实践的本质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实践与人的存在。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分化和统一。
人和自然的关系。
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
2、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联系的内涵和特点。
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联系与发展。
发展的实质发展与过程。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及其同一性和斗争性。
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及相互关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矛盾分析方法。
事物存在的质、量、度。
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事物发展过程中肯定和否定及否定之否定。
辩证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
否定之否定规律原理的意义。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及其方法论意义。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唯物辩证法的方法与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一致性。
辩证思维的主要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利学思维方法。
3、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规律及其客观性。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
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认识的本质及规律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客体与中介。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及相互作用的过程。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认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认识的本质。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原则区别。
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相互关系。
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
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真理与价值真理及其客观性。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
真理与谬误的对立与统一。
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
实践的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实践活动的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
价值及其特征。
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价值评价的功能。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
3、认识与实践的统一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
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辩证统一。
(四)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社会基本矛盾及荞运动规律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统一。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理论意义。
生产力的含义和结构。
生产关系的含义和内容。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经济基础的内涵。
上层建筑的含义。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规律。
社会形态的内涵。
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2、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石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阶级的产生和本质。
阶级斗争的含义和作用。
阶级分析方法。
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革命对杜会发展的作用。
改革的性质和作用。
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
科学技术的含义。
科学技术革命的作用。
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二重性。
3、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
现实的人及其活动与社会历史。
,人的本质。
唯物史观考察历史创造者间题的原则。
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个人与社会历史。
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
(五)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商品的价值量气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货币转化为资本。
所有制和所有权。
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待点。
剩余价值的含义。
资本的本质。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及其意义剩余价值率。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超额剩余价值。
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
资本积累的含义。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资本积累的本质。
影响资本积累规模的因素。
、资本有机构成。
相对过剩人口。
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
产业资本实现循环运动的基本条件。
资本周转。
影响资本周转快慢的关键因素。
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和形式。
利润和平均利润。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深化。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根源和周期性。
3、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内和对外职能。
资本主义国家职能的实质。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与法制、政权组织形式、选举制度、政党制度。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进步作用和局限性。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
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产生和确立、,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本质。
辩证地分析资本主义意识形态。
(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1、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_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
生产集中与资本集中。
垄断的形成及本质。
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
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形式及作用。
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
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
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和后果。
2、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
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政治制度的变化。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3、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七)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局限性。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无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形式和发生。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苏联模式。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大贡献。
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2、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
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社会主义的改革。
3、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和性质。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宗旨和组织原则。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斗争和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领导作用。
改善党的领导。
(八)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2、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
共产主义实现的长期性。
“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关系。
3、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共产主义的发展阶段。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百马克思主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3、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