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人教版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第5单元第4章第1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菌落,认识菌落的外观形态,辨别被细菌、真菌感染的食品和生物。
2.分析培养基的基本成分,了解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操作过程。
二、重点难点重点:1.区分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
2.了解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操作过程。
难点:了解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操作过程。
三、教学准备发霉腐败的食物、自制的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培养基、自制课件四、引入新课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当你们走进五彩缤纷的自然界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什么?接着发问:大家可曾想过自然界中除了植物和动物外,还存在另一类生物吗?下面就分组观察各组准备的实物,然后回答你们观察到了什么。
(课前要求学生准备一些发霉的橘子、长毛的馒头、发馊的牛奶、腐败的食物) 教师提点,导入新课。
回答问题:有花、有草、有树还有动物。
学生回答看到的现象,有的食品是长毛腐败,有的虽然腐败但看不到东西。
通过观察总结,让学生感知到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的存在,起到很好的导入效果。
五、探究新知一、观察菌落1.菌落的概念由细菌和真菌个体微小,肉眼难见,导出菌落的概念: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2.观察菌落,区分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展示课前准备好的细菌和真菌菌落,让学生观察,分析培养皿中的菌落有几种?大小、形态和颜色有什么不同?教师总结:细菌菌落比较小,呈白色,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真菌菌落比较大,颜色呈红色、褐色、绿色、黑色、黄色等,形态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
二、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引导学生自学教材67页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简单总结培养步骤。
教师总结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步骤:1.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
用琼脂做材料,牛奶、牛肉汁或土壤浸出液做营养物质。
学习并理解菌落的概念。
观察菌落,分析特点。
学生列表比较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区别。
自学教材资料,总结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步骤。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生物教案
以人教版初中生物为例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掌握调查和分析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微生物世界的兴趣,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调查和分析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方法。
2.教学难点: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细菌和真菌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细菌和真菌的基本知识。
(2)提问:“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是否存在细菌和真菌?它们是如何分布的?”引发学生思考。
2.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1)实验一:采集不同环境下的样品,如土壤、水、空气等,观察样品中的细菌和真菌。
(2)实验二:制作细菌和真菌的培养基,观察细菌和真菌的生长情况。
3.调查与分析(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环境进行调查,如学校、家庭、公园等。
(2)学生设计调查问卷,调查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情况。
4.课堂小结(2)强调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的重要性。
(3)提醒学生保护环境,关注微生物世界。
四、作业布置1.根据课堂所学,绘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图。
五、教学反思1.实验操作要规范,确保实验安全。
2.调查问卷设计要合理,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3.课堂小结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4.作业布置要适量,既要巩固课堂所学,又要避免学生负担过重。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相信学生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后续学习打下了基础。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细菌和真菌在不同环境中的分布。
2.学生能够设计调查问卷,有效调查和分析环境中的微生物分布。
教学难点:1.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观察的细致性。
2.调查问卷的设计与数据分析。
教学过程补充: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充满了什么样的生命吗?其实,有很多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小生物,比如细菌和真菌。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细菌是一种单细胞的微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真菌有真正的细胞核,可以是单细胞类型,也可以是多细胞的类型。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分解有机物、参与氮循环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细菌和真菌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例如,酵母菌在面包制作中的作用,以及乳酸菌在酸奶制作中的作用。
2.分布范围:讲解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广泛分布,如土壤、水体、动植物体内等。
3.作用:阐述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如分解有机物、参与氮循环等。
4.实例:通过具体实例介绍一些常见的细菌和真菌,以及它们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5.教学难点: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方式、生存条件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4.例题4:
题目:请简述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答案: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他们能分解有机物质,促进物质循环。此外,细菌还参与氮循环等生物化学过程。
5.例题5:
题目:请简述微生物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答案:微生物技术在食品制作、疾病防治、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酵母菌在面包制作、酸奶制作中的作用,乳酸菌在泡菜制作中的作用。
8.例题8:
题目:请简述细菌和真菌的遗传变异方式。
答案:了解细菌和真菌的遗传变异方式,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掌握细菌和真菌的遗传规律。
题9:
题目:请简述细菌和真菌的生态关系。
答案:了解细菌和真菌与其他生物之间的生态关系,如竞争、共生、寄生等。
10.例题10:
题目:请简述细菌和真菌的科学研究方法。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四章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
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67最后一段
找出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方法。
教师可播放视频帮助学生了解过程方法。
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68---69页的相关内容
每组两套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无菌棉棒、标签纸、放大镜、透明胶带。
(三)制定计划、实施计划:
学生按组分别取自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温馨提示:
1、接种时才可打开培养皿的盖子,开口尽量小。避免污染。
2、接种时要轻轻涂抹,不要划破培养基,接种后要立即盖好密封。
3、写好标签内容贴在培养皿底面。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进行“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活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难点: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装有培养基的经高温灭菌的培养皿若干个,无菌棉棒,无菌玻璃棒,透明胶带、标签纸、放大镜。
探究问题:不同环境中有细菌和真菌吗?
(一)实验思路
1、该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吗?需要老师提供几套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各有什么用处?
2、没有想好如何操作之前,能不能随意打开已灭菌的培养皿?为什么?
3、两套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都需要在同一环境中培养吗?放在什么样的环境条件下培养比较合适?
(二)展示材料用具:
真菌菌落一般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时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单元 第四章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菌落的概念;2.培养菌落的一般方法;3.分辨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4.细菌和真菌的分布;5.细菌和真菌的基本生活条件。
6.设计并探究“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技能目标 1、通过完成探究实验的设计和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科学设计实验的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通过对探究实验的汇报交流,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索精神;2.培养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精神。
【教学重点】1.培养菌落的一般方法;2.细菌和真菌的分布;3.设计并探究“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教学难点】设计并探究“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教学方法】学案导学、学生探究、观察、交流、讨论、讲解等结合(课前准备)学生准备:1、以组为单位确定探究计划并完成探究;2、设计一个记录观察和实验结果的表格;3、完成探究实验报告。
教师准备:1、指导学生完成探究实验。
2、制作相关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描述生活中与细菌和真菌相关的情境,引发学生共鸣,激发学生探索、学习的兴趣。
<二>展示学习目标<三>新课教授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一、菌落 1、课前一周以生物学习小组为单位选定单变量设计 1、指导学生探究并进行“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2、第一组学生代表上台展示交流探究结果、结论 2、引导学生总结3、举手表述——“菌落”的概念“菌落”概念二细菌菌落阅读教材,完成《导学案》相关练习指导学生分辨和真菌菌落学会大致分辨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细菌菌落和的特征真菌菌落三、培养菌落的 1、第二组学生代表上台:展示探究结果引导分析“培养菌落一般方法交流探究结论的方法步骤”的原理 2、讨论、总结:培养菌落的一般方法四、细菌和真菌观看ppt 拓展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出的分布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十分广泛五、细菌和真菌的回顾生活条件交流的两组学生探究的具体做法总结细菌和真菌的生活条件板书相关内容第三组学习小组代表介绍交流:选定变量所进行的探究实验<实验结果的展示> 相关情感教育 <实验报告的交流与表达><四> 课堂小结 1.菌落的概念;2.培养菌落的一般方法;3.分辨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4.细菌和真菌的分布;5.细菌和真菌的基本生活条件。
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内容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课目标1.知识与技术( 1)认识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广泛性。
( 2)经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菌落,认识菌落的外观形态,鉴识被细菌、真菌传染的食品和生物。
2.过程与方法( 1)经过观察菌落的活动,培育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析能力。
( 2)、经过培育细菌和真菌的活动,培育学生着手操作能力。
( 3)、经过对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研究活动,提升学生的发现问题、解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在与小构成员共同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及时互相交流经验,体验与人合作完成研究活动;(2)经过认识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帮助学生形成优异的卫生习惯。
(3)经过研究方案的拟定,培育科学研究的慎重和科学性涵养。
教课要点细菌和真菌的一般培育方法;教课难点研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具准备集体定教( 1)采集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录像片(2)制作 PPT一、引入新课个性补教展现发霉的桔子、长毛的馒头、发馊的牛奶、腐败变质的食品。
老师提出问题:你们观察到什么现象?这些现象终归是什么原由惹起的?要解开这个谜团,就需学习本章表达的知识——分布广泛的真菌和细菌。
学生认真观察、思虑,谈论交流。
二、解说新课(一)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老师提出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了,在腐败变质的食品中能找到菌和真菌的身影,那么还可以在哪些地方找到它们呢?学生任意举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如空气、水、土壤,甚至是严寒的北极或深海火山口等。
老师总结:可见细菌和真菌就在我们四周,和我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
(二)菌落的看法及细菌和真菌菌落特色但是,我们在一般状况下用肉眼是看不见它们的,只有当它们大批生殖形成会集体后,肉眼才能看到;刚刚同学们观察到的桔子上的绿毛,食品中的斑点实质上都是不计其数个细菌或真菌构成的菌落。
展现课前培育好的细菌和真菌的菌落,以小组形式观察、谈论、思虑提出问题:1细菌的菌落和真菌的菌落大小如何?2你以为细菌和真菌的菌落表面有何不一样?菌落的形态相同吗?3你还可以发现细菌和真菌菌落的其他不一样点吗?学生小组观察、划分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总结交流。
精选八年级生物上册5-4-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材分析】【自主学习:】1.当你在大自然中畅游时,映入眼帘的生物大都是植物或动物,偶尔还会看见蘑菇,它属于。
在日常生活中,你一定见过馒头变质长霉、水果上长“毛毛”,那是真菌中的。
2.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1)首先要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可以选择用牛肉汁(或土壤浸出液、牛奶)与混合在一起,即配制;(2)将配制的进行冷却,即;(3)将少量的细菌或真菌放在上的过程,即;(4)把接种后的放在保持恒定温度的培养箱中,也可以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进行培养,即。
【同步训练】1.水果放久了会长出“绒毛”,这些“绒毛”属于()A.植物B.细菌C.真菌D.病毒2.为了观察很小的细菌,需要配制培养基来培养细菌,各种培养基中常用的材料之一是()A.无机盐B.琼脂C.果冻D.红糖3.将牛奶与琼脂混合后,可以制成培养基。
这主要是因为牛奶中含有丰富的()A.细菌B.真菌C.水D.有机物4.常用的培养基的制作方法是()A.含有营养物质的各种液体B.用纯净的琼脂制作成的凝胶状物质C.用高温消毒后牛奶,牛肉汁等都可以D.琼脂加入营养物质后,煮沸胶化冷却后的凝固物5.在教室、车站等不同的地方打开培养基,暴露在空气中5—10分钟,再盖上盖封好,这属于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步骤中的()A.配置培养基B.高温灭菌C.接种D.恒温培养6.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活动中,选用两套培养基的目的是()A.采集同一环境中的标本,在不同环境中培养B.分别采集两种环境中的标本C.设置对照,且实验组和对照组要在同一环境中培养D.设置对照实验,并在两种环境中培养7.我们每天都要洗手,但是,面对琳琅满目的洗涤用品和铺天盖地的洗涤用品广告,到底哪种洗涤用品除菌效果最好呢?小青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步骤一:将配制好的培养基进行高温灭菌后,倒7个平板。
步骤二:在班里随机挑选六名同学帮忙,其中五位同学分别用洗涤用品1、洗涤用品2、洗涤用品3、洗涤用品4和清水洗手,洗涤用品的用量、冲洗时间和程度均一致,另一位同学不洗。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设计)(人教版)
5.4.1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课型: 新授课教 材 分析《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
是学生在学习了植物、动物之后接触到的第三类生物种类——微生物的序篇。
从宏观上认识细菌和真菌的相关知识,能区别细菌和真菌菌落在大小、形态、颜色上的差别。
通过科学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探究实验过程中掌握简单的细菌和真菌的培养方法。
认识到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的广泛,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在合作中学会与同学交流分享互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3)知道细菌和真菌生活所需要的一般条件和不同细菌生活所需要的特殊条件。
过程与方法: 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探究活动,学会与人的合作与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严谨求 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重难点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重点) 探究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重点)探究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难点)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热情周围环境中有数不清的细菌和真菌,甚至在我们的体表和体内也有许多细菌,有时候还有真菌。
并且展示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细菌和真菌。
让学生对微生物产生更多的兴趣。
(二)观察菌落——明确教学目标1.菌落(PPT 展示多种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成为菌落。
(让学生通过观察来总结菌落的特征)2.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和学生一起讨论和分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①配制培养基②高温灭菌③冷却接种④恒温培养(三)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明确教学目标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回顾探究过程,帮助学生捋顺其中的各个环节)1.问题:不同环境中都有细菌和真菌吗?哪种环境中更多一些?哪种环境中更少一些?哪种环境中根本没有?2.探究思路:如果请你帮幼儿园的老师想个办法,让孩子们知道手上就有细菌或真菌,饭前必须洗手,你有什么办法?设计并实施检测不同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探究活动。
八年级生物上册5.4.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一、教学目标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3、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探究活动,体验与人的合作与交流;4、认同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二、重点难点重点: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2、探究活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难点:探究活动中小组成员要做好分工,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好观察记录。
三、课前准备教师:1、变质的牛奶、各种真菌(木耳、香菇、灵芝等)长霉的馒头、面包,腐烂变质的水果;2、实物投影仪;3、培养菌落实物;4、琼脂、培养皿、烧杯、甜豆浆、酒精灯、吸管、三角架、无菌棉棒、镊子、放大镜。
学生:预习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
四、课时分配一课时六、板书设计: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一、观察菌落1、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比较2、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二、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1、探究: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2、细菌和真菌的分布3、细菌和真菌生存需要的条件七、教学反思: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人教版生物初二上册《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
教师通过展现变质的米饭、牛奶、长“毛”的馒头,提出“什么缘故会显现这种现象?”的问题,从而导入新课。
教师询问:关于细菌和真菌,你们想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教师鼓舞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并进行归类,选择几个比较典型的问题作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内容。
教师展现木耳、蘑菇、长“毛”的馒头,引导学生观看真菌。质疑:变质的米饭、牛奶是由细菌引起的,而我们不能通过肉眼直截了当观看到细菌,应如何样才能让其露出“庐山真面目”呢?导入细菌、真菌培养的一样方法。
人教版生物初二上册《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
课 题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识目标:通过观看细菌和真菌的菌落,认识菌落的外观形状,辨别被细菌、真菌感染的食品和生物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介绍,分析培养基的差不多成分,了解细菌、真菌培养的一样操作过程,尝试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
过程与方法
过学生介绍,分析培养基的差不多成分,了解细菌、真菌培养的一样操作过程,尝试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
通过观看,使学生主动地猎取有关细菌和真菌菌落分布特点的知识,使学生对细菌和真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实物、图片的展现,引导学生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看、表达能力。
“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教师通过质疑,鼓舞学生围绕自己周围的生活环境进行探究,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提示关心本组设计完善的方案,最后组织各小组汇报交流方案。
学生阅读课本56页“细菌、真菌培养的一样方法”。
教师边讲解边演示“细菌、真菌培养的一样方法”。并指出注意事项:①要对所用材料用高温灭菌。②培养皿要冷却后再用,同时不要随意打开培养皿。③接种时要用无菌棉棒,幸免污染。④要进行恒温培养。
质疑:有关细菌、真菌培养的一样方法,同学们还有那些疑问?留给学生摸索发言的时刻。师生共同解决疑问。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4.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教案
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以及细菌和真菌生存所需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培养细菌和真菌,提高动手能力,认真观察菌落,提高观察、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的制定探究方案,体验科学探究的严谨性、科学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1.细菌和真菌菌落的形态 2.细菌和真菌的分布难点: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情境引入法、引导法、归纳法五.教学手段PPT课件和学生制作的小纸片【导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师:家里的泡菜坛、既要加盖,还要用一圈水来封口,你能推测其中的科学道理吗?(引出课题: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师:幻灯展示学习提纲:•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是怎样的?•2、怎样检测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㈡学案引导自主学习(见同步解析P45)1、2、3题(答案)(10分钟)六.教学过程七·板书设计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一、观察菌落一、细菌和真菌的培养方法1、细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分布最广泛的生物。
三、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2、细菌真菌的生活必须基本条件检测案1、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的后代形成的肉眼能够看见的集合体被称为( C )A 真菌B 细菌C 菌落D 菌痕2、在一个培养皿中有大大小小许多个细菌及真菌的菌落,细菌菌落的特征是( B )A 面积比较大,呈绒毛状B 面积比较小,表面光滑粘稠C 面积比较大,呈蜘蛛网状D 面积比较小,表面絮状3、在培养基中加入牛肉汁、琼脂是为了( D )A 使培养基闻起来更香,容易吸引细菌B 使培养基的表面看起来很粘稠C 为细菌等生物的生活过程提供水分和无机盐D 为细菌等生物的生活提供有机物4、“打开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5-10分钟,再盖上盖,封好”过程中相当于细菌培养的那一个步骤 ( B )A 恒温培养B 接种C 消毒D 制作培养基5、细菌和真菌能在恒温箱中的培养基上迅速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其原因是( D )A 恒温箱提供了适宜的温度B 培养基中含有有机物C培养基中含有水分 D 是A、B、C、三项满足了细菌、真菌生存的需要6、某人制作泡菜,操作不当致使泡菜腐烂,其解释中正确的是( D )A 罐口密封缺氧,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B 罐口密封不严,氧气促进了乳酸菌的快速繁殖C 罐口密封不严,氧气抑制了其他腐生菌的生长繁殖D 罐口密封不严,促进了需氧细菌的生长繁殖7、在检测某处细菌、真菌时,要准备两套培养皿,原因是( C )A 一套培养皿万一不能采集到细菌、真菌,可用另一套备用的再采集B 两套培养皿做实验可获得更多的细菌、真菌C 一套培养皿做实验,另一套作对照D 准备两套是为了防止意外,如不小心打碎等8、我国民间常有盐渍法来保存食品,其中生物学原理是( D )A 食盐可以使细菌毒素失效B 食盐中缺乏细菌需要的营养C 食盐中有杀菌物质D 食盐使细菌细胞脱水死亡反思与补充:。
八年级生物上册5.4.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优化设计P34页快乐预习。
2、菌落的概念,细菌和真菌菌落的区别。
3.用简练的语言总结出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
4、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是怎样的?
三、讲授新课
1、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
2、菌落的概念、细菌和真菌菌落的比较
四、探究讨论:观看视频,回答完成课本P69讨论题。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用视频突破难点。
重点知识提醒
练习巩固知识。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设疑_播放_概括.I讨论_交流_总结J其他
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通过发霉的食物图片导入新课。
二、学生自学
1、因为经高温处理后,可以将培养皿上、培养基内混有的细菌和真菌的孢子杀死,这样就排除了实验外其他环境的污染。
实验中用无菌棉棒的目的同样是为了防止棉棒上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2、相当于一般培养方法中的接种步骤。
3、细菌和真菌几乎无处不在,但在不同环境中分布的多少不同,如手机、百元大钞上附着的细菌和真菌较多。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年级
八
课题
第四章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授课类型
新课
课标依据
能够描述出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说出细菌和真菌菌落的一般特征。
过程与
方法
根据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以此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学生能明白在生物圈中除了植物、动物外,还真实存在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八年级生物上册5.4.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
通过探究利用事实说明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的生长条件。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言:细菌和大部分真菌都比较小,肉眼就看不见,为了便于
制成培养基来培养,在培养基上,它们会
题:
存在,它们的分布非常广泛。
通过对细菌快速繁殖的认识,减少细菌的感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一、组织教学:
设计意图:集中学
老师为什么要求学生用抗菌香皂洗手洗澡呢?”
从而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是
自然界中的作用做铺垫。
八年级生物上册5.4.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根据本节课的实验内容,撰写一篇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
教师批改和反馈:
当堂检测完成后,教师应及时批改并给予学生反馈。针对学生的错误,教师应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确保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解答同学们的疑问,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5)根据观察结果,分析细菌和真菌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习性。
4. 实验报告题:请根据本节课的实验内容,撰写一篇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
答案:实验报告如下:
(1)实验目的:观察细菌和真菌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2)实验原理:细菌和真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如水分、温度和有机物等。
3.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指导他们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同时注重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资源
1.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投影仪、显微镜、实验仪器、实验室等。
2. 课程平台:学校教学管理系统、生物学教学资源库等。
3. 信息化资源:细菌和真菌的相关视频、图片、案例等。
4. 教学手段:讲授、讨论、实验、观察、小组合作等。
5. 细菌和真菌的应用: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医药、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6. 实验操作技能:显微镜的使用、实验步骤、观察和记录方法等。
七、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分布情况、生存条件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通过观察和实验,我们了解了细菌和真菌的适应能力和生活习性。下面我们来进行当堂检测,以巩固所学知识。
当堂检测:
1. 选择题:
(1)细菌和真菌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4章第1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在家阅读资料,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
-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解题思路。
-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和疑问提交给教师,以便教师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科学探究、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通过学习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及作用,学生应培养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科学探究的精神。同时,让学生认识到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树立生态平衡的生命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科学思维方法,提高思维品质。
⑧细菌和真菌的研究方法和进展不断更新,为我们提供了更深入的了解微生物的机会。
②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土壤、水、空气、动植物体内。
③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氮循环、分解有机物、食品制作、环境保护。
④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健康影响、医药应用、农业应用、工业应用。
⑤细菌和真菌的实验方法:显微镜观察、培养方法、鉴定方法、操作技巧。
⑥细菌和真菌的分类和鉴定:细菌的分类和鉴定方法、真菌的分类和鉴定方法、遗传变异、物种多样性。
- 真菌的分类和鉴定方法
- 细菌和真菌的遗传变异
- 细菌和真菌的物种多样性
7. 细菌和真菌的研究方法和进展
- 细菌和真菌的遗传学研究方法
- 细菌和真菌的生态学研究方法
- 细菌和真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
- 细菌和真菌的研究进展和应用
七、课后拓展
1. 拓展内容:
- 阅读材料:《微生物的世界》、《微生物学原理》、《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等书籍,以深入了解细菌和真菌的更多知识。
八年级生物上册5_4_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散布一、教课目的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散布特色;2、试试采纳细菌和真菌培育的一般方法,研究细菌和真菌的散布;3、小构成员间互相沟通、合作,共同达成探究活动,体验与人的合作与沟通;4、认可谨慎务实、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
二、要点难点要点: 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色;2、研究活动“检测不一样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难点:研究活动中小构成员要做好分工,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好察看记录。
三、课前准备教师: 1、变质的牛奶、各样真菌(木耳、香菇、灵芝等)长霉的馒头、面包,腐化变质的水果;2、实物投影仪;3、培育菌落实物;4、琼脂、培育皿、烧杯、甜豆浆、酒精灯、吸管、三角架、无菌棉棒、镊子、放大镜。
学生:预习细菌、真菌培育的一般方法。
四、课时分派一课时五、学习内容引入新课认识大型的真菌和真菌中的霉菌教课方案学生活动踊跃思虑、踊跃发问认真察看,从实物中获得有感性认识。
教师活动目标定位展现变质的牛奶,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学生自学展现大型真菌及霉菌实物。
细菌、真菌培育的一般方法请两个同学解说和演示细菌和真菌培育的一般方法,发问并解答。
民主议论指引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研究解决问题。
划分细菌和真菌菌落散布的特色察看菌落实物、划分其散布的特色。
阅读教材。
个性展现将课前培育的菌落实物散发给各小组,指导学生进行察看,并实时评论并赐予鼓舞。
细菌和真菌的散布范围经过对实物、图片的察看总结出细菌和真菌的散布范围。
展现实物、图片,指引学生说出细菌和真菌的散布范围。
拟订研究活案动的方拟订实行方案、沟通活动的计划及展现察看记录的表格下课后半小时内将在各自环境中已接种的培育皿密封好,送回教室后排的空桌上。
部署设计研究方案,提示学生注意设计比较组。
巡视和指导、参加设计,实时激励。
每组发给两套有培育基的培育皿。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四章细菌和真菌教案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课时目标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菌落在形态上有什么区别;列举细菌、真菌的分布特点。
2.尝试采用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来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3.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和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学习难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课时活动设计情境导入。
细菌和真菌的个体虽不及动植物高大,但它们在生物圈中却几乎无处不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已有的生活常识思考几个问题:1.家里吃剩的饭菜存放的时间久了就会变酸,这是什么在作怪?2.橘子或面包存放久了,表面会出现一些毛状物,这是为什么?3.腐烂的树枝上会长出一些木耳,木耳实际上属于哪种生物?4.现代社会,啤酒是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饮料,你知道它是用什么制成的吗?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广泛。
土壤中、水里、空气中乃至我们的身体上,甚至在寒冷的极地和很热的热泉中都可以找到细菌和真菌。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细菌和真菌。
设计意图:结合实际,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明确本节主题。
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
1.菌落的概念。
提出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你能用肉眼看到单独存在的细菌、真菌吗?讲述:真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多细胞的,一类是单细胞的。
蘑菇、木耳等属于多细胞的大型真菌,比较高等。
单细胞真菌(如酵母菌)较低等,个体也比较小,用肉眼很难看到。
当家里的面包、馒头或橘子等放久后,我们却能看到它们发霉了,霉菌个体微小,为什么我们却能看得到呢?因为霉菌的数量多,所以聚在一起的时候目标就大,我们就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
像这样的,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食物变质或发霉的现象,这实际就是细菌或真菌不断增殖的结果。
2.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
按照菌落的定义来说,菌落应该是同一种细菌或真菌的集合体。
但实际上,由于我们周围的空气中存在着多种细菌和真菌,所以自然状态下,食物变质后表面上会有多种菌落。
因此在生物学研究中,人们想要得到某一种单一的菌落,都需要人为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教案人教版
1.联系日常现象,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广泛性。
2.观察不同形态的菌落图片及菌落实物,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3.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并且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本章引言的学习,引起学生对探索微观世界的好奇心。
重点、难点
重点
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难点
如何确认培养基中的菌落类型及描述它们的特点是本节的难点。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镜,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当你们走进五彩缤纷的自然界时,首先印入眼帘的是什么?
学生:有花,有草,有树,还有各种动物。
教师:好,那么,大家可曾想过自然界中除了植物和动物外,还存在另一类生物吗?下面就分组观察各组准备的实物,然后回答你们观察到了什么。
学生:分组观察实物(发霉的桔子、长毛的馒头、发馊的牛奶、腐败变质的食物),讨论。
教师:你们谈一谈观察结果。
学生:桔子上长了绿毛,馒头长有绿毛,也有黄黑斑。
学生:牛奶闻着发酸了,但看不到什么东西。
学生:腐败的食物表面有白色小圆斑点,也有绿色斑点。
教师:很好,同学们观察得都很仔细,那么,你们知道这些都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吗?要解开这个谜团,就需学习本章讲述的知识——分布广泛的真菌和细菌。
(提醒学生用塑料袋把实物放好,并洗干净手)
[收集资料,了解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广泛性]
学生:细菌和真菌分布得特别广泛,无论是空气中、土
壤中、水里乃至我们的身体上,都可以找到它们。
学生:科学家还发现,在寒冷的极地,在很热的温泉中,甚至在深海的火山口中还发现了古细菌。
教师:你们的资料准备得很充分。
是的,细菌和真菌可以说是无孔不入了。
但是,我们在一般情况下用肉眼是看不见它们的(大型真菌除外)只有当它们大量繁殖形成集合体后,肉眼才能看到;其实,刚才同学们观察到的桔子上的绿毛,食物中的斑点都是成千上万个细菌或真菌组成的菌落。
下面你们认真观察菌落图片和老师培养的菌落实物,以小组形式观察、讨论、思考,选出每组回答较全面的同学作小组发言,看哪个小组总结的最好。
(出示不同形态的菌落图片及教师培养的菌落实物)
教师:刚才我们评出了最佳小组,请这个小组派代表总结两种菌落的特点。
学生:细菌菌落比较小,呈白色,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学生:真菌菌落较大,颜色呈红色、褐色、绿色、黑色、黄色等,形态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总结得也很全面,那么,你们能不能结合日常所见,举一些细菌和真菌菌落的例子呢?
(学生活动)
热烈讨论,思考,积极踊跃回答。
学生:我家在夏天做的肉汤放久了,在肉汤表面就会出现一片一片的白色,绿色斑点。
学生:我家平房放的皮鞋,在夏天的时候容易长绿毛。
学生:吃不了的馒头、面包放久了,就会长些白色、黑色或绿色斑点。
学生:水果放久了就会腐烂。
教师:你们举得例子太好了,说明你们真是生活中的细心人,确实这些都是由细菌或真菌引起的。
在你们查找的资料中,有没有关于细菌和真菌与人类之间发生的真实故事呢?
如果有,大家不妨互相交流,共同增长见识。
学生:19世纪的欧洲,肺结核病十分猖獗,每7个人里就有1人被它夺去生命。
科赫为了找到肺结核的病因,日夜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了致病的结核杆菌。
通过动物实验,他证明结核杆菌能通过空气传播,使人患肺结核。
学生:将结核杆菌放入土壤,它会被杀灭。
土壤里有约10万种微生物,是谁杀死了结核杆菌?美国微生物学家瓦克斯曼不厌其烦地将土壤里的微生物一一进行培养试验,终于在实验到10000多种微生物时,找到了杀灭结核杆菌的菌,提炼出链霉素,为医学工程作出了杰出贡献。
学生:1928年,英国圣玛丽学院的讲师弗莱明发现,培养葡萄球菌的培养基里长出了霉花。
奇怪的是,霉花周围的葡萄球菌不见了,难道是霉菌杀灭了葡萄球菌?他试着将霉
菌用水稀释后,滴进其他细菌培养基里,结果,霉菌又杀死了其他病菌。
弗莱明喜出望外,将这种霉菌分泌出的杀菌物质称为“青霉素”。
青霉素在战争中救治了许多伤员,于是,青霉素与原子弹、雷达一起,被誉为第二次大战时期的三大发现。
学生:1855年,法国里尔的酒厂常为美味啤酒变酸而苦恼,就去请教里尔大学教授巴斯德。
巴斯德在显微镜下发现,啤酒变酸是酒里的乳酸杆菌捣乱。
于是,他用加热的方法杀死乳酸杆菌,保证啤酒不变酸。
他成为发明消毒法的第一人。
后来。
巴斯德又发现了使蚕生病的致病细菌,成为现代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
教师:太棒了,我没想到你们知道这么多有关微生物的知识,告诉老师,你们是怎样知道的。
学生:我们查资料,上网知道的。
教师:从刚才同学们交流的故事中,看到许多科学家为战胜病菌,一丝不苟,严谨治学,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知识迁移,学生细菌和真菌的一般培养方法]
教师:下面我给大家讲个肉汤的故事。
872年,普鲁士医生科赫让妻子熬了一锅肉汤,用来培养细菌,进行研究。
细菌在肉汤里繁殖得又多又快。
但是,各种细菌混杂在一起无法分离出单纯的菌种来研究。
一天,
科赫吃饭时,看妻子做的琼脂果冻,大受启发。
于是,他在琼脂胶液里加进牛肉汤,冷却凝固成肉汤琼脂,再接种细菌,果然繁殖出了单纯的菌种。
他又给透明的细菌染上颜色,在显微镜下就能清清楚楚地看到细菌的活动了。
科赫利用制作的培养基先后抓住了霍乱病菌、疟原虫、锥体虫等害人精,还成功地控制了牛瘟、淋巴腺鼠疫、回归热、昏睡病等恶疾的蔓延。
1905年,他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从以上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进行微生物研究中,配制培养基是很重要的。
下面同学们自学课本56页第二段,并思考以下问题。
(投影仪打出)
.怎样配制培养基?
2.什么是接种?
(学生活动)
阅读课本,思考问题,尝试回答。
学生:用牛肉汁(或土壤浸出液,牛奶)与琼脂混合在一起,就可以制成培养基。
学生: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叫接种。
教师:回答得很好,你们想一想,在接种之前,我们把配制好的培养基应如何处理,才能保证实验的成功?
学生:必须进行高温灭菌。
教师:接种后,应把培养基放在什么地方培养?
学生:应把接种后的培养皿放在保持恒定温度的培养箱中,也可以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进行培养。
教师:很好,下课后,同学们领取培养基和无菌棉棒,为下一节探究实验做准备工作,为了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可信性,希望各组组长将采集菌种地点讨论划分一下。
[学以致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师:既然我们知道了细菌和真菌几乎无处不在,又知道它们中有许多种类对人类有害,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学生:勤洗手,勤换衣报,打扫环境卫生。
学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光自己做到,还要制止他人的不良行为。
学生:开展绿化校园,美化环境,减少细菌的产生。
学生:对公共卫生场所经常消毒、清洁。
教师:非常好,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做一个爱护环境,讲究卫生的好学生,为地球母亲添光增彩。
[课堂小结,巩固练习]
教师:这节课我们了解了生物圈中除了动物、植物外,还有另一类生物——细菌和真菌,观察了菌落图及培养基,总结了两个菌落的特点,通过互相交流了解了医学发展的历史,激发了大家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和学习科学家一丝不苟的精神。
[巩固练习]
(投影仪打出)
.判断下列物体中哪些是细菌菌落?哪些是真菌菌落?
(1)腐败肉汤表面上的白斑
(2)馒头上的绿色毛斑
(3)发霉的花生米
(4)长绿毛的鞋子
答案:细菌菌落:(1)真菌菌落:(2)(3)(4)
2.科学家在深海的火山口等极端特殊的环境中,发现了古细菌,古细菌的存在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说明了细菌的分布很广泛,同时也说明细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
3.填表
项目
种类
大小
形态
细菌菌落
真菌菌落
答案:
细菌菌落:
大小形态
比较小光滑黏稠,粗糙干燥
真菌菌落:
大小形态
比较大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小结(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一、观察菌落
.细菌菌落
2.真菌菌落
二、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
.制备配养基
2.接种。