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信息 学案
八年级生物上册 16.2 人体对信息的感知(一)学案(无答案)(新版)苏科版
第2节人体对信息的感知(一)【学习目标】1. 说出眼球的附属结构和功能。
2. 概述眼球的结构以及与视觉形成的关系。
【学习重点、难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以及视觉的形成过程【学习内容】知识点一观察眼的结构【学生自学】阅读课文和信息库上的内容,观察图16——8和图16——9,思考以下问题:1. 眼是人体观察事物形成视觉的主要器官,由哪几部分组成?其中主要结构是什么?2. 眼球的附属结构有哪些?对眼球有何作用?3. 在眼球的结构中,与视觉形成有关的主要结构有哪些?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演练展示】1. 人体观察事物、获取外界信息和形成视觉的重要器官是,它由和组成,其中 _____是主要结构。
2. 眼球的附属结构包括、、、、等,对眼球有保护作用,如,可以分泌泪液,具有杀菌和润滑眼球的作用。
3. 沙眼和急性结膜炎的发病部位通常在,所以平时要注意卫生。
4. 眼球外膜前端透明的膜叫,是光线首先进入眼球的膜,也是人体捐献的器官之一。
5. 人体通过调节的凸度,可以始终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
6. 人的眼有的呈黑色,有的呈蓝色,是与人的 ____有关。
7. 眼球结构中与视觉形成有关的结构有、、、和。
分布有感光细胞的结构是。
【质疑拓展】结合眼球的结构模型,由外而内依次展示眼球的结构,并说明各部分的作用,尤其是与视觉形成有关的部分,如角膜、虹膜、晶状体、玻璃体和视网膜。
知识点二模拟眼球成像的过程【模拟实验】1. 按照图16——10的装置,用一块白纸板做屏幕,将凸透镜放在一支点燃的蜡烛和白纸板之间。
2. 固定好蜡烛和白纸板,然后左右调整透镜,直至白纸板上出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物像为止。
【合作学习】讨论:1. 实验中透镜和白纸板分别模拟了眼球的什么结构?2. 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的物像应是怎样的状态?知识点三视觉的形成【学生自学】阅读课文,并观察图16——11,思考问题:1. 形成物像的部位在哪里?2. 形成视觉的部位在哪里?3. 视觉形成的过程是怎样的?4. 一个人的眼球结构完好,但却双目失明,原因是什么?【演练展示】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由进入眼球的内部,再经过等的折射作用,最后落在上形成物像。
初中生物人体感知信息教案
初中生物人体感知信息教案教学内容:人体的感知信息及其作用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的感知器官和其作用;2. 掌握人体感知信息的传递过程;3. 知道如何保护和利用好自己的感知器官。
教学重点:1. 人类感知器官及其作用;2. 感知信息的传递过程。
教学难点:1. 感知信息的传递过程;2. 如何保护和利用好自己的感知器官。
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生物》;2. 模型或图片展示人体感知器官。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感知器官;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人类需要感知器官?有哪些感知器官?二、讲解(15分钟)1. 介绍人类的感知器官及其作用: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皮肤等;2. 讲解感知信息的传递过程:感知器官接收外部信息,通过神经系统传递到大脑进行处理,最终形成感知信息。
三、展示与讨论(10分钟)1. 展示模型或图片介绍感知器官的结构和功能;2. 讨论如何保护和利用好自己的感知器官,例如不过度使用手机、保护眼睛等。
四、练习与检测(15分钟)1. 完成课本上相关练习;2. 出示图片,让学生标出不同的感知器官。
五、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重点强调人体的感知器官和感知信息的传递过程;2. 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护好自己的感知器官。
六、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习题;2. 分析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自己的感知器官,并写一份感想。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人体的感知信息及其作用,通过讲解、展示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人体感知器官的兴趣,帮助他们理解感知信息的传递过程,提高对自身感知器官的保护意识。
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互动,激发他们对生物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苏科版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物联网教案
教师活动
个性修改
一、
激趣导入
在电影《偷天换日》和其它的电影、电视剧中我们常可以看到,神偷在偷取宝物时,总会有一个把风的在外面用电脑监测着。电脑屏幕上面,显示着神偷周围有一根根红线,如果神偷不小心“触”到了这根红线,那么报警器就会发响。
2.对比:传统温度计与电子温度计,它们有何区别?
生交流回答:传统温度计通过水银柱的变化确定温度,电子温度计通过感知温度后转换成电信号从屏幕上读出。
3.温度传感器的应用。
电子温度计示例解读。
多功能电子钟、电子体温计等
实践园
用电子体温计测量并记录身体某部位的温度。
问题:木块与铁块,在相同环境下,谁的温度高?
师:你能根据我们之前学习的传感器给这种传感器命名吗?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五课智能电子称——称重传感器
二、
讲授新课
师:你能说说你对称重传感器的理解吗?
师:进行补充说明能够将物体重量转换成电信号的电子器件叫做称重传感器。
师:那称重传感器的庐山真面目是怎么样的呢?
师:认识了称重传感器,它除了应用在体重计上,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其他的应用吗?
闪信棒手机健身数据主录器
阅读教材13-14页闪信棒的组成。
3.实践
下列常见移动终端中是否具有运动传感器?评叛依据是什么?
手机、手持导航仪、平板电脑、普通手机、计算机
装有运动传感器
没有运动传感器
评判依据
交流小组结论。
小结:运动传感器是目前智能移动终端的热门应用。
视频:健身数据记录器视频介绍。
三、
归纳总结
生回顾回答。
板书设计
称重传感器
概念应用
教学
反思
课题
6.电子标签
《幼儿感知和注意的发展导学案》
《幼儿感知和注意的发展》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幼儿感知和注意力的发展特点;2. 掌握增进幼儿感知和注意力发展的方法;3. 提高对幼儿感知和注意力发展的关注和重视。
二、导学内容:1. 幼儿感知的发展:a. 感知的观点和特点;b. 幼儿感知能力的发展阶段;c. 增进幼儿感知发展的方法。
2. 幼儿注意力的发展:a. 注意力的观点和特点;b. 幼儿注意力发展的阶段;c. 增进幼儿注意力发展的方法。
三、导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观察图片和听故事等方式,引导幼儿关注感知和注意力的重要性。
2. 进修:讲解幼儿感知和注意力的发展特点,引导幼儿了解感知和注意力的观点及其重要性。
3. 实践:组织幼儿进行感知和注意力训练活动,如观察物体颜色、形状等,提高幼儿的感知和注意力水平。
4. 总结:对幼儿进行感知和注意力发展的总结和归纳,强调感知和注意力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四、导学延伸:1. 家庭延伸:鼓励家长在平时生活中注重培养幼儿的感知和注意力,如通过亲子游戏、阅读故事等方式增进幼儿感知和注意力的发展。
2. 社会延伸:建议幼儿园和托儿所加强对幼儿感知和注意力发展的关注,提供相关培训和指导,共同增进幼儿感知和注意力的健康发展。
五、导学评判: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参与情况,评判幼儿的感知和注意力水平,并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帮助幼儿提升感知和注意力水平。
六、导学反思:在导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增进幼儿感知和注意力的全面发展。
同时,要与家长和教师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幼儿感知和注意力的发展,为幼儿的全面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支持。
《幼儿感知和注意的发展导学案-幼儿心理学》
《幼儿感知和注意的发展》导学案一、导入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感知和注意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感知是幼儿获取外界信息的能力,而注意是幼儿在浩繁信息中选择关注某些信息的能力。
本节课将盘绕幼儿感知和注意的发展展开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幼儿的认知发展。
二、目标1. 了解幼儿感知和注意的定义及发展过程。
2. 掌握幼儿感知和注意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指导幼儿感知和注意的发展。
三、导入活动1. 观察游戏:老师可以准备一些颜色鲜艳、形状各异的玩具,让幼儿观察并描述这些玩具的特点。
2. 身体游戏:老师可以指挥幼儿宝宝们做一些简单的身体操练,引导他们关注自己的身体感觉。
四、进修过程1. 感知和注意的定义:讲解感知和注意的观点,并引导学生思考感知和注意在平时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幼儿感知发展的特点:介绍幼儿感知发展的特点,包括感知范围逐渐扩大、感知深度逐渐加深等。
3. 幼儿注意发展的特点:讲解幼儿注意发展的特点,包括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注意力稳定性不强等。
4. 影响幼儿感知和注意的因素:分析影响幼儿感知和注意发展的因素,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
5.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幼儿感知和注意发展的具体情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五、小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学生对幼儿感知和注意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学生能够在平时生活中关注幼儿的感知和注意发展,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帮助。
六、课后作业1. 回家观察一下自己的小弟弟或小妹妹,看看他们的感知和注意有哪些特点。
2. 思考一下,如何帮助幼儿更好地发展感知和注意力。
七、拓展活动1. 参观幼儿园:安排学生去幼儿园观察幼儿的感知和注意发展情况。
2. 亲子活动: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感知和注意发展的游戏。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6.16.2 人体对信息的感知 --眼与视觉 教案
不要因为长期埋头科学,而失去对生活、对美、对待诗意的感受能力。
——达尔文八年级生物上册教学案课题第2节人体对信息的感知第1课时眼与视觉的形成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眼球附属结构和功能,概述眼球的结构以及与视觉形成的关系。
(2)理解眼球的成像过程,描述视觉的形成过程。
(3)描述近视和远视的形成和矫正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1.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2.近视和远视的形成和矫正方法教学难点1.眼球的成像过程2.探究近视形成的原因教学方法1.“小循环,多反馈”教学法2.探究法、游戏法、讨论归纳法教学准备1.眼球的多媒体课件2.一些食物、眼球模型3.物体成像装置教学过程教师引导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情景导入:1、小游戏:邀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将眼睛蒙起来,试一试能不能找到自己的座位?反馈:眼是人体观察事物并获取外界信息的最重要的来源,有了明亮的双眼,才能欣赏到外界美丽的世界。
2、引入课题:那么,你想知道眼睛内部的结构以及它是怎么形成视觉的吗?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
二、新授:(一)眼球的结构:1、多媒体展示有关眼的小知识;分发眼球模型。
1、学生观察思考:该同学不能准确的找到自己的座位的原因?人的眼睛有何作用?2、学生阅读感知眼的重要性。
观察模型和课本及多媒体投影眼的结构。
2、问题思考①眼球的结构和功能怎样?②平常说的黑眼珠和白眼珠分别是指眼球的什么结构?③为什么有人黑眼珠、有人是蓝眼珠?④瞳孔在哪里?它能扩大、缩小吗?为什么要扩大和缩小呢?3、多媒体展示眼球课件并结合眼球模型引导学生归纳眼球的结构4、小结:眼球的结构(多媒体演示)外膜角膜(无色透明,光线易通过)、巩膜(白色坚固,保护眼球内部结构)眼球壁中膜:脉络膜、睫状体、虹膜内膜:视网膜(含有许眼球多感光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房水内容物晶状体(具有弹性的透明体,对光线有折射作用)玻璃体(二)视觉的形成:1、提问:(1)外界光线通过眼球的哪些结构会到达视网膜?2、讲述:教师分别介绍各结构的特征和功能,重点演示讲解瞳孔、晶状体的作用。
青岛版-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册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初中第一册))备课人:X X X 青岛出版社第1课信息与社会一、【教材分析】二、【教学流程】%第2课信息技术概述一、【教材分析】二、【教学流程】,第3课认识计算机(一)一、【教材分析】二、【教学流程】~【教师讲授】人脑——中央处理器/存储器相类比。
人体四肢——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相类比。
最后总结探究结果:探究活动三、信息编码和数值转换1.信息编码的原理【讲授】什么是信息编码?常用的信息编码方式有哪些?2.进位计数制的方法【讲授】进位计数制的原理,让学生们探究各个进位制的规则、基数和数码。
3.《4.二进制与十进制之间的转换方法【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探究二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方法,并尝试进行数值转换。
》三、【板书设计】第4课认识计算机(二)'一、【教材分析】三、【教学流程】【课件展示】1.软件系统的分类系统软件应用软件【拓展】介绍开源软件Python~【试一试】展示练习题,将软件分类,巩固所学知识。
)【自主学习】三、【教后反思】四、【板书设计】…第5课操作系统一、【教材分析】四、~五、【教学流程】探究活动一、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自主探究】调查家里的电脑、ipad、父母的手机都安装了什么操作系统?通过网络搜索及亲身体验,了解各操作系统的技术优势。
^展示探究成果。
【提出问题】如何查看计算机上安装的是什么操作系统?并尝试操作。
【讲授】操作系统的功能1.它们能以尽量有效、合理的方式组织和管理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
2.合理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控制程序的执行,并向用户提供各种服务功能。
3.使得用户能够灵活、方便地使用计算机,使整个计算机系统高效率运行。
!【自主探究】调查家里的电脑、ipad、父母的手机都安装了什么操作系统?如何查看计算机上安装的是什么操作系统?【合作探究】操作系统的分类?可是打印机突然没有反应了,我该怎么办呢?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想办法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试一试】通过上网搜索,我学到了一个方法。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第5章1认识传感器学案
1.认识传感器1.了解传感器,知道传感器是把非电学量转换成电学量的器件或装置,知道传感器在生产生活等实践中有广泛应用。
2.了解传感器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应用的一般模式。
3.知道传感器在某些方面可以代替甚至超过人类对自然的感知,能够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
神奇的传感器及其种类1.楼道灯自动开启:这个开关会感知环境的明暗和声音的强弱。
只有环境的亮度低于某一数值,同时声强高于某一数值时,声控—光控开关才会接通,灯才会亮。
2.自动门:有的自动门装有一种装置,当人走近时,可以检测出人体向外辐射的红外线,从而发出使自动门开关启动的命令。
这种装置就是红外线传感器。
3.便携式酒精检测仪:司机对着“便携式酒精检测仪”呼气,检测仪就会显示呼出气体中的酒精浓度,这是因为检测仪上装有“乙醇传感器”,它能感知乙醇的浓度。
4.传感器:它能够感受诸如力、温度、光、声、化学成分等被测量,并能把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为便于传送和处理的可用信号输出。
通常转换成的可用信号是电压、电流等电学量,或转换为电路的通断。
把非电学量转换为电学量,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测量、传输、处理和控制。
5.传感器的种类(1)传感器的种类:力传感器、磁传感器、声传感器等物理传感器。
(2)电化学反应原理:把无机或有机化学物质的成分、浓度等转换为电信号。
(3)生物活性物质:利用生物活性物质的选择性来识别和测定生物化学物质,如酶传感器、微生物传感器、细胞传感器等生物传感器。
干簧管是玻璃管内封入的两个软磁性材料制成的簧片。
将干簧管接入图中电路。
问题1当磁铁靠近干簧管时,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提示:灯泡会亮,因为当磁铁靠近干簧管时,两个簧片被磁化而接通。
问题2干簧管的作用是什么?提示:干簧管起到开关的作用,是一种能够感知磁场的传感器。
1.传感器的核心元件(1)敏感元件:相当于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受被测量,并将其变换成与被测量成一定关系的易于测量的物理量,如温度、位移等。
(2)转换元件:也称为传感元件,通常不直接感受被测量,而是将敏感元件输出的物理量转换成电学量输出。
12.3 人体感知信息1
丁沟中学学校七年级生物学科主备:张东山审核:审批:授课人:张东山授课时间:学案编号:23 班级:课题:12.3人体感知信息1课型:新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描述人体通过眼感觉器官获取信息过程与方法说出眼球的附属结构和功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重点难点预见】概述眼球的结构及功能【学法指导】【学习流程】一、自主学习1、人体观察事物、获取外界信息和形成视觉的重要器官是,它由和组成,其中是主要结构。
2、眼的附属结构:(1)眼球的附属结构包括、、、、等,对眼球有保护作用,如,可以分泌泪液,具有杀菌和润滑眼球的作用。
(2)沙眼和急性结膜炎的发病部位通常在,所以平时要注意卫生。
3、眼球的结构:(1)眼球外膜前端透明的膜叫,是光线首先进入眼球的膜,也是人体捐献的器官之一。
(2)人体通过调节的凸度,可以始终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
(3)瞳孔位于。
(4)人的眼有的呈黑色,有的呈蓝色,是与人的有关。
二、合作探究:备注(教师复备栏及学生笔记)根据眼球结构示意图,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
(观察方法:按由外→内,由前→后的顺序1、说一说:你知道眼球的各部分结构名称吗?说给你的同学听。
2、填一填:外膜 眼球壁 中膜 眼球的结构 内膜:内容物2、做一做:2、做一做: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通过眼球折光系统的 、房水、 和 ,到达 ,形成 。
3、议一议:在眼球的结构中,与视觉形成有关的主要结构是什么? 4、眼球 前后径 晶状体 物像位置在视网膜 配戴眼镜 假性近视真性近视【达标测评】 青少年由于用眼过度或光线不好,晶状体的凸度就会增加,形成 。
如果假性近视不加治疗,就会造成眼球的前后径径过长,形成 。
1、议一议:根据近视眼形成像和矫正的示意图,分析探究近视形成的原因及矫正的方法:近视的形成及矫正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结果使物体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视网膜上的物像比较模糊,人就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通常可以配戴镜进行矫正。
12.3 人体感知信息2
丁沟中学学校七年级生物学科主备:张东山审核:审批:
授课人:张东山授课时间:学案编号:24班级:
课题:12.3 人体感知信息2 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眼球的结构
过程与方法通过认知眼球的结构来判断真性近视和假性近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重点难点预见】如何判断真性近视和假性近视
【学习流程】
一、自主学习
1、视觉的形成: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由进入眼球的内部,再
经过等的折射作用,最后落在上形成物像。
物像刺激了
的感光细胞,使感光细胞产生与视觉有关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传导到大脑皮层的,人就开成了视觉。
2、如果平时没有良好的用眼习惯,就会增加的调节负担,使上的物
像比较模糊,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
二、合作探究:
1、绘制正常眼、近视眼及近视眼矫正示意图
2、认识眼球的结构
三、达标测评
1.看书1h以后向远处眺望一会儿,可以预防近视,其主要原因是()
A、使眼肌得到休息
B、使睫状体内的肌肉得到休息
C、使视神经得到休息
D、使视觉中枢得到休息
2.在视觉形成过程中,形成图像和形成视觉的部位分别是()
A、视网膜视网膜
B、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C、视网膜大脑皮层
D、大脑皮层视网膜
3.视觉模糊不清的原因是()
A、近视
B、内容物不能透过光线
C、远视
D、视网膜上的物像不清晰
4.假性近视是指()。
A.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造成的近视B.由于晶状体曲度过小而引起的近视C.只由于晶状体曲度过大而引起的近视D.由晶状体和眼球前后径变化引起的近【自主反思】。
12.3人体的感知信息3
丁沟中学学校七年级生物学科主备:张东山审核:审批:授课人:张东山授课时间:学案编号:25 班级:课题:12.3 人体的感知信息3课型:新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耳朵的结构过程与方法通过认知结构来分析听觉形成的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珍惜生命,关爱他人【学习流程】一、自主学习1、耳是重要的听觉器官,它包括、和三部分。
2、中耳是传导声波的通道,由、和组成,通过咽鼓管与咽部相通。
3、内耳中的和与身体平衡有关,有听觉感受器,能把振动转变成与听觉有关的信息。
4、当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使张开,或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使内外气压保持,以免震破。
二、合作探究:1、右图是耳的结构图。
(1)说一说:你知道耳的各部分结构名称吗?说给你的同学听。
(2)归纳整理:外耳功能:耳中耳功能:内耳功能:2、听觉的形成:(1)试一试:根据耳的结构图,说出听觉的形成过程。
(2)想一想:耳毒性药物对人体听力的损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议一议:日常生活中,怎样做才能保护耳与听觉?【达标测评】1、鼓膜的作用是()A、接受振动,将振动转换成神经冲动B、接受声波刺激,产生听觉C、将振动转换成声波向内耳传递D、将声波转换成振动向内耳传递2、听觉感受器位于()A、鼓膜内B、半规管内C、前庭内D、耳蜗内3、人的听觉产生于()A、听觉感受器B、耳蜗C、听觉中枢D、鼓膜4、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应将口微微张开,其目的是()A、使鼓膜内外的气压平衡,避免鼓膜受损伤。
B、减缓紧张情绪C、进行深呼吸,以适应气压变化D、避免呕吐5、旅客坐车闭眼时也能准确辨析汽车行驶速度的变化和是否在上下坡行驶,接受这种刺激的感受器位于A、鼓室和半规管B、前庭和半规管C、前庭和耳蜗D、鼓室和耳蜗6、听觉形成的正确途径是()A、声波→鼓膜→耳蜗内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听小骨→大脑B、声波→鼓膜→听小骨→耳蜗内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大脑C、声波→鼓膜→听神经→大脑→耳蜗内听觉感受器D、声波→鼓膜→耳蜗内听觉感受器→听小骨→听神经→大脑7.得了咽喉炎会引发中耳炎的原因是()。
消息二则学案
1消息二则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并积累“溃退、摧枯拉朽、锐不可当”等词语。
2.了解新闻的“六要素”,把握消息的结构形式。
分析两则消息的特点,学会迅速抓取文中的主要信息。
3.梳理两则消息的内容、层次,学习文章详略得当、叙议结合等写作手法,体会文中语言准确、简洁、情感鲜明的特点。
4.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5.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到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以及人民必胜、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历史规律。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历史背景1948年秋天,人民解放军连续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打击。
为了获得喘息的机会,以图卷土重来,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布下野,由李宗仁代任总统,支撑残局,并大搞“和平谈判”的阴谋。
1948年4月15日,国共双方谈判,我方提出八条二十一款,限蒋介石在4月20日前表态。
4月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共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
4月21日,毛主席发出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21日清晨,人民解放军即执行最高统帅的进军令,发动了闻名中外的渡江战役。
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学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了解那个决定着中国未来走向的重要时刻。
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也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主要作品集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诗词代表作有《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卜算子·咏梅》《蝶恋花·答李淑一》等。
苏科版生物八上第2节《人体对信息的感知》学案三
苏科版生物八上第2节《人体对信息的感知》学案三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节人体对信息的感知(第2课时)【课程导入】眼是视觉形成的基础,但是并不是说有眼就有视觉。
你知道视觉是怎样形成的吗?良好的用眼习惯可以预防近视的形成,对视觉异常我们也可以进行矫正。
【聚焦课标】1、尝试用模拟实验来说明视觉形成的过程——理解层次。
2、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探知近视形成的原因,提出预防及矫正的方法——理解应用层次【自主学习】1、视觉的形成: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由进入眼球的内部,再经过等的折射作用,最后落在上形成物像。
物像刺激了的感光细胞,使感光细胞产生与视觉有关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传导到大脑皮层的,人就开成了视觉。
2、如果平时没有良好的用眼习惯,就会增加的调节负担,使上的物像比较模糊,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
【合作学习】1、模拟眼球成像的过程:(l)说一说:对照眼球的结构进行分析,模拟眼球成像的装置中,C处的蜡烛代表,B处凸透镜代表眼球的_ ________。
A处白纸板代表眼球的_ _____。
(2)做一做:换成较高倍透镜时,要使A处成像清晰,BC距离要_________,表示眼视__________物体;换上低倍透镜时,要使A处成像清晰,BC距离要___________,表示眼视__________物体。
(3)想一想:由此可知,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是依靠调节_________的曲度来实现的。
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________像。
(4)试一试:用箭头的形式表示了视觉形成的过程。
2、议一议:根据近视眼形成像和矫正的示意图,分析探究近视形成的原因及矫正的方法:近视的形成及矫正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结果使物体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视网膜上的物像比较模糊,人就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通常可以配戴镜进行矫正。
【巩固练习】1.看书1h以后向远处眺望一会儿,可以预防近视,其主要原因是()A、使眼肌得到休息B、使睫状体内的肌肉得到休息C、使视神经得到休息D、使视觉中枢得到休息2.在视觉形成过程中,形成图像和形成视觉的部位分别是()A、视网膜视网膜B、大脑皮层大脑皮层C、视网膜大脑皮层D、大脑皮层视网膜3.视觉模糊不清的原因是()A、近视B、内容物不能透过光线C、远视D、视网膜上的物像不清晰4.守门员注视从远处向他飞来的足球时,其眼球的变化是()①睫状肌由舒张变为收缩②晶状体曲度由小变大A、①②都正确B、①②都不正确C、①正确②不正确D、①不正确②正确5.假性近视是指()。
《幼儿感知和注意的发展导学案-幼儿心理学》
《幼儿感知和注意的进步》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1. 本节课主要叙述幼儿感知和注意的进步,了解幼儿感知和注意进步的特点和规律。
2. 问题引入:家长们是否注意到自己的孩子在不同环境下对于外界事物的感知和注意力是如何进步的呢?3. 同砚在平时生活中都有哪些感知和注意的表现?这些表现与他们不同年龄阶段的进步有什么干系?4.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儿感知和注意的进步规律,为日后的教育和家庭教育提供依据。
二、知识梳理1. 幼儿感知的进步:幼儿的感知是以五官为基础的,逐渐形成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和熟识。
从最初的对颜色、外形的感知,到后来对声音、味道、触觉等的感知,幼儿的感知层次不息提高。
2. 幼儿注意的进步:幼儿的注意力是在感知的基础上进步起来的,逐渐形成对某些事物的注意力集中和保持。
从最初的注意力短暂,无法持续,到后来能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幼儿的注意力进步经历了一个过程。
3. 幼儿感知和注意的进步规律:幼儿感知和注意力的进步是一个逐渐提高的过程,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引导和培育。
在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感知和注意力有着不同的特点,需要我们依据实际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幼儿感知和注意力的进步特点,精通幼儿感知和注意力的进步规律。
2. 教学难点:如何依据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进行感知和注意力的培育和引导。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引入,激发同砚对幼儿感知和注意力进步的爱好。
2. 讲解:详尽介绍幼儿感知和注意力的进步过程和规律,援助同砚理解和精通这一知识点。
3.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让同砚分析幼儿在不同情境下的感知和注意力表现,以及家长和老师应该如何进行引导和培育。
4. 小组谈论:让同砚分成小组,谈论幼儿感知和注意力进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法并进行展示。
5. 练习检测:安置练习题,检测同砚对于幼儿感知和注意力进步的理解水平,对于答案错误的部分进行讲解和订正。
《幼儿感知和注意的发展导学案》
《幼儿感知和注意的进步》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入话题:大家知道幼儿的感知和注意力是如何进步的吗?2. 激发进修爱好:通过一段小故事或者图片引起同砚对幼儿感知和注意进步的好奇心。
3. 提出进修目标:了解幼儿感知和注意力的进步规律,精通相关知识和技巧。
二、进修内容1. 感知的进步:a. 幼儿期的感知特点b. 感知的类型和功能c. 感知的进步规律2. 注意力的进步:a. 幼儿期的注意力特点b. 注意力的类型和功能c. 注意力的进步规律三、进修方法1. 观察实践:通过观察幼儿的行为和反应来了解他们的感知和注意力进步状况。
2. 游戏互动: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培育他们的感知和注意力。
四、进修评判1. 口头回答:让同砚回答几个关于幼儿感知和注意力进步的问题,检测他们的理解水平。
2. 观察记录: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记录他们的感知和注意力进步状况。
五、拓展延伸1. 家庭作业:让同砚回家观察自己的小弟弟或小妹妹的感知和注意力进步状况,并写一篇观察报告。
2. 实践活动:组织同砚去幼儿园观察幼儿的感知和注意力进步,与幼儿互动沟通。
六、总结反思1. 总结进修效果:回顾本节课进修的内容,总结幼儿感知和注意力进步的关键点。
2. 反思进修过程:沉思进修中遇到的困难和收获,为下一次进修做筹办。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信任同砚们对幼儿感知和注意力的进步有了更深度的了解,期望大家能够在平时生活中多关注幼儿的感知和注意力进步,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援助和支持。
第二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幼儿感知和注意的进步特点;2. 精通增进幼儿感知和注意进步的方法;3. 提高对幼儿感知和注意进步的重视。
二、导学内容:1. 幼儿感知的定义和特点;2. 幼儿注意的定义和特点;3. 增进幼儿感知和注意进步的方法。
三、导学过程:1. 激发同砚爱好(5分钟)向同砚介绍今日的进修内容,引起同砚的爱好,让他们明白进修幼儿感知和注意的重要性。
电子教案《理解与表达》第一课训练三整体感知与关键信息10
电子教案《理解与表达》第一课训练三整
体感知与关键信息10
电子教案《理解与表达》第一课训练三:整体感知与关键信息10
训练目标
-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能力。
- 培养学生捕捉和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 提高学生对信息进行整合和归纳的能力。
训练内容
文本概述
请学生先阅读给定的文本,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文本可能是一个故事、一篇文章或者一段对话。
整体感知
在阅读完文本后,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以检验他们对文本的整体感知:
1. 请简述文本的主要内容。
2. 文本的主题是什么?
3. 文本的主要角色有哪些?
4. 文本发生的地点是哪里?
关键信息提取
请学生仔细阅读文本,找出以下信息:
1. 文本中的主要事件。
2. 文本中的关键转折点。
3. 文本中人物的主要特征。
4. 文本中的主要观点或论据。
信息整合与归纳
请学生根据他们找到的关键信息,对文本进行整合和归纳,形成一个简洁的总结。
训练步骤
1. 教师提供文本,学生进行阅读。
2. 学生回答关于文本整体感知的问题。
3. 学生找出文本中的关键信息。
4. 学生对找到的信息进行整合和归纳,形成文本的总结。
评估标准
- 学生能够准确地回答关于文本整体感知的问题。
- 学生能够准确地找到文本中的关键信息。
- 学生的总结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文本的主要内容。
参考教材
- 《理解与表达》第一课,P23-25。
--- {content}。
电子教案《理解与表达》第一课训练一总体感知与关键信息9
电子教案《理解与表达》第一课训练一总体感知与关键信息9一、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解与表达》第一课的内容。
-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关键信息获取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训练一主要包括总体感知和关键信息的获取。
通过阅读相关文章,学生需要从中获取总体感知和关键信息,并进行分析和归纳。
三、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引入相关话题和提问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2. 阅读文章:提供相关文章给学生阅读,要求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快速浏览文章,获取总体感知。
3. 总体感知复述:要求学生口头复述文章的总体内容,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4. 关键信息获取:要求学生再次阅读文章,这次要求学生重点关注关键信息,如人物、地点、时间等。
5. 关键信息归纳:要求学生将所获取的关键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并写在纸上。
6. 小组分享: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分享自己的关键信息归纳,讨论和补充。
7. 全班分享: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分享他们的关键信息归纳,全班共同讨论和完善。
8. 总结:对本课程的进行总结,强调总体感知和关键信息获取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观察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表现,包括速度和准确性。
2. 学生口头回答:要求学生口头回答相关问题,检查他们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3. 学生书面作业:要求学生将关键信息归纳写在纸上,检查他们的归纳总结能力。
五、教学资源- 相关文章:提供一篇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文章给学生阅读。
- 小组分享纸张:给每个小组分发纸张,供他们写下关键信息归纳。
六、教学延伸可以将本课程的训练一延伸到其他课程内容的阅读中,帮助学生提高整体阅读理解能力。
理解感知产生的原因《科学》七年级下1.1感觉世界(教案
感知是人类与外界接触的重要方式,包括感觉的获取和处理,从而形成对世界的认知。
感知的发生不仅是神经元的电学和化学反应,更是对外界刺激的高度整合和加工。
那么,理解感知产生的原因,就必须了解人类感知的组成和运作。
感知的产生与感官器官息息相关。
人类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官器官,使人类能够感知与世界相关的信息。
例如,眼睛中的视网膜含有感光细胞,当光线落在感光细胞上时,感光细胞就会传递信号到大脑的视觉处理区,从而形成视觉感知。
其他的感官器官也有类似的运作方式,相互协同工作,组成了一个庞大的感知系统。
感知的产生与神经元的运动也密不可分。
人类的神经元构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神经网络系统,使得人类可以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连接,当神经元兴奋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向突触释放化学物质,从而触发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
在感知过程中,神经元通过传递信号,形成了一个向上、向下、前后互相连接的神经元网络,从而完成对外界刺激的感知。
除此之外,感知的产生还需要开发人类大脑中的认知能力。
人类大脑是感知和认知的中枢,它需要对感知的信息进行解读和加工。
在神经网络中,人类大脑中的神经元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可以通过学习和记忆,改变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方式和运动方式。
当人类接收到新的信息时,经过认知加工,可以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更新和扩充,从而逐渐提高感知的质量和精度。
感知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感官器官、神经元、大脑认知等组成了一个复杂的感知系统,其感知的质量和深度取决于各个因素之间的协同和调节。
对于现代人来说,了解感知的产生和原理,有助于更好地认识世界,提高自身的感知水平与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感知信息
学案
一、学习目标:
知识性目标:
1.概述眼的基本结构和视觉形成的过程。
2.概述耳的基本结构和听觉形成的过程。
3.说出人体皮肤的感觉功能。
4.养成良好的用眼、用耳习惯。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概述眼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概述视觉形成的过程。
调查近视形成的原因,并提出预防近视的对策。
概述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听觉的形成过程。
难点:概述眼的基本结构和视觉的形成过程。
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二、情境导入
人们常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我们的眼和耳是认识世界的重要感觉器官。
你知道吗,在我们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90%以上是来自视觉。
眼是接收光信息、引起视觉的器官,眼球是眼的主要结构,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眼睛的构造。
三、学习过程和导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自学]:请根据书上的眼球结构图及相关的文字说明,自学眼球的结构,并列表归纳眼球的结构组成。
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 ⑨______________⑩______________
学习任务二:视觉的形成过程
光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视觉
近视眼
矫治:凹透镜
小结: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的凸度过大(假性近视)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真性近视),远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引起的。
可以佩戴凹透镜加以纠正。
四、知识体系
眼与视觉:角膜
外层巩膜:
1、眼球的结构虹膜(中间的圆孔为瞳孔)
和功能中层睫状体
脉络膜(富含血管)
内层:视网膜:感光作用
晶状体:根据眼与所视物体之间的不同距离而改变,使物像
正好落在眼球内的视网膜上。
2、视觉的形成:
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产生兴奋)→大脑皮层
3、近视、远视及矫正方法
(1)、近视: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凸度过大,物象落在视网膜前方矫正:戴凹透镜
(2)、远视: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凸度过小,物象落在视网膜后方矫正:戴凸透镜
五、自我评价
(一)判断题
1、看书一段时间后向远处眺望几分钟,这样可以预防近视。
()
2、视神经的功能是产生视觉。
()
3、造成假性近视的病理原因主要是眼球前后径过长,成像在视网膜前。
()(二)选择题
1、上课时,或看远处的黑板,都能看清楚,这是由于()
A、视网膜可以前后移动
B、眼球的前后径可以变化
C、瞳孔大小可以改变
D、晶状体凸度可以调节
2、从下列选项中选择
A.巩膜
B.视网膜
C.角膜
D.虹膜
E.晶状体
F.脉络膜
(1)位于眼球最前方的是_________
(2)我们说的黑眼球指的是_________,白眼球指的是__________
(3)眼球的结构中具有感光作用的是____________
(4)含有丰富的血管,对眼球起营养作用的是____________
六、作业
教材P109课后题第3、4题。
练习册第1、2(眼球的结构)、5、6、9,10、11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