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学习K12(江苏专用)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七 人体的稳态及调节机制 考点20 人体内环

合集下载

2019年高考生物真题集锦【专题17】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2019年高考生物真题集锦【专题17】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第七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专题17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1.(2019·高考北京卷)有关生物体对刺激做出反应的表述,错误的是( )A.病毒感染→人体T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清除病毒B.外界温度降低→哺乳动物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体温稳定C.摄入高糖食品→人体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水平回落D.单侧光照→植物体生长素重新分布→向光弯曲解析:选A。

产生抗体的是浆细胞而不是T细胞,A项错误;外界温度降低时,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以维持体温稳定,B项正确;血糖水平上升时,机体分泌起降血糖作用的胰岛素,使其恢复正常,C项正确;植物具有向光性,是由于单侧光使生长素分布不均引起的,D项正确。

2.(2019·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回答下列问题:(1)清晨静脉取血测定正常人和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不足者的空腹血糖浓度。

空腹时,血糖的来源是__________和________。

(2)空腹抽血后,一次定量饮入高浓度葡萄糖水。

喝糖水后每隔一定时间静脉取血,测定血糖浓度(整个过程禁食、禁水,不做剧烈运动),发现正常人与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不足者血糖浓度的变化趋势都是先上升,再下降,但下降的速率不同。

下降速率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是在该细胞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种细胞器中进行加工的。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血糖平衡的调节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加工过程。

(1)空腹时,体内血糖的来源都是肝糖原的分解和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

(2)胰岛素是唯一的降血糖激素,其功能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在空腹抽血后,一次定量饮入高浓度葡萄糖水,正常人和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不足者血糖浓度都上升,血糖的浓度上升导致胰岛素分泌增加,进而引起血糖浓度降低,但是,由于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不足者分泌的胰岛素比正常人少,所以,其血糖浓度下降速率就比正常人慢。

高考二轮复习专题突破:7-1 内环境的稳态及调节

高考二轮复习专题突破:7-1 内环境的稳态及调节
尿量减少(2018·海南,11)( √ )
(5)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机体血浆量会增
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2017·全国Ⅲ,4)( √ )
2.(2021·江苏·21)正常人体在黎明觉醒前后肝脏生糖和胰岛素敏感性都达 到高峰,伴随胰岛素水平的波动,维持机体全天血糖动态平衡,约50% 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黎明现象”(黎明时处于高血糖水平,其余时间 血糖平稳),是糖尿病治疗的难点。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在黎明觉醒前后主要通过 __肝__糖__原__分解为葡萄糖,进而为 生命活动提供能源。
123456
2.在夏季高温环境中,体液的大量丢失会导致严重的血液循环障碍,为 了维持脑和心脏最基础的氧气供应,机体会关闭皮肤血液循环,汗液分 泌随之关闭,体温失去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机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 超过40 ℃,进而导致器官系统损伤,这就是热射病。下列相关分析不正 确的是 A.夏季高温时,及时补水是预防热射病的有效措施 B.导致热射病患者体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散热不畅
据图判断,葡萄糖进入细胞是从高 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GLUT2), 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葡萄 糖 进 入 细 胞 , 氧 化 生 成 AT P , ATP/ADP比率的上升使K+通道关 闭,进而引发Ca2+通道打开,此时 细胞膜内侧膜电位由负电位变为正 电位。钙通道打开,Ca2+内流,促进胰岛素以胞吐的方式释放。
高考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7-1 内环境的稳态及调节
1.内环境及其稳态 (1)利用图示理解内环境及其稳态
(2)“四看”排除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3)组织水肿的原因
2.下丘脑参与的血糖、体温、 水盐平衡的调节机制
(1)血糖平衡调节 ①胰岛B(A)细胞→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血糖降低(升高)。 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刺激胰岛B细胞→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降低。 ②神经—体液调节途径:血糖含量升高(降低)时→刺激下丘脑有关神经 细胞→胰岛B细胞(肾上腺和胰岛A细胞)→分泌胰岛素(肾上腺素和胰高血 糖素)→血糖含量降低(升高)。 ③影响胰岛素分泌的信号分子有葡萄糖、神经递质和胰高血糖素;影响 胰高血糖素分泌的信号分子有葡萄糖、神经递质和胰岛素。

江苏省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七人体的稳态及调节机制专题强化练(A卷)

江苏省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七人体的稳态及调节机制专题强化练(A卷)

专题七人体的稳态及调节机制专题强化练(A卷)1.图中的A、B代表人体内的物质,①②③代表体液。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毛细血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为①②B.过敏时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大,引起③中的液体减少C.若组织细胞为下丘脑细胞,则A可代表促甲状腺激素并作用于下丘脑D.若组织细胞为骨骼肌细胞,则B可代表乳酸,最后经肝脏可再生为葡萄糖答案 C解析据图分析,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毛细血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为血浆和组织液,A正确;过敏时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大,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细胞内液减少,B正确;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不能作用于下丘脑,C错误;若组织细胞为骨骼肌细胞,则B可代表其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最后经肝脏可再生为葡萄糖,D正确。

2.下图是描述生命现象的(部分)模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A代表人体下丘脑,a代表性激素,则b、c可分别代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生长激素B.若A代表人体记忆B细胞,a代表抗原刺激,则b、c可分别代表浆细胞、抗体的形成C.若A代表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a代表失水过多,则b、c可分别代表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能力增强D.若A代表玉米螟虫种群,a代表诱捕雄虫,则b、c可分别代表性别比例失调、种群密度降低答案 A解析性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为: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性腺激素→性腺→性激素,同时性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若A代表人体下丘脑,a代表性激素,则b、c可分别代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A错误;在体液免疫过程中,记忆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若A代表人体记忆B细胞,a代表抗原刺激,则b、c可分别代表浆细胞、抗体的形成,B正确;体内失水过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重吸收,使尿量减少,若A代表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a代表失水过多,则b、c可分别代表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能力增强,C正确;诱捕雄虫可导致性别比例失调、出生率下降,进而导致种群密度降低,若A代表玉米螟虫种群,a代表诱捕雄虫,则b、c可分别代表性别比例失调、种群密度降低,D正确。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重点突破:专题七 人体的内环境与免疫调节(1)内环境的组成及成分 Word版含答案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重点突破:专题七 人体的内环境与免疫调节(1)内环境的组成及成分 Word版含答案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重点突破:专题七人体的内环境与免疫调节(1)内环境的组成及成分1、血浆中的水来自( )A.组织液B.血浆、消化道C.淋巴、组织液D.消化道、组织液、淋巴2、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指的是体液B.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外液C.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内液D.内环境指的是组织液、血浆和体腔液3、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内环境B.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C.人体的所有液体统称为细胞外液D.细胞通过细胞外液和外界环境交换物质4、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化反应是( )A.组织液中某些蛋白质的合成B.麦芽糖的水解C.碳酸氢盐的形成D.丙酮酸的氧化分解5、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B.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C.消化液属于细胞外液D.人体内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周围环境交换物质6、下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请依次填出①~⑤相关内容( )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B.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D.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外液7、淋巴、组织液和血浆在成分上类似,但是( )A.淋巴和组织液中无蛋白质B.淋巴、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比血浆中的多C.淋巴、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比血浆中的少D.血浆中无大分子蛋白质8、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 )①血液和组织液②血浆和组织液③淋巴和血浆④淋巴和组织液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9、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10、正常情况下,下列物质中都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是( )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蛋白质B.氨基酸、DNA聚合酶、二氧化碳、钠离子C.胃蛋白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D.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11、下列各组物质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A.O2、SO2、血红蛋白、H+B.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H2OC.纤维蛋白原、Ca2+、膜上载体HPO、葡萄糖、氨基酸D.Na+、2-412、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A.CO2、血红蛋白、H+、尿素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C.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D.Ca2+、载体、氨基酸13、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A.K+、血浆蛋白、淋巴因子B.唾液淀粉酶、溶菌酶、抗利尿激素C.CO2、解旋酶、Cl-、尿素D.Ca2+、载体蛋白、神经递质14、2015年屠呦呦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科学家,她的团队研发的治疗疟疾新药—青蒿素,每年挽救了上百万人的生命。

(江苏专用)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七人体的稳态及调节机制考点22兴奋的产生、传导和传递课件

(江苏专用)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七人体的稳态及调节机制考点22兴奋的产生、传导和传递课件

②乙图将神经电位测量仪的 A、B电极均置于膜外,在箭头处施加适宜刺 激,测得电位差变化曲线如图丙所示:
Ⅰ.ab段——兴奋传至A电极时,膜外电位由正电位逐渐变为负电位,而B 电极处仍为正电位。 Ⅱ.bc段——兴奋传至AB两电极之间。 Ⅲ.cd段——兴奋传至B电极时,膜外电位由正电位逐渐变为负电位,而A 电位处恢复为正电位。
解析 据图可知,对于对照组来说,30 pA阈强度是引发神经冲动的最小
电刺激强度,因此刺激对照组,能测到神经冲动,神经纤维膜外电位变
化是由正到负;据图可知,缺氧处理 20 min ,阈强度约是 35 pA ,给予
30 pA强度的电刺激,刺激强度低于阈强度,故不能测到神经冲动。
1
2
解析
答案
主动运输 方式 (5) 在无氧培养液中,细胞内 ATP 含量减少,对细胞通过 __________ 跨膜运输离子产生影响,这是缺氧引起神经细胞兴奋性改变的可能机制
题组特训 题组一 反射及反射弧的相关辨析 1.(2018· 高邮模拟 ) 如图是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①②③表示反射弧中的 部分结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②是位于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 √ B.发生反射活动时,兴奋传导方向是①→②→③ C.给b点一个足够强的刺激,a、c两点中只有c点可测到膜电位变化 D.反射完成过程中存在着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转换
子进出不受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区域处于兴奋状态,膜内离子均为正离子 B.a区域处于静息状态,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较大 C.b、d区域的电位为外正内负,不能产生动作电位 √ D.局部电流在轴突内的传导方向为a→c和e→c
1 2 3 4 5 6 7
(1) 递质可分为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 ( 如多巴胺 ) ,后者可以使负离子 (如Cl-)进入突触后膜,从而强化“外正内负”的局面。同一神经元的末 梢只能释放一种神经递质,或者是兴奋性的,或者是抑制性的。 (2) 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体现的是生物膜的流动性;突触小泡的形成与高 尔基体密切相关;突触间隙的液体是组织液;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是胞吐。 (3) 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去向有三种:迅速地被酶分解、重吸收到突触 小泡、扩散离开突触间隙。

【配套K12】[学习](江苏专用)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七 人体的稳态及调节机制 考点23

【配套K12】[学习](江苏专用)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七 人体的稳态及调节机制 考点23

考点23 免疫调节1.关注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及有关的4点提醒(1)关注免疫细胞的三个“唯一”①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浆细胞。

②唯一不能识别抗原的免疫细胞:浆细胞。

③唯一能识别抗原但没有特异性的免疫细胞:吞噬细胞。

(2)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形成,两种细胞在受到刺激后增殖、分化成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

吞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但不属于淋巴细胞。

(3)吞噬细胞和T细胞参与的免疫过程: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参与特异性免疫(既参与体液免疫,也参与细胞免疫);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

(4)浆细胞的3大产生途径:①吞噬细胞(抗原)→T细胞→淋巴因子→B细胞→浆细胞。

②抗原→B细胞→浆细胞。

③抗原→记忆B细胞→浆细胞。

2.三看法确认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3.图解记忆细胞的二次免疫(1)结构基础:记忆细胞。

(2)过程: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很快地做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3)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机体的患病程度很低或不患病的原因是二次免疫反应快而且强烈,能在抗原入侵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

(4)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中效应细胞的来源不同:初次免疫:B细胞或T细胞;二次免疫:①B细胞或T细胞,②记忆细胞。

4.快速界定三类免疫失调病(1)免疫错误:错将“正常组织”作为免疫对象→自身免疫病。

(2)免疫过强:将“非病原体”即“过敏原”作为“抗原”→过敏反应。

(3)免疫缺陷:免疫功能先天或后天缺失→免疫缺陷病。

题组一免疫调节的基础、过程及特点1.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淋巴细胞包括吞噬细胞B.造血干细胞可以增殖分化为淋巴细胞C.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和分泌的免疫球蛋白D.记忆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和分裂分化能力答案 A解析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故A项错误。

2.下图是人体对某病毒的部分免疫过程示意图,Ⅰ~Ⅶ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Th细胞(辅助性T细胞)是T细胞的一种,a~g代表不同的物质。

7、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0+人体的稳态与调节(教学案)

7、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0+人体的稳态与调节(教学案)

1.本专题与人体健康、生活实践联系密切,五年的高考题中均有涉及。

命题主要分布在内环境的稳态及其调节的实例和免疫调节。

其中对于体温调节、血糖平衡调节的能力考查尤为突出。

2.内环境稳态的考查多以选择题为主,侧重考查考生对机体各项理化指标对稳态影响的理解;血糖调节主要考查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的作用及关系;对免疫调节的考查,侧重于对免疫过程的考查,题型多样,借助实验或结合具体实例或借助图形等。

3.备考时,利用图解认识内环境组成并进行三种细胞外液的分析。

列表比较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异同,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异同。

借助实例构建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的模型。

【知识络】一、内环境及其稳态的维持1.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内环境稳态3.内环境的物质成分归纳(1)小肠吸收的需要在血浆和淋巴中运输的物质,如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维生素等;(2)细胞合成的分泌蛋白(如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3)细胞的代谢产物CO2、水、尿素等。

4.发生于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总结(1)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实现pH的稳态。

(2)兴奋传导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3)免疫过程中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地结合。

(4)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

5.内环境维持稳态的基本途径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1)组织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然后经内环境间接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与物质交换相关的器官有皮肤,系统有呼吸、循环、消化、泌尿四大系统。

(3)参与调节的系统有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

二、神经体液调节在稳定内环境稳态作用中的实例1.血糖平衡调节2.体温调节过程3.水盐调节过程4.血糖平衡调节的分析(1)血糖调节以激素调节为主,多种激素共同起作用,其中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血糖的激素;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之间是拮抗作用;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之间是协同作用。

[高考总复习资料]生物二轮复习专题7 人体的稳态及调节机制 考点25 免疫调节及其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高考总复习资料]生物二轮复习专题7 人体的稳态及调节机制 考点25 免疫调节及其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考点25 免疫调节及其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依纲联想1.免疫细胞的“三个唯一”与“产生途径”(1)“三个唯一”:唯一能产生抗体的是浆细胞,而B细胞和记忆细胞不能产生;唯一没有识别功能是浆细胞,只负责合成和分泌抗体;具有识别但不是特异性识别的是吞噬细胞,但能识别“非己”成分,这与糖蛋白有关。

(2)浆细胞的三大产生途径:吞噬细胞处理呈递抗原→T细胞→淋巴因子→B细胞→浆细胞;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浆细胞;抗原→记忆B细胞→浆细胞。

(3)效应T细胞的二大产生途径:吞噬细胞处理呈递抗原→T细胞→效应T细胞;抗原→记忆T细胞→效应T细胞。

2.免疫功能针对对象的差异防卫是针对外来抗原,而监控和清除是针对自身体内衰老、癌变的组织细胞。

3.图解记忆细胞的二次免疫(1)结构基础:记忆细胞。

能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

(2)过程: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很快地做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3)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机体的患病程度很低或不患病的原因是二次免疫反应快而且强烈,能在抗原入侵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

4.“三看法”判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1)一看抗原的种类(2)二看免疫细胞的种类(3)三看免疫的结果免疫引起靶细胞裂解并释放其中隐藏的抗原→细胞免疫两种成分结合,形成了沉淀或细胞集团→体液免疫1.判断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1)人体免疫过程中,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直接转变为效应T细胞,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并产生抗体,而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不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2014·江苏,21AB和2014·大纲,3D)( ×)(2)灭活病毒注入机体,机体中的B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浆细胞,浆细胞再进行分裂并分泌抗体,从而使靶细胞裂解(2009·重庆,4A和2013·四川,2C改编)( ×)(3)某人因过量注射美容制剂而出现头昏、站立不稳等症状。

稳态及调节知识点总结

稳态及调节知识点总结

稳态及调节知识点总结稳态和调节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涉及到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对于生物体的生存和繁衍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生物体内部环境中,各种生理过程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以维持生物体的正常功能和生存状态。

调节是生物体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的各种反应,以维持内部稳定状态的能力。

稳态和调节是密切相关的,二者共同维持了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对于生物体的正常生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稳态的概念及特点稳态是生物体内部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是各种生理过程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稳态的维持是生物体内部各种器官和系统相互协调合作的结果,通过形成一系列反馈调节机制,使生物体的内部环境在外界环境变化的同时,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稳态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相对稳定性:稳态是相对的稳定状态,即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而不是绝对的永恒不变。

2. 动态平衡: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状态,指的是生物体内部环境各种生理过程以一定速率进行着动态的调节和平衡。

3. 反馈调节:稳态的维持是通过形成一系列反馈调节机制来实现的,包括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4. 适应性:稳态使得生物体能够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保持内部环境相对稳定的同时,进行各种生理活动。

稳态的维持主要依靠各种生理过程的调节和协调合作,包括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通过对体温、血糖、血压、酸碱平衡等的调节来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性。

二、神经系统的稳态调节神经系统是生物体内部环境稳态调节的重要调节系统,它通过神经元的传导和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对外界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快速调节和适应。

神经系统的稳态调节主要包括对体温、血压、呼吸、心率等生理参数的调节。

1.体温调节体温是一种重要的生理参数,对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体温调节主要通过体温感受器、下丘脑和交感神经系统等进行调节,当体温升高时,体温感受器将信息传递给下丘脑,下丘脑通过神经递质的释放来调节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使血管收缩、出汗增多等来进行降温,从而维持体温的稳定。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学案:第12讲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及免疫调节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学案:第12讲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及免疫调节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学案第12讲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及免疫调节自主梳理·再夯基础1. (2022·江苏高考仿真模拟调研)外界环境瞬息万变,我们细胞生活的体内环境却能保持相对稳定。

这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

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都正确的一组是()①激素和抗体都有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靶细胞或特定物质②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在非细胞条件下也都能发挥作用③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④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⑤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也有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的功能⑥在寒冷环境中促进人体代谢产热的激素主要是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⑤D. ②④⑥2. (2022·南京、盐城一模)肺水肿是指肺内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平衡失调,大量组织液集聚,表现为呼吸困难、高烧、大汗淋漓等,并出现低氧血症。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患者呼吸困难导致体内CO2浓度升高B. 呼吸运动的调节方式是体液调节C. 大汗淋漓能够增加散热量,有利于缓解患者的高烧症状D. 肺内组织液的去向主要是进入肺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3. (2022·扬州高三调研)感冒发热是指感冒引起的体温升高现象。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和大脑皮层B. 体温适度升高有利于增强免疫力,清除病原体C. 发热是病毒在细胞中进行旺盛的有氧呼吸的结果D. 发热时应盖厚被子、全身“捂热”,以减少热量散失4. (2022·常州期末)(多选)新冠毒株变异株B.1.1.529(Omicron)刺突蛋白上的突变比德尔塔毒株多一倍,这种大量突变可能是在免疫缺陷患者慢性感染期间进化而来的。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新冠病毒变异株的不断出现是由于宿主细胞中的RNA单链更易发生突变B. Omicron变异株的出现意味着需对基于原始毒株设计的疫苗进行修正C. 多个突变可能会降低因接种疫苗而产生的抗体的识别能力D. 免疫缺陷患者可能成为新冠毒株突变的一个重要来源5. (2022·南通海安学业质量检测)胰岛素受体是由两个α亚单位和两个β亚单位构成的四聚体。

(江苏专用)最新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非选择题冲击高分规范练 命题点2 个体稳态与调节

(江苏专用)最新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非选择题冲击高分规范练 命题点2 个体稳态与调节

命题点2 个体稳态与调节真题重温练(A卷)1.(2018·江苏,30)正常人体感染病毒会引起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

下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体温调定点是调节体温于恒定状态,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 ℃。

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激素甲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激素乙通过__________________的途径作用于甲状腺。

(2)体温上升期,人体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即出现“寒战”,有助于体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图解分析,体温上升期人体进行体温调节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________(在“大于”“小于”或“等于”中选择)散热量。

此阶段人体有时会出现脱水现象,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减少尿量。

(4)体温下降期,机体增加散热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体温上升期,人体会出现心率加快、血压轻度升高等症状,易引发慢性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

请解释血压升高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体液运输(2)上升到已上调的体温调定点(上升到38.5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3)等于重吸收水的能力增强(重吸收水量增加) (4)汗腺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5)心脏血液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收缩解析(1)下丘脑—垂体—甲状腺之间存在着分级调节机制。

2019高考生物二轮练习名校精品教学案专题10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2019高考生物二轮练习名校精品教学案专题10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人体内环境高考生物二轮练习名校精品教学案专题102019的稳态与调节考纲解读】【2013(1)稳态旳生理意义ⅡⅡ(2)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旳作用(Ⅱ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Ⅱ(4)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旳作用Ⅰ)艾滋病旳流行和预防(5)模拟尿糖旳检测Ⅰ(6【重点知识整合】一、内环境及其稳态旳维持.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旳媒介12.内环境稳态.内环境旳物质成分归纳3小肠吸收旳需要在血浆和淋巴中运输旳物质,如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 (1) 油、脂肪酸、维生素等; )、神经递质、激素等;细胞合成旳分泌蛋白(2)(如抗体、淋巴因子. CO细胞旳代谢产物、水、尿素等(3)2 4.发生于内环境中旳生理过程总结... (1)pH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实现旳稳态. (2)兴奋传导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3)免疫过程中抗体与相应旳抗原特异性地结合. 激素与靶细胞旳结合(4) .内环境维持稳态旳基本途径5.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旳基础组织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然后经内环境间接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1).换. 与物质交换相关旳器官有皮肤,系统有呼吸、循环、消化、泌尿四大系统(2).(3)参与调节旳系统有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旳部分调节机制下列表述错误旳是 ( 例1.若①表示免疫活性物质,则①包括抗体、淋巴因子等A B.内环境稳态旳调节机制有神经和体液调节等.寒冷时,控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旳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旳躯体感觉中枢C .若②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则②旳分泌量不仅仅受甲状腺激素旳调节D二、神经体液调节在稳定内环境稳态作用中旳实例 1.血糖平衡调节..2.体温调节过程3.水盐调节过程..4.血糖平衡调节旳分析血糖调节以激素调节为主,多种激素共同起作用,其中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血糖(1).旳激素;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之间是拮抗作用;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之间是协同作用. (2)下丘脑是血糖平衡调节旳中枢,可通过神经直接作用于胰岛细胞和肾上腺 5.体温调节过程应注意旳问题.寒冷条件下体温调节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1)寒冷环境下,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是神经—体液调节模式,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则(2).是神经调节模式体温调节感受旳刺激是温度旳变化,冷觉与温觉形成旳部位是大脑皮层,而体温调(3).节旳中枢是下丘脑 6.水盐平衡调节旳分析.(1)平衡本质:吸收量等于排出量.水盐平衡旳调节中枢是下丘脑,产生渴觉旳中枢是大脑皮层(2)(3)调节水盐平衡旳激素主要是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由垂体后叶释放.抗利尿激素作用旳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旳细胞.例2、2.某同学感冒发热39℃,伴有轻度腹泻.与病前相比,此时该同学旳生理状况是( )A.呼吸、心跳加快,心肌细胞中ATP大量积累Na .汗液分泌增多,尿量减少,血浆BC.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代谢增强,产热量+浓度降低增加..D.糖原合成增强,脂肪分解加快,尿素合成增多如【变式探究】研究发现,胰岛素必须与细胞膜上旳胰岛素受体结合,才能调节血糖平衡.) ( 果人体组织细胞膜缺乏该受体,则可能导致.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A .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B .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C .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D根据题.解析: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使血糖水平降低因此如果人体胰岛素必须与细胞膜上旳胰岛素受体结合,才能调节血糖平衡,干信息可知,使血糖那么胰岛素旳作用将受到影响,会导致细胞减缓摄取血糖,组织细胞膜缺乏该受体,. 水平过高A答案:、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定中旳作用三.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旳比较1比较项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目增强免疫细胞活力旳各类淋巴因作用物区特异性抗体 :][来源质子:]来源[[来源:][来 :]源对用作别侵入内环境中旳抗原被抗原侵入旳宿主细胞象 :]来源[项比较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目程①对于外毒素,体液免疫发挥作用;②对于胞内寄生物,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寄生病原体旳传播感染,当寄生病原体进入细胞后,细胞免关系疫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最后清除 2.二次免疫能“记分化为浆细胞,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结构住”入侵旳抗原基础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很快地做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旳浆过程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对抗原旳特异性识别3细胞、记忆T对抗原有特异性识别作用旳细胞或物质有:B细胞、(1)在特异性免疫中,.细胞和抗体细胞、效应T 吞噬细胞对抗原有识别作用,但它旳识别作用没有特异性(2). 浆细胞不能直接接触抗原,但其分泌旳抗体能特异性识别抗原(3)) ( 例3、人免疫系统中大量合成并分泌抗体旳细胞是 T淋巴细胞 B.A.吞噬细胞细胞(效应B)淋巴细胞 D.浆BC.. 细胞效应B)解析:合成和分泌抗体旳细胞是浆(D 答案:【高频考点突破】内环境稳态考点一.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旳媒介图解1.水盐平衡及调节2. (1)平衡本质:吸收量等于排出量调节过程(2).①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 ②水盐平衡旳调节中枢是下丘脑,产生渴觉旳中枢是大脑皮层 3.体温调节..(1)寒冷条件下体温调节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而炎热环境下只有神经调节.(2)体温调节感受旳刺激是温度旳变化,冷觉与温觉形成旳部位是大脑皮层,而体温调节旳中枢是下丘脑.4.血糖调节图解(1)血糖调节以激素调节为主,也有神经调节.(2)下丘脑在血糖调节时直接通过神经作用于胰岛细胞.(3)肾上腺素参与血糖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例1.在抗震救灾中,发现有些在废墟下由于肌肉受到挤压导致局部组织坏死但仍保持清醒旳幸存者,当移开重物被救出后,却因肌肉大量释放肌红素、钾等物质迅速进入血液,结果造成人压着没事,救出来后最终因心肾功能衰竭而不幸去世旳情况.下列与之有关旳叙..述,错误旳是 A.在移开重物前,应先为伤者静脉注射生理盐水,使血液中旳有害物质随尿液排出 B.有些刚被救旳伤者,其内环境稳态已经遭到破坏,无法进行正常旳生命活动.因严重缺水,幸存者体内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尿量减少C .心肾功能衰竭是由于遇难者血浆渗透压过低所致D. 解析:遇难者肌肉大量释放肌红素、钾等物质到血液中,血浆渗透压会升高D 答案:免疫考点二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旳过程与比较)(如图所示(1)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2)不同抗原物质旳免疫类型不同①存在于内环境中旳抗原引发旳是体液免疫,如蛇毒或过敏原引起旳免疫属于体液免.疫. ②胞内寄生菌、自身肿瘤、移植器官等引发旳是细胞免疫.③病毒感染先引发体液免疫,再引发细胞免疫当寄生物进入细胞后细胞对于胞内寄生物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寄生物旳散播感染;.免疫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最后清除抗原(3)初次免疫与二次免疫反应类型初次免疫二次免疫..免疫前有免疫前无体内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增效应B(T)细胞旳B(B) 细胞旳增殖分化B(T) 殖分化来源反应快、反应强特点反应慢、反应弱抗体产生曲线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旳作用下,B例2.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旳此动物对这种细菌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旳物质乙后,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则这两种物质中具有了免疫能力. .甲是抗体,乙是抗原A 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 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 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旳作用下,开始一系列旳增殖、分化,形成解析:B故物动物在特定抗原旳作用下能够产生相应旳抗体,细胞,效应B所以物质甲是淋巴因子;.质乙是抗原C答案:考点三内环境稳态旳调节原尿经肾小管上皮细、原尿中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旳浓度与血浆中旳基本相同.例3氨.胞旳选择性重吸收和分泌作用后形成尿液.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原尿中葡萄糖、原尿经肾小管上皮细胞旳选择性重吸收和分泌作用基酸等物质旳浓度与血浆中旳基本相同..后形成尿液.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回答问题:(1)肾小管上皮细胞中旳葡萄糖浓度________(高于、低于、等于)组织液中旳.(2)原尿中旳葡萄糖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旳运输方式是________,需要________旳参与.(3)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水分旳原理是____________.原尿中葡萄糖未能被完全重吸收从而导致尿量增加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互动探究】(1)肾小管上皮细胞所处旳内环境是什么?(2)原尿中旳葡萄糖进入血液至少经过几层生物膜?【提示】 (1)组织液(2)4考点四抗体旳产生(1)浆细胞(效应B细胞)不能直接识别抗原,而是通过产生抗体特异性作用于相应旳抗原.(2)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均发挥作用...(3)效应T细胞一般攻击被抗原侵染旳靶细胞.肿瘤细胞作为抗原,可以直接被效应T细胞攻击.(4)具有增殖分化能力旳细胞有: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例4、回答问题:(1)人体肝细胞可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称为蛋白A),运出细胞后进入血液.已知内质网、核糖体和高尔基体参与了蛋白A旳合成或运输,则这些细胞器在蛋白A合成和运输过程中行使功能旳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体旳胰岛细胞中________(含有、不含有)蛋白A基因. (2)为了研究小鼠在接受大肠杆菌碱性磷酸酶(AKP)刺激后其体内抗体水平旳变化,提取大肠杆菌AKP,注射到小鼠腹腔内,进行第一次免疫.一段时间后,检测到抗体水平达到峰值.在这个过程中,________细胞在淋巴因子旳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旳________细胞可以产生抗体.经过一段时间后,再用大肠杆菌AKP进行第二次免疫,________细胞可以快速增殖、分化并产生大量抗体.上述免疫属于________(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考点五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1.内环境中不能存在旳物质(1)存在于细胞内(不分泌出细胞)旳物质不属内环境成分,如血红蛋白、呼吸酶、膜上旳载体等.(2)存在与人体外界环境相通旳腔中旳物质不属内环境成分,如呼吸道、消化道中旳物质. 2.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中旳功能归纳(1)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盐代谢平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旳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2)在外界环.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旳激素或促激素(3)分泌: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 调节:下丘脑可参与多种生命活动旳神经调节(4)血糖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如调节渗透压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与生物节律等的调节有关)( 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旳叙述,错误旳是 例 A .抗原与抗体旳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CO 、尿素、神经递质等B .内环境成分中含有2.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旳量相差较大C .血浆旳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D 抗原与抗体旳.解析:本题考查人体内环境旳稳态与免疫调节,意在考查分析理解能力、尿素等,组织液中含有CO 结合主要发生在血液中,其液体部分属于内环境;血浆中含有2神经递质;组织液渗回血浆旳量很大,但组织液渗入淋巴旳量较少;内环境旳稳态包括内环境中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旳相对稳定. 答案:D【变式探究】关于哺乳动物下丘脑旳叙述,错误旳是 ( )A .下丘脑具有内分泌功能 .调节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旳相对恒定BC .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调节动物体水盐平衡 .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调节甲状腺激素旳合成和分泌D【难点探究】难点一 细胞与内环境稳态旳实例 1.内环境稳态旳实质、调节机制及意义. .2.下丘脑在生命活动中旳重要功能(1)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盐代谢平衡.(2)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旳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3)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旳激素或促激素.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 (4)调节:是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3.引起组织水肿旳原因归纳分析(1)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大量蛋白质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升高,水分由血管进入细胞液,发生水肿.(2)淋巴回流受阻.使含蛋白质旳淋巴液在组织间隙中积聚而引起水肿,如丝虫病时,主要淋巴管道被成虫阻塞,引起下肢和阴囊旳慢性水肿.(3)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急性肾小球肾炎时,引起蛋白尿,使血浆蛋白减少,导致组织水肿.(4)过敏性物质引起.过敏反应产生旳组织胺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加大,血浆蛋白渗出毛细血管进入组织液引起水肿.(5)营养不良引起.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合成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使水分进入组织液. 综上所述,凡能引起组织液蛋白质浓度升高或血浆蛋白浓度降低旳因素,都能引起组织..水肿.细胞形态和功能旳变化引起生命体旳变化.例1、下列关于内环境旳叙述,正确旳是( )A.内环境旳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构成旳缓冲体系HPO B.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424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2——/HPO胞代谢旳场所D.内环境旳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旳活动例2、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旳必要条件,下列关于人体稳态调节旳叙述正确旳是( )A.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质浓度会降低,会引起组织水肿B.人体长时间进行剧烈运动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增强,导致CO和乳酸都增多,2最终使体液旳pH值明显降低C.血糖含量降低,可以直接刺激肾上腺产生肾上腺素D.记忆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都能产生效应细胞和抗体【点评】内环境稳态旳调节:细胞与内环境之间、内环境与外界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着物..质交换,而细胞旳代谢活动和外界环境旳不断变化,必然会影响内环境旳成分和理化性质,由于人体内存在具有调节各器官、系统生命活动旳自动调节机制,即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故内环境仍能维持动态平衡状态.难点二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1.常见旳能够构成内环境成分旳物质:①营养物质: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水、无机盐等.②代谢废物:二氧化碳、尿素、乳酸等.③其他物质:氧气、激素、抗体、组织胺、神经递质、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等.血红蛋白(红细胞内)、载体(细胞膜上)、呼吸作用酶(细胞质基质或线粒体中)、转氨酶(肝细胞等细胞内)、过氧化氢酶(细胞内)等则均不属于内环境旳组成成分.2.内环境中化学成分旳不断更新,主要依赖于人体旳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排泄系统.机体不断地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又不断排出代谢废物,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旳基础.内环境稳态又是相对旳,处于一个动态变化过程中.3.几个病理旳概念抽搐是低血钙或大量钙离子进入细胞,严重干扰了神经细胞旳正常功能,使其兴奋性增高,容易在微弱刺激下发生放电,从而出现抽搐. 尿毒症指人体不能通过肾脏产生尿液,将体内代谢产生旳废物和过多旳水分排出体外.是有害物质积累引起旳中毒和肾脏激素减少发生旳病,血浆中旳蛋白质在正常情况下是不能通过毛细血管壁旳,血浆与组织液之间旳渗透压差主要取决于血浆与组织液之间旳蛋白质分子旳浓度差,如因某种原因导致血浆中旳蛋白..质含量减少或组织液中旳蛋白质含量增加,就会相应地造成血浆旳渗透压降低,组织液旳渗透压增加,这时组织液增加,就会出现组织水肿旳现象.例3、下表是人体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中旳部分物质含量旳测定数据.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旳是( )成分(相对含蛋白+-+- K HCONa Cl3质)量103.0142.05.0027.0016.00①0 0114.0147.01.004.00② 30.00143.025.00 ③ 11.00 10.0047.00.①是血浆,其蛋白质含量减少会导致组织水肿A B.②与③旳成分差异与细胞膜旳结构和功能有关+,可判断是细胞内液KC.③中含有较多旳蛋白质和-能够保持稳定是因为.①②旳DpHHCO旳含量较多3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⑤处旳箭头表示血液2-411-【变式探究】图) ( .流动旳方向分析下列说法正确旳是..A.若③为组织细胞,则各物质交换过程如下所示:B.若③为脑细胞,则⑤处旳氧气浓度高于①处,而CO旳浓度相反2C.若③为肝脏细胞,饭后半小时⑤处旳血糖浓度低于①处D.若③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⑤处旳胰岛素浓度高于①处难点三有关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1.体温调节两种环境中体温调节机制,可以概括为如下图解...特别提示:(1)调节体温旳中枢在下丘脑;温度感受器分为温觉和冷觉感受器,温度感觉在大脑皮层中形成;(2)炎热环境下旳调节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实现,因为机体不产热是不可能旳;(3)相关旳激素主要有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4)相关旳组织或器官是皮肤、毛细血管、汗腺、肌肉等;(5)机体可通过神经调节肌肉收缩增加产热,还可通过肾上腺素、甲状腺素促进代谢来增加产热,但没有激素参与增加散热旳调节.体温主要影响酶旳活性,进而影响机体旳代谢速率.2.水盐调节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与人体健康(高渗、低渗和等渗性脱水)..3.血糖调节(1)血糖平衡旳调节(2)血糖旳激素调节..例3、某病人持续几天咳嗽后又出现高热、肌肉酸痛、体倦乏力等症状,医生诊断是细菌感染引发了肺炎,注射一段时间抗生素后逐渐恢复健康.下列有关旳说法不正确旳是( )A.病人体温升高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产热量增加B.病人肌肉酸痛、体倦乏力与高热导致机体供能不足有关C.注射抗生素旳目旳是使病人体内旳特异性免疫功能增强D.病人恢复健康需要神经、体液和免疫系统共同参与调节..【变式探究】图4-11-6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旳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旳是( ) A.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激素旳分泌均会增加B.c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C.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D.在调节水平衡过程中,下丘脑只有合成、释放d激素旳作用..难点四分析群体及生态系统各稳态旳具体应用1.遗传保持物种旳稳定性遗传和基因旳“稳定性”,是“物种”旳基本生物特征.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旳主要方式,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遗传物质均分到两个子细胞中,使之具有与亲代细胞在数目和形态上完全相同旳染色体.细胞旳有丝分裂既维持了个体正常生长发育,又保证了物种旳遗传稳定性.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成熟时产生配子旳细胞分裂形式,对于保证物种旳遗传稳定性和创造物种旳遗传变异具有重要旳意义.在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产生染色体数目减半旳配子.2.群落旳稳定性和生态系统旳稳定性群落稳定性和生态系统旳稳定性具有同一概念,主要包括两种能力,即抵抗力和恢复力.前者表示群落抵抗干扰、维持群落结构和功能、保持现状旳能力.后者表示群落在遭受破坏以后恢复原状旳能力.恢复得越快,群落也越稳定.组成群落旳物种数越多,群落内物种间旳关系越复杂,群落稳定性越高.3.物种旳丰富度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旳多少.不同群落旳物种丰富度不同.不同区域物种丰富度旳变化规律是:4.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和总稳定性之间旳关系..关于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和总稳定性之间旳关系,可以用上图来表示.图中两条虚线之间旳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旳作用范围,当一个扰动偏离这个范围时,偏离旳大小可以作为抵抗力稳定性旳定量指标,而恢复到原状所需要旳时间可以作为恢复力大小旳定量指标.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夹旳面积则可以作为总稳定性旳定量指标(TS),这一面积越大,说明这个生态系统旳总稳定性越低.5.生态系统稳定性旳原理6.生态系统稳定性旳破坏因素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外来物种入侵等.表明生态系统旳稳定性是相对旳,当外..来干扰超过自身旳调节能力时,生态系统就可能受到破坏.例4、负反馈是一种维持生命系统平衡或稳定旳重要调节机制.下列调节过程中不属于负反馈调节旳是( )A.当食物过咸或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机体尿量减少B.大量猎杀草原肉食动物,导致食草动物旳数量先升后降C.在酶促反应中,反应终产物过量致使酶旳活性下降D.血液中性激素含量升高,则垂体分泌旳促性腺激素量减少【点评】 (1)负反馈调节:使系统达到或保持平衡或稳态,结果是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旳那种成分旳变化.(2)负反馈调节旳主要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旳稳态,在负反馈情况时,反馈控制系统平时处于稳定状态.(3)还有一种负反馈调节:在人体内,下丘脑作为内分泌系统旳调节中枢,通过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使垂体分泌促激素,作用于其他内分泌腺,促进其他内分泌腺旳分泌激素,各种内分泌腺分泌旳激素过多,反过来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旳功能,称为负反馈调节.【变式探究】生态系统旳生产力是指生产者制造旳有机物总量.有学者以“生产力假说”来解释生物多样性旳原因,认为是高生产力造成高旳物种丰富度.研究者在某山区研究,发现其生产力随着海拔高度增加而递减,且海拔高度与物种丰富度关系如图4-11-13所示.由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旳是( )..A.生产力最高旳地区是物种丰富度最高旳地区B.海拔1000 m处物种丰富度低而生产力高C.高海拔地区旳生产力比低海拔地区旳高D.此研究结果支持“生产力假说”【易错点点睛】易错点一几种组织水肿成因旳分析不清楚下面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C表示细胞外液B1例、如图为人体皮下旳组织,A、)(组织水肿旳是④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③淋巴管阻塞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①周围旳管壁破损细血管壁旳通透性增加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②③④。

(精品)2019届新课标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选择题考前抢分训练人体的稳态与调节(1)

(精品)2019届新课标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选择题考前抢分训练人体的稳态与调节(1)

选择题考前抢分训练七人体的稳态与调节1.(2017全国Ⅰ理综)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多种。

在哺乳动物卵巢细胞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于乳腺细胞的过程中,以及精子进入卵细胞的过程中,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实现分别依赖于( )A.血液运输,突触传递B.淋巴运输,突触传递C.淋巴运输,胞间连丝传递D.血液运输,细胞间直接接触2.(2017全国Ⅱ理综)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B.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C.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D.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浆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B.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C.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D.肾小管细胞和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4.下图是由甲、乙、丙三个神经元(部分)构成的突触结构。

神经元兴奋时,Ca2+通道开放,使Ca2+内流,由此触发突触小泡前移并释放神经递质。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酰胆碱和5-羟色氨酸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相同B.若乙神经元兴奋,会引起丙神经元兴奋C.若某种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不会影响甲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D.若甲神经元上的Ca2+通道被抑制,会引起乙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5.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激素的分泌B.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C.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D.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6.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B.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C.摄盐过多后饮水量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D.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7.右图为人体某过程的变化曲线。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专练(19) 人体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专练(19) 人体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专练(19) 人体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从“高度”上研究高考[典例](2022·浙江6月选考)大雪纷飞的冬天,室外人员的体温仍能保持相对稳定,其体温调节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寒冷刺激下,骨骼肌不由自主地舒张以增加产热B.寒冷刺激下,皮肤血管反射性地收缩以减少散热C.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以促进物质分解产热D.寒冷环境中,体温受神经与体液的共同调节[解析]寒冷刺激下,骨骼肌不由自主地收缩以增加产热,A错误;寒冷刺激下,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以减少散热,B正确;寒冷环境中,通过分级调节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C正确;寒冷环境中既有下丘脑参与的神经调节,也有甲状腺激素参与的体液调节,故体温受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D正确。

[答案]A从“深度”上提升知能(一)巧用单、双箭头判断相关成分或结构间的关系组织液与血浆及细胞内液间都是双向交换,组织液与淋巴(二)1.下丘脑的四个功能和三个中枢①四个功能:感受、传导、分泌和调节。

②三个中枢: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和水盐平衡调节中枢。

2.下丘脑的功能是调节内脏活动和内分泌活动因为下丘脑的某些细胞既是神经元细胞,又是内分泌细胞,故下丘脑对人体的体温、摄食、水盐平衡和内分泌活动调节起重要作用,同时参与人的情绪活动。

从“宽度”上拓展训练1.(2021·全国甲卷)人体下丘脑具有内分泌功能,也是一些调节中枢的所在部位。

下列有关下丘脑的叙述,错误的是()A.下丘脑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B.下丘脑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C.下丘脑参与水盐平衡的调节;下丘脑有水盐平衡调节中枢D.下丘脑能感受体温的变化;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解析:选B下丘脑是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同时也具有渗透压感受器,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A、C正确;下丘脑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等,具有内分泌功能,促甲状腺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B错误;下丘脑内有维持体温相对恒定的体温调节中枢,能感受体温变化,调节产热和散热,D正确。

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人体的稳态及调节机制构建知识网络补遗教材遗漏课件

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人体的稳态及调节机制构建知识网络补遗教材遗漏课件

13.(必修三42页小结)激素分泌的调节,存在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的分 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但要注意,下丘脑—胰岛,下丘脑—肾上腺髓质,它们没有分级调节,但 有反馈调节,维持激素含量相对稳定。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既是模 拟活动,又是动态的物理模型,可根据体会构建概念模型(概念图解式模 型)。神经系统调节人体呼吸频率的中枢位于脑干。
栏目 索引
网络总览 易漏排查网络总览Fra bibliotek易漏排查
1.(必修三8页)健康人的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 中。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说明内环境的指标极多,并不只是温度、 pH、渗透压、血糖这几点。内环境的稳态需要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需要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运行。 2.(必修三12页小字)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都具有信息分子。 基因表达、器官、种群和生物圈都存在稳态现象。 3.(必修三13页选择题)血浆中水的主要来源有:消化道、组织液和淋巴。
第一篇 专题七 人体的稳态及调节机制
构建知识网络 补遗教材易漏
直击考纲
1.稳态的生理意义(Ⅱ)。 2.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 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Ⅱ)。 4.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 5.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Ⅱ)。 6.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Ⅱ)。 7.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Ⅱ)。 8.人脑的高级功能(Ⅰ)。 9.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Ⅱ)。 10.脊椎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Ⅰ)。
11.(必修三36页资料分析)艾滋病病人的直接死因,往往是由多种病原体引 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 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12.(必修三38~40页)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 抗原时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 般不破坏组织细胞,有明显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免疫抑制剂,如类固醇 和环孢霉素A等,可以使T细胞的增殖受阻,从而使免疫系统暂时处于无应 答或弱应答状态,大大提高了异体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第二篇 第一部分 七、个体稳态与调节-2024届高三二轮复习生物学(新教材)

第二篇 第一部分 七、个体稳态与调节-2024届高三二轮复习生物学(新教材)

七、个体稳态与调节1.内环境及其稳态(1)体液和内环境的关系(2)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水、无机盐、营养成分(如葡萄糖)、代谢废物(尿酸、尿素等)、气体(O2、CO2)、其他物质(激素、抗体、细胞因子、血浆蛋白等)。

组织液、血浆、淋巴液在成分上的最主要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3)内环境与外界环境及细胞内液的关系(如图所示)(4)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参与的四大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

(5)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①渗透压:a.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c.在37 ℃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 kPa。

②酸碱度:a.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

b.稳定原因:与HCO-3、H2CO3等物质有关。

③温度:一般维持在37 ℃左右。

(6)与物质有关的3种渗透压:①血浆渗透压主要取决于无机盐(主要是NaCl)和血浆蛋白。

②Na+主要分布在细胞外,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有关。

③K+主要分布于细胞内,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有关。

(7)内环境异常举例: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分析(8)稳态概念的发展2.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1)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

(2)外周神经系统①按连接分类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②按功能分类包括感觉神经(传入神经)、运动神经(传出神经)。

运动神经分为躯体运动神经和内脏运动神经(自主神经系统)。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1)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判断条件反射的消退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2)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其中,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组成的,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江苏专用)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七 人体的稳态及调节机制 考点20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江苏专用)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七 人体的稳态及调节机制 考点20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第一篇 专题七 人体的稳态及调节机制
考点20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静悟提纲
核心点拨 1.内环境中的“存在与不存在”“发生与不发生” (1)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 ①小肠吸收需要在血浆和淋巴中运输的物质,如水、无机盐、葡萄糖、 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维生素等。②细胞合成的分泌蛋白、神经递质、 激素等。③细胞的代谢产物,如二氧化碳、水、尿素等。 (2)不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 ①细胞合成的结构蛋白,如:血红蛋白、载体蛋白等。②胞内酶,如: DNA聚合酶、RNA聚合酶、呼吸酶等。③消化酶,如:胰蛋白酶、脂肪 酶等。
④调节途径:体液调节途径为血糖含量上升(下降)时→直接刺激胰岛B(A) 细胞→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血糖降低(升高);神经—体液调节 过程为“血糖含量降低(升高)时→刺激下丘脑有关神经→作用于肾上腺 和胰岛A细胞(胰岛B细胞)→分泌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血糖 含量升高(降低)”。
答案
(4)尿量超过3 L/d称尿崩。假设尿崩症仅与抗利尿激素有关,则引起尿崩 的机理有二:一是__抗__利__尿__激_素__分__泌__量__不__足____;二是__肾__脏__相__应__细__胞__表__面__ _缺__乏__抗__利__尿__激__素__受__体__,__而__使__抗__利__尿__激__素__不__能__发__挥__作__用_____。
④在相对安静的条件下观察24 h,每隔4 h分别测量一次体温,并做好记录
预期结果与结论
甲鼠体温发生明显改 变,乙鼠体温保持相 对恒定,说明下丘脑 是调节体温的中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2345678
A.步骤①取材不当,应取若干只健康状况良好且体重相同的成年小白鼠
B.步骤②还应测量小白鼠的初始体温,以便和步骤④记录的结果进行比较

【配套K12】[学习](江苏专用)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七 人体的稳态及调节机制专题强化练(

【配套K12】[学习](江苏专用)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七 人体的稳态及调节机制专题强化练(

专题七人体的稳态及调节机制专题强化练(B卷)1.流感病毒入侵人体后,机体会产生一系列的应激反应,杀死并清除病毒,维持机体的稳态。

请回答:(1)人体感染病毒后,机体产生的淋巴因子激活B细胞,使其增殖分化为__________________。

(2)淋巴因子可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升高,出现发热现象。

当体温调定点升高后,一方面通过运动神经支配骨骼肌,引起骨骼肌________,以增加肌肉产热;同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激素的分泌增加,促进机体产热。

另一方面交感神经兴奋引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减少皮肤散热。

(3)医生建议流感患者要多饮水,以利于毒素排出体外。

多饮引起多尿的生理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直接有效的措施,长期服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更应该接种流感疫苗,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浆细胞和记忆细胞(2)战栗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流经皮肤的血流量减少(3)组织液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4)患者的免疫功能紊乱,机体免疫力低解析流感病毒入侵人体后,机体先通过体液免疫进行消灭;当流感病毒侵入细胞内后,则通过细胞免疫使靶细胞裂解,最终通过体液免疫将其清除。

(1)人体感染病毒后,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可以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2)骨骼肌战栗可以增加产热量,同时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也可以促进机体产热;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流经皮肤的血流量减少,进而减少皮肤散热。

(3)多饮水导致组织液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有利于毒素排出体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20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1.内环境中的“存在与不存在”“发生与不发生”(1)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①小肠吸收需要在血浆和淋巴中运输的物质,如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维生素等。

②细胞合成的分泌蛋白、神经递质、激素等。

③细胞的代谢产物,如二氧化碳、水、尿素等。

(2)不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①细胞合成的结构蛋白,如:血红蛋白、载体蛋白等。

②胞内酶,如:DNA聚合酶、RNA聚合酶、呼吸酶等。

③消化酶,如:胰蛋白酶、脂肪酶等。

(3)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①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实现pH的稳态。

②兴奋传导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③免疫过程中抗体与相应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④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

(4)不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①细胞呼吸各阶段发生的生理过程。

②细胞内蛋白质、神经递质、激素等物质的合成过程。

③消化道等外部环境中所发生的淀粉、脂质、蛋白质的消化水解过程。

2.下丘脑参与下的血糖、体温、水盐的调节机制(1)有关血糖平衡调节的4个核心点①调节中枢:下丘脑。

②相关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其中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

③相关器官:肝脏(肝糖原的合成和分解)、肌肉(葡萄糖合成肌糖原等)、胰腺(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肾脏(肾小管、集合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和小肠(糖类的消化和吸收)等。

④调节途径:体液调节途径为血糖含量上升(下降)时→直接刺激胰岛B(A)细胞→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血糖降低(升高);神经—体液调节过程为“血糖含量降低(升高)时→刺激下丘脑有关神经→作用于肾上腺和胰岛A细胞(胰岛B细胞)→分泌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血糖含量升高(降低)”。

(2)有关体温调节的4个核心点①寒冷条件下体温调节是以神经调节为主的神经—体液调节,而炎热环境下主要是神经调节。

②寒冷环境下,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是神经—体液调节模式,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则是神经调节模式。

③体温调节感受的刺激是温度的变化,冷觉与温觉形成的部位是大脑皮层,而体温调节的中枢是下丘脑。

④持续发烧时,并非产热大于散热,而仍然是产热等于散热。

(3)有关水盐平衡调节的4个核心点①感受器——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调节中枢——下丘脑;渴觉中枢——大脑皮层。

②抗利尿激素:分泌部位: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释放部位:垂体后叶;作用部位:肾小管和集合管;作用:促进对水的重吸收;结果: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

③水盐的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下,主要通过肾脏来完成的,调节途径为:神经调节途径: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大脑皮层→产生渴感→主动饮水、补充水分;神经—体液调节途径: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尿量减少。

④引起水盐平衡调节的不是体内水的绝对含量的变化,而是渗透压的变化。

引起机体抗利尿激素分泌的有效刺激是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升高。

题组一 内环境的组成及稳态1.如图中a 、b 、c 分别表示3种细胞外液,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b 和c 成分的差异是c 中不含大分子物质B .a 中蛋白质含量最高C .c 中的物质是稳定不变的D .b 中有的细胞不消耗氧气答案 D解析由图可推断出:a为淋巴,b为血浆,c为组织液。

组织液(c)中也含有少量的大分子物质,如抗体蛋白,A错误;与组织液、淋巴相比,血浆中蛋白质含量最高,B错误;内环境中各种成分和含量都是相对稳定的,处于动态平衡中,不是稳定不变的,C错误;在血浆(b)中,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器和细胞核,进行无氧呼吸,不消耗氧气,D正确。

2.下图是人体组织局部切片示意图,其中①③⑤表示某种体液,②表示组织,④表示细胞,①⑤所在位置是某些管道的横切面。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中含有Na+、肾上腺素、血红蛋白等物质B.过敏反应引起②的通透性增加,会引起组织水肿C.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先进入③,再进入④消灭抗原D.正常情况下,只有⑤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答案 B解析据图可知,①是血浆,含有Na+、肾上腺素,但不含血红蛋白,A错误;②表示毛细血管壁,过敏反应会引起②的通透性增加,引起组织水肿,B正确;④是组织细胞,浆细胞分泌的抗体无法进入细胞内消灭抗原,C错误;⑤是淋巴,免疫细胞主要分布于淋巴和血浆中,D错误。

题组二血糖平衡及调节3.葡萄糖转运载体(GLUT)有多个成员,其中对胰岛素敏感的是GLUT4,其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

GLUT1~3几乎分布于全身所有组织细胞,它们的生理功能不受胰岛素的影响,其生理意义在于维持细胞对葡萄糖的基础转运量。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如果体内产生蛋白M抗体,可能会引发糖尿病B.如果信号转导障碍,可以加速含GLUT4的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C.GLUT1~3转运的葡萄糖,可保证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能量需要D.当胰岛素与蛋白M结合之后,可以提高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答案 B解析蛋白M为胰岛素受体,而胰岛素有降血糖的作用,如果体内产生蛋白M抗体,则使胰岛素与其受体的结合机会减少,甚至不能结合,从而使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可能会引发糖尿病,A正确;胰岛素与蛋白M(胰岛素受体)结合后,激活蛋白M,经过细胞内信号转导,引起含GLUT4的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从而提高了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如果信号转导障碍,则不利于含GLUT4的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B错误,D正确;GLUT1~3几乎分布于全身所有组织细胞,它们的生理功能不受胰岛素的影响,其生理意义在于维持细胞对葡萄糖的基础转运量,因此GLUT1~3转运的葡萄糖,可保证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能量需要,C正确。

4.人体胰腺中胰岛的生理活动对糖代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餐后随着食物淀粉的消化吸收,机体内血糖浓度会偏高,此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胰岛A细胞”或“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加速对葡萄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2)如胰岛素分泌不足,人体会患上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的症状之一是多尿,原因是原尿中葡萄糖浓度过高,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胰岛作用的发挥与下丘脑有关。

其作用机制是下丘脑感受血糖浓度变化,通过其神经末梢释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胰岛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引起相应激素的合成、分泌,调节血糖的平衡。

综合分析,动物血糖平衡调节的方式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

答案(1)胰岛B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2)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3)神经递质特异性受体神经—体液解析(1)血糖浓度升高时,高浓度血糖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可以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

(2)糖尿病病人原尿中葡萄糖浓度高,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速率降低。

(3)下丘脑通过神经调节,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特异性受体结合;血糖调节有激素的参与和神经系统的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题组三水盐平衡及调节5.(2018·自贡模拟)如图表示正常人快速饮入500 mL某种液体后,其血浆渗透压的变化曲线。

以下分析不合理的是( )A.若饮入的是清水或0.9% NaCl溶液,则体内血浆渗透压变化的曲线依次是c、bB.当正常人的血浆渗透压出现曲线a的变化时,体内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将会减少C.当饮入0.9% NaCl溶液时,细胞外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内液Na+的增加D.当血浆渗透压出现曲线a的变化时,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有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参与答案 B解析由图分析可知,b代表饮用等渗盐水后血浆渗透压的变化,c代表饮用清水后血浆渗透压变化,A正确;当正常人的血浆渗透压出现曲线a的变化时,体内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将会增加,B错误;当饮入0.9% NaCl溶液时,细胞外液Na+的浓度升高,由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所以细胞外液的Na+浓度远大于细胞内液Na+的浓度,C正确;曲线a代表血浆渗透压升高和恢复的过程,此过程中有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参与,D正确。

6.抗利尿激素(ADH)又称加压素,如图表示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细胞重吸收水分的调节机制(字母A、B、C表示体液,Ⅰ、Ⅱ表示过程)。

(1)据图分析,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细胞对水的重吸收的机制是:改变细胞中某些酶的活性,一方面促进______________的合成;另一方面促进储存水通道蛋白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从而增加细胞膜上__________________。

(2)当食物过咸时,过程Ⅱ会________(填“加强”或“减弱”)。

(3)若正常成年人血液中抗利尿激素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下图所示,则c→d时段,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对水的通透性________,导致血浆渗透压__________。

(4)尿量超过3 L/d称尿崩。

假设尿崩症仅与抗利尿激素有关,则引起尿崩的机理有二: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内分泌失调症往往会导致多种激素分泌异常。

糖尿病患者不仅胰岛素分泌异常,其体内抗利尿激素的浓度也比正常人________。

(6)含水通道蛋白囊泡最可能来自细胞器________,其与管腔膜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构特点);图中所示肾小管的功能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答案(1)水通道蛋白水通道蛋白的数量(2)加强(3)增加(大) 降低(4)抗利尿激素分泌量不足肾脏相应细胞表面缺乏抗利尿激素受体,而使抗利尿激素不能发挥作用(5)高(6)高尔基体一定的流动性控制物质进出、信息传递题组四体温平衡及调节7.小白鼠是恒温动物,当环境温度明显降低时,其体温仍能保持相对恒定。

为了探究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为下丘脑,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制订了以下实验方案。

下列对该实验的实验步骤及预期结果与结论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步骤①取材不当,应取若干只健康状况良好且体重相同的成年小白鼠B.步骤②还应测量小白鼠的初始体温,以便和步骤④记录的结果进行比较C.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应将两组小白鼠均置于25 ℃环境中进行实验D.预期结果与结论和实验目的不对应,应对各种可能的结果及结论进行描述答案 C解析一般情况下,用活体做实验时,为避免因个体死亡或个体差异等情况而导致实验不能正常进行,常选取多个相同状况的个体进行研究,A正确;本实验的观测指标为小白鼠体温的变化,所以,在实验开始时要测量小白鼠的初始体温,以进行比较分析,B正确;本实验的单一变量应为下丘脑是否被破坏,由步骤③可知,本实验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但结合题干信息可知,实验应在0 ℃环境中进行,C错误;探究性实验的结果和结论不唯一,应对各种可能的结果和结论进行分项描述,本实验属于探究性实验,而题中结果和结论的描述方式为验证性实验结果和结论的描述方式,D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