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考
对江苏连云港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探讨分析_工作汇报完整篇.doc
对江苏连云港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探讨分析_工作汇报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期,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非公有制经济近乎绝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民营经济从萌芽到逐渐发展壮大,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民营经济已成为党政领导和经济学界最关注的热点之一。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两个毫不动摇”、“一个统一”和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的要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确立了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从各自发展转向优势互补和统一协调发展,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连云港市民营经济发展历史连云港市民营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与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的方针政策、与人们对民营经济的逐步认同息息相关。
从连云港市实际情况来看,民营经济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限制发展时期,从建市一直到改革开放初期。
建市初期,全市只有30多家手工业作坊和为数不多的个体零售店,公有制经济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
就是仅有的这几家私营个体户在后来也大多数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割掉了。
第二阶段:起步发展时期,从改革开放初期到1991年。
改革开放结束了非公有制经济被否定和排斥的状态,民营经济开始萌芽,个体户和作坊式私营企业出现。
党的十三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承认私营经济合法存在与发展,并提出党对私营经济的基本政策是“鼓励、保护、引导、监督和管理”。
1988年全国人大七届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改方式进一步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这一阶段,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开始起步,但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小,而且经历了“红帽子”、摘帽、戴帽的曲折过程。
全市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从1978年0.08万人增加到1991年1.82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从0.06%提高到0.8%;个体经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从1978年0.01亿元增加到1991年4.40亿元,占全市零售额的比重从0.26%提高到18.6%。
对拉动连云港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思考
--对拉动连云港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思考-- [内容提要]发展现代服务业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繁荣程度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连云港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率先发展的紧迫要求,是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富民强市的重要途径。
连云港作为一个沿海开放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已具备一定基础,但连云港市服务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与城市发展的目标要求不适应,与国际性城市的地位不适应,与现有的经济规模和实力不适应。
必须透析新的发展态势,充分认识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迫切需要和现实条件,努力营造发展的新优势,使连云港服务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不断提高,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强,内部结构不断改善,产业素质和竞争力不断提升。
关键词:发展 现代服务业△ 连云港 对策 建议在当今和未来世界经济中,服务业是增长最快的行业。
服务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繁荣程度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某种意义上来说,一座城市的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主要取决于经济结构中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比重。
当前,连云港市正在全力以赴向现代化国际性城市迈进。
连云港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率先发展的紧迫要求,是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富民强市的重要途径。
连云港市要全面推进城市现代化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同样离不开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换句话说,要以现代服务化打造国际性海滨城市、新兴的港口工业城市、山海相拥的旅游城市,构建城市综合服务体系。
一、连云港市服务业发展的总体状况和问题剖析五是最终消费率偏低影响服务业发展。
从源头上讲,消费才是经济保持良性循环最根本的因素,因为消费率的高低表明了投资转化为有效供给的程度,反映了劳动成果直接转化为消费享用的程度。
据悉连云港消费率比全国低1个百分点左右。
关注本地消费市场的培育和发展,促进经济增长与地区消费之间的良性互动,这不仅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更是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连云港“高质发展,后发先至”的思考
连云港“高质发展,后发先至”的思考连云港是江苏省沿海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港口资源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是全国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
然而,在国家发展的过程中,连云港的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是一个典型的“后发先至”的城市。
如何实现高质量的发展,是当前连云港需要思考的问题。
第一,发展优势要紧密结合国家战略。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施,连云港的区位优势和经济特征凸显,已成为“一带一路”更具潜力和发展潜力的城市之一。
吸取其他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的优点,整合港口、物流、电商、旅游等产业链,发挥连云港独特的区位优势,使得该市成为全球最大的渔产品加工和出口基地之一,逐步走向多业态、集群化、智能化的现代化港口城市。
第二,优化经济结构,实行转型升级。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华南、华东等地已经形成了一系列高科技产业集群,而连云港因为长期缺乏对高科技产业的重视和投入,导致经济结构比较单一,特别是传统制造业占比较高。
通过促进创新创业,建设国内领先的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新样本研发基地,加强与国内一流高校、研究机构的联合研发合作等措施,逐步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提升全市的经济实力水平。
第四,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
连云港在各方面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人力资源也相对比较匮乏。
因此,要大力促进吸引人才,为人才的生活、工作、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机会和保障。
加强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加强与国内一流高等学府、研究机构的合作,扩大人才引进的渠道和数量,逐步形成以创新型人才为核心的人才支撑体系,助力连云港实现高质量发展。
综上所述,连云港需要从多个方面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只有在紧密结合国家战略、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人才引进和培育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才能真正实现“后发先至”的互联网+时代的高质量发展。
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调查与思考
2011-01-10 16:17:00来源:《学习时报》
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目前驻马店的城镇化率为29.5%,分别低于全国、全省17.1和8.2个百分点,还有600多万的农村人口,而且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社会事业欠账较多,统筹城乡发展的矛盾突出。因此,必须以城镇化为切入点,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统筹城乡发展,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协调发展的原则,坚持大手笔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管理,全面增强城镇的综合实力、聚集能力和辐射能力。一是继续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壮大县城和重点中心镇,构建布局合理、集约发展、功能完善、产城融合、协调推进的现代城镇体系。二是进一步解放思想,逐步建立多元化的城镇投融资机制,由原来的“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向“办多少事就筹多少钱”转变,吸引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同时,以解决好进城农民工的就业、安居、子女就学、社会保障问题为重点,加快城镇户籍制度改革,逐步使更多农民转变为市民。三是按照统筹城乡的要求,把城镇发展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城乡规划,强化城乡衔接互补,逐步实现城乡共建、城乡联网。力争“十二五”末,中心城区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00万,城镇化率达到42%。
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驻马店作为一个欠发达地区,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也得益于长期的招商引资和借力发展。但机制体制不活、思想观念陈旧、自我发展动力不足、对外开放度低,仍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因此,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努力激活加快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在改革方面,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财税体制、投融资体制、医药卫生体制、文化体制、教育体制等重要领域的改革,加快推进企业战略重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着力消除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在开放方面,继续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立足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坚持以举办全国农洽会为平台,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紧紧抓住国内外产业转移的契机,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与国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知名企业的合作,着力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扩充经济总量,提高发展质量。同时,要瞄准国际市场,进一步扩大优势农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加强与国际组织、全球知名企业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出口规模,着力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的外向度。
连云港“高质发展,后发先至”的思考
连云港“高质发展,后发先至”的思考1. 引言1.1 连云港高质发展的现状连云港是江苏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地处江苏省东南沿海地区,是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物流中心和海洋经济支点。
近年来,连云港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发展,积极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政府的引领下,连云港市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城市形象日益提升。
在连云港高质发展的现状中,可以看到该市加大了对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的力度,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不断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连云港市政府还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通过推动绿色发展,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连云港还注重乡村振兴与城乡一体化发展,通过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
在连云港高质发展的现状中,政府的引领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连云港正迈向一个更加繁荣、宜居、宜业的城市。
1.2 后发先至的优势后发先至的优势在于可以借鉴他地的经验和教训,不走弯路,快速学习并应用先进的发展理念和技术。
后发先至也可以拥有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政府更愿意投入资金和人力,以促进后发地区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后发先至还能避免传统发展路径上的弊端和瓶颈,更容易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全球化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后发先至具有更多的发展机遇,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国际规则与市场体系中,实现更多的利益最大化。
后发先至虽然起步较晚,但其具有更多的优势和机遇,可以实现更快更稳定的发展,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潜力。
2. 正文2.1 政策支持下的高质发展路径一、政府引导及支持连云港作为国家重点布局的城市,政府在高质发展的道路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府需要通过完善的政策措施,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改善服务水平。
政府还需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加大对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投入,提高整体企业的竞争力。
政府还可以通过简化审批流程、降低企业成本等方式,激励企业更好地融入市场,实现高质发展。
二、加强产业转型升级三、打造良好营商环境政府需要着力打造一个公平、公正、透明的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便利条件。
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现状及对策——以连云港为例
产业是经济发展 的主体支撑 , 经济繁荣必须产 业强大 , 但是 , 我国的产业发展并不是完全建立在科 学、 理 性 的基 础 上 , 具 体 表 现 在 多 数 产 业 技 术 含 量
低, 发 展 主要 靠 劳 动 力 的高 投 入 、自然 资 源 的 高 损 耗, 并 以牺 牲 环境 为代 价 , 不 少地方 和企业 对 资源 密 集型 高能 耗项 目投 资 热情 不 减 。 - 2 这 种 发 展 方 式 在
临港 优势 , 按 照构 建现代 产业 体 系的要 求 , 把 战 略性 新兴 产业 、 临港产 业 、 现代服 务业确 立 为全市 三 大主 导产 业 , 有 重 点地 培育 和发展 支柱 产业 。
一
产 业转型 升 级是 践行 科 学发 展 观 的 快 转变经 济发 展方 式确立 为 “ 十二 五 ” 发展 的主线 , 出台 了相 关新兴 产 业 发展 规 划 和 扶持 政 策 , 加 强 了 现 实 诉 求
— —
以连 云 港 为例
李秀芸
( 淮海工学院法学院 江苏连云港 2 2 2 0 0 5 )
摘
要: 目前 , 我 国 多数 产 业 仍 以粗 放 发 展 为主 , 因此 , 转 变发 展 方 式 、 加 快 产业 转 型 升 级 已成 为各 地 发 展 的 主
线, 连云港也不例外。就连云港的现 状来看 , 连云港 的产业发展现状不容 乐观。“ 十一五” 期间, 连云港构筑起 以高
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10亿元一般预算收入18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29亿元为加快沿海崛起实现新的跨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苏北地区的连云港经济总量偏少综合实力偏弱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依旧突出产业层次不高实力不强集聚程度不够的问题依然存在因此连云港迫切需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步伐充分发挥临港优势按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临港产业现代服务业确立为全市三大主导产业有重点地培育和发展支柱产业
把握连云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1O%,仿制 药比重 较高。生物技术药物 品种单一 ,医 药及 医药 中间体项 目与现有企业没有 配套联系 。在 钢铁行业 ,虽然形成 了以镔鑫特钢 、兴鑫钢铁等 为代 表 的一批龙头企业 ,但也存在着创新能 力欠缺 ,产品 国际市场竞 争力较低 等 问题 。在硅产业 ,虽然拥有 两个 国家产业基地 ,但产 品主要 处于产 业链低端 ,多 数企 业规模偏 小 ,产 品 同质化现 象严重 。虽然号称 “世 界水 晶之 都”,但 全县 的产值 还不及 国际上 的非 天然 水晶生产商施 华洛世奇 一个 品牌的营业 额。三 是产业布局 比较散 。虽然连云港 市域范 围内已形成 一 定 的产业集聚 ,但整体布局仍 较为分散 ,各县 区产 业布 局趋 同化 现象较 为严重 ,产 业集 中发展水平较 低 。各个 园区产业布 局上 的趋 同化 ,不利 于产业集 群 的培育 ,也 造成 了各县 区在 招商 引资中出现过 渡 竞争 、相互拆 台的行为 ,后期调 整难度高 、代价 大。
一 、连云
的主要 问题分析
产业 生态 问题。一是产业结构不够优 。从轻重 工业结构看 ,连云 港市产业重化程度较高 ,能源 资源 消耗较大 ;从传统 与新兴产业结构看 ,连云港 市新兴 产业 占比偏小 ,而 冶金 、化工 、食 品 、建材 等传统 产业 比重接 近 60%。新 医药 产 业作 为连 云港 市 的优 势 产 业 ,2015年 实现 的产值 只 占全 市工 业产值 的 8% 左右 。 乡镇 工业企 业层次普 遍较低 ,安全和 环保 管 理不 规范 、不到位 的现象 比较突 出。二是 产业关联 度 不够高 。在石化行 业 ,连 云港 已形 成 了以徐圩新 区 、赣榆 临港产业 区为核心 的重化工 产业集群 ,集聚 了盛虹石化 、新海 石化 、东华能源 等龙 头企业 ,不过 能 够带动 石化产 业共 同发展 的大企业仍 偏少 ,产品 附加值不 高 ,产业链条偏短 ,协作 配套不 密切 。在医 药 行业 ,虽然 目前 拥有恒 瑞 、豪森 、正大天 晴等 全国 知 名企业 ,但产值 占规模 以上工 业总产值 比重 不足
加快转变我市经济发展方式的建议与思考
加快转变我市经济发展方式的建议与思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党十七大提出的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是推动永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我市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集聚带动作用强的中心城市和富裕、文明、平安、生态、幸福新永城的奋斗目标,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加快了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推动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连续两年进入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百强县。
但是我市是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以煤、电、铝为主,产业层次低、初级产品多、加工链条短、体制机制落后,经济结构不合理问题十分突出,与其他县市相比,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更为紧迫,任务更为艰巨。
一、我市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所做的工作(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2003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30.2:48.2:21.6,实现了由一二三向二一三的历史性转变;2008年产业结构首次呈现二三一,三次产业比例为16.9∶64.0∶19.1。
二、三产占比呈不断提高趋势,2009年,二、三产业占比达到84%,较2000年上升了26.4个百分点。
(二)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
粮食生产连续六年稳定增产增收,2009年总产达到22.5亿斤,2010年夏粮产量达到16.8亿斤,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三)工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集中力量服务大企业,推动大企业做大做强。
全市形成了煤及煤化工、铝及铝深加工、农副产品深加工、机械制造、钢铁、纺织、酿酒、皮革、建材、陶瓷十大主导产业。
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要求,编制了产业发展规划,拉长了产业链条,促进了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四)第三产业发展迅猛。
2009年,全市完成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亿元,增长20.4%,是2000年的4.4倍。
全市商业市场活跃,形成了多层次、多类别的商品交易市场体系。
连云港“高质发展,后发先至”的思考
连云港“高质发展,后发先至”的思考一、“后发先至”的定位“后发先至”是连云港发展的典型特征。
据统计,在过去几十年间,中国的经济速度一路高歌猛进,许多地方各显神通,而连云港却一直处在“后发”的位置上。
但是,在近几年,连云港却以其独立的发展思路,实现了“先至”的转变,成为政府、企业和人民群众共同推动下的一座活力城市。
二、把握治港优势作为江苏沿海中心城市,连云港一直把发展港口经济作为自己的优势和特色。
通过强化服务功能和综合支持功能,全力打造国际一流智慧港口和综合交通枢纽,实现基础设施的全面提升。
除了大力发展港口经济,连云港也在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加强产城融合,着重发展经济新常态,打造全域旅游,构建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三、实施创新驱动现代经济发展已经要求各行各业都要实现创新驱动,而连云港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强产业链的上下游,实现质量改进的目标。
在实践中,连云港先后成立了创新和发展委员会,加强对产业和市场的调研和分析,提高产业链水平和附加值,保持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同时,在科学技术和信息化方面,连云港也在增强智能化水平,服务于经济转型升级和优化产业结构的需求。
四、开放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连云港不仅被国内外知名企业看中,也不断吸引来自省内外,乃至全球的商家前来落户。
这些企业与人才为连云港带来了大量财富和资源,同时也推动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连云港通过引进外资、外贸等方式,积极扩大开放的市场和领域,实现了经济的良性循环。
总之,连云港“后发先至”的发展思路,把握治港优势,实施创新驱动,和开放发展,都有助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在未来的发展中,连云港将不断强化内生动力,做到科学规划,加强产城融合,推进高质量发展。
这也为其他地方提供了实践经验和借鉴意义。
连云港“高质发展,后发先至”的思考
连云港“高质发展,后发先至”的思考近年来,连云港市以“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为指导思想,积极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连云港市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完善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品质,为广大市民营造了更加宜居宜业的环境。
连云港市积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打造现代产业体系。
通过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引进高新技术企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附加值,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近年来,连云港市引进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涌现了一批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企业,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连云港市加大对城市建设的投入,致力于打造宜居宜业环境。
通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连云港市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好现有的生态资源,修复好生态环境,坚决打赢蓝天、碧水保卫战。
近年来,连云港市在城市绿化、水系治理、垃圾分类处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城市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善。
连云港市加大对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不断提升城市软实力。
通过加大对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满足市民多样化的需求。
连云港市不断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提高市民的文化素质和生活品质。
连云港市把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作为衡量发展的根本标准,关注民生民情,努力提高城市综合治理水平。
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制定一系列惠民政策,解决好百姓的实际困难。
近年来,连云港市努力提高城市综合治理水平,构建了一张立体化、全领域、全方位、全过程的城市治理网络,有效保障市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关于连云港发展的建议
关于连云港发展的建议连云港市作为一个重要的沿海城市,具有良好的经济发展潜力。
为了进一步推动连云港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1. 发展现代制造业:连云港市可以积极吸引外资和技术引进,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应注重提升产业链水平,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
特别是在船舶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方面,发展潜力较大。
2. 拓展物流产业:连云港市地理位置优越,有利于发展物流业。
可以提升港口功能,加强港口与物流园区之间的衔接,形成完善的物流体系。
同时,提供优质的物流服务,吸引更多的物流企业落户。
3. 加强旅游业发展:连云港市具有丰富的自然风景和历史文化资源。
可以开发利用这些资源,打造具有特色和吸引力的旅游项目。
同时,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质量,拓宽旅游营销渠道,吸引更多游客。
4. 增加教育和科研投入:连云港市应加大对教育和科研的投资力度。
完善学校设施,提升教育质量,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同时,加强科研机构建设,推动科技创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促进产业升级。
5. 加强环境保护:连云港市需要认识到环境保护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加强环境监管,严格执行环境法规,减少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同时,鼓励发展清洁能源和循环经济,推动绿色发展。
6. 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连云港市需要合理规划城市布局,提高城市功能和品质。
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的质量和效率。
同时,注重建设宜居城市,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和公共服务。
综上所述,连云港市应积极推动现代制造业发展,拓展物流产业,加强旅游业发展,增加教育和科研投入,加强环境保护,以及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等方面,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引领连云港港新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引领连云港港新发展作者:丁军华来源:《群众》2009年第10期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从发展全局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把握发展问题,是各级领导班子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
在学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我们从连云港的实际出发,围绕“以港兴市”的战略,坚持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灵魂,自觉地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港口建设,使港口发展明确了新的思路。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在深刻领会精神实质、促进连云港港发展上下功夫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强化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应突出三个方面。
首先,发展是前提和基础。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着眼点是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
连云港港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十一五”时期,港口发展进入了快车道,港口吞吐量在2005年6000万吨、集装箱100万标箱的基础上,连续3年实现千万吨级跨越,2008年港口实现了吞吐量过亿吨、集装箱突破300万标箱的阶段性目标,近3年港口吞吐量年均增幅达18.5%,集装箱年均增幅44.4%。
港口的飞速发展为连云港市的发展发挥了有力的带动作用。
其次,坚持协调发展。
连云港港是连云港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不仅经济发展指标要居于全市前列,而且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各个方面都要走在全市前列,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再次,坚持可持续发展。
坚持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求我们注意协调好近期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生产和建设的关系,生产组织和货源开发的关系。
既要思考当前的工作,也要注意和未来发展的衔接。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连云港港已确立了打造区域性中心港口的发展战略,构建“一体两翼”港口布局,建设区域性国际枢纽港、集装箱干线港和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
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实现吞吐量达到1.2亿吨左右,集装箱突破400万标箱。
力争到2012年货物吞吐量完成1.4亿吨、集装箱达到500万标箱,建立并完善枢纽、物流、贸易、信息四大功能。
对江苏连云港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探讨分析工作总结
对江苏连云港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探讨分析工作总结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期,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非公有制经济近乎绝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民营经济从萌芽到逐渐发展壮大,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民营经济已成为党政领导和经济学界最关注的热点之一。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两个毫不动摇”、“一个统一”和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的要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确立了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从各自发展转向优势互补和统一协调发展,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连云港市民营经济发展历史连云港市民营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与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的方针政策、与人们对民营经济的逐步认同息息相关。
从连云港市实际情况来看,民营经济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限制发展时期,从建市一直到改革开放初期。
建市初期,全市只有30多家手工业作坊和为数不多的个体零售店,公有制经济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
就是仅有的这几家私营个体户在后来也大多数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割掉了。
第二阶段:起步发展时期,从改革开放初期到1991年。
改革开放结束了非公有制经济被否定和排斥的状态,民营经济开始萌芽,个体户和作坊式私营企业出现。
党的十三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承认私营经济合法存在与发展,并提出党对私营经济的基本政策是“鼓励、保护、引导、监督和管理”。
1988年全国人大七届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改方式进一步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这一阶段,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开始起步,但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小,而且经历了“红帽子”、摘帽、戴帽的曲折过程。
全市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从1978年0.08万人增加到1991年1.82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从0.06%提高到0.8%;个体经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从1978年0.01亿元增加到1991年4.40亿元,占全市零售额的比重从0.26%提高到18.6%。
加快连云港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对策思考
加快连云港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对策思考作者:暂无来源:《大陆桥视野·经济瞭望》 2012年第10期文刘江船董月方郑晓卫王天明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承载和集聚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建设发展集聚区,获取集群、集聚效应,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突破口和主抓手。
在连云港推进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崛起的进程中,应当更加重视、深入研究、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有力助推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加快发展。
加快连云港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重要意义1.加快扩大连云港服务业规模总量的迫切需要近年来,连云港服务业加快发展,但增加值增速仍低于全市GDP 增速和二产增速,占GDP 比重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服务业集聚区贡献约15%,低于江苏兄弟城市的35%左右,也低于全市产业园区对工业发展的贡献率。
研究表明,产业在空间上的规模集聚是经济发展大势所趋,且服务业集聚发展需求比制造业高,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倾向比传统服务业更明显。
可见,提高集聚程度是扩大连云港服务业规模总量的当务之急,必须大力发展集聚区,强化载体、优化环境,快速推动服务经济加快攀升。
2.加快优化连云港服务业内涵结构的迫切需要连云港传统服务业占比超过50%,高层次和新兴服务业还较缺乏。
服务业尤其是相关高端门类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特性,其发展密切依赖聚集。
江苏省各市纷纷通过发展集聚区培育新业态,推动结构优化,如,徐州创意68 产业园,入园企业近100 家,其中创意类占7成;淮安现代商务集聚区,已入驻10 亿元以上大项目16 个;宿迁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园,在苏北遥遥领先,2015 年营业收入将超150 亿元。
可见,优化服务业结构必须推动集聚发展,通过加快发展集聚区,承载和拉动连云港三产结构实现新跃升。
3.加快提升连云港服务业档次水平的迫切需要实践证明,服务业越发展、越趋于成熟,其集聚程度与结构也越好。
综观世界各国一些高水平的服务行业,都具有鲜明的集聚特点。
回顾连云港服务业发展历程,商务服务、东海水晶等一些门类和产业的逐步攀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集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
以新型工业化引领连云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69以新型工业化引领连云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徐家保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江苏省委、省政府对加快苏北发展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现阶段乃至“十三五”时期连云港面临的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
连云港作为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区域板块的后发展地区,目前经济发展正处在集聚加速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要想在激烈的区域经济竞争中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推进更大的突破,工业是根本支撑,新型工业化是提升经济规模总量,推进结构转型升级,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一、连云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性发达国家、国内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一再告诉我们,工业是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连云港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的主体地位不断增强,成为连云港经济发展的第一驱动力、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
特别是近年来,连云港大力实施“产业立市、工业强市”战略,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一大批优秀企业快速成长,一些主导产业快速壮大,新兴产业快速起步,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2015年,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5000亿元、增加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分别达到5574.5亿元、1156.5亿元,是2010年的2.8倍和2.6倍。
工业经济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达到5.6个百分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但连云港新型工业化在量、质方面仍有相当差距:三次产业结构中工业占比仍较低,对经济拉动作用还不够强;工业经济总量仍然偏小,内部结构不完善;产业集聚度不高,大企业(集团)不多,产业集群尚未形成气候;处于产业链中低端环节,研发水平低,产品附加值不高,竞争力不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等。
改变这一产业状况,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实践也证明,“三来一补”的“珠三角模式”、乡镇企业的“苏南模式”、市场经济的“温州模式”都走到了重新选择的十字路口,对于连云港而言,工业经济实力越是落后,越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切实推动连云港从外延型经济增长向内涵型经济增长转变、从外向型经济增长向内需型经济增长转变、从主要依赖外部资本向培育壮大本土资本转变。
新时代连云港市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路径研究
新时代连云港市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路径研究作者:朱国军张宏远来源:《大陆桥视野·经济瞭望》 2018年第4期全球经济步入互联网经济与开放式创新2.0 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为产业发展赋能,打开了技术赶超的新机会窗口。
当前,连云港市紧紧围绕“产业强市”发展战略,既要“稳健直行”的方式渐次在全球价值链上向高端攀升,在合适时机“弯道超车”;同时也要适时开启“换道跨越”的转型升级模式,在重构全球价值链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从微观层面来说,企业成长的规律发生巨变,新时代企业呈现迭代创新、数据联结、网络化成长特征,实现了无边界指数成长,产生互联网信息聚合和颠覆效应,对连云港市地方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战略命题。
把握新时代区域经济规律及企业增长规律的新特征,瞄准连云港市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快速壮大优势产业,积极推进海洋产业,健全现代服务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把握“高质发展,后发先至”的战略精髓,关键要抓住以下三点。
一、以产业为关键,抓住科技切入点1. 以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为抓手,强化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渗透融合。
一是加快连云港市智能制造模式变革。
适应互联网时代用户需求主导的大规模生产定制化趋势,推广具备高度柔性化、个性化、快速响应市场等特性的C2B(Customerto Business,即消费者到企业)商业模式,重构连云港市制造业生态圈。
二是推动连云港市传统产业集群“线上”转型。
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搭建本地特色化的电子商务平台,量身定制个性化站点,突显连云港产业特色和优势,为企业通过电商渠道打开市场开辟新渠道,加速传统产业集群的电商化转型与升级。
三是重塑农产品流通模式。
实施以电子商务为主要形式的新型流通模式,推动农产品品牌的树立,建立一批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营商,强化包括分销、质检、包装、冷链、物流等农产品服务体系完善。
2. 以培育新兴“产业集群”为抓手,跨界融合催生新型业态。
以创新为强动力转变发展方式
以创新为强动力转变发展方式作者:通讯员陈吉平记者孙铁军来源:连云港日报字数:927本报讯(通讯员陈吉平记者孙铁军)连日来,市交通运输部门认真组织学习市委书记王建华《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专题报告,表示要统一思想,以沿海开发为主抓手,以创新驱动为强动力,积极转变交通运输经济发展方式。
根据经济发展的规律,连云港已到了经济濒临起飞的拐点,在这种状态下,发展创建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抓手。
在沿海、陆桥经济链上,连云港的位置正显得越来越重要,如何进一步提升连云港在区域经济中的作用,在空间上把连云港的城市、港口、旅游产业布局得好,交通运输业的科学发展显得十分必要。
根据行业肩负的历史使命,我市交通运输部门着眼大局和长远,积极贯彻江苏沿海发展规划的相关精神,全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来带动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发展物流配送等现代和新兴服务业,拓宽交通运输服务领域,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奏响了发展绿色交通运输的强音。
以创新的理念指导行业发展,科学编制交通发展规划。
今年以来,交通运输部门将通过广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真查找事关连云港交通运输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以及当前亟需解决的突出矛盾和具体问题。
从政策、体制、机制等方面入手,运用创新、综合集成的方法,深入研究解决重大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与此同时,加快推进综合交通发展策略、铁路和民航发展战略、城市客运管理等专题研究。
广泛听取行业内外、社会各界的意见,凝聚各方智慧,提出既有理论支撑,又符合客观实际的思路和措施。
今年,交通运输部门将沿海开发战略道路、综合运输体系构建及省道网规划未达标路段的建设,将全市干线公路工程建设的重心进一步向东部转移,向沿海发展,向徐圩片区挺进。
全市交通运输部门将通过开展科技攻关和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应用,进一步强化对科技成果研发和成果转化应用绩效考核,积极引导交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通过推进新传感网技术在城市交通、港口与物流管理、交通出行、运输企业生产组织、节能减排监测、行业管理等方面的应用研究与建设,从而进一步加强交通信息化建设。
发展方式转变在连云港的思考
发展方式转变在连云港的思考
王顺善;王奎杰
【期刊名称】《群众》
【年(卷),期】2010(000)005
【摘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中央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作出的战略部署。
当前,连云港市正处在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在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全力推进跨越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总页数】2页(P41-42)
【作者】王顺善;王奎杰
【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中共连云港市纪委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0.3
【相关文献】
1.连云港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考 [J], 马福山
2.发展海铁联运推动集装箱上量——对连云港港口物流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考 [J], 吴厌
3.发展海铁联运推动集装箱上量——对连云港港口物流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考 [J], 吴厌
4.三、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程中的财税政策:实施方略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财税政
策思考 [J], 刘蓉
5.加快云南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研究———对楚雄州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调查与思考 [J], 云南省委党校第二十六期中青班第六调研组;吴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 总量 占全 省 比重仅 为 28 .%。全 市整 体工 业化 水 不例外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依托新能源 、 新材料等 平 和城 市 化 率 低 于 全 省 平 均 水 平 , 二 、 产 业 在 新兴产业带动走 出危机 、 第 三 摆脱 困境 , 成为世界各国应 G P中 占 比较 小 , 待充分 发 展。 D 有 对危机 的重 要途 径 。在 这种 情况 下 , 云港 市 只有 抓 连
加 快经 济 发 展 : 转 变是 国家 从 当前社 会 经 济 断提高 , 式 与人 民群众 休戚 相关 的就 业 、 住房 、 医疗 和子 群众对 水 、 气 、 空 环境 以及 劳 发 展 的实 际 出发 提 出 的重 大 战略 , 是深 入 贯彻 科 学 发 女教 育 等社会 问题 凸显 , 展观 的重要 战略举 措 。 动者工 作条件 改善 等方 面 的诉 求 越 来越 多 。近 年来 , 目前 , 云港市 工业 化 、 连 城市 化率 仍 然低 于 全 国 、 在 财政 收入有 限 的条 件 下 , 云 港 市 建设 投 资偏 大 , 连 全省平 均水 平 , 业 结 构 中传 统农 业 比重 偏 高 、 代 保 增长 放在第 一位 , 产 现 民生 方 面投 入较少 。 服务业 比重 偏 低 , 处 于一 个 相 对 较低 的起 点 上 , 仍 要 实现全 面 建设小 康 社会 的 目标 , 必须 充分 利 用后 发 优 势 , 现跨 越发 展 , 实 在发 展模 式上 实现 突破 。 连 云 港市 经济 发展 方式 存在 的主 要 问题
一
二 、 云港市 转变 经济 发展方 式 的条件 分析 连
转 变经济 发 展方 式 既 要 看 到 宏 观 环 境 有 利 的一
面 , 要看 到微观 方 面不 利 的一 面 。 又 ( ) 一 宏观环 境和 政策 的有 利条件 当前 , 球经 济 因金 融 危机 而 陷入 了 阶段性 的调 全
抉择 , 它不 仅关 系 着 该市 经 济 发 展 的质 量 和 效 益 , 而 且决定 着其 在 国家 战略层 面 的地位 和命 运 。
( ) 素和 体制 机制 的 不利 件 二 要
[ 收稿 日 ] 01 0 2 期 21 … 9 3
[ 作者简 介]马福 山(93 , , 苏连云港人 , 17 一) 男 江 连云港 师范高等 专科 学校 经济 法政 系讲 师。
随着 以连 云 港 市 为龙 头 的 江 苏沿 海 开 发 战略 的 实施 , 该市发 展 站在 了新 的历 史 起 点 , 入 了发 展 的 进
重要机 遇期 、 期和 转 型期 。该 市将 担 负起 带 动苏 关键 北 、 射淮海 、 动陇海 、 务 中西 部 的重 任 。加快 经 辐 拉 服 济发展 方式转 变 已经 成 为 连 云 港 市科 学 发 展 的关 键
马 福 山
( 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经 济法政系 , 连 江苏 连云港 220 ) 206
[ 摘
要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 变是连云港 市经 济发展 面临的 重要课 题。 目前 , 云港 市经 济发展 方 式存在 结构 连
不合 理、 兴产 业: 新 竞争力不强 、 民生 改善投入 不足等 问题 。文章 分析 了该 市经济发展方式转 变的有利和 不利条件 , 并从
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依靠软硬件环境吸引和集 聚外 来 高素 质 人 才 也 较 为 困难 。新 兴 产业 的 发 展 招 募 不到 高素 质人 才 , 使得新 兴 产业 往往 很 难掌 握 行 业 核 心技 术 , 法 做大 做强 。 无 ( ) 生改善 投入 不足 三 民 随着经济的发展 , 民群众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 人
( ) 兴产 业竞 争 力不 强 二 新
住机遇 , 整经 济结构 、 调 推进 科技 创 新 、 力培 育新 兴 大
产业 , 才能在 新 一 轮经 济 增 长 和 竞 争 中把 握 先机 、 赢 得主动 。
随着 新 兴产 业 的兴 起 , 云港 市 的新 医药 、 材 连 新 料等新 兴产 业取 得较 快 发展 , 但是 新兴 产 业竞 争 力 仍 然不强 , 育对 新兴 产业 的 支撑 不力 。全 市 高等 教 育 教 规 模较小 , 高校 实力 : , 育水 平不 高 , 不强 教 很难 肩 负 起
、
( ) 济结构 不合 理 一 经
由于 历 史 原 因 . 云 港 市 经 济 基 础 弱 、 子 薄 。 整 , 国依靠 出 口和加工 贸易 的增 长 方式 受 到 了前所 . 连 底 我 虽然 被列 为第 一批 沿海 开放 城 市 , 是 由于 人们 的思 未有 的挑 战 。历 史经验 表 明 , 一 次大 的危 机 都会 引 但 每 想观 念和 发展 观念 落后 , 错失 了超 常发 展 的 良机 。据 发新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 带来新 的观念变革和科
更新观 念、 做好基础 工作 、 培育新兴产业 、 新驱 动和教 育领先等方 面提 出改进的具体策略 。 创
[ 关键 词]连云港 市; 经济发展方式 ; 发展方 式转 变 [ 中图分 类号] 17 F2 [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章编号 ]09~74 (0 10 —08 — 10 70 21 )4 0 1 0 4
21 年 1 01 2月
连云港 师 范高 等专科 学 校学报
Ju l f in u gn e esC l g o ma a y n a gT th r ol e oL e
De e e . 0l c mb r 2 1
No. 4
第 4期
连 云 港 市 加 快 经 济 发 展 方 式 转 变 的 思 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