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对苏轼的思想及其创作影响刍议

合集下载

试论柳宗元的贬谪生活对其山水文学的影响

试论柳宗元的贬谪生活对其山水文学的影响

试论柳宗元的贬谪生活对其山水文学的影响摘要贬谪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是封建社会政治黑暗的产物。

它是封建时代的文人经历贬谪,地位从庙堂转变到江湖,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贫乏的生活条件中艰难生存,在上司压迫、社会歧视、亲友冷落中忍受着心灵的煎熬,辗转悱恻中挥笔而作的对其生命的咏叹。

唐代著名文人柳宗元,经才大略,品行高洁,励精图治,向往改革,却仕途坎坷,惨遭贬谪。

他倡导文以明道,继承古代士大夫发愤著书的传统,把自己人生的不得意寄托于山水与文学之中。

孤愤之中挥笔而作的山水散文,为中国古代文学史增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他的山水散文也开启了贬谪文学的全新篇章。

比起政客,他也许更适合做一个放情山水的文人。

而我们也许该庆幸贬谪为中国历史增加了一位出彩的文人,为中国文学史开启了新的宝贵篇章。

关键词柳宗元;贬谪;山水文学一、贬谪与贬谪文学“贬,损也”、“谪,罚也”,贬谪,就是古代官吏因过失或者犯罪而被降职调到远离京城的荒蛮之地就任以示惩罚。

[1]我们认为中国古代的文人贬谪比较有代表性的大致有四种:第一种以屈原、贾谊为代表。

他们志向高远、才高八斗,却被小人的谗言所害而遭贬谪。

第二种以韩愈、阳城为代表。

他们因坚持原则,直言进谏,触怒皇帝而遭到贬谪。

第三种以苏轼、王安石为代表。

他们因党争中本派失利被贬。

第四种以柳宗元和刘禹锡为代表。

贬谪与贬谪文学在唐朝极盛。

李白因得罪皇帝宠妃而被流放夜郎。

白居易因反对宦官执掌兵权而遭小人谗言陷害被贬为江州司马。

韩愈因极力劝谏阻止宪宗迎供佛骨触怒皇帝而差点被处以极刑,在崔群等同僚的求情下还是被贬到了潮州。

还有王昌龄、杜甫、刘禹锡等数不胜数的文人墨客。

他们都因贬谪而创造出了许多成就极高的贬谪作品。

而被贬最彻底在47岁盛年卒于贬谪地的柳宗元,在遭贬谪之后经历艰难的生活与精神的煎熬,心态发生变化,创作出以“永州八记”为代表的山水游记,开启了贬谪文学的新篇章。

[2]柳宗元的悲剧游记文学是元和贬谪文学的典型代表。

柳宗元与北宋的理学家

柳宗元与北宋的理学家

柳宗元与北宋的理学家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又是宋代理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对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探讨柳宗元与北宋理学家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

一、柳宗元及其思想理念柳宗元出生于唐代的一个世家,早年求学于当时的名师,并广泛涉猎文史哲学。

他对儒家经典进行深入研究,并融合了多种思想流派的精华,形成了独特的理念。

柳宗元主张“呜呼哀哉,我未能忘于世,而忘于非世”,强调人应超越世俗之喧嚣,追求精神的净化与升华。

二、理学的兴起与发展北宋时期,理学成为主流哲学思潮。

理学强调道德伦理的修养与人与天地之间的和谐关系,提出“天人合一”的思想。

北宋理学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形成了丰富的理论体系,并在政治、教育及文化等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三、柳宗元对北宋理学的影响柳宗元的思想与北宋理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他的大量著作对于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柳宗元对经典的解释和注释方法起到了重要的启发作用。

他注重对儒家经典的实证研究,从而使儒家学说得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与传承。

其次,柳宗元主张以实践来验证理论,这与理学家注重实践验证的研究方法相契合,为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此外,他提倡内省,强调个体的内心修养,与北宋理学家注重个体道德伦理的培养相呼应,共同构建起了道德伦理系统。

四、柳宗元与北宋理学家的交流与合作柳宗元与北宋的理学家之间存在着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柳宗元曾与当时的著名理学家周敦颐及程颐等人进行过深入的思想交流,共同探讨儒家经典的内涵与发展。

他们通过争鸣、讨论等方式,相互启发、互相借鉴,推动了理学的繁荣与发展。

五、柳宗元与北宋理学在后世的影响柳宗元与北宋理学家的思想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共同构建的道德伦理系统对于后来的儒家学说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们对于经典的注释和解释方法也为后世的学者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范式。

此外,他们对思想交流与合作的重视也为后来学术界的合作模式提供了借鉴。

浅谈苏轼的思想及其对作品的影响

浅谈苏轼的思想及其对作品的影响

苏轼,字子瞻,号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苏轼一生经历了宦海沉浮,既屡受打击又名满天下。

进退出处、贵贱穷皆无滞于心,成就的辉煌业绩,与他自身的思想是分不开的。

本文就苏轼思想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这一问题展开论述。

构成苏轼思想的主要有儒、佛、道三家思想,在他坎坷的一生和创作中,都对其起到了指导作用。

苏轼自幼就研读儒家经典,受儒家思想影响颇深,他以修身为出发点,进而实现齐家平天下的伟业。

少时的苏轼就“奋厉有当世志”,二十六岁登上政治舞台,面对北宋王朝的内忧外患,苏轼大胆提出一系列的措施,用来匡时救弊。

他做事从不“随人”,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和自己的见解来决定自己的言语行动。

在苏轼思想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儒家的济世精神,这一点在《江城子》〔密州出猎〕词中表现得非常明显,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借用汉代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的典故表示自己渴望得到重用,到边疆抗敌、建立功业的雄心壮志。

苏轼出任地方官时,处处为百姓着想,他猛力抨击北宋“苛政猛于虎”,说北宋是“常有二十余万虎狼,散在民间”,他质问“百姓何由安生?”(均见《论积欠六事并乞检会应诏所论四事一处行下状》);他主张对内行宽仁之政,通上下之情,使“百官之众,四海之广”,“关节脉理,相通为一,叩之而必闻,触之而必应”(《决壅蔽》)。

除了诗词以外,苏轼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积极倡导现实主义文风,苏轼主张诗文要有为而作,文章要有内在的思想,反对没有现实内容的只讲究形式的空洞诗文。

儒家积极用世精神成为苏轼思想的一部分,并一度影响着苏词的创作。

苏轼在不断流放过程中,没有放弃对事业的追求。

1101年苏轼从岭南北返回朝,苏轼在《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诗中写道:“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桴意,初识轩辕奏乐声。

苏轼、柳宗元

苏轼、柳宗元

唐朝的烟尘宋朝的风,穿越千年的时空,将两位青衫灰黯、神色孤伤的文人展现在今人的面前。

他们都曾饱受政治的戏谑,空有报国之志、满腹才情,却只能在远离政权中心的荒野踽踽独行。

相同的境遇,相同的心情,却演绎了不同的人生,让后人在他们的言行举止中读出了他们人生境界的不同。

虽然“同是天涯沦落人”,但苏轼的豁达、乐观却是柳宗元所难以企及的。

他们都曾放足山野,寄情山水,但柳宗元始终念念不忘的却是自身的遭际堪伤。

所以,即使看到小石潭那“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清幽环境,看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似与游者相乐”的动人美景,他依然感觉“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不可久居”!虽然发现了西山“悠悠乎与浩气俱,洋洋乎与造物者游”“不与掊蒌为类”,他也只是感觉“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让自己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暂时忘却现实生活中的痛楚而已,却并没有从根本上对自己的事“拿得起,放得下”。

同是放足大自然,苏轼看到的却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一时多少豪杰”的壮美,想到的是“惟江上之明月,山间之清风,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即使一文不明,即使身居陋室,即使食不果腹,苏轼依然是那么的潇洒、达观!因此,苏轼尽管被一贬再贬,甚至被贬到岭南——那瘴疫肆虐、九死一生的蛮荒之地,他依然“居三年,泊然无所蒂芥,人无贤愚,皆得其欢心。

”为惠州地方作了很多好事,并且还乐滋滋的写诗道:“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黄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苏轼在海南生活三年,遇赦北还,他觉得依依不舍,作了一首《别海南黎民》:“我本海南人,寄生西蜀州。

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

平生生死梦,三者无劣优;知君不再见,欲去且少留。

”他虽然被贬到天涯海角,历尽艰辛,但是他却常常忘却自身遭遇之不幸,所到之处,都尽力为地方上做好事,受到老百姓的热情欢迎与无比尊重。

而他也把自己的被贬之地当作了自己的故乡。

在他的晚年,从海南遇赦回到大陆之时,他对自己的一生功业作了一个最简洁的总结:“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纠结的柳宗元与旷达的苏东坡

纠结的柳宗元与旷达的苏东坡

纠结的柳宗元与旷达的苏东坡多年以前,看过一幅漫画,上面配的文字记不清了,大意是说,如果我事业不如意,爱情也失败,我就去当作家。

这幅漫画让能写点文字的我从此断了作家梦,因为我不想过得这么凄惨。

后来发现这幅漫画说得是很实在的。

“《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再往后,大凡比较有成就的作家或诗人,确实大多是爱情事业双双不丰收的人,或者是其中之一不丰收的人。

受儒家文化熏陶的中国人,其实是强调“入世”的,除非万不得已才“出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他们大多数人的追求。

因此,大凡能写点诗文的人,大多都有“兼济天下”的雄心壮志。

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他们“达”了,精力都用在了军国大事或钻营小事上,终日案牍劳形,戚戚汲汲的,是没有多少精力去寻章摘句的,也不会为了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而“穷”的人,“才”是有的,不能“遇”,大多置身宦海之外,或是做个有职无权当然也无事可做的闲官。

有足够的才华,有充裕的时间,有个角落可以舔舐伤口,有闲情逸志感悟人生,于是,他们才会有精致的作品问世。

说远了,这苏东坡和柳宗元,都是这样的人。

苏东坡的“才”,确实可以说空前绝后,书亦精画亦精,词亦工文亦整,前人之述备也,不想多说。

苏东坡的德,确实可谓高山仰止。

这人耿直,考虑的是国计民生,而不是个人得失。

新党弊民旧党腐败他都同样抨击,所以新党执政把他当作旧党打击,旧党执政把他当作新党打击,终生抑郁不得志。

其实,他并没有陷入朋党之争,只是一个凭良心做事的士人。

所以,他是“穷”人。

柳宗元也是如此,参与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

二人同为“迁客骚人”,情怀自然大同小异,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终日郁郁寡欢。

无法排遣,自然寄情山水,让大自然来医治他们受伤的心。

这寄情山水,与借酒浇愁效果也差不多,消得了一时,消不了一世。

明日酒醒,抑或山水之乐消失,还是悲伤接着悲伤。

他们的作品很多,一一评述无意义,仅以初中语文课本的一篇文章来分析,虽有断章取义之嫌、以管窥天之弊,但文字出自他们腹中,相差也不可能甚远。

对苏轼和柳宗元的评价

对苏轼和柳宗元的评价

唐朝的烟尘宋朝的风,穿越千年的时空,将两位文人展现在面前。

他们都曾饱受政治的戏谑,空有报国之志、满腹才情,却只能在远离政权中心的荒野独行。

相同的境遇,相同的心情,却演绎了不同的人生,让后人在他们的言行举止中读出了他们人生境界的不同。

虽然“同是天涯沦落人”,但苏轼的豁达、乐观却是柳宗元所难以企及的。

他们都曾放足山野,寄情山水,但柳宗元始终念念不忘的却是自身的遭际堪伤。

所以,即使看到小石潭那“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清幽环境,看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似与游者相乐”的动人美景,他依然感觉“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不可久居”!同是放足大自然,苏轼看到的却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一时多少豪杰”的壮美,想到的是“惟江上之明月,山间之清风,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即使一文不明,即使身居陋室,即使食不果腹,苏轼依然是那么的潇洒、达观!而柳宗元虽也以自己被贬之地为对象,写了很多不朽的传世之作,但他依然念念不忘的还是何时重返朝堂,再展抱负。

所以当他接到一纸命他返回长安的诏书时,他便急急赶去。

谁知命运又给他开了一个极大的玩笑,这次被诏返京,竟是被贬到了更为边远的柳州。

正是太过在意于个人的荣辱得失,太过顾虑于自己仕途的荣枯,使得柳宗元的身上少了些苏轼的精神,苏轼的气节,苏轼的胸襟!柳宗元年少得志,二十岁中了进士,并且受到当时王叔文革新集团的重用,本来在仕途上大有作为,未想因宪宗即位,马上即遭贬谪,囚居荒蛮的永州十年之久,然而,柳宗元在那样的山水中,并没有平静下来。

苏东坡在被贬谪到黄州的时候,我想,那凄惨的情形大概跟柳宗元差不多吧,甚至更为艰难。

但读苏东坡黄州时期的几篇文章,会让人感觉到其中蕴涵着的一种巨大的主体精神力量,这也是苏东坡所最看重的生命独立的问题。

苏东坡一生都保持着从容坦然的心态,保持着积极奋进的行为。

无时无刻不在体现着一种生命的纯真与自然。

他总是以自我与万物同一于自然,又保持着精神上的主动,这样就能用超然的眼光来看待万物,却又保持着生活的热情。

柳宗元的文学创作与理念

柳宗元的文学创作与理念

柳宗元的文学创作与理念柳宗元(773年-819年),唐朝文学家、哲学家,以他深厚的学问和卓越的文学才华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的文学创作与理念具有独特的个性和深远的影响,对后世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柳宗元的文学创作风格柳宗元的文学创作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内涵而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充满了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见解,语言简练、寓意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首先,柳宗元的作品具有鲜明的哲学思想色彩。

他受道家思想的影响较深,通过他的作品可以看到他对人生、宇宙和自然的思考。

比如在他的《永州司马青衫泪》中,他以永州司马失官的遭遇,表达了他对官场腐败与人生境遇的思考和评论。

其次,柳宗元的作品以写实主义为基调。

他善于从生活的细节中发现真理,将自己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观察融入到作品中。

在他的《秋风引》中,他用生动的描写展示了大自然中秋天的变化,以此表现出他对时光流转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再次,柳宗元的作品以叙事和议论相结合的方式呈现。

他不仅善于叙述故事,生动展现人物形象,还善于通过议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批评。

例如在他的《祭酒饮酒歌》中,他通过描写酒的种类和文化,表达了他对人性欲望与物质追求的批判和反思。

二、柳宗元的文学理念柳宗元在文学创作中注重人文关怀与艺术追求,他的文学理念对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柳宗元强调以人为本。

他关心社会底层人民的命运和生活困境,通过作品对社会不公进行呼喊和关注。

他的《涪州杂诗》中,对农民的耕作和生活状态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和描写,表现了他对劳动人民的尊重和关怀。

其次,柳宗元倡导文学创作应该有道德追求。

他主张文学作品应该具备正确的价值观,为社会传递正能量。

在他的《与裴秀才书》中,他对士人的品德和行为进行了赞美和教导,以此表达了他对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的关注。

再次,柳宗元强调文学作品应该具备审美价值。

他注重作品语言的准确和生动,对美的追求始终贯穿于他的写作中。

在他的《怨》中,他通过对爱情的描绘,展现了他对美的追求和表达的技巧。

试论柳宗元山水游记散文的特色 柳宗元、苏轼游记的感物特色比较

试论柳宗元山水游记散文的特色 柳宗元、苏轼游记的感物特色比较

《试论柳宗元山水游记散文的特色柳宗元、苏轼游记的感物特色比较》摘要:比较“岁有其物,物有其容,另一方面,柳宗元遍游是州,孜孜以求的山水皆是运用比兴的手法象征化的山水,它们或地处偏远,被视为弃地,或深藏秀谷,人迹罕至,或荆棘遍地,需开道而行,凡此种种,奇山异水无他人欣赏喜爱,似乎专为等待主体“我”的发现与欣赏,“美不自美,因人而彰”(《邕州柳中丞作马退山茅亭记》),也因为我的知己之赏,山水的奇、幽、丽等特征才被世人所知,山水就成为“�人”的象征物,山水的特点象征人的特点,山水的被遗忘象征人的被遗忘,山水与人成为一种对应的互赏、共感的同类,其中表现出哲学家睿智达观的生活态度、作家自由挥洒的气度,导致苏轼游记有信手写来的随意,情、景、物、理四者密切关联、无可不入,这无疑使得游记更“散”,意味着苏轼的游记散文能打破各体散文的界限,也就更接近散文贵在“形散而神不散”的现代观念摘要:柳宗元和苏轼都是善于描写山水的大家,但他们的山水游记却有着不同的风格特色,这从游记的感物方式、取景特点及形成原因等方面表现出来。

关键词:柳宗元苏轼游记感物方式比较“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①外物与内心情感的关系一直是古代文学艺术表现的对象,山水游记是二者融合的代表文体之一,感物方式的不同使得柳宗元、苏轼的游记呈现迥异的特色,这从游记的感物方式、取景特点及形成原因等方面表现出来。

一柳宗元的游记的代表作《游黄溪记》、“永州八记”等二十几篇游记,是他贬谪永州、柳州时的作品;苏轼的著名游记大部分也是贬谪黄州、惠州、儋州时的作品,如黄州时作的《记游定惠院》《记承天寺夜游》《游沙湖》《记樊山》等,离开黄州赴汝州的途中作的《石钟山记》,惠州时作的《记游松风亭》《记游白水岩》等,儋州时作的《儋耳夜书》等,著名的《赤壁赋》《后赤壁赋》就形式而言是文赋,实际上也是游记。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②钟嵘讲的是诗歌创作中人与自然万物的互相感应,游记创作何尝不是如此。

〖2021年整理〗《柳宗元诗艺术风格刍议》优秀教案

〖2021年整理〗《柳宗元诗艺术风格刍议》优秀教案

柳宗元诗艺术风格刍议柳宗元以为数不多的150多首诗而在文学史上自成一家,已是不刊之论。

对柳宗元诗的艺术风格似乎也早有定评。

柳诗中流传最广的作品,如《江雪》、《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等,大都流露出一种压抑不住的深广的幽愤,所以近年来通行的几种文学史,都用“幽峭”、“冷峭简淡”、“清峻简洁”等近义词概括柳诗风格。

①但另一方面,我们还应该看到,宋代以来影响最大的却是苏轼关于柳诗“枯淡”的评论。

如何看待这两种不同的评论,关系到如何认识柳宗元诗。

本文拟对此作一探讨。

通过对这两种不同评论及其产生原因的分析,以期更加全面准确地把握柳宗元诗的艺术风格。

先看苏轼对柳宗元诗的评价。

其《东坡题跋•评韩柳诗》中说:柳子厚诗在陶渊明下,韦苏州应物上。

退之韩愈豪放奇险则过之,而温丽靖深不及也。

所贵乎枯淡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

“枯淡”一词,本指一种朴素淡泊的生活。

如:“舍纷华而入枯淡,弃刍豢而甘藜藿,此人情之所不能安者也。

”《尚书精义》然而自苏轼用来论陶渊明、柳宗元诗,“枯淡”便成为诗歌的一种风格而流行开来。

如:韩子苍云:“渊明诗惟韦苏州得其清闲,尚不得其枯淡,柳州独得之,但恨其少遒尔。

柳诗不多,体亦备众家,惟效陶诗是其性所好,独不可及也。

”《竹庄诗话》引引文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下同如果说,此处“枯淡”还只是沿用苏轼的评价,刘克庄诗则是将其作为诗的一种风格了。

其《癸水亭观荷花》中说:余诗纵枯淡,一扫时世妆。

类似的例子还有:元方回《孙元京诗集序》:予友孙元京诗……根本有自来矣,清劲而枯淡,整严而幽远。

又《次韵权季玉枕上偶成》:察君诗味如枯淡,中有无穷古意存。

张之翰《懒庵见和复次前韵五首》:信手拈来总是诗,宁无冷蕊与疏枝。

若从枯淡中边看,却是香消影灭时。

金元好问《有感》:壮心未分逐流年,衰鬓从渠众目怜。

却恨诗情消减尽,语言枯淡到中边。

清黄宗羲《吕胜千诗集题辞》:古者才人逸士,或寄傲于山川,或移情于花鸟,向使逐物而流,中藏汩然,其诗必中边枯淡。

浅谈苏轼的思想及其对作品的影响

浅谈苏轼的思想及其对作品的影响

苏轼,字子瞻,号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苏轼一生经历了宦海沉浮,既屡受打击又名满天下。

进退出处、贵贱穷皆无滞于心,成就的辉煌业绩,与他自身的思想是分不开的。

本文就苏轼思想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这一问题展开论述。

构成苏轼思想的主要有儒、佛、道三家思想,在他坎坷的一生和创作中,都对其起到了指导作用。

苏轼自幼就研读儒家经典,受儒家思想影响颇深,他以修身为出发点,进而实现齐家平天下的伟业。

少时的苏轼就“奋厉有当世志”,二十六岁登上政治舞台,面对北宋王朝的内忧外患,苏轼大胆提出一系列的措施,用来匡时救弊。

他做事从不“随人”,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和自己的见解来决定自己的言语行动。

在苏轼思想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儒家的济世精神,这一点在《江城子》〔密州出猎〕词中表现得非常明显,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借用汉代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的典故表示自己渴望得到重用,到边疆抗敌、建立功业的雄心壮志。

苏轼出任地方官时,处处为百姓着想,他猛力抨击北宋“苛政猛于虎”,说北宋是“常有二十余万虎狼,散在民间”,他质问“百姓何由安生?”(均见《论积欠六事并乞检会应诏所论四事一处行下状》);他主张对内行宽仁之政,通上下之情,使“百官之众,四海之广”,“关节脉理,相通为一,叩之而必闻,触之而必应”(《决壅蔽》)。

除了诗词以外,苏轼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积极倡导现实主义文风,苏轼主张诗文要有为而作,文章要有内在的思想,反对没有现实内容的只讲究形式的空洞诗文。

儒家积极用世精神成为苏轼思想的一部分,并一度影响着苏词的创作。

苏轼在不断流放过程中,没有放弃对事业的追求。

1101年苏轼从岭南北返回朝,苏轼在《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诗中写道:“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桴意,初识轩辕奏乐声。

苏轼评柳宗元最著名的十首诗

苏轼评柳宗元最著名的十首诗

苏轼评柳宗元最著名的十首诗一、苏轼对柳宗元的认可与赞美1.1 柳宗元的独特才华柳宗元是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文学家,他的诗作在当时备受推崇。

苏轼对柳宗元的才华给予了高度的认可和赞美。

在苏轼的评价中,柳宗元的诗作中尤其有一些令人难以忘怀的杰作,成为他最著名的十首诗。

二、《江雪》:描述江南冬季的美景2.1 简洁而鲜明的描绘《江雪》是柳宗元最著名的一首诗,诗中用简洁而鲜明的词句描绘了江南冬季的美景。

苏轼认为这首诗通过几笔勾勒出江南冬天的冷雪,给人以清新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真实感受和独特理解。

2.2 “江雪纷纷而已夜,潦倒城南北”的意境诗中的“江雪纷纷而已夜,潦倒城南北”,给人以一种落寞和凄美的意境。

苏轼认为柳宗元能够通过简洁而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江南冬天独特的景色,使读者沉浸在其中。

2.3 对《江雪》的赞美苏轼赞美道:“此诗情韵悲凉,语画质古,更胜前人。

”他认为《江雪》在艺术表现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使人难以忘怀。

三、《赤壁》:描写豪情壮志与悲怀情怀3.1 柳宗元笔下的奋战豪情《赤壁》是柳宗元另外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

苏轼认为这首诗描写了当时豪情壮志的奋斗,使人们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英雄的气概。

3.2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意境诗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句,将历史的长河与个人的命运相结合,展现了英雄气概与悲怀情怀的完美融合。

苏轼认为柳宗元通过这首诗深刻描绘了壮志豪情和历史沉淀,使读者沉浸在其中,感受到那种悲壮的情感。

3.3 对《赤壁》的赞美苏轼称赞道:“柳员外此诗豪气干云,器度庄重,当为后学力求而拟用。

”他认为《赤壁》的写作风格充满了豪情壮志,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并且鼓励后来的文学家们学习柳宗元的风格。

四、《登快阁》:借景抒发情怀4.1 清新的春日景色《登快阁》是一首借景抒发情怀的诗,描绘了一个春天的景象。

苏轼认为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文字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使读者产生一种清新的感受。

【课外阅读】试论柳宗元对苏轼贬谪生活的影响

【课外阅读】试论柳宗元对苏轼贬谪生活的影响

【课外阅读】试论柳宗元对苏轼贬谪生活的影响苏轼曾经在给朋友写的一封尺牍里讲到的:“流转海外,如逃空谷,既无与晤语者,又书籍举无有,惟陶渊明一集,柳子厚诗文数册,常置左右,目为二友。

”(《与程全夫十二首》之十一)在对苏轼全人格的形成如此重要的贬谪期间,柳宗元和陶渊明被他视为“南迁二友”,确实不能说是对于这两个诗人的比较单纯的偏爱。

深入地分析和探究苏轼对于其“南迁二友”的真正的会心所在,是深入了解和探讨苏轼人格及其审美态度形成的重要机枢。

在中国文化史和文学史中,作为苏轼的“南迁二友”之一,柳宗元这样极端的被评价的人物可能很少存在。

他既是作为“道济天下之溺,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的战友被宋代的士大夫们所推崇,另一方面,又因为他的追随王叔文进行的“永贞革新”的失败而遭到极大的毁谤和打击。

即使他自己也不能对这些毁谤做到无动于衷。

虽然柳宗元不承认自己真的有罪,认为自己只是因为“愚”才得到这样的结果。

苏轼作为封建时代的典范性的士大夫代表,他对于柳宗元的看法也不能摆脱儒家知识分子的常态。

他对于柳宗元的态度可以这样概括:矛盾。

一方面,苏轼同柳宗元一样,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封建知识分子,他对于柳宗元的才华是深深佩服,并且受其影响比较深的。

但是另一方面,苏轼在宋代的意义,在于他虽然非常的自由潇洒,同当时的道学家程颐等人极为不合。

但是苏轼的自由在于他能够在儒家封建伦理道德的范围内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对于儒家道德及儒家从董仲舒时传下来的“天人相应”等观念是深信不疑的。

所以他对于柳宗元追随王叔文进行改革,以及柳宗元的朴素的唯物主义表示激烈的反对。

也就是说他一方面受到柳宗元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反对柳宗元思想最深刻的地方。

这就造成了一个比较大的矛盾,那就是苏轼到底接受了柳宗元什么东西?而他为什么又那么推崇柳宗元呢?从现存的苏轼本人对于柳宗元的评论来看,苏轼对于柳宗元推崇最多的就是他的诗歌的艺术水平。

但是,依照儒家“文如其人”的观点来看,苏轼既已认为柳宗元的人品不足一提,那么他又有什么必要推崇他的诗歌创作呢?对于中国古代人来说,人品是比个人才华还要重要的评价标准,苏轼这样一个极注重道德评价的士大夫,可以放弃这个神圣的标准独独取中柳宗元的诗歌创作吗?应该来说这是一个比较值得深思的问题。

浅摭柳宗元_苏轼寓言散文创作的异同

浅摭柳宗元_苏轼寓言散文创作的异同

浅摭柳宗元、苏轼寓言散文创作的异同陈生(建湖县实验初级中学教育集团,江苏盐城224700)摘要:寓言是一种带有劝喻和讽刺的故事。

唐代寓言的最大收获就是开始了寓言体裁的独立。

伴随着古文运动的深入,中国古代寓言文学发展出现了第二个高潮。

其中创作成就最大的是柳宗元和苏轼。

关键词:寓言;散文创作;讽谕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351(2012)-02-0058-01柳宗元是中国寓言文学史上第一个创作了独立成篇、自标篇名的寓言的作家,他的《三戒》等寓言文散文的创作,创造性地继承前人成就,使寓言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

而宋代寓言则以苏轼的作品最为杰出,其作品明显地反映出庄子寓言、佛经寓言和柳宗元寓言的影响,同时又具有嬉笑怒骂的诙谐特色,对后代寓言影响颇大。

他的《艾子杂说》是我国寓言史上的第一本寓言专集。

柳宗元、苏轼两人虽然身处不同时代,但在我国寓言文学的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柳宗元继承了先秦寓言的现实主义传统,对苏轼寓言散文产生了很大影响。

而苏轼的寓言散文在前人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是对柳宗元的继往开来。

柳宗元、苏轼对寓言的发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二人的寓言作品的比较,发现两人在现实的针对性、形象的刻画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而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两者又表现出各自的特性。

一、相同相似(一)柳宗元、苏轼的寓言现实针对性很强,往往是对当时重大政治问题的讽谕。

如柳宗元的《罴说》这则寓言。

作者把批判的笔锋直指那些外强中干,腐败无能的封建官吏,并以此讽刺唐朝廷“不善内而恃外”,采取“以藩治藩”办法的失策。

如苏轼的《虾蟆夜哭》这则寓言,借虾蟆之口影射哲宗将与元佑宰持“首尾”,有关联的三十一人皆被贬官,苏轼也遭贬。

柳宗元、苏轼的寓言作品为现实斗争服务,反映了当时现实的一些本质方面,因而有着深远的历史价值。

(二)柳宗元、苏轼的寓言都创造出比较完整的寓言形象。

如柳宗元《鞭贾》中鬻鞭者是一个奸商的形象。

柳宗元的文艺思潮及其影响

柳宗元的文艺思潮及其影响

柳宗元的文艺思潮及其影响绪论柳宗元之(先)生平柳宗元之性格及思想宗元少岁,勇于为人。

有大志,谓功业可立就。

及长,嗜浮屠之言,而合之《易》、《论语》。

《集》中送浮屠氏之序甚多,并为禅师、沙门作碑志颇多,可知其思想为儒佛合参者矣。

柳宗元之作风宗元作风,有《诗》《骚》之遗响,盖夙奉三百篇为圭臬,而视六朝为枝叶,以为不屑效,是以严羽称其深得骚学。

集中如《憎王孙》、《逐毕方》、《辨伏神》、《衰溺》、《招海贾》诸文,均有《诗》《骚》之遗意。

柳宗元之文艺渊源与其文艺思潮之关系宗元文艺实源于六经及诸子。

观其《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云:“本之《书》以求其质,本之《诗》以求其恒,本之《礼》以求其宜,本之《春秋》以求其断,本之《易》以求其动,此吾所以取道之原也。

参之《榖梁氏》以厉其气,参之《孟》《荀》以畅其文,参之《老》《庄》以肆其端,参之《国语》以博其趣,参之《离骚》以致其幽,参之《太史》以著其洁,此吾所以旁推交通而以为之文也。

”可知其文艺始渊源六经、诸子矣。

彼既宗法经子,则排斥习俗浮华之文,而以复古明道,为其文艺之最高标准。

观其《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云:“始吾幼且少,为文章,以辞为工。

及长,乃知文者以明道,是固不苟为炳炳烺烺,务釆色,夸声音,而以为能也。

”则知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与杨雄同一见地矣。

其论文主神、志二要素,故其《答许孟容书》云:“文以神志为主”。

夫神者,藉文艺以寄托者也;而志者,藉文艺以表示者也。

说者谓此语为子厚自得语,岂诬也哉!彼深疾当时文艺家从事摹拟,剽窃前人字句,以矜奇炫博,故其《与友人论为文书》云:“为文多渔猎前作,戕贼文史,抉其意,抽其华,置齿牙间,遇事蜂起,金声玉耀,诳聋瞽之人,徼一时之声。

虽终沦弃,而其夺朱乱雅,为害已甚。

”又《乞巧文》云:“眩耀为文,琐碎排偶,抽黄对白,哢啽飞走。

骈四俪六,锦心绣口,宫沉羽振,笙簧触手。

观者舞悦,夸谈雷吼。

”盖唐承江左遗风,学者竞以絺句雕章相尚,诚如李谔所云:“连篇累牍,不殊月霞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

我眼中的柳宗元和苏轼作文

我眼中的柳宗元和苏轼作文

我眼中的柳宗元和苏轼作文说起柳宗元和苏轼这两位大文豪,那可真是让人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先聊聊柳宗元吧。

在我的印象里,柳宗元就像是一位孤独的行者,在那充满坎坷的人生道路上,坚定地追寻着自己的理想。

他被贬永州,那地方可不像如今的旅游胜地,当时可是又荒又僻。

可他倒好,没有被这恶劣的环境打倒,反而用他那敏锐的笔触,描绘出了一幅幅动人的画卷。

还记得他写的不?那小石潭的水“皆若空游无所依”,清得能把鱼儿的一举一动都看得清清楚楚。

潭底的石头也是奇形怪状,“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四周的树木青葱翠绿,“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他把这小石潭的美景写得如此细腻,仿佛他不是在简单地写景,而是在跟这自然倾诉他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你想想,一个人在那样的境遇下,还能如此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一切,这得有多么强大的内心啊!他就像是在告诉世人,就算生活给了我一拳,我也要从这一拳中看出点诗意来。

再说苏轼,那简直就是一个乐观豁达的“活宝”。

他一生起起落落,被贬的地方一个比一个偏远,可他呢?愣是把苦日子过出了花来。

就说他被贬黄州的时候吧,穷得叮当响,连肚子都填不饱。

可他居然还能想出法子来,自己动手开垦荒地,美其名曰“东坡”,从此自号“东坡居士”。

他和家人一起种地、盖房,忙得不亦乐乎。

有一次,他和朋友们一起去郊外游玩,突然下起了大雨,大家都被淋成了落汤鸡,狼狈不堪。

可苏轼却毫不在乎,反而在雨中吟道:“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你瞧瞧,这是多么洒脱的心态!还有啊,苏轼特别爱吃。

大家都知道“东坡肉”吧?这可是他的拿手好菜。

据说当时猪肉在当地不怎么受欢迎,价格便宜得很。

苏轼就把猪肉切成大块,用慢火炖煮,加上调料,煮得那叫一个香。

他还专门写了一首来介绍做法:“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这哪里像是一个大文豪,简直就是一个资深的美食家!柳宗元和苏轼,虽然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遭遇不同,但在我眼里,他们都有着一颗不屈服于命运的心。

柳宗元的创作主体论

柳宗元的创作主体论

柳宗元的创作主体论柳宗元(公元1101-1175)是唐朝和宋朝的出色文学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文艺批评家之一。

他最突出的贡献之一就是他的创作主体论,这一论断定义了艺术家的创作成就必须源自其自身的创造力和思想,并不受外部影响。

柳宗元把他的创作主体论集中总结为“自散”一词,即艺术家必须在创作过程中释放创作力,而不是受统治者或者任何外部势力的压迫。

他认为,艺术家只能用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来创作,这是他们唯一能展示他们才华的方式。

他还指出,如果一个艺术家受外部势力的压力创作,那么他的作品就不会独具特色,无法脱颖而出。

而且,柳宗元也强调艺术家有责任继承艺术传统,但也要创新。

他认为,一个艺术家的创作成就最终取决于他有多少勇气,有多少能力去打破既成的思想和模式,去寻找真正的创新空间。

他认为,一个艺术家可以从传统中汲取灵感,但也应当避免被束缚。

只有在创作过程中,才能发现新的可能性,用全新的视角探索艺术的可能性,从而实现真正的艺术创新。

总的来说,柳宗元的创作主体论被广泛地认可和实践,让许多艺术家都追求自我实现,用全新的视角和方式去探索艺术。

柳宗元认为,通过艺术,人们不仅能表达自己的情感,还能够屏蔽外界的压力,发掘自我的潜能,去创造出经久不衰的艺术作品。

此外,柳宗元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文艺批评家之一。

他不仅提出了许多具有指导意义的批评理论,而且他也受邀参与评判其他著名作家的作品,例如韩愈、苏轼等,以“明辨辩证”的文艺批评理论而闻名。

在总结中,柳宗元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文艺家与批评家之一,他的创作主体论是他最著名的贡献,也被广泛实践。

他认为,艺术家只能释放自己的创作力,而不是受外部压力创作,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艺术作品。

他也强调了艺术家有责任继承艺术传统,但也要创新,以达到艺术最高成就。

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辩证思维与文学创作的互动关系

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辩证思维与文学创作的互动关系

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辩证思维与文学创作的互动关系在唐宋文学史上,柳宗元是备受推崇的文学大家之一。

他不仅以其深厚的学养和辩证思维而闻名,而且还以其独特的文学创作风格在当时文坛上独树一帜。

本文将对柳宗元的辩证思维与文学创作的互动关系进行探讨。

一、柳宗元辩证思维的特点柳宗元以其独特的辩证思维在文学创作中探索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柳宗元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存在着矛盾的对立面,只有通过对立的冲突和斗争,事物才能得到发展和进步。

他提出了“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形”的观点,主张追求事物的整体发展和完美形态。

这种辩证思维的特点影响着柳宗元的文学创作,使他的作品具有了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韵味。

二、柳宗元的文学创作风格1. 硬朗犀利的笔触柳宗元的文学风格鲜明而独特,他善于用简练有力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他对于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常常以一种犀利的笔触呈现,令人耳目一新。

他的作品中常常暗含多重意象和象征,通过对比和矛盾的手法,给读者以深思和启示。

2. 以理论为基础的作品柳宗元的辩证思维与他的文学创作密不可分。

他的作品大多以理论为基础,以思辨和辩证的方式探讨人生和社会问题。

在他的作品中,他常常通过对话的方式,以将思想碰撞的形式展现出来,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他丰富的思想和深刻的洞察力。

三、辩证思维对柳宗元的文学创作产生的影响1. 丰富的思想内涵柳宗元的辩证思维使他的作品具有了丰富的思想内涵。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表达个人情感和感慨的工具,更是通过对矛盾和冲突的讨论,引领读者思考人生意义和社会进步的方向。

他的作品中常常融入了道德、伦理、社会等多个层面的思考,给人以深思和启示。

2. 独特的艺术风格柳宗元的辩证思维直接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风格。

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闻名,常常让人耳目一新。

他的作品语言简练有力,给人一种硬朗而犀利之感。

他的文笔犹如一把利剑,直击人心,引起人们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3. 文学与哲学的结合柳宗元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和哲学家。

浅析苏轼作品风格创新之处影响

浅析苏轼作品风格创新之处影响

题目:浅析轼作品风格创新之处及其影响学生:文奕学号:0702402022系别:中文系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07级汉语言文学二班目录一、轼生平简介,以及轼作品的意义以及影响二、轼作品的创新之处1.主古文革新。

2.对于形势独特创新的视角3.独创的豪放词派4.轼在词的发展史上的创新5.轼“以诗为词”三、轼作品的写作理念、写作风格1.“文贵自然”,文以致用的写作观念2.轼创作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风格。

3.轼诗词的语言风格四、轼取得骄人成就的原因分析1.受地域、家庭的影响2.自身性格原因3.前人所作出的努力五、结论浅析轼作品风格创新之处及其影响一、轼生平简介,以及轼作品的意义以及影响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东坡”。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词派代表词人。

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咋便宜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诗与黄庭坚并称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辛;书法名列“、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画派。

综上所示,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而且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轼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

从文学史的围来说,轼的意义主要有两点:首先,轼的人生态度成为后代文人景仰的式,进退自如,宠辱不惊。

由于轼把封建社会中士人的两种主要处世态度用同一种价值尺度予以整合,所以他能处变不惊,无往而不可,当然,这种式更实用与士人遭受坎坷之时,他可以通向既坚持操守又全生养性的人生境界,这正是宋以后的历代士人所希望做到的。

其次。

轼的审美态度为后人提供了富有启迪意义的审美式。

他以宽广的审美眼光去拥抱大千世界,所以凡物皆有可观,到处都能发现美的存在,这种式在题材容和表现手法两方面为后人开辟了新的世界,所以,随时受到后代文人的普遍热爱,实为历史的必然。

从《愚溪诗序》、《赤壁赋》中看柳宗元和苏轼(教师中心稿)

从《愚溪诗序》、《赤壁赋》中看柳宗元和苏轼(教师中心稿)

从《愚溪诗序》、《赤壁赋》中看柳宗元和苏轼(教师中心稿)公元805年,柳宗元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永贞革新”,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

但不久王叔文改革就在宦官宦旧官僚的反攻下而失败。

柳宗元刘禹锡等为首的八个主要成员都被贬为远州司马,史称“八司马事件”。

柳宗元被贬永州,《愚溪诗序》就作于永州任上。

作者借一“愚”贯穿全文,借愚溪风景抒发自己被埋没的受辱不得不愚的悲愤心情。

公元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半年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1082年秋,苏轼初游赤壁,写下了著名的《赤壁赋》,苏轼在这篇文章里表现了他力求排遣苦闷。

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柳苏二人在创作《愚溪诗序》、《赤壁赋》时的背景颇为相似,而且两篇文章的目的都是来排遣心中因政治遭遇而带来的苦闷,但两人在文中在文中抒发的情怀确有很大的不同,柳宗元在苦闷之余更多的是牢骚不平愤慨。

而苏轼在文中的乐观旷达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愚溪诗序》《赤壁赋》中我们能窥见二人性情的大不同。

《愚》文中,宗元言“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

柳宗元说自己参加王叔文政治改革是犯愚,并在下文中一连串的并举愚溪、愚丘、愚泉、愚沟、愚池、愚堂、愚亭、愚岛。

说如此奇异的山水都被“他的愚”所辱没。

宗元的愚,明显是对现实的不满。

打个比方说,父亲说儿子办了傻事,儿子不服,又不能当面顶撞,于是儿子抡起巴掌抽了自己几个嘴巴,嘴里还说“我就是傻,我就是傻。

”结果当然是挨父亲几个嘴巴,因为父亲明白儿子是在表现强烈的不满。

柳宗元某种程度上就像这个“傻”儿子。

宗元写道,宁武子是智而为愚,颜子是睿而为愚,都不是真愚,而他自己在清明的时代作违背事理的事,才是真愚,是愚者中的“佼佼者”。

宗元还写道,愚溪“莫利于世”同他“无才无德”最相像,如此的愚溪只能让他这样的愚人“喜笑眷慕”,最后宗元说自己“超鸿蒙,混希夷”达到了愚者最高的境界。

其中折射的悲愤不满不言而喻。

柳宗元以愚者自居故作旷达,实则表现的是对现实的不满,他的所谓旷达实际上是牢骚不平,宗元在挫折面前的如此表现反映了其性格的不成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 生 轨迹 。
苏轼 (07 10 )字子瞻, 13 — 1 1 , 号东坡居士 。 他同柳宗 元一样, 幼承庭训 , 并且少年得志 、 意气风发 : 仁宗嘉桔
苏轼的影响却很少有人论及 , 今藉此陋文试论本题 。
二年 (0 72 岁 中进士 , 1 5 )2 六年 (0 12 岁又中制科优 16 )6 人三等。这一时期他针砭时弊, 写了大量策论 , 大声疾 维普资讯 第2卷 Nhomakorabea8 1 期
20 06年 8 月
乐 山 师 范学 院学 报
J u a fL s a e c e sC l g o r l e h n T a h r o l e n o e
V0 . . 8 121No.
Au .0 6 g2 0

后更是精 研佛学之义理 , 推崇佛教 , 期于以佛济儒 、 统 合儒释。 另一方面 , 虽然柳宗元不信鬼神 、 不信天命 、 反
对迷信思想 , 但这并不影响他对老 、 庄等道家思想的接
受和运用 。他宣扬“ 统合儒释 , 宣涤疑滞” “ 、真乘法印,
与儒典并用 ”I 2 ,67 ,认为佛家有些观点虽然 [ 卷 5P6 ) (
则是道家的主张, 但也是儒家对人生道路的一种选择。 这也对文人的品格修养规定了大方向, 提出了总要求 : 得志时要利用有利 的条件为广大人民多做好事 ,不得
志时也要注意加强 自身的道德修养 , 保持崇高的品德。
所以当柳宗元年少连中进士和博学宏辞科 、春风得意 时, 他参加了王叔文等人发起的旨在富国强民的“ 永贞 革新运动”继而失败被贬 ; , 当他遭贬南荒蛮夷之地时 , 他也没有颓废消沉 , 而是忠于职守 、 政爱 民, 仁 力求做
关键词 : 柳宗元 ; 苏轼 ; 影响 中图分类号 : 0 1 6 2 : 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9 8 6 (0 6 0 — 0 8 0 10 — 6 6 20 )8 0 0 — 4
柳宗元和苏轼是我 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 、 文学家, 又同为“ 唐宋八大家”古今学者对柳 、 , 苏二人的思想和 文学成就等方面的成就 已多有评述 ,而关于柳宗元对
应 该 排斥 ,而 有 一些 观 点与 儒家 经 义在 根本 上 是 相通
个好地方官 , 在柳州时他制定 了一系列法令 , 鼓励人 民开展生产 , 兴办学校 , 使原来 的“ 蛮荒 ” 出现兴旺景
的, 是可取 的 :浮屠诚有不可斥者 , “ 往往与《 、论 易》 《 语》 , 合 诚乐之 , 其与性情爽然 , 不与孑子异道。……吾 L 之所取者与《 、论语》 , 易》 《 合 虽圣人复生 , 不可得而斥

维普资讯
大夫 , 他信仰 、 提倡儒家圣人之道 , 这是他理论著述和 文学创作的基本指导思想 , 也是他提倡“ 文运动 ” 古 的 目标。虽然柳宗元以儒学为根本 ,但他也并不排斥佛 家、 道家等思想学说 。 一方面 , 自幼好佛, 他 在被贬谪之
柳 宗元对 苏轼的思想及 其创 作影嫡刍 议
王 玮
( 西大 学 文4 - 广 t5传播 学院 , 西 南 宁 500 ) : 广 304
摘 要: 柳宗元 、 苏轼 同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 、 文学家。 苏轼师法柳 氏, 在继承中有所发展 。 并 本文主要尝试从人 生 道路 、 思想观念和文学创作等方 面来 分析柳宗元对苏轼 的影 响。
员外 郎 。是 年八 月 , 宗李 纯 即位 , 宗 元 因参 加 了 以 宪 柳
苏轼生活在党争剧烈 、 政局变幻的北宋中期 , 同 他
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推行的“ 永贞革 新” 运动 , 被贬 为邵州刺史 , 在上任途 中, 又被贬为永州司马。: 元和十 年(1 ) 8 5三月 , 柳宗元再次被贬至更荒远的柳州 。他在 柳州刺史任上 _作 、生活了将 近五年 ,元和十 四年 T (1 ) 89 十一月八 日, 在抑郁 中死去。 柳宗元少年求学是一帆风顺 、 春风得意 , 后来在残 酷的政治斗争 中败下阵来 ,开始了他后期命运多舛 的 贬谪生活。 不无巧合的是 , 苏轼的人生际遇与柳宗元有 着许多相似之处 , 人生征程起伏 曲折, 二人有着相同的
柳宗元 皆是终生未离仕途 , 却是仕途 坎坷 , 历尽升沉 。
然而 ,政治生活上的不幸丝毫不能影响他们二人的光
彩 : 流 万 里 则 眼 界 开 阔 , 尽 忧 患 则境 界 升华 , 尘 漂 历 对
世、 对人 生有深刻 的认识与独到的感悟 。柳 、 苏二人政
治 生活上的低谷却成就了他们思想上 的高境和文学上
于常 州 。
柳宗元(7 - 1 )字子厚 。 73 89 , 童年时代, 他在 母亲教 导下勤奋学习 , 十几岁时在文坛上崭露头角。 贞元九年 (9 )柳宗元考取进士 ; 73 , 十四年(9 )登博学宏辞科 , 78 , 授集贤殿书院正字。 贞元十七年(8 )出为蓝 田尉 。 7 1, 不 久又调回朝廷 , 升为监察御史里行。 他积极参与当时的 政治和文学活动 , 踔厉风发, 名声大振。贞元二 十一年 (0 ) 85正月, 德宗去世, 顺宗李诵 即位 , 他被提升为礼部
的颠 峰 。
柳宗元的思想深邃 、 复杂 。 作为积极人世的文人士
收 稿 日期 :0 6 0 — 1 2 0 — 3 3
作者简介 : 玮( 9 2 )女 , 王 18 一 , 江苏徐 州人 , 广西 大学文化与传播 学院 2 0 0 4级研 究生。研究方向 : 古籍 整理 、 古代 文学。
呼要求改革 。由于苏轼为人坦荡 、 勇于进言 , 他先是 因 在王安石厉行新法时持不同意见而遭遇 “ 台诗案 ” 乌 , 后又 因反对 司马光罢废免役法而多次受 到排斥打击 , 结果先后 被贬谪到杭 、 、 、 、 、 、 密 徐 湖 颍 扬 定等州做地方 官 ,晚年更是被一贬再贬 、越贬越远 ,哲宗绍圣元年 (04 5 岁由英州被贬往惠州 , 19 )9 四年(07 6 19 ) 2岁又被 贬 至更偏远的儋州 ,5 6 岁时才遇大赦北 归 ,次年病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