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披露研究

合集下载

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

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

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背景介绍:上市公司在财务报表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与经营活动无关的非经常性损益。

这些非经常性损益可以包括一次性收入或费用,如处置资产、股权转让、法律诉讼等。

上市公司往往会利用这些非经常性项目来影响盈余,实现盈余管理的目的。

盈余管理是指公司通过操纵财务报表来达到特定的盈利目标或者影响股价走势的行为。

这种行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公司的业绩表现,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影响。

研究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对于加深我们对公司财务报表真实性的认识,增强监管部门对公司财务数据的监管和规范具有重要意义。

【内容达到200字,可继续补充】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揭示其背后的动机和影响,深入分析这种行为对公司财务报告透明度、信息真实性和投资者关系的影响。

探讨监管与规范对于非经常性损益使用的限制和规定,提出可行的建议和启示,以帮助提高公司财务报告的质量和透明度,维护市场秩序和投资者利益。

通过这一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上市公司在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时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为相关监管部门和投资者提供参考,促进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构建公平公正的资本市场环境。

1.3 研究意义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其背后涉及到公司治理、财务透明度、投资者保护等方面的重要议题。

了解上市公司如何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加全面地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从而更好地进行投资决策。

研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也有助于监管部门更好地制定相关政策和规范,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通过深入研究上市公司在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方面的案例,可以揭示这种行为对公司盈余质量、股价表现、投资者信心等方面的影响,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参考。

分析影响和风险也有助于提醒投资者在投资决策中注意相关风险因素,避免盲目跟风投资,保护自身权益。

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研究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步发展,近年来上市公司披露的年报中非经常性损益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激增公司利润,并日益演变成上市公司粉饰报表的重要手段。

因此,研究我国现有制度环境以及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现象有着迫切的需要以及重要的意义。

企业的会计盈余主要包括持续损益和非经常性损益。

持续损益作为依据预测企业的未来盈利能力和判断未来发展能力;而非经常性损益具有一次性和偶然性的特点,与主营业务无关且通常数额巨大,极易被管理当局操纵以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起步晚,对非经常性损益的研究在很多方面也没有到位的落实。

整体上,我国证券市场并不发达,许多盈余管理完全是一种机会主义行为。

盈余管理方面,特别是非经常性损益方面还处于不断完善阶段,在借鉴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有的制度环境以及资本市场发展程度下的上市公司非经常性盈余管理的整体情况,探索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在我国的研究情况,将有利于我国整个证券市场的发展。

1相关概念的界定1.1非经常性损益的界定关于非经常性损益的概念,1999年中国证监会在《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上首次提出,定义为“公司正常经营损益之外的一次性或偶发性损益。

”其要求在年度报告正文中“主要财务数据与指标”项下增列“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利润”指标,同时披露所扣除的项目与涉及的金额。

这次定义是我国会计改革中对“损益”观念的重大革命。

但是将持续损益和非经常性损益的判断标准定义在损益发生的频率上有一定的缺陷,会导致投资者对企业未来获利能力作出错误的判断。

此后,在2001年,中国证监会又发布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对非经常性损益进行了更为详细的界定,定义为“公司发生的与经营业务无直接关系,以及虽与经营业务相关,但由于其性质、金额或发生频率,影响了真实、公允地反映公司正常盈利能力的各项收入、支出。

关于我国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

关于我国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

关于我国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的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加,上市公司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是其运行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非财务信息披露对于评估上市公司综合实力、风险管理和社会责任的履行具有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非财务信息披露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信息披露内容不够完善、披露方式不够规范等。

本文将就我国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问题展开研究,从问题原因、影响及解决方法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问题原因1. 信息披露制度不够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在过去的几年得到了不断完善,但仍然存在缺陷。

信息披露制度不够完善直接导致了非财务信息披露的不足和不规范。

没有明确规定上市公司应该披露哪些非财务信息以及披露的标准和要求。

2. 上市公司对非财务信息披露重视不够一些上市公司对非财务信息披露的重视程度不够,往往只关注财务信息的披露,而忽视了非财务信息的重要性。

这种现象导致了非财务信息披露的内容不够详尽和全面。

3. 监管不力监管部门对于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进行监管,但是监管不力存在。

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的非财务信息披露缺乏有效监管措施,导致一些上市公司对于非财务信息披露存在违规现象。

二、问题影响1. 投资者权益受损非财务信息披露不足将使得投资者无法全面了解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和风险状况,从而影响其投资决策,进而影响投资者的权益。

因为不充分的非财务信息披露会导致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综合实力和风险管理能力的评估不足,使得投资者很难做出准确的投资决策。

2. 上市公司形象受损上市公司的非财务信息披露不足将会影响其社会责任形象,从而影响公司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形象。

由于社会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视,非财务信息披露不足会导致社会对于上市公司的评价降低,进而影响公司的形象和声誉。

3. 金融市场稳定性受到威胁非财务信息披露不足将使得金融市场对于公司的风险管理和综合实力无法全面评估,从而对金融市场的稳定性造成潜在威胁。

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确认和披露问题的探讨

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确认和披露问题的探讨
映企 业 长 期盈 利 能力 的只 能 是经 常性 收 益 。一 个 公 司 如
调节 作 用 是 巨大 的 。因此 , 监会 多 次强 调要 在 业绩 报 告 证 中明确 按 规范 要 求披 露非 经 常性 损 益信 息 , 以便 于 利 益相 关者“ 去伪 存真 ” 真切 了解 其 盈利 能 力 、 展后 劲 。那 么 , , 发
扣 除 非 经 常 性 损 益 后 ,9 14家公 司 当 年 净 利 润 由盈 转 亏 ,
1 2家公 司 由亏转 盈 。由上 可 见 , 经常 性损 益 对净 利 润 的 非
相 关 , 由于 其性 质 、 额 或 发 生 频率 , 响 了 真 实 、 允 但 金 影 公
地 反 映 公 司 正 常盈 利 能 力 的各 项 收入 、 出 。因 此 , 反 支 能
产 的 处 置 、单 独 进 行 减值 测试 的应 收 款 项 减值 准 备转 回 等 等 , 企 业 的非 常 业 务 和 偶 发业 务 , 有 一 次 性 和偶 发 是 具 性 的特 点 ,投 资 者 无 法通 过这 类 非 经 常 性 损 益 预 测企 业 未 来 的发 展 前 景 。根 据 证监 会 的定 义 , 经 常性 损 益 是 指 非 公 司发 生 的 与 正常 业 务 无 直 接关 系 ,以及 虽 与 正 常业 务
 ̄a /
22 l
l . 23
26 0
9 8 9 %
S T类样 本描 述
20 0 9钜 21 O O年
s T类公 司 ( ) 家 :d
16 8
12 7
注 点 在 于其 盈 利状 况 、 利 能力 。能够 反 映 上市 公 司盈 利 盈 能 力 的 信息 是 收益 及 其组 成 。损 益 被 区 分 为 经 常 性损 益 与 非 经 常性 损 益 。这 是 因为企 业 经 常发 生 的 交易 或 事 项 ,

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分析

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分析

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分析我国一直以来对非经常性损益分外关注,如果非经常性损益在报表中披露不详细,不准确,会误导投资者对公司经营成果和获利能力的评价,影响投资决策。

结合规范本身存在的问题,总结出非经常性损益披露的格式不统一,界定不完善等问题,相应的提出统一披露格式,完善非经常性损益等措施。

标签: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披露D91 非经常性损益披露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非经常损益作为一个财务上的指标,对于公司越来越重要,如果非经常性损益在报表中披露不详细,不准确,会误导投资者对公司经营成果和获利能力的评价,影响投资决策。

1.1 非经常性损益的界定不完善针对上市公司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问答第1号》本身存在的不足,证监会不断地完善非经常性损益,但是修订后的非经常性损益仍然是采用罗列法,列举哪些情况属于非经常性损益,罗列法固然有它的优势,但是罗列法不能把所有的情况都列举出来。

并且罗列法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罗列不太准确,存在歧义的问题。

如《问答第1号》规定:“交易价格显失公允的交易产生的超过公允价值部分的损益”属于非经常性损益,但对“显失公允”并没有作明确的定义,这使得公司在披露该项目时有很大的弹性空间,因为很难判别这项交易是否显失公允。

1.2 披露格式不统一内容不具体现在非经常性损益披露方面,没有统一的披露要求,也没有统一的披露格式,这就导致了披露的随意性及简单化,只满足了配股、增发股的需求。

有的披露的是涉及到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有的披露了“新公告”的二十一项。

有的披露了本年金额和上年金额,有的只是披露了本年金额。

从财务报告的披露情况来看,不少公司披露得过于笼统,只是简单地照搬利润表中相关科目的数据,而没有按照《问答第1号》披露其交易的类别。

对于非经常性损益的披露格式方面,披露的不统一给报告使用者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对于投资者需要的不同的公司横向比较不方便。

因此要对非经常性损益的披露格式进行规法,在定期报告准则中也有必要对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披露规定统一的格式和要求。

我国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管制效果研究

我国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管制效果研究

我国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管制效果研究I. 研究背景和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对于企业的信息披露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的公平、公正和透明,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的法规和政策。

这些法规和政策旨在规范企业的信息披露行为,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和准确性,从而让投资者能够更加真实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

然而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非经常性损益信息的披露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有些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可能会故意隐瞒或者误导非经常性损益信息,导致投资者无法准确判断企业的经营状况。

因此研究我国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管制的效果,对于提高我国资本市场的信息披露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我国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管制效果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现有制度的优点和不足,为进一步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提供有益的借鉴。

同时这也有助于提高投资者和分析师的信息分析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加理性地进行投资决策。

这项研究对于推动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A. 非经常性损益信息的定义和重要性非经常性损益,顾名思义就是那些不经常发生的、不会对公司主营业务产生持续影响的收益或支出。

这些项目通常与公司的日常运营无关,但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公司的财务状况和业绩表现。

因此对于投资者来说,了解这些信息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评估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成长潜力。

在我国非经常性损益信息的披露管制对于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加强对非经常性损益的监管,可以促使上市公司更加真实、准确地报告财务数据,降低操纵利润、粉饰报表的风险。

同时这也有助于提高市场的透明度,让投资者能够更加客观地评价公司的投资价值。

非经常性损益信息的披露管制对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我们应该关注这些信息,以便更好地参与到股票、债券等金融产品的投资和交易中去。

B. 中国证监会对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的要求中国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要求非常严格,以确保投资者能够充分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

我国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研究【摘要】本文主要研究我国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情况,包括其定义和分类、现状、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分析以及对策建议等内容。

通过对相关文献和数据的分析,发现我国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存在不规范、不透明的现象,暴露出一些企业利用非经常性损益“窗口”进行虚增等问题。

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财务监管制度不完善、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等方面。

对策建议包括加强监管、规范信息披露、提高企业透明度等方面。

研究总结指出完善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对企业治理和资本市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可深入研究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的标准化和规范化问题。

本研究虽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但仍存在数据获取困难、研究方法有限等局限性。

【关键词】:关键词可能包括: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上市公司、研究、我国、现状、存在问题、影响因素、对策建议、总结、展望、局限性。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研究引言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和透明度越来越受到关注。

作为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对投资者的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非经常性损益是指与公司正常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收入或支出,在财务报告中通常以单独列示的形式出现。

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直接影响着投资者对公司经营状况的判断和决策。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普遍存在着不规范、不透明、不可比性等问题,这不仅给投资者带来了困扰,也影响了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深入研究我国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的现状、问题及影响因素,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对于推动我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我国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的现状和问题,并就如何改进和规范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提出建议,以提升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和透明度。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分析我国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影响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的因素,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

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披露制度的完善

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披露制度的完善

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披露制度的完善非经常性损益是指公司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以及虽与生产经营相关,但由于其性质、金额或发生频率,影响了真实、公允地评价公司当期经营成果和获利能力的各项收入、支出。

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利润构成中,非经常性损益往往占有较大比重,并经常成为一些公司获取利润的重要手段。

本文希望通过对沪市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的统计分析,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会计盈余指标的信息披露制度。

一、我国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特征的统计分析1、近三年非经常性损益披露概况1999年,沪市476家上市公司中有11家公司没有按照证监会要求在年报中披露“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465家公布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的上市公司中,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普遍存在影响。

其中,34家上市公司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由盈转亏。

这表明,这些公司的业绩绝大部分来自于非经常性或偶发性的业务,换句话说,这些公司的主营业务亏损严重。

2000年,沪市所有607家公司没有一家亏损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变盈利,但存在多家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之前盈利的公司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转为亏损。

2001年,沪市共有650家公司披露了非经常性损益情况。

这650家公司净利润总额为634.18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629.03亿元,非经常性损益总额为5.07亿元,占净利润总额的0.81%。

整体来看,非经常性损益对公司净利润普遍存在影响,但影响的面和影响的金额呈逐年减小的趋势。

例如,虽然上市公司数量增加了,非经常性收益影响的公司家数却从70.11%降为66‘31%,非经常性收益金额也从63.25亿元降到59.27亿元。

2、非经常性损益的构成特征以2001年为例,实证分析发现,营业外收支出现的次数仍然最多,650家公司扣除17家没有非经常性损益的公司,几乎90%的公司都将营业外收支作为非经常性损益扣除掉,但金额并不大,扣除中国石化这一异常值后只有188531万元。

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问题研究

MA Jn , S N Ha —fn ig U i eg
( co lfA cu tny C nrl n e i i ne n cn mc, e g10 8 , hn ) Sho o conac ,et w  ̄t o n c a dEo o i B n 00 1C i aU y fF a s a
o t en i td b h e m n in d a o e, h y si e d t k r n—r c ri g g i n o su ig g v r — u ig l e yt e tr me t e b v t e t l n oma e mo eNo b mi o lt e u r a n a d l s sn o en n me t n n i u sde ,a s ts e n e t e t cu n s i o tn t o s t k p d f i n n r a e s r n a ca s b i is s e a sa d d b sr t r g a mp r tmeh d o ma e u e ct a d i c e s u - i f l l r u i a i s pu e . lss
i h o re i t d b h e m h t n—r c ri g p o t n o s d d cin atrt e n tp o t h u d b o i v , n t ec u s .L mi y t e tr t a e No e u rn r f d ls e u t f e r f o l e p st e i a o e h i s i c mp n e h t l b u td o a h u d p tmo e e h s n ma ig u e ct n n r a i g s r l s s b n o a i st a l e p t f h t s o l u r mp a i o k n p d f i a d i ce sn u p u e y i — wi e s i s c e sn h i man b sn s rf ,w i rc mp n e e c i gfrt e s r swel sr s mi gt e l t g to ewi — r a i g t er i u ie sp oi t h l f o a isr a h n h t sa l a e u n h s n s t eo o a ii h h

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

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

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摘要】本文通过案例研究分析了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现状及影响。

首先介绍了非经常性损益的定义和作用,然后探讨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

接着以公司A和公司B为例,分析了它们在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上的实际操作。

结论部分探讨了盈余管理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并提出了建议与展望。

本文旨在揭示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为投资者和监管部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案例研究、影响、建议、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很多上市公司为了满足投资者的预期和推动股价走高,会采取一些手段来进行盈余管理。

其中一个常见的手段就是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来调节公司的盈利水平。

背景介绍:非经常性损益是指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无关,不会经常发生的一次性损益或收益。

这些非经常性损益可能是因为公司出售资产、收购其他公司或者进行重组等特殊事件所产生的。

在财务报表中,公司可以将这些非经常性损益单独列出,以便投资者能够清晰地了解公司除去这些特殊因素后的真实盈利情况。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探讨这一现象对公司经营和投资者利益的影响,从而提出相关建议。

通过深入研究,希望能够揭示上市公司在盈余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为监管部门和投资者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及影响。

通过对盈余管理和非经常性损益的概念进行界定和阐述,进一步探讨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及其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特别关注公司A和公司B在盈余管理中采用非经常性损益的情况,分析其背后的动机和影响。

最终,总结盈余管理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并提出建议和展望,以促进上市公司健康经营和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可靠性。

基于新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非经常陛损益信息披露研究

基于新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非经常陛损益信息披露研究

( ) 二 非经常性损益总体披 露情 况 从 ( 1这些上市公司整体披露 的数据看 , 表 ) 非经常性损益总额 占净利润 的比例为83%, .1 同 上海证券报统计的在上市公司中报中非 经常性损益总额 占净利 润的比例49 %要高很多 。 . 6 从行业的角度看 , 综合类 的公 司中在披露 的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的 比例最大为7 .3 远大 于半数 ; 1 %, 4 其次是信息技术业类的公司 , 比例为4 . %, 4 润 的要 求 。
( )1 二 《 号问答 》 的颁布及历次修 订
中国证监会 于20 年颁 布了《号 问答 》对 非经常性 项 目的概念作 了进一步的说明 , 01 1 , 并对
应包括 的项 目进行 了列举 , 要求企业在招股说明书 、 定期报告 以及 申请新股材料 中对 非经常性 损益项 目予以充分披露。 这是 中国证 监会第一次专门针对非经常性损益项 目所颁布 的较为系统的法规 ,同之前只是在上文中整理 的部分相关公告中有所涉及有着根本 性的变革 , 并于2 0 年进行 了第一次修订 。06 04 2 0 年财政部正式颁布 了企业会计准则及应用 指南 , 07 1 日起在上市公 司范 围 自2 0 年 月1 内施行 。 结合新相应会计准则 中相关规定的变化 , 中国证监会 又相应地对《 号问答 》 了第二次修订。 1 作 通过对中国证监会对非经常性 损益披露的规范及两次修订来看 ,证监会只是根据中国上 市公 司在财务报告 中出现较 多的非经常性损益项 目对非经常性损益项 目 进行 了罗列 , 要求上市公司对每一相应发生的项 目进行披露。 在除 了对项 目的要求上每次及 时调整 之外 , 对其他披露 内容的要求则 是越趋简单 , 即中国证监会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 了非经常性损益披露 的具体项 目名称和金额上。

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探讨

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探讨

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探讨摘要:近年来上市公司披露的年报数据中,非经常性损益日益演变成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

本文通过非经常性损益的理论分析、政策解读等,对非经常性损益进行了初步研究,并且对相关政策提出建议,旨在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关键词: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上市公司一、导论(一)问题的提出财务报表中的净利润指标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十分重要,由于其牵涉多方利益,因而也成为了各类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而将净利润的不同组成部分按照其持续性长短进行划分,可分为长期持续性、短暂持续性和非持续性。

在这之中,短暂持续性和非持续性由于具有一次性和偶发性的特点,产生的损益被称为非经常性损益。

非经常性损益概念的引入,至少是为达到以下两项目的:一是对于上市公司内部管理层而言,它有效杜绝了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操纵利润的倾向,引导上市公司将其主要精力放到主营业务上;二是对于外界各类投资者和报表使用者来说,可以使得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经营业绩的评价更加客观、公正。

然而,由于净利润指标在如今已几乎成为了决定上市公司成败的指标,通过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操纵利润的情况在近几年并未得到有效控制。

(二)文献回顾1.非经常性损益政策研究吴溪,程璐(2001)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1999年度沪市上市公司所披露的非经常性项目进行了分析,发现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其所认定的损益项目与证监会所界定的非经常性损益并不一致,上市公司偏向于少披露非经常性损益,而这一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该项目本身的界定并不十分客观。

李常青,洪泳(2003)运用描述性统计的方法,对1999年至2001年度沪市上市公司的非经常性损益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为:总体而言,非经常性损益会影响公司最终的净利润指标,但其影响能力处于逐年下降的趋势。

2.非经常性损益与盈余管理陆建桥(1999)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以沪市上市公司中的22家亏损企业为其研究样本,详细研究了上述公司在亏算年度前后的盈余管理行为及其动机。

新会计准则下非经常性损益披露问题研究

新会计准则下非经常性损益披露问题研究

新会计准则下非经常性损益披露问题研究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与国际会计准则“实质趋同”的新会计准则。

新会计准则下的企业财务报告突出了“资产负债表观”和“全面收益观”现代业绩报告理念,导致企业收益项目构成更加复杂,汇总收益数据预测价值和决策有用性降低。

本文从投资者决策有用性的视角,采用规范性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我国强制性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制度存在的缺陷;研究新会计准则业绩报告模式下收益项目分类和报告问题;提供并解释我国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对投资者决策有用性的经验证据。

研究内容和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制度存在的问题。

非经常性损益在“可理解性”、“真实反映”、和“完整性”方面存在固有的缺陷,这些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必然影响其对投资者的决策有用性。

2,全面地阐述了企业收益报告模式的历史变迁,研究了企业业绩报告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报告企业全面收益是财务报告适应企业经济环境变化和投资者信息需求的必然结果,全面收益报告观的基本理念是:所有收益项目、以及其它类型财务信息对评价企业业绩具有同等重要性。

因此,财务报告应坚持同等重要性原则,对收益项目的分类应该避免使投资者产生应该将部分收益项目剔除出汇总收益的印象。

上述研究结论提示监管部门关注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信息误导投资者的可能性,应用于企业财务报告的收益项目分类标准应该具有客观性特征,从而保证最大程度地降低上市公司管理层对企业业绩指标的可操控空间。

3,系统地梳理和分析了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和美国联邦会计准则委员会有关收益项目定义、分类原则的研究成果和结论,研究并完善了基于企业“经济活动类型”和“收益计量方式”的二元收益项目分类标准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业绩报告模式下的应用问题。

研究结果有助于投资者辨别企业会计期间因资产和负债重新计量产生的收益项目、终止经营产生的收益项目、以及金融损益项目。

实质是帮助投资者正确区分当期收益中可持续的核心收益和与企业价值不相关的暂时性收益项目。

非经常性损益披露的研究

非经常性损益披露的研究

非经常性损益披露的研究在我国的市场环境中,净收益的信息具有特殊的作用,无论是公司IPO,或是增发、扩股,退市机制的设计,净收益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参考指标。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净收益信息的披露成为理论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相对于经营性收益,非经常性损益的披露一直存在着很大的争议。

2003年IASB在修订的准则中取消了“非常项目”在表内和附注中的披露,这是对以往非经常性损益披露的一次重大改变。

随着我国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这样的变化无疑会对我国非经常性损益的披露产生重大的影响。

本文是规范性研究,采用演绎方法和比较分析的方法,通过国外准则有关非经常性损益披露的比较,分析了我国非经常性损益披露制度存在的缺陷,借助于AH上市公司披露格式和内容的比较,以及分别按照中国新会计准则和香港财务报告准则披露的净利润的差异的分析,研究了“全面收益观”下收益项目分类和报告问题,为改进我国非经常新损益在表内和附注中的披露提供了一些依据。

文中首先介绍FASB和IASB以及ASB在非经常性损益方面的研究,包括非经常性损益的定义、内涵和相关界定标准。

在此基础上,概述了这些研究结论在准则制定过程中应用的情况。

接着是对非经常性损益有关理论的探讨,关于收益的观念主要存在“本期经营业绩观”和“全面收益观”两种观点,准则制定机构一直在寻找这两种收益观念的平衡。

并在准则的制定中逐渐倾向于“全面收益观”的收益报告模式,这为研究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提供了理论基础。

本文的重点是AH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披露的比较研究,包括收益表格式和内容的比较分析,按照中国新会计准则和香港财务报告准则报告的净利润差异,以及对差异的分析。

最后在探讨了“全面收益观”下收益项目分类的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我国非经常性损益表内披露和表外披露的建议。

论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的披露(一)

论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的披露(一)

论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的披露(一)众所周知,中国的资本市场为玩家提供了一个大舞台。

拟发行上市公司为了达到发行新股融资的目的,上市公司为了保住配股、增发的资格,ST、PT类企业则为了保住稀缺的“壳”资源,粉饰报表、操纵利润成了玩家手中的利器,其中非经常性损益的调节成了常选的途径。

为了规范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的会计核算和披露,约束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调节利润,完善资本市场配置稀缺资源的功能,从1997年开始,国家财政部、证监会相继发布了一系列规范,如关联方交易准则、非货币性交易准则、债务重组准则,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以下简称《问答》第1号),等等。

但时至今日,上市公司的此类行为并未得到有效治理。

为此,今年初证监会又对《问答》第1号进行了某些修订,如对“非经常性损益”的内涵和外延再次予以界定。

但究竟应该如何合理界定和披露非经常性损益,仍值得探究。

对此,本文谈点认识和建议。

一、非经常性损益的披露目的关于会计目标的理论定位,目前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决策有用论”,二是“受托责任论”,三是“投资者保护论”。

在我国,“决策有用论”的目标导向越来越明显。

按照“决策有用论”,信息披露是为了满足上市公司的各利益相关者(包括:投资人与潜在投资人、债权人、企业员工及政府部门)进行决策的需要,要求所披露的信息必须与决策相关。

一般认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由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构成。

信息对决策所起的作用,就是增强决策者预测的能力,或者证实或者纠正他们早先的期望。

因此可以认为,为了使所披露的信息具有预测价值,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决策需要,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重点在于上市公司信息的结构调整。

而将损益区分为经常性损益与非经常性损益是信息的结构调整的重要领域。

我们为什么要关注非经常性损益?这是因为,能够反映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信息是收益及其组成,而收益结构的信息有助于利益相关者在进行决策时,提高对公司收益质量的关注。

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决策有用性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的开题报告

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决策有用性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的开题报告

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决策有用性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企业的信息披露成为了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十分关注,而非经常性损益则是企业财务报告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非经常性损益通常来自于特定活动,如资产减值、重组和并购、关停和重组等,这与企业本身的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但对其营收、利润、资产和负债等指标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非经常性损益的信息披露对于投资者准确了解企业实际经营情况、风险与收益具有重要的决策价值。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针对非经常性损益的信息披露还比较不规范,存在以下问题:一些企业可能会通过不合理的会计手段,将一部分应计入非经常性损益的项目转化为常规损益,从而掩盖企业营运状况;一些企业对于非经常性损益的披露不够细致和透明,导致投资者无法正确认识其风险和收益。

因此,深入研究非经常性损益的信息披露决策对于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投资者的决策能力,增进市场的透明度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论文旨在研究非经常性损益的信息披露决策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的有用性,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 回顾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非经常性损益的概念、种类和会计处理方式,深入探讨其作用和意义,以此为基础分析信息披露的理论依据;2.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探讨非经常性损益和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对投资者的决策影响;3.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证数据分析,反映投资者对于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的态度和满意度,评估现有信息披露制度的有效性和存在的问题;4. 基于以上研究,提出相应建议,推进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标准化和规范化,提高信息披露制度的透明度和有效性,提高投资者的决策水平、风险意识和信任度。

三、研究方法本文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法:对国内外有关非经常性损益及其信息披露研究现状和相关理论进行综合和分析,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前提;2. 实证分析法:利用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和回归分析方法探讨非经常性损益和公司业绩、股价之间的关系,评估非经常性损益信息在投资者决策中的作用和决策价值;3. 问卷调查法:通过调查投资者对于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的态度和满意度,了解他们对于非经常性损益信息需要的程度、关注的重点和信任度等因素影响;4. 经验分析法:基于以上研究,结合国内外相关法规和制度,提出完善和推进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的建议和措施,以期提高信息披露的规范化、透明度和准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露 扣 除非 经常 性损 益后 的净利 润 时 , 应 说 明扣 除 的项 目及 金 额 。但 对 是 否
关 于 非 经 常 性 损 益 的 界 定 .我 国 证监 会 自 19 9 9年 以 来 至 今 已 经 经 历 过 四次修订 . 终 在 20 最 0 8年 1 0月 3 1 日发 布 的 《 开 发 行 证 券 的 公 司 信 息 公 披 露 解 释 性 公 告 第 1号— — 非 经 常 性 损 益 (0 8 》 以 下 简 称 《 告 第 1 20 ) ( 公 号 》 中 予 以 明确 。 “ 经 常 性 损 益 是 ) 即 非 指 与公 司正 常经 营业 务无 直接 关 系 .


非 经常 性损 益 的界定
二 、 国 上 市 公 司 非 经 常 性 损 益 我
常性 的 、 有 预测价 值 的。 具 ( ) 少 追 溯 调 整 的 规 定 二 缺 根据 证 监会 的 非经 常 损益政 策 , 上 市 公 司 只 需 要 在 年 度 报 告 中 提 供 包 括 扣 除 非 经 常 性 损 益 后 的 净 利 润 等 内在 的主要 财务 数 据与 指标 , 披 在
以 及 虽 与正 常 经 营 业 务 相 关 ,但 由于
披露存 在 的问题
( ) 经 常 性 损 益 项 目 的 确 定 一 非
过 厦 谨 慎
证 监 会 从 增 强 上 市 公 司 的 信 息 质 量 , 护 投 资 者 的 利 益 出 发 , 净 保 把 利 润 中 的 劣 质 成 分 剔 除 掉 . 划 分 扣 在 除 非 经 常 性 损 益 后 的 净 利 润 和 非 经 常 性 损 益 时 保 持 适 当 的 谨 慎 是 必 要
常 性损 益 的界 定范 围发 生 变动 时 . 报
表 使 用 者 就 不 能 得 到 调 整 后 的 前 一
年 度 的扣除 非经 常性 损 益后 净利 润 ,
并 将之 与 当年 扣 除 后 净 利 润 进 行 比 较 ,降低 了该 项财 务 指标 的有 用性 。 通 常 当 会 计 政 策 发 生 变 化 时 . 要 列 需
现 出 一 种 过 度 的 谨 慎 , 现 为 相 同 性 表 质 的 项 目 , 利 得 确 认 为 非 经 常 性 损 把 益 . 而 把 损 失 却 不 作 为 非 经 常 性 损
策 变 化 时对 前 期 扣 除 非 经 常性 损 益
后 净 利 润 作 相 应 的 追 溯 调 整 。当 非 经
票 上 市 、 止 退 市 、 得 配 股 资 格 及 防 取 避免 亏损 等 目的 , 当针 对上 市公 司 应
非 经 常 性 损 益 披 露 存 在 的 问 题 . 行 进 积 极 有 效 的 监 管 , 促 进 我 国证 券 市 以 场 的健 康 发 展 。
在 短 期 通 过 巨额 非 经 常 性 损 益 项 目 来 改 变 业 绩 , 达 到 股 票 上 市 、 止 退 市 、 得 配 股 资 格 及 以 防 取
避 免亏损 等 目的 。 因此 , 何正 确 地使 用非经 常性损 益 项 目. 行有 效 的披 露 和监 管成 为 影 响 如 进
我 国证券 市 场健 康发展 的重要 议题 。
的 , 如 将 政 府 补 助 、 易 价 格 显 失 例 交
同 时 列 报 前 期 的 比较 数 据 未 作 规 定 , 同 时也 没有 要 求 在 非 经 常性 损 益政
其 性 质 特 殊 和 偶 发 性 .影 响 报 表 使 用 人 对 公 司经 营业 绩 和 盈 利 能 力 做 出 正 常 判 断 的 各 项 交 易 和 事 项 产 生 的 损
册 会 计 师 审 计 指 明 了方 向
鉴 于 上 市 公 司 非 经 常 性 损 益 具
益 。如对 资产准 备减值 的处理 。我 们
从 《 告 第 l号 》 以 得 知 : 有 “ 公 可 只 因 不 可 抗 力 因 素 , 遭 受 自然 灾 害 而 计 如 提 的 各 项 资 产 减 值 准 备 ” 可 以作 为 才 非 经 常 性 损 益 扣 除 , “ 独 进 行 减 而 单 值 测 试 的 应 收 款 项 减 值 准 备 的 转 回 ” 不 论 是 否 是 由 自然 灾 害 造 成 的 . , 都 作 为 非 经 常 性 损 益 扣 除 。如 果 由 可
益 。 并 通 过 列 举 的 方 式 对 比较 典 型 的 ” 非 经 常性 损 益 进 行 了 说 明 。这 为 上 市 公 司 非 经 常 性 损 益 项 目的 披 露 以 及 注
公 允 的 交 易 产 生 的 超 过 公 允 价 值 部 分 的损 益 划 分 为 非 经 常 性 损 益 。但 是 我 国 目前 的 非 经 常 性 损 益 政 策 却 呈
出相关 会计 信息 的 年度 比较 数 据 , 并
对 年 度 比较 数 据 进 行 追 溯 调 整 。但 由 于 “ 经常 性损 益 ” 策 还不 属 于“ 非 政 会
计 政 策 ” 因 此 。 大 多 数 上 市 公 司 没 , 绝
有 根 据 非 经 常 损 益 政 策 的 变 化 而 对
抗 力 因 素 引 起 的 各 项 资 产 减 值 准 备 是 经 常 性 的 、 有 预 测 价 值 的 , 么 具 那
有多 以
非 经 常 性 项 目 的 核 算 都 依 赖 于 会 计 人 员 的 主 观 判 断 . 于 管 理 层 通 过 非 便 经 常 性 损 益 项 目改 变 业 绩 . 达 到 股 以
一 论 坛 lL AN UN T

我 国 上 市 公 司
●卫 / 刘 民文
提 要 :上市公 司非经常性损益的高低影响着上 市公司是最终盈利还是亏损,因为其具有

次性 和 偶发 性 的特 点 , 并且 某 些非 经 常性 项 目的 核 算依 赖 于会 计人 员的 主观 判 断 . 以足 以 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