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三十年 - 副本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框架整理)
研究架构图第一编第一个十年(一九一七~一九二七年)文学思潮与运动(一)表1:文学革命进程表来源:笔者整理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表2:文学革命的成果来源:笔者整理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表3:第一个十年的文学创作潮流来源:笔者整理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表4:第一个十年的文学创作趋向来源:笔者整理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各类文学创作(一)表5:第一个十年各类文学创作发展及其代表作来源:笔者整理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名家及其作品和影响(一)表6:第一个十年文学名家及其影响来源:笔者整理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第二编第二个十年(一九二八~一九三七年六月)文学思潮与运动(二)表7:三零年代文艺发展的基本线索来源:笔者整理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表8:自由主义对左翼文学的批评声浪来源:笔者整理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各类文学创作(二)表9:第二个十年各类文学创作发展及其代表作来源:笔者整理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名家及其作品和影响(二)表10:第二个十年文学名家及其影响来源:笔者整理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第三编第三个十年(一九三七年七月~一九四九年九月)文学思潮与运动(三)表11:战争下的文学发展概况来源:笔者整理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表11:四零年代几次重要的文学论争来源:笔者整理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各类文学创作(三)表12:第三个十年各类文学创作发展及其代表作来源:笔者整理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名家及其作品和影响(三)表13:第三个十年文学名家及其影响来源:笔者整理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台湾文学表14:台湾文学概况来源:笔者整理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表15:台湾现代文学的代表性作家来源:笔者整理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表16:台湾文学和香港文学比较来源:笔者整理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伍、书评所谓「现代文学」,即是「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情感、心理的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第一编:第一个十年「1917-1927」「小说一」「五四小说。
」现代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是1918年5月鲁迅发表于《新青年》第四卷第五期的《狂人日志》、紧接着第二年,他的《孔乙己》、《药》等名著也相继问世。
「五四小说」从此拉开序幕。
「林译小说」古文家林纾用文言意译的西欧小说。
「周译小说」以周树人(鲁迅)、周作人兄弟合译的《域外小说集》为代表,直译日俄与其他弱小民族的小说,影响到了“五四“小说的内容、形式以至风格。
「问题小说。
」问题小说家的主要功绩是建立了现代市镇和乡土文学的基本叙述模式。
主要作者有冰心、王统照、庐隐、许地山等。
形成:1、作为思想启蒙运动的“五四”本身,闪出思想解放的理性之光,它造就了“思考的一代”。
2、问题小说的出现受到欧洲、俄国表现社会人生为主的作品的刺激。
「罗家伦」《是爱情还是苦痛》写的是接受了家庭包办婚姻的青年同时接受了人道主义的思想,如果追求一己的幸福则必牺牲一个旧式的弱女子,若不离异又必陷入自己一生于不幸。
小说人物最后就这样处于两难境地。
「王统照」的问题小说更突出“爱”与“美”的观点,探讨人生的“烦闷与烦忧”。
《沉思》提出作裸体模特儿的女子为何爱人反对、官吏干涉,甚至男性画师也不理解她的动机,使其陷入沉思之中。
担任模特儿的纯洁美丽的女性是作者理想的“爱”与“美”的象征,她向往于用自己的身体通过画面来将“爱”与“美”传诉给人们,但是她的理想破灭了。
《微笑》让一个女犯人“慈祥的微笑”发出奇效,竟然使小偷都得到感化和超度,从此变成了“有些知识的工人”。
王统照擅长运用象征手法,与故事的写实性参杂并存。
《春夜喜雨》常常蒙上一层虚幻的色彩,从空想中设境或安排人物,缺乏现实力度。
《湖畔儿语》加强了社会现实感,从一个有家不得归的儿童视角,侧写贫苦母亲被迫卖淫的困境,以及这种特异的人生环境给孩子心灵带来的严重残害。
《沉船》、《生与死的一行列》等短篇以沉实的笔触写底层人民穷苦的生,或惨痛寂寞的死,“爱”与“美”的“问题小说”的玄想,已被真实的图景所代替,艺术上也更加圆熟。
现当代文学三十年
现当代文学三十年第一编第一个十年(1917—1927)1.1915年9月,独秀发表《新青年》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开始;1917年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是文学革命的第一篇宣言。
2.文学研究会于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作人、雁冰、地上、统照等等;月刊《小说月报》;写法上倾向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也借鉴自然主义。
3.文学革命取得重大胜利是白话文推翻文言文,白话文获得全面的推广;4.创造社于1921年6月在日本东京成立,成员:郭沫若、资平、郁达夫等等,都是在日本留学的学生;创造社的文学活动以“五卅”为界分前后期,前期为艺术而艺术,后期同情无产阶级革命;5.新月社、语丝社6.迅主要作品《呐喊》《彷徨》深刻思想主题:国民性与人性主题(1)对旧中国不幸人生的艺术概括(例如啊Q的不幸人生)(2)对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彻底揭露(《狂人日记》《祝福》)(3)对国明精神弱点的揭露批判(阿Q精神、阿Q主义)(4)对普遍存在的人与人之间隔膜,冷酷关系的揭露批判(祝福中的人们把祥林嫂的悲剧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5)对知识分子悲剧命运的思考(伤逝中)(6)对美好人性的赞颂(一件小事中车夫撞了人之后。
)7.小说情节,结构模式:(1)看/被看模式,例如《示众》里面因为一个示众的罪犯而引起的人们的聚集,将看与被看体现得淋漓尽致.罪犯被人看,也在看别人,而围观的人们在相互的看,又被看;(2)离去-归来-再离去的还乡模式,例如《故乡》,小时候看到的闰土形象,后来出去读书回来时再看到润土,此时的形象完全不同了,后面又离开了故乡,体现了这一模式;8.阿Q的精神特征:一般特征:遵守“男女之打防”,盲目排外;主要特征:精神胜利法,虚妄自大,麻木健忘,自轻自贱,化丑为美,欺软怕硬;9.问题小说,针对社会现象,人生问题,提出问题,试图解决问题核心,人生目的,意义,价值题材;主题:个性自由,恋爱婚姻,伦理道德,妇女解放故事社会(问题)代表作家:冰心,庐隐,地山10.问题小说衰落的原因:1.一般只是提出问题而不能正确回答问题或是抽象的“爱的哲学”或是皈依宗教信仰等,削弱了作品的思想艺术力量,客观上也造成某些积极影响;2.在艺术上问题讲说比文学革命初期的作品元素,更多的摆脱了旧小说的痕迹,但作品视野比较狭窄往往承载概念化的毛病。
中国现代文学文化三十年试题及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文化三十年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以下哪位作家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代表人物?- A. 鲁迅- B. 李白- C. 苏轼- D. 曹雪芹正确答案:A2. 中国现代文学起源于哪个时期?- A. 明朝- B. 清朝- C. 古代先秦时期- D. 近代鸦片战争时期正确答案:D3. 以下哪部作品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巅峰之作?- A. 《红楼梦》- B. 《围城》- C. 《骆驼祥子》- D. 《木兰辞》正确答案:B4. 下列哪位作家被誉为"中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 A. 老舍- B. 鲁迅- C. 钱钟书- D. 茅盾正确答案:C5. 以下哪位作家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先锋派代表人物?- A. 余华- B. 顾城- C. 莫言- D. 老舍正确答案:A第二部分:简答题1. 解释什么是"文革",并说明其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答:"文革"是指中国发生于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
它是由发起的一场政治运动,它的目标是消除资产阶级的影响,推动共产主义理念的传播。
文革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导致了作家们的思想受到严格的限制,只能写一些政治宣传的作品。
许多作家被迫放弃写作,或者在政治批判中受到迫害。
文革结束后,中国现代文学经历了一段重建和发展的时期。
2. 请简要介绍一位中国现代文学的女作家,并说明她的代表作品。
答: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一位重要女作家。
她以描写都市生活及情感细腻入微的风格而闻名。
她的代表作品包括《嘉莉妹妹》、《红玫瑰与白玫瑰》和《色戒》等。
她独特的写作风格及对女性心理的深刻刻画使她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重要声音。
第三部分:论述题请从以下两个题目中选择一个,进行论述。
1. 论述中国现代文学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2. 论述中国现代文学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与价值。
论述请根据自己的观点展开,以论据和事实为支持。
注意:本部分的题目需要更详细的论述来回答。
中国现当代文学三十年
戏剧
一广场戏剧 1 国统区的无产阶级戏 剧 2解放区的红色戏剧 3九一八后的国防戏剧 4田汉洪深的戏剧创作 5熊佛西的农民戏剧实 验二剧场戏剧曹禺夏衍 李健吾袁牧之宋之的陈 白尘
第三编 第三个十年
一.论争 1 关于“民族形式”问题的论争 2 关于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生活关系问题的论争 3 关于现实主义和“主观”问题的论争 二.文艺理论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三.文学创作(一) 小说、诗歌、散文、戏剧。 三.文学创作(二) 国统区文学、解放区文学、孤岛文学、沦陷区文 学。
巴金
巴金的中、长篇小说带有强烈的主观性、抒情性, 与茅盾、老舍的客观性、写实性的中、长篇一起, 构成了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中、长篇小说的艺术高 峰。 第二个十年: 小说:内容:“青年世界” 艺术:主观性、抒情性,情感汪洋恣肆,语 言行云流水。 第三个十年: 小说:内容:1旧家庭的没落 2抗战时期现实生活 艺术:单纯、朴素、流畅中表现鲜明的感情,以 情动人是其一贯的风格。
老舍
小说:内容:市民世界 艺术:“京味”与幽默是其独 特的风格
曹禺
戏剧:《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家》五部经典 内容:追索现实背后深处的人生、人性、 人的生命存在的奥秘。 艺术:“大融合”的戏剧境界。
沈从文
小说:内容:湘西世界 艺术:发展了一种特殊的小说 体式:文化小说、诗小说或抒情小 说,被称为“文体作家”。 2追求纯、真的美文效果。
中国现当代文学三十年
第一编 第一个十年(1917-1927年)
第二编 第二个十年(1928-1937年6月) 第三编 第三个十年(1937年7月-1949年9月)
现当代文学重要作家
第一编 第一个十年 (1917年——1927年)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王超冰
著名文学史研究家王瑶之女。九十年代后迁居海外。论文代表作《不容忽视的副笔——试析老舍小说中关于 婚姻爱情的描写》、《读<茅盾作品浅论>》和《“不能够在生活以外看见艺术”——谈巴金短篇抒情小说的现实 感》等。
就研究的角度而言,《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比较注“全方位”的整体研究,突破了以往现代文学史研究和 作家作品评论的某些旧格局,没有像以往的文学史专著一样孤立地讲作家的生平创作道路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 特点,而是变单篇的个体分析为综合性的整体研究,比如就“鲁迅”而言,作者们结合了时代的发展将对鲁迅的 介绍分为两章,分别在第一编《第一个十年》和第二编《第二个十年》中根据社会局势的影响而分析其对作家所 产生的艺术的改变。在作者们的笔下,中国现代文学不是彼此隔离、互不依赖的个别现象的偶然堆积,而是一个 经纬相连的有机整体。他们既把中国现代文学这一个整体单位放中国文学发展史和世界文学发展史的更大的历史 单位中,去探讨它的价值和地位,又把它放到中国现代历史尤其是思想发展史另一个整体中,去研究中国现代文 学本身的规律和特点。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在结构布局上,全书按照1917一1949年的历史分期分为三编,第一编为第一个十年 (1917一1927),第二编为第二个十年(1928一1937.6),第三编为第三个十年(1937.7一1949.9)。这种分法最简 明,彻底撇开了现代文学史上对于历史分期纠缠不清的说法,对各个时期的社会政治形势只作简约的交代,着重 阐释各个阶段重要的文学思潮与文学现象,从文学演进过程与历史中去分析文学自身的规律与特点非常客观。在 内容选择上和编排上,教材每编又按照文学思潮与运动、小说、新诗和戏剧的顺序安排具体内容。它虽然也按传 统的文体分类法,但注重突出各种文体的性质、走向以及不同流派的特点,然后设专章论述某些代表艺术高峰的 作家作品,每章还附录了年表。在对重要作家的评论中,也力避对作家生平的罗列和对作品情节冗长的复述,而 重视作品的艺术成就和美学价值,尤其注意分析作品产生久远影响的原因。如第二章鲁迅(一),在评论鲁迅小 说的结构模式与深邃意蕴时,特意标出“说不尽的鲁迅”一节,综合了近年来学界对“阿Q精神”的人类学内涵的 探讨。书中还把沈从文列为专章,表示了对这位构筑“湘西世界”,“充当现代中国文化的批判者角色”的文化 人的同情和理解。这些都是过去文学史著作所没有的或所省略的。对于文学流派,不只是强调主流文学,而且也 能从地域、文化环境的视角,去关照京派、海派、新感觉派、先锋派等趣味各异的文学派别,力求恢复现代文学 色彩纷呈、枝叶繁茂的本来面貌。同时它还包括台湾文学,每章后也都有注释和年表,这是其一大特色。而注释 和年表对每章所提及的文学社团、期刊、运动、论争、事件,有影响的作家、作品都作了全景式的扫描,使本书 更加具有了立体感和时间感。
现代文学三十年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现代文学三十年现代文学三十年》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审美意识的提升,现代文学也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从上个世纪的80年代伊始,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三十年的时间。
这三十年间,中国现代文学经历了蓬勃发展和多元化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首先,新的时代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社会的多元化和文化的多样性成为了现代文学的重要题材。
从农村到城市,从底层到中产阶级,各个层面的人们的生活经历都成为了作家们创作的源泉。
这也使得现代文学能够更好地反映社会的变迁和个体的命运。
作家们通过多种形式的作品,如小说、散文、诗歌等,纷纷将自己对社会的观察和感悟融入到文字中,使得现代文学更加鲜活、生动。
其次,现代文学发展也受益于新的文化思潮的涌现。
在这三十年里,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文化氛围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变。
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对作者们的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作家开始尝试采用跨文化的视野来审视问题,并融入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思考。
这些新的思潮为现代文学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制造了文学作品中的一个个魔幻的场景和独特的情节。
再者,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也对现代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便捷,作家们可以更加迅速地获取到各种素材和灵感。
同时,互联网也为作家们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空间。
无论是在网络上发布自己的作品,还是通过网络平台与读者进行交流,作家们都能够与读者保持更紧密的联系,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获得反馈和支持。
这也使得现代文学的传播方式和受众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广泛化。
然而,尽管现代文学在这三十年间取得了许多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商业化的影响逐渐显现。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文学作品更多地被当做商品销售,而不是纯粹的艺术创作。
这使得作家们在创作中面临了更多的商业压力,有时候不得不追求商业利益而放弃自己最初的创作目标。
其次,作家们的写作风格逐渐趋同。
现代文学三十年(专题整理)
现代文学三十年(专题整理)第一个十年(1917-1927)一、文学思潮1、文学革命以前的尝试(近代文学变革):<1>新诗派:“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2>“诗界革命”:让诗歌“适用于今,通行于俗”;<3>“小说界革命”:将小说的政治宣传与思想教化功能极大提高,企图达到“改良群治”和“新民”目标;<4>“文界革命”:要求打破桐城派古文藩篱,推广平易畅达的“新文体”;<5>向传统文学观念与手法挑战的激进与精神为后起的文学革命所直接承袭。
晚清裘廷梁等已呼吁提倡过白话文;<6>清末民初域外小说翻译大盛辛亥革命后<7>新式文化教育得以发展<8>现代出版业的发展<9>现代稿费制度的规范化<10>军阀政治对思想统治较松动出现相对自由的一段时间2、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发展(1)1915年9月《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第二卷改名为《新青年》)为新文化运动之肇始(2)《新青年》对思想启蒙运动的推进:两方面的工作:<1>重新评判孔子,抨击文化专制主义,倡导思想自由;<2>广泛引进和吸收运用西方文化;(3)文学革命中重要言论的提出(“文学革命”主张的提出):*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在1917年1月《新青年》上发表,提出文学进化观点“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废文言而倡白话(文白之争成为新旧文学之争的焦点之;不模仿古人须将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在1917年2月《新青年》上发表,提出“三大主义”作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难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3、文学革命的提出与发展胡适、陈独秀提出文学革命的主张(文学改良“八事”、文学改良“三大主义”)得到的回应:(1)钱玄同:至《新青年》的信,强调推行白话文的重要及迫在眉睫(2)刘半农:《我之文学改良观》:提出改良韵文、散文,使用标点符号等(3)傅斯年:围绕“文言合一制定国语”提出设想;(4)钱玄同和刘半农在《新青年》上发表“双簧信”进行文白之争;(5)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以“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概括文学革命宗旨(6)周作人《人的文学》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文学之本;(7)陈独秀、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8)傅斯年、罗家伦创办《新潮》月刊(9)强烈的历史主动性和批判精神,集中力量摧毁当时社会上较有影响的旧文学阵地,如“黑幕派”和鸳鸯蝴蝶派以及旧戏曲。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名词解释
二、文学革命的兴起及胡适、陈独秀文学革命主张的评价
1、文学革命的兴起
1917年1月1日,胡适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一文。同年2月1日,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一文,正式举起了文学革命大旗。在胡、陈旗帜下,钱玄同、刘半农等也纷纷撰文表示支持和赞同,并不断补充和丰富文学革命的内容,一场破旧立新的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坛上逐步兴起。
5、鲁迅笔下的农民形象和知识分子形象。
6、阿Q的性格中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试述其产生的原因。
7、《呐喊》和《彷徨》的艺术特色
8、鲁迅杂文的基本内容。
9、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
第三章郭沫若
第一节 生平和创作道路
一、童年和中学时代(1892-1913)
二、留学日本和创造社的早期活动(1914年1月-1925年5月)
①同国民党政权的斗争
②对帝国主义的揭露
③社会文化批评
④对人民和革命的歌颂
二、杂文的艺术特色
1、典型性
2、形象性
3、讽刺和幽默
4、作品呈现的“永远的‘现在时’的幻觉”(张旭东)
复习题:
1、鲁迅的主要生活经历和创作概况。
2、鲁迅前期思想的特点。
3、《呐喊》和《彷徨》的内容特色。
4、《阿Q正传》、《药》、《风波》等小说中的辛亥革命描写
2、对文学史的贡献
①使浪漫主义成为新文学的另一强大的文学思潮。
②较早地提出了革命文学的口号。
③率先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和论争。
④积极地进行了新文学的创作实践。
三、与封建复古主义者的斗争
1、与“学衡派”的斗争
2、与“甲寅派”的斗争
复习题:
1、文学革命的起因。
2、试评胡适、陈独秀在文学革命中的文学主张。
(完整word版)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复习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一)第一个十年(1917-1927年)第一章第一个十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第一节文学革命的兴起一、文学革命的起因①是适应当时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的思想启蒙运动的要求而兴起的,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是适应中国文学前进发展的要求而兴起的,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③外国文学的启蒙和影响.二、文学革命的兴起及胡适、陈独秀文学革命主张的评价1、文学革命的兴起1917年1月1日,胡适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一文。
同年2月1日,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一文,正式举起了文学革命大旗。
在胡、陈旗帜下,钱玄同、刘半农等也纷纷撰文表示支持和赞同,并不断补充和丰富文学革命的内容,一场破旧立新的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坛上逐步兴起。
2、胡适、陈独秀文学革命主张的评价①胡适的文学主张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诞生有着开创性的作用。
关于文学内容、社会作用的重视与提倡,所持的“历史进化的文学观”,对控制当时文坛的陈腐的封建旧文学,形成了很大冲击。
特别是白话文学的主张,有力地促进了语言的现代化变迁。
但主张多为形式上的点滴改良,且有较大的妥协性.②陈独秀的文学主张从彻底的反封建的民主主义立场出发,不仅反对旧文学的语言形式,更反对旧文学的反动思想内容,从而鲜明地举起了文学革命大旗。
主张文学革命的态度较之胡适,也要坚决和激进的多。
但在否定了封建旧文学后,建立什么样的新文学,回答却欠具体。
从西方汲取来的文学观念,本身也存在着某些矛盾和混乱。
三、文学革命的意义1、宣告了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古典文学的终结与新文学的诞生.2、为当时正在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立下了不朽功劳,以从理论主张到创作,从文学内容到形式的全面革新,揭开了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文学的光辉的第一页.3、使中国文学打破封闭走向世界,世界文学也开始走向中国,开启了中国文学现代化的新进程。
第二节新文学社团的涌现和多元的文学思潮一、文学研究会的文学主张及其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贡献1、文学主张认为文学是与人生有密切关系的一种工作。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第一个十年(1917-1927年)第一章第一个十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第一节文学革命的兴起一、文学革命的起因①是适应当时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的思想启蒙运动的要求而兴起的,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是适应中国文学前进发展的要求而兴起的,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
③外国文学的启蒙和影响。
二、文学革命的兴起及胡适、陈独秀文学革命主张的评价1、文学革命的兴起1917年1月1日,胡适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一文。
同年2月1日,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一文,正式举起了文学革命大旗。
在胡、陈旗帜下,钱玄同、刘半农等也纷纷撰文表示支持和赞同,并不断补充和丰富文学革命的内容,一场破旧立新的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坛上逐步兴起。
2、胡适、陈独秀文学革命主张的评价①胡适的文学主张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诞生有着开创性的作用。
关于文学内容、社会作用的重视与提倡,所持的“历史进化的文学观”,对控制当时文坛的陈腐的封建旧文学,形成了很大冲击。
特别是白话文学的主张,有力地促进了语言的现代化变迁。
但主张多为形式上的点滴改良,且有较大的妥协性。
②陈独秀的文学主张从彻底的反封建的民主主义立场出发,不仅反对旧文学的语言形式,更反对旧文学的反动思想内容,从而鲜明地举起了文学革命大旗。
主张文学革命的态度较之胡适,也要坚决和激进的多。
但在否定了封建旧文学后,建立什么样的新文学,回答却欠具体。
从西方汲取来的文学观念,本身也存在着某些矛盾和混乱。
三、文学革命的意义1、宣告了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古典文学的终结与新文学的诞生。
2、为当时正在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立下了不朽功劳,以从理论主张到创作,从文学内容到形式的全面革新,揭开了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文学的光辉的第一页。
3、使中国文学打破封闭走向世界,世界文学也开始走向中国,开启了中国文学现代化的新进程。
第二节新文学社团的涌现和多元的文学思潮一、文学研究会的文学主张及其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贡献1、文学主张认为文学是与人生有密切关系的一种工作。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框架整理)
研究架构图第一编第一个十年(一九一七~一九二七年)文学思潮与运动(一)表1:文学革命进程表来源:笔者整理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表2:文学革命的成果来源:笔者整理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表3:第一个十年的文学创作潮流来源:笔者整理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表4:第一个十年的文学创作趋向来源:笔者整理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各类文学创作(一)表5:第一个十年各类文学创作发展及其代表作来源:笔者整理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名家及其作品和影响(一)表6:第一个十年文学名家及其影响来源:笔者整理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第二编第二个十年(一九二八~一九三七年六月)文学思潮与运动(二)表7:三零年代文艺发展的基本线索来源:笔者整理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表8:自由主义对左翼文学的批评声浪来源:笔者整理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各类文学创作(二)表9:第二个十年各类文学创作发展及其代表作来源:笔者整理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名家及其作品和影响(二)表10:第二个十年文学名家及其影响来源:笔者整理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第三编第三个十年(一九三七年七月~一九四九年九月)文学思潮与运动(三)表11:战争下的文学发展概况来源:笔者整理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表11:四零年代几次重要的文学论争来源:笔者整理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各类文学创作(三)表12:第三个十年各类文学创作发展及其代表作来源:笔者整理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名家及其作品和影响(三)表13:第三个十年文学名家及其影响来源:笔者整理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台湾文学表14:台湾文学概况来源:笔者整理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表15:台湾现代文学的代表性作家来源:笔者整理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表16:台湾文学和香港文学比较来源:笔者整理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伍、书评所谓「现代文学」,即是「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情感、心理的文学。
现代文学(30年)
茅盾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出生于浙江桐乡一个古老的文化气息颇厚的 水乡乌镇。“茅盾”,是他1927年发表第一 篇小说《幻灭》时开始使用的,后来成为他 最主要的笔名。
开创新的文学范式
茅盾依靠理性分析来开拓形象思维的深广度的创作 方法,从典型环境来解释并塑造典型人物,在戏剧 性强的情节中突现人物性格极其成长史的写法,逐 渐使他成为“左翼”文学公认的主流,因而影响深 远,“社会剖析小说”便由此而来。 他的深厚的社会科学理论修养,开阔的思想,生活, 艺术,视野,对他开创“社会剖析小说”起了绝大 的作用。
茅盾的小说成就(一)
茅盾独特的小说艺术探索,首先表现在题材的选择 与主题的开掘上。他的小说注重题材与主题的时代 性与重大性,要求创作与历史事变尽量的同步,自 觉追求“巨大的思想深度”与“广阔的历史内容”, 能反映时代全貌极其发展的史诗性。 其次,时应以长篇小说为主的小说艺术发展的需要, 在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他更注重于表现人物性 格的多面性和复杂性,将人物的行为,情感,心理, 个性诸点,加以展开,追求“立体化”的油画效果。
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探讨 然而如果我们更近一步探究,就会发现这部小说还 有更深入的意蕴,那就是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 的思考。 这部作品所写,即是一个来自农村 的纯朴的农民与 现代城市文明相对立所产生的道德堕落与心灵腐蚀 的故事。 《骆驼祥子》中对城市贫民性格弱点的批判,就不 自觉的纳入到了老舍小说“批判国民性弱点”这一 总主题中。
茅盾的小说成就(二)
以茅盾的文学观念来说,人物是小说的中心, 而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历史客观条 件,客观环境造就了人,所以他总是从多方 面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及其变化中来突出 人物性格极其发展。 茅盾人物刻画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他进行 了“人物形象系列”的自觉创造。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目录分析
第2章鲁迅(一)
第1章文学思潮与
运动(一)
第3章小说(一)
3
第4章市民通俗
小说(一)
1
4
第5章郭沫若
第6章新诗(一)
第7章散文(一)
2
5
第8章戏剧(一)
1.1复习笔记
1.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2.1复习笔记
2.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3.1复习笔记
和真题书。
精彩摘录
新文化运动是文学革命发生的直接动因
(1)文学研究会(现实主义)
乡土小说”主要是指这类靠回忆重组来描写故乡农村(包括乡镇)的生活,带有浓重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
的小说,其突出特色是回忆、乡愁、风土和写实。
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两大现代文学的主要题材
以胡适为代表的“五四”新诗运动提出了“作诗如作文”的主张,其包括了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打破诗的
格律,换以“自然的音节”;二是以白话写诗,实行语言形式与思维方式两个方面的散文化。
2.周作人对中国新文学的发展有哪些?结合具体文本进行论述。[南京大学2011年研]
(2)《女神》的主人公是具有彻底破坏和大胆创造精神的新人。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五四新文学观念与旧文学观念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郭沫若提出了“失事求似”的历史剧创作原则。“求似”,就是历史精神的尽可能真实准确地把握与表现;
读书笔记
这本书相对于钱理群《中国现当代三十年》来说,条理清楚,把重要的知识点整理出来,题型有名词解释,
简答和论述,填空(好像都考这几种类型的题[捂脸]),对于考研学子来说是个好帮手。
微读yyds但是不能抛却书本,因为感觉有些知识点的划分不是很贴切~ [嘘]。
(纪实版)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纪录
(纪实版)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纪录
近30年,中国现代文学在多方面都发生了重要的变革。
尽管受到政治和社会环境的限制,但是这个时期的中国文学仍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就。
以下是一份综合纪录,目的是探索和回顾这个时期中国现代文学的变化。
1980年代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文学开始脱离文革时期的政治限制,作家们开始更加自由地创作。
纪实文学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流派。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是的《小姨多鹤》,它通过充满现实主义描写和感人细节的手法,深入探讨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环境的压力。
1990年代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的文学开始更加多元、自由,同时也更加商业化。
电视剧和电影的影响开始影响文学市场。
江城的作品《英雄儿女》在这个时期很受欢迎。
他的作品反映了中国城市新生代的生活状态,并展示了法制和人情的冲突。
2000年代
随着中国的崛起和改革开放的继续,中国现代文学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一大批新兴作者涌现出来,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莫言。
他的作品《丰乳肥臀》通过对中国历史家族议题的探讨,展示了家族的命运。
结论
在这三个十年里,中国现代文学经历了多次影响和变革,各种流派交相辉映,许多经典之作在网络中让更多的人们得以传阅。
在未来,我们期待着更多有才华的作家进一步繁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
现代文学三十年第一编免费范文精选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时间:1919(五四运动)——1949(新中国成立)*阶段:1917-1927革命文学时期1928-1937“左翼”文学时期1938-1949抗日与解放时期的文学第一编第一个十年(1917-1927)准备阶段:1917.1-1919“五四”运动爆发活跃阶段:“五四”到“三·一八”惨案沉寂阶段:“三·一八”惨案到“四·一二”事变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一、文学革命(一)序幕—晚晴文学革新运动p3维新运动突破适应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裘廷梁白话文为文学革命蓄势;晚晴域外小说翻译打破参与开放态势被文学革命所承续并拓展(二)动力和契机—新文化运动1.条件:*政治—1911 辛亥革命封建帝制终结(文学革命的条件同)*物质和阶级基础—一战民族工业新型社会力量增长*思想—辛亥革命后军阀混战思想统治松散相对自由*直接原因—清末废科举兴学堂知识分子群体/印刷工业技术出版业现代文学市场现代稿费制度职业作家经济保障*主观—精英知识分子企图通过思想启蒙来促进社会变革打破专制主义文化的束缚2.性质: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3.开端和高潮:《新青年》杂志—1915、9《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第二卷起,易名为《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端 1917年迁京,1919年借“五四”达到高潮;思想特色陈独秀《敬告青年》“人权、平等、自由”/德先生赛先生;两个方面:重新评判孔子,抨击文化专制主义,倡导思想自由。
广泛吸收和运用西方文化。
*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的关系:p6直接促成一部分性质导向成就局限1918《新青年》蔡元培北大五四文言白话新文学旧文学先驱者思想启蒙的功利色彩(三)文学革命的形成与发展1、胡适《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1月《新青年》文学进化论适应语体改革废文言“八事”2、陈独秀《文学革命论》—1917年二月号新青年“三大主义” :贵族文学平民文学古典文学写实文学山林文学社会文学内容到形式以“革新文学”革新政治改造社会3、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信”—钱玄同致《新青年》的信刘半农《我之文学改良观》钱化名王敬轩批评引起关注4、*1918、4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 将文学革命同国语运动结合起来*1918、12周作人《人的文学》以人道主义为文学之本使文学革命内容更加具。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目录
第一编第一个十年(1917-1927年)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一)一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二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三胡适、周作人与新闻学初期理论建设四文学创作潮流与趋向第二章鲁迅(一)一《呐喊》与《彷徨》: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标志二说不尽的阿Q三《野草》与《朝花夕拾》第三章小说(一)一“五四”小说取得文学的正宗地位二从“问题小说”到人生派写实小说三“自叙传”抒情小说及其他主观型叙述小说第四章通俗小说(一)一民国旧派小说二新文学迫使旧派向“俗”定位第五章郭沫若一《女神》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二《女神》的艺术想象力、形象特征与形式三从《星空》、《瓶》到《前茅》与《恢复》四以《屈原》为代表的历史题材的剧作第六章新诗(一)一“新诗”的诞生——“五四”新诗运动二“尝试”中的新诗——早期白话诗三“开一代诗风”的新诗创作四新诗的“规范化”——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前期新月派五“纯诗”概念的提出与早期象征派诗歌六早期无产阶级诗歌第七章散文(一)一《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二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三冰心、朱自清和“文学研究会”作家散文四郁达夫和“创造社”作家散文五“语丝”派和“现代评论”派的散文第八章戏剧(一)一文明新戏:中国现代话剧的萌芽与诞生二“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建设西洋式新剧”的战略选择三业余的、非营业性的“爱美剧”与“小剧场运动”的倡导四“小剧场”培育的田汉、丁西林等话剧文学的开创者及其创作第二编第二个十年(1928-1937年6月)第九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二)一三十年代文艺运动发展的基本线索二革命文学论争和以“左联”为核心的无产阶级文学思潮三自由主义作家文艺观及两大文艺思潮的对立四文学创作的潮流与趋向第十章茅盾一开创新的文学范式二茅盾的小说成就三理论批评与其他方面的贡献第十一章老舍一文化批判视野中的“市民世界”二《骆驼祥子》: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探讨三老舍作品的“京味”与幽默第十二章巴金一青春的赞歌:巴金前期小说创作二《家》的杰出成就三深沉的悲剧艺术:巴金后期小说创作第十三章沈从文一边地湘西的叙述者、歌者二乡村叙述总体及其对照的世界三文学理想的寂寞第十四章小说(二)一“左联”和左翼小说二京派小说和其他独立作家的小说三海派小说第十五章通俗小说(二)一雅俗互动的文学态势二张恨水等言情写实小说的俗雅融合三武侠想象世界的多方拓展第十六章新诗(二)一中国诗歌会诗人群的创作二后期新月派的创作三戴望舒、卞之琳等现代派诗人的创作第十七章鲁迅(二)一鲁迅杂文的重大意义二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质三《故事新编》:鲁迅最后的创新之作第十八章散文(二)一林语堂与幽默闲适小品二左翼作家的“鲁迅风”杂文和风格多样的散文三“京派”与开明同人的散文四报告文学与游记第十九章曹禺一从《雷雨》到《原野》二《北京人》与《家》三曹禺剧作的命运第二十章戏剧(二)一走向广场:无产阶级戏剧、红色戏剧、国防戏剧与农民戏剧的倡导二职业化、营业性“剧场戏剧”的确立与夏衍、李健吾的创作第三编第三个十年(1937年7月-1949年9月)第二十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三)一战争制约下不同政治地域的文学分割并存二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三文学思潮、论争与胡风等的理论批评第二十二章赵树理一赵树理出现的文学史意义二塑造历史变革中的农民形象三评书体现代小说形式第二十三章小说(三)一暴露与讽喻二体验与追忆三通俗与先锋四现实与民间第二十四章通俗小说(三)一雅俗对立的逐渐消解二各类型通俗小说的“现代化”三解放区的文学通俗化运动第二十五章艾青一艾青的历史地位二独特意象与主题三忧郁的诗绪四诗的艺术与形式第二十六章新诗(三)一从同声歌唱到七月派诗人群的出现二从冯至等校园诗人群到以穆旦为代表的“中国新诗派”三敌后根据地的诗歌创作:诗的民间资源的新的吸收与创造第二十七章散文(三)一报告文学的勃兴二继承鲁迅传统的杂文三小品散文的多样风致第二十八章戏剧(三)一“广场戏剧”的三次高潮二大后方、上海孤岛:“剧场戏剧”再度兴起三沦陷区职业化、商业化的“剧场戏剧”的繁荣第二十九章台湾文学一台湾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轮廓二台湾现代文学的代表性作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个十年的小说小说取得正统地位的原因1.“五四”文学革命给小说的现代化带来契机。
这是一次广泛的思想文化启蒙大潮,它对小说的推动力是相当深刻的。
2.西洋小说的引入,对中国小说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型的推动力,是明显的。
二、从“问题小说”到人生派写实小说1.“问题小说”1.1“问题小说”形成原因:<1>作为启蒙运动的“五四”本身,闪出思想解放的理性之光,它造就了“思考的一代”;<2>“问题小说”的出现受到欧洲、俄国表现社会人生为主的作品的直接刺激。
1.2“问题小说”的主要作者:冰心(《超人》、《斯人独憔悴》)、王统照(《湖畔儿语》、《生与死的一行列》)、卢隐、许地山等。
2.“五四”人生派小说2.1代表: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
2.2其他:主要由文学研究会的乡土小说家群组成。
3.乡土小说:鲁迅是开风气大师。
《孔乙己》、《风波、《故乡》。
3.1代表:王鲁彦(《柚子》、《生与死的一行列》)、彭家煌(《茶杯里的风波》)、台静农(《拜堂》)等。
3.2其他:许钦文、蹇先艾、徐杰等。
冯文炳(废名),以抒情见长。
3.3文学特点<1>批判的眼光:批判愚昧;<2>悲喜交融的美学风格;<3>往往有一种犹豫的调子;<4>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
三、“自叙传”抒情小说及其他主观型叙述小说创造社的作家从理论到实践都强调小说的主观性和抒情性。
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最出体式是“自叙传”抒情小说。
作者多集中于创造社。
代表:1921年郁达夫《沉沦》开始作为一种创作潮流。
郁达夫小说形象:“穷”、“病”、“多余人”。
其他主观叙述型小说代表人:庐隐、滏女士(冯沅君)、陈翔鹤、废名、许地山(落花生,《缀网劳蛛》)郭沫若一、《女神》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女神》的成功之处在于时代的需要与是人创作个性的统一。
《女神》的自我抒情主人公首先是“开辟洪荒的大我”——“五四”时期觉醒的中华民族的自我形象。
“大我”形象:1.具有彻底破坏和大胆创造精神的新人;2.这个新生的巨人崇拜自己的本质,把自己的本质神化,热烈地追求精神自由与个性解放;3.目光不局限于中国一隅,而是面对整个世界与人类。
《女神》中的“自我”抒情形象又是大时代中诗人自我灵魂、个性的真实袒露。
1.不加掩饰地赤裸裸地袒露自己,这是“五四”时代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其时期浪漫主义文学的一大特色。
2.《女神》同时真切地展示了诗人在美学追求中的内在矛盾。
二、《女神》艺术想象力、形象特征与形式1.主要思想:<1>泛神论思想;<2>浪漫主义;<3>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创作。
2.《女神》的基本特色:壮阔性、奇异性与飞动性,由此形成了“女神体”雄奇的艺术风格。
三、以《屈原》为代表的历史题材的剧作1.早期历史题材剧作:《卓文君》、《王昭君》、《聂營》2.郭历史剧的特点:<1>“失事求似”的创作原则;<2>在矛盾冲突中表现新诗运动人物的性格。
3.40年代的历史剧创作:《屈原》、《棠棣之花》、《虎符》、《孔雀胆》等。
第一个十年的诗歌一、新诗的诞生——“五四”新诗运动胡适“作诗如作文”:一是打破格律限制,二是以白话为诗。
诗的“散文化”。
“诗的经验主义”:“言之有物”、“有我”、“有人”。
“平民化”。
二、“尝试”中的新诗——早期白话诗1.中国第一批白话诗人:胡适(第一“白话诗人”,《尝试集》)、周作人、俞平伯、沈尹默康白情、傅斯年等。
2.早期白话诗的“最初形态”<1> 主要用白描和托物寄兴手法;<2>倾向于散文化和平实风格,多用虚词,以求跳出旧诗词的束缚,实现诗体解放。
3.特点<1>虚化意象和寓言意象的大量出现;<2>强烈的主观意识。
三、新诗的“规范化”——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前期新月派1.前期新月派:主要诗人: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等。
基本阵地:北京《晨报副刊》2.主张<1>新诗的自觉;<2>“理性节制情感”;<3>新诗的格律化(三美)。
3.闻一多、徐志摩的诗歌3.1闻一多的诗歌创作<1>代表作:《死水》、《发现》。
<2>思想内涵:一方面,歌颂自然美景,赞美爱情,思想爱做;另一方面,新月派内在矛盾的集中体现,尖锐的东西方文化冲突。
<3>个性风格:矛盾的张力、沉郁的风格。
<4>评价:总体来看,闻的诗歌不多,但在艺术形式上创造、实践和探索,对诗歌史中新诗发展的贡献甚大。
3.2徐志摩的诗歌创作<1>代表作:《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基调日趋低沉,艺术上日趋圆熟,达到了中国新诗的最高境界)。
<2>成就:1)轻盈飘逸,潇洒灵动的诗歌风格;2)意象新奇。
美妙;3)音韵和谐,旋律优美、飘逸。
四、“纯诗”概念的提出与早期象征派诗歌1.“纯诗”概念的提出(穆木天)关于诗歌观念的变化,从“表达”功能专项“表现”功能,对胡适的“作诗如作文”提出质疑。
2.早期象征派诗歌:将“诗的贵族化”发展到极端。
3.李金发的象征诗歌内容:消极厌世、愁苦情绪与颓废色彩。
表现手法:大量的象征,暗示,通感,隐喻,联想寄托等手法。
第一个十年的散文第一个十年的散文成就超过诗歌、小说、戏剧、戏剧。
其原因在于:1.这种文体比较自由。
因为相对容易掌握,写的人就比较多,现代文学的第一代作家几乎全都涉足过这个领域。
2.由于古代文学中散文比较发达,新文学若要站住脚,务必打破用白话不能作美文的迷信,因此诸多作家往散文方面努力,也是为了向传统文学示威。
3.最后一个原因,是因为“化传统”化得较好。
一、《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代表:李大钊、陈独秀、刘半农、钱玄同、周作人等,而鲁迅的杂文最具有代表性。
鲁迅是现代散文诗的鼻祖。
二、周作人与“言志(“志”,对心理的追求)派”散文1.周作人的两种散文<1>浮躁凌厉;<2>冲淡平和(主体类型)。
2.代表作(写于20年代):《北京的茶食》、《故乡的野菜》、《苦雨》、《喝茶》、《乌篷船》等。
这些很能代表周作人“胭脂”小品的风格。
3.周作人的抒情散文的特点<1>追求知识、哲理、趣味的同意;<2>从容描绘中沁透着作家的闲话、趣味;<3>文字表达上大巧若拙,举轻若重,构成了冲淡平和的境界。
同时,又注意适当的含蓄,另有一种“涩味”。
4.其他作家:俞平伯;《陶然亭的雪》、《清河坊》、《西湖的六月十八夜》等。
钟敬文:《荔枝》、《茶》、《黄叶小谈》等。
冯文炳(废名):《竹林的故事》等。
三、其他散文家冰心、朱自清、丰子恺、梁遇春、瞿秋白。
郁达夫、郭沫若。
林语堂、陈西滢。
第一个十年的戏剧一、文明新戏:中国现代话剧的萌芽与诞生诞生:在西方话剧影响下诞生。
1.中国留日学生组织的春柳社(李叔同,《茶花女》)2.“爱美剧”阶段(初创阶段)1921年3月,“五四”后最早的话剧社团“民众戏剧社”成立于上海,有郑振铎、沈雁冰等13人倡导。
代表作品:洪深的《赵阎王》、《少奶奶的扇子》等。
二、田汉、丁西林的创作1.田汉的创作;<1>地位;最具有代表性的创造社作家,中国现代话剧的奠基人。
<2>创作主题:1)浪漫抒情剧;2)爱(爱情、艺术)的幻灭与毁灭(摧残,扭曲)。
<3>早期创作的特点1)引人注目的“艺术家形象系列;”2)唯美主义的语言风格。
2.丁西林与早期独幕剧<1>地位:物理学家与戏剧作家。
著有《一只马蜂》、《压迫》等独幕剧。
多喜剧。
<2>代表作:《一只马蜂》(处女作)。
<3>丁的剧作特色:1)独特的戏剧观念。
善于对世态人情会有温情的微讽,追求和谐、互补和相对的合理性;2)对“欺骗”、朦胧与多义的热爱;3)别出心裁的结构。
其戏剧的结构通常采用“二元三人”的模式;4)机智、简洁、幽默的戏剧语言。
第二个十年的小说一、“左联(包括东北作家在内)”和左联小说1.代表人物:茅盾、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吴组缃(非“左联”成员《黄昏》)、叶紫。
2.其他:艾芜(《山峡中》)、萧红、张天翼(《华威先生》)3.太阳社:蒋光慈、洪灵菲、戴平万、楼适夷、孟超、钱杏邨等。
4.“左联”五烈士:柔石(《为奴隶的母亲》)、胡也频5.丁玲:“五四”以后第二代善写女性并始终持女性立场的作家。
《莎菲女士的日记》等。
6.东北作家群:萧红(《生死场》、《呼兰河传》)、萧军(《八月的乡村》,与萧红合称“二萧”)、端木蕻良、舒群、骆宾基、罗烽、白朗、李辉英。
形成于30年代中期。
二、京派小说和其他独立作家的小说1.京派小说叶圣陶1930年出版的小说《倪焕之》与《子夜》一起被称为现代长篇小说的真正开端。
<1>废名早期的短篇集《竹林的故事》。
<2>凌叔华早年的作品《酒后》、《绣枕》等。
<3>萧乾(忧郁的儿童目光)短篇《篱下集》等。
<4>代表人物:沈从文、废名(冯文炳)、卢焚(师陀《期待》)。
<5>其他作家:李健吾、李劼人、林徽因、朱光潜等。
三、海派小说1.初期海派1.1张资平经济和性的双重压抑,彻底的媚俗化。
“三角多角恋爱小说家”,创作《最后的幸福》、《长途》、《上帝的儿女们》等。
1.2叶灵凤以感伤恋情小说为起点,中国心理分析小说最早的推广者之一,《朱古力的回忆》、《七颗心的人》等。
2.新感觉派(如左翼作家所言)最完整的一支现代派小说,是海派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
<1>刘呐鸥:短篇集《都市风景线》,多写大城市的病态与糜烂。
<2>穆时英:早期短篇集《南北极》,写到阶级对立,又宣泄破坏,占有一切的情绪,具有现实主义倾向。
“新感觉派的圣手”、“鬼才”。
<3>施蛰存:《梅雨之夕》、《将军低头》、《善女人行品》、《春阳》、《雾》等。
用心理分析方法写社会现实生活的怪现状,有回归现实主义的倾向。
具有强烈的城乡二元倾向。
“现代派”的特色与倾向:半殖民的病态畸形,引进多种现代派手法,在小说的结构、形式、方法、技巧等方面有所创新。
醉心于表现二重人格,有某种悲观绝望。
第二个十年的诗歌一、“中国诗歌会”的创作特点;1.描摹重大题材,揭示富有时代特点的政治或社会主题;2.直抒胸臆,直接描摹,不尚意象;3.语言通俗,样式自由。
二、臧克家的诗歌创作1.讲究诗的形式的凝练、整齐,讲究节奏、韵律,以格律诗的形式反映社会现实;2.善用比喻,把感情藏在诗中,有思想、概念、具体形象;3.注重炼词(尤其动词),炼句;4.诗风质朴凝练,含蓄深沉。
三、现代派诗歌创作(形成于30年代初)1.30年代由后期“新月派”与20年代末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诗派演变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