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类型学视野中的汉语致使结构研究
现代汉语致使句研究
现代汉语致使句研究本文以“三维语法”的理论为指导,全面、系统地分析了现代汉语致使句的句法、语义和语用特点。
文章认为汉语致使句是形式与意义的紧密结合体。
致使句在意义上对应的是由致力事件和结果事件整合而成的致使事件。
汉语致使句形式系统主要包括三个子系统:由特定标记构成的致使句、由特定句法格式构成的致使句、由词语的使动用法构成的致使句。
文章着重对这三种致使句的句式特征进行全面考察和描写,发掘各种形式所具有的语义和功能特点,充分探究汉语致使句语法形式系统与语法意义的对应关系。
并对各种致使句次类进行对比研究,在致使句系统中确立其特定位置。
全文共分八章,外加前言和结语两个部分。
前言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主旨、研究范围、研究原则和方法,语料来源以及其标注方式。
第一章,汉语致使句研究综述。
以时间为顺序全面梳理了从《马氏文通》至今的汉语致使句的研究脉络。
文章将致使句的研究分为三个时期:一是革新与草创时期;二是语法知识大普及时期;三是繁荣发展时期。
文章总结了各个时期致使句研究的成果和特点,并指出目前汉语致使句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分析现代汉语致使句的性质、范围及类别。
讨论并明确致使和致使句的含义,吸收类型学的研究成果,在深入分析致使句的语义结构和形式表现的基础上,建立现代汉语的致使句系统;并依据致使句的有关特征,对现代汉语致使句的边界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尝试从新的角度为致使句进行分类。
为致使句各种句式的描写和解释提供一个大致的理论背景。
第三章至第八章对现代汉语致使句的三个大类、六个小类进行全面的描写。
第三章,分析由特定标记构成的致使句的第一种——“使”字句。
详细考察“使”字句的句法、语义和语用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使”字句进行内部和外部的比较研究。
第四章,分析由特定标记构成的致使句的第二种——致使性“把”字句。
重点研究致使性把字句的句法、语义和语用特征,并对两种由特定标记构成的致使句进行对比分析。
第五章,分析由特定句法格式构成的致使句的第一种——使令句。
语言学学习总结语言的结构与语言变化的研究
语言学学习总结语言的结构与语言变化的研究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旨在揭示语言的结构和语言变化的规律。
在我的语言学学习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语言的结构以及语言变化的研究,并梳理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语言的结构及其分类语言的结构主要包括音系、词汇、语法和语音等方面。
其中,音系研究语音的发音规律,词汇研究单词的形成和使用方式,语法研究句子的组成和语义规则,语音研究语音的产生和感知。
根据语言的结构特点,可以将语言分为屈折语和分析语。
屈折语是通过屈折变化来表示词汇和语法关系的语言,如拉丁语和日语;而分析语则通过词序和词法关系来表示词汇和语法关系的语言,如英语和汉语。
二、语言变化的类型及其原因语言变化是指语言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发生的结构、词汇、语音和语义等方面的变化。
语言变化可以分为内部变化和外部变化。
内部变化是由语言内部系统调整和发展引起的变化,例如音变、词汇变化和语法演变等。
外部变化则主要由不同语言和语言社区之间的互动和接触引起的,如语言借用、语言接触和语言传播等。
语言变化的原因包括社会因素、语言接触和语言规范等,不同的因素在不同的时期起到了不同的作用。
三、语言结构与语言变化的关系语言结构与语言变化密不可分。
语言结构决定了语言的表达方式和规范,而语言变化则是语言结构调整和发展的结果。
语言结构的变化可以是逐渐发展的,也可以是突变的。
逐渐发展的变化是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逐渐积累和演变,如词汇的产生和语法规则的调整;突变的变化则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或特定的社会条件下,由于某种原因产生的大范围变化,如音变和语法结构的改变等。
语言结构与语言变化的研究有助于揭示语言的本质和语言的演变规律。
综上所述,语言学学习涉及到语言的结构与语言变化的研究。
通过学习语言的结构,我们可以了解不同语言类型的特点和语言的表达方式。
同时,深入研究语言变化,可以揭示语言演变的规律和变化的原因。
语言学学习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本质和语言的发展历程,也为我们学习和运用语言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汉语句法的认知结构研究
汉语句法的认知结构研究随着语言学研究的深入,汉语句法的认知结构逐渐成为的焦点。
这一研究领域对于理解汉语语言现象、提高汉语教学水平以及推进汉语语言技术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观点阐述、认知结构分析、案例分析等方面,探讨汉语句法的认知结构。
在汉语句法结构方面,汉语是一种注重意合的语言,其句法关系主要通过语义关系来体现。
与印欧语不同,汉语中词的顺序、虚词的使用都较为灵活,而句法结构的核心是句法成分的组合关系。
在认知语言学看来,汉语的句法结构具有“以意役形”的特点,即意义决定形式。
在汉语句法认知结构分析方面,句法成分、结构关系和认知模型是三个核心要素。
句法成分是指句子中的不同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等,这些成分在句子中承担不同的意义和功能。
结构关系是指句子中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层次关系和平行关系。
认知模型是人们对语言结构认知的过程和结果,它反映了人们对语言结构的理解和记忆方式。
具体案例分析方面,我们以一个简单句“他喜欢吃苹果”为例。
在这个句子中,“他”是主语,“喜欢”是谓语,“吃苹果”是宾语。
这三个成分之间通过动宾结构关系组合在一起,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义。
人们在对这个句子进行认知加工时,会首先提取出句子的主要信息“他喜欢”,然后根据动宾结构的语义关系,推断出“吃苹果”这一动作行为。
汉语句法的认知结构研究对于深入理解汉语语言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汉语句法成分、结构关系和认知模型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汉语的语法规则和语义表达方式,为汉语教学和语言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未来,随着汉语句法认知结构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有望在汉语语言理解和生成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
汉语作为一门悠久而丰富的语言,其句法结构和对外汉语教学都是非常重要的话题。
汉语句法结构是构成汉语句子的基础,而对外汉语教学则是帮助学习者有效掌握汉语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探讨汉语句法结构与对外汉语教学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汉语学习者提供更好的指导。
汉语口语研究与构式语法理论
(3)语用特征研究:汉语口语具有丰富的语用特征,如语气、情态、语调 和使用方式等。构式语法理论可以结合语用学知识,深入探讨口语中不同语用特 征的表现形式、功能和使用规律。
3、构式语法理论在汉语口语研 究中的不足
(1)理论适用性问题:虽然构式语法理论在解释语言结构方面具有很强的 说服力,但在解释口语中的动态变化和非典型结构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 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构式语法理论,以更好地适用于汉语口语研究。
(1)基本句型研究:在汉语口语中,存在多种基本句型,如“把”字句、 “被”字句、动补结构和主谓结构等。构式语法理论可以用于分析这些基本句型 的结构特征和语义功能,从而揭示其在口语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2)短语结构研究:汉语口语中存在多种短语结构,如并列短语、偏正短 语和动宾短语等。构式语法理论可以用于分析这些短语结构的构成要素、组合规 则和使用语境,以解释其在口语表达中的灵活性。
(2)实证研究不足:目前,基于构式语法理论的汉语口语研究主要集中于 理论探讨和个案分析,实证研究相对较少。未来需要加强构式语法理论与实证研 究的结合,以验证和完善相关理论和观点。
参考内容
存在句是汉语中一种重要的句型,它表达了某处存在某物的意义。在构式语 法的研究框架下,我们可以对汉语存在句的构成和语义特征进行深入探讨。
四、结论
汉语存在句是一种具有特定语义关系和语用特点的句型。通过构式语法的研 究,我们可以深入探讨其构成和语义特征,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汉语的存在句。
谢谢观看
2、定义和特点
构式语法理论认为,语言是由多个构式组成的复杂系统。构式指的是语言中 的基本单位,如单词、短语和句子等。构式具有形式和意义的对应关系,这种对 应关系是通过对语言的历时和共时分析而得出的。构式语法理论的特点在于强调 整体性、层次性和传承性。整体性指的是构式的形式和意义是不可分割的;层次 性指的是构式之间存在嵌套关系;传承性指的是构式的意义和形式可以向其他构 式传承。
语言类型学与汉语研究
语言类型学与汉语研究第一篇:语言类型学与汉语研究语言类型学与汉语研究语言类型学是当代语言学的一门“显学”,但目前还不能说已是汉语语言学中的“显学”。
单从语言学理念来看,类型学应当比形式学派甚至功能学派更具有与汉语语言学的亲和力。
形式学派从语法能力的先天性假说出发,通过假设、演绎和母语者的语感测试来寻求生与俱来的普遍语法。
功能学派则抱有与之对立的基本信念,认为语言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要满足交际或认知功能的需要,于是以此为出发点,致力从语言的使用或理解规则中去解释语言的结构及其演变。
两者不同程度地带有从假设出发、“主题先行”的特点。
语言类型学则更多保留了语言学作为一门经验性学科的特性,注重材料、讲究实证、主张旁征博引、提倡归纳推理,力求以事实说话,在调查之前不假设任何东西。
这本是最容易为中国的语言学家认可的研究方法。
然而事实上,在形式、功能、类型三大当代“显学”中,偏偏是类型学在中国国内最少为人了解。
怪也不怪,这与中国学术界的另一些“国情”有深刻的关系。
中国的传统学术包括语言文字之学,素有尊夏贬夷、厚古薄今、重文轻语的传统。
虽然华夏-汉民族数千年来就在众多民族部族的大交融中产生发展,中国也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但在汗牛充栋的传统中文典籍中,我们几乎看不到对汉语以外语言文字的记述,更遑论研究了。
不要说非汉族语言,即使是各地的方言,除了作为“匡谬正俗”的对象偶尔一现,也很难引起历朝历代学者们的关注。
也就是说,正统的学术向来缺少对异族语言的兴趣,更没有进行语言比较的传统。
进入现代以来,外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研究都获得了强大了推动力,这本是孕育跨语言比较的很好时机。
可是,50年代过于追求专业分工的前苏联式教育科研体系,以及语言研究队伍和学术兴趣向普通话的高度集中,又强化固化了不同语种研究队伍间的壁垒,形成了纯粹语种导向的语言研究体系。
不要说汉语、外语和少数民族语言三大队伍很少有切实的交流,即使在古今汉语之间、普通话和方言之间也缺少实质性的沟通,更谈不上在跨语言基础上对语言共性的追求了。
现代汉语语言结构分析知识点整理
现代汉语语言结构分析知识点整理现代汉语是我们日常交流和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对其语言结构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准确、清晰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以下是对现代汉语语言结构分析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整理。
一、词的结构词是语言中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
词的结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1、单纯词单纯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
包括单音节单纯词,如“天”“地”“人”;多音节单纯词又分为连绵词(如“仿佛”“伶俐”)、叠音词(如“猩猩”“姥姥”)、音译外来词(如“咖啡”“沙发”)、拟声词(如“哗哗”“呼呼”)。
2、合成词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
(1)复合式:联合型(如“道路”“国家”)、偏正型(如“火车”“雪白”)、补充型(如“提高”“说明”)、动宾型(如“司机”“管家”)、主谓型(如“地震”“心酸”)。
(2)附加式:前加式(如“老虎”“阿姨”)、后加式(如“桌子”“鸟儿”)。
(3)重叠式:如“姐姐”“刚刚”。
二、短语的结构短语是由词组成的没有语调的语言单位。
1、主谓短语由主语和谓语两部分组成,主语表示陈述的对象,谓语表示陈述的内容。
例如“阳光灿烂”“粮食丰收”。
2、动宾短语由动词和宾语两部分组成,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宾语表示动作行为所支配、关涉的对象。
如“写文章”“看电视”。
3、偏正短语由修饰语和中心语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修饰或限制后一部分。
分为定中短语(如“美丽的花朵”)和状中短语(如“非常漂亮”)。
4、中补短语由中心语和补语两部分组成,补语对中心语起补充说明作用。
如“跑得快”“洗干净”。
5、联合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地位平等的词语组合而成。
如“老师和学生”“调查研究”。
三、句子的结构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短语或词组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1、单句(1)主谓句:由主语和谓语构成的句子。
如“他笑了。
”(2)非主谓句:分不出主语和谓语的单句。
如“下雪了。
”“好极了!”2、复句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上互不作句子成分的分句组成。
语言学视角下的现代汉语语序研究
语言学视角下的现代汉语语序研究语言学视角下的现代汉语语序研究【提要】众所周知,语序是构成汉语语言的主体部分,是其一维性结构。
如果一句语言中没有正常的语序结构,那么这句话就不存在,甚至可以说就不可被称之为一句完整的话语。
由此可知,无论在任何的语言中,语序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汉语中,其语法和形态变化较少,对于其语法主要是依靠语序以及一些虚词来进行表达,因此,语序在汉语中的重要作用也更加明显、突出。
语序的正常运用,不仅可以增强作者表达的观点以及思想情感,还可很好的将文章的主次部分划分明显。
因此,通过各种视角对汉语语序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与意义。
本文主要从语言学视角进行入手,通过运用语言学理论,对现代汉语语序展开简要的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语言学现代汉语语序研究众观历史,存在着许多通过不同的视角对汉语语序进行研究的案例。
且对于语言学家,对汉语语序进行研究一直是其研究的核心内容。
尤其是从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从最开始的对于汉语语法的研究逐渐发展成为对语序的研究。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逐渐成为一个举世睹目的研究领域。
众多的语言学家通过各种不同的研究方式对其进行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但是汉语语序涉及的范围较广,且存在着一定的深度,因此,在诸多的研究中依旧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
对于语序进行全面的研究,可及时的更新与不断的完善语序。
因此,通过语言学视角对汉语语序进行研究与探索,是当前语言学者必须面临与承担的重任。
一、进行汉语语序研究的意义与必要性1.对于语言共性进行研究具有不可忽略的意义世界上所有的种族语言中所共有的本质特点就是语言的一维线性。
对于不同语言语序的研究早已成为其研究的重点内容。
然而,对于我国所存在的汉语语序的研究,主要包括对句子的构成成分的研究,以及对不同配位情况的观察,以及运用不同的手法对句子的描写。
最重要的是对于其所运用的语法结构、语序结构、语序顺序等一系列的研究与探索。
汉语短语结构类型的分析
一汉语短语结构类型的分析1.1自《马氏文通》问世以来,有关汉语语法的论著对短语的分类基本上是按外部功能和内部结构这两个标准来进行的,其中以内部结构为标准的分类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其实,汉语短语分类中的“功能说”和“结构说”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叶斯丕森和布龙菲尔德理论的影响。
在结构分类方面,布氏的句法结构观念似乎特别适合于汉语,因为汉语词的构成方式、短语的构成方式和句子的构成方式是那样相似,以至布氏的句法结构类型的分析可以直接应用于汉语每一层面上的语法单位的结构分析。
短语在汉语语法单位中处于一种枢纽地位,因此,短语的结构类型可以上通句子下至词。
这是汉语语法单位进行结构分析的一条捷径,发展到顶峰就是“词组本位说”。
如范晓先生在《说句子成分》、《关于结构和短语》①等文中多次提出:汉语的句子结构和短语结构的构造原则基本上是一致的,除独词句外,句子只不过是独立的短语而已。
根据这种观点,应当是有多少种结构的短语,相应地便会有多少种结构的句子。
1.2“词组本位说”把句法结构类型和短语类型完全对应起来,即以分析短语的结构类型为基础,扩展到句子结构。
作为一种分析方法,它有可取之处;从实际的作业上看,它也具有相当的成效。
它操作起来十分简便,似乎可以一以贯之地分析汉语的一切“结构”,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恰恰是这种简便掩盖了汉语短语类型分析的句法分析中的一些实质性问题,如(一)是不是每个短语都可以在结构类型中找出它的归属?有的虚词和实词组合,其内部结构关系如何看待?(二)结构类型相同的短语,为什么其语法功能和转换关系不同?比如“人才交流”和“学者讨论”在结构分类中都是主谓关系,但前者能作“进行”类动词的宾语,后者不能;前者能在受定语限定之后作主语或宾语,后者不能。
(三)许多结构类型不同的短语却有同样的语法功能,这是为什么?短语同词一样是静态的、备用的语法单位,对它内部进行分析以及据此而进行的分类,其标准与动态的、使用的语法单位—一句子的分析不应该是一样的,事实上,构成短语的成分和构成句子的成分也并不具有完全的同一性。
汉语中致使范畴的结构类型研究
汉语中致使范畴的结构类型研究
《汉语中致使范畴的结构类型研究》
中国语言文字是一种传统的文字文化,随着中国文字文化的不断发展,语言研究者,也正在深入探索中国语言的复杂性和各类语言结构的研究。
本研究致力于探讨汉语中的致使范畴,即谓语动词后的从句,以及它们内部的结构类型。
研究表明,汉语中的致使范畴具有复杂的构造。
它们由核心子句和补充子句组成,补充子句又有两种:让步补充子句和因果补充子句。
因果补充子句是由causal 动词组成,一般后接一个结果从句,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连接主句和宾句,从而表达不同的关系,如“粮食短缺使人类饥肠辘辘”;让步补充子句则是由让步连词来连接,一般表达让步关系,如“他虽然年纪轻,却已经从医”。
此外,致使范畴的结构类型也有多种。
一些源于中古汉语的句型有:“字+后接让步补充子句”,如“故而”;“动词+后接因果补充子句”,如“因而”;“名词+后接让步补充子句”,如“以致”;“副词+后接因果补充子句”,如“终于”等。
从研究可以清晰的看到,汉语中的致使范畴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多样的,它们的结构类型及其内部构造有着丰富的复杂性。
因此,识别和理解汉语中的致使范畴,对于更深入的汉语文字构造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结论:本文通过对汉语中致使范畴的结构类型的研究发现,汉语中的致使范畴并不是单一的,而是有着丰富复杂的多种类型。
这是由于中文文化及其发展过程中积累而成的复杂性所致。
因此,识别和理解汉语中致使范畴的结构是更深入的汉语文字构造研究的前提,也是汉语语言文字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学中的汉语词汇的语言形态研究
语言学中的汉语词汇的语言形态研究一、引言语言是人类交流和沟通的工具,而词汇作为语言的基础,是实现语义表达和信息传递的重要手段。
语言形态研究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揭示语言中词汇形态的构成规律、演变过程和语言系统的内在逻辑。
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之一,在语言形态研究中也拥有着重要地位。
本文将从汉语词汇语言形态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汉语词汇的构成规律和演化历程,为汉语语言形态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二、汉语词汇的构成特点汉语词汇是由音节组成的,音节在词汇构成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汉语的音节结构分为声母、韵母和声调三部分。
这三部分的组合能够构成各种汉语词汇。
同时,在汉语词汇形态的构成中,汉语还有一些特殊的构词方式,如派生、合成、转化等。
接下来我们将分别探讨这些构词方式。
1. 派生派生是指通过词根的变形或者加上前缀、后缀等方式来构造新的词汇。
汉语中的派生方式包括前缀、后缀、重叠、声调变化等。
前缀派生是在词根前加上一个表示含义的词缀,使得新的词汇具有更加准确和丰富的词义。
例如,“舒适”的前缀是“舒”,“安全”的前缀是“安”。
后缀派生则是在词根后加上一个表示含义的词缀。
例如,“儿童”的后缀是“童”,“风景”的后缀是“景”。
重叠派生是指在原词的基础上重复一个字或者两个字,构成新的词汇。
例如,“笑呵呵”、“看看”。
声调变化是指通过改变原词语音的声调,来构造新的词汇。
例如,“懂”变为“懂得”、“快”变为“快乐”。
2. 合成合成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个词根合并在一起,构成新的词汇,合成的新词汇可以形成更加复杂的语义。
例如,“火车”、“大楼”。
合成分为逐字合成和义形合成两种形式。
逐字合成是将每个词根的字面意义组合成新的词汇,例如,“电视”、“自行车”;义形合成则是将词根的意义进行转化或者扩展,例如,“公路”、“旅游”。
3. 转化转化是指通过改变一个词汇的词性或者语法结构形式,形成新的词汇。
例如,“书房”中的“房”本来是名词,但是在这个词汇中被转化成了形容词;“红日”中的“红”被转化成了名词。
汉语初级口语教材语篇结构研究
目录分析
1.1本书课题的研究 意义和价值
1.2相关研究现状
1.3研究方法和语料 选取
1.4相关概念的界定
1.1.1口语教材课文研究的重要性及意义 1.1.2本书对口语教材课文编写研究的角度及意义 1.1.3语篇分析在语言教学研究中的意义和作用 1.1.4对会话过程进行分析的研究价值 1.1.5口语教材会话课文语篇结构分析的作用
的重要作用
5.1.1语篇整体结构的形成 5.1.2对会话过程整体结构的不同描述 5.1.3语篇整体结构在交际和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5.2.1会话课文语篇结构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 5.2.2语篇的生产与接受 5.2.3语篇表达能力培养中会话语篇结构的重要作用
5.3.1汉语课堂教学和教材编写的实践要求重视会话语篇结构的作用 5.3.2汉语初级口语教材的会话课文语篇结构应适应教学的需要
3.3.1编写会话课文语篇开头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及处理方法 3.3.2会话课文语篇结尾可以采取的一些特殊的编写处理方法
4.1会话课文语篇结 构中的衔接
4.2会话课文语篇结 构中的连贯
4.3会话课文语篇结 构中的语篇关联成分
4.4语篇衔接与连贯 在口语教材会话课文 编写中的重要作用
4.1.1语篇衔接的界定、构成与作用 4.1.2会话课文语篇中衔接的手段
汉语初级口语教材语篇结构研究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精彩摘录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读书笔记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结构
话语
口语
方面
口语
教材
作用
汉语
会话
课文 结构
教学
教材
汉语句法结构习得研究
汉语句法结构习得研究
中国语言学界十分重视对汉语句法结构习得研究的进行,其研究已深入到语言
习得研究的核心领域,也成为高校大学争相投资的研究课题。
毫不夸张的是,汉语句法结构习得研究的突破极大改变了大学教育的路径,在语言学的研究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汉语句法结构习得研究能够提升中国高校的研究能力。
在这方面,开展
汉语句法结构习得研究可以帮助学校沉淀新思想,搭建新理论,开发新课程,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术水平。
该领域的研究人员更有可能在大学语言学研究中立足,他们能够以理论分析、病句练习和实践训练等方式,揭示汉语句法结构的机制、运作原理以及使用方法。
其次,汉语句法结构习得研究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切实有效的学习方法。
实
证教学知识的学习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学习中一定要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装备自己有效应用实证教学知识的能力。
正是借助汉语句法结构习得研究,高校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句子的结构和语法要素,更进一步了解句子的功能。
最后,汉语句法结构习得研究有助于推进大学教育发展。
为了提高大学研究的
水平,学校通过推出有关汉语句法结构习得的课程,构建有助于更好理解语言习得的有效研究模型,并结合多伦多语言习得实验数据,此举有助于诠释汉语句法习得,从而促进高校对这一领域的学术发展和转型升级。
综上所述,高校对汉语句法结构习得研究的推进不仅有助于提升高校的教学科
研水平,而且将成为大学语言学研究的重要支柱。
活跃的语言研究学术氛围将极大地改善整个社会的语言环境,并助力大学教育的发展,推动大学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前进。
汉语语篇学视阈下的中学文本细读策略研究
汉语语篇学视阈下的中学文本细读策略研究一、汉语语篇学介入语文教学的依据及内涵语篇研究在我国早有渊源,早在王充的《论衡》里就有“经之有篇也,犹有章句。
有章句也,犹有文字也。
文字有意以立句,句有数以连章,章有体以成篇,篇则章句之大者也:刘勰的《文心雕龙》系统地提出了汉语语篇的本体论、写作论和阅读论。
至现代,叶圣陶、夏可尊、马相伯、王力、吕叔湘等先生都对语篇学有过研究,他们着眼于语文教学,系统地解释汉语语篇的写作机制、阅读方法。
但贡如云先生指出,我国传统的语篇研究认为语篇只是语言的应用而不是语言的本体。
所以,有必要引进现代语篇研究成果。
韩礼德创建的系统语言功能学理论认为,所谓“语篇”,即人们使用语言构组言语的过程及其结果。
语篇是具备鲜明特征的对话系统,具有交际性;语篇注重文本的各个要素的组合方式,具有整体性。
海姆斯认为任何一个言语事件至少由16个要素构成,他将这16个要素归并为八类:背景、参与者、目的、行为顺序、格调、语式、准则、体裁。
海姆斯论证的特点是按照言语事件发生的顺序逐次推进。
始于背景(情境),终于体裁(语类)。
伯格兰德和德雷斯勒的《语篇语言学导论》认为:凡是语篇都必须满足如下七个条件,即:衔接、连贯、目的性、可接受性、信息性、情境性和互文性。
汉语语篇的表述逻辑具有多维、复杂、形象与抽象结合的特征。
以上理论诞生于印欧语系,成长于印欧文化传统,其对于语篇分析的语言系统未免与汉语语篇有着隔膜与疏离。
鉴此,依据现代语篇研究方法,丁金国教授将汉语语篇的特征抽象为:功能的对话性、语脉的连贯性、结构的层次性、语体的监控性。
笔者认为,丁金国教授的汉语语篇学理论有利于分析汉语语篇系统的结构特征,有利于抽取表意系统和外部结构形式的关联,从而探索出语篇解读的依据,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有指导意义。
二、基于汉语语篇学的文本细读实践路径分析下面尝试依据上述理论分析鲁迅散文名篇《阿长与〈山海经〉》,试图检索出传统分析方法所未抵达之处。
语言学研究中文语法结构的理解与应用
语言学研究中文语法结构的理解与应用语言是人类交流和表达思想的工具,其中语法结构是语言的基础,决定了语言的组织和表达方式。
语言学研究中文语法结构的理解与应用,是为了深入探索语言的本质,以及有效地应用语言于实际交流中。
本文将探讨中文语法结构的理解与应用的重要性,以及几个与语法结构相关的实例。
一、中文语法结构的理解1.1 词类和句法关系在中文语法中,词类是指单词的分类,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了解和理解不同词类的特点,对于正确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义至关重要。
此外,句法关系指在句子中不同成分之间的关系,如主谓关系、宾语关系、定状关系等。
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词类和句法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中文的语法结构。
1.2 句子成分和语序句子成分是构成句子的基本组成单元,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
理解句子成分的作用和组织方式,对于掌握句子的语法结构至关重要。
此外,语序是句子中单词或短语的排列顺序,中文语序与英语有所不同。
深入理解中文语序的特点和用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中文的语法结构。
二、中文语法结构的应用2.1 提高表达准确性正确理解和运用中文语法结构,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表达意思,避免歧义和误解。
通过灵活运用句子成分和语法规则,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使得我们的语言更加精确和清晰。
2.2 增强语言魅力良好的语法结构是语言魅力的体现。
通过学习和掌握中文语法结构,我们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和语言技巧,使得我们的表达更加生动和有趣。
熟练运用中文语法结构,可以使我们的表达更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2.3 解读文本与翻译在语言学研究中,理解和应用中文语法结构对于解读文本和进行翻译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识别句子成分和语法规则,我们可以准确理解文本的含义和表达方式,同时也可以更好地进行翻译工作,使得原文和译文在语法结构上保持一致。
三、语法结构的实例3.1 主谓宾结构主谓宾结构是最基本的句子结构之一。
在中文语法中,主语通常位于句子的主干部分,谓语动词表示主语的动作或状态,宾语则是谓语动词所作用的对象。
语文研究活动探索中文的语法结构
语文研究活动探索中文的语法结构语文研究活动是一系列为了深入了解和探索中文语法结构而进行的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文语法结构的特点和运用规则,提高我们的语文水平。
本文将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介绍一些常见的语文研究活动,帮助我们更好地探索中文的语法结构。
一、听力活动语文研究活动的第一个方面是听力活动。
通过听力活动,我们可以提高我们听懂中文的能力,感受中文的语法结构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
例如,我们可以进行听力理解练习,听取并辨认不同类型的句子,理解其中的语法和意义。
同时,我们可以进行听力填空练习,填写句子中所缺少的关键信息,培养我们的语法感知力和语境理解能力。
二、口语活动语文研究活动的第二个方面是口语活动。
通过口语活动,我们可以提高我们的口语表达能力,熟悉和运用中文的语法结构。
例如,我们可以进行口语对话练习,模拟实际的日常交流场景,通过对话中的语法结构运用来提高我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同时,我们可以进行语法填空练习,要求用正确的语法结构来填写句子中的空白部分,加深对语法规则的理解和掌握。
三、阅读活动语文研究活动的第三个方面是阅读活动。
通过阅读活动,我们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理解和运用中文的语法结构。
例如,我们可以进行阅读理解练习,阅读各种类型的文章,从中提取和理解句子的语法结构和意义。
同时,我们可以进行语法分析练习,分析和归纳文章中的语法结构,加深对语法规则的理解和应用。
四、写作活动语文研究活动的最后一个方面是写作活动。
通过写作活动,我们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灵活运用中文的语法结构。
例如,我们可以进行写作练习,写一篇有关中文语法结构运用的短文或文章,通过写作的过程来巩固和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
同时,我们可以进行语法改错练习,通过找出句子中的语法错误并进行修正,加深对语法规则的理解和掌握。
总结:通过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语文研究活动,我们可以更好地探索中文的语法结构,提升我们的语文水平。
这些活动都是针对中文语法结构特点而设计的,通过实际的语境和练习,帮助我们加深对语法规则的理解和掌握。
面向第二语言教学汉语构式研究的基本状况概述
面向第二语言教学汉语构式研究的基本状况概述“面向教学”的基本含义是指基于教学和为了教学两个方面,因此,“面向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研究既包括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所面对的本体研究和教学策略研究,又包括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机制和意识的研究。
①两者所面对的基本问题是相同的,即都是由教学和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和疑点问题而引发的;而且两者目标也基本一致,即都是为了解释和解决这些难点和疑点问题,并探讨其中存在的理论问题和教学策略问题。
因此,两者相互促动,相互推进。
然而目前两者的结合并不紧密,常常出现自说自话的现象。
这在汉语构式的研究和教学过程中体现得尤为鲜明。
而且,汉语构式本身某些方面的研究空缺以及认识上的不到位,也深深地影响了汉语构式的习得研究和教学。
关于构式研究,这是一个既老又新的话题(与之相关的语块研究也是如此)。
说“老”,是指构式涉及的方方面面,在以前的本体研究和应用研究中都有或深或浅的涉及;说“新”,是指基于新的“构式”观念之下的构式研究,目前还没有系统展开,理论意识和实践分析都不充分,可以说正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
本文的根本目的并不在于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构式研究现状做出全面的综述,而是意在指出问题、引发思考并试图寻找解决的途径。
一、面向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构式研究的基本状况本文中的“构式”是基于近些年出现并引起学界广泛重视的构式语法理论对这一概念的理解而使用的,但又有一定的调整。
所谓“构式”(construction),就是指这样的形式―意义对(form-meaning pair),它的形式和意义的某些方面不能完全从其组成成分或业已建立的其他构式中推导出来(Goldberg 1995:4)。
②就其基本领域而言,它既包括传统所理解的句子结构形式(尤其是特殊句式),还包括新近引起重视的语块/构式块、框式结构(circum-construction)等具有特殊功能的结构体。
就当前的汉语研究热点而言,具体说来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可抽象为特定结构类型或功能类型的句法结构体,主要指传统的句型、句式和句类所涉及的内容,尤其是一直困扰着语言教学与研究的特殊句式(如“把”字句、“被”字句、受事主语句、双宾句、存现句以及动结式、动趋式之类)和某些特殊句类(如疑问句及其下位类型)、特定范畴的表达方式(如补语结构、数量结构、指称结构之类);二是颇具汉语特色的框架性结构,除了传统理解的固定格式(如“越……越……”“为……起见”)和关联词语的配合使用(如“不但……而且……”“连……都/也……”)外,还包括具有汉语类型学特征的介词性框式结构,即“介词/前置词……方位词/后置词”(如“在……上”),以及具有离合性质的短语词(如“挖……墙角”“穿……小鞋”)等,它们近些年引起了学界特别的关注;三是习语性构式,主要包括各类固定用语。
汉语言文学专业语言学类课程结构简论
汉语言文学专业语言学类课程结构简论课程结构问题的探讨一直没有停止过,产生过不少新的观念、新的思想、新的体系、新的方法、新的模式,对课程设置与实践起了积极作用。
探讨语言学类课程的结构问题,在优选课程类型、优化不同类型课程之间的关系、协调与文学类课程的关系等方面具有现实意义。
语言学类课程自身是个结构体,又处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内。
讨论汉语言文学专业语言学类课程的结构问题时,应当注意结构、成分及其关系。
语言、话语、语用意味着“语言学类”,层级、课型、方法意味着“课程系统”,具有系统性、闭合性、可操作性,可以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语言学类课程结构建设的参考体系。
标签:汉语言文学语言学类语言学课程论课程结构一上个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高等院校的传统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结构一直处于或大或小的明显变动之中。
有的表现在专业课、方向课及其关系上,有的表现在核心课、外围课及其关系上,有的表现在基础课、选修课及其关系上。
这里要探讨的是,基于语言学类课程、文学类课程及其相关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语言学类课程的结构问题。
要想系统思考这一问题,离不开这样三个出发点。
一是汉语言文学、语言学类、课程是课程结构问题中的关键概念。
二是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课程以及与之相应的选修课等课型均属于语言学类课程。
三是语言学类课程属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深层的内部结构关系。
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不能脱离大纲与教材、教师与学生等诸多方面的关系,应该提出优选课程类型、优化不同类型课程之间关系的意见,并指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思路。
语言学类课程是个结构体,处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内,讨论时既应当注意内部的结构、成分及其关系,又应当注意外部的结构、成分及其关系。
二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语言学类课程的设置,不同时代、不同区域、不同院校都遇到过不同程度的问题。
探讨课程结构问题具有广泛、深远的意义,在汉语言文学范围里探讨语言学类课程的结构问题具有具体、现实的意义。
语言学研究语言的结构与演化
语言学研究语言的结构与演化在语言学研究中,语言的结构与演化是一个关键的议题。
语言学家通过对语言的结构和演化过程进行深入探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本质和语言的变化。
本文将就语言的结构和语言的演化展开论述。
一、语言的结构语言的结构是指语言的内部组成方式和规律。
语言学家通过对语言的结构进行研究,可以揭示出语言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1 语音结构语音是语言的基本要素,它由语音单元构成,如音素和音节。
语音的结构研究主要探讨语音单元的组合和产生规律,包括音位学、音系学等分支学科。
1.2 词汇结构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它由形态素构成,如词根和词缀。
词汇结构的研究揭示了词汇的内部构成和变化规律,包括形态学、词法学等领域。
1.3 句法结构句法是语言的组织方式,它涉及语言的句子结构和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
句法结构的研究包括短语结构语法、依存语法等,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句子的组成和句子成分的功能。
二、语言的演化语言的演化是指语言在历史上的变化和发展过程。
语言学家通过对语言的演化进行研究,可以追溯语言的起源、了解语言的发展轨迹和变化原因。
2.1 历史语言学历史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历史演化和变化过程的学科。
通过对历史文献和语言文献的分析,可以揭示出语言的演化轨迹和语言之间的联系。
2.2 比较语言学比较语言学是研究不同语言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的学科。
通过对不同语言的比较,可以揭示出语言的共同点和语言家族的关系。
2.3 语言变化语言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它与社会、文化和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
语言学家通过对语言变化的研究,可以了解语言变化的原因和规律,以及语言变化对语言结构的影响。
三、结构与演化的关系语言的结构和演化是紧密相关的。
语言的结构为语言的演化提供了基础,同时,语言的演化也会改变语言的结构。
3.1 结构影响演化语言的结构影响着语言的演化。
不同的语音结构、词汇结构和句法结构会影响语言的发展轨迹和变化方向。
3.2 演化改变结构语言的演化也会改变语言的结构。
《国语》中主谓结构研究
《国语》中主谓结构研究主谓结构是语法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是指一个句子中最基本的、最简单的语法结构。
在汉语中,主谓结构的构成非常简单,一般由主语和谓语两个核心组成。
主语通常表示句子所描述的事物或者是发出动作的主体,而谓语则表示主体发出的动作或者是所具备的状态。
中文句子的主谓结构在语言学中非常重要,它对于整个句子的意思和语法结构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研究中文主谓结构的语法特点和使用规则对于我们的语言学习和表达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主语的特点和分类主语是一个句子中最主要的成分之一,它指的是句子所描述的事物或者是动作的主体。
中文中的主语通常放在句子的最前面,比较容易识别。
主语的种类非常丰富,可以根据其表达的内容或者形式分为以下几种:1.人称主语:主语是一个人或一组人时,就可以称之为人称主语。
例如:“我很喜欢这个电影”、“孩子们在游戏中快乐地笑着”。
2.物称主语:如果句子的主语是一个物品、一个动物或一件事情时,就称之为物称主语。
例如:“桌子上有一杯水”、“那只小狗在花园里玩儿”。
3.虚词主语:虚词主语指的是句子中没有具体指向的主语。
例如:“下雨了”、“太阳落山了”。
4.倒装语序主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为了强调或者是其他的修辞目的,主语有时也会出现在谓语之后,这就是倒装语序主语。
例如:“悄悄地,进来了他”、“快乐的是我们”。
二、谓语的特点和分类谓语是中文句子中最重要、最基础的成分之一,它指的是主语所表达的动作或状态。
谓语的种类也非常多,主要可以按照其表达方式和形式分为以下几类:1.实词谓语:实词谓语是句子中最常见的一种谓语形式,它一般由动词、形容词和名词等实词构成。
例如:“小明正在读书”、“这个蛋糕很好吃”。
2.虚词谓语:虚词谓语指的是不具体表达动作或状态的谓语形式,如“是”、“在”、“于”等。
例如:“小明是个好孩子”、“我们在等待着春天的到来”。
3.复合谓语:复合谓语由两个或以上的词组成,例如“看电影”、“跳高”、“起飞”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类型学视野中的汉语致使结构研究a中国人民大学宋文辉内容提要本文综述了部分致使结构语言类型学研究的重要文献和部分跟致使、因果相关的哲学研究文献,同时简要分析了汉语致使结构的一般情况。
文章澄清了致使和因果的关系,说明致使事件的概念组织,评析了致使结构的形态句法类型和语义类型、受使者的编码类型、致使化的等级等问题的研究,并结合汉语事实对汉语致使结构的上述几个方面的情况作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致使结构;语言类型学;汉语引言致使结构(causative construction)是现代语言类型学的核心研究对象之一。
早在20世纪60年代现代语言类型学发轫之际,前苏联列宁格勒类型学小组就对此作了系统研究(Xolodovic ed.,1969)。
西方语言学界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则要开始得晚一些,早期的重要文献包括Shibatani(1973)、Comrie(1975)、Shibatani(1976a)中所收的Shibatani、Comrie 和Talmy等学者的重要论文等。
这些经典文献对于致使结构的形态句法类型、语义类型、形式和意义之间的联系规律、致使动词的构造、参与者的形态句法表现等方面的共性和类型作出了重要的概括,成为后来研究的基础。
此后这个领域一直受到语言类型学界的关注,成果十分丰富。
近年来,汉语致使结构的研究受到了较多的重视,除了涌现出大量的高质量的论文之外,还出现了一批研究现代汉语致使结构的专著(如熊仲儒2004、宛新政2005、周红2005、宋亚云2005、宋文辉2007、施春宏2008等)和一些研究汉语致使结构类型学特征的博士论文和专著(如牛顺心2004、朱琳2011等)。
本文旨在梳理致使结构语言类型学研究的重要文献和部分相关的哲学研究文献,并以此为基础对汉语致使结构做简要分析。
a本文的初稿是为中国人民大学陈前瑞教授主编的《语言类型学视野中的汉语研究导论》所写的一章,该书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出版。
在此谨对陈前瑞教授当年对作者的鼓励和督促表示感谢。
1. 致使的概念1.1 致使事件的核心规定性致使和因果联系密切,容易混淆,其关系需要作具体分析。
因果关系(causal relation)是事件(events)之间最常见的关系之一,也是人认知世界、组织经验的最基本的认知模型之一。
判断两个事件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的标准是看二者的联系方式是否包含因果性(causality)。
因果性的本质是千百年来哲学、自然科学和许多社会科学所探究的最核心的议题之一,其内涵非常复杂。
因果性的构成要素中,最重要的是联系诸事件并决定谁是因、谁是果的种种关系。
这类关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即卷入到事件中的两个对象之间的力的作用关系(Talmy,2000),其中施力者对受力者施力(使因),使其原有状态发生变化(结果)。
在人对事物间相互作用的日常认知经验中,这类关系最为直观,也最为凸显。
这是相关事件被概念化为致使事件(causation)的认知基础。
这个概念化过程的大致情形如下:外在世界中的运动、变化纷繁复杂,人在观察外在世界时,会在概念认知层面对其观察结果作进一步加工,把连续的运动变化切分开来,概念化为一个个事件,如果上述初步切分得到的两个事件被能赋予因果关系,且因果关系是基于卷入事件中的对象之间存在明显的力的作用的事实而得以确定的,则具有特殊因果关系的这两个事件会因为联系紧密而在认知上而被整合为一个整体,概念化为一个复杂事件——致使事件。
因而复杂事件中有无施力者和受力者角色的明显区分和力的作用是其能够被判定为致使事件的关键(可参Nedyalkov & Sil’nickij 1973:1所作的大致相同的分析)。
过去往往有学者对致使事件的上述核心规定性关注不够,因而产生了一些混淆。
如唐翠菊(2001)把重动句分为致使和非致使两类,前者如“张三看那幅画看呆了”,后者如“他来晚了”,前者可以致使化,如“那幅画看呆了张三”,后者不可以。
这个分类显然是很有价值的,但却存在问题,研究者错把因果当成了致使(宋文辉2018)。
“看呆”虽然包括两个对象物之间的影响和被影响的过程,但说话者按照自然的观察方式,从“张三”这个人而不是“那幅画”这个物的角度来观察事件(人比物更容易被移情,Kuno 1987),则上述人受到物影响的过程在说话者的认知上不凸显,因而相关情境被概念化为自动事件;“看呆”只有致使化之后才表达致使事件,这时凸显“那幅画”这个物对“张三”的影响力。
上述表现对象之间客观的力的作用的致使事件是该范畴的原型,其他抽象的致使事件都是其隐喻派生物。
自然语言中运用一定的形态句法手段来表达各种致使事件,就形成了各种致使结构(causative constructions)。
1.2 致使事件的概念构成致使结构表达致使事件:(1)a. 小李摔碎了杯子。
b. 小李摔杯子。
c. 杯子碎了。
(1a)是致使结构,(1b)和(1c)是非致使结构。
显然致使结构比非致使结构表达的事件的概念结构要复杂。
由(1a)可知,致使事件“小李摔碎了杯子”包含“小李摔杯子”和“杯子碎了”两个次事件,前者是“使因事件(causing event)”,后者是“结果事件(caused event,原义是受使事件)”(Shibatani,1976b;Talmy,2000等)。
使因事件发生时间在先,其发生是导致结果事件发生的必要条件,结果事件发生时间在后,是致使事件引发的后果(Comrie,1989称为effect/result)。
使因和结果两个次事件整合在一起就构成致使事件,分别表达两个单纯事件的谓词各有一套语义角色,而在致使事件的表达中,二者整合成一套。
致使者(causer)和受使者(causee)是致使事件中两个最重要的语义角色。
使因事件的施事,如(1a)的“小李”,在致使事件的概念结构中是最凸显的语义角色,一般称为致使者或“致事”,典型的致使者对致使行为具有意愿性和控制力;结果事件的唯一参与者或者参与者之一(通常是其最重要的语义角色),是致使行为的承受者,即致使事件的受使者,典型的受使者往往对其自身的变化或其所执行的行为缺乏意愿性,其变化或行为是在致使者影响或控制下进行的,如(1a)的“杯子”。
致使者和受使者之间存在种种力量作用过程(Talmy,2000),二者自身的特征及其相互作用的类型与强度制约着致使事件的特征。
致使事件是一个概念化过程的结果,概念化的对象不只包含(1a)这种客观的致使情景(causative situation),还包含说话人主观认知的致使情境(包含力的作用关系的隐喻派生物)。
如:(2)他把个老婆也跑了。
(2)中,说话人认为致使者“他”是“老婆跑了”的负责任者,他的某些行为是致使这种结果出现的使因(张伯江2000)。
沈家煊(2002)将(1a)这类情况称为“客观处置”,将(2)这类情况称为“主观处置”,揭示了二者的核心差异。
之所以会存在主观致使,是因为因果关系或致使事件本来就是人主观认知组织的结果,是人对外在世界中的事态的一种解释(Davison,1963;Strawson,1992等)。
其概念结构虽具有一定客观基础,但也受到人的认知模式的制约,具有一定主观性。
2. 致使结构的基本类型2.1 致使结构的基本类型致使结构的分类可以有形式和意义两个基本的角度。
2.1.1 致使结构的形态句法分类从致使结构的形态句法特征方面给其分类,一般的标准是看致使这个语义成分的表达形式的透明性或可分析性,具体说来就是表达致使者行为的谓词和表达受使者行为或变化的谓词之间的融合程度。
按照这个标准通常把致使结构分为词汇致使、形态致使和迂说式致使(periphrastic)三个基本类型(Comrie,1989;Dixon,2000等)。
其中前两种属于综合性的(synthetic),都是仅用一个谓词来构成简单的致使结构;第三种属于分析性的(analytic),用两个谓词来构成复杂的致使结构。
三类致使结构形成一个连续统,在三类致使结构的典型之间存在着种种过渡类型,并且三类致使结构自身内部也构成一个连续统(Comrie,1989;Shibatani & Pardeshi,2001等)。
为简洁起见,下面主要说明三类致使结构的典型情况,并说明其地理分布。
其他过渡类型,如有必要,到下文具体分析部分再作说明。
2.1.1.1 致使结构的三种典型的形态句法类型综合性致使结构就是用一个核心动词来构造致使结构。
可以分为词汇致使和形态致使两类,前者动词不用形态手段,后者则采用各种形态手段。
所谓词汇致使,就是用自身表达致使事件的动词及其配价成分构成的单一小句。
这是最简单,也是融合程度最高的致使结构类型,如:(3)John broke the cup.(3)表达一个致使事件,其核心动词“break”自身就可同时表达致使者的行为和受使者的变化,而无需借助致使形态成分、致使助动词或其他动词的帮助。
表达致使事件的致使动词和与其对应的非致使动词间有两种常见的关系:同根和异根。
同根。
还可分为两种。
第一种情况,致使和非致使用法形式相同(形态学上称为Labile/ambitransitive),如:(4)a. John broke the cup.b. The cup broke.“break”这类兼具致使及物和非致使的自动不及物两种用法的动词通常称为“非宾格动词(unaccusative verbs)”(可参Levin & Rappaport Hovav,1995等)。
另一种情况是,非致使用法是致使用法经反致使(anticausative)形态过程转化而成的,如俄语和土耳其语的情况:(5)俄语katat’卷—及物katat’-sja 卷—不及物(Haspelmath,2008)土耳其语kapa- 关—及物kapa-n- 关—不及物(Shibatani,2001:2)异根的(suppletive),如:(6)a. John killed the fish.b. The fish died.“kill”和“die”是不同的词根,但意义密切相关,“kill”表达致使行为和结果,而“die”则只表达结果。
形态致使,即致使结构的核心动词是由词根加形态成分构成的。
谓词经形态过程而致使化称为形态致使化。
形态致使化的手段最常见的是加词缀,如日语的致使后缀“- (sa) se”。
(7)a. Ziroo-ga hasit-ta.次郎—主格跑—过去时次郎跑。
b. Taroo-ga Ziroo-ni/o hasira-se-ta.太郎—主格次郎—与格/宾格跑—致使—过去时太郎使/让次郎跑。
(8)a. Ziroo-ga kabin-o wat-ta.次郎—主格花瓶—宾格打碎—过去时次郎打碎了花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