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设计与分析复习提纲
系统分析与设计考试试卷09(OK版)abc
《系统分析与设计》复习提纲.一. 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1,(√)文档是软件产品的一部分,没有文档的软件就不称其为软件。
.2,(×)企业管理的组织职能是为各级组织确定目标和拟定为达到此目标的行动方案,并制定各种计划。
.3,(×)需求规格说明书在软件开发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也可以作为软件可行性分析的依据。
.4,(√)数据处理一般不涉及复杂的数学计算。
.5,(√)文件与数据库在数据组织中并非属于同一层次。
.6,(×)计划工作的首要任务是用计算机进行反复计算。
.7,(√)计划指标指的是在计划中规定的、用数字表示的企业生产技术经济活动的各方面的预期目标。
.8,(×)系统设计阶段的任务是按照系统分析阶段提出的逻辑模型的要求进行具体的逻辑设计。
.9,(√)为了达到系统灵活性的目的,在系统设计中应尽量采用模块化结构。
.10,(×)功能模块是程序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它总是比程序小。
.11,(×)操作员在键盘上按单据输入数据,如发现单据上数据有错应立即改正后输入。
.12,(√)系统设计阶段的信息系统处理流程图是信息系统流程图的进一步具体化。
.13,(×)程序调试时应当用正常数据进行调试,不应用错误数据去调试。
.14,(×)一个成功的项目唯一提交的就是运行程序。
.15,(×)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若能推迟暴露其中的错误,则为修复和改正错误所花费的代价就会降低。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共10分).1,数据( B ). A.就是信息B.经过解释成为信息 C..必须经过加工才成为信息 D.不经过加工也可以称作信息.2,通常高层管理提出的决策问题与基层管理提出的决策问题相比,在结构化程度上(B )A. 高层管理的决策问题的结构化程度高于基层的. B. 高层管理的决策问题的结构化程度低于基层的. C. 两者在结构化程度上没有太大差别 D. 以上A,B,C.三种情况都可能出现。
信息系统安全课程复习提纲
信息系统安全课程复习提纲1、信息安全发展的五个阶段:通信安全保密性完整性计算机安全对数据保护可控性信息安全信息存储处理传输安全综合通信和计算机安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信息和信息系统资产保密完整可⽤性⽹络空间安全从保障到防御攻击利⽤2、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信息系统是集数据录⼊、存储、加⼯为⼀体,传递信息、知识和数字产品的完整体系。
商业公司和其他组织,通过信息系统来实现业务管理,为顾客和供应商提供信息交互,圆满完成各类业务。
构成要素:环境主体客体架构模型:应⽤业务软件——应⽤平台软件——操作系统平台软件——硬件系统风险是指系统遭受意外损失的可能性风险来源:1.威胁2.⾃⾝脆弱性3.应对威胁失策威胁分类:1.破坏2.泄漏3.假冒否认脆弱性根源:1.信息本源脆弱性2.系统结构脆弱性3.攻防不对称信息系统脆弱性表现:1.硬件组件物理安全2.软件组建漏洞3.通信协议协议缺陷信息系统安全:与⼈、⽹络、环境有关的技术安全、结构安全和管理安全的总和,旨在确保在计算机⽹络系统中进⾏⾃动通信、处理和利⽤的、以电磁信号为主要形式的信息内容,在各个物理位置、逻辑区域、存储和传输介质中,始终具有可信性、机密性、完整性、可⽤性、和抗抵赖性等安全特质。
PDRR模型:保护采⽤⼀切⼿段(主要指静态防护⼿段)保护信息系统的五⼤特性检测检测本地⽹络的安全漏洞和存在的⾮法信息流,从⽽有效阻⽌⽹络攻击恢复及时恢复系统,使其尽快正常对外提供服务,是降低⽹络攻击造成损失的有效途径响应对危及⽹络安全的事件和⾏为做出反应,阻⽌对信息系统的进⼀步破坏损失降到最低资产损失:资⾦形象业务⼈员资产损失形式:暂时损失长期恢复潜在损失安全投⼊与侵⼊可能性呈反⽐进不来拿不⾛看不懂改不了跑不掉信息系统安全体系ISSA(Information Systems Security Architecture)是⼀个能为所保障对象提供的可⽤性、机密性、完整性、不可抵赖性、可授权性的可持续性的系统信息安全4⼤体系:技术管理标准法律风险分析:静态动态运⾏后安全⽬标:信息保护系统保护信息安全:防⽌任何对数据进⾏未授权访问的措施,或者防⽌造成信息有意⽆意泄漏、破坏、丢失等问题的发⽣,让数据处于远离危险、免于威胁的状态或特征。
计算机系统结构复习
n
2
pi (pi 表示第 i 种操作码在程序中出现的概率)
4
Copyright 2011
计算机系统结构复习提纲
© 计 081
固定长编码相对于 Huffman 编码的信息冗余量: R 1 必须知道每种操作码在程序中出现的概率
pi log i
1
n
2
pi
log n
2
扩展编码法
Huffman 操作码的主要缺点: 操作码长度很不规整,硬件译码困难 与地址码共同组成固定长的指令比较困难 扩展编码法:由固定长操作码与 Huffman 编码法相结合形成
存在的问题
以硬件为主固件为辅 固件的主要缺点是: 执行速度低。目前,ROM 的速度低于 SRAM 一条机器指令通常要多条微指令解释执行 固件的主要优点是: 便于实现复杂指令,便于修改指令系统 以硬联逻辑为主来实现指令系统 对于少数复杂的指令,目前的许多处理机也用微程序技术实现。 RISC 对编译器造成的困难主要有: (1)必须精心安排每一个寄存器的用法,以便充分发挥每一个通用寄存器的效率,尽量减少访问主存储器的次数。 (2)做数据和控制相关性分析,要调整指令的执行序列,并与硬件相配合实现指令延迟技术和指令取消技术等。 (3)要设计复杂的子程序库,RISC 的子程序库通常要比 CISC 的子程序库大得多。
2. 数据表示的含义及与数据结构的关系
数据表示的定义: 数据表示是指计算机硬件能够直接识别,可以被指令系统直接调用的那些数据类型。 例如:定点、逻辑、浮点、十进制、字符、字符串、堆栈和向量等 数据类型:文件、图、表、树、阵列、队列、链表、栈、向量、串、实数、整数、布尔数、字符等 确定哪些数据类型用数据表示实现,是软件与硬件的取舍问题
会计信息系统
会计信息系统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系统管理:系统管理就是在财务业务一体化的管理应用模式下,会计信息系统为各个子系统集成运行提供的一个公共管理平台。
2、帐套: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中,每一个企业的数据都存放在数据库中,称之为一个帐套。
3、编码方案:编码方案是指对企业关键核算对象进行分类级次及各类编码长度的指定,一边与用户进行分级核算、统计和管理。
4、角色:指在企业管理中拥有某一类职能的组织,这个角色组织可以是实际的部门,也可以是由拥有某一类职能的人构成的虚拟组织。
5、用户:是指有权登录系统并对系统进行操作的人员,即通常意义上的“操作员”。
6、系统启用:是指设定在用友ERP-U8管理软件中各个子系统开始使用的日期。
7、功能权限:在系统管理中进行设置,主要规定了每个操作员对各模块及细分功能相关业务的查看和分配权限。
8、数据权限:指针对业务对象进行的控制,控制包括两个方面,字段级权限控制和记录级的权限控制,可以选择对特定业务对象的某些项目和某些记录进行查询和录入的权限控制。
9、金额权限:主要用于完善内部金额控制,实现对具体金额数量划分级别,对不同岗位和职位的操作员进行金额级别控制,限制他们制单是可以使用的金额数量,不涉及内部系统控制的不在管理范围内。
10、基础档案设置:企业在启用新账套之始,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及业务需求,进行基础档案的整理工作,以确保初始建账的顺利进行。
11、指定会计科目:是指定出纳的专管科目,一般指现金科目和银行存款科目。
12、总账初始化:是由企业用户根据自身行业的行业特性和管理需求,将通用的总账管理系统设置为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专用系统的过程。
13、辅助核算管理:是总账系统为细化企业核算与管理,简化会计科目体系,使查询专项信息更为便捷而提供的核算管理功能。
14、关键字:是游离于单元之外的特殊数据单元,可以唯一标识一个表页,用于在大量表页中快速选择表页。
15、函数:为简化报表数据来源的定义,通用报表软件一般是将报表编制中比较固定的处理过程做成独立的模块,用户通过输入规定的参数调用这些模块,从而到各数据文件中调取数据,这种模块称为函数。
高中信息技术会考复习提纲及习题
高中信息技术会考复习提纲及习题信息技术复习提纲(一)专题一:信息技术基础一、信息、信息的载体及信息的特征1、信息:信息是指数据(Data)、信号、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
(要会判断什么是信息)2、信息的载体: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等可以承载信息,这些是信息的载体,也是信息的常见表现形态。
而纸张可以承载文字和图像,光盘可以承载声音、图像、视频等信息,所以,纸张和光盘也称为信息的载体。
3、信息的特征:(根据已知信息判断相应的信息特征)①信息的表示、传播、储存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载体就是承载信息的事物。
②信息可以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保存和传播。
③信息是可以传递和共享的。
④信息具有时效性。
二、二进制、十六进制与十进制的相互转换1、二进制①计算机内部的信息包括数据和程序都采用二进制代码表示的。
在平时书写时,用下标2或在代码的最后位加B来标识该代码为二进制代码。
例如:(10011)2、10011B。
②二进制数由“0”与“1”两个数字组成,每个数码在不同的数位上,对应不同的权值。
③二进制数的运算(加、减)n④n位二进制编码的个数为22、十六进制①由于不便于书写,在实际表示中,常常采用十六进制的形式。
在平时书写时,用下标16或在代码的最后位加H来标识该代码为十六进制代码。
例如:(10A11)16、10A11H。
②十六进制数由0~9、A、B、C、D、E、F这16个符号组成,分别对应十进制的十进制:10个数码0、1、2、3、4、5、6、7、8、9二进制:2个数码0、1十六进制:16个数码0、1、2、3、4、5、6、7、8、9、A 、B、C、D、E、F①十进制转换为二进制:“除二取余”法。
②二进制转换为十进制:“按权展开相加”法。
( 1 0 0 1 1 )224 23 22 21 20按权相加:= 1×24 + 0×23 +0×22 +1×21 +1×20= 16 + 0 + 0 + 2 + 1=19③十进制转换为十六进制(根据对应关系表)④十六进制转换为十进制:(根据对应关系表)⑤二进制转换成十六进制:从二进制的低位开始,每四位二进制数转换成一位十六进制数。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习题答案
第九章课后习题一、简答题1.详细设计和信息系统体系构造设计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包括哪些基本工作?答:详细设计是在体系构造设计旳基础上,深入到各子系统内部旳细节设计工作。
信息系统体系构造设计之后,需要着手详细设计。
详细设计旳工作包括(1)业务对象模型设计(2)功能逻辑设计(3)类旳设计,类关系旳设计(4)类旳优化2.功能逻辑设计包括哪几部分旳工作?答:第一,提取功能用例波及旳类;第二,绘制功能逻辑类图;第三,分析交互信息,得出功能逻辑交互图。
3.数据库设计分为哪几种环节?4.什么叫持久型类?答:持久型实体类一般需要数据库技术实现。
采用对象数据库最直接,关系数据库最成熟。
系统中旳一种实体类,与数据库中旳一种关系表相对应。
5.什么叫顾客界面?顾客界面设计包括哪些工作?答:是人与机器进行交互旳操作方式,即顾客与机器互相传递信息旳媒介,其中包括输入和输出,也叫人机界面。
工作包括界面需求分析、输入设计、输出设计、屏幕界面设计和编写顾客手册等工作,二、填空题信息需求系统特性业务需求处理需求1.业务对象模型设计、功能逻辑设计、数据库设计、界面设计。
2.对象旳属性设计、关系设计3.批输入、联机输入。
4.注册界面、主控界面、数据处理界面、信息查询界面三、选择题1 C2 D3 C4 B四、思索题1.简述业务对象模型在系统设计中旳作用。
答:业务对象是从业务领域中提取旳业务实体,这些业务对象将作为信息系统中软件旳基本构成元素,并作为信息系统中公用旳实体类。
业务对象是功能逻辑设计旳基础;业务对象是数据库设计旳基础。
业务对象模型设计旳工作有提取业务对象;对象属性设计;对象基本操作设计;对象关系设计;建立业务对象模型。
在系统设计中起着重要作用。
2.简述功能逻辑设计与需求分析阶段旳功能分析旳关系。
答:功能逻辑设计是对在需求阶段确定旳用用例描述旳系统功能,设计它旳实现逻辑。
一种子系统可以完毕它所跟踪旳用例旳功能。
完毕用例功能,实现其操作,就是信息系统中若干个类中旳对象,通过操作旳执行和互相之间消息发送来实现用例旳功能。
833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复习提纲
833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复习提纲一、计算机硬件基础1.计算机的发展历程2.计算机的组成和结构3.计算机的存储系统4.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5.处理器的结构和功能6.计算机的主板和总线7.存储器和存储系统8.计算机的外部设备9.计算机的软硬件接口二、计算机操作系统1.操作系统的定义和作用2.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3.操作系统的分类和特点4.进程和线程的概念5.进程管理和调度6.存储管理和调度7.文件系统和设备管理8.虚拟存储器的概念和实现9.操作系统的安全性和保护机制三、计算机网络1.网络基础知识2.网络协议的分类和特点3.OSI参考模型和TCP/IP协议4.互联网的组成和工作原理5.网络安全和防御措施6.网络管理和优化7.局域网和广域网的概念和特点8.网络性能和质量的度量和评估9.无线网络和移动通信四、数据库系统1.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2.数据模型和数据结构3.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语言4.数据库的设计和规范化5.数据库的查询和操作6.数据库的安全性和事务处理7.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8.数据库的性能优化和调整9.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的概念五、程序设计基础1.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流程2.程序设计语言的分类和特点3.数据类型和变量的定义和使用4.表达式和运算符5.控制结构和循环语句6.函数和模块化设计7.数组和矩阵的处理8.指针和内存管理9.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六、数据结构和算法1.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线性表和链表的实现和应用3.栈和队列的实现和应用4.树和图的实现和应用5.排序和查找算法6.动态规划和贪心算法7.算法复杂度和效率分析8.图算法和算法9.算法设计和优化技巧七、软件工程1.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软件开发过程和方法3.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4.软件项目管理和风险控制5.软件测试和质量保证6.软件维护和升级7.软件工程的规范和标准化8.软件工程的案例分析9.软件工程的发展趋势和前景以上是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的综合复习提纲,涵盖了计算机硬件基础、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和算法以及软件工程等方面的知识。
高中信息技术会考复习提纲
高中信息技术会考复习提纲一、计算机硬件知识1.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作用•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卡2. 存储介质的种类及其特点•硬盘驱动器•固态硬盘•U盘•光盘3. 输入输出设备的种类及其功能•键盘•鼠标•打印机•摄像头二、计算机网络知识1. 网络的基本概念•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2. 常见的网络协议•TCP/IP协议•HTTP协议•FTP协议3. IP地址和子网掩码的作用及表示方法•IPv4地址•IPv6地址三、操作系统知识1. 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及作用•Windows操作系统•macOS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2. 常见的操作系统功能•文件管理•进程管理•用户管理3. 常见的文件系统•FAT32文件系统•NTFS文件系统•ext4文件系统四、数据库知识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及作用•关系型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2. 常见的数据库操作语言•SQL语言•NoSQL语言3. 数据库的设计与管理•数据表的创建•数据的插入、查询、修改和删除五、信息安全知识1. 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病毒和木马程序•黑客攻击•数据泄露2.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措施•密码安全•防火墙和杀毒软件的使用•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3. 网络安全法规和法律责任•《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侵犯网络安全的法律责任六、软件开发基础知识1. 编程语言的分类及选择•面向对象编程语言•脚本语言•命令式编程语言2. 常见的软件开发工具和环境•Visual Studio•Eclipse•PyCharm3. 软件开发的基本流程•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以上提纲涵盖了高中信息技术会考的核心知识点,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加油!。
信息资源管理复习提纲(第二章)
信息资源管理复习提纲(第⼆章)第⼆章信息化规划与组织本章是⼀个⾮常重要的章节,要求不仅要领会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法,还要达到综合应⽤的层次,也就是要利⽤本章的知识点,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并给出具体解决⽅案。
1.【识记】信息资源管理的任务有哪些?(P45)(1)调动好相关的⼈⼒资源,借助适宜的信息技术,开发和利⽤相应的信息系统;(2)对信息实⾏有效的管理,达到开发与利⽤信息资源以促进组织战略实现的⽬的。
2.【识记】组织战略的定义是什么?(P46)(名词解释)组织战略是组织达到⽬标、完成使命的综合计划。
具体来讲,组织战略是组织为了在外部环境中⽣存和发展,在总结历史经验、调查现状和预测未来的基础上,所做出的长远性、全局性的谋划或⽅案。
3.【识记】组织战略⼀般包括哪三类(结构)?(P46)组织战略⼀般包括三类:总战略、经营战略、职能战略。
(1)总战略描述组织总的⽅向,如专⼀化还是多元化发展。
(2)经营战略描述某个产品或者事业部的竞争合作战略,以提升在特定领域的竞争⼒。
(3)职能战略是营销、制造、研发、信息技术等职能部门所制定的战略,它们通过整体能⼒的优化,帮助组织及下属事业部实现战略⽬标。
4.【识记】组织战略的制定包括哪些基本过程?(P46)(1)环境分析环境分析是从组织内部、外部所拥有的优势和劣势等⽅⾯⼊⼿,通过评估机会和风险,形成组织对所处环境的判断。
(2)战略决策战略决策是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各种信息,达成战略⽅案。
组织的战略决策包括明确组织的使命,确定可达到的⽬标,形成组织的战略指南。
(3)战略规划的形成和完善战略决策形成后,要加以细化调整,以便执⾏。
在具体的执⾏过程中,由于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前期制订过程中的认识不⾜,可能使战略偏离实际,因此要进⾏调整和完善,形成指导组织发展的战略规划。
5.【识记】组织战略的规划⽅法有哪些?(P47),[201104名词解释,201107单选](1)SWOT矩阵法SWOT矩阵是由波⼠顿咨询公司提出的,也称波⼠顿矩阵,是全⾯分析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寻找满意战略组合的分析⼯具。
高中通用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
高中通用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一、1.技术对人类的价值:a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它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的作用[保护人]是指技术能让人生理和心理安全,避免影响健康和伤害(例:原始人随身携带磨制好的石器,现代人对疟疾、天花、肺结核等疾病不再恐慌)[解放人]是指人类依靠技术解放或延长了身体外部器官,拓展了活动空间,提高了劳动效率。
(例:体力解放:自行车、内燃动力、电力,手机——信息传递)[发展人]是指技术活动能促进人的精神、智力等的发展和提高。
(例:爱迪生、袁隆平的事例)2.技术对生活、生产、文化等方面的影响:a技术促进社会的发展。
技术丰富社会文化内容。
技术改变社会生活方式。
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
具体为:(1)技术是社会财富积累的一种形式,对社会生产具有直接的经济意义。
(2)随着技术的发展,劳动力结构也发了较大的变化,第一第二产业从业者数量减少,第三产业从业者数量大幅度增加。
如因为农业技术的发展与劳作方式的变革使农业从业人口减少。
(3)技术不仅为生产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和工具,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而且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使人们衣、食、住、行、交往、娱乐、教育等方面都发生了改变。
(4)技术进步不仅带动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活动的变化,而且渗透到军事、政治、文化各领域。
3.技术对自然的价值:c(1)依靠技术,人类得以利用自然和改造,并与自然保持和谐共处的友好关系。
(例:都江堰)(2)人类利用技术开发、改造自然时,应把握合理的尺度,要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技术或产品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3)技术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问题,但也给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
(例:物料的再循环工艺)1.技术的发展与发明和革新关系:b技术的基本特性: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两面性、专利性。
:a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
每一项技术的问世都是创新的结果。
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技术创新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
计算机应用基础复习提纲
计算机应用基础复习提纲一、计算机基础知识(一)计算机的发展历程1、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叫 ENIAC,于 1946 年在美国诞生。
2、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个阶段。
(二)计算机的特点1、运算速度快:计算机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复杂的计算任务。
2、计算精度高:可以进行高精度的数值计算。
3、存储容量大:能够存储大量的数据和信息。
4、具有逻辑判断能力:能对数据进行逻辑运算和判断。
5、自动化程度高:可以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自动运行。
(三)计算机的分类1、按性能指标分类: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微型机。
2、按用途分类: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
(四)计算机的应用领域1、科学计算:如天文、气象、地质等领域的复杂计算。
2、数据处理:对大量数据进行收集、存储、整理、分析等。
3、过程控制:用于工业生产中的自动控制。
4、计算机辅助系统: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等。
5、人工智能:模拟人类智能,如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等。
6、网络通信:通过网络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共享。
二、计算机系统组成(一)硬件系统1、中央处理器(CPU):包括运算器和控制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
2、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如随机存储器 RAM、只读存储器ROM)和外存储器(如硬盘、光盘、U盘等)。
3、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扫描仪等。
4、输出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音箱等。
(二)软件系统1、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如 Windows、Linux 等)、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2、应用软件:如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 等)、图形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 等)、音视频播放软件等。
三、操作系统(一)操作系统的功能1、处理机管理:合理分配 CPU 资源。
2、存储管理:管理内存的分配和回收。
3、设备管理:对外部设备进行有效管理。
高中通用技术 复习提纲 苏教版必修2
必修2-复习资料第一章.结构与设计结构: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
(合理的结构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卓越的结构是设计和制造者的重要追求)从力学角度说,结构:可以承受一定力的架构形态,它可以抵抗能引起形状和大小改变的力内力:当一个结构受到外力作用时,内部各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发生改变,产生一种抵抗的力。
应力是构件的单位面积横截面上所产生的内力,当应力达到某一极限时,结构就会被破坏。
应力=F/S(F=内力,S=受力面积)壳体结构:层状的结构。
受力特点-外力作用在结构的表面上结构的类型:实体结构-结构构件本身是实心的结构,受力特点-外力分布在整个体积中框架结构:由细长的构件组成。
特点-支撑空间而不充满空间结构的稳定性:指结构在负载的作用下维持其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影响结构稳定性的要素:1.重心位置的高低2.结构与地面接触所形成的支撑面的大小3.结构的形状等(重心所在点的垂线落在结构底面的范围内)结构强度:结构具有的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影响因素:结构的形状、使用的材料、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等(三角行是框架结构中最基本的形状之一;连接方式:刚连接和铰连接)结构设计考虑的主要因素:稳定性和强度的要求;安全因素;公众和使用者的审美需求;使用者的个性化需求,对设计对象的成本控制要求和一定的使用寿命等经典结构欣赏:技术和文化两个角度第二章.流程与设计时序:时间上的先后顺序(有些时序可以颠倒,有些时序不可以颠倒)流程:一项活动或一系列连续有规律的事项或行为进行的程序用流程图来表达流程,流程图的表现方式:文字表达、表格表达、图示表达等方式生活和工作流程: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流程设计量等目标实现的目标生产活动:提高效率、提高质量、节省资源、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提高管理水平等方面生产活动流程设计基本因素:材料、工艺、设备、人员、资金和环境等流程设计的步骤:1.确定目标,明确任务2.分析基本因素3.明确主要事项4.确定时序,划分环节5.画出流程图6判断是否符合要求:否的话回到2继续,是的话结束流程优化:对流程的改进过程涉及的指标:工期优化、工艺优化、成本优化、技术优化、质量优化等第三章.系统与设计系统: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若干要素或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1.至少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才能组成系统构成系统的条件 2.要素(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按照一定方式形成一个整体3.整体具有的功能是各个要素的功能中所没有的系统类型:自然系统、人造系统、实体系统、抽象系统整体性(最基本的特征):1.不是各个要素的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个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2.要素影响整系统基本特征体3.整体具有的功能大于系统的各个部分的功能之和相关性:组成系统各要素之间或系统整体与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目的性:任何系统都具有某种目的,都要实现一定的功能,区别不同的系统的标志动态性:任何系统都是动态变化发展着环境适应性:具有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系统分析:为了发挥系统的功能,实现系统的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系统加以周详的考察、分析、比较、试验,并在此基础上拟定一套有效的处理步骤和程序或对原有的系统提出改进的过程步骤:1.明确问题,设定目标2.收集资料,制定方案3.分析计算,评价比较4.检验核实,作出决策系统分析原则:综合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系统优化:在给定条件(约束条件)下,根据系统的优化目标,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使系统目标值达到最大化(或最小化)系统设计步骤:系统分解成若干子系统,确定各系统的目标、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对子系统进行技术设计和评价,对系统进行总体技术设计和评价等第四单元.控制与设计控制: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或目的,通过一定的手段,使事物向期望的目标发展(明确控制对象`控制目的和控制手段)控制分类:人工控制和自动控制(机械控制、气动控制、液压控制、电子控制)控制系统:任何控制的实现,都要通过若干个环节,这些环节就构成了一个系统◎(重点)控制系统分类:开环和闭环干扰因素:在控制系统中,除输入量以外,引起被控量变化的各种因素反馈:控制系统中,将输出量通过适当的检测装置返回到输入端并与输入量进行比较的过程闭环控制系统设计基本要求:1.必须是稳定的2.精确度必须符合要求,即系统的输出量与给定的值之差应在控制的允许范围内3.具有较好的抗干扰性能简答分析题1.技术与自然的关系?答:人类在利用技术开发、改造自然时,应把握合理的尺寸,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一些技术或产品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高三通用技术 第3单元 系统与设计复习提纲
高三通用技术第3单元系统与设计复习提纲1、系统的含义【I】(1)系统的概念: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若干要素或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称为系统。
(2)构成系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A、B、C、(3)系统的分类:(1)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2)实体系统和抽象系统城市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消化系统哲学2、系统的基本特性【II】(1)(系统最基本的特性)(案例:巴尔扎克的塑像)①整体性是系统最基本特性,也是观察和分析系统最基本的思想和方法。
②系统是一个整体,它不是要素的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
③系统是一个整体,它不是各个要素(部分)的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组成系统的各部分的功能之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2>1+1”。
(三个小皮匠顶个诸葛亮)(2)(案例:生态食物链)是指组成系统的要素之间或系统整体与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
(3)(案例:数控机床就是为了提高加工的精确度)任何系统都具有某种目的,都要实现一定的功能,这也正是区别不同系统的标志。
(4)(案例:任何一个机械传动系统的零件之间都会有磨损)任何系统都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处于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
动态性是系统的内在特性。
(5)(案例:春捂秋冻)外界环境的变化引起系统特性的改变,并相应地引起系统功能和系统内各部分相互关系的变化,系统只有具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才能保持和恢复系统原有的特性。
3、系统分析的一般步骤【I】(1)什么是系统分析:为了发挥系统的功能,实现系统的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系统加以周详的考察、分析、比较、试验,并在此基础上拟订一套有效的处理步骤和程序,或对原有的系统提出改正方案的过程。
出发点:为了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
目的: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决策。
特点:不是零星地处理问题,考虑各种主要变化因素及相互影响,全面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2)系统分析的一般步骤:明确问题,设立目标收集资料,制定方案分析计算,评价比较检验核实,作出决策4、系统分析的主要原则【I】(1)整体性原则(案例分析:)系统分析时要着眼于系统,要先分析整体,再分析部分;先看全局,后看局部;先看全过程,再看某一个阶段;先看长远,再看当前。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重点复习提纲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重点复习提纲一、填空:1、GIS 的英文全称: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2、在GIS中计算机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外部储存介质、输入输出设备、网络传输设备3、GIS中的计算机软件包括:系统软件、GIS专业软件4、空间信息的基本特征:空间位置特征、属性特征、时态特征5、专题地图内容表示方法:符号法、等值线法、质底法和范围法、基于统计资料的方法P236二、解释概念1、信息:是向人们或机器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的知识,是数据、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它不随载体的物理设备形式的改变而改变。
特点:客观性、实用性、传输性、共享性。
2、数据结构:(P38)具体指同一类数据元素中各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三个组成成分: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的存储结构和数据的运算。
3、数字高程模型:(P170)(Digital elevation model,简称DEM):是以(x,y)为自变量的高程z数据的有序集合。
常用的DEM有两种形式:一种称为高程矩阵,高程数据布满覆盖整个区域的方格网的网格,相当于高程的栅格数据;一种称为DEM的高程数据布满覆盖整个区域的三角网网点,实际上就是TIN数据。
4、不规则三角网:(P84)(Triangulated irregular network,简称TIN): TIN由基于离散数据样点直接构造,即直接采用不规则样点构成的三角形作为空间分析的地面单元。
TIN的网眼结构本身适应于数据的实际分布,即在空间数据或事件密度较高的区域,TIN的地面单元即分析单元自然地小而密;反之则变大而疏。
5、数字地形模型:是在一个区域内,以密集的地形模型点的坐标(x,y,z)表达地面形态的有序数值阵列。
(是地形表面形态属性信息的数字表达,是带有空间位置特征和地形属性特征的数字描述。
是描述地面特性的空间分布的有序数值阵列。
)6、空间数据插值:是指通过已知点或分区的数据,推求任意点或分区数据的处理及其方法。
中学信息技术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复习提纲
《中学信息技术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复习提纲5.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P10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6.教学设计对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现实意义。
P133.面向一本书教材分析:P20教材特点、教学目标、体系结构、教学“主线”、各章涉及的知识与技能及前后联系、重难点所在的章节、各章课时的分配、教材的体例风格、评价机制等。
4.面向一章节教材分析:P20该章(节)教学的具体内容、编写意图、教学目标、该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课程标准对相关内容的具体要求、该章(节)重难点所在位置、难点的成因、学生的知识储备及学习时易犯的错误、教学所需要的软硬件环境、教材需要补充的教学资源、当前学生的学习状况、心理等。
9.教材分析的一般过程:P27(1)领会课标(2)吃透教材1.“泛读”——明确课程的地位和任务2.“通读”——理清教材的结构和体系 3.“细读”——把握整章的布局和重难点4.“精读”——细化本节的要点和教法(3)合理优化(4)准确定位1.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特点:P36(1)注重“双衔接”。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与小学、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之间的衔接,既是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升华又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铺垫。
(2)注重“双价值”。
学习对象与学习工具的双重价值。
(3)注重“地域性”。
体现“四地”——立足地方现实,体现地方特色,反哺地区经济,融合地域文化。
(4)注重“趣味性”。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都应体现出趣味性,以此来激发、培养和巩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让“趣味”贯穿整个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快乐地学习,自觉地学习。
3.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的作用:(1)有利于各种教学理论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践的结合。
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复习资料
《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复习资料一、简答题1、简要回答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2、简答原型法的主要优缺点?3、为确保系统调查工作的客观性,系统调查工作应该遵循?4、简述系统测试中的α测试及β测试?5、为了便于系统开发和系统运行,子系统的划分应考虑几个方面?6、信息系统开发的项目管理主要体现在哪几方面?7、信息系统分析中详细调查的方法主要有哪几种?8、信息系统设计的主要依据是什么?9、系统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什么?10、信息系统测试的步骤是什么?11、面向对象方法的开发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12、信息系统规划的特点是什么?13、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包括哪些?14、简答代码设计的步骤?15、简答系统实施的步骤?16、信息系统项目开发的质量保证包括哪几方面?二、综合知识分析与解答题1、可维护性通常包括__(1__,对__(2)__的修改不归结为软件的维护工作。
(1) A、可用性和可理解性 B、可修改性、数据独立性和数据一致性C、可测试性和稳定性D、可理解性、可修改性和可测试性(2) A、文档 B、数据 C、需求分析 D、代码答案:(1)(2)2、__(3)__是指当系统万一遇到未预料的情况时,能够按照预定的方式作合适的处理。
(3)A、可用性 B、正确性 C、稳定性 D、健壮性答案:(3)3、UML 是一种面向对象的统一建模语言。
它包含十种图,其中,__(4)__展示了外部 actor与系统所提供的用例之间的连接,__(5)__指明了对象所有可能的状态以及状态间的迁移,__(6)__描述了协作对象之间的交互和链接,它画成__(7)__图的形式。
供选择的答案:(4) A、用例图 B、对象图 C、类图 D、活动图(5) A、时序图 B、用例图 C、部署图 D、状态图(6) A、部署图 B、对象图 C、构件图 D、协作图(7) A、协作图 B、时序图 C、对象图 D、包图答案:(4)(5)(6)(7)4、业务流程分析主要是为了描述现行系统的__(8)__,是具体分析的第一步。
高一信息技术复习提纲
A高一信息技术必修模块考试复习提纲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考点】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涉及教材章节】《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二节1.利用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等形式作为载体,通过各种渠道传播的内容称之为信息。
(例如:教科书的内容为信息,而教科书是信息的载体)人类不行缺少的三大资源:物质、能量、信息。
例1.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资源是()A.学问、经济、能源B.信息、能量、物质C.工业、农业、轻工业D.物质、材料、通信例2.下列不能称为信息的是()A.报上刊登的广告B.高一的《信息技术》教科书C.电视中播放的刘翔打破世界纪录的新闻D.半期考的各科成果例3.收听电台广播,其主要的信息载体形式是()A.文字B.视频C.声音D.图像2.信息的一般特征:①载体依附性②价值相对性③时效性④共享性⑤真伪性⑥可处理性。
⑦传递性:①依附性:信息必需依附肯定的媒体介质表现出来,如:看到蚂蚁搬家可以知道快下雨了②价值性:信息能够满意人们某些方面的须要,如:信息会考时间为6月13日对高一的学生具有价值。
③时效性:信息会随着客观事物的变更而变更,如:天气预报、市场信息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更④共享性:一个信息可以由多分进行共享;如:网络上的信息被人下载和利用⑤真伪性:“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诸葛亮“空城计”⑥可处理性:玉不琢,不成器。
孟浩然的诗词直白易懂,多为反复修改、推敲而成⑦传递性:例4.下列关于信息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故事说明白信息具有真伪性的特征B.天气预报、情报等日常生活事务说明白信息具有时效性的特征C.信息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更的D.“盲人摸象”的故事说明白信息具有依附性的特征3.信息技术的定义及范围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储、处理、检索、分析和利用等技术。
计算机体系结构复习重点2018-2019-2
《计算机体系结构》复习提纲第一章基本概念1.1 多级层次结构和机器级的实现技术一,多级层次结构概念二,机器级的实现技术●翻译和解释或这两者的结合是各机器级实现的主要方法。
●掌握翻译或解释概念和方法,注意两者的区别。
●问题:某级机器用硬件实现,还是用软件实现?⏹在逻辑功能上,软件和硬件是等效的。
原理上,软件实现的功能完全可以由硬件实现,硬件实现的功能也完全可以由软件模拟完成。
⏹但软件和硬件的性能价格比是不等效的。
1.2 系统结构、组成与实现及相互关系系统结构定义:计算机体系结构是对各机器级界面的划分、定义及上下级功能分配。
●按照计算机系统的多级层次结构,不同机器级的界面有很大不同,这意味着每个机器级都有其系统结构。
●计算机体系结构概念的实质是计算机系统中软硬件界面的确定,其界面之上的是软件的功能,界面之下的是硬件和固件的功能。
●“指令集结构”就是软硬件之间的界面之一。
●传统机器级界面(软硬件界面):机器语言程序员所看到的计算机系统的属性。
包括:✓数据表示 ✓寻址方式 ✓寄存器组织 ✓指令集✓存储系统 ✓中断系统✓机器工作状态的定义和切换✓输入输出系统✓信息保护透明性定义:本来存在的事物或属性,从某个角度看却好象不存在。
传统机器级的属性对高级语言程序员来说是透明的。
哪些透明?作业1-6,1-7计算机组成的定义:对系统结构的逻辑实现。
包括:机器级内部的数据流、控制流的组成及逻辑设计、部件功能、部件间的联系等。
所解决的问题:在所希望达到的性能价格下,如何最佳、最合理地把各种设备和部件组织在一起,以实现所确定的系统结构。
计算机组成的设计内容:✓数据通路宽度✓专用部件设置✓操作对部件的共享程度 ✓功能部件的并行度 ✓控制机构的组成方式 ✓缓冲和排队技术✓预估、预判技术✓可靠性技术 等计算机实现的定义:对计算机组成的物理实现,包括:✓处理机、主存等部件的物理结构✓器件的集成度和速度✓器件、模块、插件、底板的划分和连接✓专用器件设计✓信号传输;✓电源、冷却、微组装技术、✓整机装配技术等其中,器件技术在实现技术中起主导作用系统结构、组成和实现的关系:⏹三个不同的概念,即互相联系,又互相影响。
信管考试内容提纲文档
软件项目管理师复习指南信管考试内容提纲1一:信息系统开发基础信息系统开发基础1信息系统就是输入数据,通过加工处理,产生信息的系统。
它面向管理,需要管理模型、信息处理模型、系统实现的基础条件三者的结合产生现实的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具有数据的输入、传输、存储、处理和输出等基本功能。
202. 信息系统的分类:人工信息系统、基于计算机得信息系统;独立信息系统、综合信息系统;批处理信息系统、联机处理信息系统;以数据环境分类(数据文件、应用数据库、主题数据库、信息检索系统);应用层次分类(战略级、战术级、操作级、事物级);以信息服务对象分类(面向作业处理—办公自动化 / 事务处理 / 数据采集、面向管理控制—电子数据处理 / 知识工作支持 / 计算机集成制造、面向决策计划—决策支持 / 战略信息/ 管理专家)303. 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系统规划:初步调查、可行研究→ 可行性分析报告系统分析:详细调查、逻辑设计→ 系统说明书(设计与验收的依据)系统设计:总体设计、详细设计→ 系统设计说明书(物理模型)系统实施:编程调试、系统转换→ 系统测试分析报告系统运行维护:系统维护、系统评价;404. 软件工程由方法、工具和过程三个部分组成。
505. 结构化方法:自顶向下、逐步求精;分解与抽象、模块独立性、信息隐蔽;606. 软件开发模型瀑布模型:计划、需求、设计、编码、测试和运维;需求明确少变更 : 二次开发 / 升级型螺旋模型:制定计划、风险分析、实施工程和客户评价;喷泉模型:软件复用、面向对象;迭代和无间隙性;增量模型:每一个增量均为可操作的产品;迭代模型:事先不能完整定义产品的所有需求,计划多期开发。
XP , RUPV 模型:测试为中心;需分—验收;概设—系统测;详设—集成测试;编码—单元测试敏捷方法:强调程序员与业务专家紧急协作,轻量高效;中小型开发团队,需求多变;UP :用例驱动、以基本架构为中心、迭代增量;四阶段(初始 - 细化 - 构建 - 交付)707. 需求工程需求开发(需求获取(用户需求说明书)、需求分析(概念模型)、需求定义(需求规格说明书)、需求验证)需求管理(定义需求基线、处理需求变更、需求跟踪)808. 软件设计概要设计:注重数据结构和系统结构,模块组成及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系统设计与分析复习提纲第一章信息系统开发概论(一)重点1,信息系统基本概念识记:数据与信息,媒体与多媒体,系统的功能组成,信息系统. 理解:信息系统的功能组成应用:系统与信息系统的特点2,信息系统开发识记:系统开发的生命期(SDLC) 理解:信息系统的开发的基本过程,可行性分析的方面,需求识别困难的原因,SDLC 个阶段工作。
应用:需求识别的方法(二)次重点1,信息系统的文档识记:Vision 文档理解:系统开发最终成果的形态,系统开发中文档的类型.2,信息系统的描述方法识记: 程序流程图,数据流程图, "实体-联系"图,UML 描述理解:信息系统描述的要求,描述手段的发展,描述方式的类型3,系统开发人员的技术素质识记: 固定角色,固定人员理解:团队开发人员的类型及设置原因,开发团队的组织与管理方案(固定角色,固定人员) ,各类型开发人员的技术要求,(三) 一般1,自然语言识记:自然语言,模糊,歧义,结构式语言理解:自然语言的缺陷,自然语言的修改第二章信息系统的逻辑结构模式(一)重点: Web 应用结构模型(B/S 结构) 识记:B/S 结构模型的数据存储和管理,常用的Web 服务器接口,中间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接口,中间服务器的功能. 理解:B/S 结构模型的组成,特点应用:B/S 结构模型的工作原理,发送过程,优缺点(二)次重点客户机/服务器结构模型识记:客户机/服务器结构模型的两层结构模型,硬件,软件组成理解:客户机/服务器结构模型的通信原理,通讯方案,前端数据处理方案和后端数据处理方案. 应用:客户机/服务器结构模型的结构特点和优缺点(三)一般.N 层应用结构模型识记:N 层应用结构模型的基本三个组成部分,中间层服务器的服务程序,三层结构的优缺点. 理解:N 层应用结构模型的运作原理,传送过程应用:N 层应用结构模型的相对于两层结构模型的特点及优势,集中管理问题,安全管理问题,客户机运行效率问题. 2.P To P 结构模式识记:P To P 结构模式的网络结构及特点,对等连接理解:P To P 结构模式的主要应用,文件交换,集群计算,协同工作及搜索引擎. 应用:P To P 结构模式相对于C/S 或B/S 结构模式的技术优势第三章开发工具Visual (一)次重点1, 体系概要识记:.NET Framework 的基本思想理解:.NET Framework 的组成应用:结合某种.NET 开发环境,学习.NET 思想(二)一般1,集成开发环境Visual Studio 2005 识记:Visual Studio 2005 的特点及优势应用:Visual Studio 2005 的界面及基本使用方法2,Visual 识记:Visual 的特点;程序流程控制的条件分支结构,循环结构; 理解:程序循环控制的子过程,函数过程,事件过程的基本含义;建立数据库连接的基本过程应用:Visual 进行简单的应用程序开发;第四章数据管理技术(一)次重点1,数据库管理系统识记: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相关概念理解:数据,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三者的作用及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组成应用:常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某种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大致结构,数据库开发工具(二)一般1,Oracle 数据库的安装及基本使用识记:Oracle 数据库理解:Oracle 数据库应用系统结构,Oracle 数据库的安装及使用应用:Oracle 数据库启动关闭及数据组织方式2,Oracle 数据库服务器端程序设计识记:PL/SQL 语言,游标,触发器理解:PL/SQL 语言的基本组成第五章WEB 技术与应用(一)重点1,Internet 与Intranet 识记:Internet,Intranet 的基本概念理解:Internet 与Intranet 的区别及联系,使用的主要技术2,HTML 文档结构识记:HTML 的基本概念;HTML 文档标签的名称以及各标签所表示的含义;链接的基本概念理解:HTML 文档标签的使用方法;HTML 的框架,表格,表单的用途; 应用:使用各种标签编写HTML 文档. 3,数据库连接识记:数据库,ODBC,JDBC 理解:JDBC 的功能和模型分类,JDBC 的工作原理;JDBC 编程每步需要完成的工作应用:利用JDBC API 与数据库建立连接.(二)次重点1,动态网页的技术识记: CGI,ASP,PHP,JSP 4 理解:CGI,ASP,PHP,JSP 的思想,特点及相互比较,JSP 原理及实现方式2,网页制作工具识记:FrontPage 2002,Dreamweaver,Flash,Fireworks 等网页制作工具的基本用途; 理解:上述各种网页制作工具的基本操作; 应用:各种网页制作工具设计简单的网页效果;第六章信息系统常用技术(一)一般1,DLL 技术识记:动态链接库,静态链接库的基本概念理解:LDLL 技术的一般思想,DLL 的构成,创建DLL 的基本步骤,动态链接库与静态链接库比较,建立动态链接库的源程序需要完成的主要工作,调用DLL 的主要方式应用:使用DLL 的优缺点2,ActiveX 技术识记:ActiveX 的基本含义;ActiveX 技术的主要内容理解:ActiveX 技术必须具备的基本要求;ActiveX 技术的基本事件应用: 在WEB 页面中使用ActiveX 控件3,JA VA 与EJB 识记:JAV A,J2EE 模型,J2EE 平台,J2EE 服务器,软结构模型,EJB 的概念理解:JA VA 技术的思想,EJB 的体系结构,EJB 的特点,EJB 构建模型应用:JAVA 与其他技术的比较第七章信息系统开发的过程模式(一)重点:1,信息系统开发的过程模式识记:过程模式,逻辑工程的含义; 两种典型的开发模式; 信息系统的开发工程的三个主要类型; 顺序模式,迭代模式的含义; 理解:逻辑工程中的三个主要类型的工程存在的阶段与过程性; 不同过程管理策略的区别与联系; 应用:能够辨别出不同过程管理策略; 2,顺序开发模式识记:顺序模式(生命周期方法)的含义,特点; 软件周期的八个阶段; 目前采用的五个主要阶段方案; 理解:顺序开发模式中系统开发的过程性管理; 顺序开发模式五个组成阶段的主要任务; 顺序开发模式的最大特点是严格的过程性; 3,快速原型开发模式识记:快速原型模式的基本原理; 原型模式的种类; 不同原型模式的基本思想; 理解:原型模式的开发过程以及各个阶段所要达到的目标或任务; 几种原型模式的比较(各自的优点与不足,彼此间的关系) ; 原型模式的主要特点(明白开发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的反馈过程,以及原型模式将模拟的手段引入系统分析的初期阶段) ; 应用:能够辨别不同的原型模式,能够在不同的场合及条件下选择合适的原型模式; 4,RUP 开发模式识记: 过程,过程式开发模式,RUP,核心过程工作流,核心支持工作流等的基本含义; 三种主要的过程式开发模式; RUP 系统的开发的组成; RUP 模式的基本思想; 核心过程工作流,核心支持工作流的组成; 理解:RUP 模式的开发阶段以及各个阶段的目标,要求等; RUP 的活动与工作流; RUP 的开发过程以; 与RUP 的开发过程相关的几点说明(开放性过程的表现,风险的有效控制的实现与目标,过程管理与进度控制的实现,阶段性产品的理解) ; 应用:学会如何看RUP 的过程与工作流图; RUP 的迭代过程图;(二)次重点: 1,XP 开发模式识记:XP 开发模式的基本思想,要求; XP 开发规范; 理解:几个XP 开发规范的原因,目的分析(编程双人组方式,用户全程参与,每周40 小时工作时间) ; XP 开发模式的最重要特点之一:阶段性产品; 瀑布模式,迭代模式,RUP 和XP 开发模式的比较. 应用:能够清楚辨别各个过程式开发模式,根据各自存在的优缺点,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过程开发模式;第八章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一)重点: 1.项目管理与信息系统开发识记:项目管理学的基本原理,目标,任务,生命周期,组织结构理解:信息系统项目的特点,当前的开发环境,项目管理对信息系统项目开发的作用 2.信息系统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识记:可行性研究的必要性,项目可行性标准,如目标方案可行性, 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行性. 理解:信息系统的技术评价,技术评价指,经济评价,经济评价指标应用:项目经济可行性的计算方法,净现值分析,投资收益分析和投资回收率分析 3.信息系统项目的进度管理识记:进度的优化原理,所受限制,优化步骤理解:造成信息系统项目开发时间冲突的原因,进行控制的技术工具,跟踪甘特图,S 型曲线比较法, "香蕉"曲线比较法,前锋线控制法. 应用:制定合理的进度计划的步骤,项目活动定义,项目活动排序,项目活动历时估算, 一时估算法和三时估算法. 4.信息系统项目的风险管理7 识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项目风险的识别,风险回避,风险转移等概念的涵义. 理解:项目风险的应对应用:项目风险的分析与评估,风险评估,风险分析,期望值计算.(二)次重点 1.信息系统项目的成本管理识记:信息系统项目成本估算成本估算的概念和类型,信息系统项目的资源分配,开发成本,设备成本,运行成本和维护成本. 理解: 信息系统项目成本控制, 英气成本变化的原因, 项目成本绩效测量法, 挣值分析法. 应用:项目管理的成本估算方法,专家判断法,分解技术,参数估算法,规模与工作量估算,代码行数度量法,FFP 度量法,功能点度量法.项目工作量估算,COCOMO, Putnam 模型. 2.信息系统项目的质量管理识记:质量管理的相关概念,质量管理的目标,项目质量管理的三个过程—项目质量计划的制定,项目质量保证,项目质量的控制.FCA 模型.信息系统项目质量控制方法,帕累托分析法,统计样本法,测试. 理解:项目质量保证活动包括的内容,ISO9000 的相关概念.质量改进CMM 的概念,五个熟度级别. 应用:制定项目质量计划的方法,实验设计法,经济质量法.信息系统项目质量度量评价标准(三)一般 1.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理解: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领域,比如Microsoft Project 2002 的功能特点,应用领域. 应用:项目管理软件的使用,比如Microsoft Project 2002 的主界面,各种视图等.第九章信息系统模型与描述(一)重点1.常用描述工具识记: 各种图形工具的用途; 业务流程图, 数据流程图, 程序流程图中各种符号的含义; 数据字典中数据元素,数据结构,数据流等的定义,结构以及各自的用途. 了解:图形描述工具的优势;决策树与判定表,立即存取图,软件结构图,IPO 图的结构应用: 掌握信息系统模型视图中使用到的图形工具, 并结合书中实例利用各种图形工具描述信息系统模型 2.UML 识记:UML 的基本概念;UML 使用的五个类型一共有九种图形工具;各图形工具的用途和包含的图形符号;关系与关联的类型了解:UML 的产生背景;UML 中各种图形工具的结构应用:UML 的各种图形对信息系统模型进行描述;应用正确的图形描述联系和关联3.联系与关联的描述识记:联系与关联的基本含义;关系与关联的各种类型;关联关系,聚集关系,依赖关系的含义; 了解:关联关系,聚集关系,依赖关系的图形表示方法应用:结合图形工具描述图形中各种对象之间的关联与联系.(二)次重点 1.信息系统层次映射与模型识记:从现实世界到机器世界映射产生的信息系统的需求模型,分析模型,设计模型, 实施模型等层次模型结构以及各模型所处的位置. 了解:信息系统的组成;现实世界与机器世界的区别;现实世界与机器世界的映射过程2.信息系统描述方法的发展识记:按照生命周期模式信息系统开发的三个层次以及各层次产生的描述文档; 了解:信息系统描述方法随着程序设计方式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发展过程; 应用:新兴的描述方法描述信息系统的各层模型.(三)一般 1.信息系统描述识记:信息系统描述的特性;信息系统开发的层次,描述各个层次模型的工具了解:信息系统描述所具特性的产生背景. 2.结构式语言识记:结构式语言的概念;结构式语言包含的各种词汇类型了解:结构式语言包含的各种语句类型. 应用:结合书中实例利用结构式语言描述程序第十章系统分析与模型描述(一)重点1,需求模型与描述识记: 需求模型, Vision 文档, 需求假设, 需求收集与捕获, 需求验证, 关键因素, PIECES 框架,泳道的概念理解:需求分析的难点,需求模型建立的工作过程,需求获取的途径,Vision 文档的功能应用:PIECES 框架的应用,需求模型的分析,需求模型的UML 描述(用例图) 2,分析模型识记:需求分析,分析模型,对象,类,对象/类名,属性,服务,场景,时序图,协作图的概念; 理解:分析模型的主要类型,建立分析模型的主要活动,分析模型的组成,对象与类的关系,对象或类的组成,识别对象与类的方法,定义类的行为,属性的类型应用:分析模型的常见UML 描述(用例图)(二)次重点1,业务模型与描述识记:业务,业务模型,业务流程业务用例图,业务活动图,业务角色,业务用例,业务作业者,业务实体的基本概念理解:业务模型的普通描述方法(业务组织机构图,业务流程图) 应用:业务模型的UML 描述方法(用例图,活动图)第十一章系统设计与模型描述(一)重点:1,代码设计识记:代码设计的含义,目的; 代码编制的原则(包括代码的作用,编制代码的基本原则) ; 无含义代码,有含义代码,层次码,特征组合码,复合码的含义; 10 理解:代码的分类方法(涵盖分类原则,分类方法) ; 代码的编制方法(编码的基本原则,代码种类,编码方法) ; 代码种类的区别; 应用:能够准确辨别代码的种类; 清楚代码设计在各个阶段的任务,目标;(二)次重点: 1,输出设计识记:输出,输出内容,内容输出,外部输出,中间输出,交互输出,操作输出的含义; 理解:输出的内容,格式,类型,形式; 应用:能准确辨别不同的输出的内容,格式,类型,形式; 2,输入设计识记:输入方式中直接输入,选择式,查询式的含义; 输入校验的定义; 理解:输入内容,方式,格式,形式,输入校验; 应用:能准确辨别不同的输入内容,方式,格式,形式,输入校验;(三)一般:1,界面设计识记:界面标准的定义; 理解:界面两大类型的区别; 界面设计的窗体模式(MDI Frame 模式,SDI 模式) ; 窗体布局(窗口的大小,控制项与数据项的安排,装饰与数据项的安排) ; 界面标准(通常标准:菜单,工具条,窗面的色彩) ; 不同交互模式; 应用:能够准确辨别出给定的交互方式所属模式; 2,设计模型与描述识记:设计模型的含义; 理解:设计模型与分析模型的区别; 设计模型的内容(通常的内容,与编程语言有关的内容) ; 设计模型的描述(界面的描述,组件及相互关系的描述,布置图,文档编辑工具) ;第十二章实例-电能计量管理系统(一)重点1,业务模型11 识记:业务,业务模型,业务单位,业务角色,业务用例,业务员,业务实体,业务作业者理解:业务模型用例模型与业务对象模型应用:业务用例图,业务活动图2,需求模型识记:需求分析理解:系统结构层次的分析方法应用:系统层次结构图,需求用例图3,分析模型识记:包,类,分析类理解:对象编辑,分析类的三种类型,用例实现应用:时序图与活动图,状态图(二)次重点1,设计模型理解:逻辑视图与组件视图,设计类,操作界面的设计类,操作界面布局,布置图应用:类图,组件图(三)一般1,Vision 文档与用户需求识记:Vision 文档的含义,作用理解:Vision 的基本内容应用:从Vision 文档中识别用户需求扩展内容信息系统集成的有关内容识记: 能知道有关的名词, 概念, 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 是低层次的要求. 约占20%.理解: 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 基本原理, 基本方法, 能掌握有关概念, 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约占60%.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约占20%.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识记"为20%, "理解"为40%, "应用"为40%3,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易,较易,较难,难的比例为2:3:3:2.4,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65%,次重点占25%,一般占10%.5,试题类型一般分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设计题6,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50 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 分合格.题型示例(一) 单项选择题1,在数据字典中,数据的最小组成单位是( A.数据流 B.数据结构C.数据元素 D.外部项)(二) 多项选择题1,信息系统的评价的主要方面包括: ( ) A 技术评价; B 经济评价; C 质量评价; D 人员评价; E 风险评价; F 利益评价(三) 填空题1, RUP 的开发活动由业务建模过程,需求过程,分析和设计过程,实现过程测试过程和布置过程这六个主要的"过程"组成,它们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四) 名词解释题1,数据字典(五) 简答题1,需求分析通常是信息系统开发中的难点,其原因有那些?(六) 设计题1, 已知一个"开关"对象,它具有两个状态"开"和"关",有两个使状态改变以动作"打开"和"关闭",假设它的初始状态为"关",请画出相应的状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